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从文乡土文学的人性美与悲剧性
论沈从文乡村小说中的少女形象
引 言
沈从文作为20世纪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大家,在中国文坛上构建了一个与其他作家迥然不同的艺术世界,因此后人关于他的艺术的评论和估价也没有完全统一的定论,但是他的乡土文学的湘西小说却是普遍为后人所欣赏的。沈从文笔下所描绘的湘西世界是一个与外界隔绝的世外桃源,是一个不受世俗观念所影响的淳朴美丽的地方,有一些原始古朴的唯美气息。在他的湘西小说中,没有尖锐的阶级斗争的图画,他本人也不具有那样的政治意识,他只用看似轻淡的笔墨,点出令人心灵颤抖的故事,他的目标仅仅专注于那些有着原始自然、单纯善良的底层人民在经历了磨难和遭受了痛苦之后依然不变的人性美。他把湘西描写得有些理想化,是那么令人向往,从而构建了其独特的艺术价值、文化价值、审美价值。他笔下的这些湘西少女形象有些类似,性格也不很分明,但是沈从文赞美她们,珍爱她们,他以其深情易感的笔触,描绘了湘西女子的人性美和人情美。在这些以“人性”作为掩盖的湘西世界的背后却也蕴含着沈从文自身所具有的悲剧意识,这使得他的乡村少女具有悲剧的命运。沈从文描写的乡村少女们的优美人性和悲剧命运正是他的人文主义精神的体现,是一种健康、自然人生形式的体现。
沈从文乡土文学作品关于人性美的解读——兼与鲁迅乡土文学之比较
父 子 , 以及 商 人 水手 ,都 是那 么 善 良、淳 朴 、热 情 ,显 示 出
人 性 的 美好 。三 三家 的水潭 边 ,常有 人 来 钓鱼 ,三 三母 女 热 情 相 待 ,还 以七产 相 赠 。 客人 们 钓 的鱼 也 分一 些 给三 三 家 ,
沈 从文 所 以 塑造 并 热情 洋 溢地 赞 美 古老 的湘 西世 界 , 是 这 些鱼 母 女 俩 并不 吃 ,而 是 用 盐 晨 了晒干 , “ 待有 客 时 , 等
国 现 当 代 文 学 研 究
熏
沈 从 文 乡土 文 学 作 品关 于 人 性 美 的解 读
一 一
兼与鲁迅 乡土文 学之 比较
。夏 臻 杰
摘
要 :作 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杰出的 乡土大师,沈从文以柔情的笔调、行云流水般的语言描绘了一个青 山流水、
人 性和 谐 的故 乡一一 湘 西 。并 用 理想 构 筑起 了 乡村 社 会 的理 想世 界 ,谱 写 了一 曲善 良、 淳朴 、 自然 、朦 胧 而 又 不乏
人性美的爱情赞歌 。同是 乡土文学大师的鲁迅,在解读人性方面却选择 了不同的角度,但 两位 大师忠实于为人生文
学 的共 同主题 , 实现 了殊 途 同 归。
关键词:沈从文
鲁迅 乡土文学
人性美
沈 从 文 作 为文 学 大师 构 筑 了 古朴 、和性 , 使 为人 生 的人 道 主义 文 学 得 到 了充
分 的张扬 ,为 乡 土文 学 开 辟 了 新 的路 径 。
一
、
沈从 文 的 乡 土文 学 追 求 人性 美
( )沈从 文 的 乡土 文 学 尊 重 人性 ,提倡 人性 美 一
在 中国现 代 作家 中, 沈 从文 无 疑 是独 具特 色 的 … 位 。作 界 中的 人性 美 展 示给 世 人 ,让 人 感 到湘 西 山 美 、水 美 ,人 性 ‘
沈从文小说《边城》中人性美与风情美的融合
沈从文小说《边城》中人性美与风情美的融合沈从文小说《边城》中人性美与风情美的融合《边城》寄托着沈从文“美”与“爱”的美学理想,是他的作品中最能表现人性美的一部小说。
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沈从文小说《边城》中人性美与风情美的融合。
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沈从文小说《边城》中人性美与风情美的融合〔摘要〕沈从文的创作风格趋向浪漫主义,他的小说朴实而又传神,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凸现出乡村人性特有的风韵与神彩。
本文以两个分论点:一是湘西的淳朴风情造就了《边城》,二是理想的建筑——“人性”美。
阐述沈从文的《边城》中风情美与人性美的融合。
〔关键词〕沈从文边城人性美风情美融合一、关于文本的简介沈从文(1902-1988)原名沈岳焕,苗族,湖南凤凰县人,1988年病逝于北京。
沈从文的一生是坎坷的一生,是奉献的一生。
沈从文创作的小说主要有两类,一种是以湘西生活为题材,一种是以都市生活为题材。
沈从文的创作风格趋向浪漫主义,他要求小说的诗意效果,融写实、纪梦、象征于一体,语言格调古朴,句式简峭、主干凸出,单纯而又厚实,朴实而又传神,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凸现出乡村人性特有的风韵与神采。
《边城》是沈从文的代表作,展示给读者的是湘西世界和谐的生命形态。
二、论述小说《边城》中人性美与风情美的融合A.湘西的淳朴风情造就了《边城》开头第二段:“小溪流下去,绕山咀流,约三里便汇入茶峒大河……小溪宽约廿丈,河床为大片石头作成。
静静的河水即或深到一篙不能落底,却依然清澈透明,河中游鱼来去皆可以计数……。
”寥寥数笔,勾勒出一幅明丽的图画。
故事就在这样纯净的环境中展开,又怎能让它不美呢?湘西是一个既美丽又梦幻的地方,就如同是许多年前、不知是初夏还是早春的一天、从湿漉漉的小巷中走向河边的那位梳着又黑又粗长辫子的清纯少女。
所以,沈从文理解的湘西、亦或是他心灵深处的湘西,永远是那个穿着碎花布上衣晃动着渐渐远去的鲜活背影。
凤凰,曾被新西兰友人路易·艾黎称为是中国两个最美的小城中的一个。
2.人物素材---沈从文
乡土文学之父沈从文一、简介沈从文(1902-1988)原名沈岳焕,湖南凤凰县人。
沈从文现代著名作家、历史文物研究家、京派小说代表人物。
三十年代起他开始用小说构造他心中的“湘西世界”,完成一系列代表作,如《边城》、《长河》等。
散文集《湘行散记》。
被誉为“乡土文学之父”。
二、品性1、凸显人性的创作风格:沈从文的创作风格趋向浪漫主义,他要求小说的诗意效果,融写实、纪梦、象征于一体,语言格调古朴,句式简峭、主干突出,单纯而又厚实,朴讷而又传神,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凸现出乡村人性特有的风韵与神采。
整个作品充满了对人生的隐忧和对生命的哲学思考,一如他那实在而又顽强的生命,给人教益和启示。
2、自学为救国成就大家:沈从文14岁就离开学校进了军队,后来只身来到北京,谋生、自学,“我想读点书……读好书救救国家”,就是在这一信念支撑下,他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中,自学、创作,最终以其独特的方式和独特的创作之路,以多产的著作而置身于现代作家的行列,成为中国现代文学中靠自学而取得辉煌成就的作家。
3、坚韧不拔写作:在北京那间“窄而霉小斋”的公寓里,留下了无数个他无日无夜伏案写作的身影。
然而在较长的一段日子里,他投出去的稿子如泥牛入海。
可是,他依然“简单愚直”、“坚忍不拔”,在窘困中仍独立埋头写作。
在他的散文和小说中倾诉自己窘迫处境和内心感受到人生痛苦和孤独,塑造出“乡下人”的形象系列,这既是他对生命形态的考察,又是他生活轨迹的回顾。
沈从文走过的创作之路是一条遍满荆棘的崎岖山路,而沈从文就是一名不屈不挠、披荆斩棘的攀登者,他以锲而不舍的惊人毅力,不仅创造了生命的奇迹,更创造了文学上的奇迹。
4、作有独立思想的作家。
独立的人格和独立的创作风格是沈从文一生追求的人生境界和创作理想。
他在政治上不与任何人结盟,他是一个彻底的非派别、非集团主义者,沈从文这样做的目的就是摆脱政治、集团拘束,摆脱人身依附,争取人格的独立。
在文学创作上,沈从文同样要求文学自身的独立性,他认为,一个具有独立思想的作家,能够追求这个民族一切症结所在,并弄明白了这个民族人生观上的虚浮、懦弱、迷信、懒惰”。
浅谈沈从文乡土文学的诗性美感
两相和谐 . 彼此依 存 , 可见一斑 。 翠翠 的本质是淳朴 、 高洁 的 , 犹 如深 山流山的一线 清泉 , 未受过 工业文 明的污染 . 从 仍然保持 着透 明和纯净 ; 雏同样保持着 自然 、 虎 淳厚而 野性的品质 , 生命 力勃勃而富生气 , 比精 神状态上始终是 阉人 的都市腐朽阶层 远 要高贵和强健。 这种 自然美—— 美好与和谐 , 本真与纯朴 . 在沈 的许 多作品 中都可 以见到 。 沈从 文就是这样通过诗情画意 的自 然景物和人 物的人 性美巧 妙结合 ,展现 出文学作 品的 自然美
明暗结合 。 将情节 的单纯性与复 杂性完美结 风 土人 情 的 自然 美 、 作 品 结 构 的 艺术 美 和作 品语 言的 音 暗线 。经纬 交织 . 合。 作者特意 在故事的发展 中穿插 了对歌 、 亲、 龙舟等苗族 提 赛 韵 美来论述沈从 文文 学作品的诗性美感。 来展示边城 的自 【 关键词 】 诗性 美感 ; 乡土文学; 然美; 自 结构美 ; 音 风俗 的描写。特别是 关于端午 节风俗 的描写 , 然环境 、 文环境 , 人 既是 “ 边城 ” 乡土性的诗意揭示 . 又是扑朔迷 乐美 离 的诗意烘 托。《 边城》 是一部小说 , 更像 一首二十一断章组成 的长诗 , 含着诗一般 的境界 和韵味 , 蕴 着浓郁 的诗意 , 给人一种 沈从文一生 著述浩繁 , 文学作 品的成就很高 ,0世纪 中物形 象入微 的描 写、 独具 匠 产生这样一 位作 家 。 以说 是一 个奇迹 , 可 他在文学史 上的崇 高 心 的结 构特色 ,还是 其浓郁 的悲剧 性与 象征着纯洁爱情 的意 地位是毋庸置疑 的。 象. 令人 无奈的结 局 , 无不显 示着这位 中国现代史上 的巨写 都 沈从 文作品具有浓厚 的乡土气息 , 品中出现 了大量诗情 作 作功底与他心 中无限的矛盾—— 深处在现代都市中的他 , 却一 画意 的场 景。读过其作 品的话 , 读者都会像是在欣 赏一首首优 心 想着一种 清雅 、 安静 、 离尘嚣 的世 外桃源 。 这里 , 远 在 没有 了 美的诗歌 一样。“ 清澈见底 的河流 , 那凭水依 山的小城 ”“ ,那深 人 与人 间的尔虞我诈 , 有的只是美和善。 翠逼人 的竹篁中鸟雀的交递 呜叫 , 那浅浅溪流 中游鱼 清闲的吐 还 有 ,沈从文清新 质朴的语言风格 在现 代文学史上独树一 着水 泡” 1 ( 那画面 是那样 的 自然而又 清丽 , 美而 淡雅 , 发 ) 优 散 帜。 沈从文是 非常重视语言文字的 , 的小说 , 他 无处不显示着他 出浓 浓的乡土气 息。呈现 出一种诗歌的诗性美感。在 沈从文的 高超 的语言技 巧 : 墨如金 . 字字珠玑 。沈从文 对于人物形 惜 但 作 品里 . 中《 城》 其 边 就给我 们展 现 了一个 充满 诗情 画意的世 象, 经常 不做客 观 的描写 。 而是 主观叙 述 , 着墨不 多却非 常传 界 , 因为我们在 作品 中看到 , 翠举 目山水的遐思 , 只 翠 三三溪边 神。 比如《 来客》 在 楼梯 口觌面时 , 中“ 原来是个还不识荆的 白脸 守渔 时的怡 然, 萧萧 委身于树林 的“ 涂” 糊 。那流至人类灵魂深 少年 绅士 , 服装 潇洒 , 表不俗 ” 对“ 仪 , 来客 ” 的形象不做过 多的 处的 “ 小溪 宽约甘丈 . 常年 水 皆静 静的 , 河床 为大片 石头作成 , 描写 . 只是 用 。 白脸 ” “ 、 潇洒” “ 俗” 、不 这样 的词 语对其外 貌、 穿 即或深到一 蒿不能 落底 , 然清澈 透 明 。 中游鱼 来去都可 以 依 河 着等进行简单 的勾勒 。 简洁 却足矣 。 沈从文无论写景写人极少 计数。” ) ( 自然美在沈 的“ 2 湘西文学 ” 主 要也 不仅仅指旖旎 中, 用形容词 . 而是 较多地使 用实词 。 如此一来提 高了表达 的准确 多姿 、 秀丽诱人 的青 山绿水 、 老城古 道 、 磨坊 野渡 , 更本 质的还 性。 用最平 实的词描述却十分贴切 而富于 诗情 画意 的美感。 在 是指一种生存方式和价值 取向上 的。 自然” 风格 。 于是他美化地 《 边城》的第二 自然段的描写 自然背景 的段落只 出现 了 “ 静 静 抒写理想“ 边城” 中的“ 自然美” 。他 写翠翠 : …。在风 日里长养 “ 的” “ 、清澈 透 明” “ 、 慢慢 的” 三个普通 的形容词 . 写景状物 中 在 着 , 皮肤变 得黑黑 的 , 目为青 山绿水 , 把 触 一对 眸子 清 明如水 极少运用形容词是 不很常见的。 然而沈从文先生却真真切切 的 晶。 自然 即长养她且 教育她 , 为人 天真活泼 , 处处俨然如一只小 展 示了湘西 的风情 画卷。 动物 。人又那么乖 , 山头黄 麂一样 。 如 从不想到残忍事 情 , 从不 总之 . 读沈从 文的作 品 。 就像是 在读一首首 诗歌 , 不仅 能 发愁 . 不动气。 日里 在渡船上遇 陌生人对她 有新注意时 . 从 平 便 够让我 ( l 睛享受视 觉上 的美感 。 i fe 还能够让我们在 内心里欣 赏 把光 光的眼睛 瞅着 陌生人 .作成随 时皆可举步 逃入深 山的神 他 作品艺术和语言上体现 得诗性的美感 ,他的作品到 了今天 , 气。 明白了人 无机心 之后 , 又从从容容在水边玩耍 了。 ( 但 就 ”见 仍 然很值 得我们去深入研 究的。 《 边城》 ; ) 写虎雏身上 原始 的生命 力 : …。一如跳到海里 , 豹 “ 小 子也是 寓于深山大泽 方能发展 的生命 ” 虎雏》。人与 自然 ( 见《 )
微笑中的悲剧,美丽中的忧郁——浅论沈从文作品中的悲剧美--毕业论文
【标题】微笑中的悲剧,美丽中的忧郁——浅论沈从文作品中的悲剧美【作者】刘英杰【关键词】沈从文悲剧美特点【指导老师】肖进贵【专业】汉语言文学【正文】沈从文是一位伟大而独特的作家,文学界对他的研究,经历了不同的时期与不同的评价。
由先前对他的文学批评和政治批判发展到后来对他作品的肯定及重视,从政治上为沈从文“平反”正名。
并且越来越多的人关注对他作品及创作方法的研究。
以及后来大量学者从乡土文学或抒情小说代表作家交代阐释他创作的美学价值。
的确,沈从文的作品总的看来,通常是为读者描绘了一幅独具特色的湘西民族风情画。
那里景美.物美.人更美,读他的作品给人的第一印象总是那么清新.淡雅.充满诗情画意,总是那么自然美丽,这一切都使人欢快,美好。
然而,当你仔细阅读,会从字里行间品出一股淡淡的哀愁,在美丽中略带悲凉忧郁。
沈从文与同时代其他作家相比,“他的创作并不像鲁迅那样把火一样的热情包在冰一样的冷静里,也不像巴金是火爆爆的热情洋溢,更不似老舍的幽默滑稽式的提示人生,而是在微笑中藏着悲剧,美丽中夹着忧郁。
”[1]沈从文曾在与人谈文学创作时说过:“神圣伟大的悲哀不一定有一滩血,一把泪,一个聪明作家写人类痛苦或许是用微笑表现的”。
[2]其实他自己就是那样一个善于用“微笑”来写“悲哀”的“聪明”作家。
他的作品所表现出来的,是微笑着的人生,但这又是一层薄薄的面纱,如果轻轻将面纱撩起,就可以看到里面蕴藏着的深刻内涵——不满.哀痛.幻想.忧患.期待……这些都构成了作品的巨大容量,折射出作者浓浓的情——或欣喜.或忧郁.或赞美.或感叹。
因此,本文将挖掘沈从文作品中平常易被人忽略的悲剧美,探究他悲剧美产生根源,在作品中的体现以及悲剧特点,更全面的了解,认识沈从文及他的作品。
—沈从文悲剧美产生根源影响一个作家创作的主要因素是作家的才情禀赋,而才情禀赋又是受制于作家的气质个性,受制于作家的生活和经历。
究其沈从文作品中的悲剧美根源,是与他一生命运演变息息相关的。
浅谈沈从文乡土小说的风格特色
浅谈沈从文小说的艺术特点[摘要]沈从文把创作看成是自我生命意识的自由表现,他不受任何传统与理论的束缚,创作思想一任其性,艺术风格极具特色。
他是一个“乡下人”,他着力构筑了湘西世界,处处抒写了湘西的风俗人情,讴歌了人性美,但也有悲观的一面,唱出了孤独哀婉的田园悲歌。
[关键词]沈从文风俗人情造境艺术一、风俗人情一谈及沈从文的小说,首先反映在人们面前的就是遥远的湘西的“风俗”。
自从八十年代初沈从文其人其作被“重新发现”以来,在许多研究论文和著作中,都不约而同的将“风俗美”当成沈氏乡土小说的主要标志,并在青年学生中产生了广泛影响。
沈从文乡土抒情之作的出现,在描绘乡土人物与场景上所带给人们的耳目一新之感还是强烈的、震撼的。
尽管初期习作的浅显使得他的乡土情结没有得到更有利更充分的展现,但这些作品所展示的中国湘西边地的湖光山色、风土人情以及人物描写,显然有别于其他乡土文学作者笔下的沿海乡村;而且对于都市的困惑,乡土文学作者的感伤情怀往往渗透在他们对于乡村社会与风俗的批判当中,倒是这个来自边地的“乡下人”,大概是没有受到新式学校教育,没有受到新式文化熏陶,所以在沈从文的作品中,表现出对于乡村生活的怀念和对于地方风俗的欣赏与满足,思乡与怀旧之情抒发的更具本色,这的确也是独树一帜的。
并且使得当时受够了压抑和苦闷的读者感到亲切和温馨。
沈从文那些以重在展现湘西世界的奇风异俗的作品,在八九十年代的“沈从文热”中倍受青睐。
《龙朱》中描写的族长儿子追求女子的对歌,给我们展示了郎家族田园式的生活方式;《雨后》、《阿黑小史》这些作品中大胆描写少男少女放肆在山野里幽会、拥抱、接吻、野合,表现原始形态的“野性”;《柏子》写船夫柏子与寡居妇人之间男欢女爱,这个美丽而带有几分忧伤色彩的故事包含着人的自然性与人性本真的哲学思考;《萧萧》、《一个女人》描写的是乡村女性“不识不知”、听天由命顺其自然的为人处世方式。
诚然,这一切又都是通过沈丛文那特别讲究温和和节制,婉约隽永的叙事态度和清新明丽、活泼多姿的独特文学语言来加以表达的。
浅谈湘西乡土文化对沈从文文学创作的影响
浅谈湘西乡土文化对沈从文文学创作的影响摘要:沈从文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著名的乡土小说作家,由于其独特的创作风格,在中国文坛有“乡土文学之父”的美誉。
他出生在湖南凤凰县,儿时也生长在此地,那里有着浓厚的乡土气息和真善质朴的人民。
湘西凤凰不仅是一个人与自然和谐交融的世界,也是一个“人性美“和“人情美“散发于每个角落的天堂。
沈从文在湘西浓厚的乡土气息和文化底蕴、清新淳朴民风的熏陶下,成就了他习文的创作道路,同时也创作了以湘西山水为题材的系列小说。
他对湘西文化推崇备至,对湘西古朴人民热爱眷恋。
永恒的湘西情节使他的小说创作以“牧歌式”的湘西山水题材为主,因此饮誉中外。
关键词:沈从文湘西创作道路创作风格创作题材乡土文化沈从文原名沈岳焕,出生在沅水流域的凤凰县,也叫镇皋。
地处湘、川、黔三省交界处,是苗、侗、土家族等少数名族聚集的地方。
几千年来,这里聚集了古楚文化、蜀文化与苗族文化,进而形成了特殊的湘西文化,也因此造就了湘西浓厚的文化底蕴。
湘西凤凰被中原文化鄙夷为“荆蛮之地”,地理位置偏僻,经济文化落后,但是自然环境优美、山水风光秀丽,人民古朴勤劳、美丽善良、勇敢机智、天真热情,具有野性美、自然美、心灵美,湘西人民似乎成为了真善美人生形式的象征。
沈从文从小生长在这样的氛围下,形成了他喜欢探索自然、思索自然的敏感性格,也因为湘西文化及人民的朴实、抒情、唯美以及温暖,让他儿时便在心里种下了湘西的种子,湘西的一草一木已经在儿时便随着他的游玩深深地烙在心里,或许他自卑但坚强不息的性格也因此所致。
他属“乡土小说”流派,但他的创作风格却异于鲁迅,许钦文,台静农等人。
他们主要是对乡土中的愚昧、麻木进行发掘和批判,但沈从文则是以一种平等的态度通过描绘湘西人的自然生活形态表现农村社会的弊端及其在现代文明冲击下的的动摇和瓦解。
沈从文不会极端地看待问题,他总是会用平实无华的语言和描述把问题表现出来,问题与自然生活总能和谐地融入于文章中。
赏析沈从文《边城》人性美
赏析沈从文《边城》人性美赏析沈从文《边城》人性美《边城》表现了沈从文美丽而带点伤感的恋乡梦,是抒情诗,也是风俗画。
它展现出自然、民风和人性的美,描绘了水边船上所见到的风物、人情,是别具一格的抒情乡土小说。
对于《边城》中人性美的赏析,可以使读者更好地理解作品,获得文学美的享受。
赏析沈从文《边城》人性美《边城》所写的故事很简单,然而却极美:在湘西风光秀丽、人情质朴的边远小城,生活着靠摆渡为生的祖孙二人,外公年逾七十,仍很健壮,孙女翠翠十五岁,情窦初开。
他们热情助人,纯朴善良。
两年前在端午节赛龙舟的盛会上,翠翠邂逅当地船总的二少爷傩送,从此种下情苗。
傩送的哥哥天保喜欢上美丽清纯的翠翠,托人向翠翠的外公求亲,而地方上的王团总也看上了傩送,情愿以碾坊作陪嫁把女儿嫁给傩送。
傩送不要碾坊,想娶翠翠为妻,宁愿做个摆渡人。
于是兄弟俩相约唱歌求婚,让翠翠选择。
天保知道翠翠喜欢傩送,为了成全弟弟,外出闯滩,遇意外而死。
傩送觉得自己对哥哥的死负有责任,抛下翠翠出走他乡。
外公因翠翠的婚事操心担忧,在风雨之夜去世。
留下翠翠孤独地守着渡船,痴心地等着傩送归来:“这个人也许永远不回来了,也许明天回来!”小说以兼具抒情诗和小品文的优美笔触,表现自然、民风和人性的美,描绘了水边船上所见到的风物、人情,是一幅诗情浓郁的湘西风情画,充满牧歌情调和地方色彩,形成别具一格的抒情乡土小说。
“沈从文出生于苗汉杂居的湘西,他最熟悉的是这一地区的风土人情。
非但熟悉,而且是热爱。
”施蛰存如是说。
《边城》描绘了一幅作者童年记忆中、理想世界中的美丽湘西地域风俗画。
太阳升起,溪边小船开渡,夕阳西沉,小船收渡。
这生活无形中就构成了一幅图画,有如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它们沉淀了恢弘沧桑、沉寂凄婉的悲壮。
作为图景,有永不褪色的鉴赏价值,浓厚的乡土气息。
作为真实,却有它无法承载的厚重。
作为生活其中的人更是另一种悲凉,无奈。
这画是优美的、精致的、绚丽的,它蕴含了湘西边地的自然风光、社会风俗、人际关系、人情人性等,积淀着深厚博大而又神秘瑰丽的`楚文化。
也论沈从文乡土文学对人性的关注与城乡在道德和美学上的二元对立
也论沈从文乡土文学对人性的关注与城乡在道德和美学上的二元对立众所周知,怀乡,作为一种人类共有的情感现象,曾敷演了多少慷慨悲壮、甜蜜忧伤的故事,孕育了多少荡气回肠、催人泪下的篇章。
故乡是中外许多文人墨客赖以生存的“精神家园”。
在众多的乡土作家中,沈从文是一颗灿烂的明星。
他的作品明显体现出对人性的关注。
本文试就他的乡土文学的模式进行分析。
第一,对人性的关注读完沈从文的短篇《丈夫》和《萧萧》,你总有种莫名的感动。
语言上的文雅与民间口语的良好结合以及韵味上的隽永,就不必说了。
感动我的是纯真的乡土风情,里面的丈夫、其妻子老七,萧萧、花狗,甚至非主要人物的五多,掌班大娘,萧萧的小丈夫,都呈现出浓郁的、温馨的人性之光辉来,这是在任何时代都可永恒地感染人的。
作品中丈夫和老七的情感写得非常好,非常朴素,也非常真。
例如,他向水保的杂七杂八的诉说,其实是企图说给在船上卖身的妻子听的,这些话在他的肚子里憋了很久了。
他有多少话想对为了生活而在外面挣扎的妻子说!他希望就小镰刀向老七道歉一事,则更体现出丈夫的细心、爱恋了,他把一件如此小的事情,也铭记于心,并不愿在如此小的事情上冤枉妻子,可以看出这是一个多么质温情的丈夫了。
老七的爱,不仅通过她为了这个家庭的奉献体现出来——她把卖身给士兵所得的钞票,交给丈夫带回,这是多么力透纸背的一笔!《萧萧》让我们看到,那样的温情世界,是有一定的社会学土壤的。
这是一个常识、常情占主导地位的世界,萧萧与花狗私通,竟至怀孕生子,而没有被沉潭,其实正是这种常识、常情的反映,是民间世界对生命的尊重和敬畏。
生命在性与爱的呵护中,得到旺盛的生长。
最后以萧萧怀抱与小丈夫新生的儿子在篱笆间看热闹终结,也是神来之笔。
这里面,没有对“封建礼法”的控诉,没有对“童养媳”习俗的批判,一切来自理论乌托邦的形而上学,都是被拒斥的。
我们也可以设想,在《丈夫》中,丈夫与妻子回到家乡,他们完成了人性的复归,他们在这样一个世界,也可以维持生活的必需,因为这样一个世界是仁慈和常情的世界。
浅论沈从文乡土小说的人性美
浅论沈从文乡土小说的人性美摘要:人性是沈从文小说表现的中心,城与乡是他观照的两个对立的经验世界。
讴歌古风犹存的乡村生命形式,勾勒沉沦堕落的都市面影,以及通过对乡村与都市,原始与现世直接交流的共时态考察,从历史的延续与时代的嬗变中,表现人性之“常”、“变”,是他小说人性观照的总体逻辑构架。
而从乡村原始生命形式中寻找健康的基因,重铸民族灵魂,是其小说叙述的总旨归。
沈从文的湘西题材小说集中体现了人性思想内涵深处的美,其着重通过自然环境的渲染、典型人物的刻画、诗化艺术手法的烘托三方面来表现。
尤其是其笔下的一系列女性形象闪烁着人性的光辉,生命的灿烂。
关键词:乡土小说,人性美,生命价值序论纵观沈从文创造的形形色色的故事和人物,我们不难看出人性作为文学创作的永恒主题在他笔下得到了最充分的表现,人性也是他创作的起点和归宿。
北京大学教授钱理群等人著的《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修订本)指出,“沈从文笔下的湘西世界,包含有对人的生活形态有别于现代文明的那种健全、协调、化外境界的重新发现。
描述了湘西人被排除在正统的历史之外,几千年过着原始的生活。
”沈从文创造了美丽的愁人的湘西世界,和在这个世界里展现的自然的、健康的人生形式。
沈从文一生向往美好的人生,并借助自己故乡湘西山水的优美来表达他内心的渴望与执着的追求。
在山水之际、草木之间无不萦绕着一种诗意的抒发和灵魂的荡涤。
沈从文自称是城里的“乡下人”,乡土题材在沈从文小说创作中占了主要位置。
沈从文怀着对湘西苗乡的深情厚意,写出了湘西苗族醇厚朴实的人情世态,纯美古朴的风俗习惯,新奇幽雅的自然风光,绘制了一幅秀美别致的湘西风土人情画卷,极大地丰富了二十世纪二十年代鲁迅开创的乡土文学创作。
沈从文以他清醒的头脑,独特的思维方式描摹了自己眼中的湘西人、湘西情。
作者曾说,“我所要表现的本是一种人性形式,一种‘优美健康而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
[1]这就是沈从文湘西题材小说中人性思想内涵深处的人性美。
《边城》中的人性美
沈从文《边城》人性美探究摘要:《边城》是沈从文小说的代表作,是我国文学史上一部优秀的抒发乡土情怀的中篇小说。
小说以20世纪30年代川湘交界边城小镇茶峒为背景,以兼具抒情诗和小品文的优美笔触,描绘了湘西边城特有的风土人情,凸显出了人性的善良美好与心灵的澄澈纯净。
可以说,《边城》映射出了人类灵魂深处的那些最为自然温馨的情感。
就艺术手段对写作意图的准确表达,艺术要素与艺术要素间的协调有序以及作品蕴含渗透的主观情感对读者心理需求的准确定向来说,《边城》实在是一首人性美的颂歌。
笔者结合对《边城》的认知,拟就人性美这一角度进行分析,希望对相关研究起到推动作用。
关键词:沈从文《边城》人性美沈从文(1902年12月28日-1988年5月10日)原名沈岳焕,笔名休芸芸、甲辰、上官碧、璇若等,乳名茂林,字崇文,湖南凤凰县苗族人,他自称是“乡下人”,他的一生淡泊名利。
在他的作品《边城》中,自始至终都贯穿着一个永恒的主题——人性美。
翻开这部作品总会发现对纯朴的、超脱的人性美的追求。
就是在那动荡的岁月、离乱的生活到了他的笔下,也充满了人性美,充满了真情美。
在《边城》中,我们可以看到他的作品集山水美、人性美为一体,山水相依,肝胆相照。
沈从文在他的这部作品中完完全全如他所述:“我只想造希腊神庙”,“这种神庙供奉‘人性’”。
一、《边城》故事概述在川湘交界的茶峒附近,小溪白塔旁边,住着一户人家。
独门独院里,只有爷爷老船夫和孙女翠翠两个人,还有一只颇通人性的黄狗。
这一老一小便在渡船上悠然度日。
茶峒城里有个船总叫顺顺,他是个洒脱大方,喜欢交朋结友,且慷慨助人的人。
他有两个儿子,老大叫天保,像他一样豪放豁达,不拘俗套小节。
老二的气质则有些像他的母亲,不爱说话,秀拔出群,叫傩送。
小城里的人提起他们三人的名字,没有不竖大拇指的。
端午节翠翠去看龙舟赛,偶然相遇相貌英俊的青年水手傩送,傩送在翠翠的心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码头的船总顺顺也忘不了儿子死的原因,所以对老船夫变得冷淡。
浅谈沈从文《边城》的人性美(共5篇)
浅谈沈从文《边城》的人性美(共5篇)第一篇:浅谈沈从文《边城》的人性美浅谈沈从文《边城》的人性美摘要:沈从文在《边城》中描绘了一幅人性美的风情画,有人情、恋情、亲情之美展现了理想化的边城风貌,从中灌注了作者关于自然人性的理想,描述了美好的人性所遭遇的不幸,表现了悲剧现实的无奈与苍凉。
关键词:沈从文;《边城》;人性美;恋情美;风情画On the Beauty of Humanity and the Tragedy in “The Border Town” Abstract: Mr.Shen Congwen describes a picture of customs, including the beauty of homesickness, relationships and love in ”the Border Town”.The author depicts an ideal scene of the border town, from which he infuses with his idea of natural human nature.With the emotional, simple and elegant prose style, the novel describes the tragedy that humans suffer, and represents the helplessness and bleakness of the tragically reality.Keywords: Shen Congwen;beauty of humanity;romantic love;picture of customs长篇小说《边城》是中国现代乡土文学的著名作品,它被称为“田园牧歌的杰作”。
《边城》发表于1934年1月到4月的《国文周报》上。
小说的环境选择在湘西边境上的一个小镇上,船总顺顺的两个儿子天保、傩送同时爱上老船夫的孙女翠翠,但是翠翠心仪傩送,求爱失利,失意的?驾船外出却意外溺水身亡,老船夫想撮合翠翠和的傩送亲事却遭翠翠的反对,在暴风雨之夜郁郁而终,傩送也以为兄弟的意外身亡而负疚远走他乡,最后只留下翠翠苦苦等待。
论沈从文小说《长河》的人性美
论沈从文小说《长河》的人性美摘要:在历史的长河中,人性是一个极其富有影响力的话题,在《三字经》中就有探讨人性的观点。
人性的发展变化随着时代和各时代经济发展的变化而变化。
人性之初本性是善的,只是后来受到外界的影响之后才有了人性恶之说。
在中国文学史上的“人性”是一个极为复杂,又极其抽象的词。
但是在沈从文小说《长河》中却得以抽象统一。
“人性”在沈从文的文学观念是神圣的,文中善恶交织在一起,而在恶的对比下,其更能突出表现人性、人情的真善美的一面,对人性的回归、人的人格价值尊严的发掘和张扬。
关键词:人性;淳朴;善良;反抗;寄生虫On shen congwen "river" of the beauty of human natureAbstract:In the course of history, human nature is an extremely influential topic, in the "Three Character Classic" in there point of view of human nature. Human development and change with the times and the era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change. Human nature is a good beginning, but was later affected by the outside world only after the evil nature of man, said. History of Chinese Literature in "human nature" is a very complex and very abstract words. However, in Shen Congwen novel "river" in the abstract is to be unified. "Human nature" concept in the Shen Congwen sacred literature, the paper good and evil are intertwined, and in the contrast of evil, Outstanding performance of its more human nature and beauty in the human side, the return of human nature, human dignity, the value of exploring the personality and assertive.Key words:human;simple;good;against;Parasites目录引言1一、沈从文笔下的人性 1 (一)沈从文通过对人物之间的坦荡、真诚、热情、善良等关系的描述,运用反衬的手法表现人性美,把人性美与自然美交织在一起来表现人性美 2 (二)在沈从文的笔下大部分是渲染乡村人的敦厚、质朴、坦诚、热情、正直的性格,但也不时地描写与湘西人民相对的反面人物 2二、《长河》中人性美3(一)古老、淳朴的湘西世界 4 (二)老水手的典型的湘西百姓形象 5 (三)桔园主人滕长顺的勤劳和善良 6 (四)夭夭的形象 7 三、用残暴不仁、寄生虫样的统治者以及惟实惟利的庸俗人生的人来衬托出湘西人民的美与善 8四、结语 10参考文献引言在现代汉语词典中“人性”的含义是:1、在一定的社会制度和一定的历史条件下形成的人的本性;2、人所具有的正常的感情和理性。
浅析沈从文的乡土小说
的老人是沈从 文经常表现的人物形象 。
在湘 西 的山水风 景 中 ,小女儿 烂漫 如
在 金钱物 欲 的控 制下 ,仍然 追求 真诚 的爱 。 《 柏子》 集 中描 绘 的是水 手柏 子 用一个 月挣来 的辛 苦钱 和他相 好 的
而 美 丽 的 姑 娘 。 小 说 《 巫 之 爱》、 神
塘金 ・ 豹子 ・ 与那 羊》 赞美苗族青年在
沈 从文 作为 一个 理想 主义 者 ,在 作品 中表现 了对美 的刻意追求 。他 说 : “ 么叫真?我倒不大 明白真与不真在 什 文学上 的 区别 ,也 不 能分辨 它在 情感 上 的 区别 ,文 学 艺 术 占领 有 美 与 不 美。 ”在沈从文的作 品中淳 朴的 民情 民 风 、优 美 自然 的湘 西风 情 画 , 。就 如沈从 文在 《 城》 中所 边
说 的 “ 要 的本 是 一 种 ‘ 生 的 形 所 人
式’ ,一种优美 、健康 、 自 ,而又不 然
悖乎人性 的人生形式 。 ” 青 年男 女 的爱情 作 为优美 人性 的
农 民的 描写 ,小说 《 牛》 是其 中的一
篇 。大伯 耕 田时 ,无 意 中把 小牛 的后
浅 沈 文的 土 说 析 从 乡 小
郑州工业 贸易学校 杨 彦
摘 要 :沈从文是 中国文坛上著名 的小说 家, 的小说 清新 、朴 实、 自然。特 别是 关于湘西 乡 风情的小说 ,以表现人 性为 中心 ,传递 他 村
出 者原始 古朴的人生审美理 想。对善 良淳朴的民风 民情等人性 美的讴歌 、对美的刻意追求和作 品中展现 出的浪漫 色彩是 沈从文 乡土小说 中 作 重点表现 的内容 。
关键词 :沈从文 ;乡土小说 ;人性 美;美的追求 ;浪漫情怀
论沈从文小说《长河》的人性美
论沈从文小说《长河》的人性美摘要:在历史的长河中,人性是一个极其富有影响力的话题,在《三字经》中就有探讨人性的观点。
人性的发展变化随着时代和各时代经济发展的变化而变化。
人性之初本性是善的,只是后来受到外界的影响之后才有了人性恶之说。
在中国文学史上的“人性”是一个极为复杂,又极其抽象的词。
但是在沈从文小说《长河》中却得以抽象统一。
“人性”在沈从文的文学观念是神圣的,文中善恶交织在一起,而在恶的对比下,其更能突出表现人性、人情的真善美的一面,对人性的回归、人的人格价值尊严的发掘和张扬。
关键词:人性;淳朴;善良;反抗;寄生虫On shen congwen "river" of the beauty of human natureAbstract:In the course of history, human nature is an extremely influential topic, in the "Three Character Classic" in there point of view of human nature. Human development and change with the times and the era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change. Human nature is a good beginning, but was later affected by the outside world only after the evil nature of man, said. History of Chinese Literature in "human nature" is a very complex and very abstract words. However, in Shen Congwen novel "river" in the abstract is to be unified. "Human nature" concept in the Shen Congwen sacred literature, the paper good and evil are intertwined, and in the contrast of evil, Outstanding performance of its more human nature and beauty in the human side, the return of human nature, human dignity, the value of exploring the personality and assertive.Key words:human;simple;good;against;Parasites目录引言1一、沈从文笔下的人性 1 (一)沈从文通过对人物之间的坦荡、真诚、热情、善良等关系的描述,运用反衬的手法表现人性美,把人性美与自然美交织在一起来表现人性美 2 (二)在沈从文的笔下大部分是渲染乡村人的敦厚、质朴、坦诚、热情、正直的性格,但也不时地描写与湘西人民相对的反面人物 2二、《长河》中人性美3(一)古老、淳朴的湘西世界 4 (二)老水手的典型的湘西百姓形象 5 (三)桔园主人滕长顺的勤劳和善良 6 (四)夭夭的形象 7 三、用残暴不仁、寄生虫样的统治者以及惟实惟利的庸俗人生的人来衬托出湘西人民的美与善 8四、结语 10参考文献引言在现代汉语词典中“人性”的含义是:1、在一定的社会制度和一定的历史条件下形成的人的本性;2、人所具有的正常的感情和理性。
论沈从文《边城》的人性美
论沈从⽂《边城》的⼈性美论沈从⽂《边城》的⼈性美概要:沈从⽂先⽣的《边城》,是⼀个关于湘西苗族的民族特质的经典⽂本。
其中寄寓着沈从⽂的审美追求,是对湘西苗族赖以⽣存的湘西世界的完美构建;是对湘西这⽚神秘⼟地上蕴育的⼈性美、⼈情美的⼈⽣形式的挖掘。
沈从⽂⼩说创作主要有两类,⼀种题材是以湘西⽣活为中⼼,⼀种是以题材都市⽣活为中⼼,第⼀种是展现湘西苗族⼈原始、⾃然的⽣活形态和⽣命状态,对故乡⼈民怀有不可⾔状情感与关爱,歌颂⼈性美;第⼆种展现都市⽣活的腐化堕落,揭⽰都市⾃然⼈性的遗失。
作为⼀个离开湘西,对湘西这⽚热⼟有着深深眷恋的湘西⼈,在他的内⼼当中,湘西与都市,彼此观照,互为参照,因⽽,他笔下的湘西世界是与都市社会对⽴总体框架中获得表现,⽽都市题材下的上流社会⼈性的扭曲是在他⼈⽣理想的观照下获得显现,构起了沈从⽂笔下的都市⼈⽣与乡村世界的桥梁,加上作者对理想浪漫主义的追求,使得沈从⽂写出了⼈性美的赞歌。
《边城》中不仅仅是对理想、对主体的审美追求,也流露出作者淡淡的忧愁和寂寞,也有⼈在命运变数⾯前的⽆助与⽆奈,隐伏着很深的悲剧。
关键词:沈从⽂湘西世界⼈性美⼀沈从⽂创作《边城》的初衷从荒僻、闭塞、落后的湘西到⼤都市的北京,沈从⽂逃离了愚蠢、残暴的卒伍⽣活,迎来的却是另⼀个更加丑恶的现实,更加耻辱的⽣活。
于是,⼀⾯细致⼊微地描画都市上流社会庸俗⼩⽓⾃私市侩的众⽣相,⼀⾯回过头来把⽬光投向早年⽣活过的湘西社会,凭着他对故乡下层⼈民怀有的那份“不可⾔说的温爱”①之情,⽤热情、迷醉的歌喉对那⾥的风⼟⼈情唱出⼀曲⼜⼀曲⼼灵的恋歌,⽽《边城》正是这些恋歌中最优美动听的⼀⽀。
沈从⽂是⼀位歌者,虽然他⽤的是笔,但他是受到湘西⼭歌的熏陶和滋养,写下的是⽂字,流淌在⼼中的是恋歌。
他以他的敏感、情绪、幻想编织⼀种与现实迥然不同的“优美、健康、⾃然,⽽⼜不悖乎⼈性的⼈⽣形式”②。
同时,他⼜为⾃已未能为民族找到⼀路摆脱堕落趋势的路途⽽痛苦、寂寞,这种⼼绪⼜不可避免地辐射到他笔下的⼈物⾝上,于是在作品中就有⽼船夫“⼀切要来的都得来”③的⽆奈,就有了翠翠“这个⼈也许永远不回来了,也许明天回来”④的不确定的等待。
论沈从文的《边城》
论沈从文的《边城》[论文提纲]:在沈从文所构筑起来的湘西世界中,作为乡土文学的代表作,《边城》在人物的塑造及审美艺术特色上达到了很高的艺术水平。
沈从文所营造的自然与人性,风情与风俗完美结合的意境,他用深沉厚重的文字,传达出了一份可贵的对于整个民族的悲天悯人的情怀。
通过对翠翠、爷爷、天保两兄弟的健康、美好人性的描写来表达湘西世界的人性美,又对湘西百姓和谐相处的生活方式来表达湘西世界的人情美,及其与人合一的自然之景的描绘了一片自然美。
我就从结构方式、环境描写和形象刻画三方面来进一步分析他作品中的“湘西世界”。
一、独特的艺术结构1.1在情节的构筑上,《边城》运用了重复叙事的结构模式1.2围绕翠翠的爱情这一主线,以时间顺序展开叙述,其间穿插着另外两条线索1.3小说对主人公的命运安排方面同样采用了圆形循环的结构模式。
1.4从艺术特质角度来看,小说《边城》是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双重结合二、与人合一的自然之景2.1借写景美衬托人美2.2借景物描写展示人物的内心世界2.3借景物描写渲染气氛2.4借景物取名三、健康、美好人性的人物3.1人物形象分析3.2和谐相处的生活方式3.2.1亲人的和睦相处3.2.2邻里的和气相待3.2.3和谐的人生方式四、湘西世界的意义和价植[论文摘要]:在沈从文所构筑起来的湘西世界中,作为乡土文学的代表作,《边城》在人物的塑造及审美艺术特色上达到了很高的艺术水平。
沈从文所营造的自然与人性,风情与风俗完美结合的意境,他用深沉厚重的文字,传达出了一份可贵的对于整个民族的悲天悯人的情怀。
通过对翠翠、爷爷、天保两兄弟的健康、美好人性的描写来表达湘西世界的人性美,又对湘西百姓和谐相处的生活方式来表达湘西世界的人情美,及其与人合一的自然之景的描绘了一片自然美。
我就从结构方式、环境描写和形象刻画三方面来进一步分析他作品中的“湘西世界”。
[关键词]:沈从文,边城,翠翠,湘西世界[论文正文]:《边城》为我们描绘了一个真实、纯朴的湘西边城世界。
浅析沈从文《边城》的时代意义
浅析沈从文《边城》的时代意义《边城》是沈从文的代表作,入选20世纪中文小说100强,排名第二位,仅次于鲁迅的《呐喊》。
下面是我们为大家带来浅析沈从文《边城》的时代意义,欢迎大家阅读。
浅析沈从文《边城》的时代意义【摘要】《边城》是沈从文先生的不朽名作,也是现代文学的经典之作。
本文从以下三个方面探讨了作品的时代意义:一、《边城》中“人性美”是中国乡土文学中一朵更显“另类”的奇葩;二、自然健康的“人性美”灼照人性中扭曲变态的“人性恶”; 三、《边城》对今天构建新型和谐的人际关系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关键词】边城时代意义一、《边城》中“人性美”是中国乡土文学中一朵更显“另类”的奇葩二三十年代的中国文坛,以鲁迅、茅盾为代表的无产阶级文学家,以冷峻峭拔的现实主义态度,给我们创作了诸如《故乡》《祝福》《阿Q正传》《春蚕》《秋收》《残冬》等,反映农村生活,刻画农民典型的乡土文学作品,也是中国现代文学中乡土文学的主流。
在这些主流的乡土文学作品中,闰土、祥林嫂、阿Q、老通宝等这些旧中国农民典型,要忍受阶级的压迫,遭受强者的欺凌,倍受社会的冷眼,在社会的最底层痛苦的挣扎直至灭亡。
与老船工及翠翠的衣食无忧,自给自足,邻里相依的淳朴生活是无法比拟的。
在他们的身上我们看不到“人性的美”,只有人性的“痛”。
残忍的战争,残酷的剥削,命悬一线,水深火热的社会现实,与湘西“世外桃源”式的“黄发垂髫怡然自乐”的自然与社会环境也是天然有别的。
我们在《故乡》《祝福》《阿Q正传》《春蚕》等作品中,看不到“人性的真”,有的只是“人性的假”。
而沈从文在《边城》中塑造了老船工、翠翠、傩送等典型形象,在他们的身上体现的“人性美”,丰富了中国乡土文学这块园地的内涵。
是二三十年代中国乡土文学中显得“另类”的一朵奇葩。
《边城》并非是对当时社会二三十年代的湘西现实社会写真。
人物与故事是对当时社会的超脱与超越。
作者在“边城”世界里,有意识地消除了种种对立因素,既无阶级的对立,又无经济利益的冲突,更无人际关系的矛盾,有的是慈爱孝顺,恬静祥和,相濡以沫,同舟共济,因此“边城”因人性的魔力,升华到了一个非对立因素的自然和谐、返璞归真的理想境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沈从文乡土文学的人性美与悲剧性
——以《边城》、《萧萧》等为例在沈从文先生的文学世界中,堕落腐化的城市和未开化的、纯朴多姿的乡村总是能形成鲜明的对比。
堕落阴暗的城市留给人们的是讽刺与反思,而沈从文先生笔下如世外桃源般的乡村则留给人以人性的震撼和淡淡的莫名惆怅。
一、人性美
沈先生所描绘的乡村有一个具体的呈现之地—湘西。
他从小在那里长大,对湘西有着不同寻常的爱。
让他动笔的原因也许有来京之后对当时混乱社会的失落,也许是为了响应当时时代的召唤,而我认为最主要的还是湘西山水养就的他自然朴素的个性和对湘西原始人性的怀念占了主要的原因。
因为湘西给了他爱,他才会把湘西写得如此单纯、宁静、自然、充满活力、流光溢彩,处处都充满人情味。
作者笔下的湘西就像是一首诗歌。
沉稳的山,灵动的水,还有比山更伟岸的男子和比水更灵秀的姑娘。
如此安静、秀丽、淳朴、充满生命活力的边城小镇发生的故事也许并不惊天动地但一定是带着如棉如絮的柔软,能够在不经意间触动你的心弦,引发你的共鸣。
《边城》就是其中的代表作。
《边城》的成功之处在于直接彰显人性之美。
沈从文以一种“优美、健康、自然、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温柔细腻而淳朴的笔触对边城发生的这场爱情悲剧娓娓道来。
在《边城》中,寄托着作者“爱”与“美”的美学理想,作者笔下的每个人都是善良淳朴的:摆渡少女翠翠是其中最美好的灵魂,是纯洁美丽的化身。
她生得健康美丽,虽然从小与爷爷相依为命,却有一颗水晶一样的心;当爱情降临时她爱得那样真挚那样缠绵、那样一往情深。
船总的两兄弟受江湖式的教育和风浪行船中的磨砺,正直而性真。
一方面他们手足情深,正大光明地爱上同一个女人;即使是爱情的天平已经倾斜,另一方也宽容大度,毫无嫉恨之意地给予祝福;另一方面他们对待爱情也火热赤忱,真挚深情;面对感情和亲情的冲突时,有的不是为了顾及手足之情的成全怯懦,而是公平竞争。
老船夫纯朴厚道却也是倔强的:买肉时屠夫见他为了渡人辛苦了一辈子,不要他的钱;而他则把钱一撅就走掉了。
老船夫的倔强正是他人性美的体现。
而船总顺顺侠肝义胆,慷慨大义,为他人抛尽钱财,即使因为老船夫和翠翠的间
接原因造成自己失去了两个儿子,他也在翠翠孤身一人时把她接回家照料。
还有杨马兵在老船夫去世后担负起了老船夫的工作:照顾翠翠,摆渡……
《边城》的人性美还在于毫不掩饰人性中的缺点。
沈从文说:“他们是正直的,诚实的,生活的有些方面极其伟大,有些方面又极其平凡,性情有些方面极其美丽,有些方面又极其琐碎,我动手写他们时,为了使其更有人性,自然便老老实实写下去。
”比如劝傩送要磨坊胜过要渡船的脚夫,虽然看似贪财好利,但他毫无心机地道出了自己的心声,这就是人性。
我们不仅不觉得反感,反而觉得真实可爱。
二、悲剧性
读沈从文的乡土文学总会在感受美好的同时有一种淡淡的惆怅。
《边城》的结尾处意境幽深:
到了冬天,那个圯坍的白塔,又重新修好了。
可是那个在月下歌唱,使翠翠在睡梦里为歌声把灵魂轻轻浮起的年轻人,还不曾回到茶峒来。
这个人也许永远不回来了,也许“明天”回来!
读了让人凄婉唏嘘不已。
与同时代的其他文学作品中因为阶级、伦理的激烈冲突而产生的悲剧相比,《边城》的爱情悲剧是无风无雨的,温和得就像是翠翠摆弄的河水。
《边城》看似文字轻松酣畅的流淌,实则笔墨浓晕幽幽的凝重,她的感人正是爱情悲剧的美丽。
沈从文将悲剧写得充满诗歌的美感,真正应和了鲁迅先生的话—悲剧就是将美好的东西撕碎给人看。
而《萧萧》则是一个真正的悲剧,一个女人的悲剧,一个民族的悲剧。
童养媳是中国古代流传至当时的恶俗。
女人仅是被看作是廉价的劳动力和生育后代的工具。
当年少无知的萧萧失身与花狗,有了身孕时,面临的是沉潭和发买的命运——在那个年代那个地方女人是可以被随意处死或买卖的货物。
可悲的是,对于萧萧的婆家来说也许并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或许仅仅是为了遵从祖上留下的、族里的规定。
这是怎样的一种愚昧无知!所幸的是,也是这种愚昧无知和萧萧的运气(生了个儿子)救了萧萧,可是还会有多少个萧萧一般的女人!在结尾处作者用不着痕迹的笔墨道出了悲剧的重复性:这儿子名叫牛儿。
牛儿十二岁时也接了亲,媳妇年长六岁。
媳妇年纪大,才能诸事作帮手,对家中有帮助。
唢呐吹到门前时,新娘在轿中呜呜的哭着,忙坏了那个祖父曾祖父。
这一天,萧萧抱了自己新生的月毛毛,却在屋前榆蜡树篱笆看热闹,同十年前抱丈夫一
个样子。
沈从文在平静从容中叙述故事,他将自己的叹息和悲哀化于文字之中,他的每一个文字都透出浓浓的乡土味道,淳朴绵延,情意悠悠,淡淡哀愁。
正如沈从文自己所说:“神圣伟大的悲哀不一定有一滩血一把眼泪,一个聪明的作家写人类痛苦或许是用微笑表现的。
”
沈从文他一生都自命为“乡下人”。
他一再宣称:“我实在是个乡下人……乡下人照例有根深蒂固永远是乡巴佬的性情,爱憎和哀乐有它独特的式样,与城市中人截然不同!”正是他爱那片湘西的土地,爱湘西的人民,他才能写出流传至今的好文章。
他的文章健康纯正,用朴拙的笔调赞扬乡土中的人性美、人情美,用自己的独特眼光审视、独特的手法表现封建文化的糟粕一面,并焦急于乡村的这种状态——这正是一个有良心的作家应当在作品中展现的。
他“只想造希腊小庙”,在里面“供奉”“人性”。
09广电段舒090720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