2019高考语文二轮练习专项练习:诗歌鉴赏(三)(辽宁).
2019高考语文试卷试题汇编之诗歌鉴赏专项
2019 高考语文试卷试题汇编之诗歌鉴赏专项【一】【新课标I 卷】读下边这首宋诗,达成14~15 题。
阅礼部贡院阅进士就试欧阳修紫案焚香暖吹轻,广庭清晓席群英。
无哗战士衔枚勇,下笔春蚕食叶声。
乡里献贤先品德,朝廷列爵待公卿。
自惭衰病心神耗,赖有群公鉴裁精。
14、以下对这首诗的赏析,不适合的两项是〔 5 分〕A、诗的第一句写出了考场庄严而又怡人的环境,衬托出作者的愉悦心情。
B、第三句要点在表现考生们奋勇争先、勇往直前,所以把他们比作战士。
C、参加礼部考试的考生都由各地选送而来,道德品德是选送的首要依照。
D、朝廷对考生寄托了殷切的希望,期望他们可以成长为国家的栋梁之才。
E、作者认可自己体弱多病的事实,表示选材工作要依赖其余考官来达成。
5、本诗的第四句“下笔春蚕食叶声”广受后代称道,请赏析这一句的精妙之处。
〔6 分〕参照答案14、BE15①用春蚕食叶描摹考场内考生落笔纸上的声响,生动贴切;②动中见静,更加见出考场的威严沉寂;③增强作者充满期望的愉悦之情。
【分析】14、试题剖析: B项说法错误。
E 项全诗流露出一种惜才爱才的诚挚感情,也表达了要为国选出真才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论D。
15、试题剖析:先点出其修辞手法,再表述其作用、成效。
【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论D。
【二】【新课标Ⅱ卷】阅读下边这首宋诗,达成14~ 15 题。
送子由使契丹苏轼云海相望寄此身,那因远适更沾巾。
不辞驿骑凌风雪,要使天骄识凤麟。
荒漠回看清禁月①,湖山应梦武林春②。
单于假定问君家世,莫道中朝第一人③。
【注】①清禁:皇宫。
苏辙时任翰林学士,常进出宫禁。
②武林:杭州的别称。
苏轼时知杭州。
③唐朝李揆被皇帝誉为“门地、人物、文学皆当世第一”。
以后入吐蕃会盟,酋长问他:“闻唐有第一人李揆,公能否?”李揆怕被拘留,骗他说:“彼李揆,安肯来邪?”14、本诗尾联用了唐朝李揆的典故,以下对此进行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5 分〕A、本联用李揆的典故正确贴切,由于苏轼兄弟在当时声名卓著,与李揆特别相像。
【精品文档】2019年全国高考语文真题专项训练·古诗鉴赏
2019年全国高考语文真题专项训练·古诗鉴赏全国Ⅰ(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
题许道宁画[注]陈与义满眼长江水,苍然何郡山?向来万里意,今在一窗间。
众木俱含晚,孤云遂不还。
此中有佳句,吟断不相关。
[注]许道宁:北宋画家14.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这首题画诗写景兼抒情,并未刻意进行雕琢,却能够于简淡中见新奇。
B.山水是这幅画的主要元素,特别是江水,占据了画面上大部分的篇幅。
C.诗人透过一扇小窗远距离欣赏这幅画作,领略其表现的辽阔万里之势。
D.颈联具体写到苍茫暮色中的树木与浮云,也蕴含了欣赏者的主观感受。
15.诗的尾联有什么含意?从中可以看出诗人对这幅画有什么样的评价?(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6分)(1)《庄子·逍遥游》中的斥鷃无法理解大鹏,称自己腾跃起飞,“______,_______”,也就是飞行的极致了。
(2)李白《蜀道难》中“______,_______”两句,回顾了“五丁开山”的传说。
(3)范仲淹《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中“______,_______”两句,写戍边将士满怀思乡的愁苦,但未获胜利仍然不得还乡。
全国Ⅱ(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投长沙裴侍郎杜荀鹤此身虽贱道长存,非谒朱门谒孔门。
只望至公将卷读[注],不求朝士致书论。
垂纶雨结渔乡思,吹木风传雁夜魂。
男子受恩须有地,平生不受等闲思。
[注]至公:科举时代对主考官的敬称。
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诗人表示,虽然自己的社会地位低下,但对儒家思想的信奉坚定不移。
B.“朱门”“孔门”分别代指世俗的权势与精神的归依,形成鲜明的对比。
C.诗人希望自己能凭借真才实学通过正常渠道进身,而不愿去寻找捷径。
D.诗人表达了自己对待恩惠的态度,不随便接受别人的恩惠,受恩必报。
江苏专版2019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与策略高考第3大题古诗词鉴赏考点3鉴赏形象.doc
江苏专版2019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与策略高考第3大题古诗词鉴赏考点3鉴赏形象(2016·全国乙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问题。
金陵望汉江李 白汉江回万里,派作九龙盘①。
横溃豁中国,崔嵬飞迅湍。
六帝沦亡后②,三吴不足观③。
我君混区宇,垂拱众流安。
今日任公子,沧浪罢钓竿④。
【注】 ①派:河的支流。
长江在湖北、江西一带,分为很多支流。
②六帝:代指六朝。
③三吴:古吴地后分为三,即吴兴、吴郡、会稽。
④这两句的意思是,当今任公子已无须垂钓了,因为江海中已无巨鱼,比喻已无危害国家的巨寇。
任公子是《庄子》中的传说人物,他用很大的钓钩和极多的食饵钓起一条巨大的鱼。
诗的前四句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象?这样写有什么用意?(6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首诗以金陵为中心,写眺望长江远去的感想。
大意如下:前四句:写出了江水万流横溃、直下东海、水势浩瀚、气势宏大的特点,渲染了一派雄壮的气象,绘制了一幅极其宏伟的万里长江风光图卷。
中间两句:写六朝的沦亡。
后四句:使用比喻和用典的手法,既有对唐代盛世的热烈歌颂,也透露出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淡淡悲哀。
全诗情感深沉,以江水壮阔的气势与盛唐的国力相对应,比喻贴切得体,盛世才子的失落惆怅蕴含其中。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景物形象及其作用。
第一问考查描写了什么景象,要指出写到了哪些景物,具体描绘画面内容,并指出画面的特点。
第二问是对景物作用的考查,一般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作答。
诗歌的前四句写诗人在金陵看到长江远去的浩大气势:长江绵延曲折长达万里,分出的多条支流就如同巨龙盘踞;江水四溢,在中华大地上泛滥,波涛汹涌,迅疾奔流,水势浩瀚,气势宏大。
这样写,既渲染了长江下游的雄壮气象,也为下文歌颂大唐盛世蓄势。
2019年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诗歌鉴赏(附解析)
2019 年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诗歌鉴赏(附解析)注意事项:认真阅读理解,结合历年的真题,总结经验,查找不足!重在审题,多思考,多理解!无论是单选、多选还是论述题,最重要的就是看清题意。
在论述题中,问题大多具有委婉性,尤其是历年真题部分,在给考生较大发挥空间的同时也大大增加了考试难度。
考生要认真阅读题目中提供的有限材料,明确考察要点,最大限度的挖掘材料中的有效信息,建议考生答题时用笔将重点勾画出来,方便反复细读。
只有经过仔细推敲,揣摩命题老师的意图,积极联想知识点,分析答题角度,才能够将考点锁定,明确题意。
〔山东卷〕 14.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以下问题。
〔8 分〕吴松道中二首〔其二〕晁补之晓路雨萧萧,江乡叶正飘。
天寒雁声急,岁晚客程遥。
鸟避征帆却,鱼惊荡桨跳。
孤舟宿何许?霜月系枫桥。
注:吴松:即吴淞,江名。
〔1〕开头两句描写了怎样的景色?营造了怎样的氛围?〔 3 分〕【答案】描写了清晨起航时,江南水乡风声萧萧,落叶飘飞的深秋景色。
营造了凄冷、感伤的氛围。
〔2〕请结合全诗分析“孤舟”这一意象的作用。
〔5 分〕【答案】孤舟联结者雁、鸟、鱼、霜月、枫桥等意象,把航程中的所见所闻所想贯穿在一起,是全诗的线索;作者融情于景,表达了漂泊、思乡、孤寂之感。
【赏析】《吴松道中》共有两首,是诗人行船在吴淞江上时所写。
诗人写这两首诗,原本无一定题旨,他在吴淞道上一路行来,身与境遇,便随兴而发,随感而咏,或写景或怀古,富有当时当地色彩。
遣词用语,不事雕饰,浅近自然,与诗人随意挥洒的诗情相合。
这里选的是第二首。
吴松,即“吴淞”,江名,太湖最大的支流。
这一首写泊舟后第二天的行程。
诗中的“天寒”、“叶飘”、“雁声急”、“岁晚”、“霜月”诸语,点明季节已是晚秋。
前三联描写了由盘门到枫桥的一路景色,兼及诗人自己的心情。
天刚破晓,船又启航。
头天傍晚下了一场大雨,这一天清晨依旧是秋雨霏霏,兼以风声萧萧,江南水乡便满天飘舞着木叶。
2019版高考语文二轮提分复习 专题6 古代诗歌鉴赏 提分攻略3 求同探异,熟识比较鉴赏题“4大题型”讲义
提分攻略3 求同探异,熟识比较鉴赏题“4大题型”2018年全国卷Ⅰ和全国卷Ⅲ均在诗歌阅读选择题中考查了与教材诗歌的比较阅读,目的是考查考生对课本知识的迁移能力,令人耳目一新。
考生在做题时应该有一个鉴赏的方针——用“相同”去鉴赏“不同”,也就是所说的求“同”探“异”。
一、形象类比较1.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病后登快哉亭①贺铸经雨清蝉得意鸣,征尘断处见归程。
病来把酒不知厌,梦后倚楼无限情。
鸦带斜阳投古刹,草将野色入荒城。
故园又负黄华②约,但觉秋风发上生。
【注】①快哉亭:位于今江苏徐州东南角的城隅之上。
本诗作于诗人任徐州宝丰监时。
②黄华:菊花。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首联“得意”二字,既写出了蝉鸣的神态,又微露出诗人的歆羡之情。
此联侧重于想象联想,在眺望中透露出诗人的心事。
B.颔联言近意远,字面上只写了病后,却透露出病前和病中的消息;字面上只写了梦后,实则暗示出曾有无数次的思乡梦。
C.颈联由上联的回忆转入实写,说乌鸦带引斜阳之光投进古寺,草儿带引野外景色进入荒城,一“带”一“将”景色融合自然。
D.尾联直抒胸臆,主要表达了诗人病后思归,遥想故园菊花又开,而自己却辜负了故乡亲友的赏花之约,心头更觉怅惘。
A[A项,“想象联想”错,诗中没有运用这两种表现手法,而是前一句写听觉,后一句写视觉。
]★(2)同是以多病之身登高望远,本诗与杜甫的《登高》相比,在意境营造上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
(6分)【答案】本诗写清蝉、斜阳、暮鸦、衰草、秋风等冷色调意象,(步骤2)营造出凄清萧瑟的意境。
(步骤3)杜诗写急风、高天、落木、长江等意象,(步骤2)营造出雄阔苍凉的意境。
(步骤3)二、语言类比较1.两首诗歌用语的比较2.(2017·江淮十校第三次联考)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1)~(2)题。
归王官①次年作司空图乱后烧残数架书,峰前犹自恋吾庐。
忘机渐喜逢人少,览镜空怜待鹤疏②。
2019语文高考三轮古代诗歌鉴赏专题训练(三)
专题强化训练(十八) 古代诗歌鉴赏(三)(词曲)一、(2018·江西省南昌市第三次模拟)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2题。
贺新郎·陪履斋先生沧浪看梅①吴文英乔木生云气。
访中兴英雄②陈迹,暗追前事。
战舰东风悭借便,梦断神州故里。
旋小筑、吴宫闲地。
华表月明归夜鹤,叹当时、竹今如此。
枝上露,溅清泪。
遨头③小簇行春队,步苍苔、寻幽别墅,问梅开未?重唱梅边新度曲,催发寒梢冻蕊。
此心与、东君④同意。
后不如今今非昔,两无言、相对沧浪水。
怀此恨,寄残醉。
【注】①履斋先生:吴潜,字毅夫,号履斋。
沧浪:沧浪亭,苏州名胜,曾为韩世忠的别墅。
②中兴英雄:指韩世忠。
③遨头:俗称太守为遨头。
④东君:春神为东君,此指履斋。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乔木生云气”明写沧浪亭之古乔木,实烘托出庄严肃穆的气氛,暗示韩世忠威武伟岸的英雄形象。
B.“华表月明归夜鹤,叹当时、竹今如此”,词人想象自己若能变成仙鹤落在华表上,在月朗之夜去沧浪,定会有感慨。
C.“枝上露,溅清泪”,一语三关,既写露珠之清凉,又是假想韩世忠洒下的清泪,更是词人惺惺相惜伤心落下的泪。
D.下阕写沧浪别墅观梅。
“梅边新度曲,催发寒梢冻蕊”为下句“此心与、东君同意”作铺垫,突出了词人梅花一样高洁的情操。
[解析]B项,“想象自己”错误,应为“想象韩世忠”。
[答案] B2.本词“战舰东风悭借便”与杜牧“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都写到“东风”,这两处“东风”各有什么寓意?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本题属比较阅读的题目,要求结合诗中的意象分析情感的异同,此诗中“战舰东风悭借便”,意为天不助人,东风吝惜,不肯给将军战船乘风破敌提供方便,致使韩世忠收复中原的理想未能实现,反用典故,表达词人对英雄梦想破灭的叹惋及对南宋朝廷的谴责;杜诗认为周瑜胜利的决定因素是东风,假设东风不给周瑜提供方便,击败曹军,那么吴国就会失败,作者认为周瑜只是侥幸取胜。
2019高考语文二轮练习专项练习:诗歌鉴赏(二)(辽宁).
2019高考语文二轮练习专项练习:诗歌鉴赏(二)(辽宁).【一】古代诗歌阅读〔11分〕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8-9题。
〔11分〕长安秋望赵嘏云物凄清拂曙流,汉家宫阙动高秋。
残星几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
紫艳半开篱菊静,红衣落尽渚莲愁。
鲈鱼正美①不归去,空戴南冠学楚囚②。
【注】①《晋书·张翰传》:“翰因见秋风起,乃思吴中菰菜、莼羹、鲈鱼脍,曰:‘人生贵得适志,何能羁臣数千里,以要名爵乎?’遂命驾而归。
”②《左传·成公九年》:“楚子重侵陈以救郑。
晋侯观于军府,见锺仪,问之曰:‘南冠而絷者,谁也?’有司对曰:‘郑人所献楚囚也。
’”后以“南冠”“楚囚”为囚徒的代称。
8、简述这首诗颔联在景物描写方面的特色。
〔5分〕9.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有关诗句简要分析。
〔6分〕8、〔5分〕景物描写视听结合、动静结合,颇见匠心。
〔2分〕“残星几点”是目见,“长笛一声”是耳闻;“雁横塞”取动势,“人倚楼”取静态。
〔1分〕这些景物无不触发诗人孤寂、惆怅的愁思,从而坚定了诗人归去的决心。
〔2分〕9.〔6分〕本诗表达了作者的思乡之情和退隐之思。
〔2分〕尾联连用两个典故来表达作者的思乡之情和退隐之思。
家乡鲈鱼的风味此时正美,我不回去享用,却囚徒似的留在这是非之地的京城,所为何来!上句用西晋张翰的典故,表达思乡之情和退隐之思;下句用春秋锺仪的典故,是痛言自己留居长安之无谓与归隐之不宜迟。
〔4分〕〔结合其它诗句分析,言之成理也可适当给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8~9题。
东溪梅尧臣行到东溪看水时,坐临孤屿发船迟。
野凫眠岸有闲意,老树着花无丑枝。
短短蒲耳齐似剪,平平沙石净于筛。
情虽不厌住不得,薄暮归来车马疲。
8、从景与情的角度赏析本诗的颔联。
〔5分〕9、尾联“情虽不厌”在全诗中有何作用,请简要说明。
〔6分〕8、(5分)水鸟在岸边歇息,岸旁的老树春深开花,本是人所共见之景,〔1分〕但作者却从“野凫眠岸”想象它的自由自在,感觉到它有“闲意”,从而融情于景,生动地表达出了自己内心的闲适;〔2分〕由老树着花而主观地认为其无丑枝,从而含蓄地表达了作者老当益壮的特定情感。
2019高考语文二轮优化重组系列练习:诗词鉴赏4
2019高考语文二轮优化重组系列练习:诗词鉴赏4【一】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9-10题。
〔11分〕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衮李商隐竹坞无尘水槛清,相思迢递隔重城。
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
9首句写出骆氏亭怎样的环境特点?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5分〕答:10、三四两句突出了什么主旨?运用的表达技巧是什么?试作简要分析。
〔6分〕答:【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
江楼夕望招客白居易海天东望夕茫茫,山势川形阔复长。
灯火万家城四畔,星河一道水中央。
风吹古木晴天雨,月照平沙夏夜霜。
能就江楼消暑否,比君茅舍校清凉。
8、诗的第三联精妙传神,请加以赏析。
〔5分〕9、关于此诗,有人说“夕”字统领全篇,有人说“望”字统领全篇,你的看法呢?请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
〔6分〕【三】古代诗歌阅读(11分)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8—9题清平乐[注]江昉曲阑闲凭,心事还重省。
花里嫩莺啼不定,搅乱夕阳红影。
谁家翠管吹愁?一庭烟草如秋。
欲去登楼望远,暮云遮断芳洲。
[注]:此词作于作者寓居扬州之时。
8、词的上片首句写到“心事还重省”,词人的心事是什么呢?请简要分析。
(5分)9、结合全词,对“搅乱”进行赏析。
(6分)【四】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这首清诗,完成8----9题。
〔11分〕【双调】水仙子寻梅乔吉冬前冬后几村庄,溪北溪南两履霜①,树头树底孤山②上。
冷风来何处香?忽相逢缟袂绡裳③。
酒醒寒惊梦,笛凄春断肠,淡月昏黄。
注:①两履霜:一双鞋沾满了白霜。
②孤山:在杭州西湖,多梅花。
宋代诗人林逋曾隐居于此赏梅养鹤。
③缟袂:素绢的衣袖。
绡裳:薄绸的下衣。
8、“冷风来何处香?忽相逢缟袂绡裳”,这两句是怎样描绘梅的形象的?〔5分〕9、结合全曲,简要分析作者情感的变化。
〔6分〕【五】古代诗歌阅读〔8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9-10题。
官舍竹王禹偁谁种萧萧数百竿?伴吟偏称作闲官①。
不随夭艳争春色,独守孤贞待岁寒。
声拂琴床生雅趣,影侵棋局助清欢。
高考高三语文诗歌鉴赏二轮复习教案教师+诗歌鉴赏专项练习
高考高三语文诗歌鉴赏二轮复习教案教师第一课时诗歌鉴赏之形象教案一、考纲解读鉴赏古代诗歌中的形象是高考命题的一个重要着眼点,也是高考试题中一种最为常见的题型。
诗歌鉴赏考查的形式主要是主观题。
从命题内容上看,主要包括人物形象的概括与赏析、意象的赏析以及诗歌所描绘的景象图画赏析等。
从命题形式上看,考查的试题多种多样,主要有:概括诗歌中的人物形象、概括景物特征、赏析景物描写的作用以及比较两首诗中描写的景物形象或塑造的人物形象的异同。
二、知识归纳古代诗歌中的“形象”,既指叙事诗中塑造的人物形象,也指抒情诗中的抒情主人公,更多的是指诗歌中所描写的融合了诗人思想情感的景或物。
人物形象分析1、概括诗歌中人物形象的特征2、赏析诗歌中的人物形象3、分析人物形象在诗歌中的作用4、赏析诗歌中人物的外貌、动作、心理描写等对刻画人物形象的作用景物形象分析1、概括景物特征2、赏析景物形象3、分析景物描写的作用三、例题剖析及方法指导例:阅读下面两首宋诗,回答问题。
(11分)寻诗两绝句陈与义楚酒困人三日醉,园花经雨百般红。
无人画出陈居士①,亭角寻诗满袖风。
爱把山瓢②莫笑侬, 愁时引睡有奇功。
醒来推户寻诗去,乔木峥嵘明月中。
[注]①居士:指文人雅士。
②山瓢:天然粗陋的酒器。
(1)“园花经雨百般红”与“乔木峥嵘明月中”两句所描写的景色特点有何不同?请作简要分析。
(5分)(2)诗中“陈居士”的形象特点是什么?请结合两首诗加以分析。
(6分)(1)、答案:①艳丽②清幽①“园花经雨百般红”描写的是雨后园林的美景,一场雨后,园中姹紫嫣红,色彩艳丽。
②“乔木峥蝾明月中”描写的是月夜下的美景,明月高照,树木高耸峭拔,意境清幽。
分析景物形象方法指导1、概括景物特征2、分析意象,感知意境。
3、注重想象,补充空白4、分析手法,概括形象(2)、①行为洒脱②情趣高雅①“楚酒困人三日醉“”爱把山瓢莫笑依”,从陈居士喜欢喝酒可以看出他洒脱的性格特点。
②“亭角寻诗满抽风““醒来推户寻诗去”,白天寻诗,夜晚寻诗,表现了陈居士沉迷于诗歌创作的高雅情趣。
2019年高考语文真题模拟试题专项汇编:专题05 诗歌鉴赏
专题 05 诗歌鉴赏1、【2019·新课标全国Ⅰ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2题。
题许道宁画[注]陈与义满眼长江水,苍然何郡山?向来万里意,今在一窗间。
众木俱含晚,孤云遂不还。
此中有佳句,吟断不相关。
[注]许道宁:北宋画家1.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首题画诗写景兼抒情,并未刻意进行雕琢,却能够于简淡中见新奇。
B.山水是这幅画的主要元素,特别是江水,占据了画面上大部分的篇幅。
C.诗人透过一扇小窗远距离欣赏这幅画作,领略其表现的辽阔万里之势。
D.颈联具体写到苍茫暮色中的树木与浮云,也蕴含了欣赏者的主观感受。
12.诗的尾联有什么含意?从中可以看出诗人对这幅画有什么样的评价?2、【2019·新课标全国Ⅱ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投长沙裴侍郎杜荀鹤此身虽贱道长存,非谒朱门谒孔门。
只望至公将卷读[注],不求朝士致书论。
垂纶雨结渔乡思,吹木风传雁夜瑰。
男子受恩须有地,平生不受等闲思。
[注]至公:科举时代对主考官的敬称。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人表示,虽然自己的社会地位低下,但对儒家思想的信奉坚定不移。
B.“朱门”“孔门”分别代指世俗的权势与精神的归依,形成鲜明的对比。
C.诗人希望自己能凭借真才实学通过正常渠道进身,而不愿去寻找捷径。
D.诗人表达了自己对待恩惠的态度,不随便接受别人的恩惠,受恩必报。
2.诗歌的颈联描写了两个具体场景,与其他各联直抒胸臆的写法不同,这样写在情感表达和结构安排方面有什么作用?3、【2019·新课标全国Ⅲ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插田歌(节选)刘禹锡冈头花草齐,燕子东西飞。
田塍望如线,白水光参差。
农妇白纻裙,农父绿蓑衣。
齐唱郢中歌,嘤咛如《竹枝》。
1.下列对本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歌以花鸟发端,通过简练的笔触,勾勒出一幅意趣盎然的美丽画面。
B.诗人举目眺望,能看到远处田埂在粼粼的波光中蜿蜒起伏,时隐时现。
2019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精练精析:古代诗歌鉴赏(含答案)
语文班级: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专题三古代诗歌鉴赏1.(2018·新课标全国卷Ⅰ)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阮郎归无名氏①春风吹雨绕残枝,落花无可飞。
小池寒渌欲生漪,雨晴还日西。
帘半卷,燕双归。
讳愁②无奈眉。
翻身整顿着残棋,沉吟应劫③迟。
【注】①作者一作秦观。
②讳愁:隐瞒内心的痛苦。
③劫:围棋术语。
(1)词上半阕的景物描写对全词的感情抒发起了什么作用?请结合内容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末尾两句表现了词中人物什么样的情绪?是如何表现的?请简要阐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奠定了词的感情基调。
春风吹雨,残红满地,词一开始就给人以掩抑低回之感;接下来写风雨虽停,红日却已西沉,凄凉的氛围非但没有解除,反而又被抹上了一层暗淡的暮色。
(2)末尾两句表现了词中人物思绪纷乱、无法排遣的愁情。
是通过人物自身的动作来表现的。
回身整理残棋并想续下,借以转移愁情,可又因心事重重,以致犹豫不决,落子迟缓。
2.(2018·新课标全国卷Ⅱ)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辽宁大连2019高三“二模”-语文
辽宁大连2019高三“二模”-语文本卷须知1、本试卷分第一卷〔阅读题〕和第二卷〔表达题〕两部分。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纸上。
2、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答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纸一并交回。
第一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论“以文为诗”朱自清什么原因到了宋代才有诗文分界的问题呢?这有特别长的历史。
原来古代只有诗和史的分别,古代所谓“文”,包括这两者而言。
此外有“辞”“言”“语”。
但这些都没有明划的分界,诗与史相混,从《雅》《颂》可见。
诗、史、辞和言、语相混,从《老子》《庄子》等书内不时夹杂着韵语可见。
至于汉代称为《楚辞》的屈、宋诸作,不用说更近于诗了。
汉代是个赋的时代,那时所谓“文”或“文章”便指赋而言。
汉代又是个乐府时代,假如赋能够说是霸主,乐府便是附庸了。
乐府是诗,赋也能够说是诗,班固《两都赋序》第一句便说:“或曰:‘赋者,古诗之流也’”。
赋出于《楚辞》和《荀子》的《赋篇》,性质多近于诗的《雅》《颂》,以颂美朝廷,描写事物为主,抒情的不多。
晋以后的进展,才慢慢专向抒情一路,到六朝为极盛。
按现在说,汉赋里能够说是散文比诗多。
所谓骈体实在是赋的支与流裔,而骈体按我们说,也是散文的一部分,这可见出赋的散文性是多么大。
赋是诗与散文的混合物,那么,汉人所谓“文”或“文章”,也是诗与散文的混合物了。
乐府以叙事为主,但其中不缺少抒情的成分。
它进展到汉末,萌芽了抒情的五言诗。
但是纯粹的抒情的五言诗,是成立在魏、晋间的阮籍的手里,他的意境却几乎全是《楚辞》的妨碍。
魏、晋、六朝是骈体文和五言诗的时代,但这时代还只有“文”“笔”的分别,没有“诗”“文”的分别。
“有韵者文”,“无韵者笔”,是当时的“常言”。
赋和诗基本上“文”,和汉人意见事实上一样。
另一义却便不同:有对偶、谐声的抒情作品是“文”,骈体的章奏与散体的著述是“笔”。
2019年高考语文试题(辽宁卷)
云南省楚雄州东兴中学11-12学年高一语文9月月考语文试题一、基础知识(15分,每小题3分)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A、侘傺..(chàchì)方枘.(nè)溘.死(kè)壤诟.(gòu)芰.荷(ji)岌岌..(líng pīng)..(ji)谣诼.(zhuó)伶俜B、遗.施(yí) 蹑履..(niè lǔ) 庇.护(pì)愆.期(qīān)桑椹.(shèn)惩.罚(chéng)公姥.(lǎo)否.泰(pǐ)C、鸷.鸟(zhì) 方圜.(yuán)兰皋.( gāo ) 箜篌..(kōng hóu) 摧藏.(cáng)夙愿( sù ) 罹难( lí) 招聘(pìng)D、杂糅.(rǒu)拊.掌(fǔ) 玳瑁..(dài mào)青骢.马(cōng)白鹄.舫(hú) 流纨.素(wǎn) 明月珰.(dāng)2、下列四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3分)A、望风披靡忧心忡忡世外桃园坚如磐石B、靡靡之音纵横驰骋弥天大谎人才辈出C、兵荒马乱戎马倥偬仓遑逃窜剑拔弩张D、寻物启事莫名奇妙沧桑巨变山清水秀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 (3分)A、在安全生产责任的压力面前,国家主管部门领导与各地各级干部感受一样,都是夙兴夜...寐,..不敢有丝毫的懈怠。
B、当初信誓旦旦....、备受社会欢迎的“零利肉联盟”,为何仅在两周之内就土崩瓦解了呢?C、药品中的“儿童酌减”字样,的确让人难以操作,这样的文字看似一种善意的消费提示,实则似是而非....,减到多少才合适大多没有明确说明。
D、我们对秦始皇陵开展现代意义上的考古调查已经有四十多年了,多次震惊中外的考古大发现只是冰山一角....,大量珍宝还深藏地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高考语文二轮练习专项练习:诗歌鉴赏(三)(辽宁).【一】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以下问题。
〔11分〕采桑子晏殊时光只解催人老,不信多情,长恨离亭,泪滴春衫酒易醒。
梧桐昨夜西风急,淡月胧明,好梦频惊,何处高楼雁一声?8、“好梦频惊”是全词的点睛之笔,词中引起“好梦频惊”的原因有哪些?请结合全词作简要分析。
〔5分〕9、这首词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请具体分析。
〔6分〕8、〔5分〕因时光的流逝而惊梦;因容颜的易老而惊梦;因离别的痛苦而惊梦;因无尽的思念而惊梦;因西风的骤起而惊梦;因月色的惨白而惊梦;因高楼的雁叫而惊梦。
〔答出任意3点即可总分值〕9、〔6分〕①运用借景抒情手法。
作者在词中借哀景抒发悲情,骤急的隙缝、惨白的淡月、高楼的雁叫都渲染了一种伤离别、苦相思的悲情。
②运用衬托手法。
以时光的“只解”“不信”衬托人的敏感多情;以雁归衬托人未归。
③运用拟人的手法。
首句将时光拟人化,说时光催人老,表达了时光流逝、容颜易老的伤感。
〔答任意两点即可总分值。
每答出一种手法,观点1分,解析2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8——9题〔11分〕野步周密麦陇风来翠浪斜,草根肥水噪新蛙。
羡他无事双蝴蝶,烂醉东风野草花。
8、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画?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试结合内容简要分析。
〔5分〕9、请对本诗三四两句进行赏析。
〔6分〕8、〔5分〕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机盎然的春景图。
〔2分〕麦田被风吹起,如绿色的波浪一样起伏;水塘里的草根处有蛙欢快的叫声;那无所事事的蝴蝶,翩翩起舞,无忧无虑地陶醉在暖洋洋的东风和草花香气里。
〔1分〕诗人寓情于景,字里行间洋溢着盎然生机和春天的活力。
表达了沉醉在美好春光里的悠然自得的心态,以及对田园生活的热爱之情。
〔2分〕9、〔6分〕三四两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蝴蝶以人的感情,和煦的春风让纷飞的蝴蝶陶醉了,“烂醉”二字形象地表现出蝴蝶沉醉花丛,留恋不去的如醉情态,也把作者目睹此景时的陶然之情和盘托出。
〔4分。
答出修辞给2分,分析给2分。
〕诗人寓情于景,为我们营造了一个生机盎然的春,寄寓了悠然自得的心态。
〔2分〕【三】古代诗歌鉴赏〔8分〕15、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以下问题。
村行王禹偁马穿山径菊初黄,信马悠悠野兴长。
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
棠梨叶落胭脂色,荞麦花开白雪香。
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树似吾乡。
[注]本诗是王禹偁于淳化二年被贬为商州团练副史时所作。
〔1〕这首诗描写了什么样的意境?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2〕颔联是历来传诵的名句,请从表现手法和表达效果的角度赏析。
〔4分〕〔1〕初秋晚景,盎然生机中透着凄凉,斑斓色彩中蕴含哀伤。
抒发了漂泊异乡思念家乡的凄苦悲凉,并暗寓被贬的失意。
〔4分〕〔2〕运用拟人对偶等修辞手法,将无情之景赋予人的灵性,显得形象生动。
又以听觉写动景,以视觉写静景,动静结合,上下映衬。
〔4分〕【四】古代诗歌阅读(11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8~9题。
舟中二首(其一)①陈师道恶风横江江卷浪,黄流湍猛风用壮②。
疾如万骑千里来,气压三江五湖上。
岸上空荒火夜明,舟中坐起待残更。
少年行路今头白,不尽还家去国情。
[注]①宋哲宗绍圣元年(1094),作者因党争之祸受牵连被罢职。
这首诗作于离任途中。
②风用壮,表示风力壮猛。
8、第【三】四句运用了哪些修辞方法?请作简要赏析。
(6分)9、这首诗表现出作者怎样的复杂情感?请简要分析。
(5分)8.比喻和夸张。
将迅猛的风浪夸张的比作瞬息千里的万马,将风浪的气势夸张地形容为能横压三江五湖;生动形象地写出风浪的威势。
〔手法2分,具体解说2分,作用2分〕9.①“恶风”“黄流”寓示作者生活环境的险恶,借此表达出作者被罢职后的愤懑之情;②“空荒”“待残更”那么表达出归家途中的孤寂落寞之感;③借“今头白”、情“不尽”表达出韶光已逝、壮志未酬的悲辛。
〔答对1点2分,答对3点得总分值,言之成理即可〕【五】古代诗文阅读〔11分〕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后面的问题。
〔11分〕送韩十四江东觐省①杜甫兵戈不见老莱衣②,叹息人间万事非。
我已无家寻弟妹,君今何处访庭闱?黄牛峡③静滩声转,白马江寒树影稀。
此别应须各努力,故乡犹恐未同归。
注:①这首诗是诗人在成都白马江畔送韩十四去江东探亲时写的。
当时安史之乱尚未平定。
②老莱衣:相传春秋时隐士老莱子,七十多岁还常常穿上彩衣,模仿儿童,使双亲欢娱。
③黄牛峡:位于宜昌之西。
韩十四去江东探亲要经过此地。
8、这首诗的第三联运用了哪几种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
〔5分〕9、请结合全诗,分析诗中蕴含了诗人哪些情感?〔6分〕8.①以静衬动,“黄牛峡静滩声转”句以峡岸的静衬托江水的汹涌,表现了对友人行程艰难的忧虑。
②寓情于景。
“白马江寒树影稀”句描写江边寒风中树影稀疏的凄凉之景,将因友人离去而孤寂伤感之情寄寓其中。
③虚实结合,“黄牛峡静滩声转”句虚写,是想像友人过黄牛峡时的情景,“白马江寒树影稀”句是实写,写诗人在江边送别韩十四的情景。
一虚一实,抒发了作者与友人离别之时的伤感。
④听觉与视觉相结合,“黄牛峡静滩声转”句作者从听觉角度描绘一路辗转旅途艰险的情景,“白马江寒树影稀”句从视觉角度当时的离别之景。
(答出两点得4分,答出三点得5分)9.①诗歌首联“兵戈不见老莱衣,叹息人间万事非”写战乱导致生灵涂炭,“万事非”三字流露出作者的忧愤之情,表现出诗人深厚的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
②【三】四两句写送友人探亲,不由勾起诗人对亲人的怀念。
表现了诗人对家破人散的孤寂哀痛之情。
③【五】六两句,描写分手时诗人的遐想和怅惘,表现了对友人离去的惜别之情。
④尾联“此别应须各努力”表现作者对友人的勉励之情,“故乡犹恐未同归”隐隐露出诗人对未来的担忧之情。
〔答出3点有分析即可总分值〕六、古代诗歌阅读〔11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
途中见杏花吴融一枝红艳出墙头,墙外行人正独愁。
长得看来犹有恨,可堪逢处更难留。
林空色暝莺先到,春浅香寒蝶未游。
更忆帝乡千万树①,澹烟笼日暗神州。
【注】①帝乡,此指长安。
长安多杏树。
8、请说明这首诗的首联有怎样的表达特色。
〔5分〕9、这首诗中流露出诗人的哪些情感?请简要分析。
〔6分〕8、首联运用了反衬的艺术手法〔或:以乐景衬哀情〕。
〔2分〕早春时节,一枝俏丽鲜艳的杏花伸出墙头,昭示着春天的生气,可是作者面对这美好的景象,却感到忧愁、苦涩。
〔3分〕【注】如果考生回答触景生情且言之成理,也可酌情给分。
9、①惜春之情。
杏花开放了,带来春天的消息,却无蜂蝶采赏,只能自开自落;自己行色匆匆,更无法等到花朵开尽。
②流离之苦〔或:身世之叹〕。
诗人飘零在外,纵逢赏心悦目之景也难停留;杏花独自盛开于早春,无蝶欣赏,正是诗人孤独寂寞的写照。
③故国之思。
诗人由眼前鲜艳的杏花联想到当年在京城看到的千万树杏花盛开的绚丽景象,这幅长安杏花图代表着作者深情怀念着的长安生活,与今日的流离在外形成对比,说明诗人虽然落魄飘零,却依然心系朝廷,点出了自己的愁怀所在。
〔每点2分,其中答出情感给1分,分析给1分〕七、古代诗歌阅读〔11分〕阅读下面这两首唐诗,然后回答8、9两题。
落第长安常建家园好在尚留秦,耻作明时失路人。
恐逢故里莺花笑,且向长安过一春。
杂诗无名氏旧山虽在不关身,且向长安过暮春。
一树梨花一溪月,不知今夜属何人?8、这两首诗字句相似,音韵相近,而所抒之情却不尽相同。
请你结合具体内容分析这两首诗所抒感情的异同。
〔5分〕9、请赏析“一树梨花一溪月”中“溪”字的表达效果。
〔6分〕8、这两首诗都表现了主人公的旅思乡愁,〔1分〕但常诗的感情更倾向于落第之后羁留帝京的失落、羞愧与沮丧。
这从“耻作…”“恐逢”两句可以看出。
〔2分〕杂诗不涉具体情事,但表现的乡情乡愁更苦涩难堪,更深更细更普遍更富于感染力,能在更大范围内引起共鸣。
〔2分〕9、“溪”字的表达效果有三,其一,以“溪”修饰“月”,将月色有形化,把不可揽结的月色写得如捧手可掬,生动形象。
其二,“溪”本是名词,移用到这里作定语后仍保留其名词的形象感,溪月相映,更见美感。
其三,溪水是流动的,这又与“一树梨花”的静美相映衬,动静结合,显出景物生机。
〔每点2分〕八、古代诗歌阅读〔11分〕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完成8—9题。
悲秋黄公度万里西风入晚扉,高斋怅望独移时。
迢迢别浦帆双去,漠漠平芜天四垂。
雨意欲晴山鸟乐,寒声初到井梧知。
丈夫感慨关时事,不学楚人儿女悲。
8、请从“景”与“情”的角度,赏析本诗的颔联。
〔5分〕9、后人评此诗“格调高致”,请结合诗歌内容作简要分析。
〔6分〕8、颔联融情于景,诗句描写了远处的别浦,远去的行舟,广漠而静谧的荒野,寥廓苍茫的天空等萧瑟落寞的景象,寄寓了诗人怅惘、孤独的情感。
9、古人写悲秋多从自己的身世经历诉离别,寄愁思,多作“儿女悲”的个人感慨,而本诗却借悲秋抒发忧国之思,表现了诗人不念个人得失的豪迈气度和胸怀天下的伟大抱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