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三教调和”文化思想之管窥

合集下载

李白诗歌中的宗教与哲学观念

李白诗歌中的宗教与哲学观念

李白诗歌中的宗教与哲学观念李白,唐代著名的浪漫主义诗人,他的诗歌作品以豪放奔放、意境深远而闻名于世。

在研究李白的诗歌时,我发现其中融入了丰富的宗教与哲学观念,这些观念不仅体现了李白个人的思想境界,也反映了当时社会文化的特点。

首先,李白的诗歌中常常出现佛教的影响。

佛教在唐代达到了鼎盛时期,对当时的文化、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李白的诗歌中常常提及佛教词汇,如“菩提树下”、“金刚经”等。

在他的诗中,佛教的概念常常被用来表达对人生的思考和对世俗欲望的超越。

例如在《静夜思》中,他用“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来表达对世俗欲望的冷漠与超脱。

这种佛教的观念在李白的诗歌中体现得淋漓尽致,使其诗歌具有超脱尘世的意境。

其次,李白的诗歌中也融入了道家的思想。

道家主张追求自然、追求自由,李白的诗歌正是体现了这种追求。

他常常以自然景物为背景,表达对自然的赞美和对人生的思考。

例如在《登金陵凤凰台》中,他以登高望远的方式展现了自己对人生的思考,表达了对世俗名利的超越,追求自由自在的境界。

这种道家的观念使得李白的诗歌充满了自然与人生的哲学思考。

此外,李白的诗歌中还融入了一些儒家的思想。

儒家主张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社会秩序的建立。

在李白的诗歌中,虽然不如佛教和道家的影响深远,但也可以看到他对儒家思想的借鉴。

例如在《将进酒》中,他以豪放的笔调表达了自己对人生的豪情壮志,但在最后几句中,他又提到“众芳摇落独暄妍”、“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等,表达了对人际关系的思考和对孤独的感悟。

这种儒家的思想使得李白的诗歌更加具有人文关怀和社会责任感。

综上所述,李白的诗歌中融入了丰富的宗教与哲学观念,这些观念不仅体现了他个人的思想境界,也反映了唐代社会文化的特点。

佛教的超脱、道家的自然追求以及儒家的人文关怀,共同构成了李白诗歌中独特的宗教与哲学意蕴。

通过深入研究李白的诗歌,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唐代文化的多元性和李白作为一位诗人的思想境界。

儒道交融的李白浪漫主义诗风

儒道交融的李白浪漫主义诗风

儒道交融的李白浪漫主义诗风儒道交融的李白浪漫主义诗风李白,中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他承屈原《离骚》之遗风,并将浪漫主义诗歌推向了顶峰,与杜甫双峰并峙,辉耀千秋。

他的诗歌,立意高远,热情奔放,想象丰富,神与物游。

他的诗歌充满着“天生我才必有用”的自信和“欲上青天揽明月”的烂漫精神。

他诗歌中那浓烈的浪漫气质,成为盛唐诗的主要特征,被称为“盛唐之音”。

诗人将儒家的理想主义与道家的自由精神,儒家的求实精神与道家的浪漫思想,儒家的兼善天下与道家的个性解放,儒家的积极入世与道家的功成身退融为一体,又兼收佛教、纵横、任侠、兵、杂等百家思想,熔铸成一个以儒道为核心,并向四方辐射的开放型的思想体系。

李白的浪漫主义在文学上独树一帜,成为浪漫主义文学的最高峰。

它是百家的熔合,是理想主义与自由精神的组合。

有人说李白只属于天上人,称其为“谪仙人”。

这话只对了一半。

他的诗歌虽说是“天仙语”,但这天仙般的诗句却是以社会现实为蓝图,以儒、道二气融合的基石构建起来的。

以下将从儒、道对李白思想的影响,及其思想重心的不断变化等方面进行探寻。

人们对待人生有两种态度,一是用世,一是避世。

诗人李白浪漫主义的独特之处在于以两种态度的融合作为其思想的核心。

当他为政治理想奋斗时,常用曹操的“老骥伏枥”的精神来激励自己:“烈士击玉壶,壮心惜暮年。

三杯伏剑舞秋月,忽然高咏涕泗涟。

” (《玉壶吟》)当李白政治上受打击,理想和事业无法实现时,他又有避世之思想,表现就是求仙学道、饮酒行乐。

在李白的思想中,儒、道不可分,二者完全地交融在一起形成了他独特的思想面貌,分不出彼此。

李白的思想即有它稳定性的一面,又有变动着的一面,随着环境的改变,时间的发展,在时刻转移着、变动着。

我们可以把李白的思想看作一个多面的、发展的动态系统。

李白的心灵中游荡着种种矛盾,其中的冲突斗争相当激烈。

如儒家积极进取与道家退隐的矛盾,儒家热衷功名与道家超然尘外的矛盾,儒家因循守旧、思想保守封闭与百家融会通贯、豁达风度的矛盾等等。

儒家思想和道家思想在李白身上的完美融合

儒家思想和道家思想在李白身上的完美融合

儒家思想和道家思想在李白身上的完美融合李白既积极入世,主张“佐君王,安社稷”,穷尽一生,历尽坎坷;又崇尚隐逸山林,对现实进行强烈的批判,渴望出世。

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能共同存在于李白一人身上,乃是儒家思想、道家思想两者的完美融合。

李白的一生,是坎坷曲折大起大落的一生,是“入世”与“出世”、“有为”和“无为”矛盾统一、互相融合的一生。

在李白的思想中,受儒家思想和道家思想共同影响,“功成身退”是他最理想的人生设计。

即能“治国平天下”,又可隐逸山林,自我保全。

唐代社会政治开明,经济发达,文化开放,这样的环境给了文人们充分的自信。

李白和其他文人一样,受儒家思想影响极深,有着强烈的建功立业的愿望。

开元十三年,年青气盛的李白就只身离开蜀地,开启了他的远游,东至吴、越,寓居在安陆、应山,南到洞庭湘江,到处游历,希望结交朋友,拜谒社会名流,从而得到引荐,进而实现政治抱负。

唐代文人入仕方式多种多样,并非只有科举,而李白,以隐求荐是他的主要方式之一。

唐统治者为“野无遗贤”,礼遇隐士。

唐太宗时重视隐士,“若有鸿才乙等,留滞末班;哲人奇士,沉沦屠钓,宜精加搜访,进以书礼。

”武则天也对隐士“明加采访,务尽才杰,州县以礼发遣”。

唐玄宗下诏“有嘉遁幽栖,养高不仕者,州牧各以名闻。

”统治者如此看重隐士,文人们纷纷采用这种方式以达到辅佐君王的目的。

李白一生共有四次隐居生活。

一隐是“昔与逸人东严子隐于岷山之阳,白巢居数年,不迹城市”;二隐是与孔巢父、韩准、裴政等人隐于徂徕山;三隐是与道士吴筠隐于剡中;四隐是与元丹丘在颖阳、嵩山隐居过一段时间。

李白并非真正的隐士,他和众多文人们一样,是想通过隐居获得称誉,继而得到天子的重用。

“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

安能餐君紫霞,映君青松,乘君鸾鹤,驾君虬龙,一朝飞腾,为方丈蓬莱之人耳?”很明确地表现了他的政治意图。

“李白在出世与入世的问题上观点很明确,出世不忘入世,入世之后仍不忘出世。

总的看法,入世思想还是占主导地位。

儒道释三家对李白诗歌创作的影响

儒道释三家对李白诗歌创作的影响

儒道释三家对李白诗歌创作的影响李白是唐代著名诗人,他的诗歌创作不仅在当时得到广泛的赞誉,更成为了后世文学领域的重要遗产。

在李白的诗歌创作中,儒家、道家和佛家这三大思想文化对他的影响都十分深刻。

下面我们来探讨一下儒道释三家对李白的诗歌创作的影响。

首先,儒家思想对李白的诗歌创作起到了深刻的影响。

李白在创作诗歌时,常常从儒家的人文精神方面汲取灵感。

他注重诗歌表达的情感和内涵,关注人的情感世界和社会现实。

例如,“将进酒”这首诗中的“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反映了李白崇尚快乐、追求自由的精神与儒家“尊儒重道”的思想相契合。

另外,李白把儒家思想中的“道”和自己的“胸怀”相融合,致力于追求独特的自我个性和自由创新的精神。

其次,道家思想对李白的诗歌创作也具有不可忽视的影响。

李白的诗歌充满了道家的思想特色,他注重诗歌表达的笔墨之道与神秘力量。

例如,“庐山谣”中的“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表达了他对大自然与人的渊源性关联的深刻洞察。

此外,李白借鉴了道家思想的超然情趣,如“赋得古原草送别”,表达了对亲友和世俗的超然态度和追求天人合一的思想。

最后,佛家思想对李白的诗歌创作也具有一定的影响。

佛家思想的“慈悲为怀”、“春风化雨”的精神,反映在李白的诗歌中。

例如“将死未死”,表达了对死亡的慈悲和通透的理解,以及对生命的珍视和爱惜的态度。

此外,在“夜泊牛渚怀古”这首诗中,“疑是地上霜”表达了佛家思想的“无定相”、“化身成影”的哲学观念,体现了佛家的无为、随遇而安的境界。

综上所述,儒道释三家对李白的诗歌创作都有深刻的影响。

当然,这种影响是相互交融和综合的,不可能单一地表现出来。

李白在创作诗歌的过程中,融汇各种思想精华,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创作风格,这也成为了他的诗歌魅力的根源。

儒道释三家对李白诗歌创作的影响 doc

儒道释三家对李白诗歌创作的影响 doc

儒道释三家对李白诗歌创作的影响 doc
李白作为唐代最著名的诗人之一,他的诗歌风格极其独特,深受儒、道、释三家思想
的影响。

儒家思想的清正,道家思想的超脱和释家思想的慈悲,都在李白的诗歌中得到了
体现。

首先,儒家思想对李白的诗歌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儒家重视人伦,讲究社会秩序。

在李白的诗歌中,儒家的思想随处可见。

例如,他在《将进酒》中写道:“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这句话虽然表现了人生短暂,生命可贵的思想,但李白也表达了
对享受人生的追求。

这也是儒家所倡导的“知足常乐”和“适度”的思想。

又如他在《将
进酒》中所写:“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这表现出了李白对社会道德的关注,也突
显了儒家思想的伦理观点。

其次,道家思想也对李白的诗歌产生了重要影响。

道家提倡自然、超脱,李白的诗歌
中也充斥着这样的意境。

例如,他在《庐山谣》中写道:“日之落,桂林之山水;天之涯,武陵之峨嵋。

”这表现了李白对自然之美的赞叹,也符合道家的“自然归真”思想。

又如
他在《将进酒》中所写:“非关戎骑卷平原,但看王师受尽勇。

”这句话描写了壮士的英
雄气概和超脱人世的精神,也体现了道家思想的超脱境界。

李白诗歌中的心灵世界管窥-word文档资料

李白诗歌中的心灵世界管窥-word文档资料

李白诗歌中的心灵世界管窥诗歌是作家心灵世界的展示。

李白诗歌通过他敞开的心灵,为我们展示了色彩纷呈的世界,其中也有他的自得之乐、沉思之邃和哲悟之趣。

读李白的诗,使我们的心灵世界也仿佛澄澈明朗,远离俗尘。

自得之乐“自得”本来是中国古代思想家如孟子、程颢和朱熹等人所提出的治学方法论。

这种方法论力倡以主体的体验来获得认知,在学习中有所发现、有所创新,它与诗歌创作的审美体验未尝没有相通之处。

诗人在捕捉意象的时候心领神会地探求宇宙的奥秘,所达到的“天人合一”的最佳境界恰好具有“自得”的审美意蕴。

李白在诗中写道:“得心自虚妙,外物空颓靡”(《金门答苏秀才》)。

从诗中“我留在金门,君去卧丹壑”两句来看,苏秀才的隐居之处确实非同人间:“鸟鸣檐间树,花落窗下书。

缘溪见绿,隔岫窥红蕖。

采薇行笑歌,眷我情何已。

月出石镜间,松鸣风琴里”。

李白向来对这种自然造化的胜景就一往情深,于是就想象着苏秀才一定在眷恋自己,以至于“身世如两忘,从君老烟水”。

待诏金门的李白似乎按捺不住内心的期盼,表示身世两忘,跟随苏秀才在大自然中终老一生。

“得心自虚妙”的“得”既指苏秀才,当然也包括李白在内。

李白在感受自得之乐的时候,常常表现为自闲、自幽、自慰和自静的惬意,如:山中问答问余何意栖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闲。

桃花流水杳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

独坐敬亭山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上列二诗,不论是栖碧山的自闲,还是敬亭山的自静,李白在字字入化的描述中都融注了自得之乐的天人合一的情愫。

他的心灵世界里除了环境的恬适,风光的旖旎,山水的清秀,更多的则是置身其间的人与宇宙自然的相亲相伴和相容,进而纯粹为特殊的自迷和自觉。

在李白的笔下,目之所触完全不像南北朝诗人那种有句无诗的陪衬或粘贴,而是主体心灵透过客体物象,浑然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甚至“你我不分”的审美观照。

由此可见,自得之乐所包含的自闲、自静完全是庄子所说的“与物有宜而莫知其极”的人生大快乐。

李白的儒家与道家思想影响

李白的儒家与道家思想影响

李白的儒家与道家思想影响李白,唐代杰出的诗人,被誉为“诗仙”,他的诗歌作品不仅具有丰富的情感表达和独特的艺术风格,还体现了他对儒家和道家思想的深刻理解和影响。

李白的诗歌中融入了儒家和道家思想的元素,这使得他的作品更加丰富多样,并深深地影响了后世文人的思想观念。

儒家思想是古代中国的主流思想之一,其核心理念是儒家的仁爱之道。

李白的诗歌中常常出现了儒家思想的影子,他对于仁爱、孝道、礼仪等儒家价值观念的表达可谓是深入人心。

在他的作品中,经常出现对于仁爱之道的歌颂和向往,如《蜀道难》中的一句“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表达了他对于仁义道德的向往和追求。

此外,李白的诗歌中还经常出现儒家思想中关于功名富贵的讨论。

儒家注重的是培养人的德行和修身养性,而功名富贵则是一种外在的荣誉。

李白在其作品中不时表达对于功名富贵的渴望,如《将进酒》中的“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以及《玉台新咏》中的“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这些作品中展现了他对功名富贵的追求,对于儒家思想中追求荣誉和地位的表达。

然而,虽然李白的诗歌中经常出现儒家思想的元素,但他对于道家思想的影响同样不可忽视。

道家思想强调个体的自由、自然和超越世俗的追求。

李白的诗歌中常常可以看到对自然之美、个体自由的歌咏。

例如,他的诗作《静夜思》中写道:“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这首诗展现了他对于自然之美的赞美和对故乡思念的表达。

此外,李白的诗歌中还经常出现了对超越世俗的追求的描绘,这与道家强调追求无为而治、超然物外的思想相呼应。

比如,他的《登金陵凤凰台》中写道:“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这里的“更上一层楼”被解读为对超越尘世的追求,与道家追求超然物外的理念相契合。

综上所述,李白的诗歌中融入了儒家和道家思想的精华。

他的诗作中不仅表达了对儒家价值观念如仁爱、孝道、功名富贵的赞美和追求,也展现了对道家思想如自然之美、个体自由和超越世俗的追求的描绘。

李白诗歌中的儒释道思想

李白诗歌中的儒释道思想

李白诗歌中的儒释道思想
李白作为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巨匠,他的诗歌作品不仅在艺术上具有独特的魅力,而且在思想上也蕴含着丰富的儒释道思想。

作为一名传统文化学者,我对李白的研究心得如下。

首先,李白的诗歌中展现了儒家思想的影响。

儒家强调人伦道德和社会秩序的
维护,而李白的诗歌中常常表现出对这种价值观的追求。

他的诗中经常描绘忠孝节义等儒家经典价值观,并以此来表达对社会现象的思考。

例如,在《将进酒》中,李白以豪情壮志的笔调,表达了自己对于官员荣耀与责任的追求,体现了儒家思想中的君子之风。

其次,李白的诗歌中融入了佛教思想的元素。

佛教强调超脱尘世的修行和追求
解脱,而李白的诗歌中常常展现出对于人生苦难和世俗纷扰的反思。

他的诗中常常描绘山水、僧侣等佛教意象,表达了对世俗生活的厌倦和对精神境界的追求。

例如,在《静夜思》中,他以寥寥数语,表达了对于人生短暂和对寂静境界的向往,这与佛教追求超脱的思想相契合。

最后,李白的诗歌中也体现了道家思想的痕迹。

道家强调顺应自然、无为而治,而李白的诗歌中常常展现出对自然的赞美和对自由自在的追求。

他的诗中常常描绘山水风景,表达了对大自然的敬畏和对自由奔放的向往。

例如,在《登金陵凤凰台》中,他以豪放的笔调,表达了对自然山川的赞美和对自由自在的向往,体现了道家思想中的自然观念。

综上所述,李白的诗歌中融入了儒释道三家思想的元素。

他的诗作不仅在艺术
上具有独特的魅力,而且在思想上也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

通过研究李白的诗歌,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中国古代文化中的儒释道思想,以及这些思想对于人们生活和社会秩序的影响。

儒释道三家中唐代诗人李白受什么思想影响最大

儒释道三家中唐代诗人李白受什么思想影响最大

儒释道三家中唐代诗人李白受什么思想影响最大
李白一生受道家思想影响最深,其中儒、道文化精神造就了李白独特的个性与对人生的追求。

李白创造了古代浪漫主义文学高峰、歌行体和七绝达到后人难及的高度。

傲岸不羁性格:在中国古代的诗人中,李白虽然向往功名,但他也有自己的原则,那就是必须保持自己独立的人格和尊严;否则,他宁愿放弃,也决不接受“嗟来之食”。

这是道家追求绝对自由、蔑视世间一切的思想在李白身上的影响。

李白少年时代的学习范围很广泛,除儒家经典、古代文史名著外,还浏览诸子百家之书,并“好剑术”。

相信道教,有超脱尘俗的思想;同时又有建功立业的政治抱负。

李白固然迫切要求建功立业,为国效劳,但他并不艳羡荣华富贵,而是认为“钟鼓馔玉不足贵”(《将进酒》)。

在建树功业以后,他要以战国时代高士鲁仲连为榜样,不受爵禄,飘然引退。

其思想明显地受到道家特别是庄子的影响。

试论李白个性的形成原因及其文学表现

试论李白个性的形成原因及其文学表现

试论李白个性的形成原因及其文学表现-------论李白的儒道思想兼具的诗歌表现特色摘要:本文以李白的思想和诗歌表现风格深受儒家和道家的思想精髓所影响为主线,以盛唐多元宗教文化的社会影响、儒道思想相溶表现诗歌表现内容、李白的主要政治经历和李白的人生态度等几大方面为着眼点展开论题进行论述。

李白深处封建制度鼎盛的时代,深受封建文化和意识的影响,他继承并发扬儒道文学思想中的优秀传统,以儒为进,以道为退矛盾且统一结合的人生观使他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诗歌表现风格。

融会贯通将各种诗体、诗风运用于诗中,不拘泥于格律的束缚而力求意境的深远,使诗歌思想内容突出表现自我情感,围绕着入世与出世这一基本矛盾,塑造了自己诗仙、酒仙、谪仙的飘逸潇洒、傲岸不屈的生动形象。

在诗歌表现内容兼具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特色,以饱满丰富的、激昂强烈的语言来诠释对祖国的热爱、对人民的同情、对黑暗统治的批判,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

关键词:儒道思想、影响、浪漫主义、个性风格【正文】:李白思想的多元性和复杂性他的个性风格的卓特在中国古代文人中是十分突出的;但是纵观李白人生的主线,却脉络清晰地突出了以儒道思想结合的一种人生理念,即“功成身退”。

虽然儒、释、道、仙侠、纵横等各家思想都在李白身上有所凸显,对李白的个性和人生态度方面均有所影响,但是儒家思想的促其建功,游侠、纵横思想更促其建大功;老庄和道家思想引导他激流勇退。

这样以儒为进,以道为退的人生观就在他身上得到了矛盾且统一的体现。

李白的儒道政治思想有时是矛盾的,相背离的,使他总是在道家无为避世与儒家积极入世的边缘徘徊。

他始终用道家的处世态度来追求儒家的入仕理想,弄得自己在诗歌之外痛苦不堪。

这种思想上的矛盾和情绪上的起落在诗歌中得到具体的反映。

李白的诗学观也是受到了儒道两家思想的影响为深;与他的政治理想儒道矛盾不同;他接受了老庄思想的影响,强调诗歌应写的清真自然;同时又继承儒家思想的积极入世、关心现实的传统,主张诗歌要有所兴寄,触及时事。

李白的宗教与神秘主义思想

李白的宗教与神秘主义思想

李白的宗教与神秘主义思想李白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一位伟大的诗人,他的作品充满了宗教与神秘主义的思想。

作为一个传统文化学者,我对李白的研究心得如下。

首先,李白的宗教思想体现在他对佛教的崇拜和追求上。

在他的诗中,我们可以看到他对佛教的推崇之情。

例如,在《登金陵凤凰台》一诗中,他写道:“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这里的凤凰台被视为佛教圣地,凤凰象征着佛教的智慧和解脱,李白通过凤凰台的形象表达了对佛教的向往和追求。

其次,李白的神秘主义思想在他的作品中得到了充分的展现。

他对自然界的热爱和对宇宙的探索使他产生了对神秘力量的向往和追求。

在《望庐山瀑布》一诗中,他写道:“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这里的瀑布被赋予了神秘的意义,象征着宇宙的奥秘和无限的力量。

李白通过描绘瀑布的壮丽景象,表达了对神秘力量的渴望和追求。

此外,李白的宗教与神秘主义思想还体现在他对人生和死亡的思考上。

他对人生的短暂和死亡的不可避免有着深刻的认识。

在《将进酒》一诗中,他写道:“苍天已死,黄天当立。

岁旦一阳复一年,百岁千阳常万年。

”这里的“苍天已死”意味着人生的短暂和有限,而“黄天当立”则象征着永恒和不朽。

李白通过对人生和死亡的思考,表达了对超越人生的追求和对永恒的向往。

总的来说,李白的宗教与神秘主义思想在他的诗歌中得到了充分的表达。

他对佛教的崇拜和追求、对神秘力量的向往和追求,以及对人生和死亡的思考,都体现了他对宗教和神秘主义的深入思考和研究。

作为一个传统文化学者,我深深被李白的宗教与神秘主义思想所吸引,也希望通过对他的研究,能更好地理解和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

浅淡儒释道三教影响下的唐代诗人之李白

浅淡儒释道三教影响下的唐代诗人之李白

浅淡儒释道三教影响下的唐代诗人之李白2015-11-22 12:02 | 豆瓣:一·儒释道三教《三教图》——明·丁云鹏在故宫博物院曾看过一幅十分有趣的画作——《三教图》,画面上红衣罗汉法相庄严,端坐于绿柏与菩提树下,孔子与老子各坐一侧,正是儒释道三家一起讨论玄学。

画作虽属想象范畴,但不难看出,在当时儒释道并存,甚至三教合一已代表了社会的主流思潮。

儒释道,听着遥不可及,可一细想,又是如此的熟悉。

每年寒暑假必播剧目《西游记》,真是集大成者。

唐三藏西天取经,为的是弘扬佛法,但行的却是君臣之道。

书中第十三回写到这样一个场景。

众僧们灯下议论佛门定旨,上西天取经的原由。

三藏答曰:“心生,种种魔生;心灭,种种魔灭。

我弟子曾在化生寺对佛设下洪誓大愿,不由我不尽此心。

这一去,定要到西天,见佛求经,使我们法轮回转,愿圣主皇图永固”。

一代名僧愿江山稳固、国泰民安,可见心中是有君臣之道的。

元延佑三年建造的黄岩常寂寺门前,写着“皇图永固帝道遐昌,佛日增辉法轮常转”。

记得上学时,老师教导我们,孙悟空是反封建反礼教的代表,现在看来亦不免偏颇。

唐三藏的种种教诲,言传身教,甚至紧箍咒约束,都是为了让孙悟空恪守礼教;孙悟空表现出来的诸多良好品质,如竭尽全力保护照顾师父,嫉恶如仇,也符合儒家“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的品行。

再说《西游记》中琳琅满目的神仙,出场最为频繁的如来、观音、玉帝、王母、太上老君、真是佛道云集、蔚为大观。

儒释道三家的融合思想,在历史上有个学称叫“宋明理学”,感兴趣的朋友可以自行研究一下,此处不展开赘述。

且不说,儒术上升为宗教思想,与佛教、道教并行有何历史渊源;也不说儒、释、道在中国几千年的人文艺术与社会发展中起到何等重要作用;今天先从简单易理解的唐诗入手,看看这三家思想是怎样影响着唐诗的。

唐朝是个才人辈出的时代,但若论最负盛名的三位诗人,无疑是诗仙李白、诗圣杜甫和诗佛王维。

李白的诗歌与宗教思想

李白的诗歌与宗教思想

李白的诗歌与宗教思想李白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一位伟大的诗人,他的诗歌作品不仅在艺术上具有独特的魅力,同时也蕴含着丰富的宗教思想。

作为一位传统文化学者,我对李白的研究心得主要集中在他的诗歌与宗教思想的关系上。

首先,李白的诗歌中融入了大量的佛教思想。

佛教在唐代达到了鼎盛时期,对当时的文化和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李白深受佛教思想的熏陶,他的诗作中常常出现对佛教中的修行、生死、空灵等主题的描绘。

例如《静夜思》中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对世俗生活的超越和对佛教境界的向往。

他的诗中还经常出现佛教经典中的词句,如《蜀道难》中的“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这些词句不仅展示了李白对佛教文化的了解,也体现了他对佛教思想的倾慕。

其次,李白的诗歌中也融入了道教的思想。

道教在唐代同样具有广泛的影响力,对文人墨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李白的诗作中常常出现对自然、人生、虚无等主题的描绘,这些都与道教的思想有着密切的联系。

例如《登金陵凤凰台》中的“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通过对大自然的描绘,展示了李白对道教中自然观念的认同。

他的诗中还常常出现对道教中仙境、神仙等元素的描绘,如《望庐山瀑布》中的“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这些描写不仅展示了李白对道教文化的理解,也体现了他对道教思想的追求。

此外,李白的诗歌中还融入了一些儒家的思想。

儒家思想在古代中国是主流思想,影响了整个社会的价值观和道德观。

李白的诗作中常常出现对忠诚、孝道、仁爱等儒家经典价值观的表达。

例如《送友人》中的“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通过对友情的描绘,表达了对儒家中友爱和忠诚的追求。

他的诗中还经常出现对历史人物的赞颂,如《将进酒》中的“李广难封,长使英雄泪满襟”,这些描写不仅展示了李白对儒家文化的崇敬,也体现了他对儒家思想的尊重。

总的来说,李白的诗歌与宗教思想紧密相连,他将佛教、道教和儒家思想融入到自己的诗作中,创造出了独特的艺术风格。

李白的宗教思想对其诗歌的影响

李白的宗教思想对其诗歌的影响

李白的宗教思想对其诗歌的影响李白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一位极具影响力的诗人,他的诗歌作品以其豪放奔放的风格和丰富的想象力而闻名于世。

然而,除了他的文学才华,李白的宗教思想也对他的诗歌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从李白的宗教信仰、宇宙观、人生观以及诗歌创作中的表现等方面,对他的宗教思想与诗歌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

首先,李白的宗教信仰对他的诗歌创作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据史料记载,李白生活在唐代,当时佛教、道教和儒教并存,而他自己则深受佛教和道教的影响。

他曾多次表达对佛教的崇拜和追求,如《渡荆门送别》中的“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一诗中,他将自然景观与佛教的禅意相结合,表达了对超脱尘世的向往。

此外,李白还曾在诗中表达对道教的崇拜,如《静夜思》中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一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表达了对道教的追求和对人生的思考。

可以说,李白的宗教信仰为他的诗歌提供了灵感和创作题材,使得他的诗歌具有了独特的宗教色彩。

其次,李白的宇宙观对他的诗歌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李白对宇宙的观察和思考在他的诗歌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他的诗作中常常描绘自然景观,如山水、星辰等,通过对自然的描写和对宇宙的思考,他表达了对宇宙的敬畏和对人生的思考。

例如,《望庐山瀑布》中的“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一诗中,他通过对庐山瀑布的描绘,表达了对宇宙奇妙景象的赞美和对自然力量的敬畏。

可以说,李白的宇宙观为他的诗歌提供了广阔的创作空间,使得他的诗歌具有了深邃的宇宙意境。

此外,李白的宗教思想还对他的人生观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李白的诗歌中常常表达对人生的热爱和对人生意义的思考。

他追求自由自在的生活方式,崇尚豪放不羁的个性,这与佛教和道教的解脱与超脱有着一定的契合。

例如,《行路难》中的“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

羞逐长安社中儿,赤鸡白狗赌梨栗。

李白的政治言论与文化观念

李白的政治言论与文化观念

李白的政治言论与文化观念李白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伟大诗人之一,他的作品以豪放奔放、情感激昂而著称。

作为一个传统文化学者,我对李白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他的政治言论与文化观念方面。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从几个方面对李白的政治言论和文化观念进行分析和探讨。

首先,李白的政治言论体现了他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和思考。

在他的诗歌中,我们可以看到他对当时政治局势的批判和反思。

例如,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他写道:“君山东南坼,峨嵋太守青。

回日驻云峰,归舟弄巫云。

”这里的“峨嵋太守青”被认为是对当时政府官员的讽刺,暗示他们的腐败和无能。

李白通过诗歌表达了自己对社会不公和政治腐败的不满,展现了他作为一个文人的社会责任感。

其次,李白的政治言论还体现了他对自由和个人独立的追求。

在他的诗歌中,他经常表达对自由的向往和对束缚的反抗。

例如,在《行路难》中,他写道:“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

羞逐长安社中儿,赤鸡白雉赌梨栗。

”这里的“羞逐长安社中儿”暗示了他在官僚体制中的不满和不被接纳的感受。

李白通过诗歌表达了自己追求自由和个人独立的愿望,这与他豪放的个性和对世俗束缚的反叛精神相契合。

此外,李白的政治言论还反映了他对民众疾苦的关怀和对社会改革的期望。

在他的诗歌中,他经常表达对底层百姓的同情和对社会不公的愤慨。

例如,在《蜀道难》中,他写道:“噫吁戏!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这里的“蜀道之难”可以理解为对人民苦难的揭示,李白通过描绘蜀道艰险的景象,表达了对底层百姓困境的关注和对社会改革的期望。

在文化观念方面,李白的作品体现了他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对自然的崇拜。

在他的诗歌中,他经常描绘自然风光和山水景色,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宇宙的敬畏。

例如,在《静夜思》中,他写道:“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这里的“低头思故乡”表达了他对故乡的思念和对传统文化的怀念。

李白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抒发个人情感,展现了他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对自然的崇拜。

李白作品中的传统宗教与哲学观念

李白作品中的传统宗教与哲学观念

李白作品中的传统宗教与哲学观念李白作为唐代最杰出的诗人之一,他的作品不仅展现了他的浪漫主义情感和豪放不羁的个性,还融入了丰富的传统宗教与哲学观念。

在我对李白的研究中,我发现他的诗歌中常常涉及到佛教、道教和儒家思想等传统宗教与哲学观念,这些观念在他的作品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首先,李白的诗歌中常常出现佛教的影响。

佛教对于李白来说是一种重要的精神寄托,他在诗中表达了对佛教教义的崇拜和追求。

例如,在《登金陵凤凰台》一诗中,他写道:“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这里的凤凰被赋予了佛教的象征意义,象征着超越尘世的灵性和升华的境界。

李白通过描绘凤凰的飞翔,表达了自己对佛教解脱之境的向往。

此外,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一诗中,他提到了“佛祖”和“舍利子”,表达了对佛教信仰的虔诚和对佛教修行的向往。

这些作品展现了李白对佛教的崇敬和对超越尘世的追求。

其次,李白的诗歌中也融入了道教的影响。

道教是古代中国的一种重要哲学思想,强调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和追求长生不老的境界。

在李白的作品中,他经常表达对自然的赞美和对长生不老的向往。

例如,在《静夜思》一诗中,他写道:“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这里的明月和思乡意象与道教中的“仙境”和“长生不老”有着紧密的联系。

李白通过描绘自然景物,表达了对道教哲学思想的追求和对长生不老的向往。

此外,李白的作品中也反映了儒家思想的影响。

儒家思想强调人伦道德和社会秩序的维护,对于李白来说,儒家思想是他成为一名文人的基础。

在他的作品中,他常常表达对社会现象和人伦关系的思考和反思。

例如,在《将进酒》一诗中,他写道:“醉别江楼晓带雨,酒醒却在花间游。

”这里的“江楼”和“花间”象征着社会和人伦关系,李白通过饮酒的方式来逃离社会的困扰,表达了对社会秩序的不满和对个人自由的追求。

这些作品反映了李白对儒家思想的思考和对社会伦理的关注。

综上所述,李白作品中的传统宗教与哲学观念丰富多样,展现了他对佛教、道教和儒家思想的独特理解和追求。

李白诗歌中的宗教意蕴

李白诗歌中的宗教意蕴

李白诗歌中的宗教意蕴李白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一位伟大诗人,他的诗歌作品以其奔放豪迈、意境深远而闻名于世。

在李白的诗歌中,我们可以发现一些宗教意蕴的存在。

本文将从佛教、道教和儒家三个方面来分析李白诗歌中的宗教意蕴。

首先,李白的诗歌中常常出现佛教的影响。

佛教是中国古代三大宗教之一,对于李白这样的文人来说,佛教的思想对他的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例如,在《静夜思》中,李白写道:“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夜晚的景象,但其中的“低头思故乡”一句,暗示了人们在世间的离愁别绪,具有佛教中“生死离别皆是常态”的思想。

其次,道教也在李白的诗歌中有所体现。

道教是中国古代的一种哲学思想和宗教信仰,强调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李白的诗歌中常常描绘自然景物,表达对自然的热爱和向往。

例如,在《登金陵凤凰台》中,李白写道:“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这首诗以金陵凤凰台为背景,表达了对自然景观的赞美,同时也体现了道教中“顺应自然”的思想。

最后,儒家思想在李白的诗歌中也有所体现。

儒家是中国古代的一种思想体系,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和个人修养。

李白的诗歌中常常表达了对友谊和人情的思考和感悟。

例如,在《送友人》中,李白写道:“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这首诗以送别友人为主题,表达了诗人对友谊的珍惜和对离别的痛苦,体现了儒家中“仁爱”和“知行合一”的思想。

综上所述,李白的诗歌中存在着丰富的宗教意蕴。

佛教、道教和儒家三种宗教思想在他的诗歌中都有所体现。

通过对李白诗歌中宗教意蕴的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他的作品,同时也能够深入了解中国古代文化中的宗教思想。

李白的诗歌不仅仅是文学作品,更是一扇了解中国古代宗教文化的窗口。

李白应有三个自号

李白应有三个自号

李白应有三个自号
莫道才
【期刊名称】《阅读与写作》
【年(卷),期】1996(000)006
【摘要】关于李白的自号,文学辞典和文学史著作都只说他号“青莲居士”,这是不错的,这个自号见于《答僧中孚赠仙人掌茶诗序》和《答湖州迦叶司马问白是何人》。

但实际上,李白还有两个自号被人忽略了,一个是“酒仙翁”,一个是“谪仙人”。

“酒仙翁”这一自号见于《金陵与诸贤送权十一
【总页数】1页(P15-15)
【作者】莫道才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I206.2
【相关文献】
1.李白"三教调和"文化思想之管窥——由李白号"青莲居士"谈起 [J], 吕彦舒
2.浅谈诗歌翻译的可译性——以李白《静夜思》三个英译本为例 [J], 陈艳君; 池小泉
3.三个不变,三个不是,三个不能,中共吉林市昌邑区常委带头学习七号文件,全区上下层层统一认识 [J], 郭绍华
4.浅谈诗歌翻译的可译性——以李白《静夜思》三个英译本为例 [J], 陈艳君;池小

5.古诗教学的三个要点——以李白诗作为例 [J], 程慧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儒道释三家对李白诗歌创作的影响

儒道释三家对李白诗歌创作的影响

儒道释三家对李白诗歌创作的影响——谈李白浪漫主义诗风形成的源、缘[摘要]儒、道、释三家历来有“三教”之说,自魏晋以来逐渐打破儒家一统天下,形成“三教”合一的文化现象,大大影响了古代文人的思想与创作。

“诗仙”李白以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创作气魄,继屈原诗歌创作的浪漫主义遗风,将我国诗歌创作推上了浪漫主义创作的巅峰。

首先,儒教济时用世的思想,对李白诗歌的创作起了主导作用。

李白的许多诗篇,总是畅意地表达出其建功立业、治国平天下的宏伟抱负。

而道教更以其土生土长的优势,使李白的更多诗歌打上了求仙问道、羽化成仙的烙印。

以释济道、释道并用,李白的诗歌创作中又渗透着浓厚的佛性禅趣。

总之,儒、道、释三家在李白的体系中相互融合,相互渗透,成就了李白的浪漫、豪放之名。

所以,本文通过对李白诗歌创作的简要分析,谈谈儒、道、释三家对李白诗歌创作的影响。

[关键词]儒道释李白诗歌创作儒道释三家对李白诗歌创作的影响——谈李白浪漫主义诗风形成的源、缘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构成,历来有“三教”之说,乃指“‘儒’、‘释’、‘道’”三家而言。

南宋陆九渊《与王顺伯书》云:“大抵学术有虚有实,儒者有儒者之说,老者有老者之说,释者有释者之说,天下之学术众矣,而大别此三家。

”又如近人陈寅恪先生在审阅冯友兰先生《中国哲学史》下卷的报告中说“南北朝时即有儒、释、道三教之目。

李唐之世,遂成为固定制度,如国家有庆典,则召集三教之学士讲论于殿廷,是其一例。

故自晋至今,言中国之思想,可以儒、释、道三教代表。

”一、儒教对李白诗歌创作的影响自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起,中国想入世的知识分子,只有习儒进仕这一条路了。

儒家济时用世的精神,深深的积淀在文人士子的心灵深处已悠悠两千年。

这两千年来,儒家思想一直占据着主导地位。

所以文人士子在未入仕之前或刚刚登上仕途之初,个个意气昂扬,以积极入世的儒家精神以期实现建功立业的宏大抱负。

李白诗中充满了英雄主义艺术追求。

《上安州裴长史书》中说:“以为士生而桑弧逢矢,射乎四方,故知大丈夫必有四方之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李白“三教调和”文化思想之管窥
作者:吕彦舒
来源:《文教资料》2010年第01期
摘要:本文以李白号“青莲居士”为楔子,通过“青莲”在儒、道、佛三教中的特殊寓意,阐释李白“三教调和”文化思想的形成,展现李白多元文化思想中的遗世独立、超然物外的高贵情怀与文化人格。

关键词:李白“青莲居士”“三教调和”
唐代大诗人李白号“青莲居士”,纵观李白存世作品,运用“青莲”二字者凡七见,特别是《答族侄僧中孚赠玉泉仙人掌荣并序》中,李白俨然以“青莲居士”自居。

后世诗评家对其取义多有不同说辞。

明代张存绅认为:“李太白生蜀昌明县青莲乡,故号青莲居士。

”明中期的杨慎和晚期的陈继儒也分别在《丹铅续录》、《眉公秘笈》中执此一说;清代王琦则认为:“青莲花出西竺。

梵语谓之优钵罗花,清净香洁,不染纤尘。

太白自号疑取此义。

”笔者认为,除上述两种取义外,李白以“青莲”自号,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李白的文化思想的形成受到儒家、道教、佛教三种文化的交织调和。

一、“青莲”是李白儒家思想的写照
莲花,又名荷花、芙蓉、英蕖等,最早以“喻所说女之容体”而进入文学视野是在《诗经》中,如《陈风·彼泽之陂》、《郑风·山有扶苏》。

至战国时期,莲花则更多地出现在《楚辞》中,其与兰、蕙、薜荔等构成了《楚辞》中“香草”意象,已具备文人意味,有着丰富的比兴功能,不再只是女性意象原型,还成了中国古代文人芳洁之志的象征和政治命运的意象。

到了唐代,随着莲花审美认识的进一步深入,莲花的女性意味开始淡弱,其丰富的人格象征意义开始生成。

早荷、晚荷、荷气、清水美蓉等无不从不同的角度实践着唐人对“清”美的追求,荷花成为士大夫幽洁品格的写照。

“安社稷、济苍生”是李白一生的理想,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用尽了一切手段,如任侠交游、纵横干谒、求仙学道、结社隐居等,即便在政治上失败时,仍心存魏阙,期望有朝一日能展“鲲鹏之志”。

由于李白与屈原有着相似的政治理想和不幸遭遇,加之屈原的作品又是战国时代的“风”、“雅”之作,以至于屈原成为李白一生最崇拜的诗人之一。

李白曾高度评价屈原的作品:“屈平词赋悬日月。

楚王台榭空山丘。

”正是由于对屈原的这种特殊情感。

他继承和发扬了屈原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对美好理想执着追求的斗争精神,并更深层次地发展了屈原的积极浪漫
主义精神。

他借《楚辞》中最常见的“香草”,屡屡以莲自喻,使用比兴手法。

抒发政治情怀和期望,反衬不合理社会的黑暗和丑恶,如《碧荷生幽泉》:
碧荷生幽泉,朝日艳且鲜。

秋花冒绿水,密叶罗青烟。

秀色空绝世,馨香谁为传?坐着飞双满,凋此经芳年。

结根未得所,愿托华池边。

诗中李白以碧荷自喻,在绿水青烟中艳色绝绝。

象征着李白遗世独立的生命之姿。

“华池”则喻比朝廷。

荷花本是野生,但被作为嘉卉引入“华池”,象征着士人“托根得所”为朝廷所重用。

可见“(李)白未尝一日忘事君也”,他所担心的是“为君子有绝世之行处于僻野而不为世所知,常恐老之将至而所抱不见于所用”。

而他“且放白鹿青崖间,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则彰显了诗人不向黑暗现实妥协、与污浊社会决裂的傲岸决心,令诗人的作品永远都洋溢着一种与世独立、芳烈高洁,如莲一般的气韵与魅力。

所以说,李白以“青莲”为号是他文化思想中“事君荣亲、建功立业、兼济天下”等儒家思想,以及“士大夫”情结的写照。

二、“青莲”是李白道家思想的意象
李白自幼生活在道教的发源地——巴蜀。

道教是唐代的国教,老庄思想作为一种官方思想广为传播,对唐代知识分子影响巨大。

同唐代所有的知识分子一样。

李白对道教的关注,主要体现在对其玄理的玩味和涵泳上,从而陶冶性情,从道、禅中提炼出一种超越世外的脱俗情趣。

寻求心灵解放的自由精神。

李白的一生都在追求自由与光明,自由精神和理想主义是他思想的灵魂,而老庄道家思想中的批判意识、自由精神、超旷哲学与虚无思想都对他自由理想的形成影响甚深。

李白的政治观、人生观均受老子“功遂身退”观念的影响,在他看来,理想的人生应是“申管晏之谈,谋帝王之术,奋其智能,愿为辅弼。

使寰区大定。

海县清一。

事君之道成,荣亲之义毕,然后与陶朱留侯,浮五湖,戏沧洲,不足为难矣。

”这是一种儒、道互补的人生观。

“青莲”是释氏常典,“居士”之常义又是指居家修佛之士。

李白取“青莲居士”为号,似乎是佛教“因缘”。

但纵观李白一生,我们看到。

李白无论是在初出茅庐的少年时代和养望待时的青壮年,还是在仕途之路上苦苦挣扎的中晚年时期,均贯穿着隐居游仙、采药炼丹、亲受道箓、与道教人士往还的游仙生活;也不难发现,李白众多的游仙诗中充满了对神仙世界的慕恋与渴求。

道教对他影响甚深,是融铸、造就他独特个性、独特诗风的主因。

因“青莲”是道教典故,居士古时也被称为高洁之士,“谪仙”更为道教神仙概念,所以,“青莲居士”也可理解为一道教称谓。

其实,也有唐人将李白的“青莲居士”看作一道教称谓的,如谭用之诗《寄左先辈》:“学取青莲李居士,一生杯酒在神仙。

”可见。

道教为李白的身心提供了一个理想的国度,塑造了他热爱自由,超凡脱俗的个性气质;道教中大量的神仙传说。

为李白的诗歌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同时道家以自然为宗。

贵在天真,崇尚天地之大美的美学观,又深深影响了李白,令他的诗歌达到了“大巧自然,人力何施”的高度。

三、“青莲”是李白佛教思想的物化
莲花自古以来就是佛门圣物,在印度佛经中具有特殊的宗教寓意。

随着佛教的本土化,佛教思想与中国传统思想和思维方式逐渐相融,而成了中国士人最容易接受的宗教,像李白这样受老庄玄学思想影响甚深的诗人,生性热情,对援道人释、以玄解空的禅宗佛学自然会大感兴趣。

李白一生游览了许多地方,其中有不少是浮图名刹,他不仅求仙学道,而且常与僧伽浮图广为交游。

据统计,在李集中与佛教有关及与僧人交游的诗文就有五十余首之多,可查出姓名者有三十余人,所游览和寄居过的佛寺寺名可考的就达三十余座。

他对释家佛、法、僧三宝都极尽赞美之辞。

有不少深得释家三昧之旨,如《地藏菩萨赞序》、《崇明寺佛顶尊胜陀罗尼幢颂序》、《鲁郡叶和尚赞》、《赠僧朝美》等。

李白不仅从师谈玄,而且参加佛教活动。

从李白所接触的佛教来说,以净土宗和禅为多,而李白学佛是从学禅开始的,他所接触的僧人也多是禅师。

在他的诗中既有“禅关”、“禅房”、“禅室”、“禅伯”、“禅师”等称谓,又有坐禅之举。

在长流夜郎遇赦而归后,李白曾隐居庐山,常到东林寺去参加佛事活动。

其所作《庐山东林寺夜怀》诗,就提到了参禅一事。

诗中说:“宴坐寂不动,大千入毫发。

湛然冥真。

旷劫断出没。

”其中“宴坐”、“寂然不动”、“大千”、“旷劫”皆佛家语,表达了他万念俱熄的涅监胜境。

佛教常用青莲比喻眼睛,如“目净修广如青莲”;又常以青莲说明佛法清净圆满。

如“如水生花中,青莲花为最,不放逸法,亦复如是”。

李白《僧伽歌》云:“此僧本住住南天竺,为法头陀来此国。

戒得长天秋月明,心如世上青莲色。

”因此,禅宗思想相伴李白一生,抚慰他的灵魂,令他的精神得到洗礼与升华,时刻保持着一种不与腐朽势力妥协,洁身自好如同青莲花一般的高洁品质,而且禅宗的空灵之学,也使得李白的诗歌增添了玄远飘逸的神逸之美,像《山中问答》、《自遣》、《独坐敬亭山》等五、七言绝句,就深具禅法、禅趣,甚至已臻化境。

所以说李白自称“青莲居士”,绝非一时心血来潮所为,而是有其深刻的佛教思想根源。

四、结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