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12、罗布泊,消逝的仙湖

合集下载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罗布泊,消逝的仙湖课后练习题及答案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罗布泊,消逝的仙湖课后练习题及答案

《罗布泊,消逝的仙湖》课后练习题答案今日的罗布泊是什么样子?过去的罗布泊是什么样子?明确表明罗布泊过去的样子:(1)罗布泊,原来是非常美丽的湖泊,如今消逝了,变成了荒漠。

过去是广阔,美丽,充满生机的湖泊,它的周边是牛马成群,绿林环绕。

(2)昔日罗布泊曾是一个水乡,那里水面平如月镜,在如此幽美的环境中,花草摇曳,是各种鸟儿栖息的天堂。

牧民们在这片肥美的土地上养活了成群的的牛羊。

瞧!牧林边牧民在欢歌,就连那羊牛仿佛也在唱歌……明确表明罗布泊现在的样子:(1)现在的罗布泊一边死寂,胡扬林成片死亡,寸草不生,不见飞鸟,令人恐惧……(2)今日的罗布泊到处是沙海漫漫,到处是凝固的生命,树木在遭受了人为的破坏之后,除了眺望远方,它们别无选择,生长在罗布泊的生物们只能从心底发出静默的抗议!曾经充满生命力的绿洲就这样变成了令人恐怖的荒漠,大家都曾想过令罗布泊的消逝的一些原因何在3.罗布泊为什么会消亡?问题主要出在近30年时间里。

塔里木河两岸人口激增,各种需求也跟着增加。

耕地需要水,采矿需要水,人们拼命向塔里木河要水。

几十年间塔里木河流域修筑水库130多座,任意掘堤修引水口138处,建抽水泵站400多处,有的泵站一天就要抽水1万立方米。

盲目增加耕地用水,盲目修建水库截水,盲目掘堤引水,盲目建泵站抽水。

“四盲”像个巨大的吸水鬼,终于把塔里木河抽干了。

断了水的罗布泊成了一个死湖、干湖。

罗布泊干涸以后,周边生态环境马上恶化,草木植物全部枯死,防沙卫士胡杨林成片死亡,沙漠迅速向湖中推进,罗布泊很快与广阔无垠的塔克拉玛干大沙漠浑然一体。

罗布泊消失了。

4.你知道这样的悲剧还有那些?据青海省渔牧管理站副站长拉尔旗布介绍,目前,青海湖迫切需要解决的生态问题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其一,渔业资源急剧减少,青海湖盛产裸鲤,又称湟鱼,素有一年长一两之称。

原先鱼资源蕴藏量约5万多吨,然而从80年代开始,过度捕捞和偷捕使湟鱼资源锐减,据推算目前青海湖约有7500吨湟鱼,可这个数字仍在缩小。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第12课《罗布泊,消逝的仙湖》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第12课《罗布泊,消逝的仙湖》
流动的沙丘
罗布泊,消逝的仙湖
吴岗
预习检测

萧瑟

和煦

干涸
shì
吞噬
luǒ
裸露

戈壁滩 近在咫尺
bì 庇护所
zhǐ
析题 1、 这个题目给我们提供了哪些信息? 罗布泊曾经是一个仙湖,但后来消逝了
请你快速阅读课文,思考以下几个问题: 1、罗布泊过去是什么样的? 2、现在的罗布泊是什么样的? 3、罗布泊为什么会消逝呢?
让明天 更美好
明确:这样推而广之,说明悲剧仍在继续,
人们不懂得自然规律,不懂生 态平衡,只图眼前利益,不顾长远 利益,头脑里没有可持续发展的观 念.
美丽的罗布泊消逝了,青海湖月牙湖也 即将沦为沙漠,在这些惨痛的现实面前我们 应该吸取什么教训?
开发要克服盲目性,认识自然规律,认识 生态平衡,发展经济同时要加强生态环境建 设. 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在发展经济的同
时要注意保护环境
拓展
假如你是一个世纪老人,见证了罗布泊
的百年 沧桑,你将向人们说些什么? 要节约用水、保护环境 美丽的罗布泊已经离我们远去了,但青海
湖和月牙泉离我们还很近,我们要保护他们,不
要让罗布泊的悲剧重演
地球是我们的家园,保护地球就是保护我们的
家园,保护地球就是保护我们自己,
小结:
这篇课文是从一篇报告文学中节选下来的。 罗布泊在20世纪70年代以前还曾经是一个美丽 的仙湖,但现在却成了令人恐怖的沙漠,它吞 噬了无数的生命。作者通过翔实的资料说明, 人对自然贪婪和盲目的索取是造成这一悲剧主 要原因。课文最后,作者发出了拯救生态环境 的呼吁。
死寂的荒漠 令人恐怖
4、面对罗布泊由昔我感到:

八年级下册人教版语文12课文罗布泊,消逝的仙湖

八年级下册人教版语文12课文罗布泊,消逝的仙湖

八年级下册人教版语文12课文罗布泊,消逝的仙湖八年级语文课本《罗布泊,消逝的仙湖》本文属于报告文学,这种体裁的文章兼有新闻和文学的两种特点。

小编整理了关于八年级下册人教版语文12课文罗布泊,消逝的仙湖,希望对大家有帮助!八年级下册人教版语文12课《罗布泊,消逝的仙湖》课文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有个罗布泊。

自20世纪初瑞典探险家斯文·赫定闯入罗布泊,它才逐渐为人所知。

1980年,中国著名的科学家彭加木在那里进行科学考察失踪;16年后,探险家余纯顺又在那里遇难,更给罗布泊增添了几分神秘色彩。

罗布泊.一望无际的戈壁滩,没有一棵草,一条溪,夏季气温高达70℃。

罗布泊,天空中不见一只鸟,没有任何飞禽敢于穿越。

可是,从前的罗布泊不是沙漠。

在遥远的过去,那里却是牛马成群、绿林环绕、河流清澈的生命绿洲。

罗布泊,“泊”字左边是三点水啊!翻开有关西域的历史书籍,你会惊异于罗布泊的热闹繁华。

《汉书·西域传》记载了西域36国在欧亚大陆的广阔腹地画出的绵延不绝的绿色长廊,夏季走入这里与置身江南无异。

昔日塔里木盆地丰富的水系滋润着万顷绿地。

当年张骞肩负伟大历史使命西出阳关,当他踏上这片想像中荒凉萧瑟的大地时,却被它的美丽惊呆了。

映入张骞眼中的是遍地的绿色和金黄的麦浪,从此,张骞率众人开出了著名的丝绸之路。

另据史书记载,在4世纪时,罗布泊水面超过20万平方公里。

到了20世纪还有1000多平方公里水域。

斯文·赫定在20世纪30年代进罗布泊时还乘小舟。

他坐着船饶有兴趣地在水面上转了几圈,他站在船头四下远眺,感叹这里的美景。

回国后,斯文·赫定在他那部著名的《亚洲腹地探险8年》一书中写道:罗布泊使我惊讶,罗布泊像座仙湖,水面像镜子一样,在和煦的阳光下,我乘舟而行,如神仙一般。

在船的不远处几只野鸭在湖面上玩耍,鱼鸥及其他小鸟欢娱地歌唱着……被斯文·赫定赞誉过的这片水域于20世纪70年代完全消失,罗布泊从此成了令人恐怖的地方。

《罗布泊消逝的仙湖》教学设计及反思

《罗布泊消逝的仙湖》教学设计及反思

《罗布泊,消逝的仙湖》教学设计及反思《罗布泊,消逝的仙湖》教学设计及反思【教材分析】《罗布泊,消逝的仙湖》是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中的第二课,是一篇略读课文、这篇报告文学内容真实,文字优美,感情充沛、课文通过写罗布泊由昔日的仙湖变成了今日的荒漠,表达了作者深切的痛惜之情,警示世人们要树立环保意识与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本文浅显易明白,饱含感情,适合学生自读。

依照教材,课标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我确定了3个教学目标、1。

理解、积累词语,做到会读、会写并理解其含义、2、了解罗布泊的过去与现在,归纳理解变化的缘故。

(重点)3、感受并理解作者强烈的忧患意识,培养学生爱护自然、保护自然的意识。

(难点)我本次比赛课的教学环节是:预习导入——解题-—合作探究——读写训练——课外延伸-—课堂检测【教学过程】师:在上课前,老师先检查下您们的预习情况。

前面1、2、3小组各派一位代表上黑板展示您们的预习成果,后面4、5、6小组负责检查黑板展示;同时各小组长检查其她组员的导学案完成情况。

(此环节充分发挥小组长的功能)依照拼音写词语1、“当她踏上这片想象中荒凉xiāo sè( )的大地时,却被它的美丽惊呆了。

”2。

在hé xù( )的阳光下,我乘舟而行,如神仙一般。

3、如此重要的胡杨林因塔里木河下游的gān hé( )而大面积死亡。

4、至罗布庄一带的库鲁克库姆与世界第二大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合拢,疯狂地tūn shì( )着夹缝中的绿色长廊。

5。

站在罗布泊边缘,您能看清那一道道肋骨的排列走向,看到cānɡhǎisānɡ tián( )的痕迹。

师:负责检查的小组上去评改。

师:看来同学们的预习工作做得特别棒!那让我们齐读一遍。

(展示后,学生评改,再齐读,加深印象)师:常讲眼睛是一个人的心灵之窗,想要看明白一个人能够从眼睛入手;同样题目是课文的眼睛,想要读明白课文,我们先从题目入手,那我们先来读题目两遍,看看题目告诉我们什么信息?(此环节,采纳本色如题的方法,本课题目包罗丰富信息,这些信息恰好是文章的主要内容,如此提问,能够把学生引入文章的情境之中、)生1:罗布泊是一个湖!生2:罗布泊往常特别美,是仙境。

新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第12课《罗布泊》PPT课件

新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第12课《罗布泊》PPT课件
罗布泊,消逝的仙湖
预习反馈:
为下列词语注音并解释。
萧瑟 (xiāo sè):形容冷落、凄凉。 和煦 (hé xù):温暖。
干涸 ( hé ) :(河道、池塘等)没有水。 吞噬 (shì) :吞食;并吞。 裸露 (lù):没有东西遮盖。
沧海桑田:大海变成农田,农田变成大海。比 喻世事变化大。
预习反馈:
4、为什么会消逝?
5、罗布泊的消逝带来怎样的恶果? 同样的悲剧还有哪些?
广阔美丽
罗 过去
湖 充满生机

牛马成群 绿树环绕
河流清澈
生命绿洲
布 湖水干涸
死一般沉寂

现在
荒 漠
胡杨树成片死亡 寸草不生 不见飞鸟
令人恐怖
思考:罗布泊消亡的原因是什么?
盲目增加耕地用水
原 盲目修建水库截水 因 盲目掘堤引水
5、站在罗布泊边缘,会突然感到荒漠是大 地裸露的胸膛,大地在这里以脱尽了外衣, 露出自己的肌肤筋骨。
• 真实性 • 形象性 • 抒情性
列举数据 叙述事实 对比 拟人 排比 比喻 直接抒情
拓展延伸
假如罗布泊有了灵性,对自己百年桑 田颇有感触,此时,它面对祖国西部 大开发,非常急切地想对人们说些什 么?请你展开联想,大胆诉说。
1、……“四盲”像个巨大的吸水 鬼……使塔里木河的长度由60年代 的⒈321公里急剧萎缩到现在的不足 1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00公里,320公里的河道干涸,以 致沿岸5万多亩耕地受到了威胁。
2、这出悲剧的制造者又是人!
3、罗布泊干涸后,周边生态环境马上发生 变化,草本植物全部枯死,防沙卫士胡杨 林成片死亡……
4、那奇行怪状的枯枝、那死后不愿倒下的 身躯,似在表明胡杨在生命最后时刻的挣 扎与痛苦, 又像是向谁伸出求救之手!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12.《罗布泊·,消逝的仙湖·》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12.《罗布泊·,消逝的仙湖·》

以人的感情,“挣扎与痛苦”表现作者 为人类盲目破坏环境而痛惜不已的感情。
昔日: ‚罗布泊使我惊讶,罗布泊像座仙湖,水面 像镜子一样,在和煦的阳光下,我乘舟而行, 如神仙一般。在船的不远处几只野鸭在湖面上 玩耍,鱼鸥及其他小鸟欢娱地歌唱着……” 现在: ‚被斯文· 赫定赞誉过的这片水域于20世纪 70年代完全消失,罗布泊从此成了令人恐怖 的地方。‛
“马上”—变化速度快 “全部枯死”、“成片死亡”---受破 坏程度大
6、在这巨大的吸水鬼面前罗布泊承受了一种怎样的折
磨?作为万物之灵的人类看着这时的罗布泊心情如何?
1、70°C高温煎熬的痛苦 2、 那奇形怪状的枯枝……又像是向谁伸出求助之手 -----拟人、赋予胡杨以人的情感 “挣扎与痛苦”表明作者为 人类盲目破坏环境而痛心不已的感情。 3、 站在罗布泊的边沿……你会感到着胸膛里面深藏的痛苦与 无奈 ----反复强调站在罗布泊的边沿,突出了目睹的惨状令人沉痛 “ 裸露的胸膛”、“脱尽外衣 ”, 指大地的植被被彻底破 坏 用比喻、拟人的修辞赋予罗布泊以人的生命与情感,我们仿 佛能听到罗布泊痛苦的呻呤,会感到它胸膛里深藏的痛苦与 无奈
品味语言
本文是一篇报告文学,兼 有文学和新闻两种特点,既有真 实性又有生动性,请到文中找 出相应的语句。
(提示:注意形象的语言和生动的修辞。)
例句:
“那奇形怪状的枯枝、那死后不愿 倒下的身躯,似在表明胡杨在生命最后 时刻的挣扎与痛苦,又像是向谁伸出求 救之手!”
【分析】这句运用拟人手法,赋予胡杨林
小结:
这篇课文是从一篇报告文学中节选下 来的。罗布泊在20世纪70年代以前还曾经 是一个美丽的仙湖,但现在却成了令人恐 怖的沙漠,它吞噬了无数的生命。作者通 过翔实的资料说明,人对自然贪婪和盲目 的索取是造成这一悲剧主要原因。课文最 后,作者发出了拯救生态环境的呼吁。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12课《罗布泊消逝的仙湖》分享课设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12课《罗布泊消逝的仙湖》分享课设
教学过程
பைடு நூலகம்环节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信息技术手段
环节一
今昔罗布泊
教师播放罗布泊昔日和今日的图片
看图片,谈感受
(思考点比如使用了什么信息技术环境、用到哪些课件或展示了什么素材、资源等)
环节二
探究罗布泊消逝的原因
教师提问:当我们眼见一个美丽、充满生机的地方变成荒漠,原本牛马成群、绿林环绕、河流清澈的生命绿洲,现在却是一片死寂,我们在哀伤、惋惜之余,是不是应该掩卷深思,究竟是什么原因?
3、联系现实,思考关注环境问题,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节选部分目标
1、了解罗布泊的过去和现在,并归纳变化的原因。
2、理解造成生态环境破坏的深层原因,明确人在与自然相处中该吸取哪些教训。
信息技术在其中解决的重点和难点
1、播放罗布泊昔日和今日的图片,进行强烈的对比,给人的心灵以强烈的震撼。
2、播放罗布泊消逝的原因的幻灯片,探究罗布泊消逝的原因。
1、青海湖湖水下降
2、月牙泉水域面积的缩小
看幻灯片。读有关句子,谈感受
播放有关幻灯片
环节五
拓展延伸:今天我们能做什么
教师提问:青海湖、月牙泉也许距离我们太遥远,其实我们身边就有一个水库——松涛水库,关于松涛水库,你知道多少?
学生讨论,发言。
播放松涛水库有关幻灯片及有关资料
环节六
播放《请到天涯海角来》歌词,学生齐唱。
2、(拟人手法,形象地赋予罗布泊以人的感情,罗布泊向世人流露了“痛苦与无奈”,怎不令人痛心!)
3、(此句的“又”字有力地指出了罗布泊的消失是人为破坏生态的恶果,具有强烈的谴责意味,指责悲剧制造者的盲目和愚昧。这样人为造成环境问题的悲剧不是一个两个,而是不胜枚举。)

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12罗布泊消逝的仙湖

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12罗布泊消逝的仙湖

新课标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12《罗布泊,消逝的仙湖》精品教案目标定向1.通过对比手法了解罗布泊的过去与现在,了解罗布泊消逝的原因。

2.使学生树立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3.联系现实,思考关注环境问题,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了解罗布泊消逝的原因,理解作者强烈的忧患意识。

教学难点使学生树立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入境生趣罗布泊,曾经是有水的,曾经是有很多水的。

一个非常美丽的仙湖,如今却成了沙漠。

是什么原因使罗布泊发生了如此大的变故呢?下面就让我们一同走进曾经的仙湖——罗布泊。

二、自学生疑1.正确识读、理解文中生字:萧瑟(sè)和煦(xù)干涸(hé)吞噬(shì)裸露(luǒ)戈壁(gē)荡漾(y4ng)娱乐(yú)2.词语释义:萧瑟:①形容风吹树木的声音;②形容冷落,凄凉。

和煦:温暖,多指阳光、风等。

干涸:(河道、池塘等)没有水了。

吞噬:蚕食、并吞。

裸露:没有东西遮盖。

戈壁滩:蒙古或新疆人称沙漠地区,这种地区尽是沙子和石块,地面缺水,植物稀少。

沧海桑田:大海变成农田,农田变成大海。

比喻世事变化很大。

也说桑田沧海。

3.文章结构:第一部分(1~3):罗布泊的位置、神秘事件和现状。

第二部分(4~14):罗布泊的历史。

第一层(4~9):罗布泊令人向往的神话般的过去。

第二层(10~14):罗布泊令人痛心的迅速消亡的过程。

第三部分(15~25):罗布泊的现状。

第一层(15~20):罗布泊的消亡使其周围原有植被成为直接受害者。

第二层(21~25):罗布泊目前荒凉恐怖的景象。

第四部分(26~28):类似的悲剧还在上演,发出拯救生态环境的号召。

4.内容提要:要比较具体地把握课文内容,可以做一份内容提要,就下面几个问题画出要点:①今日罗布泊是怎样的一个地方?关键词是“沙漠”“神秘”。

②过去罗布泊是怎样的一个地方?关键词是“绿洲”“仙湖”。

(人教版)《罗布泊·消逝的仙湖》教案

(人教版)《罗布泊·消逝的仙湖》教案

(人教版)《罗布泊·消逝的仙湖》教案一、教学目标1.掌握《罗布泊·消逝的仙湖》的基本内容和主题;2.熟悉小说的结构和写作手法;3.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4.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小说的主题和意义;2.教学难点:分析小说中的修辞手法和人物形象。

三、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播放一段罗布泊的风光视频,引起学生对罗布泊的兴趣和好奇。

2. 概览小说内容让学生快速浏览小说的概要和人物介绍,了解故事的基本情节和人物关系。

3. 分析小说结构和主题以小组为单位,让学生分析小说的结构和主题,并讨论其深层含义。

学生可以使用思维导图等工具进行分析和总结。

4. 阅读理解让学生重新阅读小说,并回答一些与内容相关的问题,以检验他们对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的理解。

5. 分析修辞手法和人物形象指导学生分析小说中的修辞手法和人物形象的塑造方式。

可以让学生举例子,并解释这些修辞手法和形象对整个故事的作用。

6. 独立思考和写作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讨论并写下自己对小说的理解和感触。

鼓励学生发表独立的见解和观点,并结合故事中的情节和人物形象进行分析。

7. 展示和分享让每个小组选择一位代表,向全班展示他们的分析和观点,并鼓励其他学生提问和发表评论。

四、教学扩展1.组织学生自行查找有关罗布泊的资料和相关的传说故事,以增加他们对小说的背景知识和文化素养。

2.指导学生欣赏其他具有类似题材或写作风格的文学作品,并进行比较分析。

3.动手创作:要求学生以自己的想象和创造力,写一篇类似《罗布泊·消逝的仙湖》的故事或小说片段,并分享给其他同学。

五、教学评价1.教师根据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表达能力,对学生的分析和写作成果进行评价。

2.学生之间互相评价和交流,鼓励分享和讨论。

以上是以《罗布泊·消逝的仙湖》为题材的教案,通过对小说内容、结构、修辞手法和人物形象的分析,培养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同时提高其文学鉴赏能力和文化素养。

12、罗布泊,消逝的仙湖

12、罗布泊,消逝的仙湖

过去的罗布泊
牛马成群
绿林环绕
牛羊欢歌
林 边 牧 歌
鸟儿款款飞
草木丰茂
碧波荡漾
水如明镜
蓝天白云
花 草 摇 曳
水丰鱼美
收获了满船的哈密瓜
过去的罗布泊
广阔美丽 充满生机 环境怡人 生命绿洲
今天的罗布泊: 一片死寂的荒漠,胡 杨林成片死亡,寸草 不生,不见飞鸟,神 秘恐怖。
现在的罗布泊
朗读提示:
文章的字里行间充满了强 烈的忧患意识,有的是直抒胸 臆,有的是引用数据,有的运 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注 意体会它们各自的作用。如:
1、……“四盲”像个巨大的吸水 鬼……使塔里木河的长度由60年 代的⒈321公里急剧萎缩到现在 的不足1000公里,320公里的河 道干涸,以致沿岸5万多亩耕地 受到了威胁。
从图示上我们看到,罗布泊是一片 沙漠,但它却曾经被称作“仙湖”。为 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呢?请同学们打开 课本,自由朗读课文。
下面,老师将展示一组罗布泊的图 片。你能在文中找出相应文段,并带着 感情,为这些图片作解说吗?
罗布泊周边是 牛马成群、绿树 环绕、河流清澈 的生命绿洲
过去的罗布泊:
广阔美丽、 充满生机 。
课后拓展练习:
1、搜集一些我们家乡有关环境问 题的资料,试给我们地方政府写一 封公开信,呼吁人们行动起来, 制止生态的恶化。 2、作为中学生,面对环保问题, 我们现在或将来应当做些什么?
让明天 更美好
开发要克服盲目性,认识 自然规律,认识生态平衡,发 展经济同时要加强生态环 境建设.
★课文再举青海湖、月牙泉二例,跟文章的
题目有什么关系?
明确:这样推而广之,说明悲剧仍在继续,
呼吁人类要增强环境意识,拯救生态环境, 制止生态继续恶化。

八年级语文下12课《罗布泊,消逝的仙湖》课堂实录及特级教师点评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下12课《罗布泊,消逝的仙湖》课堂实录及特级教师点评人教版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12课《罗布泊,消逝的仙湖》课堂实录及特级教师点评长兴实验初中范剑萍按语:本课堂实录是范剑萍老师在浙江省名师名课研修峰会上应邀所上的一节课,这节课获得了与会同行的好评。

一、导入听flash《月牙泉》月牙泉歌词:就在天的那边,很远很远,有美丽的月牙泉,它是天的镜子,沙漠的眼,星星沐浴的的乐园。

从那年我月牙泉边走过,从此以后魂绕梦牵,也许你们不懂得这种爱恋,除非也去那里看看。

每当太阳落向西边的山,天边映出月牙泉,每当驼铃声声掠过耳边,彷佛又回月牙泉。

我的心里藏著忧郁无限,月牙泉是否依然,如今每个地方都在改变,她是否也换了容颜。

师:歌声传递心声,说说歌者在歌声里传递出怎样的心声?生1:喜欢,想恋,还有一点担心,担心变化。

师:不是所有的变化都带来精彩,有些变化会让人很心痛。

今天我们一起阅读的课文《罗布泊,消逝的仙湖》,和变化有关吗?生2:有,题目中的“消逝”就是变化。

师:是什么消逝了?生3:是仙湖消逝了,是水没有了,消逝了。

师:从地名“罗布泊”看,“泊”者,湖也,湖泊湖泊,泊就是湖。

是“泊”的三点水消逝了。

罗布泊的水消逝了,仙湖就消逝了。

二、内容感知师:行走在罗布泊“水”的消逝间,我们看到了不同的景象。

多媒体展示:阅读课文,思考问题1.过去的罗布泊是什么样子的?2.现在的罗布泊又是什么样子的?5分钟后交流:生4:“水充足——过去的罗布泊:那里是牛马成群、绿林环绕、河流清澈的生命绿洲。

板书“绿洲”生5:有“遍地的绿色和金黄的麦浪,”有绵延不绝的绿色长廊。

生6:“罗布泊像座仙湖,水面像镜子一样,在和煦的阳光下,我乘舟而行,如神仙一般。

在船的不远处几只野鸭在湖面上玩耍,鱼鸥及其他小鸟欢娱地歌唱着……”水充足而且清澈,引来了许多的水禽嬉戏玩耍,是美丽的仙湖。

板书“仙湖”师:文中有没有写到人的活动?生7:有,张骞惊呆了,开出了著名的丝绸之路;斯文·赫定惊讶了,他乘舟游赏;还有第6段的“你会惊异于罗布泊的热闹繁华”,说明人们有美好的生存环境,所以这里才热闹繁华。

吴刚《罗布泊,消逝的仙湖》课本原文

吴刚《罗布泊,消逝的仙湖》课本原文

吴刚《罗布泊,消逝的仙湖》课本原文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有个罗布泊。

自20世纪初瑞典探险家斯文·赫定闯入罗布泊,它才逐渐为人所知。

1980年,我国著名的科学家彭家木在那里进行科学考察失踪;16年后,探险家余纯顺又在那里遇难,更给罗布泊增添了几分神秘色彩。

罗布泊.一望无际的戈壁滩,没有一棵草,一条溪,夏季气温高达70℃。

罗布泊,天空中不见一只鸟,没有任何飞禽敢于穿越。

可是,从前的罗布泊不是沙漠。

在遥远的过去,那里却是牛马成群、绿林环绕、河流清澈的生命绿洲。

罗布泊,“泊”字左边是三点水啊!翻开有关西域的历史书籍,你会惊异于罗布泊的热闹繁华。

《汉书·西域传》记载了西域36国在欧亚人陆的广阔腹地画出的绵延不绝的绿色长廊,夏季走人这里与置身江南无异。

昔日塔里木盆地丰富的水系滋润着万顷绿地。

当年张骞肩负伟大历史使命西出阳关,当他踏上这片想像中荒凉萧瑟的大地时,却被它的美丽惊呆了。

映人张骞眼中的是遍地的绿色和金黄的麦浪,从此,张骞率众人开出了著名的丝绸之路。

另据史书记载,在4世纪时,罗布泊水面超过20万平方公里。

到了20世纪还有l OOO多平方公里水域。

斯文·赫定在20世纪30年代进罗布泊时还乘小舟。

他坐着船饶有兴趣地在水面上转了儿圈,他站在船头四下远眺,感叹这里的美景。

回国后,斯文·赫定在他那部著名的《亚洲腹地探险8年》一书中写道:罗布泊使我惊讶,罗布泊像座仙湖,水面像镜子一样,在和煦的阳光下,我乘舟而行,如神仙一般。

在船的不远处几只野鸭在湖面上玩耍,鱼鸥及其他小鸟欢娱地歌唱着……被斯文·赫定赞誉过的这片水域于20世纪70年代完全消失,罗布泊从此成了令人恐怖的地方。

罗布泊的消亡与塔里木河有着直接关系。

塔里木河全长1321公里,是中国第一、世界第二大内陆河。

据《西域水道记》记载,20世纪20年代前,塔里木河下游河水丰盈,碧波荡漾,岸边胡杨丛生,林木茁壮。

1925年至1927年,国民党政府一声令下,塔里木河改道向北流入孔雀河汇入罗布泊,导致塔里木河下游干旱缺水,3个村庄的310户村民逃离家园,耕地废弃,沙化扩展。

2017春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12罗布泊消逝的仙湖阅读篇新版新人教版

2017春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12罗布泊消逝的仙湖阅读篇新版新人教版

12.罗布泊,消逝的仙湖阅读篇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蓝藻的“庐山真面目”赵序茅①小小的蓝藻究竞为何物?我们一起看看它的“庐山真面目”!②蓝藻是最原始、最古老的藻类,它能进行光合自养.近代研究发现蓝藻没有细胞核、叶绿体、线粒体及内质网,且其细胞壁的主要组成也是肽聚糖,这些都与细菌相似,因此它被归入原核生物,称为蓝细茵.③蓝藻本身没有多少危害,就怕蓝藻上浮形成水华(淡水体中藻类大量繁殖的一种自然生态现象).蓝藻的生长经历越冬休眠、春季复苏、生长和集聚上浮等阶段.蓝藻上浮能够改变自身在水中所处的深度,从而获得适宜的光能和充足的营养.所以蓝藻上浮是水华暴发的关键阶段.尤其是水体达到富营养化状态,在一定的光照、温度等条件下,上浮蓝藻大量暴发性繁殖和聚集,形成肉眼可见的藻类聚集体,在水面形成绿色或其他颜色的类漂浮物.④很多高等的动物在中国都濒临灭绝,小小的蓝藻为何有如此神奇的生存法力?这还要从蓝藻自身的能力说起.与其他水生生物相比,蓝藻具有较强的生物竞争机制,具体表现为休眠机制和二氧化碳浓缩机制.休眠机制是指蓝藻可形成厚壁孢子,在环境适宜时,这些休眠体可以在底泥中生长,并由底泥上升到水体中进行繁殖.此外,在低浓度的二氧化碳结介质中,蓝藻可通过主动吸收、高效利用外源无机碳,在细胞内积累比介质高几百到几千倍的二氧化碳浓度.⑤水体的化学因素、物理因素也是蓝藻水华暴发的重要外部条件.⑥从化学因素来看,水体氮磷营养过剩是导致蓝藻水华发生的一个主要原因.氮是藻类自身的组成元素,磷直接参与藻类光合和呼吸作用、酶系统活化和能力转化等过程,两者都是藻类生长和水华发生不可缺少的.⑦从物理因素来看,主要有适宜的温度、光照、风力、潮流.蓝藻水华一般在温度较高(水温在28.32℃)、潮流较缓的条件下暴发.光照时间越长,蓝藻获得能量越多,越有利于合成各种细胞组成成分,促进细胞生长繁殖.⑧看到蓝藻的能力和对外界的需求,你是否恍然大悟?长期以来人们对水资源的不合理开发与利用.导致大量含有氮、磷营养元素的污染物不断排入海洋、江河、湖泊和水库等水体,造成严重的水体富营养化.为蓝藻的暴发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只是可惜了无辜的受害者.蓝藻暴发,对于其他物种无疑是灭顶之灾!⑨蓝藻水华对于人类的危害是部分有毒蓝藻细胞破裂后,会向水体中释放毒性物质,比如微囊藻毒素,从而影响人类正常的生产和生活.⑩蓝藻形成水华时,一方面将严重抑制浮游植物利用光合作用产生氧气,另一方面也阻隔空气中的氧进入水体,导致水体中溶解氧严重不足.长时间出现缺氧或亚缺氧状态,会使水体持续恶化.沉水植物由于藻类的遮挡,无法获得充足的光照,而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导致其在水体中死亡腐烂,进一步破坏水质.水生生物窒息而亡,造成生态失衡.⑪近年来针对蓝藻的危害,很多科研人员进行了大量探索,也摸索出了几种有效的方法,可是始终是治标不治本.其实想要彻底将蓝藻清除并不现实,蓝藻在湖泊中是客观存在的,就像人体中存在癌细胞一样,当达到生态平衡时,蓝藻不会大面积显现出来,而一旦水体富营养化加剧,“癌细胞’’就会疯狂地扩散,导致“机体”死亡.(选自《中国科学报》,有删改)1.文章以《蓝藻的“庐山真面目”》为题,有什么妙处?2.蓝藻为什么具有神奇的生存法力?请简要概括.3.第④段画线句子主要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此外,在低浓度的二氧化碳结介质中,蓝藻可通过主动吸收、高效利用外源无机碳,在细胞内积累比介质高几百到几千倍的二氧化碳浓度.4.选文第⑥⑦两段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5.根据文章内容,你觉得应如何防范蓝藻暴发?参考答案1.【答案示例】题目化用了诗句“不识庐山真面目”,其妙处一是生动形象地点明了文章的说明对象,二是设置悬念,极大地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解题思路】说明文题目的作用一般可从两个方面进行分析:一是内容上,点明说明对象及说明对象的特征;二是表现手法上,运用了某种修辞手法、特殊句式等,产生了某种表达效果.联系选文内容可知,其题目的妙处在于点明了说明对象——蓝藻,以及设置悬念.2.【答案示例】自身能力:具有休眠机制和二氧化碳浓缩机制两种较强的生物竞争机制.化学因素:水体氮磷营养过剩.物理因素:适宜的温度、光照、风力、潮流.【解题思路】作者在第④段首句就提出“蓝藻为何有如此神奇的生存法力”,通读上下文可知,第④⑤⑥⑦段就是解释其缘由的段落,概括每段大意即可.3.【答案示例】列数字、作比较,形象地说明了蓝藻惊人的二氧化碳浓缩机制,给读者以具体的认识.【解题思路】首先判断画线句子使用了哪种说明方法.常用的说明方法有下定义、分类别、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画图表等;然后结合文章内容对其作用进行分析即可.4.【答案示例】不能,这两段文字是按照由主到次的顺序安排的,同时也与第⑤段相照应.【解题思路】先看这两个段落与前面段落之间有没有照应的关系,再看这两段之同有没有先后关系,比如时间上、逻辑上的关系等,分析后印可作答.5.【答案示例】净化水源:减少含有氮、磷营养元素的污染物排人海洋、江河、湖泊和水库等水体;进行科学研究,阻碍蓝藻的过量繁殖.【解题思路】通读全文,从文中分析出蓝藻暴发的原因,据此写出防治蓝藻暴发的措施印可.。

2018年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罗布泊消逝的仙湖》课文原文-文档资料

2018年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罗布泊消逝的仙湖》课文原文-文档资料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罗布泊,消逝的仙湖》课文原文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有个罗布泊。

自20世纪初瑞典探险家斯文·赫定闯入罗布泊,它才逐渐为人所知。

1980年,我国著名的科学家彭家木在那里进行科学考察失踪;16年后,探险家余纯顺又在那里遇难,更给罗布泊增添了几分神秘色彩。

罗布泊.一望无际的戈壁滩,没有一棵草,一条溪,夏季气温高达70℃。

罗布泊,天空中不见一只鸟,没有任何飞禽敢于穿越。

可是,从前的罗布泊不是沙漠。

在遥远的过去,那里却是牛马成群、绿林环绕、河流清澈的生命绿洲。

罗布泊,“泊”字左边是三点水啊!翻开有关西域的历史书籍,你会惊异于罗布泊的热闹繁华。

《汉书·西域传》记载了西域36国在欧亚人陆的广阔腹地画出的绵延不绝的绿色长廊,夏季走人这里与置身江南无异。

昔日塔里木盆地丰富的水系滋润着万顷绿地。

当年张骞肩负伟大历史使命西出阳关,当他踏上这片想像中荒凉萧瑟的大地时,却被它的美丽惊呆了。

映人张骞眼中的是遍地的绿色和金黄的麦浪,从此,张骞率众人开出了著名的丝绸之路。

另据史书记载,在4世纪时,罗布泊水面超过20万平方公里。

到了20世纪还有lOOO多平方公里水域。

斯文·赫定在20世纪30年代进罗布泊时还乘小舟。

他坐着船饶有兴趣地在水面上转了儿圈,他站在船头四下远眺,感叹这里的美景。

回国后,斯文·赫定在他那部著名的《亚洲腹地探险8年》一书中写道:罗布泊使我惊讶,罗布泊像座仙湖,水面像镜子一样,在和煦的阳光下,我乘舟而行,如神仙一般。

在船的不远处几只野鸭在湖面上玩耍,鱼鸥及其他小鸟欢娱地歌唱着……被斯文·赫定赞誉过的这片水域于20世纪70年代完全消失,罗布泊从此成了令人恐怖的地方。

罗布泊的消亡与塔里木河有着直接关系。

塔里木河全长1321公里,是中国第一、世界第二大内陆河。

据《西域水道记》记载,20世纪20年代前,塔里木河下游河水丰盈,碧波荡漾,岸边胡杨丛生,林木茁壮。

八年级语文下册《罗布泊消逝的仙湖》教学反思

八年级语文下册《罗布泊消逝的仙湖》教学反思

八年级语文下册《罗布泊,消逝的仙湖》教学反思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罗布泊,消逝的仙湖》教学反思6篇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罗布泊,消逝的仙湖》教学反思1新课程教学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

而发展是一个动态过程,有着许多我们无法预见的教学情境,比如设计导语时我本没有想到用吴刚来导入课文,可学生都首先想到了神话中的吴刚,我因势利导找出两个吴刚的共同点导入课文。

这说明在教学过程中应善于发现学生感兴趣而又有价值的东西并打破计划因势利导,让他们感到交流的快乐和发现问题的兴奋,才能让整个课堂灵动起来。

另外语文的学习说到底是语言的学习,只要肯引导,学生对语言的品读、感悟以及表达能都会得到提高,甚至让你有想象不到的惊喜。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罗布泊,消逝的仙湖》教学反思2亮点:语文教学面对的是一篇篇感怀抒情的文学作品,处处流动着丰富的情感,教师的教学语言也应当充满感情色彩,没有感情的语文教学是苍白无力的。

所以在教学《罗布泊,消逝的仙湖》时,我把重点放在培养和激发学生的自身情感上。

培养和激发学生情感的前提当然是教师要有充分的课前准备,应该认真地去看、去体会,只有教师的语言投入了感情,学生的感情才能被真正激发。

这种想法在上课时也得到了充分的证明,在朗读到描写胡杨树这部分文字时,我用了三个“一千年”(生而不死一千年,死而不倒一千年,倒而不朽一千年)来形容胡杨树,把它原本那种坚强、倔强的性格充分表现出来,并与文中的“20年”加以对比,强烈的反差充分调动了学生的感情,并让学生在自己朗读后交流读文的感受,说自己想说的话,畅所欲言。

不足:在部分问题的理解上也不比学生高明,有时候点拨的也不够到位。

改进措施:在以后的教学中,在课前还要更加充分准备,在课堂上要做出恰当的点拨和评价。

在《罗布泊——消逝的仙湖》这篇文章的教学过程当中,我主要注重的是体会平实、精炼的语言和感受并理解作者强烈的忧患意识。

文章内容尽管很简单,但却有震撼人心、振聋发聩的力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2、《罗布泊,消逝的仙湖》
教学目标:
1、感受并理解作者强烈的忧患意识。

2、学习对比和引用数据等方法对增强文章表现力的作用。

3、培养学生科学理性精神和人文情怀。

教学重难点:透视文章写作内容,深入理解作品传达的强烈的忧患意识。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具准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大屏幕展示罗布泊今昔图片的对比: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东南部的罗布泊,曾是我国第二大内陆湖,因地处塔里木盆地东部的古“丝绸之路”要冲而闻名于世。

昔日的罗布泊曾被称作仙湖,碧绿的湖水,茂密的胡杨林,是生命的绿洲。

而现在却是一片漫漫的黄沙,骆驼的尸骨随处可见,号称千年不死的胡杨树只剩下了干枯的枝干。

是什么造成了这一幕悲剧的发生?
二、整体感知:
学生快速阅读课文,思考:
1、课文所描述的罗布泊过去是什么样子,现在又是怎样一番景象?它消逝的原因是什么?
罗布泊过去是广阔、美丽、充满生机的湖泊,周边牛马成群、绿林环绕、河流清澈,是生命的绿洲,被称作仙湖。

现在则变成了一片死寂的荒漠,胡杨林成片死亡,寸草不生,不见飞鸟,令人恐怖。

(找学生读课本相关段落)变化的原因:问题主要出在近30年时间里。

塔里木河两岸人口激增,各种需求也跟着相应增加。

耕地需要水,采矿需要水,人们拼命向塔里木河要水。

这样盲目增加耕地用水,盲目修建水库截水,盲目掘堤引水,盲目建泵站抽水,“四盲”像个巨大的吸水鬼,终于把塔里木河抽干了。

断了水的罗布泊成了一个死湖。

罗布泊干涸以后,周边生态环境马上恶化,草本植物全部枯死,防沙卫士胡杨林成片死亡,沙漠迅速向湖中推进。

罗布泊很快与广阔无垠的塔克拉玛干大沙漠浑然一体。

罗布泊消失了。

2、造成生态环境破坏的深层原因是什么?为什么人们会制造悲剧,自讨苦吃?
根本原因是利益的驱动。

“盲目”其实就是目光短浅,急功近利,只图眼前利益而不顾长远利益,只图本地区利益而不顾整体利益,甚至不懂生态平衡不懂自然规律,兴高采烈地自掘坟墓让黄沙将整个家园掩埋。

从罗布泊消逝的深层原因中应该吸取的教训是:开发要克服盲目性,认识自然规律,认识生态平衡,谋求发展必须抓好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建设。

三、局部探究:
文章内容尽管很简单,但却有震撼人心、振聋发聩的力量。

请大家再次细读课文,找出最让你震撼的地方分析一下。

这个环节主要是让学生深入体会作者强烈的忧患意识,学习列数字、作比较、拟人、排比等手法对增强文章表现力的重要作用。

罗布泊从美丽的仙湖变成令人恐怖的荒漠,两种截然不同的景象的描述及具体数字的罗列,形成巨大的落差,产生了震撼人心的力量。

将枯死的胡杨和罗布泊拟人化,赋予它们以人的感情,怎能不令人感情激荡,为自己盲目破坏生态环境而痛惜不已?又如连用四个“盲目”,遗憾之情、谴责之情大大强化。

篇末三个“救救”,呼吁之声,振聋发聩。

而直接的抒情,如“此时此刻,我们停止了说笑,那一片巨大的黄色沙地深深地刺痛着我们的心,使我们个个心情沉重。

”这样的抒情让人共鸣,让读者也深深地痛心,深切地意识到破坏生态环境的严重后果,觉悟到只有保护环境才能保护人类自己。

四、延伸拓展:
1、课文最后提到青海湖水面下降和月牙泉濒临干涸两个例子,说明悲剧仍在继续(可出示青海湖和月芽泉美丽的照片,增强直观的印象)。

你还知道哪些类似的例子,能否用上列数字、作比较、拟人等等手法说一说?
(可出示两段资料:目前,沙漠化威胁着地球1/3的陆地表面,每年有5 00至700万公顷耕地变成沙漠,另有2100万公顷肥沃耕地完全丧失生产能力。

全世界大约有3亿至10亿人生活在易发生沙漠化和遭受干旱威胁的地区。

在亚洲、非洲和拉美共有8.7亿公顷土地已经沙漠化,撒哈拉沙漠在近200年中每年平均向南推进16公里。

在赤道以北的非洲地区,全部土地的22.4%受到风的侵蚀;在中东地区,这个百分比为35.5%;在世界范围内,耕地每年流失
的表土估计约250亿吨。

这种趋势任其发展下去,到21世纪初世界的可耕地将损失1/3。

多年来的滥砍滥伐、损坏植被,导致土地荒漠化日益严重。

目前,我国荒漠化土地正以每年2460平方公里的速度扩展,这相当于每年损失一个中等规模的县。

目前约有359万平方公顷农田,495万公顷草地,2000多公里的铁路以及许多城镇、工矿和水库受到荒漠化威胁。

我国因荒漠化危害造成的损失已高达540亿元。

据专家估计,如果照此下去,到2010年,我国将有7万平方公里的国土沦为不毛之地。

(比两个台湾省还大。


2、作者问自己”罗布泊还能重现往日的生机吗?”,你认为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