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ata_黄文政教授治疗外感发热的经验_黄建新
黄文政同志基本情况和主要事迹
1960年考入天津中医学院本科学习,是我国首届六年制中医大学本科毕业生。1968年参加工作,1972年调入新医科,自1973年11月调入中医学院一附院针灸科工作,受到著名针灸专家石学敏教授的亲自指导和培养,进行针灸临床医疗、教学与科研等工作。担任针灸科教学秘书、中风病治疗组兼科研组组长,并担任中医病例筹建组副组长、急症组副组长等职务。1975年总结出“神的生理病理”、“中风病机关键”等理论,担任针灸科教学秘书,后又任针灸临床教研室主任,长期肩负院内外、国内外从职大到研究生的课堂教学、临床带教及日常管理工作。所在科室多次被评为“模范教学集体”,他本人也多次被评为“为人师表先进个人”。1979—1985年在完成天津市7所职大的教学工作中发挥了主要作用。1984年至1987年在天津市针灸骨干医生脱产培训班,连续四届二年制专修班、天津市第四期西学中班的针灸临床课、“日本医师研修班”(共三届)的教学任务。1988年赴非洲任中国一加蓬友谊针灸按摩诊所所长,通过艰苦努力,不仅促进了中加友谊,还使诊所扭亏为盈,为中方获取了可观的经济效益。该诊所还被评为“天津市知名外企”。1991年出版近200万字的针灸巨著《汉英双解针灸大词典》,任副主编、副主委。1992年选派为“中苏友协中医专家代表团”的针灸专家,赴前苏联访问讲学,获得轰动效果,《人民日报》曾载文报道,此后曾赴德国、法国等地医疗讲学,均获得好评,载誉而归。1993年以后年门诊量三次居全院第一位,据统计个人全年门诊量曾连续9年超万人,屡次获表彰、嘉奖,被评为市级“九五”立功先进个人。目前个人行医经历已被收入《津沽名中医学术要略-第三集》。
中医对外感热病认知与临床实践
中医对外感热病认知与临床实践外感发热是指感受六淫之邪或温热疫毒之气,导致营卫失和,脏腑阴阳失调,出现病理性体温升高,伴有恶寒、面赤、烦躁、脉数等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类外感病证。
外感发热,古代常名之为“发热”、“寒热”、“壮热”等。
中医对外感热病认知与临床实践的历史回顾:《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素问·热论》《素问,至真要大论》等篇中,对外感发热的病因病机和治疗法则,都作了扼要的论述,为热病的理论奠定了基础。
汉代张仲景《伤寒论》为我国第一部研究外感热病的专著,系统地论述了外感热病的病因病机和证治规律,以阴阳为纲,创造性地提出了六经辨证理论,成为后世对外感热病辨证论治的纲领。
金代以前对外感热病必从寒邪立论,治疗多用辛温。
金代刘完素对外感热病的病因病机主火热论,认为外感热病的病因主要是火热病邪,即使是其它外邪也是“六气皆从火化”,既然病理属性是火热,因此主张“热病只能作热治,不能从寒医”,治疗“宜凉不宜温”,这就突破了金代以前对外感热病必从寒邪立论,治疗多用辛温的学术束缚,是外感热病理论的一大进步。
清代叶香岩(叶天士)《外感温热篇》对外感热病的感邪、发病、传变规律、察舌验齿等诊治方法都有详细的阐述,创立了外感热病的卫气营血辨证纲领。
薛生白《湿热病篇》对外感湿热发病的证治特点作了详细论述,吴鞠通《温病条辨》对风温、湿温等各种外感热病作了条分缕析的论述,不仅制定了一批治疗外感热病行之有效的方药,同时创立了外感热病的三焦辨证理论。
卫气营血辨证和三焦辨证的创立,标志着温病学说的形成,从而使外感热病的理论和临床实践臻于完善。
中医药对外感发热有系统的理论和丰富的临床经验,具有较理想的治疗效果。
病因病机:病因:1.外感六淫由于气候反常,或人体凋摄不慎,风、寒、暑、湿、燥、火乘虚侵袭人体而发为外感热病。
·六淫之中,以火热暑湿致外感发热为主要病邪,风寒燥邪亦能致外感发热,但它们常有一个化热的病理过程。
黄文政运用清心莲子饮治疗淋证验案
刘某 , ,5岁 ,0 9年 5月 1 女 3 20 5日初诊 。
尿 频 、 痛 1 。现 症 : 频 , 便 灼 热 , 有 血 丝 , 尿 周 尿 小 混 双 下 肢 水 肿 , 晕 , 红 、 少 , 细 。患 肝 硬 化 2 头 舌 苔 脉 8年 。 中 医 诊 断为 淋 证 ( 淋 ) 证 属 气 阴 两 亏 , 热 下 注 。治 以 益 气 血 , 湿 养 阴 , 热通 淋 , 血 止 血 。方 用 清 心 莲 子 饮 , 用 : 子 清 凉 药 太 参 、 冬 、 子 、 蓄、 韦 、 骨皮 、 麦 莲 蔚 石 地 生地 各 1 , 5g 黄芩 、 蒲 炒
日在 长 春 举 行 的 “ 中 医 ” 才 培 养 工 程 — — “ 经 真 人 读 典、 学名家 、 ‘ 做 明医 … 誓师 大会上发 出的誓言 。大 家
曹 某 , ,5岁 ,0 8年 7月 5 日初 诊 。 女 4 20
尿频 、 尿痛 8年余 。每 遇寒 冷或 劳累后 , 尿频 、 尿痛 时
晰
淋证 以 尿 频 , 急 , 尿 障 碍 或 涩 痛 , 沥 不 断 为 特 尿 排 淋
坠痛 , 腰骶部疼痛 , 口干 , 舌红 、 苔少 , 脉沉细。查尿常规示 :
潜 血 ( + +) 蛋 白(+ + +) 白细 胞 (+ + +) 中 医诊 + , , 。 断 为 淋 证 ( 淋 ) 气 阴 两 虚 , 焦 虚 损 , 胱 湿 热 。 方 用 清 劳 , 下 膀 心莲子饮 , 用 : 药 太子 参 、 冬 、 参 、 公 英 、 花 蛇 舌 草 、 麦 丹 蒲 白
黄老认 为适时 加入补 肾助 阳药物如 桂、 附之类治 疗劳淋 ,
黄文政教授辨证治疗“劳风”或“风劳”经验
黄文政教授辨证治疗“劳风”或“风劳”经验周慧杰;王耀光;张云龙【摘要】黄文政教授认为“劳风”或“风劳”属于外感伤风与虚劳病之间的一个过渡阶段,既关乎外感风邪又兼夹虚劳内伤.病机为外受风邪,内有郁热,风热郁留不解,伤及阴分,损肺及肝,治以调和营卫,表里双解.常见证型有肝肺郁热型和郁热伤阴型,前者偏于郁热,后者偏于阴虚,方剂分别选用柴前连梅煎和秦艽鳖甲散.【期刊名称】《中医药学报》【年(卷),期】2016(044)006【总页数】3页(P58-60)【关键词】劳风;风劳;柴前连梅煎;秦艽鳖甲散【作者】周慧杰;王耀光;张云龙【作者单位】天津中医药大学,天津300073;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天津300193;菏泽市中医医院,山东菏泽274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55黄文政(1941-),十一五全国名老中医传承研究项目专家,第二批、第四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指导老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优秀临床人才研修项目指导老师。
从事中医内科临床50年,在肾脏病及其他杂病方面有着丰富的临床经验,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伤风”和“感冒”自明清以来就已互称,为感受触冒风邪,邪犯肺卫而导致的常见外感疾病,临床以鼻塞、流涕、喷嚏、咳嗽、头痛、恶寒、发热、全身不适及脉浮为特点。
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以冬春两季为多。
伤风一般分为两大类,一类为轻伤风,即感受当令之邪气,病情较轻,临床中以风寒、风热、暑湿之证多见;一类为重伤风,即感受非时之邪,病情较重,临床中常见证型有:内有郁热、外感风寒、三阳合病型,邪伏膜原型和邪热壅肺型[1]。
此外还有一类伤风为虚人感冒,临床分为气虚感冒、阳虚感冒和阴虚感冒三型。
黄文政教授在此基础上又提出了一类伤风,即属于外感伤风与虚劳病之间的一个过渡阶段。
此类伤风既关乎外感风邪又兼夹虚劳内伤。
然而此类伤风在现代中医内科学教材中未被提及,考虑原因可能为不便分类。
黄教授认为此类伤风应属“劳风”或“风劳”。
黄文政教授中西医结合治疗肾病综合征的临床经验
剂量疗法 ,易导致 阳亢耗 阴,而出现阴虚火 旺之证 ,
治疗 的优点是无毒 副作用 或毒副作 用小 ,疗效较 巩 升高 ),可逐渐 加 量 ,可用 至 30~40 m_g,往 往 可 起 固 ,复发 率低 ,缺点 是收效缓 慢 ,疗程较 长 中西 医 到 良好 的疗效 。
结合扬 长避短 ,其疗 效优 于单 纯 中药和单 纯西药 。
2.1 4 中医分 阶段 的辨证论 治 其 目的在 于
1 肾病综 合征的 中医治疗特 色
1 1 关 于肾病水肿 的治疗及评 价 水肿 当 以 利水 ,正如 《内经》云 “去 菀 陈 堇 ·…··开 鬼 门 ,洁 净 府 ”。意在使 水湿 有 出路 ,总 以祛 邪 为主 。是 故攻 泻逐水 、宣肺 发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和渗 湿利 水为治疗 水肿 的主要 方 法 。
2 中西 医优 化选择 的经 验体 会
肾病 综合征 的治疗 中西 医各有优 缺点 ,西 医治
① 天津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肾内科 (天津 300193)
维普资讯
· 318
2002年 6月第 3卷第 6
疗 的优点是取 效快 ,缺点是 副作用 大 、易复发 ;中医 反应 (如咳嗽等 )及 影响 肾功能 (如引起 血 Ser持 续
1.3 关 于低 蛋 白血症 和高脂血症 的治疗 低 蛋 白血 症根据不 同见证分别 应用健脾 和 胃、益气 健 脾 、养 血益精 三法 。
(1)健脾 和 胃:方用香 砂六君 子汤 、二陈汤等 。 (2)益气健脾 :常用党参 、黄芪 、白术 、山药 、莲 子 、芡宴等药 物 。 (3)养 血 益精 :多 用 当 归 、阿 胶 、龟 板 胶 、鹿 角 胶 、紫河车等药物。 黄教授认 为 ,高脂 血 症责 之于 痰瘀 互 结 ,宜用 化 痰 、活血 、消导之 法 ,如玉楂 冲剂 (玉竹 30 g、山楂 30 g)、脉安 冲剂 (麦芽 30 g、山楂30 g)等 。
中医药治疗外感发热的新进展
中医药治疗外感发热的新进展外感发热是指外感因素导致的病理性体温升高。
外感发热在内科疾病的发病率中占有较高的比例,影响工作和生活,严重者可出现神昏谵语,抽搐惊厥,甚至危及生命。
中医药对外感发热有系统的理论和丰富的临床经验,具有较理想的治疗效果。
外感发热的病机是外邪入侵,人体正气与之相搏,正邪交争于体内,则引起脏腑气机紊乱,阴阳失调,阳气亢奋,或热、毒充斥于人体,发生阳气偏盛的病理性改变,即所谓“阳胜则热”的病机。
外感发热的病理性质为阳气亢奋,即属热属实。
近年来中医治疗涉及八纲、病因、卫气营血、三焦合脏腑、六经合三焦合卫气营血等辨证方法,以及经方随证加减、医家经验总结、中成药临床观察、自拟方、针灸刮痧等多方面治疗,都取得了一定的疗效。
另一方面近年来随着广谱抗生素的泛用,耐药菌株的不断增加,病毒感染无特效药,治疗中产生了诸多的困难,目前来说难以解决。
于是中医药在外感发热的治疗过程中所能发挥的作用便成为研究的热点。
人们通过实验室研究,临床研究以及专药研究验证出单味中药,中药组方以及中成药在治疗外感发热中的优势。
1 实验室研究清开灵是目前普遍使用的中成药制剂,它广泛应用于临床,蒋玉凤[1]等研究清开灵能抑制下丘脑内生致热源和中枢发热介质的生成,促进解热物资的释放,可能是清开灵对内毒素性发热的重要解热机制。
张庆宏等[2]以宣肺透表,清热解毒法为指导原则确立的中药复方制剂连花清瘟胶囊在抗病毒的同时,还具有明显的解热作用。
张仲海等[3]探讨了柴葛清热颗粒降温与免疫调节作用的相关性,实验表明柴胡,葛根能增加小鼠吞噬细胞的吞噬率和吞噬指数,呈量效关系;能明显增加小鼠脾重,E玫瑰花结率,能增加小鼠胸腺重量,对免疫小鼠胸腺萎缩有一定的对抗作用。
高秀之[4]在研究中医药退热机制时谈到了几种中成药的药理研究。
如新博柴黄冲剂可以使小儿各细胞因子更为明显的下降,通过抑制白细胞介素的升高达到退热的目的,起到解热的作用。
而痰清注射液可以减轻肺泡渗出和间质水肿,保护肺泡壁毛细血管内皮的细胞形态,起到改善血流状态的作用,有效提高肺泡的换气功能。
外感高热中医治疗与研究概况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等I 以孟澍 江教授 的经验方 “ 截营汤” 细菌性 高热模型家兔发 对
热影 响的实验研究表 明,对巴氏杆 菌性高热模 型家兔腹腔注射 10 0 %截营汤注射液后 , 即可见其高热逐渐下 降, h 8 后基本恢复 正常 , 计算 T I 0~1 , R 1 8 治疗组 明显低 于模型组 ( <0 0 )脑 P .1; 脊液 P E 含量检测结果显示 , G 治疗前两组 P E 含量无差异 , G: 治
外感高热 , 发病急 , 病程短 , 热势重 , 多属实热或本 虚标实之 热。 中医治疗外感高热必须详 察脉证 , 细审病 机 , 明辨虚实。 外感 高热是 中医急症 医学 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 拟对近 年来 中医药 解热机制、 临床 、 实验研究作一系统综述 。
1 理论 研 究
胞趋化和 中性粒细胞分泌 白三烯 的抑制作用方面 明显 高于其拆 方组合 ,并且麻黄桂枝 的组合对 中性粒细胞趋势化和中性粒细 胞分泌 白三烯的抑制作用要强 于其他组 ,初步说明麻 黄汤 中麻 黄桂枝作为君臣的合理性 , 而且对各配伍组进行析 因分析 , 明 表 在没有桂枝 的情况下 , 其交互作用不 明显 ; 但这种 差异还不足够 说 明其配伍 的规律 , 其配伍规律 的合理性有待进一步验证 。 马健
维普资讯
・
l2 1 8・
中国中医急症 20 0 7年 9月第 l 6卷 第 9期 JT M Sp 20 V 11 , o9 E C . e . 07, o 6 N . .
外感发热2例治验
外感发热2例治验
陈彩霞
【期刊名称】《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年(卷),期】2011(013)024
【摘要】@@ 病历资料rn例1:风温案例.患者,男22岁、发热微恶寒,体温38.7℃,全身酸痛口微渴,咳嗽,舌红,苔薄黄,脉浮数.曾就诊他医,服用辛温药3天不解,渴反增,自汗,咳嗽,体温升高,随来我诊,认为风温之证,治以辛凉平剂、银翘散加减.方药:银花10g,连翘10g,竹叶10g,花粉10g,桔梗6g,杏仁6g,牛子6g,薄荷3g,生甘草5g,芦根15g.连服2剂,热退渴止而愈.
【总页数】1页(P236)
【作者】陈彩霞
【作者单位】457002,河南濮阳县中医院内科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外感发热治验2例 [J], 张燮;王金亮;侯红霞
2.外感发热2例治验 [J], 陈彩霞
3.桑菊饮合升降散化裁联合穴位推拿按摩辅助辨治小儿外感发热(风热犯肺证)的临床观察 [J], 马晓薇; 邓丽娟; 林耀展
4.屡验奇效的王庚贤教授治验益肾利尿汤 [J],
5.刘喜明运用经方辨治外感发热验案 [J], 刘娟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黄文政教授辨证治疗“劳风”或“风劳”经验
・
医
药
学
报
2 0 1 6年 1 2月第 4 4卷第 6期
Vo 1 . 4 4, N o . 6, D e c . 2 0 1 6
5 8・
Ac t a Ch i n e s e Me d i c i n e a n d P h a r ma c o l o g y
煎 和秦 艽鳖 甲散 。
关 键词 : 劳风 ; 风 劳; 柴前 连梅 煎 ; 秦 艽 鳖 甲散
中图分 类号 : R 2 5 5 文 献标识 码 : A 文章 编号 : 1 0 0 2—2 3 9 2 ( 2 0 1 6 ) 0 6— 0 0 5 8— 0 2 为 劳风 之病 。 ”“ 劳风 ” 即 因劳 而 虚 , 因虚 而感 受 风 邪
黄文 政 ( 1 9 4 1一) , 十一 五 全 国名 老 中医 传 承研 究
项 目专 家 , 第 二批 、 第 四批 老 中医药 专家 学术 经验 继 承
所致 的恶风 振寒 , 项 强 冥视 , 咳 吐稠 痰 的 病 证 L 2 J 。“ 风 劳” 即伤 风 不醒便 是 劳 。“ 风劳” 与“ 劳风” 没 有 本质 的
收 稿 日期 : 2 0 1 5—1 2—1 1 修 回 日期 : 2 0 1 6— 0 2— 2 0
黄教授 的观点来 自于对尤在泾《 医学读 书记》 及 《 柳选 四家医案》 中曹仁伯《 评选继 志堂医案上卷》 中
有关 劳风 病 的认 识 。尤 在 泾 日 : “ 劳 风者 , 既 劳 而 又受
黄 文政 教 授 辨 证 治疗 “ 劳风 " 或“ 风 劳" 经验
周 慧 杰 , 王耀 光 , 张 云龙
( 1 . 天津 中医药大 学 , 天津 3 0 0 0 7 3 ; 2 . 天津 中医药 大学 第一 附属 医 院 , 天津 3 0 0 1 9 3 ; 3 . 菏 泽市 中医 医院 , 山东 菏 泽 2 7 4 0 0 0 ) 摘 要: 黄文 政教授 认 为 “ 劳风 ” 或“ 风 劳” 属 于外 感 伤 风 与虚 劳病 之 间 的 一 个过 渡 阶段 , 既 关乎 外感 风
黄文政教授运用四妙勇安汤经验
Western 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2019Vol.32No.7学术传承黄文政教授是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中医内科主任医师、教授,中医内科肾病专业博士研究生导师、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传承方向博士后合作导师,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2009年被天津市政府授予“天津市名中医”称号。
从事中医临床工作50余年,在内科常见病、疑难病证方面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
四妙勇安汤由金银花、玄参、当归、甘草4味孔滤膜过滤会将待测指标性成分除去,以致影响其含量准确测定。
对采用不同稀释溶剂制备所得样品中目标化合物进行测定,最终选用环境友好的水作为稀释溶剂。
在标准汤剂指纹图谱的建立过程中,采用DAD 检测器进行全波长扫描,选取230、346nm 作为检测波长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在230nm 时,特征峰峰形好、个数多,故选定230nm 作为检测波长。
分别以乙腈-0.1%三氟醋酸、乙腈-0.35mol/L 氯化铵溶液进行梯度洗脱,结果发现乙腈-0.35mol/L氯化铵溶液作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柱压稳定,色谱峰信息量较大且分离度良好。
参考文献[1]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M ].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5:146-147.[2]李运,邱国玉,白贺明,等.染色关黄柏中金胺O 的检测方法研究[J ].药物分析杂志,2016,6(11):2029-2034.[3]Zhu SL ,Dou SS ,Liu RH ,et al.Qualitative and quanti-tative analysis of alkaloids in Cortex Phellodendri by HPLC-ESI-MS/MS and HPLC/DAD [J ].Chem Res Chinese Universities ,2011,27(1):38-44.[4]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华本草委员会.中华本草[M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949.[5]Xian YF ,Mao QQ ,IP SP ,et parison on the anti-inflammatory effect of cortex phellodendri Chinensis and cortex phellodendri amurensis in 12-O-tetrade-canoyl-phorb-l-13-acetate-induced ear edema in mice [J ].Journal of Ethnopharmacology ,2011,137(3):1425-1430.[6]陈士林,刘安,李琦,等.中药饮片标准汤剂研究策略[J ].中国中药杂志,2016,41(8):1367-1375.收稿日期:2018-02-27作者简介:李运(1985—),男,硕士学位,工程师。
黄文政治疗水肿经验
方用济 生 肾气 丸合 真 武 汤 加 减 。药 用 :制 附子 20 g (先煎 40 min),生地 24 g,山药 、茯苓 、丹 皮各 12 g,山茱 萸 、牛膝 、党参 、白术各 15 g,车前子 (包煎 )、泽泻 、丹参 、生 黄芪各 30 g、大黄 、炙甘草 各 10 g。7剂 ,每 日 1剂 ,水 煎 分早 中晚 3次服 。
黄文政全 国第二批 、第 四批老 中医药 专家学 术经 验继 承 工作 指导老师 ,国家 中医药 管理 局 “优 秀临 床人 才研 修 项 目”指导老师 。发表论 文 8O余篇 ,专 著 4部 。黄文政 教 授从 事 中医内科 临床 40余 载 ,曾师从 多位津 门名 医,在运 用 中医药治疗 肾脏病方 面积 累了丰 富的临 床经验 ,获 益匪 浅 。现将黄老师治疗水肿 经验 介绍如下 。 1 散 风 清 热 。宣 肺 行 水 法 治 疗 风 水
黄文 政 教授 曾言 ,若 病 至 后期 ,因肾 阳久 衰 ,阳损 及 阴 ,可导致 肾阴 亏虚 ,症 见水 肿反 复 发作 ,精 神 疲惫 ,腰酸 遗精 ,口燥 咽干 ,五心烦 热 ,舌红 ,脉细数 等 ,治宜滋 补 。肾阴 为主 ,兼利水 湿 ,但滋 阴不宜 过 于凉 腻 ,以防 匡助水 邪 ,伤 害 阳气 ,可用左 归丸 加泽 泻 、茯苓 等 ;若 肾阴久 亏,水 不涵 木 ,肝 肾阴虚 ,肝 阳上 亢 ,上 盛下 虚 ,可 用左 归 丸加 介 类重 镇潜 阳之 品 ,如 珍珠母 、龙骨 、牡蛎 、鳖甲等 ;脾 阳虚 与肾阳 虚往往 同时出现 ,而表现 脾 肾阳虚 、水湿 泛滥 ,因此 健脾 与 温 肾两法 常 同时并进 ,但 需 区别脾 肾阳虚 的轻 重主 次 ,施 治 当有所侧 重 。水 肿 日久 ,瘀 【f【L阻滞 ,其 治疗 常 配合 活 血 化瘀法 ,取活 血利水 之意 ,如 《医门法 律 ·胀 病 诸方 》中用 当归 、大黄 、桂 心 、赤 芍 等药 。近 代 临床 上 常 用益 母 草 、泽 兰 、桃 仁 、红花 、马鞭草 、刘寄奴等 ,可增强利 尿效 果。
黄文政教授临证治疗肾病特色方剂及经验浅析
黄文政教授临证治疗肾病特色方剂及经验浅析程小琳【摘要】黄文政教授长期从事中医肾脏病诊疗工作,对治疗肾病有着丰富的经验.黄教授认为,肾病病位在肺、脾、肾三脏及三焦,在临床治疗肾病中运用经验方剂根据病情加减化裁,辨证施治,均取得良好疗效.本文将黄教授临证治肾病特色方剂及经验进行概述.【期刊名称】《河北中医》【年(卷),期】2017(039)002【总页数】4页(P173-176)【关键词】肾疾病;中医药疗法;黄文政;名医经验【作者】程小琳【作者单位】天津中医药大学,天津 30019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92.053.1黄文政(1941—),天津中医药大学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中华中医药学会理事、内科分会理事、肾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全国第二、四、五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当代著名中医肾脏病学专家,行医近50载,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学术专长为中医内科肾病及各种疑难杂症。
黄教授学识渊博,治学严谨,医术精湛,为人谦和,做事低调。
笔者有幸侍诊,现总结其临床治疗肾病常用的经验方剂如下。
出自高鼓峰《医宗己任编》。
药物组成:柴胡、当归、白芍、熟地黄、山茱萸、山药、茯苓、牡丹皮、泽泻、酸枣仁。
功效:清热疏肝解郁,滋阴养血补肾。
主治:糖尿病及其多种慢性并发症、围绝经期综合征、高血压、脂肪肝、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性功能减退、代谢综合征等有肝肾阴虚、虚火上炎、肝胆郁热病机者。
证见:阴虚肝郁,胁肋胀痛,腰痠沉重,疲乏无力,夜尿频,夜寐欠安,少寐多梦,咽干口燥,舌红少苔,脉虚弦或沉细。
临证应用:黄教授常用此方随证加减应用,用治肝肾阴虚之肾小球肾炎血尿、泌尿系感染等。
方中柴胡、当归、白芍理气疏肝养血;熟地黄、泽泻、山药、茯苓、山茱萸、牡丹皮三阴并补,重在滋肾。
在临床诊治时,凡辨证属肝肾阴虚、肝郁化热,证见胁痛、目涩、眩晕、腰膝痠软、咽干口燥、五心烦热,舌红、少苔、脉细数等,皆可以此方为主化裁应用[1]。
黄文政教授治疗外感发热的经验
黄文政教授治疗外感发热的经验
黄建新;黄文政
【期刊名称】《天津中医药》
【年(卷),期】2012(29)3
【摘要】黄文政(1941-),男,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十一五全国名老中医传承研究项目专家,第二批、第四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指导老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优秀临床人才研修项目指导老师,首届天津市名中医,中华中医药学会理事,天津市中医药学会常务理事,曾任中华中医药学会肾脏病分会副主任委员,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肾脏病专业委员会会长,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从事中医内科临床50年,尤擅长肾脏病临床及科研,曾主持完成多项国家级及省部级科研项目,获天津市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三等奖6项,先后赴美国、法国、日本、缅甸及台湾省进行访问及学术交流,共发表论文80余篇,专著4部,培养博士生15名,硕士生18名,徒弟4名,国家优秀临床人才12名。
简介:
【总页数】3页(P217-219)
【关键词】外感发热;临床经验;黄文政
【作者】黄建新;黄文政
【作者单位】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49.8
【相关文献】
1.廖品东教授运用小儿推拿治疗小儿外感发热经验 [J], 蒲娟;陈安静;周慧;张旭;
2.唐方教授治疗小儿外感发热经验 [J], 马靖;唐方
3.王晓燕教授小柴胡汤治疗小儿外感发热经验 [J], 苏姣姣;王晓燕
4.刘景源教授治疗外感初期发热临床经验 [J], 李奕菊; 王莹; 王琦; 朱官印
5.吴力群教授运用调理气机法治疗小儿外感发热的经验 [J], 陈海鹏;吴力群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黄文政教授运用脉证合参法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经验
黄文政教授运用脉证合参法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经验
赵晰;王耀光;李蔓;黄文政;董少宁
【期刊名称】《天津中医药》
【年(卷),期】2018(35)7
【摘要】目前中医收集病理资料的方式依然是望闻问切,形式上与以往相同,但在具体操作上却相差较大。
现代中医过分依赖问诊,主要依靠患者陈述分析病情。
文章介绍了名中医黄文政教授对脉诊的认识,并通过临床医案反映其在脉证合参思想方法指导下运用经方治疗慢性肾炎的临床思路。
黄文政教授提出,临床上应当把患者的脉诊和症状看成一个整体,而不应该只是孤立地看待不同脉位表象所对应的某脏某腑的病变,这也是对中医整体观最好的诠释和补充。
【总页数】3页(P484-486)
【关键词】脉证合参;慢性肾小球肾炎;黄文政
【作者】赵晰;王耀光;李蔓;黄文政;董少宁
【作者单位】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天津市北辰区中医医院;天津市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692.3
【相关文献】
1.黄文政运用柴葛解肌汤合达原饮治疗不明原因发热验案1则 [J], 赵久丽;张一
2.黄文政教授临证治疗肾病特色方剂及经验浅析 [J], 程小琳
3.黄文政教授治疗慢性肾病临证经验举隅 [J], 任桐;王旭燕;王家兴;朱鹏宇;杨洪涛
4.黄文政教授治疗痛风性肾病临证用药经验总结 [J], 任桐;朱鹏宇;纪越;杨洪涛
5.黄文政教授临证脉诊经验 [J], 张乾;申改玲;何永生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黄文政教授治疗IgA肾病的经验
黄文政教授治疗IgA肾病的经验
张丽芬
【期刊名称】《天津中医学院学报》
【年(卷),期】2004(23)1
【总页数】2页(P31-32)
【关键词】黄文政;治疗;IgA肾病;辨证论治;中医药疗法
【作者】张丽芬
【作者单位】天津中医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77.523.1
【相关文献】
1.黄春林教授分型治疗IgA肾病中医用药经验 [J], 邹川;卢富华;刘旭生;黄春林
2.黄春林教授关于IgA肾病饮食治疗的经验 [J], 林灶强;徐贤琦;张荣玲;卢富华;刘旭生;邹川
3.黄文政教授治疗慢性肾病临证经验举隅 [J], 任桐;王旭燕;王家兴;朱鹏宇;杨洪涛
4.黄文政教授治疗痛风性肾病临证用药经验总结 [J], 任桐;朱鹏宇;纪越;杨洪涛
5.黄文政教授运用疏利少阳三焦法治疗IgA肾病经验管窥 [J], 张逸馨;王耀光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黄文政教授疏利少阳、通畅三焦学术思想总结探讨
黄文政教授疏利少阳、通畅三焦学术思想总结探讨李蔓;王耀光;黄文政;赵晰【摘要】黄文政教授在治疗肾脏病方面非常注重疏利少阳法,黄教授认为"少阳主枢",若少阳三焦枢机不利,则气化功能受阻,肺、脾、肾三脏功能失司,水液代谢障碍,脏腑升降功能失常,水液潴留,精微物质外泄,因此少阳三焦枢机不利为肾脏疾病的主要病机,通过疏利少阳,畅达三焦,则可使气机得以枢转,脏腑功能得以恢复,疾病得以好转.【期刊名称】《光明中医》【年(卷),期】2018(033)009【总页数】3页(P1241-1243)【关键词】疏利少阳;通畅三焦;黄文政;学术思想【作者】李蔓;王耀光;黄文政;赵晰【作者单位】天津市北辰区中医医院ICU 天津3000193;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肾病科天津300143;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肾病科天津300143;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肾病科天津300143【正文语种】中文黄文政教授为十一五全国名老中医传承研究项目专家,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优秀临床人才研修项目指导老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从事中医内科临床50多年,尤擅长肾脏病临床及科研,并擅长治疗临床疑难杂病,笔者有幸跟随教授学习多年,深感教授临床疗效之显著,现将黄文政教授学术思想总结如下。
1 三焦的起源隋代巢元方《诸病源侯论》中说:“谓此三气,焦干水谷,分别清浊,故名三焦。
”这是历代医家对三焦命名做出的最早的概念定义。
早在《灵枢·营卫生会》中记载:“黄帝曰:愿闻三焦之所出。
岐伯答曰:上焦出于胃上口,并咽以上……中焦亦并胃中,出上焦之后,此所受气者,泌糟粕……下焦者,别迴肠,注于膀胱……”。
《黄帝内经》认为:膈以上的胸部称作上焦,包括心肺头面部;膈以下、脐以上的部位为中焦,主要是脾胃;脐以下的部位为下焦,包括小肠、大肠、肾、膀胱等脏器。
由于三焦的具体概念不是十分明确,故在《难经》的《二十五难》和《三十八难》中又提出“有名而无形”一说[1]。
外感高热治验2则
外感高热治验2则
吉兴旺;张轶群
【期刊名称】《中国民间疗法》
【年(卷),期】2017(25)2
【摘要】中医学治疗外感高热以辨证为主,以证求因,明证论因,辨证论治。
今收录2则外感高热之验案,一以阐明中医辨证之特色,二以彰显中药临证之效用。
【总页数】2页(P41-42)
【作者】吉兴旺;张轶群
【作者单位】吉林省中医药科学院第一临床医院,吉林长春130021;吉林省中医药科学院第一临床医院,吉林长春130021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杂合以治”对外感高热急诊退热的疗效
2.“杂合以治”对小儿外感高热急诊退热的疗效观察
3.外感高热伴弓形虫抗体阳性治验三则
4.中医"杂合以治"法治疗小儿外感高热的临床研究
5.治从三阳与三阳合治武维屏教授辨治外感高热的学术经验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黄文政辨治慢性肾风验案二则
黄文政辨治慢性肾风验案二则
董少宁;王耀光
【期刊名称】《山东中医杂志》
【年(卷),期】2016(0)1
【摘要】黄文政认为对于咽喉不利、反复外感的慢性肾小球肾炎,其病机关键是邪恋咽喉,损及肾络,由表及里,加重病情,因此须从风邪入手,祛邪扶正并举,将疏风散邪法与疏利三焦法相结合,方用蝉蚕肾风汤加减。
【总页数】2页(P70-71)
【关键词】慢性肾风;蝉蚕肾风汤;名医经验
【作者】董少宁;王耀光
【作者单位】天津中医药大学;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肾病科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56.5
【相关文献】
1.黄文政辨治顽固性腰痛验案2则 [J], 鲍晶铭;王耀光
2.黄文政辨治肾病验案4则 [J], 程小琳;袁红霞;王耀光
3.辨治慢性肝病验案二则 [J], 邵冬珊;全宇春;蒋满红;姚欣
4.赵宏利运用仲景论痹思想辨治产后风验案二则 [J], 陈贤微;赵宏利
5.黄文政杂病验案二则 [J], 索欢;王耀光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黄文东证治经验
黄文东证治经验一咳嗽黄氏治疗咳嗽,用药主张轻灵为贵,不主张药量过大,妄投辛散、酸敛或重浊之剂。
因肺在上焦,上焦如羽,非轻不举,轻清灵动之品可以开达上焦。
黄氏还强调祛邪的重要性,认为治疗咳嗽不能留有一分邪气,若邪气未清,即投以大剂养阴润肺或止咳之品,则邪气必然恋肺,滋生他变。
黄氏治疗咳嗽的常用方法有:1、宣肺宣通肺中痰滞,发散外邪。
黄氏认为,不管咳嗽新久,有邪即要“宣”,使肺络宣通,外邪得去,咳嗽始能平息。
如但见咳嗽,不辨有邪无邪,只用止咳化痰之品,则风邪恋肺,咳嗽亦不能止。
宣肺的代表方为三拗汤。
黄氏常用的宣通药有桔梗、甘草等(偏热者还可用射干)。
咳嗽音哑者,可加胖大海、玉蝴蝶、凤凰衣等,以宣肺开音,发散药轻者有荆芥、防风、前胡等(偏热者还可用蝉衣、牛蒡子);重者有麻黄、桂枝。
同样是发散药,又有表实、表虚之不同。
表实无汗者用麻黄;表虚汗出者用桂枝,两者当有所区别。
2、温肺治疗风寒咳嗽,温肺药每与宣肺同用,使风寒之邪外达,则咳嗽可止。
温肺的代表方为杏苏散。
常用药有金沸草(旋覆梗)、紫菀、款冬花等。
如咳嗽气急不平者,用麻黄、桂枝,以温肺平喘;如痰多白沫,舌苔白腻者,用细辛、生姜或干姜,以温肺化饮。
3、清肺寒包火、风热及燥热咳嗽均要用清肺药。
黄氏认为寒包火之咳嗽,一是风寒束肺,肺热内蕴所引起;一是风寒化热,寒热夹杂所致。
其主症为阵咳,咳而不爽,咯痰不畅,口干,舌边尖红,苔薄白或微黄。
治疗当宣肺与清肺同用,即《内经》所谓“火郁发之”之意。
常用的清肺药有桑叶、桑白皮、地骨皮、炙马兜铃、枇杷叶、茅根、芦根、黄芩、生石膏等。
因肺为清虚之脏,故清肺药亦宜轻清为佳。
石膏质地虽重,但生者有清透之性,既能清胃热,也有清肺热的作用,在肺热较重时也可选用。
如麻杏石甘汤中的石膏主要就是用来清肺热的。
清肺的代表方为泻白散。
4、润肺肺热不清,则进一步为灼伤津液,而见口干咽燥、咳嗽少痰、不易咯出、舌红等症。
又因肺与大肠相表里,肺热伤津,则肠液亦少,故还可出现大便秘结。
黄文政辨治肾病验案4则
黄文政辨治肾病验案4则
程小琳;袁红霞;王耀光
【期刊名称】《江西中医药》
【年(卷),期】2017(048)001
【摘要】黄文政教授,全国名老中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第二、四、五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当代著名中医肾脏病学专家,行医近50载,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学术专长为中医内科肾病及各种疑难杂症。
现从黄文政教授国医堂治疗肾病验案中择取4则介绍如下,以飨同道。
【总页数】3页(P43-45)
【作者】程小琳;袁红霞;王耀光
【作者单位】天津中医药大学天津 300193;天津中医药大学天津 300193;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天津 300193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49.2/.7
【相关文献】
1.黄文政辨治顽固性腰痛验案2则
2.黄政德教授辨治房间隔缺损吐血验案
3.黄政德教授运用四妙丸辨治湿热型遗精验案
4.黄政德教授运用固本止崩汤辨治无排卵性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验案
5.黄文政辨治慢性肾风验案二则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天津中医药
2012 年 6 月第 29 卷第 3 期
218
Tianjin 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Jun. 2012,Vol.29 No.3
子、竹叶、甘草、鲜芦根。咽喉肿痛加板蓝根、大青 叶、射干、马勃;目赤头眩,加桑叶、菊花;大便干燥 加黄芩、瓜蒌、玄参。 3.1.3 暑湿伤表 治宜清暑解表祛湿,方用新加香 薷饮。香薷、厚朴、扁豆衣、金银花、连翘、荷叶、六一 散。暑湿较重,肢体疼痛加藿香、佩兰、豆豉;暑热重 加青蒿、黄芩、黄连、竹叶;内湿重,口黏,便溏苔白 腻加白豆蔻、薏苡仁、半夏、苍术。 3.2 重症 3.2.1 内有郁热,外感风寒,三阳合病 治宜辛凉 解表,清泄郁热,方用柴葛解肌汤。柴胡、黄芩、葛 根、生石膏、羌活、白芷、赤芍、桔梗、甘草、生姜、大 枣。郁热重者合升降散,蝉蜕、僵蚕、姜黄、大黄;挟 湿热重者加厚朴、槟榔、草果。 3.2.2 邪伏募原 治宜达原泄浊,和解表里,方用 达原饮加减。柴胡、黄芩、厚朴、槟榔、草果、知母、赤 芍、甘草。舌苔厚如积粉,湿浊重者加枳壳、青皮、荷 梗,去知母、赤芍。 3.2.3 邪热壅肺 治宜宣肺平喘,清热解毒,方用 麻杏甘石汤加味。麻黄、杏仁、生石膏、甘草、桑白 皮、葶苈子、黄芩、金银花、连翘、芦茅根、全瓜蒌。痰 黏加浙贝母、冬瓜子、竹茹;便秘加大黄。 4 典型病例
因四时六气不同,体质强弱差异,外邪入侵或 从口鼻而入,或从皮毛而袭,以致卫表失和,肺失宣 降。其轻症多见风寒、风热、暑湿之证,如风寒或挟 湿 邪 侵 犯 ,则 皮 毛 闭 塞 ,肺 气 失 宣 ;感 受 风 热 或 挟 暑、燥之邪,则皮毛疏泄,肺失清肃。若重症则常见 内有郁热,外感风寒,邪正交争,病及三阳;或邪伏 募 原 ,复 加 时 令 之 邪 ,内 郁 而 不 得 透 达 ;或 感 受 风 寒,郁而化热,邪热壅肺,宣降失司;或邪热化毒,深 入营血,传变迅速,不一而足。 2 辨证 2.1 轻症 2.1.1 风寒束表 恶寒,发热无汗,头痛,肢体疼
三阳。应用大量抗生素治疗,此案非细菌感染,故令 无效。而邪热弥漫表里上下,复挟湿浊之邪,故缠绵 难解,非用重剂表里双解,上下分消,则邪难尽除。 柴葛解肌汤重在解肌,达原饮重在透达湿热之伏 邪,升降散则为轻清透达,上下分消之剂。三方合 用,邪热无留藏之地,故能尽祛。病势急重,拖延日 久,非重剂不能奏效,故方中用量较常用量数倍之 多,否则闭寇留邪,则后果难以设想。
外感表证,舌诊之外,脉象尤为重要。脉浮而紧,与 脉浮而数之间仅一字之差,治法、方药及疗效则迥 异。导师认为,表热与表寒同时存在时,应先用辛温 一二剂后再用辛凉,表邪方可尽解。若早用或过用 寒凉之物,常使表邪难解,外感病症缠绵至 1 周,甚 则 1 个月者并不少见。
例 2 患者女性,48 岁,初诊 2008 年 2 月 12 日。 主诉:发热憎寒 1 个月余。 病史:2008 年 1 月初因受凉致发热恶寒,胸腹 胀痛,身肢疼痛入住医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经 查:血常规检查白细胞 4.6×109/L,血红蛋白 120 g/L, 肺部计算机断层扫描(CT)未见异常,腹胀脐下有一 突出物,B 超检查疑有肿物,曾诊为上呼吸道感染, 肿瘤待查。输注头孢类抗生素 2 周,后改用泰能以 及各种对症治疗 1 个月余,发热渐升 41 ℃,憎寒,应 用激素及物理降温及肛内消炎痛等治疗,仅能维持 数小时,体温复升至 41~42 ℃,于 2 月 12 日,应家 属之邀,延请导师会诊。 诊查:壮热,午后尤甚达 41~42 ℃,憎寒,口苦 而渴欲饮水,但不多,胸腹胀满,脐下按之硬,身肢酸 楚,纳呆,面色苍黄,颧赤,精神倦怠,时烦躁,小便 赤,大便不爽,舌红苔白腻中黄糙,脉象弦滑而数。 辨证:郁热挟湿,风寒束表。 治则:解肌清热,透达伏邪。 处方:柴葛解肌汤合达原饮、升降散。柴胡 25 g, 黄芩 12 g,葛根 15 g,淡豆豉 15 g,厚朴 10 g,槟榔 10 g,草果 10 g,蝉蜕 10 g,僵蚕 10 g,姜黄 6 g,大黄 6 g,生石膏 30 g,羌活 10 g,防风 10 g,知母 10 g,赤 芍 10 g,升麻 10 g,甘草 6 g。2 剂,水煎 2 次,共 300 mL, 分两次服。 二诊:2008 年 2 月 14 日,服药 2 剂热降至38.5 ℃, 午后复升至 39.8 ℃,脉证如故,导师认为病重药轻, 故拟前方施以重剂。柴胡 30 g,黄芩 15 g,生石膏 60 g,葛根 30 g,白芷 10 g,厚朴 15 g,槟榔 10 g,草 果 10 g,蝉蜕 10 g,僵蚕 10 g,姜黄 10 g,大黄 10 g, 金银花 30 g,连翘 30 g,薄荷 10 g,赤芍 15 g,升麻 10 g, 知母 10 g,甘草 6 g。2 剂,水煎 2 次,共 300 mL,分 两次服。 三诊:2008 年 12 月 18 日,上方服药 1 剂壮热 即退 37.5 ℃,憎寒罢,汗出微微不断,胃纳增,大便 畅,小便色赤,身肢已爽,继服 3 剂,热退 36.5 ℃,身 凉润,腹部肿硬已消,B 超未见异常,舌红苔薄,脉来 沉缓,导师遂拟加味栀子豉汤清解郁热,1 周后治愈
科技进步二等奖 1 项,三等奖 6 项,先后赴美国、法国、日本、缅甸及台湾省进行访问及学
术交流,共发表论文 80 余篇,专著 4 部,培养博士生 15 名,硕士生 18 名,徒弟 4 名,国家优
秀临床人才 12 名。
关键词:外感发热;临床经验;黄文政 中图分类号:R249.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519(2012)03-0217-03
未尽者,又常用加味栀子豉汤,或蒿芩清胆汤治之, 以求除邪务尽之意。
例 4 患者女性,46 岁,初诊:2010 年 9 月 23 日。 主诉:发热,咳嗽 1 周 病 史 :1 周 前 因 气 温 骤 降 而 感 受 风 寒 ,高 热 39.8 ℃,恶寒无汗,头身痛,周身酸痛,血常规白细 胞 6.2×109/L,中性 78%,X 线片见右肺下纹理增粗, 某院诊为肺炎,静脉输注左氧氟沙星 1 周,热未退, 壮热 41 ℃,微恶寒,汗出,咳嗽,气喘而急,痰少色黄 不易咯出,故请导师会诊。 诊查:壮热 39.5 ℃,汗出不恶寒,咳喘气急,鼻 翼煽动,痰少色黄,不易咳出,面赤,烦躁,舌红边尖 赤,苔黄糙,脉滑数。 辨证:邪热壅肺,肺失宣降。 治则:清热解毒,泻肺平喘。 处方:麻杏甘石汤加味。炙麻黄 10 g,杏仁 10 g, 生石膏 30 g,黄芩 10 g,桑白皮 15 g,葶苈子 15 g,金 银花 30 g,连翘 30 g,桔梗 10 g,大贝母 10 g,瓜蒌 30 g,甘草 30 g,地龙 15 g,大黄 10 g,板蓝根 30 g。 紫雪散,1 瓶送服。3 剂,水煎 2 次,共 300 mL,分两 次服。 二诊:2010 年 9 月 26 日,服药 1 剂,热减 38.2 ℃, 汗出,咳喘减轻,胸痛已轻,又服 2 剂,热渐退 37.5 ℃, 咳喘未作,痰出渐爽,胸胀痛消,大便已畅,小便色 黄,惟时觉烦躁,胸满,纳差,恶心,舌红苔薄黄,脉 弦滑。此肺胃余热未尽,拟加味栀子豉汤以清解余热。 淡豆豉 15 g,炒栀子 10 g,连翘 16 g,金银花 30 g,青 蒿 15 g,黄芩 10 g,厚朴 10 g,桔梗 10 g,枳壳 10 g, 薄荷 6 g(后下),炒莱菔子 15 g,白豆蔻 10 g,白茅根 30 g,六一散 10 g。3 剂,服法同前。 三诊:2010 年 9 月 29 日,服药热退 36.4 ℃,烦 热恶心消失,胃纳增,舌红苔薄白,脉缓。X 线片两 肺未见异常,嘱静养以善后。 按:此感受风寒在先,郁而化热在后,热毒壅肺 而致高热、咳喘,应用麻杏甘石汤的同时,重用桑白 皮、葶苈子,意在泻肺利气。在明显改善肺的通气功 能的基础上,泻肺平喘,清热解毒,化痰通下,诸药 才能发挥作用。这是导师的独特经验,尤其老年人 高热、咳喘,单用抗生素疗效欠佳时,加用此方,改 善肺之通气功能,往往收到显著疗效,且屡用屡验, 不必虑其药力猛峻。
传承研究项目专家,第二批、第四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指导老
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优秀临床人才研修项目指导老师,首届天津市名中医,中华中医药
学会理事,天津市中医药学会常务理事,曾任中华中医药学会肾脏病分会副主任委员,世
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肾脏病专业委员会会长,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从事中医内科临
床 50 年,尤擅长肾脏病临床及科研,曾主持完成多项国家级及省部级科研项目,获天津市
例3 患者男性,38 岁,初诊 2010 年 8 月 18 日。 主诉:发热,胸痛 1 周。 病史:1 周前因受凉,致发热恶寒,口苦,胁肋胀 满,头眩胀痛,血象未见异常,白细胞 5.2×109/L,血色 素 130 g/L,某医予以头孢类抗生素 1 周,非但无效,体 温反而升高,午后达 39.5 ℃,故来院就诊。 诊查:发热微恶寒,午后潮热 39.5 ℃,头晕沉重 时痛,胸胁胀满,身肢沉重痛楚,口苦而黏腻感,烦 躁,大便溏而不爽,如面酱色,小便赤,舌红苔白腻, 脉沉细。肺部 X 线片未见异常。 辨证:湿热邪毒,内伏募原。 治则:清热化湿,透达募原。 处方:达原饮加味。厚朴 10 g,槟榔 10 g,草果 10 g,柴胡 15 g,黄芩 10 g,赤芍 10 g,知母 10 g,甘 草 10 g,葛根 15 g。3 剂,水煎 2 次,共 300 mL,分 2次服。 二诊:2010 年 8 月 21 日,服药 1 剂,热仍至 38.2 ℃,恶寒已去,继服 2 剂,热退,头晕胀消,胸胁 胀消减,身重亦消,37.2 ℃,口苦减,仍黏腻,舌红苔 微黄,脉弦滑。 此时热已透达,而余热未尽,治宜和解清热,化 湿和中,方用蒿芩清胆汤化裁。青蒿 15 g,黄芩 10 g, 半夏 10 g,赤苓 10 g,枳壳 10 g,竹茹 10 g,青黛 3 g, 六一散 10 g,豆豉 15 g,白豆蔻 6 g。3 剂,服法如前。 三诊:服药热已退净,36.5 ℃,口中和,胃纳增,二 便转常,舌红苔薄白,脉沉缓,嘱静养以巩固疗效。 按:邪伏募原,实际上就是湿热之邪伏藏于气 分,留连不解,舌苔厚腻,或白如积粉是具体特征。 湿热之症脉应濡滑而数,其脉反沉,此正是邪伏于 内不能透达于表的明证。导师于临床凡见发热苔 腻,脉反沉弦者,概用达原饮治之无不取效。而余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