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分工下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国际分工与协作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国际分工与协作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国际分工与协作已经成为各国经济发展中的重要议题。
国际分工指的是不同国家或地区依据自身资源禀赋、产业结构、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在国际市场上承担特定产业的生产制造、研发或服务提供等环节。
而国际协作则强调各国之间的相互合作、相互依存,共同推进全球经济发展。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国际分工对全球经济发展的贡献1.资源配置效率提升国际分工使各国利用自身优势产业资源,实现资源配置的优化和高效,使得全球资源利用效率得到显著提高。
比如,南美洲和中东等国家拥有丰富的石油资源,而日本、中国等国家则拥有出色的工程技术和较低的人工成本,这种资源的分工使得全球市场效率大幅提高。
2.降低成本国际分工也可以在全球范围内实现成本的分担和降低,使得商品的生产成本大幅下降。
比如,中国的劳动力成本较低,所以全球很多企业选择在中国设立生产基地,通过在中国采购原材料和零部件、最终生产商品等一系列环节,从而实现成本的降低。
3.提高产品质量和技术创新国际分工也有助于全球企业在产品质量和技术方面的提升。
在分工协作的过程中,各企业通过分享技术,市场信息等资源,从而提升了彼此的生产效率和技术水平。
例如,苹果公司就将生产分工交给了中国,从而优化了内外部资源、提升了各生产环节的效能,使得 iPhone 长期保持卓越的生产质量和稳步推动了技术的更新换代。
二、国际协作在全球经济中的重要作用1.区域经济一体化国际协作可以促进地区内各国的经济一体化。
在美洲、亚洲等地区,一些国家在经济贸易方面建立了自由贸易区,一些国家则建立了区域性的合作机构。
这些机构或区域的建立,帮助各国之间经济、文化、技术等的交流,加强区域内的经济协作,从而促进各国经济的稳定和发展。
2.促进贸易自由化国际协作也可以促进全球贸易自由化和建立公平的国际贸易规则。
各国通过多边贸易体系、各种自由贸易区、经济联盟等方式加强经济联系,共同推动国际贸易的自由化和便利化。
经济全球化下的国际分工与合作
经济全球化下的国际分工与合作作为全球化的核心内容之一,国际分工与合作在世界贸易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当前,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国际分工与合作的内涵和实践已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需要重新思考国际分工与合作的本质和意义,以便更好地适应全球化带来的挑战和机遇。
一、国际分工与合作的内涵和演变国际分工与合作是指各国或地区依据自身优势在全球范围内分工合作,以实现经济利益的最大化。
国际分工和合作的基本原理是各个国家或地区在分别发展自己的优势产业的过程中,通过贸易、投资和技术交流等方式互相协作,以实现彼此的共同发展。
国际分工与合作在过去几十年里一直在发生着演变。
在冷战时期,随着社会主义国家与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对峙不断升级,国际上出现了明显的东西方分工。
不同的国家区域被赋予了不同的职能和角色,使得国家之间的分工和合作呈现出政治化、区域化的特点。
但随着全球化的到来,这种分工和合作逐渐消失,国际贸易变得日益复杂和多样化,各国更多的是通过经济合作和投资来增强其竞争力和实力。
在当前,国际分工和合作的形势已经更加多样化和复杂化。
全球化进一步推进了国际贸易的多元化和国内外直接投资的复杂化,同时也加剧了贸易壁垒和经济格局的调整。
为了应对这些挑战,国际分工和合作需要在多个层面上进行重新塑造和调整。
二、国际分工与合作的意义和价值国际分工与合作的重要性在于,它是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实现经济互补性和合作共赢的重要手段。
通过分工和合作,各个国家能够更有效地利用其资源和劳动力,实现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的最大化,从而加强自身的经济竞争力和持续发展能力。
此外,国际分工和合作也有助于促进贸易自由化和全球经济合作,加速全球化进程,加强全球经济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另外,在国际分工和合作中,贸易往来、资本流动和技术转移也为全球创造了就业机会和繁荣的商业环境,减少了垄断和过度集中的现象,创造了优质的消费品和服务,同时也促进了环保、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进步。
国际分工视角下的生产性服务业发展
关键词 : 生产性服务业; 国际分工 中图分类号: 7 文献标 识码 : F A
段, 服务职能的复杂性、 重要性、 多样性有 就越长 、 附加价值就 越大 , 各种作为 中间
所 不 同。
投 入 的 生产 性 服 务 也 越 重 要 , 以生 产 性 所
人 类 的产 业 时 代 由农 业 开 始 , 业 的 服 务 业 的形 成 与 发 展 也在 情 理 之 中 了。 农
生产性服务业,又称 生产者服务业 , 发展产生了为农业服务的交通运输业、 邮
2 O世纪后半期企业 内部管理职能的
是指市场化非最终消费服务 , 即为企业或 政 业 、 商业 等 机 器 大 工 业 所 需 要 的大 规 外包成为主流趋势, 大量跨 国公司开始关 政 府 组 织 的产 品 或 服 务 的 生 产 提 供 中 间 模 资金投入导致融资需求 的产生 , 从而催 注核心能力与业务的发展 , 把商务活动外 投 入 品 的一 系 列 人 力 、 本 、 识 密 集 程 生 了 金 融 业 : 规 模 的 生 产 , 要 大 规 模 包 到 专 业服 务 公 司 来 经 营 , 而 使 得 生 产 资 知 大 需 从
国际分工出现新 的局面, 并成 为促使其继 分 工 的主 要 经 济 , 以迂 回或 间 接 方 式使 担。跨国企业 为追求生产效率, 是 不再 自己 续深化 的条件和动力 。 用劳动所取得的经济 。 如果把所有零部件 生产所有的中间产 品、 组建所有 的生产服 分 工 演进 中生 产 性 服 务 业 的产 生 和 服务 都 放 在 企业 内部 进行 生产 , 么纵 务职 能 部 门 , 是 把 资源 主 要 配 置 在 生 产 那 而
产 性服务业 的产 生是 国际分工持续演 化 并 不是 由工 厂 或产 业 部 门 的规 模 产 生 , 而 业化程度 的提高使生产 经营的许 多环节
跨国公司的国际分工模式
跨国公司的国际分工模式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进程加剧,跨国公司正成为推动全球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国际分工模式逐渐成为跨国公司日常运作的核心。
本文将探讨跨国公司的国际分工模式,并分析其对企业和全球经济的影响。
一、国际分工模式的定义国际分工模式是指跨国公司在不同国家分工的一种组织形式。
在该模式下,跨国公司将其生产活动在全球范围内进行分配,通过将不同环节的生产任务分派给各个国家或地区的子公司或合作伙伴,实现企业整体效益的最大化。
二、主要的国际分工模式1. 生产分工模式生产分工模式是最为常见的国际分工模式之一。
跨国公司根据不同国家和地区的资源优势和专业技能,将不同的生产环节分配给相应的地区。
例如,某跨国汽车制造公司可能在发达国家进行汽车设计和研发,并将生产环节外包给成本较低的发展中国家。
2. 知识分工模式知识分工模式是适用于涉及知识产权和专利的行业。
跨国公司将研发和创新活动集中在总部或发达国家,而将生产和销售环节分配给全球各个市场。
这样的分工模式能够满足知识产权的保护和技术创新的需求,同时最大程度地降低生产成本。
3. 市场分工模式市场分工模式是指跨国公司根据各国市场规模和需求的差异,将产品和服务在全球范围内进行分销。
例如,某跨国电子消费品公司在中国市场更专注于低价位产品,而在欧美市场推出高端产品。
这种分工模式能够实现更好的市场覆盖和适应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消费习惯。
三、国际分工模式的影响1. 促进经济发展国际分工模式能够充分利用各国的资源和优势,促进全球经济的发展。
跨国公司通过在全球范围内进行资源配置和生产组织,达到产业链的优化和效率的提升。
这不仅促进了全球经济的增长,也带动了各国劳动力和技术的提升。
2. 提升企业竞争力通过国际分工模式,跨国公司能够更好地应对全球市场的挑战,提升企业的竞争力。
不同国家和地区的资源和技术互补,使得跨国公司能够在全球范围内实现成本和质量的优势。
同时,国际分工还促进了企业之间的合作和交流,推动了技术创新和管理经验的分享。
国际分工条件下服务业和制造业转移比较
国际分工条件下服务业和制造业转移比较提要服务外包是世界产业分工的新形势、新潮流。
本文分析国际分工条件下的服务业和制造业转移方式的不同之处,以及服务业的转移方式——服务外包特点,分析我国新形势下承接服务外包的困难,并提出加大服务外包承接力度的建议。
关键词:国际分工;服务外包国际产业转移,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企业按照区域比较优势的原则,通过跨国界的直接投资和国际贸易方式,把部分产业的技术和资本转移到其他国家或地区,从而在产业的空间分布上表现出该产业在国家或地区之间转移的现象。
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的制造业的转移是产业转移的先声,而随后兴起的服务外包的国际化则将国际产业转移推向高潮。
20世纪八十年代以后,受经济全球化和市场竞争加剧的影响,发达国家在全球范围内开始了新一轮制造业资源的优化配置,从新兴的工业化国家和向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转移。
进入新世纪,国际服务业转移进展迅速,服务外包成为当代服务业转移的显著特点,服务外包是当代产业内分工和经济全球化新潮流的重要表现,服务外包正成为跨国企业全球布局、应对竞争并提升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手段。
服务外包即是公司把非核心的业务承包出去,交由其他的公司完成,而将本公司的人才、知识和技术等资源集中到核心业务上,以降低成本和提高竞争力。
一、制造业和服务业转移特点比较制造业转移和服务业转移是国际产业转移的不同阶段,都受到经济全球化和市场竞争加剧的影响,与第一次产业转移的浪潮即制造业转移相比,服务业转移——服务外包的特点有以下四个:第一,服务外包兴起的过程就是欧美发达国家将本国的服务产业向其他的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转移的过程。
本次产业转移以产业内转移为主,是国际产业水平分工的重要体现,与服务外包相比,制造业转移大多数是寻求低劳动成本优势和市场优势的产业间的转移,其分工形势的产业垂直分工,产业内的转移能加强承接国和产业移出国的经济技术协作水平,促进承接国的经济发展和技术进步,提升产业结构,扩大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渠道。
国际分工下的贸易利益和我国的战略选择
一
、
产 业 间分 工 下的 贸易 利益
国际分工 的初始 阶段 为产业问 的分工 , 是由于受到技 术 这 发 展 的 限 制 , 工 被 迫 限于 产 业 间 。 以 比较 优 势 理 论 和 要 素 禀 分 赋 理论 为核心 的传统 贸易理论是产业 间分 工的理论基 础 , 一 这 阶段所 探讨 的贸易利益问题也主要针对于分析产业 间贸易。传 统 贸易 理论强 调 “ 异性 ” 差 的决 定性 作用 , 为 国与 国之 间的 认 “ 异性” 差 越大 , 易机会就会 越多 , 贸 贸易所蕴 藏 的利益也 会越 大。而这一点所决 定的贸易格局正是 不同商品之 间的交换 , 是 产 业 间 分 工 和 贸 易 ,是 对 特 定 历 史 阶 段 下 国 际 分 工 模 式 的 研 究 。此外 , 自古典 贸易 理论 以来就 已经 开始对分工和 贸易的动 态利益 问题 进行 了探讨 , 如斯 密 的动态生 产率理论 、 李嘉 图的 资本积累功能论 以及穆勒 的间接利益论等 。 产 业 间 分 工 下 的 国 家 贸 易 主 要 表 现 为 发 展 中 国 家 出 口初 级产品而发达 国家 出口制成 品。由于土地 等具有 报酬递减趋势 而工业 品具有 规模报酬递增趋势 , 初级 产品的价格相对 工业 品 价格有上升趋 势 ,所 以一部分学 者认 为在 贸易利 益的分配 中 , 发 展 中 国家 在 国际 贸 易 中将 获 得 更 多 的静 态 利 益 。 同时 ,e i L ws ( 9 9 等学者 认为 贸易起着 一种把 发达 国家 的增 长动力 传送 17 ) 给发展 中国家的作用 , 所以发展 中国家参 与 国际 贸易 的动态利 益 是 递 增 的 。 而 Pe i h 15 ) 出与 制 成 品相 比 , 级 产 品 然 rbs ( 9 0 指 c 初 的 附加 值 低 , 术 进 步 缓 慢 , 产 力 长 期 停 滞 , 且 世 界 市 场 对 技 生 并 初级产 品的需求增加是缓慢 的。因此在产业 间分工 的格局 下 , 发展 中国家处于不利 的地位 , 无论是 贸易的静态利益 还是动态 利益 , 贸易利益 的获取 能力都相 对较 弱 , 获取 的贸易利 益份额 也逐渐 减小 , 多的贸易利益流 向了发达 国家 。南北 经济发展 更 差 距逐渐 拉大 的现 实状 况在一定 程度上 支持 了发展 中国家在 贸 易利 益 分 配上 处 于 不 利 地位 的 假 说 。
论新型国际分工模式下我国外向型经济的转型
环节 ,包括研究与开发 、创意设计 、工艺
设计 、采购 、品牌 、营销 、物流 、金融 等 ) 的 附加 价值和盈 利率高 ,而 中断 ( 加工 、 组装 、制 造 ) 的附加价值 和盈利率低 。由 此 , 难理解 为什 么发达 国家在进行产 业 不 升级时总是尽力 向价值链的两端延伸的意
重 要 的 目的 是 取 得 更 大 的 收 益 。那 么 ,新 型 国 际 分 工 模 式 下 的 收 益 是 如何 进 行 分 配 的呢? 19 2年 ,宏 葬 电脑 的 董 事 长 施 振 9
的资本密集型产品 ,发展 中国家则主要生 产和 出口劳动密集型和一部分附加值较低
的资 本 密 集 型 产 品 的 新 格 局 。
术 发 展 相 对 成 熟 、成 本 相 对 较 高 的产 业 部
关 键词 :外 向型 经 济
模 式
转 型 国际分 工
门转移到发展 中国家 ,形成 了发达 国家生
产 和 出 口技 术 密 集 型 和 一 部 分 附 加 值 较 高
— 20 年以来 ,受资源价格上涨 、 08 卜 I 人民币 l 1 升值和美国 次级债等因 素 H 的影响, 我国出口 企业经营状况
和 出 口农 矿 产 品 ,形 成 了工 业 制 成 品生 产
统 的 以垂 直 型 分 工 为 主 转 变 为 以 产 业
与初级 品生产 的国际分工格局。第二个时
期从 2 0世纪 6 年 代 开 始 至 8 年 代 ,随着 0 0
链 分 Z 为 主 ,我 国 的 制 造 业 位 于 产 业 - -
上 、 下 游 环 节 ,同 样 对 于 发 展 中 国 家 出 口
的技术密集型产品来讲 ,发展中国家也基 本上不承担产品的研发 、设计和品牌营销 等环节 ,而是负责该产品的加工或制造环
国际分工对各国经济的影响
国际分工对各国经济的影响在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国际分工已经成为了不可忽视的现实。
国家之间相互依存的程度越来越深,各国在经济上的联系也越来越紧密。
国际分工既带来了各种机会,也带来了一系列挑战和问题。
首先,国际分工为各国带来了经济发展的机会。
不同国家拥有不同的资源、技术以及劳动力成本等方面的优势。
通过国际分工,各国可以根据自身的优势进行专业化生产,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
例如,发达国家经常将劳动力密集型的生产工序外包给低成本的发展中国家,而自己集中于高技术含量的环节。
这种合作可以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促进产业的升级和创新。
在某种程度上,国际分工有助于提高全球范围内的产品供应和市场竞争力,促进全球经济的增长。
此外,国际分工还带来了对于细分市场的开拓和拓展新兴产业的机会。
通过国际分工,各国可以更好地利用本国优势,发展特色产业和扩大对外贸易。
例如,中国长期以来在制造业方面的竞争优势逐渐显现,通过国际分工,中国可以将生产能力转移到具有更高附加值的产品上,提升品牌价值和市场竞争力。
与此同时,国际分工也促进了技术的交流和合作,使产业链更加完善,为企业和整个经济体创造更多的机遇。
然而,国际分工也带来了一系列问题和挑战。
首先,由于国际分工的不平衡性,使一些发展中国家依赖于低端产业和劳动力密集型工作,容易导致经济结构的单一和资源过度消耗。
这种单一依赖性容易使这些国家陷入经济危机,一旦全球市场波动,将会对这些国家造成较大的冲击。
其次,国际分工也可能导致全球经济失衡和贸易摩擦的加剧。
一些国家依赖先进技术和高附加值产品的进口,而发展中国家则倚赖低成本劳动力和低端产品的出口。
这种相互依存性容易导致一些国家对外部经济环境的敏感度增加,并使全球贸易逐渐陷入不平衡的状态。
此外,一些发展中国家对于技术的依赖和高度专业化的分工也可能导致其创新能力的不足,长期来看对于国家的发展和竞争力带来负面影响。
另外,国际分工还可能加剧全球贫富差距的扩大。
国际分工与全球价值链的重要性
国际分工与全球价值链的重要性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国际分工和全球价值链的发展变得越来越重要。
国际分工指的是不同国家或地区在全球经济中承担不同的产业和服务领域的角色,而全球价值链则是描述产品或服务完成所需要的各个环节或阶段的关系和协作。
国际分工和全球价值链的重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国际分工和全球价值链有助于提高全球资源的有效配置。
各个国家或地区拥有不同的资源禀赋和优势产业,通过国际分工和全球价值链的有效组织,能够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例如,中国拥有庞大的劳动力资源,而日本则拥有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
两国之间可以建立产业链,在分工合作中实现互利共赢。
其次,国际分工和全球价值链有助于推动全球经济的发展和合作。
通过国际分工和全球价值链,各个国家或地区可以共同参与全球市场,分享全球经济增长和利益。
跨国公司可以在全球范围内建立供应链和生产基地,实现规模效益和资源整合。
同时,各国之间还可以进行技术合作、研发合作,提高创新能力和竞争力。
再次,国际分工和全球价值链有助于促进贸易自由化和经济全球化进程。
通过国际分工和全球价值链,各国之间的贸易联系更加紧密,形成了全球贸易网络。
不同国家或地区之间通过贸易可以实现资源互补和互利共赢。
同时,国际分工和全球价值链也有助于推动全球贸易规则的建立和改善,促进贸易自由化和贸易便利化。
最后,国际分工和全球价值链有助于提高全球产业链上各环节的效率和质量。
在全球价值链中,各个环节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通过分工合作和协同效应,可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并提高产品或服务的质量。
例如,在汽车制造业中,不同国家或地区承担着零部件生产、组装和销售等不同环节,通过协作,实现了整个产业链的高效运作。
总之,国际分工和全球价值链的重要性不可忽视。
它们有助于提高全球资源的有效配置、推动全球经济的发展和合作、促进贸易自由化和经济全球化进程,以及提高全球产业链上各环节的效率和质量。
在当前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进一步加强国际分工和全球价值链的合作,将有助于推动全球经济的健康发展和繁荣。
全球化背景下的国际分工
全球化背景下的国际分工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世界各国之间的联系与合作愈发紧密。
在这样的背景下,国际分工在全球格局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一、定义与历史背景国际分工指的是各国在对外经济关系中,按照各自的生产条件和产品优势,把生产过程中的不同环节或不同产品分配到不同的国家来完成,最终形成一种国际间互补和合作的经济关系。
国际分工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早在600年前,东南亚贸易就已经非常发达。
在现代意义下,国际分工主要是在19世纪工业革命之后开始发展起来的。
在此过程中,工业化的高度集中和规模化带来了产业链的分化和延伸。
例如,英国的轮船制造业需要铁矿石、煤炭等原材料才能生产出轮船,而印度则提供了大量的棉花作为原材料。
因此,可以看到,两个国家在一个产业链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英国负责制造轮船,而印度负责提供原材料。
这就是国际分工促进的合作效应。
二、影响因素国际分工的形成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资源禀赋。
每个国家拥有的资源不同,有的国家有丰富的自然资源,有的国家则有着较低的人工成本。
这种差异为国际分工提供了无限的可能性。
2. 技术发展水平。
技术水平的不同也是决定国际分工的一个重要因素。
先进的技术可以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从而降低成本,形成相对优势,导致各国之间的分工更加明显。
3. 政策因素。
政府的政策对于国际分工的发展也起到了很大的影响。
保护性贸易政策会让国内的产品价格更高,难以与其他国家的进口产品竞争,从而导致产业逐渐萎缩。
而自由贸易政策则能够促进国际分工的合作效应。
三、优缺点国际分工具有以下几个优点:1. 资源优化配置。
通过国际分工,各个国家可以发挥自身的优势,把不同的生产环节和产品集中在各自擅长的领域中,从而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2. 经济增长。
国际分工的发展可以促进各个国家之间经济的互相依存,从而形成经济合作的局面。
3. 促进技术创新。
在不断地合作和交流中,国际分工可以促进技术的创新,从而推动整个世界的技术水平和经济发展。
国际分工名词解释
国际分工名词解释所谓国际分工就是在一定的生产力基础上形成的国际间专业化的劳动分工,它主要依赖于不同的比较优势而形成。
所以,国际分工对于各国来说只具有相对的意义,因为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各国都存在着或多或少的专业化,这种专业化的结果必然会形成各国间的分工与交换。
由此可见,国际分工体现了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内在联系。
根据国际经济学界定,“国际分工”即国际间专业化的劳动分工。
是指由不同社会经济制度下的各国社会经济发展程度和技术水平所决定的国际间劳动分工。
其表现形式有:第一、跨国公司内部的分工。
跨国公司将许多企业分散到世界各地,使国际分工日益广泛和细密;第二、国家之间的分工。
由于市场的扩大和竞争的加剧,各国的分工进一步深化;第三、地区内的分工。
发达国家将许多低技术、低附加值的制造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使得发展中国家在某些产品的生产方面超过发达国家。
由于不同社会制度的经济发展水平及其产业结构的不同,导致国际分工的发展阶段、类型也存在巨大差异。
但事实上各国经济发展的水平和要求有很大差异,就拿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分工来说,从总体上看,发达国家处于优势地位,发展中国家则处于劣势地位。
在同样条件下,发展中国家是不可能获得与发达国家相同水平的分工。
从分工结构看,由于两者之间发展水平和生产结构的不同,在发达国家有资本密集型的产业部门,在发展中国家则是劳动密集型的产业部门。
因此,不仅要考虑到一个国家在国际分工中所处的位置,还要注意到这个国家在一个大分工体系中的位置,以确定自己的产业结构。
如果能够发挥比较优势,选择有利的国际分工模式,就可以提高本国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和作用。
否则,就会被动地卷入国际分工的漩涡,最终将丧失发展机遇。
在当今世界,国际分工已成为国际贸易和国际投资的重要决定因素。
20世纪90年代以后,新科技革命迅速发展,经济全球化的步伐大大加快,国际分工进一步向纵深发展。
特别是新的贸易保护主义出现以后,跨国公司更是从劳动密集型产业向高科技领域延伸,极大地推动了国际分工的发展。
全球化背景下的国际分工与经济发展
全球化背景下的国际分工与经济发展随着全球化的加速,各国的经济之间也越来越不可分割。
国际分工,是全球化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一个问题。
本文将探讨全球化背景下的国际分工模式和其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一、简述国际分工的概念与形式所谓国际分工,就是各国间因资源、技术和市场等差异而进行的生产活动的相对专业化和分工。
事实上,国际分工本身就是一种经济全球化的表现形式。
不同国家在全球产业链中发挥着不同的角色,具体来说,发达国家通常是技术密集型产品的生产和商业服务的提供者,而发展中国家则往往扮演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制造者角色。
二、国际分工的优劣势国际分工具有明显的优劣势。
一方面,他促进了资源的合理配置,使得资源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更好的利用。
同时,根据产业链的不同环节,各国也都可以获得最高效的生产成本和最大限度的效益。
另一方面,国际分工的劣势也十分突出。
其中一个非常明显的问题就是会进一步加剧经济与发展不平衡,使得一些发展中国家陷入贫困困境。
同样,国际分工也会导致国际贸易关系变得不稳定,甚至会加剧原有的贸易争端。
三、国际分工与经济发展国际分工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也是非常密切的。
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贸易保护和本地生产带来的优势短期内也许可以增加地区就业率,但如果对国际分工采取过于保护主义的态度,长远来看,这种做法将会削弱其在国际经济中的竞争力。
换而言之,只有积极参与国际分工,并发挥各自优势,推动自由贸易与国际间形成良性的竞争关系,才是中国的正确选择和最佳出路。
四、如何响应全球化浪潮在全球化浪潮的推动下,任何国家都无法置身于经济全球化进程之外,中国也不例外。
然而,要紧握全球化的发展机遇,就需要我们更为积极地参与和引领全球化的发展。
一方面,在参加国际分工的同时,我们也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并在国际贸易中不断加强合作伙伴关系,以共同推进自由贸易体系的建设。
另一方面,我们也需要从内部推动结构改革,提高中国产品的技术含量和竞争力。
充分利用外资,吸取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通过方方面面的改革,推动国内企业的向上发展。
国际分工视角下的全球经济失衡与利益分配格局调整
是 核 心 现 象是 主要 国家 经 常 账 户 失 衡 , 常 账 户 经
逆 差 集 中在 美 国 , 而石 油 输 出 国 、 国 、 中 日本 和 亚 洲
新 兴 市场 国家对 美 国持 有 大 量 的贸 易盈 余 。二 是 大 规模 的跨 国资金 流 动是 全 球 经 济失 衡 的另 一 特 征 。
下 的资 本 利得 , 是具 有 正财 富收 益 的 债 务 国 , 中国是 具 有 负 财 富 收 益 的 债 权 国 。 国需 要 重 新 审 视 当前 的 而 中
债 权 国地 位 , 快 推 动包 括 要 素 市 场 化 等在 内 的经 济 金 融 改革 , 过 与 新 兴 经 济体 的金 融循 环 , 升 中 国经 加 通 提 济 金 融 竞 争 力 , 强 国 民财 富效 应 , 正 提 升债 权 大 国地 位 。 增 真 【 键 词】 球 失 衡 ; 常 账 户 ; 融 分 工 ; 关 全 经 金 资本 利得
量 外 部失 衡 的 。 经济 学 中针 对 “ 球 经 济 失 衡 ” 义 并 不 多 见 . 全 定 较 为 学 界认 可 的是 国 际货 币基 金 组 织 罗 德 里 戈 ・ 拉
( ) 一 全球 经 济 失衡 的 内涵与 度 量
本 质 而言 , 济失 衡 就是 发 展 的不 平衡 , 展 的 经 发 不平 衡 是 世 界 经 济 的运 行 常 态 和基 本 规 律 之 一 : 一 方 面 经 济 全 球 化 使 得 发 达 国家 与 发 展 中 国家 都 从 中 受 益 . 另 一 方 面 , 球 经 济 失 衡 也 给 全 球 经 济 但 全 带 来 不 稳 定 因 素 。2 0 0 2年 I 提 出 了外 部 失 衡 MF fxe a i a n e1 etr l mb l cs的概 念 , 衡 在 字 面 上 有 “ 去 n a 失 失 平衡 ” “ 与 偏离 均 衡 ” 个 意思 。 两
国际分工条件下服务业和制造业转移比较
国际分工条 件下服务业禾制 口 造业转移l = 匕 较
口文 /王玉丛
0 对提高工 资 提 要 服务外包 世界产业分工的 国家将本国的服务产业向其他的发达国家和 的工作职位总数可能达 40万个, 是 新形 本次产业转移以产业 水平和员:素质等有很人的帮助。 [ 承接 的服务 势、 潮流。本文 分析 国际分工条件下的服 务 发展 中国家转移 的过程。 新 业和制造业转移方式的不同之处, 以及服务业 内转移为主 ,是 闺际产 业水 平分工 的重要体 外包 不会造 成承接 的罔 内原 材料和 资源 的 与服务外 包相 比 , 制造业转 移大多数足 寻 过度竞争、 抬高物价 、 国内资本 的投资 、 抑制 产 的转移方式——服务外包特点, 分析我国新形 现 , 日 】 “ , 势下承接服务外包的困难, 出加大服务外 求低劳动成本优势 和市场优势 的产 业『 的转 生 挤 出效应 ”服务业外 围直接投资对发展 的 并提
其他的公司完成, 而将本公司的人才、 知识和 第三产业 占 G P的比重已达 5%,远高于 中 位 的 G P投入的物耗霹 能耗 要远远高于其他 D 6 D f 技术等 资源集 中到核心业务上 , 以降低 成本和 国的 4 % 5 水平 。 国家 , 随之产生的“ 三废 ” 对环境和生态造成 了
移的不同阶段, 都受到经济全球化和市场竞争 多的足将本国的“ 蓝领” 岗位转移到其他 国家 少资源的浪费, 实现清沽生产, 承接外包服务, 加剧的影响, 与第一次产业转移的浪潮即制造 去。近期的一项研究表明, 美国潜在的服务外 可以增大服务业 占G P的比重,提升产业结 D 业转移}比, { 服务业转移——服务外包的特点 包将给承接服务的国家创造高达 140 I ,0 万个 构,改变H前我斟第三产业比重较低的状况,
国际分工社会经济条件的例子
国际分工社会经济条件的例子在国际分工的社会经济条件下,存在许多具体的例子,其中一些充分展示了不同国家间的经济合作和相互依存关系。
以下是几个关于国际分工社会经济条件的例子:1. 农产品贸易:许多发展中国家拥有丰富的农业资源和劳动力,因此经常成为农产品生产和出口的主要国家。
例如,巴西是全球最大的咖啡出口国之一,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稻米出口国之一。
这种农产品的国际贸易促进了不同国家间的经济交流和发展。
2. 制造业外包:发达国家经常将一些制造业生产流程外包给发展中国家,以降低成本并提高效率。
例如,许多美国和欧洲的跨国公司将他们的生产基地设在中国、越南和印度等地。
这种外包形式的国际分工,使得发展中国家能够利用其廉价劳动力资源,同时为发达国家提供了更具竞争力的产品。
3. 资源开发合作:一些国家拥有丰富的天然资源,如石油、天然气和矿产资源,而其他国家则依赖于这些资源来满足其能源需求。
例如,沙特阿拉伯是全球最大的石油出口国之一,而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石油进口国之一。
这种资源开发合作促进了全球能源供应和需求的平衡。
4. 服务业合作:发达国家的服务业通常比发展中国家更发达和多元化。
因此,一些发展中国家通过与发达国家合作开展服务业外包,获得技术和知识的转移,并提供更多就业机会。
例如,印度的信息技术和呼叫中心行业,以及菲律宾的海外客服行业,都是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在服务业合作方面的典型案例。
这些例子揭示了国际分工社会经济条件下不同国家间的相互依存关系。
通过合作和互利,不同国家能够充分利用自己的优势资源,促进经济增长和发展。
然而,国际分工也可能伴随着一些挑战,如收入不平等和资源依赖风险。
因此,为了实现更加可持续和公平的国际分工关系,需要加强国际间的合作和协调。
开放经济条件下的国际分工与产业结构调整
开放经济条件下的国际分工与产业结构调整在开放经济条件下,国际分工和产业结构调整成为了全球经济发展的重要课题。
国际分工是指不同国家或地区在全球产业链中承担不同的生产环节和职能角色,产业结构调整则是指各国在国际分工中为适应外部环境和内部需求的变化而进行的产业结构变化。
这两者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共同推动了全球经济的发展和变革。
一、国际分工对产业结构的影响国际分工的形成是由资源禀赋、技术水平和市场规模等因素决定的。
不同国家或地区在全球产业链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既有资源丰富的国家作为原材料供应国,也有技术先进的国家作为研发和创新中心。
这种分工不仅实现了资源的优化配置,还提升了各国的经济效益。
国际分工对产业结构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优化资源配置:国家可以根据自身资源禀赋和优势选择参与全球产业链的特定环节,通过向外界输出自己的优势产品和服务来获取收益。
这种分工使得资源得到更加高效的利用,增强了各国经济的竞争力。
2. 促进技术转移:参与全球产业链的国家可以通过与其他国家合作和竞争,学习和吸取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从而提升自身的技术能力。
技术转移促使产业结构发生变革和升级,推动经济向高附加值领域迈进。
3. 拓展市场空间:国际分工使得各国的市场进行了深度融合,开放了更多的销售渠道和商机。
通过参与全球产业链,国家可以将产品和服务出口到世界各地,扩大市场份额,提升经济规模和国际竞争能力。
二、产业结构调整对国际分工的影响产业结构调整是指适应外部环境和内部需求变化的过程,在全球经济一体化背景下,它对国际分工的调整和塑造起到了重要作用。
产业结构调整对国际分工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重新定位国家角色:产业结构调整可能导致某些国家在全球产业链中的地位发生变化,有些国家可能由生产型国家转变为创新型国家,有些则可能由单纯的加工组装国家转变为设计研发和品牌拥有国家。
这种重新定位将进一步调整国际分工关系,影响全球经济的发展格局。
全球化背景下的国际分工与产业结构调整研究
全球化背景下的国际分工与产业结构调整研究随着全球化的加深,国际分工不断加剧,而这也必然会对各国的产业结构带来影响,因此需要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
本文将从国际分工的几个方面进行分析和论述,探讨在全球化背景下,如何进行针对性的产业结构调整。
一、国际分工形成和实现国际分工是指不同国家和地区在全球范围内分工所形成的一种协作关系。
它不仅包括不同国家之间的产业分割,也包括不同生产要素(如劳动力、资本、技术等)在全球范围内的流动,以及分工所带来的贸易和投资活动。
国际分工具有多重层面,在经济、政治、文化以及环境等方面都能够观察到。
在经济方面,国际分工是由全球市场所带动的。
在政治方面,国际分工是由国家政策和国际组织的规范所推动的。
在文化方面,国际分工是由全球主流文化和非主流文化的相互渗透所引发的。
在环境方面,国际分工则会引发环境负担和环境破坏等问题。
二、国际分工对产业结构的影响1. 工业分工随着国际分工的加强,各国之间的工业分工也越来越清晰,分工重心由国内生产向全球生产转移,大量劳动密集型产品转移到发展中国家,并在那里获得更低的生产成本。
发达国家则逐步向更高端的产业转移。
这种工业分工的结果是,在全球范围内形成了一些特定的生产地区,产业的高端和低端分别在不同的区域内集中。
同时,这也导致了一些国家的产业结构比较单一,缺少多元化的发展。
2. 服务分工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国际分工中的服务产业也变得越来越重要。
这类服务包括旅游、金融、咨询、IT和教育等领域。
由于发达国家具有更先进的技术和更高的服务水平,因此服务分工往往由发达国家主导。
对于发展中国家而言,服务分工在产业升级的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因为这类服务产业具备很高的附加值和创新性,所以也可以成为发展中国家的新经济增长点。
3. 资本和技术分工随着国际分工的推进,发达国家的资本、技术和智力资源向全球范围内转移。
由于资本、技术和智力资源的稀缺性,因此只有最具竞争力的国家能够获得这些资源。
国际分工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
国际分工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国际分工已经成为全球经济的一种重要特征。
国际分工是指不同国家或地区根据自身的比较优势,将生产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分工给其他国家或地区,以达到效率最大化和资源最优化的目的。
在这个背景下,中国也不例外,如何适应国际分工的趋势,并应对国际分工带来的影响,成为了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课题。
首先,国际分工对中国经济的发展带来了机遇。
中国的比较优势主要在于劳动力成本低以及资源丰富。
在国际分工中,中国可以通过从事劳动密集型产业和资源性产业,充分利用自身的比较优势,赚取外汇和提高国内生产力。
比如,中国的制造业发展迅速,成为世界制造工厂,大量的低技术含量产品出口到其他国家,推动了中国对外贸易的不断增长。
其次,国际分工也带来了一些挑战和风险。
中国作为一个新兴经济体,市场规模庞大,成为了众多跨国公司的出口目的地和制造基地。
然而,在市场开放的过程中,中国也面临着逐渐失去比较优势的风险。
例如,近年来因为人民币不断升值,劳动力成本不断上升,中国的一些制造业领域逐渐失去竞争力。
同时,随着航运和交通成本的不断下降,许多企业也选择了在放无品质行的制度环境的风险国家建立生产基地,从而减少成本,中国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越来越不可撼动。
最后,国际分工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还体现在教育和科技领域。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各国的教育和科技水平直接影响到本国的竞争力和未来的发展方向。
中国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的教育和科技水平,并建立创新型经济体系。
同时,中国也需要积极参与全球科技合作和交流,获取最新的科技资源和知识。
综上所述,国际分工对中国经济的发展既带来机遇也带来挑战。
中国需要积极适应国际分工的趋势,不断提高自身的竞争力和比较优势,加强教育和科技创新,以应对未来的发展挑战。
全球生产链与国际分工模式
全球生产链与国际分工模式在全球化的浪潮下,全球生产链和国际分工模式成为推动经济增长和国际合作的重要因素。
全球生产链是指在全球范围内,通过各国之间的合作和协调,将各个环节的生产活动连接起来,从而形成一个跨国的产业链。
而国际分工模式则是指各国根据自身资源禀赋和优势,在全球生产链中扮演不同的角色和职能。
全球生产链的形成可以追溯到上世纪60年代。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国际贸易的快速增长,各国之间的经济联系变得日益紧密。
传统的垂直分工向着全球化生产和供应链的方向发展。
越来越多的企业将生产环节分散在不同的国家,以此来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和利润。
全球生产链的形成不仅使得企业能够参与更多的全球市场竞争,也为各国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
在全球生产链中,各国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和职能。
有些国家主要从事原材料和初级产品的生产,受益于资源的丰富和低成本的劳动力。
而有些国家则以高技术制造业和研发为主导,他们的优势在于创新和高附加值产品的生产。
这种国际分工模式既利于各国通过互补优势实现经济发展,也推动了全球贸易的增长和国际合作的深化。
然而,全球生产链和国际分工模式也带来了一些挑战和问题。
首先,全球生产链的形成使得各国之间的经济联系更加紧密,但也增加了各种风险和不确定性。
例如,一国的经济衰退或政治动荡可能会对全球供应链造成冲击,导致全球贸易的放缓。
其次,全球生产链中的中间制造环节由于技术和规模的限制,往往由少数国家垄断,这导致其他国家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相对较低,难以获取更高的利润和创新能力。
此外,全球生产链也引发了一些环境和社会问题,例如资源过度开发和劳工权益的忽视。
面对全球生产链和国际分工模式的现状和挑战,各国应积极采取措施来加强合作和优化国际分工。
首先,各国可以加强政策协调,共同促进全球经济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其次,各国应加强创新和人才培养,提高自身的技术和创新能力,从而在全球生产链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此外,各国还可以通过贸易自由化和经济一体化来促进全球生产链的深化和扩大。
国际分工对全球经济发展的影响
国际分工对全球经济发展的影响在全球化的今天,国际分工已成为全球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国际分工是指不同国家或地区根据各自的资源禀赋、技术优势和经济实力,在全球产业链中承担不同的职能和角色。
国际分工对全球经济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国际分工促进了经济的高效运作。
通过国际分工,不同国家和地区可以专注于自己擅长的产业和领域,从而实现资源和劳动力的优化配置。
例如,中国以其庞大的劳动力资源和低成本制造业优势,成为了全球工业生产的重要基地,而德国则凭借其高端制造业技术和精密工艺,成为了汽车等高附加值产品的主要生产国。
这种分工和合作使得全球经济更加高效运转,推动了全球产业链的深度和广度发展。
其次,国际分工促进了全球经济的增长和繁荣。
不同国家在全球分工体系中扮演不同的角色,形成了相互依存和互利共赢的局面。
发达国家通过创新和技术的输出,推动了全球经济的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而发展中国家通过承接低附加值产业,获得了增加就业和外汇收入的机会。
例如,东南亚地区以其低成本劳动力资源和开放的贸易环境,吸引了大量制造业转移和外来投资,推动了该地区经济的迅速增长。
可以说,国际分工促进了全球经济的多元化和均衡发展。
然而,国际分工也带来了一些挑战和问题。
一方面,不同国家在全球分工中的地位和利益分配存在不平衡和不公平的现象。
发达国家在全球价值链中占据较高的位置,拥有技术、资本和品牌等核心资源,享受着更多的利益。
与此同时,发展中国家则处于分工体系的下游,承担着劳动密集型和低附加值的产业,利润率较低,而且更容易受到外部经济波动的影响。
这种不平衡的分工与利益分配问题可能导致全球经济政治格局的不稳定和不可持续发展。
另一方面,国际分工也带来了环境问题和资源压力。
不同国家在分工中的专业化和专注导致对资源的需求不同,这可能导致资源过度开采和环境破坏。
例如,某些发展中国家可能为了迎合全球市场需求而过度开采自然资源,忽视了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考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例:下表为A、B两国的资本和劳动的分布情况
要素禀赋
A国
B国
劳动
12
30
资本
48
60
判断:哪个国家是资本相对丰富的国家? 哪个国家是劳动相对丰富的国家?
(二)要素密集度
要素密集度(Factor intensity):是针对产
例题
在X、Y两种产品中,生产一单位X产品所需投 入的资本是3单位,所需投入的劳动力是12单 位,生产一单位Y产品所需投入的资本是2单位; 所需投入的劳动力是2单位。试判断X、Y属于 资本密集型还是劳动密集型产品?
四、H-O模型
H-O理论的核心思想 H-O理论的推理过程 H-O模型的意义
品而言的,指生产某种产品所投入的两种生产 要素的比例。 注意:是一个相对概念,与绝对量无关。 衡量办法:通过比较两种产品中投入的资本劳动比率来确定。
若生产X产品的资本与劳动投入比例为: (K/L)X,生产Y产品的资本与劳动投入比例 为:(K/L)Y ,且有: (K/L)X> (K/L)Y
则X就是资本密集型产品,Y是劳动密集型产品。
要素禀赋也称要素丰裕度,是指一个 国家所拥有的生产资源状况。
2.要素丰裕的判断方法: 物质定义法(physical definition) 价格定义法(price definition)
要素禀赋的物质定义法
若一国拥有的资本数量为TK,劳动数量为TL,则 其要素禀赋为(TK/TL) 若A国的要素禀赋为(TK/TL)A,B国的要素禀赋 为(TK/TL)B ,且有:
L价格上升
K价格下降
B国(K丰裕)
商品X 劳动密集型
进口X
商品Y 资本密集型
出口Y
减少X生产
扩大Y生产
释放要素
要素投入增加
供给较多的L 供给较少的K 需求较少的L 需求较多的K
L价格下降
K价格上升
国际贸易没有开展时
A国L丰裕,L价格相对较低 B国K丰裕,K价格相对较低
国际贸易开展后 A国L价格上升,K价格下降 B国K价格上升,L价格下降
要素的供给
要要素素的的派派生生需需求求(相(相同同) )
要素禀赋
商商品品的的最最终终需需求求((相相同同))
消费者偏好(相同)
思考:
日本
澳大 利亚
小麦 纺织品 小麦 纺织品
要素比例
劳动力 资本
1
5
10
1
1
5
10
1
要素价格 劳动力 资本
1元 4元
2元 1元
请根据H-O模型判断日本和澳大利亚应该分别出口和进 口什么产品?
【美国纺织产品劳动生产率比中国高, 但中国向美国出口纺织产品 ?】
Eil Heckscher,1879-1952
Bertil Ohlin ,1899-1979
1919年,赫克歇尔发表了题为《国际贸易对收入分配的影响》的论文, 对要素禀赋理论的核心思想——要素禀赋差异是国际贸易比较优势形成的 基本原因作出了初步的分析。1933年,俄林出版了著名的《区域贸易与 国际贸易》一书,书中对其老师的思想做了清晰而全面的解释,由于其贡 献,俄林与詹姆斯·米德分享了1977年度的诺贝尔经济学奖。
H-O-S定理的基本内容
自由贸易不仅会使两国商品的相对价格和 绝对价格均等化,而且会使生产要素的相 对价格和绝对价格均等化。
要素价格均等化的过程
A国(L丰裕)
商品X 劳动密集型
商品Y 资本密集型
出口X
进口Y
扩大X生产 要素投入增加
减少Y生产 释放要素
需求较多的L 需求较少的K 供给较少的L 供给较多的K
第一节 赫克谢尔—俄林模型
“两国在生产要素相对稀缺性的差异是比较成 本之差异,因而也是国际贸易的一个必要条件, 另一不可或缺的条件是一种商品的生产要素结合 比例与另一种商品的要素结合比例不同。 ”
——赫克歇尔
一、理论的提出
比较优势是如何 产生的呢?
【美国林木产品劳动生产率比加拿大高, 但加拿大向美国出口林木产品 ?】
(一)H-O理论的核心思想
一国应当出口该国相对丰裕和便宜的要素密 集型的商品,进口该国相对稀缺和昂贵的要素密 集型的商品。随着国际贸易的进行,各国产品的 价格趋于均等化。
(二)H-பைடு நூலகம்理论的推理过程
贸易模发式生 比较优势
H-O理论所揭示的贸易 基础:国际要素禀赋差异
商品价格的绝对差异
技术(相同)
生产要素的价格
(TK/TL)A< (TK/TL)B 则称A国是劳动丰裕国家,B国是资本丰裕的国家。
要素禀赋的价格定义法
如果一国劳动力的价格(即工资率)为Pl,资本 的价格(即利率)Pk,则其要素禀赋可以资本的 相对价格来表示,即:Pk/Pl; 若A国的要素禀赋为(Pk/Pl)A,B国的要素禀赋 为(Pk/Pl)B ,且有:
两国生产要素 价格的均等
H-0-S定理启示:
国际贸易往来不仅仅是简单的商品交换,同时也 在进行间接的生产要素交换。
国际贸易会提高各国相对丰裕和价格便宜要素价 格,降低各国相对稀缺和昂贵要素的价格。由此 决定一国丰裕要素的所有者将从贸易中获益,稀 缺要素的所有者将从贸易中受损。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第五节 第六节 第七节 第八节 第九节
赫克谢尔—俄林模型 列昂惕夫反论及其解释 国际贸易的新要素学说 产品生命周期理论 产业内贸易理论 国家竞争力优势理论 战略性贸易政策理论 新经济地理学 科学技术进步对发展中国家贸易格局的影响
重点问题
赫克谢尔—俄林模型 列昂惕夫反论
基于要素禀赋理论,请探讨美国 的电影产业为什么能够成为美国 经济的支柱性产业?
五、H-O理论的扩展
要素价格均等化定理:H-O-S定理; 萨缪尔森-斯托尔珀:S-S定理; 雷布津斯基定理。
H-O-S定理
萨缪尔森在《国际贸易与要素价格均等化》 (1948)一文中,在H-O定理的基础上,考察了 国际贸易对生产要素价格的影响,论证了自由贸 易将导致要素价格均等化,该理论被称之为赫克 歇尔—俄林—萨缪尔森定理(H-O-S定理)。
二、H-0模型的基本假设前提
2×2×2模型。 两个国家在生产同种产品时具有相同的生产函数。 市场完全竞争;生产要素在国内自由流动,在国
际不能流动。 一个是资本存量相对丰富国家,一个是劳动存量
相对丰富国家。 排除一些其他因素,如需求偏好、贸易壁垒、运
输成本等。
三、相关概念
(一)要素禀赋 1.定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