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内环境和稳态
选择性必修1 第8单元 第1讲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解析:(1)由题干信息可知,胶体渗透压是由蛋白质等大分子物质形 成的,而晶体渗透压是由无机盐等小分子物质形成的。某种疾病导致人 体血浆蛋白含量显著降低时,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水分由血浆进入组 织液,可引起组织水肿等。(2)正常人大量饮用清水后,胃肠腔内的渗透 压下降,经胃肠吸收进入血浆的水量会增加,致使血浆中无机盐等小分 子的浓度变小,血浆晶体渗透压降低。(3)细胞作为一个开放的系统,可 以直接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不断获取进行生命活动所需要的物质, 同时又不断排出代谢产生的废物,从而维持细胞正常的生命活动。所以 说,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2.生理盐水的浓度是多少?医院里给病人输液时为何必须使用生 理盐水或质量分数为5%的葡萄糖注射液?浓度过高、过低有何后果?
提示:人体注射用生理盐水是质量分数为0.9%的NaCl溶液;生理盐 水和质量分数为5%的葡萄糖注射液与血浆等细胞外液的渗透压相同; 如果输液时使用的注射液浓度过高或过低,则会造成组织细胞失水或吸 水,不能维持正常形态和功能。
选择性必修1
稳态与调节
第八单元 稳态与调节 第1讲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考点一 考点二
课标要求
核心素养
1.说明血浆、组织液和淋巴液等细胞外液共同构成高等 1.通过掌握内环境的组成
动物细胞赖以生存的内环境。
及其稳态,形成稳态与平
2.阐明机体细胞生活在内环境中,通过内环境与外界环 衡的生命观。(生命观念)
境进行物质交换,同时也参与内环境的形成和维持。 2.通过分析体液各成分
3.简述机体通过呼吸、消化、循环和泌尿等系统参与内、间相互转化的模型图,培
外环境间的物质交换。
养科学思维能力。(科学
4.以血糖、体温、pH和渗透压等为例,阐明机体通过 思维)
第一章内环境与稳态
第一章内环境与稳态概述内环境与稳态是生物体内部环境维持相对恒定状态的重要概念。
在维持生命活动过程中,生物体需要保持一定的温度、酸碱度、离子浓度等内部环境参数,以确保细胞和组织正常运作。
本文将介绍内环境和稳态的概念,并探讨其重要性及调节机制。
内环境的定义内环境是指生物体细胞外部液体环境,包括细胞外液和组织间液。
它包含了细胞所需的营养物质、氧气和其他生理参与物质,在维持生命活动过程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稳态的概念稳态是指生物体内部环境的相对恒定状态。
在稳态下,生物体能够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保持内部环境的稳定。
稳态的维持对于生物体正常生活和功能的发挥至关重要。
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内环境稳态的维持是维持生命活动的基础。
生物体需要保持一定的温度、酸碱度和离子浓度等参数,以确保细胞和组织正常运作。
如果内环境发生较大波动,细胞和组织将无法正常工作,甚至导致生物体的死亡。
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生物体通过一系列的调节机制来维持内环境的稳态。
这些调节机制可以分为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两类。
神经调节神经调节是指通过神经系统来调节和控制内环境的稳态。
神经系统通过感知外界环境的变化,发出相应的信号来调节器官和组织的功能。
例如,当体温过高时,神经系统会通过出汗和血管扩张等方式来降低体温。
体液调节体液调节是指通过体液中的化学物质来调节内环境的稳态。
体液中的化学物质包括激素和酶等,它们可以调节细胞的代谢、酸碱平衡和水盐平衡等。
例如,甲状腺激素可以调节体温和新陈代谢,肾脏则可以调节体液中的离子浓度和酸碱度。
内环境的扰动和调节内环境的稳态可以受到外界环境的扰动,例如气候变化和饮食结构改变等。
当内环境发生扰动时,生物体会通过调节机制来恢复内环境的稳态。
这些调节机制可以分为恢复机制和预测机制两类。
恢复机制恢复机制是指当内环境发生扰动时,生物体通过调节机制来纠正内环境的变化,使其返回到稳态状态。
例如,当血糖浓度升高时,胰岛素会被释放出来,将血糖浓度降低到正常范围。
内环境与稳态
一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1、体液:体内含有的大量以水为基础的物体。
细胞内液(2/3)体液细胞外液(1/3):包括:血浆、淋巴、组织液等2、体液之间关系:血浆细胞内液组织液淋巴3、内环境: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
内环境作用:是细胞与外界环境实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4、组织液、淋巴的成分和含量与血浆的相近,但又不完全相同,最主要的差别在于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而组织液和淋巴中蛋白质含量较少5、细胞外液的理化性质:渗透压、酸碱度、温度。
6、血浆中酸碱度:7.35---7.45调节的试剂:缓冲溶液:NaHCO3/H2CO3 Na2HPO4/ NaH2PO47、人体细胞外液正常的渗透压:770kPa、正常的温度:37度8、稳态: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的状态。
内环境稳态指的是内环境的成分和理化性质都处于动态平衡中9、稳态的调节:神经体液免疫共同调节内环境稳态的意义:内环境稳态是机体实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反射弧反射弧:感受器→传入神经(有神经节)→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还包括肌肉和腺体)神经纤维上双向传导静息时外正内负静息电位→刺激→动作电位→电位差→部分电流2、兴奋传导神经元之间(突触传导)单向传导突触小泡(递质)→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有受体)→产生兴奋或抑制3、人体的神经中枢: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水平衡调节中枢、生物的节律行为脑干:呼吸中枢小脑:维持身体平衡的作用大脑:调节机体活动的最高级中枢脊髓:调节机体活动的低级中枢4、大脑的高级功能:除了对外界的感知及控制机体的反射活动外,还具有语言、学习、记忆、和思维等方面的高级功能。
大脑S区受损会得运动性失语症:患者能够看懂文字、听懂别人说话、但自己不会讲话5、激素调节:由内分泌器官(或细胞)分泌的化学物质实行调节激素调节是体液调节的主要内容,体液调节还有CO2的调节6、人体正常血糖浓度;0.8—1.2g/L低于0.8 g/L:低血糖症高于1.2 g/L;高血糖症、严重时出现糖尿病。
高中生物必修三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②由消化道 谢产生
吸收而来
项目
血浆
成分 组织液
淋巴
化学成 含有水、无机盐、蛋白质等,血浆中蛋白质含量较多, 分 而组织液和淋巴中蛋白质含量很少
三者之 间的转 化关系
[题点全练]
1.(2017·厦门质检)下列各组物质中,属于内环境成分的一组是
A.K+、血浆蛋白、淋巴因子
()
B.唾液淀粉酶、溶菌酶、抗利尿激素
②血浆蛋白是血浆中 200 多种蛋白质的总称。 (3)体内液体≠内环境: 一切与外界相通的管腔、囊腔(如呼吸道、消化道、膀 胱、子宫等)及与外界相通的液体(如尿液、泪液、汗液、消 化液等),不属于内环境。
内环境的组成
[过程体验]
1.通过填图掌握体液的组成
写出图中标号代表的内容: ① 血浆 ,② 组织液 ,③淋巴 ,④细胞外液,⑤ 细胞内液 , ⑥ 体液 。
血细胞 淋巴细胞和吞噬细胞
所生活的内环境 组织液
血浆、组织液 淋巴、组织液
血浆 淋巴、血浆
2.血浆、组织液、淋巴的比较
项目
血浆
成分 组织液
淋巴
存在部位
血管
组织细胞间隙 淋巴管
①从消化道吸收而 来 ②从组织液中回渗 成分来源 而来 ③淋巴在左右锁骨 下静脉汇入
①组织液渗 ①血浆透出毛的判断
3.下列物质中属于内环境成分的是 ②③⑤⑦⑧⑪⑫ 。(填序号) ①血红蛋白 ②尿素 ③CO2 ④麦芽糖 ⑤胰岛素 ⑥与有氧呼吸有关的酶 ⑦氨基酸 ⑧抗体 ⑨载体 ⑩消化酶 ⑪神经递质 ⑫淋巴因子
[系统认知]
1.不同细胞生活的内环境不同
细胞名称 组织细胞 毛细血管壁细胞 毛细淋巴管壁细胞
行。 内环境 是体内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 媒介 。 (4)维持内环境稳态的实质是:内环境的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保
第8单元 稳态与调节 第1讲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3.内环境理化性质的改变引起的常见疾病分析
[题点考法全训] 1 . (2021·8 省 联 考 , 重 庆 卷 ) 下 列 有 关 动 物 内 环 境 稳 态 的 叙 述 , 错 误 的 是 () A.血浆渗透压与蛋白质、无机盐等物质的含量有关 B.缓冲物质可以维持细胞外液的pH相对稳定 C.寒冷刺激引起骨骼肌发生不自主颤抖时,体温已低于正常水平 D.运动后水分排出较多,此时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 解析:寒冷刺激引起骨骼肌发生不自主颤抖时,体温仍能维持正常水平,C 错误。 答案:C
3.(选择性必修1 P10“与社会的联系”)人长时间在高温环境中或在夏季炎 热的日光下,会造成“中暑”。试从稳态失衡的角度分析“中暑”的原因。
提示:高温环境下,人体内产生的热量不能及时散失,引起体热过度蓄积和 体温失调,进而导致稳态失调,出现“中暑”。
4.(选择性必修1 P6“拓展应用”)剧烈运动后,运动员会感到肌肉酸痛,但 其内环境中的酸碱度却能保持相对稳定,请解释上述现象出现的原因。
(3)NaH2PO4/Na2HPO4 发挥作用的原理与上图相似:H2PO-4 呈酸性,可以 与 OH-反应生成 HPO24-和 H2O,HPO24-呈碱性,可以和 H+反应生 H2PO-4 。
2.维持内环境稳态的基础 各器官、系统与内环境的关系图示分析
(1)维持内环境稳态的相关系统 ①直接相关的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和泌尿系统。 ②参与调节的系统: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
提示:剧烈运动时,由于供氧不足,肌肉细胞进行无氧呼吸产生乳酸导致 肌肉酸痛,但由于内环境中存在缓冲物质(H2CO3/HCO-3 等)进行调节,pH 保持 相对稳定。
微课题(一) 内环境的组成及其关系 [系统深化知能]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病状名称 内环境理化性质变化
引起疾病的症状
尿毒症 尿素等代谢废物在体内积累 自身中毒和综合病症
糖尿病
血糖过高
高原反应
体内缺氧,血氧过低
三多,饥饿感强,身体 消瘦
头痛,乏力,心跳加快
感冒发烧 体温过高,影响酶的活性
食欲不振,四肢无力
严重腹泻 丢失大量的水和无机盐
疲倦,周身不适,恶心
图解法分析物质的穿膜层数
(2)Ⅱ内的营养物质通
过①过程进入内环境。① 过程表示的是
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 的吸收
项目
血浆
组织液
淋巴
1. 从 组 织 液 中
来源
回渗而来
1. 组 织 液 渗 入
1. 血 浆 透 出 毛
2. 淋 巴 在 左 右
毛细淋巴管形
细血管壁
锁骨下静脉汇
成
入
从消化道吸 收而来
组织细胞代 谢产生
从消化道吸 收而来
例:长时间运动引起机体缺氧时,血液pH的变 化趋势、引起pH变化的物质、能起缓冲作用的
物质分别为[ B ]
A.降低、CO2、Na2CO3
B.降低、乳酸、NaHCO3
C.升高、CO2、H2CO3
D.升高、乳酸、NaHCO3
关于水肿成因的问题
• 成因:组织水肿是在不同条件下,组织液浓度升高 或血浆、细胞内液浓度下降,使血浆、细胞内液中 的水渗透到组织液引起的。
易错点1 体内液体≠内环境 [点拨] 一切与外界相通的管腔、囊腔(如呼吸道等)及与外界 相通的液体(如尿液等),不属于内环境。 易错点2 血液≠体液,血浆≠内环境 [点拨] 体液包括细胞外液和细胞内液,细胞外液主要包括 血浆、组织液和淋巴,而血液包括血浆和血细胞,所以血液 并不全是体液,血浆只是内环境的一部分。
2024届高三一轮复习生物:人体的内环境和稳态课件
C.血红蛋白主要存在于血浆和组织液中
D.组织液中的蛋白质浓度低于血浆中的蛋白质浓度
2.内环境的成分、性质及作用
细胞正常生活的液体环境
几种组织水肿的原因----渗透压失衡
组织细胞破裂
血浆PH的调节分析——
食物 消化系统 (碱性NaCO3)
正常 机体
剧烈运动
PH升高
NaCO3
PH降低
NaHCO3
NaHCO3
1.判断哪些地方属于内环境? 消化道,肺泡,细胞质,呼吸道,肾小管内液,肾小球 内液,输卵管
2.判断哪些成分属于内环境? 血红蛋白,血浆蛋白,蛋白质纤维,纤维蛋白原,呼吸 酶,蛋白质水解酶,体液中的溶菌酶,神经递质,糖原, 激素,抗体,载体蛋白,淋巴因子
3.判断哪些反应在内环境? 细胞代谢,呼吸作用,光合作用,ATP水解供能,DNA复 制,消化过程,抗体与抗原结合,突触间隙,乳酸与碳 酸钠反应
(2)CO2不从组织液进入组织细胞的原因是
。
(3)病人因呼吸受阻,肌细胞会因无氧呼吸产生大量乳酸,乳
酸进入血液后,不会使血液pH改变因为
使
血液的pH维持相对稳定。
(4)外界中的O2进入红细胞内共穿过
层生物膜。
成分 (mmol/L)
Na+ K+ Ca2+ Mg2+
Cl-
有机 蛋白 酸质
② ①
③
④
142 5.0 2.5 1.5 103.3 6.0 16.0 147 4.0 1.25 1.0 114.0 7.5 1.0 10 140 2.5 10.35 25 - 47
A.④属于细胞内液,因为其含有较多的蛋白质、K+等
糖尿病 严重腹泻 感冒发烧 高原反应 组织水肿
血液中葡萄糖含量过高 流失大量的水和无机盐 体温过高,影响酶的活性 血氧过低,体内缺氧 血浆渗透压降低或组织液渗透压过高
第1章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第2节 内环境的稳态
第1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第2节内环境的稳态课程标准素养要求内环境的变化会引发机体的自动调节,以维持内环境的稳态。
1.生命观念:建立生物体的稳态观。
2.科学思维:建构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模型。
3.科学探究:模拟生物体维持pH的稳定。
一、内环境的动态变化1.模拟生物体维持pH的稳定2.影响内环境动态变化的因素3.稳态二、对稳态调节机制的认识1.内环境稳态实现的基础:人体各器官、系统协调一致地正常运行。
2.对稳态调节机制的探究历程3.稳态失调:人体维持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
当外界环境的变化过于剧烈,或人体自身的调节功能出现障碍时,内环境的稳态就会遭到破坏,危及机体健康。
[提醒]内环境稳态遭到破坏时,代谢速率不一定下降,如成年人甲状腺激素分泌异常增多时,代谢速率上升,表现出甲亢症状。
三、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意义1.实例(1)细胞代谢需要依靠氧化分解葡萄糖来提供能量,只有血糖浓度和血液中的含氧量保持在正常范围内,才能为这一反应提供充足的反应物。
(2)只有温度、pH等都在适宜的范围内,酶才能正常地发挥催化作用。
2.意义: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1)内环境的变化不会引起机体自动调节器官和系统的活动。
()(2)内环境的稳态就是内环境的成分和理化性质恒定不变。
()(3)维持内环境的稳态离不开体内细胞的参与。
()(4)内环境稳态遭到破坏时,代谢紊乱,此时代谢速率一定下降。
()答案:(1)×(2)×(3)√(4)×知识点一内环境稳态的维持1.内环境稳态2.生物体维持pH稳定的机制流程图1.(2021·辽宁葫芦岛高二检测)下图表示内环境稳态的部分调节机制。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有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和免疫调节等B.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取决于血浆中无机盐和蛋白质的含量C.内环境由血液、组织液和淋巴液组成D.细胞不仅仅依赖于内环境,还参与内环境的形成和维持答案:C2.(2021·安徽合肥高二期末)许多运动员为了延缓乳酸产生,采取肌肉按摩措施。
人教(2019)生物高考复习:第25讲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3)细胞内的成分≠内环境的成分:一切只能存在于细胞内的物质, 如血红蛋白、细胞膜上的转运蛋白、胞内酶(如呼吸氧化酶)等,均不属 于内环境的成分。
[考向预测]
(一)内环境的物质组成(素养目标:生命观念) 1.(2021年山东聊城模拟)下图为细胞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示意 图,图中的箭头“→”表示血液流动的方向。
(3)内环境的理化性质。
【答案】 (3)②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 渗透压、酸碱度和温度 Na+、Cl- 7.35~7.45
渗透压的大小取决于单位体积溶液中溶质微粒的数量,具体如下表:
溶质微粒数量 越__多____ 越__少____
对水的吸引力 越大 越小
渗透压 越高 越低
[自主检测]
1.思考判断
(1)有关内环境成分及相互关系的判断
①人体内细胞外液构成了人体内环境。
()
②人体内细胞外液主要包括组织液、血液和淋巴。
()
③细胞外液存在于细胞外,约占到体液的1/3。
()
④血细胞和心肌细胞所需的营养物质都是直接来自血浆。 ( )
⑤机体组织水肿时血浆和组织液中的水分仍可相互交换。 ( )
【答案】(1)①√ ②× ③√ ④× ⑤√
(2)关于人体细胞外液理化性质的判断 ①溶液渗透压的大小取决于单位体积溶液中溶质微粒的数目。
3.内环境稳态与人体健康分析
(1)内环境理化性质的改变引起的常见疾病分析。
疾病 内环境成分及理化性质的变化
症状
尿毒症 尿素等代谢废物在体内积累
自身中毒和综合病症
糖尿病
血液中葡萄糖含量过高
多食、多饮、多尿,口渴、饥 饿感强烈,身体消瘦
高原反应 体内缺氧,血氧过低
头痛、乏力、心跳加快
人体内环境与稳态知识点总结
人体内环境与稳态知识点总结人体内环境与稳态是指人体内部环境在一定范围内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
这个稳态是通过调节机制来维持的,包括神经调节、内分泌调节和体液调节等。
以下是关于人体内环境与稳态的几个重要知识点。
一、稳态的概念稳态指的是在一定的范围内,人体内部环境的各项生理指标保持相对恒定的状态。
人体内环境的稳态对于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非常重要,如果稳态被打破,就会导致各种疾病的发生。
二、稳态调节机制1. 神经调节:神经系统通过神经元传递信号,调节人体内部环境的稳定。
例如,当体温过高时,神经系统会通过出汗来散热,使体温回到正常范围内。
2. 内分泌调节:内分泌系统通过分泌激素来调节人体内环境的稳定。
例如,胰岛素的分泌可以调节血糖水平,使其保持在正常范围内。
3. 体液调节:人体内的体液包括血液、淋巴液和细胞外液等。
体液调节通过调节体液的成分和体积来维持内部环境的稳定。
例如,肾脏可以通过尿液的排泄来调节体内的水分和电解质平衡。
三、稳态的重要指标1. 温度:人体内部的温度需要保持在一定的范围内,通常为36.5-37.5摄氏度。
2. pH值:人体内部的酸碱平衡需要保持在一定的范围内,通常为7.35-7.45。
3. 血糖水平:血糖是人体能量的重要来源,需要保持在一定范围内,通常为3.9-6.1毫摩尔/升。
4. 血压:血压是衡量心血管系统功能的重要指标,需要保持在一定范围内,通常为收缩压120-139毫米汞柱,舒张压80-89毫米汞柱。
四、稳态失调的后果当人体内环境的稳态被打破时,会导致各种疾病的发生。
例如,高血压、糖尿病、酸中毒等都是稳态失调的结果。
五、保持稳态的方法1. 健康饮食:合理摄入各类营养物质,保持饮食均衡,避免偏食或暴饮暴食。
2. 适量运动:定期进行适量的体育锻炼,增强身体的代谢能力和调节能力。
3. 规律作息:保持良好的睡眠质量和作息规律,避免长时间熬夜或过度劳累。
4. 心理调节: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过度紧张和焦虑。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必修三第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共38张PPT)
四、内环境生理过程与细胞内、外生理过程比较 (1)不属于内环境中生理过程
①细胞内呼吸作用各阶段发生的过程 ②细胞内蛋白质、神经递质、激素等物质的合成过程 ③消化道等外部环境所发生的淀粉、脂质、蛋白质的消化水
解过程
(2)在内环境中的生理过程
①乳酸与碳酸氢钠作用生成乳酸钠和碳酸实现pH的稳态
体
废物、食物残渣
体
食物
消
化
营养
循 营养
系 物质
物质
统
环
空气 呼 O2 系 O2
吸
气体 系 CO2 统
CO2
统
代谢终产物
代谢终产物
O2
细 营养物质
胞 代谢终产物CO2
泌尿系统
尿液
皮
肤
汗液
外机体内各器官、系统为什么能协调一致呢外?
直接参与物质交换的系统和器官:
①消化系统: 消化吸收营养物质进入内环境,排出 少量水、盐。
织外液液 。 和组织
细胞
血浆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血管中
红细胞白 血浆中含有 都属于 细胞血小 较多的 细__胞__外__液_,是
板
_蛋__白__质___, 细胞直接生活
组织液 淋巴
组织间隙 组织细胞
淋巴管 淋巴细胞 吞噬细胞
而组织液和 内环境,三者
淋巴中蛋白 基本成分
质很少。 _相__近_
细胞外液本质上是一种盐溶液,反映生命起源于海洋。
稳态的生理意义
思考:1、人的体温升高时为什么会患病?
(酶促内反应环受阻境,代稳谢紊态乱。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 的必要条件。 2、当血液中钙的含量过低或过高时,会有什么现象?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复习——说出下列问题1、内环境的理化性质有哪些?渗透压的概念、决定因素?说出组织水肿的原因?2、简述人体血浆pH维持相对稳定的原因3、内环境的作用?内环境如何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细胞与内环境的关系?第一章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第二节 内环境的稳态•讨论:•1、为什么血液的生化指标能反映机体的健康情况?•因为血浆是机体内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对机体的正常生命活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血浆中各种化合物的含量如果发生异常变化就会导致机体出现相应的病症2、每种成分的参考值(正常值)都有一个变化范围,这说明什么?•①内环境中各种化学成分的含量不是恒定不变的,而是在一定范围内波动•②说明不同个体存在一定差异讨论:3、从化验单上可以看出哪几种成分超出正常范围?这可能会对人体造成什么不利影响?2、葡萄糖是血液中血糖浓度的一项指标,对于诊断以及指导治疗糖尿病具有重要意义3、糖化血清白蛋白是反映过去2-3周平均血糖水平的一项指标。
4、甘油三酯处于临界高水平和高水平的患者,常常伴有导致冠心病危险性增加的脂质紊乱,如家族性复合型高脂血症和糖尿病性脂质紊乱血症。
1、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是肝功能检查里重要的一项,可以检验肝组织是否受损。
由于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存在于肝细胞的线粒体中,所以只有肝组织受到较为严重的损害时,血清中的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才会升高。
随着外界环境的变化和体内细胞代谢活动的进行,内环境(比如血浆)的各种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在不断发生变化内环境会因此而剧烈变动吗?细胞代谢会产生许多酸性物质,如碳酸等;人和动物吃的食物代谢后也会产生一些酸性或者碱性物质。
这些物质进入内环境,会使机体中的PH 发生怎样的变化呢?教材第 9页事例1:PH2.实验原理本实验采用对比实验的方法,通过向自来水、缓冲液、肝匀浆中加入酸或碱溶液引起的pH不同变化,定性说明人体内液体环境与 缓冲液相似而不同于自来水,从而说明生物体具有维持pH相对稳定的机制。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知识点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知识点1.内环境的定义和特点:内环境是指人体细胞周围的液体环境,包括细胞外液和细胞内液。
内环境对于维持细胞的正常代谢和功能至关重要。
其特点包括:-维持稳定性:内环境需要维持一定的稳定性,使得细胞可以在最优条件下进行正常的生物化学反应和代谢。
-动态平衡:内环境是一个动态平衡体系,各种物质和能量在细胞内外间不断交换,维持其正常的稳态。
-平衡修复:当内环境发生改变时,人体会通过调节机制来恢复平衡,确保内环境的稳定性。
2.内环境的调节机制:为了维持内环境的稳定性,人体拥有一系列调节机制,包括神经调节、内分泌调节和循环系统调节等。
a.神经调节:人体通过神经系统实现对内环境的调节。
例如,当人体感到寒冷时,神经系统会立即将这个信息传递到大脑,启动体温调节机制来维持正常体温。
b.内分泌调节:内分泌系统通过分泌激素,在体内传递信息,并调节内环境的稳定。
例如,下丘脑通过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CRH)来调节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分泌,从而影响体液的平衡。
c.循环系统调节:循环系统通过调节血液的循环,实现对内环境的调节。
例如,引导血液流向特定的器官或组织,以维持其正常的功能。
3.内环境的稳态:体内各种生理指标需要保持在特定的范围内,以维持内环境的稳态。
这些指标包括体温、血糖水平、血液pH值、电解质浓度等。
a.反馈调节:人体通过反馈调节机制来保持内环境的稳态。
当一些指标超出正常范围时,身体会启动相应的调节机制来恢复平衡。
例如,当血糖浓度过高时,胰岛素的分泌增加,促使细胞对葡萄糖的摄取增加,从而降低血糖浓度。
b.负反馈和正反馈:负反馈是指通过自身调节机制使生理指标回到正常范围内。
正反馈则是指使生理指标远离正常范围,加剧不平衡的调节机制。
例如,负反馈是通过体温调节机制将体温维持在正常范围,而正反馈则是在一些罕见的情况下,例如血液凝块形成的过程中。
c.维持动态平衡:内环境的稳态不是静态的,而是一个动态平衡的过程。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一、细胞生活的环境(一)体液—机体内所有液体的总称(二)内环境—细胞赖以生存的液体环境1、主要由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等组成(三者相互转化)2、体内细胞与内环境之间直接进行物质交换3、相对稳定的内环境是细胞发挥其功能的必要条件二、内环境的稳态(一)细胞外液理化性质的相对稳定性(1)血浆中水含量90%~92%(2)各种无机离子数量相对恒定(3)各种有机物含量保持动态平衡(4)渗透压约为770Kpa(相当于0.9%生理盐水的渗透压)(5)体温37.5℃左右(6)血浆pH值为7.35~7.45之间(二)通过相关系统的功能协调来维持(三)通过神经—体液调节来实现(四)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1、温度、pH值与酶活性2、离子平衡与器官正常生理功能3、渗透平衡与物质交换[重点、难点、拓展知识解析]一、内稳态的调节通过机体自身完善的调节机制来实现的以人体的体温调节为例:人体体温的相对恒定是机体产热量和散热量保持动态平衡的结果。
机体外部环境温度的变化,影响内环境的温度,机体内部生命活动产能代谢也会影响内环境的温度,当外部环境温度降低位于皮肤的温觉感受器感受到这种变化,产生神经冲动传导到位于下丘脑的体温调节中枢,体温调节中枢在接受神经冲动后,产生相应的神经冲动,经由神经系统传递到各个相关的组织器官,引起皮肤的毛细血管收缩,减少血浆的散热量;引起竖毛肌的收缩,使皮肤起鸡皮疙瘩减少皮肤散热的面积;汗腺几乎不排汗,减少因为汗液蒸发散失的热量;引起骨骼肌的收缩,释放能量提高温度。
神经冲动还可以传递到一些腺体,像肾上腺、甲状腺促使这些腺体分泌相应的激素——肾上腺皮质激素、甲状腺激素等,由激素进一步影响其他靶器官进行调节。
从而维持机体内环境温度的稳态。
二、物质运输1、血液血液的成分及其功能2、血液循环的途径3、淋巴循环①淋巴循环系统是血液循环系统的辅助部分。
通过淋巴循环调节血浆和组织液之间的渗透平衡;回收组织液中蛋白质;淋巴液比血液含有更多的脂肪和废物,将其运输至血液。
人体内环境与稳态
人体内环境与稳态人体内环境与稳态是指人体内各个系统之间及其组织与细胞之间的相对稳定状态。
人体内环境的稳态维持是人体能够正常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本文将从细胞、器官和系统三个层面探讨人体内环境与稳态的重要性及其调节机制。
一、细胞层面的稳态调节细胞是构成人体的基本单位,细胞内外环境的稳定对于维持正常的细胞功能至关重要。
细胞内环境稳态的调节主要通过细胞膜的选择性通透性和内质网的调控来实现。
细胞膜是细胞内外环境之间的屏障,它具有选择性通透性,能够控制物质的进出。
细胞膜上存在多种离子通道和运输蛋白,通过这些通道和运输蛋白,细胞可以调节细胞内外各种物质的浓度差,维持细胞内外环境的稳定。
内质网是细胞内的一个复杂的膜系统,它参与蛋白质的合成、修饰和折叠等过程。
内质网还参与细胞内钙离子的调节,维持细胞内钙离子的浓度稳定。
细胞膜和内质网的相互作用,使细胞能够调节细胞内外环境的稳定,并保持细胞正常的生理功能。
二、器官层面的稳态调节人体的各个器官组织是相互关联、相互依存的,它们之间的稳态调节对于整个人体内环境的稳定至关重要。
以下以肾脏和肺脏为例,介绍器官层面的稳态调节。
肾脏是人体内环境稳态调节的重要器官之一。
肾脏通过调节尿液的生成和排出,维持体内水分和电解质的平衡。
肾单位是肾脏的基本功能单位,通过肾小球的滤过和肾小管的重吸收和排泄,肾脏能够调节体内水分和电解质的浓度,保持体内环境的稳定。
肺脏是人体呼吸系统的重要器官,也参与了人体内环境的稳态调节。
肺脏通过呼吸过程中的气体交换,调节体内氧气和二氧化碳的浓度。
肺泡是肺脏的基本功能单位,它与周围血管紧密联系,通过肺泡膜的通透性和肺泡上皮细胞的活动,肺脏能够调节体内氧气和二氧化碳的浓度,维持人体内环境的稳定。
三、系统层面的稳态调节人体内环境的稳态调节不仅仅局限于细胞和器官层面,各个系统之间也通过相互作用来维持稳态。
以下以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为例,介绍系统层面的稳态调节。
神经系统通过神经元之间的电化学信号传递,调节人体内环境的稳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录
本部分内容讲解结束
按ESC键退出全屏播放
目录
题组一 内环境组成成分 ( ) 1.下列属于人体内环境组成成分的是 A.血液、组织液和淋巴 B.血红蛋白、O2 和葡萄糖 C.葡萄糖、CO2 和胰岛素 D.激素、递质小泡和氨基酸
目录
解析
人体的细胞外液(血浆、淋巴、组织液 )构成了人体的内
环境,凡属于血浆、淋巴、组织液的组成成分,都属于内环境 的组成成分。在题目给出的选项中,血液与血浆不能等同,血 液包括了血浆和血细胞,血红蛋白存在于红细胞内,递质小泡 存在于神经细胞内,不属于内环境的组成成分。
(3)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血红蛋白(红细胞内)、载体蛋白
和过氧化氢酶等各种胞内酶。
目录
4.“液体”并非都是内环境的组成成分 (1)泪液、尿液、汗液、消化液等不属于内环境的组成成分。 (2)血液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血浆属于内环境,但血液 不属于。
目录
• •
【训练1】 (2013 · 广东四市期末 ) 如图是人体某组织结构示意图, ①②③④分别表示人体内不同部位的液体。据图判断下列 说法正确的是 ( )。
•
• • • •
A.人体的内环境由①②④组成 B.④中水分过多,引起组织水肿 C.②中含葡萄糖、二氧化碳、血红蛋白、甲状腺激素 D.体液免疫过程中产生的抗体能进入②③,不能进入 ④
目录
• 解析 由图可知,①是淋巴,②是血浆, ③是组织液,④是细胞内液,内环境是由 ①②③组成;当组织液过多时会引起组织 水肿;血红蛋白在红细胞内,而不属于内 环境成分;抗体由浆细胞分泌,主要分布 在血清中。 • 答案 D
实质:内环境的 理化性质保持 相对稳定状态。 意义: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 必要条件。
目录
知识导图
目录
高频考点•深度剖析
考点一 体液及内环境成分的关系
1.体液、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的关系
目录
2.三种“环境”的辨析
目录
3.内环境成分的判断
(1)判断依据:看物质是存在于细胞内还是细胞外。存在于 细胞内的物质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 (2)属于内环境的成分 ①营养成分:氧气、水、无机盐、葡萄糖、甘油、脂肪酸 等。②代谢产物:激素、维生素、抗体、组织胺、神经递 质等。③代谢废物:二氧化碳、尿素等。
境,属于机体内环境的组成成分。
血 液 血细胞 红细胞 白细胞 血小板
目录
名师点拨 ①血红蛋白存在于红细胞内,血浆蛋白存在于血浆中。 ②淋巴可以通过左右锁骨下静脉回流到血液循环系统。
目录
巧记
内环境成分的记忆口诀
营养废物和气体,激素抗体与递质,胞内物质都不是,血 浆血红要区分。
目录
检测落实体验成功
目录
考点二
1.渗透压
内环境的理化性质及稳态
(1)定义:溶液中溶质微粒对水的吸引力。
(2)渗透压的大小取决于单位体积溶液中溶质微粒的数目,
具体如下表: 溶质微粒数量 对水的吸引力 越多 越少 越大 越小 渗透压高低 越高 越低
目录
(3)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 细胞外液渗透压的90%以上来源于Na+和Cl-。 2.酸碱度 (1)正常人的血浆近中性,pH为7.35~7.45。 (2)维持酸碱平衡的因素:存在缓冲对,如H2CO3/ NaHCO3 、NaH2PO4/Na2HPO4等。 (3)血浆pH调节的过程
目录
[方法体验] 几种组织水肿成因的分析方法
目录
典例
(2010· 上海生物, 8)某种寄生虫寄生在人体淋巴管内, ( )
会造成下肢肿胀,这是由于肿胀处 A.细胞间隙积聚液体 B.细胞不能接受氨基酸 C.细胞不能对脂肪进行分解 D.细胞外液 Na+浓度是内液的 12 倍
目录
解析
淋巴是由组织液透过淋巴管形成的,最后经过淋巴回流进入 血浆,如果寄生虫寄生在淋巴管内,则淋巴回流受阻,组织 液滞留增加,出现下肢肿胀。
目录
例2 以下关于动物内环境和稳态的叙述,错误的是( A.葡萄糖、生长激素、抗体属于人体内环境的成分
)
B.若内环境稳态不能维持,机体的正常生命活动就会受
到威胁 C.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取决于血浆中无机盐和蛋白质 的含量 D.人体剧烈运动时产生的乳酸会导致血浆pH显著下降
目录
【解析】 葡萄糖、生长激素、抗体都可以存在于细胞外 液中,因此属于内环境的成分,故A正确;内环境稳态的 维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基础,故B正确;血浆中 含有多种物质如水分、血浆蛋白、无机盐等,其中血浆蛋 白和无机盐的含量是决定血浆渗透压的主要因素,故C正 确;人体剧烈运动时会产生大量乳酸,但是在血浆中缓冲 物质的作用下,血浆pH维持在7.35~7.45,不会出现显著 下降,故D错误。 【答案】 D 提醒 (1)稳态的维持依靠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 (2)温度、pH值的改变会影响酶的活性。
的缓冲对为 H2CO3/NaHCO3 和 NaH2PO4/Na2HPO4 。 温度:一般维持在 37℃ 左右。
作用:内环境是 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目录
三、内环境器官、系统
内 环 境 稳 态
协调活动, 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叫做稳态。
神经—体液—免疫 调节。 调节机制:
目录
特别提醒 哮喘、肺气肿、剧烈运动或初上高原时,部分组织细胞进 行无氧呼吸产生的乳酸应与NaHCO3(不是Na2CO3)反应, 生成乳酸钠排出体外。
目录
3.温度 人体细胞外液的温度一般维持在37 ℃左右。人体内酶的最
适温度也是37 ℃左右。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酶的活
性,从而影响人体的新陈代谢。
答案 C
目录
二、细胞外液的理化性质及作用 渗 概念:溶液中溶质微粒 对水的吸引力。
细 胞 外 液
理 化 性 质
透 压
大小:取决于单位体积溶质微粒的数目。 来源 : 主要与无机盐 、 蛋白质 的含量有
关,其中细胞外液渗透压 90% 以上 - + Cl Na 来源于 和 。 酸碱度:血浆的 pH 为 7.35~7.45 ,维持稳定
必修3 稳态与环境
第一章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回归教材•夯实基础
基础盘点 一、体内细胞生活在细胞外液中
1.
血浆 组织液 淋巴 细胞内液 细胞外液 体液
目录
2.内环境3种成分之间的转化关系
血浆
组织液
目录
推一推 图示为 A、B、C、D 四种液体之间关系,请进 行分析推断。
提示 先判断 B 为组织液,则 A 为细胞内液, C 为血浆,D 为淋巴。
目录
血浆:水(90%) 、无机盐(约 1%) 、蛋白质
成分
2.细胞 外液
(7%~9%) 、血液运送的物质(含各种营 养物质、代谢废物、 气体 、 激素 等)
蛋白质含量很少 组织液、淋巴与血浆主要区别:
本质:一种盐溶液,类似于海水
目录
注意
(1)血浆是血液的一部分,是血细胞直接生活的液体环
血浆:水、无机盐、葡萄糖、氨基酸、血浆蛋白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