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高二政治 2.6.1人的认识从何而来课件 新人教必修4

合集下载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四6.1 人的认识从何而来 (共34张PPT)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四6.1 人的认识从何而来 (共34张PPT)

问题1:建设港珠澳大桥会受到哪些因素的制约?这
些因素的共同特点是什么?这说明实践具有什么特点?
实践的主体—— 人 实践的对象—— 自然界 实践的手段—— 工具、设备
客观性
实践活动的过程及其结果也受客观事物及其运动规律 的制约
(1)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
实践三要素:
主体:人(区别于动物)
性质:物质性活动(具
黄鼠狼不是偷鸡“专家”
3.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实践是连接主观与客观的“桥梁”,人们把指导自己实践的认 识和实践所产生的结果加以对照,从而检验认识是否正确反映 了客观事物。从而检验主观认识与客观事物是否相符合。
➢ 是骡子是马,拉出来遛遛 ➢ 真理无价宝,实践里面找 ➢ 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 真金不怕火炼
历史性:实践活动是历史发展着的,在不同的历史发展阶 段上,实践活动的内容、形式、规模和水平是各不相同的。
3、实践的基本形式
改造自然的生产实践 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
变革社会的实践
在阶级社会中,主要表现为阶级斗争 在当代,主要表现在社会各方面的改革
自然科学实验(如太空育种实验等)
科学实验
社会科学实验(如试点等)
方法论: (1)树立实践第一的观点,自觉参与实践活动。 (2)重视认识的反作用,重视科学理论对实践的 指导作用。
小结: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强调了认识在实践基础上“从无到有”。强调了人的一切知识 (直接经验、间接经验)都来源于实践。
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强调认识在实践的基础上“由浅入深”。侧重于强调实践是随着 社会条件的变化发展不断向前发展的,推动认识不断深化
人教版必修4《生活与哲学》——

高中政治 6.1人的认识从何而来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4

高中政治 6.1人的认识从何而来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4

认识的目的是把认识应用于实践,去指导实践
资料
链接 ➢认识只有回到实践中去,才能达到改造 世界的目的
二、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4、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A、认识从实践中来,最终还要回到实践中去 。认识本身不是目的,改造世界才是目的和 归宿。
B、如果有了正确的认识,却脱离实践,不为实 践服务,那么这种认识就丧失了存在的意义 。
工人做工
战士打仗
司鱼 医生治病
营 业 员 售 货 演员表演
科学工作者搞实验
一、实践及其特点 2、实践的三个基本特征
(1)实践是客观物质性的活动
(2)实践是主观能动性的活动
(3)实践是社会历史性的活动
看图分析: (1)实践是客观的物质性的活动
客观
说一说: 上图表示什么意思?虚线处填入什么恰当的词。
(2)实践是主观能动性的活动
一、实践及其特点
(3)实践是社会历史性的活动
什么是社会性、 历史性?
一、实践及其特点
1961年人类首次升入太 空(前苏联)
1969年人类首次登月(美国) 2004年勇气号登陆火星 (美国)
实践是历史性的活动
⑶实践是社会性历史性的活动
一、实践及其特点
一些科学家通过科学实验取得重大发现, 以至用他个人的名字来命名科学定理、定律。 他们的科学实验工作是否具有社会性?为什 么?
④ 工人做工、战士打仗、教师讲课√
⑤学生教室里听课 教师备课× ⑥《2010年远景规划的发展目标×》
⑦科学家共同绘制完成了人类基因组序列图 √
一、实践及其特点
人类基本的实践活动(三种形式)
1、改造自然的生产实践(最基本的形式) 2、变革社会的实践 3、科学实验

高中政治 2.6.1人的认识从何而来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4

高中政治 2.6.1人的认识从何而来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4

知识点一 知识点二
首页
JJ基基础础知知识识 ICIIHCCHHUUUZHZZHHISIIHSSHHI II
ZZ SS 重重点点难难点点 HHOONNGGDDIAIANNNNAANNDDIAIANN
U随IUUT随IIATT堂NAA堂GNN练GGL练ILLAII习NAA习XNNIXXII
运用实践的基本特征相关知识,分析三十五年来我国改革开放的特点。 提示:(1)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三十五年来,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锐意 改革,不断扩大开放,就体现了这一点。 (2)实践具有能动性。我们党以巨大的政治勇气,锐意推进经济体制、 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生态文明体制和党的建设制度改革,就体 现了这一点。 (3)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锐意改革,不断扩大开 放,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就体现了这一点。
社会历 实践不是单个人的孤立的活动,而是处在一定社会关系中的人的活 史性 动;人的实践活动是历史的发展着的
一二
首页
JJ基基础础知知识识 ICIIHCCHHUUUZHZZHHISIIHSSHHI II
ZZ SS 重重点点难难点点 HHOONNGGDDIAIANNNNAANNDDIAIANN
U随IUUT随IIATT堂NAA堂GNN练GGL练ILLAII习NAA习XNNIXXII
原因
实践是认 识的来源
实践是认 识发展的 动力
实践是检 验认识的 真理性的 唯一标准
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这种反映只有在实践中、在主体 和客体的相互作用中才能完成
认识产生于实践的需要。实践不断产生新问题、提出新要求,推 动人们进行新的探索和研究;实践的发展为人们提供日益完备的 认识工具,这些工具延伸了人类的认识器官,促进了人类认识的 发展;实践锻炼和提高了人的认识能力

高二政治人教版必修四6.1人的认识从何而来课件(31张)

高二政治人教版必修四6.1人的认识从何而来课件(31张)
A、自觉选择性 C、社会历史性 B、直接现实性 D、客观物质性
B
5、我国通过制定“十二五”计划来指导今后五 年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这体现了实践是 ( )
A、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活动 B、主观与客观相一致的活动 C、客观物质性的活动 D、有意识、有目的的能动性活动
D
6、在当代,人类的交往已超出了民族和国家的 范围,世界各国有着紧密的联系。任何国家的重 大实践问题,都与整个世界密切相关。这说明实 践是( )
结合愚公移山的故事, 请回答:
(1)愚公是怎样移山的? (2)愚公为什么要挖山? (3)愚公怎么能完成挖山这件大事呢? 他完成这件事需要借助哪些条件? (4)愚公知道炸药和铲车吗?有了这些 他会更容易成功的。
3、实践的特点:
愚公是怎样移山的? 愚公决定让全家使用榔头、畚箕等工具,移开太行、 王屋二山。
第六课第一框
人的认识从何而来
人的认识从何而来
1、什么是实践?(2层基本含义) 2、实践有哪些特点?(3个特点) 3.为什么说实践是认识的基础?(4个方面)
畅所欲言 表情达意
谈谈你对咱们班里最熟悉的一位同学的印象。
有位叫愚公的老人,年纪快九十了。他家的住处正对着 两座大山。他苦于大山阻隔,出行很不方便,就召集 全家人商议说:“我想和你们一起,用尽一切力量去 搬掉这险阻,开出一条大路,你们说行吗?”全家人 纷纷表示赞同。于是,愚公就率领着三个能挑担子的 子孙,凿石头,挖土块,再用簸箕和筐子把石土运到 渤海的后面去。就这样从冬到夏,他们才能往返一次 。有一个老头劝阻愚公说:“你怎么傻到这种地步呀 !就凭你这把年纪,这点儿力气,要拔掉山上的一根 树都不容易办到,又怎么能搬掉这么多的山石土块呢 ?”愚公长叹了一口气,说:“虽然我会死,可是我 还有儿子呢!儿子又生孙子,孙子又生儿子,这样子 子孙孙都不会断绝的呀!而这两座山再也不会增高了 ,还怕挖不平吗?”

政治:2.6.1《人的认识从何而来》课件(3)(新人教版必修4)

政治:2.6.1《人的认识从何而来》课件(3)(新人教版必修4)

名言评析:
是骡子是马,拉出来遛遛 真理无价宝,实践里面找 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A.实践是独立于人的意识之外的客观存在
B.实践是变革客观事物的活动
C.实践的主体、手段和对象都是客观的物 质的东西 D.实践是在一定社会关系中进行的活动
5.恩格斯说:“人离开动物愈远,他们对自 然界的作用就愈带有经过思考的、有计划的, 向着一定的和事先知道的目标前进的特征。” 这里强调的实践的特征是
思考
“三个有利于”或“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 能否成为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标准?为什么?
不能。A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实践是检验认 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和最终标准,只有通过实践个代表”、科学发展观是指导实践的标准,属于 意识的内容,其正确与否应由实践检验.C如果我们按 照“三个有利于”或“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去 实践,最终能顺利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那么它就是正 确的.D三个有利于”或“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 是一种正确的指导思想,是指引我们科学实践的理 论,通过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实践才是正确的实践。
想一想
一些科学家通过科学实验取得重大发 现,以至用他个人的名字来命名科学定理、 定律。他们的科学实验工作是否具有社会 性?为什么?
具有社会性 (1)科学家的实践是在一定社会关系中进行的;
(2)科学家也是一定社会关系中的人,他们离不 开与社会各方面的联系; (3)他们的实践活动要受社会条件的制约。
辨析:实践是社会性的活动,所以单个人的实 践活动是不存在的。 分析: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既可以表现 为集体行动的方式,也可以表现为单个人的活 动,无论采取哪种方式,都是社会性的活动。 单个人的活动具有单个人的性质和特点,但仍 然离不开社会,不能脱离一定的社会条件和社 会关系,离不开共同的协作,也具有社会性。 实践的社会性,排斥的只是单个人孤立的活动, 并不排斥单个人的活动。 正确:任何实践都是在一定社会关系中进行的,

高中政治 2.6.1人的认识从何而来 新人教版必修4

高中政治 2.6.1人的认识从何而来 新人教版必修4

云南省陇川县第一中学高中政治 2.6.1人的认识从何而来新人教版必修4一、内容及其解析1.内容:本框题是人教版教材高二政治必修3第二单元第六课的第1个框题。

本框探讨的是实践的含义及其特征,实践与认识的关系。

2.解析:人类探究世界、追求真理的过程,是在实践中实现的。

本课主要是帮助学生明确实践在人们探索世界,追求真理过程中的决定作用,明确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本框下设两目:第一目,实践及其特点,这一目的逻辑顺序是:实践的含义—实践的两层基本含义—实践的三个基本要素—实践的三个特点。

第二目,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这一目的逻辑顺序是: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二、目标及其解析(一)目标:1.理解实践的含义及三个基本特点。

2.知道生产实践、变革社会的实践、科学实验是人类基本的实践活动。

3.理解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能通过具体事例说明,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认识发展的动力、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二)解析:1.通过对辩证唯物主义实践观和历史上其他哲学派别实践观的比较,提高比较分析的能力。

2.通过对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认识发展的动力、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认识的目的和归宿的学习,正确理解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提高概括总结的能力。

3.全面把握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提高自己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实践中深化发展认识、用正确的认识指导自身实践活动的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分析及教学问题诊断分析。

本框的教学重点是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

讲好这个问题,要从认识的来源、动力、目的、检验认识的标准四个方面讲述。

但是,在这四点中,更为重要的、根本的、起基础作用的,则是前两点,即认识的来源和动力。

因为实践决定认识,主要在于决定认识的产生和发展。

检验认识的标准和认识的目的是在前两点基础上的引申和发展,没有前两点,就没有后两点。

所以,本框的教学重点应放在来源和动力上。

人教版高二政治必修4:6-1 人的认识从何而来课件 (共17张PPT)

人教版高二政治必修4:6-1 人的认识从何而来课件 (共17张PPT)
我们能获得 真理吗?
我们怎样获 得真理?
1、实践及其特点
(1)实践的含义:
——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
①凡是实践,都是以人为主体、以客观事物为对象的 物质性活动。 (人类特有,不同于动物的本能活动) ②实践是一种直接现实性活动,它可以把人们头脑 中的观念的存在变为现实存在。 (不是纯主观的思维活动、认识活动) (三个) (2)实践的特点: ①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 (原因) a、从实践的基本要素来看:
人们对冥王星认识的变化表明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了什么道理?
(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① 实践
推动 产生
新问题
提出
促进
新要求 认识的 发展
促进 认识的
新探索和研究
提供
② 实践的发展 ③ 实践
锻炼 提高
认识工具
发展
推动
人的认识能力
认识的 深化
(3)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亚里士多德:不 同重量的物体下 落速度不同。
C
A、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 B、人类的认识总是由浅入深,由低级到高级发展 C、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D、实践不断给人们的认识活动提供必要的物质手段。
3、恩格斯指出:“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 需要,则这种需要就会比十所大学更能 把科学推向前进。” ( ) B 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 C.实践是检验认识的惟一标准 D.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①认识从实践中来,最终还要回到实践中去。
②认识本身不是目的,改造世界才是认识的目的。
③脱离实践不为实践服务的认识就失去了它的实际 意义。
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
决定
实践
反作用
认识
科学理论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

《人的认识从何而来》图文课件-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4生活与哲学

《人的认识从何而来》图文课件-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4生活与哲学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医生在抢 救病人的需要中产生了对输血的认识,在输血实践中出现新
问题促使人们对输血进行不断的尝试和研究,随着认识工具
的完善,人的认识能力也在不断进步,从输羊血到输人血直 到终于解决输血问题。 (1)实践为认识提供了研究对象 (2)实践为认识提供了认识工具
(3)实践锻炼和提高了人的认识能力
【小结】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检 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认识的目的和归宿。总之,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决定认识。
实践和认识的辨证关系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1)实践是认识是 基础(实践对认识 具有决定作用)
认识பைடு நூலகம்展的根本动力
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认识的最终目的、归宿 正确的认识、科学理论对实践具有指 导作用
水流湍急,河水冲击石兽时会形成一个漩涡,河水冲走石兽前
面下方的泥沙,日积月累出现大坑,石兽就会像前倾斜滚动, 几十年后石兽便逆流而上了。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人的认识本身不能自我检验其正确与否,而事物本身也不能告
诉人们谁对谁错,只有将人的主观认识同客观事物及其规律进 行对照,看二者是否相符合才能明理。而只有实践是主观见之 于客观的活动,只能用实践的客观结果来检验认识是否正确反 映了客观事物。
【阅读材料三】 古时候,河北沧州一座年久失修的寺庙倒塌,庙前一对石
兽滚落河中。几十年后,人们重修寺庙需要打捞石兽,但是从 何处打捞却意见不一。有的认为应该从河的下游打捞,有的认 为应该从石兽滚落的地方打捞,有的认为应该从河的上游打捞, 你认为应该从哪里打捞,说明理由。
【提示】
石兽是在河的上游找到并打捞上来的。因为此河水中多沙,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4《人的认识从何而来》精品课件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4《人的认识从何而来》精品课件

一、实践及其特点 1.实践的含义
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
实践 的主 体
实践 的对 象
自 人 然 类 界 社 会
是直接现实 性活动
非纯主观思 维活动
1. 实践的含义
主体 对象 性质
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
两层基本的含义
A.凡是实践,主体都是人(不是动物)对象是客观事物识活动)
(2)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真理、科学理论对实践有
巨大的指导作用。
【方法论意义】
(1)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自觉参加实践活动;
(2)重视科学理论的指导作用。
目标测试
1、关于认识来源正确的说法是(
A.客观事物是人类认识的来源。
C
)
B.实践是认识的主要来源之一。
C.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
D.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都是认识的来源。
人们对冥王星的行星地位提出了质疑;二是借助于
新的观测工具,人们对冥王星的认识越来越全面。
三是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自身的认识能力也有了
大大的提高。
3.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A、一种认识是否是真 理不能由这一认识本身 回答。 为什么?
要成为检验认识正 确性的标准,须具 备什么特点?
B、客观事物自身也不 能回答认识是否正确 地反映了它。
注意:认识的来源和途径的区别
认识的来源(唯一来源) 认识的途径 学习知识(间接经验) 实践
亲身实践(直接经验)
判断: (1)“秀才不出门,能知天下事。”
说明每个人受主客观条件限制,不可能也没 有必要事事参加实践。 (可以获取间接经验)
(2)“秀才不出门,难知天下事。”
对客观事物的真正认识,还必须亲自参加实践, 才算理解深刻,才能继续深化发展认识。 (可以获取直接经验)

高二思政人教版必修4课件:2.6.1 人的认识从何而来

高二思政人教版必修4课件:2.6.1 人的认识从何而来

M 目标导航
一 二
UBIAODAOHANG
Z 知识梳理
HI SHI SHU LI
Z 重难聚焦
HONGNAN JVJIAO
S随堂演练
UITANGYANLIAN
实践决定认识 原因 实践处在主观和客观交汇点上。通过实践,人们可 实践是检验认 以把自己头脑中的观念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 识的真理性的 在这一过程中,人们把指导自己实践的认识和实践 唯一标准 所产生的结果加以对照,从而检验认识是否正确地 反映了客观事物 认识从实践中来,最终还要回到实践中去。如果有 实践是认识的 了正确的认识,却脱离实践,不为实践服务 ,那么这 目的 种认识就失去了它的实际意义
M 目标导航
一 二
UBIAODAOHANG
Z 知识梳理
HI SHI SHU LI
Z 重难聚焦
HONGNAN JVJIAO
S随堂演练
UITANGYANLIAN
3.实践活动的基本形式 (1)改造自然的生产实践,即人们的物质生产活动,这是人类最基 本的实践活动。 (2)变革社会的实践。在阶级社会中,变革社会关系的实践主要表 现为阶级斗争的实践。 (3)探索世界规律的科学实验活动。
M 目标导Z 知识梳理
HI SHI SHU LI
Z 重难聚焦
HONGNAN JVJIAO
S随堂演练
UITANGYANLIAN
如果你参与右面漫画中的辩论,你是否同意他们的观点?为什么?
提示:不同意。实践的构成要素是客观的,具有客观物质性。实 践是人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具有能动性。实践既连接着主观, 又连接着客观,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是人们在认识的指导下 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
M 目标导航

高二政治必修4课件:2.6.1人的认识从何而来

高二政治必修4课件:2.6.1人的认识从何而来
(1)认识是适应实践的需要而产生的。
古代游牧民族和农业民族对季节的 需要产生了古代天文学;农业提水灌 溉、城市建筑、手工业、航海的需要 产生了古代力学;测量土地面积、计 算时间、制造机械的需要产生了古代 数学. “久病成良医”这句话包含什么道理?
巧 对 对 联
竹 篮 装 笋 母 怀 儿
(丫鬟)
稻 草 捆 秧 父 抱 子
几年以后,来了位叫彼特利克的乞丐老人,声 称能破此案。他买了一个大铁箱,一只猴子,一副 鱼网,在古堡的大厅里住下来。他给猴子注射了麻 醉剂,放进张开的鱼网里,自己钻进了大铁箱,手 里紧握网纲。半夜,一团黑影从堡顶飞下,扑向猴 子,只听一声惨叫,令人毛骨悚然,彼特利克却不 慌不忙地收紧了鱼网,说:“凶手在此。”点灯一 看,网内竟是一只奇怪的红蝙蝠。原来,它长着象 刚针一样的嘴,扎入动物脑中吸吮脑汁,致其死地。 一个“乞丐”怎么如此神通广大?原来他是剑桥大 学生物学教授汤恩维尔特,研究这种红蝙蝠已有20 多年,早就怀疑古堡中的凶手是吸血红蝙蝠,只是 有待验证罢了。 认识——实践检验
“是非莫辩”,认为认识真假没有标 准可言 不可知论
“有用即真理” “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
否认真理标准的客观性
“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 科学发展观等也是检验真理的标准”
属理论上论证真理的方法,是两种观点的比较, 未把主客观联系起来,不能用认识来检验认识
(体力、智力)
客观
实践的对象 (自然界、社会关系)
实践的手段
(工具、设备)
实践过程和结果要受客观事物 和客观规律的制约
主观能动性
对太空探索 的实践是一种 有目的、有意 识的改造客观 世界的活动。
科目一考试 / 2016年科目一模拟考试题 科目二考试 2016年科目二考试技巧、考试内容、 考试视频 科目三考试 / 实际道路考试技巧 科目四考试 / 安全文明驾驶常识考试 最新试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六课 求索真理的历程
关注热点——“嫦娥二号”
“嫦娥二号” 于2010年10 月1日18时59 分57秒在西 昌卫星发射 中心发射升 空,目前已 飞入指定轨 道,并取得基 本成功。
“嫦娥二号”三维图像
“嫦娥工程” 是一种什么活动?
改革开放前后的深圳
服务人民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修建青藏铁路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农业生产
分组讨论:
1、当年厦门为什么要修建BRT工程? 2、厦门BRT在凸显城市公交优先方面发挥了重大 作用,为什么还要计划将BRT升级为轻轨? 3、在我国众多城市BRT建设中,厦门BRT建设方 案是否正确?检验的标准是什么? 4、作为厦门市民,你觉得今后厦门的交通网络还 可以怎样规划?
1、当年厦门为什么选择BRT建设方案?
①③④⑥

× ×


直接现实性活动,不 是纯主观的思维活动
1、实践的含义:
√ 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 .
( 主体) (对象) (性质)
客观物质性
2、实践的特点
主观能动性 社会历史性
分析:“嫦娥工程”是如何体现实践的特点的。
1
“嫦娥工程”是何种形式的实践,此外实践的 形式还有哪些?
3、实践的 基本形式
(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认识是适应实践的需要,在变革对 象的实践中产生的 。
2、厦门BRT在凸显城市公交优先方面发挥了重大 作用,为什么还要计划将BRT升级为轻轨?
(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人们实践
推动
遇到
新问题
产生
新要求
新探索和研究
提供 认识工具 促进 认识的发展 ② 实践的发展 ③ 实践 锻炼 提高 人的认识能力
关注生活——了解厦门BRT
关注生活——了解厦门BRT
材料1: 为改善城市交通、破解市民出行难题,厦门BRT建设于2006年7 月31日拉开帷幕,于2008年12月1日建成通车。厦门BRT建设,不 仅仅局限于畅通工程,还促进了岛内外联动发展、岛外居民可以共 享厦门建设成果。 材料2: 厦门BRT建设采用创新模式,市区采用全路段高架,公交车享有 全封闭专用路权,无红绿灯,道路和站台设计采用升级轻轨的标准, 为未来改造预留空间。目前轻轨方案正在重新论证和修订,将在近 期上报国家发改委。 材料3: 目前厦门BRT日客流量保持在22万以上,最高客流量达到了29 万人次,有些高峰期已是超负荷。这对于一个人口在300万的城市 来说,是一个非常成功的指标,在国内仅次于千万人口的广州, 《人民日报》头版曾报道过厦门BRT,文中盛赞厦门BRT在凸显城 市公交优先方面所起到的作用。
C
5、“由于战争的需要,古代人设烽火台, 用烽火和狼烟为信号传递军情。同样的 原因,促使现代人创造了无线电波发报、 雷达等科学技术去探测和传递军情。” 这说明( )
A、实践是认识的惟一来源 B、人类的认识总是由浅入深,由低级到 高级发展 C、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C
D、实践不断给人们的认识活动提供必要 的物质手段
No Image
含义
特点 实践 形式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客观物质性 主观能动性 社会历史性
实践是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认识的基础
巩固练习:
1、实践活动多种多样,下列选项中属于实践 的是( C )
A、蜘蛛结网
B、“一国两制”科学构想的提出
C、医生治病
A
8.16世纪,伽利略通过比萨斜塔所做的自由落 体试验,推翻了亚里士多德关于物体的降落速度 与物体的重力成正比的说法。这件事说明( ) A.感性认识只有上升到理性认识才能把握事物 的本质 B.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 C.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D.真理是对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D、人们认识事物的现象和本质
2、马克思说:“劳动过程结束时得到的结果, 在这个过程开始时就已经在劳动者的表象中存在 着,即已经观念地存在着。”这一论述表明( ) A、意识先于物质而存在 B、实践是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 C、实践对社会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D、认识对实践有指导作用
B
3、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这是因为(
3、在我国众多城市BRT建设中,厦门BRT建设方案 是否正确?检验的标准是什么?
(3)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认识 指 导
改造
实践
客观 世界
实践 结果
4、作为厦门市民,你觉得今后厦门的交通建设还 可以怎样规划?
(4)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认识本身不是目的,
改造世界才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改造自然的生产实践 变革社会的实践
(最基本的)
探索世界规律的科学实验活动
小结:
• 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 活动;它是客观的物质性的活动, 又是人的能动性的活动,这种活 动,是在一定社会关系中进行的, 是历史地变化发展的。
4、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3)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 准 (4)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电视机装配生产线
“神舟五号”飞船发射
北京航天指挥中心
关注热点——“嫦娥二号”
探究活动 1. 上述材料中 是谁在从事活 动? 2. 这些活动对 象是什么,是在 认识世界还是 在改造世界? 3. 这些活动是 不是纯主观的 思维活动?
“嫦娥二号”三维图像
“嫦娥工程” 是一种什么活动?
随堂检测
6、“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其哲学 寓意是( )
A、实践是客观的物质性的活动 B、实践是检验认识的唯一标准 C、一切真知都来自于实践 D、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B
7.没有调查研究,就没有发言权。从认识 论上说,这是由于( ) 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检验标准 B.物质对意识有决定作用 C.理论必须与实践相结合 D.只有亲身体验才能获得知识
C)
A、实践是独立于人的意识之外的客观存在
B、实践是变革客观事物的活动 C、实践的主体、手段和对象都是客观的物质 的东西
D、实践是在一定社会关系中进行的活动
4、“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 深谷,不知地之厚也。”这句话包含 的哲理是( ) ①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②实践是联系主 观与客观的桥梁 ③实践出真知 ④实 践的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首要 的基本的观点 A、 ① ② B、 ② ③ C、 ① ③ D、 ① ③ 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