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力环流学案-优秀比赛课
热力环流学案
热力环流学案学习目标:1、理解热力环流原理,能够画出热力环流图2、理解海陆风、山谷风、城市风,能够画出风向图。
【实验】:根据实验现象,完成热力环流(1)用箭头标出垂直方向上空气流动的方向(2)根据实验现象,标出近地面和高空的水平空气流动方向。
【新知学习】第一节第二课时热力环流1、概念:——由于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是大气运动的最简单的形式。
2、形成原理:【知识补充】气压P:单位面积上垂直空气柱的压力(hPa)思考:比较图中A与A'的气压大小?PA________PA'结论:海拔越高,气压越_______【自主学习】阅读课本P30,完成热力环流图(1)用箭头标出空气垂直流动方向;(2)在字母A ~ C’处标出气压的高低状况;(3)用箭头标出空气水平流动方向热力环流原理:【小组合作探究】3、热力环流的应用:(1)海陆风。
完成书本30活动部分。
(2)山谷风。
完成山谷中白天和夜晚的热力环流图,并回答下列问题:①白天,山坡和山谷在同以水平面上哪个温度高,为什么?夜间呢?②根据热力环流的原理,完成图:一天之内何时吹山风,何时吹谷风?③“巴山夜雨涨秋池”,盆地中多夜雨的原因?(3)城市风。
观察上海气温分布和城市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①为什么城市的气温较周边郊区地区高?②用箭头在图中画出城市的热力环流图③在城市规划中,应将绿化带布局在A\B\C哪个位置?有空气污染的企业呢?BA BC等压面:气压值相等点组成的面叫做等压面。
特点:当地面受热均匀,等压面与地面平行; 近地面的气压永远高于高空的气压。
当地面受热不均匀,等压面弯曲变形; 把1至4点的气压由高到低排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结论:等压面高压向___凸,低压向___凸根据等压面特点,用曲线画出下图中近地面和高空的等压面。
结论:热力环流中,高空和近地面气压状况__________。
【及时练习】右图中气压状况是由热力作用引起,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比较C 、D 气压值高低 (2)绘出热力环流过程箭头(3)把A 、B 、C 、D 按气压由高到低排序CBD。
高中地理_大气运动--热力环流学案 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第二单元第二节(第2课时)大气运动--热力环流学案主讲教师:指导教师:【课程标准】1、绘制并运用热力环流示意图,说明热力环流原理;2、运用热力环流原理解释相关地理现象。
一、发现生活通过观察生活中走马灯和冰柜冷气运动的现象我们得到:某区域,空气受热会膨胀,垂直方向上做运动→气温高空气密度___空气遇冷会收缩,垂直方向上做运动→气温低空气密度___二、探究原理1、运动(记忆2分钟)受热处:大气上升运动,部分空气外流,形成低气压。
近地面大气密度减小,周围空气过来补充,形成大气的水平运动。
遇冷处:大气下沉运动,部分空气进入,形成高气压。
近地面大气密度增大,空气向周围扩散,形成大气的水平运动。
由此得出结论:风的运动方向由密度大的地方流向密度小的地方。
即风由高压吹向低压。
这就是大气运动的一种最简单的形式:热力环流请记住概念:由于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称为热力环流。
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地面冷热不均大气运动的动力来源——太阳辐射2、气压联想:潜艇下潜,随着水深增加,压强会;上浮过程中,压力逐渐。
请你依据上句完成描述:随着海拔升高,气压逐渐,随着海拔降低,气压逐渐。
3、气压变化均质的条件下,等压面相互平行,用平滑的直线表示;当近地面大气出现受热不均,会怎样?小组讨论:绘制热力环流示意图。
(爬黑板)1)请标出近地面气压高低,那等压面会如何变化呢?2)请你尝试添加等压面形态,并标注高空气压变化,完成等压面变形。
4、思考:近地面和高空四处气压由大到小该如何排序,你是如何判断的?5、总结规律(记忆2分钟):1)在垂直方向上,海拔越高,气压越低;2)在水平方向上,高压区等压面上凸,低压区等压面下凹;3)近地面与对应高空的气压状况和水平气流运动方向相反;三、实际应用生活中有很多现象可以用热力环流解释。
将一块大石,与一盆水放在太阳下暴晒一个小时,猜一下谁的表面温度高?因为海洋与陆地的比热容不同,导致了升降温速度不同,所以有了气温的差异,我们叫做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热力环流学案.docx
第二章第一节大气的热状况与热力环流一、学习目标及重点:1、理解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和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2、掌握热力环流的定义,理解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及原因,熟练绘制热力环流示意图。
能够利用热力环流原理解答生产、生活中的局地环流问题。
二、学习方法指导:地理学习中很重要的方法是“图文互换法”,就是将课本的文字描述的过程或规律用简图来表示,又能根据图表说出过程和规律。
本节课我们要学习根据图表说明大气的受热过程,用简图来描绘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
三、学习过程【知识准备】复习旧知识:(1)、大气层由、、三部分组成。
(2)、太阳辐射的能量主要集中在部分。
(3)、太阳辐射是一种-(4)、太阳辐射中的紫外线在经过大气层时大部分被层中 (成分)吸收。
第一部分大气I(1)大气的受热过程:大气受热能量的根本来源:。
大气的受热过程分为以下几个环节:首先太阳辐射穿过、然后到达、地面吸收太阳辐射增温的同时,再把热量传给O(2 )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太阳辐射经过大气层时,会有-部分被大气、、 oa、云层、大尘埃主要对光具有作用,云层愈厚,云量越多,反射越-b、空气分子、小尘埃对可见光具有作用,其中波长较短的蓝色光最容易被oc、大气的对太阳辐射的吸收具有选择性:平流层大气中的臭氧强烈吸收太阳辐射中波长较短的 ,对流层中的水汽、二氧化碳主要吸收太阳辐射中波长较长的,大气对太阳短波辐射吸收得较少,因此大部分能够透过大气射到地面。
(3)、用简图(图1)表示上述过程。
【自主学习】阅读课文P34_35 (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完成下列内容:(1)物体辐射原理:物体温度愈高,辐射的最大能量部分的波长愈,反之依然。
根据这个原理,我们可以推断:太阳辐射的能量主要集中在短波,大气和地面辐射为波。
(2)地面吸收太阳辐射能增温,地面长波辐射经过大气时几乎全部被大气中的和吸收,从而使大气增温,因此是近地面大气主要热源。
(3)大气在增温的同时,也向外辐射能量。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2.1《热力环流》优秀教学案例
1.真实的案例分析:本节课以我国实际的气候变化为例,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分析我国冬季和夏季的气候变化,探究其背后的热力环流原理。这样的设计使得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同时也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本节课采用了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激发探究欲望。通过分析问题,让学生自主探究热力环流的成因、特点及其对气候的影响。这样的教学方法能够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其学会运用地理知识解释实际问题。
3.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4.引导学生运用地图、数据等资料,自主探究热力环流的分布规律,提高其地理实践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热爱自然、关注环境的情感,提高其地理素养和人文关怀。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分析和实践,自主探究热力环流的原理和特点,提高其地理知识和实践能力。同时,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知识,提高其地理素养。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掌握热力环流的概念、成因、特点及其对气候的影响。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1.利用多媒体展示我国冬季和夏季的气候变化画面,让学生直观感受气候差异,激发学习兴趣。
2.以我国实际气候变化为例,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关注气候变化背后的热力环流原理。
3.设计生活实例,让学生思考人类活动对热力环流的影响,提高其环境保护意识。
(二)问题导向
1.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激发探究欲望,如:“为什么冬季北方寒冷,南方温暖?”“夏季为什么北方炎热,南方潮湿?”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2.1热力环流优秀教学案例
(一)导入新课
1. 利用多媒体展示我国冬季和夏季的气候变化图,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地理现象,如寒潮、暴雨等。
2. 提出问题:“这些地理现象背后有什么规律吗?”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3. 简要介绍热力环流的概念,引导学生思考热力环流与这些地理现象之间的关系。
(二)讲授新知
1. 详细讲解热力环流的定义、形成原因及其地理意义。
2. 教师给予每个小组指导和建议,帮助其深入理解热力环流的相关知识。
3.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引导其运用地理知识分析实际问题,提高其地理思维能力。
(四)总结归纳
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如热力环流的定义、形成原因、地理意义等。
2. 强调热力环流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提醒学生关注人与自然的关系。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 让学生掌握热力环流的定义、形成原因及其地理意义。
2. 使学生了解热力环流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气候形成、天气变化等。
3. 培养学生观察地理现象、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提高其地理思维能力。
4. 通过观察生活中的地理现象,让学生了解热力环流与人类生活的关系,培养其地理观察力。
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以动画和图片形式展示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使学生更直观地理解这一概念。同时,设计一系列具有针对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提高其地理思维能力。
此外,我还结合课堂讨论和课后实践,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生活中的地理现象,如城市热岛效应、地形对气候的影响等,使学生能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提高其地理实践能力。
3. 创设生活情境,如城市热岛效应、地形对气候的影响等,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际问题,提高其地理实践能力。
热力环流(学案)
B2000米 地面等压面312 4A热力环流导学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掌握热力环流的定义,熟练阅读热力环流示意图,理解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
②能够利用热力环流原理,解答生产、生活中的局地环流问题,达到知识拓展的目的。
2.过程与方法本课遵循由问题→多媒体演示和地理小实验获得感性认识→分析推理运动过程→归纳概括运动规律(理性认识)→给出实际生活案例→应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的教学主线,在此过程中进一步培养学生用分析、推理、归纳等方法学习地理知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分析、理解、观察热力环流和局地环流,培养学生探索自然、热爱科学的精神。
通过对城市风、山谷风等内容的学习,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环境意识。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及应用难点:运用热力环流原理分析绘制山谷风、海陆风、城市风形成 【自主学习】 一、热力环流1.相关规律性知识点拨:⑴同一地点,海拔越高,气压越 。
⑵受热均匀条件下,同一水平高度,气压 。
2.规律⑴气温气压 负相关 :近地面,热 (高、低)压,冷 (高、低)压;⑵垂直上下 相反 :同一地点垂直方向上,近地面和高空气压 (相同、相反); ⑶高高低低:等压线上凸对应______ (高、低)压,下凹对应______ (高、低)压; ⑷高压 低压:同一水平面上,空气由______ (高、低)压流向______ (高、低)压。
3.形成过程: ⑴⑵总结:规律:1.高压、低压是针对同一水平面而言的,不同的高度.海拔越高,气压越小2、同一水平面,高压大于低压。
3、近地面热的地方气压低,冷的地方气压高4、同一地点近地面和高空的高低压是刚好相反的。
近地面的气压比高空的要大。
5.等压面凸起的地方是高压区,等压面下凹的地方是低压区4.应用练习:⑴把1至4点按气压由高到低排序___________ ⑵在图中标注A 、B 哪受热,哪冷却? ⑶绘出热力环流过程箭头。
二、热力环流实例1、海陆风:白天,近地面受热快,气温 ,陆地上形成 压;海洋受热慢,相对陆地气温 ,气压 ;风由 吹向 ,夜晚近地面的风由 吹向 。
最新热力环流学案
《热力环流》学案曲周县第一中学李芳芳一:课程标准:运用示意图说明热力环流的成因及环流模式。
二:学习目标:1.掌握热力环流的定义,熟练阅读热力环流示意图,理解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
2.通过绘制热力环流图,培养学生绘图能力和理解问题的能力。
3.能够利用热力环流原理,解答生产、生活中的局地环流问题,达到知识拓展的目的。
三:学习重点重点: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及应用。
四:学习过程与问题探究第一环节:课前小魔术:道具:①一个矿泉水瓶或者可乐瓶子,去底,瓶口朝上,瓶子一侧开一个小孔②一小根蜡烛(蜡烛的高度大致跟瓶子小孔的高度一样)③一小块轻薄的卫生纸④一个打火机学生6人一组分组实验,把观察到的结果记录在学案上。
实验记录:第二环节:温故知新 1、气压:单位面积承受的上方空气柱的总重量。
气压随着海拔高度的增加而 。
2、高压、低压:同一高度上,空气密度越大,气压值越大,称为高压;密度越小,气压值越小,称为低压。
同一高度(水平面)上空气由 向 运动。
3、等压面:空间中气压值相等的点所构成的面。
第三环节:原理探究假设地表质地均匀且受热情况相同,等压面与地面是什么关系?在实际中,地表是受热不均的,大气会出现什么样的状况呢? 地表冷热不均990hpa 970hpa 950hpa 1010hpa990hpa 970hpa 950hpa思考:(1)A 、B 、C 三地受热不均后,大气会出现什么样的状况呢?(2)三地的近地面、高空的空气密度和气压有什么样变化? (3)此时,同一水平面上(近地面、高空)的气压是否还相同? 这种差异会导致空气如何流动?小组讨论: 1、图中A、B 、C 、D四处空气是怎样运动? 2、近地面与高空气压类型有什么规律?3、比较A、B、C、D四点气压值大小?总结规律: ①大气的运动规律:垂直方向上热上升,冷下沉。
水平方向上空气由高压流向低压。
②高空与近地面气压状况正好相反。
③同一地点,随着海拔升高气压降低。
热力环流教学设计市赛一等奖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热力环流
一、教材分析
热力环流主要阐明了大气运动最简单的运动形式,用图示的形式形象地讲解了地面的冷热不均引起大气密度和气压的变化,进而形成热力环流的过程。
还介绍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及生活中的一些常见例子城市风。
教材的线索是:水平方向上冷热不均—→大气垂直运动(空气受热膨胀上升或空气冷却收缩下沉)—→同一水平面上空气密度分布不均—→水平方向上气压差异—→大气水平运动。
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边讲边画热力环流基本模式图。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理解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
2、掌握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及应用。
3能够利用热力环流原理,解答生产、生活中的局部环流问题,达到知识拓展的目的。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获得热力环流的感性认识;
2、通过读图分析,自主归纳变化规律;
3、通过理论联系实际,使学生认识从感性上升到理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学生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
2、使学生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
3、通过对“热岛效应”的介绍和分析,让学生增强环保意识。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1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及应用
2、应用热力环流原理解释海陆间热力环流、城市热岛环流等现象
难点:等压面的变化规律
四、教学方法:
教法:实验教学法、图示教学法、探究式教学法、多媒体辅助教学
五、教学过程:。
2.1.2热力环流优秀教学案例高一上学期地理鲁教版必修第一册
3.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和思考能力。
(三)小组合作
1.设计小组讨论环节,让学生探讨热力环流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例如:“热力环流在气候形成、天气预报、航空航海等方面有哪些应用?”
2.引导学生进行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4.反思与评价: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反思,思考自己在学习热力环流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之处。同时,鼓励学生相互评价,培养学生的评价能力和自我认知能力。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总结和评价,给予肯定和鼓励,提高学生的学习信心。
5.教学内容的深入与拓展:通过详细的讲解、示例和图解等教学手段,让学生全面、深入地理解热力环流的概念、成因及其在地球上的应用。同时,通过实际问题的讨论和分析,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和问题解决能力。
2.问题导向:设计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思考热力环流的成因、现象及其在地球上的应用。问题导向的教学方法能够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究欲望,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小组合作:设计小组讨论环节,让学生探讨热力环流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小组合作能够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同时也能够促进学生之间的知识和经验的共享。
2.教师提醒学生在完成作业时要注意的问题,如数据处理、图表绘制等。
3.教师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勇于创新,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精神。
五、案例亮点
1.生活情境的创设:通过观察教室内的空气流动和多媒体展示地球上的热力环流示意图,让学生直观地感受热力环流的现象,使学生能够将抽象的地理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3.鼓励学生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热力环流学案
专题大气圈与大气运动第三课热力环流一、学习目标:运用热力环流示意图,掌握热力环流原理并能解释相关地理现象。
学习重点:热力环流原理学习难点:学会用热力环流原理解释相关地理现象学习指导学习任务及检测知识点一:热力环流的形成原理(阅读课本P31,完成右框内容)一、热力环流1.气压(1)气压:指单位面积上空的空气柱的重量。
(2)等压面:空间中气压相等的点组成的平面。
2.气压高低(1)气压的垂直递减规律:由于大气的密度随高度的增加而降低,在垂直方向上随着高度增加气压降低。
(2)等压面的凹凸:等压面凸向高处的为高压,凸向低处的为低压(凸高为高,凸低为低)3.热力环流(1)热力环流形成过程①A地受热,近地面空气,形成;A处空气密度增大,形成。
②B、C地受热较少,近地面空气,形成;B、C处空气密度减小,形成。
③同一水平面上,空气由流向。
(2)热力环流概念热力环流:由于地面而形成的空气环流,它是大气运动的形式。
【即时训练】坝上草原篝火晚会是最吸引人的旅游项目之一,游客发现,篝火越大,烟气上升越高。
据此回答(1)~(2)题(1)篝火越大,烟气上升越高的主要原因是篝火附近()A.风力大 B,亮度大 C.气温高 D.气压高(2)右图能够反映篝火及其周边烟气运动情况的是()知识点二:常见的热力环流形式(阅读课本P32,完成右框内容)二、常见的热力环流形式1.海陆风时间白天夜晚成因陆地升温快,气温,形成;海洋升温,气温,形成。
陆地降温,气温,形成;海洋降温慢,气温,形成。
风向由吹向,形成风。
由吹向,形成风。
在下图中,标明箭头方向22.山谷风时间白天夜晚 成因 白天山顶升温 ,空气膨胀 ,山谷的空气沿山坡向山顶补充,形成风。
夜晚山顶降温 ,空气冷却 ,顺山坡流入山谷,山谷空气被迫抬升,并从下面向山顶上空流去,形成 风。
风向 由 吹向 。
由 吹向 。
3.城市风【合作探究】古诗云:“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为什么巴山多夜雨? 位置市区郊区 成因市区受人为热源多等原因影响,气温 ,空气 ,形成 。
热力环流 学案设计
热力环流学案【学习目标】目标1 掌握热力环流的基本原理目标2 理解热力环流的原理并能绘制热力环流图目标3 利用热力环流原理解释生活中的地理现象【能力目标】1、读图分析,自主归纳变化规律;2、通过绘制热力环流图,培养学生的绘图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自主学习】(课前完成同步学案P35热力环流部分)【热力环流形成的原理】(一)体会生活,寻找结论结论一:空气受热, 冷却结论二:同一水平面上大气由压流向压结论三:同一垂直方向上:海拔越高,气压越。
结论四:若下垫面性质均一,且受热均匀,等压面(线)应该是。
(二)解释原理,总结规律结合所学知识,自主完成热力环流图在热力环流图中画出近地面和高空的等压面(线)示意图。
并找出等压线弯曲的特征!冷热不均空气运动同一平面差异空气运动【实战演练】右图是热力环流中高空等压面示意图,画出近地面等压面和热力环流图【学以致用】歌曲《军港之夜》:“军港的夜啊静悄悄,…海风你轻轻的吹,海浪你轻轻的摇…”问题探究:找出歌词中欠妥的地方。
——依据热力环流原理,分析海陆风昼夜差别。
(针对案例进一步考察:白天在海边拍照时,要怎么站位才能拍出更好的效果?)【走进生活】据调查统计某城市的郊区的几个村子里,几乎家家户户都有‘土锅炉’,为的是给乡镇上的小鞋厂、小塑料厂、小铝加工厂提供原料。
这些郊区“土锅炉”冒出黑烟加重了市区PM2.5浓度,是造成该城市雾霾严重的一个重要原因。
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角色扮演】相传在莫须有山,山谷里住着一个卖臭豆腐的老汉,山腰上住着一个烧炭的老翁,有一天卖臭豆腐的老汉(甲方)到县衙控告烧炭翁炭的烟气熏得他晚上睡不着觉;烧炭翁到县衙后同样控告山腰上的老汉(乙方)臭豆腐的气味熏得他白天吃不下饭。
作为甲方或乙方的律师,你怎样取证说明甲或乙说的是事实。
【小试牛刀】1.下图中,能正确表示地面和高空等压面分布的是()A.①②B.②③C.③④D.②④【体验成功】例2、下图为某地热力原因形成的高空等压面分布状况示意图,叙述正确的是:( )A.气压:①<②<③B.气温:甲地<乙地C.气流:甲地流向乙地D.天气:甲地比乙地易形成阴雨天气。
热力环流说课稿比赛
热力环流说课稿比赛
1、教学过程
1)导入环节:通过提问和引入实际生活案例,激发学生
的研究兴趣和探究欲望。
2)感性认识环节:通过多媒体演示和地理小实验,让学
生感性认识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
3)理性认识环节:通过分析推理运动过程和归纳概括运
动规律,让学生理性认识热力环流的形成原因和过程。
4)拓展应用环节:通过给出实际生活案例和运用规律解
决实际问题,拓展学生对热力环流的应用和拓展迁移能力。
2、教学手段
1)多媒体演示:通过图像、动画、声音等多媒体手段,
生动形象地展示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
2)地理小实验:通过实验探究,让学生亲身体验热力环
流的形成过程,并验证所学结论。
3)问题情境创设:通过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自主研究、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合作意识。
4)案例分析:通过实际生活案例,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
解决实际问题,拓展学生的应用和拓展迁移能力。
三、学法指导
1、知识记忆法:通过识记热力环流的形成原因和过程,掌握基础知识。
2、理解运用法:通过分析推理运动过程和归纳概括运动规律,理解热力环流的形成原因和过程,并能够运用热力环流原理解释生活中的地理现象。
3、实践运用法:通过实际生活案例和运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拓展应用和拓展迁移能力。
以上就是我的热力环流的说课稿,谢谢大家的聆听。
热力环流学案(赛课)
《热力环流》学案一、课程标准运用图表说明大气的受热过程。
解读:本条标准关注的对象是大气。
旨在借用或绘制原理示意图,如大气热力环流示意图,认识导致大气运动的基本原理,为后面学习大气环流、天气系统以及全球气候变化打下理论基础。
二、学习目标(一)掌握热力环流的概念,熟练阅读热力环流示意图,理解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
并养成观察、思维、想象和判断的能力。
(二)绘制热力环流图,训练绘制简单原理示意图的基本技能,提高绘图能力和理解问题的能力。
(三)能够利用热力环流原理解答生产、生活中的热力环流问题。
在实际生活中对地理事物的观测判断能力和运用理论知识指导实践的能力。
三、学习过程(一)知识准备1、气压随高度的增加而递减,即海拔越高,空气越稀薄,密度越小,气压越低,气压与密度成正相关。
2、热胀冷缩的原理:空气受热体积膨胀,密度减小,气压降低;遇冷收缩下沉,密度增大,气压升高。
(二)基础自学①大气运动的能量根本来源是哪里?②大气运动的原因是什么?③大气运动的最简单形式是什么?④热力环流的产生的原因是什么?(三)合作探究——热力环流形成思考:1.假若A地受热,B、C两地冷却,此时大气首先会怎么样运动?2.垂直运动后,高空中同一水平高度上空气密度和气压如何变化?3.此时高空同一高度空气是怎样运动的?4.此时近地面空气密度和气压是如何变化的?5.此时近地面空气的流向是怎么样的?归纳:绘制热力环流图:(四)学以致用——生活中的热力环流1、海陆风白天:夜晚:2、山谷风白天:夜晚:3、城市风四、学习反馈1、大气运动的最简单形式是2、热力环流的根本原因3、图中热力环流先有,再有4、画出热力环流在垂直方向和水平方向上的箭头。
5、A、A1、B、B1四处气压高低排序。
热力环流教案(优质课竞赛)
一般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地理必修1冷热不均引发大气运动热力环流(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明白得大气运动的全然缘故;2、把握热力环流的形成进程及应用。
[进程与方式]一、通过实验,取得热力环流的感性熟悉;二、通过读图分析,自主归纳转变规律;3、通过理论联系实际,使学生熟悉从感性上升到理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一、激发学生探讨地理问题的爱好;二、使学生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热力环流的形成进程及应用教学方式:实验教学法、图示教学法、探讨式教学法、多媒体辅助教学学法指导:观看法、讨论法、合作探讨法教学预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进程:【导入新课】伴随最近几回降温进程,咱们真切感受到了冬季的到来,不由开始怀念阳光肆无顾忌照射的夏天,夏天人们喜爱去海边避暑,就像大伙儿在视频里看到的,吹着海风,走在海边,水清凉、风清爽,酷热的夏天置身如此的地址真的是一件很惬意的情形,那么,清爽的风和清凉的海水有无关系呢?今天咱们一起学习的热力环流就去尝试解释那个问题。
其实,不止是风,阴晴雨雪,所有的天气活动都是由大气运动致使的,而热力环流是最简单的大气运动,在开始咱们的探讨学习之前,先来了解一个相关概念:气压。
气压:单位面积上空气柱所产生的压强;本地面受热均匀时,海拔相同,气压相等。
探讨活动一:热空气的运动(孔明灯的视频)(时刻一分钟)1、观看孔明灯是如何运动的?2、试探孔明灯为何如此运动?(学生展现)(板书总结)假设A地受热,空气膨胀,密度变小,浮力大于重力,空气上升。
探讨活动二:冷空气的运动【模拟实验】材料:长方形的玻璃缸(长100cm左右,宽30cm左右,高40cm左右)、胶合板或塑料薄膜、一盆热水、一盆冰块、一束香、火柴等。
实验步骤:(1)将一盆热水和一盆冰块分别放置在玻璃缸的两端;(2)用平整的胶合板将玻璃缸上部的开口盖严;(3)在胶合板的一侧(装冰块的盆上方)开一个小洞;(4)将一束香点燃,放进小洞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热力环流 学案
【学习目标】:
一、掌握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及原理
二、应用热力环流的原理图分析自然界中的热力环流现象,如海陆风、城市风、山谷风等示意图。
【课前知识储备】
1、 空气的密度和气压成____ ___(正相关/负相关),密度越大,气压值越_____。
2、 同一水平面上,气流始终由 压流向 压。
【学习过程】:
一、热力环流的形成原理
1、完成热力环流示意图:
2、总结归纳:
二、热力环流实例 《军港之夜》:军港的夜啊静悄悄,…海风你轻轻的吹,海浪你轻轻的摇…
探究:根据热力环流的原理,判断歌词中的风向正确吗?
1、 海陆风:在图中陆地与海洋之间画热力环流图,并标出陆地与海洋冷热状况,近地面和高空的高低压。
白天,近地面风由 吹向 , 夜晚近地面的风由 吹向 ,
属于 风(海或者陆) 属于 风(海或者陆)
《军港之夜》歌词中的风向正确吗?
冷热不均 空气 运动
同一水平面 差异 空气 运动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城市风:有统计资料显示:上海、纽约年平均气温要比近郊高1.1℃,柏林要高1.0℃,费城要高0.8℃,莫斯科、巴黎、洛杉矶要高0.7℃,华盛顿要高0.6℃。
根据材料信息,在图中用箭头标出热力环流的方向,并考虑:若在图中布置有大气污染的企业,应该在ABCD 四位置中哪个位置布置相对比较好?
城市风:近地面风由 吹向 。
【知识拓展】
1、山谷风。
原因:白天,山坡的坡面上的大气比山谷中的大气热得快,同样夜晚冷的也快,根据热力环流的原理画出山坡和山谷中白天和黑夜的热力环流图。
2、 材料:气压是指大气施加于单位面积上的力。
所谓某地的气压,就是指该地单位面积垂直向上延伸到大气层顶的空
气柱的总重量。
气压随着海拔高度的增加而降低。
读热力环流示意图,把A 、B 、C 、D 四点气压按高到低顺序 排列:
3、读北半球某地因热力原因造成的近地面与高空气压状况图,完成下列要求:
①在A 、B 、C 、D 四处标出高低压,并用箭头表示出热力环流的方向。
②在方框中标出A 、B 近地面的冷热状况.
(提示:垂直方向上,气压随着海拔高度的增加而降低)
山
谷
谷 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