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结构变动与城市化发展研究述评

合集下载

产业结构演变与城市化进程的实证研究

产业结构演变与城市化进程的实证研究

产业结构演变与城市化进程的实证研究内容摘要:本文通过对黑龙江省第一、二、三产业结构演变的分析,得出产业结构演变与城市化进程的关系结论,并探讨两者协调性上存在的问题。

根据分析结果,提出黑龙江省产业结构演变与城市化协调发展的路径。

关键词:产业结构演变城市化协调发展黑龙江省产业结构演变与城市化进程分析(一)黑龙江省产业结构现状1.第一产业结构现状。

农业生产在第一产业中占很大比重,因此农业生产成为了制约黑龙江经济发展的关键。

黑龙江省是农业大省,全国粮食主要产区之一,长期以来自给自足的自然农业模式占主导地位,农业加工专业化程度低,技术落后,导致农产品品种结构单一、包装贮藏档次低下、质量不过关等。

农业大多以种植水稻、玉米、大豆为主,生产的大豆在蛋白、脂肪、出油率指标上也远不如进口大豆,价格与进口大豆相比也高出许多。

粮食品质低下,造成销售不畅、价格下跌,而对于深加工的农产品品种,因专业化程度低,无法满足市场需要,导致了一些高端产品价格的持续走高。

农产品精加工、深加工程度低,质量、包装、保鲜、贮藏档次低,也不能适应市场高层次需求结构要求。

并且长时期以来,国家对一些粮食主产区的政策是稳定粮食生产,所以牧业、渔业、养殖业发展较农业来说相对缓慢,在第一产业中所占比重较低。

2.第二产业结构现状。

自1996年至2010年,全省第二产业总产值都是处于整体上升阶段中,虽然在2005年有小幅回落,但整体还是处于上升趋势,且工业产值相比于建筑业在第二产业当中占有较高的比重,是第二产业的主导影响因素。

位居第二产业主导地位的重工业或传统工业企业、军工型企业和其他原字号企业数量多、比重大、覆盖面广、所占比重大,虽然从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黑龙江省进行了产业结构调整,但传统产业比重仍居高不下。

对传统产业的过分依赖,和产业结构调整步伐的缓慢,限制了市场经济中企业经营活力,对经济增长产生逆向拉动作用。

黑龙江省使用现有资源进行产品生产的原字号企业,其产值在总工业产值中占有大约38%的比重,且在总工业产值中,制造业产值占据主导,采矿业其次。

产业结构调整对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影响研究

产业结构调整对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影响研究
后重点就产业结构调整对城市化 的正响应 、 负响应及其反馈机制进行 了分析 、论述 ,在此 基础上提 出 了适合 于中国经济进

步发展 的政 策措 施 。
【 键词 】产 业 结 构 调 整 关

城 市化
机 制 来 的城 市 化 道 路又 是 一 波三 折 。 1 图 以非 农 业人 口比重 作 为 城市 化
程 。从 以上 国 内 外 经济 学 家 的论 述 可 以看 出 ,城 市 化 不 仅 是 物 质 业 从 业 人 员 占从 业人 员 总 数 的 5 .% 而 城市 化 水 平 为 4 % 31 18 文明进步的体 现 .也是 精神 文 明前进的动力 。 二 者相 差 1 .% 。 3 1 本 文 以我 国产 业 结构 调 整 对 城 市 化 进程 的影 响 为主 要 研 究 对 第 二 ,城市 化 水 平 存 在 着 地 区差 异 。 目前 ,我 国城 市 化 进 程
导 论
产业结构的调整与城市化的发展并不是两道毫无关系的平行 率标准 ,描绘了从 17 8年至 2 0 9 0 6年问我国城市化的发展趋势 。 线 ,经济增长 、经济结构变化与城市化息息相 关。在产业结构调 6 0 整过程中 , 城市化对三次产业有着明显 的优化 、 提升、 带动作用; 而产业结构的合理调整及有序演进有助于推进城市化的进程。产 业结构对城市化进程有着深远 的影响 其作用机理已经引起了国 内外学者 的广泛探讨。尤其 .研究产业结构调整对我国城 市化 发 展进程的作用机理 很有必要 ,具有很实际的现实意义 。
西方传统 的城市化理论认 为 ,现代城市化包括三个相 互联 系 总值这一指标来看 ,我国排 名位 于前三位 的广州、上海、北京仅
的过 程 ,其一 是 人 口 向城 镇 聚 集 的 过程 ,其 主 要 形 式是 大 量 乡村 分 别 为 4 6 美 元 , .5 美元 , 9 美 元 , 发达 国家 一 般 都 .1 5 43 5 282 而 人 E迁 入 城 镇 特 别是 大 城 市 :其 二是 经 济 的发 展 过 程 主要 通 在 1 0 0 l . 0 0美元 ~3 .0 0 0 0美元 相 比之下 ,我们相差了好几信 。

我国城市化与产业结构的关系实证分析

我国城市化与产业结构的关系实证分析

0 . 6 4 8 1 9 4 L U R t 一 2— 0 . 0 6 1 3 6 6
R :0 . 9 9 91 8 9 F=4 9 3 0 . 6 3 2 =0 . 9 9 8 9 8 7 AI C = 一6 . 9 3 0 91 6 SC: 一6 . 6 8 2 2 21
( 2 )
L S T t ; 0 . 6 8 91 3 4 L S T t一 1—0 . 2 2 6 0 6 3 1 . 5Tt一2 +0 . 3 9 0 1 4 7L URt一 1—
0 . 2 7 9 7 7 3 L UR t 一 2 l _ 9 8 0 9 3 4
R =O . 9 8 6 3 8 4 F=2 8 9 . 7 8 0 3 R =0. 9 8 2 9 B 0 AI C = 一7 .1 3 61 0 0 S C = 一6 . 8 8 7 4 0 4
首先 ,构建向量 自回归 ( V A R )模 型 ,为探 求人 口城市 化 ( U R ) 与产业结构 ( s T )间协整关系 ,计量 经济学 中检 验方法有两 种 :E—G ( E n g l e — G r a n g e r )两步检 验法和 J o h a n s e n 迹检验法 。为了考察变量间长 期关系的 同时 ,还得考察其短期关 系,故选用 J o h a n s e n 迹检验法 。构建 V A R( K ) 理论模 型 ( 罗伯特 ,1 9 9 9 ) ,如下 :
( 三)协整检验
协整关系成立。显然 ,城市化水平 的提高对于我国产业结构 的优化 升级 具有较大的积极作用 。再通过格兰杰 因果检验得到 :在 1 % 的显著 性水 平下 ,在滞后期 前期 , 城 市化进程 的加快是我 国产业结构升级调 整的重 要原因 ;在滞后期后期 ,产业结构 升级 调整 又是 城市化 进程 加快 的原 因。这种双线因果 关系表明 , 在现实经济活动 中,这两者之 间是 相互影

城市化与产业结构调整的互动关系分析

城市化与产业结构调整的互动关系分析

城市化与产业结构调整的互动关系分析城市化水平低和产业结构不合理是目前我国实现城乡经济与社会和谐发展中的两大主要问题。

产业结构调整与城市化的发展并不是两条毫无关系的平行轨迹,本文从理论上分析城市化与三次产业之间的互动关系。

标签:城市化第三产业工业化城市化的实质是由生产力变革引起的人口和其他经济要素从农村向城市转变的过程。

而它表现在生产方式上,就是产业结构的大规模调整,即农业剩余劳动力向各非农业部门转移。

因此产业结构的变动必然体现为城市化水平的变动;城市化水平的提高与第二、三产业比重的上升几乎同步进行。

一、城市化与第一产业的互动关系1.农业发展给城市化提供基础动力。

农业发展给城市化提供必需的消费品。

由于进城后的人口一般不再从事农业生产活动,但他们仍然需要消费产品,且城市人口比农村人口有着更高的消费能力,因而城市化水平提高后对农产品的消费量显著增加,这部分农产品是要由农业提供的。

因此,农业通过所能提供的食物商品和数量决定着城市化的人口规模。

而农业提供商品性食物的数量,取决于农业的发展水平。

所以,农业发展水平就通过所能提供的商品食物数量决定着城市化的规模和程度。

2.城市化有利于促进第一产业的健康发展。

随着农业生产的发展,和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分散的一家一户的小生产方式就日益同现代生产力发展要求相背离,制约了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也制约了农业的发展和农村的现代化。

城市化可以创造更多就业机会,促进农业剩余劳动力向城镇有序转移,使土地利用日益集中,农业生产的生产规模不断扩大,为实现农业机械化提供了条件,加上生产技术和劳动工具的发展,使农业的生产力大为提高。

此外,随着城市的扩大,城市人口的增加,以及城市人口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农副产品的需求也随之增加,由此刺激了农业生产进一步发展。

二、城市化与第二产业的互动关系1.工业化是城市化的核心动力。

工业化要求生产走向集中,工业集聚产生了大规模的城市。

在工业化的初期,是以劳动密集型为特征的轻工业阶段,工业化发展吸纳了大量劳动力,工业发展追求规模化和专业化而产生的企业集聚的过程,大大加快了城市化的进程。

产业结构调整和城市化发展的关系研究

产业结构调整和城市化发展的关系研究

产业结构调整和城市化发展的关系研究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在中国大陆逐渐形成了以城市化为主导的社会经济发展模式。

城市化带动了大规模的人口流动,促进了经济发展和社会变革。

同时,城市化也对产业结构调整产生了重要影响。

产业结构调整是指经济体系中不同产业之间相对的发展水平发生变化,从而引发整个经济体系的调整与优化。

产业结构调整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它有助于提升经济效益、增强经济竞争力、促进社会进步。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特别是近年来中西部地区快速城市化的步伐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与城市化发展之间的关系愈加密切。

首先,城市化与产业结构调整的互动作用显著。

城市化进程推动了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其中,互联网、高端制造业、高新技术等新兴产业得到了快速发展,钢铁、纺织等传统产业的比重则呈现出下降态势。

随着服务业和生产性服务业的崛起,城市化进程紧密融合了服务业和制造业的发展,形成了新的产业格局。

其次,城市化带动了产业集聚和优化布局。

在城市化发展过程中,产业集聚在重要节点上得以实现,特别是新兴产业聚集于一些发展创新的科技园区。

城市化还带动了分散式、多元化的产业布局,提高了产业的覆盖面和服务范围,为经济持续、稳定增长打下了坚实基础。

同时,城市化和产业结构调整从极度地区和以人为本的城市经济发展模式出发,积极推行适合当地的产业结构优化和升级,受到广泛认可和支持。

第三,城市化与产业结构调整促进了人口素质和产业创新之间的互动。

都市化与旧经济的发展模式不同,它提供更广泛、更多变、更多样化的思考、交流和合作的平台。

在城市化的背景下,产业结构调整也推动了技术进步和创新,提升了人们的素质水平,并通过产业结构调整更好地满足社会需求和增强产业竞争力。

最后,城市化和产业结构调整的互动也存在一些挑战。

城市化的不足之一是财政收支不平衡,加重了经济与社会矛盾。

修建城市所需巨额投资,成为城市旧区改造大力推进、城市绿化建设、公共设施建设等地产业结构调整中的难题。

产业结构调整对城市化的影响与对策研究

产业结构调整对城市化的影响与对策研究

产业结构调整对城市化的影响与对策研究近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快速发展和技术进步的不断推进,许多国家都开始进行产业结构调整,以适应新的经济格局。

城市化作为一个全球性趋势,已经成为各国政府重点关注的问题。

因此,研究产业结构调整对城市化的影响及相应的对策,有助于指导城市化的可持续发展。

一、产业结构调整对城市化的影响1.促进城市化的推动力产业结构调整的目标是提高产业结构的合理性和效益,促进产业的良性发展。

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越来越多的工业企业和商业机构进入城市,吸引了大量人口涌入城市,推动了城市化的进程。

2.提高城市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调整使得城市拥有更多的高附加值、高科技的产业,提高了城市的经济发展水平。

这些产业的发展需要大量的科技人才和专业技能人员,吸引了留学生和外籍专家移居城市,进一步推动了城市化进程。

3.改善城市环境质量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许多环境污染较为严重的工业企业被淘汰或迁出城市,减少了城市的环境负荷,提高了城市的环境质量。

这种环境改善有助于提升城市形象,吸引更多的人口和投资。

二、产业结构调整对城市化的对策1.优化城市规划针对产业结构调整对城市化的影响,城市需要进行优化规划,合理安排不同产业的布局。

要根据不同产业的特点和需求,科学规划城市的用地和建设布局,确保不同产业的有机组合和协调发展。

2.加强产业培育与创新为了适应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城市需要加强产业培育与创新。

通过建立产业孵化器、科技园区等平台,为新兴产业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和支持政策,培育壮大新兴产业,促进城市的经济增长。

3.提升人才培养与吸引力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城市需要大量的高素质人才来推动产业的发展。

因此,城市应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工作,提升城市的人才吸引力。

这包括提供良好的教育资源,建立产学研结合的培养机制,吸引高层次人才和创业者等。

4.注重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产业结构调整对城市化的影响还包括环境问题。

为了确保可持续发展,城市需要注重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

产业结构与城市化进程的关系研究

产业结构与城市化进程的关系研究

产业结构与城市化进程的关系研究城市化是当今中国社会发展的主要特征之一,而产业结构则是推动城市化进程的重要因素之一。

本文分析了产业结构和城市化进程之间的关系,并探讨了这种关系在中国城市化进程中的实际表现。

一、产业结构对城市化进程的影响产业结构对城市化进程有着重要的影响。

产业结构的变化和调整,往往会直接影响到城市化进程的方向和速度。

在中国,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产业的调整,城市化进程已经进入到了一个新的阶段。

过去单一的工业经济正在逐渐向服务经济、文化经济等多元化的方向发展,这也促使着城市化进程向着社会化、文化化、服务化的方向转变。

一方面,产业结构的转变放大了城市化进程对社会服务和社会管理的需求。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进一步提高,广大居民对于公共安全、教育、医疗、文化等社会生活服务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

因此,城市化必须有相应的服务配套体系和完善的社会管理机制来满足这些需求。

而这些都需要在产业结构调整的基础上来实现。

另一方面,产业结构调整和城市化进程的互动也促进着城市化进程的支撑点向高效生活和智能制造转移。

以京津冀或长三角区域为例,产业结构的升级和调整带来了高端服务业、高科技产业的涌现,这也促进着新型城镇化的转型和升级。

高效生活配套设施、智能制造装备等都逐渐成为了支撑城市化建设的新要素。

二、城市化进程对产业结构的影响城市化进程除了受到产业结构的影响之外,同样也会对产业结构产生深远的影响。

可以说,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

首先,城市化进程加速了传统产业结构的升级和转型。

在世界经济的发展历程中,城市化进程常常是经济结构转型的关键阶段。

中国从农业社会向城市化转型的过程,也经历了许多产业结构的升级和调整。

比如,过去的农村转移劳动力大量涌向城市,这种趋势促进了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同时也加速了产业结构的转型。

一方面,传统的制造业和重工业需要依靠高端技术的辅助来进行升级改造;另一方面,服务业和文化业的快速发展也促进了高端产业的研发和落地,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

城市化对社会产业结构调整的影响研究

城市化对社会产业结构调整的影响研究

城市化对社会产业结构调整的影响研究城市化是一个全球性的趋势,已经成为现代社会的一个重要特征。

城市化对社会产业结构调整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城市化的影响,并分析其对社会产业结构的调整带来的变化。

首先,城市化对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产生了重要影响。

随着城市化的进程,农业的劳动力逐渐从农村流入城市。

农业机械化和科技进步使得农业生产能力大幅提高,而城市提供了更多的职业选择和机会,吸引了大量农民工迁往城市。

这导致农业劳动力的减少,农业产业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

农业生产规模扩大,农业生产方式也发生了转变,农业产业结构由传统的以粮食作物为主的小农经济向现代农业和特色农业转变。

城市化为农业提供了更好的市场和销售渠道,有助于农村经济的发展。

其次,城市化对制造业产业结构的调整也起到了重要作用。

城市化过程中,城市成为了大规模工业生产的主要地点。

大量的制造企业迁往城市,为城市带来了经济增长和就业机会。

同时,城市提供了更好的交通和基础设施条件,使得企业更加便利地进行生产活动。

这种趋势导致制造业在社会产业结构中的比重逐渐增加。

但城市化也造成了制造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挑战。

随着城市发展和生活水平提高,人们对品质和环保要求的提升,城市制造业逐渐向高附加值、技术密集型和环保型产业转型,这对传统制造业产业结构带来了一定的冲击。

最后,城市化对服务业产业结构的调整也具有重要的影响。

随着城市化的进程,人们对服务业的需求日益增长。

城市提供了更多的商业、金融、旅游、医疗等服务机会,吸引了大量服务业从业人员。

这导致了服务业在社会产业结构中的比重逐渐增加。

服务业的发展促进了城市经济的增长,也为城市居民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和就业选择。

同时,城市化也推动了服务业产业结构的升级和转型,例如互联网产业、文化创意产业等的崛起,为城市带来了新的经济增长点。

总之,城市化对社会产业结构的调整带来了深远的影响。

城市化对农业、制造业和服务业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包括劳动力流动、产业结构转型和经济增长等方面。

城市化与产业结构之间的关系研究

城市化与产业结构之间的关系研究

城市化与产业结构之间的关系研究城市化是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不可避免的趋势。

城市化率是一个衡量城市化发展水平的指标,表示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例。

据统计,全球城市化率从1950年的30%增长到现在的50%,预计未来将继续上升。

城市化的背景下,产业结构的调整与转型是城市持续发展的关键。

当城市化率逐渐增加时,城市的产业结构也在不断变化。

产业结构转型的正确方向,能够充分发挥城市的优势,使其经济持续发展;而错误的转型方向,将阻碍城市的经济发展,带来多方面的问题。

城市化的推动力城市化是人口由农村向城市的转移过程。

其推动力主要来源于城市的发展优势。

首先,城市有比农村更为完善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

城市中的公共服务,如教育、医疗等水平较高,能够满足居民的多种需求。

基础设施建设也更加完善,公路、桥梁等交通设施,以及排水系统、供电系统等基础设施,也更为稳定。

其次,城市拥有较为集中的经济活动,能够吸纳更多的就业机会。

生产和服务业的经济活动多数集中于城市,因而工作机会较为丰富。

而农村由于经济形态的单一,就业机会相对较少,不能满足农村人口对于发展的需求。

第三,城市发展的创新能力较高。

城市中科技发展和创新能力,是由于城市中知识和技术的密集集聚,市场需求量大,更能推动创新和发展。

城市化带来的产业结构变化随着城市化率的逐渐提高,城市的产业结构也在发生变化。

一般来说,城市化率越高,服务业在GDP中的比重也就越大。

城市化率越高,与之对应的是城市的户籍人口的增加,这将在一定程度上加快对服务业的需求。

服务业则是城市化的结果,随城市化率的提高,服务业也会进一步发展。

与此同时,城市的房地产业将会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包括建筑业、咨询公司和其他房地产相关的服务的增加。

在服务业的发展过程中,以新兴服务业的比重最为显著。

本质上,新兴产业与传统服务业不同之处在于它们不仅涉及到服务,还涉及到科技和创新。

随着信息技术和其他新兴产业的突破,城市中的新兴服务业在产业结构中的比重会进一步提高。

产业结构优化与城镇化的关系研究

产业结构优化与城镇化的关系研究

产业结构优化与城镇化的关系研究中国的经济发展在近几十年来一直处于高速增长状态,而随着国民经济体量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城镇化进程也逐渐加快。

然而,长期以来,我国的城镇化发展和产业结构的升级调整并没有形成有效的互动,反而呈现出互相拉扯、相互矛盾的状况,这限制了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因此,对于产业结构优化与城镇化之间的关系进行深入研究并加以引导,成为加快经济发展和推进城镇化的关键之一。

一、城镇化与产业结构的发展城镇化和产业结构是两个相互作用不可或缺的因素。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镇化已经成为通往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经之路。

城镇化水平的提高促进了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同时也吸引了外来人口及资本的涌入,这为产业升级和调整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和动力。

可以说,城镇化是造就现代产业的强有力基础和加速器,产业升级和调整也是促进城镇化的重要因素。

二、产业结构调整的必要性在城镇化进程中,我国经济结构发生的变化加速了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进程。

但与此同时,我国的产业结构也存在着诸多问题。

依赖比较优势的产业结构和落后的产业结构等问题仍然存在,这就给我国的经济发展和城镇化带来了难以避免的制约。

因此,对于产业结构的升级和优化,已经成为大势所趋和必须行动的重要举措。

三、产业结构调整的优先领域和目标在优化产业结构的过程中,我们需要针对不同的产业领域和目标,采取相应的政策措施。

既要符合市场需求,同时满足社会发展和民生需求。

以下为一些重要的优化领域:1. 服务业:在我国国民经济结构中,服务业的比例逐年上升。

服务业是拉动城镇化的核心力量之一,促进城镇化,需加强服务业的基础建设和发展。

2. 城市建设:城市建设是免不了干预和引导的。

城市规划和建设需要根据市场需求和全球趋势,适时调整和调整城市建设。

3. 基础设施:基础设施建设是城镇化的先决条件,对城市化和产业发展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

我国应加强互联网、交通、光纤等方面的基础设施建设。

4. 环境保护:城市环境保护和绿色建设已经成为城镇化和产业结构优化的重要方向之一。

城市化对社会产业结构调整的影响研究

城市化对社会产业结构调整的影响研究

城市化对社会产业结构调整的影响研究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推进,城市已经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核心引擎。

城市化对于社会产业结构的调整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探讨了城市化对社会产业结构的影响,并分析了其中三个重要方面。

首先,城市化对产业结构的影响体现在劳动力分配的调整上。

随着城镇化的不断推进,大量农村劳动力逐渐转移至城市,形成了城市劳动力的基础。

这导致农业劳动力的减少,相应地,农业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也逐渐下降。

而城市则成为工业和服务业的集中地,这两个部门的占比逐渐增加。

工业部门的发展带动了城市的产业升级和技术创新,而服务业的增长为城市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

可以说,城市化推动了产业结构由农业为主向工业和服务业为主的转变。

其次,城市化对社会产业结构调整的影响可以从资源配置的角度进行分析。

城市作为经济活动的中心,拥有更为集中的资源和市场。

这使得城市在各种生产要素的配置中占据重要地位。

首先,人力资源的配置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城市集聚了数量庞大的高素质劳动力,他们在城市的产业链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其次,资金资源的配置也发生了变化。

由于城市在金融领域具备较为发达的条件,资金的聚集效应更加明显。

这为工业和服务业的发展提供了充足的金融支持。

另外,信息资源的集中也是城市化的一个重要特征。

城市拥有更为便捷的信息渠道,这使得信息传递和沟通的速度更加快速。

因此,城市化加速了资源的集聚和优化配置,对社会产业结构的调整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最后,城市化对社会产业结构调整的影响还表现在创新能力的提升上。

城市作为创新和创业的聚集地,汇聚了大量具备创新能力的人才。

这一点在城市服务业特别突出。

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新兴服务业蓬勃发展,带动了城市产业结构的升级和更新。

例如,互联网、人工智能和区块链等新兴产业的迅猛发展,为城市经济注入了新的动力。

同时,城市化也提供了更广阔的市场和更深入的需求分析,使得创新企业能够更好地满足市场需求,并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和发展。

城市化对产业结构调整的影响分析

城市化对产业结构调整的影响分析

城市化对产业结构调整的影响分析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不断增加,城市化已成为当代社会中不可忽视的现象。

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对产业结构调整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分析城市化对产业结构调整的影响,并探讨其中的原因。

首先,城市化促进了分工与协作的发展。

当人们聚集在城市中时,不同行业的需求开始相互依赖,这种相互关系一方面促进了分工的发展,同时也增强了协作和互动的需求。

由此可见,城市化为企业提供了更多的商机,促进了产业结构的多元化发展。

其次,城市化改变了劳动力的结构。

由于城市地区就业机会的增加,农村人口纷纷涌入城市寻找工作。

这种人口流动不仅增加了城市就业人口的数量,同时也对农村地区的劳动力结构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农村地区人口的减少导致农业劳动力的减少,进而促使农村地区产业结构的调整和转型。

此外,城市化对资源配置的影响也不容忽视。

随着城市的扩张和发展,城市区域的资源需求量不断增加。

作为一个强大的经济体,城市所需的能源、水资源以及土地等都需要大量供应。

为了满足这些需求,传统产业往往会受到挤压,而更加现代化和环保的产业则得到了推动和发展。

这种资源的重新分配也导致了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变迁。

另一方面,城市化还对消费模式和消费需求产生了直接的影响。

相比农村地区,城市地区的居民更加注重商品和服务的品质和多样性。

因此,不同的行业被迫要生产和供应更加符合城市居民需求的产品和服务。

这种需求的变化对产业结构的调整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例如,传统的农副产品需求下降,而对快速消费品和高新技术产品的需求不断增加。

最后,城市化也为产业结构的升级提供了更多的创新机会。

创新是现代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驱动力之一。

城市化为企业提供了更多的交流和创新的机会,促进了创新的产生和传播。

这种创新驱动的发展加速了产业结构的调整,推动了传统产业向高科技、高附加值产业的转变。

综上所述,城市化对产业结构调整的影响多方面而深远。

它促进了分工与协作的发展,改变了劳动力的结构,重新配置了资源,推动了消费模式和需求的变化,并为产业升级提供了创新机会。

中国城市化与产业结构演变的历史分析

中国城市化与产业结构演变的历史分析

中国城市化与产业结构演变的历史分析中国的城市化和产业结构演变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从1949年到2024年,在这段时间内中国的城市化和产业结构经历了巨大的变化。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的城市化程度非常低。

当时,大部分人口都生活在农村地区,农业是经济的主要支柱。

同时,中国的产业结构也以农业为主导,工业和服务业的比重较小。

在1950年代和1960年代初,中国实施了一系列的计划经济政策,大力发展工业化。

这期间,许多大型的工业企业和城市建设项目在全国各地兴建,城市的规模快速扩张。

这导致了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人口从农村地区迁往城市地区的速度大大增加。

同时,工业成为了经济的支柱,产业结构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

然而,在文化大革命期间(1966年-1976年)城市化和产业结构演变的过程停滞。

由于政治动荡以及经济的混乱,城市化进程几乎停滞,工业产值下降。

同时,大量的知识分子和技术精英被迫下放到农村劳动,加剧了农村地区的贫困和落后。

随着1978年的开放政策的引入,中国经济开始出现快速增长。

这一时期,中国实施了一系列的经济和城市化政策,包括建立经济特区和开放沿海地区等。

城市化进程再次加速,特别是沿海城市,如上海、广州和深圳等,迅速发展成为国际性的经济中心。

同时,中国的产业结构也发生了显著的变化。

传统的重工业逐渐减少,而轻工业和服务业得到了快速发展。

这个时期,城市化和产业结构演变的相互促进,推动了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

在21世纪初,中国继续推动城市化和产业结构的转变。

随着内陆地区的经济开发和城市化进程的扩大,中西部地区的城市化率得到显著提高。

同时,中国经济逐渐朝着高附加值的方向转变,高科技产业和服务业得到了进一步发展。

特别是在2024年金融危机后,中国政府进一步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加大对服务业和创新型产业的支持。

到2024年,中国的城市化率超过了50%,产业结构继续向服务业和高科技产业转型。

城市已经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同时也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如城市化过程中的资源和环境压力以及城市贫困问题等。

产业结构变化对人口城镇化的相关性分析

产业结构变化对人口城镇化的相关性分析

产业结构变化对人口城镇化的相关性分析【摘要】产业结构变化对人口城镇化有着密切的关联性。

本文从产业结构变化对城镇化的影响、产业结构升级对城镇化的促进作用、产业转型对城市化进程的影响等方面进行探讨。

研究发现,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可以促进人口的城镇化进程,而人口城镇化也会对产业结构的调整产生影响。

不同地区的区域差异也会对产业结构和人口城镇化产生不同的影响。

本文对未来的发展方向和政策建议进行了讨论,并展望了相关研究的未来发展方向。

通过对产业结构变化与人口城镇化的关系进行分析,可以为推动城镇化进程提供重要的理论和政策参考。

【关键词】产业结构变化、人口城镇化、影响、作用、促进、转型、调整、区域差异、关系、发展方向、政策建议、展望1. 引言1.1 研究背景产业结构是指一个地区或国家所拥有的产业种类和每个产业在整个经济中所占比例的组合关系。

产业结构的变化对人口城镇化有着重要的影响。

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变革,产业结构不断调整和优化,这种变化会直接影响到人口的流动和城镇化过程。

研究产业结构变化对人口城镇化的相关性,对于加深我们对城市化进程的认识,促进城市发展与人口流动的协调性具有重要意义。

在当前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技术革命的大背景下,产业结构也在不断发生调整和转型。

传统产业逐渐减少,新兴产业快速发展,这种结构性变化对人口城镇化形成了新的挑战和机遇。

深入探讨产业结构变化与人口城镇化的关系,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把握城市化的方向和路径,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1.2 研究意义人口城镇化是现代城市化发展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产业结构的变化则是城市化进程中不可忽视的因素之一。

产业结构变化对人口城镇化有着深远的影响,这种关系不仅仅是单向的,而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

研究产业结构变化对人口城镇化的相关性,不仅有助于深入理解城市化进程中的机制和规律,也有助于为城市化发展提供科学的依据和有效的政策建议。

研究产业结构变化对人口城镇化的相关性,有助于提高经济社会发展的效率和质量。

产业结构优化对城镇化进程的影响及调控研究

产业结构优化对城镇化进程的影响及调控研究

产业结构优化对城镇化进程的影响及调控研究引言: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城市化的规模和速度加快,产业结构的优化对于城镇化进程具有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从产业结构优化对城镇化进程的影响以及调控研究两个方面进行论述。

一、产业结构优化对城镇化进程的影响1. 提升城镇化水平与产业结构的协同发展产业结构优化能够促进城镇化进程的协调发展。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各地区对于发展产业的需求逐渐凸显。

通过调整产业结构,合理分配资源,优化城市内部的产业布局,能够进一步提升城市竞争力和发展潜力,从而推动城镇化的进程。

2. 促进就业增长与城镇化进程的加速产业结构的优化不仅有助于促进经济发展,还能够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推动就业增长。

城市化带来了大量的农村劳动力向城市流动,而城市经济的发展需要更多的人才和劳动力。

因此,通过调整产业结构,使得城市经济从传统的制造业向服务业转型,并注重发展高技术产业和科研机构,能够有效增加就业机会,提高城镇化进程的速度和质量。

3. 优化城市空间布局与提升城区人居环境产业结构的优化对城市的空间布局也有积极的影响。

通过合理规划和调整产业结构,能够优化城市内部行业的布局,减少污染物排放,提升城区人居环境。

例如,将重工业迁出城区,改造旧厂区为城市公园等,不仅可以改善城市环境,还能够提高城市的宜居性和吸引力,加快城镇化进程。

二、调控研究1. 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与优化为了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对城镇化进程的积极影响,需要通过政策和法规手段进行调控。

首先,应加大改造传统产业和发展新兴产业的力度,引导企业向技术密集型、绿色环保型产业转型升级。

同时,还应加大对服务业的支持力度,鼓励发展高技术服务业和文化创意产业。

此外,还应加强产业布局规划,合理划定产业发展区域,避免资源的过度集中和浪费。

2. 推动城市间产业协同发展产业结构的优化不能只关注单个城市,还应推动城市间的产业协同发展。

通过建立产业合作联盟,加强城市间的产业交流与合作,可以实现产业链上下游的协同发展,提升整体的竞争力和发展潜力。

城市产业结构调整与经济发展研究

城市产业结构调整与经济发展研究

城市产业结构调整与经济发展研究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的不断深入,城市产业结构也在不停调整中。

城市产业结构调整是城市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

城市发展的宏观环境、产业需求和市场机制等都是影响城市产业结构调整的关键因素。

城市产业结构调整的目的在于优化产业布局,实现产业升级和转型升级,提高城市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一、背景分析城市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载体。

在当前的全球化和信息化背景下,城市产业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改变了过去一些地区旧的传统优势。

城市产业结构调整是城市经济发展必需的基础和支撑,也是实现城市转型升级的必备条件。

城市产业结构调整旨在实现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高国际竞争力、推动新旧动能转换、促进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二、问题存在城市产业结构调整在实践中也存在一些问题。

一方面是资源利用不平衡,另一方面是城市内部发展的不平衡。

城市产业结构优化还面临着一些不可避免的挑战。

1.资源利用不平衡城市产业结构调整应该是全面的,注重平衡发展,但在实际过程中,城市资源利用不平衡仍然是一个现实问题。

城市通过集聚产业来形成城市的竞争优势,然而这种方式却不一定能够使每个城市都取得成功。

某些城市是得益于其对于某一类产业的极度依赖,但长期来看,这对于城市的发展并不健康。

2.城市内部发展不平衡城市发展不平衡是城市产业结构调整的另一个问题。

如何实现城市内部全面发展,以便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和潜力,是城市产业结构优化的重中之重。

有些城市在一个方面有突出的表现,但在其他方面欠缺乃至滞后,这就造成了城市发展的不平衡。

3.调整困难城市产业结构调整是一项复杂而又长期性的工作,涉及众多的社会和经济问题。

调整过程中,会出现许多困难和障碍,需要有一个完整的调整机制来解决这些问题。

而现实中,这种机制的建立并不容易。

三、解决方案为了解决城市产业结构调整中的问题,必须采取一些措施。

1.多元化要解决城市发展不平衡的问题,就需要多元化地发展城市产业。

多元化不仅能够提高城市经济的承载力,还能够防止某种产业衰退对城市的灾难性影响。

城市化与城市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

城市化与城市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

城市化与城市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中国正处于快速城市化的进程中,城市化带来了人口和经济的聚集,但也带来了一系列问题,其中之一便是城市产业结构的调整与升级。

这一过程不仅是城市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本文将探讨城市化与城市产业结构的关系,并分析城市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的主要措施和挑战。

一、城市化与城市产业结构的关系城市化是指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城市的人口规模和经济活动逐渐增长,城市的产业结构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

城市化对城市产业结构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首先,城市化促进了城市产业的发展。

城市作为经济活动的中心,吸引了大量的人口和资本进入。

人口的增加和消费的增长带动了城市的服务业和零售业的发展,而资本的集聚则推动了制造业和金融业的繁荣。

因此,城市化为城市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其次,城市化推动了城市产业结构的转型。

随着城市化的推进,传统的农业和手工业逐渐减少,而现代服务业和高科技产业的比重逐渐增加。

这一转型既是城市化过程中市场需求的变化所导致的,也是城市经济结构的优化升级所迫切需要的。

城市化使城市成为信息交流、科技创新和人力资源集聚的中心,因此,现代服务业和高科技产业在城市中得到了快速发展。

最后,城市化提出了对城市产业结构的新要求。

随着城市化的不断深化,人们对城市的发展要求也越来越高。

城市的产业结构需要更加合理和高效,以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需求。

城市化要求城市产业将重心转向绿色环保、创新驱动和人才密集型产业,以提升城市的综合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二、城市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的主要措施城市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是城市化过程中的重要任务,为此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来推进。

首先,要加强产业政策的引导和调整。

政府可以通过制定优惠政策和扶持措施,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技术产业,引导传统产业向绿色、低碳和高附加值方向转型,促进城市产业的结构升级。

其次,要加强科技创新和人才引进。

城市产业结构升级需要依托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

城市化对产业结构调整的影响分析

城市化对产业结构调整的影响分析

城市化对产业结构调整的影响分析随着中国快速的城市化进程,城市已经成为经济发展的中心,对产业结构调整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分析城市化对产业结构的影响,并探讨可能的解决途径。

首先,城市化使得劳动力流动更加便利,为产业结构调整提供了条件。

随着农村人口纷纷涌入城市,流动人口的多样化需求带动了消费升级,对服务业的需求急剧增加。

这促使了服务业的快速发展,成为城市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

同时,城市化也吸引了大量知识技能人才的聚集,推动了高技术产业的发展。

因此,城市化促进了产业结构从传统的农业和制造业向服务业和高技术产业的调整。

其次,城市化对资源配置和环境保护提出了新的挑战。

随着城市人口的增加,对土地、水资源和能源的需求也增加,使得资源的合理配置成为重要问题。

此外,城市的快速发展还伴随着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使得环境保护成为亟待解决的难题。

为了保护环境,调整产业结构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方面,城市应该采取有效措施加强资源节约和回收利用,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另一方面,城市化进程中应推动清洁能源的发展,减少对环境的不利影响。

通过资源配置的优化和环境保护的加强,可以实现产业结构的可持续发展。

此外,城市化对农村发展和城乡差距的影响也需要关注。

城市化进程带动了农村的现代化转型,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农业生产结构也发生了变革。

大规模农田流转和农业产业化经营成为新的发展方向,推动了农业经济的提升。

然而,城市化同时也带来了城乡差距的加剧。

一方面,城市之间的发展差异导致资源的不均衡分配,城市经济的繁荣相对于农村的滞后增长。

另一方面,农民工在城市中的就业和生活条件也面临诸多困境,需要政府加强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可持续的城市化发展。

最后,城市化对产业结构调整的影响还需注重政策引导和创新驱动。

政府应该制定相关政策,引导经济发展向高技术产业和服务业转型,加强对中小企业的支持,促进创新和创业。

同时,建立健全的市场体系和法律法规,为产业结构调整提供有利环境。

中国城镇化发展与产业结构调整关联分析

中国城镇化发展与产业结构调整关联分析

中国城镇化发展与产业结构调整关联分析摘要:城镇化发展与产业结构调整二者之间相互影响。

城镇化发展通过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和增加消费与投资需求促进产业结构调整;产业结构调整通过提升城镇功能和满足居民高层次消费需求推动城镇化的健康、全面和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城镇化;产业结构调整;关联度本文分析了中国城镇化和产业结构调整这两大重要命题,在前人的基础上研究了中国城镇化现状、产业结构调整的现状以及二者之间的关联程度。

一、中国城镇化发展现状(一)中国城镇化的发展阶段诺瑟姆研究了各个国家城镇化进程经历的阶段和轨迹,概括出了生长理论曲线,即逻辑斯谛曲线。

他将城镇化进程分成了三个时期:初期、中期和后期。

按照国家统计的数字,中国城镇化率接近30%的年份是1995年,从逻辑斯谛曲线表述分析,中国从1995年便进入快速发展的轨道。

至1996年发来,中国城镇化的发展速度的确超常,这与逻辑斯谛曲线比较吻合。

(二)中国城镇数量及规模结构自改革开放以来,长期受压抑的中国城镇化发展逐渐被释放出活力,在近30年左右的时间里,中国大大小小的城市发展迅猛,形成了珠三角、长三角等城市群和城市带。

但是从总体上来说,中国的城镇化模式以分散化的小城镇为主。

这种小城镇发展模式有其历史原因:首先以小城镇为主的城镇化受到政府政策的扶持;其次,改革开放初期,经济高速增长,而城乡却严格分离,在这种背景下发展小城镇是当时的最佳选项。

(三)中国城镇化的二元性从各国城镇化的发展研究来看,城镇化就是在二元经济结构下开始推进的。

正是二元结构的存在,以消除二元结构不平衡的城镇化才会出现,并且城乡收入差距也为城镇化发展提供了极强的助推力。

可是中国城镇化进程中的困难和阻碍亦来自中国特殊的二元经济社会结构。

城镇双重所有体制、双重公民身份体制、双重交换体制、双重分配体制分别造成了在价值规律支配下的劳动力流动机制、城乡劳动力及其供养人口双向对流机制、等价交换机制、收入差引力机制等城市化过程的基本的运行机制的失灵或扭曲。

城市化与产业结构演变相关分析

城市化与产业结构演变相关分析

城市化与产业结构演变相关分析内容摘要:城市化与产业结构演变是经济发展过程中两个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过程。

本文以1990-2010年山东省聊城市城市化水平与三次产业数据为基础,分析山东省聊城市城市化发展的进程与产业结构的演变过程及其相关关系。

研究结果表明:山东省聊城市城市化的发展与第一产业的变动呈负显著相关,与第二、第三产业的变动呈正相关关系,城市化总体呈现增长态势,产业结构也趋向更加合理。

关键词:聊城市城市化产业结构相关分析城市化进程与产业结构演进是经济增长理论及实践研究的重要领域(戴永安等,2010)。

城市化一般指人口向城市地区集聚和乡村地区转变为城市地区的过程。

产业结构是指各产业的构成及各产业之间的联系和比例关系。

各产业部门的构成及相互之间的联系、比例关系不尽相同,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大小也不同。

20世纪60年代,以钱纳里为代表的学者对城市化与工业化关系进行了分析,钱纳里(1989)等人通过对100多个国家的综合分析,得出在常态发展过程中的不同发展状况平均的城市化水平。

库兹涅茨在其名著《现代经济增长》中,以大量的实证研究表明:伴随经济发展,国民收入和劳动力在各产业之间的分布将发生变化:农业部门在整个国民收入和就业中所占比重不断下降;工业部门在国民收入中所占比重趋于上升,在就业中所占比重经过一定程度上升之后则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服务部门在就业中所占比重趋于上升,在国民收入中所占比重相对稳定或略有上升(谢文惠,2008)。

山东省聊城市位于北纬35°47`-37°05`和东经116°16`-116°32`之间,辖冠县、莘县、阳谷、东阿、茌平、高唐、东昌府区、经济技术开发区,代管省辖市临清市。

聊城市地处经济较为发达的山东省,居鲁西,临河南、河北,位于华东、华北、华中三大行政区交界处。

它不仅起着辐射和带动鲁西经济发展的中心作用,而且也是与山西、河北等内陆省份进行经济、技术、文化交流的重要通道,是重要的交通枢纽、能源基地、内陆口岸和辐射冀鲁豫交界地区的中心城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6年第1期N o.1,2006浙江社会科学ZHEJIANG S OCI AL SCIENCES2006年1月Jan.,2006产业结构变动与城市化发展研究述评t汪斌徐士锋内容提要产业结构变动与城市化发展有密切关系。

尤其是当前我国已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发展时期,随着产业结构快速变动和城市化加速发展,对两者之间关系这一问题的研究已日益显得重要。

为此,本文对国内外学者就这一问题的理论观点进行了整理和简要评述,在这基础上对这一问题中还有待研究和进一步探讨的问题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产业结构城市化互动发展作者汪斌,男,1951年生,浙江大学产业经济研究所所长,教授,博士生导师,经济学博士;徐士锋,男,1982年生,浙江大学产业经济研究所硕士研究生。

(杭州310028)随着我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发展阶段,产业结构变动与调整步伐加快,同时城市化进程加速,产业结构变动与城市化发展的关系问题已日益受到广大学者的关注。

笔者尝试就这一问题在国内外的研究概况进行了整理,综述如下。

一、产业结构与城市化的互动发展考察关于产业结构变动与城市化的互动发展问题,从库兹涅茨和钱纳里开始,国内外许多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其进行了分析,并考察了影响两者之间相互关系的一些因素。

最早注意到产业结构变动与城市化发展之间相互关联的是库兹涅茨和钱纳里。

西蒙#库兹涅茨(K uznets, 1966)虽然没有直接研究产业结构变动与城市化发展的关系问题,但在考察现代经济增长中的经济结构变动所导致的一些结果时,指出产业结构变动对城市化的影响是由产业的不同属性引起的。

由于各产业产品的生产方式、所需技术及产业关联度等属性的不同,技术密集型产业和服务业只有在城市中,才能获得规模经济效益。

而农业需要大规模使用土地,因此农民的居住地适合在比较分散的农村。

随着经济的发展,主导产业由农业向制造业和服务业为主转变,这种结构变动需要劳动力、资本投资和居住地点向城市转移,由此带动了城市化进程。

同时,库兹涅茨在考察现代经济增长中作为经济结构变动内容之一的消费结构转变时还提出:消费结构的转变对产业结构变动和城市化的关系会产生影响。

生产结构的转变使消费水平和消费结构发生变化,对在城市中发展起来的服务业和工业产品需求增加,城市中发达的娱乐、教育等满足了人们更高档次的需求,这吸引了众多人口搬迁到城市中,带动了城市化进程。

然而,库兹涅茨只是间接提到产业结构变动与城市化间的关系,并没有再深入展开分析。

H#钱纳里(Chenery,1975)等在考察工业化进程中发展的/标准型式0时,对经济发展各个时期的产业结构变动和城市化发展的轨迹进行了实证分析,提出了产业结构变动与城市化相互关联的问题。

他在5发展的型式1950-19706一书中,对在不同人均收入水平上的城市化率(以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衡量)和劳动力配置(以劳动力在三次产业中的份额衡量)进行比较时,发现两者的变动曲线有很大的相似之处。

即城市人口在不断增加的过程中,工业和服务业中的劳动力份额也在不断增加。

钱纳里认为之所以两者在变动上相似,是因为城市化与产业部门中的劳动力结构密切相关。

在5工业化和经济增长的比较研究6一书中,钱纳里进一步指出:工业化与城市化密切关联,工业化过程即是产业结构变动过程,这是城市化现象的动因。

因为工业化过程中生产结构的变动,会引起生产要素,如资本和劳动力等从农村向城市转移,即带来城市化现象。

他着重分析了生产结构的变动对城市化的影响。

此外,认为影响城市化的因素还有预期的收入与就业、政府支出的分配、其它社会因素等,但197汪斌、徐士锋:产业结构变动与城市化发展研究述评并没有详细考察这几种因素的影响,以及究竟哪种因素所起的作用更大。

在库兹涅茨和钱纳里之后,其他学者从聚集经济、人力资本状况、技术进步、经济政策等方面探讨了对产业结构变动与城市化关系的影响。

产业结构的变动作为推动城市化最主要的经济因素,聚集经济在其中发挥了相当大的作用。

D av i s&H en-derson(2003)从聚集经济的角度考察了城市化与产业结构变动的关系。

认为在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过程中,主导产业由农业转向工业和现代服务业时,劳动力也随之从农业转移到制造业和服务业。

劳动力在部门之间的转移使企业和工人聚集到城市中,以获得生产要素聚集和人口集中的规模效益,于是促进了城市化发展。

人力资本状况也是联结产业结构变动与城市化的一个因素。

Lucas(1988)最早强调人力资本的积累对于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增长的作用巨大。

由于人力资本的影响,区域信息和知识外溢等,促进了聚集在城市中的经济活动,也使城市成为了经济增长的发动机。

同时,不同产业的发展会带来不同专业化的人力资本,不同类型专业化的人力资本在城市中聚集,使得区域知识外溢的外部性得到发挥,这种外部性被经济主体内部化后,促进了人口、经济资源向城市的聚集,成为推动城市发展的力量。

金融、商业、教育等现代服务业对人力资本专业化要求较高,聚集了众多这些产业的城市在规模上明显大于传统制造业发达的城市。

因而B l ack&H enderson(1999)提出人力资本通过影响城市聚集经济的发挥,成为连接产业结构变动和城市化的桥梁。

城市化与产业结构在互动发展中,技术进步对两者之间的关系也会产生影响。

M urata(2002)、D av i s&H en-derson(2003)都提到了技术在城市化与产业结构变动之间的作用。

他们认为,在工业化进程中,技术进步使作为中间投入品的化学肥料、机械等在农业生产中大量使用,促使农业生产率提高,导致农业部门释放出大量的劳动力,正是这部分劳动力转移到城市中的工业和服务业,使城市化得以快速发展。

以上分析的一些影响因素,是作为一种内生的力量来影响产业结构变动与城市化的关系的。

部分经济政策,作为外生的因素也会对两者关系产生影响。

D av i s& H ende rson于2003年发表在5城市经济学杂志6的一篇文章中,考察了政治和政策因素对城市化进程的影响。

他们指出政府实施的一些经济政策,如基础设施投资政策、价格控制政策、贸易保护政策等会对城市化产生影响,但这种影响是先影响到各产业部门组成的份额,进而间接影响到城市化的。

至于具体如何影响,则没有展开分析。

此外,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化与城市化协调发展研究0课题组(2002)还从总体上分析了产业结构变动对城市化的影响,认为产业结构变动影响城市化的途径是:生产结构变动首先作用于就业结构,就业结构发生变化再影响到城市化的发展水平。

显然,这种思想或观点受到了钱纳里相关实证分析的影响。

二、产业结构中三次产业与城市化互动发展的差异分析城市化与产业结构的互动发展不仅体现在产业结构与城市化的宏观层面上,而且城市化与产业结构中各次产业相互关联、互动发展的方式和关联程度都存在着差异。

国内外很多学者对此进行了分析。

¥农业发展与城市化的相互促进。

库兹涅茨最早的分析强调城市化对农业发展有两方面影响:¹城市化意味着分工和专业化程度的加强,农村向城市转移的人口对于市场要素的需求增强,以前大量由家庭自己生产的消费品(食物、衣服)现在需要购买,因此对农产品的需求增加和农产品市场扩大;同时,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减少使农业机械化和集约化成为可能,这都促进了农业的发展。

º拥挤的城市意味着满足需求需要更大的成本,城市人口消费的农产品需要从农村运到城市,这促进了依托于农业的服务业的发展。

国内学者曾芬钰(2003)发展了库兹涅茨的观点,她也考察了城市化对农业发展的促进作用。

指出城市化可以减少农村人口,增加对农产品的需求,使以种植业为主的传统农业向多元化、高级化的现代农业转变,促进农业内部的结构转变。

农业发展同时推动了城市化进程。

秦宪文(2004)认为农业发展是城市化的基础。

在农业发展过程中,农产品、农业劳动力和农业资本会出现剩余,使农业商品化和产业化成为可能,农业企业大量出现,由单个形成为区域性的产业群体,市场也逐步发展为专业市场,聚集效应使得市场与产业发展的地方形成城市并逐步发展。

¦工业化与城市化的互动发展。

对于工业化对城市化的影响,Pandy运用计量分析的方法来考察。

他采用下面的方程进行回归分析:l ny=a+2bil n(xi)(i=1,,6)y为城市化率,xi为影响城市化的一些因素,包括单位土地上的人口、工业化(以非农产业的劳动力结构来衡量)、庄稼密度、每个工人的收入、识字率、城市人口增长率。

结果显示:非农产业的劳动力结构对城市化产生一种正方向的影响,且影响显著。

M oom a w&Shatter(1996)在对影响城市化的因素进行实证分析时,采用了同样的方法,但在影响因素中增加了农业对城市化的影响,分析农业和工业的发展对城市化的不同影响,结果认为农业人口的增加会阻碍城市化进程,而工业人口的增加对城市化发展有促进作用。

国内学者的分析着重从理论分析的角度展开。

姜爱林(2002)、秦宪文(2004)考察了工业化推动城市化的问题。

工业经济是规模经济和聚集经济,考虑到交通条件198浙江社会科学2006年第1期的局限,生产集中必然引起居住集中,于是在适合工业企业发展的地方,企业和人口的聚集推动了城市化的发展。

另外,工业化也扩大了生产规模,小城市逐步成长为大城市。

景普秋,张复明(2004)则提出了一个有关工业化与城市化的互动发展的理论模型,认为两者的互动是通过生产要素的流动、集聚、创新三者之间相互作用共同推动的。

工业生产过程中的创新使企业具有较高的利润,引发生产要素在产业间和空间上流动,致使更多的生产者、劳动者与资本聚集到创新地。

在这一过程中,工业化和城市化得到互动发展。

同时,他们还认为,影响工业化与城市化互动发展的因素有技术进步、市场发育与需求、政府导向、区域原有的自然禀赋等。

这些因素造成了不同的工业化与城市化互动发展模式,但没有分析具体的影响方式和互动发展模式。

§第三产业发展对城市化的促进作用。

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与城市化的发展之间的关联也存在着差异。

B l ack&H enderson(1997)实证研究了城市化已完成国家城市规模与城市的主导产业类型之间的关系,指出制造业和服务业对城市化的不同影响可以从城市规模的大小上表现出来,以此分析第二、三产业对城市化的不同影响。

结果显示:在不同的城市规模上,城市的主导产业类型是有差别的,金融、商业、教育、管理等现代服务业发达的城市在规模上较大,而制造业发达的城市则规模相对较小。

由此得出第三产业对城市化的推动作用更强的结论。

M o ir(1976)则从历史发展的纵向角度考察了在经济发展不同阶段,各次产业劳动力结构与城市化联系紧密程度的差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