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沈从文小说《长河》的人性美

合集下载

长河读后感

长河读后感

长河读后感沈从文的《长河》是一部深刻反映湘西社会变迁与人性探索的长篇小说。

这部作品以其细腻的笔触和独特的视角,让我对湘西的风土人情、社会变迁以及人性的复杂性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长河》通过讲述湘西地区一户农家的生活变迁,展现了全面抗战前夕湘西社会的历史命运。

小说中的吕家坪,作为一个典型的湘西乡村,其变迁历程既是个体命运的缩影,也是整个湘西社会在时代大潮中的写照。

这种以小见大的手法,让我更加深入地感受到了湘西社会的历史变迁和人民的生活状态。

《长河》中的人物形象鲜活立体,各具特色。

主人公长顺是一个勤劳谨慎的橘子园主人,他在动荡的社会环境中努力维持家庭生计,展现出顽强的生命力。

而老水手则是一个充满智慧和人生经验的老人,他的存在为小说增色不少。

此外,夭夭、会长等人物形象也都栩栩如生,他们的喜怒哀乐、悲欢离合让我感受到了人性的真实与复杂。

在阅读过程中,我深受小说中描绘的湘西景致人情的吸引。

沈从文以细腻的笔触勾勒出了湘西独特的自然风光和人文风情,让我仿佛置身于那片美丽的土地之中。

同时,小说中的湘西方言也让我感受到了浓郁的地域特色,增加了阅读的趣味性。

《长河》还让我对家国政治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小说中的湘西社会虽然地处偏远,但却不可避免地受到了国家政治的影响。

在乱世危局中,湘西人民既要面对生活的艰辛,也要承担国家的重任。

这种家国情怀让我感受到了人民的担当与责任。

《长河》不仅是一部描绘湘西社会变迁的长篇小说,更是一部富含深刻哲理和人生智慧的文学杰作。

其中,有许多经典语句,它们既反映了湘西的风土人情,也揭示了人性的真谛和生活的哲理。

以下是对《长河》中一些经典语句的解读:“一切都像个梦,从老到少,他们过的日子仿佛同做一场大梦。

”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湘西人民生活的感慨。

在动荡的时代背景下,人们的生活仿佛陷入了一场大梦之中,无法摆脱命运的束缚。

这种描述既揭示了湘西社会的现实困境,也表达了作者对人民生活的深切同情。

“一个民族的历史是一面镜子,这面镜子照见了这个民族的过去,也照见了这个民族的未来。

《长河》读后感

《长河》读后感

《长河》读后感《长河》读后感1最近留连于沈从文先生的长篇小说《长河》。

严寒的冬夜,窝进暖暖的被,映着温馨的桔色灯光,品一段能听鸟语、闻花香的文字,听作者缓缓讲述平常日子里的人和事,是我一天中最等待的幸福。

《长河》创作于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初期,用作者的话说,“那是个旧时期”。

小说以三十年代动荡中的湘西为背景,将吕家坪一户还算殷实的农家生涯娓娓道来,刻画了这一户平凡人家在大环境动荡时的沉浮,讲述了特别环境里中国农夫的喜怒哀乐。

辛勤慎重的橘子园主人长顺,少时多灾老来得福的枫木坳守祠人老水手,灵活聪明又不失朴素的农家姑娘夭夭,顾全大局、深受敬佩的会长,还有那野蛮无礼、阴谋诡计的扞卫队队长……一个个鲜活的生命,在作者的笔下,纷纭跃然纸上。

小说在描述湘西的景致人情中叙述故事。

也恰是这一奇特的角度,最吸引我。

作者时而像是一个游者,边走边看,时而又像是一个当事者,说给你听。

读一段,闭上眼睛,就能看见一条广阔的大河从一大片火红的橘子园旁缓缓流过,河上来交往往的船只稍回来本土说不完的新颖事,带出去吕家坪人岁岁年年的冀望与守候;丰产的橘子园里,有嘻笑追赶的孩子,欢歌笑语辛勤奋作的青年,还有打算着今年收获、明年打算的老主人;夕阳下人声鼎沸,热烈异样的码头;暮色覆盖下炊烟升起,安静祥跟的农家小院……不经意间,这所有已将我的思路带回晚风拂柳、牛羊惬意的故乡??那个在狭小的大山缝隙里繁殖生息、孕育性命的小村落。

那里没有像吕家坪一样火红的橘子园和经流不息的长河,但仍然能使我急躁的心境宁静下来,好像泉水擦过,一尘不染。

无论在外面的世界里如何奔走,如何冤屈,每一次想起熟习的山梁、梯田、沟沟坎坎,想起盛夏里在坝堤的柳树下瞌睡纳凉的白叟,池塘里嬉戏的搭档,或是秋日里在田垄间勤快耕作的父亲母亲,便在心底暖暖的笑了,告知本人:我曾经成长在如斯漂亮而实在的处所,那里天空蔚蓝、民风浑厚。

《长河》是沈从文先生在外流浪十八年后,再回故乡看见各处的变更时,有感而发写成的。

论沈从文的《长河》

论沈从文的《长河》
天气 老早 咧 。 ”
媳进 行非 人般 的折磨 ,对 于童 养媳 的态度 ,《 长河 》 与 《 萧 萧 》 有
很 大的 区别 ,这 也证 明沈 从文 在 某 种 不 过 程 度 上更 客 观 来 看 待 湘 读 到这里 我们 会想 湘 西 人 太 无 私 ,他们 是 一 谈 到 钱就 觉 得 俗 西 文化 中的 “ 常” ,而不 是凭借 着 对家 乡的爱 去完 全美化 。
结合沈从文以前的作品我们在长河里仍然可以看到他对湘西牧歌式的生活的热爱他舍不得它们被破坏但是他明白历史的车轮总体是向前的他的作品也要与这个时代接轨他不仅写常也关注变他的愿望是把常到变这个过程呈现给读者写出常与乐交汇处的喜怒哀乐长河虽然只出了第一卷但它给我们呈现的就是作者愿望的虽不完整但是它好比维纳斯有一种残缺的美
论沈从文 的 《 长 河》
冷 露 红
(中央 民族大学文学与新 闻传播 学院 北京 1 0 0 0 0 0 )
摘 要 :沈从 文是 京派 的代表 作 家 ,他 的作 品主 要描 写两 类 :城 市 ;湘西。 后一 类主 要抒 写 湘西 的风 土 民情 ,在 他 的这 些作 品里 ,我们 能 够 深深 地感 到他 对 湘西 民众那 种淳朴 善 良的 爱 ,他把 湘西 的景 物和人 物 的美和 善 当做 一种 “ 常 态” 来供 奉 。总 之 ,沈从 文 是带 着 一双 搜
“ 狗 咬你 ,疯狗 咬你 ! ”
初读 《 长河》 的时候会觉得它是 《 边城》 的姊妹篇 ,天天和
“ 是 的 ,狗 咬我 。我舌 子就 是被 一 只发 了疯 的母 狗 咬 过 !在一
翠 翠好 似孪 生姐 妹 一 样 ,老 水手 满 满 也 能 对 应老 船 夫 ,还 有 滕 老 棵 大桐 木树荫 下 ……” . 爷 也能 对应 天保 的父 亲 ,这 些 对 应 的 人 物是 因为 他 们 身 上 都 有 相 因为说 到妇人 不 想 提起 的一 点 隐秘 事情 ,女 的发 急 了 ,红 着 似 的地 方 。特 别是 看到 《 长河 》 的 “ 人 与 地 ” 这 篇 的开 头 几 段 我 脸 说 :“ 悖 时砍 脑壳 的 ,生 福 ,你 再说 我就 当真要 骂 了 ! ” 们 会觉得 沈从 文还 是在 构 建 他 的希 腊 神 庙 ,还 是 在 歌 颂 湘 西 的 风 看完 这些 ,联 想到 小 时 候看 到 大 人 们 之 间 开 的黄 色 玩 笑 。这 土 民情 的淳朴 善 良,他 的 目的还 是 赞 扬 人性 美 。 比如 橘 子 的 主人 也 是湘西 的一 个小 传统 ,是一 种 “ 常 ” 的延续 ,虽 然外 界 的 “ 变” 在 渐渐输 入湘 西 ,可是有 些东 西 已经进 入 了湘 西人 的骨 髓 和梦 境 。 对 要买 橘子 的人说 : “ 乡 亲 ,我 这橘 子卖 可不卖 ,你要 吃 ,尽管 吃 好 了 。水 泡 泡 的 当然有些 不变 的 “ 常” 未 必 就是 好 的 , 比如 湘西 人 对 违禁 的童 养 东 西 ,你 一 个 人 能 吃 多 少 ? 十个 八 个 算 什 么。 你 歇 歇 气 再 赶 路 ,

沈从文《长河》

沈从文《长河》

沈从文小说《长河》的人性美沈从文(1902-1988),原名沈岳焕,字崇文,湖南凤凰县人。

现代著名作家、历史文物研究家、京派小说代表人物,二十世纪最优秀的中国文学家之一。

主要作品有:小说《边城》、《长河》、《八骏图》,散文集《从文自传》、《湘行散记》,文论集《烛虚》、《云南看云集》等。

他的作品充满了对人性的隐忧和对生命的哲学思考,给人教益和启示。

凭借独特的创作风格,沈从文在中国文坛中被誉为“乡土文学之父”。

《长河》共十一章,写得舒展,开阔,有些散漫,不像《边城》那样精致,却有厚实粗拙的美感。

沈从文的小说《长河》是一部以辰河流域一个小小的水码头作背景,就作者所熟悉的人事作题材,写出了这个地方一些“平凡人物生活上的“常”与“变”,以及在两相乘除中所有的哀与乐。

”沈从文在这里综合了田园式的风味、喜趣和社会批判来表现出文中人性美。

作品着力突出的主要是乡村中纯朴的自然、人性美与残暴不仁、寄生虫样的统治者以及惟实惟利的庸俗人生观之间尖锐的对立。

和“小国寡民”的《边城》有所不同,在这里,湘西世界不只有“常数”,在那千年不变的恒定的因素下,因外来事物的侵略,它开始变得躁动不安了,有了他们难以理解的“政府”和“新生活”。

一、《长河》中人性美文中除了从正面来叙述自然美和人性美外,还运用反衬手法衬托人性美。

用保安队队长代表外来人事的侵略和“新生活”带来的恐惧表现当地人的原始美,外来人事带来的堕落,实利主义和贪污贿赂, 改变了湘西农村民众的生活准则, 导致了他们道德的败坏, “农村社会所保有的那些正直朴素人情美, 几几乎快要消失无余, 代替而来的却是近二十年实际社会培养的一种唯实利庸俗人生观”。

致使那些保有正直、朴素人情美几乎消亡殆尽。

(一)老水手的典型的湘西百姓形象老水手是《长河》中着墨最多的主要人物之一。

较《边城》中的老船工,其在对人生命运的思考产生了一些“变”。

在《边城》的老船工身上,留有信天由命的深刻印痕,虽有对命运的抗争,却终于回天无力;而《长河》里的老水手则不在有对生命的哀怨,尽管迭遭命运的打击,仍不放弃在人生变易中把握机遇、随时准备与命运较量的努力。

从《边城》到《长河》比较阅读中简析沈从文思想的变化

从《边城》到《长河》比较阅读中简析沈从文思想的变化

从《边城》到《长河》比较阅读中简析沈从文思想的变化论文导读::边城》---牧歌情调。

长河》――现实关照。

使得这座小小的边城到处充满了牧歌的气息。

论文关键词:《边城》,《长河》,牧歌,现实冲击,文化理想沈从文一九二四年开始文学创作,终其一生,创作了大量作品,结集约八十多部,在这些作品中,最能代表沈从文创作风格和文化理想的当属《边城》、《长河》两篇。

两部作品既有内在关联,又同中有异。

《边城》孕育了《长河》,《长河》又冲出了《边城》,由封闭到开放,由牧歌情调转向现实描绘,作品的思想有了更深刻的变化和发展。

《边城》---牧歌情调《边城》创作于一九三四年,分析一部作品,最重要的是作品的创作背景,也就是作者在创作时的特定心态。

关于这部作品的创作缘起,其实有很多的因素。

在《湘行散记。

老伴》中,作者回忆到,在刚开始当兵时在泸溪有一位叫“傩佑”的伙伴,看中了城街上绒线铺的女孩“那女孩子名叫“翠翠”,我写《边城》故事时,弄渡船的外孙女,明慧温柔的本性,就从那绒线铺小女孩脱胎而来”1】,这当为翠翠的原型。

另外在《水云》中,作者亦说过“故事上的人物,一面从一年前在青岛崂山北九水旁所见的一个乡村女子,取得生活的必然,一边就用身边黑脸长眉新妇作范本,取得性格上的素朴良善式样。

”2】另外还有最值得我们重视的一点,那就是在《沈从文全集》中首次发表的《〈边城〉新题记》,从中我们可以发现一些重要因素。

现将新题记摘录如下:民十随部队入川,由茶峒过路,住宿二日,曾从有马粪城门口至城中二次,驻防一小庙中,至河街小船上玩数次。

开拔日微雨,约四里始过渡,闻杜鹃极悲哀。

是日翻上棉花坡,约高上二十五里,半路见路劫致死者数人。

山顶堡砦已焚毁多日。

民二十二至青岛崂山北九水路上,见村中有死者家人“报庙”行列,一小女孩奉灵幡引路。

因与兆和曰,将写一故事引入所见。

九月至平结婚,即在达子营住处小院中,用小方桌在树荫下写第一章。

在《国闻周报》发表。

入冬返湘看望母亲,来回四十天,在家乡三天,回到北平续写。

解读《长河》沈从文

解读《长河》沈从文

《长河》中河流意象浅析《长河》是著名作家沈从文的代表作品之一。

小说主要描写湘西下层人民的生活。

在《长河》中,河流是人们生活的场所,也是人们精神生活的寄托之地。

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浅析文本中河流这一印象。

一、河流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河流的现实功用)作者在题记中说:“用辰河流域一个小小水码头作背景,就我所熟悉的人事作题材,来写写这个地方一些平凡人物生活上的‘常’与‘变’,以及在两相乘除中所有的哀乐。

”人们生活在辰河两岸,依赖辰河生活,辰河见证了人们日常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与分分秒秒。

河流是人们交往、出行、进行经济活动的交通媒介。

“他预备过河去看看。

”老水手想把“新生活”到来的消息告诉自己的好兄弟滕长顺。

“到河边他准备过渡。

”坐船过河是他到对岸的唯一途径。

“既然是个小小水码头,情形也就和其他码头差不多,凡由辰河出口的黔东货物,桐油、木材、烟草、皮革、白蜡、水银、和染布制革必不可少的土靛青、五倍子,以及辰河上游两岸出产的竹,麻,与别的农产物,用船装运下行,花纱布匹、煤油、自来火、海味、白糖、纸烟、和罐头洋货,用船装运上行,多得把船只停靠,在这个地方上‘覆查税’。

”所有的货物都要装到船上,然后借助河流运到市场,才能完成经济活动。

“当地橘子园虽极广大,菜蔬杂粮产量虽相当多,却全由生产者从河码头直接装船,运往下游,不必需另外经由什么庄号上人转手。

”产品生产量稍大的家庭都拥有自己的船只。

船依靠河流而存在。

会长要去看长顺的橘子园,“两个人当真就过河下萝卜溪。

”老水手“知道长顺家卖了一船橘子给镇上商会会长,今天下树,因此赶紧渡河过萝卜溪来帮忙。

”夭夭要到河对岸找老水手满满,“河边本有自己家里一只小船,”不坐它,“反而走到下游一点金沙溪溪口边去。

”夭夭要坐装运蔬菜的船。

即使选择不坐自己家的船,选择借助别人的帮助,但还是得坐船。

纵观全文人们不是开船渡河,一坐就是数月,或是串门到对岸,都必须过河。

河流连接的不仅是河的两岸,更多的连接了两岸人民的生活的两个世界,两个有些许差异的现实世界和没有区别精神世界的世界。

《长河》读后感范文

《长河》读后感范文

《长河》读后感范文《长河》描写了从乡村到城市各色人物的生活。

大家读完这本书后,都有怎样的感悟呢?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长河》读后感范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长河》读后感范文(一)读完了长河,沈先生的文笔向来见章于细微,却不露雕琢之功,落眼宽阔下笔敏感细致,却能始终如一的抱持素朴不失妍美的情怀。

看他的文字常想到他的人,他的人生,以及与他心意一般的人的种种悲哀。

像沈从文这样心意单纯的人,大多容易依赖自己有双好眼睛,有副灵巧的感觉,肆意顺从自己,不加考量,拗在自己感觉中得意陶醉下去,让旁观者感觉矛盾,有种感同身受的痛惜,不计后果的感情大多难以好好收场,后来种种如凉水泼头有些东西在时间中不断剥零凋落与你想象中美好的印象天差地别,还不是只好麻木崩溃或者勇敢机智的应和下去,这是何其难堪的经历。

很多话我说不好,看到别人难堪我更加容易张口结舌。

在我见来,轻率与天真某些时候并无分别。

草草热切的感情有太多太多,那不知所以,一往而深的势头恰如长河,赤诚奔淌,无路回头。

至而成魇,不得解脱。

长河是沈从文先生的最后一篇小说,仅仅完成了不到半部。

此后他再未动笔写过小说,余生埋首研究文物。

在与生活不断冲突的痛苦下,人终于从天真开放变的低垂沉默,其间心态几度失常,怕是连说句:天凉好个秋,这样刻意的心思都提不起来了。

也许与一个人颠沛流离的心理历程比起来,小说的结局并不是什么了不起的东西,写出未写出的所有事都已是注定,所有的猜想和向往全是幻影。

生活有时好比入海的方向,你的刀舞的再凶猛也断不住一丝水流,如果可以的话,就支起枕头好生听下去吧。

我能想到的只有长河中的那段话:滩水在静夜里很响。

更远处大山,有一片野烧,延展移动,忽明忽灭。

老水手站在祠堂阶砌上,自言自语的说:“好风水,龙脉走了!要来的你尽管来,我姓滕的什么都不怕!”那灰突突的山水中也透的出的明亮,洁净如宣纸,衬着淡如点墨的豪情和快意,如风里云烟,钱塘水潮,消去了便再也见不到了。

浅析沈从文《长河》的创作主题

浅析沈从文《长河》的创作主题

2011.10学教育徐启达浅析沈从文《长河》的创作主题内容摘要:人性内涵始终在沈从文笔下得到充分的诠释。

随着时间的流逝,沈从文同时清醒地认识到在历史的不断演变中,完全走亲人性疏政治这条路是行不通的。

政治与人性并重是其代表作《长河》所带给人的最大感受。

关键词:沈从文长河人性政治在长时间创作中,沈从文一直企盼用健康纯朴的道德来与都市上流社会的虚伪怯弱相抗衡。

然而随着现代文明的侵袭,新生活运动等政治因素的渗入,湘西农村原先所保有的正直朴素的人情美逐渐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唯实唯利的庸俗人生观。

在关注人性的同时理性地思考政治的重要影响,是沈从文创作《长河》的重要宗旨。

一.“人事上的调和”沈从文在他的《〈从文小说习作选〉代序》中,把自己的创作比喻为建造庙宇,说“这种庙供奉的是人性。

”在他的作品中,我们能领略到返璞归真,人性率直的原始民风。

但是一个伟大的作家,是不可能始终高举人性的标尺完全超尘脱俗的。

沈从文的确坚持了现代意义上的人性立场和文化精神来承继五四时期改造国民性的时代母题,但如果没有在一定程度上吸取现实政治社会的汁液,他是不可能将人性之常表现得如此深刻,从而取得“人事079. All Rights Reserved.上的调和”。

这在其代表作《长河》中表现得愈发明显,让人寻味。

随着时间的流逝,他清醒地认识到在历史的不断演变中,完全走亲人性疏政治这条路是行不通的。

因为他全身心建构理想的人生形式时,意识到了外在的政治因素对湘西世界的侵袭:“‘现代’二字已到了湘西”,“最明显的事,即农村社会所保有那点政治朴素的人情美,几乎快要消失无余,代替而来的却是近二十年实际社会培养成功的一种唯实唯利庸俗人生观。

”[1]如果不揭示这种历史变化趋势,忽视政治对湘西世界的影响,那么创作是脱离时代要求而很狭隘化的。

但在表明动态的社会历史之变的同时,沈从文仍然倾力表现人性之美,政治与人性并重是《长河》所带给人的最大感受。

也使人们清醒地认识到人性之美是伴随沉痛感慨和深深忧虑的,它不可避免或多或少受到政治因素的影响。

论沈从文小说《长河》的人性美

论沈从文小说《长河》的人性美

论沈从文小说《长河》的人性美摘要:在历史的长河中,人性是一个极其富有影响力的话题,在《三字经》中就有探讨人性的观点。

人性的发展变化随着时代和各时代经济发展的变化而变化。

人性之初本性是善的,只是后来受到外界的影响之后才有了人性恶之说。

在中国文学史上的“人性”是一个极为复杂,又极其抽象的词。

但是在沈从文小说《长河》中却得以抽象统一。

“人性”在沈从文的文学观念是神圣的,文中善恶交织在一起,而在恶的对比下,其更能突出表现人性、人情的真善美的一面,对人性的回归、人的人格价值尊严的发掘和张扬。

关键词:人性;淳朴;善良;反抗;寄生虫On shen congwen "river" of the beauty of human natureAbstract:In the course of history, human nature is an extremely influential topic, in the "Three Character Classic" in there point of view of human nature. Human development and change with the times and the era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change. Human nature is a good beginning, but was later affected by the outside world only after the evil nature of man, said. History of Chinese Literature in "human nature" is a very complex and very abstract words. However, in Shen Congwen novel "river" in the abstract is to be unified. "Human nature" concept in the Shen Congwen sacred literature, the paper good and evil are intertwined, and in the contrast of evil, Outstanding performance of its more human nature and beauty in the human side, the return of human nature, human dignity, the value of exploring the personality and assertive.Key words:human;simple;good;against;Parasites目录引言1一、沈从文笔下的人性 1 (一)沈从文通过对人物之间的坦荡、真诚、热情、善良等关系的描述,运用反衬的手法表现人性美,把人性美与自然美交织在一起来表现人性美 2 (二)在沈从文的笔下大部分是渲染乡村人的敦厚、质朴、坦诚、热情、正直的性格,但也不时地描写与湘西人民相对的反面人物 2二、《长河》中人性美3(一)古老、淳朴的湘西世界 4 (二)老水手的典型的湘西百姓形象 5 (三)桔园主人滕长顺的勤劳和善良 6 (四)夭夭的形象 7 三、用残暴不仁、寄生虫样的统治者以及惟实惟利的庸俗人生的人来衬托出湘西人民的美与善 8四、结语 10参考文献引言在现代汉语词典中“人性”的含义是:1、在一定的社会制度和一定的历史条件下形成的人的本性;2、人所具有的正常的感情和理性。

家国政治、人事命运与乡村抒情—— 论沈从文的小说《长河》

家国政治、人事命运与乡村抒情—— 论沈从文的小说《长河》

第40卷第2期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18年3月 Vol.40 No.2 Journal of Tangshan Normal University Mar. 2018──────────基金项目:河北省教育厅河北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SZ17204) 收稿日期:2017-12-06 修回日期:2018-02-04 作者简介:刘学云(1969-),女,山东莱芜人,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为中国现当代文学。

-66-家国政治、人事命运与乡村抒情—— 论沈从文的小说《长河》刘学云(唐山师范学院 中文系,河北 唐山 063000)摘 要:《长河》以辰河流域吕家坪为背景,聚焦乱世背景下湘西社会之“变”,关注“变”中的“常”态人生。

在“常”与“变”的错综描写中,小说以宏阔的视角表现丰富驳杂的社会生活,湘西地方的历史命运、国家民族与地方的现实与未来,普通人在乱世危局中人生与人性的变异与恒常。

《长河》将乡村抒情与家国政治、人事命运交织一体,内蕴着沈从文复杂的思想与情感。

关键词:《长河》;家国政治;人事命运;乡村抒情 中图分类号:I24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9115(2018)02-0066-07DOI :10.3969/j.issn.1009-9115.2018.02.014National Politics ,People’s Destiny and Rural Feelings: On Chang Heby Shen CongwenLIU Xue-yun(Department of Chinese Language and Literature, Tangshan Normal University, Tangshan 063000, China)Abstract: In the context of Lvjiaping in Chen He basin, Chang He focuses on the “changes” in Xiangxi during the troubled times and “normal” life in the changes. Under such circumstances, the novel depicts the complex social life, the history and fate of Xiangxi, the reality and future of the nation, and the changes and normality in life and humanity of ordinary people at that time. In the meantime, Chang He also presents the complicated thoughts and emotions of Shen Congwen by interweaving the rural feelings with national politics and people’s destiny.Key Words: Chang He ; national politics; people’s destiny; rural feelings全面抗战爆发后,沈从文离开北平辗转天津、南京、武昌、沅陵、长沙等地,于1938年到达昆明,在昆明创作并完成了长篇小说《长河》的第一卷。

论沈从文审美式的乡土小说——以《边城》《长河》为例

论沈从文审美式的乡土小说——以《边城》《长河》为例

论沈从文审美式的乡土小说——以《边城》《长河》为例摘要:沈从文凭借大量描绘故乡湘西的小说而被视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重要的乡土作家之一,《边城》更是他乡土叙事的高峰之作。

不同于我们常见的以鲁迅为首的乡土小说的审丑,沈从文是以审美式的创作在乡土文学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贡献了很多独特的优秀乡土小说,因此本文将重点以《边城》和《长河》为例,探讨沈从文审美式的乡土小说。

关键词:湘西;风情;乡土;牧歌乡土小说发端于20年代的鲁迅创作,主要的特征是在异地用回忆的手法写故乡的人和事。

在实际的创作中,以鲁迅为代表的揭露封建文化对农村精神异化的迫害,以便引起疗救的希望的一派,著作颇丰,成为20年代乡土文学的主流发展。

但除此以外,仍有一些别的理念,比如周作人对于乡土文学的看法是要在描写故乡风土文化的过程中表达对故乡的怀念之情,被茅盾等左翼作家所不赞成,然而周作人的理念并未运用到实际创作中去。

与他的理念不谋而合且融汇在作品创作中的作家是沈从文沈从文1922年从湘西来到北平后,几经波折于1924年开始从事创作,起初的作品多以军队生活和湘西下层民众生活为题材,奇异的生活经历和湘西社会风俗引起了读者和文坛的注意。

虽然艺术上比较幼稚,人物类型众多而面目模糊,题材宽泛却不深入,情趣诙谐却意旨不深,但仍给北平带来一股湘西的异域风,给在都市挣扎的人们一个喘息的机会。

也是1924到1927年的这段幼稚之作,奠定了沈从文后来的创作题材和风格发展方向。

1928到1930年,是沈从文创作从幼稚走向成熟的过渡阶段,代表作《萧萧》《柏子》,主人公形象开始生动起来了,不再是面目模糊,对题材的挖掘也较第一阶段深刻。

1931年到1938年,成熟阶段,小说独特的艺术风格已经形成了,本文要探讨的《边城》和《长河》就是这一时期的产物,表达了他对湘西社会独具特征的思考。

1939年至1949年,沈从文创作的后期阶段,此阶段并没有延续之前的湘西创作,更多的是沉浸于对社会人生的内心关照中。

论沈从文小说《长河》的人性美

论沈从文小说《长河》的人性美

论沈从文小说《长河》的人性美摘要:在历史的长河中,人性是一个极其富有影响力的话题,在《三字经》中就有探讨人性的观点。

人性的发展变化随着时代和各时代经济发展的变化而变化。

人性之初本性是善的,只是后来受到外界的影响之后才有了人性恶之说。

在中国文学史上的“人性”是一个极为复杂,又极其抽象的词。

但是在沈从文小说《长河》中却得以抽象统一。

“人性”在沈从文的文学观念是神圣的,文中善恶交织在一起,而在恶的对比下,其更能突出表现人性、人情的真善美的一面,对人性的回归、人的人格价值尊严的发掘和张扬。

关键词:人性;淳朴;善良;反抗;寄生虫On shen congwen "river" of the beauty of human natureAbstract:In the course of history, human nature is an extremely influential topic, in the "Three Character Classic" in there point of view of human nature. Human development and change with the times and the era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change. Human nature is a good beginning, but was later affected by the outside world only after the evil nature of man, said. History of Chinese Literature in "human nature" is a very complex and very abstract words. However, in Shen Congwen novel "river" in the abstract is to be unified. "Human nature" concept in the Shen Congwen sacred literature, the paper good and evil are intertwined, and in the contrast of evil, Outstanding performance of its more human nature and beauty in the human side, the return of human nature, human dignity, the value of exploring the personality and assertive.Key words:human;simple;good;against;Parasites目录引言1一、沈从文笔下的人性 1 (一)沈从文通过对人物之间的坦荡、真诚、热情、善良等关系的描述,运用反衬的手法表现人性美,把人性美与自然美交织在一起来表现人性美 2 (二)在沈从文的笔下大部分是渲染乡村人的敦厚、质朴、坦诚、热情、正直的性格,但也不时地描写与湘西人民相对的反面人物 2二、《长河》中人性美3(一)古老、淳朴的湘西世界 4 (二)老水手的典型的湘西百姓形象 5 (三)桔园主人滕长顺的勤劳和善良 6 (四)夭夭的形象 7 三、用残暴不仁、寄生虫样的统治者以及惟实惟利的庸俗人生的人来衬托出湘西人民的美与善 8四、结语 10参考文献引言在现代汉语词典中“人性”的含义是:1、在一定的社会制度和一定的历史条件下形成的人的本性;2、人所具有的正常的感情和理性。

沈从文《长河》笔记

沈从文《长河》笔记

沈从文《长河》笔记《长河》是沈从文先生的一部重要作品,它以独特的视角和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湘西世界的生活画卷。

小说的故事背景设定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湘西,那时的社会正处于动荡与变革之中。

作者通过对辰河岸边乡村人物和生活的刻画,展现了传统乡村社会在时代浪潮冲击下的种种变化。

书中的人物形象丰富而生动。

老水手满满,他经验丰富,对世事有着自己独特的见解。

他的善良和豪爽,让人感到亲切。

还有年轻的夭夭,她活泼、聪明、勇敢,充满了生命的活力。

她对待生活的积极态度和对未来的憧憬,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而滕长顺,作为当地的一位富农,他勤劳、正直,具有传统农民的优秀品质,同时又能适应时代的变化,努力在新的环境中谋求发展。

沈从文先生以他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湘西美丽的自然风光。

清澈的辰河、连绵的青山、金黄的稻田,这些景色不仅构成了故事的背景,也成为了人物性格和情感的映衬。

在他的笔下,湘西的山水仿佛都有了生命,与人们的生活紧密相连。

《长河》所展现的乡村生活充满了浓郁的地方特色。

这里的人们遵循着传统的生活方式,他们耕种、捕鱼、赶集,过着简单而又充实的日子。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淳朴而真挚,邻里之间相互帮助,充满了温暖。

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外部世界的影响逐渐渗透进来。

政府的税收加重、保安队的蛮横无理,这些都打破了乡村原有的宁静与和谐。

小说中对于人性的刻画也十分深刻。

在面对外界的压力和诱惑时,有的人坚守着内心的善良和正直,如滕长顺;而有的人则迷失了自我,变得贪婪和自私。

这种对人性的真实描绘,让我们看到了生活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同时,《长河》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种种问题。

比如,政府的腐败导致了百姓的负担加重,社会的动荡让人们的生活陷入困境。

作者通过这些描写,表达了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和对人民命运的同情。

从文学价值上来看,《长河》的语言优美而富有韵味。

沈从文先生运用了大量的湘西方言和俗语,使作品充满了地域特色和生活气息。

他的文字简洁明了,却又能准确地传达出人物的情感和内心世界。

论沈从文小说的人性美

论沈从文小说的人性美

论沈从文小说的人性美作者:冯兴运来源:《陕西教育·高教版》2012年第08期在宽松自由的时代氛围中,以平和宁静的心态重新审视中国现代小说,我们不难发现,除了描写革命斗争的主旋律小说之外,还有一类反映人生百态的小说,它们与主旋律小说相得益彰,相映生辉。

在这类小说中,尤以“乡下人”自居的沈从文小说为代表。

他从人性和道德的角度去观察人生、体验人生、表现人生,创造了极富人性美、人情美、自然美的“湘西世界”。

以此奠定了他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重要的地位。

湘西世界——弘扬美好人性的精神舞台沈从文崇尚人性,他曾这样表述自己的文学主张:“这世界上或有想在沙基或水面上建造重楼杰阁的人,那可不是我。

我只想造希腊小庙。

选山地作它基础,用坚硬石头堆砌。

精致,结实,匀称,形体虽小而不纤巧,是我理想的建筑。

这神庙供奉的是人性。

”基于此,他的小说从伦理道德的角度透视人生,以表现人性为中心内容,以探讨民族品德的重造为宗旨,热衷于表现不受近代工业文明玷污、侵染,更不受其拘牵的原始古朴的人生的审美理想。

他为什么会有如此的追求?这来源于他与“城市人”相对照的“乡下人”的心理素质与思维定势。

他以湘西人淳朴的眼光观察喧嚣的城市,看到了黑暗的现实,腐败龌龊的政治交易,尔虞我诈的人际关系,以及扭曲变态的丑恶灵魂,不禁惊呼:这是“神之解体”的时代!虽然这样,他仍郑重声明:“我还得在‘神’之解体的时代,重新给神作一种赞颂。

在充满古典庄严与雅致的诗歌失去光辉和意义时,来谨谨慎慎写最后一首抒情诗。

”由此可见,他的“神”即是人性,人性与神性相通。

他以虔敬的心情描写和歌颂人性美,用充满诗意的湘西小说供奉他心中的神。

他所构筑的湘西世界,可以说,是他驰骋想象、弘扬美好人性的精神舞台,是一个亦真亦幻的世界。

在这个世界里,人与人之间友好相处,没有压迫,没有歧视,只有尊重、宽容和理解。

走进这一世界,受伤的精神会得到安慰,垢污的俗念会被清除,世俗的灵魂会经受洗礼而升华。

从《长河》中看沈从文小说的乡土情结

从《长河》中看沈从文小说的乡土情结

从《长河》中看沈从文小说的乡土情结作者:张德成来源:《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4期张德成(安徽大学,安徽合肥 230039)摘要:沈从文从乡景、乡人、乡风、乡俗、乡语等方面表现自己浓厚的乡土情结,不仅写出了理想的湘西的人与物,而且还重点表现了被资本主义现代文明侵染下的湘西。

这不仅扩大了乡土小说的写作题材,也深化了乡土小说的内涵,重塑了民族精神。

关键词:长河;乡土小说;湘西;现代文明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4)04-0145-02乡土文学,主要是以小说的形式呈现,所以又叫乡土小说,是近现代产生的。

鲁迅算是最早对乡土文学概念层面进行论述的了,他在《中国新文学大系·小说二集·导言》中把乡土小说的一些特征和内涵通俗地说了出来。

茅盾也对乡土小说这一概念做了精确阐述,认为乡土文学不只是单纯对风土人情的描写,更应该完整表现出人们对于生命的态度和作出的努力。

仅仅只是对乡间风情描写,那不过是乡土文学的一部分,还必须在描写中去体现普通人的命运,乃至民族的命运,这样才是完整的乡土文学。

乡土文学分为很明显的两派,一派是以鲁迅为代表,主要借乡土题材来表现宗法制农村的落后和愚昧,批判国民的劣根性,如《祥林嫂》、《阿Q正传》。

另一派是以沈从文为代表,主要表现特定区域的乡间的美好,美丽田园风光,善良的人性,未经世俗侵袭的自然状态。

他们的乡土小说,常让人想起一些奇趣野生的场景,有很浓地乡野气息。

沈从文描述的山寨、码头、水上行船都宁静而美丽,如古代民俗画一样,让人有一种天然的亲近感。

沈从文的乡土意识可以说具有非常浓郁的地方色彩,他努力去挖掘那些未被现代文明污染过的人情和未被扭曲过的人性。

但同时沈从文又不是完全的把自己埋在这田园牧歌之中,他也关注现实,并把现代文明对湘西世界的影响写进了小说《长河》中。

一、沈从文《长河》对乡景的描写《长河》是沈从文继《边城》之后,又一部乡土力作,是1938年下半年连续刊载的,抗战胜利后出版了单行本。

简析《长河》的思想和艺术特点

简析《长河》的思想和艺术特点

简析《长河》的思想和艺术特点
《长河》是沈从文的一部长篇小说。

思想:作品思想上的突出之点,是敢于对国民党反动统治进行揭露与批判。

1、作者嘲讽批判蒋介石提倡的所谓“新生活运动”。

2、小说通过吕家坪保安队长与滕长顺一家的矛盾,揭露与批判国民党地方势力的罪恶。

同时,作者还写到苗民对国民党地方罪恶势力的反抗。

艺术特色:
《长河》依然写人性美与风俗美,尤其对橘林秋色、农家摘果等乡土风俗风情,写得绚丽多彩,诗意盎然,颇具乡土气息。

从人性美的表现看,滕长顺和夭夭的身上,保留着《边城》中老船夫与翠翠的影子,作者试图通过这两个人物,表现湘西的自古不变的“常”,即人性永恒的美。

沈从文《长河》

沈从文《长河》

沈从文小说《长河》的人性美沈从文(1902-1988),原名沈岳焕,字崇文,湖南凤凰县人。

现代著名作家、历史文物研究家、京派小说代表人物,二十世纪最优秀的中国文学家之一。

主要作品有:小说《边城》、《长河》、《八骏图》,散文集《从文自传》、《湘行散记》,文论集《烛虚》、《云南看云集》等。

他的作品充满了对人性的隐忧和对生命的哲学思考,给人教益和启示。

凭借独特的创作风格,沈从文在中国文坛中被誉为“乡土文学之父”。

《长河》共十一章,写得舒展,开阔,有些散漫,不像《边城》那样精致,却有厚实粗拙的美感。

沈从文的小说《长河》是一部以辰河流域一个小小的水码头作背景,就作者所熟悉的人事作题材,写出了这个地方一些“平凡人物生活上的“常”与“变”,以及在两相乘除中所有的哀与乐。

”沈从文在这里综合了田园式的风味、喜趣和社会批判来表现出文中人性美。

作品着力突出的主要是乡村中纯朴的自然、人性美与残暴不仁、寄生虫样的统治者以及惟实惟利的庸俗人生观之间尖锐的对立。

和“小国寡民”的《边城》有所不同,在这里,湘西世界不只有“常数”,在那千年不变的恒定的因素下,因外来事物的侵略,它开始变得躁动不安了,有了他们难以理解的“政府”和“新生活”。

一、《长河》中人性美文中除了从正面来叙述自然美和人性美外,还运用反衬手法衬托人性美。

用保安队队长代表外来人事的侵略和“新生活”带来的恐惧表现当地人的原始美,外来人事带来的堕落,实利主义和贪污贿赂, 改变了湘西农村民众的生活准则, 导致了他们道德的败坏, “农村社会所保有的那些正直朴素人情美, 几几乎快要消失无余, 代替而来的却是近二十年实际社会培养的一种唯实利庸俗人生观”。

致使那些保有正直、朴素人情美几乎消亡殆尽。

(一)老水手的典型的湘西百姓形象老水手是《长河》中着墨最多的主要人物之一。

较《边城》中的老船工,其在对人生命运的思考产生了一些“变”。

在《边城》的老船工身上,留有信天由命的深刻印痕,虽有对命运的抗争,却终于回天无力;而《长河》里的老水手则不在有对生命的哀怨,尽管迭遭命运的打击,仍不放弃在人生变易中把握机遇、随时准备与命运较量的努力。

家国政治、人事命运与乡村抒情——论沈从文的小说《长河》

家国政治、人事命运与乡村抒情——论沈从文的小说《长河》

第40卷第2期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18年3月 Vol.40 No.2 Journal of Tangshan Normal University Mar. 2018──────────基金项目:河北省教育厅河北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SZ17204) 收稿日期:2017-12-06 修回日期:2018-02-04 作者简介:刘学云(1969-),女,山东莱芜人,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为中国现当代文学。

-66-家国政治、人事命运与乡村抒情—— 论沈从文的小说《长河》刘学云(唐山师范学院 中文系,河北 唐山 063000)摘 要:《长河》以辰河流域吕家坪为背景,聚焦乱世背景下湘西社会之“变”,关注“变”中的“常”态人生。

在“常”与“变”的错综描写中,小说以宏阔的视角表现丰富驳杂的社会生活,湘西地方的历史命运、国家民族与地方的现实与未来,普通人在乱世危局中人生与人性的变异与恒常。

《长河》将乡村抒情与家国政治、人事命运交织一体,内蕴着沈从文复杂的思想与情感。

关键词:《长河》;家国政治;人事命运;乡村抒情 中图分类号:I24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9115(2018)02-0066-07DOI :10.3969/j.issn.1009-9115.2018.02.014National Politics ,People’s Destiny and Rural Feelings: On Chang Heby Shen CongwenLIU Xue-yun(Department of Chinese Language and Literature, Tangshan Normal University, Tangshan 063000, China)Abstract: In the context of Lvjiaping in Chen He basin, Chang He focuses on the “changes” in Xiangxi during the troubled times and “normal” life in the changes. Under such circumstances, the novel depicts the complex social life, the history and fate of Xiangxi, the reality and future of the nation, and the changes and normality in life and humanity of ordinary people at that time. In the meantime, Chang He also presents the complicated thoughts and emotions of Shen Congwen by interweaving the rural feelings with national politics and people’s destiny.Key Words: Chang He ; national politics; people’s destiny; rural feelings全面抗战爆发后,沈从文离开北平辗转天津、南京、武昌、沅陵、长沙等地,于1938年到达昆明,在昆明创作并完成了长篇小说《长河》的第一卷。

《长河》读后感

《长河》读后感

《长河》读后感
沈从文的《长河》是一部扣人心弦的小说,它通过家族三世的亲情故事,再现了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和家庭伦理的纯粹真善美。

在这部小说中,我们可以得到如下的启示:
第一,亲情至上。

全书几代人因情感的纠缠、追求和分离而共同构成了一条长河,每一位主人公背后,都包含了许多柔情似水的故事。

小说中生动场景和美丽描写,让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亲情的可贵和重要性。

面对现代都市生活的竞争与诱惑,我们应该记住,亲情是任何时候都不能忽视的东西。

第二,人生是一场征程。

每个人都会走过自己的路,过自己的人生,大家都是自己的主角。

虽然生活中会有许多的挫折和困难,但是只要你坚定自己的目标和信念,就能够走出一条自己的路。

因此,我们应该积极发现自己所追求的价值,努力提升自己的能力和素质,让自己的生命更加亮丽而不虚度。

第三,发现美好并追求它。

生命的意义在于拥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将自己的注意力和时间放在值得珍视的事物上。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为了眼前的利益而忽视生命中的美好。

所以我们应该更加注重自己的内心,保持着对美好事物的敏感,用心去体验
和感受它,让生活更丰富多彩,更有意义。

总之,沈从文的《长河》这本书给我们提供了很大的启示,让我们更加认识到亲情的可贵和人生的意义,更好地去发现和追求美好。

这些启示不仅可以在现实生活中指导我们的行为,也能让我们更加生活得充实而有价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沈从文小说《长河》的人性美摘要:在历史的长河中,人性是一个极其富有影响力的话题,在《三字经》中就有探讨人性的观点。

人性的发展变化随着时代和各时代经济发展的变化而变化。

人性之初本性是善的,只是后来受到外界的影响之后才有了人性恶之说。

在中国文学史上的“人性”是一个极为复杂,又极其抽象的词。

但是在沈从文小说《长河》中却得以抽象统一。

“人性”在沈从文的文学观念是神圣的,文中善恶交织在一起,而在恶的对比下,其更能突出表现人性、人情的真善美的一面,对人性的回归、人的人格价值尊严的发掘和张扬。

关键词:人性;淳朴;善良;反抗;寄生虫On shen congwen "river" of the beauty of human natureAbstract:In the course of history, human nature is an extremely influential topic, in the "Three Character Classic" in there point of view of human nature. Human development and change with the times and the era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change. Human nature is a good beginning, but was later affected by the outside world only after the evil nature of man, said. History of Chinese Literature in "human nature" is a very complex and very abstract words. However, in Shen Congwen novel "river" in the abstract is to be unified. "Human nature" concept in the Shen Congwen sacred literature, the paper good and evil are intertwined, and in the contrast of evil, Outstanding performance of its more human nature and beauty in the human side, the return of human nature, human dignity, the value of exploring the personality and assertive.Key words:human;simple;good;against;Parasites目录引言1一、沈从文笔下的人性 1 (一)沈从文通过对人物之间的坦荡、真诚、热情、善良等关系的描述,运用反衬的手法表现人性美,把人性美与自然美交织在一起来表现人性美 2 (二)在沈从文的笔下大部分是渲染乡村人的敦厚、质朴、坦诚、热情、正直的性格,但也不时地描写与湘西人民相对的反面人物 2二、《长河》中人性美3(一)古老、淳朴的湘西世界 4 (二)老水手的典型的湘西百姓形象 5 (三)桔园主人滕长顺的勤劳和善良 6 (四)夭夭的形象 7 三、用残暴不仁、寄生虫样的统治者以及惟实惟利的庸俗人生的人来衬托出湘西人民的美与善 8四、结语 10参考文献引言在现代汉语词典中“人性”的含义是:1、在一定的社会制度和一定的历史条件下形成的人的本性;2、人所具有的正常的感情和理性。

说明了“人性”受到一定社会的制约和影响,随着经济基础的发展,“人性”也有着明显的趋势,由淳朴的民俗到带有功利性的人情世故。

在文学创作中,沈从文先生属于“人性”特写的代表,在他的作品中,大多数的作品是体现人性的真善美,但同时也写人性恶的作品来更加突出“人性美”的精贵。

在小说《长河》中所反映的人性是善恶交织的,它不像《边城》那样全部都是美好的,美得没有一点瑕疵。

《长河》着重写的是湘西在受到外来人事侵略以后的情形,虽然文中有着《边城》的影子,但却和《边城》有着不同的风格。

它不仅写湘西人民的美,还以外来人事的恶衬托出湘西人民的善。

作者用对现实的真的认识和掌握,来表现人们在生活实践中的美,构成一幅真实秀丽的风土人情画。

一、沈从文笔下的人性美沈从文,原名沈岳焕,苗族,1902年12月28日生于湖南凤凰小城,位于湖南、四川、贵州三省接壤处。

沈从文在很早的时候就被家人送入私塾学习, 然而,先生讲授的东西始终引不起他的兴趣, 他向往的是那奇妙的大自然。

年少的好奇与天真的幻想使他沉浸在湘西奇特的自然和人文环境中,在他的世界里那是一本“色香具备、内容充实且用人事写成的大书”。

他在《我读一本小书同时又读一本大书》中曾说到“我逃学失败被家中学校任何一方面发觉时, 两方面总、得各挨一顿打。

我一面被处罚跪在房中的一隅, 一面便记着各种事情, 想象恰如生了一对翅膀⋯⋯想到河中的鲡鱼被钓起离水以后拔刺的情形, 想到天上飞满风筝的情形, 想到空山中歌呼的黄鹏⋯”对于自己的家乡,他总是充满了敬意和热爱。

由于对故乡的风土人情的好奇造就了他的创作之路。

14岁沈从文结束了最初的学校教育,走上从军之路。

五年多的时间,足迹遍及湘西、黔边境各县和沅水流域的广大地区, 充分领略了山水景物的秀美, 风俗人情的奇特。

这样的边地生活和民间文化构成了他创作的最重要的源泉。

尤其是故乡的河流沅水及其支流辰河,在沈从文创作生涯中更扮演了举足轻重的角色。

辰河带给沈从文经验、灵感和智慧, 也给沈从文的创作带来了地域色彩。

正是通过这条河, 沈从文把自己的创作与屈原所代表的楚文化联系在一起。

经沈从文“注解”的那个被人疏忽遗忘的世界, 就是他的乡土文学所展示的湘西世界。

在这个世界里, 人的生存方式, 其道德形态或人格气质, 诸如纯朴、善良、诚挚、热情、强壮等, 没有一个不被读者所认知的。

就这一层面而言, 是人的生存方式由湘西依旧得以保留的原始文化所规定, 人的生存本质与自然相契合, 总有一种乡土人情的情趣弥漫在作品的字里行间。

沈从文笔下的人性表现,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是对人性美的赞扬和讴歌;另一方面是对摧残、破坏人性美的种种社会邪恶势力的揭露和鞭挞。

但后者是作为一个陪衬物,一个对照的对象,或者说是一个作为补充对象而存在的,其本身并没有独立的意义。

前者才是创作的主导倾向。

(一)沈从文通过对人物之间的坦荡、真诚、热情、善良等关系的描述,运用反衬的手法表现人性美,把人性美与自然美交织在一起来表现人性美。

用对生命的关爱和对自由的追求来突出人性的美。

他在《习作选集代序》中说:“我要表现的本是一种人生形式,一种优美、健康、自然,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1又说“我只想造希腊小庙。

选山地作基础,用坚硬的石头堆砌它。

精致、结实、匀称,形体虽小而不纤巧, 是我理想的建筑。

这神庙供奉的是‘人性’”。

2在文学创作上,沈从文打出了“人性”这个旗帜鲜明的口号,并以表现人性为主旨和终极目标。

在创作中,沈从文总是以全部笔墨来描写美好的自然,生命的力和纯洁朴实的人性。

无论是现实生活中还是文学作品的湘西下层人民,无论是农民士兵,还是终身漂泊的水手船工,吊脚楼的妓女,小店伙,他们心地善良、正直朴素、信仰单纯而执着,在他们的身上所蕴藏淳厚的人情美和人性美,在他的笔下一一得以完美呈现。

(二)在沈从文的笔下大部分是渲染乡村人的敦厚、质朴、坦诚、热情、正直的性格,但也不时地描写与湘西人民相对的反面人物。

那些外来人事总是那么的虚伪与自私,起到的只是一个破坏者的形象,一个摧毁湘西美好家园的凶手所在。

在他的作品中不容忽视的还有就是人性美与自然美相一致,人与自然有着共同的东西,它们是互相连为一体的,是不可分割的。

在沈从文的作品里,对人性美的探索与追求一直都没有间断。

人性美作为一种人生审美理想,一种创作审美倾向,一种生命美学,在沈从文的生命意识里早已根深蒂固。

在给张兆和的书信中,沈从文这样表达自己对沅水的感激:“我赞美我这故乡的河,正因为它同都市隔绝,一切极朴野,一切不普遍化,生活形式生活态度皆有点原人意味,对于一个作者的教训太好了。

”3另一次则是因为描写“洞河船”上的苗人水手:“这种人一切和别的水上人都差不多,所不同处,不过是他那点老实、忠厚、纯朴、憨直性情———原人的性情,因为住在山中,比城市人保存得多点罢了。

”4沈从文的小说《长河》是一部以辰河流域一个小小的水码头作背景,就作者所熟悉的人事作题材,写出了这个地方一些“平凡人物生活上的“常”与“变”,以及在两相乘除中所有的哀与乐。

”沈从文在这里综合了田园式的风味、喜趣和社会批判来表现出文中人性美。

作品着力突出的主要是乡村中纯朴的自然、人性1沈从文文集(12) [M] . 广州:花城出版社,1984.年版,第45页2详见《中国现代文学批评史新编》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 年版,第八章沈从文一节。

3沈从文. 滩上挣扎[A] . 沈从文全集:第11 卷[M] . 太原:北岳文艺出版社,2002. 第171-172页4沈从文. 常德的船[A] . 沈从文全集:第11 卷[M] . 太原:北岳文艺出版社,2002.第343页美与残暴不仁、寄生虫样的统治者以及惟实惟利的庸俗人生观之间尖锐的对立。

和“小国寡民”的《边城》有所不同,在这里,湘西世界不只有“常数”,在那千年不变的恒定的因素下,因外来事物的侵略,它开始变得躁动不安了,有了他们难以理解的“政府”和“新生活”。

二、《长河》中人性美作品是以抗战前夕全国复杂的、紧张的形势为大的背景,以湘西沅水流域辰河的一个小小码头—吕家坪镇为中心, 集中地描绘了湘西古朴、厚重的民风是如何在都市文明的冲击之下, 逐步走向崩溃、堕落的边缘, 表现出人类最原始的人性美、人情美的生活方式在所谓的“现代文明”下的变得稀有,抑或消亡殆尽。

他把一个完整的近代的社会缩小了放在读者面前,作品用现实的真表现出作品中人性的美。

而沈从文之所以从这样的角度来写,依我看来是要用文字来唤醒那些沉睡于“现代文明”生活中的人们。

寻回现代人缺失的人性之美。

《长河》只完成了第一卷,是个未有完整意义的作品。

在那片人杰地灵的地方,生活着各行各业的人,有靠水吃饭的“水上人”,有扎根于土地上的“桔园主人”、有不沾水不近土的“油桐商人”,有由军官变为当地乡里的支队长、司令官的“土豪”的,也有不离土地不离水面的、看中了“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读书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