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镇…墨竹谱
品宋元名家笔下的墨竹
品宋元名家笔下的墨竹原标题:故宫六百年鉴赏⑫|文同倪瓒等宋元名家写竹:淡墨挥扫见逸格在“绿竹半含箨,新梢才出墙”之际,元代吴镇《墨竹谱》这些天正在台北故宫博物院的“国宝聚焦”展出。
由于被传统文人赋予了“虚心异众草,节劲逾凡木”的人格象征,竹自宋代文同等人倡导始,到元代已成为极受欢迎的绘画题材。
从技法上看,有勾勒填色的“画竹”与墨笔写意的“写竹”之分。
元代墨竹名家甚多,高克恭、赵孟頫、李衎、顾安、吴镇、倪瓒、王蒙、方厓、柯九思、管道昇等均有墨竹书画传世。
现在就让我们聊聊两岸故宫所藏的宋元名家墨竹,除了文同、高克恭、赵孟頫、吴镇、倪瓒等墨竹画作外,还有如顾安、倪瓒等合作的《古木竹石图》及管道昇见出闺阁趣味的墨竹,也难得一见。
北宋文同《墨竹图》(局部)台北故宫博物院藏“可使食无肉,不可居无竹。
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
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医。
”——北宋苏东坡《于潜僧绿筠轩》竹,是一种普通的禾本科竹亚科植物,在世界大部分地区均有生长,然而中国古代文人墨客却视这样一种普通植物为可以怡神去俗,有无比的精神寄托。
《诗经·卫风》以竹的生态比拟卫武公“有斐君子”般的德行。
东晋有阮籍、向秀、刘伶、嵇康等常集于竹林下,文酒清谈,世称“竹林七贤”。
王徽之生性爱竹,寄居空宅中,种竹,对竹啸咏,并云: “何可一日无此君。
”唐代天宝年间,孔巢父、李白、韩准、裴政等于山东泰安徂俫山下竹溪结社,诗酒流连,时号“竹溪六逸”。
宋以降,爱竹、种竹、咏竹、画竹者经久不衰。
从技法上看,古之画竹有勾勒填色的“画竹”与墨笔写意的“写竹”之分。
墨竹起源于何时何人?说法不一。
东晋顾恺之《摹拓妙法》中有“竹木土可令墨彩色轻而松竹叶浓也”的画语。
唐代张彦远《历代名画记》记载有顾恺之及同时代史道硕,南朝宋陆探微,南齐毛惠远诸家对嵇康、阮籍等竹林七贤事迹率多景慕,绘以为图;南朝宋顾景秀也画过《王徽之竹图》。
早期墨竹,实物可从唐壁画上窥见一二,如章怀太子墓壁画、瓜州千佛洞水月观音等,多作为人物陪衬。
吴镇的墨竹图
吴镇的墨竹图吴镇的墨竹宗文同,为文同后又一大家。
善于用墨,淋漓雄厚,为元人之冠。
同以竹掩其画,镇以画掩其竹。
其画虽势不能夺,唯以佳纸笔投之,欣然就几,随所欲为,乃可得也。
竹谱图元代吴镇此卷竹谱作于至正十年(1350),吴镇时年七十一岁,为其晚年佳构。
全卷纸墨如新,用笔老辣浑穆,笔墨酣畅淋漓,气韵如生。
卷后自题以草书为之,笔势颤动,人书俱老。
枯木竹石图元代吴镇图上古木竹石,相互依偎,紧紧缠绕。
近处古木枝桠遒劲,古雅清逸,石头尖峭如削。
构图如此融洽,错落有致,有着鬼斧神工般,可见画家的技高一筹。
吴镇,酷爱画梅竹,但所画竹子却各不相同,自有一种苍茫沉郁、古厚纯朴之气。
多福图元代吴镇画上老梅一枝,峭石一块,疏竹一丛,画面墨色较浓却干净利落,画作底部丰富却不杂乱,为一幅清新疏简画作。
技法上粗笔勾画的峭石稍加飞白用笔,梅枝以墨色晕染,竹枝竹叶浓墨勾画,尽显生机勃勃!墨竹图元代吴镇此幅着墨不多,仅二枝竹枝入画,竹叶不多,但枝顶的几片叶子浓墨勾画,显出竹子强劲的生命力,本画亦有高风亮节之感。
墨竹坡石图元代吴镇此图绘平坡拳石,竹枝斜垂。
图中平坡直以淡墨晕染,拳石则重墨勾画轮廓,复以浓淡相间的墨色加以皴染,笔墨浑厚苍润。
画面上方几茎竹枝斜斜垂入画面,不仅得“意在画外”之趣,且其插入的角度与取倾侧之势的坡石相呼应,使画面趋于平衡。
整体画面欹中寓平,稳中求变,表现出作者控制全局的高超技巧。
筼筜清影图元代吴镇画名中的“筼筜”二字是竹名,作者的款识中又有“筼筜一谷老烟霏”之句。
筼筜谷位在陜西洋县,谷中多竹,宋代画竹名家文同曾在此建筑披云亭。
此处画风中竹梢一枝,构图十分简练,全以浓墨画成,笔劲墨饱,显得神采焕发。
野竹图元代吴镇图中绘野竹一丛斜穿石鎼,疏枝劲节,嫩叶新发,清韵可人。
写竹枝干以淡墨中锋,速度均匀,起笔收笔之间略见藏锋之态,因而显枝干俱圆,且笔意贯穿,主干于根部的节短,渐渐放长,至梢头节又短,此法应从李衎学来;又以浓墨写竹叶,以稍侧锋加之提按变化书之,显得含蓄而灵动,摇曳生姿;山石勾勒以尖锋直下,顺势而变,偏锋阔笔大斧劈皴擦,阴阳显著而彰巨石之立体感与厚重感,更与劲节嫩叶对比强烈,凸显野竹生命力之蓬勃向上之态。
浅析吴镇《墨竹谱》
Yi Shu Ping Jian浅析吴镇《墨竹谱》张卉山西师范大学摘要:吴镇,元代画家,号梅花道人,是“元四家”之一,善画墨竹,笔意豪迈,他的墨竹在文人画史上有着重要位置。
《墨竹谱》是吴镇七十一岁时为他儿子佛奴画的,共有二十二张,其中前两张是对苏轼《题文同画竹记》的抄录,论述了苏轼重意不轻法的观点;之后的二十幅都是姿态各异的墨竹,有雨竹、崖壁垂竹等,每幅画都有诗文题语。
本文第一部分论述了《墨竹谱》的创新之处,第二部分是对《墨竹谱》构图特点的理解和认识。
《墨竹谱》的构图有三种情况,一种是绘画和书法在画面中所占的比重一样;一种是绘画面积大于书法空间;还有一种是绘画空间很少,书法占据整幅画的大部分。
第三部分论述的则是对《墨竹谱》的评价,吴镇对画面的组织安排,在继承传统上又有自己独特的见解,承前启后,对后世学者有很大的触动。
关键词:《墨竹谱》创新构图特点评价中图分类号:J2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3359(2019)07-0030-02一、吴镇《墨竹谱》的创新之处吴镇的墨竹是学习文同的画法,文同画墨竹,是用墨色的浓淡来表现叶面的正反,竹叶分布密集,竹竿迂回曲折,而吴镇墨竹的画法和文同不一样,相比较有很大的改变。
吴镇用墨色的浓淡来凸显竹竿的前后关系,叶子的长短看上去似乎是随意组合,但疏密得当,简率劲拔,笔短意连,通过对笔的控制,把握节奏快慢,使墨色在宣纸上随意呈现出浓淡的变化,而不是通过墨的浓淡来表现某一固定的具体的部位。
吴镇墨竹不求形似,主要目的是表达自身的精神世界和情感。
柯九思和李衎也画墨竹,虽然和文同相比在墨的表现上有所不同,用淡墨画竿,浓墨来表现叶子,浓淡墨色呈现墨竹的不同部位,但他们还是在追求形似,注重呈现客观事物。
在《墨竹谱》中,有“寄兴”等一些词出现,可以看出吴镇墨竹更重“意”的主观情感的表达。
还有《墨竹谱》中书与画、图文相结合的“经营位置”的创意也值得我们学习。
二、《墨竹谱》的构图特点吴镇的《墨竹谱》有二十幅,在这20幅墨竹图中,有嫩枝、老干、新篁;有风竹、还有雪竹和雨竹;有坡地竹林、崖壁垂竹等。
吴镇墨竹谱诗文
吴镇墨竹谱诗文
以下是吴镇的《墨竹谱》诗文原文:
亭亭月下阴,
挺挺霜中节。
寂寂空山深,
不改四时叶。
霏霏桃李花,
竞向春前开。
如何此君子,四时清风来。
野色入高秋,寒影逝湘水。
日午思晚凉,清风为谁起。
竹窗思阒寂,铜博香委曲。
胸中无用书,写作湘之绿。
径深茅屋陋,
树倚夕阳斜。
行遍青山路,何丘不可家。
抱节元无心,凌云如有意。
置之空山巾,凛此君子志。
忽见不是画,近听疑有声。
落落不对俗,涓涓长自清。
湘妃祠下竹,叶叶著秋声。
鸾凤清宵下,吹箫坐月明。
短梢尘不染,密叶影低垂。
忽起推篷看,潇湘过雨时。
试论谈吴镇《墨竹谱》题跋书法
美术艺术研究 Research on Art and Art81试论谈吴镇《墨竹谱》题跋书法邓焯仁(太原师范学院美术系,山西 晋中 030600)摘要:吴镇的竹画作品在中国美术史上是一个较为特殊的存在,主要的原因在于他部分竹画题跋面积较大,有时甚至会出现题跋所占面积比绘画本体面积更大的情况,能够在这样极端的置陈下仍然将绘画与书法融为一体,浑然天成,绝不仅仅是因为其书画功底之深。
在这册画谱中,我们可以看到吴镇在楷、行、草三种书体之间恣意转换,其画中竹子在或晴、或雪、或雨、或风的不同环境状态下呈现出千姿百态,其题跋书法也随着画中的竹子的姿态随意造型,实让人拍案叫绝。
关键词:墨竹谱;吴镇;题跋《墨竹谱》本身是吴镇为其儿子弗奴所做的家训,在题跋中充斥着吴镇自身的艺术理念,我们可以品评其文字,体会吴镇对于人生的态度和对其子弗奴的期望。
当然在本文中更为重要的是《墨竹谱》题跋作为书法的艺术价值。
吴镇的题跋书法,无论是书风还是内容都不拘一格,时而整篇布满,时而极为简练地仅写“梅花道人”四字。
在书体上,时而采用潇洒纵横的草书,时而则用较为规范的楷书,但是即便他在书写楷书时也带有浓重的草意。
《墨竹谱》总共二十四开,除去前两开题首“万玉丛”三个隶书大字为后人所写,其后的二十二开都是吴镇亲笔墨迹,第三、第四开并没有竹子在画面中,全是以行草书抄录的《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表达了对苏轼的赞赏与认可。
而后面的二十开中,五至二十开以行草书写,共计16开。
仅有四开为行楷,从悬殊的数量上我们可以看到墨竹谱题跋书法的总体风格。
一、吴镇书法之师承吴镇的传世作品数量不多,最具代表性的《心经》是其唯一的纯书法作品,除此之外,我们现在所能看到的吴镇书法基本都是题写与绘画作品上,作为题跋出现的。
总体来看,吴镇书法风格是非常多变的,要全面的分析他的取法来源较为复杂,因此在本文中,仅仅针对《墨竹谱》题跋书法风格来对他进行取法的分析。
《墨竹谱》书法题跋并不同于元代的众多书法家如赵孟俯、康里子山、邓文原等人以魏晋作为取法根源,其取法来源较为广泛,主要有怀素、杨凝式和黄庭坚三人。
吴镇与倪瓒——元代墨竹画作【图文】
吴镇与倪瓒——元代墨竹画作【图文】「吴镇」吴镇(1280年-1354年),字仲圭,号梅花道人,浙江嘉兴人。
元代画家、书法家、诗人。
吴镇擅画山水、梅花、竹石,与黄公望、倪瓒、王蒙合称"元四家"。
绘画与书法,客观描写与主观表现这两种手法的交互运用,在吴镇的竹画中清晰可见,吴镇生前便以竹画和山水画驰名,以现存的作品而言,他的竹画在元朝无出其右者。
现存画作大部分皆作于晚年,对于媒材的掌握已臻炉火纯青之境。
1347年,吴镇虚岁六十八,这年所作的《竹石图》题款中开宗明义便自叙道:“梅花道人学竹半生。
”以一个累积画竹经验三十四年的人而言,此画不带任何炫耀技巧的意味,反而十分谦抑。
吴镇《竹石图》台北故宫博物院藏前景开展很平实,是一块上覆青苔的馒头状岩石,后方沿对角线往后罗列有修竹二竿及一簇新竹。
竹与岩石是立在地上,地面以几笔淡淡的横线画出,间有小草。
整幅画就只有这么多东西,它介于两种绘画方式之间,一种是立意呈现真实世界,把空间、风及其他有生命的物体都包括在内,另一种则是纯以抽象纸上笔墨的方式表现自然。
吴镇《竹石图》自跋画面造成的效果是孤零零的,换言之,也就是寂寞;吴镇笔下的竹与石,虽然存在于一立体空间之内,但它们就是这片有限空间的全部。
纤弱的竹枝,轻淡的墨调,以及使人想起历经风霜而所剩无多的稀疏竹叶,还有它们垂头丧气的神情,都令人心有戚戚;质朴的岩石加强了全画的萧瑟气氛。
画家对题材的处理,颇能感染读者。
劲秀的题字更具画龙点睛之妙,如果少了这些题字,画面就不太平衡。
吴镇《竹石图》局部1350年的竹醉日(阴历五月十三,这一天要饮特制的竹叶青),吴镇画了一幅《墨竹图》,允为竹画中的经典之作。
书法与绘画之间的平衡,犹在前面提到1347年的《竹石图》之上。
画家的题款主要是说,构图与绘画本身同样重要,还言及此画大略仿自苏轼一幅竹枝图:东坡游山时忽遭风雨,到友人家避雨;衣裳仍湿,风声犹在耳际,便就着烛光作画,捕捉了竹枝在空中翻飞那一瞬间的颤动。
吴镇《多福图轴》-元代墨梅竹石图高清大图赏析
吴镇《多福图轴》-元代墨梅竹石图高清大图赏析《多福图轴》,元代,吴镇,纸本设色,立轴,纵96厘米,横28.2厘米,天津博物馆藏元吴镇《多福图轴》3340x11253像素高清大图吴镇擅画山水、墨竹,水墨苍莽,淋漓雄厚。
墨竹宗文同,格调简率遒劲。
吴镇画墨竹自称是“戏写”,表现了他画竹时怡然自得的心境,这必须做到“心手两相忘,融化同造物”。
他通过题画诗来使墨竹人格化,强调竹子的坚韧个性。
他以“虚心抱节”来赞颂竹子既虚怀若谷、又坚守气节的人格化的植物特性。
吴镇非常爱梅,家室四周遍植梅树,取斋名“梅花庵”。
墨梅流派的发展,从释仲仁开始,在写实的形态上以清淡疏简为宗。
至扬无咎,更把仲仁的点墨变为直率的带有飞白的用笔。
《多福图》以墨笔绘树石丛竹,格调简率遒劲,信笔挥洒,墨色淋漓,布局错落有致。
吴镇在画古梅的枝干时,显示了能放能收、力能扛鼎的沉郁超旷。
此图表现老梅一枝,峭石一块,疏竹一丛,显得老辣沉浑。
元吴镇《多福图轴》局部细节图元吴镇《多福图轴》局部细节图画面右上草书自题五言诗一首,“长忆古多福,三茎四茎曲。
一叶动机舂,清风自然足。
”署款“梅花道人戏墨”。
钤朱文方印“梅花盦”,白文方印“嘉兴吴镇仲圭书画记”。
画面上钤朱文“吴氏图书记”、“双修阁图书记”、“梅景书屋”等印。
画面裱工处有近代吴湖帆题诗并钤有多方收藏印。
元吴镇《多福图轴》局部细节图元吴镇《多福图轴》局部细节图元吴镇多福图轴纸本墨笔96×28.5cm 天津博物馆藏作品鉴赏吴镇画墨竹自称是“戏写”,表现了他画竹时怡然自得的心境,这必须做到“心手两相忘,融化同造物”。
他通过题画诗来使墨竹人格化,强调竹子的坚韧个性。
他以“虚心抱节”来赞颂竹子既虚怀若谷、又坚守气节的人格化的植物特性。
吴镇非常爱梅,家室四周遍植梅树,取斋名“梅花庵”。
墨梅流派的发展,从释仲仁开始,在写实的形态上以清淡疏简为宗。
至扬无咎,更把仲仁的点墨变为直率的带有飞白的用笔。
《多福图》以墨笔绘树石丛竹,格调简率遒劲,信笔挥洒,墨色淋漓,布局错落有致。
【高清图库】元吴镇《竹枝图轴》
【高清图库】元吴镇《竹枝图轴》
▲元吴镇《竹枝图轴》
元吴镇《竹枝图轴》,纸本墨笔,纵90cm 横24cm,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吴镇(1280—1354),元代画家,元四家之一。
字仲圭。
号梅花道人,又自称梅花和尚、梅沙弥,浙江嘉兴魏塘镇人。
浙江嘉兴人。
终其一生闭门隐居,未入仕途。
精研儒学,旁通佛道,喜与僧道为友,以诗文书画自娱。
题材多描写渔夫和隐逸生活,寄托他隐遁避世的思想情趣。
善用湿笔表现山川林木郁茂景色,笔力雄劲,墨气沉厚。
其画气势磅礴,元气淋漓而不入野。
《竹枝图轴》内容是一枝新竹,枝、干细而挺,稍带弧曲,竹叶细、短而上挺,至梢头略有低垂,疏密有致,优美地展现新篁的秀嫩而生机勃勃。
谁才是画竹子历史第一人?唯吴镇是也!简直是天花板的存在
谁才是画竹子历史第一人?唯吴镇是也!简直是天花板的存在吴镇(1280—1354年),浙江嘉兴魏塘人。
字仲圭,号梅花道人、梅沙弥。
工词翰、草书、山水、竹石及墨花。
山水师巨然,墨竹宗湖州,俱臻妙品,为元四大家之一。
吴镇存世之作几为墨画,晚年墨竹作品尤为多,由于作品上留有大量的题语,显露出个人绘画思想乃至一生学养,其中又以《竹谱册》为著。
元代由于大环境的改变,文人好写「三友图」,以松竹梅表达象征意义,或寄托情怀,吴镇亦有言「墨戏之作,盖士大夫词翰之余,适一时之兴趣也」。
温馨提示(点击图片后,点击右上角...,即可查看原图,放大后再观看,视觉效果更为直观,更能深切的体会到国画的魅力)《墨竹坡石图》↑《墨竹坡石图》,元吴镇,纸本水墨 103.4x33厘米,现藏:故宫博物院。
自跋:与可画竹不见竹,东坡作诗忘此诗。
冰蚕绕茧秋云薄,戏作渭川淇澳风烟姿。
纷纷苍雪落碧箨,谡谡好风来旧枝。
信看雷雨虚□夜,拔地起作苍虬飞。
梅华道人戏作于春波客舍。
此图绘平坡拳石,竹枝斜垂。
图中平坡直以淡墨晕染,拳石则重墨勾画轮廓,复以浓淡相间的墨色加以皴染,笔墨浑厚苍润。
画面上方几茎竹枝斜斜垂入画面,不仅得“意在画外”之趣,且其插入的角度与取倾侧之势的坡石相呼应,使画面趋于平衡。
整体画面欹中寓平,稳中求变,表现出作者控制全局的高超技巧。
全图取景简洁,意境清幽,正如时人孙大雅《墨竹记》中所云:“……其趣适常在山岩林薄之下,故其笔类有幽远闲放之情,殊乏贵游子弟之气……”正道出了此图意趣之所在。
《筼筜清影图》↑《筼筜清影图》元吴镇,立轴纸本水墨102.6x32.7厘米,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自跋:陶泓磨松吐黑汁,石角棱棱山鬼泣。
风梢呼梦暮雪冷,露颖溥空晓云湿。
筼筜一谷老烟霏,渭川千顷甘潇瑟。
何如置此?窗前,长对诗人弄寒碧。
梅花道人戏墨于晚风清处,至正庚寅夏六月。
画名中的“筼筜”二字是竹名,作者的款识中又有“筼筜一谷老烟霏”之句。
筼筜谷位在陜西洋县,谷中多竹,宋代画竹名家文同曾在此建筑披云亭。
高风亮节——13副墨竹图的传世名画
高风亮节——13副墨竹图的传世名画文同(1018—1079),字与可,自号石室先生,又号笑笑先生,四川梓潼人。
曾官司封员外郎、秘阁校理。
又受命守湖州,故人称“文湖州”。
传派即为湖州竹派,影响深远。
传世作品有《墨竹图》。
此图用水墨画倒垂竹枝,以独创深墨为面、淡墨为背之法写竹叶,浓淡相宜,灵气顿显。
笔法谨严有致,又现潇洒之态。
竹虫图此图画幽篁疏影,双钩填彩,以色之而飞,又绘天牛、螽蜥,无不刻画入微,瓜赞,相阿弥题签,天室和尚题跋。
浓淡来显叶之向背、竿之盘曲。
枝叶饱满,叶果实又仿效徐崇嗣的“没骨”画法。
设姿态多样。
另有花卉野瓜、蝴蝶蜻蜓萦绕,色浓丽而又不隐墨骨。
风雨竹图此图为画家暮年墨竹名作。
以浓淡墨笔画大叶竹两竿,枝干斜覆,竹叶下垂,表现了风雨中竹子的枝叶挂满雨水、纵横披离、摇曳多姿的自然形态。
用笔潇洒苍润,墨气浓重,严谨自然,劲挺有骨,悉尽笔墨之能事,清润之气扑人眉睫。
竹石图王蒙,生年不详,卒于1385年,字叔明,吴兴(今浙江湖州)人,赵孟烦外孙。
元末官理问,弃官后隐居临平(今浙江余杭)黄鹤山,自号黄鹤山樵。
明洪武初年出任泰安知州,因胡惟庸案受牵连,死于狱中。
工诗文书画,尤擅画山水,师法董巨、赵孟烦而有发展变化,自具风格,为“元四家”之一,其山水画风对明清山水画创作具有很大的影响。
传世作品有《林泉清集图》《春山读书图》《丹山瀛海图》《竹石图》等。
图绘丛竹和坡石,竹子枝叶疏落,坡石皴笔短促而苍劲。
疏竹布于左上方,坡石居下,中间的空白处以楷书诗题相连,起到了贯穿气息、参与构图的作用,体现出元代文人画所强调的诗书画相结合的形式。
此图为王蒙传世作品中较早的一件。
墨竹谱《墨竹谱》共计二十四开,是吴镇画竹的代表作。
每幅之中竹的姿态、欹正仰俯、阴阳向背皆有所不同,笔法简洁苍劲。
在此选其中两幅,其一写新篁始出,旁衬粗竹劲干和润秀竹笋,笔墨浓淡有致,富有情致;其二为雪竹,不以墨彩渲染烘托,而直接以淡墨草写雪意,枝叶在雪中的掩映露藏、弯曲而又暗含张力的形态都表现得淋漓尽致。
吴镇《野竹图》-元代吴镇诗书画合一竹石图精品赏析
吴镇《野竹图》-元代吴镇诗书画合一竹石图精品赏析展开全文《野竹图》,元代,吴镇,纸本水墨,立轴,纵100厘米,横33.5厘米,北京保利2016春拍7762.5万成交《野竹图》轴画野竹一丛斜穿石鎼,疏枝劲节,嫩叶新发,清韵可人。
写竹枝干以淡墨中锋,速度均匀,起笔收笔之间略见藏锋之态,因而显枝干俱圆,且笔意贯穿,主干于根部的节短,渐渐放长,至梢头节又短,此法应从李衎学来;又以浓墨写竹叶,以稍侧锋加之提按变化书之,显得含蓄而灵动,摇曳生姿;山石勾勒以尖锋直下,顺势而变,偏锋阔笔大斧劈皴擦,阴阳显著而彰巨石之立体感与厚重感,更与劲节嫩叶对比强烈,凸显野竹生命力之蓬勃向上之态。
《野竹图》轴貌简实丰,虽未见繁缛之笔,但超凡脱俗,秀逸绝伦。
众所周知,自黄休复《益州名画录》出,将“逸品”列于神、妙、能三品之上,从宋代以后,由于北宋文人画家及论者的推崇与阐发,直到当今时下,逸格之画,为上上之选,以此论之,此幅《野竹图》的意义更毋庸多言。
是轴又为世所罕见。
《野竹图》轴吴镇不仅继承了文、李画竹之学,更为主要的是其创造性的突破,李衎认为画竹“最重要的是还是枝叶得竹子的生态。
“一笔笔有生意,一面面得自然。
四面团栾,枝叶活动,方为成竹”,这一点吴镇是与之相同的,但吴镇更注重画竹的非写实性,更突出竹子的精神状态。
李衎《竹谱》:“凡竹生于石,则体坚而瘦硬,枝叶多枯焦,如古烈士,有死无二,挺然不拔者。
生于水则性柔而婉顺,枝叶多稀踈,如谦恭君子,难进易退,巽懦有不自胜者。
惟生于土石之间,则不燥不润,根干劲圆,枝叶畅茂,如志士仁人,卓尔有立者”。
本幅图写石鎼之竹,竹枝以淡墨为之,“虽体坚而瘦硬”却不“枯焦”,更似“生于土石之间者”却不比土石之间者“枝叶畅茂”,突出的是节之劲,叶之嫩,表现了隐者本身之傲岸与为人之谦恭。
是图为吴镇所作之“叶上扬”之晴竹或风竹,类似作品可见于吴镇与王冕合作《梅竹双清》图之“竹”部分;吴镇《墨竹谱册》第三、五、六、八、九、十一、十三、十八、二十开;天津市艺术博物馆藏《多福图》轴等等。
【名品赏析】元季四大家:吴镇作品欣赏(七)
【名品赏析】元季四大家:吴镇作品欣赏(七)元季四大家:吴镇作品欣赏(七)风竹坚石立轴水墨绢本 1341年作知音图立轴水墨纸本款识:与可画竹不见竹,东坡作诗忘此诗。
秋蚕绕茧秋云薄,戏作渭川淇澳风。
烟姿纷纷苍雪落,碧箨谡谡好风来。
旧枝信仓雷雨霞,□夜拔地起作苍虬飞。
梅花道人戏作于春波客舍。
钤印:梅花庵、嘉兴吴镇仲圭书画记、希之篔簹清影图纸本水墨这是吴镇的一幅墨竹。
元人画墨竹成了风气。
画墨竹在北宋时已有,不过到了元代,由於异族统治中国,南宋遗老多洁身自爱,不肯替元人作鹰犬,对那些变节求荣的南宋旧臣,更是鄙视不齿。
翠竹天生虚心而有「节」,宁折不屈,不畏霜雪,终年长青。
因此它就被一般以节操自律的士人,用来作舒情寄意的对象。
元时画幅上题诗已极普遍。
画上几竿竹题上一首,或发泄心中的感想,或排遣一时的逸兴,确实能满足当时苦闷士人的需要。
画出来的竹,有些仅求适一时的兴趣,不求形似,作者常常自题为「墨戏」。
表示是玩笑之作,不是一板正经的传统艺术。
这种「墨戏」多数是水墨画。
其最早之源流,可以上溯至北宋时代,当时文同以水墨画竹,米芾、苏轼等又提倡「文人画」。
到了元朝,加上当时的社会因素,这种传统大为发扬。
每个画家差不多都兼工水墨「四君子画」,名之为「墨戏」。
亦即以游戏态度作的画。
吴镇说:「墨戏之作,盖士大夫词翰之余,适一时之兴趣....」倪瓒说得更加清楚:「余之竹聊以写胸中逸气耳!岂复较其似与非....」又说,「仆之所谓画者,不过逸笔草草,不求形似,聊以自娱耳。
」这幅「篔簹清影图」就是墨戏画。
画名中的“篔簹”二字是竹名,作者的款识中又有“「篔簹一谷老烟霏”之句,篔簹谷位在陜西洋县,谷中多竹,宋代画竹名家文同曾在此建筑披云亭。
此处画风中竹梢一枝,构图十分简练,全以浓墨画成,笔劲墨饱,显得神采焕发。
风竹图镜片水墨绢本款识:梅道人戏笔。
钤印:梅花盦(朱)、嘉兴吴镇仲圭书画记(白)梅花道人遗墨汇集,吴镇题画诗作,集腋成裘编为二卷。
清如君子,影如幽人——浅析吴镇墨竹艺术
艺术论坛Arts circle美术界ARTS CIRCLE 2010/7清如君子,影如幽人——浅析吴镇墨竹艺术TEXT /曹建富元朝乃异族入主中原,待遇画人,殊不如前朝之隆。
凡文人学士,无论仕与非仕,多欲借笔墨以自命清高。
加之纸的大量试用和文人士大夫对画坛的主宰,水墨四君子空前繁荣起来,尤以墨竹最盛。
基于元代文人的复杂心理,墨竹绘画一时成为写愁寄恨,宣泄情感的最佳载体。
文人画家们词翰之余借墨竹形象写意寄兴,胸中之逸气凭借着自然清润的笔墨意趣流露出来。
近人郑午昌先生在其所著《中国画学全史》一书中写道“元代四君子画,尤以墨竹最盛。
能作此类之画家,其泯灭不可考者不可知,以其可考者而言,其数实占元代画家三分之二。
”吴镇即是其中的一员。
吴镇(1280~1354年),字仲圭,号梅花道人,亦自称“梅花和尚”、“梅沙弥”。
浙江嘉兴魏塘镇人,工诗文书画,尤善山水,并精于墨竹,在元代独树一帜。
为人敦品励行,性情刚正,志行高洁,终生隐居乡里,生前靠卖卜为生、维持生活,从不与达官贵人交往,即使生活穷困潦倒也不改初志。
吴镇的思想是儒、道两家思想的融合,这从他的号“梅花道人”、“梅花和尚”、可以看出。
1352年(至正十二年)9月他画的《渔父图》款署“梅花道人书于武塘慈云之僧舍”便是最好的证明。
这是元代特殊的历史环境中所产生的一种士大夫及文人的普遍心理。
吴镇写画之余也精研理学、儒学,亦重佛道学说。
在其言行中佛道精神的体现尤为鲜明。
综观吴镇一生,“儒为本”,“道为用”,晚年更重佛家境界,故而生前预题墓碑“梅花和尚之塔”。
吴镇善山水,又兼工墨竹,墨竹绘画艺术是他寄寓清高绝俗,清远萧散心性的绝妙方式。
在墨竹绘画上,吴镇直接师法文同、苏轼,受他们的美学思想影响,吴镇主张墨竹表现自然天趣,重视“师趣”,反对拘泥于笔法表现的空洞形式和被外象所困,深感只要“意”到,“自然天趣”必会现于笔下。
徐渭在《徐文长集》中曾说:“余观梅花道人画竹如群凤为鹤所掠,翎羽腾闪,梢捩变灭之诡,虽凤亦不得而知。
高清图赏元吴镇墨竹谱
高清图赏元吴镇墨竹谱
吴镇(1280-1354),字仲圭,号梅花道人,尝自署梅道人,嘉兴人。
工诗文,擅书画,精于用墨,淋漓雄厚,与王蒙、黄公望、倪瓒一起被称为元四家。
《墨竹谱》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该册绘于至正十年(1350),系赠予其子佛奴画作。
全册二十二开,纸本,墨笔,纵40.3厘米,横52厘米。
前两开书写苏轼《题文同画竹记》,后二十帧分别画新篁、嫩枝、老干、垂叶、雨竹、风竹、雪竹等,画竹或粗竿挺拔,或细枝临风,古秀苍劲,风神潇洒。
每幅皆以草书题写画墨竹的要诀与心得,诚为一件书画合壁的佳作。
吴镇书苏轼题文同画竹记
吴镇书苏轼题文同画竹记
小坡竹石
拟与可笔意
风雨竹
有竹之地人不俗
清风动修竹
清风动修竹、写竹破俗
晴霏晓日
悬崖竹
凌空有意戏墨写竹竹窗思閴寥一片江南雨梅花翁寄兴简斋诗意仿息斋画竹迳深竹倚
轻荫护绿苔清风五百竿玄妙观竹戏作雪图。
吴镇墨竹亦风流
吴镇墨竹亦风流吴镇,字仲圭,号梅花道人,生于1280年,卒于1354年,浙江嘉兴人。
他工诗文书法,善画山水、梅花、竹石。
为人崇简孤洁,隐居不仕,与达官贵人很少往来,以卖卜、卖画为生,一生穷困潦倒,但其画品极高,与黄公望、倪瓒、王蒙并称为元季四大家。
吴镇虽以山水名世,但其画竹不仅在元代,就是在整个中国绘画史中,也足以自成一家,是继文湖州之后画竹水平最高的一位,观此卷墨竹图即知历代人们所赞不虚。
这卷墨竹图为绢本,纵33厘米、横533厘米,书画并重,是典型的元代文人画法。
全卷写墨竹六段:第一段是文同雨微风亦微、静中生动竹;第二段是晴梢有风掣之势竹;第三段是一片江南雨竹;第四段是四时清风竹;第五段是仿李衍诗意之竹;第六段是春笋坡竹。
观梅花道人所画之竹濡墨有深浅,下笔有轻重,逆顺往来知去就,浓淡粗细见荣枯,叶叶着枝,枝枝着节,驰骋于法度之中,逍遥于尘垢之外,并于每段用草书或录墨竹画要诀一篇或题识心得之语数行。
墨竹的幽远闲放之情、纵横之态和其草书纵心所欲而不逾准绳的韵致相得益彰,让读画者如沐春风。
卷尾自题作于“至正八年八月朔日”,其时为1348年吴镇69岁,是其晚年之笔。
全卷作竹用笔朴厚而不失飘逸、苍拙而不失隽雅,达到“始由笔墨成,渐次忘笔墨;心手两相忘,融化同造物”的境界。
难怪徐建融先生在此卷后跋中称:“此卷为其(吴镇)生平墨竹大观”,“余观道人墨竹,以台北故宫所藏为最多,凡谱一册、轴一本、卷若干,试与此卷相甲、乙,则自以谱为最优、此卷次之、轴又次之、余卷又次之,故宫之外公私所藏皆不足与此卷相论也。
”此卷流传所历之劫难也在徐建融先生后跋中道出:此卷“旧藏海上某大族,宝之如性命头脑,“文革”间狂飚横扫,主人乃拆去裱褙,置于杂物堆中,如废弃者,遂得免于劫难”。
据该收藏馆馆长相告:此卷曾经花鸟画大家陈半丁先生过眼并收藏,察之可见每段钤有陈氏印两方,细察可见另有甚古之鉴藏印几方钤于卷上,其流传有序自不必言。
今藏之于收藏馆中供国人共赏,应是此卷最好的归宿。
【鉴赏】吴镇《野竹图》
【鉴赏】吴镇《野竹图》元代画家吴镇的《野竹图》,在前几年保利春拍时以七千七百六十多万元成交。
吴镇十八九岁开始学画,年轻时游历杭州、湖州,饱览太湖风光,大自然启迪了他的创作灵感。
吴镇于六十八岁〔至正七年(1347年)〕侨寓嘉兴春波门外(今嘉兴市城区)春波客舍,专写墨竹。
时与友人会于精严寺僧舍,心仪佛门,始自称“梅沙弥”。
四年后回到嘉善县魏塘,殁前自选生圹,自书碑文:“梅花和尚之塔”。
他的墓在今天的梅花庵侧。
吴镇工诗文书法,绘画题材多为渔樵、古木、竹石之类,善画山水、梅花。
草书学巩光,山水师法董源、巨然而又独出机杼,以雄强笔法辅以丰富墨法,自有一种苍茫沉郁、古厚纯朴之气。
精写竹,师李衎,晚年则专写墨竹。
墨竹宗文同,他是文同之后的又一大家。
善于用墨,淋漓雄厚,为元人之冠。
他的诗词风格简劲奇拔,感情真挚,常以比兴自抒胸臆,接近陶潜诗风,外示平淡而内实郁愤。
他的书法能结合王羲之和怀素之长而自具面目。
他与王蒙、黄公望、倪瓒齐名,并称为元四家。
这幅《野竹图》轴,为元淡黄纸本,画野竹一丛斜穿石罅,疏枝劲节,嫩叶新发,清韵可人。
他在画上题云:“野竹野竹绝可爱,枝叶扶疏有真态。
生平素守远荆榛,走壁悬崖穿石罅。
虚心抱节山之阿,清风白雨聊婆娑。
寒梢千尺将如何,渭川淇澳风烟多。
”吴镇写竹枝干,以淡墨中锋,速度均匀,起笔收笔之间略见藏锋之态,因而显枝干俱圆,且笔意贯穿,主干于根部的节短,渐渐放长,至梢头节又短,此法应是从李衎那里学来的;又以浓墨写竹叶,以稍侧锋加之提按变化书写出来,显得含蓄而灵动,摇曳多姿;山石勾勒以尖锋直下,顺势而变,偏锋阔笔,大斧劈皴擦,阴阳显著而彰巨石之立体感与厚重感,更与劲节嫩叶对比强烈,突出了野竹蓬勃向上的生命力。
李衎认为画竹“最重要的是还是枝叶得竹子的生态。
‘一笔笔有生意,一面面得自然。
四面团栾,枝叶活动,方为成竹’”。
这一点吴镇是与之相同的,但吴镇更注重画竹的非写实性,更突出竹子的精神状态。
李衎《竹谱》:“凡竹生于石,则体坚而瘦硬,枝叶多枯焦,如古烈士,有死无二,挺然不拔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吴镇墨竹谱
吴镇,字仲圭,号梅花道人,嘉兴魏唐人,生于一二八〇年,卒于一三五四年。
一
生贫寒,性旷简孤高,虽权势不能夺其志。
工诗文,善画山水、墨竹、也擅草书。
他的墨竹笔意豪迈,有峥嵘劲直景象,是继文同之后的画竹大家。
他的诗书画三绝,对当时和后世也都有影响,明代的沈石田、文征明,清代的吴恽、罗聘等均从他的作品里得到很多借鉴。
墨竹谱,纸本,共二十二页。
页高四〇.三厘米,宽五二厘米。
现藏故宫博物院。
图绘竹石,竹枝竹叶均以浓墨写出,几乎不分浓淡,但由于注重用笔的粗细韵律,所以前后的空间层次表现得很好;又由于注意了竹叶正侧的透视关系,所以或聚或散,十分合乎章法。
山石、苔草,以淡墨皴点,既衬托了做为主体的竹子,也使画面的笔墨富有变化。
吴镇曾引简斋的墨梅诗:“意足不求颜色似,前身相马九方皋”,用以说明应该如何评价一幅画的好坏,我们看他的画,确有“意足神全”的简逸韵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