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心理卫生

合集下载

心理卫生原则

心理卫生原则

【tips】本文由王教授精心编辑整理,学知识,要抓紧!
心理卫生原则
心理卫生原则:
心理卫生的基本原则如下: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从青年时代起,人的自我意识开始成熟起来,能够进行自我估价、自我检查与自我督促,并且也能正确评价他人的行为。

一个人树立了共产主义世界观就能对社会、对人生有了正确的认识,就能科学地分析周围发生的事情.保证心理反应的适度,防止心理反应的失常。

防止与克服心理冲突。

主观的要求与客观的限制可能会引起强烈心理冲突或持续的心理冲突。

在一定的条件下,能够造成心理疾病。

人在生活、学习与工作中,不可避免地要经常发生心理矛盾医学|教育网整理,但是要控制其强度不宜过猛,持续时间不要过长。

有了心理冲突要设法正确解决,不能消极对待。

参加有益的集体活动。

一个人如果经常与集体隔离,不与人交往,容易养成孤独的情绪,往往心情抑郁或孤芳自赏,影响心理健康。

一个人经常参加有益的集体活动,进行正常而友好的交往,可使人消除忧愁,心胸宽畅,心情振奋,精神愉快。

要有自知之明。

耍了解自己的长处与短处,了解自己的身体健康与心理健康的状况。

经常用心理健康的标准来衡量自己的行为,促进心理健康。

办事要根据自己的智力等情况量力而行,切不可设置经过努力而无法达到的目标,否则容易受到挫折,产生心理冲突,情绪不安,影响心理健康。

此外保持健康的身体,有规律生活,去掉不良嗜好,保持乐观的情绪等都是心理卫生的原则。

心理卫生与心理辅导,自考讲义,第三章

心理卫生与心理辅导,自考讲义,第三章

第三章学校心理辅导第一节学校心理辅导的概念与类型一、心理辅导的内涵史密斯、泰勒、帕特森等强调了辅导既是一种特殊的人际关系,又是一个过程。

美国《哲学百科全书》从心理辅导的特征上,来界定心理辅导的内涵,认为心理辅导主要有六个方面的特征:1、主要着重于正常人2、对人的一生提供有效的帮助3、强调个人的力量和价值4、强调认知因素,尤其是理性在选择和决定中的作用。

5、研究个人在制定总目标、计划以及扮演社会角色方面的个性差异6、充分考虑情境的环境的因素,强调人对于环境资源的利用以及必要时改变环境。

心理辅导的两种定义模式,即教育模式和发展模式。

心理辅导是有关专业人员,以维护人的心理健康状态为目标和内容的一项工作。

一般具有以下几个特征:1、心理辅导是建立在一种特殊的人际关系基础上的工作。

2、心理辅导工作是运用心理学知识、方法和技术的一种专门工作。

3、心理辅导工作是辅导人员通过言语等手段对当事人给予指导帮助的过程。

二、学校心理辅导学校心理辅导是指在各级各类学校中展开的心理辅导工作。

1、内容和功能:基本功能:教育和发展核心内容:教育和发展2、辅导对象:各级各类的学校学生大中小学校的学生。

3、效能:大量而经常的伴随与学生学习、生活的整个过程必须实行全程监护指导作用:提高学校的教育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充分发展方面的作用。

4、从一定意义上说,心理辅导就是学校心理辅导,教育和发展是学校心理辅导的核心内容。

学校心理辅导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狭义的学校心理辅导,即专指面对学生的心理辅导,是指学校内的心理辅导人员对于前来求助的学生从心理上进行指导和帮助的活动。

三、学校心理辅导的类型和特点学校心理辅导辅导从目标和内容上,可分为适应性辅导和发展性辅导。

适应性辅导主要是针对学生在各个年龄阶段以及相应阶段的生活和学习中遇到的各种问题,结合他们的认知特点和行为特征,给他们提供一些必要的指导,帮助他们提高学习效率,处理好人际关系,学会自我心理调适,更好地处理环境变化带来的各类问题,增强对环境和自我的适应能力,从而能够很好地解决面临的现实生活问题,很好地完成各个时期的学习任务。

医学心理学笔记【分章节】

医学心理学笔记【分章节】

医学心理学彩色笔记【分章节】第一章绪论一、概述1、心理学创始人:1879年,冯特---德国。

2、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1977年,恩格尔。

医学道德进步的重要标志。

3、医学史上第一次卫生革命的标志:疾病从单纯治疗向治疗与预防相结合发展。

二、医学心理学任务与观点1、医学心理学研究分支:临床心理学,咨询心理学,异常心理学,健康心理学,行为心理学,身心心理学,心理生理学与生理心理学,神经心理学,护理心理学。

记忆:前缀和医学有关。

2、医学心理学的基本观点:①心身统一;②社会影响;③情绪作用;④人格特征;⑤主动调节;⑥认知评价。

三、医学心理学主要学派的观点1、精神分析理论:弗洛伊德:①认为童年时压抑在潜意识中的心理冲突,是引起各种心理障碍和心身疾病的根源。

②三种意识:意识--正常人,前意识,潜意识。

③治疗:自由联想,释梦,移情,催眠。

④本我:追求生物本能欲望的满足,人格结构的基础,遵循“快乐原则”;自我:一部分是意识的,一部分是潜意识的,按“现实原则”;超我:后天教育中形成,具有自我控制与道德监察功能,遵循“道德原则”。

2、行为主义理论(1)华生、巴甫洛夫----喂狗。

巴甫洛夫的经典条件反射:由条件刺激物与非条件刺激物在时间的结合(强化),并经训练而获得的反射。

行为主义自华生,巴甫洛夫说反射,错误学习得疾病(2)斯金纳---喂猴,操作条件反射。

(3)班杜拉---人,社会观察学习。

治疗的原则:通过不强化而使已建立的错误反射消失(消退)。

3、心理生理学理论:坎农---心理因素对健康和疾病产生的影响,必须通过生理活动(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作为中介机制。

4、人本主义学派:罗杰斯、马斯洛----自我实现;治疗:降低期望值。

人本主义罗杰斯,注意倾听挖潜力5、认知学派理论:贝克、瑞米---认为人的行为是个人理性认识、评价的结果。

只有矫正错误观念,才能解除心理障碍。

贝克瑞米认知派,错误认知生障碍6、医学心理学研究方法:观察法,调查法,测验法,个案法,相关法和实验法。

第三章__乳儿期(1月—1岁)心理

第三章__乳儿期(1月—1岁)心理

(二)语言开始萌芽
在心理发展方面,乳儿期是儿童学习说话的准备期。 满半岁以后,会发出各种声音 9-10个月以后,乳儿能听懂一些词,并按成人的话 去做一些动作。如“欢迎”、“再见”。 将近1岁时,会用单词招呼别人。如“爸爸”、 “妈妈”。(一周岁时已能说出第一个与特定对象 相联系的词,如妈妈、爸爸等,并开始逐步用词语 与人交往。)

出生后1年内的乳儿,如果没有得到足够的母爱,容易导致孩子将来没有爱心,不关 心他人。父母及照料者应常和乳儿讲话,对乳儿发出的各种声音也要积极响应,这样 才能促进孩子的语言发展。
父母还经常让孩子接触外界刺激,频繁地使用视、听、嗅、味觉来感知周围环境,同 时也促进了孩子本身视、感、知的发育。父母应掌握乳幼儿动作发育过程,帮助乳儿 学习翻身、坐、爬以及手动作的发展,这样既可以锻炼身体,又可以促进乳儿更好地 探索、认识这个世界。

到了乳儿期,除了这两种反射的强化作用以外,定向反射的 强化作用开始不断增长,并且逐步占有更重要的地位。
第一批条件性的定向反射,在儿童出生后第三个月就已经形 成,在第五个月,它们就非常巩固了,而到第七个月,只要 经过几次的结合,定向反射就已经能形成起来。这样,儿童 就开始能对周围的“新鲜事物”(如发声的、光亮的、活动 的东西等等)产生定向探究反应。
本节课的学习任务
一、熟悉掌握乳儿期、婴儿期心理特征 二、能根据乳儿期、婴儿期的心理特征 做好心理卫生宣传工作
乳儿期(1月—1岁)心理 ——人生变化最快的阶段
乳儿期的三大变化
从吃乳------断乳-------吃普通食物
从躺卧状态------用手操作物体-------直立行走 从完全不能说话------掌握一些简单的词

认生

心理卫生与心理辅导,讲义,第三章

心理卫生与心理辅导,讲义,第三章

第三章学校心理辅导第一节学校心理辅导的概念一、学校心理辅导的概念(一)学校心理辅导包括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辅导现代学校心理辅导是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辅导的结合,采用课程辅导、个体心理辅导、团体心理辅导等多种途径和形式进行。

这种观点是从对学校心理辅导实施途径的描述来界定什么是学校心理辅导的。

(二)学校心理辅导等同于心理健康教育有学者认为,学校心理辅导是指学校有目的、有组织地对学生施以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以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完善学生的自助能力,健全学生的人格,激发学生的潜能,从而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和谐发展的一种教育活动,具有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矫治心理问题的功效。

上述两种观点均是基于学校教育的视角进行的思考,是广义的学校心理辅导。

它们都认为学校心理辅导是一项系统而全面的维护学生身心健康的教育活动,它渗透在学校教育的各个方面、各个层次,具有发展性、预防性和矫正性的功效,它的实施途径多样。

(三)学校心理辅导等同于个体心理辅导、团体心理辅导相较于上述两种观点,这一观点是可以说是狭义的学校心理辅导。

从此观点可以看出,学校心理辅导是属于专业性很强的助人工作,需要从业者具有较好的专业知识,接受过严格、正规的专业训练。

二、学校心理辅导的发展历史(一)西方学校心理辅导的发展1.起步阶段学校心理辅导始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美国,其根本宗旨在于运用心理学的知识和方法,从评估、干预、咨询、研究、监督等多层面为全体儿童、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和教育利益服务。

2.快速发展阶段学校心理辅导自20世纪70年代进入快速发展期,欧美、日本形成了比较完善的学校心理辅导体系。

在这一阶段学校心理辅导内容丰富,形式活泼,方法多样,其专业人员的质量和数量都有了相对的保障,主要目标开始转向促进人的发展。

3.繁荣阶段20世纪80年代以来学校心理辅导步入空前的繁荣期,主要表现在:纷呈的理论流派、层出不穷的改革创新和不断更新的辅导模式。

在这种背景的影响下,学校的心理辅导也日益受到重视并迅速得以推广。

心理卫生问题的名词解释

心理卫生问题的名词解释

心理卫生问题的名词解释心理卫生是指个体或群体在心理方面的健康状态和相关问题。

在现代社会中,心理卫生问题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

本文将从心理卫生的定义、影响因素、常见心理卫生问题以及如何维护心理健康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心理卫生的定义心理卫生是指个体在心理层面上的健康状态。

它包括个体的情感、认知、行为以及与他人和社会的关系等方面。

心理卫生问题不仅仅是指心理疾病,还包括个体的心理压力、焦虑、抑郁等问题。

心理卫生与身体健康密切相关,它们相互影响、相互作用。

二、影响心理卫生的因素1.社会环境:社会环境对个体的心理卫生起到重要影响。

例如家庭、学校、工作环境等都会对个体的情感、认知产生影响。

一个稳定、和谐的社会环境有助于个体的心理健康。

2.生活方式:个体的生活方式也与心理卫生密切相关。

良好的生活习惯、健康的饮食、充足的休息以及适当的体育锻炼等都能促进个体的心理健康。

3.个体因素:每个人的个性特点、性格以及与生俱来的心理特质也会对心理卫生产生影响。

不同个体对压力的应对方式、抗逆能力不同,会导致心理卫生问题的差异。

三、常见的心理卫生问题1.焦虑症:焦虑症是一种常见的心理卫生问题,其表现为情绪紧张、过度担忧、恐惧等。

持续的焦虑会影响个体的生活、工作和人际关系。

2.抑郁症:抑郁症是一种情绪低落、兴趣丧失的心理卫生问题。

患者常常感到无助、消极,对生活失去兴趣。

严重的抑郁症可能导致个体产生自杀念头。

3.心理创伤:遭受突如其来的意外事故、自然灾害或暴力等创伤性事件可能导致个体产生心理创伤。

这种创伤会引起个体的强烈情感反应,持续的回忆和恐惧等。

4.人格障碍:人格障碍是个体的个性特点和行为方式出现严重扭曲和异常的心理卫生问题。

这种问题会对个体的人际关系和生活产生负面影响。

四、如何维护心理健康1.寻求支持:在面对困扰和压力时,及时与亲友沟通交流,寻求支持。

与他人分享问题能减轻心理压力,获得理解与建议。

2.培养兴趣爱好:培养和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参与社交活动,拓宽自己的社交圈子。

医学心理学试题

医学心理学试题

第一章绪论1.新医学模式是A.行为医学模式B.生物医学模式C.社会-心理医学模式D.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E.以上都不是第二章个体心理1.下列哪一项不属于认识过程内容()A.感觉B.气质C.知觉D.记忆E.想象2.下列哪一项是人格心理特征()A.能力B.需要C.动机D.想象E.思维3.闻到苹果香味、看到苹果外观、触摸苹果光滑的果皮等引起的心理活动是()A.知觉B.思维C.感觉D.想象E.感受性4.盲人可以利用触觉阅读盲文,这是感觉的()A.联想B.适应C.对比D.后象E.补偿5.错觉是指()A.人脑对客观事物不正确的知觉B.神经症病人的知觉C.幻觉D.人的一种心理缺陷E.一种病态知觉6.用红笔划出书中的重点是利用了知觉的()特征A.恒常性B.整体性C.理解性D.选择性E.以上都不是7.当人们在交谈中提到“黄山”时,头脑中重现迎客松的形象,这是()A.表象B.回忆C.重现D.想象E.再现8.一种与生活愿望相结合并指向未来的现象是()A.空想B.理想C.幻想D.梦想E.灵感9.有人想修炼成仙的想象是A.幻想B.空想C.理想D.梦想E.灵感10.判断情绪性质最简便的方法是()A.自我报告B.测量生理指标C.分析人格特征D.观察外显行为E.向同事亲友了解11.以下哪一情绪有益于健康()A.愤怒B.恐惧C.悔恨D.喜悦兴奋E.以上都不是12.个体被善或恶的社会现象所激起的情感状态,称之为()A.美感B.道德感C.理智感D.成就感E.责任感13.七情致病以下哪一项是错的()A.怒伤肝B.喜伤心C.忧悲伤神D.恐伤肾E.思伤脾14.人在悲伤是,生理上出现()A.泪腺分泌增加,消化系统活动受抑制B.心跳加快,面色变红C.消化腺分泌加强,消化活动增强D.呼吸加快,血压升高E.血液循环加速,皮肤潮红出汗15.()是意志过程不可缺少的因素A.克服困难B.自觉确定目的C.A和B D.不随意动作E.B 和D 16.鱼和熊掌不可兼得是一种()A.双趋冲突B.双避冲突C.趋避冲突D.多重趋避冲突E.以上都不是17.人格也称()A.性格B.个性C.能力D.气质E.风度18.引起动机的内在心理条件是()A.需要B.思维C.感觉D.性格E.气质19.气质类型在社会上评价()A.都是好的B.都是坏的C.有好有坏D.无好坏之分E.以上都不是20.性格属于下列哪种心理现象()A.认识过程B.情感过程C.意志过程D.人格心理倾向E.人格心理特征21.容易使个体产生挫折体验的因素是()A.心理调整能力强B.个体容忍性强C.抱负水平高D.良好的认知水平E.其他因素第三章心理卫生1.个体的心理健康主要从以下哪一项表现出来()A.人与人的交往B.智力水平较高C.优秀的思维能力D.情绪的活跃开朗E.坚强的意志品质2.儿童会将哭闹行为作为达到要求的手段,此时我们应该()A.满足其需要B.不理睬他C.耐心教育D.转移其注意力E.严加禁止3.青少年时期是心理上的断乳期,对待这个时期的儿童家长应()A.事事过问,样样安排B.在尊重他的选择的基础上,加强引导教育C.放手,让其自行决定D.严加管教,以防意外E.以上都不是4.从心理卫生角度看,老年人以下哪一条是不适宜的()A.适度运动B.豁达开朗C.生活规律D.积极交往E.尽量多休息5.心理健康者情绪不应具有哪个特点()A.经常保持良好的心境B.适度地情绪发泄C.善于调节自己的情绪D.情绪变化迅速E.具有较好的稳定性第四章心理应激1.导致个体产生心理应激反应最直接的因素是()A.生理刺激B.心理刺激C.社会文化刺激D.心理疾病E.个体对各种刺激的认识2.“SRRS”量表中提出,一年内LCU累计超过300表示()A.预示来年平安B.预示来年患病概率为20% C.预示来年患病概率为50% D.预示来年患病概率为70% E.预示来年患病概率为80%3.配偶死亡在生活事件心理应激评定量表中LCU为()A.100 B.73 C.65 D.45 E.394.应激的情绪反应不包括()B.兴奋B.恐惧C.愤怒D.抑郁E.焦虑5.“掩耳摇铃”“眼不见为净”的心理表现是()A.压抑作用B.否定作用C.反向作用D.退行作用E.幻想作用6.张海迪身残志坚,没有沉湎于自己的不幸,而是奋力拼搏,成为人们学习的榜样,这种心理现象是()A.潜抑作用B.升华作用C.幽默作用D.合理化作用E.反向作用7.某学生对一次考试失败引起的精神痛苦进行调整,称其为()A.情绪关注应对B.问题关注应对C.过程应对D.特质应对E.以上都不是8.与健康和疾病关系最直接的应激心理反应是()A.认知改变B.个性改变C.情绪反应D.社会适应能力下降E.以上都不是9.应激生理反应的神经机制主要通过以下途径调节()A.下丘脑-腺垂体-甲状腺轴B.下丘脑-腺垂体-肾上腺皮质轴C.下丘脑-神经垂体轴D.交感神经-肾上腺髓质轴E.下丘脑-腺垂体-性腺轴10.心理防御机制来自以下理论()A.行为学习理论B.心理应激理论C.认知理论D.人本主义理论E.精神分析理论11.有些人在遭到挫折后蒙头大睡,装病不起,像小孩一样,成人的这种表现称为()B.攻击B.退缩C.退行D.固执E.否认12.压抑、易激怒、好高骛远是()病人的人格特征A.高血压B.心脏病C.溃疡病D.支气管哮喘E.癌症13.以下哪一组个性特征易得溃疡病()A.好竞争、易激动、敌意B.易冲动、求全责备、刻板C.过分依赖、幼稚、敏感而懦弱D.内向、压抑、被动依赖、竞争性强E.被动依赖、缺乏自信、优柔寡断14.心身疾病的治疗应注意突出()A.对症下药B.心身同治C.纠正错误认知D.树立患者治疗信心E.以上都不是第五章心理变态1.人格障碍不应称为()A.变态人格B.病态人格C.超常人格D.精神人格E.异常人格2.人格障碍的首要原因是()A.遗传因素B.儿童被抛弃和忽视C.病理生理因素D.不合理教养E.伙伴的影响3.神经症共同特征为()B.起病多与心理社会因素有关B.病前有一定的人格基础C.症状主要表现为睡眠障碍、精神疲劳、烦躁等D.病程大多迁延E.以上均是2.神经衰弱的临床表现有()A.衰弱症状易疲劳B.情感的控制力降低C.兴奋症状易回忆联想D.入睡障碍E.以上均是3.患者常感到内心有一种说不出的紧张和恐惧,惶惶不安,忧心忡忡,但具体说不出怕什么或究竟会发生什么不幸,这是哪种神经症所具有的核心症状()A.焦虑症B.恐怖症C.癔症D强迫症E.神经衰弱第六章心理评估1.智力的高级表现是()A.创造能力B.记忆能力C.观察能力D.想象力E.注意力2.智力分布呈常态分布就是指()A.人与人之间在能力上没有明显的个别差异B.智力中等的人占多数C.智力超常的人占多数D.智力低常的人占多数E.智力中等的人占少数3.一般把天才儿童智商的最低临界线定为()A.110 B.120 C.130 D.140 E.1501.韦氏成人智力量表包括几个分测验()A.10个B.11个C.12个D.13个E.14个2.EPQ的四个量表分是()A.E、M、P、L B.E、N、Q、L C.E、N、P、FD.E、N、P、L E.E、N、P、K3.对EPQ不正确的描述是()A.实施简便B.运用广泛C.反映信息相对较少D.人格维度概念清楚E.对人格描述十分详细4.以下是SCL-90部分症状维度,但其中一项不包括在症状维度之内()A.躯体化B.强迫观念和行为C.失眠D.精神质E.抑郁第七章心理咨询1.专题心理咨询一般较适用于()A.外地要求咨询者B.需要个人保密的咨询者C.公众关心的一些较为普遍的心理问题D.急性情绪现象E.女性咨询者2.心理咨询主要解决人们的()A.神经症B.心身疾病C.精神病性障碍D.心理困惑和不适E.疼痛3.心理咨询的对象是()A.有心理困惑的正常人B.心身很健康的人C.有幻觉的人D.勉强求助的人E.思想觉悟不高的人4.心理咨询中起关键作用的是()A.咨询者的技能B.咨询室的条件C.来访者的职业D.咨询者的年龄和性别E.咨询者与来访者之间良好的人际关系15.相对而言,团体咨询不具有()的特点A.咨询面广B.咨询成本低C.难以兼顾每个个体的特殊性D.保密性好E.对具有相似问题的来访者同时进行咨询16.心理咨询初期阶段收集信息的核心内容是()A.来访者的基本情况B.来访者的家庭背景C.来访者的学校或工作背景D.来访者的社区背景E.来访者的心理问题第八章心理治疗1.心理治疗最基本、最重要的原则是()A.针对性地解决问题B.建立和谐的医患关系C.严格的保密措施D.综合性的手段E.灵活地变更治疗程序2.心理治疗的基本过程是()A.探索问题、心理测验、治疗行动、疗效评价和结束巩固B.建立关系、分析认识、治疗行动、疗效评价和结束巩固C.建立关系、探索问题、心理测验、治疗行动和疗效评价D.探索问题、分析认识、治疗行动、疗效评价和结束巩固E.建立关系、分析认识、心理测验、治疗行动和结束巩固3.精神分析疗法中,要求病人毫无保留地诉说他想要说的一切的做法称为()A.发泄B.了解潜意识C.自由联想D.解释E.移情4.精神分析疗法中,病人将仇恨、愤怒、敌视等指向医生,这是()A.发泄B.自由联想C.正移情D.负移情E.精神病态5.精神分析治疗的病人出现联想困难、突然停止话题或反复陈述或要求终止治疗,表明病人处于()A.抗拒B.负移情C.正移情D.发泄E.压抑4.与中国的认知领悟疗法相关的内容是()A.理论来自认知心理学B.病因是幼年性心理的症结C.采用厌恶疗法D.采用自由联想的方法治疗E.中国学者钟友彬提出5.首次就将恐高症患者带到15层的楼顶,属于以下哪种心理治疗方法()A.系统脱敏疗法B.厌恶疗法C.满罐疗法D.放松疗法E.认知疗法6.在吮指癖小儿的手指上涂抹苦味剂属于()A.厌恶疗法B.满罐疗法C.系统脱敏疗法D.暗示疗法E.认知疗法9.下列心理治疗不属于行为治疗的是()A.系统脱敏疗法B.暗示疗法C.满罐疗法D.标记奖励疗法E.厌恶疗法10.认知治疗重视的是()A.个体适应不良的行为B.个体潜意识的冲突C.个体意识的冲突D.个体对现实事件的评价E.个体童年的创伤经历11.催眠治疗不适宜应用于()A.焦虑症B.心身疾病C.危机干预D.性功能障碍E.恐怖症第九章病人心理1.手术前病人的心理特点包括()A.焦虑和恐惧感B.害怕疼痛C.担心手术发生意外D.怕致残E.以上都是2.对手术后病人,医生无需()A.及时告知手术成功B.缓解其疼痛C.介绍手术过程D.帮助他们克服忧郁反应E.鼓励并协助其早期活动3.冠心病患者身上备有“救心丹”药有特别安全感,这属于()A.药物名称的心理影响B.药物作用对心理影响C.药物的心理效应D.用药方法对心理影响E.药物的剂型对心理影响4.康复器具使用不当影响康复心理属于()影响A.社会因素B.医源因素C.情绪D.人格E.认知答案第一章1.D第二章1-5 B A C E A 6-10 D A C B D 11-15 E B C A C 16-21 A B A D E C第三章1-5 A C B E D第四章1-5 E D A A B 6-10 B A C D E 11-14 C A D B第五章1-5 C B E E A第六章1-7 A B C B D E C第七章1-6 C D A E D E第八章1-5 B D C D A 6-11 E C A B D C第九章1-4 E C A B。

心理卫生与心理辅导,章节测试 第三章

心理卫生与心理辅导,章节测试 第三章

第三章学校心理辅导一、单项选择题1.从学校心理辅导工作的对象来看,学校心理辅导主要针对的是()A.中、小学生B.大、中、小学生C.学校全体教职员工及学生D.大学生【解析】B2.学校心理辅导的核心内容是()A.教育和适应B.教育和发展C.适应和发展D.创新与发展【解析】B本题考查学校心理辅导的核心内容。

学校心理辅导工作较好地体现了心理辅导的教育和发展两大基本职能,教育和发展是学校心理辅导的核心内容。

3.狭义的学校心理辅导是指()A.各级各类学校中开展的面向学校中各类成员的心理指导B.个别心理辅导C.学校内的心理辅导人员对前来求助的学生从心理上进行指导和帮助的活动D.心理辅导课【解析】C4.适应性辅导的对象是()A.身心发展正常,但带有一定的心理、行为问题的学生B.身心发展正常,但在发展方面仍有潜力可挖,心理素质尚待完善的学生C.心理健康,但有一定的品德问题的学生D.身心发展正常,且发展较充分的学生【解析】A本题考查适用性辅导的对象。

适应性辅导的对象是身心发展正常,但带有一定的心理、行为问题的学生,或者说,是“在适应方面发生困难的正常人”。

5.适应性辅导强调教育的原则,重视辅导对象的()A.情感作用B.理性作用C.理想作用D.情商作用【解析】B本题考查适应性辅导的特点。

适应性辅导强调教育原则,重视辅导对象的理性作用,强调发掘、利用其潜在积极因素,自己解决问题。

对于环境的改善,也是在现有条件基础上提出改进意见。

6.从内容上看,学校心理辅导的核心问题是()A.适应问题B.发展问题C.人生观问题D.成长问题【解析】D本题考查学校心理辅导的核心问题。

从内容上看,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问题是人生观问题,而心理辅导的核心问题则是成长问题。

7.学校心理辅导要指导和帮助学生乐于与人交往,宽以待人,乐于助人,客观评价别人自己形成积极的交往态度.即形成良好的()A.情绪稳定性B.情绪适应性C.交往稳定性D.交往适应性【解析】D8.让学生在各种模拟与实际情境中讨论、体验、训练,从而取得积极、有效的心理辅导效果,这体现了学校心理辅导基本原则中的()A.整体性原则B.主体性原则C.活动性原则D.预防与发展相结合的原则【解析】C本题考查学校心理辅导的原则。

幼儿卫生学—第三章

幼儿卫生学—第三章

免疫分两类:非特异性免疫 和特异性免疫。 非特异性免疫是指人类 进化过程中不断与各种病原 体斗争所建立起来的一系列 防御机能。 特异性免疫是个体在后 天生活中与病原体等抗原接 触后产生的特异性免疫,特 异性免疫又分为自动免疫和 被动免疫两种方式。
预防接种(人工自动免疫):是将疫苗通 过适当的途径接种到人体内,使人体产生对该 传染病的抵抗力,从而达到预防传染病的目的。 它是人工自动免疫,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预防 措施,在传染病的预防上有重要意义。 人工被动免疫:在传染病流行期间,还可 进行人工被动免疫,即注射免疫球蛋白或特异 性免疫血清,以增加体内的抗体水平,增加对 传染病的抵抗力。 计划免疫就是有计划地进行预防接种。即 根据传染病流行特征、疫情和人群免疫水平的 监测,按照科学的免疫程序,有计划地适时地 进行基础和加强免疫,提高人群免疫力,从而 达到控制和消灭某些传染病的目的。包括基础 免疫和加强免疫。
暴怒发作
表 现:儿童在个人要求或欲望得不到满足时,或受到挫折时,
就哭闹、尖叫、在地上打滚、用头撞墙、撕东西、扯 头发等过火行为。
原因: 通过学习而产生
儿童发作(遭受挫折)——大人让步 (结局强化 了行为);其他儿童模仿获得这种行为。 (1)从小培养儿童讲道理、懂道理。第一次发作 防治:
时,家长不要妥协。 (2)培养童合理宣泄不良情绪。
(4)早诊断、早治疗 及早对病儿进行诊断和治疗,有利于预防病儿 病情恶化,早期恢复健康,杜绝传染者在幼儿园流 行,都有重要作用。 2、切断传播途径:卫生、消毒 3、保护易感者 (1)特异性措施,即通过预防接种,使学前儿童 体内产生对某些传染病的特异性免疫力,这是一项 最有效的重要措施。 (2)非特异性措施,包括体育锻炼,加强营养, 以增强学前儿童体质,提高对传染病的非特异性抵 抗力。

学前儿童心理卫生与辅导,讲义 第三章

学前儿童心理卫生与辅导,讲义 第三章

第三章托管机构中常见的学前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第一节学前儿童的精神压力一、精神压力状态与学前儿童的身心适应(一)精神压力状态的概念(识记)1.不同研究者的不同观点对精神压力状态的定义,常因研究者研究的侧重点不同而有差异。

塞里、阿克斯。

2.交互作用理论(1)拉扎鲁斯的定义拉扎鲁斯等人从交互作用理论出发,曾给精神压力状态下了这样的定义:“精神压力是人与环境之间的特殊关系,它取决于人对加重或超出其负荷的危机及其完好状态的评估。

(2)交互作用理论的核心人对生理和心理需要的满足的知觉,以及对满足这些要求的能力的知觉,是形成精神压力状态的根源,知觉到的要求同人对自己满足要求能力之间出现不平衡,就会产生精神压力。

(二)精神压力与学前儿童的身体健康(领会)1.生理指标的变化(1)梅耶的链球菌感染的研究儿童对链球菌感染的情况与情绪紧张事件的增加的水平明显相关,并与上呼吸道疾病的临床表现明显相关。

(2)与精神压力有关的其他疾病精神压力与儿童期的许多躯体疾病和意外事故的发生之间存在着联系。

2.心身疾病是躯体疾病或一种综合症,它是由许多因素综合作用而造成的,可能有器质的倾向,与也个体特征和其所处的环境有关,但更多的是与个体遭受过过度或过强的精神压力刺激有关。

(三)精神压力与学前儿童的心理适应1.适应的定义适应,指的是个体与环境的关系,既包括个体根据环境的要求改变自己,也包括个体作用于环境。

心理适应不良的学前儿童,其人际关系、社会行为及生活能力都会出现障碍,行为表现超出了对心理刺激的正常和应有的反应范围。

2.科温的研究科温等人的研究证实了精神压力与儿童的一般心理适应与情绪失调和与行为障碍等存在着密切的关系,这就是说,学前儿童经历较多的心理紧张,可能会导致其心理适应不良。

(四)对学前儿童精神压力状态的评估1.社会性重新调整计量表50-60年代,以霍姆斯等人为首的一批学者精心修订了能直接和定量地测定人的精神压力的“社会性重新调整计量表”(识记)2.科亭顿生活事件计量表70年代,科亭顿依据了“社会性重新调整计量表”的样式和计分方法发展了适用儿童的“科亭顿生活事件记录表”,用以直接和定量地测定儿童的精神压力状态。

学前卫生学第三章幼儿的心理卫生课件

学前卫生学第三章幼儿的心理卫生课件
第三章 幼儿的心理卫生
一、幼儿心理卫生的一般问题 二、幼儿心理保健 三、幼儿常见心理问题的表现及其矫正
第一节 幼儿心理卫生的一般问题
一、心理卫生概述 二、心理健康的概念及标准
一、心理卫生概述
〔一〕心理卫生的定义 又称精神卫生,是指维护和增进
人的心理健康的种种活动和措施的总 称。
〔二〕幼儿心理卫生的任务
“心理健康,是指对于环境及相互关系具有高 效而愉快的适应。心理健康的人,能保持平静的情 绪、敏锐的智能、适应社会环境的行为和气质。〞
“心理健康是指个体能够积极地适应环境,有 正常的认知水平、稳定愉快的情绪、同客观现实保 持平衡的意志行为、良好的个性特征状态和正常的 自我调控能力。〞
〔二〕心理健康的标准
〔3〕消退法 A.概念 所谓消退,指的是撤销促使某些不良行为的强化因素,从而减少
这些行为的发生。 C.运用原那么: 消退法常与阳性强化法同时使用,治疗的效果更为理想。 必须坚持始终,不能中途又给予强化物,否那么易使治疗失效。 B.适用范围 常用于治疗儿童的多种问题行为,如攻击行为、暴怒发作、多动
症等。
1、了解幼儿心理特点,研究幼儿的心理健 康与幼儿园的教育及生活环境之间的相互关 系,找出影响幼儿心理健康的因素,提出相 应的标准和卫生要求;
2、将心理卫生纳入幼儿园管理的议事日程, 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使心理保健的 思想深入人心;
3、按照心理卫生的要求指导幼儿园的工作, 利用和创设各种有利因素,控制和消除各种
的刺激强度由弱到强、由小到大而逐渐训练其心理承受力,增强 适应力,从而最后到达对敏感事物不产生“过敏〞反响。
B.运用原那么 a.首先要深入了解患者的异常行为表现(如焦虑和恐惧)是由什 么样的刺激情境引起的, b.把所有焦虑反响由弱到强按次序排列成“焦虑阶层〞 c.由弱到强一个一个地予以消除,最后把最强烈的焦虑反响 (即我们所要治疗的行为)予以消除(即脱敏)。 C. 适用范围 此种疗法多用于矫治焦虑症、恐怖症。

第三章 学校心理卫生

第三章   学校心理卫生

不满情绪的发泄,有助于维护心理健康水平。

(2)儿童的情绪处于发展变化之中,随 年龄增大,其情绪由简单反映发展成带有一
定社会内容的较为复杂的表现形式,情绪由
很大的冲动性和易变性发展为自我调节不断
增强,情绪稳定性不断提高。

(3)注意孩子的情绪保健,父母老师作 好榜样。
3、意志健全和行为协调

意志是自觉确定目的,并根据目的来支配、 调节行为、克服困难的心理过程。

人际关系不良往往是心理疾病的主要原因。

(1)学生人际交往主要指与老师、同学及家 长之间。心理健康者乐于与人交往,也易于被
别人理解和接受。心理不健康者不能与人合作,
对人漠不关心,缺乏同情心,斤斤计较,猜疑、
嫉妒、退缩,不能置身于集体,与人格格不入。

(2)儿童人际关系虽然简单,但往往技能差, 要逐步教育训练,让孩子在交往游戏中增长交 往技能。
4、经验标准

即根据专业人员、教师或家长个人的经验 与观念来判断孩子是否异常。

有调查表明,教师用此法可鉴别出75%的
学生行为问题,但它深受评定者知识结构、
人格特质、价值观和教育观的影响,要避免
“权威判断”,可采用数位专家做“单盲”
(即评前不知道原诊断)评定,再以平均值
案例
通6门外语仍难就业 “布雷迪的猴子”
(二)五大健康标准

1、智力符合常态 2、情绪稳定而愉快 3、意志健全和行为协调


4、性格与自我意识良好
5、人际交往和谐
1、智力符合常态

智力一般指人的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 思维力和操作能力的结合,常用智力测量的出 的智商(IQ)来衡量人的智力水平,韦氏儿 童智力量表将平均智商定为100分,IQ在140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本目录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本目录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本目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本目录》
第一章思想与情感管理
1.1 自我认识与自我定位
1.2 情绪管理与情感调控
1.3 压力管理与抗压能力培养
第二章人际关系与沟通技巧
2.1 人际交往与社交能力
2.2 冲突管理与解决技巧
2.3 听说读写——有效沟通技巧
第三章心理健康与身心保健
3.1 睡眠健康与保持体力
3.2 饮食习惯与营养均衡
3.3 运动锻炼与身心健康
第四章心理卫生与心理疾病预防
4.1 心理健康常识与心理疾病预警
4.2 心理危机干预与自我救助技巧
4.3 专业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服务
第五章心理成长与自我实现
5.1 自我激励与目标设定
5.2 自我认同与职业规划
5.3 幸福生活与心理成熟
第六章心理健康教育实践与案例分析
6.1 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设计
6.2 基于案例的心理健康教育训练
6.3 实践操作与心理健康教育效果评估
这是一本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本的目录,内容包括了关于思想与情感管理、人际关系与沟通技巧、心理健康与身心保健、心理卫生与心理疾病预防、心理成长与自我实现等方面的知识,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大连理工版公共卫生教育高中一年级第三章第一课:心理与心理健康课件(共47张ppt)

大连理工版公共卫生教育高中一年级第三章第一课:心理与心理健康课件(共47张ppt)

13
>> 心海导航 <<
心理健康的标准主要 有以下10条
了解自我: 对自己有充分的认识和了解,并 能恰当地评价自己的能力。
信任自我: 对自己有充分的信任感,能克服困难, 面对挫折能坦然处之,并能正确地评 价自己的失败。
悦纳自我: 对自己的外形特征、人格、智力、能 力等都能愉快地接纳认同。
2020/5/20
7.所谓“悦纳”自我,就是要认为自己 的一切都是好的。
8.心理疾病不会影响到身体健康。
9.身体不健康不会引发心理不健康。 明 辨 是 非
2020/5/20
22
>> 新课导入 <<
• 心理健康课对 你有帮助吗? • 你如何理解心 理健康教育?
2020/5/20
23
>> 心海导航 <<
什么是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的功能 心理健康教育对我们成长的意义
2020/5/20
5
>> 心海导航 <<
生理健康
是健康的基础,指人 体结构完整,生理功 能正常。
2020/5/20
6
>> 心海导航 <<
社会适应健康
就是自己的各种生理和心理的活动和行为,能 适应复杂的环境变化,为他人理解和接受,使自己 在各种的环境中有充分的安全感;能保持正常的人 际关系,能受到他人的欢迎和信任;对未来有明确 的生活目标,能切合实际地在各种社会环境下不断 进取,有理想和事业上的追求。
14
>> 心海导航 <<
控制自我: 能适度地表达和控制自己的情绪和 行为。
调节自我: 对自己不切实际的行为目标、心理不 平衡的状态、与环境的不适应性,能 做出及时的反馈、修正、选择、变革 和调整。

大健康复习题目(含答案)

大健康复习题目(含答案)

第一章:健康与疾病一、填空题1.轻度亚健康状态的特征是(容易疲劳)。

2.不健康的心理和(生活方式)是引发慢性病的主要(危险因素)。

3.快乐的心态是保持(身体健康)或康复的重要因素。

4.疾病也是一种社会现象,不同的社会有不同的(疾病模式)。

二、单选题1.健康的内容包括:DA)身体和心理健康 B)身体健康C)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良好 D)身体、心理、道德健康和社会适应良好2.亚健康状态在整个人群中占有的比例是:CA)20% B) 30%C) 50-70% D) 5%3.引发疾病的因素有:DA)生物和理化因素 B)遗传和营养因素C)免疫、心理和社会因素 D)以上全都是4.目前对人类健康危害最大的疾病是:BA)传染病 B)慢性病C)营养不良性疾病 D)精神疾病5.在影响健康长寿的因素中,占比例最高的因素是:DA) 遗传因素 B)医疗因素C)社会因素 D)生活方式因素三、是非判断题1.只要身体不生病就是健康。

(B )2.健康膳食就是有营养的饮食。

(B )3.现代医学模式是:“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

(A )4.维护健康主要是医疗卫生部门的责任,与家庭和个人关系不大。

( B)5.健康与遗传和环境关系很大,个人是无法选择的。

( B)第二章:人体生理与疾病一、填空题1.运动系统由骨、关节和(骨骼肌)组成,在(神经)的支配下三者协调工作产生运动。

2.大脑额叶的有主要功能是,支配语言、书写和对侧肢体运动,还有(精神心理活动)。

3.小脑的主要功能是(保持身体的平衡)和(协调运动)。

4.淋巴细胞是人体的免疫细胞,它对抗原进行攻击的方式有(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两种。

5.心脏每分钟搏动范围在( 60—100)次,每天搏动 10 万次左右。

二是非判断题1.年轻人发生脑出血与老年人一样,大都由于动脉粥样硬化和高血压引起。

( B)2.肺炎感染的部位发生在人体的大气管或中等大支气管。

( B)3.自身免疫疾病是免疫系统对体外细菌或病毒发起攻击产生的疾病。

李立峰 学前儿童卫生学 第三章 学前儿童的心理健康及保健

李立峰  学前儿童卫生学  第三章 学前儿童的心理健康及保健

PRESCHOOL EDUCATION
2、情绪稳定愉快 情绪是一个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内心体验 ,它既是一种心理过程,又是心理活动赖以进行的背景。 良好的 情绪,反映了中枢神经系统功能活动的协调性,表示人的身心处 于积极的平衡状态。 心理健康的儿童表现为情绪安定,积极向上,具有对他人的爱心 和同情心。在他们身上,愉快、乐观、满意等积极情感总是多于 消极情感,能较长时间保持良好的心境,没有不必要的紧张感和 不安感。对待环境中的各种刺激能表现出与其年龄相符的适度反 应,逐渐学会调节和控制情绪。如果情绪太易变,反复无常,情 绪的表现与内心体验不一致或与外部环境不协调, 都是不健康的心理状态。
PRESCHOOL EDUCATION
五、学前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的预防及矫治策略
(一)学前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的预防策略
1、培养儿童的自尊、社会性和自主性 2、家庭成员要创造温馨和谐的家庭氛围,教养态度要一致,
3、要有鼓励儿童个人竞争技巧发展的社会支持系统
PRESCHOOL EDUCATION
(二)学前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的矫治措施
出冷漠、自卑、孤僻、胆怯、执拗、依赖、吝啬和敌意等
不良的性格特征。
PRESCHOOL EDUCATION
6、自我意识良好
自我意识是主体对自己及自己与客观世界关系的意识。自我意识在
性格形成中起着关键的作用。当小儿在语言中出现“我”时,就可 以说他已经开始有了自我意识。具有良好自我意识的儿童,能了解 自己,悦纳自己,体验到自己存在的价值。在他们身上积极的肯定 的自我观念占优势,对自己表现出自爱、自尊、自豪感;对他人则 表现出友善、同情、尊敬和信任。
事物。
PRESCHOOL EDUCATION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章心理卫生
心理卫生原则
心理卫生要注意自我意识良好回,社会适应自如,人际关系良好和劳动实践积极四项原则
1.自我意识健全
2.社会适应自如
3.人际关系良好
4.劳动实践积极
第二节个体心理卫生
同一年龄阶段的人群存在着大致相似的生理和心理特点,而与其他年龄阶段的人则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所以各年龄阶段间便存在不同的心里矛盾,构成各年龄阶段独特的心理卫生问题。

一.儿童心理卫生
婴儿心理卫生
婴儿期指从出生到3岁以前的儿童,这时儿童的脑重已增至1000克左右。

婴儿时期心理保健应:
1.丰富的营养
2.充足的睡眠
3.爱抚
4.训练和教育。

幼儿心理卫生
年龄在3到6,7岁的儿童处于幼儿期。

幼儿心理卫生应:
1.促进脑的发育
2.养成良好的习惯
3.注重行为和人格的塑造
4.强化语言发展
5.培养认知能力
学龄儿童心理卫生
学龄儿童是指6,7岁到11,12岁的儿童学龄儿童心理卫生应
1.激发学习动机,培养学习兴趣
2.培养适应能力
3.正确引导,防止不良行为发行
4.培养独立能力,创造力
5.建立良好亲子关系
儿童常见心理问题
1.不良行为习惯
<1>咬指甲 <2>.依赖与退缩 <3>。

攻击性行为
2.产生原因
<1.>有趣的活动被横加干预 <2>.宏爱<3>与父母修养不够及教育子女方法不当有关 <4>.模仿学习
成少年心理卫生
少年期是指11,12岁到14,15岁这一年龄段,它是儿童期向成年期转化过渡的时期,即成春发育期。

少年期心理保健应:
1.引导性心理健康发展
2.学会调谐人际关系
3.学会调谐人际关系
4.促进自我意识发展
5.培养情绪调节能力,保健稳定心理状态
成年心理卫生
成年期是指从15,16到27,28岁之间阶段,它是人生最宝贵,最有特色的黄金时期
成年期心理健康问题十分复杂,其心理保健应:
1.正确处理独立性与依赖性的矛盾
2.正确解决理想与现实的矛盾
3.妥善处理热情谈率与闭锁性的矛盾
4.积极开展性健康教育,促进其对性成
熟状态的良好适应
5.树立正确的恋爱观
青少年常见的心理问题
1.嫉妒心理
2.自卑心理
3.逆反心理
4.挫折心理
5.自我意识的矛盾
6.性心理问题
中年心理卫生
中年期是指从35到59岁这一处于成年和老年之间的时期,是人生中为社会做出最大贡献的时期。

中年期主要心理问题
1.心理疲劳
2.婚姻适应不良
3.更年期综合征
综合征的临床表现:
是头晕,睡眠,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下降等神经衰弱症状和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在其影响下,他们在日常生活中表现出神情紧张,易发怒,发烦躁,焦虑等心理症状,严重时会对生活失去自信。

<二> 中年期心理保健
1.学习掌握心理调节方法与技巧,保持健
康的情绪
2.注意劳逸结合
3.重视心理咨询,防止心理疾病
4.注重更年期心理保健
四.老年心理卫生
一.老年人主要心理问题
1.衰老感
2.离退休综合征
3.“空巢”心理
二.老年人心理保健
1.正确认识服老与不服老的辩证关系
2.正确处理代际关系
3.乐天知命,积极参加适当的运动
4.宽容大度
5.生活规律,营养合理
6.老当益壮,积极交往
第三节群体心理卫生
大学生心理卫生
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良好的心理素质不仅关系到大学生个体的心身健康和全面发展,也直接关系到民族素质和国家的综合国力。

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
学习心理问题,人际交往问题,性心理问题,择业心理问题等。

一学习心理
1.学习动力缺乏
2.学习疲劳
3.学习适应性障碍
4.学习过渡焦虑
二择业心理
大学生的择业心理是指大学生在选择职业的过程中的一般心理特征,包括对自己,对职业,对社会与择业有关事物的认识。

了解择业过程中的推理与决策。

单选题
1.心理卫生原则错误的选项;()
A.自我意识健全B.社会适应自如C.人际关系良好D.绝对的十全十美
2.婴儿时期心理保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丰富的营养②充足的睡眠③爱抚④
训练和教育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②③④
3.老年人主要心理问题错误的选项()
A.衰老感
B.离退休综合征
C.空巢心理
D.不慢感
4. 学龄儿童心理卫生包括那些内容?
①:激发学习动机,培养学习兴趣;
②:培养适应能力。

③:正
确引导,防止不良行为发生。

④:培养独立能力,创造力。

⑤:建立良好亲子关系。

A :①② B: ①③ C: ①②③④ D:①
②③④⑤
答案:1.D 2.D 3.D 4.D
多选题:
1.幼儿心理卫生包括()
A.促进脑的发育
B.养成良好的习惯
C.注重行为和人格的塑造
D.强化语言发展
2.少年期心理保健包括()
A.引导性心理健康发展
B.学会调谐人际关系
C.促进自我意识发展
D.培养情绪调节能力,保持稳定心理状态
3.青少年那些心理问题常见()
A.嫉妒心理
B.自卑心理
C.逆反心理
D.自信心理
答案1.ABCD 2.ABCD 3.ABC
填空题
1.心理卫生从其工作目标来看可分为
()及
()
2.心理卫生的核心是
()其重要手段是()
3.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有
()
()()及()
答案:1①广义的心理卫生②狭义的心理卫生2①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②心理健康教育3①学习心理问题②人际交往问题③性心理问题④择业心理问题
简答题
1.什么叫心理卫生?
答:心理卫生指以积极的有效的心理活动,平稳,经常的心理态度,对当前发展的社会和自然环境以及自我内环境的变化具有良好的适应能力和调节能力。

2.什么叫心理健康?
答:指具有正常的认识能力,适应的情绪体验,健全的人格,正确的自我意识及和谐的人际关系,是指个体心理自身及环境条件许可范围所能达到的最佳功能状态,而不是指绝对的十全十美。

3心理健康的评估标准?
答:适应能力,耐受力,控制力,意识水平,社会交往能力,康复力,愉快胜于痛苦的道德感等方面提出了评价心理健康水平的7条标准。

4.青年期是指:
答:从15,16岁到27,28岁这一年龄阶段,它是人生最宝贵,最有特色的黄金时期。

青年人朝气蓬勃,充满生机,富于青春的活力。

5.青年期心理健康问题十分复杂,其心理保健包括哪些内容?
答:①:正确处理独立性于依赖性的矛
盾。

②:正确解决理想与现
实的矛盾
③:妥善处理热情坦率于闭锁性的矛盾。

④:积极开展性健康教育,促进其对性成熟状态的良好适应。

⑤:树立正确的恋爱观
6.更年期综合征的临床表现有哪些?
答:头晕,失眠,乏力,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下降等神经衰弱症状和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在其影响下,他们在日常生活中表现出神情紧张,情绪起伏波动,易激怒,烦躁,焦虑等心理症状,严重时会对生活失去信心。

7.择业心理指的是什么?它抱括哪些内容?
答:大学生择业心理指大学生在选择职业的过程中的一般心理特征,包括对自己,对职业,对社会与择业有关事物的认识,了解及择业过程中的推理与决策。

阿卜杜喀迪尔 201008630101517
阿依先木 20100863010109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