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血浆PAI-1、D-二聚体水平变化及意义

合集下载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检测血浆同型半胱氨酸和尿白蛋白排泄率的意义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检测血浆同型半胱氨酸和尿白蛋白排泄率的意义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检测血浆同型半胱氨酸和尿白蛋白排泄率的意义玛依拉·依山;玛依拉·库尔班;古力娜尔·依明【摘要】目的通过检测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和血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探讨其与发生肾损伤的关系及临床检测意义.方法选择住院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105例,按国际标准分为非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PDR) 25例和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80例,同时选择9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分别检测其尿素氮(BUN)、肌酐(Cr)、尿酸(UA)、空腹血糖(GLU)、Hcy和UAER水平,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PDR组、NPDR组的BUN、Cr、UA、Hcy、GLU、UAER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PDR组的BUN、Cr、UA、HCY、UAER显著高于NPDR组(P<0.05或0.01).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组Hcy和UAER呈明显正相关关系(r =0.898,P<0.05).结论联合检测尿白蛋白排泄率和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可作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早期肾损伤的诊断指标.【期刊名称】《右江医学》【年(卷),期】2014(042)004【总页数】3页(P447-449)【关键词】同型半胱氨酸;尿白蛋白排泄率;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肾病【作者】玛依拉·依山;玛依拉·库尔班;古力娜尔·依明【作者单位】新疆喀什地区第一人民医院眼科,喀什844000;新疆喀什地区第一人民医院眼科,喀什844000;新疆喀什地区第一人民医院检验科,喀什844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87.2近年来糖尿病患者发生微小血管并发症的重要情形之一就是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的出现[1]。

究其原因是高血糖引发视网膜组织缺血缺氧所致。

糖尿病患者发生另一并发症就是累及肾脏损伤[2]。

2型糖尿病患者血浆D-二聚体、凝血四项指标变化的分析及临床意义

2型糖尿病患者血浆D-二聚体、凝血四项指标变化的分析及临床意义
±S )
发症 的形成及发生发展有密切关系。提示糖尿病患者存在 着纤维蛋 白形成和降解 , 一二聚体增高可能预示糖尿病患 D 者心脑肾血管并 发症发生 的危险性。 综上所述 ,血管病变和微血管病变是糖尿病 的主要病 理变化 , 也是糖 尿病 并发症的病理基础 , 其发生 、 发展与患 者体 内的血栓前状态 、 凝血功能增强 、 凝血功能减退等 因 抗 素密切相关 ,联合检测 D 二 聚体 、I 一 FB对预示糖尿病患者 血 管 并 发 症 发 生 的危 险性 具 有 非 常 重 要 的 临床 意 义 ,有 助 于糖尿病血管并 发症 的早期诊断和治疗 。 参考文献 [] 1张燕 , 李卓江, 景本年, 糖尿病患者血浆凝血酶 一 等. 抗凝血酶
1 资料 与 方 法
等动脉血管病变是糖尿病患者致残的主要原因 ,由于慢性 高血糖使人体内糖基化物质大量产生 ,并沉 积在血管 内膜 下 , 致 血 管 内膜 的 损 伤 , 进 2型 糖 尿 病 患 者 的 高凝 、 导 促 低 纤溶活性和高黏度的发生 ,血浆纤维蛋白原通过转化 为不 溶性降解产物沉积于主动脉平滑肌表面和周 围 ,促进动脉
2型 糖 尿 病 患 者 血 浆 D 一二 聚体 、 血 四项 指 标 变 化 的 凝 分 析 及 临床 意 义
穆 彦 龙
( 陕西中医学 院附属 医院检验科 , 陕西 咸 阳, 10 0 720 )
【 摘要 】 本文主要是探讨血浆 D 二 聚体 、 一 凝血 四项指标的变化在糖尿病及其并发症 中的l 床意义。研 究发现 2 } 缶 型糖尿
和D 一二聚体检测 []临床荟萃 ,0 3 1 ( 0 :6 — 6 . J. 1 20 ,8 1 )5 1 5 2
注: 为与健康对照组 比较 P>00 ,为与健康对照组 . 5

D二聚体临床意义

D二聚体临床意义

2008年01月05日星期六 00:25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和D-二聚体最大的区别之一是,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可以以纤维蛋白原为底物,而D-二聚体是以纤维蛋白为作用底物,因此,在原发性纤溶时D-二聚体水平并不增高,而FDP水平增高。

在其它一些病理情况下,诸如DIC时,两种的变化基本平行。

在凝血过程中,纤维蛋白原在被凝血酶水解后,相继释放出纤维蛋白肽(FPA)A和肽B(FPB),剩余的可溶性纤维蛋白单体(SFM),形成可溶性纤维蛋白单体聚合物,经凝血因子XIIIa和钙离子的作用后,形成不溶性稳定的纤维蛋白,继而血液凝固。

其过程是在经过一系列交联后完成,此后所形成的纤维蛋白性质稳定,一般不再溶解,即真正意义上的血栓。

但可被纤维酶所降解,纤溶酶对纤维蛋白的降解产生多种复合物,其中一种就是D-二聚体,它是交联后纤维蛋白被纤溶酶降解的特异标志物之一,是确定体内有无血栓形成及继发性纤溶的指标。

D—二聚体的含量变化可作为体内高凝状态和纤溶亢进的标志。

D-二聚体水平变化的临床意义1.DIC时,由于广泛的微血栓形成,以及继发性纤溶亢进,导致D-二聚体水平显著增高,其敏感性和特异性显著高于血小板计数、纤维蛋白原定量、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等筛选检测试验。

2.白血病时,白血病细胞中含有强烈的促凝物质,这种促凝物质的作用类似于组织凝血因子,可激活外源凝血系统。

如M3型白血病早幼粒细胞之嗜天青颗粒,含有大量蛋白溶解酶,当细胞破坏时,它们被释放入血流,即可直接激活因子X,导致高凝状态及血栓形成,另外,淋巴细胞白血病细胞中也含有强烈的促凝物质。

这些患者的血浆D-二聚体水平可以达到5000μg/L。

杀伤作用强烈的化学或放射治疗,杀灭大量白血病细胞,使含于白血病细胞内的促凝物质释放入血,导致高凝状态及血栓形成。

这些患者的血浆D-二聚体水平可以达到20000μg/L或更高。

大多数患者随着治疗和白血病细胞水平降低而D-二聚体水平也降至较低水平。

血清APN、PAI-1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相关性研究

血清APN、PAI-1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相关性研究

性血 浆 蛋 白 , P A N水 平 变 化 与 糖 尿 病 视 网膜 病 变 ( R) 生有关 联 。纤 溶酶 原 激 活物 抑 制物 .( A . D 发 1P I
1 是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 (-A) ) t P 和尿激酶型纤
溶 酶原 激 活物 ( —A) uP 的特 异性 快 速 抑 制剂 , 纤 溶 是 系统 的重 要调 节 因子 , 是 内皮 细 胞 功 能失 调 的重 也
关键词 : 糖尿病性视 网膜病 变 ; 脂联素 ; 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一 纤 1 中图分类号 :5 7 2 R 8 .6 文献标志码 : A
A N和 P l P A一 1可能参 与 了 D R的发
生和发展 , T 高 G血症 、 肥胖 、 高血糖可能是导致 P I A一 1升高和 A N降低 的原 因。 P
病患 者血脂 的升高 , 将促 进 D R的发 生发 展 , 尤其 与 D R的硬性 渗 出有 直接 关 系E 。A N也 抑 制 氧化 型 6 ] P 低 密度脂 蛋 白 ( D s 的 聚合 及 巨 噬细 胞 对 其 的吞 L L) 噬 。研究 发现 , 露 于 氧 化 修 饰 的 L L 使 内皮 暴 D s可 细胞 减少 4 % , 周 细胞 减 少 2 % , 中周 细 胞 对 l 使 5 其 内皮细胞 起支 持作用 , 此外 周 细胞具 有收缩 功 能 , 可
B R组 、 D D P R组血清 A N和 P Il P A — 水平组 问比较差异 均有 统计学意义 ( 0 0 ) P< . 5 。血清 A N与 B 、P L LC P MIF G、D — 、
T G呈负相关 , HD — 与 LC呈正相关 ; A 一 T H A B 呈正相关 。结论 PI 1与 G、 b 、 MI

2型糖尿病肾病伴血管病变患者外周血D_二聚体测定及临床意义

2型糖尿病肾病伴血管病变患者外周血D_二聚体测定及临床意义

2型糖尿病肾病伴血管病变患者外周血D_二聚体测定及临床意义作者:楼波蒋忠华来源:《心脑血管病防治》2012年第06期[关键词]D_二聚体;2型糖尿病;血管病变中图分类号:R587.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9_816X(2012)06_0490_02DOI:10.3969/j.issn.1009_816X.2012.06.232型糖尿病是常见病、多发病,其患病率正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口老龄化,生活方式的改变而迅速增加,合并血管病变是使糖尿病患者致残、致死的重要原因之一,多由于高血糖及脂代谢异常所引起的血管内皮损伤,导致血栓或广泛的微血栓形成。

D_二聚体是证实体内存在高凝状态、继发性纤维蛋白溶解及诊断血栓性疾病的特异性指标。

本文对338例2型糖尿病患者血浆D_二聚体水平进行比较,以探讨其在2型糖尿病中的临床意义。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2010年12月至2012年5月在我院内分泌科住院的2型糖尿病患者338例,其中男208例,女130例,平均年龄(50.81±8.53)岁,病程1个月至15年,均符合1999年WHO糖尿病诊断及分型标准。

共分为4组:A组非大血管病变合并Ⅰ~Ⅲ期糖尿病肾病、B组非大血管病变合并Ⅳ~Ⅴ期糖尿病肾病、C组大血管病变合并Ⅰ~Ⅲ期糖尿病肾病、D组大血管病变合并Ⅳ~Ⅴ期糖尿病肾病。

大血管病变必须符合以下标准至少一条:临床确诊冠心病(如心绞痛、心肌梗塞);头颅CT确诊脑梗死;多普勒超声检查颈总动脉内膜-中层厚度≥1.2mm;多普勒超声检查下肢动脉广泛性不规则狭窄(管腔1.2方法:清晨空腹抽取每位被检者静脉血,在我院临床实验室分别检测D_二聚体、空腹血糖(FPG)、低密度脂蛋白(LDL)、高密度脂蛋白(HDL)、总胆固醇(TC)、甘油三脂(TG)、糖化血红蛋白(HbAlc)及同型半胱氨酸(Hcy)。

1.3统计学处理:应用SPSS13.0版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D-二聚体临床意义

D-二聚体临床意义

D-二聚体是纤维蛋白单体经活化因子XIII交联后,再经纤溶酶水解所产生的一种特异性降解产物,是一个特异性的纤溶过程标记物。

D-二聚体来源于纤溶酶溶解的交联纤维蛋白凝块。

生理学背景纤维蛋白溶解系统(fibrinolysis system)是人体最重要的抗凝系统,由4种主要部分组成:纤溶酶原(plasmingen)、纤溶酶原激活剂(plasmingen activator, 如t-PA, u-PA)、纤溶酶(plasmin)、纤溶酶抑制物(plasmin activator inhibitor, PAI-1, antiplasmin)。

当纤维蛋白凝结块(fibrin clot)形成时,在tPA的存在下, 纤溶酶原激活转化为纤溶酶, 纤维蛋白溶解过程开始, 纤溶酶降解纤维蛋白凝结块形成各种可溶片段形成纤维蛋白产物(FDP),F DP由下列物质:X-寡聚体(X-oligomer),D-二聚体(D-Dimer)、中间片段(Intermediate fragments)、片段E(Fragment E)组成。

其中X-寡聚体和D-聚体均含D-二聚体单位。

人体纤溶系统,它对保持血管壁的正常通透性,维持血液的流动状态和组织修复起着重要作用。

D-二聚体血浆中水平增高说明存在继发性纤溶过程,而先生凝血酶,后又有纤溶系活化;并且也反映在血栓形成的局部纤溶酶活性或浓度超过血浆2‰—抗纤溶酶活性或浓度。

溶栓治疗是指用药物来活化纤维蛋白溶解系统。

一般为投入一种纤溶酶原活化物如尿液酶、链激酶或组织型纤溶酶原活化物(tpA),使大量纤溶酶生成,从而加速已形成血栓的溶解。

F DP或D-二聚体生成,则表明达到溶栓效果。

纤溶蛋白降解产物中,唯D-二聚体交联碎片可反映血栓形成后的溶栓活性。

因此,理论上,D-二聚体的定量检测可定量反映药物的溶栓效果、及可用于诊断、筛选新形成的血栓。

但是,到目前为止,商品的D-二聚体检测手段都尚存在一定局限性。

2_型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浆D_二聚体水平的检测及临床意义分析

2_型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浆D_二聚体水平的检测及临床意义分析

· 医学检验 ·糖尿病新世界 2024年1月糖尿病新世界 DIABETES NEW WORLD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浆D 二聚体水平的检测及临床意义分析陈君颖,游含宇,叶玉琼厦门市中医院检验科,福建厦门 361009[摘要] 目的 评估血浆D 二聚体水平的检测应用在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中的作用和临床意义。

方法 回顾性分析厦门市中医院在2021年1月—2022年1月期间收治的120例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的全部病历资料,按照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Urinary Albumin Ejection Rate , UACR )予以分组,分为正常蛋白尿组(n =40,UACR<20 μg/min )、微量蛋白尿组(n =40,UACR 在20~200 μg/min 之间)、大量尿蛋白组(n =40,UACR>200 μg/min ),每组40例。

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40例作为对照组,全部均接受血浆D 二聚体水平检查,分析效果与临床意义。

结果 大量尿蛋白组的D 二聚体高于微量蛋白尿组、正常蛋白尿组、对照组,且4组D 二聚体水平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均<0.05)。

血浆D 二聚体与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蛋白尿水平呈正相关(r =0.253)。

结论 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蛋白尿水平越高,血浆D 二聚体水平越高,血浆D 二聚体可以作为检测糖尿病肾病患者疾病进展的重要参考指标。

[关键词] 血浆D 二聚体水平;2型糖尿病肾病;临床意义[中图分类号] R58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4062(2024)01(b )-0052-04Detection and Clinical Significance of Plasma D-dimer Level in 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ic NephropathyCHEN Junying, YOU Hanyu, YE YuqiongDepartment of Laboratory, Xiamen Hospit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Xiamen, Fujian Province, 361009 China [Abstract ]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role and clinical significance of plasma D-dimer level detection in 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ic nephropathy. Methods All the medical records of 120 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ic nephropathy admitted to Xiamen Hospit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from January 2021 to January 2022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 According to the urinary albumin ejection rate (UACR), the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normal albuminuria group (n =40, UACR<20 μg/min), microalbuminuria group (n =40, UACR>200 μg/min) and large urinary protein group (n =40, UACR>200 μg/min), with 40 cases in each group. 40 healthy subjects in the same period were selected as the control group, and all of them were examined by plasma D-dimer level to analyze the effect and clinical significance. Results The level of D-dimer in the large urinary protein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microalbuminuria group, the normal albuminuria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 and comparison of D-dimer levels in 4 groups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all P <0.05). Plasma D-dimer was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albuminuria level in type 2 diabetic nephropathy patients (r =0.253). Conclusion The higher the level of proteinuria in type 2 diabetic nephropa⁃thy patients, the higher the level of plasma D-dimer, which can be used as an important reference index to detect the disease progression in diabetic nephropathy patients.[Key words ] Plasma D-dimer level; Type 2 diabetic nephropathy; Clinical significance糖尿病肾病是一种严重的糖尿病微血管病变,其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1]。

D二聚体的检测及临床意义

D二聚体的检测及临床意义

D-二聚体的检测及临床意义近年由于血栓性疾病的增多,检验医学即时检验(POCT)在免疫测定技术方面,特别是在出凝血和血栓性疾病的研究上取得了重大的进展。

D-二聚体的检测方法,从传统的定性试验,变为简单快速准确定量的即时检验。

金标全定量快速检测对于血栓性疾病的及时准确诊断、以及对溶栓治疗的疗效监测,是必不可少的重要指标。

一、D-二聚体的形成正常人纤溶酶和抑制酶之间保持了动态平衡,使血液循环能正常进行。

人体内的纤溶系统,对保持血管壁的正常通透性;维持血液的流动状态和组织修复,起着重要作用。

为维护正常生理状态,在外伤或血管受损的情况下,血栓的形成可防止血液从损伤的血管中流失。

病理状态下,机体发生凝血时,凝血酶作用于纤维蛋白,转变为交联纤维蛋白,同时纤溶系统被激活,降解纤维蛋白形成各种碎片。

γ链能把二个含D片断的碎片连接起来,形成D-二聚体。

D-二聚体水平的上升,代表血块在血管循环系统中形成,急性血栓形成的一个敏感的标记物。

但不具特异性;下列因素如外科手术、创伤、感染、发炎、怀孕、产后等,也会导致凝血酶的产生使D-D水平的上升。

D-二聚体的升高反映了体内存在着凝血及纤溶活性增强的重要分子标志物。

因此它既可反映体内存在着血栓或继续形成的状况,又可反映体内纤溶活性增强的指标,因为纤维蛋白降解产物中,唯有D-二聚体可反映血栓形成后的溶栓活性,对于临床血栓性疾病的诊断和溶栓治疗有着极其重要的价值。

二、D-二聚体检测的方法学的进展1、三P试验:FDP碎片X和可溶性纤维蛋白单体FM复合物的定性试验。

缺点:敏感性差,DIC阳性率30-60%,试验时间长,干扰因素多,采血不顺,溶血均可影响结果,只能定性不能定量。

2、胶乳凝集法:简单快速缺点:敏感性低,定性或定量倍比稀释,费试剂,重复性差。

3、ELISA法:敏感性高,能定量缺点:操作烦,时间长,无法满足急诊需求。

4、免疫渗滤胶体金显色反应法:采用同种单克隆抗体夹心,即以包被的抗体捕获血浆中抗原(D-二聚体)加入偶联有胶体金的同种抗体显色。

糖尿病患者血浆D-二聚体检测及意义

糖尿病患者血浆D-二聚体检测及意义
高凝 和微 血栓形 成及继 发纤 溶活性 增强状 态 。本 研
6】
观察 12组及 对 照 组 血 浆 D 二 聚体 水 平 分 别 、 一
平均 6. 2 4岁 ; 察 2组 为 3 观 8例确 诊 为 2型 糖 尿病 合并 心 、 、 脑 肾并 发 症 1 或 1 以上 者 , 2 项 项 男 O例 , 女1 8例 ; 年龄 4 7—9 l岁 , 均 6 . 平 3 9岁 。对 照 组 为
7 5例查 体 健 康 者 , 3 男 9例 , 3 女 6例 ; 年龄 4 4~8 2
m n 室温下 2h内测定完 毕 。应 用 S s xC .5 0 i, yme A 10 全 自动血凝 分 析仪及 原装 配套质 控 、 准 品及 试剂 , 标 免疫 比浊法 定 量测定 血浆 D 二聚体 水平 。 一 1 3 统计 学方法 ’ . 采用 S S 0 0统计 软件 , P S1 . 计量
山东 医药 2 1 第 5 第 4 00年 O卷 3期
糖 尿 病 患 者 血 浆 D 二 聚 体 检 测 一 及 意 义
杨 可 。 宪 华 孟
( 天津 市 南开 医院 , 天津 3 0 0 ) 000
摘要 : 目的 探讨血浆 D 二聚体水平与糖尿病并发症的相关性。方法 .
采用免疫 比浊法定 量测定 2 8例单纯
糖 尿病慢 性并 发 症 是糖 尿 病 致 残 、 死 的重要 致
± 0 3 ) / , 察 1组 与 观 察 2组 比 较 , < 7 . 9 g L 观 P 00 ; .5 观察 2组 与对 照组 比较 , 0 0 ; P< .1观察 1 与 组
对照组 比较无统 计学差 异 。
3 讨 论
溶系统 的反应结 果是纤 溶酶原 转变 成有反 应活性 的

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血浆中D-二聚体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血浆中D-二聚体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血浆中D-二聚体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摘要】妊娠期糖尿病(GDM)是指妊娠期间发生的糖尿病。

本文旨在探讨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血浆中D-二聚体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研究发现,GDM患者血浆中D-二聚体水平明显升高,与妊娠并发症的发生呈正相关。

而D-二聚体的变化可作为预测GDM并发症的重要生物标志物。

D-二聚体在GDM的临床应用也具有潜在价值。

研究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血浆中D-二聚体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对于指导临床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未来,需要进一步研究D-二聚体在GDM中的作用机制,以更好地利用其作为临床生物标志物。

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血浆中D-二聚体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有望成为GDM并发症预测和管理的重要指标。

【关键词】妊娠期糖尿病、D-二聚体、血浆、并发症、生物标志物、临床应用、预测、研究意义、临床意义、展望、总结1. 引言1.1 背景介绍妊娠期糖尿病是指妊娠期间发生或首次发现的糖尿病。

随着全球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方式的改变,妊娠期糖尿病的发生率逐渐增加,给孕妇及胎儿健康带来了不容忽视的风险。

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较正常孕妇更易发生妊娠并发症,如胎儿发育迟缓、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等。

对妊娠期糖尿病的早期诊断和管理显得尤为重要。

D-二聚体是一种可溶解的纤维蛋白降解产物,通常用作深静脉血栓的分类和诊断指标。

近年来,研究表明D-二聚体在糖尿病及其并发症中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关于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血浆中D-二聚体的表达情况以及其与妊娠并发症的关系尚未得到很好的阐明。

本研究旨在探讨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血浆中D-二聚体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为妊娠期糖尿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更为准确和可靠的依据。

1.2 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血浆中D-二聚体的表达情况及其临床意义。

具体研究目的包括:1. 分析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血浆中D-二聚体的表达水平,探讨其与正常孕妇的差异。

2. 探讨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血浆中D-二聚体与妊娠并发症(如高血压疾病、胎儿巨大症等)的关系,以及是否可以作为预测和诊断这些并发症的生物标志物。

不同分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D-二聚体和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变化及意义

不同分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D-二聚体和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变化及意义

不同分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D-二聚体和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变化及意义赵弋于;黄荷【期刊名称】《疑难病杂志》【年(卷),期】2013(12)2【摘要】目的探讨不同分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患者D-二聚体(D-D)及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变化及意义.方法选择2型糖尿病患者88例,根据眼底荧光血管造影及眼底检查结果分为3组: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增殖期DR 组)28例,背景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背景期DR组)30例,单纯糖尿病患者(糖尿病组)30例;另选健康体检者20例作为健康对照组.采用酶联荧光分析技术(ELFA)检测D-D水平,采用免疫比浊法(ELISA)检测hs-CRP水平,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血清D-D 及hs-CRP水平增殖期DR组>背景期DR组>糖尿病组>健康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血清D-D和hs-CRP水平与病程、收缩压、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TG、TC、LDL-C呈正相关(D-D的r值分别为0.764、0.702、0.399、0.407、0.399、0.323、0.375、0.505,hs-CRP的r值分别为0.782、0.761、0.421、0.402、0.367、0.359、0.338、0.455,P均<0.01),与HDL-C呈负相关(D-D:r=-0.603,hs-CRP:r=-0.567,P均<0.01),且D-D与hs-CRP水平呈正相关(r=0.852,P<0.01).结论 D-D及hs-CRP水平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发生、发展相关,联合检测有助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早期诊断.【总页数】3页(P134-136)【作者】赵弋于;黄荷【作者单位】530001,南宁市第八人民医院内分泌科;广西民族医院营养科【正文语种】中文【相关文献】1.检测尿微量白蛋白、血浆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和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对Ⅱ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的临床意义 [J], 李曼蔚2.探讨不同分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多焦视网膜电图及超敏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变化及意义 [J], 谌金金;严涛3.多囊卵巢综合征孕妇不同孕期血浆D-二聚体、C反应蛋白、脑钠肽水平变化及其意义 [J], 刘萍;温洁4.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血浆PAI-1、D-二聚体水平变化及意义 [J], 杨爱娟;郑辉;刘辉5.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在不同疾病发展阶段血浆中D-二聚体水平变化的临床意义 [J], 李宗铭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D-二聚体检测的临床意义

D-二聚体检测的临床意义

D-二聚体检测的临床意义D-二聚体是检测血液的D—二聚体的含量变化可作为体内高凝状态和纤溶亢进的标志。

D-二聚体水平变化的临床意义1.DIC时,由于广泛的微血栓形成,以及继发性纤溶亢进,导致D-二聚体水平显著增高,其敏感性和特异性显著高于血小板计数、纤维蛋白原定量、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等筛选检测试验。

2.白血病时,白血病细胞中含有强烈的促凝物质,这种促凝物质的作用类似于组织凝血因子,可激活外源凝血系统。

如M3型白血病早幼粒细胞之嗜天青颗粒,含有大量蛋白溶解酶,当细胞破坏时,它们被释放入血流,即可直接激活因子X,导致高凝状态及血栓形成,另外,淋巴细胞白血病细胞中也含有强烈的促凝物质。

这些患者的血浆D-二聚体水平可以达到5000μg/L。

杀伤作用强烈的化学或放射治疗,杀灭大量白血病细胞,使含于白血病细胞内的促凝物质释放入血,导致高凝状态及血栓形成。

这些患者的血浆D-二聚体水平可以达到20000μg/L或更高。

大多数患者随着治疗和白血病细胞水平降低而D-二聚体水平也降至较低水平。

当外周血中白血病细胞数量降低后,D-二聚体水平逐步降低。

绝大多数的白血病患者是形成DIC,极少数为静脉血栓。

白血病患者发病早期D—二聚体水平即升高,化疗后下降,动态观察患者血浆中D—二聚体水平变化,有助于病情判断和疗效观察。

3.急性心肌梗死及脑血栓形成,患者急性发病时血浆D—二聚体水平明显增高,D—二聚体检测不仅可作为观察心肌梗死病情的一项指标,而且也是观察溶栓治疗的一种理想检测方法4.恶性实体肿瘤,据统计恶性肿瘤患者中血栓发生率约10-30%,其中以腺癌并发血栓的发生率最高,其中包括胰腺癌、支气管与肺癌、胃癌、卵巢癌、前列腺癌、结肠癌、肾癌、膀胱癌、恶性组织细胞瘤。

癌症患者术后血栓(特别是下肢静脉血栓及肺栓塞)发生率可高达50%,其中90%患者D—二聚体水平升高。

肿瘤细胞内容物中有一种高糖物质,结构类似组织因子,在代谢过程中可以显著激活凝血系统,导致血栓形成,使D-二聚体水平显著增高,一般情况下,恶性肿瘤时D-二聚体的水平显著高于良性肿瘤,而形成的血栓多为静脉血栓,少数为DIC。

2型糖尿病血管并发症患者血FDP、D—二聚体检测的临床意义

2型糖尿病血管并发症患者血FDP、D—二聚体检测的临床意义

2型糖尿病血管并发症患者血FDP、D—二聚体检测的临床意义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是常见病、多发病,其慢性并发症可有多系统损害,主要表现在视网膜、肾脏、神经、心脏、血管等组织的慢性进行性病变,其中以大血管和微血管病变为主。

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患者中,75%~80%死于心血管疾病,在严重致死的心梗及脑栓塞发生以前都有血栓形成,导致血管栓塞,其原因为患者体内纤溶和凝血功能发生了一系列变化,若此时内皮细胞被激活生成的纤溶系统有缺陷,就会发生急性的血管缺血反应[1,2]。

1 T2DM血管的病理变化T2DM血管很脆,血管壁弹性减弱,当血栓形成后血管中血栓呈不规则的半月形,并有程度不同的、层次分明的机化、钙化,管腔狭窄、闭塞,动脉中层有不规则的增厚,中层及外膜均有纤维化、钙化[3,4]。

这些病理改变极度影响血管的通透性。

2 T2DM血管病变的发病机制2.1脂质代谢紊乱DM患者发生冠心病的机率是正常人群的3倍,其中伴有脂代谢紊乱者的发病率更高,但这些DM病人的血清LDL-C并不一定升高。

DM 患者高TG血症与冠心病的危险性增高是正相关和独立相关。

伴有高TG和高TC 血症(>123mg/dl和220mg/dl)的男性冠心病死亡率较无高脂血症者高3倍多。

低密度脂蛋白(LDL)或LDL-B型与冠心病死亡率增加明显相关。

低密度脂蛋白糖基化(Gly-LDL)和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LDL)与糖尿病血管并发症的关系密切[5]。

2.2血管内皮细胞和凝血机制异常DM患者体内的纤维蛋白溶解活力降低,促进了血栓的形成。

另外血小板功能失常:血小板可释放由花生四烯酸合成的血栓素A2(TXA2)、前列腺素E(PGE)、前列腺素F2α(PGF2α)及丙二酰二醛。

糖尿病人的血小板功能异常导致高凝状态,虽在血管病变出现前血小板凝聚已加强,但血小板凝聚加强的原因大致是多种因素所致,包括血管病变等[6]。

2型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患者PAI-1、D-二聚体和vWF检测的临床意义

2型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患者PAI-1、D-二聚体和vWF检测的临床意义
从 而 导致 体 内高 凝 状 态 , 引起 一 系列 临床 表 现 。 现 就 其 检 测 纤 溶 凝 血 和 内皮 功 能损 伤 的 几个 病理改变有 毛细 血管 内皮 细胞 的基底 指标 ( 纤溶 酶 原 激 活 物 抑制 剂 l D 二 聚体 和 血 管 性 假 性 血 友 病 因子 ) 临 床 意 义 予 以综 述 。 、. 的 关键词 : 尿病, 糖 非胰 岛 素 依 赖型 ; 尿 病 血 管 病 ; 溶 酶 原 激 活 物 抑 制 刺 1 D 二 聚 体 ; 糖 纤 ;- 血 管 性假 性 血 友 病 因子
Cl ia ini c nc so i c lS g f a e fPAI , Di r a d ̄ F mi r v s u a o l a i n o s l d p n. n i d D- me n W i n c o a c l r c mp i t I u i e e c o f n n—
v )i i t gf r o s ,o g l i d ed td a ii y WF n c i bi l i c a a o a n o i u . d an i n y s u tnn h ln r
Ke r s D a ee l t s Na — s l — e n e td a ee ; Dib t co ̄s u a o l a y wo d : i b ts mel u : n i u i d p d n ib t s i n n e a e i mir , c l r c mp i — c a e
抽 M d a ol e W i n 6 0 2 ( n e i l l g , e  ̄ g 9 1 , ̄i c C e f _ 4 a)
Ab ta t Dib t e h o ah n ib t eio ah r h il c o ac a o l ai n f sr c : a e i n p rp t ya d d a ei r t p ty ae t eman y mir v s n rc mp i t so c c n l c o tp ib t . i r oy i . o g lt n a d te e d t eil elfn t n ae a n r li ains w t n y e 2 d a e e F b i l ss c a u ai n n o l l u ci r b oma n p t t i i — s n o h h ae o e h s l — e e d n i ee r h u . c e s t b i oy i cii d d su ci n o co a c lre d te ui d p n e tda tsn e t s De r a r lssa t t a y f t fmir v  ̄ u a n oh — n b l  ̄ f n i v yn n o l c t e d t y e c a ua i t , h c i e e uti e iso l ia e n fsain o p i e i ye l oh p r g l l y w ih w 1 t n rs l n a s r fci c lr i tt ft e2 d a — o a o b i 1h e n a e o y b

pai-1基因4g5g多态性对cpb心脏瓣膜手术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

pai-1基因4g5g多态性对cpb心脏瓣膜手术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

摘要摘要背景及目的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心脏手术量逐年上涨。

从2004年的90,812例上涨到2013年的207,881例,年平均增长率为9.64%。

其中心肺转流术(Cardiopulmonary bypass,CPB)例数从2004年的74,840例增长到2013年的162,254例,年平均增长率为8.93%。

心脏瓣膜手术是CPB心脏手术中的重要一种。

CPB往往导致机体复杂的生理病理改变,其中对凝血功能影响尤为显著。

凝血功能障碍是造成术后出血、二次手术、围术期输血的重要因素,并严重影响患者预后、增加住院时间、增加患者经济负担。

纤溶系统是机体抑制血栓形成的重要保护机制,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Plasminogen activator inhibitor-1,PAI-1)是重要的纤溶调节剂。

研究发现血浆PAI-1浓度与基因表达水平明显相关。

一些基因多态性能够影响基因表达水平,其中研究较多的是PAI-1基因4G/5G多态性。

该多态性是一种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SNP),是PAI-1基因启动子区-675bp处存在一个鸟嘌呤(Guanine,G)的插入或缺失从而形成三种多态性,即4G/4G、4G/5G以及5G/5G。

大量研究表明PAI-1基因5G等位基因能够通过下调PAI-1基因表达从而引起血浆PAI-1浓度降低,对纤溶系统活性抑制作用减弱,表现为出血倾向。

本研究试图通过研究汉族人群CPB瓣膜手术患者PAI-1基因4G/5G多态性与血浆PAI-1浓度、血常规、凝血功能相关指标并观察患者围术期出血量、血制品使用情况、住院时间等来探索他们之间是否存在相关性。

材料与方法选择2016年10月至2017年1CPB心脏瓣膜手术的汉族成年患者69例。

年龄18~65岁;美国麻醉医师学会(American Standards Association,ASA)分级Ⅰ~Ⅲ级;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BMI)18~25kg/m2;超声心动图及胸片检查示左心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摘要fractions,LVEF)≥35%,左心室舒张末期直径≤80mm,心胸比≤0.80;预计转机时间1~2h。

D-二聚体测定在2型糖尿病血管病变中的临床分析

D-二聚体测定在2型糖尿病血管病变中的临床分析

D-二聚体测定在2型糖尿病血管病变中的临床分析吕良杰;胡立平【摘要】目的分析血浆D-二聚体与2型糖尿病血管病变的关系.方法将48例糖尿病组分为无并发症22例,有血管病变26例,并与对照组51例进行比较,采用免疫比浊法测定各组血浆D-二聚体水平.结果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有血管病变组和无血管病变组,2组糖尿病病人的D-二聚体均明显生高,(P<0.01),有血管病变组较无血食病变组升高明显,2组之间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血浆D-二聚体的检测可能对预示糖尿病患者血管并发症的危险性有一定的临床意义.【期刊名称】《中外医疗》【年(卷),期】2011(030)014【总页数】2页(P10-11)【关键词】血浆D-二聚体;2型糖尿病;糖尿病血管病变【作者】吕良杰;胡立平【作者单位】湖南衡阳市第一人民医院检验科,湖南,衡阳,421002;湖南衡阳市第一人民医院检验科,湖南,衡阳,42100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87.2目前糖尿病(DM)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严重威胁人类的健康,由于高血糖及脂的代谢异常引起的血管内皮损伤导致血栓或广泛的微血管基底膜增厚是糖尿病微血管的典型改变。

糖尿病的并发症中血栓性疾病最为严重,死亡率较高。

D-二聚体是交联纤维蛋白(Fb)特异的降解产物,它的生成或增高反映了凝血和纤溶系统的激活,在各种血栓形成性疾病以及生理性高凝状态时均有升高。

并对48例2型糖尿病患者血浆D-二聚体进行检测。

分析该项指标与2型糖尿病患者血管病变关系。

糖尿病组:48例为本院住院的2型糖尿病人,男28例,女20例,年龄38~75岁平均年龄62.5岁。

依据WHO1999诊断标准。

将其分为有血管并发症和无血管并发症2组。

有血管并发症组包括冠心病、高血压、脑梗死、糖尿病肾病。

正常对照组:51例,男30例,女21例,年龄35~72岁,平均60岁,为我院体检科健康体检者。

1.2.1 标本采集患者采血之前停用抗凝药物。

2型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患者PAI-1、D-二聚体和vWF检测的临床意义

2型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患者PAI-1、D-二聚体和vWF检测的临床意义

2型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患者PAI-1、D-二聚体和vWF检测
的临床意义
顾琳萍;崔为发
【期刊名称】《医学综述》
【年(卷),期】2008(014)003
【摘要】2型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临床上主要以糖尿病肾病和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为主,患者体内纤溶凝血系统和内皮功能存在异常,以纤溶活性下降和微血管内皮细胞功能损伤为主,从而导致体内高凝状态,引起一系列临床表现.现就其检测纤溶凝血和内皮功能损伤的几个指标(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D-聚体和血管性假性血友病因子)的临床意义予以综述.
【总页数】3页(P436-438)
【作者】顾琳萍;崔为发
【作者单位】潍坊医学院研究生部,山东,潍坊,261042;潍坊医学院研究生部,山东,潍坊,261042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587.1;R554
【相关文献】
1.小儿急性白血病vWF、D-二聚体的检测及临床意义 [J], 刘健;欧阳清
2.2型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患者糖化血红蛋白、D-二聚体与C反应蛋白检测的临床意义 [J], 鲁陈;朱颖;朱苏兰;何莹
3.多发性骨髓瘤VWF联合D-二聚体FDP及AT-Ⅲ检测的临床意义 [J], 张夏;王伟伟;郭进京;黄传荣;王卫国
4.D-二聚体及vWF因子在急性肾功能衰竭早期检测及临床意义 [J], 何敏;邱建武;黄洁平;邓行江;何建发;伍军
5.D-二聚体及vWF因子在急性肾功能衰竭早期检测及临床意义 [J], 何敏;邱建武;黄洁平;邓行江;何建发;伍军;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8 m / 。S R组血 浆 P I1 D D 明显 低于 P R组 ( 00 ) gL D A 一、 — D P均 < .5 , 明显 高 于对 照 组 和正 常 组 ( 00 ) 但 P均 < 00 ) .5 。结论 D R患者血浆 P I 、 — A 一 D D水平升高 , 1 其与 D R病变程度有关。
1 资料 与方法
组 )其 中男 1 , 5例 、 1 女 5例 , 龄 4 7 年 4~ 0岁 , 均 平
I u o, 05,3 ( ) 1814 m nl 2 0 16 2 :4 -5 . ( 稿 日期 :0 10 -2 收 2 1-81 )
糖尿病视 网膜病变患者血浆 P I 、 一 A一 D二聚体 1 水 平 变化 及 意 义
杨 爱娟 郑 , 辉 刘 , 辉
( 枣庄科技职业学院, 1 山东滕 州270 2山东省立医院) 7 50;
浆 D D水平 , 中单纯型 D ( D 、 — 其 R S R) 增殖型 D ( D ) 2 , R P R 各 O例 另设 3 0例为正 常对 照 ( 常组 ) 无 D 正 , R的糖尿病 患者 2 0例为疾病对照组 ( 对照组 ) 病例按常规操 作行 眼底血管 荧光造影 和彩色 照片对照 。结 果 , P R组患者 血 D
a dwokp o u t i nJ p n s ainswi e sn lalri h— n r rd ci t i a a eep t t t s ao a l gcri vy e h e
nt uigteps ea ol oi sao [ ] n A c l ry is r ekcdrplnss esn J .It rhAl g id n h i e
有重要的积极意义, 应引起临床工作者重视。
参考 文献 :
[ ]郭志丽 , 1 顾军 , 杨雪 源, 盐 酸非索非那定治疗慢性特发性荨 等. 麻疹 的疗效及 安全性研究 [ ] 中国麻风皮肤 病杂 志,0 6 2 J. 2 0 ,2
( )2 9 3 :0 .
[ ]V n A, asn Fl rM,t 1 eo n dn hoi ii— 2 ea G C sao N, iei e a.Fxf aiencrnc do i e i pti ut ai: l i l n mu oiohmc vlao [] ahc rcr a i c di nhs e e ia eaut n J . i a cn aa m t l i
文献标志码 : B 文章编 号:0 226 2 1 ) 80 8 -2 10 —6 X(0 1 3 - 90 0
关键词 : 糖尿病并发症 ; 糖尿病视 网膜病变 ; 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一; 一 聚体 1D 二
中图分类号 :4 6 1 ;3 11 R 4 .l R 3 .
糖 尿病视 网膜 病 变 ( R) D 患者 存 在 血 管 内皮 细 胞 损伤 、 血 功 能 障 碍 、 溶 活 性 变 化 j 0 8~ 凝 纤 1。20 21 , 00年 我们 检测 了 4 0例 D R患者 、O例 无 D 的 2 R 糖 尿病 患者及 3 0例健 康 对 照 者血 浆 中 的纤溶 酶 原 激 活物 抑制剂 .( A 一) D二 聚体 ( D)并 分析 1P I 和 一 1 D— , 其与 D R病 情严重 程度 的关 系 。现 报告 如下 。
It m npto P am cl 20 1 ( ) 27 n I mu oa l hr ao, 0 2,5 3 :1 . J h
[ ]O u oK,G t e 1 eoea i m rvsh ulyo f 3 k b oo M, t .Fxfndn i poe eq at fi h a e t i le
山东医药 2 1 年第 5 卷第 3 期 01 1 8
者 病 因不 明 , 组 胺 药 为 其 治疗 的基本 药物 。盐 酸 抗 用量 , 对避免 耐药 、 降低 复 发 、 高 患者 的依从 性 是特非那定在人 体 内的活性代谢产物 , 具有很好 的抗组胺及抗炎作 用¨ J且没有特非那定 的心脏毒性 , 卫, 临床上已批准 用于急性或慢性荨麻疹 、 过敏性鼻炎 、 湿疹及皮肤瘙 痒 症等 疾病 的治 疗 。研究 表 明 , 长期 应 用 盐 酸非 索 非那定可以导致其受体水平上调, 敏感度增高 , 扩大 信号传导, 而产 生药物耐受或导致疾病 复发 。 从 J 本研究结果显示 , 酸非索非那定递减疗法与常规 盐 疗 法相 比疗效 相 当 , 但不 良反应 的发 生率 明显减 少 , 疗效满意, 表明盐酸非索非那定 常规疗法盐 酸非索 非那定用法不当。采用盐酸非索非那定递减疗法治 疗 慢性 荨麻疹 可 以在 疗 效 相 当 的情 况 下 , 减少 药 物
摘要 : 目的
观察糖尿病视 网膜病变 ( R) D 患者血浆 中纤溶酶原激 活物抑制物一( A 一) D 二聚体 ( — 的 1P I 和 一 1 D D) 采用 E IA法检测 4 LS O例 D R患者 ( l组 ) Dt 血浆 P l A一 1水平 , 用免疫 比浊法测定血
变化 , 并探讨其 临床 意义 。方法
浆 P I 水平 为( 3 1 3 1 ) / D A一 1 8 .5±1.0 gL、 D为 ( .2±0 2 m / S R组 分别 为 ( 7 6 13 .4) gL,D 5 . 3±1. 0 gL、0 8 1 5 ) / ( .7± 0 1 ) gL, .2 m / 对照组分别为 ( 15 4 .2±1 .o L、0 5 51) ( .9±0 1 ) g L 正常组 分别为 ( 4 1 .5 m / , 2 . 2±1 .0 L、0 3 13 ) ( .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