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learning情境学习中个性化教学策略的研究

合集下载

谈E-Learning教学设计模式的构建

谈E-Learning教学设计模式的构建
2 E—L ann erig教 学设 计 模 式 构 建
教 师应 以 建 构 主 义教 学 设 计 原 则 为 依 据 ,进 行 “ 序 设 计 语 言 课程 ” 教 学设 计 .设 计 中 ,教 师 要 结 合 问题 研 习 模 式 、 资源 型 学 习模 式 、 程 协作 型学 习 模 式 三种 教 学 模 式 ,以 问题 ( 一 学 习任 务 —— 知 识 点 ) 为 核 心 ,通 过 设 计 “ 习情 景 ” “ 习 资 源 ” “ 习策 略 ” “ 知 工 某 学 、 学 、 学 、 认 具” 管理和帮助” 总结 与强化练习”而展开,所有这些又共 同服务于 由教学 目标、学习者 、学 习内容而决定的学习任务这一核心. 、“ 、“ 2 1 教 学 目标 分 析 . 教 学 目标 分 析 ,就 是根 据 学 习 者 的 特 征 和需 求 ,确 定 学 习 主 题 ( 与 基 本 概 念 、基 本 原 理 、基 本 方 法 或 基 本 过 程 有关 的知 识 内容 ) 明 即 , 确 教学 活动 的 宗 旨. 22 学 习者 特 征 分 析 . 按 照建 构 主 义教 学 设计 原则 ,学 生 是 学 习 的 主体 . 网络 化 课 堂 教 学 要 真 正 发 挥 和 发 展 学 生 的 主 体 性 ,就 需 要 关 注 学 习者 .学 生 特 征 即 对 学 生学 习有 关 学科 内 容产 生影 响 的 心 理 的 和 社会 的 特点 , 它们 与 具 体 学 科 内容 虽 无 直 接关 系 ,但 对 后 续 的 教 学 系 统 设 计 步 骤提 供 依 据 . 本教 学 设 计 模式 中 的学 生具 有 以下 特 征 :大 学 一 年级 学 生 ,年 龄 在 1 8岁 以上 ,生理 发展 已接 近 或 完 全 成 熟 ,个 体 的 心 理 变化 向形 成 稳 定 的个 性 发 展 ,具 体 表 现 为 :在 智 能 发 展 上 呈 现 出进 一 步 成 熟 的 特 征 . 大 学 生 的 学 习 由 以 记 忆 为 主 的 再 现 型 向 以 理 解 为 主 的 应 用 型 转 变 , 学习方法 、自学时间和课外学 习计划能够 自觉、 自控 ,学 习内容 由以教 师讲 授为主到超越讲 授范围 ,向知识的深 度和广度方 向发 展.思维 有 了 更 高 的抽 象 性 和 理 论性 ,独立 性 更 为 加 强 . 2 3 学 习 内容 分 析 . 学习内容是教学 目标的知识载体 ,抽象的教学 目标需通过一 系列具体 的教学 内容 才能体 现出来 .建构 主义 强调学 习应能解决真 实环境 下的任务,即在解决真实任务中达到学习的 目的.但真实 的任务能 否体现教学 目标,如何来体现 ,则需要 我们 对学 习内容作 深入分 析 只 有明确所需学 习的知识 内容 、知识 内容的结构关系、知识 内容 的类 型 ( 陈述性 、程 序性、策略性知识 ) ,在后 面设计学 习问题 ( 任务)时 , 才 能 很 好 地涵 盖 教 学 目标 所 定 义 的知 识 体 系 ,才 能 根 据 不 同 的知 识 类 型 ,将 学 习 内容 嵌 入 建 构 主 义 环 境 中 的 不 同 要 素 中 , 如 陈述 性 知 识 可 以通 过 学 习资 源 的方 式 提 供 ,而策 略 性 的 知 识 ,则 可 通过 设 计 自主学 习 活 动来 体 现 并 展 开 . 2 4 任 务设 计 . 在 网络化课堂教学设计中 ,学习任务分析就是通过对学 习者分 析,把 确定 的教 学 目标具体化 的体 现.明确了学 习任务 ,可以为教 学顺 序 或 步 骤 的安 排 奠 定 基 础 .通 过安 排 教 学 顺 序 ,可 以 把 有广 度和 深 度 的知 识 与技 能 ,用 学 习 者 可 以理 解 和 接受 的 方 式 进 行 展 开 并 加 以 序 列 化 , 即分 解为 学 生 为 了完 成 某 任务 而必 须 执 行 的 步 骤 . 学 习 任务 可 以是 一 个 问 题 、 案例 或 是 观 点 分 歧 ,也 可 以是 某 个 具体 概 念 、 规 则 、 定 律 等 ,还 可 以是 包 含 有 多 个 知 识 点 ,没 有惟 一 正 确 答 案 的 问 题 , 它们 都 代 表 着 连 续性 的 、有 逻 辑 关 系 的 问 题 , 能够 在 网络 化 课 堂 有 限的 时 间和 空 间维 度 上展 开 ,均 要 求 采 用 主 动 的 、 建 构 的 、 真 实 的情 境下 的学 习 . 2 5 学 习策 略设 计 . 根 据 教学 目标 分 析 而进 行 的 教学 过 程 应 该 充 分 体 现 教 师 在教 学 过程 中 的 主 导地 位 和 因材 施 教 的 教学 策 略 .E—L an g 创设 有 利 于 学 eri 应 n 生 自 由学 习 的情 境 ,通 过 人 —— 机交 互 让 学 生 更 多 地 去 主 动 思考 、 主动 探 索 、 主动 发 现 ,形 成 一 种新 的教 学 活动 形 式 .在 整 个 教 学 进 程 中 , 采 用 既 能 发挥 教 师 的 主 导作 用 ,又 能充 分 体 现 学 生 的认 知 主 体作 用 的 自主 学 习 和协 作 学 习策 略 . 2 6 资 源设 计 . 网络 课程 应 该 为 学 习 者 提 供 丰 富 的学 习资 源 ,这 是 网络 课 程 的优 势 之 一 .首 先 ,根 据 教 学 目标 考虑 好 课 程 中准 备 提 供 给 学 习 者 哪 些 素 材 .然后 ,将这些素材进行合理的分类并进行层次设计 .素材一般都是 以文件 的形式存放在服务器硬盘上,这些素材文件都有不 同的属性 , . 如 :各 种 素材 都 有 类 别 、来 源 、关 键 词 、文 件 大 小 、存 放 位 置等 属 性 , 文 献素 材有 标 题 、作 者 属 性 , 图 象 素 材 有 存 储 格 式 属 性 , 视 频 和 动 画 有 播 放 时 间 、帧 数 等 属 性 ,这 些 属性 应 该 以记 录 的 形 式 在 数 据库 中保 存 .在 设 计 阶段 ,有 关 资 源库 要做 如 下 工作 :分 析 素 材 类 别 和 层 次 , 根 据 素 材 分类 ��

小学英语教学中创设有效问题情境的策略研究

小学英语教学中创设有效问题情境的策略研究

小学英语教学中创设有效问题情境的策略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小学英语教学是培养学生语言能力和跨文化交流能力的重要阶段,而创设有效问题情境是提高小学生英语学习效果的关键环节。

随着教育理念的更新和全球化背景下对英语教学的需求不断增加,越来越多的教师和研究者开始关注如何在教学中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然而,目前对于小学英语教学中创设有效问题情境的研究还相对不足,存在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例如,教师可能缺乏相关的知识和技能,无法有效地创设问题情境;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可能受到外部环境和其他因素的影响,导致他们对学习的积极性下降。

因此,有必要对小学英语教学中创设有效问题情境的策略进行深入研究,以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英语知识和技能。

1.2 研究意义The significance of studying effective problem situations in elementary English teaching lies in its potential to enhance students' learning experiences and outcomes. By creating stimulating and thought-provoking scenarios, teachers can engage students in active participation, leading to a deeper understanding of the language and improved retention ofknowledge. Additionally, fostering an environment where students are encouraged to ask questions and explore different perspectives can help to cultivate critical thinking skills and promote creativity.2. 正文2.1 小学英语教学问题情境的定义In the context of elementary English teaching, defining problem situations is crucial in promoting students' language learning and critical thinking skills. Problem situations refer to scenarios or tasks that require students to think critically, apply their knowledge, and communicate effectively in English.One key aspect of defining problem situations in elementary English teaching is to ensure that they are age-appropriate and engaging for students. This means that the problems should be relevant to students' everyday experiences and interests, and should challenge them to think creatively and actively participate in the learning process.Problem situations in elementary English teaching can take various forms, such as role-playing activities, group discussions, and real-life scenarios. These situations should encouragestudents to use English in meaningful ways, such as asking questions, solving problems, and expressing their opinions.Furthermore, problem situations should be designed to be open-ended and multifaceted, allowing students to explore different solutions and perspectives. This not only enhances their language skills but also fosters their creativity and critical thinking abilities.Overall, defining problem situations in elementary English teaching requires careful planning and consideration of students' needs and abilities. By creating engaging and meaningful problem situations, teachers can help students develop their language skills and cultivate a love for learning English.2.2 影响小学生积极参与的问题情境因素There are several factors that can influence the active participation of primary school students in problem-based learning situations.2.3 教师如何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教师如何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是小学英语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本体E—Learning系统中的情境感知技术研究

本体E—Learning系统中的情境感知技术研究
1 1 E—L域 , 它是 一 种研 究 存在 的本 质 的哲学 问题 , 有概 念 和关 系 定义 明 具
确的特性. 年来 , 体可应用 于电子工程 、 近 本 化 学 、 学、 程教育、 医 远 电子 商 务 等领 域 . 体 为 解 本 决不 同应 用 程序 间 的信 息 和知 识 共 享 提 供 了一 组具 有公 共理 解 的术语 , 而描 述应 用 程 序 的领 进 域 , 定 义这 些术 语 间的关 系 . 并 由于本体 具 有 知识 组织 结 构 清 晰 、 念 和关 概
系定 义 明确 等 特 性 , 多 专 家 学 者 利 用 本 体 对 很 E— emig La n进行 了研 究 . 本体 在 E—Lan g eri n 环境 中的应用 主要 体现 在 以下 几个 方 面 : 通过 本
体可 以共 享一 种共 同的术语 , 现 知识 共享 和 重 实
式, 使学 习者在 任 何 时 间 、 何 地 点 以及 任 何 场 任 景 下都 能够 学 习.
[ 中图分 类号 ] P 1 [ 献标 志码 ] [ T31 文 A 文章 编号 ]63—8 1 (0 2 0 03 0 17 02 2 1) 3— 09— 5
E—L a ig是通 过 网络或 其 他数 字 化 通信 er n n
随着 E—La ig技 术 的更 新 , 家 已不 再 局 限 er n n 大 于将 大量 的学 习 资源 上传 到 网络 中让 学 习者 进
E—L ann erig是 一 种 新 的 教 育 培 训 方 式 , 它 实 现 了对 系统 中一 切 学 习资 源 和 学 习活 动 的管
理 . 利用 现 代 信 息 技 术 手 段 , 过 信 息 技 术 与 它 通 学 科课 程 的有 效 整 合 来 实 现 一 种 全 新 的学 习环

情境学习研究综述

情境学习研究综述

一.前言学习在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人们在任何地方都需要学习,但是传统的课堂是一个相对封闭的环境, 学习者接触到的只是课本和教师传授的内容。

在这样的环境中,学习者的视角容易变得狭窄, 思考问题的角度和方式也比较单一。

老师在讲述的过程中学生可能会被其他的不确定因素吸引走注意力,或者也会由于老师的讲课方式让学生无法接受。

学习者在整个学习过程中都是一种被动的状态,并且无法与整个学习情境融为一体。

1990年前后由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的让·莱夫(Jean Lave)教授和独立研究者爱丁纳·温格(Etienne Wenger)提出的一种新的学习方式——情境学习,给学习者带来福音。

之后情境学习理论发展,学习者的学习模式有了一个新的阶段去探索。

本文所要研究的就是情境学习理论的综合概述,让大家对情境学习理论有一个大体的概念并能更加深入的了解情境学习理论。

二.主体(一)相关概念当代西方学者威廉姆J. 克兰西(aancey,W.J.)在其论文《情境学习指南》(Atutorial on Situatod Leanung )中认为, 情境学习(situated leanling )不仅仅是一种使教学必须“情境化”或“与情境密切相关”的建议; 情境学习是有关人类知识本质的一种理论。

[1]陈梅香、连溶认为:情境学习理论是当代西方学习理论领域研究的热点,也是继行为主义“刺激—反映”学习理论与认知心理学的“信息加工”学习理论后的又一个重要的研究取向。

它既满足了学校实践的需求及对学生发展的要求,又顺应了学习理论的丰富与发展,展示其深厚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底蕴与广阔的未来发展前景。

[2]Brown 等人( 1989) 认为: 知识与活动是不可分离的, 活动不是学习与认知的辅助手段, 它是学习整体中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可以说是学习者在情境中通过活动获得了知识, 学习与认知本质上是情境性的。

情境学习理论认为, 学习应是情境、文化和学习活动的共同功能, 学习需要社会交互与合作, 脱离个体生活的真实环境来谈学习毫无意义, 个体与环境的相互作用是形成能力以及社会化的必经途径。

试析高校教育的“混合教学模式”

试析高校教育的“混合教学模式”

试析高校教育的“混合教学模式”教育信息技术飞速发展,推动教育改革向纵深发展。

很多高校构建了校园网并实现互联,积极搭建网上教学平台,建设资源共享课程。

本文试图从高校思想政治课入手尝试利用教育信息技术开发、设计网络资源共享课程,优化教学模式,研究教学策略。

促进教育教学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

20世纪80年代末,兴起了一股e—learning浪潮,2011年北京师范大学何克抗教授提出了混合式教学理论(Blended Leaming),认为混合式教学是未来教育技术发展的趋势,是教育理念的又一次提升。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渗透到教育教学中,数字化教育教学更加深入人心,引起了教育理念、教学模式和学习方式的空前变革。

改变教师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促进学生个性化学习的发展,引发了基于“互联网+课堂教学”的改革。

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必将产生深远影响,把教育信息化纳入国家信息化发展整体战略,数字化校园建设成为高校建设的热点,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也成为高校数字化校园建设的重要内容和专业建设的重要抓手。

本文着重探讨利用“混合教学模式”对高校思想政治课与信息技术进行整合的理论与实践。

所谓“混合教学模式”Blending Learning(混合式学习,或混合式教学),就是要把传统学习方式的优势和e-Learning (即数字化或网络化学习)的优势结合起来,也就是说,既要发挥教师引导、启发、监控教学过程的主导作用,又要充分体现学生作为学习过程主体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

Blending Learning 是学习理念的一种提升,这种提升会使得学生的认知方式发生改变,教师的教学模式、教学策略、角色也都发生改变。

这种改变不仅只是形式的改变,而是在分析学生需要、教学内容、实际教学环境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在线教学和课堂教学的优势互补来提高学生的认知效果,以期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和学习效果。

一、混合式教学模式探索的意义混合式教学模式是教育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一项成果。

全面了解e-learning一、e-Learning概况及特点e-Learning即电子学习

全面了解e-learning一、e-Learning概况及特点e-Learning即电子学习

全面了解e-learning一、e-Learning概况及特点e-Learning即电子学习,广义的电子学习指运用电子技术进行的学习行为,包括基于电视会议、CD-ROM和网络的学习行为。

而目前通告的电子学习概念,则专指基于网络的学习。

它具有以下4大特点:1.大众化与个性化电子学习可以使每一位员工都有学习的机会,从而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全员培训;同时它又能实现个性化的学习,使员工按所学专业,从事业务和职位的不同选择自己所需的课程,不会再出现众口难调的情况。

2.快速性与一致性快速是指我们所学的课程是美国权威机构(美国管理协会、沃顿商学院)新推出的课程,使我们能与世界五百强同步学习最先进的理念和技能,加快了我们对新知识的学习速度;一致是指电子学习避免了面授的因人而异,传达的不准确、遗漏等弊端,从而保证了我们所学知识的完整性、准确性、一致性。

3.高效率和低成本每人可根据自己的时间针对自己有待提高的方面进行有效的学习,避免学习一些自己已经了解或用处不大的课程,从而节省了时间,提高了效率;低成本是指电子学习节省了差旅、住宿、教师、教室、资料等费用,同时可以不脱产,不影响工作,节省了大量的机会成本。

4.可跟踪,可管理通过新为软件的学习管理平台,可以对学员的学习时间、学习进度、学习成绩进行追踪记录,并自动生成培训管理人员所需的各种报表,作为人力资源考核的重要依据。

通行的e-Learning概念约在10年前提出来,美国作为e-Learning的发源地,有60%的企业通过网络的形式进行员工培训。

1998年以后,e-Learning得到了飞速发展,并在世界范围内兴起,从北美、欧洲迅速扩展到亚洲地区。

中国e-Learning事业在历经两年的开拓后,开始初见成效,越来越多的国内企业对e-Learning表示了浓厚兴趣,并开始逐步实施e-Learning 解决方案。

据美国培训与发展协会(ASTD)预测,到2010年,雇员人数超过500的公司90%都将采用e-Learning培训,e-Learning正成为知识经济时代的正确抉择。

我国E-learning的应用现状及对策

我国E-learning的应用现状及对策

我国E-learning的应用现状及对策摘要:随着多媒体技术和因特网的日益普及,新的教学理念和理论的提出,E-learning教学也随之产生。

伴随着E-learning教学的应用,E-learning教学的缺陷也逐渐显现出来。

主要是对E-learning的应用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了改善现状的一个途径。

关键词:E-learning;积件;网络积件E-Learning通过因特网进行的教育及相关服务,使学习更加随意、个性化。

同时E-Learning在我国的教学实践过程中,产生了一些不足,主要表现为:(1)我国高校近几年才有了一些E-learning教学的应用,但其应用的程度和范围与国外高校相比有很大的差距。

(2)目前我国大多数的E-learning教学资源局限于用PowerPoin 去呈现教学内容,而缺乏知识的创新和重构,缺乏与新教学理论的联系,造成教学理论和实践的脱离。

(3)国内学生长期依赖面授,学习内容和学习方法由教师来决定,造成学生主动性比较差,自我学习能力、控制能力和信息收集能力欠缺,难以适应E-learning。

(4)多数E-learning 教学缺乏智能性,不能对学习者的学习特征进行分析,难以实现因材施教。

缺乏有效的监督和有效的学习帮助支持,导致学生容易偏离学习目标,遇到困难时不能及时得到帮助。

缺乏教师与学生的情感交流,教师不能及时感知学生的情绪反应和学习状态。

(5)E-learning教学开发、运营和发展成本高,目前我国各个学校的教学经费和师资力量有限,造成我国教学中计算机硬件落后,教师技术能力不强。

虽然E-learning存在着不足和缺陷,但在教育实践中被证明是有效的。

2寻求E-learning开发和应用的新路子──网络积件积件是一个开放的软件系统,教师和学生根据教学需要组合运用各种多媒体教学信息资源的教学系统,是对多媒体教学资源和教学过程进行准备、检索、设计、使用、管理、评价。

网络积件从本质上说,是一种全新的积件教学系统,是以因特网为技术基础,在多媒体网络学习资源、网上学习社区及网络技术平台构成的全新的网络学习环境中,教师和学生根据教学需要和自身的学习特征,通过网络将一些由大量数据、档案资料、程序、教学软件、兴趣讨论组、新闻组等教育资源进行组合运用的教学软件系统。

基于“智慧职教云”平台的高职英语混合式教学策略探究 

基于“智慧职教云”平台的高职英语混合式教学策略探究 

梁惠慧(北海职业学院,广西北海536000)摘要:“智慧职教云”平台作为现代教育技术工具,能够为高职英语教学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和新颖的教学模式。

高职英语教师基于“智慧职教云”平台开展英语混合式教学,可以满足高职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提高学生的英语自主学习能力和英语学习效果,实现教学的灵活性,打造高质量的高职英语课堂。

文章在分析“智慧职教云”平台与混合式教学模式内涵的基础上,综述混合式教学模式的研究现状,指出当前高职院校英语教学存在的问题,最后以《21世纪大学实用英语综合教程3》教材中的相关内容为例,探讨使用“智慧职教云”平台开展混合式教学的具体思路,从课前、课中、课后对基于“智慧职教云”平台的高职英语混合式教学策略进行探讨。

关键词:高职英语;混合式教学;“智慧职教云”;教学改革;教学策略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561(2024)08-0017-04收稿日期:2023-11-02基金项目:本文系北海职业学院2022年度院级教育教学改革研究类课题“基于‘智慧职教云’平台下我院高职英语混合式教学的研究”(立项号:2022YJY27)的阶段性研究成果作者简介:梁惠慧(1993-),女,广西北海人,硕士研究生,讲师,从事英语教学、英语翻译研究。

随着信息时代的不断发展,传统的教学模式受到冲击和挑战,课堂教学需要改革和创新,以适应学生日益增长的学习需求。

当前,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成为课堂教学发展的新趋势。

在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学生被动学习的高职英语教学模式下,学生的英语学习无法取得很好的效果。

而混合式教学模式为高职英语教学带来了全新的思路和方法,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教学资源和自主学习与探索的机会。

利用“智慧职教云”平台开展高职英语混合式教学,能够突破传统教学模式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克服线下课堂知识传授的局限性,使学生利用平台中的教学资源完成自主学习。

开展基于“智慧职教云”平台的高职英语混合式教学,需要高职英语教师对线上和线下的英语教学内容做好有机衔接,提高线上和线下英语教学内容的融合度。

深度学习论文:促进深度学习的教学策略研究

深度学习论文:促进深度学习的教学策略研究

深度学习论文:促进深度学习的教学策略研究【中文摘要】深度学习是当代学习科学提出的重要概念。

它与机械地、被动地接受知识,孤立地存储信息的肤浅学习不同,更加强调和关注学习者积极主动地学习、批判性地学习,要求学习者理解学习内容的完整含义,建立已有知识与新知识的联系,将已有的知识迁移到新的情境中,作出决策和解决问题。

深度学习对于学习者学会学习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能否深度学习是影响学生学习质量和学力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本文通过课堂观察、问卷调查、深度访谈等形式,对学生存在的肤浅学习问题进行归纳和分析,在厘清学习概念的基础上,对传统教育中的课程与教学进行反思,实现概念与范式的重构。

以学校课堂教学为研究对象,以现代学习理论中的深度学习理论为指导,以着眼于促进学生的深度学习为基点,探索设计、架构并实践课堂教学新的有效方式与操作策略系统,通过促进学生深度学习的课堂实践,改变学生低效学习的现象,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提高学生的学习素养,促进学生全面而又富有个性的发展,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构建平台,达成教师教学行为和学生学习行为的应有意义。

本文主体包括以下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提出深度学习的;第二部分从深度学习视角分析当前课堂教学中的问题并进行成因分析;第三部分提出相应的促进学生深度学习的教学策略。

【英文摘要】Deep learning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concepts that the contemporary study science has put forward. Deepleraning is different from the surface study, in which the students just gain knowledge mechanically and passively and store the information isolatedly. Deep learning stresses the learners active and critical study and it requires the learners to understand the complete meaning, buil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old knowledge and new knowledge and transfers the knowledge to the new situations, and finally makes the decision and solves the problem.According to the class observation, the questionnaire survey and the deep interview, the author summarizes and analyzes the students’surface study. On the basis of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concepts, the author reflects the traditional curriculum and teaching, realizes the rebuilding of the concepts and the paradigm. The author studies the classroom teaching carefully, depends on the theory of the deep learning guidance and targets the students’deep learning. By exporing and design the classrooms, the author tries to build and practise the new and effective teaching methods and the operation strategy systems. Through the classroom practice of the deep learning, the author attempts to change the students’inefficient learning, improve the students’trait of thinking and the students’learnig literacy to help the students develop with personality and in an all-round way. As a result, theteachers build a platform for the students’ lifelong development and also help realize the their own teachingaims.Thesis contains three parts:The first part: Theintrduction to the study background of the deep learningThe second part: The anaysis of the exsiting problems in the contemporary classroom teaching and their causes.The third part: The effective and efficient strategies of the students’deep learning【关键词】深度学习教学策略学生发展【英文关键词】deep learning teaching strategies students’development【目录】促进深度学习的教学策略研究摘要4-5Abstract5一、绪论8-11(一)研究的背景8(二)研究目的和意义8-9(三)国内外深度学习研究现状与趋势9-101、国外相应理论综述92、国内相应文献综述9-10(四)研究思路与方法10-111、研究思路10-112、研究方法11二、从深度学习视角分析当前课堂教学中的问题11-16(一)深度学习的含义及其基本观点11-131、深度学习的含义112、深度学习与传统教学主义课堂学习之比较11-123、深度学习对课堂教学的启示12-13(二)当前课堂教学中的肤浅学习现象以及症结分析13-161、课堂教学中的肤浅学习现象13-152、肤浅学习现象成因分析15-16三、促进深度学习的教学策略16-33(一)创设深度学习的环境17-221、重视“日常会话”的气息17-192、构建学习共同体19-213、基于学习者的智力和兴趣潜质21-22(二)以开放、自由、具有探索性的问题为学习支点22-261、课堂提问的困境232、封闭式和开放式的问题比较23-243、变问题为话题24-26(三)以体验性活动激发学生深度学习26-301、语言学习:开设戏剧课27-282、科学科目:倡导做中学28-30(四)学习内省培养高级思维能力30-331、内省开始于安静302、内省重在反思30-33结语33-34注释34-35参考文献35-37附录一:学生学习行为问卷调查37-38附录二:与学生深度访谈问题列表38-39附录三:《认识角》课堂问题列表39-43致谢43欢迎您的下载,资料仅供参考!致力为企业和个人提供合同协议,策划案计划书,学习资料等等打造全网一站式需求。

基于主题意义探究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实践——以“E-learning”教学设计为例

基于主题意义探究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实践——以“E-learning”教学设计为例

ENGLISH ON CAMPUS2022年48期总第644期基于主题意义探究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实践——以“E-learning ”教学设计为例摘 要:基于主题意义探究的英语阅读教学是培养学生英语核心素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方式,但目前在很多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课堂中,存在文本解读浅层,目标设置涣散,主题意义定位偏离或者缺失,教学过程呈现模式化,教师控制过多等现象。

本文以核心素养为导向,聚焦主题意义探究,以一节阅读课为例,探讨如何基于主题意义探究开展阅读教学活动。

关键词:主题意义探究;英语阅读;核心素养;立德树人作者简介:王先超,义乌市上溪中学。

一、引言《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 年版2020年修订)》(以下简称《课标》)指出,学生对主题意义的探究应是学生学习语言的最重要内容,直接影响学生对语篇理解的程度、思维发展的水平和语言学习的成效。

学生进行主题意义的探究,有助于其拓展知识,拓宽视野,提升语言能力,培养思维品质,增强文化意识,进而在英语学习中逐步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由此可见,基于主题意义探究的英语阅读教学是培养学生英语核心素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方式。

然而,当前英语阅读教学课堂中很多教师仍存在注重基础知识点的讲解,而对文本解读却相对浅层,目标设置涣散,主题意义定位缺失或偏离,教学过程碎片化、模式化,缺乏对学生思维品质和情感态度的培养,导致学生生成空间不足。

为此,本文将以人教版高中英语必修二Unit3拓展阅读“E-learning”教学设计为例,探讨如何开展基于主题意义探究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

二、基于主题意义探究的英语阅读教学的内涵基于主题意义探究的英语阅读教学是指授课过程中教师以特定主题语境下的语篇为依托,探究语篇所承载的主题、内容、逻辑结构、文本特征、语言形式是如何服务于主题意义的。

从学生角度而言,学生在获取、分析、归纳语篇相关主题信息基础上,逐渐明确语篇的写作结构思路和发展脉络,深度理解语篇内容和主题意义,并有意识地不断将基于主题阅读所发展的语言能力和思维能力等迁移到相似的主题语境中,逐步提升在真实主题语境中的英语语言驾驭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英语专业毕业论文参考选题

英语专业毕业论文参考选题

英语专业毕业论文参考选题1、中学英语课程改革模式比较研究2、中外英语课程改革比较研究3、论英语课程资源的开发与配置4、论英语课程资源的优化配置原则5、论新课程体系下的师生关系6、如何实现英语课程资源的优化配置7、论新课程体系下的多媒体英语教学8、论中学与大学英语课程的一体化建设9、论中学与大学英语课程目标异同10、英语教学法对比研究11、论中西文化差异与英语学习12、男女生英语学习差异比较研究13、男女生英语学习动机比较研究14、中国学生英语写作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15、论中国学生英语学习中的过度迁移16、在英语教育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17、论语言学习与创造思维的培养18、中英文商标词的对比及翻译研究19、论身势语在非语言交际中的作用20、论英文广告的文体特征及其翻译21、论英语教学中的文化导入22、英语词汇的直接学习与间接学习23、英语成语的文化特征24、委婉语的文化特征25、非语言交际在英语教学中的作用26、母语在二语习得中的作用27、认知语境与话语意义推导28、英语远程教学中教师的作用29、整体语言教学法初探30、阅读和听力中的词汇习得31、语言环境与二语习得32、浅析影响二语习得效果的个体差异的成因33、提高英语口语能力的途经初探34、论外语学习的成功要素35、平行结构的英译汉36、论学习者自主学习37、论英语学习策略38、英语远程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39、汉英互译中的多义词的词义确定及翻译40、段落与篇章结构的相似性及对阅读的启示41、翻译中的信息守恒42、文学翻译的创造性43、科技文体翻译中的美感44、鲁迅的时代和他的翻译理论45、鲁迅与梁实秋的翻译论战46、“忠实”是翻译的唯一标准吗?47、译文能够超过原作吗?48、语用学对翻译实践的启发49、文化全球化与翻译50、广告文体翻译的忠实问题51、诗歌翻译中的形与神的统一52、翻译能够得‘意’忘‘形’吗?53、长句的翻译如何解决?54、翻译与英语学习55、翻译理论对实践的意义56、翻译在教学过程中的重要性57、汉语新词的翻译58、政论文翻译中的政治性59、译者的文化身份与翻译60、性别差异与翻译61、多媒体辅助中学外语教学的理论与实践62、多媒体辅助中学视听说教学的理论与实践63、多媒体辅助中学阅读教学的理论与实践64、多媒体辅助中学写作教学的理论与实践65、多媒体辅助中学外语教学软件的开发:理论与实践66、多媒体语言室在中学外语教学中运用:理论—模式与实践67、多媒体辅助中学外语测试研究68、中学外语教学软件的评价的理论与模式69、中学外语网络教学的理论与实践70、现代教育技术与71、中学外语教学的整合研究:理论-模式与实践72、现代教育技术在中学外语教学中的运用(实验报告)73、现代教育技术在中学外语教学中的运用的问题与对策(调查报告)74、现代教育技术与中学外语教师信息素养培训理论与目标75、现代教育技术环境下中学外语教师的作用76、现代教育技术环境下的中学外语教学设计77、现代教育技术环境下的中学外语教学模式78、现代教育技术环境下的中学外语教学评价79、现代教育技术环境下的中学外语教学策略80、现代教育技术环境下的中学外语教学方法81、现代教育技术环境下的中学生外语学习策略82、现代教育技术环境下的中学外语教学管理研究83、现代教育技术所创建的中学外语学与教的环境84、现代教育技术环境下的中学外语教学资源开发85、MI理论在中学外语教学的运用86、MI理论在多媒体辅助外语教学中的运用87、计算机·多媒体与第二语言习得与学得88、网络环境下中学外语教学的可选策略89、网络环境下的合作教学研究90、网络环境下的合作学习研究91、网络环境下的探究式外语学习研究92、网络环境下的任务式教学研究93、网络环境下的情景教学研究94、网络环境下中学生外语学习心理研究95、网络环境下中学生自主学习研究96、认知科学视野中的中学视听说读写教学策略研究97、信息技术环境下外语教师主导地位与作用的研究98、运用信息反馈技术构建高互动外语教学模式的研究99、中学外语教学现代化、信息化、智能化、数字化、网络化和多元化研究参考书目现代技术教育全书(上下卷),宋成栋主编中国华侨出版社,1998年11月。

E-learning环境下的网络学习行为研究

E-learning环境下的网络学习行为研究
征。 明确 网络学 习行为的概 念、 内涵及研 究的意义 ,从行为科 学和行为理论 的角度研 究网络 学 习行为
的新 视 角 ,对 网络 学 习 的深 入 具 有 重 要 的 意 义 。
关键词 :网络环境 ;网络学 习行 为;理论基础 中图分类号 :G 0—0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10 -. 5 (0 8 2 o 8 0 4 3 0 8 -30 20 )0 —0 l—l -8 2
维普资讯
第 2期 ( 总第 6 ) 3期
20 0 8年 3月
山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Ju a fS a x a i o r lo h n iR do& T i ri n V Unv s e
No 2 .
Ma . 2 0 r 08
摘要 :网络学 习是一种新兴 的学 习模 式。E—l rig环 境下 学 习者 的学 习行 为呈 现 出系列新特 en n a
的内 包括网 涵。 络学习行为 是借助于 互联网 所开 展的 一种多 随着 计算机网络 技术的发展, 基于因 特网的远程教育成 维度多层次学习形式; 是一种学生 自 自我控制的学习行 律、 为举世关注的新兴网络应用, 网络远程教与学也成为研究的 为, 行为主体具有充分的自主权来决定学习目标、 学习进度、 个热点。网络学习行为分析是开展网络教学系统设计和网 学习策略、 学习资源, 以及整个学习行为的发生、 发展以及变 络教育资源开发的前提。开展网络学习行为的研究具有重要 化等; 学习者可以 借助网络提供的各种便捷的交流沟通工具, 意义。但是, 开展网络学习行为研究, 并不是复辟行为主义的 进行主题研讨和交流, 实现网上远程协作学习; 学习者在学习 学习理论。而是从行为科学与行为理论的角度, 明确网络学 的过程中, 能够及时获取来自 教师、 学伴、 学科专家、 学习支持 习行为的基本概念、 新特征及影响因素, 掌握网络学习行为产 系统等的支持和帮助。 生的机制和有效学习的行为模式。 综上, 我们认为, 网络学习行为是指学习者在由现代信息 二、 网络学习行为的内涵 技术所创设的、 具有全新沟通机制与丰富资源的学习环境中, 开展的远程自 主学习行为, 行为发生、 发展以及变化由学习者 1行为系统、 . 学习行为和网络学习行为的概念。人的心 理发展与人的外部行为是辩证统一的。行为理论认为, 人类 自己控制。控制能力的强弱受学习者的内部心理因素和外部 行为是人与形成社会和物理环境的事物以及社会和物理环境 环境因素的影响。不同影响因素发挥作用的不同也势必导致 所造就的事物之间的双向交互的过程。行为理论中分析的基 学习行为的不同表现形式。 2网络学习行为的新特征。网络学习与传统学习相比, . 本单位是行为。行为本身是个系统, 它包括行为主体、 行为客 学习者个体心理和行为都发生了巨大 体、 行为工具 、 行为团体、 团体的组织规则和任务分工等要素。 学习行为发生的环境、 学习行为通常是指学习者在某种动机指引下为获得某种学习 的变化。网络学习行为较之传统学习行为表现出了不同的特 网络学习行为环境的开放性与包 结果而 进行的 活动总和。现代教学设计理 论认为, 教学设计 征。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行为情境的虚拟化与多样化; 行为控制的自 主化与个性 的本质核心是对学习者学习行为的设计和在此基础上的教师 容性; 行为交互的充分陛; 行为技能的科技性和专门化。 教学行为和学习环境的设计。目 前国内外关于网络学习行为 化; 的概念还没有明确的界定。与网络学习行为一词相近的概念 三、 网络学习行为研究的意义 基于网络的远程学习的研究已 成为研究的热点。网络学 有:远程学习行为”“ 自 “ 、网络 主学习行为” 自我控制学习 和“ 被认为是解决网络学习资源的开发、 学习效果的 行为” 等。这些概念主要描述的特征是: 充分利用网络平台提 习行为研究 , 更是倍受关注。开展网络学习行为 供的 各种信息资源、 工具等, 交流 强调学习 自 者“ 我导向、 我 自 评价等瓶颈问题的关键, 具有以下意义: 第一, 有利于教育资源的开发。了解学 激励、 自我监控”强调时空分离和媒体教学。但是, , 网络学习 研究, 可帮助教育资源设计者 行为作为新的学习理念、 学习模式下的产物, 应被赋予更丰富 生使用教育资源的行为方式和习惯, 开发出更符合学生学习方式和习惯的教育资源, 可以降低教 育 成本。 第二, 有利于教师 对课程的 组织和指导。网络教学 收稿 日期 :O7 l一 l 2o 一 2 7 过程中, 教师如果能更多了解学生在网络学习中的行为特点 主要作者简介: 黄克斌(9 0 ) 男, 18一 , 湖北黄冈人 , 冈师范学院教育 黄 科 学 与技 术 系, 士 。 硕 和规律, 就能够更好地组织和改进课程设计, 引导和服务学

E-Learning与英语教学

E-Learning与英语教学

性 。 师 对 学生 学 习的评 价大 多 仅由 教
教师 主观决定 , 生对代表 自己学 习态 学
师生 间流 畅的交 流是教 师把握 学 生 学 习状 况 、 时调 整教 学 最 有效 的 及 手段 。 通过 交流 , 师不 但可以传授 给 教 学 生更 多的知识信 息, 还可以对 学生的 学 习方 法、 习态度 、 学 道德品质、 治学 思
7 中 4 国信息技术教育 2i 0 00 5 /
E| TE
站。 通过 浏览上述 网站 , 以获 得最 新 可
的学 习资料 、 学 参考 资 料 和研 究 资 教
料, 供学 习、 究和参考用。 研
2语 言 环 境 网络 化 .
例 一
跨 学校、 区域直 至跨 国界。 跨
3 . 师生交流 网络化
习, 需要在 一定 的自 然环境 或情境 中习
得 , 目的之 一 是 用语 言 叙 述 事情 和 其
表 达思想 , 从而达 到发展学 生智力 、 培 养 学生 能 力的目标 。 一般 教 学 模 式 在
中, 造 良好 的英 语 语 言环 境 是 教 学 创
教学模 式和教 学手段等一 系列环 节的 重大变化。 - er ig 是现代信息 E L ann 便 技术 高速发展与现代教育需要 相结合 的产物。 所谓E Lann , - erig 就是通过互
联网进行的学习与教学活动, 它充分利 用现代信 息技术所提供的、 具有全新 沟
到有效的发挥, 才能更好地实现教学 目
黪 E பைடு நூலகம் an g - eri 英语学习的优势 n
E L a n n 英语 学习有多种 优 — e r ig
可以扩大教学信息容量, 使信 的表现 形式交互化 、 多样化。 传统英语 教学经

人工智能时代英语教学促进学生深度学习路径探究

人工智能时代英语教学促进学生深度学习路径探究

人工智能时代英语教学促进学生深度学习路径探究关键词:人工智能智能化教学英语教育深度学习一、人工智能时代英语教学的特征分析随着人工智能在英语教学测评、教学平台优化、教学辅导等多角度教学工作的深入,给学生和教师的教学空间带来了新的创造力,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同时也优化了学生的学习体验。

人工智能成为教育信息现代化发展进程中的主要推动力。

人工智能时代,英语教学的特征表现如下。

1.教学高效性首先,在课前准备阶段,人工智能教学平台的引入给教师带来了天然免费的资源库,与此同时,教师还能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跨越时空间隔共享教案,实现资源的最优利用。

其次,在课中交流环节,学生可以根据移动端随时随地与教师进行一对一交流,有针对性地解决每个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如果教师对系统操作熟练的话,还能够实现“一对多”的交流,降低时间成本。

最后,在课后评价阶段,人工智能教学端无须顾虑到面子问题,无论是教师对学生,还是学生对教师的总结评价,都是隐秘的一对一进行,更公平公正,也更利于双方及时发现问题并改正。

2.教育个性化比起传统教育对学生“流水线统一生产”的培养模式,现代教育更倾向于向社会输出更有创新意识、个性化特征明显的全面型人才,与教师精力的有限性形成了矛盾。

教育个性化要求教师贴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了解到学生的心理特征、兴趣爱好后制定针对性发展策略。

这个冲突也被人工智能化教育系统的大数据库给解决了。

數据库会根据学生自己设定的学习偏好、学习能力及学生实际达到的学习状况给出判断,并根据每位学生不同的情况做出一系列的学习计划。

在此基础上,数据库还会及时收集每位学生的学习动态,根据他们的学习动态调整课程,达到真正的因材施教,实现学生个性化发展。

3.考试评价体系的非标准化在人工智能系统引入教学评价以前,日常试题是由一个教师或者多个教师出题,但这样的出题方式具有很大的人为因素,一方面表现在教师并不能完全掌握试题的难易程度,缺乏标准性,另一方面由于不同教师教学方式不同,教授学生知识点的侧重面不同,很难考虑到全体学生的学习进度,不具备公平性。

[教育学]e-Learning的内涵及其核心要素

[教育学]e-Learning的内涵及其核心要素

一、e-Learning 的内涵及其核心要素第二部分内容摘要自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多媒体技术和因特网的日益普及,信息技术正在改变人类社会的生产方式、工作方式、生活方式和学习方式,而且这种变化还在与日俱增。

近年来, e-Business、e-Marketing、e-Government、e-Management、e-Home、e-Library、e-Learning……等概念的提出并迅速在全世界流行,就是上述发展趋势的真实反映。

下面我们仅就e-Learning这一概念的本质进行剖析,试图探讨现代信息技术对人类学习方式的深刻影响以及由此而产生的教育、教学领域的巨大变革。

为此,我们需要先分析一下e-Learning的定义、目标以及达到这一目标的具体途径。

1、e-Learning的定义根据美国教育部2000年度“教育技术白皮书”的比较权威的论述[1],关于“e-Learning”这一概念,有以下几种不同的说法:✧什么是“e-Learning”?它是一种受教育的方式,包括新的沟通机制和人与人之间的交互作用。

这些新的沟通机制是指:计算机网络、多媒体、专业内容网站、信息搜索、电子图书馆、远程学习与网上课堂等。

✧e-Learning指的是通过因特网进行的教育及相关服务。

✧e-Learning提供了学习的随时随地性,从而为终身学习提供了可能;学生在e-Learning中是以一种全新的方式进行学习。

✧e-Learning将改变教师的作用和师生之间的关系,从而改变教育的本质。

✧e-Learning是提高学生批判性思维和分析能力的重要途径。

✧e-Learning能很好地实现某些教育目标,但不能代替传统的课堂教学。

✧e-Learning不会取代学校教育,但会极大地改变课堂教学的目的和功能。

综合以上所述,可以对e-Learning给出如下定义:“e-Learning是指主要通过因特网进行的学习与教学活动,它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所提供的、具有全新沟通机制与丰富资源的学习环境,实现一种全新的学习方式;这种学习方式将改变传统教学中教师的作用和师生之间的关系,从而根本改变教学结构和教育本质。

E-Learning发展模式的新研究

E-Learning发展模式的新研究


1 学 习个 体 的缺 陷 E L a ig不 能完 全 替代 教 ) — er n n 师 的课 堂教 学 . 乏教 师 的深度 参 与. 何发 挥 教师 或 缺 如
专 家 在 E L ann — e rig中 的 引 导 作 用 、 格 影 响 、 习 和 人 学
研 究方法 渗 透. 已经成 为大 家共 同关 注的问题 从教 育 的另 一 角度 来 看 . P 在 C面 前学 生 是否 真 正 学 习. 师 老
பைடு நூலகம்
E L rig要 求学 生 的更 加 得 自觉 . e 另 统 中各要 素 的作 用及其 关 系 的转 变 ,也推 动 了教育 思 是 无 法把 握 的.— ann 想 观 念 的 转 变 . — erig教 学 系 统 特 定 的 教 学 原 则 外还 有部 分 学生 不适 应 学习新 方法 和新 工具 等 . 此. E L an n 因 — erig 2 是: 创设 真 实 情 境 调 自主学 习 、 作 学 习 和 发 现学 有些 专家 建 议 E L ann 要 向传 统教育 回归.)实践 强 协 习. 传统 教 学模 式相 比呈 现 出许多 新 的特 点, 要表 问题 。要 真 正获得 知识 和掌握技术 , 仅听别 人讲解 是 与 主 仅 现在 : 主体 的个 性化 、 往 的平 等化 、 交 内容 的整 合化 、 空 远远 不够 的. 须进 行 操作 和 实践. 网络演 示 这种 方 必 像 式 , 利 于信息 生动地 传递 , 有 但要 真正掌握 一项 技术 , 必 间的 网络 化及 时间 的终生化[ 1 2 等. 1 3
的过程 .

势 . 也越来越 被 大众 接受 . 有 良好 的发展 空间. 其 具 E lann —e rig的 内涵及所 带来 的变迁 E L ann — erig泛 指在 信息 技 术环 境 下 的教学 与学 习 行 为, 具有 网络 化 、 其 大众 化 、 性 化 、 身 化 等特 征 , 个 终 是 一个复 杂多元 因素群 体i 技术 的发展 推动 了教 学系 l l :

非正式学习eLearning研究与实践的新领域

非正式学习eLearning研究与实践的新领域

非正式学习eLearning研究与实践的新领域1. 本文概述非正式学习eLearning作为一种新兴的教育模式,近年来受到了教育界和产业界的广泛关注。

它突破了传统教育的时空限制,为学习者提供了更加灵活多样的学习方式。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非正式学习eLearning的研究与实践在新领域的发展情况。

本文将概述非正式学习eLearning的基本概念和特点,阐述其与传统正式学习方式的区别和优势。

接着,我们将分析当前非正式学习eLearning的研究趋势,包括最新的理论框架、技术应用以及教育实践案例。

文章还将讨论非正式学习eLearning在不同领域的应用情况,如企业培训、社区教育、在线个人兴趣学习等,以及这些应用所带来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同时,我们也将关注非正式学习eLearning在实践中遇到的挑战和问题,如学习效果评估、学习者动机激发、知识共享机制等。

本文旨在提出对未来非正式学习eLearning研究与实践的展望,探讨如何进一步推动其发展,以及如何更好地整合资源、优化学习体验、提高教育质量。

通过深入研究和实践探索,我们期待非正式学习eLearning能够为学习者带来更加丰富、有效的学习机会,为教育创新和社会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2. 非正式学习的理论基础社会建构主义和社会建构论:非正式学习强调在非教学的社会交往中实现知识的建构和共享。

社会建构主义认为知识是在人类社会范围内建构起来的,强调社会性的相互作用在知识建构中的重要性。

社会建构论则进一步指出,知识是通过社会交往和互动而形成的,强调了学习的社会性本质。

知识管理和隐性知识:非正式学习是知识管理和隐性知识习得的重要实践。

知识管理关注如何有效获取、存储、共享和应用组织内的知识,而隐性知识则是指难以通过语言或文字表达的、高度个人化的知识。

非正式学习通过人际交流、观察和实践等方式,促进了隐性知识的传递和共享。

学习的泛在性和情境性:非正式学习强调学习的无处不在和延续性,认为学习不仅仅发生在正式的教学环境中,而是贯穿于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各个情境。

基于校园网环境的E-learning教学模式研究

基于校园网环境的E-learning教学模式研究

教育现代化·2016年82145教育现代化·2016年10月第31期教学改革与探索当前教育理论研究与教学实践人员知识结构、能力结构等方面与现代网络信息技术都存在着较大的距离,难以把现代网络信息技术有效地整合于教育教学工作实践,而仅仅是套用了理论研究成果中的结论与概念。

CDIO 国际合作组织提出了CDIO 教育理念,能有效地指导教育机构为经济全球化形势下的产业发展培养创新工程人才。

同时,CDIO 教育模式在我国高校创新人才培养过程中得到有效应用。

目前国内的各种E-Learning 系统的教学模式,大都采用个别化教学、教师讲授与辅导等教学模式。

以微博、微信、博客等新媒体的兴起与流行以及基于云服务的在线应用的推广,使得网络应用变得可能,将这些模式应用于学习者的学习需求,扩展建构主义和CDIO 教育理论的精髓[1]。

一 建构主义建构主义教育教学理论和教育教学思想研究成果为创新人才培养提供了可靠保障,但是如何正确有效地应用于教育教学实践,则受到客观现实等诸多因素的限制[2]。

其主要原因是用建构主义教育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指导的教学实践需依赖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但当前教育理论研究与教学实践人员知识结构、能力综合素养等方面与现代网络信息技术都存在着较大的距离,难以把现代网络信息技术有效地整合于教育教学工作实践中。

随着经济全球化形势下的产业发展对创新工程人才的需求不断增长,麻省理工学院等四所大学从2000年起组成的跨国研究组,经过4年的探索研究后创立了CDIO 教育理念,并成立了CDIO 国际合作组织。

CDIO 的理念不仅继承和发展了欧美20多年以来的工程教育大改革的理念,更重要的是提出了系统能力培养,全面实施指导,培养计划、教学方法、校企合作、师资、学生考核、学习环境等全方位的学生培养体系。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就是针对当前学习者学习面临诸多问题而提出来,其理论核心就是学习者对新知识的接受是建立在已有知识和环境下主动构建出来的,以学习者为中心,通过教师的指导,形成知识的再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萋 行 嚣 一
E — l e a r n i n g情境学 习中个性化教学策略的研 究
孙 珠 婷
( 琼 州学院 电子信 息工程 学院 海 南 三 亚 5 7 2 0 0 0 )
【 摘 要】 个性化 E — l e a ni r n g 教学系统 已成为远程教育领域的研究热点然而, 许多E — l e a ni r n g 教学
K o l b于 1 9 8 4年 提 出经验 学 习模 式亦 即经验 学 习
不 同的课 程性 质 ,不 同学 习者 的特征 选取个 性化 参数 圈理 论( e x p e r i e n t i a l l e a r n i n g ) 。他认 为经 验 学 习过程 是
子集, 并 建立 个性 化策 略 。E P L 1 则 利用 E P L 2构 建 的 由 四个 适 应 性 学 习阶 段 构 成 的环 形 结 构 , 即具 有 经 个 性化 策 略设计 相应 的学 习内容和 学 习结构 。 本 文第 二 部分 讨 论个 性化 参数 及 其在 E — l e a r n i n g 验、 反复 观察 、 抽象 概括 和积 极 实践 。
1引 言
近年来, E — l e a r n i n g教 学 系 统 当 中个 性 化 学 习 已 数及其 参 数值 。
成为热点研究 。随着 网络教学 的不断普及, 个性化 网
络 教学 通过 提 供丰 富 学 习资源 , 能够 拓 宽学 习者知 识
( 1 ) 学习者 知 识水平
为学 习者 呈现 学 习资源 或 设计 学 习过 程 时 , 需 要 ( 2 ) 学 习 目的 需要 根 据 学 习者 想 要 获 得 的 最 终 学 习 目的 为 学 ( 3 ) 媒体偏 好 为 不 同媒 体 偏 好 的学 习者 提 供 不 同的 习者 知 识 水 平 , 学 习 目的 媒 体 偏 好
根据课程的具体情况, 灵活选择个性化参数 , 以确定不同的个性化策略。
【 关键词】 个} 生 化参数 ; 个} 生 化E — l e a r n i n g系统; 学习情境 ; 个} 生 化教学策略
本 节 将讨 论 E — l e a r n i n g领域 中常 用 的 1 5种 个 性化 参
( 6 ) H o n e y — Mu mf o r d学 习风格 【
教 学 系统 当 中的应 用 ,第 三 部分 讨 论 目前 自适应 E —
类似 KO L B 学 习模 型 , Ho n e y和 Mu fo m r d于 1 9 8 6
l e a ni r n g系 统及 其 提供 个 性化 策 略 功 能 的状 况 。第 四 年 提 出学 习者 的 四种 学 习 风 格 , 即积 极 主 动 型 、 反 思 部 分 重 点 探 讨 了 两层 的通 过 构 建 个 性化 策 略创 建 不 型 、 理论 型及 实践 型 。
个 性化 参数 定 义一 种创 建 个性 化 学 习情 境 的方 法 , 利 习者制 定 学 习计划 , 提供 相应 的学 习 资源 。
依 据此构 建个 性化 学习情 境 。利 用参 数集合 制 定个性 形式 。
化 学 习情 境 的过程 则称 为建立个 性化 策略 ,即教 学者
可 以根据 不 同学 习者特征 、不 同课程 性质进 行个 性化 方法: 第 一层 E — l e a ni r n g 个 性 化教 学 ( E P L 1 ) 和第二 二 层
基金项 目: 本 文为全 国教育科学规 划项 目国家青年基金课题“ 基 于知识模 型的个 } 生 化 网络教 学研 究”
( 项 目编 号 : C C Al o o 1 7 6 ) 的成 果之 一 。
2 0 1 4  ̄ 1 2 期 I 福建电脑 ・ 4 7 ・







一 一
面 ,也 为无 法 接受 常规 教 学 的学 习者 提 供 学 习机 会 。 考虑 学习 者 的知识 背景 。
然而 , 面 对 不 同 的学 习 者 , 如 何 提 供 个性 化 的学 习 内 容 或学 习过 程显 然是 一个 巨大 的挑 战 。本文 根据 常用
用 个性 化 参数 定义 了不 同学 习者 的特 征 及 其 需求 , 如 “ 学习者 已有 知识水 平 ” 、 “ 学 习动机 ’ , 及“ 学 习风格 ” 等,
系统 往往 只基 于 某种 固定的预 定义 个性 化 策略 , 导 致教 学者 、 教 育研 究人 员及 学 习者 在教 学或 学 习过
程 中难 以提供 有效 的 E — l e a r n i n g学 习经验 , 无 法灵 活改 变个性 化 学 习需 求 。提 出基 于 两个层 次 的个性 化 学习情境 创 建方 法 : 第一层 次 , 根 据预 定 义的 个性化 策略 建 立个性 化 的 学习情 景 。第二 层 次 , 教 师 可
同 的学 习情 境 方法 。第 五部分 总 结该方 法 的特 点 。 ( 7 ) F e l d e r — s i l v e r m a n学 习风格圄
2个性 化参 数 个 性化 参 数是 创 建个 性 化 学 习情境 的基 本要 素 ,
F e l d e r 和s i l v e r m a n于 1 9 8 8年认 为 学 习者在 获 取 和 处 理 学 习 资源 所 采 用 的 方 法通 常 表 现 出 四维 空 间
( 4 ) 语言 习惯
根据 不 同学 习者 的语 言 偏 好 以不 同语 言 呈现 学 ( 5 ) K o l b学 习循 环理 论
策 略 的选 择 。 基于此 , 本文 提 出两层 的个性 化策 略构建 习 资源 。
E — l e a ni r n g 个 性化 教学 ( E P L 2 ) 。 E P L 2表示 教学 者根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