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五华县华新中学2016届九年级化学培优试题(三)

合集下载

广东省五华县华新中学2016届九年级化学培优试题2

广东省五华县华新中学2016届九年级化学培优试题2

九年级化学培优训练(2)1.无色溶液中滴加1~2滴酚酞试液,溶液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色,这说明该无色溶液是()A.酸性溶液B.碱性溶液C.酸的水溶液D.碱的水溶液2.在一无色溶液中滴入数滴酚酞试液,溶液仍显无色,则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①溶液是中性的;②溶液不可能是碱性的;③溶液可能是酸性的;④如果在该溶液中滴入紫色石蕊试液,溶液一定仍显紫色,结论中正确的是()A.①②③④B.①④C.②③D.以上答案都不对3.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硫酸能使紫色的石蕊试液变红 B.浓硫酸露置于空气中,溶质质量分数会变小C.打开盛浓盐酸的试剂瓶,瓶口会产生白雾D.露置于空气中的固体氢氧化钠,其成分不会发生变化4.如图能正确反映其对应操作中各量的变化关系的是()A.向澄清石灰水中不断通入二氧化碳B.向饱和Ca(OH)2溶液中不断加入CaO固体C.高温加热碳和氧化铜的混合物,恰好完全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D.氢氧化钠溶液中加足量的水稀释5.下列图象关系合理的是()A.向PH=9的NaOH溶液中不断加水B.在久置的NaOH溶液中加入盐酸C.分别向稀盐酸中加入等质量的Fe和MgD.在饱和KNO3中加入KNO3 6.同学们做完实验后的玻璃试管中常附着难清洗的物质,下列清洗方法错误的是()A.内壁有CaCO3的试管用稀盐酸清洗 B.内壁有碘的试管用酒精清洗C.内壁有铜粉的试管用稀硫酸清洗 D.内壁有植物油的试管用洗洁精清洗7.天平两边各放质量相等的烧杯,分别盛有100克溶质质量分数为9.8%的稀硫酸,此时天平平衡.若将下列各组的两种物质分别加入左右两烧杯中,充分反应后,天平仍平衡的是()A.铜8克,氧化铜8克 B.氯化钡溶液10克,氢氧化镁5克C.氧化铜8克,碳酸镁8.4克 D.铁5克,铝5克8.下列有关物质用途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二氧化锰作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催化剂 B.用氢氧化钠改良酸性土壤C.氢氧化铝用于治疗胃酸过多 D.用稀盐酸除去金属表面的锈9.逻辑推理是一种重要的化学思维方法,下列推理合理的是()A.因为碱溶液呈碱性,所以呈碱性的溶液一定都是碱溶液B.因为氧化物含有氧元素,所以含氧元素的化合物都是氧化物C.因为H2O和H2O2的组成元素相同,所以它们的化学性质相同D.因为蜡烛燃烧生成CO2和H2O,所以蜡烛组成里一定含有碳元素和氢元素10.物质x可发生下列所示的两个反应,则X可能是()①X+碱→盐+水②X+金属氧化物→盐+水.A.H Cl B.CO C.NaOH D.CaO11.用下列物质的序号填空:①食盐②熟石灰③稀盐酸④小苏打⑤乙醇(1)工业上通常用来除铁锈的是;(2)医疗上可用于治疗胃酸过多的是;(3)农业上可用来改良酸性土壤的是;(4)日常生活中一种重要的调味品是.12.如图以稀盐酸为例的反应关系体现了酸的化学性质,其中X与图中所给物质的类别不同.结合此图回答下列问题:(1)稀硫酸中阳离子的符号是;(2)反应①中石蕊溶液变为色;(3)反应⑤的化学方程式为;(4)图中只生成盐和水的反应有(填序号);(5)若X溶液既能跟稀盐酸反应,又能跟Ca(OH)2反应,则X可能是(BaCl2、CuSO4、Na2CO3)中的13.如图所示的三个实验均可验证酸与碱能发生反应:(1)根据实验一回答:①加稀盐酸前,一定能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②该实验通过稀盐酸与反应的现象,验证了酸与碱能发生反应.(2)实验二通过两只试管中的现象对比,可以判断稀盐酸与Ca(OH)2能反应,该实验除需控制所加水和稀盐酸的温度、体积相同外,还需控制的质量相同.(3)实验三中,加入X可验证稀硫酸与碱能发生反应,符合此条件的X是下列物质中的A.酚酞 B.CuO C.Na2CO3 D.Ba(NO3)2.14.“化学扑克”牌的玩法是:上家出牌,如果下家牌中的物质能与上家的发生反应,即可出牌,按此规则,出完牌的为赢家.下图表示的是某局牌的最后一轮.桌面上是一张图甲的“盐酸”牌,ABCD四位玩家手中都剩下一张牌(如图).(1)如果本局每一位玩家的牌都能出掉,则四位玩家的出牌顺序为:(填标号)甲→.写出甲牌中物质与C玩家牌中物质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属于反应(填基本反应类型).(2)如果本局只有一位玩家的牌出不掉,你认为该玩家是(填标号),他们的出牌顺序为:(填标号)甲→.11、③④②①12、H+ 红 Al2O3+6HCl=2AlCl3+3H2O ③⑤ Na2CO313、产生蓝色沉淀氢氧化铜氢氧化钙粉末的质量 A、14、(1)C→D→B→A Fe+2HCl═FeCl2+H2↑置换(2)A B→D→C15.化学与我们的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现有氢气、活性炭、甲烷、碳酸钠、氢氧化钠、盐酸,请按下列要求填空:(1)用于金属表面除锈的是盐酸;(2)广泛应用与玻璃.造纸.纺织和洗涤剂的是碳酸钠;(3)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4)可用作冰箱除味剂的是活性炭;(5)广泛应用于肥皂、石油、造纸等工业的是氢氧化钠.17.某学习小组的同学进行实验:向盛有少量氢氧化钠溶液的试管中通入二氧化碳,未看到明显现象,便产生了疑惑,于是进行了如下探究.【提出问题】氢氧化钠溶液能否与二氧化碳发生反应?【猜想与假设】甲同学认为能;乙同学认为不能.【设计与实验】甲同学设计图A所示装置进行实验,请你和他一起验证他的猜想.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向充满二氧化碳的塑料瓶中滴加几滴氢氧化钠溶液塑料瓶变瘪了氢氧化钠溶液能与二氧化碳反应【反思与评价】乙同学提出质疑,认为上述现象可能是二氧化碳溶于水的结果.【改进与实验】同学们讨论后设计了图B所示装置进行对比实验,请你和他们一起来完成此实验.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将a、b两支充满二氧化碳的试管分别倒插入盛有氢氧化钠溶液和水的烧杯中a试管内上升的液面比b试管内液面高氢氧化钠溶液能与二氧化碳反应【交流与提高】同学们交流后认为,也可以用验证产物的方法证明氢氧化钠溶液能与二氧化碳反应.18.某化学兴趣小组学习酸碱中和反应后,对稀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混合后的有关问题,进行了如下探究,请你一起参与他们的探究.【提出问题】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混合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成分是什么?【作出猜想】甲同学猜想:溶质有NaCl、HCl、NaOH乙同学猜想:溶质只有NaCl丙同学猜想:溶质有NaCl、HCl你的猜想:溶质有NaCl和NaOH.(填化学式)乙同学认为甲同学的猜想是错误的,理由是由于氢氧化钠可以和稀盐酸反应,所以盐酸和氢氧化钠不能共存.【实验设计及验证】请你将下列实验报告填写完整: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结论取反应后的溶液于试管中,加入碳酸钠溶液产生气体丙同学的猜想正确取反应后的溶液于试管中,加入氯化铜溶液有蓝色沉淀生成你的猜想正确19.某同学用氢氧化钙溶液和盐酸进行酸碱中和反应的实验时,向烧杯中的氢氧化钙溶液中滴加稀盐酸一会儿后,发现忘记了滴加指示剂.因此,他停止滴加稀盐酸,并对烧杯内溶液中的溶质成分进行了如下探究,请你和他一起完成探究活动.【提出问题】溶液中的溶质是什么物质?【作出猜想】猜想一:溶质只有氯化钙;猜想二:可能是CaCl2和Ca(OH)2;猜想三:含有盐酸和氯化钙.【查阅资料】氯化钙溶液呈中性.【方案设计】【方案评价】该同学与同学们通过讨论认为:(1)方案一能证明猜想二正确,但不能证明猜想一正确.(2)方案二可行.但该同学在记录时未记录完整,请你帮他将方案二补充完整.【方案反思】方案一不能证明猜想一正确的理由是酚酞不变色还可能是含有盐酸和氯化钙.【拓展与应用】实验证明猜想三是正确的.要想使溶液中的溶质只有氯化钙,你认为应该进行的实验步骤是向废液中加入碳酸钙,当不再产生气泡时,停止加入碳酸钙,过滤即得只含有氯化钙的废液.【结论】在分析化学反应后所得物质成分时,除考虑生成物外还需考虑反应物是否过量.2020年中考化学模拟试卷一、选择题1.下列实验操作、现象与结论对应关系不正确的是()选项实验操作现象结论A 将燃着的木条放入盛有O2的集气瓶中木条燃烧更旺氧气浓度越大,燃烧越剧烈B 将硝酸铵固体放入水中液体温度下降物质溶解伴随能量变化C 向滴有酚酞的NaOH溶液中滴加一定量稀盐酸红色消失NaOH与盐酸一定发生了化学反应D 将一根未打磨的铝片放入CuSO4溶液中无固体析出铝不如铜活泼A.A B.B C.C D.D2.下列对有关主题知识的归纳错误的是A.化学与农业生产铵态氮肥不能与碱性物质混用利用熟石灰对酸性土壤进行中和处理B.安全常识室内煤气泄漏,立即打开排风扇油锅着火,立即用水浇灭C.化学与健康人体缺铁易引起缺铁性贫血病重金属盐中毒,可用牛奶、豆浆缓解D.化学与环境保护使用可降解塑料,可减少“白色污染”用新能源逐步替代化石燃料,能减少雾霾和酸雨的产生A.A B.B C.C D.D3.能达成实验目的是()A B C D目的检验碳酸盐配制 100g 质量分数 10%的NaCl 溶液验证质量守恒定律验证与氧气接触时燃烧的条件之一实验A.A B.B C.C D.D4.2.2g某有机物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6.6g二氧化碳和3.6g水。

广东省五华县华新中学2016届九年级化学培优试题4

广东省五华县华新中学2016届九年级化学培优试题4

A九年级化学培优训练(4)1、分类是学习化学的方法之一,下列物质是按单质、盐、混合物的顺序排列的是 ( )A .氧气、碳酸钙、空气B .氢气、硫酸钠、水C .甲烷、食盐、冰水D .金刚石、熟石灰、石油 2、物质的性质决定其用途。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熟石灰能和酸发生反应,可用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B .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可将氮气充入食品包装袋内延长食品保质期C .“洗洁精”有乳化功能,可用“洗洁精”洗涤餐具上的油污D .甲醛能使蛋白质失去生理活性,可用甲醛溶液浸泡水产品防腐3、下面是某同学进行碱的化学性质实验时记录的实验现象,其中与事实不相符的是 ( ) A.在C a (O H )2溶液中加入稀盐酸,无明显变化 B.在NaOH 溶液中通入CO 2气体,有白色沉淀生成C.在C a (O H )2溶液中加入几滴石蕊溶液,溶液呈蓝色D.在NaOH 溶液中加入CuSO 4溶液,有蓝色沉淀生成 4、对于复分解反应:X +2NaOH 2Y +Cu(OH)2↓,下列分析中正确的是( ) A .X 一定是CuCl 2 B .相对分子质量大小:X >Y C .Y 可能是H 2O D .Y 可能是Na 2SO 45、初中化学的很多反应可以表示为:甲+乙=丙+丁,其中甲、乙、丙、丁既可能是单质也可能是化合物。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若甲、乙、丙、丁均是化合物,则该反应一定是复分解反应B .若甲、乙、丙分别是酸、碱、盐,则丁一定是水C .若甲是一氧化碳,乙是金属氧化物,则丙一定是二氧化碳D .若甲是锌,丙是氢气,则乙一定是稀硫酸6、下列四个图像中,能正确表示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 )A .向一定量稀盐酸中加水稀释B .一定温度下,向不饱和硝酸钾溶液中加入硝酸钾C .加热一定量的高锰酸钾固体D .向盐酸和氯化镁的混合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钾溶液 7、为了除去粗盐中的Ca 2+Mg 2+SO 42-和泥沙,可将粗盐溶于水,然后进行下列五项操作:①过滤 ②加过量的NaOH溶液 ③加适量的盐酸 ④加过量的Na 2CO 3溶液 ⑤加过量的BaCl 2溶液。

【K12教育学习资料】九年级化学上学期培优试题(3)(含解析) 新人教版

【K12教育学习资料】九年级化学上学期培优试题(3)(含解析) 新人教版

2015-2016学年广东省梅州市五华县华新中学九年级(上)培优化学试卷(3)一、选择题(共11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33分)1.某品牌谷物牛奶饮品营养成分表数据显示:每250mL含钠78mg、磷78mg、钾91mg、钙91mg.这里的钠、磷、钾、钙是指( )A.分子 B.原子 C.单质 D.元素2.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分子、原子、离子都是可以直接构成物质B.原子得到电子形成阳离子C.化学反应中,分子可分,原子不能再分D.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3.硒是人体必需的一种微量元素,严重缺硒有可能诱发皮肤疾病.已知硒的原子序数为34,质子数与中子数之和为79.下列有关硒原子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核电荷数为79 B.核外电子数为34C.质子数为34 D.中子数为454.某元素R的原子序数为m,能够形成核外有x个电子的R n+离子,则下列关系式一定正确的是( )A.m═n B.m═n+x C.m═n﹣x D.m═x﹣n5.“茉莉的香气清新淡雅,能够使人心情放松;檀木的香气持久醇厚,能缓解紧张焦虑的情绪….”从微观角度分析,语句中隐含的分子性质有( )①分子的质量很小②分子之间有间隔③分子是不断运动的④不同分子性质不同.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6.娄底正在争创全国卫生城市,明文规定市民不得在公共室内场合吸烟.不吸烟的人能闻到烟味的原因是( )A.分子很小 B.分子之间有间隙C.分子在不断运动D.分子由原子构成7.根据如图提供的信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钠原子最外层有11个电子B.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22.99gC.钠属于非金属元素 D.钠的原子序数为118.下列对微粒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A.易失电子B.易形成阴离子C.阳离子D.化学性质稳定9.比较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有关物质的比较推理中正确的是( ) A.氧化物含有氧元素,故含氧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氧化物B.同种元素的核电荷数相同,故核电荷数相同的粒子一定是同种元素C.原子由质子、中子和电子构成,故所有原子都由这三种粒子构成D.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故分子发生改变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10.以科学原理和事实为依据进行推理是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方法,下列推理合理的是( )A.物质世界是由一百多种元素组成的,因此可以利用周期表中的元素任意组合新物质B.化合物是由不同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所以只含一种元素的物质一定不是化合物C.原子和分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因此物质不是由分子构成,就一定是由原子构成D.CO和CO2的元素组成相同,所以它们的性质也完全相同11.如图为某粒子的结构示意图,有关于该粒子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该粒子的原子核内有12个质子B.该粒子的核外有三个电子层C.该粒子是一种非金属元素的原子D.该粒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2个电子二、解答题(共6小题,满分0分)12.用化学符号来表示:(1)氖原子__________;(2)2个钠离子__________;(3)3个氮分子__________;(4)氮气__________;(5)5个氢原子__________;(6)6个水分子__________;(7)2个二氧化碳分子__________.13.根据钠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将如图方框内①﹣⑤项内容补充完整:①__________;②__________;③__________;④__________;⑤__________.14.如图中A、B、C、D是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1)以上四种结构示意图所表示的粒子中,属于非金属元素的是__________(填字母代号).(2)以上四种结构示意图所表示的粒子中,易失去电子的是__________(填字母代号).(3)C中x=__________.15.如图是某化学反应前后的微观过程示意图,其中“”、“”表示两种不同的原子.请根据图示回答:(1)该反应的基本类型是__________.(2)反应前的物质__________(填“可能”或“不可能”)是氧化物.(3)反应前后、、三种粒子的个数比是__________.(4)从图中还可获得的一条消息是__________.16.请观察图并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1)图A表示的原子核电荷数为__________;相对原子质量为__________;(2)图B表示的是__________(填“金属”或“非金属”)元素的原子;(3)图B表示的原子在化学变化中形成的离子符号为__________.17.如图所示是元素周期表中某一周期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1)硼原子结构示意图中的X=__________;(2)镁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图中与其化学性质相似的元素是__________;(3)图中元素从左至右排列所遵循的规律是(任写一条)__________;(4)根据图示信息,确定1个一氧化碳分子中所含电子总数为__________.2015-2016学年广东省梅州市五华县华新中学九年级(上)培优化学试卷(3)一、选择题(共11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33分)1.某品牌谷物牛奶饮品营养成分表数据显示:每250mL含钠78mg、磷78mg、钾91mg、钙91mg.这里的钠、磷、钾、钙是指( )A.分子 B.原子 C.单质 D.元素【考点】元素的概念.【专题】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分析】食品、药品、营养品、矿泉水等物质中的“钠、磷、钾、钙”等不是以单质、分子、原子等形式存在,而是指元素,通常用元素及其所占质量(质量分数)来描述.【解答】解:某品牌谷物牛奶饮品营养成分中的“钠、磷、钾、钙”不是以单质、分子、原子等形式存在,这里所指的“钠、磷、钾、钙”是强调存在的元素,与具体形态无关.故选:D.【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元素与微观粒子及物质的区别,加深对元素概念的理解是正确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2.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分子、原子、离子都是可以直接构成物质B.原子得到电子形成阳离子C.化学反应中,分子可分,原子不能再分D.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考点】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原子的定义与构成;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和联系;原子和离子的相互转化.【专题】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分析】A、根据构成物质的微粒进行解答;B、根据原子得到电子形成阴离子进行解答;C、根据分子和原子的区别进行解答;D、根据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而电子的质量可以忽略进行解答.【解答】解:A、分子、原子、离子都是可以直接构成物质,故A正确;B、原子得到电子形成阴离子,原子失去电子形成阳离子,故B错误;C、化学反应中,分子可分,原子不能再分,故C正确;D、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而电子的质量可以忽略,故D正确.故选:B.【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了构成物质的微观粒子方面的知识,掌握常见物质的粒子构成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3.硒是人体必需的一种微量元素,严重缺硒有可能诱发皮肤疾病.已知硒的原子序数为34,质子数与中子数之和为79.下列有关硒原子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核电荷数为79 B.核外电子数为34C.质子数为34 D.中子数为45【考点】原子的定义与构成.【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分析】由题意可知“硒的原子序数为34,质子数与中子数之和为79”,再根据“原子序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核电荷数”,则可知核外电子数、质子数、中子数、核电荷数等信息.【解答】解:由题意可知“硒的原子序数为34,质子数与中子数之和为79”,再根据“原子序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核电荷数”,则可知核外电子数为34、质子数为34、中子数为79﹣34=45,核电荷数为34.故选:A.【点评】了解原子的定义和构成: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其中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熟记规律“原子序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核电荷数”.4.某元素R的原子序数为m,能够形成核外有x个电子的R n+离子,则下列关系式一定正确的是( )A.m═n B.m═n+x C.m═n﹣x D.m═x﹣n【考点】原子和离子的相互转化.【专题】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分析】根据R n+离子是表示失去n个电子后形成的阳离子进行解答.【解答】解:A、R n+离子是表示失去n个电子后形成的阳离子,所以m不一定等于n,故A 错误;B、R n+离子是表示失去n个电子后形成的阳离子,所以m═n+x,故B正确;C、R n+离子是表示失去n个电子后形成的阳离子,所以m═n+x,而不是m═n﹣x,故C错误;D、R n+离子是表示失去n个电子后形成的阳离子,所以m═n+x,而不是m═x﹣n,故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核外电子数、质子数、电荷数之间的关系,难度不大,明确由原子变成离子,变化的是核外电子数,不变的是核内质子数.5.“茉莉的香气清新淡雅,能够使人心情放松;檀木的香气持久醇厚,能缓解紧张焦虑的情绪….”从微观角度分析,语句中隐含的分子性质有( )①分子的质量很小②分子之间有间隔③分子是不断运动的④不同分子性质不同.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考点】利用分子与原子的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专题】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分析】根据分子的基本特征: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物质的分子性质不同,可以简记为:“两小运间,同同不不”,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即可.【解答】解:茉莉的香气清新淡雅,檀木的香气持久醇厚,能闻到茉莉的香气、檀木的香气,是因为香气中含有的分子是在不断的运动的,向四周扩散,使人们闻到茉莉的香气、檀木的香气.茉莉的香气清新淡雅,檀木的香气持久醇厚,香味不同,是因为它们分子的构成不同,不同种的分子性质不同.故语句中隐含的分子性质有③④.故选:B.【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分子的基本性质(可以简记为:“两小运间,同同不不”)及利用分子的基本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6.娄底正在争创全国卫生城市,明文规定市民不得在公共室内场合吸烟.不吸烟的人能闻到烟味的原因是( )A.分子很小 B.分子之间有间隙C.分子在不断运动D.分子由原子构成【考点】利用分子与原子的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专题】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分析】要解答本题需掌握:扩散现象是分子运动的结果,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解答】解:由于烟分子在不断运动,在空气中进行扩散,所以只要有一个人吸烟,整个房间也会充满烟味,不吸烟的人能闻到烟味.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实际生活中分子运动实例的解释能力.吸烟有害健康,所以要在公共场所禁止吸烟.7.根据如图提供的信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钠原子最外层有11个电子B.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22.99gC.钠属于非金属元素 D.钠的原子序数为11【考点】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分析】根据图中元素周期表可以获得的信息: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字母表示该元素的元素符号;中间的汉字表示元素名称;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进行分析判断即可.【解答】解:A、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中获取的信息,右上角数字表示该元素的原子序数为11,所以核外有11个电子,其中最外层有1个电子,故说法错误;B、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中获取的信息,可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2.99,相对原子质量单位是“1”,不是“克”,故说法错误;C、钠带“钅”字旁,属于金属元素,故说法错误;D、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中获取的信息,右上角数字表示该元素的原子序数为11,故说法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信息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8.下列对微粒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A.易失电子B.易形成阴离子C.阳离子D.化学性质稳定【考点】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分析】粒子结构示意图中,弧线表示电子层,弧线上的数字表示该层上的电子数,离圆圈最远的弧线表示最外层.若最外层电子数≥4,在化学反应中易得电子,若最外层电子数<4,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当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原子;当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阳离子;当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阴离子.若粒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8(氦为2个),属于相对稳定结构.【解答】解:A、由A粒子的结构示意图,最外层电子数是1,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1个电子而形成阳离子,故选项说法正确;B、由B粒子的结构示意图,B粒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6,大于4,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2个电子而形成阴离子,故选项说法正确;C、由C粒子的结构示意图,质子数=9,核外电子数=10,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阴离子,故选项说法错误;D、由D粒子的结构示意图,D粒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8,属于相对稳定结构,化学性质稳定,故选项说法正确.故选:C.【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学生对粒子结构示意图及其意义的理解,明确粒子中核内质子数和核外电子数之间的关系是解题的关键.9.比较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有关物质的比较推理中正确的是( ) A.氧化物含有氧元素,故含氧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氧化物B.同种元素的核电荷数相同,故核电荷数相同的粒子一定是同种元素C.原子由质子、中子和电子构成,故所有原子都由这三种粒子构成D.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故分子发生改变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考点】从组成上识别氧化物;原子的定义与构成;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和联系;元素的概念.【专题】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物质的分类.【分析】A、根据氧化物的特点考虑;B、根据核电荷数相同的粒子分类考虑;C、根据氢原子构成考虑;D、根据化学变化中分子的变化考虑.【解答】解:A、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含氧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是由两种元素组成,故A错;B、核电荷数相同的粒子可以是分子和原子,例如氖原子和水分子核电荷数都是10个,原子和离子核电荷数可以相同,例如钠原子和钠离子核电荷数都是11,故B错;C、氢原子中没有中子,故C错;D、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分成原子,原子再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所以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分子发生改变的变化一定有新的分子生成了,也就是说有新的物质生成了,所以属于化学变化,故D正确.故选D.【点评】解答本题关键是要知道氧化物三个特点:两种元素,有氧元素,属于化合物;知道核电荷数相同的粒子不一定是同种元素;知道有分子改变的变化属于化学变化.10.以科学原理和事实为依据进行推理是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方法,下列推理合理的是( )A.物质世界是由一百多种元素组成的,因此可以利用周期表中的元素任意组合新物质B.化合物是由不同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所以只含一种元素的物质一定不是化合物C.原子和分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因此物质不是由分子构成,就一定是由原子构成D.CO和CO2的元素组成相同,所以它们的性质也完全相同【考点】物质的元素组成;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单质和化合物的概念;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专题】课本知识同类信息.【分析】A、根据组成物质的元素的种类及元素的性质分析;B、根据化合物的定义及组成分析;C、根据构成物质的微粒的种类分析;D、根据CO和CO2的结构进行分析.【解答】解:A、不同的元素具有不同的性质,不同的元素不能任意组合新物质.故A推理不合理;B、化合物是由不同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所以只含一种元素的物质一定不是化合物.故B推理合理;C、构成物质的微粒有分子、原子和离子.故C推理不合理;D、CO和CO2的元素组成相同,但分子构成不同,所以,它们的性质不相同.故D推理不合理;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化学的一种重要学习方法﹣﹣类推法,属于易错题目,因而建议学生对一些典型的概念、理论准确记忆,理解把握,并多涉猎题型进行训练.11.如图为某粒子的结构示意图,有关于该粒子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该粒子的原子核内有12个质子B.该粒子的核外有三个电子层C.该粒子是一种非金属元素的原子D.该粒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2个电子【考点】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分析】原子结构示意图中,圆圈内数字表示核内质子数,弧线表示电子层,弧线上的数字表示该层上的电子数,离圆圈最远的弧线表示最外层.若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8,则为稀有气体元素,属于相对稳定结构;若最外层电子数≥4,则一般为非金属元素,在化学反应中易得电子,若最外层电子数<4,则一般为金属元素,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解答】解:A、由某粒子的结构示意图可知,该粒子的原子核内有12个质子,故选项说法正确.B、由某粒子的结构示意图可知,该粒子的核外有三个电子层,故选项说法正确.C、由某粒子的结构示意图可知,该粒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2,少于4,是一种金属元素的原子,故选项说法错误.D、由某粒子的结构示意图可知,该粒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2,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2个电子,故选项说法正确.故选C.【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学生对原子结构示意图及其意义的理解,了解原子结构示意图的意义是正确解题的关键.二、解答题(共6小题,满分0分)12.用化学符号来表示:(1)氖原子Ne;(2)2个钠离子2Na+;(3)3个氮分子3N2;(4)氮气N2;(5)5个氢原子5H;(6)6个水分子6H2O;(7)2个二氧化碳分子2CO2.【考点】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分析】本题考查化学用语的意义及书写,解题关键是分清化学用语所表达的对象是分子、原子、离子还是化合价,才能在化学符号前或其它位置加上适当的计量数来完整地表达其意义,并能根据物质化学式的书写规则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才能熟练准确的解答此类题目.【解答】解:(1)氖原子的符号为Ne,故填:Ne;(2)2个钠离子表示为2Na+,故填:2Na+;(3)3个氮分子表示为3N2,故填:3N2;(4)氮气的化学式为N2,故填:N2;(5)5个氢原子表示为5H,故填:5H;(6)6个水分子表示为6H2O,故填:6H2O;(7)2个二氧化碳分子表示为2CO2,故填:2CO2.【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化学用语的书写和理解能力,题目设计既包含对化学符号意义的了解,又考查了学生对化学符号的书写,考查全面,注重基础,题目难度较易.13.根据钠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将如图方框内①﹣⑤项内容补充完整:①22.99;②11;③1;④失;⑤Na+.【考点】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分析】根据元素周期表和原子结构示意图的信息来分析解答;【解答】解:①元素周期表中,正下方的数字即为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②在原子中,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钠原子的原子序数为11,即X=11;③那么2+8+Y=11,Y=1;④钠原子最外层只有1个电子,最外层少于4个电子易失,因此在化学反应中钠原子易失去这1个电子而带1个单位的正电荷;⑤钠离子带1个单位的正电荷,其离子符号为:Na+;故答案为:①22.99;②11;③1;④失;⑤Na+;【点评】该题考查的知识点较多,既有元素周期表和原子结构的知识,也有关于溶液以及溶解度曲线的知识,还有关于酸碱中和以及溶液的pH与酸碱性的关系,只要认真分析,紧扣所学知识,也能顺利解答.14.如图中A、B、C、D是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1)以上四种结构示意图所表示的粒子中,属于非金属元素的是AB(填字母代号).(2)以上四种结构示意图所表示的粒子中,易失去电子的是CD(填字母代号).(3)C中x=8.【考点】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分析】(1)根据非金属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一般大于或等于4进行解答;(2)根据最外层电子数小于4,容易失去电子进行解答;(3)根据原子中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进行解答.【解答】解:(1)非金属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一般大于或等于4,所以属于非金属元素的是AB;故答案为:AB;(2)最外层电子数小于4,容易失去电子,所以易失去电子的是CD;故答案为:CD;(3)原子中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所以x=11﹣2﹣1=8.故答案为:8.【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明确粒子中粒子结构示意图的含义、核内质子数和核外电子数之间的关系是解题的关键.15.如图是某化学反应前后的微观过程示意图,其中“”、“”表示两种不同的原子.请根据图示回答:(1)该反应的基本类型是分解反应.(2)反应前的物质可能(填“可能”或“不可能”)是氧化物.(3)反应前后、、三种粒子的个数比是2:2:1.(4)从图中还可获得的一条消息是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量均不变化.【考点】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从组成上识别氧化物;反应类型的判定.【专题】化学反应模拟图型;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分析】(1)依据反应前后物质的种类情况分析解答即可;(2)依据氧化物的物质特点分析解答即可;(3)依据图示情况判断反应前后三种粒子的个数比;(4)根据反应前后微粒的种类以及相关的化学反应知识分析解答;【解答】解:(1)由图示可知反应前含有一种分子即为一种物质,反应后存在两种分子即为两种物质,符合分解反应“一变多”的特性;(2)氧化物是含有两种元素且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由图示可知该物质含有两种元素,如果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则该物质可能是氧化物;(3)根据反应前后的粒子的个数情况可知、、三种粒子的个数比是2:2:1;(4)依据反应前后的原子情况可知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量均不变化;故答案为:(1)分解反应;(2)可能;(3)2:2:1;(4)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量均不变化.【点评】化学反应的实质是分子破裂为原子,原子重新组成新的分子,化学变化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不变,分子的种类一定改变.16.请观察图并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1)图A表示的原子核电荷数为12;相对原子质量为24.31;(2)图B表示的是非金属(填“金属”或“非金属”)元素的原子;(3)图B表示的原子在化学变化中形成的离子符号为Cl﹣.【考点】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分析】(1)根据图中元素周期表可以获得的信息:原子序数、相对原子质量、元素符号、元素种类等,进行分析解答即可.(2)若最外层电子数≥4,则一般为非金属元素,在化学反应中易得电子,若最外层电子数<4,则一般为金属元素,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3)图B表示的原子在化学变化中易得到1个电子形成带1个单位负电荷的阴离子,形成其离子符号即可.【解答】解:(1)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中获取的信息,图A表示的元素的原子序数为12;根据原子序数=核电荷数,则该元素的原子核电荷数为12,相对原子质量为24.31.(2)图B表示的是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7,大于4,属于非金属元素的原子.(3)图B表示的原子为氯原子,在化学变化中易得到1个电子形成带1个单位负电荷的阴离子,其离子符号Cl﹣.故答案为:(1)12;24.31;(2)非金属;(3)Cl﹣.【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信息,明确原子结构示意图中最外层电子数与得失电子的关系是解题的关键.17.如图所示是元素周期表中某一周期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1)硼原子结构示意图中的X=5;(2)镁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图中与其化学性质相似的元素是铍;(3)图中元素从左至右排列所遵循的规律是(任写一条)核电荷数依次增大排列;(4)根据图示信息,确定1个一氧化碳分子中所含电子总数为14.【考点】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分析】(1)根据原子中,质子数与核外电子数的关系来分析;(2)根据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元素的化学性质来分析;(3)根据元素周期律:同一周期原子的原子序数从左到右依次增加,进行解答本题;。

广东省五华县华新中学2016届九年级化学培优试题10

广东省五华县华新中学2016届九年级化学培优试题10

化学培优训练(10)1、梅州正在创建国家卫生城市.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A .每天定时打扫街道;露天焚烧垃圾;减少垃圾的体积B .工业废水处理达标后排放C .节日大量燃放烟花爆竹,增加节日气氛D .在公共场所吸烟并且奉劝别人吸烟2、在今年的化学活动周中,某校兴趣小组同学在(培养中学生基本科学素养的化学实验教学研究)课题组老师的指导下,将课本“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实验装置(如甲图)改进为新的实验装置(如乙图),改进后的实验装置相对于原装置,以下评价不恰当的是( )A .反应容器体积小,药品消耗少B .装置简洁,减少了甲图装置中导管引起的误差C .白磷比红磷着火点高,使用更安全D .容器内径相等,易准确推算出空气中氧气的含量3、按右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先在试管Ⅱ中加入试剂乙,然后在试管Ⅰ中加入试剂甲,立即塞紧橡皮塞,一段时间后,观察到试管Ⅱ中有白色沉淀生成.符合以上实验现象的一组试剂是( )A .甲:NaHCO 3、稀HCl ;乙:NaOH 溶液B .甲:Al ,稀H 2SO 4;乙:Ba (NO 3)2溶液C .甲:MgO ,稀盐酸;乙:AgNO 3D .甲:Cu 、稀H 2SO 4;乙:BaCl 2溶液4、实验是学习化学的途径之一。

下列实验方案中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 .用硫酸锌溶液、铁和铜验证锌、铁、铜的活动性顺序B .用相互刻画的方法比较黄铜和铜的硬度C .用蘸水和酒精的两个棉花团探究燃烧需要可燃物D .用铁丝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5、右图是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t 1℃时甲和乙的溶液升温到t 2℃,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相等B .t 2℃时等质量的甲、乙的饱和溶液中,乙中的溶剂质量大于甲的溶剂质量C .t 2℃50g 水中最多能溶解40g 甲物质D .t 2℃时甲和乙的饱和溶液降温,甲析出的固体一定比乙多6、海水晒盐得到的食盐中含有少量沙土、氯化钙和氯化镁。

2016年广东省中考化学模拟试题(三)OK

2016年广东省中考化学模拟试题(三)OK

2016年广东省初中毕业生学业模拟考试化学试卷(三)说明:1.全卷共6页,满分为100分,考试用时为80分钟。

2.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在答题卡上填写自己的准考证号、姓名、考场号、座位号。

用2B铅笔把对应该号码的标号涂黑。

3.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题上。

4.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画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或涂改液。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5.考生务必保持答题卡的整洁。

考试结束时,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6.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Na∶23S∶32 Zn∶65一、选择题(本大题包括14小题,每小题2分,共28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

请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所选的选项涂黑)1.下列过程中,不含化学变化的是()A.粘土烧成陶瓷B.大米酿成白酒C.木材制成家具D.牛奶变成酸奶2.煤、石油、天然气是最重要的化石燃料。

下列关于它们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煤和石油是混合物,天然气是纯净物B.都是不可再生能源C.都是重要的化工原料D.燃烧时都会放出二氧化碳3.铝在一百多年里产量得到大幅度的提高,并被广泛地使用,原因之一就是铝的抗腐蚀性能好。

铝具有良好抗腐蚀性能的原因是()A.铝的化学性质不活泼B.铝不与酸、碱反应C.铝常温下不与氧气反应D.铝表面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铝保护膜4.我市自实施“碧水蓝天”工程以来,空气质量不断好转。

下列措施不合理...的是 ( ) A.加大能源结构调整,推广使用清洁能源B.开展机动车和火电厂尾气治理工程C.加大污水处理和再生利用工程建设D.只检测PM就可判断空气质量好坏5.下列实验设计与对应的实验目的表述不一致的是()A B C DA.比较火焰各层温度B.检验氢气的纯度C.验证CO2的密度比空气大D.探究空气的组成成分6.分类法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

广东省梅州市五华县华新中学2016届九年级化学上学期培优试题(10)(含解析)新人教版

广东省梅州市五华县华新中学2016届九年级化学上学期培优试题(10)(含解析)新人教版

2015-2016学年广东省梅州市五华县华新中学九年级(上)培优化学试卷(10)一、选择题(共11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33分)1.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A.酸溶液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的一定是酸B.氢氧化钠能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盐和水,所以属于中和反应C.碱溶液的pH>7,碳酸钠溶液的pH也大于7,所以它属于碱D.氧化物有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元素为氧元素,所以水属于氧化物2.鉴别下列物质所用的方法或试剂,错误的是( )A.硬水和软水﹣﹣观察颜色B.纯铝和硬铝﹣﹣比较硬度C.碳酸钠和氯化钠﹣﹣稀盐酸D.羊毛纤维和合成纤维﹣﹣点燃闻气味3.在一只盛有稀硫酸的烧杯中漂浮着一块木块(如图)往烧杯中加入少量的某中固体物质后,木块浸没在液体中的体积变大(假设这些过程中溶液的体积变化忽略不计),则加入的固体物质可能是( )A.Cu B.Fe C.Ba(OH)2D.Zn4.某化学小组在课外活动时做了一个实验,在甲试管中装入固体物质,乙试管中装入液体试剂,按图所示组装好仪器(图中铁架台等仪器已略去).通过分液漏斗加入足量稀硫酸,同时打开止水夹,看到乙试管液体中有气泡冒出;一段时间后关闭止水夹,发现乙中液面上( )A.A B.B C.C D.D5.实验小组探究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过程中溶液pH的变化规律,得到如图所示曲线.下列有关该实验事实的说法正确的是( )A.该实验是将氢氧化钠溶液滴入盐酸中B.B点表示盐酸和氢氧化钠恰好完全反应C.A点时的溶液不能使酚酞试液变色D.C点时,溶液中的溶质只有氯化钠6.探究小组用如图装置进行实验.胶头滴管和集气瓶中分别盛装某种试剂,挤压胶头滴管( )A.A B.B C.C D.D7.分别取少量下列各组物质同时加到足量水中,得到无色透明溶液的是( ) A.FeCl3、Ba(OH)2、KNO3B.Na2CO3、CaCl2、Zn(NO3)2C.CuS04、KCl、NaCl D.MgCl2、NaN03、Na2S048.下列各组离子在酸性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A.Ag+、Na+、Cl﹣、NO3﹣B.Na+、K+、OH﹣、SO42﹣C.Na+、Cl﹣、CO32﹣、K+D.Ba2+、Mg2+、Cl﹣、NO3﹣10.某溶液由NaOH、HCl、H2SO4和MgCl2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向该溶液中滴加Ba(OH)2溶液,产生沉淀的质量与加入Ba(OH)2溶液质量的关系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HCl和H2SO4一定存在B.NaOH、H2SO4和MgCl2一定不存在C.HCl和MgCl2一定存在D.HCl一定存在,NaOH、H2SO4一定不存在,MgCl2可能存在11.如图是某化学反应的微观模型,“”、“”分别表示不同元素的原子.下列对图示模型理解正确的是( )A.反应前后分子的种类发生了改变B.反应物和生成物中只有一种单质C.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与数目发生了改变D.参加反应的两种物质分子个数之比为1:2二、解答题(共3小题,满分0分)12.酸、碱、盐在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中有很广泛的应用.回答下列问题:(1)人体胃液中含有__________,可以帮助消化.(2)人被蚊虫叮咬之后,蚊虫在人的皮肤内分泌出蚁酸,使叮咬处肿大痛痒.此时可以涂下列生活中的__________(填序号),可以减轻痛痒.A.牙膏(pH=8)B.肥皂水(pH=10)C.柠檬汁(pH=2)D.稀氨水(pH=10)(3)化肥对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具有重要作用.现有①硫酸钾;②硝酸铵;③磷矿粉;④氯化钾四种化肥,其中从外观可与其他化肥相区别的是__________(填序号).(4)__________是焙制糕点所用的发酵粉的主要成分之一;在医疗上,它可以用来治疗胃酸过多症.13.如图以稀盐酸为例的反应关系体现了酸的化学性质,其中X与图中所给物质的类别不同.结合此图回答下列问题:(1)稀硫酸中阳离子的符号是__________;(2)反应①中石蕊溶液变为__________色;(3)反应⑤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4)图中只生成盐和水的反应有__________(填序号);(5)若X溶液既能跟稀盐酸反应,又能跟Ca(OH)2反应,则X可能是(BaCl2、CuSO4、Na2CO3)中的__________.14.海水晒盐得到的粗盐中常含有MgCl2、CaCl2等杂质,工业提纯粗盐的过程如图所示:(1)步骤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步骤②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任写一个)(2)步骤③中操作a的名称是__________.步骤④加入适量盐酸的目的是除去滤液中的Na2CO3和__________.(3)蒸发精盐水到__________即停止加热,然后继续搅拌得到精盐.(4)若步骤①和步骤②的顺序颠倒,则最后所得的精盐水中还含有__________.2015-2016学年广东省梅州市五华县华新中学九年级(上)培优化学试卷(10)一、选择题(共11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33分)1.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A.酸溶液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的一定是酸B.氢氧化钠能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盐和水,所以属于中和反应C.碱溶液的pH>7,碳酸钠溶液的pH也大于7,所以它属于碱D.氧化物有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元素为氧元素,所以水属于氧化物【考点】酸碱指示剂及其性质;中和反应及其应用;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从组成上识别氧化物;常见的氧化物、酸、碱和盐的判别.【专题】阅读理解类简答题;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分析】A、能使石蕊变红的溶液是酸性溶液,酸的溶液显酸性,但显酸性的不一定是酸的溶液.B、中和反应是酸与碱生成盐和水的反应.C、碱性溶液PH大于7,PH大于7的有可能不是碱的溶液,有些盐的溶液也显碱性.D、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是氧化物,水是氧化物.【解答】解:A、能使石蕊变红的溶液是酸性溶液,酸的溶液显酸性,但显酸性的不一定是酸的溶液,有些盐的溶液也会显酸性,故此答案错误.B、中和反应是酸与碱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二氧化碳不属于酸,故此答案错误.C、碱性溶液PH大于7,PH大于7的有可能不是碱的溶液,有些盐的溶液也显碱性,故此答案错误.D、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是氧化物,水是氧化物,故此答案正确.故选D【点评】此题是对多个知识点的考查,主要是能对相关的知识有较全面的了解,属基础性识记知识考查题.2.鉴别下列物质所用的方法或试剂,错误的是( )A.硬水和软水﹣﹣观察颜色B.纯铝和硬铝﹣﹣比较硬度C.碳酸钠和氯化钠﹣﹣稀盐酸D.羊毛纤维和合成纤维﹣﹣点燃闻气味【考点】物质的鉴别、推断;硬水与软水;合金与合金的性质;酸、碱、盐的鉴别;棉纤维、羊毛纤维和合成纤维的鉴别.【专题】物质的鉴别题.【分析】A、根据硬水和软水的不同是所含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不同进行分析;B、根据合金的硬度和纯金属的硬度不同进行分析;C、根据碳酸钠、氯化钠与盐酸反应的不同现象进行分析;D、根据羊毛纤维燃烧会产生烧焦羽毛的气味进行分析.【解答】解:A、硬水和软水的不同是所含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含量不同,都是无色透明的液体,观察颜色的方法不能鉴别,应该使用肥皂水,故A错误;B、硬铝的硬度比纯铝的硬度大,比较硬度的方法可以鉴别,故B正确;C、取样品加入盐酸,有气泡产生的是碳酸钠,没有明显现象的是氯化钠,现象不同,可以鉴别,故C正确;D、取样品分别点燃,有烧焦羽毛气味产生的是羊毛纤维,没有此气味的是合成纤维,现象不同,可以鉴别,故D正确.故选:A.【点评】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分析被鉴别物质的性质,然后选择适当的试剂和方法,出现不同的现象即可鉴别.3.在一只盛有稀硫酸的烧杯中漂浮着一块木块(如图)往烧杯中加入少量的某中固体物质后,木块浸没在液体中的体积变大(假设这些过程中溶液的体积变化忽略不计),则加入的固体物质可能是( )A.Cu B.Fe C.Ba(OH)2D.Zn【考点】酸的化学性质.【专题】常见的酸酸的通性.【分析】欲正确解答本题,需根据浮力公式G物=F浮=ρ液gV排进行分析,找出木块浸没在水中的体积变大的原因,然后再进一步考虑的固体物质和稀硫酸反应应产生的现象,即可推断出此物质是什么.【解答】解:根据浮力公式可知,G物=F浮=ρ液gV排,木块的重量G物一定,也就是F浮一定,则如果木块浸没在水中的体积变大,也就是V排变大,那么ρ液一定变小.故可推断,往烧杯中加入少量的某种物质后使溶液的密度变小即是备选答案.分析所给的四种物质和稀硫酸反应的情况可知,只有Ba(OH)2和稀硫酸反应生成BaSO4沉淀,溶液中失掉了钡离子,进入的氢氧根离子转化成了水,溶液密度会变小;铜不会与硫酸反应,密度不变,铁与硫酸反应会使溶液中每进入1个铁离子减少两个氢离子;而锌与硫酸反应时,每进入1个锌离子减少两个氢离子;两种情况均能使溶液密度变大.故选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物理知识和化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对浮力公式的理解,以及反应产物的分析.4.某化学小组在课外活动时做了一个实验,在甲试管中装入固体物质,乙试管中装入液体试剂,按图所示组装好仪器(图中铁架台等仪器已略去).通过分液漏斗加入足量稀硫酸,同时打开止水夹,看到乙试管液体中有气泡冒出;一段时间后关闭止水夹,发现乙中液面上( )A.A B.B C.C D.D【考点】酸的化学性质.【专题】常见的酸酸的通性.【分析】根据题意进行分析,乙试管液体中有气泡冒出,一段时间后,关闭止水夹,发现乙中液面上升,溶液变浑浊,说明甲中产生了气体,且能与乙中的溶液反应生成沉淀.【解答】解:A、铜不与稀硫酸反应发生反应,不会使乙试管出现冒气泡的现象,故A错误;B、锌能与稀硫酸反应生成氢气,使乙试管出现冒气泡的现象,生成的氢气使甲中的压强增大,将硫酸压入乙试管,硫酸与硝酸钡反应生成的硫酸钡是不溶于水和酸的沉淀,使溶液变浑浊,故B正确;C、碳酸钠能与稀硫酸反应生成气体,使乙试管出现冒气泡的现象,但是生成的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的碳酸钠是易溶于水的物质,不会使乙试管出现浑浊,故C错误;D、硝酸钾与稀硫酸不反应,没有气体产生,不会出现乙试管中冒气泡的现象,故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物质间反应的实验现象,完成此题,可以依据物质的性质进行.5.实验小组探究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过程中溶液pH的变化规律,得到如图所示曲线.下列有关该实验事实的说法正确的是( )A.该实验是将氢氧化钠溶液滴入盐酸中B.B点表示盐酸和氢氧化钠恰好完全反应C.A点时的溶液不能使酚酞试液变色D.C点时,溶液中的溶质只有氯化钠【考点】中和反应及其应用;酸碱指示剂及其性质;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专题】常见的酸酸的通性.【分析】氢氧化钠溶液呈碱性,其pH大于7,盐酸呈酸性,其pH小于7,氢氧化钠溶液和盐酸可以发生中和反应,恰好完全反应时其pH等于7,氢氧化钠过量时显碱性,盐酸过量时显酸性.【解答】解:A、根据图象可以看出,开始时溶液的pH大于7,溶液呈碱性,故是向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稀盐酸,故A错误;B、B点对应的pH等于7,表明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故B正确;C、从图象可以看出,A点溶液呈碱性,酚酞试液在碱性溶液中显红色,故C错误;D、C点的pH继续减小,说明酸还没有完全反应,故溶液中含有氯化氢溶质,故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以图象的形式考查了酸碱中和反应过程中溶液pH的变化,完成此题,要抓住曲线变化的趋势和关键点的意义.6.探究小组用如图装置进行实验.胶头滴管和集气瓶中分别盛装某种试剂,挤压胶头滴管( )A.A B.B C.C D.D【考点】碳酸钠、碳酸氢钠与碳酸钙;金属的化学性质;酸的物理性质及用途;碱的化学性质.【专题】学科交叉型;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压轴实验题.【分析】挤压胶头滴管向集气瓶中滴加适量液体后,能观察到气球变大,则胶头滴管中的液体与集气瓶中的试剂接触后导致瓶内压强减小,可以是使瓶内温度降低也可以是使瓶内气体减少.【解答】解:A、稀硫酸与碳酸钠反应产生二氧化碳气体,使瓶内压强增大,故A错误;B、稀盐酸与锌反应生成氢气,使瓶内压强增大,故B错误;C、浓硫酸溶于水会放出大量的热导致瓶内压强增大,故C错误;D、氢氧化钠与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使瓶内气体被消耗,压强减小,故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常见物质间的反应以及与物理知识的结合,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要求同学们熟记物质间反应的实验现象.7.分别取少量下列各组物质同时加到足量水中,得到无色透明溶液的是( )A.FeCl3、Ba(OH)2、KNO3B.Na2CO3、CaCl2、Zn(NO3)2C.CuS04、KCl、NaCl D.MgCl2、NaN03、Na2S04【考点】离子或物质的共存问题.【专题】物质的分离、除杂、提纯与共存问题.【分析】若物质之间相互交换成分,能结合成沉淀的则不能得到透明的溶液;本题还要注意能得到无色透明溶液不能含有明显有颜色的铜离子、铁离子和亚铁离子等.【解答】解:物质加到水中得到无色澄清溶液,说明彼此之间不能生成沉淀,且不存在有色离子.A、Ba(OH)2和FeCl3生成红褐色沉淀氢氧化铁,溶液变浑浊,故选项错误;B、Na2CO3与CaCl2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Na2CO3与Zn(NO3)2反应生成碳酸锌沉淀和硝酸钠,溶液变浑浊,故此选项错误;C、三者之间不反应,但CuS04溶于水呈蓝色,故选项错误;D、三者之间不反应,且都是无色透明溶液,故此选项正确.故选项为:D.【点评】本题难度不是很大,对于能否得到无色透明的溶液,要注意彼此之间不能生成沉淀,还要注意特定离子的颜色.8.下列各组离子在酸性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A.Ag+、Na+、Cl﹣、NO3﹣B.Na+、K+、OH﹣、SO42﹣C.Na+、Cl﹣、CO32﹣、K+D.Ba2+、Mg2+、Cl﹣、NO3﹣【考点】离子或物质的共存问题.【专题】物质的分离、除杂、提纯与共存问题.【分析】利用复分解反应的条件来判断物质能否共存的问题,若物质在水中离子重新结合生成水或气体或沉淀时,物质就不能共存;本题还要注意题干明确指出了是酸性溶液中,即说明该溶液中含有氢离子,所以,能与酸反应(即能与H+结合成气体或水等)的物质也是不能共存的.【解答】解:A、Ag+离子和Cl﹣离子﹣反应会生成氯化银沉淀,所以不能大量共存,故A错误;B、H+和OH﹣反应会生成水,所以不能大量共存,故B错误;C、H+离子与CO32﹣离子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和水,不能大量共存,故C错误;D、四种离子在酸性条件下不发生任何反应,能大量共存,故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物质能否共存的问题,完成此类题目,可以依据复分解反应的条件进行.在判断能否共存的同时还要注意习题的要求,本题的易错点就是容易忽视题干中溶液为酸性溶液这一条件.【考点】酸、碱、盐的鉴别;混合物的分离方法;常见气体的检验与除杂方法;溶液的酸碱性测定.【专题】物质的检验、鉴别与推断.【分析】A、根据氢氧根离子会与铵根离子生成氨气,钡离子和硫酸根离子会生成沉淀进行分析;B、根据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和还原性进行分析;C、根据氯化钠易溶于水进行分析;D、根据指示剂与酸反应的现象进行分析.【解答】解:A、铵根离子和氢氧根离子反应会生成氨气,而硫酸钾不会和氢氧根离子反应,现象不同;硝酸钡会与硫酸钾反应生成沉淀而不会与氯化铵反应,现象不同,可以鉴别,故A正确;B、一氧化碳不能在二氧化碳中燃烧,因此不能通过点燃除去二氧化碳中的一氧化碳,故B 错误,C、从氯化钠溶液中分离氯化钠可以采用蒸发溶剂的方法,但氯化钠易溶于水,不能采用过滤法进行分离,故C错误;D、食醋显酸性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但不能使酚酞试液变色,酚酞试液不变色,溶液可能显酸性或中性,因此不能检验食醋的酸性,故D错误,故选A.【点评】解答时根据待鉴别物质的性质,从给定试剂或方法分析对应的待鉴别物质是否存在明显的性质差异和现象差异即可,有明显现象和性质差异才能区别开来,并要把握除杂的原则﹣﹣不增、不减.10.某溶液由NaOH、HCl、H2SO4和MgCl2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向该溶液中滴加Ba(OH)2溶液,产生沉淀的质量与加入Ba(OH)2溶液质量的关系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HCl和H2SO4一定存在B.NaOH、H2SO4和MgCl2一定不存在C.HCl和MgCl2一定存在D.HCl一定存在,NaOH、H2SO4一定不存在,MgCl2可能存在【考点】碱的化学性质;盐的化学性质.【专题】常见的碱碱的通性.【分析】稀硫酸和氢氧化钡反应能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水,硫酸钡沉淀不溶于水,不溶于酸、碱和盐;稀盐酸能和氢氧化钡反应生成氯化钡和水;氯化镁能和氢氧化钡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和氯化钡.【解答】解:由图中可知,加入氢氧化钡溶液时,开始不产生沉淀,说明溶液中不含有硫酸,含有盐酸;溶液中含有盐酸时,一定不含有氢氧化钠,因为盐酸和氢氧化钠不能共存;当盐酸和氢氧化钡完全反应后,再加入氢氧化钡溶液时,产生沉淀,是因为氢氧化钡和氯化镁反应生成了氢氧化镁沉淀,因此溶液中含有氯化镁;由分析可知,溶液中含有盐酸和氯化镁,不含有硫酸和氢氧化钠.故选:C.【点评】实验现象是物质之间相互作用的外在表现,因此要学会设计实验、观察实验、分析实验,为揭示物质之间相互作用的实质奠定基础.11.如图是某化学反应的微观模型,“”、“”分别表示不同元素的原子.下列对图示模型理解正确的是( )A.反应前后分子的种类发生了改变B.反应物和生成物中只有一种单质C.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与数目发生了改变D.参加反应的两种物质分子个数之比为1:2【考点】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单质和化合物的判别.【专题】化学反应模拟图型.【分析】A、根据微粒的变化分析分子的变化;B、根据物质的微观构成,分析物质的类别;C、根据微粒的变化分析原子的变化;D、根据化学反应的微观模型和质量守恒定律分析参加反应的两种物质分子个数之比.【解答】解:A、由微粒的变化可知,反应前后分子的种类发生了改变,故A正确;B、单质的分子由一种原子构成,化合物的分子由多种原子构成,由图示可知看出反应物是两种单质,而生成物是一种化合物,故B错误;C、由微粒的变化可知,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与数目没有发生改变,故C错误;D、由反应的图示结合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参加反应的两种物质分子个数之比为1:3,故D 错误.故选A.【点评】该题关键是从模型图中看出各物质分子的构成,注意解题是要考虑到模型图中每种分子有几个参加反应,利用反应时的微粒个数关系及结构可很轻松的判断.二、解答题(共3小题,满分0分)12.酸、碱、盐在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中有很广泛的应用.回答下列问题:(1)人体胃液中含有盐酸,可以帮助消化.(2)人被蚊虫叮咬之后,蚊虫在人的皮肤内分泌出蚁酸,使叮咬处肿大痛痒.此时可以涂下列生活中的ABD(填序号),可以减轻痛痒.A.牙膏(pH=8)B.肥皂水(pH=10)C.柠檬汁(pH=2)D.稀氨水(pH=10)(3)化肥对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具有重要作用.现有①硫酸钾;②硝酸铵;③磷矿粉;④氯化钾四种化肥,其中从外观可与其他化肥相区别的是③(填序号).(4)碳酸氢钠是焙制糕点所用的发酵粉的主要成分之一;在医疗上,它可以用来治疗胃酸过多症.【考点】酸的物理性质及用途;中和反应及其应用;常用盐的用途;化肥的简易鉴别.【专题】常见的酸酸的通性;常见的盐化学肥料.【分析】(1)根据人体胃酸的主要成分是盐酸进行分析;(2)根据酸碱中和反应原理进行分析;(3)根据钾肥和氮肥都是白色固体,磷肥是灰白色粉末进行分析;(4)根据碳酸氢钠和酸反应会生成二氧化碳气体进行分析.【解答】解:(1)人体胃酸的主要成分是盐酸,可以帮助消化;(2)依据酸碱中和反应原理可知,所以可以涂下列生活中的ABD,可以减轻痛痒;(3)钾肥和氮肥都是白色固体,磷肥是灰白色粉末,所以从外观可与其他化肥相区别的是③;(4)碳酸氢钠是焙制糕点所用的发酵粉的主要成分之一;在医疗上,它可以用来治疗胃酸过多症.故答案为:(1)盐酸;(2)ABD;(3)③;(4)碳酸氢钠.【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化学方程式的方法、了解磷矿粉颜色与其它化肥的不同即可正确解答本题.13.如图以稀盐酸为例的反应关系体现了酸的化学性质,其中X与图中所给物质的类别不同.结合此图回答下列问题:(1)稀硫酸中阳离子的符号是H+;(2)反应①中石蕊溶液变为红色;(3)反应⑤的化学方程式为Al2O3+6HCl=2AlCl3+3H2O;(4)图中只生成盐和水的反应有③⑤(填序号);(5)若X溶液既能跟稀盐酸反应,又能跟Ca(OH)2反应,则X可能是(BaCl2、CuSO4、Na2CO3)中的Na2CO3.【考点】酸的化学性质;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专题】常见的酸酸的通性.【分析】(1)酸是指在电离时产生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的化合物,据此进行分析解答;(2)根据紫色石蕊溶液遇酸溶液变红,遇碱溶液变蓝色,进行分析解答;(3)反应⑤是氧化铝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铝和水,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即可;(4)根据各反应的生成物进行分析解答;(5)根据酸、碱的化学性质进行分析解答.【解答】解:(1)酸是指在电离时产生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的化合物,稀硫酸中阳离子是氢离子,其离子符号为:H+;(2)稀硫酸显酸性,遇石蕊溶液显红色;(3)反应⑤是氧化铝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铝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Al2O3+6HCl=2AlCl3+3H2O;(4)③氢氧化钙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⑤氧化铝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铝和水,生成物均为盐和水,符合题意;(5)BaCl2不能与稀盐酸反应,与Ca(OH)2反应交换成分没有沉淀、气体、水生成,不能发生反应,不符合题意;CuSO4不能与稀盐酸反应,不符合题意;Na2CO3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符合题意.故答案为:(1)H+;(2)红;(3)Al2O3+6HCl=2AlCl3+3H2O;(4)③⑤;(5)Na2CO3.【点评】本题难度不是很大,以稀盐酸为例主要考查了酸的化学性质,熟练掌握酸的化学性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14.海水晒盐得到的粗盐中常含有MgCl2、CaCl2等杂质,工业提纯粗盐的过程如图所示:(1)步骤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MgCl2+Ca(OH)2=Mg(OH)2↓+CaCl2.步骤②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2CO3+CaCl2=CaCO3↓+2NaCl.(任写一个)(2)步骤③中操作a的名称是过滤.步骤④加入适量盐酸的目的是除去滤液中的Na2CO3和氢氧化钠.(3)蒸发精盐水到出现较多固体时即停止加热,然后继续搅拌得到精盐.(4)若步骤①和步骤②的顺序颠倒,则最后所得的精盐水中还含有氯化钙.【考点】氯化钠与粗盐提纯;蒸发与蒸馏操作;盐的化学性质;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专题】常见的盐化学肥料.【分析】(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2)根据过滤是分离固液混合物的操作,盐酸在反应中的作用来解答;(3)根据蒸发操作中的注意事项来解答;(4)若步骤①和步骤②的顺序颠倒,则最后所得的精盐水中还含有①中加入的过量的氢氧化钙未被除去与适量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解答】解:(1)氢氧化钙溶液和氯化镁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和氯化钙;碳酸钠与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碳酸钠与过量的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2)步骤③是过滤把沉淀氢氧化镁和碳酸钙沉淀过滤分离,步骤④加入适量盐酸的目的是除去滤液中的Na2CO3和氢氧化钠;(3)蒸发精盐水时,出现较多固体时就停止加热;(4)若步骤①和步骤②的顺序颠倒,则最后所得的精盐水中还含有①中加入的过量的氢氧化钙未被除去与适量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答案:(1)MgCl2+Ca(OH)2=Mg(OH)2↓+CaCl2,Na2CO3+CaCl2=CaCO3↓+2NaCl;(2)过滤,氢氧化钠;(3)出现较多固体时;(4)氯化钙.【点评】本题从多个角度对氯化钠的提纯实验进行了全面考察,灵活性强.。

广东省五华县华新中学2016届九年级化学培优试题5

广东省五华县华新中学2016届九年级化学培优试题5

九年级化学培优训练(5)——身边的化学物质11.我国将于20185年1月1日起实施《国家卫生城市标准(2018版)》。

为此,我县已采取下列相应措施建设卫生城市,其中属于保障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的是A.将停建燃煤电厂.B.市容市政管理局发布公开征集对《五华县生活垃圾分类促进办法》意见的公告C.在桂田水库水源地一级保护区设置蓝藻监测、卫星浮标和人工巡视三道防线D.秸秆综合利用率达100%以杜绝秸秆焚烧现象,工作、学习等无烟公共场所2.生活中处处充满化学。

下列各组化学知识的总结完全正确的一组是A ①食醋清除水垢主要发生物理变化②馒头烤焦变黑主要发生化学变化B①食用加碘盐可以预防人体贫血②蔬菜能为人体提供多种维生素C ①木柴架空有利于木柴的完全燃烧②用细沙灭火降低了可燃物着火点D①洗洁精清除油污利用了乳化作用②硝酸铵溶于水使溶液的温度降低3.分类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常用方法。

下列分类中正确的是A.有机物:甲烷、乙醇、乙酸 B.复合肥料:尿素、硝酸钾、磷酸氢二铵C.混合物:煤、石油、冰水共存物 D.合成材料:合金、合成橡胶、合成纤维4、观察和实验是学习科学的重要方式,下列实验中观察到的颜色正确的是()A. 铁锈放入稀盐酸中溶液变黄色B. 硫酸铜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出现红褐色絮状沉淀C. 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微弱的淡蓝色火焰D. 酚酞试液滴入硫酸溶液中变红色5、某些金属氢化物与水反应可生成碱和氢气,如:NaH + H2O=NaOH+ H2 ↑。

CaH2与足量Na2CO3溶液之间发生反应的产物有()A.Ca(OH)2 和H2 B.CaCO3、NaOH和H2 C.NaOH和Ca(OH)2 D.Ca(OH)2、CaCO3和H26、下列四个坐标示意图分别表示四个实验过程中的某些变化情况,其中肯定错误..的是()A.加热一定量碳铵(NH4HCO3)的实验,试管中固体的质量变化B.等质量的镁条和铁丝分别与足量的稀硫酸反应,产生气体的质量变化C.向一定质量的水中加入氢氧化钠时,形成的溶液pH的变化D.向盛有一定量Ba(OH)2溶液的烧杯中逐滴滴加稀硫酸,测得烧杯中溶液导电性的变化7、下列物质间的转化不能一步完成的是()A. KNO3→NaNO3B. Mg→MgOC. Na2CO3→NaOHD. H2O→H28.水的状态除了气.液和固态外,还有玻璃态.它是由液态水急速冷却到l 6 5K时形成的,玻璃态的水无固定形状,不存在晶体结构,且密度与普通液态水的密度相同,有关玻璃态水的叙述正确的是()A.玻璃态是水的一种特殊状态 B.玻璃态水是透明晶体C.水由液态变为玻璃态,体积膨胀 D.水由液态变为玻璃态,体积缩小9.如图是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由溶解度曲线得出的信息错误的是()A.t1℃时,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同B.由t1℃到t2℃时,B物质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不变C.A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D.t2℃时,A物质的溶解度大于B物质的溶解度10.下列所示的图象与实验不相符合的是()A.饱和Ca(OH)2溶液降温B.镁在空气中燃烧C.向含少量氢氧化钠的碳酸钠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盐酸至过量D.足量的镁片、锌片分别和相同质量稀硫酸充分反应11.将相同体积,相同溶质质量分教的稀盐酸,分别加入到等质量、颗粒大小相同的X、Y、Z三种较活泼金属中(金属完全反应〕,生成H2的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消耗稀盐酸的质量顺序为Z>Y>XB.产生氢气的速率顺序为X>Y>ZC.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为Y>X>ZD.相对原子质量由大到小的顺序为Z>Y>X12.化学与生活息息相关:现有①干冰②熟石灰③碳酸钙④氯化钠⑤硝酸铵等五种物质,用对应物质的化学式填空:(1)一种补钙剂;(2)可用于改良酸性土壤的是;(3可用于炒菜调味的是_____________;(4)农业生产上用作氮肥的是;(5)可用于人工降雨的是___________。

广东省五华县华新中学2016届九年级化学培优试题(二)(无答案)

广东省五华县华新中学2016届九年级化学培优试题(二)(无答案)

九年级化学培优题(二)——氧气的制法和性质专题一、选择题1.你认为下列反应中,最适合在核潜艇内发生的是()A、水通电氢气+氧气B、过氧化钠+二氧化碳——碳酸钠+氧气C、过氧化氢催化剂水+氧气D、高锰酸钾加热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2.下列现象能说明铁在氧气中燃烧是一个化学变化的本质现象是()A.燃烧B.火星四射C.放热D.生成黑色固体3.法国化学家拉瓦锡通过实验得出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有关氧气的叙述正确的是()A.具有可燃性B.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C.硫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三氧化硫D.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只有二氧化锰B.镁在空气中燃烧属于氧化反应C.石蜡伸入氧气中即剧烈燃烧,发出白光D.凡是在空气中不能燃烧的物质,在纯氧中也不能燃烧5.实验室用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时,二氧化锰的质量随时间变化的情况如图所示,其中正确的是(纵坐标表示二氧化锰的质量)()6.下列对氧气的各种叙述不正确的是()A.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它能与许多物质发生氧化反应B.有氧气参加的化学反应不一定是化合反应C.在一定条件下氧气可以变为无色液体D.铁生锈是缓慢氧化7.如图所示装置,有洗气、储气等用途,在医院给病人输氧气时,也利用了类似的装置,并在装置中盛放大约半瓶蒸馏水。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b导管连接供给氧气的钢瓶B.a导管连接病人吸氧气的塑胶管C.该装置可用来观察是否有氧气输出D.该装置不能用来观察输出氧气的速度8.下列有关物质燃烧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A.木炭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B.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C.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火焰D.发红的木炭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生成大量二氧化碳气体二、理解与应用9. 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二氧化锰作催化剂)的反应来制取氧气,所用的装置如图所示:(1)带标号的仪器名称是①________,②_________。

广东省梅州市五华县华新中学2016届九年级化学上学期培优试题(15)(含解析)新人教版

广东省梅州市五华县华新中学2016届九年级化学上学期培优试题(15)(含解析)新人教版

2015-2016学年广东省梅州市五华县华新中学九年级(上)培优化学试卷(15)一、选择题(共6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18分)1.佛山西樵山是岭南名山,有“天然氧吧”之美誉,山林里空气中的自由电子附着在氧分子上形成负氧离子(O2﹣),被称为“空气维生素”.O2﹣的相对分子质量是( )A.16 B.32 C.32g D.332.认识物质及其变化对把握自然规律至关重要.下列与其它物质变化类型不同的一项是( )A.对着干燥的玻璃片哈气B.浓硫酸腐蚀纸张C.用合金在纯金属上刻画D.胆矾的研碎3.化学物质给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也使我们的生活变得丰富多彩.下列物质有关应用错误的是( )A.金刚石:用于裁玻璃B.明矾:用于净水C.烧碱:用于食用碱 D.氯化钠:用于配制生理盐水4.柠檬酸(C6H8O7)是一种较强的有机酸,在水溶液中可以解离出来H+,从而呈现酸性,主要用于香料或作为饮料的酸化剂.下列物质不能与柠檬酸反应的是( )A.Mg B.Fe2O3 C.CO2D.NaOH5.在实验事实的基础上归纳结论,是化学学习的重要思想和方法.下列有关金属活动性实验探究的归纳和总结不科学的是( )A.镁与氧气在常温下就能反应,而铁与氧气在高温时才能反应,故镁比铁活泼B.锌粒与盐酸反应比铁片与盐酸反应要剧烈,故锌比铁活泼C.铝能与盐酸反应放出氢气,而铜不能与盐酸反应,故铝比铜活泼D.铜与硝酸银溶液反应得到银,故铜比银活泼二、非选择题:7.氨水(NH3•H2O)也是常见的碱,是由NH3溶于水形成的溶液.氨水很不稳定,容易放出有刺激性气味的NH3.根据所学知识回答:(1)NH3•H2O在水溶液中解离出来的离子有__________.(2)打开装有氨水的试剂瓶后闻到刺激性气味,说明分子__________.(3)写出NH3•H2O与稀H2SO4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4)将一片有酚酞的干燥纸条和一片有酚酞的温润纸条分别放入两瓶干燥的NH3中,现象是__________.(5)NH3在一定的条件下能跟O2反应,反应过程可用下列示意图表示(注:表示氨原子,●表示氧原子,○表示氢原子;各物质未配平).请分析在该反应中参加反应的NH3与O2的分子个数之比为__________.8.过氧化钙(CaO2)难溶于水,常温下稳定,在潮湿空气及水中缓慢放出氧气,广泛应用于渔业等领域,如图是以大理石(含Al2O3及其他不溶于水页不溶于酸的杂质)等为原料制取CaO2的流程图:(1)操作a、b、c的名称都是__________;(2)操作a的目的是__________;(3)从滤液C中可回收的副产品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4)写出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5)反应②的基本反应类型是__________.9.菱镁矿的主要成分是MgCO3,为了分析某菱镁矿中MgCO3的含量,学习小组进行了实验研究.取10克菱镁矿样品,向其中逐滴加入未知质量分数的H2SO4溶液,生成的气体全部用(1)10克菱镁矿与H2SO4溶液完全反应,生成CO2的质量为__________.(2)该菱镁矿中MgCO3的质量分数是多少?(3)该实验研究中所用H2SO4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多少?10.某厂排放的废水中含有碳酸钠,未经处理,会造成污染.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对废水处理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方案.试计算:(1)反应生成CO2气体的质量是__________g.(2)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温馨提示:Na2CO3+2HC1═2NaC1+H2O+CO2↑)2015-2016学年广东省梅州市五华县华新中学九年级(上)培优化学试卷(15)一、选择题(共6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18分)1.佛山西樵山是岭南名山,有“天然氧吧”之美誉,山林里空气中的自由电子附着在氧分子上形成负氧离子(O2﹣),被称为“空气维生素”.O2﹣的相对分子质量是( )A.16 B.32 C.32g D.33【考点】相对分子质量的概念及其计算.【专题】化学式的计算.【分析】根据相对分子质量为构成分子的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之和,进行分析解答.【解答】解:山林里空气中的自由电子附着在氧分子上形成负氧离子(O2﹣),电子质量很小,可以忽略不计,O2﹣的相对分子质量是16×2=32.故选:B.【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同学们灵活运用化学式的有关计算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2.认识物质及其变化对把握自然规律至关重要.下列与其它物质变化类型不同的一项是( )A.对着干燥的玻璃片哈气B.浓硫酸腐蚀纸张C.用合金在纯金属上刻画D.胆矾的研碎【考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专题】物质的变化与性质.【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解答】解:A、对着干燥的玻璃片哈气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B、浓硫酸腐蚀纸张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C、用合金在纯金属上刻画过程中只是形状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D、胆矾研碎过程中只是形状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B.【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3.化学物质给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也使我们的生活变得丰富多彩.下列物质有关应用错误的是( )A.金刚石:用于裁玻璃B.明矾:用于净水C.烧碱:用于食用碱 D.氯化钠:用于配制生理盐水【考点】碳单质的物理性质及用途;常见碱的特性和用途;常用盐的用途.【专题】物质的性质与用途.【分析】根据物质的性质、用途来分析解答.金刚石硬度大、明矾溶于水可用吸附悬浮杂质、生理盐水就是氯化钠的水溶液.【解答】解:A.金刚石是硬度最大的天然矿物,可以用来切割玻璃,故正确;B.明矾溶于水后具有吸附作用,可以将水中悬浮杂质聚集在一起而沉降,故可做净水剂,故正确;C.烧碱不能用来制取纯碱,通常用食盐来制取食用碱,故错误;D.生理盐水就是氯化钠的水溶液,故正确.故选C.【点评】熟练掌握物质的性质和用途就能顺利解答此类试题.4.柠檬酸(C6H8O7)是一种较强的有机酸,在水溶液中可以解离出来H+,从而呈现酸性,主要用于香料或作为饮料的酸化剂.下列物质不能与柠檬酸反应的是( )A.Mg B.Fe2O3 C.CO2D.NaOH【考点】酸的化学性质.【专题】常见的酸酸的通性.【分析】根据酸的化学性质:能与活泼金属反应生成盐和氢气;能与金属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和水;能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能与某些盐反应.【解答】解:A、镁为排在氢前的金属,可以与酸反应;B、氧化铁为金属氧化物,可以与酸反应;C、二氧化碳不与酸反应;D、氢氧化钠为碱,能与酸反应.故选C.【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酸的化学性质并能灵活运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5.在实验事实的基础上归纳结论,是化学学习的重要思想和方法.下列有关金属活动性实验探究的归纳和总结不科学的是( )A.镁与氧气在常温下就能反应,而铁与氧气在高温时才能反应,故镁比铁活泼B.锌粒与盐酸反应比铁片与盐酸反应要剧烈,故锌比铁活泼C.铝能与盐酸反应放出氢气,而铜不能与盐酸反应,故铝比铜活泼D.铜与硝酸银溶液反应得到银,故铜比银活泼【考点】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专题】金属与金属材料.【分析】A、多数金属与氧气反应,但反应的难易和剧烈程度不同,跟金属的活动性有关系;B、对照实验要注意变量的唯一性;C、根据金属在金属活动性顺表中的位置,H前面的金属可以与盐酸反应并放出氢气;D、位置在前的金属能将位于其后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解答】解:A、大多数金属都能与氧气反应,但反应的难易和剧烈程度不同;镁在常温下就能与氧气反应;铁在常温下不能与氧气反应,但在高温时能与氧气反应;需要条件越低说明活动性越强,活动性:镁>铁,正确;B、锌粒与铁片形状不同,接触面积不同,没有可比性,故错误;C、铝能与盐酸反应放出氢气,说明Al>H,而铜不能与盐酸反应,说明H>Cu,所以铝比铜活泼,正确;D、铜与硝酸银溶液反应得到银,说明铜比银活泼,正确;故选:B【点评】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氢前的金属能与酸反应生成氢气,金属的位置越靠前,反应的越剧烈.位置在前的金属能将位于其后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考点】物质除杂或净化的探究;气体的干燥(除水);盐的化学性质.【专题】物质的分离、除杂、提纯与共存问题.【分析】根据原物质和杂质的性质选择适当的除杂剂和分离方法,所谓除杂(提纯),是指除去杂质,同时被提纯物质不得改变.除杂质题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①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②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解答】解:A、铁粉能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焦炭不与稀硫酸反应,反而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B、生石灰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但氢氧化钙能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不但能把杂质除去,也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C、NaOH固体易溶于水,CaCO3难溶于水,可采取加水溶解、过滤、蒸发的方法进行分离除杂,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D、Na2CO3能与过量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能除去杂质但引入了新的杂质氯化钠,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故选:C.【点评】物质的分离与除杂是中考的重点,也是难点,解决除杂问题时,抓住除杂质的必需条件(加入的试剂只与杂质反应,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是正确解题的关键.二、非选择题:7.氨水(NH3•H2O)也是常见的碱,是由NH3溶于水形成的溶液.氨水很不稳定,容易放出有刺激性气味的NH3.根据所学知识回答:(1)NH3•H2O在水溶液中解离出来的离子有NH4+、OH﹣.(2)打开装有氨水的试剂瓶后闻到刺激性气味,说明分子是不断运动的.(3)写出NH3•H2O与稀H2SO4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NH3•H2O+H2SO4═(NH4)2SO4+2H2O.(4)将一片有酚酞的干燥纸条和一片有酚酞的温润纸条分别放入两瓶干燥的NH3中,现象是有酚酞的干燥纸条无变化,有酚酞的温润纸条变红色.(5)NH3在一定的条件下能跟O2反应,反应过程可用下列示意图表示(注:表示氨原子,●表示氧原子,○表示氢原子;各物质未配平).请分析在该反应中参加反应的NH3与O2的分子个数之比为4:5.【考点】碱的化学性质;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利用分子与原子的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专题】常见的碱碱的通性.【分析】(1)氨水能够电离出自由移动的铵根离子和氢氧根离子;(2)微观粒子的不断运动的;(3)氨水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铵和水;(4)氨水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色,氨气不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色;(5)一定条件下,氨气和氧气反应能生成一氧化氮和水.【解答】解:(1)NH3•H2O在水溶液中解离出来的离子有NH4+、OH﹣.故填:NH4+、OH﹣.(2)打开装有氨水的试剂瓶后闻到刺激性气味,说明分子是不断运动的.故填:是不断运动的.(3)NH3•H2O与稀H2SO4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H3•H2O+H2SO4═(NH4)2SO4+2H2O.故填:2NH3•H2O+H2SO4═(NH4)2SO4+2H2O.(4)将一片有酚酞的干燥纸条和一片有酚酞的温润纸条分别放入两瓶干燥的NH3中,现象是有酚酞的干燥纸条无变化,有酚酞的温润纸条变红色.故填:有酚酞的干燥纸条无变化,有酚酞的温润纸条变红色.(5)一定条件下,氨气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NH3+5O24NO+6H2O,在该反应中参加反应的NH3与O2的分子个数之比是4:5.故填:4:5.【点评】碱通常具有的性质有:电离时生成的阴离子都是氢氧根离子,溶液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色,能和酸反应生成盐和水,能和某些非金属氧化物反应等.8.过氧化钙(CaO2)难溶于水,常温下稳定,在潮湿空气及水中缓慢放出氧气,广泛应用于渔业等领域,如图是以大理石(含Al2O3及其他不溶于水页不溶于酸的杂质)等为原料制取CaO2的流程图:(1)操作a、b、c的名称都是过滤;(2)操作a的目的是除去大理石中不溶于水也不溶于酸的杂质;(3)从滤液C中可回收的副产品的化学式为NH4Cl;(4)写出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3NH3•H2O+AlCl3=Al(OH)3↓+3NH4Cl;(5)反应②的基本反应类型是复分解反应.【考点】物质的鉴别、推断;过滤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盐的化学性质;反应类型的判定;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专题】框图型推断题.【分析】(1)根据实验的过程分析操作的名称;(2)根据过滤的原理分析操作a的目的;(3)根据实验的流程图分析从滤液C中可回收物质;(4)根据实验的流程图分析①的反应,写出化学方程式;(5)根据反应的特点分析反应的类型.【解答】解:(1)由实验的操作可知,操作a、b、c都是将固液分开,名称是过滤;(2)操作a的目的是:除去大理石中不溶水也不溶于酸的杂质;(3)大理石与盐酸反应生成的氯化钙和碳酸铵之间可以发生复分解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氯化铵,过滤所得滤液主要成分是氯化铵,所以,从滤液C中可回收的副产品的化学式为:NH4Cl;(4)由反应的流程可知,反应①是杂质氧化铝与盐酸反应生成的氯化铝与氨水反应生成了氢氧化铝和氯化铵,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AlCl3+3NH3•H2O=Al(OH)3↓+3NH4Cl;(5)由反应的流程可知,反应②是双氧水可以和氯化钙反应生成过氧化钙和盐酸,化学方程式是:CaCl2+H2O2=CaO2↓+2HCl,该反应是由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了两种新的化合物,属于复分解反应.故答案为:(1)过滤;(2)除去大理石中不溶于水也不溶于酸的杂质;(3)NH4Cl;(4)3NH3•H2O+AlCl3=Al(OH)3↓+3NH4Cl;(5)复分解反应.【点评】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将题中有特征的物质推出,然后结合推出的物质和题中的转化关系推导剩余的物质,最后将推出的各种物质代入转化关系中进行验证即可.9.菱镁矿的主要成分是MgCO3,为了分析某菱镁矿中MgCO3的含量,学习小组进行了实验研究.取10克菱镁矿样品,向其中逐滴加入未知质量分数的H2SO4溶液,生成的气体全部用NaOH溶液吸收,NaOH溶液增加的质量记录如表:(1)10克菱镁矿与H2SO4溶液完全反应,生成CO2的质量为4.4g.(2)该菱镁矿中MgCO3的质量分数是多少?(3)该实验研究中所用H2SO4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多少?【考点】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专题】综合计算(图像型、表格型、情景型计算题).【分析】(1)根据表中信息可知生成CO2的质量;(2)结合化学方程式根据二氧化碳的质量计算出碳酸镁的质量,进而即可计算出镁元素的质量分数;(3)结合化学方程式和表中信息根据二氧化碳的质量即可解答.【解答】解:(1)表中信息可知10g菱镁矿与H2SO4溶液完全反应,生成CO2的质量为4.4g;(2)设菱镁矿中MgCO3的质量为x,所用H2SO4溶液的溶质的质量分数是y,生成MgSO4的质量为z;MgCO3+H2SO4=MgSO4+H2O+CO2↑84 98 120 44x 100g•y z 4.4g===x=8.4g,y=9.8%,z=12g菱镁矿中碳酸镁的质量分数:×100%=84%;(3)实验研究中所用H2SO4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y=9.8%.故答案为:(1)4.4g;(2)菱镁矿中碳酸镁的质量分数是84%;(3)所用H2SO4溶液的溶质的质量分数是9.8%.【点评】本题是一道综合性很强的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只要找准已知量和相应未知量是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所在.10.某厂排放的废水中含有碳酸钠,未经处理,会造成污染.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对废水处理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方案.试计算:(1)反应生成CO2气体的质量是2.2g.(2)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温馨提示:Na2CO3+2HC1═2NaC1+H2O+CO2↑)【考点】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专题】综合计算(图像型、表格型、情景型计算题).【分析】根据反应前后的质量差可以计算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根据二氧化碳的质量可以计算反应生成氯化钠的质量,进一步可以计算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解答】解:(1)反应生成CO2气体的质量为:100g+19.2g﹣117g=2.2g,故填:2.2.(2)设生成氯化钠的质量为x,Na2CO3+2HC1═2NaC1+H2O+CO2↑,117 44x 2.2g=,x=5.85g,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0%=5%,答: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5%.【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假设法和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和推断的能力,计算时要注意规范性和准确性.。

广东省五华县华新中学2016届九年级化学培优试题1

广东省五华县华新中学2016届九年级化学培优试题1

早餐点心午餐点心茶晚餐87.576.56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pH上午下午时间(时)点心九年级化学培优训练(1)知识点:1、常用酸碱指示剂;2、常见酸、碱的性质;3、pH 范围与溶液酸碱性的关系; 1、下列溶液暴露在空气中,因发生化学变化而使溶液质量增大的是 ( )A. 浓氢氧化钠溶液B. 浓盐酸C. 浓硫酸D.饱和食盐水 2、下列物质不能用于鉴别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盐酸的是 ( )A .紫色石蕊试液B .氯化钠溶液C .铁粉D .pH 试纸 3、下列物质的化学名称与俗名,对应错误的是 ( )A .汞——水银B .氧化钙——熟石灰、消石灰C .碳酸氢钠——小苏打D .氢氧化钠——烧碱、火碱、苛性钠 4、少年儿童按下图时间就餐,口腔残留食物的pH 在一天中的变化如下:已知口腔若经常保持酸性,容易发生蛀牙,如果只从这一点考虑,你认为三次刷牙时间最好安排在 ( )A .三次吃点心后B .早、午、晚餐前C .早餐、午餐、晚睡前D .早、午、晚餐后 5、下列质量增加的变化有一种与其他三种存在着本质的区别,这种变化是( )A .长期放置在空气中的氢氧化钠质量增加B .久置在潮湿空气中的铁钉质量增加C .久置在空气中的生石灰质量增加D .长期敞口放置的浓硫酸质量增加6、稀硫酸与下列何种物质反应,反应后溶液中的H +没有减少的是 ( ) A .BaCl 2 B .NaOH C .CuO D .Zn7、我国土壤的分布情况大体是“南酸北碱”,南方农民引淡水冲洗以降低其酸性,在下图中符合冲洗过程酸碱性变化的曲线是 ( )A .B .C .D .8、下列各组物质,需要借助酸碱指示剂才能判断反应发生的是( )A 、铁锈与稀硫酸B 、石灰石与稀盐酸C 、二氧化碳与澄清石灰水D 、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 9、分析推理是化学常用的一种学习方法。

下列推理正确的是A .分子、原子是不带电的粒子,但不带电的粒子不一定是分子、原子B .碱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色,所以使酚酞试液变红色的一定是碱C .酸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CO 2也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所以CO 2是酸D .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才能发生,所以灭火也一定要同时控制这三个条件10、向盛有少量氢氧化铜的试管中加入适量的盐酸,充分反应后,再加入过量的铁粉,反应完全后过滤,滤液中含有的溶质是( )A 、CuCl 2B 、CuCl 2和FeCl 2C 、FeCl 2D 、FeCl 2和HCl11、做面包时常用到一种既能减少面粉发酵产生的酸又能使面包松软的白色物质是 A .食盐 B .小苏打 C .蔗糖 D .烧碱12、在一定量的稀盐酸中逐滴加入下列物质至过量,其对应的曲线变化(V 为加入溶液的体积)正确的是( )A .B .C .D .13、向一定量Ba(OH)2的溶液中加入稀H 2SO 4溶液,与反应有关的变化关系用下图表示,其中错误..的是:A B C D14、小明设计了趣味实验装置(见右图),其气密性良好。

广东省五华县华新中学2016届九年级化学培优试题3

广东省五华县华新中学2016届九年级化学培优试题3

化学培优训练(3)——酸碱盐知识点:1、酸、碱、盐的化学性质2、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3、酸碱盐的应用1、生活中化学无处不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胃酸过多可适量服用氢氧化钙溶液B.活性炭可以除去冰箱中的异味C.50mL的酒精与50mL的水混合后,体积小于100mLD.碳酸氢铵属于氮肥2、要除去FeSO4溶液中少量的H2SO4,可加入的物质是()①铁粉②四氧化三铁③氧化铁④氧化亚铁⑤氢氧化亚铁A.②③⑤B.①④⑤C.②③④D.①②③3、生活中处处充满化学。

下列各组化学知识的总结完全正确的一组是A ①食醋清除水垢主要发生物理变化②馒头烤焦变黑主要发生化学变化B①食用加碘盐可以预防人体贫血②蔬菜能为人体提供多种维生素C ①木柴架空有利于木柴的完全燃烧②用细沙灭火降低了可燃物着火点D①洗洁精清除油污利用了乳化作用②硝酸铵溶于水使溶液的温度降低4.下列图像中有关量的变化趋势与对应叙述关系正确的是A.分别向质量相等的铁片和锌片中滴加稀硫酸B.加热一定质量的高锰酸钾C.某温度下,向一定质量的饱和硝酸钾中不断加入硝酸钾晶体D.向一定质量的NaOH溶液中滴加水5、下列各组中的离子,能在一定量溶液中大量共存的是()A.Ca2+、Na+、Cl-、SO42- B.Mg+、Na+、Cl-、NO3-C.Ca2+、Ba2+、CO32-、NO3- D.H+、K+、OH-、SO42-6、下表是NaCl、KNO3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

温度/℃0 20 40 60 80溶解度NaCl 35.7 36.0 36.6 37.3 38.4 KNO3 13.3 31.6 63.9 110 169(1)若要比较KNO3与 NaCl在水中的溶解能力,需要控制的变量是水的质量和。

(2)20℃时,各取NaCl、KNO3固体3.5g分别加入10g水中,充分溶解后达到饱和状态的是溶液。

(3)若将上表数据在坐标系中绘制成NaCl和KNO3的溶解度曲线,两条曲线的交点对应的温度范围是(填序号)A.0℃~20℃B. 20℃~40℃C. 40℃~60℃D. 60℃~80℃(4)40℃时,将硝酸钾和氯化钠的饱和溶液降低到20℃,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大小关系为:硝酸钾_____氯化钠(填“>”、“<”或“=”)。

广东省梅州市五华县华新中学2016届九年级化学上学期培优试题(3)(含解析) 新人教版

广东省梅州市五华县华新中学2016届九年级化学上学期培优试题(3)(含解析) 新人教版

2015-2016学年广东省梅州市五华县华新中学九年级(上)培优化学试卷(3)一、选择题(共11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33分)1.某品牌谷物牛奶饮品营养成分表数据显示:每250mL含钠78mg、磷78mg、钾91mg、钙91mg.这里的钠、磷、钾、钙是指( )A.分子 B.原子 C.单质 D.元素2.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分子、原子、离子都是可以直接构成物质B.原子得到电子形成阳离子C.化学反应中,分子可分,原子不能再分D.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3.硒是人体必需的一种微量元素,严重缺硒有可能诱发皮肤疾病.已知硒的原子序数为34,质子数与中子数之和为79.下列有关硒原子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核电荷数为79 B.核外电子数为34C.质子数为34 D.中子数为454.某元素R的原子序数为m,能够形成核外有x个电子的R n+离子,则下列关系式一定正确的是( )A.m═n B.m═n+x C.m═n﹣x D.m═x﹣n5.“茉莉的香气清新淡雅,能够使人心情放松;檀木的香气持久醇厚,能缓解紧张焦虑的情绪….”从微观角度分析,语句中隐含的分子性质有( )①分子的质量很小②分子之间有间隔③分子是不断运动的④不同分子性质不同.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6.娄底正在争创全国卫生城市,明文规定市民不得在公共室内场合吸烟.不吸烟的人能闻到烟味的原因是( )A.分子很小 B.分子之间有间隙C.分子在不断运动D.分子由原子构成7.根据如图提供的信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钠原子最外层有11个电子B.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22.99gC.钠属于非金属元素 D.钠的原子序数为118.下列对微粒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A.易失电子B.易形成阴离子C.阳离子D.化学性质稳定9.比较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有关物质的比较推理中正确的是( ) A.氧化物含有氧元素,故含氧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氧化物B.同种元素的核电荷数相同,故核电荷数相同的粒子一定是同种元素C.原子由质子、中子和电子构成,故所有原子都由这三种粒子构成D.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故分子发生改变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10.以科学原理和事实为依据进行推理是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方法,下列推理合理的是( )A.物质世界是由一百多种元素组成的,因此可以利用周期表中的元素任意组合新物质B.化合物是由不同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所以只含一种元素的物质一定不是化合物C.原子和分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因此物质不是由分子构成,就一定是由原子构成D.CO和CO2的元素组成相同,所以它们的性质也完全相同11.如图为某粒子的结构示意图,有关于该粒子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该粒子的原子核内有12个质子B.该粒子的核外有三个电子层C.该粒子是一种非金属元素的原子D.该粒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2个电子二、解答题(共6小题,满分0分)12.用化学符号来表示:(1)氖原子__________;(2)2个钠离子__________;(3)3个氮分子__________;(4)氮气__________;(5)5个氢原子__________;(6)6个水分子__________;(7)2个二氧化碳分子__________.13.根据钠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将如图方框内①﹣⑤项内容补充完整:①__________;②__________;③__________;④__________;⑤__________.14.如图中A、B、C、D是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1)以上四种结构示意图所表示的粒子中,属于非金属元素的是__________(填字母代号).(2)以上四种结构示意图所表示的粒子中,易失去电子的是__________(填字母代号).(3)C中x=__________.15.如图是某化学反应前后的微观过程示意图,其中“”、“”表示两种不同的原子.请根据图示回答:(1)该反应的基本类型是__________.(2)反应前的物质__________(填“可能”或“不可能”)是氧化物.(3)反应前后、、三种粒子的个数比是__________.(4)从图中还可获得的一条消息是__________.16.请观察图并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1)图A表示的原子核电荷数为__________;相对原子质量为__________;(2)图B表示的是__________(填“金属”或“非金属”)元素的原子;(3)图B表示的原子在化学变化中形成的离子符号为__________.17.如图所示是元素周期表中某一周期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1)硼原子结构示意图中的X=__________;(2)镁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图中与其化学性质相似的元素是__________;(3)图中元素从左至右排列所遵循的规律是(任写一条)__________;(4)根据图示信息,确定1个一氧化碳分子中所含电子总数为__________.2015-2016学年广东省梅州市五华县华新中学九年级(上)培优化学试卷(3)一、选择题(共11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33分)1.某品牌谷物牛奶饮品营养成分表数据显示:每250mL含钠78mg、磷78mg、钾91mg、钙91mg.这里的钠、磷、钾、钙是指( )A.分子 B.原子 C.单质 D.元素【考点】元素的概念.【专题】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分析】食品、药品、营养品、矿泉水等物质中的“钠、磷、钾、钙”等不是以单质、分子、原子等形式存在,而是指元素,通常用元素及其所占质量(质量分数)来描述.【解答】解:某品牌谷物牛奶饮品营养成分中的“钠、磷、钾、钙”不是以单质、分子、原子等形式存在,这里所指的“钠、磷、钾、钙”是强调存在的元素,与具体形态无关.故选:D.【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元素与微观粒子及物质的区别,加深对元素概念的理解是正确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2.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分子、原子、离子都是可以直接构成物质B.原子得到电子形成阳离子C.化学反应中,分子可分,原子不能再分D.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考点】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原子的定义与构成;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和联系;原子和离子的相互转化.【专题】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分析】A、根据构成物质的微粒进行解答;B、根据原子得到电子形成阴离子进行解答;C、根据分子和原子的区别进行解答;D、根据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而电子的质量可以忽略进行解答.【解答】解:A、分子、原子、离子都是可以直接构成物质,故A正确;B、原子得到电子形成阴离子,原子失去电子形成阳离子,故B错误;C、化学反应中,分子可分,原子不能再分,故C正确;D、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而电子的质量可以忽略,故D正确.故选:B.【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了构成物质的微观粒子方面的知识,掌握常见物质的粒子构成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3.硒是人体必需的一种微量元素,严重缺硒有可能诱发皮肤疾病.已知硒的原子序数为34,质子数与中子数之和为79.下列有关硒原子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核电荷数为79 B.核外电子数为34C.质子数为34 D.中子数为45【考点】原子的定义与构成.【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分析】由题意可知“硒的原子序数为34,质子数与中子数之和为79”,再根据“原子序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核电荷数”,则可知核外电子数、质子数、中子数、核电荷数等信息.【解答】解:由题意可知“硒的原子序数为34,质子数与中子数之和为79”,再根据“原子序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核电荷数”,则可知核外电子数为34、质子数为34、中子数为79﹣34=45,核电荷数为34.故选:A.【点评】了解原子的定义和构成: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其中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熟记规律“原子序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核电荷数”.4.某元素R的原子序数为m,能够形成核外有x个电子的R n+离子,则下列关系式一定正确的是( )A.m═n B.m═n+x C.m═n﹣x D.m═x﹣n【考点】原子和离子的相互转化.【专题】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分析】根据R n+离子是表示失去n个电子后形成的阳离子进行解答.【解答】解:A、R n+离子是表示失去n个电子后形成的阳离子,所以m不一定等于n,故A 错误;B、R n+离子是表示失去n个电子后形成的阳离子,所以m═n+x,故B正确;C、R n+离子是表示失去n个电子后形成的阳离子,所以m═n+x,而不是m═n﹣x,故C错误;D、R n+离子是表示失去n个电子后形成的阳离子,所以m═n+x,而不是m═x﹣n,故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核外电子数、质子数、电荷数之间的关系,难度不大,明确由原子变成离子,变化的是核外电子数,不变的是核内质子数.5.“茉莉的香气清新淡雅,能够使人心情放松;檀木的香气持久醇厚,能缓解紧张焦虑的情绪….”从微观角度分析,语句中隐含的分子性质有( )①分子的质量很小②分子之间有间隔③分子是不断运动的④不同分子性质不同.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考点】利用分子与原子的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专题】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分析】根据分子的基本特征: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物质的分子性质不同,可以简记为:“两小运间,同同不不”,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即可.【解答】解:茉莉的香气清新淡雅,檀木的香气持久醇厚,能闻到茉莉的香气、檀木的香气,是因为香气中含有的分子是在不断的运动的,向四周扩散,使人们闻到茉莉的香气、檀木的香气.茉莉的香气清新淡雅,檀木的香气持久醇厚,香味不同,是因为它们分子的构成不同,不同种的分子性质不同.故语句中隐含的分子性质有③④.故选:B.【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分子的基本性质(可以简记为:“两小运间,同同不不”)及利用分子的基本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6.娄底正在争创全国卫生城市,明文规定市民不得在公共室内场合吸烟.不吸烟的人能闻到烟味的原因是( )A.分子很小 B.分子之间有间隙C.分子在不断运动D.分子由原子构成【考点】利用分子与原子的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专题】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分析】要解答本题需掌握:扩散现象是分子运动的结果,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解答】解:由于烟分子在不断运动,在空气中进行扩散,所以只要有一个人吸烟,整个房间也会充满烟味,不吸烟的人能闻到烟味.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实际生活中分子运动实例的解释能力.吸烟有害健康,所以要在公共场所禁止吸烟.7.根据如图提供的信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钠原子最外层有11个电子B.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22.99gC.钠属于非金属元素 D.钠的原子序数为11【考点】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分析】根据图中元素周期表可以获得的信息: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字母表示该元素的元素符号;中间的汉字表示元素名称;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进行分析判断即可.【解答】解:A、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中获取的信息,右上角数字表示该元素的原子序数为11,所以核外有11个电子,其中最外层有1个电子,故说法错误;B、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中获取的信息,可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2.99,相对原子质量单位是“1”,不是“克”,故说法错误;C、钠带“钅”字旁,属于金属元素,故说法错误;D、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中获取的信息,右上角数字表示该元素的原子序数为11,故说法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信息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8.下列对微粒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A.易失电子B.易形成阴离子C.阳离子D.化学性质稳定【考点】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分析】粒子结构示意图中,弧线表示电子层,弧线上的数字表示该层上的电子数,离圆圈最远的弧线表示最外层.若最外层电子数≥4,在化学反应中易得电子,若最外层电子数<4,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当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原子;当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阳离子;当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阴离子.若粒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8(氦为2个),属于相对稳定结构.【解答】解:A、由A粒子的结构示意图,最外层电子数是1,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1个电子而形成阳离子,故选项说法正确;B、由B粒子的结构示意图,B粒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6,大于4,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2个电子而形成阴离子,故选项说法正确;C、由C粒子的结构示意图,质子数=9,核外电子数=10,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阴离子,故选项说法错误;D、由D粒子的结构示意图,D粒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8,属于相对稳定结构,化学性质稳定,故选项说法正确.故选:C.【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学生对粒子结构示意图及其意义的理解,明确粒子中核内质子数和核外电子数之间的关系是解题的关键.9.比较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有关物质的比较推理中正确的是( ) A.氧化物含有氧元素,故含氧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氧化物B.同种元素的核电荷数相同,故核电荷数相同的粒子一定是同种元素C.原子由质子、中子和电子构成,故所有原子都由这三种粒子构成D.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故分子发生改变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考点】从组成上识别氧化物;原子的定义与构成;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和联系;元素的概念.【专题】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物质的分类.【分析】A、根据氧化物的特点考虑;B、根据核电荷数相同的粒子分类考虑;C、根据氢原子构成考虑;D、根据化学变化中分子的变化考虑.【解答】解:A、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含氧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是由两种元素组成,故A错;B、核电荷数相同的粒子可以是分子和原子,例如氖原子和水分子核电荷数都是10个,原子和离子核电荷数可以相同,例如钠原子和钠离子核电荷数都是11,故B错;C、氢原子中没有中子,故C错;D、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分成原子,原子再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所以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分子发生改变的变化一定有新的分子生成了,也就是说有新的物质生成了,所以属于化学变化,故D正确.故选D.【点评】解答本题关键是要知道氧化物三个特点:两种元素,有氧元素,属于化合物;知道核电荷数相同的粒子不一定是同种元素;知道有分子改变的变化属于化学变化.10.以科学原理和事实为依据进行推理是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方法,下列推理合理的是( )A.物质世界是由一百多种元素组成的,因此可以利用周期表中的元素任意组合新物质B.化合物是由不同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所以只含一种元素的物质一定不是化合物C.原子和分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因此物质不是由分子构成,就一定是由原子构成D.CO和CO2的元素组成相同,所以它们的性质也完全相同【考点】物质的元素组成;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单质和化合物的概念;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专题】课本知识同类信息.【分析】A、根据组成物质的元素的种类及元素的性质分析;B、根据化合物的定义及组成分析;C、根据构成物质的微粒的种类分析;D、根据CO和CO2的结构进行分析.【解答】解:A、不同的元素具有不同的性质,不同的元素不能任意组合新物质.故A推理不合理;B、化合物是由不同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所以只含一种元素的物质一定不是化合物.故B推理合理;C、构成物质的微粒有分子、原子和离子.故C推理不合理;D、CO和CO2的元素组成相同,但分子构成不同,所以,它们的性质不相同.故D推理不合理;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化学的一种重要学习方法﹣﹣类推法,属于易错题目,因而建议学生对一些典型的概念、理论准确记忆,理解把握,并多涉猎题型进行训练.11.如图为某粒子的结构示意图,有关于该粒子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该粒子的原子核内有12个质子B.该粒子的核外有三个电子层C.该粒子是一种非金属元素的原子D.该粒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2个电子【考点】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分析】原子结构示意图中,圆圈内数字表示核内质子数,弧线表示电子层,弧线上的数字表示该层上的电子数,离圆圈最远的弧线表示最外层.若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8,则为稀有气体元素,属于相对稳定结构;若最外层电子数≥4,则一般为非金属元素,在化学反应中易得电子,若最外层电子数<4,则一般为金属元素,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解答】解:A、由某粒子的结构示意图可知,该粒子的原子核内有12个质子,故选项说法正确.B、由某粒子的结构示意图可知,该粒子的核外有三个电子层,故选项说法正确.C、由某粒子的结构示意图可知,该粒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2,少于4,是一种金属元素的原子,故选项说法错误.D、由某粒子的结构示意图可知,该粒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2,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2个电子,故选项说法正确.故选C.【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学生对原子结构示意图及其意义的理解,了解原子结构示意图的意义是正确解题的关键.二、解答题(共6小题,满分0分)12.用化学符号来表示:(1)氖原子Ne;(2)2个钠离子2Na+;(3)3个氮分子3N2;(4)氮气N2;(5)5个氢原子5H;(6)6个水分子6H2O;(7)2个二氧化碳分子2CO2.【考点】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分析】本题考查化学用语的意义及书写,解题关键是分清化学用语所表达的对象是分子、原子、离子还是化合价,才能在化学符号前或其它位置加上适当的计量数来完整地表达其意义,并能根据物质化学式的书写规则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才能熟练准确的解答此类题目.【解答】解:(1)氖原子的符号为Ne,故填:Ne;(2)2个钠离子表示为2Na+,故填:2Na+;(3)3个氮分子表示为3N2,故填:3N2;(4)氮气的化学式为N2,故填:N2;(5)5个氢原子表示为5H,故填:5H;(6)6个水分子表示为6H2O,故填:6H2O;(7)2个二氧化碳分子表示为2CO2,故填:2CO2.【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化学用语的书写和理解能力,题目设计既包含对化学符号意义的了解,又考查了学生对化学符号的书写,考查全面,注重基础,题目难度较易.13.根据钠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将如图方框内①﹣⑤项内容补充完整:①22.99;②11;③1;④失;⑤Na+.【考点】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分析】根据元素周期表和原子结构示意图的信息来分析解答;【解答】解:①元素周期表中,正下方的数字即为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②在原子中,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钠原子的原子序数为11,即X=11;③那么2+8+Y=11,Y=1;④钠原子最外层只有1个电子,最外层少于4个电子易失,因此在化学反应中钠原子易失去这1个电子而带1个单位的正电荷;⑤钠离子带1个单位的正电荷,其离子符号为:Na+;故答案为:①22.99;②11;③1;④失;⑤Na+;【点评】该题考查的知识点较多,既有元素周期表和原子结构的知识,也有关于溶液以及溶解度曲线的知识,还有关于酸碱中和以及溶液的pH与酸碱性的关系,只要认真分析,紧扣所学知识,也能顺利解答.14.如图中A、B、C、D是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1)以上四种结构示意图所表示的粒子中,属于非金属元素的是AB(填字母代号).(2)以上四种结构示意图所表示的粒子中,易失去电子的是CD(填字母代号).(3)C中x=8.【考点】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分析】(1)根据非金属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一般大于或等于4进行解答;(2)根据最外层电子数小于4,容易失去电子进行解答;(3)根据原子中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进行解答.【解答】解:(1)非金属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一般大于或等于4,所以属于非金属元素的是AB;故答案为:AB;(2)最外层电子数小于4,容易失去电子,所以易失去电子的是CD;故答案为:CD;(3)原子中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所以x=11﹣2﹣1=8.故答案为:8.【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明确粒子中粒子结构示意图的含义、核内质子数和核外电子数之间的关系是解题的关键.15.如图是某化学反应前后的微观过程示意图,其中“”、“”表示两种不同的原子.请根据图示回答:(1)该反应的基本类型是分解反应.(2)反应前的物质可能(填“可能”或“不可能”)是氧化物.(3)反应前后、、三种粒子的个数比是2:2:1.(4)从图中还可获得的一条消息是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量均不变化.【考点】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从组成上识别氧化物;反应类型的判定.【专题】化学反应模拟图型;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分析】(1)依据反应前后物质的种类情况分析解答即可;(2)依据氧化物的物质特点分析解答即可;(3)依据图示情况判断反应前后三种粒子的个数比;(4)根据反应前后微粒的种类以及相关的化学反应知识分析解答;【解答】解:(1)由图示可知反应前含有一种分子即为一种物质,反应后存在两种分子即为两种物质,符合分解反应“一变多”的特性;(2)氧化物是含有两种元素且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由图示可知该物质含有两种元素,如果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则该物质可能是氧化物;(3)根据反应前后的粒子的个数情况可知、、三种粒子的个数比是2:2:1;(4)依据反应前后的原子情况可知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量均不变化;故答案为:(1)分解反应;(2)可能;(3)2:2:1;(4)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量均不变化.【点评】化学反应的实质是分子破裂为原子,原子重新组成新的分子,化学变化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不变,分子的种类一定改变.16.请观察图并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1)图A表示的原子核电荷数为12;相对原子质量为24.31;(2)图B表示的是非金属(填“金属”或“非金属”)元素的原子;(3)图B表示的原子在化学变化中形成的离子符号为Cl﹣.【考点】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分析】(1)根据图中元素周期表可以获得的信息:原子序数、相对原子质量、元素符号、元素种类等,进行分析解答即可.(2)若最外层电子数≥4,则一般为非金属元素,在化学反应中易得电子,若最外层电子数<4,则一般为金属元素,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3)图B表示的原子在化学变化中易得到1个电子形成带1个单位负电荷的阴离子,形成其离子符号即可.【解答】解:(1)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中获取的信息,图A表示的元素的原子序数为12;根据原子序数=核电荷数,则该元素的原子核电荷数为12,相对原子质量为24.31.(2)图B表示的是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7,大于4,属于非金属元素的原子.(3)图B表示的原子为氯原子,在化学变化中易得到1个电子形成带1个单位负电荷的阴离子,其离子符号Cl﹣.故答案为:(1)12;24.31;(2)非金属;(3)Cl﹣.【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信息,明确原子结构示意图中最外层电子数与得失电子的关系是解题的关键.17.如图所示是元素周期表中某一周期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1)硼原子结构示意图中的X=5;(2)镁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图中与其化学性质相似的元素是铍;(3)图中元素从左至右排列所遵循的规律是(任写一条)核电荷数依次增大排列;(4)根据图示信息,确定1个一氧化碳分子中所含电子总数为14.【考点】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分析】(1)根据原子中,质子数与核外电子数的关系来分析;(2)根据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元素的化学性质来分析;(3)根据元素周期律:同一周期原子的原子序数从左到右依次增加,进行解答本题;。

广东省五华县华新中学2016届九年级化学培优试题9

广东省五华县华新中学2016届九年级化学培优试题9

化学培优训练(9)——身边的化学物质(1)1、医务人员用3%的过过氧化氢溶液为伤者处理伤口时,伤口上会看到大量的气泡.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A.生成的气体一定是过氧化氢分解产生的氢气B.伤口处的生物酶可能对氧化氢的分解起到催化作用C.只有二氧化锰能使过氧化氢在常温下迅速分解D.过氧化氢和水的分子构成不同,所以他们的性质完全不同2、分类是化学学习和研究的重要方法之一,下列分类不正确的是()A.空气污染物:NO4、SO2、PM2.5… B.混合物:铁锈、碘酒、稀有气体…C.酸:H2SO4、HNO3、NaHCO3… D.人体所需营养素:糖类、蛋白质、油脂…3、下列关于氧气和二氧化碳两种气体的说法正确的是()①氧气在空气中的体积分数约为78% ②二氧化碳没有毒性,但不能供给呼吸③氧气能支持燃烧,是一种可燃性气体.④二氧化碳能参与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是最好的气体肥料⑤在实验室中两种气体可以用相同的装置制取.A.②④⑤ B.①③⑤ C.②③④ D.①③④⑤4、下列有关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A.“CO2的制取与性质”实验中,用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检验C O2是否集满B.“物质燃烧的条件”实验中,用玻璃杯罩住燃着的蜡烛以降低蜡烛的着火点C.“配置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NaCl溶液”实验中,把食盐放在托盘天平右盘称量D.“溶液的酸碱性”实验中,测定溶液pH时将试纸预先用水湿润5、t℃时,向一支盛有0.15g熟石灰的烧杯中加入50g水,充分振荡后静置,烧杯底部仍有未溶解的白色固体.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升高温度上层清液变为不饱和溶液 B.t℃时,熟石灰的溶解度为0.3gC.烧杯中溶液的质量小于50.15g D.上层清液中溶质质量分数大于0.3%6、向100g质量分数为20%的NaCl溶液中加入3gNaCl固体和12g水,使其完全溶解,所得溶液中Na Cl的质量分数是() A.20% B.22.5% C.25% D.30%7、20℃时,取四份一定质量的饱和硝酸钾溶液分别进行如下实验后,所得结论正确的是()A.保持温度不变,减少10g溶剂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增大B.保持温度不变,加入10g溶质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增大C.保持温度不变,减少10g溶剂后,溶质的溶解度减小D.降低至10℃后,溶质的溶解度减小8、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取等质量t2℃时的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蒸发等量水后恢复至t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原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a>b=cB.恢复至t2℃时,析出溶质的质量a>b=cC.恢复至t2℃时,三种溶液一定都是饱和溶液D.若继续降温至t1℃,三种溶液一定都是饱和溶液9、如右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

广东省五华县华新中学2016届九年级化学培优试题(一)

广东省五华县华新中学2016届九年级化学培优试题(一)

九年级化学培优题(1)——有关量筒使用的试题一、关于量筒的规格量筒是用来量取液体的一种玻璃仪器。

规格有10 ml、25ml、50 ml、100 ml等。

实验中应根据所取溶液的体积,尽量选用能一次..规格的量筒。

..量取的最小分次量取会引起误差。

如量取85ml液体,应选用 100ml量筒。

一般情况下,量筒的最小刻度为0.1ml。

二、关于读出量筒中的液体体积数正确的方法:量筒必须放平,视线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再读出液体的体积数。

如右上图错误的方法:如右图俯视,视线斜向下视线与筒壁的交点在水面上,所以读出的数......值比实际值...数值偏大。

仰视,视线斜向上视线与筒壁的交点在水面下,所以读出的数......值比实际值...数值偏小。

三、关于量出一定液体体积数俯视,视线经过筒壁刻度上给定的点,而量出的体积比所需的体积少,所以量出的数值比实际值.........数值偏小。

仰视,视线经过筒壁刻度上给定的点,而量出的体积比所需的体积多,所以量出的数值比实际值.........数值偏大。

例1.某同学用量筒取液体,量筒平稳且面向刻度线,初次仰视液面,读数为19毫升,倾倒出部分液体后,俯视液面,读数是11毫升,则实际倾倒出液体的体积是( )A.8毫升B.大于8毫升C.小于8毫升D.无法判断解析解“倒出液体”的体积估计,我们可以画出相关的图形,为了便于估计,可以假设仰视、俯视的读数误差值为1,此题我们先画出仰视值19毫升,再找出正确值是20毫升,然后再画出倒出后俯视值11毫升,再找出正确值是10毫升,两个正解值相减显然大于题中两次错误读数值之差8毫升。

例 2. 某同学用量筒取液体,量筒平稳且面向刻度线,初次仰视液面,读数为19毫升,倾倒出部分液体后,仰视液面,读数是11毫升,则实际倾倒出液体的体积是:( )A.8毫升B.大于8毫升C.小于8毫升D.无法判断解析此题两次都是仰视,且两次仰视的角度是否一样也不知道,故无法判断,同理像这样的题目两次都是俯视也是无法判断。

广东省五华县华新中学2016届九年级化学培优试题(三)(无答案)

广东省五华县华新中学2016届九年级化学培优试题(三)(无答案)

化学培优练习题(三)——氧气制取、性质、检验专题1、如图所示装置也可用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对该实验认识不正确的是()A.红磷的量不足会影响实验结论B.装置不漏气是实验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C.将红磷改为碳也能得到正确的实验结论D.钟罩内气体压强的减小会导致水面的上升2、同学们在做氧气性质实验时,将点燃的木炭伸入集气瓶内,有的现象明显,有的不明显,导致现象不明显的原因可能是()A.排水法收集结束时集气瓶内的水有残留B.导管口连续放出气泡时开始收集氧气C.排水法收集满后盖上毛玻璃片拿出水面D.排水法收集前未将氧气瓶灌满水3、下列物质属于混合物的是()A、高锰酸钾B、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完全分解后的剩余物C、液态氧D、四氧化三铁4、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老师的指导下,正确完成如图所示两个实验.已知所用实验装置气密性良好.关于该实验,有如下说法:①红磷熄灭并冷却后才能打开弹簧夹;②点燃酒精灯加热铜丝,可观察到铜丝由红色变成黑色;③停止加热后即可读出注射器内气体的体积约为24mL;④实验取用铜丝质量的多少不会影响实验结果;⑤两个实验均能证明空气是混合物;⑥两个实验均能证明空气中约含1/5体积的氧气.其中正确说法的个数有() A.2个 B.3个 C.4个 D.5个5、如图是某化学兴趣小组在实验室用固体纯净物制取氧气.请回答下列问题:(1)在图中标出仪器A的名称,一般情况下该仪器的作用是;(2)若要用收集的气体做铁丝燃烧的实验,在收集时,应注意哪些问题(答两点);(3)用图中方法收集氧气,如何判断已经集满;(4)将装置图补充完整.6、通过近一个月的化学学习,你已经掌握了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有关规律,如图是老师提供的一些实验装置,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1)关闭B装置中的止水夹后,从长颈漏斗向锥形瓶中注入一定量的水,静止后如图所示,则B装置是否漏气?(填“漏气”、“不漏气”或“无法确定”).(2)选用E装置收集氧气,收集的氧气不够纯,其原因可能是(写出一点).(3)小枫同学用加热氯化铵和氢氧化钙的固体混合物来制取氨气,他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若收集氨气的装置只能用C,由此可知氨气所具有的性质是(写出一点).7、下面是学习了化学第二单元课题3后,进行“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和氧气性质(排水法收集氧气)”的探究,请你回忆并回答下列探究内容:(1)“制取并收集两瓶氧气”时,我使用仪器除酒精灯和火柴外还有等.(2)制取操作过程中,氧气收集完成后,停止加热时的操作方法是.(3)做氧气的性质探究时,其中的一个实验我用了如下图所示的操作流程.本流程我探究的内容是铁在氧气中燃烧.①其中第“B”步把细铁丝绕成螺旋状的目的.②实验时集气瓶内要预先装少量水或铺一层细砂的目的是③第“D”步为了使细铁丝与氧气完全反应,我的操作方法是8.下列实验装置常用于制取和收集气体。

广东省五华县华新中学2016届九年级化学培优试题7

广东省五华县华新中学2016届九年级化学培优试题7

九年级化学培优训练(7)——物质构成的奥秘1.推理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下列推理中正确的是()A.单质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一定是单质B.原子和分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物质不是由分子构成就一定是由原子构成C.物质世界由一百多种元素组成,可利用周期表中的元素任意组合制造新物质D.置换反应的生成物是单质和化合物,有单质和化合物生成的反应一定是置换反应2.集气瓶中装有某气体,经检验只含有氧元素.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气体一定是氧气(O2),属于单质 B.该气体一定是臭氧(O3)属于纯净物C.该气体一定是氧气和臭氧的混合物 D.该气体一定不属于化合物3.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氧化物中含有氧元素,而含氧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是氧化物B.中和反应有盐和水生成,因此有盐和水生成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C.酸中都含有氢元素,所以含有氢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酸D.置换反应一定有单质生成,所以有单质生成的反应一定是置换反应4.下列方法:①金属溶于酸;②碳酸盐溶于酸;③氧化物溶于酸;④氢氧化物溶于水;⑤氧化物溶于水.肯定得不到盐的是()A.①②B.④⑤C.③④⑤D.只有④5.以下归纳和总结完全正确的一组是()A.对鉴别方法的认识B.对安全的认识①区分硬水和软水,加肥皂水后搅拌②区分棉纤维和羊毛纤维,点燃后闻气味③区分硫酸铵和硫酸钾,加熟石灰粉末研磨①点燃可燃性气体前一定要验纯②煤矿矿井要保持通风、严禁烟火③海鲜食品喷洒甲醛溶液防腐C.对现象的认识D.对防锈的认识①气体压缩,气体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小②活性炭除去异味,活性炭具有吸附性③喝汽水打嗝,气体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①自行车的支架喷油漆防锈②菜刀用后及时洗净擦干③保留铁锈可防止铁进一步锈蚀6.最近科学家发现,水在-157℃超低温、正常压力或真空条件下仍呈液态,比蜂蜜还粘稠.下列关于这种“高密度液态水”的说法正确的是()A.化学性质与普通水不同 B.分子不再运动C.氢、氧两种原子的个数比为2:1 D.分子间的间隔比普通水大7.如图形象地表示某反应前后反应物与生成物分子及其数目的变化,其中“”“”“”分别表示A,B,C三种不同的分子.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中A,B,C前的化学计量数之比()A.4:1:2 B.3:1:3 C.3:1:2 D.4:1:38.用“”和“”分别代表两种不同单质A2和B2的分子,A2和B2在一定条件下能发生化学反应生成新物质X,微观过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在反应过程中A2和B2分子保持不变 B.该反应为置换反应C.参加反应的A2与B2分子数之比为3:1 D.物质X含4种元素9.如图为某化学反应的微观模拟图,其中“”表示氧原子,“”表示碳原子,“”表示氢原子.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数目发生了改变 B.反应物甲、乙两种分子的个数比为1:3C.甲物质中碳、氧元素的质量比为3:2 D.生成物丙和丁都是氧化物10.某大学高分子系的课题组用石墨烯(石墨烯由石墨制成)制造出了一种超轻物质“碳海绵”,刷新了超轻固体材料的世界纪录,也是目前吸油力最强的材料.下列说法错误的()A.“碳海绵”是一种化合物B.“碳海绵”具有较强的吸附作用C.“碳海绵”在一定条件下可还原氧化铜D.“碳海绵”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的产物是CO211.清华大学的同学成功修改了“PX”的网络词条,其关键词如下:“PX”是对二甲苯的缩写,化学式为C10H8,无色液体,不溶于水,低毒性化合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PX”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B.“PX”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C.“PX”由10个碳原子和8个氢原子构成 D.“无色液体,不溶于水,低毒性”均属于“PX”的物理性质12、下图为某化工企业生产流程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钛酸亚铁(FeTiO3)中钛元素为价(2).①中反应为:2FeTiO3+6C+7Cl2一定条件2X+2TiCl4+6CO,则X为(3).③中氩气(Ar)作保护气,反应类型为反应(4).②中为使原料全部转化为甲醇,理论上CO和H2投料的质量比为13、化学是研究物质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变化规律的基础自然科学。

广东省梅州市五华县华新中学九年级化学上学期培优试题

广东省梅州市五华县华新中学九年级化学上学期培优试题

2015-2016学年广东省梅州市五华县华新中学九年级(上)培优化学试卷(12)一、选择题(共11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33分)1.下列四种变化中,与其它三种变化有本质区别的一种变化是( )A.生石灰溶于水B.浓盐酸敞口放置在空气中质量减轻C.浓硫酸使有机物炭化D.氢氧化钠固体露置在空气中质量增加2.化学变化的结果是有“新物质”生成.如果把反应物看成是“旧物质”,下面对“新物质”和“旧物质”的理解,正确的是( )A.新物质是指世界上没有的物质B.新物质不会再变成其它物质C.新物质和旧物质的性质及用途不可能完全相同D.新物质的元素组成与旧物质的元素组成肯定不同3.生活中的下列现象,不包含化学变化是( )A.牛奶在空气中久置后产生酸味B.铁制水龙头渗漏引起白色洗面盆滴水处发黄C.家庭装修、装饰材料散发出难闻气味D.旅游城市标志青铜奔马(马踏飞燕)变绿4.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由物理性质决定的是( )A.镁粉用于制作照明弹B.钨用于制作白炽灯丝C.小苏打用于治疗胃酸过多D.氮气用作焊接金属时的保护气5.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化合反应一定要加热才能发生B.复分解反应中一定没有单质参加C.置换反应的产物中一定有化合物D.中和反应的产物中一定有盐和水6.王腾同学以不同的化学思维方式或者规律给下列化学反应的类型进行分类,你认为分类合理的一组是:( )①CaO+H2O═Ca(OH)2;②Mg(OH)2MgO+H2O;③Ba(OH)2+2HCl═BaCl2+2H2O;④Zn+H2SO4═ZnSO4+H2↑;⑤2Mg+O22MgO.A.属于化合反应的是①②B.属于复分解反应的是③④C.属于有热量放出的反应的是②③D.属于有元素化合价变化的是④⑤7.善于归纳知识,有利于培养素质.下列知识整理的内容不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化学反应基本类型B.化学与生活①化合反应4P+5O22P2O5②分解反应H2CO3=H2O+CO2↑③置换反应C+2CuO2Cu+CO2↑④复分解反应HCl+NaOH=NaCl+H2O ①除去餐具油污﹣﹣用洗洁精乳化②人体缺乏维生素A﹣﹣引起夜盲症③干冰﹣﹣用于人工降雨④鉴别羊毛和合成纤维﹣﹣点燃后闻气味C.化学实验数据记录D.化学中常见的“三”①用10 mL量筒量取7.25 mL水②用pH试纸测得苹果汁的pH为3.2③用托盘天平称取5.6 g铁粉①煤、石油、天然气﹣﹣三大化石燃料②塑料、合成纤维、合成橡胶﹣﹣三大合成材料③分子、原子、离子﹣﹣构成物质的三种粒子A.A B.B C.C D.D8.高铁酸钾(K2FeO4)是一种新型、高效的多功能水处理剂,受热时发生如下反应4K2FeO4aR+4K2O+3O2↑,则a、R分别是( )A.4 FeO B.2 Fe2O3 C.3 Fe2O3D.1 Fe3O49.将7.3g已部分氧化的锌粉,加入到98g10%的稀硫酸中,恰好完全反应,则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为( )A.14.5g B.15.5g C.16.1g D.18.3g10.密闭容器内有X,O2,CO2,H2O物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反应前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物质X O2CO2H2O反应前的质量/克23 80 2 2反应后的质量/克待测32 46 2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后X的质量为23B.该反应的生成物是氧气、二氧化碳和水C.物质X只含有碳、氢元素D.物质X一定含碳、氢、氧元素11.下列图象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 A.煅烧石灰石B.向不饱和氯化钠溶液加入氯化钠固体C.密闭容器中镁和氧气加热反应D.用等量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二、非选择题:12.某兴趣小组用10g镁条与溶质质量分数为49%的稀硫酸反应.测得产生氢气的质量与稀硫酸的质量关系如图(假设镁条中除表面含有氧化镁外,没有其它杂质).(1)当稀硫酸的质量为70g,产生的氢气的质量为__________g.(2)用化学方程式说明当稀硫酸的质量为10g时,为什么不产生氢气__________.(3)计算镁条中镁元素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13.某科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对一份固体样品进行了探究.通过实验已确定该样品由氧化铁和铁粉混合而成.他们称取了13.6g固体样品,用图a所示的装置继续实验,测定的部分数据如图b所示.(1)图a最右端的酒精灯的作用是__________.(2)固体样品中氧化铁的质量是__________克.(3)在上述反应后的固体中加入100g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求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结果保留到小数点后一位)2015-2016学年广东省梅州市五华县华新中学九年级(上)培优化学试卷(12)一、选择题(共11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33分)1.下列四种变化中,与其它三种变化有本质区别的一种变化是( )A.生石灰溶于水B.浓盐酸敞口放置在空气中质量减轻C.浓硫酸使有机物炭化D.氢氧化钠固体露置在空气中质量增加【考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专题】物质的变化与性质.【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确定.判断一个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要依据在变化过程中有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生成其他物质的是化学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是物理变化.【解答】解:A、生石灰溶于水时,生石灰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B、浓盐酸敞口放置在空气中质量减轻是因为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挥发出氯化氢气体,使质量减少,所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C、浓硫酸使有机物炭化是浓硫酸具有很强的氧化性,与有机物发生了化学变化;D、氢氧化钠固体露置在空气中质量增加是因为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由以上分析可知只有B发生的物理变化,故选B.【点评】搞清楚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是解答本类习题的关键.判断的标准是看在变化中有没有生成其他物质.一般地,物理变化有物质的固、液、气三态变化和物质形状的变化.2.化学变化的结果是有“新物质”生成.如果把反应物看成是“旧物质”,下面对“新物质”和“旧物质”的理解,正确的是( )A.新物质是指世界上没有的物质B.新物质不会再变成其它物质C.新物质和旧物质的性质及用途不可能完全相同D.新物质的元素组成与旧物质的元素组成肯定不同【考点】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专题】物质的变化与性质.【分析】可以根据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方面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化学变化是生成新物质的变化,新物质是不同于任何反应物的其它物质,其性质及用途不可能完全相同.【解答】解:A、新物质是不同于任何反应物的其它物质,不是指世界上没有的物质,例如过氧化氢分解生成水和氧气,水是世界上存在的物质,但水属于该反应生成的新物质,故说法错误;B、一个反应中的新物质,可能在其它反应中变成其它物质,例如过氧化氢分解生成水和氧气,水属于该反应生成的新物质,但水通过电解又可以生成氢气和氧气,故说法错误;C、化学变化中生成的新物质是相对于反应物来说的,即生成了与反应物在组成及用途上不可能完全相同的物质,故说法正确;D、元素相同也可能是新物质,例如过氧化氢分解生成水和氧气,过氧化氢和水的组成元素相同,但是它们属于不同的物质,故说法错误.故选C.【点评】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充分理解新物质的含义,只有这样才能对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3.生活中的下列现象,不包含化学变化是( )A.牛奶在空气中久置后产生酸味B.铁制水龙头渗漏引起白色洗面盆滴水处发黄C.家庭装修、装饰材料散发出难闻气味D.旅游城市标志青铜奔马(马踏飞燕)变绿【考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专题】化学反应的分类思想;物质的变化与性质.【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有无新物质生成,据此抓住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区别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即可.【解答】解:A、牛奶在空气中久置后产生酸味过程中有对人体有害的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B、白色洗面盆滴水处发黄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C、装饰材料散发出难闻气味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D、青铜奔马变绿过程中有新物质铜绿等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选C.【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这里的新物质是指和变化前的物质是不同种的物质,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4.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由物理性质决定的是( )A.镁粉用于制作照明弹B.钨用于制作白炽灯丝C.小苏打用于治疗胃酸过多D.氮气用作焊接金属时的保护气【考点】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专题】物质的变化与性质.【分析】物理性质是指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化学性质是指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而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是变化中有新物质生成,因此,判断物理性质还是化学性质的关键就是看表现物质的性质时是否有新物质产生.【解答】解:A、镁粉用于制作照明弹是利用镁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所以镁粉用于制作照明弹是镁的化学性质决定的,故A错;B、钨用于制作白炽灯丝是利用了钨的导电性和熔点高,所以钨用于制作白炽灯丝是由钨的物理性质决定的,故B对;C、小苏打用于治疗胃酸过多是利用小苏打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二氧化碳,所以小苏打用于治疗胃酸过多是由小苏打的化学性质决定的,故C错;D、氮气用作焊接金属时的保护气是利用了氮气的化学性质稳定,因此是由氮气的化学性质决定的,故D错.故选B.【点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是一对与物理变化、化学变化有密切关系的概念,联系物理变化、化学变化来理解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则掌握起来并不困难.5.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化合反应一定要加热才能发生B.复分解反应中一定没有单质参加C.置换反应的产物中一定有化合物D.中和反应的产物中一定有盐和水【考点】化合反应及其应用;中和反应及其应用;置换反应及其应用;复分解反应及其应用.【专题】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和能量变化.【分析】A、根据化合反应是指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反应生成另外一种物质的反应进行解答;B、根据复分解反应是指由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进行解答;C、根据置换反应是指由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外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的反应进行解答;D、根据中和反应是指酸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反应进行解答.【解答】解:A、化合反应不一定要加热才能发生,例如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就不需要加热,故A错误;B、复分解反应是指由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所以复分解反应中一定没有单质参加,故B正确;C、置换反应是指由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外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的反应,所以置换反应的产物中一定有化合物,故C正确;D、中和反应是指酸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反应,所以中和反应的产物中一定有盐和水,故D正确.故选:A.【点评】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充分理解各种反应类型的实质,只有这样才能对物质的反应类型做出正确的判断.6.王腾同学以不同的化学思维方式或者规律给下列化学反应的类型进行分类,你认为分类合理的一组是:( )①CaO+H2O═Ca(OH)2;②Mg(OH)2MgO+H2O;③Ba(OH)2+2HCl═BaCl2+2H2O;④Zn+H2SO4═ZnSO4+H2↑;⑤2Mg+O22MgO.A.属于化合反应的是①②B.属于复分解反应的是③④C.属于有热量放出的反应的是②③D.属于有元素化合价变化的是④⑤【考点】反应类型的判定;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的能量变化.【分析】化合反应是指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反应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分解反应是指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的反应.置换反应是指由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外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复分解反应是指由两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①是两种物质反应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属于化合反应;②是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物质的反应属于分解反应;且反应需加热才能进行,反应吸热③是由两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反应放热.④是由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外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属于置换反应;锌元素、氢元素反应前后化合价有变化;⑤是两种物质反应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属于化合反应;镁元素、氧元素反应前后化合价有变化;【解答】解:A、②属于分解反应;故错B、④属于置换反应;故错C、②反应需加热才能进行,反应吸热;故错D、④锌元素、氢元素反应前后化合价有变化;⑤镁元素、氧元素反应前后化合价有变化.故对.故选D.【点评】解答本题要充分理解反应类型的分类方法方面的知识,只有这样才能对各种反应类型做出正确的判断.7.善于归纳知识,有利于培养素质.下列知识整理的内容不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化学反应基本类型B.化学与生活①化合反应4P+5O22P2O5②分解反应H2CO3=H2O+CO2↑③置换反应C+2CuO2Cu+CO2↑④复分解反应HCl+NaOH=NaCl+H2O ①除去餐具油污﹣﹣用洗洁精乳化②人体缺乏维生素A﹣﹣引起夜盲症③干冰﹣﹣用于人工降雨④鉴别羊毛和合成纤维﹣﹣点燃后闻气味C.化学实验数据记录D.化学中常见的“三”①用10 mL量筒量取7.25 mL水②用pH试纸测得苹果汁的pH为3.2③用托盘天平称取5.6 g铁粉①煤、石油、天然气﹣﹣三大化石燃料②塑料、合成纤维、合成橡胶﹣﹣三大合成材料③分子、原子、离子﹣﹣构成物质的三种粒子A.A B.B C.C D.D【考点】反应类型的判定;实验数据处理或者误差分析的探究;乳化现象与乳化作用;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化石燃料及其综合利用;合成材料的使用及其对人和环境的影响;棉纤维、羊毛纤维和合成纤维的鉴别;微量元素、维生素与健康的关系及摄取方法.【专题】物质的性质与用途;压轴实验题.【分析】对于知识整理题目,由于接触的信息较多,所以在解题时要注意对每个选项中特别明显的内容的处理,要通过排除来解答,不要一一阅读和分析.如:PH试纸测出的数值都是整数,10ml量筒只能记到0.1ml,天平也只能读到0.1克.所以该选项是错误的.通过一点就否定掉D选项.【解答】A、化合反应:多变一;分解反应:一变多;置换反应:A+BC═B+AC;复分解反应:AB+CD═AD+CB;符合题意;故对B、乳化作用、维生素的作用、干冰易升华、鉴别羊毛和合成纤维的方法;都正确;故对C、10ml量筒和天平只能近似到0.1,而用PH试纸测得的数值只能保留到整数,故错D、化学中常见的“三”是我们应熟知的都对;故对故选C【点评】解答时要注意对题目的准确理解,解答时可以注意是否有解题的技巧,另外就是平时学习中多归纳总结,对比和联想,这样更利于知识的理解和应用.8.高铁酸钾(K2FeO4)是一种新型、高效的多功能水处理剂,受热时发生如下反应4K2FeO4aR+4K2O+3O2↑,则a、R分别是( )A.4 FeO B.2 Fe2O3 C.3 Fe2O3D.1 Fe3O4【考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分析】由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均不变,据此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推断a、R.【解答】解:根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4K2FeO4aR+4K2O+3O2↑,反应物中钾、铁、氧原子个数分别为8、4、16,反应后的生成物中钾、铁、氧原子个数分别为8、0、10,根据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不变,则aR中含有4个铁原子和6个氧原子,则观察选项:a、R分别是2、Fe2O3.故选:B.【点评】本题难度不大,利用化学反应前后元素守恒、原子守恒来确定物质的化学式是正确解题的关键.9.将7.3g已部分氧化的锌粉,加入到98g10%的稀硫酸中,恰好完全反应,则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为( )A.14.5g B.15.5g C.16.1g D.18.3g【考点】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专题】压轴实验题;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分析】根据反应的方程Zn+H2SO4═ZnSO4+H2↑、ZnO+H2SO4═ZnSO4+H2O、找出硫酸与硫酸锌之间的关系式进行计算.【解答】解:设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为x,由Zn+H2SO4═ZnSO4+H2↑、ZnO+H2SO4═ZnSO4+H2O 得:H2SO4~ZnSO498 16198g×10% x解得:x=16.1g由以上计算可知,A、B、D错误,C正确.故选C.【点评】本题在计算时,根据发生反应的方程式,找出关系式,利用关系式计算比较简单.10.密闭容器内有X,O2,CO2,H2O物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反应前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物质X O2CO2H2O23 80 2 2反应前的质量/克待测32 46 29反应后的质量/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后X的质量为23B.该反应的生成物是氧气、二氧化碳和水C.物质X只含有碳、氢元素D.物质X一定含碳、氢、氧元素【考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分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从而得出待测的值,由物质质量的增减量可确定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质量,再根据物质的化学式和物质的质量可确定物质的元素组成.【解答】解:A、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以知道待测值=23+80+2+2﹣32﹣46﹣29=0,故说法错误;B、二氧化碳和水的质量增加,为生成物,而X和氧气的质量减小,为反应物,故说法错误;C、二氧化碳和水的质量增加,为生成物,而X和氧气的质量减小,为反应物,根据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可以知道X中一定含有碳元素和氢元素;参加反应的44g二氧化碳中含有氧元素的质量是44g×=32g,参加反应的27g水中含有的氧元素质量是27g×=24g,所以生成物中氧元素的质量是32g+24g=56g,大于反应的氧气质量80g﹣32g=48g,故X中一定有氧元素,故说法错误;D、由C分析可知,物质X一定含碳、氢、氧元素,故说法正确.故选D.【点评】掌握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在化学反应中,参加反应前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各物质的质量总和,能够根据反应前后质量的变化来判断反应物和生成物.11.下列图象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A.B.向不饱和氯化钠溶液加入氯化钠固体C.密闭容器中镁和氧气加热反应D.用等量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考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催化剂的特点与催化作用.【专题】元素化合物知识型;压轴实验题.【分析】A、高温煅烧石灰石放出二氧化碳,固体质量减少;B、向不饱和氯化钠溶液加入氯化钠固体时,氯化钠能继续溶解;C、密闭容器中镁和氧气加热反应生成了氧化镁;D、根据催化剂的定义分析.【解答】解:A、高温煅烧石灰石放出二氧化碳,固体质量减少,开始时固体的质量不是零.故A错误;B、向不饱和氯化钠溶液加入氯化钠固体时,氯化钠能再溶解,溶液的质量增加,直到溶液达到饱和为止.故B错误;C、密闭容器中镁和氧气在加热反应生成了氧化镁,无论那一种物质过量,最终结果两者不能同时存在.故C错误;D、催化剂能改变过氧化氢分解的速率,不改变生成氧气的质量.故D正确.【点评】正确辨别坐标所表示的变化量,是解答此类问题的关键,分析变化中相关量的变化关系,是解答问题的基础.二、非选择题:12.某兴趣小组用10g镁条与溶质质量分数为49%的稀硫酸反应.测得产生氢气的质量与稀硫酸的质量关系如图(假设镁条中除表面含有氧化镁外,没有其它杂质).(1)当稀硫酸的质量为70g,产生的氢气的质量为0.5g.(2)用化学方程式说明当稀硫酸的质量为10g时,为什么不产生氢气MgO+H2SO4=MgSO4+H2O.(3)计算镁条中镁元素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考点】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专题】压轴实验题;综合计算(图像型、表格型、情景型计算题).【分析】(1)根据产生氢气的质量与稀硫酸的质量关系图,读出产生氢气的质量;(2)镁条的表面有氧化镁能与稀硫酸反应;(3)根据氧化镁、镁与稀硫酸反应的方程式以及镁之间的关系式求出镁的质量,再计算镁条中镁元素的质量分数.【解答】解:(1)由产生氢气的质量与稀硫酸的质量关系图可知,当稀硫酸的质量为70g,产生的氢气的质量为0.5g;(2)由于镁易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在镁条的表面生成了氧化镁,稀硫酸首先与镁条表面的氧化镁薄膜发生了反应,所以不产生氢气,反应的方程式是:MgO+H2SO4=MgSO4+H2O.(3)设镁元素的质量为x由Mg+H2SO4=MgSO4+H2↑MgO+H2SO4=MgSO4+H2O得:H2SO4~MgSO4~Mg98 2470g×49% x解得:x=8.4g镁条中镁元素的质量分数是:×100%=84%故答为:(1)0.5(2)MgO+H2SO4=MgSO4+H2O;(3)84%.【点评】较活泼的金属易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在金属的表面形成了金属氧化物,当与酸反应时首先金属表面的氧化物与酸反应不能放出氢气.13.某科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对一份固体样品进行了探究.通过实验已确定该样品由氧化铁和铁粉混合而成.他们称取了13.6g固体样品,用图a所示的装置继续实验,测定的部分数据如图b所示.(1)图a最右端的酒精灯的作用是除去尾气中的CO,防止空气污染.(2)固体样品中氧化铁的质量是8g克.(3)在上述反应后的固体中加入100g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求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结果保留到小数点后一位)【考点】实验探究物质的组成成分以及含量;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专题】科学探究.【分析】(1)考虑尾气的处理;(2)根据一氧化碳只与氧化铁反应,写出化学反应式,根据提供的数据计算出氧化铁的质量;(3)根据铁和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利用铁的质量计算出生成的溶质氯化亚铁和氢气的质量,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计算出溶液的质量,然后根据质量分数公式计算即可.【解答】解:(1)图a最右端的酒精灯的作用是除去尾气中的CO,防止空气污染.(2)设固体样品中氧化铁的质量为x,则3CO+Fe2O32Fe+3CO2固体减重160 112 160﹣112=48x (13.6g﹣11.2 g),解得x=8g(3)设生成的FeCl2和H2质量分别为x、y,则Fe+2HCl═FeCl2+H2↑56 127 211.2g x y,解得x=25.4g;y=0.4g×100%=22.9%.答: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22.9%.故答案为:(1)除去尾气中的CO,防止空气污染;(2)8g;(3)22.9%.【点评】本题考查关于化学反应式的计算,需要同学们能够准确的书写化学方程式,理清物质间的关系,才可做出准确的计算.。

初中化学广东省梅州市五华县华新中学九年级(下)质检化学考试卷(3)带解析.doc

初中化学广东省梅州市五华县华新中学九年级(下)质检化学考试卷(3)带解析.doc

初中化学广东省梅州市五华县华新中学九年级(下)质检化学考试卷(3)带解析姓名:_____________ 年级: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一、选择题(共10题)1.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榨取果汁 B.粉碎废纸 C.切割玻璃 D.燃放烟花【答案】【考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专题】物质的变化与性质.【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解答】解:A、榨取果汁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B、粉碎废纸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C、切割玻璃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D、燃放烟花的过程中一般能生成二氧化碳等物质,属于化学变化.故选D.【点评】解答本题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如果有新物质生成就属于化学变化.难度:基础知识点:物质的变化和性质2.对生活中下列现象的解释错误的是()A.湿衣服在夏天比在冬天干得快说明温度升高,分子运动速率加快B.6000L氧气在加压下可装入容积为40L的钢瓶中说明气体分子间间隔大,易于压缩C.在无外力下,花粉会在平静的水面上移动说明分子在不断运动D.自行车轮胎在阳光下暴晒而炸裂说明分子受热,体积变大【答案】【考点】利用分子与原子的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专题】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分析】根据分子的基本特征: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物质的分子性质不同,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即可.【解答】解:A、湿衣服在夏天比在冬天干得快,说明夏天温度高,分子的运动速率加快.故选项解释正确.B、分子间有间隔,气体分子间间隔大,在受压时间隔变小.所以,6000L氧气在加压下可装入容积为40L的钢瓶中.故选项解释正确.C、由于分子是不断运动的,所以,花粉会在平静的水面上移动.故选项解释正确.D、由于分子间有间隔,在受热时间隔变大,所以,自行车轮胎在阳光下暴晒而炸裂.分子的大小没有变化.故选项解释错误.故选D.【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分子的基本性质及利用分子的基本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难度:容易知识点:分子和原子3.“低碳生活”是指减少能源消耗、节约资源,从而降低二氧化碳排放的一种时尚生活方式.下列不符合“低碳生活”这一主题的做法是()A.用布袋代替一次性塑料袋购物B.使用节能灯泡,提倡节约用电C.大力发展风能,减少火力发电D.增加私家车用量,提高生活质量【答案】【考点】自然界中的碳循环.【专题】化学与环境保护.【分析】所谓“低碳生活”就是把生活作息时间中所耗用的能量尽量减少,从而减低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增加私家车用量增加了能量的消耗,不符合低碳生活的要求.【解答】解:所谓“低碳生活”就是把生活作息时间中所耗用的能量尽量减少,从而减低二氧化碳的排放量.A、用布袋代替一次性塑料袋购,减少了塑料袋的使用能减少白色污染,减少化工生产产生温室气体.故正确;B、使用节能灯泡是节能减排的重要体现,正确;C、发展风能,减少火力发电,从而减少煤的燃烧,减少了二氧化碳的排放,正确;D、增加私家车用量,消耗了大量的燃料产生了大量的汽车尾气,其中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很高,故错误.故选D【点评】此题考查了低碳生活理念的落实,分析了日常生活中低碳生活的一些具体体现,为倡导积极环保的新生活提供了思路.难度:容易知识点:燃料和热量4.我市是全国十大宜居城市之一,人们对空气污染关注的程度不断加强,下列气体中不会造成空气污染的是()A.二氧化氮 B.二氧化硫 C.一氧化碳 D.氮气【答案】【考点】空气的污染及其危害.【专题】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分析】根据空气污染途径来考虑污染空气的气体有哪些,也可以尽量去避免空气污染.【解答】解:空气的污染途径是工厂废气的任意排放,大量燃烧化石燃料,汽车尾气的排放,可总结为:有害气体和烟尘,主要的有害气体有:一氧化碳、二氧化氮、二氧化硫,这些气体主要来自于矿物燃料的燃烧和工厂的废气.故选D.【点评】熟记空气污染的途径,知道如何才能防止空气污染,要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为净化我们的空气而出力.难度:基础知识点:空气5.下列有关微粒的说法错误的是()A.原子、分子、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B.钠原子失去1个电子形成钠离子C.过氧化氢分子由氢分子和氧分子组成D.构成物质的微粒是在不停地运动【答案】【考点】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原子和离子的相互转化;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专题】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分析】A、根据构成物质的粒子进行分析判断.B、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1,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1个电子,据此进行分析判断.C、根据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进行分析判断.D、根据微粒是在不断的运动的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A、原子、分子、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故选项说法正确.B、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1,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1个电子形成钠离子,故选项说法正确.C、过氧化氢是由过氧化氢分子构成的,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过氧化氢分子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不含氢分子和氧分子,故选项说法错误.D、构成物质的微粒是在不断的运动的,故选项说法正确.故选C.【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构成物质的常见的粒子、原子和离子的相互转化、分子和原子的关系、微观粒子的性质等即可正确解答本题.难度:中等知识点:分子和原子6.如图是某个化学反应的微观模拟示意图.从图中获得的有关信息不正确的是()A.分子由原子构成B.分子间存在一定的空隙C.化学反应中分子可分为原子 D.反应前后分子变大了【答案】【考点】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化学反应的实质.【专题】化学反应模拟图型.【分析】分析化学反应的微观模拟示意图,反应前的图中的三个同种原子构成的单质分子,可由分子构成分为两种,分子之间有一定间隔;反应后的两个分子构成相同应为同种物质的分子,该分子由不同种原子构成,为化合物分子,分子之间有一定间隔;中间的图表示,反应前的三个分子分裂为六个原子,六个原子重要结合能形成生成物的两个分子.【解答】解:A、反应前的两种分子由同种原子构成,反应后的分子由不同种原子构成,分子由原子构成;故A正确;B、反应前后的分子之间都存在一定间隔;故B正确;C、反应前与反应后中间的图明确表示出分子再分成原子的过程;故C正确;D、反应前后分子的种类改变了,故D不正确;故选D.【点评】分子由原子构成,构成相同的分子为同种物质的分子,构成不同的分子为不同种物质的分子,同种原子构成的分子为单质分子.难度:中等知识点:化学方程式单元测试7.在下列变化中,既不属于化合反应,也不属于氧化反应的是()A.硫在氧气中燃烧B.石蜡在空气中燃烧C.高锰酸钾受热分解 D.木炭在空气中燃烧【答案】【考点】化合反应及其应用;氧化反应.【专题】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和能量变化.【分析】化合反应: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反应后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其特点可总结为“多变一”;物质与氧发生的化学反应是氧化反应;据此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A、硫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硫,该反应符合“多变一”的特征,属于化合反应,故选项错误.B、石蜡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该反应的生成物是两种,不符合“多变一”的特征,不属于化合反应;但该反应是物质与氧气发生的化学反应,属于氧化反应,故选项错误.C、高锰酸钾在加热条件下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该反应符合“一变多”的特征,属于分解反应,既不属于化合反应,也不属于氧化反应,故选项正确.D、木炭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该反应符合“多变一”的特征,属于化合反应,故选项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化合反应的特征(“多变一”)、氧化反应的特征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难度:容易知识点:氧气8.如图是镁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和该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据此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镁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4.31gB.镁原子的核电荷数为12C.镁属于非金属元素D.在化学反应中,镁原子容易得到2个电子【答案】【考点】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分析】根据图中元素周期表可以获得的信息:原子序数、相对原子质量、元素符号、元素种类等;原子结构示意图中,若最外层电子数≥4,则一般为非金属元素,在化学反应中易得电子,若最外层电子数<4,则一般为金属元素,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解答】解:A、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中获取的信息,可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4.31,相对原子质量单位是“1”,不是“克”,故选项说法错误.B、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中获取的信息,该元素的原子序数为24;根据原子序数=核电荷数,则该元素的原子核电荷数为12;或由镁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其核电荷数为12,故选项说法正确.C、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中获取的信息,该元素的名称是镁,属于金属元素,故选项说法错误.D、镁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2,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2个电子而形成阳离子,故选项说法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学生灵活运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信息及辨别元素种类的方法、对原子结构示意图及其意义的理解,明确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信息人含义、原子结构示意图中最外层电子数与得失电子的关系是解题的关键.难度:中等知识点:离子9.规范的实验操作是实验成功的关键.下列实验操作错误的是()A.过滤B.溶解C.取固体药品D.蒸发【答案】【考点】过滤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固体药品的取用;物质的溶解;蒸发与蒸馏操作.【专题】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分析】A、过滤实验要遵循“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B、溶解时要用玻璃棒不断搅拌;C、取用药品时,瓶塞要倒放;l【点评】正确的化学实验操作是保证实验成功的前提和基础,掌握正确的实验操作也是我们必须具备的能力.难度:容易知识点: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10.下列行为与我市各县区正在进行的创建省级文明卫生县城系列举措不相符的是()A.生活污水集中处理后在排放 B.大力开展植树造林活动C.将城市垃圾集中焚烧D.严禁在城内燃烧烟花爆竹【答案】【考点】水资源的污染与防治;防治空气污染的措施.【专题】化学与环境保护.【分析】保护环境的措施多种多样,只要合理即可.如植树造林、不滥用塑料制品、将生活垃圾分类放置处理,等措施都可以保护环境.【解答】解:A、生活污水集中处理后在排放可以防止污染环境,故A正确;B、大力开展植树造林活动,可以改善生态环境,故B正确;C、将城市垃圾集中焚烧会产生大量有害气体和粉尘,污染环境,故C错误;D、严禁在城内燃烧烟花爆竹,可以防止污染环境,故D正确.故选:C.【点评】熟记空气和水的污染途径,知道如何才能防止空气污染和水污染,强凋化学知识在保护环境和人类生产当中的重要性,要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为保护我们的环境而出力.难度:容易知识点:燃料和热量二、填空题(共6题)1.用化学用语填空(1)一个铁原子__________________;(2)二个碳酸根离子__________________;(3)正三价的铝元素;(4)五氧化二磷分子__________________;(5)2HCO3﹣表示的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答案】【考点】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分析】本题考查化学用语的意义及书写,解题关键是分清化学用语所表达的对象是分子、原子、离子还是化合价,才能在化学符号前或其它位置加上适当的计量数来完整地表达其意义,并能根据物质化学式的书写规则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才能熟练准确的解答此类题目.【解答】解:(1)原子的表示方法就是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所以一个铁原子,就可表示为:Fe;(2)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若表示多个该离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故二个碳酸根离子可表示为:2CO32﹣;(3)元素化合价的表示方法:确定出化合物中所要标出的元素的化合价,然后在其化学式该元素的上方用正负号和数字表示,正负号在前,数字在后,所以正三价的铝元素,故可表示为:;(4)五氧化二磷分子的化学式为:P2O5;(5)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若表示多个该离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故2HCO3﹣表示2个碳酸氢根离子;故答案为:(1)Fe;(2)2CO32﹣;(3);(4)P2O5;(5)2个碳酸氢根离子;【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化学用语的书写和理解能力,题目设计既包含对化学符号意义的了解,又考查了学生对化学符号的书写,考查全面,注重基础,题目难度较易.难度:容易知识点:化学式与化合价2.下列物质:①氮气、②液态氧气、③氧化镁、④自来水、⑤高锰酸钾、⑥矿泉水⑦铁粉、⑧冰水混合物,选择正确的答案用序号填入空格中(1)属于纯净物的有__________________;(2)属于混合物的有__________________(3)属于氧化物的有__________________;(4)属于单质的有__________________;(5)属于化合物的有__________________.【答案】【考点】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判别;从组成上识别氧化物;单质和化合物的判别.【专题】物质的分类.【分析】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混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单质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氧化物是由氧元素和另外一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解答】解:氮气、液态氧气、氧化镁、高锰酸钾、铁粉、冰水混合物等物质都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都属于纯净物;自来水中含有水和一些溶于水的物质,属于混合物,矿泉水中含有水和一些溶于水的矿物质,属于混合物;氧化镁是由镁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属于氧化物,冰水混合物中含有一种物质﹣﹣水,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属于氧化物;氮气、液氧和铁粉等物质都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都属于单质;氧化镁、高锰酸钾和冰水混合物等物质都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都属于化合物.故填:①②③⑤⑦⑧;④⑥;③⑧;①②⑦;③⑤⑧.【点评】判断纯净物和混合物时,就是判断物质的物质组成;判断是否是单质、化合物、氧化物时,既要判断元素组成,又要判断物质组成.难度:中等知识点:元素3.按图组装仪器,关闭止水夹,通电使红磷燃烧.请回答下列问题:(1)燃烧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2)红磷燃烧一段时间后,自动熄灭了,你认为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3)冷却后,松开止水夹,你观察到的现象为__________________【答案】【考点】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的探究;氧气与碳、磷、硫、铁等物质的反应现象.【专题】实验性简答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原理是利用红磷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并使氧气完全反应尽,空气中的气体体积减少,压强减小,烧杯中的水就会进入到集气瓶中,进入的水的体积就是减少氧气的体积,进而知道氧气占空气体积的体积分数.【解答】解:(1)观察到的现象是:红磷继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放出热量,然后慢慢熄灭.(2)红磷熄灭的主要原因是瓶内的氧气被消耗完,没有支持红磷燃烧的物质了.(3)因为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五分之一,故可观察到的现象是水进入到集气瓶中,体积约占集气瓶体积的.故答案为:(1)红磷继续燃烧,产生白烟,火焰慢慢熄灭;(2)集气瓶内的氧气已消耗完;(3)烧杯里的水倒吸到集气瓶内,集气瓶中的水约占集气瓶容积.【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用红磷测定空气组成的实验原理、操作、现象、结论,难度比较小,是基础性题目.难度:中等知识点:我们周围空气单元测试4.根据下列粒子结构示意图,回答问题.(1)上图A、B、C、D四种粒子共表示__________________种元素.(2)D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__________________(填“得到”或“失去”)电子.(3)由B元素和D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_____.(4)E粒子带1个单位正电荷,则X=__________________.【答案】【考点】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分析】根据已有的知识进行分析,具有相同核内质子数的一类原子总称为元素;根据原子得失电子的特点进行分析解答;离子所带的电荷数书写在元素符号的右上角,且数字在前、正负号在后,1省略不写,据此解答.【解答】解:(1)核内质子数一共是三种,故表示的是三种元素,故填:三;(2)D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7,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得到一个电子,故填:得到;(3)B元素是镁元素,最外层电子数是2,形成的化合价是+2,D元素是氯元素,最外层电子数是7,形成的化合价是﹣1,故形成的化合物是氯化镁,故填:MgCl2;(4)E粒子带1个单位正电荷,则X=2+8+1=11,故填:11.【点评】本题综合考查了粒子和微观结构的知识,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难度:中等知识点:离子5.水是生命的源泉,为了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我们应该了解水的有关知识.(1)天然水中含有许多杂质,自来水厂通常对天然水进行__________________几步处理,使之达到饮用水标准,在实验室里,若要得到净化程度最高的水,可用__________________的方法.(2)如图所示的两个实验中,发生物理变化的是实验__________________;实验B中没有发生改变的微粒是__________________,试管2中得到的气体是__________________.(3)节约用水是每个公民的义务,我们应该提倡以下方式中的__________________(填字母序号).A.用淘米水、洗菜水浇花、冲厕所B.不间断地放水洗衣服C.不间断地放水刷牙D.用喷灌、滴管的方法浇灌农田和园林.【答案】【考点】自来水的生产过程与净化方法;电解水实验;保护水资源和节约用水.【专题】空气与水.【分析】(1)根据常见的净化水的方法和原理分析回答;(2)观察装置分析水的变化,再根据电解水试验的现象、结论分析回答;(3)根据节约用水的措施分析判断.【解答】解:(1)自来水厂通常对天然水进行沉淀、过滤、消毒等几步处理,使之达到饮用水标准.在实验室里,若要得到净化程度最高的水,可用蒸馏的方法,蒸馏得到的水是纯水.(2)由图示的两个实验可知,在A中是水的蒸发和水蒸气的冷却,没有新物质生成,发生是物理变化;实验B是电解水的实验,由于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所以,没有发生改变的微粒是氢原子、氧原子,试管2中得到的气体是电源的正极产生的气体较少是氧气,由于氧气有助燃性.(3)A.用淘米水、洗菜水浇花、冲厕所,能节约用水;B.不间断地放水洗衣服,会造成水的浪费;C.不间断地放水刷牙,会造成水的浪费;D.用喷灌、滴管的方法浇灌农田和园林,能节约用水.故答案:(1)沉降、过滤、灭菌;蒸馏;(2)A;氧原子和氢原子;氧气;(3)AD.【点评】解答本题关键是要知道自来水的净化过程,知道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了解电解水的现象,知道生活中常见节约用水的方法.难度:中等知识点:自然界的水单元测试6.玫瑰花中含有香茅醇、橙花醇和丁香油酚等物质;请计算:(1)丁香油酚(C10H12O2)的相对分子质量为__________________;(2)丁香油酚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__________________;(3)丁香油酚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__________________结果精确到0.1%);(4)16.4g丁香油酚中含__________________g氧元素(结果精确到0.1g).【答案】【考点】相对分子质量的概念及其计算;元素质量比的计算;元素的质量分数计算;化合物中某元素的质量计算.【专题】化学式的计算.【分析】(1)根据相对分子质量为构成分子的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之和,进行分析解答.(2)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质量比=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进行分析解答.(3)由元素的质量分数=×100%来进行分析;(4)根据化合物中元素的质量等于化合物的质量乘以化合物中该元素的质量分数来分析解答.【解答】解:(1)丁香油酚(C10H12O2)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2×10+1×12+16×2=164;故填:164;(2)丁香油酚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2×10):(1×12):(16×2)=30:3:8;故填:30:3:8;(3)丁香油酚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73.2%;故填:73.2%;(4)16.4g丁香油酚中含氧元素的质量为:16.4g×=3.2g;故填:3.2.【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同学们灵活运用化学式的有关计算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难度:中等知识点:化学式与化合价三、实验,探究题(共1题)1.请根据如图所示实验装置回答问题.(1)B装置中仪器①的名称为__________________,收集某气体采用D装置,由此推测该气体具有的性质是__________________.(2)实验室用B装置制取O2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3)若收集一瓶氧气,供硫粉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时使用,最好选择C装置收集,理由是集气瓶底部要留少量的__________________.(4)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_________________,在加试剂之前应检查装置的__________________.将纯净的二氧化碳气体通入F装置一段时间后,则该装置中会出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答案】【考点】氧气的制取装置;氧气的收集方法;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专题】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法、检验、干燥与净化.【分析】(1)据常用仪器回答;(2)根据用氯酸钾制氧气就需要加热解答.(3)硫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硫,二氧化硫会污染空气,因此收集氧气,最好选择C装置收集,理由是集气瓶底部要留少量的水,是为了吸收二氧化硫,防止污染空气;(4)在加试剂之前应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因为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显酸性,因此测得该装置中溶液的pH<7.【解答】解:(1)酒精灯常用的加热仪器,收集某气体采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由此推测该气体具有的性质是:该气体不与空气中的成分反应且的密度比空气小;故答案为:酒精灯;该气体不与空气中的成分反应且的密度比空气小;(2)如果用氯酸钾制氧气就需要加热,氯酸钾在二氧化锰做催化剂和加热的条件下生成氯化钾和氧气,要注意配平;故答案为:2KClO32KCl+3O2↑;(3)硫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硫,二氧化硫会污染空气,因此收集氧气,最好选择C装置收集,理由是集气瓶底部要留少量的水,是为了吸收二氧化硫,防止污染空气;故答案为:水;(4)在加试剂之前应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实验室制取CO2,是在常温下,用碳酸钙和盐酸互相交换成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化学培优练习题(三)——氧气制取、性质、检验专题
1、如图所示装置也可用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对该实验认识不正确的是()
A.红磷的量不足会影响实验结论B.装置不漏气是实验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
C.将红磷改为碳也能得到正确的实验结论D.钟罩内气体压强的减小会导致水面的上升
2、同学们在做氧气性质实验时,将点燃的木炭伸入集气瓶内,有的现象明显,有的不明显,导致现象不明显的原因可能是()
A.排水法收集结束时集气瓶内的水有残留B.导管口连续放出气泡时开始收集氧气
C.排水法收集满后盖上毛玻璃片拿出水面D.排水法收集前未将氧气瓶灌满水
3、下列物质属于混合物的是()
A、高锰酸钾
B、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完全分解后的剩余物
C、液态氧
D、四氧化三铁
4、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老师的指导
下,正确完成如图所示两个实验.已知所
用实验装置气密性良好.关于该实验,有
如下说法:①红磷熄灭并冷却后才能打开
弹簧夹;②点燃酒精灯加热铜丝,可观察
到铜丝由红色变成黑色;③停止加热后即
可读出注射器内气体的体积约为24mL;④实验取用铜丝质量的多少不会影响实验结果;⑤两个实验均能证明空气是混合物;⑥两个实验均能证明空气中约含1/5体积的氧气.
其中正确说法的个数有() A.2个 B.3个C.4个 D.5个
5、如图是某化学兴趣小组在实验室用固体纯净物制取氧气.请回
答下列问题:
(1)在图中标出仪器A的名称,一般情况下该仪
器的作用是;
(2)若要用收集的气体做铁丝燃烧的实验,在收集时,应注意哪
些问题(答两点);
(3)用图中方法收集氧气,如何判断已经集
满;
(4)将装置图补充完整.
6、通过近一个月的化学学习,你已经掌握了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有关规律,如图是老师提供的一些实
验装置,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关闭B装置中的止水夹后,
从长颈漏斗向锥形瓶中注入一定
量的水,静止后如图所示,则B
装置是否漏气?
(填“漏气”、“不漏气”或“无
法确定”).
(2)选用E装置收集氧气,收集的氧气不够纯,其原因可能是(写出一点).(3)小枫同学用加热氯化铵和氢氧化钙的固体混合物来制取氨气,他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若收集氨气的装置只能用C,由此可知氨气所具有的性质是(写出一点).
7、下面是学习了化学第二单元课题3后,进行“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
和氧气性质(排水法收集氧气)”的探究,请你回忆并回答下列探究内容:
(1)“制取并收集两瓶氧气”时,我使用仪器除酒精灯和火柴外还有
等.
(2)制取操作过程中,氧气收集完成后,停止加热时的操作方法
是.
(3)做氧气的性质探究时,其中的一个实验我用了如
下图所示的操作流程.
本流程我探究的内容是铁在氧气中燃烧.
①其中第“B”步把细铁丝绕成螺旋状的目的.
②实验时集气瓶内要预先装少量水或铺一层细砂的目
的是
③第“D”步为了使细铁丝与氧气完全反应,我的操作方法是
8.下列实验装置常用于制取和收集气体。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标号仪器的名称:①;②;
(2))实验室常用高锰酸钾取氧气,发生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若选用A装置用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应改正的错误:一是;二是;三是;加试剂前,要连接好装置并检查装置的。

(3)用B装置能否制取氧气?(填“能”或“不能”);若要制取纯度较高的O2,应采用的收集装置是;如何检验已集满一瓶的O2气体。

9.实验室常通过燃烧红磷法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装置如下图)。

步骤如下:
(1)用弹簧夹夹紧橡皮管;
(2)点燃燃烧匙内的红磷,立即伸入瓶中并塞紧瓶塞。

能观察到的现是,
写出该反应的符号表达式是。

(3)
(4)观察并记录水面的变化情况。

多次实验发现,集气瓶内上升的水面始终小于瓶内原有空气体积的1/5。

【拓展研究】查阅资料得知,当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降至约为7%以下时,红磷不再燃烧。

由此可知,燃烧红磷法测定结果不够准确的原因的是。

通过实验,还可以推断集气瓶中剩余气体的性质是。

(1)“制取并收集两瓶氧气”时,我使用仪器除酒精灯和火柴外还有
铁架台(含铁夹),试管,橡胶塞,导气管,集气瓶,水槽,玻璃片
等.
(2)制取操作过程中,氧气收集完成后,停止加热时的操作方法是
先将导气管从水槽中拿出,再熄灭酒精灯停止加热

(3)做氧气的性质探究时,其中的一个实验我用了如下图所示的操作流程.本流程我探究的内容是铁在氧气中燃烧.
①其中第“B”步把细铁丝绕成螺旋状的目的
使细铁丝充分受热

②实验时集气瓶内要预先装少量水或铺一层细砂的目的是
防止反应时产生的高温的四氧化三铁溅落时炸裂集气瓶底

③第“D”步为了使细铁丝与氧气完全反应,我的操作方法是
待火柴快熄灭时再将铁丝伸入集气瓶,且要从上至下,慢慢伸入
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试管口需塞一团棉花外焰加热
待红磷熄灭及广口瓶冷却后打开止水夹。

不易溶于水,且不与水发生反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