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日本文学的特征

合集下载

日本的文学特征

日本的文学特征

日本的地理条件、社会条件和历史条件,决定了它的文学特征。

第一,日本文学形式在近代前大都是短小的,结构单纯。

从古代开始,短歌形式的文学最为发达,后来发展为连歌、俳谐、俳句等,迄今不衰。

日语音节、古调单纯,诗的形式不具备押韵的条件,因而日本诗歌极易与散文混同,形成散文诗化。

日本随笔、日记文学,都很讲求文体的优美。

散文的发展促进了短篇小说形式的物语的发达。

十一世纪初出现的长篇小说《源氏物语》,其结构是由短篇小说连贯而成的,前后衔接松散,叙述简单,时间推移与人物性格变化没有必然的联系。

在日本,即使长篇小说,其结构也是由短小形式组成的。

这一特点贯穿于整部日本文学史,成为一种传统。

江户时期井原西鹤的浮世草子《好色一代男》等长篇小说,也都是由短篇故事组合而成的。

现代作家川端康成的长篇小说《雪国》,明显地具有《源氏物语》的那种结构和描写方法。

日本作家在短小、单纯的结构中追求精炼的艺术表现手法。

短短三两句的短歌或俳句,往往能准确地表达日本歌人、俳人的感情世界。

随笔和物语中的情节描写,也极少有长段落。

第二,文学性格纤细、含蓄。

自古以来日本自上而下的改革,对文学产生深刻的影响。

明治维新以前,在日本文学中几乎听不到强烈的社会抗议的呼声。

古希腊悲剧的那种雄伟崇高的观念,也不是日本作家追求的对象。

他们追求的多是感情上的纤细的体验,表现的主要是日常的平淡的生活,在平淡朴素的生活中表达对社会对人生的冷静的思考。

日本文学除很少例外,与激烈的阶级冲突一般都没有联系。

即使是少数例外,作家的表现方法往往也是含蓄的,曲折的。

第三,日本的文艺观是以“真”、“哀”、“艳”、“寂”为基础的。

从“真事”始,平安时期的“物哀”,镰仓、室町时期的“幽玄”,江户时期的“闲寂”,主要是在和歌的基础上发展和提炼出来的。

这些理论都是和作家向往的优美境界联系在一起的。

而“余情”论为这种优美的境界提供了广阔的天地。

日本短小的文学形式,最大限度地发挥了作家的艺术技巧和最大限度地概括了作家所认识的客观世界。

日本文学考研加藤周一《日本文学史序说》考研复习笔记

日本文学考研加藤周一《日本文学史序说》考研复习笔记

日本文学考研加藤周一《日本文学史序说》考研复习笔记序章日本文学的特征0.1 复习笔记【本章考点】1.日本文学的作用2.日本文学史发展类型的特征和结果3.日语的特征4.日本文学的向心倾向5.日本文学阶层的更迭6.文学家纳入集团倾向的内容和影响7.外来的4种世界观的概况8.日本土著世界观的特征9.外来世界观“日本化”的特点、影响、实例10.日本文学的世界观背景11.总结日本文学的特征12.总结日本文学史发展的特点【内容索引】一、文学的作用二、历史发展的类型三、语言及其文字表现四、社会背景五、世界观背景六、文学特征的相互关系【主要内容】一、文学的作用1日本文学的作用文学和造型艺术在日本文化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各个时代的日本人主要在具体的文学作品中,而不是抽象的思辨哲学中表现他们的思想。

2日本文化的倾向(1)日本文化不是建设抽象的、体系的、理性的语言秩序,而是在具体的、非体系的、感性的人生特殊场面中运用语言。

(2)日本人的感觉世界,与其说表现在抽象的音乐里,不如说主要表现在造型美术,尤其是具体的工艺作品上。

(3)日本文化整体同日常生活的现实密切相联。

3中国文学与日本文学的不同(1)中国人从普遍的原理出发,然后到具体的情况,首先把握全体以图包揽局部。

日本人则执着于具体情况,重视其特殊性,从局部开始以图达到全体。

(2)在日本,文学代替哲学起作用,文学史在相当程度上就是代表日本的思想和感受性的历史。

而在中国,文学也成了哲学性的东西。

二、历史发展的类型1日本文学史发展类型的特征(1)无论哪一种文学形式,它不是新旧交替,即在一个时代成为有力的文学表现形式,由下一时代继承时被新的形式所取代,而是在旧的基础上补充新的。

(2)这种发展类型在某种程度上创造出各个时代的文化。

如摄关时代的“物哀”,镰仓时代的“幽玄”,室町时代的“空寂”和“闲寂”,德川时代的“风流”——这样的美的理念,不仅不会随旧时代的衰亡而消失,而且为新时代所继承,同新的理念共存。

日本传统文学的三个特征

日本传统文学的三个特征

日本传统文学的三个特征日本文学以大和民族为主体,以其传统的文学思想和世界观为基础,吸收海外文学创作的思想和技巧,在彼此融合中蜕变,最终“本土化、日本化”。

从本土诞生,到吸收大陆文学,再到近现代的欧化学习,可以充分肯定,日本文学的每次发展都是本土文学与海外文学融合的产物,且日本文学始终保持着鲜明的民族特征。

标签:本土化;传统文学;民族性;世界性日本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川端康成曾表示,“同海外各国进行文化的交流越来越频繁,本国本土文化势必立足其中。

创造世界文学,就是在创造民族文化;创造民族文化,也应该是创造世界文化。

”日本文学受到外国文学、文化的浸润得以壮大,但依靠日本本土的、传统的文化主体,才能最终促使文学和思想发生实质的变化,形成了“融合·并存”的独具日本特色的文学发展模式。

一、日本文学中传统古典文体得以延续,多种文学形式并存和歌、歌舞伎、川柳、俳句等仍然以固定形式得以保留,这种一贯性使得日本文学在思想、艺术性方面的多样性并存成为可能。

当今日本,文学、美术、音乐等艺术方面呈现出传统与现代、民族性与世界性并存的格局。

十九世纪,资本主义国家称雄世界,日本涌现出了一批立志图强的有识之士,在思想、政治、文化、文学等各方面展开了举世瞩目的革新运动,使得日本快速成长为亚洲的资本主义强国。

与此同时,近现代的日本文学受西方文学影响较大,古典与传统、本土优秀文化与欧美文学高效地融合,现代的诗歌、小说等由此产生。

甚而日本在假名的语言基础上,根据实际需要加入大量“外来语”,扩充、丰富当代语汇,力推日本文学走向世界。

二、善于向各国优秀文学借鉴、学习日本受岛国环境所限,再加上早期落后的社会、文化制度,想要独立发展本土文明十分不易,只有积极地向海外借鉴、学习,才能较快地摆脱落后的局面。

与日本社会发展相似,日本现代文学高效地融合借鉴,从而诞生了两位世界级的文学大家,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川端康成、大江健三郎。

川端康成将现实主义和日本的传统文学相结合,运用传统手法抒发人物内心深处的情感,调动传统文化元素和现代人文因素,展现人物细腻的柔美情感,并将现代意识流有机结合起来,形成了独特的日本美。

从日本文学的发展历程来看日本文化的独特特征

从日本文学的发展历程来看日本文化的独特特征

从日本文学的发展历程来看日本文化的独特特征摘要:日本文学早期受到中国文学的一些影响,后来逐渐形成自己独有的文学特质和风格,并且受到了一些西方文学的影响,日本文学经历了几个发展阶段,也伴随着国家变革和经济的发展,文学展现出不同阶段的不同特色。

在日本文学的研究中,对于日本文化是一个重要的研究对象,通过对日本文化的研究来了解和把握日本的政治、经济和社会问题的各个方面,本文论述了自日本文学诞生以来的发展历程,并从中窥探日本社会和文化的背景,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日本文学;文化;社会;研究1.引言在学界有很多专家和学者对日本文学以及日本文化有深入的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得出了自己的不同见解,对于日本文化的解读也是各不相同,有解读为唯美文化的学者观点,也有解读为武士文化的学者观点,更有学者解读为细腻中伴随着忧郁和压抑,甚至会在内容方面表现出有病态和神经知道特色,不得不说,各种观点众说纷纭,学者们对自己的解读都有一定的论据支撑。

不管如何解读,这些解读出的特质都是日本文化的一部分,一个侧面,日本文化也是一个具有深刻内涵和丰富内容的文化,它在历史的发展中不断变化和进化,也就说说,日本文化反映特定社会的特质,具有鲜明的时代性,不同的社会背景之下,必然导致日本文化的多样性。

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就是文学,文学具有人类共同的情感表达和社会理解,带有特有的民族特性,在历史的演变中,也在吸收不同民族文化中的精华用于发展和充实自己的文化内涵,因此,日本文化研究是日本文学的第一步,也是关键一步。

对于日本文学的深刻剖析,也可以得出日本文化的一些内涵结论,更好地理解日本文化。

1.日本文学的发展历程分析日本文学的发展历程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学界对发展历程阶段的划分也有不同的说法。

比如对日本文学进行了上代-中古-中世-近世-近代-现代的划分,这种划分方式又可以称为:奈良时代-平安时代-室町时代-江户时代-明治到昭和20年-昭和20年到现代。

从日本文学的发展历程来看日本文化的独特特征

从日本文学的发展历程来看日本文化的独特特征

从日本文学的发展历程来看日本文化的独特特征作者:刘静来源:《教育教学论坛》 2016年第11期刘静(大连职工大学,辽宁大连116033)摘要:现如今是一个文化大爆炸的时代,人们越来越重视对世界各地文化的研究。

在日本学研究中,日本文化占据了主要的地位,从文化中理解和把握日本的政治、经济以及社会问题的内涵,才能进一步研究这些问题的本身。

本文论述了日本文学的发展历程与日本文学产生的社会背景,探讨了日本文化的独特特征,希望能为研究日本文化的专家们贡献一份力量。

关键词:日本文学;日本文化;研究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11-0088-02作者简介:刘静(1980-),女(汉族),吉林通化人,硕士研究生,大连职工大学讲师,研究方向:日语语言文学。

近年来,许多研究日本文化的专家和学者都对日本文化提出了自己的见解,有的把日本文化解读为唯美文化,有的则把日本文化称为武士文化,其实,这些都是日本文化的一部分。

一个文化,包括日本文化,是有很深的内涵与多样性的,在历史的发展中也总是在“变”。

也就是说,文化是特定社会的文化,不一样的社会会产生不同的文化,文化具有鲜明的时代性,某一时代具有某一特征。

而作为文化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文学,则具有人类的共性(世界性),同时也具有民族的特定性(民族性),还具有历史的延续性(稳定性),在历史的不断演变中也在吸收不同时代的特点(变异性)。

本文挖掘出了日本文学潜在的特征,以此来研究日本文化的独特性。

一、日本文学发展历程日本文学的发展历程十分漫长,因此具有独特的特征。

在一个时代中,日本文学可以作为主流文学被人们所认可,也能够随着时代的进步被传承下去,而不被新型的文学所淘汰,因此现在的日本文学身上还有许多旧的文学形式,并没有被新文学全部代替。

例如日本的抒情诗,在古代的抒情诗格式中,短诗是主要的形式,而室町时代的俳句则可以看作是短歌的演化产物。

浅谈日本的新感觉派文学——以横光利一的创作为中心

浅谈日本的新感觉派文学——以横光利一的创作为中心

浅谈日本的新感觉派文学以横光利一的创作为中心田晓(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新感觉派是日本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重要的文学派别。

第一次世界大战及俄国革命之后,无产阶级文学运动开始。

与之相对,大正十三年,由一些既厌倦了当时的文坛,又没有加入无产阶级的新进作家在日本发起了新感觉派运动,并给以后的文学发展带来很大影响。

横光利一是新感觉派最后代表性的作家。

该文以横光利一的创作为中心,对新感觉派文学以及该时期的文学特征做了一定程度的分析说明。

新感觉派日本横光利一文学从大正末期到昭和时代初期,日本社会由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经济恐慌、关东大地震、劳资阶级的对立等原因,人心发生了猛烈的动摇。

作为打开这一窒息状态的方向,以社会主义思想为基础的无产阶级文学确立了在文坛的支配地位。

出于反无产阶级文学的立场,在西方前卫文学的影响下,以追求艺术感和表现形式变革为目标的新感觉派登场了。

在关东大地震后,共同创办!文艺时代的横光利一、川端康成、中河与一、片冈铁兵、岸田国土等人就是当时新感觉派的代表人物。

一、新感觉派文学的特征所谓#新感觉的特征,就是要剥去自然的表象,进入事物本身主观的、直感的触发物。

感觉即是存在,是联结生命与现实的惟一通道,通过主观感觉向客观世界的延伸,可以把客观物体的性状、色彩等等植入感性的世界。

二者合而为一。

因此,新感觉派大胆尝试拟人、比喻、隐喻、象征、逆说等手法,捕捉人物瞬间的纤细微妙的感觉心理,传达出几近美术和音乐般的感受。

二、横光利一的生平、理论和作品在新感觉派中,居于理论领导者位置的是横光利一。

横光利一(19811947),新感觉派有名的小说家。

生于福岛县东山温泉,原籍大分县宇佐郡长峰村。

其父是土木工程师,被派赴朝鲜工作期间,横光在母亲的家乡三重县阿山郡度过童年。

他初期的习作,大多写这一带的田园风光。

1916年入早稻田大学预科,未毕业即离校,同友人创办!十月、!街等杂志。

1923年参加菊池宽创办的!文艺春秋,发表了!蝇和!太阳,引起文学界的注目。

日本文学的特征

日本文学的特征

日本文学的特征加藤周一日本文学与西方文学和中国文学比较,具有若干明显的特征。

那就是:第一,涉及文学在文化整体中的作用;第二,涉及历史的发展类型;第三,涉及语言及其文学表现法;第四,涉及文学的社会背景;第五,涉及世界观的背景。

探讨这些特征的相互关系,就会弄清贯穿于各历史时期的日本文学现象的固有结构(至少是一种固有模式)。

在这种结构的框架内,无疑是可以有条理地叙述随着时代而变化的日本文学的。

所以,同时假设这种结构,前提是为了在一般的发展过程中找出其规律性的东西来。

文学的作用文学和造型艺术在日本文化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各个时代的日本人,主要在具体的文学作品中,而不是在抽象的思辨哲学中表现他们的思想。

比如《万叶集》,可以说它远比同时代的佛教理著,都更能明了地表现出奈良时代的人对事物的思考方法。

摄关时代[1]的宫廷文化,产生过高度精练的和歌及物语文学,但却没有建立独创性的哲学体系。

在日本史上,镰仓的佛教与德川时代[2]的一部分儒学大概是例外吧。

然而,法然和道元的宗教哲学,后来并没有发展成为体系。

仁斋和伹徕的古学,对以后的思想家影响很大,但也没有产生更为抽象、更为完整的思维。

日本文化无可争辩的倾向,历来都不是建设抽象的、体系的、理性的语言秩序,而是在切合具体的、非体系的、充满感情的人生的特殊地方来运用语言的。

另一方面,日本人的感觉世界,与其说表现在抽象的音乐里,莫如说主要表现在造型美术、尤其是具体的工艺作品上。

比如,摄关时代的艺术家,在佛像雕刻和画卷方面发挥了叹为观止的独创性。

但是,在赞歌和雅乐方面,日本人的独创性究竟发挥到何种程度是令人怀疑的。

诚然,在音乐方面,室町时代[3]创造了能乐,德川时代创造了净琉璃。

可是这以后,一度创造出来的这种音乐模式没有获得很大的发展。

室町时代采用水墨画发展成为狩野派[4]绘画,一方面出现了南宗画派[5],另一方面融合日本画,绽开了琳派[6]的绚丽的花朵,并终于产生了浮世绘[7]木版画。

日本文学

日本文学
·俳句鉴赏:(5、7、5格式)
·和歌鉴赏:(5、7、5、7、7格式)
あなにやし、えをとこを
あなにやし、えをとめを
(訳:ああ、なんと素晴らしい男性でしょう ああ、なんと素晴らしい女性でしょう)
ふる いけ古 ຫໍສະໝຸດ やかわず と こ蛙 飛び込む
みず おと
水 の音
――松尾芭蕉
· 古池啊,蛙入水有声 · 听,青蛙跃入古潭的声音 · 古池呀,青蛙跳进去,水声响 · 古池/一蛙入水/水的音 · 古池,蟾蜍跳入,水声 · 青蛙跳破镜中天,叮峰一声喧。 ... · 古池塘,青蛙入水发清响 · 古池历沧桑 蛙入水声响 · 古池也蛙飞过去水之音 · 古池塘,青蛙跳入水音响
日本文学(日本文学を楽しもう)
----读日本文学,感受日本民族的心 灵世界
一,引言: 日本作家与诺贝尔文学奖
①川端康成:1968年获奖。获奖理由:“ 以卓越的 感受和高超的技巧,表现了日本人内心精髓。”
代表作:《伊豆的舞女》、《千羽鹤》、 《雪 国》、《古都》
②大江健三郎:1994年获奖。获奖理由:“以诗的 力量创造了一个想象的世界,并在这个想象的世 界中将生命和神话凝聚在一起,刻画了当代人的 困惑和不安。”。 代表作:《饲育》、《死者的奢华》、《万延元 年的足球队》 、《洪水涌上我的灵魂》
叹息溢我被褥, 忧思浸我枕席。 不待晨鸟惊醒梦魂, 已是泪打床湿。
纵有千言万语, 何能表我心迹? 唯有以我火热之心, 寄琴声一曲予你。
“日本人的艺术生活,是真实的。 他能够在艺术里面,体现出他真实 而不虚伪的生命来”。
-------戴季陶《日本论》
读文学,感悟人生。 构建积极向上的人生观!
四、总结
1.关于其他作家: 2.女流作家:

日本文学概说

日本文学概说

4、日本の近世 安土桃山时代(1573年 - 1598年)【明,即所谓“织 丰时代”,织田信长和丰臣秀吉时期 江户时代(1603年 - 1868年)【明末、清】 日本の近代-现代 明治(1868年 - 1911年)【同治朝、光绪朝、宣统朝 】 大正(1911年 - 1926年) 【北洋军阀时期】 昭和(1926年 - 1989年) 【国民政府、中华人民共 和国】 平成(1989年 - ) 【第三代领导人至今】
与英国文学相比,日本文学是不优雅的;与法国相 比,日本文学既不浪漫,也不关注现实;与德国相 比,日本文学理性不足;与俄国相比,日本文学不 够厚重;与美国相比,日本文学缺乏阳刚之气。但 日本文学的独特性,确实毋庸置疑的。它是敏感的 、纤细的、清凉的、笼罩着一种空寂气息,散发着 一种奇异的美。 —李纯德《一本书搞懂日本文学》
物语文学:平安时期代表性的文学形式。 在民间评说的基础上,受中国六朝和隋唐 时期传奇小说影响,日本文人效仿创作日 本题材的传奇小说。
《竹取物语》日本第一部物语文学(虚构物语)。 《伊势物语》歌物语,以和歌为中心的125个短 篇故事集。 (和歌物语) 《源氏物语》日本平安时代文学杰作,世界第一 部长篇小说,作者紫式部,描述贵公子光源氏 的一生。以宫廷生活为中心,涉及到多名女性 爱情故事。文学理念是「あわれ」,即略带忧郁 的唯美主义。标志着日本的假名物语文学发展 到顶峰。
一、奈良时代文学(8世纪)
一、奈良时代文学(710-794)
也称为“上代文学”或“上古文学”,指平安 京迁都(794)以前的文学,由于这一时期的 文学主要发生在当时的日本政治文化的中心 “大和地区(奈良)”,所以称为“奈良时代 文学”。
文学背景
“先土器文化时代”→“绳纹时代” →“采 集生活”→“弥生时代” 水稻农耕技术传入日本,生产力大幅度提高 →“共同体社会”→氏族集团(基于血缘) →小的国家

日本传统文学的三个特征

日本传统文学的三个特征
学 高效地融合借 鉴 ,从而诞 生了两 位世
思想发 生实质的变化 , 形成 了 “ 融合 ・ 并 面 。与 日本社会发展相似 ,日本现代文 纸 等都 是带 有民族特 色的近代小说 的文
日本 文学 中传统古典 文 体得 以延 续 ,多种 文 学 形 式并存


界级 的文学 大家 , 诺 贝尔 文学 奖得 主川 特 色的戏剧作品。 端康成 、大 江健 三郎。 日本文化是多种文化的杂糅 ,外来 川端康成将现实 主义和 日 本 的传统 文学相结合 , 运 用传统手法抒发人物 内
本文学受西方文学影响较大 ,古典与传
统 、本土优秀文化与欧美文学高效地融
合 ,现代 的诗歌 、小说等 由此产生 。甚
个把现实和神话紧密凝缩在一起的想象 东京 :岩波书店 ,1 9 5 9 . [ 2 ] 叶 渭渠 。 唐 月梅 . 2 O世 纪 日本 文 学 而日 本在假名 的语言基础上 ,根据实际 世界 ,描绘了现代的芸芸众生相 。 需要加入大量 “ 外来语 ”,扩充 、丰富 史[ H ] . 青岛:青 岛 出版社 ,2 0 1 0 . 作者简介
⑩ 睡墅
日本传统文学的三个特征
周 爱 军

要 : 日本文 学以大和 民族为主体 ,以其传 统的文 学思想和 世界观为基础 ,吸收海外 文学创作 的思想和技 巧,在 彼此融合
中蜕变 ,最终 “ 本土化 、 日本 化”。从本土诞 生 ,到吸收大 陆文学,再到近现代 的欧化 学习,可 以充分肯定 , 日本 文学 的每
周 爱军 ( 1 9 8 2 一 ),男 ,甘肃天水人 ,
三 、 日本文学 在其发 展过 程 中 ,形 成 了 它独 有 的 民族 文化特色
日本文学在诗歌 、小说等方面 的创 作呈现出迥异于世界各国 的风格 ,在内 容和形式 E 都有其独特之处 。最初 的 日

日本文学的特点

日本文学的特点

日本文学的特点
1 日本文学的特点
日本文学是世界文学宝库中不可多得的瑰宝,早在八世纪《日本古典文学》中就有了萌芽,经过时间的洗礼,演变出一派诗人和散文家独具风格的文学作品。

从现在起到古代,日本文学在世界文化史上都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

一般来说,日本文学以其神秘而又神秘的精神气质而闻名于世,无论是古典文学还是现代文学,都渗透着东方艺术精髓和审美趣味。

《源氏物语》是日本古典文学的代表作,它描绘了日本宫廷的深远历史,以及主人公的情绪变化,将人物的思想心理和精神形象勾勒出一幅丝丝入扣的生动画面,被誉为日本文学“昆虫书”。

而中世纪的先期文学如《古今集》和《万葉集》中的诗歌,更是有趣的诗句加上音乐美艳的抒情,犹如一条思想支线贯穿了日本历史,将禅宗文化与普通民间生活紧密融合在一起。

在20世纪以后,日本文学在世界文学舞台上日渐显著,后期的文学拥有自己独特的审美追求和独特的叙述手法,比如川端康成的文学是一种实际叙述的文学,以一种淡雅的笔触,呈现出一个竘度成熟的逻辑性,有其独特的审美追求。

日本文学在各种文学领域都取得了优异的成就,对推动世界文学交流发挥了重要作用。

日本文学不仅有着厚实的文学积淀,在艺术表现上也拥有其独特性,日本文学作品里少不了诗歌所展示的美感,加上绘画技巧的精良
叙述,更为画面增色,丰富和深入地展示出人物各种心境的变化,充分表现出有情有趣的精神对人生的感受。

总之,日本文学是历史和文学作品的精粹,从古典文学到现代文学,无论是叙事手法、结构形式还是人物叙事,都像一抹柔和、圆润的心灵画卷,给人一种新的审美享受,让人心旷神怡,活跃他们的想象力和激发他们的知性思维。

日本文学鉴赏

日本文学鉴赏

日本文学大约有两千年的历史,说得上是博大精深了。

早期中受到中国文学的影响很大,但在后来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文字风格和特色。

我从高中的语文课本上开始接触到日本文学作品,第一篇就是《伊豆的舞女》,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和极大的冲击,带我走进了日本文学的新天地。

这是川端康成早期的代表作,自问世以来,评论、研究文章层出不穷,尤其是日本的研究者作了很多扎实、细致的研究工作。

我想从作者的人生观、作品的思想特征及表现风格等方面来谈谈川端文学独特的思想特征。

川端康成的创作动力是来自人生的悲痛和寂寞,但川端康成并不想让读者在这种痛苦的气氛中窒息,而是让理想的光彩照耀读者苦痛的心,使之得到救助,又虚无缥缈。

川端康成主张以佛教视野和宇宙宏观思考人生,却又对佛教的传统观念、感情因习不屑一顾。

他主张把人生放大诠释却又避而不谈现实,如此等等,反映在文学中他主张表现手法的革新,即文学革命。

也正是他的这种人生观、宇宙观与文学观相融合,从而形成了川端康成文学的底流。

他在《文学自传》中曾谈到:“用我的风格去歌颂东方古典的虚幻。

”川端文学思想特征的形成,首先源于他的人生经历,接二连三的不幸遭遇使沦为孤儿的川端康成形成了所谓“孤儿的根性”,使他的性格具有了“无怨无恨”的孩童般的稚朴、明亮的一面,又使他的性格具有了“亡国奴”般的痛苦和与生活在社会底层的人们同命相连等伤感、阴暗的一面。

《伊豆的舞女》充分体现了川端式的“佛典”文学特征。

主题是通过主人公青年学生的主观意识表现出来的。

一位孤儿出身的大学预科生去伊豆旅行,途中与流浪艺人结伴而行,其间,对一位14岁的舞女产生了似恋非恋的爱慕之情。

青年学生感觉体验到的环绕舞女的社会气氛是悲哀的,而自己“孤儿根性”的心灵底色本来就是悲哀的,因此形成了《伊豆的舞女》悲凉的基调。

然而,在这种悲哀的氛围中,舞女和青年学生在心与心的交流中都互相得到了慰藉,从而使两颗自卑的、灰暗的心变得自信、明亮了起来。

川端的早期文学作品是立足于人生的悲哀和寂寞来构思的,其本质是通过“佛典”的幻想境界的创造给悲哀寂寞的人们伸出援助之手。

试析日本古代文学的特质

试析日本古代文学的特质

试析日本古代文学的特质山东大学外国语学院高文汉日本学刊2002年第5期内容提要:日本古代文学具有以本民族为主体,以固有的文学观、传统的文学思想为根基,积极吸收外来文学特别是中国文学思想和技巧,不断丰富、发展自己的优良传统。

古代和文学的主旨是抒情状物、悦己娱人,而汉文学则受中国文学观影响,产生了一定数量的现实主义作品。

在审美取向方面,形成了主情、文静、含蓄、恬淡的主体风格。

由于受自然环境、民族和社会形态、经济基础、宗教思想以及对外文化交流等因素的影响,日本古代文学呈现出比较明显的特征。

诚然,文学本身就是一座蕴涵着人类文明发展史的巨大宝库。

日本文学也不例外。

它是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也是极具内涵的。

欲探明其特质,的确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在这里,笔者仅就日本古代文学(本文探讨的下限至明治维新)表现出的一般性倾向及其代表性特征,试作探讨。

日本国学家本居宣长(1730—1801)曾长期致力于日本和歌、物语文学的研究。

他认为“物哀”精神是日本古代文学的最重要特征。

所谓“物”,就是指作者感知的客观对象,是文学素材;所谓“哀”,是指作者心物相接,受到感动后产生的深层次感情。

这种感情“有悲哀的、感伤的,也有怜悯的、同情的、壮美的,也就是喜怒哀乐诸相”①。

“物哀”的最大特点是独立于道德之外,是靠感觉、靠心性直接产生的非理性化的感情,是一种超越理想的纯精神性的美。

当作者以“物心合一”的态度将这种感情客观地表现出来的时候,日本文学便产生了优雅、沉静、纤弱、细腻的文风。

由于女性感情细腻,对周围的事物反应敏感,所以在日本古代文学的发展进程中,尤其是平安时代(794—1192),女作家发挥了重要作用,从和歌到物语、日记、随笔等,在不同的文学体裁创作中,都活跃着她们的身影。

铃木修次在《中国文学与日本文学》中曾就日本文学的这种风格论道:“日本文学本来就是岛国的、以同一家族的小集团为对象的文学……在这样的环境里,没有必要盛气凌人,没有必要冠冕堂皇地进行思想逻辑的说教。

日本和中国在文学方面有何不同?

日本和中国在文学方面有何不同?

日本和中国在文学方面有何不同?文学是各国文化的载体之一,既反映了不同地域、时代和民族间的文化差异,也体现了人类共同的情感和思想。

日本和中国是两个重要的文化大国,二者在文学方面有着显著的不同。

下面,我们将从几个方面来探讨这些不同之处。

一、文学类型1.中国文学中国文学是一个庞大、辉煌的文化体系,从古代到现代都有相当长的历史。

它主要包括诗歌、散文、小说、戏曲等文学类型。

其中,古代的诗歌既有五言、七言绝句,也有律诗、古体诗等,是中国文学的精品之一,同时孔子、苏轼等诗人也是中国文学的代表人物。

散文则有杂文、笔记、游记、纪实文学等,反映了不同时期的思想文化。

小说则包括纪传体、笔记体、哥特式小说等,它们描绘的人物和故事等吸引着读者。

2. 日本文学日本文学以和歌、短歌、俳句等为主。

其中和歌是最早的日本文学形式,顾名思义,是用和诗来表达情感和思想。

短歌则包括五绝、七绝、五七绝等形式,是日本古代和中世纪文学的代表性产物。

俳句则具有极其简洁和富于意象的特征,针对瞬间、时光、自然、色彩、隐喻、朴素、细节等进行多样性的构造和表现。

二、文学体裁1. 中国文学中国文学以抒情和散文为主。

抒情文学主要表现诗人的心情、思维和情感,其中包括豪放派、婉约派、田园派等不同风格;散文除了杂文以外,还有议论文、文言文等类型,它们目的都是为了阐述个人的观点和立场。

2. 日本文学日本文学则以哲学和和歌为主,哲学作为文学修养的一部分,在日本文学中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

和歌则可以说是日本文艺复兴的代表,变化多样的形式给人留下了与众不同的印象。

三、文学风格1. 中国文学中国文学风格较为优美,通常具有从内而外的意向。

这也是中国文学所具有的独特魅力之一。

中国古代文学主要以古典文学为主。

在唐诗中,绝句和律诗都是很好的例子,它们传达了作者自发流露的情感和思想。

在宋代、元代之后的时期,一种名为“骈俪文”的文学风格开始流行,它在底行字、句式和篇幅上都具有一定的规律性。

从日本文学的发展历程来看日本文化的独特特征

从日本文学的发展历程来看日本文化的独特特征

2019第3期中(总第294期)ZHONG GUO NONG CUN JIAO YU从日本文学的发展历程来看日本文化的独特特征李留芳文化关系着一个国家的经济、政治与社会问题,深入研究国家的文化特征,解读文化内涵是贯穿历史长河的不变主题。

近些年,不少学者针对日本文学与文化的关系纷纷提出了自己的见解,总体来说,均认为日本文化有着很深的内涵,具有多元化、时代性的特征。

与文学历史的发展具有共性。

一、日本文学的发展历程日本文化与我国有着较大差异,大多数文学活动都集中在中心城市,如京都等地,其他城市要少很多。

到18世纪,京都和江户兴起了‘江湖文学’,逐渐演变成为日本国家的文学中心。

也就是说,不管时代如何发展,文学主流思潮如何改变,文化中心———京都是不会改变的。

直至明治维新时期,文学中心才由东京所代替。

此外,文学的代表人物也有着不同的阶级,且跟随时代的更替而不断变化。

在平安、镰仓时代,文学代表阶层主要有贵族和僧侣,而江户时代则以武士、商人、农民为主。

不同的代表阶层自然而然地衍生出各类不同的文学形式,创作素材、理念、风格也有差异。

日本文学还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即众多相同风格的文学家会被编入一个集团,如平安时期的贵族集团和德川时期的武士集团,每个集团的成员都会支持自己内部的文学创作者。

日本文学源远流长,随着时代的变迁沾染了强烈的民族气息。

在某个特定的时代,日本学者会认同某一种主流文学,一些精粹便会被传承下来,而与新文学无法融合的便会被淘汰,这些不约而同的体现在了日本文化上。

对此,当代不少文学家身上还存有许多传统的文学理念,其创作也凸显了历史气息,文学内涵也尚未被新文学全部代替。

正如日本抒情诗的创作格式,古代主要以短诗为主,在室町时代则以俳句为主,可以说是简短诗歌的演化产物。

诗歌所包含的文化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表达了特定的审美情趣,让人感受到浓烈的闲适感。

短诗歌的代表人物松尾芭蕉,被本土人们广泛称为‘俳圣’,他所表现的闲适感、寂静感别具一格,有风雅、有美感,将日本诗歌的美学范围进一步拓展。

论日本文学中的爱情隐喻及其特征

论日本文学中的爱情隐喻及其特征

O c t .2021V o l .41N o .5语文学刊J o u r n a l o fL a n g u a ge a n dL i t e r a t u r eS t u d i e s 2021年10月第41卷第5期[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 基于大规模自建语料库的日本近现代文学作品中爱情隐喻模式系统性研究 (18B Y Y 225)的阶段性成果.[作者简介]韩涛,北京外国语大学日语学院副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认知语言学;吴涵彧,北京外国语大学日语学院学生.论日本文学中的爱情隐喻及其特征ʻ韩涛㊀吴涵彧(北京外国语大学日语学院,北京㊀100089)[摘㊀要]㊀本文依据大堀寿夫的分类标准,将日本文学作品中的爱情隐喻归纳为常规隐喻㊁一般隐喻㊁意象隐喻和诗性隐喻.在此基础上,本文发现这些爱情隐喻具有如下特点:(1)用于建构爱情的源域并不构成濑戸贤一所说的S T 关系;(2)文学隐喻的陌生化通常依靠意象隐喻和诗性隐喻完成,常规隐喻和一般隐喻通常不具备陌生化特征.通过观察语料,本文认为日本文学作品中的爱情隐喻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和民族性.[关键词]㊀日本文学;㊀爱情隐喻;㊀隐喻分类;㊀时代性;㊀民族性[中图分类号]I 106.4㊀㊀[文献标识码]A㊀㊀[文章编号]1672-8610(2021)05-0101-10㊀㊀d o i :10.3969/j.i s s n .1672-8610.2021.05.015㊀㊀莫达尔曾说:若不叙述爱的兴趣,文学便简直不能存在. [1]17-18从«诗经»的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到«荷马史诗»中奥德修斯与女神的两度相恋,从«牡丹亭»的 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 到«仲夏夜之梦»中有情人终成眷属的大团圆,古今中外,爱情始终是文学永恒的母题,是文学创作的灵感来源.新弗洛伊德主义创始人㊁精神分析家㊁哲学家弗洛姆在其«爱的艺术»中指出, 无论何种形式或国籍的爱情都是艺术 [2].在«论川端康成小说爱 的形态及美学源泉»一文中,作者将川端康成的文学内部生命归纳为对爱学的执着深究与深度开掘.而日本的文艺批评家羽鸟彻哉则认为川端表现了 善良㊁悲伤的爱 程度很深的执着㊁爱恋 等[3]51.由此可见,爱情这一珍贵情感对于文学创作的重要性.然而,作为一种无法通过五感直接感知的抽象概念,要理解和把握爱情,又需要借助隐喻.诚如认知语言学的滥觞者L a k o f f 和J o h n s o n 所言, 爱情的概念是可以不依赖于爱情的隐喻吗?答案肯定是大声的 不可能 [4].即若离开隐喻,爱的表达也将不复存在.需要指出的是,本文所说的隐喻,指的是L a k o f f 和J o h n s o n 提出的概念隐喻(c o n Gc e p t u a lm e t a p h o r ),即 隐喻不仅是修辞手法,更是思维方式 是借助一件更具体的事情去理解和体验另一件事[5].这样的隐喻实质是跨域映射,通过跨域映射,使我们能够借助更加简单清晰㊁耳熟能详的源域,去了解和把握复杂模糊㊁抽象晦涩的目标域.以爱101情为例说明,便是用 火 (如 私のこの胸の炎は㊁あなたが点火したのですから㊁あなたが消して行ってください 我心中的火焰是您点燃的,所以也请您来熄灭它)(太宰治ɛ斜陽ɑ)㊁ 植物 (如 春になると恋が芽ばえ夏は燃えさかり秋は枯葉とともに落ちる (恋情在春日里发芽,夏日里熊熊燃起,秋日里同枯叶一同落下)(石井好子ɛ東京の空の下オムレツのにおいは流れるɑ)等常见概念去建构爱情这一抽象概念.恰如陈嘉映所言: 爱情这样的概念完全是由隐喻建构起来的,它没有离开了隐喻的条理清楚的独立结构. [6]7由此可见,想要从各个角度理解和谈论爱情这一目标域,便需要借助各种不同的源域.那么,日本文学在借助隐喻谈论爱情时,常见的源域有哪些?可以划分为哪些隐喻类型它们又有何特征?这是本文的问题所在.一㊁文献回顾自认知语言学兴起以来,爱情隐喻便一直是国内外语言学界关注和讨论的热点议题.譬如,Köv e c s e s指出,在英语中,人们运用超过20种隐喻概念来表达爱情这一情感体验,其中 HUMA N㊁E C O N OM I C E X G C H A N G E㊁WA R㊁F L U I DI N AC O N T A I N G E R㊁P L A N T㊁F I R E㊁HUMA N B O D Y㊁N U G T R I E N T㊁J O U R N E Y 是9种最为常见的隐喻源域[7].韩涛从认知隐喻理论角度考察中国人在理解爱情这一概念时常见的9种隐喻模式,即<恋愛は熱><恋愛は火><恋愛は電磁気><恋愛は脆いもの><恋愛は食べもの><恋愛は移動物><恋愛は植物> <恋愛は旅><恋愛は戦争>[8].而国内的爱情隐喻研究多以汉语或英汉对比为主.高原以不同时代爱情诗歌中的爱情隐喻为例,从历时的视角考察了情诗中爱情隐喻的变迁[9].张立英和徐勇利用语料库方法,采用隐喻模式分析法,考察了英汉爱情隐喻之异同[10].蓝纯和郑霞聚焦宋词和当代流行歌曲中的爱情隐喻,对比了二者在隐喻数量㊁伴随意象等方面的异同[11].此外,陆晓珍[12]㊁陈维红和饶岩岩[13]分别从认知视角,对壮族嘹歌和闽西客家山歌两类极具民族特色的作品进行了分析,发现隐喻作为一种话语策略在民族山歌中被高频使用,凸显了其诗性语言特色.尽管以往研究取得了一定成果,特别是在研究视角㊁研究方法上树立了典范,但有关日本文学中爱情隐喻的研究尚不多见,且缺乏统一的分析框架,因此尚有讨论的余地.二㊁日本文学作品中的爱情隐喻模式关于隐喻的分类,迄今为止,国内外学界曾有过不少讨论,如L a k o f f和J o h n s o n[5]㊁G r a d y[14-15]㊁束定芳[16]㊁大堀寿夫[17]等,但尚未达成共识.此处我们采用大堀寿夫[17]的分类标准,即将隐喻分为常规隐喻(c o n G v e n t i o n a lm e t a p h o r)㊁一般隐喻(g e n e r i cm e t G a p h o r)㊁意象隐喻(i m a g e m e t a p h o r)和诗性隐喻(p o e t i cm e t a p h o r)四种类型.从四者的关系看,常规隐喻与诗性隐喻是一组概念,即诗人往往意在打破常规,推陈出新,如 冰柱形的火焰 便是一例[18].一般隐喻与意象隐喻是一组概念,即前者位于上位层次范畴,后者位于下位层次范畴.以下,我们基于这一分类框架,考察日本文学作品中的爱情隐喻模式.(一)常规隐喻所谓常规隐喻,即那些与日常经验密切相关的㊁基于框架知识形成的隐喻[17].此类隐喻通常为同一个社会文化共同体的成员所共有,并广泛用于日常生活,居于隐喻的核心位置.然而,艺术源于生活,常规隐喻在文学201作品中也颇为常见.比如,莎士比亚的第73首十四行诗在描写人生时隐含着至少3个复合隐喻和4个基本隐喻[5].只是,通常情况下我们很难意识到它们的存在,因此某种意义上,常规隐喻近似于陈嘉映[6]所说的死喻(d e a d m e t a p h o r),即修辞上逐渐固定下来,成为约定俗成的常规词义的比喻,如山腰㊁铁拳㊁蚕食等.(1)女には大きな人道の立場から来る愛情よりも㊁多少義理をはずれても自分だけに集注される親切を嬉しがる性質が㊁男よりも強いように思われます.我一直认为,对女人来说,相较出自人道立场的爱情,更能令她们喜悦,是纵使扭曲但仅钟情于自己的好感.她们所具的这种性质,比男人更加强烈.(夏目漱石ɛこころɑ)例(1)中的’義理をはずれて」(偏离理义伦常),是以 爱情本行驶在正轨 这一隐喻映射为前提产生的.即只有先行走在义理的正道上,之后才能发生 偏离 的动作.不过,夏目漱石在句中并未点明该隐喻的源域 道路 ,这既是文学隐喻的特点,即源域和目标域往往较为隐晦,同时也是因为隐喻L O V E I S J O U R N E Y作为常规隐喻之一,早已根深蒂固于人们的认知之中,成为一种近似于日常表达的缘故,再比如’恋はどこかで㊁ひとつの峠にさしかかる」(恋情似乎来到了转弯处)(渡辺淳一ɛ失楽園ɑ).(2)一人でもいいから㊁心から誰かを愛することができれば㊁人生には救いがある.一人也没关系,只要能发自内心地爱着一个人,人生就会有救.(村上春樹ɛ1Q84ɑ)此处的常规隐喻体现在’救い」(救治)一词,即若将人生视为需要被救治的对象,那么从心底去爱某个人,即可获得肉体或精神上的救治.在概念层面上,我们可以将爱一个人理解为医生治病或药物救人,甚至可以将其理解为宗教意义上的救赎.例(2)通过’救い」这一具象概念对爱情进行概念化,是结构隐喻(s t r u c t u r a lm e t a p h o r)的表现之一.值得一提的是,这种通过救治/救赎来理解爱情的思维方式在西方的文学作品中颇为常见.譬如,蒂斯代尔的«恋歌»中有这样的诗句 L o v e,f o r t h ed e a d l y s i n sa r es e v e n,O n l y t h r o u g h l o v ew i l l y o ue n t e rh e a v e n. (爱吧,因为致命的罪过有七项,唯有通过爱你才能进入天堂).[19](3)人妻の恋は所詮は徒花であり㊁季節はずれの花だからである.与人妻之恋,终究只是徒花一朵,开得不合时令.(立原正秋ɛ日本の名随筆㊀第47巻ɑ)植物隐喻也属于常规隐喻的一种.例(3)中的’徒花」原本指结不出果实的花,此处用来表达与人妻的恋情不论多么美好最终也只能无果而终.同时,这也是一种非正常的恋情,因此被比作’季節はずれの花」(不合时令的花朵).需要指出的是,我们之所以能够如此理解,是因为我们拥有一套关于植物的百科全书式知识,即 花是植物最美丽的部分 开花之后会结果 大部分的花会在特定的季节里开放 等.而且,这种借助植物建构爱情的隐喻思维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如(4) (5)所示,在维吉尔的«牧歌»中㊁在莎士比亚的十四行诗中,爱情是植物的隐喻随处可见.(4)我决心要在山林间野兽的巢穴里遁藏,/并且把我爱恋的心意刻在柔软的树干上,/树在生长着,我的爱情也跟着它生长.[20](5)玫瑰花艳丽,但正在使我们倾倒的/却是她那一缕清新的芬芳./野蔷薇和芳香四溢的玫瑰,/同样的绚烂旖旎,同样挂在枝头,同样风姿绰约.[21](二)一般隐喻一般隐喻较常规隐喻抽象度更高,其映射关系往往发生在 物体 事件 或 时空 层301次[17].比如,例(6)(7)所表征的 爱情是可以抓住的物体 便是其中一例.(6)私がそうとわかってて婚姻届を受けとったのは㊁それでも旬平さんが欲しかったからです.だって㊁愛をつかめないならせめて体とその紙切れをつかみとるより他ないじゃないですか.我明知如此还是领了结婚证,是因为我太想和旬平在一起了.既然抓不住爱情,还不如抓住他这个人和这张纸.(連城三紀彦ɛ隠れ菊ɑ) (7)愛を摑もうとするのではなく摑んだものが愛であることを念じよ.ときには愛に別の名を与えることが必要である.应该期盼的是,不是去抓住爱情,而是抓住的是爱情.有时我们需要给爱情另外一个名字.(三浦俊彦ɛ蜜林レースɑ)爱情在上述例句中均被表述为一种可以抓住的物体,如例(6)的’愛をつかめない」(抓不住爱情)㊁例(7)的’愛を摑もう」(抓住爱情).不过,由于这种表述发生在较为抽象的上位层次范畴,因此我们无法判断其具体为何物.当然,如例(8)(9)所示,我们可以将这种抽象物想象为苏格拉底所说的 麦穗 ,或是邓丽君歌中所唱的 沙子 . (8)爱情犹如麦地里采麦穗,弄不好就会空手而归.[22]8(9)愛は砂のように/指のすき間を/サラサラと/音もたてず/こぼれてしまう.爱情如流沙,不知不觉便会从指缝中悄然流走.(テレサ テンɛ愛は砂のようにɑ) (三)意象隐喻所谓意象隐喻是指抽象程度较低,主要与感性(特别是视觉)相关的隐喻.此类隐喻并非通过概念化或推理的方式,而是直接唤起与之相关的感官经验.文学作品中,那些具有 创造性 的新奇隐喻大多源于此类隐喻.日本文学也不例外.(10)男の足をとめた辻には㊁枝のまばらな㊁ひょろ長い葉柳が一本㊁このごろはやる疫病にでもかかったかと思う姿で㊁形ばかりの影を地の上に落としているが.武士站立的十字路口上,有一株瘦长的柳树,枝条稀疏,像是也传染上最近肆虐的疫病一样,把瘦骨嶙峋的影子投在地上.(«芥川龙之介全集 偷盗») (11)地球が太陽のまわりを廻っているように恋人のまわりを廻っている.像地球围绕在太阳周围一样,紧紧地围在恋人的身边.(武者小路実篤ɛお目出たき人ɑ)以(11)为例,作者将地球围绕太阳公转的意象,与和恋人形影不离的意象相互叠加,使读者很容易理解到恋爱时两个人互相依赖㊁难舍难分的情绪.虽然日常生活中人们对天体运动并无亲身体验,但却可以通过发挥想象力,将恋爱中的情绪㊁行为与天体运动相关联,从而在隐喻的源域与目标域之间创造出一种心理上的相似性.从表达效果上看,天体运动与爱情构成认知上的巨大反差,更能为读者带来趣味性和新奇感. (四)诗性隐喻路易斯(C.S.L e w i s)曾说,隐喻是诗歌的生命原则,是诗人的主要文本与荣耀.从根本上看,诗词歌赋之所以能带给我们一种强烈印象和新鲜感受,其原因便在于诗歌中的隐喻往往将几个不同类型的隐喻相互交织㊁糅合在一起,从而创造出丰富的意境.即如大堀寿夫[17]所言,诗人将常规隐喻㊁意象隐喻等作为基本素材,通过糅合转移认知侧面,从而创造出更复杂的隐喻.可见,优秀惊艳的文学作品创作,很大程度依托于隐喻的出彩程度.因此,亚里士多德才将善用隐喻之人视为 天赋的一个标志 [23]158. (12)’君が大好きだよ㊁ミドリ」’どれくらい好き?」’春の熊くらい好きだよ」’春の401熊」と緑がまた顔を上げた.’それ何よ㊁春の熊って?」’春の野原を君が一人で歩いているとね㊁向うからビロードみたいな毛なみの目のくりっとした可愛い子熊がやってくるんだ.そして君にこう言うんだよ.ɛ今日は㊁お嬢さん㊁僕と一緒に転がりっこしませんかɑって言うんだ.そして君と子熊で抱きあってクローバーの茂った丘の斜面をころころと転がって一日中遊ぶんだ.そういうのって素敌だろ?」’すごく素敵」’それくらい君のことが好きだ」最最喜欢你,绿子. 什么程度? 像喜欢春天的熊一样. 春天的熊? 绿子再次扬起脸, 什么春天的熊? 春天的原野里,你一个人正走着,对面走来一只可爱的小熊,浑身的毛活像天鹅绒,眼睛圆鼓鼓的.它这么对你说: 你好,小姐,和我一块打滚玩,好吗? 接着,你就和小熊抱在一起,顺着长满三叶草的山坡咕噜咕噜滚下去,整整玩了一大天.你说棒不棒? 太棒了. 我就这么喜欢你.(村上春樹ɛノルウェイの森ɑ㊁林少华译)这段 春天的熊 的表白堪称村上春树作品中的经典段落,其受到广大读者青睐的原因同样显而易见.春天㊁原野㊁可爱的小熊㊁在山坡上打滚 种种充盈着温暖美好的意象组合在一起,便有了在和煦春日,抱着一只毛发柔软的小熊一起咕噜咕噜滚下山坡这样可爱温馨的图景.不同于例(11) 地球围绕太阳公转 等单一意象,此处描写了从打招呼到滚下山坡等一系列的动作,即认知语言学所说的 脚本 (s c r i p t),几乎构成了类似童话故事选段的完整情节.无论是设定上还是描写的细致程度上,都使读者能够充分沉浸到这样非日常的氛围中,最大限度发挥自己想象美好的能力.三、讨㊀论通过上述归类不难发现,用于建构爱情的源域(如旅行㊁植物)并不构成如濑戸贤一所说的S T关系,而是借助这些源域描述爱情只是其s c o p e中的一个具体事例[24].即旅行㊁植物等源域除了爱情,也可以建构其他抽象的概念.文学隐喻的陌生化通常依靠意象隐喻和诗性隐喻来完成,常规隐喻㊁一般隐喻通常不具备陌生化特征.不过,如例(13) (14)所示,常规隐喻在某些情况下也能够被再次激活[25],从而实现陌生化效果.特别是例(14),可以说村上春树将常规隐喻 爱情是力 发挥到了极致.(13)ほんとうの恋にはちか道も㊁らくな道もありません.だから㊁恋は尊いものなのです.真正的爱情既没有近路,也不会一帆风顺.所以,爱情是无比珍贵的.(石田衣良ɛぼくとひかりと園庭でɑ)(14)広大な平原をまっすぐ突き進む竜巻のような激しい恋だった.それは行く手のかたちあるものを残らずなぎ倒し㊁片端から空に巻き上げ㊁理不尽に引きちぎり㊁完膚なきまでに叩きつぶした.そして勢いをひとつまみもゆるめることなく大洋を吹きわたり㊁アンコールワットを無慈悲に崩し㊁インドの森を気の毒な一群の虎ごと熱で焼きつくし㊁ペルシャの砂漠の砂嵐となってどこかのエキゾチックな城塞都市をまるごとひとつ砂に埋もれさせてしまった.那是一场犹如以排山倒海之势掠过无边草原的龙卷风一般迅猛的恋情.它片甲不留地摧毁路上一切障碍,又将其接二连三卷上高空,不由分说地撕得粉碎,打得体无完肤.继而势头丝毫不减地吹过汪洋大海,毫不留情地刮倒吴哥窟,烧毁有一群群可怜的老虎的印度森林,随即化为波斯沙漠的沙尘暴,将富有异国情调的城堡都市整个埋进沙地. (村上春樹ɛスプートニクの恋人ɑ㊁林少华译)此外,通过观察收集到的日本文学作品501中有关爱情的隐喻表达,我们发现,日本文学作品中的爱情隐喻还具有时代性和民族性两种显著特征.(一)爱情隐喻的时代性隐喻具有时代性在前人研究中已有不少论述.譬如,高原[9]以中国的情诗为考察对象发现:(1)现当代情诗中爱情隐喻明显多于古代情诗.(2)爱情隐喻在古代㊁现代和当代情诗中出现多寡的顺序不同.比如, 爱情是成对事物 在古代情诗中出现最多,而现当代情诗中出现最多的概念隐喻是 爱情是生命体 和 爱情是旅程 .(3)古代和现当代情诗中相同的爱情隐喻往往内涵有所不同.比如, 爱情是生命体 隐喻在古代情诗中多以 爱情是植物 呈现,而在现当代情诗中,除了 植物 ,还多将爱情比作 动物 或 人 .虽然高原[9]得出的上述结论某种程度上也适用于日本文学中的爱情隐喻,不过,我们认为,日本文学作品中的爱情隐喻所具有的时代性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总体而言,日本文学中的爱情隐喻大体经历了由简到繁的变化过程.这里的由简到繁包含两层含义:一是思维过程的复杂程度由简到繁;二是指隐喻映射关系由简到繁.胡壮麟通过考察从荷马到昆体良等所使用的隐喻后也得出了类似的结论[22].比如,ɛ万葉集ɑ中的’恋ひ恋ひて逢ひたるものを月しあれば夜は隠るらむしましはあり待て」(相恋时时久,长思得一逢,相逢难尽语,爱意已填胸.杨烈译)(巻四 667)这首和歌,作者大伴坂上郎女没有直接倾诉积压在心中已久的情意,而是借助朦胧的月色抒发胸意,希望意中人能趁着月色陪伴在自己的身边.这与«源氏物语»中夕雾写给落叶公主的和歌’山里のあはれを添ふる夕霧に立ち出でむそらもなきここちして」(山庄夜雾添愁绪,迷失归途不欲返.张龙妹译)有异曲同工之妙.类似的表达方式也存于中国的«诗经»,如: 绸缪束薪,三星在天.今夕何夕,见此良人 («国风 绸缪»)即古人在表达爱情时往往不是借助具有复杂概念结构的源域,而是从自己身边所见所感之物出发就地取材,也就是«易经 系辞下»说的 近取诸身,远取诸物 .这一点通过与日本近现代文学中的爱情隐喻相比便一目了然.比如,要理解例(15)需要借助有关战争的知识(如战争有敌我双方㊁双方需要通过一番较量决定胜负㊁只有胜利者才能高奏凯歌),理解例(16)则需要对商品交易有一定了解(如买卖双方,如果卖方高价卖出则买方吃亏,如果买方低价买入则卖方吃亏),而 战争 和 商品交易 本身都具有十分复杂的概念结构,因此相较上述意象隐喻,使用这样的源域来建构爱情,其映射关系也必然更加复杂. (15)つまり御嬢さんは私だけに解るように㊁持前の親切を余分に私の方へ割り宛ててくれたのです.だからKは別に厭な顔もせずに平気でいました.私は心の中でひそかに彼に対する凱歌を奏しました.总之,她只让我一个人了解似的,把她那我应享受的那份温情过多地分给了我.K也心平气和的,并没显出多不高兴的样子.我心里暗暗地对他奏起了凯歌.(夏目漱石ɛこころɑ).(16)旬平への愛を算盤勘定にすれば㊁多衣の方は決して損にはならなかった.如果把对旬平的爱情盘算一下,多衣并没有损失多少.(連城三紀彦ɛ隠れ菊ɑ)第二,有些隐喻从古至今一以贯之.比如, 爱情是火 这一隐喻在日本最早的诗歌总集ɛ万葉集ɑ中就有体现.如’吾妹子に逢ふよしをなみ駿河なる富士の高嶺の燃えつつかあらむ」(见妹永无缘,如逢岭上烟,骏河富士岭,燃火在山巅)(ɛ巻十一 2695ɑ)这首和歌以火山喷发形成的烟雾为源域,在火与恋爱之间建立起映射关系.不仅如此,如例601(17)至(22)所示,这种隐喻思维从平安时代一直贯穿到中世㊁近世,直至近现代. (17)人知れぬ心のうちにもゆる火は煙もたたでくゆりこそすれ.心中恋火怕人知,独在心中默默焚.(ɛ大和物語ɑ) (18)篝火に立ち添ふ恋の煙こそ世には絶えせぬ焔なりけれ.胸中情思如篝火,焰重烟浓永不消.(ɛ源氏物語 篝火ɑ) (19)かくとだにえやは伊吹のさしもぐささしも知らじなもゆるおもひを.虽思口难言,伊吹山艾蓬欲燃,可知我心焦.(ɛ百人一首ɑ51) (20)あたら花の御すがたを別れ候はと思ひにもゆるほたる火のくゆるけぶりのいとわねど.君貌美如花,今日一别何时见,萤火何所惜.(ɛ新板恋の文尽ɑ) (21)わが胸こがす恋の息㊀今つく熱きひと息に.胸中焚烧的恋火,化成口中吐出的一口热气.(与謝野晶子ɛ晶子詩篇全集拾遺ɑ) (22)だが男子にとって㊁燃え上がる炎の恋と㊁古びた愛の残り火とは異なるのだ.不过对男人而言,熊熊燃烧的爱情与旧爱之余火是不同的.(黒岩重吾ɛ茜に燃ゆɑ)从认知理据上看,这与人们恋爱时产生的生理反应有关.即当我们遇到心仪的异性,常常会伴随一些特定的生理反应,如心跳加快㊁身体发热,再或是一种莫名的㊁难以抑制的冲动[26].这些身体经验通过我们的神经系统可以将储存在记忆里的 火 这一概念激活,从而在神经层面上形成 爱情是火 这一概念隐喻[27]75.从这个意义上讲,该隐喻是精神分析学派创始人弗洛伊德所说的 本我 的外显,具有跨文化普遍性.尽管人类脱离了动物界,超出了本能适应性[2],但这种生理反应却依旧残存于人的身上,成为千百年来贯穿于文学作品中最核心的隐喻之一.第三,日本文学中的爱情隐喻与社会(特别是婚姻)形态密切相关.日本古代虽然盛行的是以女性为主的㊁具有母系社会特点的’妻問い」(即访妻婚),但也有被称为’かたげ婚」的掠夺婚.进入镰仓时代后,随着武家社会的形成以及家父长制的确立,招婿婚的婚姻形式被嫁娶婚所代替,即夫妻结婚后,妻子嫁入夫家(日语称’嫁入り」),妻子被视为丈夫㊁父兄的所有物,甚至沦为 惜腹之物 ,成为一架生殖机器[28].如例(23)所示,芥川龙之介所写情书中反复出现’貰ひたい」(想得到)㊁’頂く」( 得到 的谦让说法)即是视女性为一种占有物的隐喻表达[29]. (23)文ちゃんを貰ひたいと云ふ事を㊁僕が兄さんに話してから㊁何年になるでせう.貰ひたい理由はたった一つあるきりです.(中略)これだけの理由で㊁兄さんに文ちゃんを頂けるなら頂きたいと云ひました.さうしてそれは頂くとも頂かないとも文ちゃんの考へ一つできまらなければならないと云ひました.自从向你哥哥提起想要娶你这件事已经过了多少年呢.想和你结婚的理由只有一个. 我仅凭这么一个理由,向你哥哥提出希望娶你.不过,能不能与你结婚全凭小文你的心意.(芥川龍之介ɛ芥川龍之介書簡集ɑ)此外,日语中的惯用语’夫に付くが女の道」(女子从夫是正道)㊁’男は松㊁女は藤」(男人一棵松,女人一株藤)①㊁’女は三従」(女子三从)等体现的也是类似的隐喻思维.还有一些隐喻与社会发展变化密切相关.譬如,例(24)的出现与近代工业革命密切相关.即受到近代工业革命的影响,磁铁㊁磁场等概念开始走进大众的日常生活.正负两极互相吸引㊁紧密相连的物理现象与深陷701热恋中的恋人如胶似漆㊁难舍难分的状态非常吻合,于是 爱情是吸引力(磁力) 这样新奇的用法应运而生.(24)二人の唇は磁石になっていた.はじめはN極同士が反発し合うように空中をさまよい㊁彼女が自分の唇をS極に変えると㊁彼の唇は吸い寄せられた.两个人的嘴唇变成了磁铁.一开始好像两个N极相互排斥一样在空中踌躇了片刻,不过当她把自己的嘴唇变成S极后,他的嘴唇便立刻被吸了过来.(島田雅彦ɛドンナ アンナɑ)值得注意的是,这种吸引力既是我们的一种本能,弗洛伊德[30]称之为 性本能 (s e x u a l i n s t i n c t),同时也受到社会文化因素的影响.恰如弗洛姆[2]5所言, 吸引力 通常意味着在人格市场上被人爱慕和供不应求 20世纪20年代,一个喝酒吸烟㊁粗犷而性感的姑娘是有吸引力的;今天的风尚则要求她们懂得更多的家庭生活和娇羞矜持.在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一个男性必须好斗和雄心勃勃;今天的男子不得不善于社交㊁宽容和善,以便成为有吸引力的人 .江户时代女性的长发似乎对男性具有特殊的吸引力,这一点从下面两句川柳中也可窥见一斑.(25)里の母/髪を切るなと/そっといひ.家母低声道,切莫剪头发.(ɛ俳風柳多留ɑ)(26)惚れられる/ほどは残して/後家の髪.遗孀剪头发剪短难再嫁.(ɛ俳風柳多留ɑ)(二)爱情隐喻的民族性L a k o f f认为,虽然隐喻为人类思维所共有,但隐喻映射的普遍性有所不同,一些似乎具有共性(u n i v e r s a l),另外一些很广泛(w i d e -s p r e a d),还有一些似乎是某种文化所特有的[31].诚然如此,与Köv e c s e s①[7]总结的9种主要的爱情隐喻对照便可知, 爱情是火/植物/容器 等隐喻同样可以在日本文学选段中找到踪迹.但是,在意象隐喻,尤其是诗性隐喻中,仍蕴藏有日本文化特有的民族特色.(27)ぼくはもう何度も㊁彼女を食べる夢を見た.あまり火を通さない㊁生焼けのうちがいい.彼女は従順で㊁肉になっても微笑を絶やさず㊁仔牛と野鳥の中間のような味がして㊁何とも言えずいとおしい.彼女に対する感情が㊁煮詰められて㊁けっきょく食欲に聚斂してしまうらしいのだ.我好几次做梦把她吃掉了.不用太熟,半生的最好.她很顺从,就算变成烤肉也一直在微笑,那是一种近似于小牛和野鸟中间的味道,可爱得令人难以言表.对于她的这份情感,思来想去,最终还是聚敛为一种食欲.(安部公房ɛ箱男ɑ) (28)二人きりでいつもでもいつもでも話していたい気がします.そうしてK i s sしてもいいでしょう.いやならばよします.この頃ボクは文ちゃんがお菓子なら頭から食べてしまいたい位可愛い気がします.只要两个人单独相处,我就想永远不停地跟你讲话,然后跟你k i s s也可以吧.如果惹你讨厌那就罢了.这时,如果小文是点心的话,我就会毫不犹豫地把它一整个吃掉,因为你已经可爱到这种地步了.(芥川龍之介ɛ塚本文子へ宛てた手紙ɑ)在众多的概念隐喻中,想要吃掉伴侣的思维方式显得与众不同,透露着一丝恐怖的美感.其实,在日语中有不少 可爱到想吃掉 太喜欢了以至于好想吃掉啊 等表达,如此前的热门电影«我想吃掉你的胰脏»也是一例.吞吃入腹,本是较为常见的日常概念,但当其后跟随的是人而非食物,或者说把可爱之人作为食物时,便会造就独特的怪诞感和冲击感.同时,虽然使用的都是 吃掉恋人801。

试谈日本“私小说”的特质

试谈日本“私小说”的特质

试谈日本“私小说”的特质日本的“私小说”是指一种以个人经验为素材的小说,常常被认为是日本文学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一种文学形式之一。

在日本文学史上,私小说的兴起并不是一个突然性的事件,而是由多种因素相互促成的结果。

下面我将试谈一下日本“私小说”的特质。

首先,“私小说”强调了个人经验的真实性。

这种小说通常由个人亲身经历、见闻和感受等作为素材,这种个人经验的真实性是其最大的特色,亦是其广受欢迎的原因之一。

日本的私小说多以第一人称叙事,并用口语化的语言表现出真实性。

这些小说多关注家庭、婚姻、性别等主题,对于表现个人内心世界和现实生活有着独特的贡献。

其次,“私小说”的叙事方式更为隐晦和暗示性。

相较于传统的小说结构,私小说更注重情感的描写,不太关注靠情节推动剧情的方式。

珍重描写各种细节和个人经验感觉日本私小说的叙事方式趋向古典和渐进式叙述,这种方式往往在读者阅读之后,留有更多的联想和想象空间。

第三,“私小说”强调家庭和情感题材的重要性。

这种小说的叙事核心多为情感,聚焦人际关系,尤其是家庭关系,描写人性的种种弱点。

日本对于家庭的重视非常普遍,因此,在小说中对于家庭的描写常常是强烈震撼人心,而且日本私小说开创了许多新的切入点和表现手法,使人们更加细腻的感受到了个人内心世界的变化。

最后,日本的私小说在表现性别问题方面具有独特的视角和力度。

由于日本的传统文化中赋予了女性较少的权力和地位,日本的私小说在探讨性别问题上也经常提出批判,关注女性和弱者的处境。

代表作如川端康成的《雪国》,通过对于一个外来男子与当地女人的感情纠葛,带出性别问题的时代社会背景。

综上所述,“私小说”具有强烈的个人主义,注重情感的描写,以家庭和情感题材为主要叙事核心,对性别问题有独特的关注角度。

也正是这些特征,使得日本的私小说在文学领域中独树一帜,成为了打破故套、揭示个人内心世界的重要平台。

20世纪文化背景下日本文学作品的创作特征及欣赏_赵丽丽

20世纪文化背景下日本文学作品的创作特征及欣赏_赵丽丽

向”的重大学术实践,整个日本文坛开始进入语言、文 充当着重要角色,二者分别降调“文学革命”“革命文
本、结构、叙事、张力、语言批判层面,而至 20 世纪后半 学”方向,此时作家们的创作更多的是对自我与社会之
叶,社会理论及人文理论出现语言转向后的“新转向”, 间的内在关系进行探讨,认为自我为社会中重要的角
教育方式的多样化呈现。湖南卫视台长吕焕斌曾
2014 年第 1 期,第 29—30 页。
在《爸爸去哪儿》首映礼上明确表示,该节目的意义不
③ 李文丽:《〈爸爸去哪儿〉热 播 现 象 分 析》,《电 视 研 究》
REVIEW
仅仅在于收视上的愉悦,更多的是让已经拥有和即将
2013 年第 19 期,第 95—97 页。
江户时代幕府官学在对文学定义时仍将朱子学为中心的儒学作为规范而民间常见的俳谐戏作小说川柳狂歌歌舞伎等通俗文学则被排斥在正统文学门外因此此时日本文学主要强调的仍然是人文科学福泽谕吉在劝学篇中就提出文学应该为与普遍日用结果实学接近的文学而不包括狂歌川柳等文学因此日本近代文学先驱者致力于摆脱江户时代遗留的旧文学观念如坪内逍遥首先为小说证明他提出在文学中小说为另一种形式其文学价值具有独特的独立性从而在艺术上为小说确立了地位
《鼻子的周围》进行评价,小说主要对一个痊愈后的麻 神活动实现女性自我价值的体现,然而在创作中,作家
风患者进行研究,患者治愈后鼻子仍然有痕迹存在,在 仍然存在较大的缺陷,在野上弥生子《真知子》及宫本
社会上难以生存,最终通过造一个新鼻子免于遭到社 百合子《伸子》中,女主人公追求社会变革中女性个人
会的抛弃。作家通过病患的角度,反映自身日常生活 解放的实现,然而她们在恋爱、婚姻、家庭等系列问题
明治维新实施后,日本文学发展仍然较为缓慢,现代化整体处于滞后状态,江户时代的文学观念、文人价值观 均处于主导地位,町人运作及武士运作仍然为当时文坛空间中心,其中町人运作主要为庶民文学,主要为读本、滑 稽本、人情本、狂歌等,将娱乐作为文学的重点,并不过分强调教化作用;而武士运作则为当时上流文学,如和歌、 汉诗文、雅文调纪行文,将入学理念作为基础,更加注重道德的教化功能,以实用性及功利性为其主要目的。20 世 纪,日本文学经历了红露逍鸥时代、20 世纪初、反自然主义等,同时出现了新型诗、剧,且具有代表性的作家大量涌 现,日本现代文学呈现出迅猛发展的趋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统 、心 理状 态 、语 言特 色等 , 具有 1 3本列 岛的特性 。
对1 3本 文学 作 品进行 解读 ,有助 于 了解 1 3本社 会 的 生 活状态 和 风俗 习惯 。 1 3本 的地 理 条件 、社 会 条 件 和 历史 条件 决定 了其 文学 的特 征 ,可从 这 几方 面 来
印度 等文 明古 国 , 为帝 王君 主 歌功 颂 德 的政 治 作 品 不胜枚 举 , 而在 1 3本 , 这 样 的作 品却 是 极 少 的 。这
就是 1 3本 文学 的特 点 , 虽在 君 主 主权 的 政治 制 度 下
发展 , 但 几乎 没有 为 君 王歌 功 颂 德 的文 学 作 品 ,它 的脱 政治 性在 世界 文 学 中是 罕 见 的。
会 反映 日本 民族 的 社 会 生 活 、风 俗 习 惯 、文 化 传
日本 , 而 他 的讽 喻 诗却 几 乎 没有 被 介 绍 ,比他 名 气 更 大 的杜甫 的诗 作也 几 乎 没 有传 人 1 3本 。相反 , 如 《 游 仙 窟》 之类与政治毫无关联的“ 软文学” ,却 被
积 极 、大 量地 介绍 了过 去 。 具 有脱 政 治性 的不仅 是 1 3本 的传统 文 学 , 其 现 代 文学 也是 如 此 。日本 明治 维新 运 动 对 近代 文 学 的 发 展起 了巨大 的推 动作 用 ,尽 管 如此 ,1 3本 的 现代 文学依 然 与政 治 相 分 离 。铃 木 修 次 先 生 说 道 : 同样 是“ 政 治小 说 ” ,1 3本 的政 治小说 多是 政 治家 闲 时的
书纪》 和《 古事记》 , 其 中涉及神灵及天皇家族起源
收 稿 日期 : 2 0 1 4— 0 3— 2 l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1 0 0 9— 4 9 7 0 ( 2 0 1 4 ) 0 7— 0 0 5 2— 0 3
作者简介 :刘晓颖( 1 9 9 1一) ,女,河 南民权人 ,贵州大学人文 学院硕 士研 究生。
1 3 本文学从 其第一部作 品《 古事记》 算起 ,已 有1 3 0 0余 年的历 史 。 而 从《 古事记 》 之前 就 已经 出现 的歌 谣 等 口传 文 学 算 起 ,则 历 史 更 为 悠 久 。
分析 1 3本 文 学 的特征 。


思 想构 造
3本文 学作 品普 遍具 有脱 政 治 性 的特 点 ,富有 1 浓 厚政 治色 彩 的 日本 文 学 作 品 ,最 早 的要 数 《1 3本
消遣 ,而 中国 的政 治小 说则 是 维新 革 命 直 接 的舆 论
工具 ;同样 是“ 浪 漫主 义 ” ,1 3本 的浪 漫 主 义 多是逃 避社 会现 实 的个人 感情 的独 白 ,而 中 国的 浪 漫主 义 则是 对 时代变 革 的热烈 呼 唤 。… 3本文 学 的“ 1 脱政 治 ” 倾 向形 成 的深 层 次原 因 主 要在 于 日本从 事 文 学 创 作 的 阶 层 与 其他 国 家不 同。
刘 晓 颖
( 贵州大学 外 国语学院 ,贵州 贵 阳 5 5 0 0 2 5 )

要 :以几部广 为人知的 日本文学名著为例 ,从思想构造、结构形 式和情感表达三方面分析论证 日本
文学的主要特征 ,并与中国文学进 行简单 比较。如着重描述 日本文学的脱政治性 ,即文学与政治相对分 离的 特点 ;文章结构 短小松散 , 逻辑性 弱的特 点;以及情感表达 丰富,对 自然 的歌颂及 其 中蕴含 的“ 物哀” “ 无常 观” “ 消亡 之美” 等特点。 关键词 :日本文学 ;民族特 性;脱政治性 ;自然;无 常观 中图分类号 : 1 1 0 6
今集 》 这类 由天 皇 “ 敕撰” 的, 也鲜 有 为天 皇歌 功 颂
德 的 。不仅 如此 ,日本 文 学 在受 中 国文 学 影 响 的 同
时, 还 有 意过滤 了中 国文 学 中 的政 治倾 向 。遣 唐 使
派 遣 时期 ,白居易 的 闲适 、感伤 之 作 被 大 量介 绍 到
独 特 的价 值 体 系 。 民族 性 是文 学 的一个 重要 特 征 。E t 本 文学 作 品
例如由一些贵族文人收集编纂的日本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枟万叶集枠在4000除了歌咏祖国山水的作品几乎没有赞美天皇的诗在此之后的历代诗歌集也大多如此就算枟古今集枠这类由天皇不仅如此日本文学在受中国文学影响的同派遣时期白居易的闲适感伤之作被大量介绍到日本而他的讽喻诗却几乎没有被介绍比他名气更大的杜甫的诗作也几乎没有传入日本
在这 1 3 0 0多 年 里 ,1 3本文 学 既 有 佳 作 匮 乏 、文 坛 衰 微 的低 迷 期 ,也 有 佳 作 频 出 、文 坛 鼎 盛 的 繁 盛
期 。1 3本 文 学 史 上 的分 水 岭 大约 在 是 公元 5世 纪 。
说 ,之后 鲜有 类 似作 品 问世 。在 中国 、希 腊 、罗马 、
在 此 之 前 ,1 3本文 学 的主 要发 展 形 式 是 口传 文 学 ; 在 此之 后 ,随 着 中 国 的 文 字 传 人 ,1 3本 文 学 开 始
进 入有 文 字 记 录 的 繁 盛 期 。随 着 中 国 书 籍 在 1 3本

例如 ,由一些 贵 族文人 收 集 编纂 的 1 3本 古 代 第 部 诗歌 总集 —— 《 万 叶集 》 ,在 4 0 0 0多 首 和歌 中 , 除 了歌 咏祖 国 山水 的作 品 , 几 乎 没有 赞 美 天 皇 的诗
歌 。在 此之 后 的历 代 诗 歌 集 也 大 多 如 此 ,就 算 《 古
的 大规 模 传 播 ,中 国 的 佛 教 和儒 家 思 想 也 在 潜 移 默化 地 影 响 着 1 3本 文 学 的发 展 。然 而 ,1 3本 在 受
到 中 国文 化 影 响 的 同 时 开 拓 出一 条 崭 新 的 道 路 , 形 成 了 自己独 有 的 风 格 ,并 由此 创 造 了 1 3本 文 学
2 0 1 4年 7月 第3 3卷 第 7期
洛 阳 师 范学 院学 报
J o u r n a l o f L u o y a n g N o r ma l Un i v e r s i t y
J u 1 . , 2 0 1 4
Vo 1 . 3 3 No. 7
论 日本 文 学 的 特 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