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文言虚词训练学案
(完整版)高三文言虚词复习导学案教师版(一).doc
文言虚词(一)【学习目标】1. 了解虚词的概念、类别与特点;2. 了解连词的概念及其类别;3. 掌握虚词“而”、“以”、“则”的意义和用法。
(学习重难点)【考纲要求】1. 规定: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用法。
2. 要求掌握 18 个常见文言虚词: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
【知识链接】装一、虚词的概念和类别虚词——没有完整的词汇意义,但有语法意义或功能意义的词。
现代汉语的虚词一般情况下包括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象声词六类。
文言虚词和实词的分类大体上和现代汉语相同,所不同的是代词一般也归入虚词一类。
二、文言虚词的特点1. 用法灵活:往往一个字有好几种用法,好几种解释,甚至分属好几类词。
2. 使用频率高:许多常用的虚词,在一篇中会多次出现。
3. 语法功能强:实词往往要靠虚词的组合、连接、辅助而成为完整的句子,体现不同的意思,抒发不同的感情,表达不同的语气。
4. 发展变化大。
三、学法指导1. 分清虚实订文言虚词大多是从实词借用或实词虚化而来的,因而某个词可以同时兼有实、虚两种用法的情形极为常见,学习时必须分清哪是实词,哪是虚词。
如:谁为大王为此计者。
(《鸿门宴》)..第一个“为”是词,可译为;第二个“为”是词,可译为。
2. 辨明用法有些虚词不仅兼有实词的用法,而且在虚词范围内又大都有多种用法,这要根据它在句子里的作用来确定。
如: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第一个“其”是词,可译为;第二个“其”是词,可译为。
3. 通晓古今线要确切了解文言虚词的用法,还应常与现代汉语进行比较,弄清一些常见虚词的古今变化,准确掌握这些词与现代汉语中那些词相当。
4. 注意特殊现象文言虚词中还有一些特殊现象,要特别注意。
(1)兼词:兼词是指兼有两个词的意义和作用的单音词,它所兼的两个词属于两个不同的词类。
如:投诸渤海之北。
诸:。
.(2)虚词的连用:虚词的连用是为了加强语气,较多的是两个虚词的连用,也有三个连用的。
文言虚词复习教案
文言虚词复习教案
教案标题:文言虚词复习教案
教学目标:
1. 了解文言虚词的定义和特点
2. 掌握常见的文言虚词及其用法
3. 能够在阅读和写作中正确运用文言虚词
教学重点:
1. 文言虚词的定义和特点
2. 常见的文言虚词及其用法
3. 文言虚词的运用
教学难点:
1. 掌握文言虚词的多样性和灵活运用
2. 在阅读和写作中正确使用文言虚词
教学准备:
1. 教材:相关文言文课文和阅读材料
2. 教学工具:黑板、彩色粉笔、教学PPT
3. 学生练习题目
教学过程:
第一步:导入(5分钟)
教师通过举例引入文言虚词的概念,让学生了解文言虚词的定义和特点。
第二步:讲解(15分钟)
教师讲解常见的文言虚词及其用法,包括“乃、其、者、焉、所、之”等虚词的
用法和意义,通过实例让学生理解文言虚词在句子中的作用。
第三步:练习(20分钟)
教师设计一些练习题目,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练习,包括选择题、填空题等,
帮助学生巩固文言虚词的用法。
第四步:拓展(10分钟)
教师展示一些古文课文或文章,让学生通过阅读和分析,发现其中的文言虚词,并讨论其运用和意义。
第五步:总结(5分钟)
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文言虚词的重要性和灵活运用,鼓励学生
在阅读和写作中多加练习。
教学反思:
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和时间,让学生在轻松愉快
的氛围中学习文言虚词,提高他们的阅读和写作能力。
同时,教师还应该鼓励
学生多加练习,提高对文言虚词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文言虚词学案
语文学案总第(11 )期【导学】学习目标:准确判断文言文具体语境下的虚词用法。
文言文中一般不作句子成分,不表示实在的意义的词。
主要的作用是组合语言单位。
虚词种类: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象声词、代词七类。
【导思】二、[若]1 / 5四、[为wèi]2 / 5十一、[以]3 / 51、父利其然也。
()2、秦王怫然怒。
()3、为之怡然称快。
()4、然胡不已乎?()5、虽然,公输盘为我为云梯,必取宋。
()6、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7、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8、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
()9、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二、指出下列句子中的“若”的用法和意义。
1、烨然若神人()2、徐公不若君之美也()3、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
()5、曾不若孀妻弱子()4、皆若空游无所依() 6、若有作奸犯科者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三、指出下列句子中的“为”的用法及意义。
1、山峦为晴雪所洗()2、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3、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4、公输盘为我为云梯()5、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6、不受之人,且为众人()7、或以为死,或以为亡() 8、若为佣耕,何富贵也()四、指出下列各句中的“为”的用法和意义。
1、公输盘为楚为云梯之械()2、不足为外人道也()3、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4、为之怡然称快()5、为天下唱,宜多应者()五、指出下列各句中的“因”字的意义和用法。
1、罔不因势象形,各具形态()2、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3、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六、指出下列各句中的“与”的意义和用法。
1、东风不与周郎便,()2、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3、与朋友交而不信乎?()4、所识穷乏者得我与?()5、夸父与日逐走。
()6、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七、指出下列各句中的“则”的意义和用法。
1、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2、然则何时而乐耶?()3、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高考文言虚词复习学案(高三备课资料)
高考文言虚词复习学案(高三备课资料)高考文言虚词复习学案(高三备课资料)文言虚词复习学案(1)学习要点:掌握“之”“而” “以”虚词的用法学习过程一、考点阐释xx年的《考试大纲》明确有15个:而、何、乃、其、且、假设、所、为、焉、以、因、于、与、那么、之。
“在文中的用法”,就是在文言文阅读材料的上下文中确定某个虚词的详细意义和作用。
复习文言虚词,一般不要求同学死记硬背虚词的义项。
二、复习“之”典型例题解释句中“之”字的意义和用法1、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2、辍耕之陇上。
3、奉之弥繁。
4、侵之愈急。
5、子孙视之不甚惜。
6、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7、汝识之乎?8、可以知之矣。
9、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10、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
11、余之力尚足以入。
12、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壁之下。
13、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14、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15、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
16、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
17、顷之,烟炎张天。
18、蚓无爪牙之利。
19、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
20、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21、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22、夫晋,何厌之有。
规律总结课堂训练判断“之”在文中的意义。
一僧欲1之南海,询于唐僧,唐僧不2之应。
久3之,此僧以箪食瓢饮4之助至南海,夸5之于唐僧:“此何难6之有?”唐僧曰:“汝7之百折不挠,实可钦佩。
然汝8之言亦过矣,君将骄而笑9之乎?”三、复习“而”典型例题解释句中“而”字的意义和用法1、得双石于潭上,扣而聆之2、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3、图穷而匕见4、余闻而愈悲5、庄宗受而藏之6、温故而知新7、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8、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9、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10、惜其用武而不终也11、至於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12、吾见师之出,而不见其入也13、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14、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15、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16、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17、盛以锦囊,负而前驱18、徐而察之19、夫诸侯而骄人那么失其国20、诸君而有意,瞻予马首可也21、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22、玉在山而草木润,渊生珠而崖不枯23、必欲烹而翁,那么幸分我一杯羹24、既而儿醒,大啼规律总结课堂训练判断“而”在文段中的意义。
文言虚词专项复习教案
文言虚词专项复习教案年级:高中教学目标:1.理解文言虚词的概念和作用2.掌握文言虚词的常见用法和意义教学重点:1.理解文言虚词的特点2.掌握文言虚词的基本用法和意义教学难点:1.掌握文言虚词的多义性和灵活运用2.区分文言虚词与实词的用法教学准备:1.教材:高中《文言文阅读》教材2.教具:黑板、彩色粉笔教学过程:Step 1:引入1.利用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文言句子,让学生感受文言虚词的存在和作用。
2.提问:你们在以前的学习中遇到过哪些文言虚词?请举例说明。
Step 2:概念解释1.讲解文言虚词的定义:文言虚词是指在句子中不具有实际意义,但在上下文中有一定作用的词语。
2.引导学生思考文言虚词与实词的区别,并总结其特点。
Step 3:常见文言虚词的用法和意义1.教师通过对《文言文阅读》教材中常见文言虚词的筛选和整理,讲解其常见用法和意义。
2.教师通过举例子,让学生理解文言虚词在句子中的不同作用。
Step 4:多义性和灵活运用1.教师提供一些文言虚词的多义词义,引导学生思考不同语境下文言虚词的灵活运用。
2.学生们进行小组讨论,归纳总结不同语境下文言虚词的词义变化规律。
Step 5:实例演练1.班级分成若干小组,教师提供一些文言文原文或句子,要求学生分析其中的文言虚词,理解其用法和意义。
2.学生们进行小组合作讨论,分析句子,并互相交流,讨论结果。
Step 6:拓展延伸1.教师提供一些其他文言虚词的用法和意义,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2.学生进行个人阅读练习,总结其他文言虚词的用法和意义。
Step 7:小结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内容,总结文言虚词的特点、常见用法和意义。
2.教师提问和学生进行互动,巩固学生对文言虚词的理解和掌握。
Step 8:作业布置1.教师布置作业:要求学生阅读一篇文言文课文,找出其中的文言虚词,并分析其用法和意义。
2.学生自主阅读和完成作业。
Step 9:教学反思1.教师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总结教学经验和不足之处。
语文文言文虚词复习教案
语文文言文虚词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常见的文言文虚词,如“之”、“乎”、“者”、“也”、“矣”等。
2. 使学生能够正确运用这些虚词,提高阅读和理解文言文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对文言文虚词在句子中的作用和用法的认识。
二、教学内容:1. 文言文虚词的定义和作用。
2. 常见文言文虚词的用法和例句。
3. 文言文虚词在句子中的位置和影响。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掌握常见文言文虚词的用法和例句。
2. 难点:理解文言文虚词在句子中的作用和位置。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讲解法,讲解文言文虚词的定义、作用和用法。
2. 使用例句法,通过例句讲解文言文虚词在句子中的位置和影响。
3. 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互相交流学习心得。
五、教学步骤:1. 引入文言文虚词的概念,让学生了解虚词的定义和作用。
2. 讲解常见文言文虚词的用法,如“之”的代替作用,“乎”的疑问作用等。
3. 通过例句展示文言文虚词在句子中的位置和影响,如虚词在句首、句中、句末等位置的作用。
4. 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互相交流对文言文虚词的理解和应用。
5. 进行课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的文言文虚词知识,解答相关题目。
6. 总结课堂内容,强调文言文虚词的重要性和应用。
7. 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复习所学内容,并进行相关练习。
语文文言文虚词复习教案六、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参与、小组讨论和课后作业,评价学生对文言文虚词的掌握程度。
2. 评估学生对文言文虚词在句子中的作用和用法的理解。
3. 考察学生运用文言文虚词的能力,如在阅读和写作中的应用。
七、教学拓展:1. 引导学生阅读更多的文言文作品,以加深对文言文虚词的理解。
2. 推荐相关的学习资源,如参考书籍、网络资料等,供学生进一步学习。
3. 组织文言文朗诵比赛或写作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运用所学的虚词知识。
八、教学反思:1. 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评估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反馈。
2. 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以提高教学效果。
《文言文虚词》复习教案
《文言文虚词》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文言文中的常见虚词及其基本用法。
2. 培养学生正确使用文言文虚词的能力。
3. 提高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复习常见文言文虚词的用法。
2. 分析典型例句,巩固虚词用法。
3. 进行虚词运用练习。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常见文言文虚词的用法。
2. 难点:虚词在具体语境中的正确运用。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常见虚词的用法。
2. 举例法:分析典型例句,巩固虚词用法。
3. 练习法:进行虚词运用练习。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回顾之前学过的文言文虚词,引导学生复习。
2. 讲解:讲解常见文言文虚词的用法,如“之”、“乎”、“者”、“也”、“矣”等。
3. 举例:分析典型例句,让学生理解虚词在句子中的作用。
4. 练习:布置练习题,让学生运用虚词进行句子构造。
5. 总结:对本节课的复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虚词的正确使用。
注意:这只是一个初步的教案框架,具体内容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六、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提问,检查学生对文言文虚词的理解和运用情况。
2. 课后布置练习题,评估学生对虚词用法的掌握程度。
3. 结合期中和期末考试,全面检验学生对文言文虚词的复习效果。
七、课后作业:1. 复习本节课所学虚词的用法。
2.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虚词用法。
3. 预习下节课将要学习的虚词。
八、教学拓展:1. 介绍一些文言文虚词在现代汉语中的用法和意义。
2. 引导学生关注文言文虚词在古代文学作品中的运用,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 举办文言文虚词知识竞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九、教学反思:1. 课后及时总结课堂教学效果,发现存在的问题。
2. 根据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
3. 针对学生的薄弱环节,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
十、教学计划:1. 制定长期的教学计划,确保学生系统地学习文言文虚词。
2. 合理安排课堂教学内容,由浅入深,逐步提高学生的文言文水平。
文言文虚词教案
文言文虚词教案【篇一:高考文言文虚词复习教案】高三语文文言虚词复习学案设计:程国栋第一课时文言文阅读——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考纲要求:《考试说明》关于文言虚词的要求是“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理解层级b级。
常见文言虚词有18个: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
“在文中的用法”,就是在文言文阅读材料的上下文中确定某个虚词的具体意义和作用。
复习文言虚词,一般不要求同学死记硬背虚词的义项。
教学重点: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教学难点:掌握虚词选择题的答题技巧教学过程:这是最常用、最有效的方法。
高考考查文言虚词的题型绝大部分是将每个虚词都放在两个句中加以比较来考查其异同,并且一句是出自原文,一句是出自中学课本。
课外知识是课内知识的拓展和延伸,掌握了课内知识点,特别是掌握了考纲规定的文言虚词的用法和意义,我们就可以在解答考查文言虚词这一小题时自如地运用代入法。
答题时先确认判断该虚词在两句中自己最熟悉、最有把握的那一句里的意义和用法,然后将其代入另外一句,再看看替代后文意是否通顺、恰当,如通畅,则相同;反之,则不同。
根据具体的语境和不同的语法搭配来进行判断,要充分利用语境来辨别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在阅读材料中,要根据上下文的特定语言环境加以理解。
如“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这里的“乃”是副词还是连词?我们考查一下前文的意思:前文蔺相如说和氏璧是天下共同称颂的宝玉,赵王送璧时设九宾礼于庭,表示对大国的尊重,那么璧送来了,秦王也应对赵国表示尊重,“设九宾于廷”。
这样看来,蔺相如提出的是一个必要条件,两句间是“只有??才??”的关系,因此,“乃”应解释有些虚词是构成特殊文言句式的标志词,其用法是固定的。
如用“见”“于”“为”“为所”表被动,用“之”“是”表示宾语前置,如:何厌之有。
从语法结构角度切入也是理解文言虚词行之有效的方法,如“以勇气闻于诸侯”和“故内惑于郑袖”,结合文意可知,前句的主语是廉颇,是施动者;后句的主语应是楚怀王,是受动者。
高三文言虚词复习教学案 通用
届高三文言虚词复习学案(一)【学习目标】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教时安排】三课时第一课时【考纲要求和阐释】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常见文言虚词:而、何、乃、其、且、若、所、为、焉、以、因、于、与、则、之。
这里的文言虚词沿用传统提法。
“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指在具体语境中的常见意义和用法。
【本课时教学目标】理解常见文言虚词“而、何、乃、其、且”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自主学习指导一】、用分钟时间,自读、小结《核梳理》“而”的意义和用法。
、试试看:用分钟时间,写出下列句中“而”的意义和用法)蟹六跪而.二螯()())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吾尝终日而.思矣()())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而翁归,自与汝复算()())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诸君而有意,瞻予马首可也。
()())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妪每谓余曰:“某所,而母立于兹()())死而有知,其几何离()())我决起而飞,枪榆枋而止,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提学生上黑板写答案,讲评。
【自主学习指导二】、用分钟时间,自读、小结《核梳理》“何”的意义和用法。
、试试看:用分钟时间,写出下列句中“何”的意义和用法)何者?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
(《廉颇蔺相如列传》)()()2)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六国论》)()()3)大王来何.操?()())徐公何.能及君也()())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伶官传序》)()())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季氏将伐颛臾》)()())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阿房宫赋》)()())不为者与不能者之形何以异(《齐桓晋文之事》)()()、提学生上黑板写答案,讲评。
【自主学习指导三】、用分钟时间,自读、小结《核梳理》“乃”的意义和用法。
、试试看:用分钟时间,写出下列句中“乃”的意义和用法。
文言虚词导学案
文言虚词学习目标:1. 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2. 提高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学习重难点:把握虚词“以”“而”“之”“其”“于”“为”的意义和用法。
一.课前自学:高考语文《考试说明》中要求掌握的虚词有哪些?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并说明其用法。
1、不赂者以.赂者丧2、作《师说》以.贻之3、图穷而.匕见 4.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5. 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6. 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7.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8. 惜其.用武而不终也 9. 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11. 其.皆出于此乎? 12.乃设九宾礼于.庭。
13.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14.如姬为.公子泣15.草木为.之含悲 16.若属皆且为.所虏二.课堂学习:讨论完成《步步高》P71-P72练习,总结虚词“以”“而”“之”“其”“于”“为”的意义和用法。
三.当堂巩固1.处理《步步高》P75-P76 “而”“以”“其”“之”用法辨析。
2.判断“于”在文段中的意义“黄鸟于①飞,差池其羽”,何其美也。
然于②吾等,则久别矣。
自十年前偶见之,于③今已十载,未睹其姿。
今造林还草,生态渐复,黄鸟复见,其鸣之美则倍于④昔。
吾乡之美已闻于⑤四方。
世人皆欲老于⑥吾乡,此乃多人言于⑦我也,非吾杜撰耳。
于⑧是吾等畅饮抒怀,陶然醉于⑨是,不亦乐乎?3.判断“为”在文段中的意义“天行有常,不为①尧存,不为桀亡。
”此为②至理,当为③世人言之,切勿使之为④巫所惑。
巫者,以诡为⑤业,其所为⑥皆为⑦利也。
故为⑧其来也,即斥之以此理,彰其用心。
为⑨天下除残去秽,乃吾辈本分,何辞为⑩?四.课后巩固:《步步高》P283一.基础题组3.4题文言虚词学习目标:1. 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2. 提高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学习重难点:把握虚词“何”“乃”“且”“若”“所”“焉”的意义和用法。
一.课前自学: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并说明其用法。
高中文言虚词训练学案
高中文言虚词训练学案古典诗文2014-07-08 0629高中文言虚词训练学案一、课后巩固促提升1、指出下列句中与“若”有关的固定词组的用法和意义。
①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
(《岳阳楼记》)②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逍遥游》)答案:“若夫”用在一段话的开头、引起论述的词。
近似“要说那”“像那”“至于说到”的意思。
③指挥若定。
(《赤壁之战》)答案:心中有数,从容不迫。
④以闲敝邑,若何?(《崤之战》)答案:怎么样。
⑤车后若干递送夫。
答案:约计之词,相当于“几许”、“多少”。
⑥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司马迁《史记·鸿门宴》)答案:“若辈、若属、若曹”相当于“你们”。
⑦寇深矣,若之何 ? (《左传·僖公十五年》)答案:对待……怎么样、拿……怎么办。
2、指出下列句中与“且”有关的固定词组的用法和意义。
①且夫天下非小弱也,雍州之地,殽函之固,自若也(《过秦论》)②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赤壁赋》)③且夫臧获婢妾,犹能引决,况仆之不得已乎(《报任安书》)答案:“且夫”句首助词,表示下文是更进一步的议论,“况且”,“再说”。
④且如今年冬,未休关西卒(《兵车行》)答案:“且如”就像。
【学习目标】掌握虚词“所、为”的用法【重点难点】重点:重点掌握“所、为”字的基本用法。
难点:掌握“所”作名词、作助词的用法;“为”作动词、作介词的用法。
【使用说明及学法指导】(①要求学生完成知识梳理和基础自测题;限时完成预习案,识记基础知识;②课前只独立完成预习案,探究案和训练案留在课中完成)预习案一、知识梳理(一)所【本义】用斧头伐木的声音——伐木声。
【假借义】1.用作名词,“处所”“地方”“应有的归宿”。
2.用作助词,放在动词的前面,组成名词性的“所”字结构短语,表示“所……的人”“所……的事物”“所……的情况”。
注意:此处用法区分又分两种:看所字结构在句中位置,判断作何成分——宾语还是定语(1)所字结构做宾语的用法(2)所字结构做定语的用法:“所”和动词结合,后面再有名词性结构,则所字结构起定语的作用。
语文文言文虚词复习教案
语文文言文虚词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常见的文言文虚词及其用法。
2. 培养学生正确使用文言文虚词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和阅读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文言文虚词的定义和分类。
2. 常见文言文虚词的用法举例。
3. 文言文虚词在句子中的位置和作用。
4. 练习题和答案解析。
三、教学重点:1. 常见文言文虚词的用法。
2. 文言文虚词在句子中的位置和作用。
四、教学难点:1. 区分不同文言文虚词的用法。
2. 正确运用文言文虚词。
五、教学方法:1. 讲解法:讲解文言文虚词的定义、分类和用法。
2. 举例法:通过例句讲解文言文虚词在句子中的位置和作用。
3. 练习法:布置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
4. 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互相交流学习心得。
教案内容:一、导入(5分钟)1. 回顾文言文的基本知识,引导学生关注文言文虚词。
2. 提问:什么是文言文虚词?为什么学习文言文虚词?二、文言文虚词的定义和分类(10分钟)1. 讲解文言文虚词的定义:没有实在意义,起连接、助词等作用的词语。
2. 分类:介词、连词、助词、叹词等。
三、常见文言文虚词的用法举例(15分钟)1. 介词:以、自、于、乎等。
举例: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
2. 连词:而、且、或、故等。
举例: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
3. 助词:之、乎、焉、哉等。
举例:乎尔,无怨乎?4. 叹词:嘻、哦、唉、乎等。
举例:嘻!吾力足以举百钧,而不足以举一羽。
四、文言文虚词在句子中的位置和作用(10分钟)1. 讲解文言文虚词在句子中的位置:主语、谓语、宾语等。
2. 举例说明文言文虚词在句子中的作用:连接、助词等。
五、练习题和答案解析(10分钟)1. 布置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
2. 学生自主练习,教师解答疑问。
六、课堂小结(5分钟)1. 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重点。
2. 鼓励学生课后自主学习,巩固知识点。
七、课后作业1. 整理本节课所学文言文虚词的用法。
高考语文专题复习教案:常见文言虚词
一、高考语文专题复习教案:常见文言虚词二、教学目标:1. 理解常见文言虚词的用法和意义。
2. 能够正确运用常见文言虚词进行句子构造和表达。
3. 提高阅读和理解文言文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1. 文言虚词的定义和分类。
2. 常见文言虚词的用法和意义。
3. 例句分析和练习。
四、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文言文知识,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讲解文言虚词的定义和分类,举例说明常见文言虚词的用法和意义。
3. 分析:分析例句,让学生理解文言虚词在句子中的作用和意义。
4. 练习:布置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文言虚词进行句子构造和表达。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程度和提问回答情况。
2. 练习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完成练习题的情况,评估学生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3. 课后反馈:收集学生的反馈意见,了解教学效果,进行教学反思和调整。
六、教学资源:1. 教学PPT:展示文言虚词的定义和分类,例句分析和练习。
2. 文言文教材:提供相关的文言文教材和参考资料,方便学生复习和巩固。
七、教学建议:1. 注重学生的课堂参与,鼓励学生积极提问和回答问题。
2. 给予学生足够的练习机会,通过例句分析和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3. 鼓励学生在课后进行自主学习,复习和巩固文言虚词的知识。
八、教学难点:1. 文言虚词的用法和意义的理解。
2. 学生在运用文言虚词进行句子构造和表达时的准确性。
九、教学准备:1. 准备好教学PPT和教材。
2. 设计好练习题和答案。
十、教学时间:1课时六、高考语文专题复习教案:常见文言虚词七、教学目标:1. 深化对常见文言虚词用法的理解。
2. 提高学生准确使用文言虚词的能力。
3. 增强学生阅读和分析文言文的能力。
八、教学内容:1. 复习已学过的常见文言虚词。
2. 通过练习和讨论,深化对文言虚词用法的理解。
3. 分析文言文中的虚词用法,提高准确运用能力。
九、教学过程:1. 复习导入:回顾上节课的内容,通过提问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
(高三语文教案)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虚词逐一精析学案- “何”
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虚词逐一精析学案:“何〞【何】。
本义阐析:“何〞在金文中的个独体字,像人扛着戈,是“荷〞的本字。
后来,“何〞字成了“曷〞的假借字,便另造“荷〞字来表示原义。
另:“何〞“曷〞“盍〞三字音同,词义相通。
如,①“王欲行之,那么盍反其本矣〞齐桓晋文之事;②“激扬大义,蹈死不顾,亦曷故哉〞五人墓碑记③“大王来何操〞鸿宴门〔一〕用作疑问代词。
1.单独作谓语,后面常有语气助词“哉〞“也〞,可译为“为什么〞“什么缘由〞。
①何者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
〔廉颇蔺相如列传〕②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岳阳楼记〕③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六国论〕2.作动词或介词的宾语,可译为“哪里〞“什么〞。
译时,“何〞要后置。
①豫州今欲何至〔赤壁之战〕②大王来何操〔鸿门宴〕③一旦山陵崩,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触龙说赵太后〕3.作定语,可译为“什么〞“哪〞。
①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
〔琵琶行〕②然那么何时而乐耶〔岳阳楼记〕③阁中帝子今何在滕王阁序④丞相祠堂何处寻蜀相〔二〕用作疑问副词。
1.用在句首或动词前,常表示反问,可译为“为什么〞“怎么〞。
例释:①何不按兵束甲,北面而事之〔赤壁之战〕②徐公何能及君也〔邹忌讽齐王纳谏〕③何敢助妇语孔雀东南飞。
2.用在形容词前,表示程度深,可译为“怎么〞“多么〞“怎么这样〞。
例释:①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伶官传序〕。
②作计何不量孔雀东南飞。
③入门两眼何悲凉贫士叹〔三〕作语助词,相当于“啊〞。
①新妇车在后,隐隐何甸甸。
〔孔雀东南飞〕〔四〕何:通“呵〞,喝问。
例释: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
〔谁何:呵问他是谁何。
意思是检查盘问。
〕〔过秦论〕【何如】【奈何】【假设何】表示疑问或反问,译为“怎么样〞“怎么办〞“为什么〞。
①以五十步笑百步,那么何如〔季氏将伐颛臾〕②其辱人贱行,视五人之死,轻重固何如哉〔五人墓碑记〕③沛公大惊,曰:“为之奈何〞〔鸿门宴〕④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阿房宫赋〕【何以】即“以何〞,介宾短语,用于疑问句中作状语,依据“以〞的不同用法,分别相当于“拿什么〞“凭什么〞等。
文言虚词学案2教师版
文言虚词的翻译【课题】文言虚词积累【课型】新授课【学案序号】23【课时】2课时【使用日期】3月29日【学习目标】1.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2.掌握虚词选择题的答题技巧定标自学做文言虚词选择题的方法技巧——这是最常用、最有效的方法。
高考考查文言虚词的题型绝大部分是将每个虚词都放在两个句中加以比较来考查其异同,并且一句是出自原文,一句是出自中学课本。
课外知识是课内知识的拓展和延伸,掌握了课内知识点,特别是掌握了考纲规定的文言虚词的用法和意义,我们就可以在解答考查文言虚词这一小题时自如地运用代入法。
答题时先确认判断该虚词在两句中自己最熟悉、最有把握的那一句里的意义和用法,然后将其代入另外一句,再看看替代后文意是否通顺、恰当,如通畅,则相同;反之,则不同。
具体的语境和不同的语法搭配来进行判断,要充分利用语境来辨别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在阅读材料中,要根据上下文的特定语言环境加以理解。
如“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这里的“乃”是副词还是连词?我们考查一下前文的意思:前文蔺相如说和氏璧是天下共同称颂的宝玉,赵王送璧时设九宾礼于庭,表示对大国的尊重,那么璧送来了,秦王也应对赵国表示尊重,“设九宾于廷”。
这样看来,蔺相如提出的是因此,“乃”应解释为“才”,表条件。
有些虚词是构成特殊文言句式的标志词,其用法是固定的。
如用“见”“于”“为”“为所”表被动,用“之”“是”表示宾语前置,如:何厌之有。
从语法结构角度切入也是理解文言虚词行之有效的方法,如“以勇气闻于诸侯”和“故内惑于郑袖”,结合文意可知,前句的主语是廉颇,是施动者;后句的主语应是楚怀王,是受动者。
故第一句中“于”译为“在”,第二句中“于”译为“被”。
有些文言词兼有实词和虚词两种性质,可借助上下文的语境,推断其词性和用法。
词性不一样,用法也不一样。
如“秦王为赵王击缶”和“请以赵十五城为秦王寿”,前一个“为”是介词,“替,给”;后一个是动词,“作为”。
高三文言虚词复习教学案 通用4
届高三文言虚词复习学案(三)第三课时【学习目标】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因、于、与、则、之”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自主学习指导一】、用分钟时间,自读、小结《核梳理》“因”的意义和用法。
、试试看:用分钟时间,写出下列句中“因”的意义和用法)因造玉清宫,伐山取材,方有人见之。
()())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
()())不如因而厚遇之。
()())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 相如因持璧却立,倚柱,怒发上冲冠。
()()) 于今无会因。
()()) 蒙故业,因遗策。
()()、提学生上黑板写答案。
【教师点拨一】讲评【自主学习指导二】、用分钟时间,自读、小结《核梳理》“于”的意义和用法。
、试试看:用分钟时间,写出下列句中“于”的意义和用法)乃设九宾礼于庭。
()())缙绅、大夫、士萃于左丞相府,莫知计所出。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从径道亡,归璧于赵。
()())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悔。
()())业精于勤、荒于嬉。
()())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燕王欲结于君。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君幸于赵王。
()())于是余有叹焉。
()())吴之民方痛心焉,于是乘其厉声以呵,则噪而相逐。
()())于是为长安君约车百乘,质于齐。
()())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提学生上黑板写答案。
【教师点拨一】讲评【自主学习指导三】、用分钟时间,自读、小结《核梳理》“与”的意义和用法。
、试试看:用分钟时间,写出下列句中“与”的意义和用法1)沛公军霸上,未得与项羽相见。
()()2)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
()()3)然谋臣与爪牙之士,不可不养而择也。
()()4)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5)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6)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
()()7)与嬴而不助五国也。
()()8)朝过夕改,君子与之。
()()9)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其文言文虚词学案
其文言文虚词学案其文言文虚词学案【其】(一)用作代词,又分几种情况:1.第三人称代词。
作领属性定语,可译为“他的”,“它的(包括复数)”。
①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廉颇蔺相如列传》)。
②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鸿门宴》。
2.第三人称代词。
作主谓短语中的小主语,应译为“他”“它(包括复数)”。
①秦王恐其破壁。
(《廉颇蔺相如列传》)②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师说》)3.活用为第一人称或第二人称。
译为“我的`”“我(自己)”或者“你的”“你”。
①今肃迎操,操当以肃还付乡党,品其名位,犹不失下曹从事。
(《赤壁之战》)②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游褒禅山记》)③老臣以媪为长安君计短也,故以为其爱不若燕后(《触龙说赵太后》)4.指示代词,表示远指。
可译为“那”“那个”“那些”“那里”。
①及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
(《游褒禅山记》)②今操得荆州,奄有其地。
(《赤壁之战》)③不嫁义郎体,其往欲何云(《孔雀东南飞》)5.指示代词,表示近指,相当于“这”“这个”“这些”。
①有蒋氏者,专其利三世矣。
(《捕蛇者说》)②今存其本不忍废。
(其:这)5.指示代词,表示“其中的”,后面多为数词。
①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
(《石钟山记》)(二)用作副词。
1.加强祈使语气,相当于“可”、“还是”。
①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其:可要)②攻之不克,围之不继,吾其还也。
(《烛之武退秦师》)③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伶官传序》)2.加强揣测语气,相当于“恐怕”、“或许”、“大概”、“可能”。
①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师说》)②王之好乐甚,则齐国其庶几乎(《庄暴见孟子》)3.加强反问语气,相当于“难道”、“怎么”。
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愚公移山》)②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游褒禅山记》)③且行千里,其谁不知(三)用作连词。
1.表示选择关系,相当于“是……还是……”。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3文言文虚词导学案 Word版含解析
3文言文虚词一、预习案1、复习目标1.熟记考纲18个文言虚词的基本用法、意义及典型例句。
2.能根据语境判断考纲18个文言虚词的词性和意义。
3.联系高考,明确虚词在文言文中的位置。
2、复习要点1.熟记考纲18个文言虚词的基本用法、意义及典型例句。
2.能根据语境判断考纲18个文言虚词的词性和意义。
3.联系高考,明确虚词在文言文中的位置。
3、达标练习1.新课标《考试说明》列出的18个文言虚词。
2.下列句子中“之”的用法和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 )A.哀吾生之须臾B.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C.不知东方之既白D.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3.下面句子中加粗的词语,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 )A.虽才高于世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B.以精铜铸成验之以事C.公车特征拜郎中京师学者咸怪其无征D.因入京师,观太学伺者因此觉知。
二、探究案1、要点回顾1.代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代词是代替别的词或词组、句子,以表示人或事物以及动作、状态、数量等的词,常用的代词有“而、何、其、若、焉、之”等。
也有人把“所”“者”称为特殊代词。
古代汉语中“所”字结构有一个语义特征,那就是它与动词所组成的名词性短语多指受事,即动词涉及的对象,如“所闻”就是“听到的话”成语“所作所为”就是干的事情。
而指施事——即动作主体的,一般用“者”字结构,如“作者”指创作的人员,“言者”指说话的人。
关于代词,首先要辨析代词和非代词,这是虚词考查的一个常设考点。
例题:请说明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用法。
①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结构助词②某所,而母立于兹处所,地方③求人可使报秦者者,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④吴之民方痛心焉代词,他⑤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人称代词,作定语,他的2.介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介词是用来介绍名词、代词给动词、形容词,以表示时间、处所、原因、方式等关系的词。
常用的介词有“以、为、因、于、与”等。
对介词的考查,有时是辨析介词与非介词的区别,有时则考查区分介词不同意义的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文言虚词训练学案古典诗文2014-07-08 06295d56b7b40102uwb1高中文言虚词训练学案一、课后巩固促提升1、指出下列句中与“若”有关的固定词组的用法和意义。
①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
(《岳阳楼记》)②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逍遥游》)答案“若夫”用在一段话的开头、引起论述的词。
近似“要说那”“像那”“至于说到”的意思。
③指挥若定。
(《赤壁之战》)答案心中有数,从容不迫。
④以闲敝邑,若何?(《崤之战》)答案怎么样。
⑤车后若干递送夫。
答案约计之词,相当于“几许”、“多少”。
⑥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司马迁《史记·鸿门宴》)答案“若辈、若属、若曹”相当于“你们”。
⑦寇深矣,若之何 ? (《左传·僖公十五年》)答案对待……怎么样、拿……怎么办。
2、指出下列句中与“且”有关的固定词组的用法和意义。
①且夫天下非小弱也,雍州之地,殽函之固,自若也(《过秦论》)②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赤壁赋》)③且夫臧获婢妾,犹能引决,况仆之不得已乎(《报任安书》)答案“且夫”句首助词,表示下文是更进一步的议论,“况且”,“再说”。
④且如今年冬,未休关西卒(《兵车行》)答案“且如”就像。
【学习目标】掌握虚词“所、为”的用法【重点难点】重点重点掌握“所、为”字的基本用法。
难点掌握“所”作名词、作助词的用法;“为”作动词、作介词的用法。
【使用说明及学法指导】(①要求学生完成知识梳理和基础自测题;限时完成预习案,识记基础知识;②课前只独立完成预习案,探究案和训练案留在课中完成)预习案一、知识梳理(一)所【本义】用斧头伐木的声音——伐木声。
【假借义】1.用作名词,“处所”“地方”“应有的归宿”。
2.用作助词,放在动词的前面,组成名词性的“所”字结构短语,表示“所……的人”“所……的事物”“所……的情况”。
注意此处用法区分又分两种看所字结构在句中位置,判断作何成分——宾语还是定语(1)所字结构做宾语的用法(2)所字结构做定语的用法“所”和动词结合,后面再有名词性结构,则所字结构起定语的作用。
3.用作助词,放在介词前面,组成介词结构短语,合起来作状语,说明动作行为发生的处所、凭借的方法手段、产生的原因及其有关人物。
4.用作助词,与“为”合用,表示被动。
5.用在数量词后面,表示大概的数目,通“许”。
6.量词,房屋一栋、一处称一所。
【固定词组】[所以]1.表示原因。
相当于“……的原因(缘故)”。
2.表示行为所凭借的方式、方法或依据,相当于“用来……的方法” “是用来……的”"等。
【所谓】所说的。
【所在】1.到处。
2.所在之处,处所。
(二)为【本义】古代的人们驱赶大象帮助劳作——劳作、制作、做。
【引申义】1.治理(国家)2.动词,可译为“充当、担任、作为、成为”3.作为、作用4.认为、是、算作(1)判断词,是。
(2)以为,认为。
【假借义】1.用作介词,表示被动,有时跟"所"结合,构成"为所"或"为……所",译为“被”。
2.句末语气助词,表示疑问或反诘,用于句子末尾译为“呢”3.用作介词,介引对象、原因、目的等语义成分(以下义项读音为wei )。
①引进对象,可以翻译为“替”“给”。
②引进目的,可以翻译为“为了”。
③引进原因,可以翻译为“因为”。
④引进方位或方向,可以翻译为“向”“对”。
⑤表示动作、行为的时间。
可译为"当""等到"”当”等。
二、基础自测1.指出下列句中“所”的用法和意义。
①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陈涉世家》)②成反复自念,得无教我猎虫所耶?(《促织》)③某所,而母立于兹。
(《项脊轩志》)答案名词,处所,地方。
2、指出下列句中“为”的用法和意义。
①此亡秦之续耳。
窃为大王不取也(《鸿门宴》)②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两小儿辩日》)答案以为,认为③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廉颇蔺相如列传》)④非为织作迟,群家妇难为。
(《孔雀东南飞》)答案判断词,是。
探究案一、合作探究1、指出下列句中“所”的用法和意义。
①会征促织,成不敢敛户口,而又无所赔偿(《促织》)②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师说》)③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陈情表》)④渔人一一为具言所闻《桃花源记》答案放在动词前同动词组成“所字结构”,表示“所……的人”、“所……的事物”、“所……的情况”等。
⑤夜则以兵围所寓舍。
(《〈指南录〉后序》)⑥臣所过屠者朱亥(《信陵君窃符救赵》)答案“所”和动词结合,后面再有名词性结构,则所字结构起定语的作用。
2.指出下列句中“所以”的用法和意义。
①吾所以待侯生者备矣,天下莫不闻(《信陵君窃符救赵》)②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师说》)答案表示行为所凭借的方式、方法或依据,相当于“用来……的方法”、“是用来……的”等。
③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
(《廉颇蔺相如列传》)④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廉颇蔺相如列传》)⑤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鸿门宴》)⑥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伶官传序》答案表示原因。
相当于“……的原因(缘故)”。
3、分别指出下列句中“所谓”“所在”的用法和意义。
①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邹忌讽齐王纳谏》)②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师说》)答案所说的。
③石之铿然有声音者,所在皆是也。
(《石钟山记》)答案到处。
④原来有这等一个所在,且回衙去(《闺塾》)⑤急趋之,折过墙隅,迷其所在。
(《促织》)答案所在之处,处所。
4、指出下列句中“为”的用法和意义。
①斩木为兵,揭竿为旗。
(《过秦论》)②然后以六合为家,崤函为宫。
(《过秦论》)③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
(《廉颇蔺相如列传》)④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劝学》)⑤赵王窃闻秦王善为(演奏)秦声。
(《廉颇蔺相如列传》)⑥今日嬴之为(帮助)公子亦足矣(《信陵君窃符救赵》)⑦南取百越之地,以为(划为)桂林、象郡。
(《过秦论》)⑧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晒之。
(《论语》);⑨独其为(有)文犹可识曰“花山”⑩制造、造成“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⑾凡长安豪富人为(做、干)观游及卖果者,皆争迎取养。
答案有“做”“作为”“充当”“变成”“成为”等义,翻译比较灵活,应该根据具体的语言环境进行判断。
二、总结整理训练案一、课中训练与检测判断“所”在文中的意义。
“吾1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蔺相如此言,足使之为天下2所钦。
以其3所居位,能如此,岂他人可及?察其言,观其行,可见其4所言非伪饰耳。
与之相伯仲者,信陵君也,其于众人广坐之中,不宜有5所过之时,前访朱亥,其度岂常人哉?此二人皆6所以教人向上者也。
答案1、可译为……的原因 2、表示被动 3、“所+动词”后面有名词性结构,则所字结构起定语作用 4、“所+动词”构成所字结构 5、“所+动词”构成所字结构6、可译为用来……,靠他来……,……的方法(途径、手段)二、课后巩固促提升1、指出下列句中与“为”的用法和意义。
①吾属今为之虏矣。
(《鸿门宴》)②遂为猾胥报充里正役。
(《促织》)③身死国灭,为天下笑,(《过秦论》)④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鸿门宴》)⑤羸兵为人马所蹈藉,陷泥中死者甚众。
(《赤壁之战》)答案表被动,读wéi,有时跟“所”结合,构成“为所”或“为……所”,译为“被”。
2、指出下列句中与“为”的用法和意义。
①慎勿为妇死,贵贱轻何薄(《孔雀东南飞》)②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欤(《庄暴见孟子》)③今为宫室之美为之。
(《庄暴见孟子》)④《荀子·天论》“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答案介绍原因或目的。
为了,因为。
3、指出下列句中与“为”的用法和意义。
①于是秦王不怿,为一击缶。
(《廉颇蔺相如列传》)②请以赵十五城为秦王寿。
(《廉颇蔺相如列传》)③臣请为王言乐。
(《庄暴见孟子》)答案介绍涉及的对象。
给,替。
④为之奈何?(《鸿门宴》)⑤如姬为公子泣(《信陵君窃符救赵》)⑥不足为外人道也《桃花源记》。
答案对,向。
⑦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
(《晏子使楚》)答案表示动作、行为的时间。
可译为“当”“等到”等。
⑧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鸿门宴》)⑨是社稷之臣也。
何以伐为?(《季氏将伐颛臾》)⑩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屈原列传》)答案句末语气词,表示疑问或反诘。
呢。
【学习目标】掌握虚词“与、则”的用法【重点难点】重点重点掌握“与、则”字的基本用法。
难点掌握“与”作名词、作助词的用法;“则”作动词、作介词的用法。
【使用说明及学法指导】(①要求学生完成知识梳理和基础自测题;限时完成预习案,识记基础知识;②课前只独立完成预习案,探究案和训练案留在课中完成)预习案三、知识梳理与【本义】动词,赐予别人一勺饭食——赐予、给予。
【引申义】1.给予别人东西是为了和别人——结交、亲附2.与之亲近则容易赞成他的观点——赞成、赞许、援助3、对付。
①庞煖易与耳。
【假借义】1、介词。
(1)比,和……比较。
(2)给,替。
(3)介词。
和,跟,同。
2.连词,相当于“和”“同” “跟”。
注意此用法与介词用法要分清,义同而在句中所做成分不同,所以用法不同。
3.句末语气词,表示反问、疑问或感叹,后作“欤”,此义项读音为yú。
4.动词,可译为“参加、参与”,此义项读音为yù。
【固定词组】【孰与】【与……孰】表示比较与选择,译为“跟……比较,哪一个……”【孰若】【与其……孰若】表示选择(舍前取后),译为“哪如”“与其……哪如……”则【本义】古代以贝类和刀形金属作为货币——货币。
【引申义】1.货币的轻重各有等差,需要制定法则加以衡量——法则、准则指分项或自成段落的文字的条数。
动词。
效法2.副词,是、就是。
3.副词,就、立即。
【假借义】1.用作连词,表示多种语法关系。
①连接前后相承接的语句,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就”“便”“那么”。
表示承接关系。
译为"就""便",或译为"原来是""已经是"。
②连接转折关系的语句,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却”“但”。
表示转折、让步关系。
表示转折时,用在后一分句,译为"可是""却";表示让步时,用在前一分句,译为"虽然""倒是"。
③表示假设关系,相当于“那么”。
表示条件、假设关系。
译为“假使”“如果”“要是……就”“那么”“就”“便”。
④表示并列关系,不用翻译。
表示并列关系。
这种用法都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则"连用,每个"则"字都用在意思相对、结构相似的一个分句里,表示分句之间是并列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