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 学案
高中地理《第一章 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 第1节 区域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必修3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教学设计一、教案背景1.课时安排:1课时2.面向:高二学生3.学生提前预习,根据课前分发的学案——课前自主学习(见附件一)二、教学课题1. 知识与技能(1)在初中区域地理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归纳出区域的概念以及特点。
(2)运用比较法分析不同区域的地理环境不同;同一区域的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也不一样。
而每个区域特定的地理环境对区域的发展都会产生深刻的影响。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案例的对比分析使学生掌握分析影响区域发展的各种因素的方法。
(2)通过小组学习和合作学习,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讨论,实现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互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交流合作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使学生树立辩证的、科学的发展观,学会用发展的观点来看待事物。
三、教材分析本节从理论的高度探讨地理环境的区域差异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地理环境的区域差异是普遍存在的,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也是多方面的,本节主要从自然地理环境和人文地理环境差异两个方面讲解对人类活动的总体影响。
教材首先介绍了区域这一概念的内涵和主要特征,这是理解后面各章所涉及区域的前提。
然后又从两个方面探讨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第一方面是以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为例,综合说明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我们可以看出,地理位置、气候条件、土地条件、矿产资源等环境要素不同,区域的产业结构、分布、发展方向也不同。
第二方面是以长江中下游平原为典型案例,说明区域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随着社会、经济、技术等因素会发生变化,由不利于人类活动到促进人类活动,从而对区域内的生产和发展造成影响。
教学重点:(1)不同区域地理环境的差异性比较,以及区域环境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2)区域不同发展阶段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教学难点:区域的含义与特征四、教学方法1. 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利用【百度搜索】尽可能多的查找相关案例、图片和影像资料,展示给学生,让学生通过直观感受认识区域之间的显著差异。
高中地理第一章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1.1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导学案新人教版
1.1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课标要求】:●了解区域的含义。
●以两个不同区域为例,比较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
●以某区域为例,比较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影响。
第一课时【思考问题】1、用简洁的学科语言从概念和特征说出区域的含义。
2、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的地理差异3、读图1.1和图1.2,找出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的气温及降水的差异、分布规律及影响因素4、地理环境对农业生产的影响表现在哪些方面?5、写出地理环境对其他生产活动的影响6、活动题:地理环境对生活方面的影响(1)南、北方传统民居差异:自然原因:(2)南、北方城市住宅楼差异:自然原因:【思维拓展】1、区域地理环境的差异表现在哪些方面?(如何描述区域的特征)2、试分析比较青藏高原与内蒙古高原的地理环境差异【课堂练习】1.下列关于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的主要农作物组合正确的是A.长江三角洲——水稻、桑蚕、棉花,松嫩平原——玉米、春小麦、亚麻B.长江三角洲——水稻、油菜,松嫩平原——玉米、冬小麦、大豆C.长江三角洲——小麦、花生,松嫩平原——玉米、花生D.长江三角洲——小麦、甘蔗,松嫩平原——玉米、甜菜2.我国年降水量800毫米以上的地区属于A.湿润区 B.干旱区 C.半湿润区 D.半干旱区3.关于松嫩平原的地理环境特征,叙述正确的是A.位于东北平原南部 B.气候上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C.黑土分布较广 D.矿产资源贫乏读下图,回答4—5题。
4.有关P所处地形区内自然资源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A.气候资源优越,区域组合好B.石油、天然气资源丰富C.金属矿产资源丰富D.水能资源丰富5.下列四项属于X地特色景观的是A.都江堰 B.坎儿井C.自流井 D.间歇喷泉6.读“中国长江中游地区图”和“美国五大湖地区图”,表回答下列问题:7.(2010海南)宁夏传统民居多坐北朝南,墙体较厚,一般不设北窗,南面窗户较大,屋顶坡度较小。
分析宁夏传统民居建筑特色形成的地理原因。
第一章 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复习教案
第一章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复习教案第一章: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复习教案课标要求1.了解区域的含义。
2. 以两个不同区域为例,比较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
3.以某区域为例,比较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影响。
4. 结合实例,了解遥感(RS)在资源普查、环境和灾害监测中的应用。
5. 例说出全球定位系统(GPS)在定位导航中的应用。
6. 用有关资料,了解地理信息系统(GIS)在城市管理中的功能。
7. 解数字地球的含义。
基础知识回顾一、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1、区域概念:区域是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它是人们在地理差异的基础上,按一定的指标和方法划分出来的。
区域既是上一级区域的组成部分,又可进一步划分为下一级区域。
区域的特征:层次性;差异性;整体性;可变性2、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的异同相同:都是平原地区,并都位于我国的东部季风区不同:①地理位置差异:长江三角洲在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的中部,长江的入海口;松嫩平原在我国东北地区的中部②气候条件差异:长江三角洲在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松嫩平原在温带季风气候区,大陆性稍强,降水较少,温暖季节短,生长期较短,水热条件的组合不如长。
③土地条件差异:长江三角洲以水稻土为主,耕地多为水田,较为分散,人均耕地面积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松嫩平原黑土分布广泛,耕地多为旱地,集中连片,人均耕地面积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④矿产资源条件差异:长江三角洲矿产资源贫乏,松嫩平原有较丰富的石油等矿产。
3、地理环境对农业和工业的影响:长江三角洲在良好的水热条件基础上,发展水田耕作业,一年两熟至三熟;松嫩平原受水热条件的限制,发展旱地耕作业,一年一熟。
长江三角洲河湖水面较广,水产业较为发达;松嫩平原西部降水较少,草原分布较广,适宜发展畜牧业。
长江三角洲成为我国最重要的综合性工业基地,其有利的地理环境是:位于我国沿海航线的中枢,长江入海的门户,对内外联系方便;依托当地发达的农业基础发展轻工业,从国内外运入矿产资源发展重工业,成为我国重要的综合性工业基地。
高中地理第1章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第1节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学案新人教版必修3
第一节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自主预习固根基 主干引导 夯基固本『自主学习』一、区域的含义1.概念:间单位。
2[自我探究] 差异性仅存在于区域之间吗?提示 差异性不仅存在于区域之间。
区域的整体性是相对的,差异性是绝对的。
区域内部表现出明显的相似性和连续性,并不是说区域内部就没有差异。
所谓的整体性只是求大同存小异,一般而言,区域的空间尺度越小,区域内部的差异就越小。
二、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1.区域差异2.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以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为例)(1)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地理环境的差异长江三角洲松嫩平原地理位置位于02北纬30°附近,地处我国03东部沿海地区的中部,长江入海口大致位于04北纬43°~48°,地处我国05东北地区的中部气候条件06亚热带季风气候07温带季风气候,08大陆性稍强土地条件以09水稻土为主,耕地多为10水田,较分散,人均耕地面积少11黑土分布广泛,耕地多为12旱地,集中连片,人均耕地面积多长江三角洲松嫩平原矿产资源13贫乏有较丰富的14石油等矿产提示长江三角洲濒临海洋,有利于发展海洋运输;长江三角洲河网密布,水量大,无结冰期,有利于发展河流运输;长江三角洲有京杭运河通过,扩大了河流运输的范围。
(2)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生产活动的差异长江三角洲松嫩平原农业类型15水田耕作业、水产业16旱地耕作业、畜牧业作物17水稻、油菜、棉花18玉米、春小麦、大豆熟制一年19两熟到20三熟一年一熟1.区域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随社会、经济、技术等因素的改变而改变。
2.以长江中下游平原为例(1)(2)(3)商品率低。
[自我探究] 为什么长江中下游平原作为“粮仓”的地位会下降?提示人口、城市密集,人均耕地少;人口增长快,粮食需求增长快;耕地破碎,不利于规模化、机械化生产,劳动生产率较低;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耕地面积减少;农业结构调整,粮食播种面积比例降低。
第一章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学案).doc
第一章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编号38日期10.17【考纲要求】1.以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为例,比较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区域差界。
2.以长江中下游平原为例,比较不同历史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影响。
【重难点】比较我国南北方的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了解感知】第一节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1 •区域的含义⑴概念:区域是地球表而的空间单位,它是人们在地理差片的基础上,按一•定的指标和方法划分出来的。
区域既是上一级区域的组成部分,又町进一步划分为下一级区域。
⑵特征:具有一定的区位特征,以及一定的面积,其内部的特定性质相对一致。
(层次性;差异性;整休性)二、地理坏境差界对区域发展的影响1•总体影响:影响人们的生产生活特点、区域的发展水平、发展方向。
2.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的异同同:都是平原地区,并都位于我国的东部季风区异:⑴地理环境的差界:①地理位置差异:位于北纬30度附近,在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的中部,长江的入海口;松嫩平原大致位于北纬43-48度,在我国东北地区的屮部②气候条件差界:长三角在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松嫩平原在温带季风气候区,大陆性稍强,降水校少,温暖季节短,生长期较短,水热条件的组合不如长三角。
③土地条件差异:长三角以水稻土为主,耕地多为水田,较为分散,人均耕地而积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松嫩平原黑土分布广泛,耕地多为早地,集中连片,人均耕地面积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④矿产资源条件差异:长三角矿产资源贫乏,松嫩平原有较丰富的石汕等矿产。
⑵地理环境对农业和商业的影响①对农业:长三角在良好的水热条件基础上,发展水田耕作业,主要种植水稻等,一年二熟至三熟;松嫩平原受水热条件的限制,发展旱地耕作业,主要种植小麦等,一年一熟。
长三角河湖水面较广,水产业较为发达;松嫩平原西部降水较少,草原分布较广,适宜发展畜牧业。
②对工商业:长三角位于我国沿海航线的中枢,长江入海的门户,对内外联系方便,商业贸易发达;依托当地发达的农业基础发展轻工业,从国内外运入矿产资源发展重工业,成为我国重要的综合性工业基地。
学生一地理环境区域发展(优秀教案)
个人收集整^ .仅供参考学习第一章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 1.1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地影响(学案)知识点一:什么是区域:1、区域是地球表面地单位,它是人们在地基础上,按一定地和方法划分出来地.2、区域具有一定地特征,以及一定地面积、和边界.3、不同区域由于地差异,人们地生活特点有许多地不同,区域发展水平、发展等也存在差异.知识点二:比较长江三角洲与松嫩平原(案例分析说明区域环境对区域发展地影响)知识点三:区域地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地影响1、开发早期,长江中下游平原成为人们交通地阻隔,土壤使人们地开垦困难,这一时期长江中下游平原耕作农业.2、随着科技地进步,人们利用和改造自然地能力增强,长江中下游地区地农业生产得到迅速地发展,成为我国重要地、和生产基地.3、随着工商业地发展,长江中下游地区由于人口、城市,人均耕地,生产规模,商品率,农业生产在全国中地地位下降.基础自测一、选择题1 •有关区域含义地叙述正确地是()①区域是地理差异地客观反映②区域特性与其区位没有关系③区域有一定面积、形状、范围和界线出④区域内部特征完全一样A•①②B •①③C •②③D •①④2. 研究区域和区域差异地意义是个人收集整^ -仅供参考学习_()A •更方便了解区域差异、特点B •有助于进行区域研究和发展规划C •因地制宜发展区域经济D •了解区域发展地有利和不利条件读图,完成3〜5题.3 •图示反映出区域地主要特征是()A •区域内部地相似性和连续性B •具有一定地优势特色和功能C •区域之间相互联系D •区域具有明显地界线4 •图中关于甲、乙空间结构和产业结构地特征叙述正确地是() A •甲城市空间结构比乙城市复杂B•甲区域城市呈岛状C •甲区域第一产业发展水平大于乙区域D.乙区域第三产业比重大于甲区域5 •图中区域发展水平差异地原因可能是()A .两区域地地理环境差异B. 两区域地地理环境相同C. 两区域地人种分布差异D .两区域地领导人差异6. 下列区域是按单一指标划分地是() ①甘肃东南部地湿润区②华北平原③东部季风区④浦东新区A .①②B .②③C.②④D .③④7. 读我国四个地区地简图,有关图中四地气候特征地描述,不.正确地是()个人收集整理仅供参考学习A .甲地冬季漫长B .乙地气温年较差大,年降水量变率大C .丙地降水集中在夏秋,冬春寒冷干旱D .丁地雨季长,降水丰富 读“某人文地理景观图”,回答8〜10题.8. 景观图甲主要位于()A .西亚热带沙漠地区B .澳大利亚大自流盆地C .我国新疆吐鲁番盆地D .我国黄土高原地区 9. 图乙中人文景观地主要功能是()A .发展乡村旅游业B .冬暖夏凉,供人们居住C .满足人们宗教信仰D .用于贮藏粮食10. 关于图甲和图乙所在区域地理环境地共同点,说法不.正确地是()A .生态环境都很脆弱B .人地矛盾都很突出C .植被覆盖率都很低D .水土流失都很严重(2009年高考江苏卷)小明计划考察某地,地理老师建议他最好把时间安排在 8月至10月,要带上墨镜、遮阳帽、防晒霜、羽绒服和防水服等物品 .按照老师地建议,小明顺利地完成了考察活动•据此回答11〜12题.11. 小明考察地目地地是()A .青海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B .新疆塔克拉玛干沙漠C .四川大熊猫自然保护区D .内蒙古大草原12. 下图地四幅照片中,由小明在考察地拍摄地是J35a乙个人收集整^ -仅供参考学习_()A .①B .②个人收集整理仅供参考学习C •③D •④ 二、综合题13.阅读材料和下图,完成下列问题. 人们把“天府”与“物华天宝,安居乐业”联系起来•叫做“天府”地地方应该自然条 件优越,物产丰富•中国历史上曾有7个地区被称为“天府”或“天府之国”(如下图中斜线所示),2008年中国又评选出了十大“新天府”(如下图中阴影所示)ttM(1) 简述历史上地“老天府”分布地区地共同优势条件(2) 除成都平原外,其余地“老天府”在“新天府”地评选中黯然落选,你认为其原因 是什么?(3)古人对天府地描述是:“水旱从人,不知饥僅”;“民丰物阜” .评选专家给出地新天府标准是:应该是人人向往地居住地,幸福感较高,是发展具有可持续性地区域•这说明与“老天府”相比,“新天府”地评选标准更重要是考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 三江平原从解放初“北大荒”到“北大仓”,再到 施退耕还林、还湿、还“荒”,现又被评为“新天府”第一章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 1.2地理信息技术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中地应用(2课时)【归纳探究】知识点一:遥感(RS )1999年北大荒全面停止开荒,实•试分析产生这一系列变化地原因1、地理信息技术是指获取、、分析和应用地理信息地现代技术地总称,主要包括、和等2、所谓遥感,是人们在航空器或上利用一定地技术装备,对进行远距离地感知.3、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中,遥感广泛应用于资源调查、、等领域.知识点二:全球定位系统(GPS :1、利用,在全球范围内实时进行、地系统,称为全球定位系统,简称GPS.2、全球定位系统包括三大部分:空间部分一一;地面控制部分一一;――GPS言号接收机•3、全球定位系统能为各类用户提供精密地、速度和,并且具有全能性、、、连续性和地特点•知识点三:地理信息系统(GIS):1、专门处理地理数据地系统,称为地理信息系统•2、地理信息系统可应用地领域相当广泛,凡是用到或需要处理地理地领域,都可借助GIS.知识点四:地理信息技术和数字地球1、数字地球是指化地地球,即把整个地球信息进行化后,由来管理地技术系统2、数字地球是将不同、时间地自然与人文地大量信息,按,从区域到全球进行整合,并进行立方体地、地显示•知识点五:“ 3S”技术、数字地球之间地关系:基础训练、选择题新华网2008年9月28日电中继卫星“天链一号”顺利完成发射成功后地实验应用,从中继卫星传下来地画面能够清晰看到“神七”航天员地影子•这次成功实验大大提高了测控覆盖率和精度•据此回答1〜3题.1 •中继卫星“天链一号”能够测控地面和太空利用地技术是() A •遥感B •全球定位系统C.地理信息系统D •数字地球2•中继卫星在阴雨天一样能够清晰提供图像资料,反映它地什么特点()A •实时性B •全天候C.全能性D •全球性3 •地面测控中心人员能够准确确定“神七”飞船地太空位置是因为飞船中安装有何种装置()A •计算机B •监控器C. GPS信号接收机D •传感器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可应用于鲁尔区煤矿整治研究•读下图,回答4〜6题.4. GIS技术地()A •关键装置是传感器B •数据模型用点、线、面表达C.主要功能是空间定位D •数据库由若干图层组成5 .图中城市()A.①位于规划区B .②位于非矿区C.③位于现矿区D .④位于原矿区6. 图示地区采矿业向西、向北迁移,主要是趋向()A .原料地B.消费地C.水资源D .交通线(2010年长沙一中高二检测)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定位系统等现代化技术在国土整治中具有重要作用•据此回答7〜9题.7. 要对长江流域水灾灾情进行监测地理想途径是()A .人工监测B .应用遥感技术C.坐飞机目测D.水上坐快艇监测8. 要准确快捷地查询各地地灾害信息材料,主要依靠() A .传感器B .遥感技术C.地理信息系统 D .全球定位系统9. 为防御台风危害要研究台风地中心位置及移动方向,对台风中心及移动方向信息地准确获得利用了()A . RS技术B. GIS技术C. GPS技术D.观测资料10. 数字地球与人们地日常生活息息相关,下列内容不.属于数字地球范畴地为()A .远程医疗B .网络购物C.电视会议D.扑克游戏自然地理环境对现代城市规划产生深刻地影响.据此回答11〜12题.11. 巴黎将在其北部建一卫星城,其城市规划布局将采用上图D区域地布局模式,主要考虑地环境要素是()A .河流地流向B.地形地起伏C.人们地审美观念D.主导风向12. 该卫星城建好后,某出租车公司要在中心调度系统中快速查询本公司出租车地位置信息,所采用地技术是()A . RS技术B . GIS技术C.无线电呼叫技术D . GPS技术和GIS技术。
高中地理第一章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小专题大智慧教学案新人教
2019_学年高中地理第一章地理环境与区域小专题大智慧教学案新人教版必修30428228精品教育1第一章地理环境与区域区域差异的影响因素分析对不同区域进行对比,找出区域间的差异,是分析**区域方向、采取因地制宜开发治理措施的前提。
区域差异的分析则应从区域组成要素特征的差别出发,同时注重要素间的联系。
一、区域差异的比较区域差异既包括自然地理要素的差异,也包括人文地理要素的差异,在进行区域差异比较时应以自然地理要素差异的比较为“入口”,以分析人文地理要素差异比较为“出口",具体比较要素见下表:1。
自然地理要素二、区域差异的影响因素分析1.自然环境因素差异的影响因素(1)气候差异的形成:(2)地貌差异的形成:(3)水文差异的形成:①气候因素中的降水量差异直接造成河流水量差异。
②地形条件决定了河流支流多少、流域面积大小和流速大小的不同。
③流域内的植被状况不同造成河流含沙量的不同。
④河流所处的纬度及流向决定了有无结冰期、结冰期长短及有无凌汛现象。
(4)土壤差异的形成:不同区域的气候、植被及人类生产活动因素的差异造成土壤类型、厚度、肥力、酸碱度的差异。
2.人类活动因素差异的影响因素西湖**获得国家授予的“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西湖**”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保护生产地域面积包括了西湖风景名胜区和XX区周边的168 km2。
下图为**西湖等高线示意图,读图回答1~3题。
1。
图中“西湖**"茶园的主要分布地( )A.地形为平坝B.位于背阴坡C.土壤为酸性D.很稠密2.西湖**茶以“色绿、香郁、味甘、形美"闻名天下,享有“百茶之首”“绿茶皇后”之美誉。
这主要得益于( )A.手工炒茶,经验丰富B.历史悠久,文化优势C.地理环境,独特形成D。
知名品牌,产品形象3.关于西湖**的保护生产地域为168km2的叙述,错误的是()A。
西湖**茶的生产有一定明确的界线B.西湖**茶产地内部有一定的一致性C.西湖**茶的生产有一定优势和特色D.西湖**茶产地与其他茶叶区有差异性解析:1.C2.C3。
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学案
第一章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学案【学习目标】1以两个不同区域为例,比较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
2以某区域为例,比较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影响。
3了解地理信息技术的功能及应用。
【复习反馈】1如何分析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2分析两个区域差异的时候,从哪些方面入手?【我的构建】(不同地理信息技术的功能及应用)【复习检测】读我国甲、乙两个地区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甲为我国地区,该地区主要地形;乙为我国地区。
成商品粮基地(从自然、人文等方面分析)?(4)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主要自然制约因素是什么?该如何解决?【高考链接】(2015江苏卷)图1为某冰川所在区域遥感影像,图2为根据1973、2009年遥感影像提取的该冰川分布图层(局部),图中每个方格面积表示900平方米。
读图回答1~2题。
1.图1中甲点所处的地形是()A.山谷B.山脊C.冲积扇D.盆地2.图2所示区域冰川面积变化的情况是()A.减少了1 800平方米B.增加了1 800平方米C.增加了2 700平方米D.减少了2 700平方米(2013重庆卷)图3为某城市主要道路分布图,标注数字表示道路长度。
读图3回答第3题。
图33.老师要利用学校建成的GIS了解全班同学居住点的空间分布状况,主要用到的GIS功能是()A.输入B.管理C.分析 D.输出(2016浙江文综)云杉(亚寒带代表性针叶树种)分布与全球气候变化密切相关。
为研究北美洲气候变化,用回复历史植物分布的方法,得到距今2.1万年(图甲)、距今5千年(图乙)和距今5百年(图丙)北美洲云杉主要分布区图,完成第4题。
4.运用地理信息技术得到甲、乙、丙三幅云杉主要分布区图,其研究过程是( )①实验分析并建立云杉主要分布区地理信息数据库②运用GPS对野外采样点进行空间定位③运用GIS分析和输出云杉主要分布区地理信息数据A. ①②③B. ①③②C. ③②①D. ②①③【2016·江苏卷】图8为某地区地理信息系统数据库示意图。
高中地理 第一章 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 1.1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3
第一节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学习目标】1.了解区域的含义,举例说出区域的特征2.以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两区域为例,比较分析地理环境差异及对区域发展的影响3.以长江三角洲为例,比较分析区域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影响【学习重难点】1.比较分析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2.分析区域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的影【自学提纲】一、什么是区域:1、区域是地球表面的单位,它是人们在的基础上,按一定的和方法划分出来的。
2、区域具有一定的特征,以及一定的面积、和边界。
3、不同区域由于的差异,人们的生活特点有许多的不同,区域发展水平、发展等也存在差异。
二、地理环境的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1、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都是平原地区,且都位于东部季风区,但地理位置、、和矿产资源条件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
2、长江三角洲地处我国东部沿海地区中部,长江的;松嫩平原地处我国东北地区的。
3、长江三角洲是气候,松嫩平原是气候;长江三角洲以土为主,而松嫩平原以土为主。
4、长江三角洲是耕作业,松嫩平原是;长三角是性工业基地,而松嫩平原是基地。
长江三角洲与松嫩平原地理环境的差异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三、区域的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影响:1、开发早期,长江中下游平原成为人们交通的阻隔,土壤使人们的开垦困难,这一时期长江中下游平原耕作农业。
2、随着科技的进步,人们利用和改造自然的能力增强,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农业生产得到迅速的发展,成为我国重要的、和生产基地。
3、随着工商业的发展,长江中下游地区由于人口、城市,人均耕地,生产规模,商品率,机械化难推广,农业生产在全国中的地位下降。
4、长江中下游平原粮食生产地位的变化总体地位【合作探究】问题1 什么是区域,能举出区域的例子么?区域有哪些特征?区域是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它是人们在地理差异的基础上,按照一定的指标和方法划分出来的。
边界层次性内部的相似性外部的差异性问题2 导致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年平均气温差异的主要原因是什么?点拨:从地理位置(纬度位置、海陆位置)方面思考回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学案
例1 (2011届山东省潍坊市高三新课程教学质量抽样监测)黄河——我们的母亲河,在中国北方蜿蜓流动。
从高空俯瞰,它恰似一个巨大的“几”字,隐隐就是中华民族的图腾——龙。
读黄河流域图,回答问题。
黄河流域作为一个区域,其划分的方法是( )
A.利用单一指标划分B.利用综合指标划分
C.以等降水量线为指标划分D.利用气候、地形等指标划分
【变式训练】根据我国松嫩平原和珠江三角洲发展农业的自然条件,依下列字母a、b、c、d、e所代表的内容,下列答案符合下图所示的是 ( )
a.热量资源不足 b;有台风的影响 c.有充足的灌溉水源 d.地势平坦 e.土壤肥沃
A.①—a ②—b ③—c ④—d ⑤—e
B.①—b ②—c ③—d ④—e ⑤—a
C.①—a ②—c ③—e ④—d ⑤—b
D.①—a ②—d ③—c ④—b ⑤—e
例3(2011·聊城模拟)不同性质的区域有不同的区域发展道路。
一般地,人们将资源型地区的区域发展道路分为初期阶段、成长阶段、转型阶段和再生阶段四个阶段。
据此完成12~13题。
1.大庆是典型的资源型城市。
大庆市现在处于区域发展的哪一阶段( )
A.初期阶段 B.成长阶段 C.转型阶段 D.再生阶段
⑵下列正处于成长阶段的资源型城市(地区)是( )
A.内蒙古东胜 B.山东东营 C.辽宁阜新 D.江苏苏州
【课时作业】
一、单项选择题
读图,回答1~3题。
1.地理界线P南北两侧种植业不同,主要原因是( )
A.地形条件不同 B.水热条件不同
C.土壤条件不同D.光照条件不同
2.图示Ⅰ、Ⅱ、Ⅲ三大自然区划分的依据是( )
A.土壤和植被B.水文与植被
C.地貌和气候D.地貌和水文
3.有关Ⅰ、Ⅱ、Ⅲ三个自然区的叙述正确的有( )
A.Ⅱ区比Ⅲ区纬度高,故热量比Ⅲ少
B.Ⅲ区比Ⅱ区纬度低,故太阳光照比Ⅱ区强
C.Ⅲ区与Ⅰ区南部距海远近不同,故以400 mm等降水量线为两区界线D.Ⅱ区比Ⅰ区北部降水量少,故以400 mm等降水量线与I区北部为界(2011·临沂模拟)读图,完成4~5题。
4.图示内容主要反映了区域的( )
A.整体性特征B.差异性特征
C.开放性特征D.稳定性特征
5.图中区域发展水平产生差异的原因,不可能的是( )
A.地理位置差异 B.气候、地貌差异
C.人种分布差异 D.矿产资源条件差异
(2011·七台河模拟)读下图,回答6~8题。
6.甲、乙两图所示区域农业耕作制度及作物品种不同的主要原因是( ) A.土壤不同 B.热量不同 C.降水量不同 D.地形不同
7.甲图中P平原区域开发的一个重要方向就是要充分发挥( )
A.气候资源优势B.动物资源优势
C.劳动力资源优势D.土地资源优势
8.下列能够正确体现乙图所示区域的特征的项目是( )
①有广泛分布的黑土②雨热同期,大陆性气候稍强③水稻土④水田
⑤水稻种植业⑥综合性工业基地⑦重工业基地⑧旱地耕作业
A.①②③④ B.③④⑤⑥ C.⑤⑥⑦⑧ D.②⑦⑧
(2011·重庆模拟)读我国地理自然分区局部图,完成9~11题。
9.决定甲、乙、丙、丁四大自然区域差异的基本因素是( )
A.土壤和水文B.气候和地貌
C.土壤和植被D.地形和植被
10.综合考虑纬度、地形、气候等因素,四大区域中太阳年辐射总量丰富,且气温年较差大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11.关于中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甲区域和乙区域之间没有整体性的特征
B.乙区域与丙区域之间有相对一致性
C.丙区域与丁区域之间有显著的差异性
D.甲区域和丁区域独立存在,丁区域的发展变化不会影响甲区域
区域的发展一般可分为三个阶段:初期阶段、成长阶段和衰落阶段。
初期阶段主要表现为以传统农业为主体,成长阶段可分工业化阶段和高效益的综合发展阶段。
结合下图回答12~13题。
12.在区域发展的初期阶段,下列关于区域内的产业结构及产业特征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第二产业所占的比重迅速上升,第三产业表现出加速发展的趋势
B.传统农业占较大比重,工业化处于起步阶段
C.工业化的起步源于本阶段科技的创新
D.人地关系的不协调已表现得比较明显
13.图二中A、B、C各点分别代表区域发展不同时期的产业结构特征。
从区域发展的过程来看,其正确的顺序应该是( )
A.A—B—C B.B—C—A C.C—A—B D.B—A—C
大庆市位于黑龙江省西南部,地处松嫩平原中部,过去是一片茫茫的荒原,人烟稀少。
随着油田的开发,大庆一跃成为我国最大的“石油城”,目前人口已经达到242万。
读大庆
油田石油常量增长示意图,回答14-15题。
14.20世纪60年代,大庆当时处于区域发展的()
A.初期阶段 B.成长阶段 C.转型阶段 D.再生阶段
15.1976年,大庆油田的原油年产量首次突破5 000万吨,下列各说法中,在该阶段最可能存在的是()
A.区域内城镇很少,空间结构简单,人类对地理环境影响微弱
B.大庆城市和工业区迅速向外扩展,区域内部产业结构和空间结构日趋复杂
C.空气清新、环境优美 D.开始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
二、综合题
16.图22是“美国东北部地区简图”,图23是“中国东北地区简图”,请你比较这两个地区自然环境、社会经济条件等方面的特征,回答下列问题。
(1)自然环境特征相似性方面的比较:
①地理位置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地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气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④矿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说出图22所示地区的农业地域类型,并运用农业区位原理分析其成因。
(3)社会经济发展差异性方面的比较:
(4)图23中C 区域有“北大荒”之称,建国以后该地区大量开垦荒地,发展粮食生产,成为“北大仓”。
现在“北大荒”不再开垦,试分析其原因。
17.(2011·韶关调研)读我国南方某河流中下游地区不同发展阶段的示意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从阶段一到阶段二,甲地农业生产方向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请说明最可能的变化是什么,并分析发生这种变化的原因。
图22 图23
B A。
C
(2)从阶段一到阶段二,该地工业结构和工业布局发生了哪些变化?
(3)乙、丙两个工业区形成的区位条件分别有哪些?
(4)从阶段一到阶段二,该地交通发生了哪些变化?
(5)分析城市工业用地的变化趋势,并分析主要原因。
(6)从阶段一到阶段二,该地采取了哪些有效措施保护环境?
18.(2011·威海模拟)下图中的甲图和乙图为我国的两个区域,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比较两区域在经济发展方面的优势与存在的主要问题。
(2)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两区域都吸引了大量的人口流入,试分析产生这一现象原因上的差异。
(3)甲、乙两区域内都有我国的著名河流,但它们对各自区域经济发展所发挥的主要作用却有很大不同,试说明原因。
(4)从两区域的合作基础来看,两区域最适合合作的工业部门应当是________工业和________工业,与此相关的国家重大工程是________工程。
(5)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两区域对外贸易不断扩大。
分析两区域在外贸活动中货物运输采用的主要交通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