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双2015谈说课
“两课”归来话“说课”--结合江苏省职业学校“两课”评比活动谈说课技巧
“两课”归来话“说课”--结合江苏省职业学校“两课”评比活动谈说课技巧刘召华【摘要】由江苏省职业教育与终身教育研究所组织的“五课”教研和“两课”评比活动已经开展多年,这项活动包括教案评比、说课以及答辩三个方面,是对教师综合素质的全面考量。
其中“,说课”非常重要,要想“说好”课,须从“明、暖、准、巧、实、顺、效、妙”八个字上下功夫;要注意突出“说”字,说时充满自信和激情;同时,要注意说课稿的提练加工和PPT的制作。
【期刊名称】《职教通讯》【年(卷),期】2016(000)003【总页数】3页(P35-36,73)【关键词】职业学校;“两课”评比;说课技巧【作者】刘召华【作者单位】江苏省徐州市张集中等专业学校【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G712由江苏省职业教育与终身教育研究所组织的“五课”教研和“两课”评比活动,从2011年至今,已经举办了5年。
2013年,笔者有幸由市赛选拔进入省赛,并获得了“示范课”。
参赛归来谈感受,除了辛苦之外,也颇有收获。
在“两课”评比活动中,“说课”非常重要,占80%的分值。
这是对一位教师综合素质的全面考量,包括教学基本功、临场应变能力、创新意识,三者缺一不可。
那么,如何才能把课“说好”呢?所谓“说课”,也就是“说者”面对专家和同行,针对自己的课“教什么”、“如何教”以及“为什么这样教”来进行口头阐述,以达到相互交流、共同提高的一种教研活动。
这项活动对于优化课堂教学设计,提高教师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
那么,“说课”到底应该说什么呢?关于这个问题,没有固定的模式,但江苏省“两课”评比要求以下七个方面必须说,即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法学法、教学过程、资源整合和教学反思;也有的老师喜欢最后加几句结束语,也是非常好的,但省赛不作要求。
针对以上几个方面要求,笔者认为“说好”课要体现出八个字,即:明、暖、准、巧、实、顺、效、妙。
(一)说教材分析要“明”教材是课程的载体。
2015年河北省高中历史优质课:--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讲解
四、关于教、学法的说明:
古人云:“学贵自疑”、“学起于思,思源于 疑”,思维往往是从问题开始的。人正是在“疑问— —探究——释疑”的循环中不断掌握知识,发展能力 的。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结合教材和高一学生实
际,以及教育部提出的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目标,在 教学过程中,通过讲授法、 “设疑——互动”、问题 合作探究与教师引导提升总结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辅 以思维导图和投影等多媒体手段。注重学法指导,注 意培养创新意识和历史思维能力。
2、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 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 他人(包括教师和同学)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 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
二、关于学情、课程资源分析
(一)学情分析
本课的授课对象为高一学生,而且学生素质相对较高,他 们经过初中历史的学习,有一定的知识基础。但是在分析、评 价历史问题方面仍然存在不足。本课的专业术语、名词、概念 较多,在理解上有一定的难度。问题的深入剖析能力有待提高。 教学中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是提高教学效果的关键。
人民饱受战乱之苦, 渴望统一
主 完成统一政权实力的 观 强大
采取正确的策略
商鞅变法,秦国 实现社会主义现
国富兵强
代化建设
秦始皇部署统一 和平统一,一国
全国的策略
两制
一、秦朝的统一
分裂因素的削弱(分封制的崩溃)
1、统一的原因:
经济联系的加强(统一市场的初步形成)
(1)顺应历史发展的趋势 地区差异的缩小 民族融合的加强
人民的渴望
(2)主观因素:秦国国力增强(商鞅变法)、秦始皇正确的策略
2、秦朝统一过程
(1)秦灭六国(韩赵魏楚燕齐)。(2)北击匈奴、夺取河套, 筑长城和“直道”,加强北部边防。(3)统一岭南地区(开凿 灵渠。置郡,年时军事征收和行政管理)(4)在西南夷开辟 “五尺道”,在其中部分地区任命官吏。
浅析中学英语教学与文化教学
浅析中学英语教学与文化教学作者:冯双松来源:《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上)》 2018年第1期摘要:语言与文化关系密切,这已是不可置疑的事实。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学习一门外语的过程,也是了解和掌握对象国家文化背景知识的过程。
掌握对象国家文化背景知识的程度直接影响到一个人语言知识的使用能力,是能否得体地运用语言的前提。
很难想象,一个缺乏对象国文化背景知识的人,能在这一国度里与人进行正常的交际。
本文就对中学英语教学中进行文化教学展开探究。
关键词:中学英语;文化教学;教师;学生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8)01-0110一、为什么要进行文化教学1. 文化差异是跨文化交际的障碍在我国,外语教学中的文化热兴起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
它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与中国的现代化进程息息相关,与中国的改革开放息息相关。
现代化的进程加速了精神和物质产品的流通,将各个民族纳入到一个共同的“地球村”中,跨文化交际成为每个民族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
然而,文化差异是跨文化交际的障碍,克服文化差异造成的交际障碍已经成为整个世界共同面临的问题。
2. 了解文化知识是学习语言知识的关键不懂得文化的模式和准则就不可能真正学习语言,不掌握文化背景就不能教好语言。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又是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语言受文化的深刻影响,又反映了某种文化的独特之处。
离开了特定文化背景的语言是不存在的,如果不了解目的语的文化(target culture),我们就很难理解某些词语项目的意义。
如:grammar school可以望文生义为“语法学校”,实际上现在指为升大学的学生而设立的中学,即大学预料。
3.文化知识的教学是达到语言教学目标的关键发展交际能力是语言教学的主要目标。
语言能力是交际能力的基础,然而具备了语言能力并不意味着具备了交际能力。
越来越多的人已达成共识,即交际能力应包括五个方面:四种技能(听说读写)加上社会能力(即和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进行合适交际的能力)我们必须明白语言能力和语用能力在社会生活中是相辅相成的,明白文化知识是组成交际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是达到语言教学目标的重要教学内容。
初中历史课有效教学模式初探
初中历史课有效教学模式初探作者:冯海龙来源:《教育》2015年第14期当今,是历史题材小说、电影、电视剧爆炸的时代,初中历史课对人的价值观、人生观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
如何从中找到历史观的精髓所在,成为摆在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重要问题。
从课堂教学改革成效来看,新课程课堂教学存在以下突出问题:一是课堂教学过于程式化,从学习“洋思”教学模式到学习“杜郎口”教学模式直到现在的“导学案”等教学模式的推广,都从某种程度上束缚了教师的课改思维;二是教师的双手得不到解放,虽然教案从书写转变为电子教案,但是教师还得忙于应付各种形式的检查和培训,教师的教研精力得不到保障;三是多媒体的应用走入误区,改变了课堂教学评价的方向。
打破课堂教学程式,构建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是我们亟待解决的教研课题。
改变教学程式化根据教育的开放性原则,适当改换传统教学模式,开辟宽松的民主教学环境,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推动学生担任学习主角,加强学生个体间的信息交流,是个性课堂的重要体现。
比如,以讨论、辨析、导演历史小剧等多种形式,诱发学生进入学习的角色中,在激发其自主意识时,可以刺激他们的创新兴趣。
另外,教师还要允许学生对教师讲课时提出的见解(观点、结论)提出质疑,并调动学生参与,引导学生支持或反对教师的某一观点,通过有序的积极辩论,使学生各抒己见,想人之所不想,见人之所不见,能人之所不能,从而优化学生的创造心理环境,激发他们想象的冲动、联想的新颖、思路的开阔,有效调动学生的潜意智能,使之成为创造思维的策源地。
比如,在央视《百家讲坛》中,真可谓是百家争鸣。
专家、教授对历史题材的小说,总要首先追问它在多大程度上“符合”史料的真实,并以此作为评判其真实性的重要标准,从很多存在争议的历史问题中做出全面细致地剖析,以此来“还原”“复活”历史的“本来面目”。
笔者认为,史实固然重要,对学生们来说更重要的是从中找到其精髓所在,以此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战争类历史小说《陈胜》《李自成》《水浒传》《隋唐演义》《三国演义》,前者是写农民战争和农民领袖的,这些不同的作品的历史观其实是很一致的,那就是,它们都遵循着“农民的起义和农民的战争,才是历史发展的真正动力”。
九年级语文上册口语交际《讨论》课公开课获奖教案教学设计
九年级语文上册口语交际《讨论》优质课公开课获奖教案教学设计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讨论的基本技巧和步骤。
2. 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讨论,表达自己观点的能力。
3. 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增强团队协作意识。
二、教学内容1. 讨论的定义和意义2. 讨论的基本技巧:倾听、表达、说服、协调、归纳3. 讨论的步骤:准备、开始、进行、结束第二章:教学重难点三、教学重点1. 讨论的基本技巧和步骤。
2. 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讨论,表达自己观点的能力。
四、教学难点1. 讨论技巧的应用。
2. 在讨论中如何表达自己的观点,并倾听他人的意见。
第三章:教学方法与手段五、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讨论的基本技巧和步骤。
2. 实践法:分组讨论,让学生亲身体验。
3. 互动法:引导学生相互提问、回答,增强课堂活力。
六、教学手段1. 投影仪:展示讨论的相关图片、案例。
2. 音响设备:播放讨论的录音,让学生进行模仿练习。
第四章:教学过程与环节七、导入新课1. 教师通过一个有趣的讨论话题,引发学生对讨论的兴趣。
2. 介绍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要求。
八、讲解讨论的基本技巧和步骤1. 讲解倾听、表达、说服、协调、归纳等基本技巧。
2. 讲解讨论的准备、开始、进行、结束等步骤。
九、分组讨论实践1. 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话题进行讨论。
2. 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学生在讨论中出现的问题。
第五章:教学评价与反馈十、课堂小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讨论的重要性和技巧。
2.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参与讨论,提高口语交际能力。
十一、作业布置1. 让学生准备一个讨论话题,下节课进行展示。
2. 总结自己在讨论中的表现,找出不足之处,进行改进。
十二、教学反思1. 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自我评价。
2. 根据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方法和要求,提高教学质量。
第六章:教学评价与反馈(续)十三、课后评价1. 教师通过观察学生的讨论表现,评价他们在倾听、表达、说服、协调、归纳等方面的能力。
我们互通有无教案
我们互通有无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1)让学生了解“互通有无”的概念,理解其含义。
(2)让学生掌握“互通有无”的基本方法与技巧。
(3)让学生了解我国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和作用。
2.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运用“互通有无”原则进行商务洽谈的能力。
(2)培养学生分析国际市场、制定贸易策略的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为国家的繁荣富强而努力学习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互通有无”的概念与含义。
(2)“互通有无”的基本方法与技巧。
(3)我国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和作用。
2. 教学难点:(1)“互通有无”的技巧运用。
(2)国际贸易中的风险与防范。
三、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模拟商务场景,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学习“互通有无”的方法与技巧。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国际贸易案例,让学生了解“互通有无”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准备:1. 教材:《国际贸易实务》等。
2. 辅助材料:国际贸易案例、商务洽谈模拟场景等。
3. 设备:投影仪、电脑、白板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互通有无”的定义和意义。
(2)提问:同学们认为,我国在国际贸易中应该如何运用“互通有无”原则?2. 知识讲解:(1)教师详细讲解“互通有无”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2)分析我国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和作用。
3. 案例分析:(1)教师展示典型国际贸易案例,引导学生分析案例中运用“互通有无”的情况。
(2)学生分组讨论,总结经验教训。
4. 实践操作:(1)教师设置模拟商务场景,让学生进行商务洽谈练习。
(2)学生运用“互通有无”原则,完成商务洽谈任务。
5. 课堂总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互通有无”在国际贸易中的重要性。
6. 布置作业:(1)让学生查阅资料,了解我国最近的国际贸易政策。
六、教学拓展:1. 国际贸易的基本概念和术语:关税、配额、贸易壁垒等。
《西风的话》教案:课堂互动,促进师生交流
《西风的话》教案:课堂互动,促进师生交流。
课堂互动可以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互动。
师生之间的互动主要体现在教师提问、學生回答问题的过程中。
教师既要关注到学生回答的正确率,也要关注到每一个学生的思考过程,为学生提供积极正向的反馈,鼓励和感慨每一位学生付出的努力。
学生之间的互动是相互激励、相互鼓励的过程。
学生应该互相学习、分享、合作、讨论,共同进步。
那么,如何通过《西风的话》这本书来促进师生交流呢?可以让学生主动阅读书籍,并针对书中的问题展开讨论。
在讨论中,教师可以起到指导作用,引导学生思考问题的方向,融入自己的经验和思考,从而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和表达能力。
同时,教师也可以在讨论中创造良好的氛围,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和观点。
教师可以通过问题和案例来启发学生思考。
在阅读过程中,教师可以适当地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引导他们去思考。
例如,“你曾经遇到过类似的问题吗?”、“你认为这种做法是合适的吗?”等等。
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提高判断能力和思考能力。
教师还可以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和分享。
在阅读后,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在小组中进行交流和分享。
每个小组都可以派出代表,进行发言和分享。
这样,在小组中,学生可以更加积极地交流与合作,分享自己的见解和经验,发现共性和不同之处。
同时,也可以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和协作能力。
通过教师的精心设计和师生之间的积极互动,课堂互动可以成为促进学生思考和交流的重要环节。
而《西风的话》这本书就是可以帮助学生找到自己的思考方式和发现人生中的重要问题的好书籍。
在教育教学中,希望教师们更加注重课堂互动,引导学生思考、交流和分享,让学生在互动中共同成长。
《西风的话》教案:以学生为主体,营造和谐教学氛围
《西风的话》教案:以学生为主体,营造和谐教学氛围。
《西风的话》是一篇富有启示性的文章,生动地描绘了西风对各个植物的劝告,引导植物们正确认识自我和自然环境,充分展示了自然生态的奥妙和美妙。
在教学过程中,如何让学生以主体的身份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涵养情操,提高语文素养呢?下面从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创设良好的教学氛围学生是课堂的主体,他们的参与和投入对于教学效果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学生的感受和需求,创设良好的教学氛围。
教师可以通过展示精美的图片和图片,吸引学生的眼球,提高阅读兴趣。
教师可以给学生留下思考和表达的空间,让学生自由发挥、交流思想。
教师要时刻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及时调整课堂气氛,避免出现过于沉闷或过于轻松的状态,掌握好课堂的节奏和温度,营造和谐的教学气氛。
二、挖掘文章的意义与价值《西风的话》是一篇饱含着人文关怀和教育意义的文章,通过西风对植物们的说话,让学生更好地了解自然现象和人与自然的关系,有益于学生对自然环境的热爱和保护意识的培养。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将文章与现今的社会问题联系起来,引导学生思考,提高课程质量和教学效果。
例如,可以通过提出一些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自然环境的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问题。
在讨论过程中,既可发挥学生对自然环境的感性认知和情感体验,又可以提高学生的理性思维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三、强化语文素养的培养语文素养是语文教育的核心目标,是现代文明所要求的基本素质之一。
在教学《西风的话》这篇文章时,教师应该着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写作能力、表达能力和创新思维。
例如,在阅读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辨析词性、领会意义、体味文采、推理引申,提高文学鉴赏能力和阅读水平。
在写作能力方面,可以引导学生针对不同的写作要求,选择不同的写作手法和修辞方法,抓住写作的核心问题和重点难点,提高写作的逻辑性、感染力和艺术性。
在表达能力方面,可以引导学生模仿和批评名篇佳作,将自己的感悟和思考表达出来,提高自己的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
化学优质课堂的教学教法初探
化学优质课堂的教学教法初探发表时间:2015-08-06T10:27:00.510Z 来源:《素质教育》2015年9月总第184期供稿作者:池丽芬[导读] 教案是教师的教学设计和设想,也是一种创造性劳动。
池丽芬重庆市黔江区官渡初级中学409004 摘要:本文结合实际经验,从新课导入、创设问题情景、实验课堂及活动与探究、评价与鼓励、精选试题、反思等几个方面,阐述了在化学教学中如何实现学科知识的达成和科学方法的渗透,以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
关键词:活动与探究评价与鼓励优质课堂一、调节课堂气氛,让学生喜欢化学教师作为一名化学教师,应当要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促进化学高效课堂的构建。
在教学中,教师应有激情。
教师应在学生面前树立良好的形象,用自身的人格魅力感化学生。
教师的人格魅力不仅仅体现在知识的渊博方面,还体现在个人的涵养上。
因此,要创设和谐、民主的教学课堂。
其次,众所周知,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一门学科,各种各样的化学实验为学生提供了认知的学习背景,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让学生不但喜欢化学教师,并且喜欢上化学课。
二、充分备课是前提教案是教师的教学设计和设想,也是一种创造性劳动。
写一份优秀教案是设计者教育思想、智慧、动机、经验、个性和教学艺术性的综合体现,也是我们开展高效教学的保证。
我认为教师在写教案时,应遵循以下两个原则。
1.科学性。
一个好教案首先要依标合本,具有科学性。
所谓符合科学性,就是教师要认真贯彻课标精神,按教材内在规律,结合学生实际来确定教学目标、重点、难点,设计教学过程,避免出现知识性错误。
2.创新性。
许多学校都由备课组集体备课,统一教案,这当然无可厚非。
但教师一定要进行二次备课,结合班级总体状况及学生具体实际加以创新,让自己的教艺和智慧在课堂上得以充分的发挥,千万不能把集体备课变成集体偷懒。
三、高质量的教学过程高质量的教学过程是现代教学的基本要求,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
1.有趣省时的新课导入。
实践环节教学改革探索——以计算机辅助工业设计为例
University Education2014年2月February ,2014University Education[收稿时间]2013-09-17[基金项目]陕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现代设计专业创新实践教学体系建设”(11BY106)。
[作者简介]白珍(1977-),女,陕西户县人,硕士,西北工业大学明德学院工程师,研究方向:工业设计教学。
[摘要]实践教学是计算机辅助工业设计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如何在实践教学环节中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习兴趣,如何让学生积极有效地进行自主学习、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如何加强学生的动手能力,让课堂教学内容真正得到落实,值得教学者深入研究和探讨。
[关键词]计算机辅助工业设计有效教学课堂管理[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437(2014)04-0105-03计算机使人类的生活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在艺术设计领域同样发展迅速,它将设计者从繁杂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集中精力进行创意和设计;丰富了艺术的传达形式,达到了传统艺术无法企及的效果。
这使得工业设计专业的必修课———计算机辅助工业设计备受关注,其实践教学环节尤为重要。
那么怎样才能在其实践教学环节中实现有效教学,培养出有一定社会竞争力,动手能力强的新型艺术设计人才?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我校进行了如下几方面的教学改革:一、优化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课时比计算机辅助工业设计课程的教学目标是:注重社会实效,理论够用为度,加强应用技能培养,扩大知识面,突出课程特色。
这就要求学生要在有限的课堂学习中,较好地掌握计算机辅助设计的操作技能,并将之转化为设计创新能力。
传统教学重视理论,理论教学课时占学时比例较大,而且理论授课与实践授课在时间上有一定间隔。
这些在很大程度上都会影响学生对于计算机辅助工业设计的理解和掌握。
考虑到该课程要求学生具有熟练的操作技能,并能应用软件解决实际问题,进行设计和创作,又是实践性很强的一门课程。
说课稿冯
《我们是邻居》说课稿一、说教材1.教材特点及编写意图《我们是邻居》是《公共生活讲道德》中的一课,这一课的内容集开放性、综合性、情感性为一体。
教材以学生最熟悉的生活环境为切入点,描述了多幅邻居之间互帮互助的场面,讲述了邻里之间“谦让”的历史故事,同时展示了公共生活中的文明规则——邻里公约,旨在让学生感受和认识到邻里之间交流、交往的重要性,明白邻里之间应该和睦相处,并能为维护家庭的周围环境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2.教学目标根据新课程标准及我对教材的理解,结合学生的实际水平,将本课目标定为以下三个:(1)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体验,感受邻里之间互相帮助的快乐,愿意与邻居和睦相处、文明健康的生活。
(2)能力:了解邻里关系、社区生活的现状,能为维护家庭的周围环境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3)知识:懂得“远亲不如近邻”的道理,知道宽容、理解是处理邻里关系的重要原则。
3.重难点本课教学的重点在于让懂得“远亲不如近邻”的道理,难点是知道邻里间应该互相帮助、互相谅解,并能为爱护家庭周围的环境做力所能及的事情。
4.教学准备为了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学生应在课前同父母一起回忆与邻居相处的故事,并做好社区调查问卷。
教师也需要搜集适当的资料来辅助课堂教学。
二、说教法学法道德情感具有情境性,一定的道德情境能激发相应的道德情感。
我在设计《我们是邻居》一课教学中根据教学需要,创设相应的环境气氛和教学情境,让学生从自身生活中深刻地感受到邻里之间相互帮助的快乐,并通过典型事例的播放,使学生在情绪上受到感染,情感上产生共鸣。
同时我注重把握学习过程中的探究性,让学生在多方式的课前初探的引领下,进行有目的的交流、探究活动,从而达到思想上的升华,并最终落实到行动上。
三、说过程根据《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以及教学策略的引领,将本课的教学内容设计为以下三个环节:(一)课前初探课前初探就是让学生结合实际搜集相关资料,通过调查、走访等形式获得初步信息,形成初步认识,为下一步课堂学习打好基础。
思品合作与共赢说课稿
人民版八年级思品第四课《生命共舟》第二框《合作与共赢》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上午好!我叫崔艳,来自马店中学。
一、说教材总体分析我本次说课的内容是人民版八年级下册思想品德,第四课《生命共舟》第二框《合作与共赢》。
八年级下册共有三个单元:“勇敢做自己”、“人际通行证”、“感受祖国心跳”。
分别按照“成长中的我”,“我与他人和集体”、“我与国家和社会”的编写逻辑,“由小我,到大我”逐步深化,螺旋上升。
第四课《生命共舟》是第二单元第一课,属于“我与他人和社会”范畴。
第四课同样分为三个小框题:《合作就在身边》,《合作与共赢》与《合作宝典》。
善于与人合作是新课程标准对中学生提出的要求。
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善于与人合作,努力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理解合作与竞争的意义,能正确处理社会生活中的合作与竞争,养成团结合作,乐于助人的品质。
本节课教学的《合作与共赢》是在第一个小框题《合作就在身边》,感受和体验了合作广泛存在于家庭、学校、社会乃至于国际间的基础上,重点引导学生理解合作的意义。
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价值观:树立良好的合作意识和正确当的竞争意识,培养团队精神;2、能力目标:通过学习,学会在生活中如何正确与人合作,开展有益的竞争;3、知识目标:认识到合作的重要性和不合作的严重后果。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合作意味着双赢,合作可以赋予我们力量,使我们能够解决生活中大大小小的问题。
【教学难点】就是体验竞争中合作带给团队和个人的欢乐从而实现共赢。
教学方法教法:情境创设法、案例教学法、课堂讨论法、活动探究法、结合实际讲授法、指导自学法等。
学法:活动践行法、自主探究法、小组合作法等。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材、多媒体课件、搜集合作、不合作、合作双赢的事例、练习题等。
2、学生准备:教材,合作的事例等。
二、说学情现在的初中生大多是独生子女,自我中心意识强,不善与人合作。
而21世纪是充满竞争的世纪,又是协同合作的世纪。
语文课程的主体语言实践论
语文课程的主体语言实践论
冯喜双
【期刊名称】《吉林教育》
【年(卷),期】2008(000)003
【摘要】语言观是语文课程的逻辑起点和哲学基础。
语言现的三大关系即语文课
程的三大关系:一是人(主体)与世界(客体)构成的基本关系,二足主体模式与人的本质构成的价值关系,三是主体意识与主体语言构成的现实关系。
是否承认这三大关系,能否唯物的、历史的、辩证的处理这三大关系,是衡量语文课程的准则。
所以,对语言观的再认——重构,是启动新语文课程的关键。
【总页数】4页(P33-36)
【作者】冯喜双
【作者单位】无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33.3
【相关文献】
1."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不是高职语文课程的性质——五年制高职教育语文课程主体性研究之一
2.主体性原则的丰富与发展--从《实践论》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3.从《实践论》到科学发展观:主体性原则的价值理性回归
4.简论冯雪峰的主体性
实践论文学观5.思想政治教育中受教育者的主体性优化路径\r——基于毛泽东
《实践论》的思考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教学语言要有科学性、认知性、生动性
教学语言要有科学性、认知性、生动性
赵双平
【期刊名称】《四川教育》
【年(卷),期】2017(0)18
【摘要】教学语言能够直接反映小学语文教师的教学水平,对小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产生重要的影响。
小学语文教师要基于小学语文教学的特点,精心设计教学语言,为小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语文学习兴趣的培养创设良好条件。
【总页数】2页(P86-87)
【关键词】教学语言;科学性;认知性;小学语文教学;学生综合能力;语文学习兴趣;语文教师;教学水平
【作者】赵双平
【作者单位】广元市利州中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424.21
【相关文献】
1.地理教学中应重视语言的准确性、科学性和时代性 [J], 肖成华;
2.论思想品德课教学中的科学性和生动性 [J], 冯翠华
3.从心理语言学的主观能动性角度浅析《新航线初级英语》在现实教学中的科学性和实用性 [J], 葛晓妍
4.从心理语言学的主观能动性角度浅析《新航线初级英语》在现实教学中的科学性和实用性 [J], 葛晓妍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辩论讲座——辩论入门随堂笔记
冯双老师辩论讲座--辩论入门(随堂笔记)PS:以下均为作者听讲座所做的随堂笔记,部分内容不全,敬请各位多多包涵、指正。
什么是辩论?定义:辩论是人们持不同立场对同一对象展开争论的过程。
辩论常常是一个批驳谬误,探求真理的过程。
因此,辩论的意义在于:明理即辩。
辩论的作用:1.探求真知真理,弘扬价值观;2.关注社会生活,激发社会责任心;3.培养科学的思维模式和思考方式;4.吸收和整合多元化的知识和信息;5.展示语言风采,弘扬口才魅力;6.提升人际关系的能力,扩大人际交流的范围,培养公众情感。
一、辩论思维:辩论的灵魂和基础辩论中,对辩题的分析是否透彻,思路是否清晰,反应是否敏捷,想象是否丰富,推理是否缜密,引据是否合理,配合是否默契等等,都是以思维为基础的。
辩论过程是一个充满逻辑推理、演绎论证的过程,需要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广博的知识。
因此,辩论不但带有浓厚的学术色彩,而且是一种滴水不可漏的思辨之战。
1.思维方式:发散性思维是在思维过程中,通过知识、概念的重新组合,找出更多更新的可能方案、设想和解决方法的思维方式,是能够从不同起点、不同方向、不同角度、不同标准而得出结论,再由这些不同方式得出的结论交织融合成一个思维体系。
又叫扩散思维、分散思维、辐射思维。
发散性思维的三个主要特征:流畅、变通、独特;1).流畅是指反应迅速而丰富,能在较短的时间内表达出较多信息;2).变通是指思维方式不落俗套,能够打破传统的思维定势去创新,由此及彼,举一反三。
3).独特是指对事物有独到见解。
层次:流畅--变通--独特(最高层)2.思维方式:收敛性思维定义:将得到的素材在分析、综合、比较、判断的过程中重新组织,从不同的角度,将思维指向唯一正确的答案或最好的解决方案过程。
即“收得拢”。
发散性思维和收敛性思维的配合运用1).“散得开,收得拢”;2).发散性思维为收敛性思维的选择提供了可靠的、广阔的依据。
3.逻辑推理:常用方法(1).三段论(2).归纳法(3).类比法(4).反证法(5).两难法逻辑推理:典型错误(1).偷换概念(主动而为之)(2).概念混淆(被动而为之)(3).偷换辩题(4).循环论证(5).断章取义(6).以偏盖全或以全盖偏二、辩论语言汉语是辩论的血肉,辩论是汉语语言艺术的最高表现形式。
高中语文粤教版必修5第一单元《1钱》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
高中语文粤教版必修5第一单元《1钱》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
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
高中语文粤教版必修5第一单元《1 钱》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
证面试试讲教案
1教学目标
1.探讨本文的中心论点
2.了解钱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3.把握文章论证结构
2学情分析
《钱》是一篇研讨经济学脉络的文章,其专业性较强,对于学生而言理解比较难,但是作者结合实际,采用浅显易懂的文字和形象的类比,深入浅出地引导了学生去理解。
我校多数学生基础薄弱,理解能力欠佳,这样的论述文比较适合我校学生学习,理解了经济学脉络,把握此类论述文的结构,同时, 联系个人体验,反观自己的价值观,达到学生语文素养和价值取向的均衡发展。
3重点难点
(1)从“钱”的角度,梳理本文的“经济学脉络”。
(2)通过对文章中重点句子的理解,加深对文本的理解。
4教学过程
4.1第一课时
4.1.1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课前导入
播放视频《钱,去哪儿了?》让学生弄清楚“钱”再社会经济活动中的作用,畅言对“钱”的看法。
活动2【讲授】走进文本
1、整体感知
目标设定:根据“钱”的外在形态变化,梳理“经济学脉络”。
能力训练:检索信息、归纳概括。
问题设置:用原文的句子回答以下问题: (1)“钱”是什么?
“是一种信用符号。
”。
“两课”教学应以真理的魅力吸引学生
“两课”教学应以真理的魅力吸引学生
冯谢明
【期刊名称】《求实》
【年(卷),期】2008(000)0S2
【摘要】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和思想品德课(以下简称"两课")教学是高等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和主渠道,"两课"是高校学生的必修课。
但是,这些年来许多教师感叹"两课"越来越难上,越来越没有吸引力,有些教师甚至"知难而退"了。
究其原因,除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给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严峻挑战外,我认为一个重要的原因在于许多教师过分热衷于教学模式、教学手段的推陈出新及多媒体的运用,而忽视了挖掘"两课"自身的优势,忽视了让理论本身的真理
【总页数】0页(P)
【作者】冯谢明
【作者单位】镇江船艇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41
【相关文献】
1."两课"教学应以真理的魅力吸引学生
2.用数学自身的魅力吸引学生——一道练习题的教学与反思
3."两课"教学应以育人为中心真正实现传道授业解惑
4.用数学自身的魅力吸引学生——一道练习题的教学与反思
5.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积极性的法宝——用知识魅力吸引学生用教学艺术感染学生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当代舞的由来
当代舞的由来当代舞的由来 中国“当代舞”,作为中国舞蹈的重要舞种,是“荷花奖”舞蹈⽐赛第⼀次提出并确⽴的(原曾建议叫“新舞蹈”),这在中国舞蹈分类和发展史上,具有极为重⼤的意义,涉及到中国舞蹈发展全局性问题。
“当代舞”,主要是对“五四”新⽂化舞蹈运动⾄今发展的总体认定。
它即是⽼⼀代舞蹈家近代舞蹈创作实践活动,更涵盖建国后巨⼤的新舞蹈创作运动实践,总体概括为中国“当代舞蹈”。
当代舞的艺术风格 中国“当代舞”在舞蹈形态、表现⽅法与风格等⽅⾯,存在有“多界⾯”、多层⾯的丰富体系,有如现代舞⼀样,其中流派风格倾向繁多,但并不妨碍它们共有的、共同遵循的美学原则,形成⾃⼰舞种的“临界⾯”的当代艺术风范。
这些不同的艺术⽅法,却在探索⼀个共同的主题--表现现实⽣活的主题。
这⼀主题构成了“当代舞”重要的艺术特征,这对于中国舞蹈向着更⾼层次发展,有着深远的意义。
漫话当代舞——贴近⽣活受喜爱 很多⼈都搞不清“当代舞”和“现代舞”的概念,但从在昆明举⾏的⾸届中国舞蹈节“当代舞”精品展演中,观众很容易就区分了两者:当代舞与现代舞相⽐更加贴近⽣活,贴近⽼百姓的情感,也更容易受到⼈们的喜爱。
当代舞蹈是指20世纪50年代后的舞蹈创作和表演,它在作品选材上鲜明地指向了中国⼈当代⽣活的感情状态,对于中国戏曲舞蹈、芭蕾舞、西⽅现代舞中的舞蹈元素则采取了兼收并蓄的⽅式,在时间和舞种上⽐现代舞容纳的东西更加⼴泛。
昨晚的精品展演中,双⼈舞《踏着硝烟的男⼉⼥⼉》和《⽆⾔的战友》、《天边的红云》充分展⽰了⼈们所熟悉的⾰命、保家卫国和历史传统题材,其中群舞《天边的红云》以⼥性的视⾓勾画出历经磨难的⼥红军在壮烈牺牲前的战⽃与抗争,同时⼜刻画了⾯对死亡的青春⼥性在残酷的战争中对美的追求和美好明天的留恋,⼈们从这个舞蹈中不难看到现代舞的抽象和民族舞的具象的描述风格;⽽被誉为“20世纪经典”的⼥⼦群舞《⼩溪 江河 ⼤海》以⼀群少⼥或细碎流畅或奔腾跳跃的舞姿,象征着⼭涧⼩溪流聚成河最终汇⼊⼤海的景象,以此揭⽰出⼈类亘古不变的规律;独舞《太阳鸟》以其精致独特的艺术视⾓,写意的展现了⼈们对⽣命、阳光的诗般礼赞……相⽐现代舞的抽象和“怪”,⼀幕幕精彩的“当代舞”演出因它们为百姓所熟悉的题材、也因它们的贴近⽣活和通俗易懂⽽赢得了观众们的阵阵热烈掌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说教学步骤
1.导入新课:
在导入新课这一环节,引导学生查看上一次课学 过的车辆技术参数及车辆的使用,如果现在有一件货 物,怎么装载才能正确、合理呢?正是本次课要解决 的问题。
2.讲授新课: 第二节 货物装载的基本技术条件
这个问题是本次课的重点,按规章的规定,由老 师提出问题,从五个方面进行突破。
2015谈说课
四、说课需注意的问题 1.防止说课变质 2.理论依据充分 3.熟悉教学原则和教学规律 4.避免一知半解 5.做好问题准备 6.重点突出
货物装载的基本技 术条件说课稿
辽宁铁道职业技术学院
铁道运输系 冯双
一、说教材
《铁路货运组织》是铁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的 一门主干专业课。《铁路货运组织》教材是普通高 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铁路职业教育 铁道部规划教材;高等职业教育铁道交通运营管理 专业系列教材。 本课是教材中最基本内容之一。
例2 : 例1中用a容检验货物重心纵向偏移是否符 合装载基本技术条件。 解: P容-Q=60-48>10t a容=5l/Q=5*9.3/48=0.97m ∵ a需<a容 ∴ 货物重心纵向偏移符合条件。
练习
重45t,长12000mm,宽2500mm,高 1500mm均重货物一件,重心距货物一端为 7000mm,使用N16(标记载重60t,车底架长 13000mm,销距9300mm)一辆装载。 试确定经济合理的装载方案。
(四)重车重心高 1.定义:重车重心高(H)是指货物装车后, 货物和车辆的总重心至轨面的高度。 2.规定:(《加规》第十二条规定)重车 重心高从钢轨面起,超过2000mm时,应按 规定限速运行。
(五)货物突出平车车端装载
1.货物半宽≤车辆半宽时:允许突出端梁300mm; (908-600-150-60=98mm)
3.课堂小结
货物装载加固的基本技术要求 货物装载的基本技术条件 RA、RB的计算 a容的计算
4.布置作业
均重货物一件重40t,长16000mm,宽 2000mm,高1800mm,拟采用60tN16型平车 装运,使用横垫木高度为200mm。 试确定经济合理的装载方案。
5.板书设计
第二节 货物装载的基本技术条件 一、货物装载加固的基本技术要求 (一) 装载要求 (二) 加固要求 二、货物装载的基本技术条件 (一)装载的货物重量 (二)货物的装载高度、宽度和计算宽度 (三)货物总重心的投影位置 (四)重车重心高 (五)货物突出平车车端装载
2015谈说课
二、怎样说好课? 怎样写好一篇说课稿呢? 1.从《课程标准》中确定教学目标、重点、难 点; 2.从《教育学》、《心理学》中确定教法、学 法; 3.再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对教材中的知 识点进行切合实际的考虑。
2015谈说课
三、说课稿的一般步骤: 1.简析教材 2.阐述教法 3.指导学法 4.概说教学程序 5.教学效果分析
三、说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货物装载的基本技术条件 2.难点:转向架承受重量(RA、RB)及货物重 心纵向偏移量最大容许距离(a容)的计算并 检验货物装载条件是否符合规定
四、说教法学法
1.教法:本课程以讲授为主,配合多媒体演示,并 结合案例、启发性教学、课堂讨论等各种教学方法, 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乐于实践,提高教、学效果。 体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 2.学法:使学生通过接受、聆听、实作及自主、合 作探究学习,掌握所学内容,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充分体现 “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
六、教学效果分析
总之,本节课“以任务为主线,教师为 主导,学生为主体,通过教学能够让学生 明确货物的装载不是随随便便的,既要按 照规章的装载要求,又要符合装载条件, 从而达成教学目标,才能真正做到“装一 辆货车,保一路平安”。
请各位专家、评委、老师多提宝贵意见。
谢谢!
二、货物装载的基本技术条件
(一)装载的货物重量: 不得超过货车容许载重量P容。 P容= P标+P特+P增 (二)货物的装载高度、宽度: 不得超限。
(三)货物总重心的投影位置 1.应位于货车纵、横中心线的交叉点上。 2.必须偏离时: (1)横向:偏离量不得超过100mm; b≤100mm (2)纵向:每个车辆转向架所承受的货物重 量不得超过货车容许载重量的二分之一,且 两转向架承受重量之差不得大于10t。 RA≤P容/2 RB≤P容/2 RA-RB≤10t
冯双2015
201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谈说课
“说课”是教学改革中涌现出来 的新生事物,是进行教学研究、教学 交流和教学探讨的一种新的教学研究 形式,也是集体备课的进一步发展, 说课重点说清“为什么要这样教”。
2015谈说课
一、首先必须明确什么叫“说课”? 所谓说课,就是教师备课之后讲课之 前(或者在讲课之后)把教材、教法、学 法、授课程序等方面的思路、教学设计及 其依据,面对面地对同行(同学科教师) 或其他听众作全面讲述的一项教研活动。
2.货物半宽>车辆半宽时:允许突出端梁200mm; 3.超过此限时,应使用游车。
Ⅰ:转向架承受重量(RA、RB)的计算
根据力矩平衡原理,以B为支点,得力矩平衡方程式: ∑B=0 RA*l-Q(a+l/2)=0
a RA Q l RB
RA=Q(0.5+a/l) RB=Q-RA
例1 : 一件均重货物,长11000mm,宽2000mm,高 1200mm,重48t,以一辆60tN16装运,a=500mm。 要求:1.计算转向架承载重量; 2.检验货物重心纵向偏移是否符合装载基本 技术条件。 RA=48×(0.5+0.5/9.3)=26.6t RB=48-26.6=21.4t 2. RA=26.6<30 RB=21.4<30 RA-RB=26.6-21.4=5.2<10 ∴货物重心纵向偏移符合装载基本技术条件。 解:1.
第二节 货物装载的基本技术条件
一、货物装载加固的基本技术要求 (一)装载要求:使货物均衡、稳定、合 理地分布在货车上,不超载、不偏载、不 偏重、不集重; (二)加固要求:能够经受正常调车作业 以及列车运行中产生的各种力的作用,在 运输全过程中,不发生移动、滚动、倾覆、 倒塌或坠落等情况。
二、说教学目标和要求
1.知识目标:掌握货物装载加固的基本技术要求及 货物装载的基本技术条件。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正确运用货物装载的基本技 术条件解决货物装载实际问题的能力。 3.德育目标:通过讲述货物装载加固的基本技术要 求,增强学生对货物装载及加固重要性的认识,培 养学生执行规章“一点也不能差,差一点也不行” 的理念,从而保证铁路货物运输安全。
Ⅱ:货物重心纵向偏移量最大容许距 离(a容)的计算
根据: RA=P容/2=Q(0.5+a/l) 得:a1=(P容/2Q-0.5)l RA-RB=10=Q(0.5+a/l)-Q(0.5-a/l) 得:a2=5l/Q 为同时满足,a容应取a1、a2中较小者 结论: 1.当P容-Q<10t时: a容=(P容2Q-0.5)l 2.当P容-Q≥10t时:a容=5l/Q 纵向条件a需≤a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