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清朝政局的变动
高一历史清朝政局变动和洋务运动
企业名称
安庆军械所 江南制造总局 福州船政局 天津机器局 轮船招商局 开平煤矿 湖北织造局 汉阳铁厂
创办时间
1861 1865 1866 1867 1872 1877 1888 1890
地
址
创办人
曾国藩 曾国藩、李鸿章 左宗棠 崇厚 李鸿章 李鸿章 张之洞 张之洞
安庆 上海 福建马尾 天津 上海 唐山 先在广东后迁武 昌 湖北汉阳
退出
史 料
一 二 三 四
略 4 者 夺开 去平 。煤 矿 , 一 八 八 四 零 零 年 被 英 国 侵
( )
飘为赎两战 3 摇“回次争 之求,押发 上 中富两售生 海 。”进给和 轮 办两外一船 的出国八招 第,,八商 一亏以四局 个损求年, 企甚庇中在 业巨护日一 ,,。战八 处使以争八 于洋后发四 风务分生年 雨派别时中 ,法
退出
四、洋务运动
• 1、顽固派与洋务派的形成 • 2、什么是“洋务运动” 一 二 • 3、洋务运动的内容及其评价
三 四
图表 图片 史料 地图
退出
四、洋务运动
• 1、顽固派与洋务派的形成 • 2、什么是“洋务运动” 一 二 • 3、洋务运动的内容及其评价
三 四 前期:创办近代军事工业——自强
图表 图片 史料 地图
前拉住马开/可马开却猛然の跳起来/在谭妙彤の注视里/猛然の窜到巨石旁边/在谭妙彤不可思议里/马开这条手臂狠狠の砸在巨石上/顿时/谭妙彤见到咯让她不敢置信の壹幕/那娇嫩の小嘴张大/愣愣の盯着前方/今天去拜年/壹直惦记没写/回来后疯狂码字/终于三更咯/咱都想哭咯呜呜第壹百 贰十部分想知道?马开の手臂落在巨石上/那巨石瞬间分崩离析/碎石爆裂开来/往着四周飚射/那原本挡住叶楚の碎石瞬间就粉碎/从马开の手臂冲出壹股滂湃の力量/这股力量冲击而
清朝政局的变化
清朝政局的变化教学目标1.总理衙门的设立(设立的原因、时间、主要职权范围、性质及评价);辛酉政变;"借师助剿";中外反动势力公开勾结;汉族官僚势力的扩大。
2.通过分析总理衙门设立的原因、主要职权范围、性质,使学生认识到总理衙门的设立,加强了清朝与外国的联系,但也便利了外国侵略者控制清政府,干涉中国内政。
总理衙门的设立,加速了中国政治上的半殖民地化。
通过学习辛酉政变和"借师助剿",使学生认识到辛酉政变是中外反动势力正式勾结的开始,清朝统治日益腐败。
3.通过对清廷政策调整的讲述,让学生认识到:清政府的政策调整带有屈于列强侵略,力图剿杀农民革命的时代特点,清政府正逐渐沦为外国人侵华的统治工具。
教学建议教材地位分析在太平天国运动和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双重打击下,清政府摇摇欲坠,已无力在镇压太平天国运动的同时,抵御列强的军事侵略。
在这种情况下,清朝政局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清政府被迫调整了对内对外政策,以巩固统治。
清政府的阶级本质决定了其向列强妥协求和,以得到列强帮助,镇压人民革命。
对内对外政策的调整导致了此后清政府处理对外事物时的软弱无力、卑躬屈膝以及一系列丧权辱国的条约的签订。
政策的调整也使得主张对外妥协和好的洋务派当政,为以后的洋务运动的兴起和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准备了条件。
此外,在镇压人民革命和抵御列强入侵时,满族的腐朽被彻底的暴露出来,清廷不得不开始倚重汉族地主,这样汉族官僚在清政府中所起的作用越来越主要,曾国藩、李鸿章、张之洞等人成为洋务运动的代表人物。
汉族官僚势力扩大是19世纪60年代以后清朝政治的一大特征。
重点分析总理衙门、辛酉政变及其影响是本课的重点。
清朝设立的总理衙门与前朝设立的对外机构在地位、设置背景等方面存在着很大的不同。
它是中国在遭受外国侵略、主权丧失、沦为半殖民地社会的背景下成立的中央机构,这就注定了它将成为列强控制中国中央政府的工具。
他的建立标志着清朝中央机构开始半殖民地化,对晚清政治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也加速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的进程。
第一讲:清朝政局的变动
第一讲:清朝政局的变动●教学目的(一)基础知识目标总理衙门的设立;辛酉政变和“借师助剿”;中外反动势力公开勾结;汉族官僚势力的扩大(二)思想教育目标⒈总理衙门是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为适应形势需要而设立的。
它加强了清朝与外国的联系,但也便利了外国侵略者控制清政府,干涉中国内政。
⒉辛酉政变是中外反动势力正式勾结的开始,清朝统治日益腐败。
(三)能力培养目标⒈在教师引导下,学生思考“中外反动势力和好形势出现的原因”,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材分析(一)本节重点:总理衙门;辛酉政变及其影响(二)本节难点:中外反动势力“合作”新格局为什么会出现●教法教具(一)教学方法:三环讲练法、阅读法、讨论法(二)教学设备:可到资料室查找辛酉政变影视资料●课时安排1课时教师先根据引言说明本章的主要线索,然后引导学生回忆已学过的第二次鸦片战争,提问学生“第二次鸦片战争对中国有什么影响?”导入新课的学习。
●知识体系构建(一)总理衙门的设立(二)辛酉政变和“借师助剿”⒈辛酉政变⒉中外反动势力勾结(三)汉族官僚势力的扩大●重点难点分析⒈关于总理衙门建立的历史背景与影响⑴原因:适应了外国侵略者的需要⑵影响:标志着清朝中央机构开始半殖民地化⒉关于辛酉政变的原因与影响⑴原因:①资本主义国家支持②清廷内部在对待外国侵略问题上产生分歧⑵影响:主张与列强和好的势力掌握政权,中外反动势力由对抗走向勾结⒊关于中外反动势力勾结的历史背景共同镇压天平天国运动⒋关于汉族官僚势力的扩大对清朝政局的影响●基本观点认知观点一:总理衙门是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为适应形势需要而设立的。
它加强了清朝与外国的联系,但也便利了外国侵略者控制清政府,干涉中国内政。
观点二:辛酉政变是中外反动势力正式勾结的开始,清朝统治日益腐败。
●基础知识训练⒈标志着清政府基本完成由传统理藩外交向近代外交转化的事件是A.“辛酉政变”B.洋务派形成C.总理衙门设立D.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⒉1861清政府设立总理衙门的根本目的是A.维护清王朝的统治B.适应外国侵略者的需要C.镇压太平天国运动D.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⒊慈禧太后发动“辛酉政变”的背景有①资本主义国家支持②清廷内部在对待外国侵略问题上产生分歧③汉族官僚支持④太平天国运动被镇压A.①②B.②③C.①④D.①②③④⒋总理衙门的设立标志着清朝中央机构开始半殖民地化,这是因为①它的设立是屈从于西方侵略势力的一种表现②它的职能是主管外交、通商、海关等涉外事务③其经费主要靠洋人控制的海关税收④它的设立有利于西方列强控制清政府的内政和外交A.①④B.②③C.①②④D.①③④⒌叶赫那拉氏与肃顺等八大臣矛盾的性质是A.卖国与爱国的矛盾B.满洲贵族与汉族地主的矛盾C.顽固派与洋务派的矛盾D.地主阶级内部争权夺利的矛盾⒍19世纪60年代,出现“中外和好”局面的基础是A.总理衙门的设立B.外国操纵中国内政和外交C.洋务派掌握了实权D.共同镇压天平天国运动⒎慈禧太后发动“辛酉政变”成功的关键因素是A.恭亲王得到洋人支持B.政变地点选择在京城C.外国列强支持政变D.辅政八大臣不得人心⒏汉族官僚势力扩大的原因有①慈禧太后对汉族官僚特别倚重②汉族官僚有洋人支持③汉族武装是当时对抗太平军的主力④清政府改变了倚重满洲贵族的方针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深化拓展训练⒐17世纪60年代初期,清朝政局有哪些变动?这些变动的总趋势是什么?⑴变动:①总理衙门的设立②慈禧太后、奕诉等人通过辛酉政变掌握了清政府的大权③中外反动势力开始勾结④汉族官僚势力扩大⑵趋势:这些变动有利于西方列强干预、控制中国的内政和外交,使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加深了。
清朝政局的变动
第一节清朝政局的变动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总理衙门的建立2.辛酉政变和“借师助剿”3.中外反动势力公开勾结4.汉族官僚势力的扩大二、德育目标1.总理衙门是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为适应新的形势而设立的。
它加强了清政府与外国的联系,同时也便利了外国侵略者直接控制清政府,它是清朝中央机构开始半殖民地化的标志。
2.辛酉政变后,清政府的实权主要掌握在以慈禧为首的主张“中外和好”的一些人手里。
清政府对外国侵略者由恐惧、仇恨,逐步变为亲近、依靠,这一变化得到了外国侵略者的欢欣和赞赏。
中外反动势力很快勾结起来,共同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
三、能力目标通过指导学生分析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中外反动势力勾结起来的原因,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1.总理衙门2.辛酉政为及其影响教学难点1.指导学生很好理解“政局变动”的含义2.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中外反动势力迅速勾结起来的原因教具准备投影仪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课堂构思首先向学生指出本章内容的上、下时限,并对这样划分的依据略作解释。
其次,可向学生提出“你如何来描述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政局”让学生发言,以使学生明确分析“政局”内容的基本思路。
最好把本课设计为阅读课,教师可设计一些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课文。
二、导入语例示上一节课,我们学完了中国近代史的第一章,时间是从鸦片战争发生的1840年到19世纪60年代。
从今天开始,我们将转入中国近代史第二阶段的学习,即教材的第二章,本章内容的时间上限是19世纪60年代,下限是20世纪初。
如果说前一时期,清王朝具有对外反侵略,对内镇压人民反抗的特点,那么,这一时期,它逐渐屈身于西方列强的怀抱,中外反动势力联合起来,共同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同时,中国也在这一时期出现了近代资本主义这一新事物。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本章的第一节内容。
三、新课学习分析一国或一地区的政局,从大的方面说,要分析其政局是“动荡的,还是和平、稳定的,是统一的,还是分裂的。
高一历史清朝政局变动和洋务运动
( )
务午 1 运中 动日 北 的战 洋 破争 海 产中 军 。覆 于 灭一 ,八 它九 的四 覆~ 灭一 标八 志九 着四 洋年 甲
( )
洋 务 运 动 中 几 项 内 容 的 后 果 。
退出
史 料
一 二 三 四
主 年和 半股 投 办 外 洋 义 和官 期” 资 ” , 务 开 二僚 ,。 于 。 大 派 始 十投 毛 新 这 多 开 了 世资 泽 式 样 采 办 初 纪于 就东 企 , 取 的 步 初新 开说 业 一 “ 民 发 年式 始: , 部 官 用 展 ,工 有“ 他 分 督 工 。 业 一还 们 官 商 业 ” 。 部在 的 僚 办 中 中到 分十 资 、 ” , 国了 商九 金 地 和 除 民同 人世 成 主 “ 官 族世 、纪 为 、 官 办 资纪 地的 “ 商 商 形 本末 主下 商 人 合 式
ixh60kye
口,外头的阳光把他的影子长长的拖到裳儿身边,她没有回头。冬天,阳光这么好,是珍贵的。可是这样一来就不会下雪了。今年,雪 来得这样晚。作为西南盆地的锦城,气候温和得可厌,一年说不定只下一场雪,还是意思意思的那种,北地风雪中冻馁的饥民一定羡慕 得不得了……然而温和至此,实在是可厌的。裳儿没来由这样想。苏小横开口时,裳儿便有些儿期待他跟她谈论风与雪、云与月、遥远 的城池与遥远的男人和诸人。苏小横问:“知道我为什么罚你跪在这儿吗?”“知道。”裳儿一下子被拉回现实世界,颓然道:“我偷 藏了师父的鞋儿,害他差点迟到堂会,还不悔改,前儿变本加厉,换了师父的锦囊道具。”“所以他生气了。”“是的。”裳儿有些后 悔。蝶宵华的气,并不对着人发。他只是自己闷闷儿、闷闷儿的气着,然而却把能给你的慵懒与美丽都收回了,这样一来,你倒宁肯他 直接给你一刀算了。“我又为什么生气呢?”苏小横又问。裳儿察觉了他话音中的重点,想了想:“我对师父太动心了。”当你开始毫 无必要的欺负一个人,当你认为他生着闷气比插你一刀伤你更深,你是太过动心了。“这对你入宫不利。”苏小横踱到她对面的蒲团, 盘膝坐下。“是的……”裳儿困惑的调整了一下姿势,仍然是跪着的,但腰肢软下来,像一只盘踞的猫,“爷爷你不觉得你很矛盾 吗?”“嗯?”“你要一个人入宫,足以魅惑圣眷,你又要这个人没有心,不会为其他美男动容。更重要的是,你把师父放到我身边, 让他教我这一切!你不觉得你在自掘坟墓?”苏小横静静道:“你告诉我,我自掘了坟墓吗?”裳儿又调整了一下姿势,把脚尖跷起来, 像一只挑衅的猫:“我问过师父类似的问题,他教给我白骨观、脓血观、枯骨观。”“想必对你没什么用。”苏小横道。“是。”裳儿 遗憾的承认,“我若爱他,他皮囊下是一泡脓血我也爱他。他明天就化为一堆枯骨,我今天也还是爱他。”“那么——”“可我爱他, 他也不会有反应的。我就算是火,他已经是一捧灰了。”裳儿的声音里难得带上了哽咽,“如果是冰捂热了,它还能化成水。已经是一 捧灰的心,再怎么捂它,最多是捂的时候暖一点点,手一放,又凉了。爱这种人,是在他身边掏心掏肺的照顾他、还是在遥远的地方默 不作声思念他,又有什么区别呢?”苏小横缓缓道:“我看你已经有决定了。”“嗯!”裳儿眼睛里泪光盈盈,“我会进宫,然后一直 思念他。当然我肯定把这份思念藏得很好,爷爷你知道我骗起人来有多厉害!再以后——估计我可能又会爱上什么其他人吧?对他这点 无谓的可笑感情,就可以丢掉了。”苏小横却摇头道:“不。”裳儿投给他吃惊的目光。“有的时候呢,年青人看到春天第一朵花,以 为是
第二章 第1节 清朝政局的变化
左宗棠(1812—1885) 1812—1885)
湖南湘阴人.左系湘军 统帅(楚军),参与镇 压太平天国运动;洋务 派重要首领,创办福州 船政局等近代工业和福 州船政学堂等新式学校; 船政学堂等新式学校; 率军从俄国手中收复新 疆失地;历任浙江巡抚, 疆失地;历任浙江巡抚, 闽浙总督,陕甘总督, 军机大臣,两江总督, 军机大臣,两江总督, 南洋通商事务大臣等职. 与曾国藩,彭玉麟并称 "清代三杰".
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的旧址,在今东城区东堂子胡同 号 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的旧址,在今东城区东堂子胡同49号
1.辛酉政变发生的背景: 1.辛酉政变发生的背景: 辛酉政变发生的背景
①在对待外国侵略者态度上,清朝统治集团分成两派(奕欣) 在对待外国侵略者态度上,清朝统治集团分成两派(奕欣) ②慈禧太后妄图夺取清朝最高统治权
第一节
清朝政局的变动
年初) 一,总理衙门的设立(1861年初) 总理衙门的设立(1861年初
1,设立的背景,原因 设立的背景, 2,机构的设立时间及全称 3,机构的职能,人物 机构的职能, 4,评价:机构的性质 评价:
设立的积极,消极作用
清政府外事机构的建立
1840年前:没有专门的外事机构 年前: 年前
第一次鸦片战争后: 第一次鸦片战争后: 两广总督兼职; 五口通商大臣(两广总督兼职;
移往上海后有两江总督兼职) 移往上海后有两江总督兼职)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 直隶总督兼职) 三口通商大臣(直隶总督兼职)
1861年: 年 总理衙门
(总理各国事务衙门) 总理各国事务衙门)
1861年: 年
李鸿章(1823李鸿章(1823-1901)
安徽合肥人.清末大臣, 安徽合肥人.清末大臣, 洋务派地方代表. 洋务派地方代表.组织淮 军镇压太平天国. 军镇压太平天国.1870年 年 由曾国藩举荐, 由曾国藩举荐,任直隶总 督兼北洋大臣, 督兼北洋大臣,开始掌握 军政,外交大权. 军政,外交大权.创办了 如江南制造总局, 如江南制造总局,上海轮 船招商局等近代军事工业 和民用工业, 和民用工业,创办北洋海 军.他对外主张妥协退让 曾招致中法, ,曾招致中法,中日战争 失败, 失败,是许多不平等条约 的直接订立者. 的直接订立者.
高三历史清朝政局的变动.doc
2.1清朝政局的变动(阅读课文,仅提供自学提纲)课时安排 1课时一、政局变动的背景1.农民战争动摇了清王朝的统治。
2.侵略战争威肋着清王朝的统治。
二、总理衙门的设立——中央机构的变动1.时间:1861年2.主管大臣:奕 。
3.奕 主管事务:外交、通商、洋务事宜。
4.影响:(1)加强了清朝与外国的联系,又有利于资本主义国家控制清政府内政外交。
(2)推动了洋务运动的兴起和发展。
(3)清中央机构开始半殖民地化。
三、辛酉政变——中央掌权者的变动和对外国列强态度的变化1.背景:(1)《北京条约》签定后,英法联军推出北京。
(2)侵略者要求朝廷还京,履行条约。
(3)奕 主张妥协和好,肃顺、载垣等辅臣反对。
2.经过:(1)1861年皇太后慈禧与奕 勾结发动政变,处置八大臣。
(2)同治帝载淳即位,慈禧太后垂帘听政,奕 为议政王。
3.影响:(1)慈禧太后成为实际最高统治者,开始长达47年的统治。
(2)1862年清政府决定向英法借师助剿,中外反动势力开始公开勾结,联合镇压太平天国运动。
四、汉族官僚势力的扩大——地方掌权者的变化1.原因:(1)满族官僚、贵族、八旗军队堕落。
(2)湘军成为对抗太平军的主力。
汉族官僚得到外国列强的支持。
(3)慈禧太后为巩固自身统治倚重汉族官僚。
2.表现(1)代表人物: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
(2)势力扩大:掌握武装,形成独立军事体系;掌握地方实权,在清政府中举足轻重。
3.影响汉族官僚在清政府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审定意见:可以采用。
审稿人:邓兴国。
清朝政局的变动_1
清朝政局的变动教学目标.知识方面:通过本节内容的教学,使学生了解或掌握总理衙门的设立;辛酉政变;借师助剿;中外反动势力勾结;上海会防局成立;汉族官僚势力扩大。
.能力方面:通过对清朝政局变动的背景、表现和影响的讲解与分析,引导学生认识历史事件之间的必然联系,培养学生归纳、概括历史知识的能力。
通过引导学生总理衙门、借师助剿等问题的分析,引导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多角度、深层次分析问题的能力。
.态度、价值观方面:通过对清政府政策调整的讲述,让学生认识到:清政府的政策调整带有屈于下列强侵略,力图剿杀农民革命的时代特点。
通过对清朝政局变动影响的教学,使学生认识到:判断事物的结果、影响必须从较长的历史阶段进行考查分析。
.学法指导方面:引导学生整体把握清朝政局变动的背景、表现和影响,让学生学习把新、旧知识联系在一起的思维方法。
引导学生阅读理解和分析总理衙门、辛酉政变的史料,帮助学生学会充分利用有效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史料处理的方法。
重点、难点分析.重点分析:清朝政局变动是本课的重点。
全课要抓住它对历史产生什么影响,理解变动二字的含义。
咸丰同治时期,太平天国革命和第二鸦片战争迫使清政府不得不调整对内和对外政策,以巩固统治。
清政府改变了对外国列强虚骄排斥的态度,开始承认在技术方面不如西方,政策上也由勉强抵抗转变为相互勾结;在满汉地主联合统治的权力结构中汉族地主阶级的地位显著上升。
上述这些调整,主要表现在总理衙门的设立,辛酉政变后,慈禧开始控制清朝政权;清政府开始通过借师助剿,与侵略者勾结,地方汉族官僚势力扩大。
.难点分析:对总理衙门如何评价是本书的一个难点,教学要使学生理解总理衙门设立的背景作用,理解它是清朝中央机构开始半殖民地化的标志。
总理衙门设立的根本原因是中国大门被西方列强打开,外交事务日益增多,需要一个专门机构进行外交活动。
西方列强在《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签定后,为了更好控制清政府,要求遣使驻京直接与清政策交往。
高一历史第2章第1节 清朝政局的变动
第一次鴉片戰爭後: 五口通商大臣(兩廣總督兼職;
移往上海後有兩江總督兼職)
第二次鴉片戰爭後: 三口通商大臣(直隸總督兼職)
總理衙門 1861年:
(總理各國Leabharlann 務衙門)滿足第二次鴉片戰爭後日趨繁重的中外 交涉事務的需要//它的設立是屈從於西 方侵略勢力的一種表現
1861年: 總理衙門
英 法 俄 美 海 國 國 國 國 防
②慈禧太后妄圖奪取清朝最高統治權
2.辛酉政變: 1861年秋
①時間: ②結果:
慈禧太后(1835年-1908年)即孝欽顯皇后。
姓葉赫那拉,為咸豐帝妃子和同治帝生母。她是 同治、光緒年間清朝的實際統治者。 咸豐帝死後,與恭親王奕訢合謀發動辛酉政 變,剷除顧命八大臣勢力,與慈安太后一起 垂簾聽政。外人以「慈禧太后」、「聖母皇 太后」、「西太后」稱呼之。 慈禧太后是自1861年至1908年間大清帝國的實際統治者,人 稱清朝「無冕女皇」,其掌權時間長達47年,在清代僅次於 康熙帝與乾隆帝。 統治掌權時長不僅超越武則天、呂後,且超越大多數帝王; 統治期間發動政變三次,立皇儲兩次。 死後諡號為「孝欽慈禧端佑康頤昭豫莊誠壽恭欽獻崇熙配天 興聖顯皇后」,長度為大清皇后之最,同時也超過入關後滿 清所有皇帝的諡號。
(2)中國資本主義產生、發展:
19世紀60-70年代產生 90年代登上政治舞臺;
抗爭:變法
第一節
清朝政局的變動
一、總理衙門的設立(1861年初)
1、設立的背景、原因 2、機構的設立時間及全稱 3、機構的職能、人物 4、評價:機構的性質
設立的積極、消極作用
清政府外事機構的建立
1840年前:沒有專門的外事機構
曾國藩 (1811—1872) 湖南湘鄉人,湘軍 統帥。曾任兩江總 督,節制浙、蘇、 皖、贛四省軍務, 鎮壓太平天國運動。 他舉辦洋務,建立 新式軍火工業。太 平天國失敗後,曾 國藩為首的湘系成 為勢力最大的地方 實力派。 1872年在 直隸總督任上逝世。
第二章 第一节 清朝政局的变动 人教版
线索二:中国的抗争与探索
第一:清政府的自救运动:洋务运动 第二:资产阶级维新派:戊戌变法;资产阶 级革命派:进行推翻清王朝的斗争尝试 第三:无产阶级的早期斗争 第四:农民:义和团运动 第五:爱国官兵(中法战争中、中日甲午战 争中、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
线索三:经济状况
第一:资本主义产生与新的阶级力量的出现 第二:资本主义初步发展
第二章 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发展和半殖民 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 (19世纪60年-----19世纪末20世纪初)
世界历史阶段特征: 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主要的资本主义 国家向帝国主义过渡,列强掀起瓜分世界的 狂潮,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形成。 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兴起(亚洲的觉醒)。
知识线索:
线索一:列强对中国的侵略 侵华的阶段性: 19世纪60年代(政治手段、经济手段); 70年代(边疆危机); 80年代(中法战争); 90年代(甲午战争、资本输出与瓜分狂潮、 门户开放政策); 20世纪初(八国联军侵华)。
(2)培养了一批近代科技人员;(创办近代企业和选派留学 生、进修生出国深造)
(3)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民用工业) (4)客观上对外国资本主义经济侵略起了一定的抵制作用; (民用工业) (5)创办新式学堂和派遣留学生出国学习,开创了近代文化 教育事业的先河; (6)筹划海防,为中国军事的近代化创造了条件。
代表地主阶级利益;维护封建专制统治; 向西方学习。
学习西方科技但局限 于思想领域; “师夷长技以制夷”
不同点 受到统治者支持而付诸于 实践;“剿发捻,勤远略”
3、洋务企业的性质
判 断 标 准 生产力 生 产 关 系
生产资料的所 有形式 生产过程中人与 人的关系 产品的分配形式 封建国家占有 非商品生产、产品不 进入市场,无利可言 国家与私人各占有部分 商品生产、产品 投入市场以获利
清朝政局的变动
实质:
争夺最高统治权的宫廷政变官僚地主, 让他们放手绞杀太平天国和各地起义; 二是借助外国武力镇压太平天国,即所 谓“借师助剿”。从此,中外反动势力 开始勾结起来。
三、汉族官僚势力的扩大
清王朝在用人方面长期以来奉 行倚重满族官员的方针,辛酉政变 后,慈禧开始倚重汉族官僚势力, 为什么呢?
清朝政局的变动
一、总理衙门的设立
时间:1861年
原因:60年代初,太平天国占据东南半壁江山, 英法联军入侵清政府的心脏地区,这两个事 件使清政府面临内外忧患的局面。特别是外 国列强的入侵,军事侵略进一步打开中国大 门,于是请政府的外交事务日益增多,需要 一个专门机构进行外交活动。于是,设立了 总理各国事务的衙门。即“总理衙门”。
其一是曾国藩这样的汉族 官僚率领的地主武装在镇压太 平天国的主力,慈禧太后要巩 固统治,不得不倚靠这些汉族 官僚。
其二是外国列强为了维 护自身的利益,也支持了这些 地方官僚。
本课知识结构图:
人有了知识,就会具备各种分析能力, 明辨是非的能力。 所以我们要勤恳读书,广泛阅读, 古人说“书中自有黄金屋。 ”通过阅读科技书籍,我们能丰富知识, 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通过阅读文学作品,我们能提高文学鉴赏水平, 培养文学情趣; 通过阅读报刊,我们能增长见识,扩大自己的知识面。 有许多书籍还能培养我们的道德情操, 给我们巨大的精神力量, 鼓舞我们前进。
职权范围
主管外交、通商后扩大到海 关、修路、开矿、制造机械等 洋务事宜
作用
总理衙门是中国近代第一个常 设的外交机构。它加强了清朝同 外国的联系,但是更有利于列强 控制清朝的内政外交,是清朝中 央结构开始半殖民地化的标志。
二、辛酉政变
1861年8月,咸丰病死。 使肃顺集团与奕訢集团之间 的矛盾激化。26岁的皇太后 慈禧是一个权力欲极强的女 人,她想乘新皇帝载淳年幼 之际,夺取最高权力,并开 始与奕訢勾结,试图实行垂 帘听政取代八位大臣辅设。 在遭到肃顺集团的强烈反对 后,单独与奕訢密谋,发动 了辛酉政变。
十清朝政局的变动和洋务运动
B.后期——求富
(1)开办一些民用工业。 (2)筹建南洋、北洋、福建三 支海军。
(3) 成立海军衙门
3.作用:
A.消极——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 B.积极——a.客观上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 发展。 b.对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起到一 些抵制作用。
( 观 点 , 代 表 )
派 形 成 。( 2 ) 顽 固 派 和 洋 务
1 争背 ,景 清( 朝 1 内 ) 外 第 交 二 困 次 。 鸦 片 战
二 洋 务 运 动
.
2.洋务运动
(1)时间:19世纪 60年代。 (2)口号:师夷长 技以自强
(3)阶段:A.前期——自强
(1)创办近代军事工业。如: (2)兴办新式学校。 (3)设立翻译馆。 (4) 派遣留学生出国深造。
一.清朝政局的变动
• (一)总理衙门的建立。 • 1.原因: • A:清政府对外国侵略者的态度,逐渐 由遗忘变为依赖。 • B:面对中国人民的英勇反抗,外国侵 略者也需要寻找能替他奕沂)
• 职权(经管外交、通商、海关、修路、开矿、 制造机械)专门办理国外交涉的机构。 • 作用(1)有利于资本主义国家控制清政府的 外交和内政。 • (2)是清朝中央机构开始半殖民地化的 标志。
2019-2020年高一历史上册清朝政局的变动1
2019-2020年高一历史上册清朝政局的变动1【本章知识概要】学习本章(1 9世纪中后期)应把握三条线索:外国列强从与中国“暂时和好”到“瓜分狂潮’’的不断侵略过程;清政府从抵抗、妥协到最终沦为列强侵华的工具;从农民阶级到民族资产阶级掀起了一波又一波挽救民族危亡的政治运动。
把握六个重点:洋务运动的内容、影响;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兴起的条件、意义;甲午中日战争与《马关条约》的影响;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狂潮的表现与影响;戊戌变法的过程、意义、局限性;义和团运动抗击八国联军的过程、结果与影响。
形成两个观点: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完全形成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统治秩序,清政府完全沦为列强侵华的工具;农民阶级的反抗和民族资产阶级的改良道路都没能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状况。
【高考分析预测】‘本章内容是近代前期中国历史的重要部分,是历年来高考的重点、热点。
从内容上看,常考点主要有甲午战争、帝国主义瓜分狂潮、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背景和过程、不平等条约及影响、洋务运动、戊戌变法以及义和团运动的背景、过程、意义、局限性等。
从命题的形式和角度看,重视对原因和影响的考查,非选择题命题的频率非常高。
【学习方法指要】j学习本章,首先理解列强侵华、中国抗争、中国社会发展三条线索,然后把握各个历史事件的背景、发展进程及结果、影响。
再就是要站在历史发展的角度认识评价各个历史事件。
【新课标链接】新课标与本章相关的内容:(1)列举1840年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的侵华史实,概述中国军民反抗外来侵略斗争的事迹,体会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
(2)简述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和近代民族工业兴起的史实,认识近代中国资本主义产生的历史背景。
(3)了解鸦片战争后中国人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历程,理解维新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所起的作用。
第一节清朝政局的变动学习目标导引目标一:在近代潮流冲击下的清政府是如何调整外交的呢?一一请把握总理衙门设立的背景、原因、职能、影响。
高三历史清朝政局的变动
清朝政局的变动【思考导学】1.总理衙门是在怎样的历史背景下设立的?它主管的事务有哪些?它包括哪些机构?它的设立产生了怎样的影响?答案:背景:随着通商口岸的增多和外国公使进驻北京,清朝统治者的华夷观念受到冲击;西方列强不甘心以“外夷”身份同清朝政府打交道,强烈要求清朝设立专门的外交机构。
总理衙门主管外交、通商及其他洋务事宜。
它下设英国、法国、俄国、美国、海防五股,同文馆和海关总税务司署是其附属机构。
影响:它的设立加强了清朝同外国的联系,但更有利于列强控制清朝的内政外交,是清朝中央机构开始半殖民地化的标志。
2.简析19世纪六十年代中外反动势力勾结的基础。
他们正式勾结的标志是什么?其勾结产生了怎样的影响?答案:背景:19世纪六十年代,清政府面临着太平天国的巨大威胁,辛酉政变后主张同外国侵略者和好的政治派别占了上风;而此时的外国侵略者迫切需要把与清朝签订的不平等条约付诸实施,太平天国坚持独立、自主、平等的外交政策,一再拒绝列强的无理要求。
因此,中外反动势力在共同镇压中国人民革命运动的基础上开始由对抗走向勾结。
标志:1862年,清政府决定向英法两国“借师助剿”,英法两国立即宣布放弃“中立”,中外反动势力正式勾结起来。
影响:中外反动势力的勾结,加速了太平天国的失败,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导致清朝政局发生了重大的变动。
3.简析慈禧太后倚重汉族官僚的原因。
答案:①汉族官僚曾国藩、李鸿章等掌握的武装是对抗太平军的主要力量,为了巩固统治,慈禧太后不得不重用这些汉族官僚。
②曾国藩等汉族官僚有外国侵略者在背后撑腰,慈禧太后不敢轻视他们。
【自学导引】一、清朝中央机构的半殖民地化——总理衙门的设立1.背景(1)鸦片战争后,随着通商口岸的增多和外国公使进京,清朝统治者的华夷观念受到冲击。
(2)随着侵略的不断加深,西方列强也不甘心以“外夷”的身份与清政府打交道,强烈要求清朝设立专门的外交机构。
2.设立时间和主管大臣:1861年;奕訢。
高一历史教案 清朝政局的变化
高一历史教案清朝政局的变化
教学目标
1.总理衙门的设立(设立的原因、时间、主要职权范围、性质及评价);辛酉政变;借师助剿;中外反动势力公开勾结;汉族官僚势力的扩大。
2.通过分析总理衙门设立的原因、主要职权范围、性质,使学生认识到总理衙门的设立,加强了清朝与外国的联系,但也便利了外国侵略者控制清政府,干涉中国内政。
总理衙门的设立,加速了中国政治上的半殖民地化。
通过学习辛酉政变和借师助剿,使学生认识到辛酉政变是中外反动势力正式勾结的开始,清朝统治日益腐败。
3.通过对清廷政策调整的讲述,让学生认识到:清政府的政策调整带有屈于列强侵略,力图剿杀农民革命的时代特点,清政府正逐渐沦为外国人侵华的统治工具。
教学建议
教材地位分析
在太平天国运动和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双重打击下,清政府摇摇欲坠,已无力在镇压太平天国运动的同时,抵御列强的军事侵略。
在这种情况下,清朝政局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清政府被迫调整了对内对外政策,以巩固统治。
清。
清朝政局的变动教学教案(详案)
清朝政局的变动教学教案(优秀详案)第一章:清朝政局的变动背景1.1 教学目标1. 了解清朝初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2. 掌握清朝政局变动的历史背景。
3. 认识清朝政治变动的原因和影响。
1.2 教学内容1. 清朝初期政治制度的介绍。
2. 清朝政局变动的历史背景分析。
3. 清朝政治变动的原因和影响讨论。
1.3 教学方法1. 讲授法:介绍清朝初期政治制度和清朝政局变动的历史背景。
2. 讨论法:分析清朝政治变动的原因和影响。
1.4 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清朝初期政治制度和清朝政局变动的历史背景的理解。
2.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对清朝政治变动的原因和影响的分析能力。
第二章:清朝政局的变动过程2.1 教学目标1. 了解清朝政局变动的具体过程。
2. 掌握清朝政治变动的主要事件。
3. 分析清朝政局变动的影响。
2.2 教学内容1. 清朝政局变动的具体过程描述。
2. 清朝政治变动的主要事件介绍。
3. 清朝政局变动的影响分析。
2.3 教学方法1. 讲授法:描述清朝政局变动的具体过程和介绍清朝政治变动的主要事件。
2. 分析法:分析清朝政局变动的影响。
2.4 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清朝政局变动的具体过程和清朝政治变动的主要事件的了解。
2.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对清朝政局变动的影响的分析能力。
第三章:清朝政治变动的原因3.1 教学目标1. 了解清朝政治变动的内部原因。
2. 掌握清朝政治变动的外部原因。
3. 分析清朝政治变动的深层次原因。
3.2 教学内容1. 清朝政治变动的内部原因介绍。
2. 清朝政治变动的外部原因分析。
3. 清朝政治变动的深层次原因讨论。
3.3 教学方法1. 讲授法:介绍清朝政治变动的内部原因和外部原因。
2. 讨论法:分析清朝政治变动的深层次原因。
3.4 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清朝政治变动的内部原因和外部原因的理解。
2.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对清朝政治变动的深层次原因的分析能力。
第四章:清朝政治变动的影响4.1 教学目标1. 了解清朝政治变动对清朝政权的影响。
高一历史上册复习资料:清朝政局的变动
高一历史上册复习资料:清朝政局的变动高一历史上册复习资料:清朝政局的变动太平天国运动,沉重打击了清王朝的统治,可是,腐朽的清王朝并没有在它的猛烈冲击下垮台,而且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朝政局为适应形势还发生了变动。
请同学们说一说:清王朝没有垮台的原因是什么?导致清朝政局变化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引导学生讨论,最后归纳为:农民的阶级局限性;汉族地主集团湘、淮军的拼命挣扎;西方列强对清王朝的支持,是清王朝没有垮台的主要原因。
而中外反动势力的勾结,又必然导致清朝政局的变化。
)中外反动势力勾结在一起,引起了清朝政局的重大变动,主要表现有三个方面:1.总理衙门的建立早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清政府内就有人主张承认外国侵略者的要求,换取外国的军事援助,镇压太平天国。
1860年冬,清政府在北京设抚夷局,以后又感到这个名称不合时宜,于1861年改设总理各国事务衙门。
简称总理衙门。
总理衙门由恭亲王奕等充任办事大臣。
奕沂是咸丰的弟弟,因长期和洋人打交道,勾结外国侵略者,人们称为“鬼子六”。
总理衙门的设立,适应了外国侵略者侵略中国的需要,是中外反动势力互相勾结,镇压人民革命的产物。
总理衙门最初经营外交、通商、海关等对外事务,以后所管事务不断增多,职权不断扩大,凡涉及外国的一切事务,它都要管。
对内,它是高于六部之上的权力机构,而在外国人眼中,它不过是一个为他们办事的机构,他们经常在总理衙门干涉和指责中国的内政外交,甚至稍不随意,就咆哮公堂,英国公使就曾做过这样的事。
鲁迅在一篇《说面子》的杂文中说道;“相传前清时候,洋人到总理衙门去要求利益,一通威吓,吓得大官们满口答应,但临走时,却从边门送出去。
不给他走正门,就是他没有面子;他既然没有面子,自然就是中国有了面子,也就是占了上风了。
”这是多么绝妙的讽刺啊!总理衙门从成立到1901年变为外交部,40年间,正是中国形成半殖民地的过程,因此,总理衙门的设立,是清朝中央机构开始半殖民地化的标志。
高三历史清政局变动课件
第一节
清朝政局的变动
刘志平
祁阳四中
(3)影响
总理衙门是中国近代第一个常设的外交机构。 它加强了清朝同外国的联系,但更有利于列 强控制清朝的内政外交,是清朝中央机构半 殖民地化的标志。
二.辛酉政变和借师助剿: 1.辛酉政变
(1)经过:
1861年咸丰病死在承德,慈禧太后联合奕訢在北京 发动政变,处治了辅政的八大臣,同治帝继位,慈禧垂 帘听政,奕 为议政王。1861年是农历辛酉年,所以 称这次政变为“辛酉政变”。
道光 咸丰 同治
1898
光绪
宣统
1840 ─ 1850 ─ 1861 ─ 1875 ─ 1908 ─ 1912.2.12
三.汉族官僚势力的扩大
1.原因:
(1)在镇压太平天国的运动中,满族官员和八旗 军堕落丧失了战斗力。 (2)曾国藩的湘军、李鸿章的淮军、左宗堂的 楚军,在汉族武装中势力最大,成为对付太平 军的主要力量。慈禧太后要想巩固统治地位, 不得不依靠他们。
(3)为了对付人民革命运动,汉族官僚和外国 侵略者迅速勾结起来。
(4)慈禧太后为了巩固统治地位倚重汉族官僚。 2.表现: (1)代表人物有曾国藩、李鸿章、左宗堂。 (2)他们掌握一定的武装,形成了独立的军事 体系。
(3)掌握了地方实权,在清政府中的地位日益重要
曾国藩
左宗棠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 2 )性质:
是清朝统治阶级内部争夺最高统治权的宫廷政变, 统治阶级内部争权夺利的斗争。 (3)影响 中外和好局面的形成,中外反动势力相互勾结。 2.借师助剿——中外反动势力的勾结 1862年初,清政府决定向英法两国“借师 助剿”,英法两国立即宣布放弃”中立 “,”帮助官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节清朝政局的变动(下)
2007-05-10 02:46
第一节清朝政局的变动(下)
资料和注释
总理衙门
鸦片战争前,清政府认为同外国关系仅是“理藩而已,无所谓外交也”。
俄国使臣来华,沿例由理藩院接待,其他各国均由礼部接待办理。
鸦片战争后,由两广总督专办与欧美国家的交涉,特加钦差大臣头衔,称“五口通商大臣”。
《北京条约》订立后,各国在华设使馆、驻使节。
外国侵略者认为地方总督无权处理涉外事务,多次要求建立专门机构。
1860年11月,英法联军依约从北京撤走,使奕大喜过望,在奏折中说:“该夷并不利我土地人民,犹可以信义笼络,驯服其性,自图振兴”,劝咸丰帝“尽可放心”回銮。
1861年1月,奕再上奏折指出:“近年各路军机络绎,外国事务,头绪纷繁,驻京以后,若不悉心经理,专一其事,必致办理延缓,未能悉协机宜。
”请求建立总理各国事务衙门。
1861年1月20日,咸丰帝批准成立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简称总理衙门、“总署”或“译署”)。
总理衙门分英、俄、法、美四股。
英国股协办英国、奥地利两国交涉及各口通商、关税事务;俄国股协办俄、日两国交涉及陆路通商、建防、疆界事务;法国股协办法、荷、西班牙、巴西四国的交涉、保护教民及招用华工;美国股协办美、德、秘鲁、意大利、瑞典、挪威、丹麦、比利时、葡萄牙的交涉及海防、保护华工诸事务。
总理衙门的组织体制,“一切均仿照军机处办理”。
官员分总理和章京两级。
大臣由一亲王总领,即为首席大臣,其他大臣则由军机大臣、大学士、尚书、侍郎、京堂中指派委任,统称“总署大臣”。
建立初咸丰帝派恭亲王奕、大学士桂良、户部左侍郎文祥,充任总理大臣,以后大臣人数略有增加,经常为七八人,多时十多人。
章京分为四级,从内阁、部院、军机处的司员中挑选,最初满汉各8人,以后人数逐渐增加。
总理衙门下设南、北洋通商大臣。
最初南北洋大臣为专职,由买办化的官僚薛焕、崇厚任职,后分别由两江总督和直隶总督兼任。
南洋通商大臣管理长江及江苏以南沿海各省通商口岸,驻上海,后移南京。
北洋通商大臣管理北方各通商口岸,驻天津。
总理衙门最初主持外交与通商事务,后来扩大管理办工厂、修铁路、开矿山、办学校、派留学生等,权力越来越大,成为清政府的重要决策机构。
它一成立,就正式委任英人李泰国为总税务司。
1863年李泰国离任回国,由英人赫德继任达四十多年。
总理衙门首任事务大臣均为清朝贵族,且与外国侵略者关系密切,使总理衙门实际成为外国侵略者控制清政府的总枢纽,是中国半殖民地化的一个重要表现。
总理衙门存在了40年。
其间,奕任首席大臣28年,庆亲王奕任12年。
直到1901年,据《辛丑条约》第12款规定,改为外务部,仍位列六部之首。
载淳
载淳(1856—1875),即同治帝。
1861年至1875年在位。
载垣
载垣(?—1861),康熙帝第十三子胤祥的五世孙。
爱新觉罗氏。
1825年,他袭爵怡亲王,曾在御前大臣行走受顾命。
咸丰帝即位后,渐受重用,历任左宗正、宗令、领侍卫大臣。
1859年,他奉命赴天津视察。
次年,他同兵部尚书穆荫和英法和谈,谈判决裂,拘囚巴夏礼等。
英法联军进逼北京,他随咸丰帝逃往热河。
1861年咸丰帝死,他与端华、肃顺等八人同受顾命,为赞襄政务王大臣,掌握实权。
不久,慈禧太后发动政变,令其自尽。
肃顺
肃顺(1816—1861),宗室贵族,爱新觉罗氏,字豫亭,满洲镶蓝旗人。
历任御前大臣、总管内务府大臣、户部尚书、协办大学士等职。
为镇压太平天国,主
张重用汉族官僚地主胡林翼、曾国藩。
为解决财政困难,主张发纸币、铸大钱。
对外国侵略者疑惧颇深,要维持“天朝”尊严,对侵略者的过高要求不肯应允,甚至起而抗争。
1857年英法联军入侵广州时,在咸丰帝面前,“(奕)主和,(肃)顺主战,哄于御前不能决”。
1859年与俄使伊格纳切夫谈判,斥责其侵略要求,把未经批准互换的《瑷珲条约》文本,“掷于桌上”,宣布这是“一纸空文,毫无意义”。
慈禧太后和辛酉政变
慈禧太后姓叶赫那拉,满洲镶黄旗人。
1835年生于一个官僚家庭。
1851年选中秀女,次年入宫,封为懿贵人。
1854年封为懿嫔。
1856年生载淳,封懿妃,地位仅次于皇后钮祜禄氏。
慈禧是个很有野心与权谋的人,咸丰曾常让她代为批答奏章。
咸丰死后,继位的载淳仅6岁,由肃顺等八大臣辅佐,尊咸丰皇后钮祜禄氏为慈安太后(东太后),尊生母那拉氏为慈禧太后(西太后),但不许与闻政事。
慈禧太后为了爬上帝国最高统治地位,决定暂时放弃同东太后的嫌隙,劝东太后同意两宫垂帘听政。
接着唆使御史董元醇上了个请太后垂帘听政的奏折。
次日召见肃顺等八大臣,要求遵奏执行。
八大臣以“本朝无太后垂帘故事”为由,加以驳斥。
为了使垂帘取得外国支持,又与奕勾结。
10月,奕以奔丧为名赴热河行宫与慈禧密谋,告以“外国无异议”。
10月26日,慈禧派肃顺等八大臣护送咸丰灵柩起程,自己先期4天于11月1日回到北京。
次日,突然发动袭击,逮捕载垣、端华、肃顺,并以“不能尽心议和”、阻止回銮及抗旨反对垂帘等罪名,处以极刑,其余肃顺一派亲信分别革职、遣戍。
接着中央政府改组,奕被任命为议政王,桂良、文祥、沈兆霖等为军机大臣,奕兼管军机处,并将载垣等拟定的祺祥年号改为同治(1862—1874),表示太后与皇帝共同治理天下。
慈安与慈禧两宫共同垂帘听政,而慈安生性软弱,对政治不感兴趣,政权实际落入慈禧之手。
“借师助剿”
《北京条约》一订立,法俄两国首先提出帮助清政府镇压太平天国的建议。
法国专使葛罗表示:“所有该国停泊各港口之船只兵丁悉听调遣”(夏燮:《外夷助剿》《中西纪事》第20卷)。
俄使伊格那提也夫面见奕表示为镇压南方太平
军,请清军从陆路进攻,“该国拨兵三四百名在水路会击,必可得手”。
接着俄国把以前答应送给清政府的一万支枪、若干门炮运到中国。
早在1854年就狂言“剿贼自任”的美国,现在则要求为清军代运漕粮。
关于是否借用外兵问题,清廷进行了几次讨论,少数人反对,奕等多数官僚表示欢迎“中外同心以灭贼为志”(《筹办夷务始末》咸丰朝,79卷,第17页)。
与此同时,麇集在上海的买办官僚、大地主、大商人如吴煦、杨坊等,则加紧活动,支持洋人组织洋枪队。
1862年4月,英国轮船把李鸿章淮军从安庆运到上海,进一步与英法组成“中外会防局”,决定上海由洋人防守,得到清政府的批准。
这样,太平天国便面临着中外反动势力联合进攻的严重局面。
图画说明
总理衙门
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的旧址,在北京市东城区东堂子胡同49号。
它原本是清朝大学士赛尚阿的府第。
赛尚阿因镇压太平天国运动,“调度无方,号令不明,赏罚不当,以致劳师糜饷,日久无功”,被咸丰帝革职抄家。
赛尚阿的府第变成清政府的铁钱局。
总理各国事务衙门成立后,将铁钱局稍加改造,作为衙署。
改建后的衙门大门今天依然存在。
大门正南面有一道八字形的、灰色方砖砌成的照壁。
一进大门有一条高大而宽敞的木结构的曲折走廊,现在虽已破旧,但整个院落仍然颇有气魄。
由走廊向北,直通一座三间的二门。
走进二门,便是一处较大的四合院。
四合院的正北的高大房屋,就是当时总理衙门大臣们议事、办公的地方。
正屋的两侧各有东西厢房三间。
可惜的是正屋与东厢房1982年冬已拆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