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第4课 专制皇权的不断加强教学案例 岳麓版必修1

合集下载

2015年高中历史第4课《专制皇权的不断加强》教案岳麓版必修1

2015年高中历史第4课《专制皇权的不断加强》教案岳麓版必修1

专制皇权的不断加强教学目标一、基本知识以皇权为核心的政治体制的出现三省六部制的确立及演变丞相制度的废除明朝的内阁清朝的军机处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本课,引导学生了解古代政治的多样性,认识到中国古代经历了漫长的专制社会,进一步了解中国国情,增强对民族、国家的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隋唐实行三省六部制、明朝废除丞相制度与设立内阁、清明设立处。

难点:中枢权力机构的变化是如何体现专制皇权的不断加强的?教学方式学生课前自主学习一扩充知识发现问题---自主或小组合作探究问题---教师引导、解决问题题—延伸问题—课下探究、研讨。

教学过程(一)课前探究1.通过多渠道找寻与中国古代专制皇权有关的资料,以及教材所提到的文字资料、图片资料,以扩充知识。

2.以历史学习小组为单位,整理搜集到知识,择优以墙报的形式(如在教室内开辟一个“史海撷英”栏目)展示出来。

3.预习本课,以学习小组为单位,针对教材涉及的知识提出疑点,并公布在“史海撷英”栏目。

4.引导学生编写历史剧《早朝》,从而体现皇帝万人之上的权威。

(二)导入新课演出历史剧《早朝》,体会皇帝的无上权威。

教师设问:“中国古代皇帝的这种权威是怎样一步一步确立的?”引入新课。

设计意图:通过自编、自导、自演,让学生充分感受到中国古代皇帝至高无上的权威,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同时吸引全班学生的注意力。

(三)教学结构一、秦:三公九卿制二、隋唐:三省部制三、宋:二府三司制四、元:一省制五、明:废丞相、设内阁六、清:内阁、议政王大臣会议、军机处(四)师生互动课堂设问一:请归纳本课大字部分涉及到哪些朝代。

提示:秦、隋唐、宋、元、明、清课堂设问二:这几个朝代的中枢权力体系分别是怎样设置的?提示:秦:三公九卿制。

隋唐:三省六部制。

宋:二府三司制。

元:一省制。

明:废丞相,皇帝亲管六部;设立内阁。

清:内阁、议政王大臣会议、军机处。

设计意图:通过这两个问题,促使学生结合预习所得和课堂速读,对全课的知识结构和主体内容有整体的了解。

高中历史 第4课 专制皇权的不断加强教案 岳麓版必修1[001]

高中历史 第4课 专制皇权的不断加强教案 岳麓版必修1[001]
第 4 课
专制集权的不断加强




知识与能力:
1了解汉朝中央政府加强集权的措施 了解藩镇割据和五代十国分裂局面形成的原因
2分析北宋加强中央集权措施带来的影响,认识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及其影响。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各种材料的分析探究,使学生了解汉朝中央政府加强集权的措施 了解藩镇割据和五代十国分裂局面形成的原因,北宋加强中央集权措施带来的影响,认识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及其影响,培养学生从材料中获取信息,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2通过分析明清君主专制加强的影响培养学生辩证的看待事物;3通过分组探究的学习形式,培养学生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从文明史观的角度认识专制集权制度对中国造成的影响。学会辩证的看待事物。


北宋加强中央集权措施
认识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采取的措施


北宋加强中央集权措施带来的影响,
认识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及其影响。
课型
新授课
教具
AUTHORWARE课件 多媒体 学案
教 学 过 程
环节
知识点
教 师 活 动
〔2〕自秦始皇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多有小人专权乱政。我朝罢相…以后子孙做皇帝时,并不许立丞相……——《皇祖明训》
分析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结合材料分组探究分析探究
学生共同探究

节知识点教Fra bibliotek师 活 动学生活动






总结
延伸拓展
思考:朱元璋为何“我朝罢相〞?其实质目的是什么?
教师指导学生结合材料分析相关的三个思考题
第三环节,教师归纳其专制集权制度的特点,引导学生结合材料分析其影响。

2016-2017学年岳麓版必修一 第4课 专制集权的不断加强 教案 (1)

2016-2017学年岳麓版必修一 第4课 专制集权的不断加强 教案 (1)

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第4课专制集权的不断加强【课标要求】(1)列举从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的史实,(2)说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3)了解明朝内阁、军机处设置等史实;(4)认识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学习“七国之乱”和“安史之乱”,了解中国古代史上分裂割据的原因和加强中央集权的必要性。

2、掌握西汉和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及影响3、熟悉明朝废丞相设内阁的过程和清朝军机处的职责和影响,4、认识明朝废丞相,设内阁和清朝设军机处后皇权的发展,由此认识君主专制制度对古代中国社会的影响。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材料,引导学生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培养学生搜集材料运用材料的能力。

2、通过引导学生依据史实比较分析明清皇权与以往皇权的不同特征, 培养学生运用比较思维能力。

3、通过引导学生讨论君主专制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通过引导学生了解中央中枢权力体系里,皇权与相权的矛盾,从而揭示皇权不断加强这一特点,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通过对汉武帝和北宋加强中央集权措施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统一局面来之不易,明确当今世界维护国家统一,反对分裂势力,仍是我们的民族大义。

2、通过对“七国之乱”和“安史之乱”的学习,认识任何事物(中央集权制度)的产生发展都不是一帆风顺的,都会有一定的矛盾和曲折,从而学会用正确的方法和态度认识世界和人生。

3、通过对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尤其是皇帝们加强皇权的措施,使学生透过现象即具体的措施看本质的能力。

采取的措施为什么能加强皇权就是本质。

【教学重点】1、汉武帝、宋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和影响。

2、明朝废丞相、设内阁和清朝军机处的设立【教学难点】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教学过程】导入:《三国演义》中的第一句话:“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姑且不论,这句话的有无道理,请大家先看看中国历史朝代的更迭,秦——西汉、东汉——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十国——辽宋夏金——元明清,中国为什么会出现统一和分裂交错的情形呢?学习完今天的内容我们就知道了。

2017-2018学年历史岳麓版必修1教学案:第一单元 第4课 专制集权的不断加强

2017-2018学年历史岳麓版必修1教学案:第一单元 第4课 专制集权的不断加强

第4课专制集权的不断加强一、汉唐时期的地方割据与集权措施1.汉代(1)背景:七国之乱。

①历史原因:汉初,推行郡县制的同时,又分封同姓诸侯王驻守各地。

②直接原因:公元前154年,汉景帝采纳晁错的建议“削藩”,引发了“七国之乱”。

(2)措施:汉景帝武力平叛;汉武帝实行“推恩令”,强干弱枝,监察地方。

2.宋代(1)背景:唐朝中叶“安史之乱”后形成藩镇林立的局面,唐朝灭亡后又经历了“五代十国”的割据局面,人民生活困苦。

(2)目的:解决唐末五代地方割据的问题。

(3)概况:①进步性:改变了唐末五代以来藩镇割据的分裂局面,加强了中央集权。

②局限性:造成了“冗官”、“冗兵”、“冗费”的国家财政危机。

二、皇权的不断加强1.明朝加强皇权的措施(1)废除丞相:①原因:明初,丞相位高权重,威胁皇权;明太祖吸取元朝权贵专权、内乱频繁的教训。

②概况:明太祖诛杀丞相胡惟庸,裁撤中书省,废除丞相,由皇帝掌管六部,直接管理国家政事。

③影响:实行了1 600多年的丞相制度被废除,专制皇权发展到新的高度。

(2)设立内阁:①原因:明太祖废除丞相后,事务繁多,不可能一一亲自裁决。

②设立:明太祖时期设殿阁大学士,仅备顾问兼协理章奏。

明成祖在文渊阁设内阁,大学士开始参与军国大事的商讨,后来阁臣获得“票拟”权。

2.清朝设立军机处(1)原因:①主要原因:清初,重要的军国大事由议政王大臣会议来处理,内阁只负责处理日常事务。

②直接原因:雍正年间,为处理西北紧急军务而设立。

(2)职权:军机大臣最初只参与处理军务,后来可以参与处理内政外交、制定军政大计、审理重大案件等机要政务。

受皇帝召见,只能跪受笔录。

(3)评价:①简化了处理政务的手续,提高了清王朝的行政效率。

②完全听命于皇帝,军国大事皆由皇帝一人裁决,是专制皇权高度发展的重要标志。

[名师点拨]中国封建社会虽然出现过地方与中央的几次比较大的权力较量,如“七国之乱”和“安史之乱”等,但总体上呈现的发展趋势是地方权力日渐削弱,绝对受控于中央;而皇权虽然在个别时期受到过威胁,但其总体上是不断强化,尤其是到明清时期,君主专制达到顶峰。

2016-2017学年岳麓版必修一 第4课 专制集权的不断加强 教案

2016-2017学年岳麓版必修一 第4课 专制集权的不断加强 教案

第4课专制集权的不断加强教案【走进多彩课堂】秦的统一,标志着中国进入“大一统”政治时代。

在确立“皇帝”之称的同时,秦始皇还规定了许多尊君、维护皇帝最高权力的制度和办法,创立了皇帝制度。

皇帝制度的基本内涵主要由三点组成,即皇帝独尊、皇权至上、皇位世袭。

“皇帝”名号的确立,是秦完成统一大业的产物,显示了皇帝独尊的权势和地位。

以“皇帝”之称代替“王”之号也反映了神化君权的新统治观念的出现。

皇帝是封建国家权力的最高主宰。

这种至高无上的皇权专制不仅是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核心,而且也是维护“家天下”的重要保障。

它为以后两千多年的中国封建专制社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伴随着中央集权的加强,皇帝的专制权力也呈现出强化的趋向。

其中,贯穿的一条主线就是在中枢权力机构中,宰相权力的不断弱化直至废除丞相制,皇权的不断加强,到明清时期达到顶峰。

【名师细说教材】一、从秦朝到元朝以皇权为核心的中枢权力体系的演变1.特点:以皇权为核心的政治体制:皇帝位于权力金字塔的顶端,任命各级官员处理全国政务的中枢权力体系。

秦代以后随着皇权的不断加强,中枢权力体系也不断发生变化。

★要点点拨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是我国封建社会占统治地位的政治制度。

该制度经过秦汉、隋唐、宋元等阶段的不断发展,至明清时期达到顶峰。

明代罢中书省、废丞相,内阁制为中央辅政机构;清代以内阁及军机处为中央辅政机构,协助皇帝处理军政要务。

明清两代,以六部为中央政务部门,分理国政,直属皇帝。

皇权兼并了相权,使皇权发展到顶端。

2.形成雏形:①秦朝在中央设三公九卿,丞相作为中枢机构中的最高行政长官,位高权重。

★问题探究“宰”的本义为“主宰”,“相”的本义是“辅佐”。

这两个字将宰相的特点进行了高度概括:辅佐皇帝,统领百官。

结合这两个特点和以前所学知识,讨论在封建社会宰相的存在有何作用?要点提示:积极作用:辅佐皇帝,参与决策,分掌行政。

消极作用:相权过大,威胁君权,造成君权与相权的矛盾,加大政局动荡。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一教学案设计:第4课 专制集权的不断加强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一教学案设计:第4课 专制集权的不断加强

第4课专制集权的不断加强【一、【学习目标】了解明朝内阁、清朝军机处设置等史实,认识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二、【重点难点】重点:汉武帝的集权措施、宋初中央集权的强化、明清强化皇权的措施。

难点: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特点。

三、导入中国古代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分为两条主线,第一条是皇权和相权的矛盾;第二条是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

今天咱们就来学习一下,地方权力和相权是怎么被削弱的,中央权力和皇权又是怎么集中的。

四、讲解一、地方割据与中央集权1、汉朝(1)地方割据的原因:汉初,刘邦在地方实行,诸侯国实力逐渐强大,威胁中央集权。

(2)中央集权措施:①汉景帝:采纳晁错的建议削藩,导致“”②汉武帝:实行“”,酎金夺爵,设13州刺史监察地方。

2、唐末五代的割据混战①原因——安史之乱的影响、地方节度使的设立(1)唐末的藩镇割据②表现——节度使的继任方式③影响——导致了国家分裂(2)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①原因:②特点A.北方:五代相继(五代指)、混战割据、周世宗改革奠基周世宗改革:在经济方面,首先鼓励开垦荒田,把中原无主荒田分配给逃亡人户耕种。

其次,减轻租税。

958年(显德五年)颁发均田图,派官吏均定河南六十州赋税,又下令免收以前人民所欠两税,取消两税以外的苛捐杂税和一些徭役。

第三,兴修水利,恢复以开封为中心的水路交通网。

再次,抑制寺院经济。

他针对日益发展的寺院势力,于955年下令废除没有敕赐寺额的寺院三万三百三十六所,迫使僧侣大批还俗;并禁止私度僧尼。

这是继“三武(北魏太武帝、北周武帝和唐武宗)灭佛”后的又一次大规模的抑佛运动,使后周控制的劳动力和土地大量增加。

B.南方与山西:十国并立、相对稳定、发展经济二、宋初中央集权的强化1、北宋的建立:年,赵匡胤发动,建立宋朝。

2、措施——从、、三方面着手(1)收精兵:措施:①禁军由“”统领,发兵之权归,实现的分离。

②实行更戍法造成兵将分离、按强干弱枝、守内虚外的原则部署兵力。

高中历史 第4课 专制皇权的不断加强学案(学生版)岳麓版必修1

高中历史 第4课 专制皇权的不断加强学案(学生版)岳麓版必修1

【自主探究二】皇权的不断加强(阅读教材第16-17页内容,完成材料4、5的解答)。

材料4:(1)胡惟庸案大捕杀(2)自秦始皇置丞相,不旋踵而亡。

汉、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多有小人专权乱政。

我朝罢相…以后子孙做皇帝时,并不许立丞相……——--《皇祖明训》思考:朱元璋为何“我朝罢相”?其实质目的是什么?明朝内阁的设立地……雍正年间,用兵西北……虑漏泄事机,始设军需房于隆宗门内,选内阁中书之谨密者入直缮写。

后名军机处,地近宫廷,便于宣召。

为军机大臣者皆亲臣、重臣,于是承旨、出政皆在于此矣。

思考:1、根据材料填表2、军机处最初设置的直接原因是什么?3、根据材料概括军机处的主要特点和职能?思考:军机处的设置及权力的增长带来的影响?6:秦朝建立后所推行的一系列政治制度及措施对其后的,他使中华民族历史前后相接,绵延至今。

材料7:法国启蒙思想家蒙德斯鸠评价当时中国的君主专制:“中国政府只有在施用棍棒才能让人民做些事情,政府与其说是管理民政,毋宁说是管理家政。

中国的专制制度,…用自己的锁链锁住了自己…结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专制制度不断加强的看法?【巩固练习】15.(2013年高考山东基本能力55题)在中国古代,“中央政府的组织,皇权相权是划分的,期间比重纵有不同,但总不能说一切由皇帝专制”。

这一状况被彻底改变始于A.汉朝 B.唐朝C.明朝D.清朝【答案】C【考查点】丞相制度的废除10.(2013年重庆高考5题)《明史》记载,太祖“革中书省,归其政于六部”,“又仿宋制置殿阁大学士”,“成祖简翰林官直文渊阁,参预机务”,至仁宗而后,诸大学士“品位尊崇,地居近密,而纶言批答,裁决机宜,悉由票拟”。

由此表明,明朝内阁A.在明太祖时期已正式设立 B.在明成祖时期开始参与国是C.大学士在明仁宗后是丞相 D.大学士可正式统率六部百司【答案】B【考查点】明朝内阁11.(2013年江苏高考5题)光绪《大清会典》载:“谕军机大臣行者,既述,则封寄焉。

高中历史岳麓书社版必修1第4课《专制集权的不断加强》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

高中历史岳麓书社版必修1第4课《专制集权的不断加强》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

高中历史岳麓书社版必修1第4课《专制集权的不断加强》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1教学目标汉初“七国之乱”爆发的由来与解决过程;唐藩镇割据的形成与危害;赵匡胤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及其影响;明朝废除丞相,内阁、军机处的设立及作用、意义。

通过学习,使学生领悟高度集中的专制集权实际蕴涵看中国封建制度衰败的因素。

2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在前一课学习了三省六部制,对君权与相权的矛盾已经有了大致的了解;相反,他们对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认识相对薄弱,所以前者应该重知识点的梳理,后者应该着重帮助学生理清脉络,阐释背景。

3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汉武帝、宋太祖的集权措施;内阁和军机处的设立与作用。

【教学难点】中国古代中央集权的特点,专制皇权不断加强的趋势。

4教学过程教学活动1【导入】导入【导入新课】大家还记得上节课的那首打油诗《皇帝的烦恼》吧,皇帝烦恼也很多,但大家知道皇帝他最大两个烦恼是什么吗?(展示出诗文)没错,相权过大和地方造反是皇帝最大的两个心事。

宰相的权利过大意味着皇帝要受其制约,或者是被其架空,皇权的至高无上性就受到了挑战,而地方造反要是成功了,那就“身家性命也难保”,就算不成功国家财产也会受到莫大的损失。

那面对这些问题历代统治者又是如何应对解决?最后结果怎么样?今天让我们一起通过学习新课《第四课专制集权的不断加强》来解决这些问题。

“专制”指的是决策的方式,主要讲了君权与相权的矛盾;“集权”是指政权的体制,是相对于地方分权来说的,而“不断”体现的是一个过程,说明这是每一个封建王朝的“必修课”,最后,“加强”指的是这种变化的趋势和结果。

2【讲授】讲授【讲授新课】一、汉唐时期的地方割据与集权措施1.西汉王朝的分权集权。

第4课 专制皇权不断加强教案(岳麓版必修一)1

第4课  专制皇权不断加强教案(岳麓版必修一)1

第4课 专制集权的不断加强【课标要求】1.了解明朝内阁、清朝军机处设置等史实,认识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2.列举从汉到元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说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

【教材分析】由于本节内容涉及君主专制制度发展变化的核心内容,而第3课讲述了中央与地方的斗争情况,其中也讲述了汉代至北宋中央政治制度的演变。

因此,为了更好地让学生了解掌握君主专制制度的演变及特点,本课教学应与第三课联系起来,讲解中央中枢权力体系里皇权与相权的矛盾,揭示皇权不断加强的特点。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汉初的郡国并行制与“七国之乱”;唐朝中叶的“安史之乱”与藩镇割据;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赵匡胤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明朝废除丞相,内阁、军机处的设立及作用;“七国之乱”爆发的必然性;“安史之乱”的影响;宋初强化中央集权措施的积极意义和消极后果;君权与相权的矛盾与斗争的发展历程。

过程与方法:问题导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究精神;设置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探究,调动其积极性;通过认识君权不断强化的史实,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使学生领悟高度集中的专制皇权实际蕴涵看中国封建制度衰败的因素;通过学习,使学生明了当前我国不断深化政治体制改革,提高政府的办事效率,更大限度地发挥社会主义的优越性。

教学重点:汉武帝、宋太祖的集权措施;内阁和军机处的设立与作用。

教学难点:中国古代中央集权的特点,专制皇权不断加强的趋势。

【教材知识结构】秦: (确立皇权)三公九卿制三省: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隋唐:(完善)三省六部制 六部:吏、户、礼、兵、刑、工评价:互相牵制补充,分工明确,提高办事效率; 强皇权,分割相权加 宋朝:(加强)“二府三司”制。

二府即枢密院和中书门下 元朝:一省制(中书省)。

废除丞相制度(原因:①吸取元朝权贵乱政的经验教训 ②认为丞相都是小人,都会专权政 (新的高度) ③认为中央事务由皇帝一人直接管辖目的:加强君主专制。

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第4课 专制集权的不断加强学案 岳麓版必修1

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第4课 专制集权的不断加强学案 岳麓版必修1

第4课专制集权的不断加强[课标要求] 了解明朝内阁、清朝军机处设置等史实,认识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一、汉唐时期的地方割据与集权措施1.汉武帝的集权措施(1)起因:西汉初年,刘邦在推行郡县制、逐一剪除异姓诸侯王和功臣的同时,又分封同姓诸侯王驻守各地。

(2)“七国之乱”:公元前154年,吴王刘濞借口“清君侧”,串通其余六国诸侯王,发动叛乱。

(3)集权措施:汉武帝实行“推恩令”,强干弱枝,监察地方。

[深化拓展] 关于汉武帝的“推恩令”:推恩令实际上是实施仁政、强调法制、先教育再惩罚,是汉武帝时期思想变革与政治变革统一的标志。

它表明了汉武帝不仅正式采用了儒家思想治国,而且取得了成功,从而完成了汉代分封制向郡县制的过渡。

2.唐朝的藩镇割据与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1)藩镇割据:平定“安史之乱”后地方节度使形成强大实力。

(2)五代十国:实质是藩镇割据势力的继续与扩大。

[隐性点读] 教材P15引自《旧唐书》的材料需明确:①《旧唐书》是现存最早的系统记录唐代历史的一部史籍。

②反映了唐朝末期中央与地方的矛盾,即地方割据势力强大,危及到中央权力。

3.宋初中央集权的强化(1)背景:960年,后周大将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建立宋朝,着手解决唐末五代地方割据的问题。

(2)措施①收精兵。

宋太祖将禁军分别划归“三衙”统领,但发兵之权归枢密院。

实现了统兵权和调兵权的分离。

②削实权。

宋初削弱或剥夺了地方节度使、州郡长官和武将的权力。

规定州郡直属中央,在州郡长官之下设通判,派文臣出任州郡长官。

③制钱谷。

政府规定各州郡的财赋,除自留一小部分外,其余运往京师开封或其他指定地点,消除地方割据势力的物质基础。

(3)影响:改变了唐末五代以来藩镇割据的分裂局面;造成了“冗官”“冗兵”“冗费”的国家财政危机。

二、皇权的不断加强1.明朝(1)废除丞相:明太祖裁撤中书省,废除丞相,由皇帝亲自掌管六部,直接管理国家政事。

专制皇权发展到了新的高度。

高中历史第4课专制集权的不断加强教学素材岳麓版必修1

高中历史第4课专制集权的不断加强教学素材岳麓版必修1

1 第4课 专制集权的不断加强教材百家1.纵观百家对于“专制集权的不断加强”这一内容的处理,目前几个版本的教材差别较大。

岳麓版系统讲述了从秦朝到清朝专制集权不断加强的过程,人民版和人教版都是重点讲述明清两代官制的变化。

其中,人教版对明朝内阁与丞相的不同讲解得比较清楚,强调指出“内阁……只是为皇帝提供顾问的内侍机构”。

人民版比较详细地介绍了军机处设立的时代背景及其运行机制,同时又比较全面地介绍了清朝的边疆政策,如“理藩院”的设置、“改土归流”政策等。

与岳麓版教材相比,人教版、人民版教材重点更加突出,内容更加翔实,教学过程中可以适当引用相关知识。

2.百家之长(1)唐朝的藩镇:节度使名为朝廷藩镇,实际上在政治上享有较大的自主权,经济上控制着财权,军事上拥有强悍的武力,往往发展成为割据势力。

(人教版)(2)明朝的内阁:内阁是皇帝为加强专制而建立的政治机构,然而它始终没有取得法定的地位,始终不是中央一级正式的行政机构,其职权范围始终不明朗,不能正式统率六部百司。

(人民版)(3)清朝密折奏事:雍正帝还在通常的奏章之外,命令地方大员密折奏事,以加强皇帝对地方行政的控制。

(人民版) 概念阐释1.中央集权中央集权是相对于地方分权而言的,其特点是地方政府在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没有独立性,必须严格服从中央政府的命令,完全由中央管理和控制。

不要把中央集权和君主专制等同起来。

君主专制必然实行中央集权,但中央集权不一定要实行君主专制。

中国秦汉以来的各封建王朝,实行的是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制度。

随着社会的发展,君主专制必然被淘汰,而中央集权将继续存在。

2.丞相的废除明朝建立初期,政治上沿袭元代制度,在中央机构中设中书省,总管全国大政,置左右丞相,丞相对政务有专决权,统率百官,对皇帝负责。

不久,明太祖朱元璋发现丞相和中书省权力过大。

洪武十三年(1380),爆发了“胡惟庸案”,丞相胡惟庸以“谋反”罪被处死。

从此,中书省和丞相废而不设,分相权于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并提高六部地位,六部尚书直接对皇帝负责。

高中历史 第4课 专制集权的不断加强教案3 岳麓版必修1-岳麓版高一必修1历史教案

高中历史 第4课 专制集权的不断加强教案3 岳麓版必修1-岳麓版高一必修1历史教案

(如:导入、讲授、复习、训练、实验、研讨、探究、评价、建构)
导入复习教师主持历
史小知识擂
台赛,共准备
十个历代加
强君主专制
的题目,分男
女两队,每队
学生回
答,教师
强调\板
书,前后
对比引
出明朝.
多媒体展示历代帝王像
课堂小结经过明太祖
朱元璋\\明
成祖朱棣两
代人的努力,
明朝的君权
得到空前加
强,厂卫特务
机构的设置,
是明朝君主
专制高度强
化的表现.明
朝的统治是
不是可以长
治久安呢?
一个国
家怎样
才能做
到长治
久安呢
七、教学特色(如为个性化教学所做的调整,为自主学习所做的支持、对学生能力的培养的设计,教与学方式的创新等)200字左右1.创设情境,生动直观再现历史。

历史学科不仅以史料浩繁庞杂著称,又兼有超越“时空”的“不可逆”特性,这就决定我们不可能真正返回“时光隧道”去感受和体验那些已经消逝久远的人和事,从而使我们缺失了学习研究历史的情感体验,只能依靠各种史料、。

2024高中历史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第4课专制集权的不断加强教案岳麓版必修1

2024高中历史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第4课专制集权的不断加强教案岳麓版必修1
教师总结各组的亮点和不足,并提出进一步的建议和改进方向。
6.课堂小结(5分钟)
目标: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中央集权制度的重要性和意义。
过程:
简要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包括中央集权制度的基本概念、组成部分、案例分析等。
强调中央集权制度在历史发展中的价值和作用,鼓励学生进一步探索和应用中央集权制度。
本节课的内容与学生的知识背景有一定的关联性,学生已经学习过中国古代历史,对一些朝代有一定的了解。但本节课主要讲述的是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这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需要学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形成对中央集权制度发展过程的认识。
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以课本内容为基础,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多媒体教学和课堂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了解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过程,认识专制集权制度加强的原因和影响,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我会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多方位去观察和思考问题,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答案:唐朝中书省和门下省制度的主要目的是分割相权,加强皇权,提高政府决策效率。
4.例题四:
题目:宋朝的中央集权制度与唐朝相比有哪些变化?
答案:宋朝的中央集权制度与唐朝相比,进一步加强了中央集权,削弱了地方势力,实行了更加严格的科举制度。
5.例题五:
题目:明朝废丞相和设立内阁的原因是什么?
答案:明朝废丞相和设立内阁的原因是皇帝希望通过改革政治制度,加强自己的权力,提高政府决策效率。
1.例题一:
题目: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答案: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主要特点是皇帝制度的建立,三公九卿制度的设立,以及推行郡县制。
2.例题二:
题目:汉朝内外朝制度的作用是什么?
答案:汉朝内外朝制度的作用是削弱相权,加强皇权,使皇帝能够更加直接地参与政务。

高中历史 第4课 专制集权的不断加强教案11 岳麓版必修1

高中历史 第4课 专制集权的不断加强教案11 岳麓版必修1

最后总结汉武帝的集权措施:建立中朝、削弱相权;设立刺史、监察地方;实行推恩令;酎金夺爵。

(二)、藩镇割据与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 1、唐“藩镇割据”与“安史之乱” 2、五代十国 教师引导: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的实质——唐朝后期藩镇割据的继续和扩大 (三)、宋初中央集权的强化 1、北宋的建立:陈桥兵变。

960年,后周统领禁军的大将赵匡胤,东京东北的陈桥驿,建立宋,年号建隆,定都东京,是为宋太祖。

2、中央集权的强化 (1)目的:结束唐后期以来藩镇割据的局面,巩固专制皇权。

[提示]赵匡胤自己作为权臣取而代后周,同时希望后来者不会效仿其如炮制。

(2)措施。

收精兵 削实权:集中行政权。

将相权一分为三,便于皇帝总揽。

制钱谷: 思考:宋初中央集权的强化的特点 从掌握兵权入手、分化事权、互相牵制、强干弱枝、守内虚外、重文轻武 、文人治国 【课堂设问】宋太祖从“权”“钱”“兵”三方面着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有哪些利与弊? 利:基本解决了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矛盾,促进了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弊:① 权力过分集中,导致臣下不负责任;② 机构臃肿,形成“冗官”,效率低下; ③ 军制紊乱,形成“冗兵”,战斗力衰退;④ 财政危机严重,形成“冗费”,加重了人民负担。

(四)元朝行省制:行省制作用:1、是中国省制得开端。

2、便利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

3、对于加强中央集权和巩固国家统一具有重要意义。

【小结一: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演变 】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口诀记忆措施】在中央:三衙枢密院,兵权互牵制;三分宰相权,财政属三司。

在地方:州郡属中央,设通判监视;文臣任知州,财赋运京师。

【思维延伸】学了宋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及其利弊 ,能给你什么启示吗?1、既要加强中央的权力,又要发挥地方的积极性、自主性。

2、改革要不断创新、改革要精兵简政【合作探究】在以上学习的基础上,小组合作探究本课的重难点要求:(5分钟)1、组长组织成员有序地、有重点地讨论。

高中历史 第1单元 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 第4课 专制集权的不断加强学案 岳麓版必修1(2021

高中历史 第1单元 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 第4课 专制集权的不断加强学案 岳麓版必修1(2021

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第1单元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第4课专制集权的不断加强学案岳麓版必修1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第1单元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第4课专制集权的不断加强学案岳麓版必修1)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第1单元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第4课专制集权的不断加强学案岳麓版必修1的全部内容。

第4课专制集权的不断加强学习目标:1.列举从汉到元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说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

2.了解明朝内阁、清朝军机处设置等史实,认识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1.重点:把握汉朝和北宋统治者为加强中央集权采取的措施;掌握明清时期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2。

难点:认识中国古代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发展特点和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我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教材整理1汉唐时期的地方割据与集权措施1.七国之乱与汉武帝集权(1)七国之乱①根本原因:汉初,推行郡国并行制.②直接原因:汉景帝削藩。

③概况:借口“清君侧",吴国等七国叛乱,后被平定。

(2)武帝集权:实行“推恩令”,强干弱枝,监察地方.2.藩镇割据与五代十国(1)藩镇割据:“安史之乱”后,唐代宗封安史降将为节度使,他们实际上割据一方,形成藩镇林立的局面.(2)五代十国①五代指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②十国指南方各地和北方的山西,先后存在的十个割据政权。

3.宋初中央集权的强化(1)背景①960年,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建立宋朝.②为解决唐末五代地方割据问题,加强中央集权。

2021年山东教师全员远程研修优秀作业 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一教案 第4课 专制皇权的不断加强14

2021年山东教师全员远程研修优秀作业 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一教案 第4课 专制皇权的不断加强14

姓名原祖合电话学科中学历史班级高一邮件单位莱州市第一中学教学设计教学主题明清君主专制的强化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人教版必修一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四节。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明清君主专制加强的史实、特点和作用。

包括明朝废除丞相制度,内阁的消灭,清朝军机处的设立。

教学重点:明朝内阁,清朝军机处设置等史实教学难点:生疏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进展的影响。

二、同学分析本课教学对象是高一同学,年龄在十五、六岁之间,古怪心、求知欲较强,历史思维力量较薄弱。

同学在学校对明清君主专制的措施有了初步了解,也初步把握了一些分析历史问题的方法、力量。

因此依据同学心理、学问、力量基础接受机敏的教学方法,从现实切入,借助网络、文字、图片、视频等资料构建翻转课堂,对重难点进行突破性阐释,训练同学自主学习、质疑、探究力量,有利于激发学习爱好,使同学更直观地感受、体验、生疏和理解历史问题。

课前预习学案的下发和课前的PAD微视频自主学习,对罗斯福新政的各方面措施和相应的作用有了肯定的了解,部分作用的了解还不够透彻,因此可以在此基础上引导同学在课堂争辩质疑。

在针对其特点、实质和影响的分析,同学缺乏系统的评价方法,需要对同学进行方法指导。

三、教学目标1、学问与力量1)同学通过了解明朝内阁、清朝军机处设置的史实,生疏到中国古代中枢权力体系的重大变化,体现了皇权的空前加强。

2)同学通过比较内阁制与宰相制度的区分,生疏中国古代君主专制进展的趋势。

3)同学通过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进展历史的综合归纳,学会对长时段的历史现象和历史特征进行概括。

4)同学通过分析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对中国社会产生的影响,提高从不同视角发觉、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力量。

2、过程与方法1)同学通过阅读有关资料并提炼有效信息,进一步把握阅读历史资料的方法。

2)同学通过问题探究、历史比较等方法与手段,提高发觉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力量。

3)通过分组合作学习,同学提升合作学习的力量。

岳麓版必修一第4课专制集权的不断加强.doc

岳麓版必修一第4课专制集权的不断加强.doc

高一历史教学案4第4课:专制集权的不断加强课标要求;1、了解明朝内阁、清朝军机处设置等史实,认识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2、列举从汉到元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说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重点:了解汉、唐、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认识其作用。

难点:认识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知识整合一、汉唐宋时期的地方割据与集权措施(-)汉1、地方割据形成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表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集权的措施:景帝____________________汉武帝__________________(二)唐1、地方割据形成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表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1、措施1)_____________________ 收精县:①,解除朝中大将的兵权;禁军归________ 统领;发兵权归___________ 0作用:实现了_________ 和 ______ 的分离,有利于皇帝控制军权。

2)削实权:削弱、剥夺了节度使、州郡长官和武将的权力。

规定所有州郡直属_______ ;设,监督州郡长官;废除节度使管辖_______________ 的制度;派出任州郡长官。

3)制钱谷:各州郡的财赋,除自留一小部分外,其余由_______ 掌握(设转运使)。

作用:2、评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1、明朝1)废丞相:1380年,_________ 废中书省和 __________ ,皇帝亲自掌管______ O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设内阁:明太祖时,设_______________ 作为侍从顾问在文渊阁设_____________ ,内阁制度正式确立。

岳麓版高一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第4课专制集权的不断加强教案

岳麓版高一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第4课专制集权的不断加强教案

岳麓版高一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第4课专制集权的不断加强教案2017级高一历史(岳麓版)必修一集体备课教案课题第4课专制集权的不断加强课时 1主备人审核人使用人使用时间【课程标准】了解明朝内阁、清朝军机处设置等史实,认识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学习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汉初王国问题的产生、“七国之乱”、汉武帝的集权措施,提高理解历史问题的能力;知道宋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认识其特点及影响,培养辩证地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比较明朝内阁制和清朝军机处的异同,提高比较历史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让学生搜集材料,引导学生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培养学生搜集材料运用材料的能力。

通过引导学生依据史实比较分析明清皇权与以往皇权的不同特征,培养学生运用比较思维的能力。

通过引导学生讨论君主专制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归纳整理专制兵权不断加强的过程,认识到中央集权制度是我国古代政治文明演进的重要组成部分。

【重难点】重点:把握汉朝和北宋统治者为加强中央集权采取的措施;掌握明清时期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

难点:认识中国古代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发展特点和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我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学情分析】西汉前期的分封与削藩、唐朝的安史之乱与藩镇割据在初中时已经讲过,这里不必过多讲解。

宋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初中涉及的不细,应作为知识难点给学生讲清。

同时,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在这一课的课件设计中,插入了更多的历史图片,通过历史图片的展示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也可以提前组织学生在网上下载精美图片,协助教师制作课件,这样既能满足学生的表现欲,也能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

【自主学习体系建构】一、汉唐时期的地方割据与集权措施1.七国之乱与汉武帝的集权(1)七国之乱①原因根本原因:西汉初,刘邦分封____________。

直接原因:公元前154年,汉景帝采纳________的建议,开始削夺诸侯王国的封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制皇权的不断加强》教学案例
一、课前渲染:
教师:播放课件:播放《向天再借五百年》歌曲,同时画面显示歌词和秦始皇、唐太宗、宋太祖、明太祖、明成祖、雍正帝的画像。

学生:分发导学案试卷。

二、新课导入:
教师:课前所听《康熙王朝》主题曲的最后一句歌词反映出了皇帝们的共同心声,请你说说他们为什么还想再活500年,直到万岁,万万岁?
学生:有答皇帝有钱,皇帝可以随心所欲,皇帝有至高无上的权力……
教师:还有其他的答案吗?进一步挖掘学生的潜力。

教师归纳:大家说了很多,有一点是最主要的,他们都拥有很大的权力。

那么,皇帝的权力如何集中的?皇权是怎样逐步加强的?带着这些问题进入我们今天共同探讨的课题展示课题:《专制集权的不断加强》
首先共同进入第一个环节:中央集权的不断加强
画面展示材料和问题,同时提出要求:留给学生时间,结合学案联系课本与同桌进行讨论然后回答
材料1:……汉兴之初,海内新定,同姓寡少,惩戒亡秦孤立之败,于是剖裂疆土,立二等爵。

……然诸侯原本以大,末流滥以致溢;小者淫荒越法,大者睽孤横逆,以害身丧国。

--《汉书诸侯王表》
思考:1汉朝统治者为吸取秦朝灭亡的教训采取了什么措施?
2郡国制后来产生了什么问题?汉景帝和汉武帝分别采取了哪些措施加以解决?
教师:哪位同学给大家说说自己的观点?先说第一问
学生:甲:实行分封制,
教师:还有别的答案吗?
:学生:乙:实行郡县制的同时实行分封制。

教师:回答得很全面。

谁回答以下第二问?
学生:地方权力过大,威胁到中央权威,景帝平定七国之乱,收回了一些权力,武帝进一步削弱地方权力。

教师:回答得很好,既简练又没照搬课本,请大家把具体的措施在课本上加以标识。

经历了魏晋南北朝的动荡和隋唐的统一,唐中期地方权力日益增长。

请看材料2、3并思考提出的问题:
展示:
材料2 :唐王朝为了保卫疆土和通往西域的商路,先后在边要之地设置节度使,起初节度使只掌握兵权,但后来逐步掌握了财权和政权,形成了独立割据的局面。

材料3:文武将吏擅自署置,贡赋不入朝廷。

虽称藩臣,实非王臣也。

--《旧唐书》
思考:节度使的权力有哪些?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学生:阅读分析材料,主动回答问题。

教师:回答很准确,指出答案完全来自于材料,材料题一定要充分挖掘材料中的信息。

同时指出藩镇割据势力之所以能形成割据局面,主要就是因为节度使手中握有财权,兵权,行政实权。

后周大将赵匡胤陈桥兵变建立了北宋,为避免藩镇割据重演你能为皇帝提出哪些建议?
学生:从课本内容得知钱、权兵,也有同学提出一些课本外的建议。

教师:对提出课本外的答案的同学加以表扬,下面我们用表格归纳宋太祖采取的措施:
教师;从每组同学中进行提问,然后将答案进行展示,并留时间让学生加以更正。

通过以上学习我们不难看出:权力由地方不断集中到中央,到宋代,地方与中央权力之间的矛盾基本解决,
板书:地方→中央集权
教师:皇权又是如何逐步加强,进而专制的?接下来我们进入第二个环节:皇权的不断加强,展示材料4:
料4:(1)胡惟庸案大捕杀材
(2)自秦始皇置丞相,不旋踵而亡。

汉、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多有小人专权乱政。

我朝罢相…以后子孙做皇帝时,并不许立丞相……——《皇祖明训》
思考:朱元璋为何“我朝罢相”?其实质目的是什么?
学生:丞相的弊端,答到相全威胁皇权的不多。

教师:杀掉胡惟庸也就罢了,为何要废除丞相?使学生认识到实质是加强皇权。

废除丞相后,明朝设立了哪些机构,请大家结合课本进行归纳,完成画面表格的填写。

教师:清朝时专制皇权进一步加强达到了顶峰,请看材料5,思考画面三个问题:
教师展示材料:
材料5:国初承前明制,机务出纳悉关内阁,其军事付议政王大臣议奏。

康熙中,谕旨或命南书房翰林撰拟。

是时南书房最为亲切地……雍正年间,用兵西北……虑漏泄事机,始设军需房于隆宗门内,选内阁中书之谨密者入直缮写。

后名军机处,地近宫廷,便于宣召。

为军机大臣者皆亲臣、重臣,于是承旨、出政皆在于此矣。

思考:1、根据材料填表
2、军机处最初设置的直接原因是什么?
3、根据材料概括军机处的主要特点和职能、影响?
学生:逐一回答,
教师:加以点评,综上归纳皇权加强的特点,板书:
中央→皇帝专制
教师:权力的不断集中和加强,产生了哪些深远的影响?带着这一问题一起进入第三个环节:专制集权不断加强的影响请看画面。

展示材料6:
材料6:秦朝建立后所推行的一系列政治制度及措施对其后的整个中国历史发展过程(如政治制度、国家的统一和心理状态)具有重要影响,国家统一是历史发展的主流和必然结果,他使中华民族历史前后相接,绵延至今。

材料7:法国启蒙思想家蒙德斯鸠评价当时中国的君主专制:“中国政府只有在施用棍棒才能让人民做些事情,政府与其说是管理民政,毋宁说是管理家政。

中国的专制制度,…用自己的锁链锁住了自己…
结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专制制度不断加强的看法?
学生:交流讨论,并进行回答。

教师:指导学习方法:
学习方法提示:对任何事物进行评价或者谈我们的看法的时候,要把历史事件放在其所处的特定时代背景下进行评价,要用到历史唯物主义辩证法,对事物一分为二、辩证的看待,既要看到事物的积极作用,也要看到其消极作用(历史局限)。

展示:参考提示
总结:随着时代的演进,地方权力不断集中于中央,中央权力又不断集中于皇帝,最终使得权力高度集中,皇权专制。

权力的高度集中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重要特点,
巩固练习:利用课件展示选择题,当堂进行巩固。

评课与反思:
本节课是我09年上学期参加的一次市优质课评比的真实案例。

由于时间上的缘故(学校下通知时间出错,在原有讲课时间上提前了一天)实际备课时间仅仅一天而已,没来得及试讲,直到授课结束才发现课件中居然有个错字,整个过程显得很仓促。

没有当堂评课,事后进行了反思:新课程强调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和教师的主导形,本课通过导学案,学生自主学习,师生共同探究本课核心问题和学生发现的问题,完成课堂学习。

在解决问题的同时加强学法指导。

新课程强调教师对教材的重新整合,每节课要有一个问题中心,教师要大胆的进行取舍,学生能理解的问题,尽可能地由学生自己独立掌握,相信学生就是尊重学生。

本课内容知识时间跨度较大,衔接不够连贯,显得有些零碎,如果教师面面俱到地讲授所有知识点,那是不可能做到的,即使做到了,学生也是上课听下课忘,走马观花蜻蜓点水。

“掌握知识──灵活运用”是我们教学的根本出发点,一节新课程不在于学生提问和回答的次数多少,不在于课堂上讲了多少,而在于在这节课上学生是否能够真正学会了学习,掌握了学习的方法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在短短的40分内迅速而持久地掌握应该掌握的内容,这样才提高了课堂的效率,避免了课上“精彩表演”,课后“抢时恶补”。

本课优点:
多媒体课件制作操作性和可控性强,提纲导学合理,分组教学,情景设置,学生自学充分,紧扣重点难点;师生共同探究,加强学法指导,课堂环节完整。

本课不足:
学生主动问题少,教师主导提问多;生成性问题少,可控性问题多;备课仓促,教学语言不够精练,课堂师生互动有待于提高。

日后需要加强的地方:严格规范教学语言,更多的调动学生主动参与,尽可能创设融知识性、趣味性、活动性、高效性于一体的新课程课堂。

事后请教了评委老师得知其评价:本课重组教材,设计教学环节,在所有参赛课中,对教材的处理相对而言是最好的,课件的制作很好,充分发挥了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作用,利用学案导学,分组教学,情景的设置,学生的参与度较高,既体现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同时也体现了教师的主导性发挥。

注重知识点落实的同时加强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体现了
新课程的教学理念。

但对课件还不是很熟练,语言的表达,课堂气势等方面还有待于提高,估计能获一等奖。

但最终获得二等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