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2课时跟踪检测:(十八) 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 Word版含解析
最新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二各课时测试题(全册共321页附解析)
最新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二各课时测试题(全册共231页附解析)目录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第 1 课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第 2 课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第 3 课区域经济和重心的南移第 4 课农耕时代的手工业第 5 课农耕时代的商业与城市第 6 课近代前夜的发展与迟滞第二单元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第 7 课新航路的开辟第 8 课欧洲的殖民扩张与掠夺第 9 课改变世界的工业革命第 10 课近代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第 11 课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第 12 课新潮冲击下的社会生活第 13 课交通与通讯的变化第三单元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第 14 课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第 15 课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第 16 课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调整第 17 课苏联的经济改革第四单元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道路的探索第 18 课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第 19 课经济体制改革第 20 课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第 21 课经济腾飞与生活巨变第五单元经济全球化的趋势第 23 课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第 24 课欧洲的经济区域一体化第 25 课亚洲和美洲的经济区域集团化第 26 课经济全球化的趋势第一单元测试卷第二单元测试卷第三单元测试卷第四单元测试卷第五单元测试卷模块测试卷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第 1 课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编者选题表题号知识点易中农业的起源 1从耒耜到曲辕犁2、3水利设施的逐渐完善 4从千耦其耘到个体农耕 5 6综合7一、选择题1.(2017 ·湖北孝感期中 ) 《淮南子·修务训》云 : “神农乃始教民播种百谷 , 相土地宜 , 燥湿肥硗高下 , 尝百草之滋味 , 水泉之甘苦 , 令民知所辟就 , 当此之时 , 一日而遇七十毒。
”材料说明 ( )A. 中国农业历史悠久B. 神农最早发现百谷C.“播百谷 , 相土地”就是垄作法D.中国原始农业和医药学同时产生解析 :A 神农 , 相传是远古时代农业的始祖 , “乃始教民播种百谷” , 说明中国农业有着悠久的历史 , 故 A 项正确 ; 神农“尝百草之滋味” ,但无法推测最早发现百谷, 故 B 项错误 ; 垄作法最早出现在春秋战国时期 , 原始农业不可能使用垄作法, 故 C 项错误 ; 材料并不能反映医药学的产生 , 故 D项错误。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18课《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课件
↓ 28.3%
72.6亿 千瓦时
↑68.1%
↑21.9%
开国大典 鞍钢工人学习过渡时期总路线
斯大林经济模式
一、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开端
1.条件 政治; 经济; 外部条件等 2.方针: 过渡时期总路线 3.措施:
概念解析一
……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相当 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 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鞍山钢铁厂
青藏公路 川藏公路
宝成铁路
武汉长江 大桥
西安第二 发电厂
武汉国棉 一厂
体系:初步建立了独立的工业体系; 布局:初步形成了合理的工业布局。
长春一汽
二、社会主义三大改造(1953-1956)
农民加入农业合作社
北京市手工业者登记入社
资本主义工商业全行业公私 合营
历史回顾
时期
政策
土地革命时期 打土豪、分田地、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 《〈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 的决议〉注释本》
合作探究二
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你认为“大跃进”和人民公社 化运动给国家和人民带来了哪些危害?
危害: 1)“左倾”错误泛滥; 2)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 3)使国民经济和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 4)严重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5)是造成1959到1961年严重经济困难的主要原因。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 期,没收官僚资本,建立国营经济, 是彻底摧毁半殖民地半封建制度, 建立新民主主义制度,迅速恢复国 民经济和巩固人民民主专政的重要 条件和根本保证。
——新华网
1950年初,物价稳定以后,由于因通货膨胀而形成的虚假购
买力消失等原因,发生了商品滞销、工厂关门、商店歇业、职工
2017-2018历史岳麓版必修2 第四单元第18课 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 作业-word
一、选择题1.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上,周恩来说:今天的主要问题,是先做到不失业、不饥饿。
为此,《共同纲领》规定公私企业目前一般应实行八小时至十小时的工作制。
这说明当时最紧迫的问题是()A.迅速恢复国民经济 B.改善工人生产条件C.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D.建立社会主义民主解析:选A。
本题考查阅读分析能力。
由题干材料中周恩来所说的话和《共同纲领》的规定可见当时最紧迫的问题是迅速恢复国民经济,只有恢复了国民经济才能先做到不失业、不饥饿。
题干材料并未涉及改善工人生产条件、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和建立社会主义民主等问题。
故本题选A项。
2.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在过渡时期最核心的任务是()A.巩固无产阶级政权B.恢复发展国民经济C.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D.建立社会主义制度解析:选D。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在过渡时期最核心的任务是从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
故选D。
3.2009年,为庆祝建国六十周年,1发起《大国脚印·网友票选60年最具影响力的历史事件》评选活动。
其中,关于1953年当选的事件是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实施。
网友选此事件的理由应包括()①初步建立了独立的工业体系②有力配合三大改造的进行③初步形成了合理的工业布局④激发了人们的生产劳动热情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解析:选A。
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实施是和社会主义改造同时进行的,它既在工业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同时也激发了人们的劳动热情,促进三大改造的顺利进行。
4.著名作家周立波1957年的《山那面人家》中说:“青春、健康,无挂无碍的农业社里的生活,同男子同工同酬的满意的工分……无一不是她们快乐的源泉。
”这里的“农业社”是指()A.农民的个体经济组织B.农业生产的合作组织C.人民公社的生产组织D.村的基层行政组织解析:选B。
1953年国家开始进行三大改造,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措施主要有:1953年,试办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1955年,掀起兴办高级农业合作社的高潮。
高一历史岳麓版必修二课时作业:第四单元 第18课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Word版含解析
第四单元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道路的探索第18课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课程标准]概述20世纪50年代我国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实践,总结其经验教训。
一、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开端1.条件(1)1952年底,国民经济形势基本好转,________________提上日程。
(2)1953年,在过渡时期总路线中提出社会主义工业化主张。
2.方针:优先发展____________,并强调要处理好重工业、____________和农业之间的关系。
3.实施:1953年,国家开始实施“________”计划。
4.成就(1)到1957年底,初步建立了独立的工业体系。
(2)初步形成了合理的________________。
(3)社会主义工业化由此全面展开。
二、社会主义三大改造1.目的:适应国家____________的要求,早日建成社会主义。
2.过程(1)农业①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1953年,全国各地普遍试办,以土地入股、统一经营为特征。
②高级农业合作社:1955年,颁布《关于________________问题的决议》。
(2)手工业①1953年,开始从________方面入手,逐步按行业分期、分批、分片改造。
②后来,改变为一次性合作化的办法。
(3)资本主义工商业①采取________、限制和________的策略,将其纳入________________轨道。
②1953年底,实行个别企业公私合营。
③1956年,实行____________公私合营。
3.结果:1956年底,____________________基本完成。
4.意义:社会主义________________在中国基本确立,为社会主义____________发展开辟了道路。
三、经济建设的成就与教训1.中共“八大”的正确决议(1)内容①基本形势:________________的社会制度已基本建立。
②主要矛盾:人民对于先进的____________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之间的矛盾,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的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高中历史必修2(岳麓版)课时对点练习:第18课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
高中历史必修2(岳麓版)课时对点练习:第18课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1.以下关于我国第一个五年方案关于〝集中力气开展重工业〞的方针的看法,不正确的选项是()A.有利于奠定国度工业化的基础B.末尾改开工业落后的相貌C.有利于提高国度的国防才干D.有利于新中国成立初期国民经济的恢复答案 D解析我国第一个五年方案是在国民经济恢复的基础上停止的,故D项是〝一五〞方案实施的前提而不是影响。
2.以下图中的历史信息表达的树立成就是()我国制造的第长春一汽消费的一批喷气式飞机首批束缚牌汽车A.新中国国民经济失掉恢复B.〝一五〞方案奠定工业化初步基础C.〝大跃进〞运动改动经济落后D.经济体制革新促进企业生机增强答案 B解析第一批喷气式飞机和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都是〝一五〞方案的成就,故B项正确。
3.(2021·云南学业水平测试)«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一书中提出:〝从1953~1956年短短的几年时间里,中国完成了对全社会各种行业的国有化或称作团体化运动,私有制经济得以确立。
〞这里的〝国有化〞或〝团体化运动〞是指()A.社会主义三大改造B.〝大跃进〞运动C.人民公社化运动D.〝文明大革命〞答案 A解析资料说明1953~1956年社会主义私有制经济得以确立,这是三大改造的结果,故A项正确。
4.以下图为中国历史上出现过的领息凭证,从中可知事先()A.国有企业革新提上日程B.社会主义改造正在停止C.近代民族企业开展迅猛D.国民经济调整初见成效答案 B解析由图片中的文字信息〝北京市公私合营企业〞,可推断这是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图片中的时间信息〝1956年〞也可印证上述信息。
故B项正确。
5.(2021·湖南学业水平测试)〝大会对事先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和主要义务的剖析是正确的,是对我国树立社会主义路途的一次成功探求,但它所确定的路途并未能坚持上去。
〞这里的〝大会〞是指()A.中共〝七大〞B.中共七届二中全会C.中共〝八大〞D.中共八大二次会议答案 C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共〝八大〞对事先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和主要义务的剖析是正确的,是对我国树立社会主义路途的一次成功探求,但中共〝八大〞所确定的路途并未能坚持上去,故C项正确。
2020版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二试题:第18课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Word版含解析
第四单元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道路的探索第18课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巩固提能*存实取基编者选题表题号知识点易中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开端12社会主义三大改造34经济建设的成就与失误5、6综合7一、选择题1. (2017 •河南郑州期末)“我们现在在经济战线上已经取得的一批胜利……表现了财政经济情况的开始好转,但这还不是根本的好转。
要获得财政经济情况的根本好转,需要三个条件,即:(一)土地改革的完成;(二)现有工商业的合理调整;(三)国家机构所需经费的大量节减。
要争取这三个条件,需要相当的时间,大约需要三年时间。
”该文件发表的时间是()A. 1952 年底B.1950 年C.1953 年D.1956 年解析:B 根据所学可知,到1952年,仅用三年时间,工农业生产就超过历史最高水平,完成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工作。
结合材料中“表现了财政经济情况的开始好转,但这还不是根本的好转” “大约需要三年时间”可推断文件发表时间为1950年,B项正确。
2. (2 017 •福建厦门期中)下图为新中国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中国、美国、英国主要工业指标年均增长速度的比较。
据此可以推知()□中国聯关国□英拥A. 中国原有工业基础很薄弱B. 冷战制约美英工业发展C. 中国重工业发展急躁冒进D. 美英传统工业产业衰落解析:A 据图中数据可知,当时中国工业指标的年均增长速度比美国、英国快很多。
由所学知识可知,新中国成立时我国工业基础薄弱,再加上“一五”计划时期国家重点加强重工业建设,所以这些指标增长速度相对较快,由于美国、英国工业基数较大,所以其年均增长速度不如中国,A项正确,可排除B项。
“一五”计划时期,中国重工业发展没有出现急躁冒进的现象,可排除C项。
仅从统计图中钢、生铁、发电量的数据变化,不能得出美英传统工业产业衰落的结论,可排除D 项。
3.1952~1956年我国出现如下表所示经济状况的主要原因是()新中国成立初期农业生产统计表(金额单位:亿元)A. 土地改革运动B. 农业合作化运动C. “大跃进”运动D.人民公社化运动解析:B 1953年,我国开始实行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1955年实行高级农业合作社,调动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所以这一时期农业总产值不断增加。
高中历史 课时跟踪训练18 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 岳麓版必修2-岳麓版高一必修2历史试题
课时跟踪训练(十八)一、选择题1.1953年9月,中共中央发出紧急通知,要求工业战线增加生产,增加收入,厉行节约,紧缩开支。
……同时对粮食等主要农产品实行计划收购和计划供应,使生产的人民生活能够正常进行。
这一系列措施的实行( )A.保障了工业化战略的实施B.调整了国民经济比例结构C.推动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D.缓解灾害引发的粮食危机[解析]1953年开始“一五”计划,“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对粮食等主要农产品计划收购和计划供应是为了配合工业化,故A项正确;调整国民经济比例结构是指对农轻重比例的调整,材料没有涉及到,故B项错误;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是调整生产关系,材料没有涉及到,故C项错误;1953年当时没有发生大的自然灾害,故D项错误。
[答案] A2.下图为朱宣咸1956年创作的《报喜——庆祝公私合营》图,由此可知当时( )A.我国工业落后的面貌开始改变B.农民已走上集体化道路C.“一五”计划已超额完成D.我国的生产资料所有制发生了深刻变革[解析]根据材料“1956”“公私合营”等信息可得出图片反映的是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1957年“一五”计划完成,我国工业落后的面貌开始改变,故A 项错误;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意味着农民开始走上集体化道路,故B项错误;“一五”计划完成是在1957年,时间上与材料不符,故C项错误;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意味着生产资料所有制由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故D项正确。
[答案] D3.1957年全国工业生产总值达到783.9亿元,比1952年增长128.3%,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 )A.“八字”方针的提出 B.“大跃进”的开展C.“一五”计划的实施 D.土地改革完成[解析]“八字”方针“调整、巩固、充实、提高”是在20世纪60年代初提出的,与题目中的时间不符,故A项错误;“大跃进”发生于1958年,其违背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给国民经济发展造成了重大损失,故B项错误;1953~1957年是建国以来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实施时期,提前完成,故C项正确;建国后土改发生于1950~1952年,与题目中的时间不符,故D项错误。
高中历史必修二课时跟踪检测试卷(25份)岳麓版18
课时跟踪检测〔十二〕新潮冲击下的社会生活一、选择题(每题4分,共32分)1.19129月8日,?申报?称:“西装东装,汉装满装,应有尽有,庞杂至不可名状。
〞对此理解较为准确的是()A.20世纪初中国服饰种类繁多,应有尽有B.辛亥革命使中国社会转型加剧,从穿着打扮可见一斑C.辛亥革命导致中国人着装混乱,没有统一的标准D.中国服饰最流行的是西装和中山装,其他服饰不受欢迎解析:选B从“1912〞可知材料所述现象是辛亥革命推翻帝制建立民国在服饰上的反映,故B项正确。
2.近代中国衣食住行受西方影响发生了深刻变化,出现了“西风东渐〞的趋势。
以下列图中不能表达这一趋势的是()解析:选B此题属于否认式选择题,考查生识图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A 项是中西合璧的产物;C项反映的是报刊业的兴起;D项反映的是电影的开展。
B项是清朝传统官服,不能表达“西风东渐〞的趋势。
3.“盖欲除满清之藩篱,必去满洲之形状,举此累赘肮脏烦恼之物,一朝而除去之,而后彼之政治乃可得而尽革也。
〞对材料信息归纳最为完整准确的是()A.国民政府公布剪辫易服法令B.当时人民生活水平提高C.风俗变革具有政治色彩D.维新变法主张断发易服解析:选C“一朝而除去之,而后彼之政治乃可得而尽革也〞说明风俗的变革具有政治色彩,故C项正确。
4.1919末?大公报?报道了一那么故事:李欣淑幼时,父为其订了亲,未婚夫不幸去世,父母准备叫她守“望门寡〞。
李欣淑在女校念过书,不满这种包办婚姻,因而对抗出走,到北京工。
她:“我于今决尊重我个人的人格,极的和境斗,向光明的人生大路前。
〞以下表述最符合上述道主的是()A.中国政治无比黑暗落后B.青生思想前开放C.社会步促女性解放D.婚姻自主成社会尚解20世析:C李欣淑接受新式教育、反包婚姻及与封建家庭的斗争等行是初中国女性解放的影。
与当社会反制制,追求民主、自由和步的代主相关,也女性解放造了良好的社会前提条件,故C正确。
5.?上海竹枝?有的法:“界开通到女流,金眼自由,皮鞋黑袜天然足,笑彼金最可羞。
高中历史必修二课时跟踪检测试卷(25份)岳麓版15
课时跟踪检测〔十七〕苏联的经济改革一、32分)选择题(每题4分,共1.1952~1964,苏联政府收购各种谷物的平均价格指数提高了倍,收购畜产品的价格指数提高了倍。
这说明赫鲁晓夫()A.试图调整国家与集体农庄的关系B.改变了苏联农业落后的状况C.使自己成了斯大林模式的掘墓人D.收购太多将影响农民积极性解析:选A材料中苏联农畜产品价格的大幅提高是这一时期的农业改革政策的直接结果,赫鲁晓夫上台后进行了大刀阔斧的农业改革:取消农产品义务交售制,实行收购制,提高收购价,增加农民收入;鼓励家庭副业,扩大集体农庄和国营农场的自主权;鼓励垦荒提高粮食产量,提倡种植玉米,在这些政策影响下农产品价格提高,故A项正确。
2.赫鲁晓夫上台后,首先对农村作了实际调查,对农业和粮食问题提出了一些新看法,在此根底上进行农业改革。
以下结论不符合其调查结果的是()A.农业生产管理过于集中B.农民对劳动生产的成果漠不关心C.农产品的收购价格过高D.农业开展不能满足居民生活需求解析:选C赫鲁晓夫时期,苏联高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已经阻碍了社会开展和进步,在这种体制下,农业生产实行集体化,管理集中,农民没有生产积极性,农业开展不能满足居民生活需要,故A、B、D三项正确;斯大林体制下,农产品价格过低而不是过高,故项错误,符合题意。
3.赫鲁晓夫时期的苏联是社会主义改革的一次失败的尝试,但我们对赫鲁晓夫的改革不应全盘否认,主要原因是()A.其改革中,农业成就显著B.其改革在一定程上打破了传统观念的束缚C.其改革指导思想正确D.其改革有利于苏联经济的持续开展解析:选B赫鲁晓夫改革侧重于农业,但是由于赫鲁晓夫急躁冒进,不顾客观实际,提出“种植玉米运动〞,导致粮食减产,故A项错误;赫鲁晓夫尝试对农业和工业进行改革,在教条主义盛行、思想僵化的时期,一定程上突破了传统观念的束缚,故B项正确;赫鲁晓夫改革在理论上没有突破斯大林时期高集中的方案经济体制,只是在原有体制根底上的局部改革,故C项错误;由于赫鲁晓夫个人反复无常,造成混乱,阻碍了改革的进行,故D项错误。
高中历史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道路的探索 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课时跟踪检测含解析岳麓版必修2
第18课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课时跟踪检测时间:30分钟满分:5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4分,共32分)1.(2017·海南卷)下图是创作于1950年的宣传画《拖拉机》,该作品反映出( )A.农村开始走上人民公社化道路B.农业机械化已在农村得到普及C.农业生产方式将发生巨大变化D.农村掀起社会主义改造的高潮解析:宣传画《拖拉机》创作于1950年。
1958年人民公社化运动开展起来,A项错误;1950年的中国农村尚未实现农业机械化,B项错误;拖拉机的使用使农业生产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C项正确;1953年我国对农业开始进行社会主义改造,与材料中的1950年的时间要求不符,D项错误。
答案:C2.1953年中共中央通过的一份决议指出:领导农民在自愿的基础上“由低级到高级,由小到大,由少到多,由点到面,就能够引导农民群众——在开始是一部分,随着将是大部分,而最后将是全部——跟着我们走向社会主义”。
通过此决议的目的是( ) A.推动农业合作化运动B.动员农民打土豪分田地C.鼓励农民加入人民公社D.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解析:从材料中的“1953年”“领导农民在自愿的基础上,‘由低级到高级……走向社会主义’”可知这是要通过农业合作化运动实现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A项正确。
答案:A3.全聚德创建于1864年,以传统挂炉烤鸭而闻名中外,享有“天下第一楼”的美誉,但在20世纪中期曾经濒临破产。
为了保住这家老店,新中国成立后,政府采取注入资金、公私合营的方式,使全聚德获得了新生。
这反映了我国( )A.对国民政府官僚企业进行了合理调整B.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C.将企业经营权和所有权分离,扩大了企业自主权D.推行以股份制为主要形式的现代企业制度解析:全聚德是一家资本主义民族企业,A项错误;“公私合营”是三大改造期间针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而实行的措施,B项符合题意;C、D两项与材料不符。
2017-2018学年高一历史岳麓版2课时作业:第3单元 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课时作业1含答案
课时作业14 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
读右图,下列引言与图片主题相符合的是( )A.“一切为了前线,一切为了战胜敌人”B.“通过国家资本主义走向社会主义”C.“谁不加入集体农庄,谁就是与苏维埃政权为敌”D.“今后15年内不仅赶上并且超过美国"【解析】“列车上的乘客必须参加一天义务劳动"体现了义务劳动制,是苏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内容,与此相关的是A项;B项为新经济政策的内容,故排除;C 项为1925年开始的农业集体化政策,故排除;D项为经济计划,故排除。
【答案】A2.列宁说:“在一个遭受帝国主义战争破坏的国家里,实行余粮收集制,禁止自由贸易,不仅是维持生活和对付战争,已经超越一般革命的任务,而且是共产主义的任务,是推进社会主义的主要途径.”这表明他() A.反思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错误B.指出新经济政策实施的必要性C.探索出社会主义建设的新途径D.肯定了应对战争局势的新措施【解析】引文表明列宁认为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不仅能够应对战争,更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最好形式。
这是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极大认可,D项正确。
【答案】D3.1921年,列宁宣布说:“我们搞错了,我们的一举一动似乎表明可以在一个几乎不存在资本主义的国家建成社会主义。
在建成一个社会主义社会之前,我们必须重建资本主义。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俄国从未经历资本主义阶段B.列宁主张积极发展资本主义C.“搞错了”的原因是脱离了国情D.“重建"的手段是加强国家干预【解析】俄国在十月革命前经历资本主义阶段,故A项错误;列宁主张允许在一定范围内发展资本主义,不是积极发展资本主义,故B项错误;1918~1921年苏俄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脱离了国情,故C项正确;“重建”的手段是利用市场手段发展经济,故D 项错误。
【答案】C4.列宁说:“这种政策基本上是正确的。
……除了余粮征集制之外,当时我们是没有别的办法……"列宁评价的这一政策( )A.是俄国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唯一正确途径B.是符合经济发展规律和得到苏俄人民热烈拥护的C.在特定环境下对苏维埃政权巩固发挥了重要作用D.使苏俄的国民经济和工业生产迅速恢复【解析】结合材料内容特别是关键词“余粮征集制”判断,列宁评价的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它有利于苏俄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集中全国的人力、物力、财力,保障军事上的胜利,巩固新生的苏维埃政权。
高中历史 课时跟踪训练2 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 岳麓版必修2-岳麓版高一必修2历史试题
课时跟踪训练(二)一、选择题1.与成语“背井离乡”、“井井有条”、“井然有序”等相关的制度是( )A.井田制 B.分封制C.宗法制 D.封建土地所有制[解析] 上述成语侧重的是土地及其布局,井田制是土地制度,它形似井字,条理有序,与材料吻合,所以选A项。
[答案] A2.下列引文能够反映井田制实质的( )A.“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B.“溥天之下,莫非王土”C.“富者连田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D.“相地而衰征”[解析] 井田制是奴隶社会的土地国有制,其实质是一种国王所有的贵族土地所有制,所以B项“溥天之下,莫非王土”最能反映井田制的实质。
[答案] B3.我国的土地税可追溯到春秋末期鲁国的“初税亩”和齐国的“相地而衰征”。
国家开始征收土地税所产生的重要影响是( )A.使土地私有合法化 B.不利于有效利用土地C.开始出现私有土地 D.降低农民生产积极性[解析] “初税亩”和齐国的“相地而衰征”是在国家认可了土地私有的前提下,凭借国家政治权力向土地所有者征收的税赋,其重要影响是承认土地私有合法化,故A项正确;“初税亩”和齐国的“相地而衰征”承认土地私有,有利于土地所有者充分利用土地进行生产,故B项错误;“初税亩”和齐国的“相地而衰征”是针对井田荒芜,私有土地大量出现而制定的政策,故C项错误;按亩纳税可鼓励农民开垦荒地,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故D 项错误。
[答案] A4.“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是中国古代经济生活中普遍存在的现象,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A.土地兼并 B.重农抑商C.闭关政策 D.贫富分化[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古代中国土地兼并的经济现象。
土地兼并是古代中国封建土地所有制下无法克服的一种现象。
[答案] A5.《吕氏春秋·审分》:“今以众地者,公作则迟,有所匿其力也;分地则速,无所匿其力也。
”上述现象产生的直接影响是( )A.井田制瓦解 B.工商食官制度的形成C.分封制破坏 D.土地私有制的确立[解析] 材料反映井田制下集体耕作积极性不高,个体生产积极性高,故A项正确;工商食官为西周手工业、商业发展概况,与材料无关,故B项错误;分封制破坏是间接影响,故C项错误;土地私有制确立是私田出现的结果,故D项错误。
高中历史 综合评估跟踪检测(含解析)岳麓版必修2-岳麓版高一必修2历史试题
必修2综合评估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天子亲耕”缘于《周礼》,明朝在永定门内天坛之西建先农坛,作为皇帝祭祀农神和参与耕作的礼仪场所。
清朝从顺治帝开始,直至清末,各代皇帝奉礼如常。
这反映出清朝( B )A.与明朝在制度上一脉相承B.承袭了农耕文明的传统C.满洲贵族迅速成为农耕者D.刻意笼络反清政治势力解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的小农经济,主要考查小农经济的传承。
“天子亲耕”不只是与明朝在制度上一脉相承,而是体现出整体的沿袭,排除A;各代皇帝都祭祀农神和参与耕作,反映出中国古代农耕文明的传承,B正确;C、D不符合材料叙述的主旨,排除。
2.乾隆时江南地主“所居在城或他州异县,地亩山场皆委之佃户”。
某某甚至出现“土著安业者田不满百亩,余皆佃农也。
上田半归于郡城之富户”。
由此可知,当时江南( C ) A.土地所有权变更极为频繁B.农业生产利润微不足道C.个体农耕为主要生产形式D.农业中商品化生产普遍解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小农经济,解题的关键是理解“所居在城或他州异县,地亩山场皆委之佃户”“土著安业者田不满百亩,余皆佃农也。
上田半归于郡城之富户”。
材料强调的是清朝租佃经济的发展,说明当时个体农耕仍然是主要的生产经营方式,故C正确;明清时期的土地所有权仍然在地主手里,A选项排除;材料未涉及农业的生产利润问题,B选项排除;材料与农产品商品化无关,D选项排除。
故选C。
3.战国后期,秦国建造了一批大型水利工程,如X国渠、都江堰等,一些至今仍在发挥作用。
这些工程能够在秦国完成,主要是因为( D )A.公田制度逐渐完善B.铁制生产工具普及C.交通运输网络通畅D.国家组织能力强大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古代的水利工程和灌溉工具,试题难度一般,解题关键在于对材料和相关知识的准确把握。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国在商鞅变法之后确立中央集权制度,国家对社会控制能力较强,能集中全国的人力、物力进行经济建设,因此战国后期秦国出现了一大批的水利工程,D选项符合题意。
高一历史岳麓版必修二试题:第18课 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
一、单项选择题1.1958年1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户口登记条例?公布。
?条例?以法律形式标准了全国的户口登记制度,规定了控制人口迁徙的两项根本制度——户口迁移的事先审批制度和凭证落户制度,目的是“既不能让城市劳动力盲目增加,也不能让农村劳动力盲目外流〞。
这在一定程度上〔〕A.形成了相对合理的经济构造B.促进了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C.推动了社会主义工业化建立D.暴露了人民公社体制的弊端2.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社会发生了两次历史性巨变,每一次变化的起点都在农业、农民、农村。
1949——1959年我国农村消费关系的变化趋势是〔〕A.封建土地所有制→农民土地所有制→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B.封建土地所有制→社会主义公有制→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C.封建剥削制度→个体小农经济→社会主义合作消费D.互助组→初级社→合作社3.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指出:“我国全部轻工业和重工业,都有约百分之七十在沿海,只有百分之三十在内地,这是历史上形成的一种不合理的状况。
〞这种“不合理的状况〞有所改变是在〔〕A.“一五方案〞时期 B.三大改造时期C.国民经济调整时期 D.改革开放初期4.以下场景出如今1949--1952年间的是〔〕①私营工商业者响应国家号召相应进步工人工资②某商人在上海购进大批粮食,结果赔本很大③广阔农民起早贪黑地在自家田地上耕作④报纸或播送中经常传来我军获得成功的捷报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5.1962年我国农业总产值到达584亿元,改变了前3年连续下降的状况,比上年增长了6.2%:粮食产量到达3200亿斤,增长8.5%;油料产量到达3684万担,增长11.4%;生猪年末到达近1亿头,比上年增加了2440多万头。
上述成果的获得得益于国家制定了〔〕A.过渡时期总道路 B.“调整,稳固,充实,提髙〞方针C.以经济建立为中心的方针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政策6.新中国制造的第一辆解放牌汽车出现于〔〕A.第一个五年方案期间 B.“大跃进〞运动时期C.“文化大革命〞期间 D.现代化建立新时期7.在“大跃进〞时期,少数农民自发地搞起了责任田,在不改变土地集体所有制的前提下,“定产到户,超额归己〞。
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2课时跟踪检测:(十八) 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 Word版含解析
课时跟踪检测(十八)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32分)1.与1952年相比,1957年我国生产资料的生产增长210%,消费资料的生产增长83%,重工业生产在工业总产值中的比重由35.5%提高到45%。
这说明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 A.工业结构得到了改善B.国家基本实现工业化C.工农业生产比例协调D.工业总产值超过农业解析:选A生产资料增速高于消费资料增速,重工业在工业总产值的比重加大,改变了建国初期,重工业发展缓慢的形势,工业结构得到改善。
2.“一五”期间,“坚决优先保证工业不在1949年以前建立起工业的沿海城市发展,而是面向华北、西北和华中的新工业中心”,大部分工厂“都建在离开沿海省份的城市,如湖北的武汉、内蒙古的包头、吉林的长春和四川的成都”。
这说明“一五”计划() A.实施了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战略B.改善了我国工业地域分布的格局C.有效地提升了我国的产业结构D.不利于新中国各地区的均衡发展解析:选B新工厂建立的选址位置的变化说明改善了我国工业原来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区的格局,故B项正确。
3.在我国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中,政府采取让农民加入农业生产合作社的措施,1953年12月农业合作社还只有一百四十多个,经过仅仅9个月时间,到1954年秋已发展到十万多个;到1955年6月经过初步整顿后,还有六十五万个。
这一状况() A.表明我国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已基本完成B.改变了我国生产资料私有制的主体地位C.说明我国的社会主义改造有急于求成倾向D.说明政府对社会主义改造缺乏整体认识解析:选C1956年底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从改造开始到结束的时间,再结合材料中的农业合作社数量的变化可以看出社会主义改造有急于求成倾向,故C项正确。
4.50年代一位农民在日记中写道:“由于单家独户经营经不起天灾人祸的袭击,有的贫农家底薄、缺资金,仍不能大翻身,困难不少,出现了卖地卖牲口、出卖劳动力的现象,政府号召组织起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时跟踪检测(十八)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32分)
1.与1952年相比,1957年我国生产资料的生产增长210%,消费资料的生产增长83%,重工业生产在工业总产值中的比重由35.5%提高到45%。
这说明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 A.工业结构得到了改善
B.国家基本实现工业化
C.工农业生产比例协调
D.工业总产值超过农业
解析:选A生产资料增速高于消费资料增速,重工业在工业总产值的比重加大,改变了建国初期,重工业发展缓慢的形势,工业结构得到改善。
2.“一五”期间,“坚决优先保证工业不在1949年以前建立起工业的沿海城市发展,而是面向华北、西北和华中的新工业中心”,大部分工厂“都建在离开沿海省份的城市,如湖北的武汉、内蒙古的包头、吉林的长春和四川的成都”。
这说明“一五”计划() A.实施了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战略
B.改善了我国工业地域分布的格局
C.有效地提升了我国的产业结构
D.不利于新中国各地区的均衡发展
解析:选B新工厂建立的选址位置的变化说明改善了我国工业原来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区的格局,故B项正确。
3.在我国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中,政府采取让农民加入农业生产合作社的措施,1953年12月农业合作社还只有一百四十多个,经过仅仅9个月时间,到1954年秋已发展到十万多个;到1955年6月经过初步整顿后,还有六十五万个。
这一状况() A.表明我国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已基本完成
B.改变了我国生产资料私有制的主体地位
C.说明我国的社会主义改造有急于求成倾向
D.说明政府对社会主义改造缺乏整体认识
解析:选C1956年底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从改造开始到结束的时间,再结合材料中的农业合作社数量的变化可以看出社会主义改造有急于求成倾向,故C项正确。
4.50年代一位农民在日记中写道:“由于单家独户经营经不起天灾人祸的袭击,有的贫农家底薄、缺资金,仍不能大翻身,困难不少,出现了卖地卖牲口、出卖劳动力的现象,政府号召组织起来。
”材料中“政府号召组织起来”的措施是()
A.成立农业生产合作社B.成立人民公社
C.实行家庭联产承包制D.实行公私合营
解析:选A当时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分散落后的小农经济下“单家独户经营经不起天灾人祸的袭击”,因此要走集体化的道路,成立农业生产合作社,故A项正确。
5.图1、图2分别为1958年关于公共食堂的一幅老照片和一张宣传画,这反映出当时的中国()
A.国民经济基本恢复B.群众生产热情高涨
C.经济政策脱离实际D.放弃苏联经济模式
解析:选C国民经济基本恢复是在1949~1952年,与材料时间不符,故A项错误;1958年公共食堂反映的是人民公社化运动,它的平均主义特点挫伤了农民生产积极性,导致农业生产遭到破坏,故B项错误;人民公社化失误在于生产关系脱离了生产力实际水平,故C项正确;放弃苏联经济模式是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故D项错误。
6.“披星戴月奔忙跑,滴滴汗珠变钢水。
冲天干劲就是诗,快马加鞭就是画。
”这是一首20世纪50年代中国的一首民歌。
与此民歌内容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A.三大改造B.“大跃进”
C.“八字”方针D.八大决策
解析:选B“大跃进”是片面追求高速度和过分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忽视客观规律的“左”倾错误,与材料相符,故B项正确。
7.右图为华君武、朱会然创作的宣传画《大豆过江》,图中的题诗为:
“叶作风帆荚作船,长江飞渡若云烟;出自豆类成大器,家在东吴试验田。
”
该作品描述的现象开端于()
A.20世纪50年代初期
B.20世纪50年代末期
C.20世纪60年代末期
D.20世纪70年代末期
解析:选B该宣传画反映的是“大跃进”中虚报粮食产量的浮夸风。
“大跃进”开始于1958年,属于20世纪50年代末期,故B项正确。
8.1960年,北京新开路缝纫厂、南官房皮件厂等街道工厂的工人,利用假日在崇文门附近的城墙上开地播种萝卜等秋菜。
这一现象折射出当时()
A.“一五”计划取得重大成功
B.“八字”方针得到全面贯彻执行
C.城乡差别逐步缩小
D.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
解析:选D材料反映的是当时北京的工厂工人自己种菜的情景,反映了当时农业生产供应不足的情况,主要是因为开展“大跃进”运动,导致国民经济比例失调,故D项正确。
二、非选择题(18分)
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下图是人民教育出版社1958年出版的一幅政治宣传画——《人民公社好》(芮光庭作)。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提取材料信息并加以解读。
(18分。
要求:至少提取两项信息,由表及里解读)
解析:由导言“1958年”及图片信息中“红旗人民公社”可以将该图片反映的信息定位为人民公社时期,结合所学知识,这个时期的重要知识点即“大跃进”,具体表现为大炼钢铁、农业“大跃进”、人民公社公共食堂等,将图片信息与所学知识相结合,再进行相关解读,解读可以理解为对相关事件和现象的评价和认识等。
答案:答案示例:信息一:土法炼钢,出现很多小高炉。
解读:反映了“大跃进”运动中全民炼钢的景象。
土法炼钢严重脱离实际,造成结构失衡,人民生产积极性下降,导致严重的经济困难,并影响生态环境。
信息二:粮食满囤,庄稼种植很密集。
解读:不符合历史的真实。
只是人们的一种良好愿望,也是急于求成的“左”的情绪的反映。
宣传画本身也反映出当时党组织发动群众进行经济建设的特点。
信息三:画中出现公共食堂、图书馆、医院、幸福院(敬老院)、幼儿园、百货商店等机
构。
解读:一方面在客观上说明人民公社重视社员的生活质量提升;但另一方面,宣传画带有政治色彩,不一定能反映真实状况。
(其他答案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