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最新模拟题分类汇编·历史专题十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和社会生活的变迁

合集下载

专题10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和社会生活的变迁(高考押题)-2016年高考历史考纲解读及热点难

专题10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和社会生活的变迁(高考押题)-2016年高考历史考纲解读及热点难

1.1878年开始筹备,后设厂于杨树浦的洋务企业上海机器织布局在1893年不慎发生火灾,租界内的外国消防队拒绝前往救火。

这从根本上反映出()A.洋务运动“中体西用”思想有弊端B.洋务派民用企业危及到列强利益C.列强与清政府的矛盾进一步激化D.外国消防队受制于租界章程规定2.(1898年,清政府设立了矿务铁路总局和农工商总局。

1903年又设立了商部,1906年又改商部为农工商部,并设立邮传部主管铁路和电报事宜。

这些举措()A.客观上有利于国内实业发展B.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富国目的C.有力支持了其政治上的探索D.意味着国内经济结构的改变3.学者蒋立文指出,大量史实表明,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黄金时代”,早在1912年就已到来。

该观点认为“黄金时代”到来的主要原因应是()A.清朝政府政策的推动B.辛亥革命创造了有利条件C.实业救国思潮的出现D.列强放松侵略4.“当辑里大经(加工蚕丝)蜚声欧美之时,大约以一百零六七两之白丝摇为纯经百两,故其时货品均高,外洋甚有信仰,每年出口达一千余万元之谱。

”这对当地产生的直接影响是() A.原材料大量出口B.逐步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C.自然经济开始解体D.民族资本主义产生5.下图反映了19世纪60~80年代中国棉布、棉纱进口的变化,能够对这一变化作出合理解释的是()棉布进口棉纱进口A.民族工业的产生与发展B.列强暂时放松经济侵略C.自然经济的顽强抵抗D.中国沦为世界市场的附庸6.近代化在经济上的表现就是采用机器生产,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获得了进一步发展,推动了中国经济近代化。

其积极作用表现在()①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帝国主义的经济扩张②使中国社会经济结构发生根本性变革③促使新的政治力量发展壮大④为民主革命新发展创造了条件A.①②④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7.1895年前,上海已建立了少数近代企业,但总体规模不大。

1895年之后,上海就出现了制造企业纷纷开张的局面,工业发展变得生机勃勃。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和社会生活的变迁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和社会生活的变迁

2021/9/10
专题整合
核心考点
考向聚焦
11
限时规范训练
材料二 我的家乡余姚离宁波不远。……老百姓现在已经能够适应新兴
的行业,……任何变革都像分娩一样,总是有痛苦的,但是在分娩以
后,产妇随即恢复正常,而且因为添了小宝宝而沾沾自喜。……女人已
经不再纺纱织布,因为洋布又好又便宜。她们已经没有多少事可以做,
核心考点
考向聚焦
15
限时规范训练
考查角度:从考查民族资本主义在近代化进程中地位的角度思考问题
【示范4】
材料

(2010·浙江文综,38)(节选)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00元法币购买力图示
——[美]伊佩霞《剑桥插图中国史》
请回答: 1945~1949年中国民族工业发展处于怎样的境地?参考材料并结合所学知 识,从国民政府政策措施的角度,简述导致民族工业处于这一境地的原因。
2021/9/10
专题整合
核心考点
考向聚焦
14
限时规范训练
考查角度:从考查民族资本主义在近代化进程中作用的角度思考问题

【示范3】 (2011·山东文综,11)下表为中国工业发展初期(1872~1911年)设立的
厂矿数量统计表。其中,纺织业的数量最有可能是
( )。
行业
机器 矿冶业

A.2 数量(家B.) 31 72 C.373
销,多有迁至沪地,入洋纱厂、洋布局为女工者。虽多一生机,而风俗
不无堕落。
——方鸿铠等修,黄炎培等纂《川沙县志》
2021/9/10
专题整合
(民国二12
限时规范训练
请回答: 运用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论证陈旭麓先生提出的观点。 (要求:观点理解准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楚;200字左右。) 解析 回答本题,首先应明确观点是什么,然后进行合理论证。 答案 略。 提示:要从自然经济解体、近代资本主义经济产生对传统社会的冲击和 工业文明的传播论证。注意题目的要求。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变动和近现代社会社会生活的变迁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变动和近现代社会社会生活的变迁

高三一轮总复习[新课标]历史高效测评卷(十六)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和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基础卷]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2012·沈阳模拟)曾主持中国海关总税务司的英国人赫德在其《中国见闻录》中写道:“中国有世界上最好的粮食——大米;最好的饮料——茶;最好的衣物——棉、丝和皮毛。

他们无需从别处购买一文钱的东西。

”这段材料表明当时中国社会占主导地位的经济形态是()A.商品经济B.民族资本主义经济C.自然经济D.外国资本主义经济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获取信息和调用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

由材料中“最好的粮食——大米;最好的饮料——茶;最好的衣物——棉、丝和皮毛”和“无需从别处购买一文钱的东西”可知答案选C。

答案: C2.19世纪中叶后,中国逐渐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体系。

从人类文明演进的角度看,这对中国最主要的影响是()A.清政府统治土崩瓦解B.自然经济逐步解体C.农民和手工业者大量破产D.清政府被迫放弃闭关锁国政策解析: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意味着中国逐步成为列强的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即中国的传统自然经济解体了,B正确;清政府统治土崩瓦解是在辛亥革命后,A错误;农民和手工业者大量破产是自然经济解体的表现,C不科学;D与题干无关。

答案: B3.(2012·广州市一模)著名学者辜鸿铭说:“咸同年间,粤匪扰乱。

清廷如一丛病之躯,几难著手。

得一时髦郎中湘乡曾姓者,拟方名曰,服若干剂未见转机。

”材料中省略的字最可能是()A.洋务清火汤B.新政补元汤C.宪政调味汤D.革命销魂汤解析:本题旨在考查学生从文字材料中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

材料中的“咸同年间”正值洋务运动期间,“粤匪”指太平军,“湘乡曾姓者”指曾国藩,“未见转机”指洋务运动失败。

由此可判断材料中省略的字最可能是“洋务清火汤”。

答案: AB.中国民族工业受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C.中国对外出口显著增加D.中国沦为列强的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解析:从表格中可以看出中国出口的多是原料产品,进口的多是外国工业品。

近代以来中国传统经济结构的变迁与适应

近代以来中国传统经济结构的变迁与适应

近代以来中国传统经济结构的变迁与适应近代以来,中国传统经济结构经历了巨大的变革,从封建经济向现代工业经济转型,这个过程是漫长而曲折的。

在这个过程中,中国人经历了许多困难和挑战,但凭借着自己的智慧和勇气,成功地适应了社会的变化。

一、经济结构的变迁近代中国的经济结构,可以概括为三个时期:封建时期、半殖民地时期、社会主义时期。

封建时期,中国的经济发展主要是农业经济,农民在社会的地位非常低下。

到了19世纪后期,外国势力的侵略加剧了中国的局势,这时候中国开始开展资本主义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建设,进入了半殖民地时期。

1949年建国后,中国开始实行计划经济政策,进入了社会主义时期。

封建时期的经济是以农业为主,手工业、商业都处在较低的水平。

农村人口占大多数,农业劳动生产率低下,经济基础薄弱。

到了半殖民地时期,外国资本和技术的引入,推动了中国的现代化建设,缩小了与西方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

然而,这个时期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也面临很多问题:资源相对匮乏,工业化进程缓慢,发展不平衡,农业产出低下,和城乡之间的差距巨大等。

社会主义时期,中国大力发展国有企业,进行全面的经济改革,实行计划经济。

计划经济政策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半殖民地时期面临的问题,但是计划指导必然会存在市场难以调控的问题,加之当时国际环境的不利逆势,难免会遇到不少阻碍,加之文化大革命的波及,中国经济走了一段短暂的弯路。

二、适应的路径中国众多先哲曾说过"变则通,通则不变", 正是这种理念和思想指导中国经济始终守正向上,不断创新。

随着社会政治和经济结构的变化,中国人民在适应中发挥了他们自己的智慧和勇气。

在封建时期,农业是主要的经济活动。

当时的农民普遍无文化,没有技术、设备和市场。

随着外贸和手工业的发展,各地方的产品和特点得到了新的应用。

例如江苏、浙江一带的丝、绸业,山东、陕西的煤焦、铁轮,四川、湖北的盐业和一些地方的手工艺也得以发展,吸收了大量的劳动力。

高三历史《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高三历史《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 一方面表现为传统小农经济开始
解体,另一方面表现为新的经济
形式——中国民族工业的艰难起
步和曲折发展。
一、小农经济开始解体
个体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结合 自给自足
工业文明的冲击
农业和手工业自给成分减少 资源出口增加 农产品和手工业品逐渐商品化
列强入侵对中国社会结构的冲击:

传统农民和手工业者大量破产; 买办迅速成为一个社会阶层;
难以为继
二、民族工业的起步
1.洋务运动的刺激: A.洋务派官办军工企业的弊端
B.洋务派官办民用工业
1881,开平煤矿
二、民族工业的起步
1.洋务运动的刺激: 2.民间私人出资办厂:

上海发昌机器厂,1866

广东继昌隆缫丝厂,1873

天津贻来牟机器磨坊,1878
二、民族工业的起步
1.洋务运动的刺激: 2.民间私人出资办厂:


传统地主势力衰落; 通商口岸出现产业Fra bibliotek人群体。☆
二、民族工业的起步
1.洋务运动的刺激: A.洋务派官办军工企业

1861,曾国藩,安庆内军械所;
1862,自造蒸汽机; 1865,李鸿章,江南制造总局。


二、民族工业的起步
1.洋务运动的刺激: A.洋务派官办军工企业的弊端 成本高 技术滞后 自造自用,脱离市场 依赖性强
3.甲午战后,政府放宽民间办厂限制:
1903,政府设置商部,奖励工商
民间兴起“实业救国”风潮
二、民族工业的起步
1.洋务运动的刺激: 2.民间私人出资办厂:
3.甲午战后,政府放宽民间办厂限制:

专题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变动与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专题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变动与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考点四 交通、通讯与大众传媒的发展 1.交通的进步(1)轮船 (2)铁路3)公路 (4)航空: 2.通讯的进步 (1)有线电报: (2)无线电报:(3)电话: 3.大众传媒的发展 (1)报刊业:①《申报》是近代出版时间最长的报纸。②戊戌变法 时期的《时务报》。③辛亥革命时期的《民报》。④新文化运动和 五四运动期间的《新青年》。⑤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红色中华》 《新华日报》。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人民日报》等。 (2)影视业: (3)“第四媒介”: 大众传媒对社会生活的反映 (2014·安徽高考)1912年4月22日《申报》刊载《西装叹》:“更 有西装新少年,短衣窄袖娇自怜。足踏黄革履,鼻架金丝边。自诩 开通世莫敌,爱皮西地口头禅。醉心争购舶来品,金银浪掷轻利 权。”这表明( ) A.国人对西方文化认识过于肤浅B.着西装已成为当时普遍现象 C.西方生活方式已成为都市主流D.大众传媒理性看待社会时尚
排查纠错 1.自然经济解体的含义是指个体农业和家庭手工业逐渐分离并日 益商品化。 2.经济结构变化主要指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由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变为自然经济、外资在华经济、洋务经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等多 种经济成份并存。 3.从全球史观看,中国自然经济瓦解,经济结构变化是中国被迫 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开始融入全球化的结果和体现,也是西方 工业文明与中国农耕文明交流融合的产物。 4.洋务派创办的民用企业是带有资本主义性质的封建国家资本主 义经济,也是民族资本主义经济。 5.近代化不单指经济的工业化。近代化包含经济的工业化及与工 业化相伴的政治、思想文化等方面的变化,是指由农业社会向工业 社会的变迁过程,其核心是经济的工业化和政治的民主化。 6.中国近代资本主义是由封建社会末期的资本主义萌芽发展而来 的。 7.一战期间,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的直接原因是清政府取消了 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专题10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和社会生活的变迁(押题专练)-2017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精品资料(解析版)

专题10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和社会生活的变迁(押题专练)-2017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精品资料(解析版)

1.晚清时期,外国商品在中国经历了一个从严重滞销到逐渐打开市场的转变过程。

促成这一转变的因素有()①传统的自然经济逐步瓦解②中国近代工业发展抵制外国商品倾销③列强攫取更多的经济特权④通商口岸的增加和近代运输业的发展A.①③B.②④C.①③④D.①②④2.下表反映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各类商品出口比重出现的主要变化,表中数据反映出()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出口商品分类比重(%)表A. 手工制品出口比重增加B.机器产品出口比重增加C.原料出口比重减少D.中国近代工业日渐萎缩【答案】B【解析】从表格的数据看,手工制品出口比重减少,故A项错误;从表格中数据看,机器产品出口比重增加,故B项正确;从表格数据看,材料出口比重增加,故C项错误;从1893-1920年,中国近代工业在甲午战争后得到初步发展,又在民国初年迎来短暂春天,近代工业日渐发展,故D项错误。

3.下面是1652-1888年清政府财政税收结构变化示意图。

该图最能说明()A.传统农业的解体B.近代工业的兴起C.国际贸易的发展D.经济结构的优化【答案】C【解析】田赋在清政府财政税收结构中比例下降,但传统小农经济仍然占主导地位,还未完全解体,故A项错误;近代工业兴起于19世纪六七十年代,而非1652年以后,故B项错误;清政府在关税税率较低的情况下,关税在财政税收结构中比重增加,反映出国际贸易的发展,故C项正确;材料反映出晚清经济结构的变动,但未体现出其结构的优化,故D项错误。

4.下表是1893-1910年中国进口商品分类比重表(单位:%)。

据此分析,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 中国沦为西方国家的原料产地B.消费资料不再成为进口的主体C.甲午战争后国内工业有所发展D.国民经济建设运动刺激进口贸易5.下表反映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出口商品的情况。

对下表解读正确的是()A.一战期间,列强忙于战争,对原料和机器产品的需求量大量增加B.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进入低谷C.中国进一步沦为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原料产地D.中国近代机器产品出口量在27年间增长了近8倍【答案】C【解析】一战期间,列强忙于战争,无暇顾及侵略东方,对原料和机器产品的需求量并不大,故A项错误;1893年至1920年,民族工业发展较快,故B项错误;通过图表中1920年中国出口商品中原料所占的比重,可以看到中国进一步沦为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原料产地,故C项正确;中国近代机器产品出口量在27年间增长了近8倍,只是图表反映的其中一个内容,不全面,故D项错误。

近代中国经济的发展历程和社会生活的变迁

近代中国经济的发展历程和社会生活的变迁

近代中国经济的发展历程和社会生活的变迁课标1 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梳理1、西方经济侵略的特点西方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一般是先用武力开道,通过发动侵略战争逼迫清政府签订一系列的不平等条约,从中攫,取大量的政治、经济特权,之后再凭借其所取得的特权,在中国倾销商品或进行投资。

2、不平等条约及其攫取的经济特权(1)主要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望厦条约》《天津条约》《北京条约》。

(2)攫取特权:开埠通商、倾销商品;外国商船可以到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协定关税等。

3、西方经济侵略的影响(1)破坏了中国的经济主权,使中国卷入到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沦为世界资本主义经济的附庸,中国成为西方列强的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

(2)客观上传播了西方先进的经济制度和生产方式、生产技术,冲击了中国的旧制度、旧观念,致使自然经济解体,促进了中国商品经济的发展,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促进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4、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1)传统的经济结构: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一直占据统治地位,小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构成社会经济的基础。

这种经济结构通常以家庭为单位,耕织相结合。

(2)鸦片战争后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化①小农经济开始解体,家庭手工业破产,耕织分离是其破产的重大标志,另外农产品的商品化日益加强也是一个重要标志。

②丝、茶等农产品大量出口,减少了中国农业经济中的自给成分,促进了城乡商品经济的发展。

中国逐渐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中国原料和商品生产与世界经济发展形势相联系,中国的出口贸易多被外商操纵,并服从于外国资本的需要,中国的社会经济结构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③促使中国社会出现了新的经济成分,外商企业、洋务企业、民族企业相继诞生。

④经济结构的变化促使社会结构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买办发展成为一个新的社会阶层。

▲深化1、中国封建自然经济的主要特点和发展变化的过程(1)主要特点①生产关系:地主阶级土地私有制和农民小生产相结合。

高考历史《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专题考点梳理

高考历史《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专题考点梳理

14 329
-2 840
1905年 44 710
22 788
-21 922
√A.中国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程度不断加深
B.列强不断增加工业品倾销并减少原料输入 C.中国外贸始终处于入超造成货币大量外流 D.民族工业“短暂春天”深刻影响中外贸易
1 234
解析
1 234
3.(立意:从经济数据看国民政府时期的经济状况)1941年7月,国民政府明 令田赋征收一律由法币(国民政府发行的货币)改成实物,田赋税额法币每 元折征稻谷2市斗或小麦1斗5升。1942年又将折征标准提高到每元税款折 征稻谷4市斗或小麦2斗8升。此变化表明( ) A.国民政府持久抗战决心 B.国统区通货膨胀的加剧
5.民族资本主义在中国近代历史发展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1)从经济上看:民族资本主义工业是一种新的经济因素,其产生和发展 有利于社会进步,有利于中国工业的近代化。 (2)从政治上看:它促使民族资产阶级的产生和壮大,为维新变法运动和 民主革命提供了社会基础,也促进了无产阶级的发展壮大,无产阶级的 发展壮大为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准备了阶级条件。 (3)从思想上看: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为西方资产阶级思想文化的 传播提供了社会条件。 (4)从发展趋势上看:民族资本主义工业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力量薄弱, 没有形成完整的工业体系,地区分布不平衡,在一定程度上依赖于外国 资本主义、本国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
√C.人民群众负担变相加重
D.正面战场抗战日益困窘
解析
4.(立意:用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史实与全国卷41题形式的
1 234
结合)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 康有为于1898年上书光绪皇帝,更明白说道:“自东师辱后,泰西

高考历史二轮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社会生活的变迁(教师版)---精校解析Word版

高考历史二轮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社会生活的变迁(教师版)---精校解析Word版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社会生活的变迁本专题考试大纲:1.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2.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3.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4.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5.大众传媒的发展。

近三年全国各地高考对近代中国的经济考查较多,所占分值较高,是高考命题的重点区域。

在题型上,兼有选择题和非选择题的形式,难度相对较大。

命题集中在经济结构的变化、民族工业的发展等方面。

近代西方列强入侵,促使了近代中国自然经济的逐渐解体。

高考命题往往会运用图文材料,考查影响近代中国自然经济逐渐解体的原因和表现。

解答此题时,注意从西方资本主义入侵对自然经济的冲击及新经济因素产生的角度进行分析。

本专题分为三条主线:主线一从闭关锁国到被迫开放,社会经济结构发生重大变化。

鸦片战争后,在“欧风美雨”的影响下,中国社会经济结构发生重大变化,主要表现为中国自然经济的逐渐解体和洋务企业的出现、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等。

中国被迫放弃闭关锁国政策,开始服从于世界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需要,沦为世界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附庸。

主线二民族资本主义在曲折发展中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

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

19世纪末,民族工业获得初步发展。

一战期间,民族工业出现“短暂的春天”。

一战后,民族工业萧条。

20世纪30年代,民族工业又有新的发展,但是官僚资本主义获益最大。

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期间,民族工业发展艰难,陷入困境。

主线三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深受时代的影响。

1840~1949年第一阶段,中西合璧、不土不洋为突出特征;1949~1976年第二阶段,社会生活面貌焕然一新,但也受到政治生活的影响;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生活快速发展,科技在民众生活中影响逐渐增强。

考点一晚清经济结构的变动与洋务运动一、自然经济开始解体1.原因:鸦片战争后,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入侵,外国商品的冲击,列强大量收购中国的农副土特产品。

2.表现:“织”与“耕”分离;农产品商品化加强。

高考历史——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和社会生活的变迁

高考历史——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和社会生活的变迁

高考历史——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和社会生活的变迁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1.近代中国社会的三种经济形式——自然经济、官办经济和资本主义经济(1)自然经济:鸦片战争后,不断瓦解,但在整个近代社会仍然是占主导地位的经济形式。

(2)官办经济:包括近代前期的洋务企业和近代后期的官僚资本主义。

前者迈出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

后者是外国资本主义的附庸,控制了国家的经济命脉。

(3)资本主义经济:包括外国资本主义在华经济势力和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

2.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对民族资本主义的认识(1)三次发展机遇:甲午战争后清政府放宽“民间设厂”的限制;辛亥革命的推动;第一次世界大战列强对华侵略的放松。

(2)四个原因:商品经济的发展、外国侵略的刺激、洋务运动的诱导、国民政府的政策。

(3)五个发展阶段:“春”:甲午战后的初步发展和一战期间的“短暂春天”;“夏”:1927~1936年国民政府统治前期的较快发展;“秋”:抗战时期遭到沉重打击;“冬”:解放战争时期陷入绝境;“新生”:新中国成立后进行社会主义改造,转变为社会主义国营企业。

(4)分布结构:“弓箭”结构——主要分布在自然经济解体程度比较高的沿江、沿海地区。

(5)两个影响:一是推动了中国社会经济和社会生活的进步;二是为近代中国的社会变革、思想进步和民主政治的发展提供了经济和阶级基础。

(6)三个障碍: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势力、封建势力、官僚资本主义。

其中,最主要的障碍是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势力。

1.中国早期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特征(1)从企业的产生看,中国民族资本走过了一条独特的道路。

它不是由工场手工业到机器大生产,而是在列强入侵、破坏了中国发展的正常秩序、加速了自然经济解体的前提下,直接从外国输入机器、技术创办起来的,因此它不是在中国传统社会产生的资本主义萌芽基础上逐步成长起来的。

(2)从工业部门的结构看,中国民族工业基本是轻工业,其中又主要是纺织工业。

中国民族工业缺乏雄厚的经济基础,本身又不能生产机器,只能从投资少,周转快和获利多的轻工业开始。

中国近现代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生活的变迁.

中国近现代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生活的变迁.

(2)轮船招商局是在怎样的历史背景下创办的? (4分)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轮船 招商局在促进中国早期现代化进程方面的积极 作用。(6分) (2)背景:工业革命后,西方公司的示范;洋 务运动后期,为解决军事工业资金、燃料、运 输等方面的困难。 作用:引入股份制公司组织形式,有利于吸引 投资,促进了民族企业的创建与发展;开创了 近代民族航运业,抵制了外来侵略,维护了民 族利益;创办了一批近代企业,为近代工商业 发展起到了示范作用。
目的
性质 政治
中体西用,维护清统治
内 容
经济
没有触及旧制度的改革,没有 新制度的建立 创办民用工业
军事
文化
创办军事工业,建立新式海军
办新式学校,派遣留学生
①原因 没有经过手工工场阶段,没有 连续性,不是中国生产力发展 的结果; 没有机器的发明,直接从西方 ②途径: 引进机器、设备和技术; 特 点 ③过程: 先军事工业,后民用工业, 先重工业后轻工业。 只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 ④内容: 不变革腐朽的封建制度 ⑤根本目的 维护封建统治。
官僚资本: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 统治者凭借国家政权的力量建立和发展 起来的资本主义经济。是政治不民主、 经济不发达的产物。19世纪后期清政府 洋务派开办的近代军事企业和民用企业, 是中国官僚资本的雏形。以后北洋政府 由外债支持建立的一些官办企业也构成 官僚资本的一部分。
1936年以后,近现代历史文献中使 用的官僚资本一词,主要是指国民 党统治集团中的蒋介石、宋子文、 孔祥熙、陈立夫四大家族,凭借国 家政权的垄断力量,通过发行公债、 苛捐杂税、商业投机、通货膨胀等 手段巧取豪夺而建立起来的资本主 义工商企业。
解体的 主因 解体的 程度 解体的 速度 解体的 后果

高考专题10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和社会生活的变迁专练高考历史二轮---精校解析Word版

高考专题10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和社会生活的变迁专练高考历史二轮---精校解析Word版

1.有学者认为,“在近代中国,经济的转型主要表现为传统经济结构逐渐瓦解,资本主义近代工业从无到有的形成和发展。

近代社会转型主要表现在使传统农业社会向近代工业社会过渡的工业化进程中。

”对材料的理解最确切的观点是()A.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B.近代中国自然经济的解体C.近代中国工业经济的产生D.近代中国政治制度的变化【答案】A2.下图反映了19世纪60—80年代中国棉布、棉纱进口的变化,两幅图可以说明的问题是()A.棉纱进口增多导致棉布出现了滞销B.近代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C.中国近代纺织业在逆境中无从发展D.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答案】B【解析】上图棉布进口总体上稳中趋减,不能反映滞销,故A项错误;近代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主要体现在中国沦为列强的商品倾销地和原料产地,材料中列强向中国输出棉布棉纱,故B项正确;根据材料“19世纪60—80年代”以及下图棉纱的进口增加可知,洋务企业与民族工业在逆境中成长,故C项错误;根据所学,鸦片战争后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与材料时间不符,故D项错误。

3.观察下面中国民族资本主义面粉业生产能力发展变化示意图,指出这一时期中国民族资本主义面粉业生产能力发展变化的最主要原因是()A.主要帝国主义国家忙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B.辛亥革命的胜利,为发展资本主义扫除了一些障碍C.民国政府颁布了若干奖励发展实业的法令D.反帝爱国运动的有力推动【答案】A【解析】从示意图中信息可以看出,相比于1912年外资在华企业的比重明显下降,结合当时的社会背景分析,其主要原因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帝国主义忙于战争。

8.近代中国,“赶火车”“赶轮船”“赶汽车”成为新的社会俗语。

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有()①西方工业文明的影响②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③新式交通工具运行时间相对固定④社会生产和生活的需要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答案】C【解析】“火车”“轮船”“汽车”是近代西方工业文明传入中国的结果,①正确;由“赶”字反映③正确;之所以“赶火车”“赶轮船”“赶汽车”是社会生产和生活的需要,④正确;②不符合近代中国社会生活变化的史实,且从材料中不能推出这一结论,故C项正确。

高考专题10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和社会生活的变迁(教学案)高考历史二轮---精校解析Word版

高考专题10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和社会生活的变迁(教学案)高考历史二轮---精校解析Word版

1.要关注近代经济现象的变化及其经济发展原因,经济制度与经济的发展特点。

2.关注近代中国的现代化,尤其是经济现代化,包括经济的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等。

3.要注意横向的比较。

与西方国家、前苏联经济发展相对比。

注意把中国的经济现代化纳入到全球化的范围中考查。

对经济发展原因、条件的分析探究是近年来历史高考考查的重要部分。

4、了解近代以来人们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变化的史实,探讨影响其变化的因素。

5、了解中国近代以来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认识其对人们社会生活的影响。

6、以我国近现代报刊、影视和互联网的逐渐普及为例,说明大众传播媒体的发展给人们生活方式带来的巨大变化。

【知识主线】主线一从闭关锁国到被迫开放,社会经济结构发生重大变化。

鸦片战争后,在“欧风美雨”的影响下,中国社会经济结构发生重大变化,主要表现为中国自然经济的逐渐解体和洋务企业的出现、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等。

中国被迫放弃闭关锁国政策,开始服从于世界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需要,沦为世界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附庸。

主线二民族资本主义在曲折发展中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

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

19世纪末,民族工业获得初步发展。

一战期间,民族工业出现“短暂的春天”。

一战后,民族工业萧条。

20世纪30年代,民族工业又有新的发展,但是官僚资本主义获益最大。

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期间,民族工业发展艰难,陷入困境。

络构建】一、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及其原因变化:(1)鸦片战争后,自然经济逐步解体,农村家庭手工业纷纷破产,农产品商品化程度和城乡商品交换得到发展。

(2)外国商品在中国市场倾销,中国逐步成为外国资本主义的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

逐步卷进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3)洋行大量增加、买办和买办化的商人出现。

(4)中国开始有部分商人、手工业者投资办厂,中国出现了本国的民族资本主义新经济。

原因:一是由于西方列强的经济侵略瓦解了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破坏了传统的经济结构;二是由于伴随外国商品进入中国市场,中国逐步卷进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成为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组成部分。

第2讲 专题过关高分练(二)——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和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第2讲 专题过关高分练(二)——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和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专题过关高分练(二)——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和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时间:45分钟满分:85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一个英国人曾记载:“远在1844年,我曾把这种土布的各种质地的样品,标明每一种的价格送回英国。

和我通信的人都说,按照所标的价格,他们在曼彻斯特也做不出来。

”这反映了当时() A.自然经济抵制使英国商品滞销B.中国的劳动力价格比英国低C.机器生产优于传统的手工生产D.中国土布有一定的竞争优势解析:选D“按照所标的价格,他们在曼彻斯特也做不出来”表明中国的土布与洋布相比,商品价格低廉,有一定的竞争优势,故D项正确。

2.(2017·南宁测试)下面是19世纪末中国对外贸易统计图(单位:万海关两)。

该图信息用以反映出()A.列强对华资本输出增多B.中国进一步卷入世界市场C.中国原材料的价格低廉D.中国海关逐渐被列强控制解析:选B材料体现的是中国对外贸易额,反映不出列强对华资本输出增加,故A项错误;从中国对外贸易额变化可知中国进口大于出口,处于贸易逆差,反映出中国成为列强的商品倾销地,是中国进一步卷入世界市场的体现,故B项正确;中国原材料价格低廉会带来出口增加,与材料中进口大于出口不符,故C项错误;材料体现不出中国海关受列强控制,故D项错误。

3.19世纪六十年代初发起的“自强运动”,只采纳了西方文明中那些具有直接实用价值的东西,而另一些更为可取的方面——如政治体制、经济制度、哲学、文学和艺术等——却完全被忽略了。

这说明() A.自强运动是一种浮于表面的现代化尝试B.除坚船利炮外中国从西方可学之处甚少C.自强运动是清朝国运衰退后的回光返照D.中国士人仍在昔日辉煌里寻找自强良方解析:选A根据“只采纳了西方文明中那些具有直接实用价值的东西,而另一些更为可取的方面——如政治体制、经济制度、哲学、文学和艺术等——却完全被忽略了”可知,作者认识到该运动没有涉及现代化的本质的东西,只是一种表象,故A项正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民族资本主义受到外商抑制 D.中国农副产品日益商品化 【答案】C
【解析】 由材料中“当茶出时,众夷来买”,可知中国茶叶大量销往国外,故A、D两项符合材料信息。“夷见头春茶至者少,由故倍其值以买之”可看出外商操纵中国茶叶的价格,B项符合材料信息。材料无法体现外商对民族资本主义的抑制,故C项符合题意。
2.(2013·济南模拟)《长沙市各行业概况调查》记载“长沙苏广业,初营业范围甚广,所经营者多是各种士 产。嗣以五口通商,洋货输入,洋货竞占于该业市场。店铺之称呼,初为苏广杂货铺,嗣称为洋货铺。”由材料可以得出
A.我国传统商业受到西方的强烈冲击
B.中国自然经济逐渐走向解体
C.中国的商业发展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
A.洋布物美价廉,竞争力强 B.中国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C.土布做工粗糙,价格昂贵 D.外国商品完全占据中国市场
【答案】B
【解析】 注意时间1847年,可知时间是第一次鸦片战争之后,理解“他们的织布业已迅速
下降了”,说明我国传统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故答案为B。A、C项反映的是表象,不是本质,可排除;D项表述错误,近代中国自然经济始终占据主导地位。
A.上海已经开放为通商口产
【答案】D
【解析】 材料的大意是,随着上海海上贸易的发展,经济地位逐渐超过了苏杭,带来社会生产的变化,就是更多的人从事纺织业。结合时代背景,可知当时仍然是手工劳动,D项不正确。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
专题十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和社会生活的变迁
一、选择题
1.(2103·河北高中联考)1847年,英国商人组织在一份报告中写道:“中国人所织的白
而结实的布比我们的货物贵得多。我在上海发现,由于我们的布代替了他们的布,他们的织布业已迅速下降了。”材料实质上反映了
D.西方商业经营观念影响广泛
【答案】A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列强入侵对中国经济产生的影响的理解能力。提取材料信息“嗣以五口通商,洋货输入,洋货竞占于该业市场。”可得中国的传统商业、手工业都受到列强输入商品的冲击。
3.(2013商人皆若狂。遂使家家置纺车,无复有心种菽粟。”从中不能得到的信息是
5. (2013·如东县调研)“近来各省虽间有制造等局,然所造皆系军火,于民间日用之物,
尚属阙如。臣愚以为华民所需外洋之物,必应悉行仿造,虽不尽断来源,亦可渐开风气。”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
4.(2013·浙江名校联考)(晚清)欧阳昱的《见闻琐录》记载:“当茶出时,众夷来买,商定而后答价,丝毫不能增。??而夷人阴谋幻诈之心,尤为甚焉者。茶有二三春,近日茶商多逡巡不前,夷见头春茶至者少,由故倍其值以买之??”此段材料不能说明
A.中国茶叶大量销往国外 B.外商操纵中国茶叶的价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