冈西小学 计算教学情境的朴素追求

合集下载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第13课时_用计算器计算》(教案)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第13课时_用计算器计算》(教案)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第13课时_用计算器计算》(教案)一. 教材分析《第13课时_用计算器计算》是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的教学内容。

本课时主要让学生学会使用计算器进行简单的数学运算,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教材通过实例引导学生掌握计算器的使用方法,并通过练习题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巩固所学知识。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数学运算有一定的认识。

但在使用计算器方面,部分学生可能还不够熟练。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使学生在原有基础上提高计算能力。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计算器的使用方法,能够熟练地使用计算器进行简单的数学运算。

2.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学习习惯。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计算器的使用方法,能够熟练地使用计算器进行简单的数学运算。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学会独立思考,灵活运用计算器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学会使用计算器。

2.合作学习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启发式教学法:教师提问,引导学生独立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教学准备1.准备计算器,确保每个学生都能上手操作。

2.准备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3.制作课件,辅助教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利用计算器解决问题。

例如,展示一幅图片,图片中有5个苹果和3个香蕉,问一共有多少个水果。

2.呈现(10分钟)教师讲解计算器的使用方法,包括如何开机、关机、输入数字、进行加减乘除等基本操作。

在讲解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加深对计算器的认识。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计算器操作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练习内容包括:开机、关机、输入数字、进行加减乘除等。

让计算的花儿也开放——浅谈小学生口算能力的培养

让计算的花儿也开放——浅谈小学生口算能力的培养

是数 学 教学 的基 础 ,更是 培养 学生 口头 表达 和逻 辑 思维 能
力 的重 要组 成部 分 。因此 培养 学生 的 口算能 力是 数学 教学 的 重 中之重 。

小 学数 学教 学全 过程 。 到 了高年 级 , 学生 掌握 的数 学 知识 逐 渐增多 , 问题 的复 杂性 也 逐渐 增 加 , 这 时 应 注意 探 索 规 律 , 提 高学 生对 数据 特征 的观 察力 ,重 在培 养学 生能 够利 用 以
出一 些 口算 题 , 让学 生 一 边读 , 一边 说 出 计 算 的结 果 ,
同时 说一说 自己 的计算 过程 和思 路 。这样 不仅 培养 了学 生
的 口算能 力 , 更有 利于 学生 理解 计 算的 法则 。
2 . 写
利用课 余 时 间 , 以找 同桌或 者 自找对 手的 形式 , 学生 之
习惯 ; 四是 教 师 在设 计练 习题 时 , 故 意 设计 一 些易 混 淆 、 易 出错 的题让 学生 进行 练 习 ,强 化学 生养 成认 真审 题 的好 习
惯。
间互 相用 小纸 条给 对手 出题 , 进 行 口算 练 习。
3 . 视
教师 在 课前 准 备 时 , 把 口算题 制成 卡 片 、 转盘 、 表 格 等 多种 形式 , 让 学生 自主选择 其 中的 练 习题 。 这 样不仅 激发 了
轻松 , 也 很兴奋 , 究其 原 因是这 些学 生都 能充 分利 用 自己所 学 的 知识进 行巧 算 。 如 口算 “ 4 x 1 4 7 x 2 5 ” 时, 他们 能很 快意 识
听教师 口头 叙述 算 式 , 学生 听后 说 出答案 。 虽然 这 种训 练形 式对 学生 有 一定的 难度 ,但 对增加 学 生 的听 力 、记 忆 力, 提高 学 生的 口算 水平都 有 很大 的好 处 。

核心素养,诗意的奠基林丽卉

核心素养,诗意的奠基林丽卉

核心素养,诗意的奠基林丽卉发布时间:2021-01-25T10:18:36.443Z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1月上作者:林丽卉[导读] 在教育现代化的背景下,教育专家号召教师在教学中以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作为教学的根本目的。

因此,在当前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更改自己的狭隘理念,综合考虑当代教育发展的状况,沿用高效的素质教育模式。

由此,本文就以数学学科作为示例,阐析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上实现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宗旨。

湖北省荆州市西门小学林丽卉摘要:在教育现代化的背景下,教育专家号召教师在教学中以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作为教学的根本目的。

因此,在当前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更改自己的狭隘理念,综合考虑当代教育发展的状况沿用高效的素质教育模式。

由此,本文就以数学学科作为示例,阐析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上实现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宗旨。

关键词:核心素养发展;小学;数学;课堂实现措施在小学数学阶段,教师有了更详细的教学的目标需要完成,如夯实学生的理论基础,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提高学生的核心竞争力。

因此,在教学时,教师需要深入分析教材内容,研究学生知识掌握情况,注重学生数学能力的培养,让他们能够在现代化的教学模式下进行有效的思考,灵活学习,提升数学教学效果。

一、小学数学核心素养涵盖内容及重要性论述小学数学核心素养包括了十大点内容,但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将一些具有相似特征的内容进行整合,在多年的教学生涯中,笔者也针对于这十大核心素养进行了一定的分析,最终归纳出了三大要点内容,即空间几何直观意识、数感与数量分析理念、运算推理能力。

通过这三大能力的培养,可以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学会把一些复杂的问题变得更加简单化,用图形去表示复杂的代数问题或者是结合不同数据的具体特征进行归纳和演绎,最终得出数学定理。

通过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可以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更加深入地进行思考,反客为主,高效学习。

二、关于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课堂实现策略探析(一)分析数形结合例题,学会灵活思考在现阶段的数学教学中,我们可以发现小学生的想法较为僵化,如他们在遇到代数类的问题时就会用代数的方法去解决问题,而在遇到图形类的问题时则会运用图形的方式来进行分析。

巧设生活情景帮助小学生攻克计算难问题的教学策略

巧设生活情景帮助小学生攻克计算难问题的教学策略

教学研究巧设生活情景帮助小学生攻克计算难问题的教学策略胡光露(四川省雅安市宝兴县实验小学,四川 宝兴625700)摘要:我们生活在互联+时代里,科技高速发展有人认为无论是简单还是复杂的计算只需输入相应的计算器里就能解决,生活中会不会不计算无所谓,但是计算是学生学习数学的必备技能,在平时的教学中很多学生因为计算不过关,给数学学习造成很大的困扰。

如果我们在教学中能帮助学生攻克计算难的问题,让学生掌握正确的计算方法,学习中做到快速、准确地进行计算那么学生学习数学势必就会“得寸进尺”,从而帮助我们更好地完成数学教学目标。

关键词:巧设;情境;攻克;计算难;教学策略正文:“+、-、×、÷”我们一旦接触数学就和它们接下了不解之缘,看似很简单的符号,可是对很多学生来说要真正掌握和运用却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也正因如此大多数学生的数学学习就此止步。

我们生活在互联+时代里,科技高速发展,人工智能将代替人们完成许多我们认为不可能的事,有人就认为无论是简单还是复杂的计算只需输入相应的计算器里就能解决,能否做计算题并不重要,但是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数学教学要面向全体,实现人人都能学到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学会计算是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必须具备的基本技能;《礼记·经解》:“《易》曰:君子慎始,差若毫厘,谬以千里。

”“失之毫厘,谬之千里”——站在数学的角度上看,也告诉了我们学会准确的计算的重要性。

所以我想如果我们在教学中能帮助学生攻克计算难的问题,学生掌握了基本的计算方法后,在学习中做到正确、快速地计算,那么学生学习数学势必就会“得寸进尺”。

一、运用多媒体巧设与计算有关的数学生活情境,激发学生的计算兴趣,培养学生主动探究数学计算的方法和算理的意识。

在数学课堂中,以学生熟悉的生活经历创设情景进行计算教学,以学生现有的生活经验探究数学计算方法,从而达到将学生难于理解的计算过程及算理趣味化,激发学生的计算兴趣和提高学生计算的准确度。

向枯燥计算说再见——低年级计算教学之我见

向枯燥计算说再见——低年级计算教学之我见

向枯燥计算说再见——低年级计算教学之我见作者:潘红美来源:《小学教学参考·中旬》 2014年第4期江苏泰州师专泰兴附属实验小学(225400)潘红美计算是日常生活中应用最多的数学知识,因此它历来是小学数学教学的基本内容,培养小学生的计算能力也一直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主要目的之一。

传统的计算教学枯燥乏味,是学生机械接受和反复操练的过程。

新课标明确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它要求学生在数学活动中自主建构数学知识,自己去探索、发现和创造。

作为低年级的数学老师,我们应如何进行计算教学呢?现结合自己从事低年级教学的实践谈几点体会。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儿童对自己感兴趣的事情一定会尽力去完成。

即使在遇到困难时,他们也会主动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去探索、研究,努力寻找方法,使问题得到解决。

因此,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我注意结合课堂教学内容,运用游戏、猜谜、讲故事、设置悬念等形式激发学生求知的兴趣,使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变为主动探究知识。

如,在教学《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时,我设计了这样的环节引入新课:“(教师课前将情境图出示在黑板上:几十面按红、黄、蓝顺序排列的彩旗,下面顺次标上序号)平时,都是老师考学生,今天就让小朋友们来考考老师。

”学生一听兴趣倍增,教师接着说:“老师不看黑板,小朋友们告诉我几号旗,我就能很快说出它是什么颜色。

”学生们兴致勃勃说出了一些彩旗的序号,我均迅速作出正确的答复。

对此,学生感到惊讶,老师为什么能很快猜出彩旗的颜色呢?到底有什么窍门?这样学生就会主动想去探究,激发了学生参与学习的热情。

二、理解算理,掌握算法计算教学的主要任务是理解算理和掌握算法,算理为计算提供了正确可靠的思维过程,算法为计算提供了方便快捷的操作方法,是计算经验的积累。

在计算教学中,让学生理解算理与掌握计算方法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

如在教学《9加几》一课时,学生畅所欲言,用不同的算法算出9+4=13。

① 数一数;② 9 + 1 = 10,10 + 3 = 13;③ 4 + 6 = 10,10 + 3 = 13;……为突出“凑十法”的思考过程,我让学生到黑板前面用学具演示“凑十法”的思考过程。

对小学数学“问题情境创设”的几点思考

对小学数学“问题情境创设”的几点思考

对小学数学“问题情境创设”的几点思考发表时间:2019-02-18T16:40:44.903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19年4月1期作者:秦勇[导读]秦勇犍为县石溪镇河西小学 614400中图分类号:G633.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19)04-133-01人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恰当而合理的问题情境,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有利于知识的吸收,更是教师智慧的体现。

如何才能创设有效的数学问题情境呢?下面谈谈我的几点看法。

一、理性地对待教材中的情境。

1、根据现有情境的意义,选择一个替代情境。

例如:教学简算“165-97”。

学生对其算理掌握不牢,或忘了“+3”,或写成“-3”。

可适当改变情境:妈妈带了165元钱(一张一百元,一张五十元,一张十元,一张五元的钞票),到商场买了97元的物品,还剩多少元?先让学生演示购物(拿一张一百元面钞去买),再按购物情境,用算式算出结果,再说出为什么要“+3”,就容易多了。

2、对教科书的一些原有问题进行加工。

如小学二年级学了“厘米的认识”后可创设:小东身高1米,小明身高90厘米,谁更高?高多少?试说说你的理由。

3、对教科书中的多个问题进行必要的整合。

例如在学习长方体的体积后,设计这样的练习活动:(1)估计数学书的长、宽、高分别有多少厘米?重多少千克?(2)100本这样的书摞起来大约有多高?(3)将100本这样的书平放在地面上(不重叠、不间隔)大约占多大的面积?(4)100本这样的书的质量大约有多少千克?(5)100本这样的书的体积大约有多大?(6)用塑料绳把100本书捆成(“十字”捆)一捆,至少要绳几米?这一系列活动涉及长度、面积、体积、质量等,通过练习,学生多方面的知识得到了巩固。

二、在现实生活中广泛挖掘真实、有效、多样的情境。

1、关注现实生活,注意选取情境素材。

如引导四年级学生思考:一只牙膏重120克,如果一人每天刷牙三次,每次挤2克牙膏,够刷一个月吗?如果要坚持每天刷牙,又要用这只牙膏刷牙时间在一个月(30天)以上,你认为该怎么办?到五年级可改为“每天挤1.5克”,到六年级可改为“牙膏出口处直径为5mm,每次挤1cm长的牙膏,可以用40次。

谈小学计算机有效教学

谈小学计算机有效教学

谈小学计算机有效教学作者:曾理来源:《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 2015年第1期四川省遂宁市船山区新盐市街小学校曾理新的一轮课程改革,对计算教学的价值重新定位,不再是单纯为了计算而计算,重视口算,加强估算,提倡算法多样化,避免繁杂计算,并且把它和新课标中所倡导的生活实际、情感态度结合起来,要求学生的计算学习活动要从单纯地依赖模仿和记忆,转化成一个生动、主动和富有创造性的过程,让学生学习生活中的数学.如何把新课程理念真正落实到计算数学的课堂中,提高计算教学的有效性呢?一、激发兴趣,主动学习爱因斯坦有句名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兴趣对学习有着神奇的内驱动作用,能变无效为有效,化低效为高效。

小学生学习的直接动力是情感,他们对感兴趣的就爱学,否则就不想学。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曾从丰富的教育经验中指出:“学生有了兴趣,就肯用全副精神去做事,学与乐不可分。

”在教学中,我用计算机多媒体的文字、图画、声音、动画等,直观形象地向学生演示计算机的一些基本常识,以及计算机在人们的生产和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例如:三年级计算机的基本知识入门介绍中,我采用计算机自带的一些游戏引入新课,展示计算机的特点和功能,让学生亲自实践、亲耳目睹,从而激发起学生对计算机浓厚的学习兴趣。

在进行鼠标练习的教学中,我只进行简单的演示,而后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让学生在玩中练、练中玩,利用“纸牌”、“扫雷”游戏进行练习,充分动手实践,结果大部分学生自己都找到了其中的一些小诀窍。

我再进行小结并表扬这些学生,使他们有一种自己成功获得知识的喜悦感和自豪感。

二、素质培养,提高学生的全面能力在当前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过程中,学生素质的培养、能力的培养是关键,所以,计算机学科教学的改革也必须要以此为目的。

《中小学计算机课程指导纲要》明确指出,小学应以操作技能的训练和益智教学游戏为重点。

目的旨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及思维能力,开发学生智力。

根据素质教育所提出的要求,要在科学文化素质、思想品德素质、身体素质、劳动技能素质及心理素质等方面培养学生,这几方面对低年级学生来说,尤为重要。

核心素养下的小学数学计算教学龙兰英

核心素养下的小学数学计算教学龙兰英

核心素养下的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甘洛县城关小学校:龙兰英摘要:核心素养下的计算教学是培养学生运算能力的主要方法,它贯穿于小学数学教学的始终,无论是数学概念的形成、结论的获得、还是数学问题的解决等都依赖于计算活动的参与。

在计算过程中既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也注重发展学生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

因此,小学阶段的计算教学就显得异常重要。

关键词:核心素养数感计算教学创新思维评价设计数学核心素养是数学学习者在学习数学或学习数学某一个领域知识所应达成的综合性能力。

数学核心素养是数学的教与学过程应当特别关注的基本素养。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提出小学数学10个核心素养,即数感、符号意识、空间观念、几何直观、数据分析观念、运算能力、推理能力、模型思想、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

[1]计算教学是小学阶段数学学习的重要内容,核心素养下的计算教学不再是指单纯的计算速度、正确率等教学,而是指运用数学知识、方法(包括算法、算理等)进行计算教学。

运算能力则是在学习计算的过程中形成的学习能力,它是指在明晰运算对象的基础上,利用计算知识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计算教学是解决问题的基础。

在运算能力的形成过程中,学生能够进一步发展数学核心素养;能有效借助运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能够通过计算促进数学创新思维发展,形成一丝不苟、严谨求实的科学精神。

[2]核心素养下的计算教学是培养学生运算能力的主要方法,它贯穿于小学数学教学的始终,无论是数学概念的形成、结论的获得、还是数学问题的解决等都依赖于计算活动的参与。

在计算过程中既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也注重发展学生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

因此,小学阶段的计算教学就显得异常重要。

核心素养下我们的计算教学应该如何进行呢?一、在计算教学中培养学生数感。

《数学课程标准》中第一次把“数感”作为学习内容提出来,并把“数感”摆在首要位置,可见,理解“数感”这个概念,并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建立数感,是新课程十分强调和重视的问题。

浅析小学数学中的算理教学策略

浅析小学数学中的算理教学策略

95教育版算理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占据重要位置,但是很多教师往往没有对其引起重视,在日常教学中,只是让学生运用计算法则计算出来,让他们反复练习,认为只要让学生反复计算,就可以使他们的计算又快又对,但是这违背了新课改的初衷。

因此数学教师要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比如对算理教学引起重视。

本文针对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算理能力展开探究,希望文中一些建议能为小学数学教师提供一些参考。

一、创设教学情境。

小学数学这门学科对于学生们来说具有一定的学习难度,其所选择的数学知识以及算理都带有极强的抽象性,这给学生们的学习带来了很大的挑战,所以在数学教学课堂当中,数学老师们应当依照其所需要传授的数学知识内容构建和其相对应的教学情境,最大限度地调动起学生们参与数学教学活动的兴趣以及热情,赋予这些静态化数学知识一定的生动性,使得整体数学教学课堂变得更加的活泛,改变原本的数学教学氛围,利用教学情境来引导学生们,在搭创教学情境时,老师们要注重其和实际生活之间的连接关系,尽可能地创建和其生活相贴合的教学情境,这样可以给予学生们一种身临其境的感受,帮助学生们更好地处理各类数学问题,满足学生们的身心发展需求,让其算理都能更好地认知。

比如,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创设在食品店买东西的教学情境:食品店有70多个鸡蛋,如果把它放在4个一排的蛋托中,正好装完;如果把它放进6个一排的蛋托中,也正好装完。

然后教师对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食品店一共有多少个鸡蛋?”学生可以对教学情境进行观察,还可以在演算纸上面对这个问题画出关系图,得出最终答案为“72”。

所以,教师在进行教学时要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重视动手操作。

抽象的算理离不开直观的支撑,学生对数学的理解往往是从动手操作开始的。

在运算教学中,动手操作活动不仅可以改变教与学的方式,激发学生学习运算的兴趣,而且能促进学生对算理的理解。

例如“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教学,它不同于整数、小数加减法,没有了“相同数位对齐”“满十进一”的计算法则,生活中运用也少,更具有抽象性。

让计算教学从“柳暗”走向“花明”

让计算教学从“柳暗”走向“花明”

让计算教学从“柳暗”走向“花明”作者:耿志娟来源:《小学科学·教师版》2013年第06期计算能力是每个人必须具备的一项基本素质,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是学生今后学习数学的重要基础,具有重要的价值。

为切实提高小学生的计算能力,笔者认为:一、注重过程,发展学生探究能力1、动手“做”数学,理解算理的科学性。

“做”数学是目前数学教育的一个重要观点,它强调学生学习数学是一个现实的过程、理解和反思的过程,强调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活动对理解数学的重要性。

比如,教学“有余数的除法”时,教师让每位学生准备了小棒,让学生自己动手将9根小棒平均分成两份,使每位学生都直观地看到每份是4根,还余下1根。

在学生有了这样的直观体验后,教师再让学生尝试用横式和竖式来表示,学生就相对容易地掌握了有余数除法的表达方式。

最后,教师让学生对照分好的小棒,自己动手点一点,说一说,进一步辨析竖式中每个数字代表的含义。

2、鼓励自主探究,体验知识的系统性。

如三年级的“笔算乘法”这一章节,由于前后知识联系紧密,都是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所以每节课我都给足学生自主探究、尝试计算的时间,再指导学生自主阅读例题的计算方法。

当他们发现自己独立探究出来的结果与例题一样时,喜悦之情溢于言表,充分感觉到了自己智慧的力量,体验到探究的快乐;当他们始终计算不出来或计算有错时,心理上就处于“愤”、“悱”状态,急切地想知道应该怎么算,为什么这样算,计算中要注意什么,这时候教师的点拔、指导,就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渐渐地,他们探究的意识越来越强,常会主动自学新的计算内容,所学的知识越来越系统,迁移类推的能力也开始逐步提高。

3、重视互动交流,提倡算法的多样性。

如“凑十法”并不是对每个人来说都是绝对好的方法。

只要是学生经过自己努力“创造”出的方法,都应该得到老师的鼓励与表扬。

教师应提倡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计算,学生自己喜欢的方法对学生本人来讲就是最优的方法,从这一角度看,优化的方法不一定是统一的一种算法。

让计算教学绽放光芒(8)

让计算教学绽放光芒(8)

让计算教学绽放光芒大竹县第九小学龚吉芳导读:计算能力是学生多种优秀数学能力的基础工程,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

计算教学贯穿在整个小学数学教材中,计算强了学生的各项数学能力才能被激活,学生的数学知识体系才能壮大。

作为教师应当在教学实践中重视计算教学,研究计算教学,让计算教学充盈智慧,呈现美丽生动的色彩。

关键词:情境趣操作形象游戏探索灵动评价精彩多样化提升正文:计算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是小学数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数学学习的基础。

在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一般采用“满堂灌”的教学方法,单纯的讲练使计算教学显得枯燥、乏味。

在计算教学中要让学生动起来,让计算教学充满活力,吸引学生,绽放光芒。

现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几点做法。

一、创设情境,让计算教学生动有趣。

以西师版四年级上册加法运算律为例,故事引入:小老鼠扛着两个袋子,前面一个袋子装着米,后面一个袋子装着黄豆,小老鼠跑着跑着喊累了,怎么办,小鸟发言说:“把黄豆放前面,米放后面,这样就不累了。

”教师:同学们你们认为小鸟的想法对吗?为什么?课件出示例1插图,教师:森林小学今天举行智力竞赛,让我们去看看吧。

12+25 25+12 500+300 300+50030+20 20+30 1200+650 650+1200这8道题小动物们要比一比,看谁算得又对又快,不一会儿,小松鼠写出了所有的答案,其他小动物还在一道一道的算着。

小白兔小狗很吃惊,怎么算得这么快呢?你们知道其中的奥秘吗?请观察左边右边的算式,然后同桌两人互相说一说。

学生观察,同桌交流,然后派代表汇报交流。

最后教师引导归纳:两个加数交换了位置,结果相同。

这就是加法的一个运算定律,加法交换律。

用字母表示为a+b=b+a 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故事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踊跃发言,教师及时给予评价,使学生的学习热情高涨,主动投入、主动参与,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做好了知识的准备。

自主学习小学数学计算能力的培养与发展_2

自主学习小学数学计算能力的培养与发展_2

自主学习小学数学计算能力的培养与发展发布时间:2022-04-02T08:19:21.373Z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第10月第30期作者:蒋成飞[导读] 自主学习是以学生为主体,通过其自主探索、分析、体验来完成认知任务蒋成飞新疆喀什地区伽师县古勒鲁克乡第一小学新疆喀什 844300摘要:自主学习是以学生为主体,通过其自主探索、分析、体验来完成认知任务、达成学习目标的认知实践。

其重在切实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使学生在尽力克服智力差异的基础上,获得对学习内在诉求的全面激发,进而积极投身至对学习内容的深度探究与积极解析,来开掘其认知潜能,培育其自主意识。

而以自主学习为统领的小学数学计算能力培养,则可使学生在切实突破计算中的各类困境、弊端、误区等过程中,获得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来引领其认知蜕变与素养塑造。

因此,教师在开展小学数学计算教学时,应以切实落实自主学习为依托,根据不同学生的认知现状,借助更为科学、有效、合理的教学方法,为学生提供更多自主思考、分析、判别的机会,来助推其自主学习的意识与能力发展,以逐步达到切实提升小学数学计算教学效能,更好培养学生计算能力的目的。

关键词:自主学习;小学数学;计算能力;培养;发展计算能力培养与发展,始终是小学数学教学的关键项目与重点所在。

而对于正处于认知起步阶段的小学学生来说,其自主学习的开展,必然离不开良好的学习环境与氛围引领,更离不开教师的科学指导与适度帮扶。

可以说,只有以更为完善、健全的自主学习生态为统领,来强化对学生的自主学习兴趣激发,其自主学习的开展,必然会更加充分、高效、深入,对应的计算能力培养目标,也会逐步达成,充分实现。

同时,面对以自主学习为驱动的小学数学计算能力培养,必然更为贴近小学学生的身心特性与认知诉求,教与学的针对性、实效性、延展性也会逐步得以达成。

因此,教师在落实小学数学计算能力培养时,应以切实强化自主学习为导向。

通过对各类素材、资源、工具的借助,以及多元、丰富、有效的教学措施落实,来搭建自主学习时空。

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策略研究_1

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策略研究_1

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策略研究发布时间:2021-06-10T04:56:57.602Z 来源:《当代教育家》2021年7期作者:苟秀莲[导读] 众所周知,数学是一门必修课程,其在整个学习生涯中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对于学生来说,数学能力是学生必须具备的技能之一,而计算能力恰恰是学生提高综合性数学能力的主要途径。

四川省广安市前锋区小井乡小学校 638000摘要:众所周知,数学是一门必修课程,其在整个学习生涯中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对于学生来说,数学能力是学生必须具备的技能之一,而计算能力恰恰是学生提高综合性数学能力的主要途径。

有效的计算教学有利于增强学生的数学思维,加强学生的思维严谨性,且有利于帮助学生建立较强的数学逻辑思维意识。

但是依据小学数学计算教学实际现状,仍然存在很多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性不高,尚未具备解决问题的数学能力,更无法做到学以致用。

关键词: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策略研究引言: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教学已基本实现科技创新的目标,逐步引入新技术教学辅助工具,比如说计算器。

在小学数学实际教学中,由于计算器的出现,大部分学生开始对计算器产生一定的依赖性,往往在面临计算问题时会通过应用计算器进行解决,不能调动自身的思维条件,且过于追求答案的获取,忽视计算过程的掌握。

从学生角度来讲,计算器的普遍使用虽然在一定程度上给学生带来了便利,但是在更大程度上造成了学生自主性学习能力的降低,缺乏独立思考的能力,在平时的数学计算练习中,过分依赖计算器只能导致学生自身能力的严重不足,从而致使自身对数学计算兴趣程度不够,无法使数学核心素养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和培养。

一、目前小学数学的教学状况分析随着教学的进步与科学技术的发展,电子产品在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广泛应用开来,而计算器和电脑也逐渐成为学生必备的学习用品,虽然这些新技术产品会为学生提供一定的便捷,能够使学生的学习路径及资源得到相应的拓展,但是,频繁使用这些产品会给学生造成一定的影响,学生通常会对其产生较大的依赖性,逐渐地会在潜意识中形成一种依靠电子产品就能解决所有问题的思想,这种思想较大地约束了学生思维的发展[1]。

借助“情境”教学,发展学生的学习力

借助“情境”教学,发展学生的学习力

借助“情境”教学,发展学生的学习力发布时间:2022-05-31T05:58:03.645Z 来源:《教育学》2022年1月总第274期作者:尹海莲[导读] “境”要适当退场,才能发展学生的学习力。

教师在实践中只有合理把握“情”和“境”的度,才会让情境教学更有效!——基于《四舍五入法试商》反思南京市栖霞区实验小学江苏南京210046【背景】2011年的《数学课程标准》中提出:数学教学应从学生现实生活或具体情境中出发,从学生的已有经验、知识出发,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在观察、操作、猜测、交流、反思等活动中逐步体会数学知识的产生,形成和发展的过程。

在情境中学数学,学生感兴趣,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高。

而且有效教学情境的设置,有利于帮助学生从自身思维的具体形象性向形成解决数学的高度抽象性过渡,发展学生的学习力。

【案例】一次公开课,老师执教的内容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12页,例题3——《四舍五入试商》。

【片段一】复习完60÷20、420÷60的口算方法及86÷30、324÷20的笔算方法后,教师直接在电脑屏幕出示例3的情境图。

学生自己看屏幕。

师:从图中你看到了什么条件和问题?生1:条件有两个:小芳说“这本书有96页”,小云说“我每天看32页”。

问题是:几天能看完?师:你们会列式解答吗?生2: 96÷32=?师:为什么这样列式。

生2:一本书96页,每天看32页,几天看完,就是看96里面有几个32,所以用除法。

师:这题除数与之前学习的有什么不同?生:之前学习的除数是整十数,今天的除数不是整十数。

师: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这题的竖式计算方法。

请同学们拿出数学练习本,把竖式列出来看一看。

列完后,和同桌交流下你是怎样计算出来的,然后选积极举手的同桌一起走上讲台和大家分享自己的想法,并当小老师点名其他同学为其质疑或是补充。

说明:这样的教学处理逻辑清晰,顺利成章,教师语言简练并重视学生之间的交流以及学生自身能力的发展。

对症下药,探讨提升低年级学生计算能力的有效策略

对症下药,探讨提升低年级学生计算能力的有效策略

对症下药,探讨提升低年级学生计算能力的有效策略发布时间:2021-04-26T05:33:53.774Z 来源:《当代教育家》2021年5期作者:张春义[导读] 随着我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教育部对教育工作者的教学目标与任务有了更高的要求。

计算不仅是数学学科的基础技能,也与日常生活紧密相连,同时也是新课标规定的数学能力培养的重要内容。

小学低年级数学计算能力的培养直接关乎学生数学思维的构建、知识体系的建立等。

如何激发学生数学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计算能力,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模式,这是一线教师应该着重研讨并付诸实践的。

本文就对症下药,探讨提升低年级学生计算能力的有效策略展开探讨。

张春义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江宁分校江苏南京 211100摘要:随着我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教育部对教育工作者的教学目标与任务有了更高的要求。

计算不仅是数学学科的基础技能,也与日常生活紧密相连,同时也是新课标规定的数学能力培养的重要内容。

小学低年级数学计算能力的培养直接关乎学生数学思维的构建、知识体系的建立等。

如何激发学生数学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计算能力,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模式,这是一线教师应该着重研讨并付诸实践的。

本文就对症下药,探讨提升低年级学生计算能力的有效策略展开探讨。

关键词:小学数学;低年级;计算能力引言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对计算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在保证精确度的情况下,如何更快、更明确、更清楚、更精准地完成计算,成了教师研究的重点内容。

小学数学教学是计算的起点和基础,也是小学教育的主要部分,所以在培养小学生计算能力的过程中,教师一定要抓住学生大脑发育的黄金时期,采取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并努力改善不足和缺点,充分发挥现代教育的积极意义。

1掌握基本的原理和知识必须掌握扎实的基本原理和知识,才可以更好地提升学生的计算能力。

所以,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小学数学教师应该首先去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知识,进而去提升小学生的计算能力。

小学数学计算教学蒋桂兰

小学数学计算教学蒋桂兰

小学数学计算教学蒋桂兰发布时间:2022-03-09T03:57:02.736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2年3月2期作者:蒋桂兰[导读] 计算教学直接关系着学生对数学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掌握,关系着学生观察,记忆,注意,思维等能力的发展,关系着学生的学习习惯,情感,意志等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小学数学主要包括基础计算、应用计算和思维拓展计算三个方面,计算基本贯穿整个小学数学教育教学活动过程之中,计算能力的强弱有时甚至决定小学生的数学水平。

那么,如何提高小学生的计算能力呢?这是笔者在本文中将要重点探讨、解决的问题。

蒋桂兰仪陇县新政镇小学校 637600摘要:计算教学直接关系着学生对数学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掌握,关系着学生观察,记忆,注意,思维等能力的发展,关系着学生的学习习惯,情感,意志等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小学数学主要包括基础计算、应用计算和思维拓展计算三个方面,计算基本贯穿整个小学数学教育教学活动过程之中,计算能力的强弱有时甚至决定小学生的数学水平。

那么,如何提高小学生的计算能力呢?这是笔者在本文中将要重点探讨、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小学数学;计算能力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2)3-049-01一、创设好情境,激发学生学习计算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在计算教学中,首先要激发学生的计算兴趣,让学生乐于学,乐于做教会学生用口算、笔算和计算工具进行计算,并掌握一定的计算方法,达到算得准、快的目的。

但学生在学习计算时往往会感到枯燥无味。

因此,我们在计算中创设一定的情境是很有必要的。

教学中,适时地列举中外数学家的典型事例,或者是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小故事来增添课堂气氛,吸引学生注意力。

可以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爱好和兴趣,使学生集中精神进行计算,提高课堂上的学习效果。

通过创设与学生生活贴近的情境,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对学习计算的兴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冈西小学数学青年教师“思者足音”校本教研展评活动方案校本教研主题:计算教学情境的朴素追求校本教研形式:沙龙校本教研主持人:赵雯雯、校本教研出席人员:徐维荣、王国军、唐海龙、张海东、姚金国、徐维胜、陶丽、袁艳校本教研活动主要过程:主持人(赵雯雯):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们在这里进行一次围绕“计算教学情境创设的有效性”专题讨论。

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推进,现在越来越多的小学数学教师非常重视情境创设这已成为课堂教学中的一个新的亮点。

然而。

某些情境的创设,在课堂教学中只不过是“花架子”,忽视了情境创设的目的性、实效性,出现诸多形似而神离的情境设计。

这样,教师教得无味,学生学得无趣,教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痛苦。

高耗低效,缺乏策略,成为教与学的阻碍。

如何才能提高计算教学中的情境创设的有效性,彰显数学课堂的生命活力?针对这些现状,结合自己的平时教学,将自己在计算教学中情境创设的相关经验和思考与大家交流分享。

[我的课堂观]主持人(赵雯雯):教学情境是课堂教学的基本要素,创设教学情境也是教师的一项常规教学工作,创设有价值的教学情境则是教学改革的重要追求。

那么,平时的有价值的教学情境你是如何理解的?张海东:所谓教学情境,是一种特殊的教学环境,是教师为了发展学生的心理机能,通过一定情感氛围的教学活动,调动“情商”来增强教学效果,而有目的创设的教学环境。

“境”是教学环境,既指物理环境,如教室中的布置与陈设,也指教学双方的关系。

“情”指洋溢在“境”中的教学双方即师生之间的感情交流。

情困境生,境为情设,情与境和谐统一方为情境。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学生主动的建构活动,学习应与一定的情境相联系。

在实际情境下进行学习,则是将学生置身于一定的情境中,使之产生新的问题,与已有的知识经验产生碰撞,达到其认识冲突的临界点,从而产生一种心理困境和心理需求,表现为一种渴求解决的情绪状态,在这样的状态下进行探索学习,从而使学生利用原有的知识和经验同化当前要学习的新知识。

这样获取的知识,不但便于保存,而且容易迁移到新的问题情境中去。

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不仅可以使学生容易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而且可以“以境生情”,可以使学生更好地体验数学内容中的情感,使原来枯燥、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生动形象、富有情趣。

徐维荣:我谈谈“有效教学情境”的特征:可及性:问题的设计符合学生一般认识规律、身心发展规律。

适切性:设计的教学情境要与所学习内容相适应、相匹配。

挑战性:情境能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和有意义的学习心向,能激发兴趣,促进学生积极参与,接受问题的挑战,并为学生提供更大的思维空间。

体验性:能使学生体验知识生成的过程,体验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关系,体验数学化的过程,体验数学的思想,感受数学的本质。

唐海龙: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的重要性:权威阐述:“贴近学生的现实生活,不断沟通生活中的数学与教科书上数学的联系,使生活和数学融为一体。

”《数学课程标准》也十分重视“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体验和理解数学” “让学生在观察、操作、猜测、交流、反思等活动中逐步体会数学知识的产生、形成与发展的过程。

”从中可以看出创设教学情境特别是有效的教学情境是多么的重要。

其重要性具体体现如下:1、有助于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2、有助于促进学生主动探索;3、有助于引领学生自主思考。

有效的教学情境的创设必须着眼于整堂课,从其承载的教学内容的特点出发,要有利于推进整个教学过程,使其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这对于学生学好数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事实上,大量的数学课堂由于创设了生动有趣的情境,通过“情境”吸引学生,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同时,由于这些情境的有效创设,为学生提供了攀爬支架,课堂因此有了生气,有了效率,学生兴趣得到了提高,学习更加主动了。

姚金国:是的,在数学教学中重视创设各种情境地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方法,也是新课改的重要措施。

在教学的过程中我有这样一些想法,有价值的教学情境应具备以下几个特性:1、问题性。

有价值的教学情境一定内含着问题,这样才能有效地引发学生思考,让学生有目的的去思考,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

2、生活性。

数学要解决生活与数学的关系,因此创设有价值的数学情境要密切联系学生的现实生活,同时还要注意挖掘几利用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

3、形象性。

因为数学知识比较抽象化,会让学生感觉到枯燥,为此,我们所创设的教学情境,首先应该是感性的,促进学生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的转化和升华;其次,还应该是形象的、具体的。

它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的乐趣,促使学生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的互动发展。

4、情感性。

有价值的教学情境要具有激发学生情感的功效,使学生的情感受到熏陶,自信得以增强,创新精神得到培养。

徐维胜:情境创设已成为数学课堂教学中的一个新的亮点。

我们二年级组三位老师在上《口算两位数加两位数》时,尝试了三种不同的情境导入设计:[教法一]直接出示课本上买玩具的情景图进行新知的教学[教法二]把讲台布置成模拟的玩具柜展开新知教学[教法三] 课前布置每位学生带两件自己喜欢的玩具,要求价格在50元以内。

教师课前对学生的玩具价格进行了解;课中有选择地请多位学生介绍自己的玩具,让同学间相互提问并口算出总价,最后引入新知。

[教法一]虽然内容“情境化”了,但终究是“纸上谈兵”,学生兴趣不够浓厚;[教法二] 教学情境由静变动,学生的积极性明显提高。

但细细品味感到有些不足,一方面由于购物情境是模拟的,真实感不够强;另一方面,参与购物的只有少数同学,其他的只能做“看客”。

因而在后续活动中,部分学生的情绪“淡”了下来。

[教法三]情境完全是真实的,学生结合玩具介绍探索算法,所有带来的玩具,都有机会在小组内展示并作为学习的资源得到了利用,学生人人情绪高涨,参与度很高。

这三次研究的感受是:创设情境越真,学生越投入。

陶丽:我打断一下,刚才听了徐老师的发言,我突然想到一个问题想:情境创设是不是一定要真实?唐海龙:我们认为创设的情境一定要真,应符合客观现实,不能“为了教学”而“假造情境”。

数学情境、现实情境两者应不相悖。

有位教师教学“长方形的面积计算”时,设计了这样一个情境:“一块长方形玻璃打碎了,要想配上新的,该带哪一块去?”实际上,划玻璃时需要带一块大玻璃吗?还有位老师教学“几和第几”时,创设了动物跑步竞赛的动画情景,结果是小鸡第一、小鸭第二、小猫第三、小狗第四,许多同学当即表示不同意,认为应该是小狗跑得最快,应该小狗第一。

上述情境不符合生活中的基本事实,是为创设情境而随意杜撰出来的,学生不一定能够接受,因为“虚拟”不等于“虚假”,不等于不符合生活逻辑。

袁艳:我们认为情境创设不一定要真实的,但一定要是学生感兴趣的,而且更重要的是为教学所用。

想想我们低年级常创设的童话故事情景,都不是真实的,但学生感兴趣,教师能借助情景帮助学生更好地参与学习,我们的目的就达到了。

我还要强调的是,不同年龄的学生适合他们的情景也不同。

面对高年级的学生你如果还用童话故事,效果就不行了,他们适合有挑战性的、探究性的、或是能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情境。

张海东:听了大家的发言,我深受启发,创设情境不仅要考虑现实的真、儿童的真、更要考虑数学的真。

王国军:我补充一点。

情境的创设要短、平、快。

我校一位老师上《容积和容积单位》,就用一个粉笔盒,提出了两个问题,一粉笔盒的长7厘米、宽6厘米、高5厘米,它的体积是多少?二如果在这个粉笔盒里装满沙,能装多少?请你猜一猜。

学生有的说210立方厘米,有的说100立方厘米,产生了矛盾。

老师创设的这个的情境简单,却十分有效,能引出学生的思考,也巧妙过渡到了容积的学习。

姚金国:情境创设的关键我认为是要与知识点吻合,要做到润物细无声。

徐维荣:情境有时其实就在生活中,就看你有没有数学的眼光,资源开发的意识。

情境有时其实就是一种灵感,真可谓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

王国军:但我们要注意的是:并不是所有的数学课都需要情境。

首先,情景是为主要内容(例题)服务的,是让学生在面对例题之前有个知识铺垫和心理准备。

然而,目前课堂教学中,这些情景都是老师为学生找好的“脚手架”,这固然有利于学习新知,但是剥夺了学生:自己寻找“脚手架”的能力锻炼机会。

所以,我认为,有些课不需要教师刻意去创设情景,可以直接给出例题,让学生自己去寻找“脚手架”,以此来锻炼学生自己寻找“脚手架”的能力。

从这个角度来说,并不是所有的数学课都需要情境。

[我的课堂行]主持人(赵雯雯):有关教学情境的有效创设,大家讨论了很多,我认为:教学情境真实的最可贵,简单的更有效,自然的才美丽。

数与计算是学生进一步学习数学和其他科学知识的基础,在小学阶段,如何通过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为学好数与计算的基础知识,并形成一定的计算能力显得非常重要。

但是,在一些课堂教学中,常常为了“情境”而“情境”。

在你计算教学中或看到的教学片断中是否出现了这样的情况?请列举一、二个例子,并加以分析。

陶丽:我教4+1=5这个算式时,没有刻意地去设计情境,而是把这个算式与教室内的事物联系起来。

我们学校每个教室前面的墙上都有一面国旗,国旗两边是一些对孩子的鼓励性语言。

教学时,我没有用课本上的情境,而是引导学生看这面每个中国人都引以为荣的国旗,国旗中就蕴含着一个与4+1=5这个算式联系非常密切的数学问题。

学生在观察国旗时,发现了很多问题,虽然有些问题不属于数学的范畴,我也加以鼓励。

当然也有学生发现国旗上有4颗小星星、1颗大星星,并提出了问题:“国旗上一共有几颗星星?”有些学生在观察时已经产生了运算策略。

教学非常顺利,而且学生还受到了爱国主义的教育。

袁艳:其实,我们还有许多利用学生身边的事物创设情境的机会。

比如,我们教室的两侧贴有十来幅卡通画,学生非常喜爱,我就把这些卡通画作为教学资源利用起来,为学生设计了下面的活动。

我先请学生把这些卡通画都摘下来,选用其中的7幅,再请学生把教室重新布置一下。

学生别提多高兴了,纷纷提出有创意的想法:有学生说,北面的墙比较空,可以贴4幅,而南面的墙上窗户较多,可以在窗户之间贴3幅;有学生说,南面的墙上不仅有窗户,而且已经有些壁画了,干脆把这7幅卡通画都贴到北面的墙上吧;还有学生建议在北面的墙上贴5幅,在后面的活动园地上贴2幅。

这节课的气氛非常好,学生感受到了学习数学的乐趣,我也被学生的积极参与精神感动了。

在以上活动中,学生学习了现实中的数学,发现平时的生活中一些很细小的东西原来就是数学知识的原型,在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中就能为自己的集体做一些实事。

徐维胜:我认为,在计算教学中,我们要创设计算的情境是毫无疑问的,而这种情境一定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贴近学生生活。

学生的生活经验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方面是指有形的生活或者说物质的生活,另一方面是指无形的生活或者说是精神的生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