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假财务报告的内涵及其治理

合集下载

审计工作中的财务造假与舞弊风险防范

审计工作中的财务造假与舞弊风险防范

审计工作中的财务造假与舞弊风险防范在现代商业运作环境中,财务造假和舞弊风险是企业面临的常见挑战。

作为负责监督和评估财务状况的重要职能部门,审计机构在防范和揭示财务造假与舞弊行为方面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探讨审计工作中的财务造假与舞弊风险,并提出相关的防范措施。

一、财务造假现象的原因分析财务造假是指企业通过虚构账目、夸大资产价值、掩盖负债、虚报收入或缩减费用等手段,故意误导所有相关方的财务活动。

造假的原因复杂多样,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经济利益驱动企业为了获得更高的股价、吸引投资、获得更多的融资和贷款等经济利益,可能会选择通过财务造假来美化企业财务状况。

2. 组织文化和道德风险企业内部文化和价值观的影响可能会导致一些员工放松对财务管理的态度,降低对财务规范和道德准则的尊重,从而增加财务造假的可能性。

3. 不完善的内部控制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不完善是财务造假产生的关键原因之一。

缺乏有效的风险识别和内部控制措施将容易造成财务漏洞,给财务造假提供了条件。

二、审计机构在财务造假防范中的角色审计机构在财务造假防范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作为独立第三方,审计机构通过对企业财务报表的审计,能够检查和评估财务数据和账目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规性,揭示潜在的财务决策和操作中的问题。

1. 财务数据的验证与真实性确认审计机构通过采取一系列的审计程序,如确认账目准确性、核对原始凭证、与第三方核实等来验证企业财务数据的真实性。

这些程序可以帮助揭示财务造假过程中的潜在错误或欺诈行为。

2. 内部控制的评估与改善建议审计机构对企业内部控制的评估和建议可以揭示公司内部控制的薄弱环节,以及风险防范的不足之处。

审计机构可以提供专业意见和建议,帮助企业完善内部控制体系,减少财务造假的可能性。

3. 违规行为的发现与报告审计机构在审计过程中,如果发现了企业的违规行为、舞弊嫌疑等问题,应及时向企业管理层和相关监管机构报告,并配合企业解决问题或开展进一步的调查。

虚假财务报告及其治理的思考

虚假财务报告及其治理的思考

保 证 公 司 财 产 安 全 与 完 整 ; 制 有 关 数 据 的 正 确 性 与 可 靠 控
保证会计资料真实完 整 ; 高经 营效率 , 提 防止舞弊 , 控制 ( ) 列 成 本 费 用 , 润 巨 额 冲 销 。 主 要 有 以 下 三 种 表 性 ; 1乱 利
光 现 形 式 : 始 凭 证 失 真 ; 用 资 产 挂 账 调 节 利 润 ; 过 会 计 风 险 。要 实现 以 上 内 部 会 计 控 制 目标 , 靠 公 司 会 计 机 构 原 利 通 及 会 计 人 员 的 力 量 是 不 能 完 成 的 , 需 要 由 单 位 负 责 人 组 还 政策与会计估计 变更调节利润 。
形 造 收 人 , “ 百 文 ” “ 民 源 ” 都 属 于 这 种 情 况 。 虚 假 权 由 企业 的 经 营 者 掌 管 , 成 了 原 本 是 广 大 股 东 审 计 经 营 如 郑 和 琼 等
确 认 收 入 的方 法 多 种 多 样 , 提 前 确 认 收 入 ; 过 不 具 有 产 者却变成了经营者 自己审计 自己的现状 。注册会计 师 的一 如 通 在 我 权 的 资 产 进 行 交 易 虚 构 收 入 ; 不 转 移 土 地 使 用 权 的 情 况 切 费 用均 由被 审 计 单 位 支 出 , 这 样 一 种 情 况 下 , 们 如 何 在 下 确 认 收 入 ; 过 循 环 转 账 来 制 造 收 入 到 账 的 假 象 ; 认 一 要 求 注 册 会 计 师 们 保 持 独 立 性 呢 ? 通 确 年 中 的部 分 费 用 , 确 认 全 年 的 收 入 以 提 高 利 润 。 但 ( ) 化 注 册 会 计 师 审 计 的 独 立 性 独 立 性 是 注 册 会 1强
的 收 入 挂 账 , 到 下 年 结 收 , 使 税 金 更 小 化 ; 有 的 企 业 转 以 还 在 运行 中 出 现 的 漏 洞 , 免 差 错 和 舞 弊 行 为 , 少 企 业 损 避 减

上市公司财务舞弊分析及审计对策

上市公司财务舞弊分析及审计对策

上市公司财务舞弊分析及审计对策上市公司财务舞弊是指上市公司在财务报表披露过程中,通过虚构交易、虚增收入或减少成本等手段,故意误导投资者、隐瞒真实财务情况,从而谋取非法利益的行为。

这种行为严重损害了上市公司的声誉和投资者的利益,对证券市场造成了严重的不良影响。

1.虚构交易:上市公司通过与不存在的企业进行虚假的买卖合同,捏造公司业绩、虚增收入和利润,以达到欺骗投资者、推高股价的目的。

2.虚构资产和负债:通过虚增资产或隐瞒负债来提高净资产、改善财务状况,让投资者产生对公司未来发展的错误估计。

3.虚增收入:将本应明确归入其他科目的费用或收入改头换面地计入主营业务收入,以虚增公司营业收入水平,呈现出公司盈利能力的增长。

4.资金挪用:利用上市公司的地位和资源,将公司的资金转移至其它个人或公司账户,规避公司支出审核和内部控制。

为了防范和发现上市公司的财务舞弊行为,审计对策具有重大的意义。

以下是一些审计对策的建议:1.强化内部控制:上市公司应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加强对财务报表的审查和管理,确保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2.加强审计工作:审计机构应加强对上市公司的审计工作,对关键财务数据和相关交易进行全面、细致的审查,及时发现和纠正潜在的财务舞弊行为。

3.引入独立第三方:上市公司可以聘请独立的第三方机构进行财务审计,以减少内部人员的利益冲突,提高审计的独立性和公正性。

4.强化信息披露:上市公司应加强信息披露的透明度和及时性,及时披露重大财务信息和风险,为投资者提供准确、全面的财务信息,降低财务舞弊的可能性。

5.加强行业自律:行业协会和监管机构应加强对上市公司的监管,组织行业内的自律机制,对存在财务舞弊风险的公司进行专项审查和监督。

总之,上市公司财务舞弊对投资者和市场造成了严重的影响,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来防范和打击。

通过加强内部控制、加强审计工作、引入独立第三方、强化信息披露和加强行业自律等措施,可以提高对财务舞弊行为的识别和防范能力,维护市场的公平和公正。

财务造假的手段分析与防范措施

财务造假的手段分析与防范措施

财务造假的手段分析与防范措施财务造假是指企业在会计记录、财务报表、资产负债表、现金流量表等方面采用欺诈手段,改变财务状况、经营指标,从而掩盖真实经营状况,使实际经营利润与财务报表中的数据存在较大差异。

财务造假对企业的经营和信誉造成极大损害,严重者会导致企业破产、股价下跌、员工失业等问题。

为了防止和遏制财务造假行为,需要加强对其手段的分析和防范措施的落实。

一、财务造假的常见手段1. 虚增收入虚增收入是企业常用的财务造假手段之一。

企业通过虚假合同或销售折扣等手段,虚增销售额,从而增加营业收入。

虚增收入不仅可以提高企业的业绩表现,还可以获得股东的高额回报,但如果虚增收入被揭发,后果将是灾难性的。

2. 更改财务数据企业通过更改财务数据也是一种常见的财务造假手段。

一些企业会故意忽略资产减值和负债计提等一些风险和成本,从而使财务数据看起来更好。

此外,企业还可以通过透支银行账户等方式将账面余额降低,进而变相地增加企业的利润。

3. 资本化支出资本化支出是企业通过将支出转化成长期资产的一种财务造假手段。

企业可以将一些企业支出如研发费、广告费等当作长期资产进行资本化,从而增加企业的总资产,同时减轻企业的财务负担。

这种手段的风险在于资本化的长期资产超过企业实际需要的资产,且现金流量难以支持长期资产的储备。

4. 虚增销售成本企业会通过虚增销售成本,来虚减企业的利润。

虚增销售成本的方式可以是对成本进行人为操作,或者是隐瞒真实的成本数据。

虚增销售成本容易造成企业资金紧张、经营压力增大,从而难以维持企业的经营和发展。

二、防范措施针对财务造假的各种手段,企业可以采取以下防范措施:1.加强内部控制企业应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包括对会计记录、资产负债表等财务数据的核对与监控,确保企业的财务数据真实准确。

此外,企业还应建立完善的风险识别与评估机制,加强业务合规性和风险管理能力。

2.加强监管和审计企业应该建立强有力的内部审计制度,建立严格的账务核对和审计程序,拒绝非法协议和虚假交易。

上市公司财务造假及防范措施

上市公司财务造假及防范措施

上市公司财务造假及防范措施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上市公司成为了社会经济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

由于市场竞争的激烈和利益的诱惑,一些上市公司在财务报表上存在造假的现象。

财务造假会严重损害上市公司的声誉和利益,对股东、投资者和整个市场都会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

如何有效地防范上市公司财务造假成为了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本文将从财务造假的原因和表现入手,探讨上市公司如何防范财务造假,并提出相关建议。

一、财务造假的原因1. 利益诱惑上市公司是为了融资和筹集资金来实现企业的发展,但是在市场竞争激烈的情况下,一些上市公司为了虚假地提高自己的业绩,吸引更多的投资者,从而获取更多的资金。

这种利益诱惑往往导致了上市公司财务造假的行为。

2. 绩效考核压力上市公司高管和管理层的薪酬往往与公司的业绩挂钩,一些高管和管理层为了达到公司制定的业绩目标,或者获取更高的奖金和薪酬,就会采取一些不正当手段,虚报公司的业绩或者隐瞒公司的损失,以此来追求自己的利益。

3. 不完善的内部控制一些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机制不健全,监督机制不完善,很容易造成公司内部的欺诈行为。

当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时,公司内部的风险和机会都会被放大,为财务造假行为提供了机会。

1. 财务报表误导财务报表是上市公司对外披露的重要信息,一些上市公司财务报表中存在虚假陈述,以及依赖于不当的会计估计或假设,导致报表误导。

2. 虚报收入一些上市公司为了提高业绩,会采取虚构交易和虚假交易,夸大公司的收入规模,以此来吸引更多的投资者和资金。

这种行为属于虚报收入。

3. 虚报利润为了达到利润增长的目标,一些上市公司会使用不当的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来对公司的财务报表进行调整,夸大公司的利润规模。

4. 资产负债表不实一些上市公司会隐瞒公司的债务和负债,或者虚构资产,使得公司的资产负债表不真实,严重误导投资者和市场。

1. 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上市公司应建立起严密的内部控制制度,包括会计制度、财务管理制度、风险控制制度等,确保公司内部的财务管理和报告制度健全、透明。

关于财务舞弊及对策研究

关于财务舞弊及对策研究

关于财务舞弊及对策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财务舞弊是指企业在实施财务活动中,通过欺诈、隐瞒、篡改财务数据等手段,以获取私利或者规避责任的行为。

财务舞弊已经成为当前企业管理中的一大隐患,给企业的经济利益和声誉带来严重损失,甚至影响整个市场的秩序。

对财务舞弊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广泛开展防范和治理工作,对于维护企业的正常经营秩序,推动企业良性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和企业经营环境的复杂化,财务舞弊问题日益凸显,给企业经营管理带来了巨大挑战。

许多企业在没有健全的内部控制体系和严格的制度执行机制的情况下,往往容易出现财务舞弊问题。

有必要深入研究财务舞弊问题的根源和特点,找出防范控制的有效策略,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和风险防范能力。

本研究旨在通过对财务舞弊问题的分析和研究,探讨财务舞弊的定义、种类、影响以及常见手段,进一步总结防范财务舞弊的策略,为企业有效应对财务舞弊风险提供有效建议和指导。

通过本研究,希望能够为企业经营管理实践提供参考,促进企业健康发展和市场秩序稳定。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旨在深入探讨财务舞弊的现状和问题,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和特点,为各类企业提供有效的防范和应对策略。

通过研究财务舞弊的定义、种类、影响以及常见手段,可以为相关机构和企业提供更好的风险管控和内部控制措施,减少财务损失和信誉风险。

通过总结研究成果并展望未来的发展方向,可以为相关研究者提供参考,推动财务舞弊研究领域的进一步发展。

通过研究财务舞弊及其对策,可以提高企业财务管理水平和透明度,建立健全的财务风险防范体系,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经济稳定。

1.3 研究意义财务舞弊是企业发展中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它可能导致企业蒙受巨大的损失,严重影响企业的经营效果和声誉。

深入研究财务舞弊,探讨其影响因素和对策是非常重要的。

研究财务舞弊的意义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研究财务舞弊可以帮助企业更好地了解财务风险和内部控制问题,及时发现和解决潜在的财务问题,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率和盈利能力。

会计(财务)造假以及如何治理

会计(财务)造假以及如何治理

会计(财务)造假以及如何治理财务造假问题由来己久,现今全球都存在财务造假的问题,人们采用了众多的手段和方法,却一直未能彻底解决这一问题。

与国外财务造假状况相比,我国财务造假的现象更为普遍,并且由于各国国情不同,我国财务造假的原因有自身的独特性。

[1]这些财务造假事件引起中国的资本市场的巨大震动,并造成非常恶劣的影响,不仅给投资者造成巨大损失,而且对于资源的合理配置和证券市的发展具有很大的危害,已成为各国证券市场的公害。

因此,识别财务造假的主要手段并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已成为会计理论研究和实践的重要议题。

一、财务造假概念及行为特征财务造假一直是世界会计学界研究的重点课题,也一直是世界各国政府部门着力解决的重大问题。

笔者首先对会计信息的基本概念进行简要的分析,因为只有搞清楚财务造假概念这一基本问题,才能探悉到其症结所在,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良方。

(一)财务造假概念财务造假,是指在有关会计行为人为实现其行为目标,达到某种目的,利用会计法规、准则的灵活性以及其中尚存的漏洞和未涉及的领域,有目的的选择会计程序和方法,甚至凭空捏造,修饰其财务报表和数据,使之显示出对其有利的会计信息的行为,财务造假是一种不规范的会计行为,它将致使提供的会计信息失去真实性和可靠性。

财务造假行为包含造假的主体、造假的动机、造假的主要手段和造假的影响等要素在实务中,要保证真实性,杜绝财务造假行为,从根本上来说,就要求各类经济信息的产生、传递、输送和加工使用,必须以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及其证明经济业务发生的合法凭证为依据,如实反映经济活动的状况和结果,做到内容真实、数字准确、资料可靠。

具体地说:会计确认环节,要求以实际经济活动为依据,会计计量、记录的对象必须是真实的经济业务,财务会计报告必须如实地反映情况,不得掩饰。

也就是说会计核算必须根据经济业务填制凭证、根据凭证登记账簿、根据账簿编制财务会计报告,这一程序应是对经济活动的客观、完全、系统和规范的反映。

财务造假手段和对策分析

财务造假手段和对策分析

财务造假手段和对策分析财务造假是指企业或个人通过虚报、隐瞒、篡改企业财务信息等手段,以达到诋毁或美化企业财务状况、误导投资者、蒙骗监管机构等目的的行为。

财务造假不仅可以对企业经营和投资决策产生负面影响,还会严重损害投资者利益,破坏市场秩序。

了解并防范财务造假手段是企业和投资者的重要课题。

财务造假手段主要有以下几种:1. 虚增收入:企业通过伪造销售合同、虚构交易等手段,虚增收入,使企业财务状况看起来更好。

投资者可以通过仔细分析财务报表中的销售额与实际情况是否一致,以及与行业平均水平的比较来发现这种财务造假。

对策:投资者在研究企业时,需要关注企业的销售渠道、客户结构和业绩变动趋势,以了解企业的真实销售情况。

同时可以定期查看企业的现金流量表和应收账款变动情况,是否与销售额相匹配。

2. 虚增利润:企业通过改变会计政策、伪造费用支出等手段,虚增利润。

企业可以采用一次性提取全部费用的方式,虚增当期的费用支出,从而使当期利润减少。

投资者可以通过对比企业的会计政策与行业标准的差异来发现这种财务造假。

对策:投资者在研究企业的财务报表时,需要仔细查看企业的会计政策,特别关注与行业标准存在较大差异的项目。

还可以通过核实费用支出的真实性,与其他企业的费用支出进行比较,以发现异常情况。

3. 虚报资产:企业通过夸大资产价值、虚构资产购买等手段,虚报资产规模。

企业可以通过高估资产的价值,使企业的净资产增加,从而提高企业的信用度。

投资者可以通过查看企业的财务报表,特别是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来发现这种财务造假。

对策:投资者在研究企业时,需要仔细对比企业的资产评估报告与实际情况,关注企业资产持有和使用的合理性。

同时还可以对比企业的盈余与现金流量,以确保企业的净资产真实可靠。

4. 资金占用:企业通过内部关联交易、资本操作等方式,将企业资金占用,以达到个人或集团利益最大化。

企业可以通过虚构交易或虚构借款等方式,将企业的资金转移至关联方账户。

虚假财务报告及其治理的思考

虚假财务报告及其治理的思考
告 的 重 要 手段 。在 防范 虚 假 财 务报 告 问题 上 ,政 府 有 关 部 门 不 仅要 扮 演 国有 上 市 公 司 大 股 东 的角 色 ,还 应 作 为证 券 市 场 的 守 夜 人 ,本着 一 种 社 会 责 任 ,加 强对 这 一 问 题 的监 督 。通 过 对 市
表明,对高质量的财务信息需求的缺乏是导致 当前我 国审计质
工作 ,而 非 一项 突击 性 的 事 务 。同 时 ,还 应 尽 快 制 定 监管 工作
பைடு நூலகம்
务报告的数量 以及因财务报告 的虚假而造成的损失金额都在 日
益增 长 。所 以 ,我 们 要 寻 找治 理 虚 假 财 务 报告 的方 法 ,从 而减 少 虚假 财 务 报 告 的 危 害 。
规则 以及有关的惩戒办法 ,建立对监管者 的激励和约束机制 。
所 进 行 监 管 的部 门有 财政 部 f 审 计部 门 、证 券 监 管部 门 ,而
门应为注册会计师从事异地审计业务保驾护航等。
() 加 强 注 册 会 计 师 审计 的法 制 建 设 。 近 年来 ,注 册 会 计 2 师 审 计 的法 制 建 设 事 业 已 取得 很 大 成 绩 ,但 这 一行 业 在 我 国属 于 新 兴 行 业 ,而 且 我 国证 券 市 场 的 迅 猛 发 展 是 人 们 始 料 不及 的 ,因而 为 使 注 册 会计 师 能够 切 实 履 行 防 范 财务 报 告 粉 饰 的职 责 ,尚须 进 一 步 加 强 该行 业 的法 制 建 设 。 首先 ,应 完 善 《 注册
和经理 的角色 日益 复杂 ,最终导致审计业务 的聘任权由企业的
经营者掌握 ,原本是广大股东审计经营者变成 了经营者 自己审 计 自己。注册会计师 的一切费用 均由被审计单位支出 ,在这样

虚假财务报告的内涵及其治理的现实意义

虚假财务报告的内涵及其治理的现实意义
成 因:
是会计人员业务素质较低 引起 的错误 。 会计人员执业能力水平的 高低影响着会计信息质量的好坏 ,也是造成虚假财务报告 的原因之一 。 有些会计人员不恩进取 、 轻视 学习、 业务不熟 , 客观上造成了经济业 务核 算不准 , 财务报告编制不规范 , 提供虚假会计信息。 二是为虚升经营业绩 而进行 的舞弊。企业经营业绩考核主要是以财务指标 为基础 , 润投 如利 资 回报率 、 资产保值增值率等。这些指标的计算和确定均离 不开财 务报 告 。经营业绩考核不仅涉及到企业总体经营状况的评 价, 也涉及 到经营 管理者的业绩评定 , 影响到他们 的晋升 、 工资及福利 , 还可 能与企业众多 员工 的切身利益有直接联 系。 正是由于通过粉饰财务报告来虚升经 营业 绩可为企业及其经营者和员工带来经济利益 , 从而使这些利益主体有 了 制造虚假财务报告的动机 。 三是为获取银行等金融机构的信贷资金 和供 应商 的商业信用。银行等债权人从控制风险的角度出发 , 不愿 向经 营亏 损严重 、 财产担保力不强 、 资信状况差的企业提供信用 。因此 , 经营状况
关键词 : 假财务报告 虚 形式 治理
在某种程度上严重损害着广大投资者 的利 益以及证券市场 优化资源配
置 功 能 的 发挥 。 二 、 假 财 务 报 告 的 类 型 及 其 成 因 虚
中 图分 类 号 :2 4 F 3 文 献 标 识 码 : A 文章 编 号 :0 4 4 1( 09)3 15 0 10 — 9 4 20 0 — 4 — 2
《 经济师)09 ) 0 年第 3 2 期
● 财会经济
虚假财务报告的内涵及其治理的现实意义
●曹淑梅
摘 要: 文章对虚假财务报告 的内涵及其治理的现实意义进 行 了分 析. 同时阐述 了虚假财务报 告的类型及其成 因、 虚假财务报告 的表 现形 式 , 对 治理 虚 假 财 务 报 告提 出 了几 点建 议 。 并

财务舞弊建议总结

财务舞弊建议总结

财务舞弊建议总结引言财务舞弊是指通过虚构、篡改、隐瞒财务信息等手段,以获取个人私利或伪装企业财务状况的行为。

财务舞弊不仅给企业造成巨大经济损失,还会破坏市场秩序,损害投资者利益,甚至导致经济危机的爆发。

为了提高企业财务风险管理水平,预防和应对财务舞弊行为,本文将总结一些关键建议。

一、建立有效的内部控制体系内部控制体系是企业防止和控制财务舞弊的重要手段。

以下是一些建议:1.明确责任和权限分工:确保每个岗位的职责和权限明确,形成相互制约的工作环境。

2.实施严格的审批制度:建立合理的资金使用和报销审批流程,确保审批文件的真实性和合法性。

3.加强内部审计:定期进行内部审计,发现并纠正财务管理中的问题,及时采取措施防止财务舞弊行为的发生。

4.建立风险监测机制:通过设立风险监测指标和预警体系,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采取措施。

二、加强财务人员培训和监督财务人员是企业财务舞弊的主要参与者和执行者,他们的素质和职业道德对于防止财务舞弊至关重要。

以下是一些建议:1.加强财务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培养财务人员的道德操守和职业操守,增强他们识别和抵御财务舞弊的能力。

2.提升财务人员的专业水平:定期组织财务人员参加培训,掌握新的法律法规和会计准则,提高他们对财务报表真实性的把握能力。

3.实施双人签字制度:对重要财务事项和资金流程,要求两个以上财务人员进行签字确认,增加财务决策的透明度和准确性。

4.加强对财务人员的监督:建立完善的考核和激励制度,对财务人员的绩效进行评估和监督,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三、加强财务报表审计财务报表是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真实体现,审计是保证财务报表真实性和合规性的重要手段。

以下是一些建议:1.选择有信誉和经验的审计机构:企业应选择具有良好声誉的审计机构进行财务报表审计,确保审计工作的独立性和客观性。

2.加强财务报表审计的监督:企业应建立监督程序,定期评估审计机构的工作质量和效果,确保审计工作达到预期效果。

财务报表舞弊手段与治理对策

财务报表舞弊手段与治理对策

财务报表舞弊手段与治理对策财务报表是一家企业在某一个特定时间段内的财务状况的记录。

它涵盖了企业的收入、支出、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等方面的信息。

然而,在许多情况下,企业会使用一些欺诈性的手段来使其财务报表呈现出比实际情况更好的情况。

这些手段被称为财务报表舞弊。

本文将探讨财务报表舞弊的各种手段以及可能采取的治理对策。

1. 营收盈余欺诈营收盈余欺诈是指企业故意夸大其收入或减少其支出以增加盈利能力。

这种舞弊手段通常包括:• 记账舞弊:将支出记为资产,而不是支出。

这种做法可以增加资产负债表上的总资产数字,从而提高收入和净收入。

• 虚假销售:企业虚构销售来增加收入,并在以后的期间补偿这些销售欺诈。

这种做法可以损害财务状况,从而伤害投资者和其他股东的权益。

• 隐藏费用:企业可能会将支出头档改为收入头档,从而减少实际支出的数量,同时增加收入和净收入的数量。

治理对策:• 增加内部审计部门的功能,以确保公司内部员工不会涉及欺诈行为,同时,内部审计部门应该有充足的人力和物力资源来检查公司的财务报表。

• 多发展第三方审核机构以确保负责的外部审计能够及时发现并纠正任何不当报告。

• 强制公司遵守公开透明的财务报告标准。

• 激励利益相关方参与公司财务报告的监管工作,并建立一个有效的投诉机制,以便消费者举报财务舞弊。

2. 资产相关欺诈资产相关欺诈是企业利用虚假资产信息来夸大其资产情况。

这种舞弊手段包括:• 伪造资产:企业虚构资产,如虚构的账户,以升高资产负债表上的资产数字,从而提高股东权益。

• 贬值资产:企业可能会故意降低资产价值,以减少所需的折旧费用,从而增加公司的盈利能力。

治理对策:• 加强对公司资产管理的监管,并设置相关内部控制系统,以确保资产记录的准确性和真实性。

• 建立资产审计制度,确保资产实有数量与财务报表所反映的情况一致。

• 建议增加独立的监管机构,深入了解公司资产的出处,并进行彻底核查。

• 在审计过程中,应注重审计师的资格和经验,以确保公司的报告信息保持真实和准确。

上市公司财务造假的动因分析及防范对策

上市公司财务造假的动因分析及防范对策

上市公司财务造假的动因分析及防范对策上市公司财务造假是指企业在披露财务报告时故意歪曲财务数据、隐瞒重要信息或虚构交易事实,违背了会计准则和相关法律法规,以欺骗投资者、金融机构和监管部门的行为。

造假行为不仅损害了投资者的利益,也破坏了市场的公平和透明性,对整个经济体系造成了严重的负面影响。

加强对上市公司财务造假的动因分析和防范对策具有重要意义。

一、财务造假的动因分析1. 利益驱动上市公司的管理层为了追求业绩目标、股价提升及公司价值的提升,或者为了获得更多银行贷款等利益,往往会通过财务造假手段来夸大企业的盈利能力和资产规模,以达到自身利益最大化的目的。

2. 经营压力在面临市场竞争激烈、业绩不佳、资金链紧张等压力下,上市公司的管理层为了掩盖企业经营困难,往往会选择通过虚增收入、隐瞒损失等方式来美化财务状况,以便获取更多的融资和支持。

3. 管理层个人动机有些上市公司的管理层为了提升自身地位和薪酬,或者为了避免控制权的流失,会以其个人利益为出发点,通过操纵财务报告等手段来欺骗投资者和监管部门,从而达到控制和操纵企业的目的。

4. 管理弊端企业内部管理缺失、内部控制不完善、监管机构监管不力等问题,也容易造成财务造假行为的滋生和蔓延。

管理层和会计人员以此为背景,往往能够找到可乘之机,从而实施财务造假行为。

二、防范对策1. 完善内部控制上市公司应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建立健全的财务管理体系、审计制度和风险管理体系,确保财务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加强内部控制的监督和检查,及时发现和纠正财务造假行为。

2. 强化公司治理加强公司治理结构,建立有效的董事会和监事会,明确和规范各级管理人员的权责和业绩考核机制,提高企业经营的透明度和公正性,防范管理层利用职权进行财务造假的行为。

3. 加强外部监管监管部门应加强对上市公司的监管力度,加大公司财务报告的审核和抽查力度,提高审计公司的审计质量和独立性,确保财务报告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建立健全的违法成本高压态势,对于财务造假行为及时予以惩处。

论文正文修改版04

论文正文修改版04

一、虚假财务报告的内涵、类型(一) 虚假财务报告的内涵虚假财务报告是指未能遵循财务报告标准,无意识或有意识地采用各种方式和手段歪曲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对企业的财务活动情况做出不实陈述的财务报告。

(二)虚假财务报告的类型虚假财务报告类型的划分标准有很多种,如可以按其虚假内容划分,可以按其虚假形式的性质划分。

下面将按虚假财务报告形成的性质将其划分为错误型虚假财务报告和舞弊型虚假财务报告。

错误型虚假财务报告是指无意识地对企业经营活动状况进行了虚假陈述,而在主观上并不愿意使财务报告歪曲地反映企业经营状况。

这种情况主要是由于会计人员素质较低引起的错误,比如,经济业务的遗漏,对会计政策的误解等。

舞弊型虚假财务报告是指为了实现特定的经济目的而有意识地偏离会计准则和其他会计法规,对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情况进行虚假陈述的财务报告。

它是利益集团或个人为了经济利益而进行的一种有意作为,是一种损人利己的行径。

二、虚假财务报告的表现形式(一)乱列成本费用,利润巨额冲销(1)原始凭证失真:如明明是买礼物送人,报账的发票却是餐费;明明是任意给职工发钱发物,发票上反映的却是购买办公用品。

这种“移花接木”的情况普遍存在,而且审计时很难被查实。

(2)利用资产挂账调节利润:在待摊费用、待处理财产损失等科目中做文章,以达到随意调节利润的目的。

(3)通过会计政策与会计估计变更调节利润:利用折旧政策、坏账损失提取方法和存货计价方法等的变更而虚增资产或虚减费用,以达到调增或调减利润的目的。

(二)隐瞒销售收入,账外赊账有的盈利企业为掩盖真相以肥私囊,乱列乱支,私设小金库,人为调整账目、虚列盈利或亏损,非法获取巨额收益;经营情况较差的单位隐瞒收入以达到多留多分的目的;还有的企业明明盈利,却在账上人为制造亏损,将应在本年计入的收入挂账,转到下年结收,以使税金更小化。

还有的企业可能采取虚假发票,在费用中增加资本化支出,多提折旧和坏账等;甚至开设两本账,采取设账外账、收入不入账、多列费用支出等手段,偷漏营业税、城建税、教育费附加和企业所得税等。

虚假财务报告的内涵及其治理

虚假财务报告的内涵及其治理

虚假财务报告的内涵及其治理【摘要】虚假财务报告提供的会计信息未能真实反映客观的经济活动,给决策者的相关决策带来不利影响。

通过分析虚假会计报告的成因,提出了治理会计报告中虚假会计信息的对策。

【关键词】虚假;财务报告;治理1.虚假财务报告的内涵及其治理的现实意义虚假财务报告是指未能遵循财务报告标准,无意识或有意识地采用各种方式和手段歪曲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对企业的财务活动情况做出不实陈述的财务报告。

虚假财务报告将误导信息使用者的决策,增加市场交易费用,制造泡沫经济、扰乱经济秩序,失信于广大投资者,沉重打击投资者的信心,严重影响我国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

2.虚假财务报告的类型及其成因2.1 虚假财务报告的类型虚假财务报告按形成的性质划分为错误型虚假财务报告和舞弊型虚假财务报告。

错误型虚假财务报告是指无意识地对企业经营活动状况进行了虚假陈述,这种情况主要是由于会计人员素质较低引起的错误。

舞弊型虚假财务报告是指为了实现特定的经济目的而有意识地偏离会计准则和其他会计法规,对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情况进行虚假陈述的财务报告,它是利益集团或个人为了经济利益而进行的一种有意作为,是一种损人利己的行径。

2.2 虚假财务报告的成因造成财务报告虚假的原因不仅有客观方面的原因,还有主观方面的原因。

从客观上讲,我国会计管理体制的缺陷和有些企业配备的会计人员业务素质水平不高,造成了错误型虚假财务报告。

从主观上讲,受经济管理体制和经济利益驱动的影响,不少企业弄虚作假,隐瞒真相,造成了舞弊型虚假财务报告。

我认为有以下五个主要成因:一是会计人员业务素质较低引起的错误。

有些会计人员不思进取、轻视学习、业务不熟,客观上造成了经济业务核算不准,财务报告编制不规范,提供虚假会计信息。

二是为虚升经营业绩而进行的舞弊。

企业经营业绩考核主要是以财务指标为基础,这些指标的计算和确定均离不开财务报告。

经营业绩考核不仅涉及到企业总体经营状况的评价,也涉及到经营管理者的业绩评定。

财务造假的内在原理

财务造假的内在原理

财务造假的内在原理财务造假是指企业在编制财务报表时故意进行虚假记账和隐瞒真相,以欺骗投资者、股东、监管机构和其他利益相关方的行为。

财务造假的内在原理可以分为财务压力、机会和合理化三个方面。

首先,财务压力是造成财务造假的主要原因之一。

企业面临的财务压力通常是来源于盈利能力下降、债务负担加重、现金流短缺等方面。

企业为了满足外界对于盈利能力的期望,可能会通过虚增收入、减少费用、隐瞒亏损等方式来弥补财务差距。

此外,企业还可能面临合同、借贷和薪酬等方面的压力,将其与财务报表相联系。

其次,机会是财务造假的另一个重要因素。

财务部门通常掌握着核算和编制财务报表的权力,可以通过巧妙安排和操作来实施财务造假行为。

例如,企业可能会利用会计准则的灵活性,采用不同的会计政策和估计方法,进行收入确认的时间和规模的调整,以达到虚增利润或隐瞒亏损的目的。

此外,企业还可以利用对外部中介机构的不当影响力,以获取支持或减少监管。

最后,合理化也是导致财务造假的重要因素之一。

企业和个人可以通过自我欺骗和为非作歹的方式来合理化财务造假行为。

他们可能坚信财务造假是必要的,以应对业务竞争或满足外界的期望。

他们可能会以盈利为中心,将伦理、法规和道德放在次要位置,或者认为只要达到短期目标就可以忽略长期后果。

此外,部分企业可能通过操纵权力、控制信息流动和削弱监督机构的功能,进一步强化了合理化的行为。

综上所述,财务造假的内在原理主要包括财务压力、机会和合理化三个方面。

企业为了应对压力,通过机会来实施财务造假行为,并通过自我欺骗和为非作歹的方式来合理化这种行为。

财务造假对于企业和整个市场的稳定性和信任度造成了严重危害,因此,需要加强监管和到位的内部控制机制,提高企业治理水平,建立健全的道德风险管理体系,以防止和惩治财务造假行为的发生。

虚假财务报告及其治理的思考

虚假财务报告及其治理的思考
D l n 16 2 。 hn ) a a 10 5 C i l a
A s : M nai s nni p tclnteeth n nc c vi j t e 。 h hhv ruhngt e fc n h eio-m krnte bI 喇 edc u facar os 8 o r c te c  ̄ i tie o e i l w i ae ogt eav et tedcs n ae i h o i ler 1 f l e e a i ts b c v y c b i e O i
S r lN . 1 ei a o 9
[ 财务与会计]
虚假财务报告 及其治 理的思考
窦 洪 波
( 东北财经大学 职业技术学院, 辽宁 大连 162) 1 5 0
[ 要】 摘 虚假财务报告提供的会计信息未能真实反映客观的经济活动, 给决策者的相关决策带来不利影 响。近几年虚假财务报告中的会计信息失真十分严重, 严重干扰了我国市场经济秩序。通过分析虚假会计报
过多年好不容 易培育起 来 的资本市场 的健康发
展 , 三公 ” 使“ 原则 ( 开、 公 公平、 公正 ) 不能真正的 体现 , 同时 , 还影响我国会计 向国际会计准则趋同
以为做假的人带来 巨大的经济利益 , 虚假财务报 告就很难被消灭。说它是一个世纪性的难题 , 是
因为虚假财务 报告过去有 , 现在有 , 将来还会 出 现。只有市场经济 的游戏规则 中还有创新 , 还有
Ke mJd : f a ca e ot; n a i tet e y r s i n i rp r me d ct rar n l s y; n
.Onytef a ca e o ta wi otme ai sc db ef teeau t n o h u ies l h i n i rp r h t t u n l t h ct r il o h v ai fteb sns . yi e r l o

上市公司虚假财务报告的根源及其治理

上市公司虚假财务报告的根源及其治理
( ) 市 公 司 信 .- 露 制 度 方 面 二 上 g披
者 在 此 试 图 寻 求 一 个 解 释 框 架 来 阐 述 虚 假 财 务 报 告 的
根 源 从 这 个 解 释 框 架 . 以 发 现 , 假 财 务 报 告 是 现 有 - 7 虚

系 列 制 度 失 衡 的 产 物 . 即 上 市 公 司 质 量 控 制 制 度 引
会 计 制 度 等 会 计 法 规 。 财 务 报 告 的 质 量 保 证 是 严 密 的 行 为 主 体 行 为 约 束 制 度 和 科 学 合 理 的会 计 质 量 控 制 规 范体 系 。但这 两方 面 我 国都表 现 出不 同程 度 的失衡 。 24 息 披 露 行 为 规 范 的 失 衡 。 企 业 财 务 报 告 的 编 .- g
现 或 被 处 罚 的 概 率 。正 是 在 这 样 的 情 况 下 , 假 财 务 报 虚
告 不 断 出 现 。要 治 理 虚 假 财 务 报 告 应 该 从 多 方 面 着 手 , 如 消 除 上 市 公 司 虚 假 披 露 的 动 机 , 少 其 做 假 的 机 会 , 减 提 高 虚 假 财 务 报 告 被 发 现 的 概 率 并 增 强 对 虚 假 财 务 报 告 操 纵 者 的 处 罚 力 度 . 这 样 才 能 切 实 规 范 证 券 市 场 的
要 有
《 券 法 》、 公 司 法 》、 股 票 发 行 和 交 易 管 理 暂 行 证 《 《
应 是 针 对 企 业 管 理 当 局 而 制 定 的 。 各 个 国 家 为 了规 范 企 业 管 理 当 局 的行 为都 设 计 了一 套公 司治 理 结构 , 以 保 证 公 司 管 理 当 局 能 够 遵 循 法 规 ,履 行 好 信 息 披 露 义

浅谈会计造假与治假

浅谈会计造假与治假

浅谈会计造假与治假引言会计造假是指企业通过伪造或操纵财务报表,以达到误导投资者、银行和其他相关方的目的。

会计造假对经济体系和金融市场的稳定性造成了重大威胁。

然而,企业可以通过采取一系列的措施来治理会计造假,以维护财务报告的准确性和透明度。

会计造假的类型会计造假有多种形式,包括以下几种常见的类型:1.收入或销售的虚报:企业通过夸大销售额或收入来增加利润,从而提高股价或获得更多的贷款。

2.费用或成本的低报:企业通过低报费用或成本来夸大利润,以提高企业价值或股价。

3.资产或负债的伪造:企业虚构资产或负债,以增加公司的净资产或降低负债水平。

4.关联交易的不当处理:企业利用关联公司进行不当交易,以转移利润或隐藏亏损。

5.会计政策的滥用:企业通过滥用会计政策的灵活性,来得出有利于公司的财务报告。

这些造假行为在许多企业中都有发生,且对公司的声誉和经济价值产生严重影响。

会计造假的原因会计造假的原因复杂多样,但其中一些常见的原因包括:1.经济压力:企业可能在遭受困难时,为了维持业务运营或避免破产,采取了会计造假的手段。

2.经营激励机制:某些企业领导层的激励机制将公司的绩效与财务指标相挂钩。

为了获得更高的奖励或避免处罚,企业可能会利用会计造假手段来改善财务指标。

3.缺乏监管和审计机制:有些企业存在监管和内部审计机制不健全的问题,造成了监管的漏洞,使得会计造假行为得以滋生。

这些原因使得会计造假在一些企业中成为了日益普遍的问题。

治理会计造假的措施为了预防和治理会计造假,企业可以采取一系列的措施来提高财务报告的准确性和透明度:1.强化内部控制机制:企业应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体系,确保财务报告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例如,实施有效的审计和监督机制,加强风险管理和内部审计,以及加强员工培训与教育。

2.提高审计质量:企业应选择独立、专业的审计机构进行财务审计,以提高审计质量并降低操纵财务报表的可能性。

3.加强监管力度:政府和监管部门应加大对企业的监管力度,建立健全的监管制度,并加强对企业财务报告的审查和监督。

虚假报告和不实报告

虚假报告和不实报告

虚假报告和不实报告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虚假报告和不实报告成为了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虚假报告是指故意编造虚假信息的报告,而不实报告则是指在报告中存在错误或不准确的信息。

这两种报告不仅会给社会带来不良影响,还会造成严重的后果,因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并采取措施应对。

虚假报告和不实报告给企业和个人带来了巨大的损失。

虚假报告往往会误导人们的判断,导致错误的决策。

例如,一些公司为了提高股票价格,会故意发布虚假的财务报告,使投资者误以为公司经营状况良好,结果导致投资者遭受巨大的经济损失。

而不实报告则会给企业带来信誉危机,损害企业形象,影响市场竞争力。

因此,我们必须加强对报告的审核和监管,确保报告的真实可靠性。

虚假报告和不实报告还会对社会造成不良影响。

虚假报告会误导公众对某一事物的认识,导致信息传播不准确。

比如,一些媒体为了吸引眼球,会发布虚假的新闻报道,使公众产生恐慌或误解。

而不实报告则会给公众带来不必要的困扰,影响社会稳定。

因此,我们应该加强媒体监管,严格查处发布虚假信息的行为,确保媒体报道的准确性和公正性。

虚假报告和不实报告还会对科学研究产生负面影响。

科学研究需要准确可靠的数据支持,而虚假报告和不实报告严重损害了科学研究的信誉和可信度。

例如,一些科研人员为了追求个人利益或荣誉,会编造实验结果或篡改数据,导致科学研究的结果不可信,严重影响了学术界的发展。

因此,我们应该加强对科研人员的监管和评估,建立科学研究的诚信体系,保护科学研究的纯洁性和可信度。

解决虚假报告和不实报告问题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政府应加大对报告的监管力度,加强对虚假报告和不实报告行为的打击力度,提高违法成本。

企业应加强内部管理,建立严格的报告审核机制,确保报告的真实可靠。

媒体应加强自律,提高报道的准确性和公正性。

科研机构应加强对科研人员的教育和培训,加强对科研成果的审核和验证。

虚假报告和不实报告是一个严重的问题,对企业、个人、社会和科学研究都会产生重大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虚假财务报告的内涵及其治理
作者:王晓鹏
来源:《时代经贸》2012年第15期
【摘要】虚假财务报告提供的会计信息未能真实反映客观的经济活动,给决策者的相关决策带来不利影响。

通过分析虚假会计报告的成因,提出了治理会计报告中虚假会计信息的对策。

【关键词】虚假;财务报告;治理
1.虚假财务报告的内涵及其治理的现实意义
虚假财务报告是指未能遵循财务报告标准,无意识或有意识地采用各种方式和手段歪曲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对企业的财务活动情况做出不实陈述的财务报告。

虚假财务报告将误导信息使用者的决策,增加市场交易费用,制造泡沫经济、扰乱经济秩序,失信于广大投资者,沉重打击投资者的信心,严重影响我国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

2.虚假财务报告的类型及其成因
2.1 虚假财务报告的类型
虚假财务报告按形成的性质划分为错误型虚假财务报告和舞弊型虚假财务报告。

错误型虚假财务报告是指无意识地对企业经营活动状况进行了虚假陈述,这种情况主要是由于会计人员素质较低引起的错误。

舞弊型虚假财务报告是指为了实现特定的经济目的而有意识地偏离会计准则和其他会计法规,对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情况进行虚假陈述的财务报告,它是利益集团或个人为了经济利益而进行的一种有意作为,是一种损人利己的行径。

2.2 虚假财务报告的成因
造成财务报告虚假的原因不仅有客观方面的原因,还有主观方面的原因。

从客观上讲,我国会计管理体制的缺陷和有些企业配备的会计人员业务素质水平不高,造成了错误型虚假财务报告。

从主观上讲,受经济管理体制和经济利益驱动的影响,不少企业弄虚作假,隐瞒真相,造成了舞弊型虚假财务报告。

我认为有以下五个主要成因:
一是会计人员业务素质较低引起的错误。

有些会计人员不思进取、轻视学习、业务不熟,客观上造成了经济业务核算不准,财务报告编制不规范,提供虚假会计信息。

二是为虚升经营业绩而进行的舞弊。

企业经营业绩考核主要是以财务指标为基础,这些指标的计算和确定均离不开财务报告。

经营业绩考核不仅涉及到企业总体经营状况的评价,也涉
及到经营管理者的业绩评定。

由于通过粉饰财务报告来虚升经营业绩可为企业及其经营者带来经济利益,使这些利益主体有了制造虚假财务报告的动机。

三是为获取银行等金融机构的信贷资金和供应商的商业信用。

银行等债权人一般不愿向经营亏损严重、财产担保力不强、资信状况差的企业提供信用。

因此,经营状况不佳又急需资金的企业,为获取银行等金融机构的信贷资金和供应商的商业信用,就容易产生操纵会计信息,粉饰财务报告的动机。

四是为达到发行股票的资格而进行的舞弊。

按照我国《公司法》的规定,公司无论在初次发行还是在以后增发股票和配股,都必须达到一定的业绩标准。

由此一些企业为发行股票而产生了编制虚假财务报告的动机。

五是是为偷税、漏税及推迟纳税而进行的舞弊。

企业所得税是在会计利润的基础上,通过纳税调整而得出的。

因此,一些企业为偷税、漏税、推迟纳税而产生了编制虚假财务报告的动机。

3.虚假财务报告的表现形式
3.1 隐瞒销售收入,乱列成本费用,冲销利润
有的企业明明盈利,却在账上人为制造亏损,将应在本年计入的收入挂账,转到下年结收,以使税金更小化;有的企业可能采取虚假发票,在费用中增加资本化支出,多提折旧和坏账等;有的企业甚至开设两本账,采取设账外账、收入不入账、多列费用支出等手段,偷漏税款。

3.2 虚假确认收入,追求利润最大化
有些公司不遵循收入实现原则来确认收入,而是根据需要提前甚至虚假制造收入;通过不具有产权的资产进行交易虚构收入;在不转移土地使用权的情况下确认收入;通过循环转账来制造收入到账的假象;确认一年中的部分费用,但确认全年的收入以提高利润。

3.3 高估资产,虚拟资产大量渗透
账面资产与资产本身的实际价值背离,资产负债表中的虚拟资产大量渗透。

滞销甚至报废的存货、坏账、待处理财产损溢、待摊费用等虚资产在许多公司中占有较大数额,这是以往年度不稳健的会计政策造成的后果,同时也是未来必须用盈利来消化的包袱。

3.4 会计科目混乱,业务处理不规范
有些企业在会计账簿设置和会计科目的使用上,没有严格按照财政部的有关规定来设置,会计核算缺乏系统性,账目混乱,账证、账账、账表、账实严重不符。

4.虚假财务报告治理的基本思路
4.1 建立健全公司内部会计控制监督制度
建立健全公司内部会计控制监督制度的目标应该是:保证公司财产安全与完整;控制有关数据的正确性与可靠性;保证会计资料真实完整;提高经营效率,防止舞弊,控制风险。

要实现以上内部会计控制目标,光靠公司会计机构及会计人员的力量是不能完成的,还需要由单位负责人组织有关部门及相关人员参与内控制度的建立和贯彻执行。

4.2 完善注册会计师制度,发挥经济警察作用
加强对注册会计师行业的监督力度。

本着“谁出资谁受益”的原则,由股东出资,注册会计师提供服务,审计的结果应对股东负责,强化注册会计师审计的独立性。

同时,政府有关部门应进一步加强对注册会计师审计的监管和适度提高市场准入门槛,促使具有证券期货从业资格的会计师事务所兼并,达到上规模、上档次、上水平,以净化执业环境,提高执业质量。

4.3 努力提高财会人员的职业素质和业务水平
提高会计人员素质,加快会计诚信体系建设。

会计人员是处理加工会计信息的操作员,应选拔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遵守职业道德的优秀人员担任会计工作;加强会计人员培训,准确掌握新会计准则,按要求进行会计核算;同时,对会计人员采取激励措施,不断吸取优秀的人才加入会计队伍。

4.4 强化政府对虚假财务报告的监管
如果要维护会计师的信用,光有好的会计师是靠不住的,建立有效的监管机制才是关键。

加强政府部门对市场合理而有效的监管是减少虚假财务报告的重要手段。

在防范虚假财务报告问题上,政府有关部门不仅应扮演国有上市公司大股东的角色,还应作为证券市场的守夜人,本着一种社会责任,加强对这一问题的监督。

通过对市场的有效监管,将违规者绳之以法,以警示潜在的违规者,用足够的惩戒来提高违规者和潜在违规者的违规成本,以维护市场的公开、公平和公正,从而提高市场效率、改善市场环境。

虚假财务报告已不是某一个方面、某一个企业或某一个人的问题,而是一个社会问题,治理虚假财务报告应根据其形成原因,采取综合措施,通过社会各方面的共同努力逐步实现。

在治理虚假财务报告的过程中,积极的做法是从整个社会的诚信抓起,防患于未然。

参考文献:
[1]唐予华,李明辉.内部会计控制与会计信息与质量研究[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3.
[2]葛家澍,裘宗舜.会计信息丛书(第五辑)—会计热点问题[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