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辞赋骈文作业题
2023-2024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4第三单元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单元测试学校 __________ 班级 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 考号 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一、单选题(本大题共计1小题每题3分共计3分)1.下列对古代文化知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开运”是中国历史上皇帝的年号年号是我国封建帝王用来纪年的名号汉武帝首创年号B. “麾下”指将帅的大旗之下也可以借指部下还可引申为对将帅的敬称C. “节度”即节度使是唐代始设的官职职责是统管所辖地区的军政大权初仅设于京畿附近后边境也相继增设D. “班师”即“还师” 指调回出征的军队或出征作战的军队胜利归来【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古代文化常识的掌握能力C项“初仅设于京畿附近后边境也相继增设”错误节度使初仅设于边境地区后内地也相继增设故选C二、填空题(本大题共计1小题每题3分共计3分)2.在下面一段文字的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我们总在说生物发育但你知道土壤也是会发育的吗?土壤并非天生就能够生长植物与生物发育一样①________ 土壤是由岩石变来的岩石通过风化作用成为成土母质再经成土作用而变成原始土壤在土壤发育过程中母质、气候、生物、地形和时间这五个因素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其中生物的出现标志着真正的土壤形成过程开始生物的生命活动会积累有机质使土壤肥力得以形成并逐步发展从某种意义上说没有生物②________ 时间是一切事物变化的舞台土壤的形成和发育是在各成土因素长时间综合作用下进行的③________ 成土作用越强烈效果表现越明显【答案】土壤发育也需要(一系列)过程, 就没有真正的土壤的形成, (成土)时间越长【解析】本语段阐述的是土壤发育的现象第一空前文是“土壤并非天生就能够生长植物土壤发育和生物发育一样岩石通过风化作用成为成土母质是解释说明土壤发育的过程答案是肯定的第二空前文“其中生物的生命活动会积累有机质从某种意义上说假设条件是“没有生物” 结果就是土壤无法形成第三空前面是“时间是一切事物变化的舞台强调长时间效果表现越明显” 条件就是时间越长三、文言文阅读(本大题共计1小题每题15分共计15分)3.(1)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2)下列对文中画线字词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给事中张齐者尝行边受贾人金事稍泄阴求徐阶子璠居间②四和抵齐取贿踪迹颇露齐惧得罪乃借攻阶冀自掩A. 淮安大饥/与巡按御史朱纲奏/留商税饷军/被诏切让/给事中李邦义因劾廷拘滞/吏部尚书严讷为廷辨/始解/B. 淮安大饥/与巡按御史朱纲奏留商税饷军/被诏切让/给事中李邦义因劾廷拘滞/吏部尚书严讷为廷辨/始解/C. 淮安大饥/与巡按御史朱纲奏/留商税饷军/被诏切让给事中李邦义/因劾廷拘滞/吏部尚书严讷为廷辨/始解/D. 淮安大饥/与巡按御史朱纲奏留商税饷军/被诏切让给事中李邦义/因劾廷拘滞/吏部尚书严讷为廷辨/始解/【答案】B【解析】(1)句意淮安发生大饥荒他与巡按御史朱纲奏请留下商税做军队的粮饷被皇帝下诏严厉申斥给事中李邦义于是弹劾王廷不知道变通吏部尚书严讷替王廷辩护才得解脱“留商税饷军”是“奏”的内容二者中间不应断开排除A、C两项“给事中李邦义”作“劾”的主语二者中间不能断开排除D项故选B【答案】A【解析】(2)A项“户部管户籍、财经以及掌学校、科举之事”错误户部管户籍、财经礼部掌学校、科举之事【答案】C【解析】(3)C项“以惩治官场中的邪恶之人”错误“以儆官邪”意为用来警告戒备官场的邪恶【答案】(4)①给事中张齐曾经巡视边关接受过商人的钱财事情稍微(刚刚)败露就暗中求助徐阶的儿子徐璠从中斡旋(调解、说合)②杨四和否认(不承认)张齐收受贿赂踪迹很显露张齐惧怕获罪(被治罪)于是借攻击徐阶谋求掩饰自己【解析】(4)①尝曾经贾人商人稍稍微(刚刚)阴暗中居间从中斡旋(从中调解、说合)②抵否认冀希望谋求自掩掩饰自己得罪获罪被治罪四、古诗词鉴赏(本大题共计1小题每题15分共计15分)4.(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4.(2)诗人来到覃山人原来的隐居之所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全诗简要概括A. 首联点明覃山人的隐居故地并希望有人在此铭刻北山移文来讽刺、阻止他故地重游B. 覃山人出仕离开后这里独有松菊空留户庭山壑也为之悲哀失去了往日的光彩C. 颈联表达了对覃山人的慰勉之意既然你决定出仕就一定要做下去尽管官场黑暗D. 尾句以景结情青翠的山峰空着无人欣赏表达了诗人对覃山人弃隐出仕的遗憾【答案】C【解析】(1)C项表述有误此处是表达作者对覃山人这种假隐士的讽刺【答案】(2)①表达诗人对覃山人借隐居以求利禄的讽刺之情②对覃山人放弃隐居而出仕的遗憾之情③对自己境况的感伤之情【解析】(2)阅读诗歌可知首联“北山移文”点出了作者对借隐居以求利禄的讽刺之情颔联中作者通过“松菊”“哀壑”表达了对覃山人出仕的遗憾颈联写出了自己的经历暗含着对自己现在境况的感伤之情尾联则是说您早就知道高车驷马的显贵或许连带着覆灭现在您已经离去我只能空对那青翠的山峰还有您留下的户庭、您留下的松菊叹息这就更加强调了作者的遗憾之情五、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计4小题每题15分共计60分)5.(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5.(2)小说以“秦山听方歌唱歌”谋篇布局这有什么好处?请简要说明5.(3)这篇小说洋溢着英雄主义和浪漫主义结合作品谈谈你的理解A. 秦山负伤醒来后“他像在舔嘴唇默默地跟着哼” 这一细节写出了一个战斗英雄坚定、乐观、无畏的情怀B. 翻过祁连山“秦山心里奏起旋律”“方歌突然唱起歌来” 说明两个人内心已经有了难以言说的默契C. 小说里多次写到沙暴、沙尘在恶劣的自然环境中人们的精神气质却有一种动人的美感给读者振奋的力量D. 文章结尾看似闲笔但对前文做了补充交代同时通过写后人难以忘怀的追忆表达了对前辈的崇敬【答案】A【解析】(1)A项写出“坚定、乐观、无畏的情怀”错理解拔高【答案】(2)①从情节上以歌声为线索推动了故事情节发展②从形象上展示了人物献身革命事业、追求爱情的美好形象③从主旨上歌声多次出现一步步强化主旨④从效果上增添了故事的传奇色彩具有可读性【解析】(2)答题时一般先答出结构上的特征然后分析效果效果一般从情节的推进、人物的塑造和主旨的表达角度分析此题分析的重点是文中布局谋篇的特征从情节上看以歌声为线索推动了故事情节发展从形象上看展示了人物献身革命事业、追求爱情的美好形象从主旨上看歌声多次出现一步步强化主旨从效果上增添了故事的传奇色彩具有可读性【答案】(3)①英雄主义不惧牺牲战争时期用双腿跑过汽车轮子五次受伤勇于奉献新中国建设时期在垦荒中不畏恶劣条件独自深入沙漠②浪漫主义歌声唤回生命秦山受重伤时方歌用歌声唤醒了他歌声催生爱情在共同的革命理想中秦山和方歌通过歌声产生了爱情【解析】(3)在解答时只要结合小说内容具体的指出文中的体现即可如战争时期用双腿跑过汽车轮子五次受伤新中国建设时期在垦荒中不畏恶劣条件独自深入沙漠等内容体现了“英雄主义” 秦山受重伤时方歌用歌声唤醒了他在共同的革命理想中通过歌声他们产生了爱情等内容体现了“浪漫主义”6.(1)下列对“中国新诗”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6.(2)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6.(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一项是()A. 中国新诗是对“五四”时期新的审美精神最大适应的文化运动产物又是“诗体大解放”的产物B. 中国新诗处在传统要经受现代化验收、经过现代化处理的过程中这是一个扬弃过程对传统有继承与发展也有批判与放弃C. 中国新诗存在着与传统界限太清的焦虑这个“太清”已经有近几十年的艺术实践为它的危害性作证D. 中国新诗的倡导者们虽然激烈地反传统但实际上传统的诗学范畴仍潜在地给他们以影响倡导传统主义是诗体解放以后新诗的十分关键的使命【答案】D【解析】(1)D项从文中找到与“中国新诗”相关的语段然后代入原文进行比较分析做出判断取舍“倡导传统主义”属偷换概念应为“接通传统” 原文最后一段为“接通传统是诗体解放以后新诗的十分关键的使命”【答案】D【解析】(2)D项可根据对文意的理解将选项分别代入原文进行比较分析“传统是非常稳定”错误原文第三段为“传统是具有神圣性、社会性、广泛性、相对稳定性的文化现象”传统的稳定性是相对的此处绝对化了【答案】B【解析】(3)B项可从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段然后根据文段中作者的观点仔细辨识选项与原文作者观点的细微差别做出判断取舍东西方诗的不同是东西方文化在天人关系等方面看法不同造成的此处因果倒置7.(1)第三段画线句中既有“道家” 也有“道教” 二者是不是同一个概念?请简要分析画线句说明这个问题7.(2)为什么“同意居庙堂之高的道教”没有消亡“反而在民间发扬光大”?结合文意回答7.(3)根据文意墨家的消亡有哪些原因?【答案】(1)①“道家”和“道教”不是同一个概念②画线句先说墨家有自己的组织在这一点上墨家和道家是不同的也就是说道家是没有组织的③接着说在“这方面”墨家和道教“相类” 也就是说道教也有组织【解析】(1)此题需先对句子含意进行解释然后再理解词语的含义文章第三段“墨家与儒、道、法三家有一点差别那就是它不仅有一套学说还有自己的组织这方面它与道教和东汉以后传入中国的佛教相类” 在解释时要把墨家与道家在“组织”上的差别墨家与道家在“组织”上的类似解释清楚从而说明道家与道教不是同一个概念【答案】(2)①道教修行的目的是今世要长生不老成为仙人所以它深得人们欢迎②道教尤其是历史悠久的正一道并没有太多禁欲方面的规定③道教因其强烈的出世倾向而见容于世④道教教人顺从世俗政权没有什么威胁性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安邦定国能见容于统治者【解析】(2)题干要求找出道教没有消亡反而在民间发扬光大的原因可以结合文中“道教的修行目标不是来世往生极乐世界而是今世就要长生不老成为仙人”“道教尤其是历史悠久的正一道并没有太多禁欲方面的规定”“释、道二教不似基督教它们一方面有遁世色彩另一方面却又教人顺从世俗政权即便世俗统治残暴无道臣民也应逆来顺受”“在传教上释、道二教高度依赖世俗政权的支持正由于释、道二教没有什么威胁性反而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安邦定国所以才不致像墨家一样过早衰亡”据此加以概括【答案】(3)①处于百家既罢、儒术独尊的历史环境②苦行僧式的生活方式不易为人接受③缺乏把苦难化为幸福的信仰④朝廷对墨家有极大的戒心【解析】(3)此题一般要着眼“全篇”作答从多个段落或首尾段来整合答案主要从第四、七、九、十段中筛选整合有“就外因看”“重要原因”“总而言之”“还有一个不得不消亡的理由”等提示注意观点性、结论性句子可以直接引用原句也可以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如文章第四段开头“就外因看百家既罢、儒术独尊的历史环境可能是墨家消亡的重要原因” 可直接引用这句作为概括性的原因之一8.(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___8.(2)请分析张大飞的人物形象8.(3)文章用惠特曼诗歌《啊船长!我的船长!》结尾有何作用?A. 文章开头的胜利、热闹是为了与后文张大飞牺牲的悲凉形成鲜明对比B. 作者特意到河岸边读哥哥的信回家两天后才打开邮包整个夏天没有重看信件这些都表明作者极度悲伤难以接受张大飞的牺牲的事实C. 文中周先生的信再次证实了张大飞的死讯也从侧面表现了张大飞对齐邦媛的深情D. 文章感情真挚动人作者的哀伤隐藏在平静的叙述之中更将悲伤提升为悲悯【答案】A【解析】A.“文章开头的胜利、热闹是为了与后文张大飞牺牲的悲凉形成鲜明对比”错误开头写战争胜利大家都在庆祝一片热闹的景象而此时张大飞却已经牺牲了所以表达对张大飞未及见到战争胜利而悲伤以及对张大飞牺牲的难以接受故选A【答案】①有强烈家国情怀的战斗英雄为报国恨家仇随时准备牺牲生命②尊重生命热爱和平是个虔诚的基督徒牺牲前无比平静、从容③热爱生活重情重义对爱情无私而深情因为不能带给邦媛安定的生活而放弃【解析】由原文“但是日本人不但打我的脸他们杀了我的父亲摧灭了我的家将我全国的人在自己的土地上追杀至今我每在郊区打下他们一架飞机即可以减少牺牲于炸弹下的多少冤魂……”以及“三天前最后的好友晚上没有回航我知道下一个就轮到我了我祷告我沉思内心觉得平静”可知张大飞有家国情怀为报国恨家仇随时准备牺牲生命由原文“我这样虔诚的基督徒却这样长年做着杀戮的工作上帝会怎么裁判呢?”可知张大飞是个尊重生命热爱和平是个虔诚的基督徒由原文“这些年中我一直告诉自己只能是兄妹之情否则我死了会害她我活着也是害她”以及“以我这必死之身怎能对她说‘我爱你’呢?”可知张大飞是个热爱生活重情重义对爱情无私而深情的人【答案】①思想感情上表达对张大飞牺牲的悲痛之情以及对为胜利和平献身的英烈们的崇敬②结构上照应文章开头来光潜老师用此诗哀悼罗斯福总统来及见战争胜利也哀悼张大飞同样未及见抗战胜利③表达效果上以外国诗歌结尾意蕴深远有共情效果很好表达了世界人们对战争的悲悼和对和平的渴望【解析】《啊船长!我的船长哟!》是美国诗人惠特曼为悼念林肯而写下的著名诗篇林肯是美国第16任总统在任期内他为维护国家统一、摧毁蓄奴制而领导了南北战争解放了黑人奴隶就在美国人民欢庆胜利的时刻反动势力雇佣的刺客杀害了他诗人运用了比喻和象征的手法把美国比作一艘航船把林肯总统比作船长把维护国家的统一和废奴斗争比作一段艰险的航程据此可以从思想情感、结构、表达效果三方面来回答首先从思想情感上来看结合全文可体会到基调是悲伤的、沉重的由《啊船长!我的船长哟!》表达的是对林肯总统的怀念可体会出本文表达对张大飞牺牲的悲痛之情以及对为胜利和平献身的英烈们的崇敬其次从结构上来看本文开头提及“四月十二日美国罗斯福总统突然逝世朱(光潜)老师在英诗课念了一首美国诗人惠特曼的诗《啊船长!我的船长!》” 结尾再次提及前后照应同时也哀悼张大飞同样未及见抗战胜利最后从表达效果上来看以外国诗结尾表明不仅中国人渴望和平外国人同样如此以此表明世界人民对战争的悲悼和对和平的渴望答案(1)A(2)①有强烈家国情怀的战斗英雄为报国恨家仇随时准备牺牲生命②尊重生命热爱和平是个虔诚的基督徒牺牲前无比平静、从容③热爱生活重情重义对爱情无私而深情因为不能带给邦媛安定的生活而放弃(3)①思想感情上表达对张大飞牺牲的悲痛之情以及对为胜利和平献身的英烈们的崇敬②结构上照应文章开头来光潜老师用此诗哀悼罗斯福总统来及见战争胜利也哀悼张大飞同样未及见抗战胜利③表达效果上以外国诗歌结尾意蕴深远有共情效果很好表达了世界人们对战争的悲悼和对和平的渴望六、综合读写(本大题共计1小题每题15分共计15分)9.(1)文段中画线的词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9.(2)下列各项没有使用文中第二处画横线的句子中包含的修辞手法的一项是()9.(3)文中第一处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指出病因类型并把修改好的正确句子写出来A. 方寸之间B. 雕虫小技C. 炉火纯青D. 履行【答案】D【解析】(1)D项应该为“践行” ①意思不同履行执行、实践执行对他人的承诺并行动践行实践用实际行动去做某些事②侧重点不同履行仅强调完成的结果践行着重完成过程的艰辛行动包含艰难完成的意味【答案】B【解析】(2)文中第二处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反问和排比的修辞手法A项使用的是反问的修辞手法B项使用的是互文的修辞手法C项使用的是反问的修辞手法D项使用的是排比的修辞手法故选B【答案】(3)病因类型搭配不当修改而是为了擦亮爱岗敬业、劳动光荣的价值原色高树质量至上、品质取胜的市场风尚展现创新引领、追求卓越的时代精神【解析】(3)画线句子中“高树”与“价值原色”动宾不搭配“展现”与“市场风尚”动宾不搭配“擦亮”与“时代精神”动宾不搭配应修改为而是为了擦亮爱岗敬业、劳动光荣的价值原色高树质量至上、品质取胜的市场风尚展现创新引领、追求卓越的时代精神。
中考语文二轮复习试题及答案(楚辞汉赋骈文专项练习)
中考语文二轮复习试题及答案(楚辞汉赋骈文专项练习)中考语文二轮复习试题及答案(楚辞汉赋骈文专项练习)?一、名著导读(题型注释)1.名著阅读(12分)《论语》是家的经典著作之一,首创体。
《论语》中多记录孔子循循善诱的教诲之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告诫我们要尊重他人意愿;“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说求知要实事求是;沿用至今的成语既强调了在学习方面不断温习的重要,也阐明回忆过去能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现在的道理……2.名著阅读。
(48分)《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入自西周初期至春秋中叶约500年间的305首诗。
是一部反映当时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分为、雅、三部分,常用的表现手法为、比、。
其中《》选自《诗经·国风·周南》,是诗经的首篇,这首诗最主要的表现手法是。
3.名著阅读(12分)《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305篇,也称“”,这些诗歌分为“风”、“”、“颂”三个部分,“风”又叫“国风”,是各地的歌谣。
4.名著阅读(12分)《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篇,也称“诗三百”。
这些诗歌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风”,又叫,是各地的歌谣,我们学过的《》就出自“秦风”5.名著阅读(16分)《①》,也称“诗三百”,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
这些诗歌分为三个部分,最精华的部分“②”,是各地的歌谣,我们学过的《关雎》和《③》都选自这部分。
参考答案1.儒家语录体温故而知新【解析】试题分析:这是对《朝花夕拾》及出自其中的课文内容的考查,考查较为浅显,只要了解大致内容再加上课文知识的学习便可解决。
2.风颂赋兴关雎兴【解析】试题分析:这是对《诗经》文学常识的考查。
我们在学习《诗经两则》(《关雎》《蒹葭》)时文下注解中有介绍。
只要识记住便可顺利作答。
3.诗歌总集、诗三百、雅【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学常识的认知能力。
2023-2024学年高中语文语文版必修三第三单元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语文版高中语文单元测试学校: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一、填空题(本大题共计1小题,每题3分,共计3分)1.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字。
众所周知,氧气对于地球上的动植物来说不可或缺。
也就是说,①_______________。
那么,是不是地球上生物的生命标志物都是氧气呢?当然不是,因为有一些生物如细菌等,②_______________,那这些不需要氧气的生物的生命标志物是什么呢?③_______________。
研究人员发现,含有剧毒的磷化氢在一些极端厌氧生物的生命活动中出现。
【答案】①氧气是生命的标志物, ②它们不需要氧气就能生存, ③磷化氢可能是这种标志物【解析】第①空,依据“也就是说”可知,所填内容是“氧气对于地球上的动植物来说不可或缺”的另一种说法,强调氧气对于生命的重要性,依据“是不是地球上生物的生命标志物都是氧气呢”可知,所填内容应引出“生命的标志物”,因此横线处可填“氧气是生命的标志物”之类的句子。
第②空,依据“当然不是”“那这些不需要氧气的生物的生命标志物是什么呢”可知,“有一些生物如细菌等”不是非得依靠氧气生存,因此横线处可填“它们不需要氧气就能生存”之类的句子。
第③空,依据“那这些不需要氧气的生物的生命标志物是什么呢”“研究人员发现,含有剧毒的磷化氢在一些极端厌氧生物的生命活动中出现”可知,语境推测磷化氢是不需要氧气的生物的生命标志物,因此横线处可填“磷化氢可能是这种标志物”之类的句子。
二、文言文阅读(本大题共计1小题,每题15分,共计15分)2.(1)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2.(2)下列对文中画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2.(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2023-2024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3第三单元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单元测试班级 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 考号 __________一、单选题(本大题共计2小题每题3分共计6分)1. 下列各组都含有通假字的一项是()①虽有槁暴②假舆马者③谨庠序之教④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⑤始皇既没⑥吾尝跂而望矣⑦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⑧非能水也而绝江河A. ①②④⑤B. ②③⑤⑥C. ④⑦⑧D. ①④⑤【答案】D【解析】①有通“又” 暴通“曝” ④振通“震” ⑤没通“殁” 故选D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与现代相同的一项是()A. 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B. 樊将军仰天太息流涕曰C. 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D. 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答案】C【解析】A.“无信” 古今异义词古义没有信物今义不讲信用B.“流涕” 古今异义词古义流眼泪今义流鼻涕C.“切齿” 古今同义词极端愤怒D.“穷困” 古今异义词古义处境艰难走投无路今义贫穷二、默写题(本大题共计5小题每题15分共计75分)3.(1)在《阿房宫赋》中杜牧以“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的质问对秦王朝极尽贪婪的掠夺和肆意无度的挥霍表达强烈的愤怒3.(2)杜牧《阿房宫赋》中描写高耸的建筑不计其数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_” 提醒晚唐统治者对于强秦盛极而亡的历史如果后代人只是一味哀叹而不以史为鉴那么就会“_______________”3.(3)李煜《虞美人》词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以江水比喻自己的愁绪抒发亡国之君无尽的痛苦之情【答案】(1)奈何取之尽锱铢, 用之如泥沙【解析】(1)根据“杜牧以……的质问对秦王朝极尽贪婪的掠夺和肆意无度的挥霍表达强烈的愤怒”可推知答案注意“锱铢”的书写【答案】(2)矗不知其几千万落, 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解析】(2)根据“描写高耸的建筑不计其数”“提醒晚唐统治者对于强秦盛极而亡的历史如果后代人只是一味哀叹而不以史为鉴那么就会……”可分别推知答案注意“矗”的书写【答案】(3)问君能有几多愁,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解析】(3)根据“以江水比喻自己的愁绪抒发亡国之君无尽的痛苦之情”可推知答案注意“愁”的书写4.(1)在《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子路直接坦率地说即便“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这样内忧外患处境艰难的国家交给自己治理短短三年即可扭转局面4.(2)《烛之武退秦师》中烛之武阐明了晋对秦的利害关系希望秦伯能慎重考虑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4.(3)《鸿门宴》中樊哙用“大丈夫应不拘小节”劝刘邦赶紧离开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答案】(1)加之以师旅 , 因之以饥馑【解析】(1)由“这样内忧外患处境艰难的国家交给自己治理短短三年即可扭转局面”可推知答案注意“旅、饥”的正确书写【答案】(2)阙秦以利晋, 唯君图之【解析】(2)由“烛之武阐明了晋对秦的利害关系希望秦伯能慎重考虑”可推知答案注意“阙、唯”的正确书写【答案】(3)大行不顾细谨, 大礼不辞小让【解析】(3)由“樊哙用‘大丈夫应不拘小节’劝刘邦赶紧离开”可推知答案注意“谨、辞”的正确书写5.(1)善于借助外物的人总是更容易获得成功荀子《劝学》中总结性地表达这种意思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5.(2)李白《蜀道难》中的“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两句用飞禽走兽飞越之难来衬托蜀道高峻5.(3)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表现犒赏军队、奏起振奋人心的战斗乐曲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答案】(1)君子生非异也, 善假于物也【解析】(1)根据“善于借助外物的人总是更容易获得成功荀子《劝学》中总结性地表达这种意思”可推知答案注意“假”的书写【答案】(2)黄鹤之飞尚不得过, 猿猱欲度愁攀援【解析】(2)根据“用飞禽走兽飞越之难来衬托蜀道高峻”可推知答案注意“猱”的书写【答案】(3)八百里分麾下炙, 五十弦翻塞外声【解析】(3)根据“表现犒赏军队、奏起振奋人心的战斗乐曲”可推知答案注意“麾”的书写6.(1)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写在中军营里设置酒宴用有西域特色的管弦乐器齐鸣和响来增添苍凉、悲壮、豪气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6.(2)人们常用李商隐《无题》中的“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来赞美教师无私奉献的精神6.(3)《陋室铭》中表现室中人交友之雅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答案】(1)中军置酒饮归客, 胡琴琵琶与羌笛【解析】(1)根据“写在中军营里设置酒宴用有西域特色的管弦乐器齐鸣和响来增添苍凉、悲壮、豪气的诗句”可推知答案注意“琵琶”“羌”的正确书写【答案】(2)春蚕到死丝方尽, 蜡炬成灰泪始干【解析】(2)根据“来赞美教师无私奉献的精神”可推知答案注意“炬”的正确书写【答案】(3)谈笑有鸿儒, 往来无白丁【解析】(3)根据“表现室中人交友之雅的句子”可推知答案注意“鸿儒”的正确书写7.(1)开轩面场圃 _______________ (孟浩然《过故人庄》)7.(2)_______________ 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周敦颐《爱莲说》)7.(3)了却君王天下事_______________ (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7.(4)_______________ 雌兔眼迷离(《木兰诗》)7.(5)_______________ 佳木秀而繁阴(欧阳修《醉翁亭记》)7.(6)______________ 忽复乘舟梦日边(李白《行路难》)7.(7)安得广厦千万间 _______________!(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7.(8)浊酒一杯家万里 _______________ (范仲淹《渔家傲·秋思》)【答案】(1)把酒话桑麻【解析】(1)注意“桑”的正确书写【答案】(2)不蔓不枝【解析】(2)注意“蔓”的正确书写【答案】(3)赢得生前身后名【解析】(3)注意“赢”的正确书写【答案】(4)雄兔脚扑朔【解析】(4)注意“朔”的正确书写【答案】(5)野芳发而幽香【解析】(5)注意“幽”的正确书写【答案】(6)闲来垂钓碧溪上【解析】(6)注意“溪”的正确书写【答案】(7)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解析】(7)注意“庇”的正确书写【答案】(8)燕然未勒归无计【解析】(8)注意“勒”的正确书写三、文言文阅读(本大题共计2小题每题15分共计30分)8.(1)下列对文中画框文字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8.(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8.(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8.(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数以职事见责发疾颈痈欲乞骸骨不敢(2)上责崇曰:“君门如市人何以欲禁切主上?”A. 孔乡侯/皇后父高武侯/以三公封/尚有因缘/今无故欲复/封商坏乱制度/逆天人之心/非傅氏之福也B. 孔乡侯/皇后父/高武侯以三公封/尚有因缘/今无故欲复/封商坏乱制度/逆天人之心/非傅氏之福也C. 孔乡侯/皇后父/高武侯以三公封/尚有因缘/今无故欲复封商/坏乱制度/逆天人之心/非傅氏之福也D. 孔乡侯/皇后父高武侯/以三公封/尚有因缘/今无故欲复封商/坏乱制度/逆天人之心/非傅氏之福也【答案】C【解析】【答案】C【解析】【答案】A【解析】【答案】(4)(1)(后来)他屡次因公事被责备引起脖子上的疮病发作就想请求告老还乡但是不敢提出来(2)(于是)皇帝责备郑崇说“你的门庭来往相求者很多如同市场这样的人怎么能规谏主上?”【解析】9.(1)对下列句子中画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9.(2)下列各组句子中画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9.(3)下列用“/”给文中画线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9.(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第目之所及未暇问名颔之而已②不能强因致礼焉遂行A. 相距可数百步可大约B. 如披草寻磴披拨开分开C. 微子言不及此微如果没有D. 盍处一焉以谢山灵盍为什么【答案】D【解析】(1)D项句子译为您为什么不制作一篇文章来答谢山的神灵呢?盍何不为什么不【答案】D【解析】(2)A项①连词表转折②连词表并列B项①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②宾语前置的标志C项①介词用②动词认为D项①②均为连词就故选D【答案】C【解析】(3)“之” 代词代先生作“慕”的宾语应在其后断开排除A、D两项“顾” 副词只是不过应在其前断开排除B项句子译为先生的风度气节映照千古我素来仰慕他很想能够游览一次(钓台)为快乐不过这次送公文到北方去匆匆忙忙走在路上不是游览但当作是游览就也算是游览了故句子断为先生风节/辉映千古/予夙慕之/思得一游为快/顾奉檄北上/草草行道中耳/非游也/然以为游/则亦游矣故选C【答案】(4)①但眼睛看到的来不及问名字点点头罢了②不能勉强他于是对这山行一个礼船继续航行【解析】(4)①第但所及看到的颔点头②强勉强致礼行礼焉兼词相当于“于之”。
辞赋骈文骈赋
三、魏晋南北朝散文与骈文
1、魏晋南北朝散文
建安散文注重抒发个性情怀,注重文 采。代表作曹操《让县自明本志令》、 曹丕《与吴质书》、曹植《求自试 表》。
正始散文,谈玄的大量出现,如何晏 《无为论》、嵇康《声无哀乐论》等, 但最有名的是对司马氏统治进行讽刺 的文章,如阮籍《大人先生传》、嵇 康《与山巨源绝交书》。
四四四四对,如“将军一去,大树飘零;壮 士不还,寒风萧瑟”(庾信《哀江南赋序》)
四六四六对,如“山岳崩颓,既履危亡之运; 春秋迭代,必有去故之悲”(同上)
六四六四对,如“申包胥之顿地,碎之以首; 蔡威公之泪尽,加之以血”(同上)
骈文的代表作家和作品:
有鲍照《登大雷岸与妹书》、孔稚圭 《北山移文》、吴均《与宋元思书》、 丘迟《与陈伯之书》等。庾信入北朝后 的《哀江南赋序》可称为是骈文的颠峰 之作。
如:钓台移柳,非玉关之可望;华亭鹤唳,
非河桥之可闻?
写绝望的思念,表示强调,很容易重复。上 句从视觉写,用否定句式;下句从听觉写, 用反问句式,避免了重复,而又有一种刚健 之气。
(2)用典
典故有鲜明形象,能产生象征意义
如:荒谷(形象鲜明);秦庭、周粟 (双关);荆璧睨柱(活用)
用的好的“畏南山之雨,忽践秦庭;让东海
自己在西魏、北周做官的矛盾复杂心情
羞耻感、内疚、悔恨、痛惜:“畏南山之雨, 忽践秦庭;让东海之滨,遂餐周粟”(两度 不忠)
为自己辩解:“荆璧睨柱,受连城而见欺; 载书横阶,捧珠盘而不定”(受骗);“申 包胥之顿地,碎之以首;蔡威公之泪尽,加 之以血”(其实是忠心的)
南北朝的骈文和散文练习题及答案
南北朝的骈文和散文练习题及答案一、填空题:1、被南朝人曾称为“北间第一才士”的作家是_____。
1、邢邵2、“北地三才”是指_____、_____和_____。
2、温子升邢邵魏收3、“北朝三书”是指_____、_____和_____。
3、《颜氏家训》《水经注》《洛阳伽蓝记》4、有“元嘉三大家”之称的_____、颜延之和鲍照,文才不减诗才,技巧高妙,冠绝一世。
4、谢灵运5、_____的骈文以典丽缜密见长,用典繁博,修辞巧丽,代表作有《赭白马赋》、《三月三日曲水诗序》、《陶征士诔》、《宋文元皇后哀策文》等。
5、颜延之6、范晔撰《_____》,有心合史职与文才于一体,尤其是纪传的论赞部分,对偶工稳,辞采润泽,声律协畅,富于篇翰之美,显示出以骈文论史的高超水平。
6、后汉书7、以“深得文理”而著称的刘勰的《_____》一书,其文章本身也表现出卓尔不凡的骈文才力。
7、文心雕龙8、江淹的《_____》与《_____》构思新颖,是南朝抒情小赋的名篇。
8、别赋恨赋9、风烟俱净,_____,_____,任意东西。
9、天山共色从流飘荡10、水皆缥碧,____;游鱼细石,____。
急湍甚箭,____。
10、千丈见底直视无碍猛浪若奔11、夹岸高山,皆生寒树,_____,_____,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_____,_____;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11、负势竞上互相轩邈泉水激石泠泠作响12、??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故渔者歌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13、_____的《洛阳伽蓝记》一书是现存文史典籍中寺塔记的典范之作。
13、杨衒之14、杜甫《戏为六绝句》:“庾信文章老更成,_______________。
”14、凌云健笔意纵横二、选择题:1、南北朝骈体文学成就最高的作家是A、庾信B、鲍照C、孔稚珪D、江淹1、A2、鲍照有感于广陵历遭兵火而作的骈赋是A、《芜城赋》B、《哀江南赋》C、《恨赋》D、《别赋》2、A3、下列不属于“北朝三书”的是A、《颜氏家训》B、《水经注》C、《洛阳伽蓝记》D、《哀江南赋并序》3、D4、宋文帝时立__、__、__、__四学,文学的独立性地位更加明确。
2023-2024学年高中语文鲁人版必修三第三单元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鲁人版高中语文单元测试班级 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 考号 __________一、文言文阅读(本大题共计1小题每题15分共计15分)1.(1)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1.(2)下列对文中画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1.(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1.(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嘉靖中嗣职用荐擢都指挥佥事备倭山东②浙兵三千至陈郊外天大雨自朝至日昃植立不动1.(5)戚继光对倭寇作战屡次取得胜利的原因有哪些?请简要加以概括A. 继光至浙/时见卫所军不习战/而金华/义乌俗称慓悍/请召募/三千人教以击刺法/长短兵迭用/由是继光一军特精/B. 继光至浙时/见卫所军不习战/而金华/义乌俗称慓悍/请召募/三千人教以击刺法/长短兵迭用/由是继光一军特精/C. 继光至浙时/见卫所军不习战/而金华/义乌俗称慓悍/请召募三千人/教以击刺法/长短兵迭用/由是继光一军特精/D. 继光至浙/时见卫所军不习战/而金华/义乌俗称慓悍/请召募三千人/教以击刺法/长短兵迭用/由是继光一军特精/【答案】C【解析】(1)“继光至浙时”意思是“戚继光到达浙江的时候” 句意完整应独立成句排除A、D两项“三千人”是“召募”的宾语共同构成动宾结构中间不可断开排除B项故选C【答案】B【解析】(2)B项“知”意为主持、掌管没有“代理官职”的意思【答案】D【解析】(3)D项“反而被削夺了俸禄”有误是御史傅光宅上书推荐戚继光被削夺了俸禄同时前文“竟罢归”表明戚继光免官归乡已无俸禄可领【答案】(4)①嘉靖中承袭世职因为推荐被提拔为都指挥佥事在山东防备倭寇②三千浙江兵到达在郊外列阵天空下起大雨从早晨到下午(太阳偏西)士兵像树木一样站立不动【解析】(4)①嗣职承袭世职用因为备防备②陈通“阵” 列阵日昃太阳偏西此处可译为“下午” 植立像树木一样站立不动【答案】(5)①招募民风慓悍之地的士兵教给他们作战的方法②按照南方的地形制成新的阵法③研制并更换武器④军令严明赏罚有度⑤戚继光做事雷厉风行【解析】(5)阅读文本根据“继光至浙时见卫所军不习战而金华义乌俗称慓悍请召募三千人教以击刺法长短兵迭用”可知戚继光招募民风慓悍之地的士兵教给他们作战的方法根据“又以南方多薮泽不利驰逐乃因地形制阵法审步伐便利一切战舰、火器、兵械精求而更置之”可知戚继光按照南方的地形制成新的阵法研制并更换武器根据“继光为将号令严赏罚信士无敢不用命”“浙兵三千至陈郊外天大雨自朝至日昃植立不动边军大骇自是始知军令”可知戚继光军令严明赏罚有度根据“继光则飙发电举屡摧大寇”可知戚继光做事雷厉风行据此概括作答即可二、古诗词鉴赏(本大题共计1小题每题15分共计15分)2.(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2)颈联将写景与叙事融为一体气势壮阔请简要分析A. 好友去世一年诗人依然不能忘怀看见友人的墓地长满蓬蒿就更加悲伤B. 王令的才能不为世人知唯有诗人真正理解欣赏他暗含知音难觅的感慨C. 往事随故人而去再找不到像王令一样的知心朋友流露出对故友的怀念D. 诗歌有回忆有议论有抒情手法多样显示了王安石高超的写作技巧【答案】A【解析】(1)A项“看见友人的墓地长满蓬蒿就更加悲伤”错误依据诗歌首联“想纷披”可知作者并没有“看见” 这只是作者想象的情景【答案】(2)①高耸的庐山正对着书桌滔滔湓水流进酒杯②回忆了诗人和朋友相聚读书饮酒的场景③运用夸张和想象流露出豪情逸兴气势壮阔【解析】(2)诗的颈联“庐山南堕当书案湓水东来入酒卮”意思是“高耸的庐山正对着我们的书案东来的湓水像是流进了我们的酒杯” 这一联运用夸张手法想象奇特虚实结合写出对往事的回忆二人相聚谈书饮酒是实事但写诗时偏不用实写一味夸张渗透着豪情逸兴气魄宏壮语言精炼出句用“南堕”“当”写出山势对句用“东来”“入”形容水流与饮酒的豪情运用比拟手法把自然景物与人的性格融合成一体一方面展现了二人当年的友情至深另一方面表达了王安石对故友的深切思念据此理解作答即可三、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计2小题每题15分共计30分)3.(1)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2)文中用大量笔墨回顾爷爷与红军交往的事情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3.(3)小说的主题引人深思请简要分析A. 天空响起一声炸雷让爷爷的动作敏捷起来这些表现凸显了当年爷爷被红军所救的情景深深地印在他的脑海中B. 跨院的角门是爷爷当年溜走送红军的地方保存着爷爷对往事的一份记忆因此老房改造时“我”主张要保留这一角门C. 爷爷抄小道将随身带的干粮和腊肉、土酒挂在路边树上以便让红军伤病队伍得到彰显了他扶危济困的美德D. 人们把发病时的爷爷当作活宝并配合他“表演” 在重现爷爷当年战场上的情景的同时读者也由此产生一种轻松愉悦的阅读体验【答案】D【解析】D.“当作活宝”“读者也由此产生一种轻松愉悦的阅读体验”说法错误文中写爷爷发病时我忙递了个眼神过去”“老奎叔突然神色一凛压低声音说有敌情是乡人的话题每当爷爷痛发都会十分默契地主动配合” 他们配合“演戏”、敬慕英雄的体现而读者也被爷爷的英勇和乡人们的善意激起心中对战争岁月中那些英勇牺牲的红军战士的无限缅怀也并不能说“产生一种轻松愉悦的阅读体验”故选D【答案】①交代爷爷生病的原因使小说情节完整连贯②通过写爷爷和红军的交往、勇敢无畏等品质彰显了主题【解析】从内容上看文章开头写了爷爷发病一把拉起我不好!快杉木林” 读到此处接下来用大量笔墨回顾爷爷与红军交往的事情经当地名医瞿老山人竭力抢救但从此爷爷的病基本好了、发烧还时有复发” 使小说情节完整连贯从人物形象上看通过写爷爷和红军的交往的过程“爷爷还是个身手矫健的青年猎手”“黑山寨周围的大山这些内容塑造出爷爷年轻时身手矫健的特点“爷爷抄小道赶在他们前面、土酒把小兵重新挂回树上的兜子取下扛着家里的糙米、狍子肉和全部的草药晚上宿山洞、暗沼奔走在弯曲的羊肠小道上” 心怀大义扶危济困的特点爷爷还主动“凭着自己山里通的优势表现出爷爷勇敢无畏的高尚品质从主题思想上看爷爷与红军相遇时把随身带的干粮和腊肉挂在路边的树上” 并“凭着自己山里通的优势而红军战士在危急关头“扔了手中的棍子一个‘猛虎扑食’ 牺牲了自己的生命爷爷与红军交往的情节充分体现军民之间的鱼水情深【答案】①爷爷当年为给北上的红军带路遭遇敌机轰炸让他的思维永远停滞在了炮火硝烟中一次又一次地重现当年的战争境况但我们不能忘记革命历史更不能忘却革命英雄和牺牲的革命先烈【解析】从爷爷的角度上看爷爷当年遇到红军给北上的红军带路“一片弹片钻进了爷爷右脑爷爷幸存了下来爷爷的思维就停滞在了炮火硝烟中”、心怀大义从红军的角度上看长征艰辛一袭破旧的灰色衣裤”“几乎每个人都有伤或腿部灰白色绷带渗着血迹” 不拿爷爷挂在树上的食物红军战士“扔了手中的棍子一个‘猛虎扑食’ 红军保护爷爷后来爷爷被请到县里红军战士不忘爷爷的帮助这些内容、关心百姓、不惧磨难的赞美之情和对军民一家从其他人的角度上看爷爷右脑有弹片“几十年过去但遇雷电、劳累等情形爸爸木工活娴熟“我”作为孙子遇上爷爷发病时打开角门冲入夜色之中” 是乡人的话题每当爷爷痛发都会十分默契地主动配合” 愿意用这种特殊的方式来抚慰爷爷更是对牺牲自己保护群众的红军战士的深深缅怀与致礼小说也提醒我们勿忘牺牲的革命英雄和革命先烈答案(1)D(2)①交代爷爷生病的原因使小说情节完整连贯②通过写爷爷和红军的交往、勇敢无畏等品质彰显了主题(3)①爷爷当年为给北上的红军带路遭遇敌机轰炸让他的思维永远停滞在了炮火硝烟中一次又一次地重现当年的战争境况但我们不能忘记革命历史更不能忘却革命英雄和牺牲的革命先烈4.(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4.(2)请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4.(3)请概括刘小海身上体现了哪些中国精神刘小海在疫情中的选择所体现出的精神又有着怎样的现实意义请结合生活实际简要说明A. 小说开篇从动作、神态、心理活动入手生动形象地描绘了刘小海接到电话时的震惊并设置悬念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B. 小说运用排比手法描写大家买药品的场面表现了人们面对突发疫情的不安和慌张突出了疫情的严重烘托了紧张气氛C. 刘小海主动给儿子和大哥打电话的相关情节反映了刘小海一家的生活愿望和困境以及国家扶贫政策惠及他家给予刘小海的希望D. 因为小视频刘小海的家人和村民们都为他自豪家人的视频电话说出了家人对他的支持和担心【答案】A【解析】(1)A项“小说开篇从动作、神态、心理活动入手”有误小说开篇没有心理活动描写【答案】(2)①运用细节描写突出了刘小海劳作时的专注认真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②运用比喻把“瞬间流溢的焊花”比作“盛开的火树银花” 让人在寒冷的夜里感到明亮温暖③照应标题对刘小海劳作场景的描写照应了文章标题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④揭示主题小说通过描写刘小海的劳作场景赞美了普通劳动者身上体现出来的奉献与担当以刘小海为代表的普通劳动者在非常时期绽放出如火树银花般的光华也让我们看到疫情中的希望【解析】(2)赏析文章语言可从修辞手法的运用、词语运用及表现主旨等方面入手阅读文中画线句可知句中运用“戴上”“拿”“稳稳地夹起”等动词运用了动作和细节描写突出了刘小海劳动时的认真专注使这个普通的人物形象更加丰满表现了在疫情中普通人的担当意识另外句中“瞬间流溢的焊花四处飞散就像盛开的火树银花”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瞬间流溢的焊花”比作“盛开的火树银花” 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刘小海自愿选择到火神山医院当焊工的情景虚实结合让人在特殊时期的寒冷之夜倍感温暖画线句子位于文章结尾处“盛开的火树银花”与文章标题“一个人的火树银花”遥相呼应起到了卒章显志的作用最后“瞬间流溢的焊花四处飞散就像盛开的火树银花”具有象征意味小说通过描写普通劳动者的劳作场景赞美了普通劳动者身上体现出来的奉献精神以刘小海为代表的普通劳动者在特殊时期绽放出如火树银花般的光华也让我们看到了疫情中的希望揭示了文章主题【答案】(3)①刘小海身上体现的中国精神朴实善良能吃苦、友爱孝顺懂感恩、无私奉献有担当②刘小海自愿到火神山医院当焊工不仅体现了一个普通老百姓的奉献和担当也源自于他对政府帮他盖了三间新房的最朴素的感恩于大处说社会要进步国家要繁荣企业要发展都离不开有奉献精神、有责任担当的人从小处而言在个人的成长中会感恩、懂奉献、有担当都是宝贵的品质是人得以进步的阶梯【解析】(3)阅读文本可知刘小海原是河南人在武汉打工与高中都没读完就出来打工的儿子一道“憋着劲” “想着干三四年就可以盖两层小楼” 朴素的愿望体现了刘小海的勤劳能吃苦及朴实然而在自己遭遇一场车祸后“爷俩梦想落空了” 因武汉疫情的严峻形势刘小海无法回到老家便与儿子及大哥一一联系体现了他对孩子的疼爱及与大哥之间的友爱大哥在通话中谈及了国家对他的扶助政策及措施想到此处“刘小海辗转反侧” 最终决定去支援火神山医院的建设表现了他的感恩及奉献精神去到火神山医院建设现场后因一次采访刘小海意外走红儿子拨来电话刘小海却只是嘱咐儿子不要告诉奶奶因为不想让母亲为自己担忧表现了刘小海的孝顺虽然母亲最终得知了自己支援火神山建设的事但在与母亲通话后刘小海更加认真地做着自己的工作表现了他的担当与责任意识结合现实生活来看文章从小人物的视角表现了非常时期中国普通老百姓的朴实的家国情怀以小见大彰显主题刘小海的精神于个人、企业及国家与社会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四、综合读写(本大题共计2小题每题15分共计30分)5.“一带一路”倡议实施以后各种文化交流会更加广泛假设别国媒体正在你所在的地方拍摄美食专题片请你推荐一种美食依照示例写一段70字以内的推荐词示例我推荐梯坎豆花推荐词梯坎豆花以黄豆为原料嫩滑爽口麻而不辣但平常小吃里蕴含着别样的滋味你享用的不仅是豆花的温润和麻劲更是川渝人的朴实和豪爽【答案】示例麻辣豆腐以豆腐、肉末、辣椒和花椒为原料色泽淡黄软嫩可口然而这普通小吃里却蕴含着另一番滋味你享用的不仅是麻辣豆腐的酥软和麻辣更是四川人的淳厚和粗犷【解析】从内容上看推荐词必须写出推荐的理由突出被推荐物品的特色从形式上看要仿造例句的句式语言要简练分析例句的内容层次即美食原料、口味和深层意蕴6.(1)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6.(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8个字A. 雪变色是微型藻类雪衣藻大量繁殖的结果B. 雪变色是因为雪衣藻这种微型藻类的大量繁殖C. 微型藻类雪衣藻大量繁殖引起了雪变色D. 雪衣藻这种微型藻类大量繁殖引起了雪变色【答案】A【解析】(1)阅读文段厘清上下语句逻辑关系上文提到“有研究人员分析”可得出下文需回答雪为什么会变色的原因叙述主语应为“雪变色” CD的叙述对象是“雪衣藻” 所以排除CD再依下文叙述对象是“雪衣藻”得知B中的“雪衣藻这种微型藻类”强调的不是雪衣藻而是“这种微型藻类” 所以排除B.故选A.【答案】(2)①在阳光不足的冬天②未成熟时是绿色③加快融雪速度解析第一空后文说“处于冬眠静止状态”“一旦阳光足够温暖” 所以第一句横线上填阳光不足的冬天第二个空下文说成熟后会从绿色变为红色所以横线上填未成熟时是绿色第三个空横线上写加快融雪速度这样能与后一句“融雪速度的加快”衔接【解析】(2)第一处根据上文“它们处于冬眠静止状态”得出这里应填雪衣藻在什么样的条件下会冬眠而根据后面的“但是一旦阳光足够温暖”可推知这里应该是说雪衣藻在气温较低的时候会冬眠所以此处可填“寒冬时节/在寒冷的冬季”第二空根据下文“成熟后会产生类胡萝卜素而变为红色”得知第二空是填雪衣藻不成熟时的颜色再根据后文“呈现出从绿色到红色”的变化可知不成熟时的颜色应该是绿色由此可知这里可填“最初是绿色/未成熟时是绿色的/年轻时是绿色的”第三空根据下文“而融雪速度的加快可能使得极地冰雪消融失控”可知这是对上文现象产生的结果的阐述故可推测降低雪反射阳光量会加快了冰雪消融的速度所以此处应填“加快了融雪的速度”。
2023-2024学年高中语文华师大版高二(下)第三单元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华师大版高中语文单元测试班级 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 考号 __________一、单选题(本大题共计1小题每题3分共计3分)1.下列对课文中相关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 《归去来兮辞》是一篇辞赋辞是一种形式比较自由灵活的古体韵文篇幅长短不限句子以五言、七言为主可以错落参差一般都比较讲究文采内容以抒情为主B. 古人纪年主要有干支纪年、王公即位年次纪年和年号纪年干支纪年就是用十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和十二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依次两两相配来纪年“乙巳岁十一月”中的“乙巳”采用的就是干支纪年法C. 古人纪月日除了用序数还用一些特殊的称谓如把四季中每个季节的月份冠以“孟”“仲”“季” 以示区分“仲秋至冬在官八十余日”中的“仲秋”即指农历八月D. 汉代蒋诩隐居后在院里竹下开了三条小路只与隐士求仲、羊仲二人交往后来“三径”便成了隐士住处的代称此外代表隐士住处的还有“墙东、五柳、沧浪”等【答案】A【解析】A项“以五言、七言为主”错应是“以四言、六言为主”二、填空题(本大题共计1小题每题3分共计3分)2.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花瓣开成什么颜色并非由它自己说了算而是由花瓣细胞内所含的色素决定的①________ 第一类是类胡萝卜素它一旦霸占了花瓣就会“命令”花瓣开出红色、橙色或黄色等颜色第二类是花色素它们以花青甙的形式存在于植物细胞液中②________ 因而“指挥”花朵开出的颜色也很多如当细胞液呈酸性时可表现出红色、粉色、橙色等呈中性时为紫色呈碱性时则为蓝色第三类是类黄酮这类色素也“势力强大” “兄弟众多” 常以糖甙的形式存在于花瓣细胞液中开花时可“命令”花朵开放出浅黄至深黄的各种花色③________ 其黄色变得越深反之如酸性越强其黄色变得就越浅【答案】这些色素可归为三类, 由于花色素种类众多, 细胞液碱性越强【解析】本语段说明的是花的颜色由所含色素决定按总分的结构①依据“花瓣开成什么颜色并非由它自己说了算陈述的是色素分三类的情况②依据“第二类是花色素它们以花青甙的形式存在于植物细胞液中”“因而‘指挥’花朵开出的颜色也很多可表现出红色、橙色等为紫色则为蓝色”可知用“由于”和后文的“因而”搭配③依据“其黄色变得越深反之其黄色变得就越浅”可知陈述对象是“细胞液”三、文言文阅读(本大题共计1小题每题15分共计15分)3.(1)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2)下列对文中画线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仲淹忠亮有素臣与之义兼师友则是仲淹之党也②洙数上疏论兵及讲求开宝以前用兵故实特出睿断以重边计A. 后得傅书/乃戒福使持重/毋轻进/洙以傅文吏无军责/而死于行阵/又为时所诬/遂作《悯忠》《辨诬》二篇/B. 后得傅书/乃戒福使持重/毋轻进/洙以傅文吏/无军责而死于行阵/又为时所诬/遂作《悯忠》《辨诬》二篇/C. 后得傅书乃戒福/使持重/毋轻进/洙以傅文吏无军责/而死于行阵/又为时所诬/遂作《悯忠》《辨诬》二篇/D. 后得傅书乃戒福/使持重/毋轻进/洙以傅文吏/无军责而死于行阵/又为时所诬/遂作《悯忠》《辨诬》二篇/【答案】B【解析】(1)句意后来得到耿傅的信内容是告诫任福叫他保持镇定不要冒险轻进尹洙因为耿傅是一个文官没有军事责任而死在战场上又被当时人冤枉于是写了《悯忠》《辨诬》两篇文章“乃”作为虚词一般位于句首其前断开排除C、D两项“傅文吏”是主谓句句子结构完整作“以(因为)”领起的原因分句之一其后断句排除A项故选B【答案】A【解析】(2)A项召试皇帝召来面试为封建时代选拔官吏的一种特殊方式遇有急需人才的情况皇帝就会下令将社会上一些优异的人才特别召来面试合格者直接任职不需要“出身” 并非“科举考试中的殿试”【答案】B【解析】(3)B项由原文“时诏问攻守之计竦具二策令琦与洙诣阙奏之帝取攻策以洙为集贤校理”可知给皇帝献上攻守计策的是夏竦【答案】(4)①范仲淹素来忠诚坚贞我与他在道义上是师生兼朋友的关系也就是范仲淹的党羽②尹洙多次上疏论述战事并修习研究开宝年以前用兵作战的旧事特别作出英明的决策来加强对边事的谋划【解析】(4)①忠亮忠诚坚贞义名词作状语在道义上②故实足以效法的旧事睿断英明的决策四、古诗词鉴赏(本大题共计1小题每题15分共计15分)4.(1)下列对这首词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4.(2)这首词表达了词人哪些情感?请简要分析A. “玉瓶”指酒瓶首句是说因为将要与友人分别词人就邀约友人一起话别、喝酒B. “夕阳”是所见之景“吹角”是所听之声视听结合定格离别的画面C. “吹角”点出了词人所处的时代背景——南宋朝廷偏安江南正与金对峙D. 尾句中的“客”指词人自己客居镇江“无伴怕君行”点出诗歌写作主题【答案】A【解析】(1)A项“词人就邀约友人一起话别、喝酒”错误这一句中有“懒”字意思是词人因将与友人分别心中难过已不想喝酒只是唤来友人一起赏景【答案】(2)①对国家安危的关切与忧虑南宋时镇江为抗金边防前线吹角声乃军队行动的号令陆游作为戍守官员自然对此很是关切②劳于仕宦的疲惫作者在镇江任职忙碌的日子很多而休闲的日子很少③朋友将要离别的惆怅友人韩无咎即将离开镇江作者面对离别生出愁绪【解析】(2)解答本题可结合注释与关键词句来分析词人的思想感情由诗歌中的“夕阳吹角”和注释中的“陆游是在镇江通判任上”可知词人对国家的安危充满关切与忧虑由“忙日苦多闲日少”可知词人非常忙碌休闲的日子很少有劳于仕宦的疲惫由“新愁常续旧愁生”“客中无伴”可知词人对友人将要离别感到惆怅据此分析作答即可五、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计4小题每题15分共计60分)5.(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5.(2)有人认为本文尾段显得赘余你认为呢?请表明观点并说明理由5.(3)本文作为寓言体微型小说艺术特色鲜明试简析其中特色A. 本文语言简单质朴情节多有起伏层层推进揭示出丰富而深刻的人生哲理引人深思B. 对比、反语手法在鲁迅的《拿来主义》中有集中体现本文也多处运用这两种手法增强了文章的讽刺和批判力度C. “上帝心想”“上帝认为”等语句在文中多次出现以上帝的心理活动来推动情节发展构思巧妙D. 本文看似虚构实则有很强的现实性是现实生活中人性及社会性的缩影这很好地诠释了“文学是生活的浓缩”这一观点【答案】B【解析】(1)B项文中没有运用“反语”【答案】(2)示例一我认为尾段不赘余①主旨上尾段卒章显志直接揭示了主旨人应该在团结友爱中用劳动创造生活享受生活对抗疾病自省自觉才会真正进步②情节上尾段人们自省自觉的情节丰富了文章内容③人物形象塑造上丰富了群体人物形象由先前的懒惰功利、冷漠自私到后来自省自觉的转变示例二我认为尾段赘余①情节上文章到“他撇下人们不管了”已经交代了结局情节已经完整②主旨上到此已批判了人性懒惰功利、冷漠自私的弱点③艺术效果上言有尽而意无穷给人留下广阔的想象空间引发读者思考【解析】(2)认为尾段不赘余主旨上尾段卒章显志劳动不应该成为人生中的苦差事也不应该认为是服苦役而应该是使所有人联合起来的共同事业他们开始懂得死亡时刻威胁着每个人人类唯一合乎理性的事就是在团结和友爱中度过有生之年的每一分钟由此可知结尾直接揭示了主旨人应该在团结友爱中用劳动创造生活享受生活对抗疾病自省自觉才会真正进步在情节上由原文“过了许久人们逐渐明白他们是应该而且也是可以过得幸福的只是到了近代才有少数的人懂得.……”中的“人们逐渐明白”和“才有少数的人懂得”可知尾段人们自省自觉的情节丰富了文章内容他们也开始懂得疾病不应该把人们分开恰恰相反它应该为人类相爱提供机会由先前的懒惰功利、冷漠自私到后来自省自觉的转变在人物形象塑造上丰富了群体人物形象认为尾段赘余情节上原文“上帝自言自语道‘如果连这样都不能使人们懂得他们的幸福所在那就是咎由自取’于是他撇下人们不管了”中的“他撇下人们不管了”已经交代了结局情节已经完整主旨上“如果连这样都不能使人们懂得他们的幸福所在那就是咎由自取”到此已批判了人性懒惰功利、冷漠自私的弱点艺术效果上言有尽而意无穷上帝撇下人们不管了读者就会想知道人们以后的生活会是什么样的所以给人留下广阔的想象空间引发读者思考【答案】(3)①本文篇幅短小语言精辟简练层进性的结构却极富表现力②有鲜明的讽刺性和教育性借远喻近③故事情节的虚构性④情节单一群体性人物形象单一围绕构思的聚焦点布局单纯⑤技术简单小说大多运用多种表达方式同时注重铺垫、渲染等多种手法的运用本小说技巧相对简单只充分运用一两种写人叙事的方式依靠简洁的语言功力表现深刻的思想主题【解析】(3)①文章由一开始的上帝最初造人时不是非要他们劳动不可的到上帝做了重新安排人们要活下去就不能不劳动再到上帝决定让人们都不知道自己的死期人们随时都会死亡然后上帝又把千奇百怪的病魔打发到人间最后上帝撇下人们不管了本文篇幅短小语言精辟简练层进性的结构却极富表现力②上帝做了一系列事情都不能使人们懂得他们的幸福所在最后他撇下人们不管了文章有鲜明的讽刺性和教育性借远喻近③上帝造人安排人们都不知道自己的死期又把千奇百怪的病魔打发到人间这些故事情节都是虚构的④整篇文章就围绕上帝和人们来展开叙述情节单一群体性人物形象单一文章始终围绕上帝想让人们懂得他们的幸福所在来叙述围绕构思的聚焦点布局单纯⑤技术简单本小说技巧相对简单只充分运用一两种写人叙事的方式在叙述人们有了得病危险以后的生活情形时只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强者和弱者的对比依靠简洁的语言功力表现深刻的思想主题6.(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6.(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6.(3)从供需角度来看如何促进居民消费的有序升级?请简要概括说明A. 我国人口众多内需消费潜力巨大近十年来内需对中国经济快速增长的影响不容小觑B. 消费提质升级后人们会自觉地减少基本生活必需品的消费转而增加享受和发展方面的消费C. 在缺少有效监管的情况下有部分成本相对偏低的产品被包装成中高端消费品进入大型商场D. 材料三表明 2018年上半年最终消费对经济增长贡献较大其中限额以上单位通信器材、化妆品类商品消费增长较快【答案】B【解析】(1)B项“减少基本生活必需品的消费”理解错误原文是“消费比例会明显下降” 并不代表“生活必需品的消费”就会减少【答案】B【解析】(2)B项“中高端消费品在国内国外市场价格差异很大”的原因并不仅仅是“部分高收入者不成熟的消费理念和旺盛的消费需求”【答案】(3)①加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力度不断提升供给质量②增强居民消费能力降低房产支出促进居民消费观念的转变③强化市场监管构建民生安全网创建安全放心的消费环境【解析】(3)原文“应继续加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力度让中高端消费在国内得到释放”可以概括得出“加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力度不断提升供给质量” 原文“加强监管规范国内市场秩序让消费者放心在国内消费”可以概括得出“强化市场监管构建民生安全网创建安全放心的消费环境” 原文“改善居民收入占比让百姓钱袋更鼓”可以得出“增强居民消费能力降低房产支出促进居民消费观念的转变”7.根据课文观点指出下列词语所指代的内容孱头﹍﹍﹍﹍________昏蛋﹍﹍﹍________废物﹍﹍﹍________【答案】“孱头”比喻懦弱无能,害怕继承,拒绝借鉴的逃避主义者, "昏蛋”比喻割断历史、盲目排外的虚无主义者和貌似彻底革命的“左”派幼稚病患者, “废物”比喻崇洋媚外,主张“全盘西化”的投降主义者【解析】依据语言环境可以得出这几个词在文中的意思“孱头”比喻懦弱无能,害怕继承,拒绝借鉴的逃避主义者“昏蛋”比喻割断历史、盲目排外的虚无主义者和貌似彻底革命的“左”派幼稚病患者“废物”比喻崇洋媚外主张“全盘西化”的投降主义者8.(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8.(2)文中画线句子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8.(3)选文表现了王熙凤怎样的性格?请结合选文简要分析A. 探春和惜春两人都拥护抄检探春一开始就命丫头们把箱柜一齐打开惜春一开始害怕后来则要惩处入画B. 文章刻画人物时运用了细节描写比如用“闯”“掀”“捉”“倒”等动词表现了晴雯直率、敢于反抗的性格C. 王善保家的向王夫人进谗言抄检大魂园结果是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查出了自己的外孙女司棋的情事D. 抄检大观园时起初平谈无事后写探春大义凛然最后写王善保家的自打嘴巴这段情节可谓波澜起伏变幻不定【答案】A【解析】(1)A项“探春和惜春两人都拥护抄检”错对于抄检探春反应激烈持坚决对抗的态度从探春顶撞凤姐打王善保家的耳光可以看出【答案】(2)①结构上承上启下照应开头王夫人找凤姐的情节为下文王善保家的进谗言、抄检大观园等情节作铺垫②内容上补充交代王夫人给凤姐看的香袋的来历刻画出王善保家的狗仗人势、搬弄是非的小人嘴脸【解析】(2)分析画线句子需从结构和内容两方面进行结构上画线句前的情节是王夫人因香袋之事来找凤姐画线句后的情节是王善保家的进谗言、随同抄检大观园画线句则交代了王善保家也随行的原因既照应了开头又为后文抄检大观园过程中发生的一系列故事作了铺垫内容上补充交代王夫人给凤姐看的香袋的来历“忽见邢夫人的陪房王善保家的走来方才正是他送香囊来的” 刻画出王善保家的狗仗人势、搬弄是非的小人嘴脸【答案】(3)①世故有分寸容忍探春的顶撞又安慰惜春②宽容容忍下人惜春说要惩入画时为入画说情饶过了入画③心细有心计查司棋时特别留意王善保家的怕司棋夜里出事让人监守【解析】(3)由“凤姐知道探春素日与众不同的只得陪笑道‘我已经连你的东西都搜查明白了’”“因惜春年少尚未识事吓的不知当有什么事故凤姐也少不得安慰他”可以看出王熙凤为人世故有分寸在惜春说要惩处入画时王熙凤道“素日我看他还好谁没一个错只这一次二次犯下二罪俱罚”由此可以看出王熙凤宽容容忍下人由“因司棋是王善保的外孙女儿凤姐倒要看看王家的可藏私不藏遂留神看他搜检”“料此时夜深且不必盘问只怕他夜间自愧去寻拙志遂唤两个婆子监守起他来”等语句可以看出王熙凤心细有心计六、综合读写(本大题共计2小题每题15分共计30分)9.(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9.(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9.(3)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A. 夙夜在公改弦更张生生不息勉励B. 殚精竭虑改弦更张驰而不息鼓励C. 夙夜在公革故鼎新驰而不息勉励D. 殚精竭虑革故鼎新生生不息鼓励【答案】C【解析】(1)殚精竭虑形容用尽精力、费尽心思夙夜在公指从早到晚勤于公务此处用于执政党处理公务“夙夜在公”更好改弦更张指琴声不和谐换了琴弦重新安上比喻改革制度或变更方法革故鼎新意为去除旧的建立新的革除旧弊创立新制此处用“革故鼎新”更合适生生不息指群体变化或新生事物的发生没有终止驰而不息奔驰向前不停息之意此处用“驰而不息”更合适鼓励激发勉励勉励劝人努力一般用在长辈对晚辈的鼓励也可用于勉励自己根据语境此处应是自勉宜用“勉励”故选C【答案】D【解析】(2)横线句有以下几个问题一是语序不当应为“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 概念宜由浅入深二是不合逻辑“推出举措”后再到“推进工作” 三是搭配不当“解决困境”应为“解决难题” 故选D【答案】A【解析】(3)B项语序不当后半句是前半句的前提条件C项“与人民团结奋斗、与人民心心相印、与人民同甘共苦”不合逻辑“使命扛肩上心上放人民”句式不一致D项“把人民放心上肩上扛使命”句式不一致故选A10.(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10.(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10.(3)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A. 济济一堂目瞪口呆耸人听闻可见B. 群贤毕集瞠目结舌骇人听闻因此C. 济济一堂瞠目结舌耸人听闻可见D. 群贤毕集目瞪口呆骇人听闻因此【答案】C【解析】(1)济济一堂形容很多有才能的人聚集在一起群贤毕集各种贤人聚集在一起根据语境应填“济济一堂”目瞪口呆形容因吃惊或害怕或激动而发愣、发傻的样子瞠目结舌瞪眼翘舌说不出话来形容人窘迫或惊呆的样子也形容人害怕的表情根据语境应填“瞠目结舌”耸人听闻夸大事实或说离奇的话使人听了感到震惊骇人听闻使人听了非常吃惊多指社会上发生的不好的事情根据语境应填“耸人听闻”因此因为这个可见可以看出根据语境应填“可见”故选C【答案】C【解析】(2)该句有两处语病一是“此次大会围绕音乐与旅游为议题展开讨论”结构混乱把“围绕……的议题”和“以……为议题”两句杂糅到一起应二者留一故排除A项二是“为中国音乐产业升级提档聚智聚力为成都打造‘国际音乐之都’建言献策”语序不当应先是“为成都打造‘国际音乐之都’建言献策” 然后才能“为中国音乐产业升级提档聚智聚力” 应改为“为成都打造‘国际音乐之都’建言献策为中国音乐产业升级提档聚智聚力” 故排除B、D两项故选C【答案】A【解析】(3)括号前面说“本次大会……” 后面说“成都旨在通过‘音城会……” 由此可知此处也应该是围绕“本次大会”即“音城会”展开且由后文“成都旨在……”可知后文论述的重心在“成都” 而前文都是介绍“大会” 所以填写的句子应该是将两处内容连接到一起而填写句子的后半部分应该是突出“成都” 这样才能与后文的“成都“衔接排除B、D两项分析A、C项这两项的区别在关联词 C项该项的关联词是“与其说是……不如说是……” 这一关联词是比较两件事的利害得失而决定取舍时表示放弃或不赞成的一面如果此处使用“与其说是……不如说是……” 那么就否定了此次“音城会”“大会创办以来规模最大、国际化程度最高”这一特点这就与上文不合故排除C项 A项该项的关联词是“不仅是……也是……” 这是表递进的关联词突出后者这与下文“成都”这一重心吻合恰当故选A。
2023-2024学年高中语文北师大版必修三第三单元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北师大版高中语文单元测试班级 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 考号 __________一、单选题(本大题共计1小题每题3分共计3分)1.下列各句画线词的词类活用归类正确的一项是()①非臣陨首所能上报②臣具以表闻③不过数仞而下④彼于致福者⑤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⑥雄州雾列⑦时矫首而遐观⑧或棹孤舟A. ①⑥/②④⑤/③⑦⑧B. ①⑥⑦/②④⑤/③⑧C. ①⑥⑦/②⑤/③④⑧D. ①⑥/②④⑤⑦/③⑧【答案】B【解析】①上名词作状语向上②闻使动用法使……闻③下名词作动词向下落④致使动用法使……到来⑤屈使动用法使……委屈⑥雾名词作状语像雾一样⑦时名词作状语常常⑧棹名词作动词用桨划所以划分为①⑥⑦/②④⑤/③⑧故选B二、文言文阅读(本大题共计1小题每题15分共计15分)2.(1)下列对画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2)对下列句中画线词意义和用法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①人非生而知之者②师道之不复可知矣③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④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2.(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2.(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②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A. 古之学者必有师学者在学术上有一定成就的人B. 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受通“授” 传授C. 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句读文辞休止和停顿处D. 君子不齿不齿羞与为伍看不起【答案】A【解析】(1)A项句意古时候求学的人一定有老师学者求学的人【答案】C【解析】(2)①之代词指知识和道理②之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③乎介词相当于“于” ④乎语气助词表疑问可译为“呢”故选C【答案】D【解析】(3)D项关于“缺少从师风尚的原因”的第一条表述不正确属无中生有【答案】(4)①对于他自己却以跟从老师学习为耻真是糊涂啊②(以)地位低(的人为师)就感到耻辱(以)官职高(的人为师)就近乎谄媚【解析】(4)①耻以......为耻惑糊涂②卑低与“高”相反羞以......为羞谀阿谀、奉承三、古诗词鉴赏(本大题共计1小题每题15分共计15分)3.(1)下列对这首诗歌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3.(2)诗歌尾联为后世称道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A. “水边旌旆卷秋风”突显了阅兵场面的盛大威武秋风猎猎营造出了“沙场秋点兵”的悲壮氛围B. “书生又试戎衣窄”写书生出身的诗人被阅兵的气氛感染穿上了紧身的军装投入到阅兵活动中C. “山郡新添画角雄”大意是山城新添的号角声音格外雄壮一个“雄”字从听觉上衬托出了阅兵的宏大气势D. 第三联由实及虚诗人想到早年抗金良策被废弃、近年幕府生活功名未就的处境心中不免涌上哀愁E. 诗歌前两联描写检阅场面具体真实诗人的情感由“嘉州大阅”展开逐联高涨结尾处达到了高潮【答案】A, E【解析】(1)A项“悲壮氛围”错中国古代的战役一般发生在秋季这一时期农忙结束粮食充裕战马肥壮战争的条件成熟了“沙场秋点兵”预示着激战即将开始E项“结尾处达到了高潮”错尾联表达的是作者的雄心壮志透露出诗人无所作为的失意【答案】(2)①尾联卒章显志直抒胸臆表达了诗人要驱逐外敌、收复失地、洗除耻辱的雄心壮志凸显了全诗主旨②本联前后两句形成对比用“草间鼠辈何劳磔”反衬出了诗人“洗洛嵩”的伟大抱负③“要挽天河洗洛嵩”想象奇特用语雄健意境阔大彰显了诗人的非凡气概具有豪放风格【解析】(2)尾联“草间鼠辈何劳磔要挽天河洗洛嵩”直抒胸臆“草间鼠辈”指入侵南宋的金兵“磔” 分裂身体即碎尸万段诗人要驱逐外敌表达了对入侵金军的藐视和仇恨“要挽天河洗洛嵩”运用想象意境宏大表达了光复中原的决心和扫清入侵外敌的信念一联前后两句形成鲜明对比体现出作者渴望收复失地的雄心壮志四、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计3小题每题15分共计45分)4.(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4.(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4.(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 在制定道德、法律规范及官吏任免中贯彻“孝” 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一个鲜明特色B. 现代社会生产生活资料不再从家庭获得导致自然经济条件下的家长主导制瓦解C.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当代中国公民社会价值共识是现代社会新的道德基准D. 由于现代社会和传统社会具有完全不同的特点所以它们的道德基准也完全不同【答案】A【解析】(1)B项“不再从家庭获得”表述绝对原文是“主要不是从家庭获得”C项陈述对象改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现代社会的道德基准”错应为“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是“现代社会的道德基准”D项“完全不同”错误应为“有所不同”故选A【答案】C【解析】(2)C项未论及“可行性”【答案】B【解析】(3)B项强加因果5.(1)下列对“红色文化”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5.(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5.(3)我国红色旅游存在着哪些问题?请结合材料简要说明A. 红色文化是指红色革命历史、红色革命人物、红色革命遗存和红色革命文艺等四层次文化涉及范围广泛内容十分丰富B. 红色文化的形成、积淀、凝炼和升华过程漫长其根脉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推翻“旧世界”过上幸福生活的奋斗史C. 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红色革命人物是红色文化的主要缔造者井冈山等革命根据地的遗址是红色文化的重要载体D. 歌曲《义勇军进行曲》、小说《林海雪原》、歌剧《白毛女》等红色文艺作品蕴含着丰富的红色文化基因是珍贵的精神财富【答案】A【解析】(1)A项对红色文化的范围判断不当材料一原文是“红色文化至少包括红色革命历史、红色革命人物、红色革命遗存和红色革命文艺等几个层次”【答案】C【解析】(2)C项红色精神是我们党的巨大政治优势而不是红色精神“拥有巨大的政治优势” 更不是“广大党员和干部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潜能” 而是“激发他们的潜能”【答案】(3)①革命精神遭到戏谑革命遗址遭受玷污如地道战遗址中有游客换上汉奸或是伪军服装嬉笑拍照②景区建设单纯追求硬件设施“高大上” 旅游产品单一景区讲解套路化、娱乐化、庸俗化误导游客价值观【解析】(3)阅读材料根据材料三“个别景点疏于管理盲目经营使红色旅游走偏近日一则有关地道战遗址的新闻引起轩然大波有游客换上汉奸或是伪军服装在此嬉笑拍照”“革命精神遭到戏谑革命遗址遭受玷污这与红色旅游的发展初衷背道而驰”“还有一些红色景区在景区建设上单纯追求硬件设施‘高大上’ 存在旅游产品单一景区讲解套路化、娱乐化、庸俗化等现象对游客尤其是青少年游客易产生价值观误导”等内容概括作答即可6.(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6.(2)阅读全文分析霍平安的形象特征6.(3)结合全文分析“月光”在文中的作用A. 霍平安母亲一直坚决不让平安参军是出于对平安人身安全和自己小家的考虑站在母亲的角度虽然可以理解但这也冲淡了她的家国情怀B. 狗娃知恩图报他照顾霍平安的母亲以终老极尽孝心“平安没有离开他天天在月光里陪着娘呢……”表明他得到了平安母亲的认可C. 小说在结尾处才交待霍平安已经牺牲的真相在情节设置上富有匠心同时也深化了平安的形象D. 这篇小说就“要不要上战场杀鬼子”设计了霍平安和他母亲之间的矛盾冲突在矛盾冲突中塑造了人物形象并突出了文章深刻的主题【答案】A【解析】(1)A项“一直坚决不让”“但这也冲淡了她的家国情怀”分析错误根据原文“他不知道有一双眼睛正目送着他离去是母亲母亲流着泪咬着唇硬是没有让自己发出一丁点声音母亲抬起头望着弯弯的月牙子喃喃道月亮呀月亮你一定要照着平安呀”分析可知当霍平安偷跑出家参军时母亲是知道的但她并没有阻拦“但这也冲淡了她的家国情怀”分析太武断【答案】(2)①具有家国情怀忠心报国他坚持要上战场杀鬼子认为有国才有家②舍小家为国家敢于担当自己虽是家里的独苗他也依然上战场杀敌卫国③孝顺爱母对自己的母亲孝顺理解母亲的心理不想让母亲难过悄然离开④舍己为人甘于奉献他为了掩护战友狗娃而牺牲【解析】(2)解答本题时要结合文本内容从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及侧面描写概括人物形象的特点根据“现在国家正是用人之际自己一个堂堂热血男儿怎么可以龟缩在家里”“如果每个人都明哲保身咱们国家就没有希望了!有国才有家呀”可以看出他具有家国情怀坚持要上战场杀鬼子认为有国才有家根据“母亲就自己一个儿子父亲早逝自己是霍家的独苗……他知道这样的祥和很快就会被战争所破坏只有把小鬼子赶出中国母亲和乡亲们才能过上真正平安祥和的日子”可以看出他舍小家为国家敢于担当根据“双膝跪地心中默念娘恕儿子不孝等赶跑了小鬼子我一定给您娶一个好儿媳”可以看出他孝顺母亲理解母亲的心理不想让母亲难过悄然离开根据最后狗娃说的“平安为了掩护我牺牲的”可以看出他舍己为人甘于奉献小说主要通过霍平安的形象表达对忠心报国、舍小家为大家的抗战英雄的赞美与讴歌【答案】(3)①“月光”作为线索贯穿全文平安月下投军母亲月下盼儿狗娃月下报恩母亲月下去世②“月光”烘托了人物的美好形象皎洁的月光使母亲、平安、狗娃都笼罩在圣洁的光芒之中③“月光”象征着美好情感“月光”象征着母爱寄托着母亲对儿子的思念、牵挂之情和希望孩子平安之意“月光”象征着平安的拳拳报国之情“月光”还象征着狗娃的报恩之情④“月光”渲染了气氛“月光”的皎洁、美好使残酷的战争题材作品笼罩在一片诗情画意之中【解析】(3)结合文本内容“霍平安起身大踏步融入了夜色之中……望着弯弯的月牙子喃喃道月亮呀月亮你一定要照着平安呀”“母亲站在院子里抬头看着月亮问月亮呀你天天看着平安他现在到哪了?月亮无声照着母亲雪白的头发”“狗娃非常孝顺天天伺候着母亲陪着母亲看月亮母亲说平安那晚走的时候月亮很亮很亮月亮站得高她天天看着平安呢”“母亲走了她脸上挂着笑意在月光的映照下那么安详那么圣洁”等句子分析可知“月光”作为线索贯穿全文烘托了人物的美好形象结合“霍平安起身大踏步融入了夜色之中”分析可知“月光”象征着平安的拳拳报国之情结合“母亲抬起头望着弯弯的月牙子喃喃道月亮呀月亮你一定要照着平安呀”“这天母亲站在院子里抬头看着月亮问月亮呀你天天看着平安他现在到哪了?月亮无声照着母亲雪白的头发”分析可知“月光”寄托着母亲对儿子的思念、牵挂之情和希望孩子平安之意结合“狗娃非常孝顺天天伺候着母亲陪着母亲看月亮母亲说平安那晚走的时候月亮很亮很亮月亮站得高她天天看着平安呢”等分析可知“月光”还象征着狗娃的报恩之情全文主要写战争文本中多次出现“月光” 渲染了气氛使得残酷的战争题材作品笼罩在一片诗情画意之中五、综合读写(本大题共计2小题每题15分共计30分)7.请对下面的语段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30个字作为人的一种活动创造包括思维活动和行为活动创造一定要获得成果形形色色的创造成果可以分为两种类型一类是精神性的即新的认识另一类是物质性的即新的事物这些创造成果不管以何种形式表现出来都必须具备“首次获得”这个必要条件【答案】示例创造是人首次获得精神或物质成果的思维和行为活动【解析】阅读语段可知本段文字主要说明了“创造”这一概念可以按照“创造是……”的句式进行压缩概括语段首先点明创造是“人的一种活动(思维活动和行为活动)” 接着介绍了“创造”的特点即“一定要获得成果” 再介绍创造成果的两种类型即“精神性与物质性” 最后一句介绍其必要条件“首次获得” 据此进行整合概括即可注意字数限制8.(1)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8.(2)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8.(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 汉字是中国文化的最小单元又是中国文化的最高代表B. 中国文化的最小单元又是中国文化的最高代表就是汉字C. 汉字是中国文化的最高代表又是中国文化的最小单元D. 中国文化的最高代表就是汉字也是中国文化的最小单元【答案】A【解析】(1)根据前后文本句表达的主语应为“汉字” 排除B、D两项应先说“最小单元”后说“最高代表” 形成递进关系排除C项故选A【答案】C【解析】(2)①千姿百态形容姿态多种多样博大精深形容思想和学识广博高深文段是在说“书法” 更强调姿态应选“千姿百态”②规范指明文规定或约定俗成的标准具有明晰性和合理性典范被认为是值得仿效的人或物在某方面的表现和基本特征是最正规、合乎规范的第二空处意在强调约定俗成为标准应选“规范化”③应运而生旧指应天命而产生现指适应时机而产生浑然天成谓自然形成的整体没有斧凿的痕迹形容诗文结构严密自然用词运典毫无斧凿痕迹也形容人的才德完美自然第三空处指适应时机而产生应选“应运而生”④含蓄指表达得很委婉耐人寻味宛转指委婉曲折话语柔和曲折不直接坦率也形容声音圆润柔媚悠扬动听第四空处意指表达委婉耐人寻味应选“含蓄”故选C【答案】C【解析】(3)“即使……那么……”关联词搭配不当排除B、D两项根据时间顺序应该先晋代后唐代排除A项故选C。
2023-2024学年高中语文鲁人版必修五第三单元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鲁人版高中语文单元测试学校: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一、单选题(本大题共计1小题,每题3分,共计3分)1.下列对课文中相关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 辞赋是一种形式比较自由灵活的古体韵文,篇幅长短不限,句子以五言七言为主,可以错落参差。
一般都比较讲究文采,内容既写景亦抒情。
《归去来兮辞》就是一篇辞赋。
B. 二十八星宿是中国古代天文学家为观测日、月、五星运行而划分的二十八个星区,用来说明日、月、五星运行所到的位置。
“星分翼轸”“龙光射牛斗之墟”中的“翼”“轸”“牛”“斗”都属于二十八星宿。
C. 古人纪年,主要有干支纪年和帝王纪年两种。
干支纪年就是用十天干和十二地支依次两两相配来纪年。
“乙已岁十一月”中的“乙已”采用的就是干支纪年法。
D. 御史:先秦时期,天子、诸侯、大夫、邑宰皆置”史,是负责记录的史官、秘书官。
自秦朝开始,御史专门作为监察性质的官职,负责监察百官。
【答案】A【解析】A项,“句子以五言七言为主”错误,辞赋的句子一般是四六言为主。
二、文言文阅读(本大题共计1小题,每题15分,共计15分)2.(1)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2.(2)下列对文中画线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2.(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以舅龙图学士郑向任,为分宁主薄,有狱久不决,敦顾至,一讯立辨。
②赵抃惑于谮口,临之甚威,敦颐处之超然。
A. 掾南安时/程珦通判军事/视其气貌非常/人与语/知其为学/知道因与为友/使二子颢/颐往受业焉B. 掾南安时/程珦通判军事/视其气貌非常人/与语/知其为学知道/因与为友/使二子颢/颐往受业焉C. 掾南安时/程珦通判军事/视其气貌非常/人与语知其为学知道/因与为友/使二子颢/颐往受业焉D. 掾南安时/程珦通判军事/视其气貌非常人/与语/知其为学/知道因与为友/使二子颢/颐往受业焉【答案】B【解析】(1)分析文章内容及画线句子,“非”应理解为不是,在此处与“常”组在一起意思不通,“常人”是指普通人,构成一个完整的词语,因此不能在“常”后断开,排除A、C两项;“为学知道”作“知”的宾语,且“知道”在此处与“为学”结构相同,意思是探求大道,此处句意完整,应在“知道”后断开,故排除D项。
2023-2024学年高中语文部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下册)第三单元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部编版(2019)高中语文单元测试班级 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 考号 __________一、填空题(本大题共计1小题每题3分共计3分)1.解释画线虚词的意义和用法①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②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③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④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⑤及其所之既倦()⑥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⑦申之以孝悌之义()⑧斧斤以时入山林()⑨蜩与学鸠笑之曰()⑩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答案】①结构助词的, ②连词和, ③介词在, ④介词表被动, ⑤动词往、到达, ⑥连词表转折却, ⑦介词把, ⑧介词按照, ⑨代词指鹏, ⑩介词替【解析】①句意会集在会稽郡山阴城的兰亭之结构助词的②句意苏轼和友人在赤壁下泛舟游玩与连词和③句意唐代和尚慧褒当初在这里筑室居住于介词在④句意这不正是曹孟德被周瑜所围困的地方吗?于介词表被动⑤句意等到他们对于所喜爱或得到的事物已经厌倦之动词往、到达⑥句意时圆时缺的就像这月却终究没有增减而连词表转折却⑦句意把孝悌的道理反复讲给百姓听以介词把⑧句意砍伐树木要按一定的季节以介词按照⑨句意蝉和斑鸠嘲笑鹏说之代词指鹏⑩句意你替我(把他)请进来我得用对待兄长的礼节对待他为介词替二、文言文阅读(本大题共计2小题每题15分共计30分)2.(1)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2.(2)下列对文中画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2.(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州辟部济南济南相中常侍子贪秽不循繇奏免之②权尝宴饮骑都尉虞翻醉酒犯忤权欲杀之威怒甚盛由基谏争翻以得免A. 繇进讨融为/融所破更复/招合属县/攻破融/融败走入山/为民所杀/繇寻病卒/时年四十二B. 繇进讨融/为融所破/更复招合属县/攻破融/融败走入山/为民所杀/繇寻病卒/时年四十二C. 繇进讨融/为融所破/更复招合/属县攻破融/融败走入山/为民所杀/繇寻病卒时/年四十二D. 繇进讨融/为融所破/更复招合属县/攻破融/融败走/入山为民所杀/繇寻病/卒时年四十二【答案】B【解析】(1)画线句中“繇进讨融”主谓宾结构完整其后应断开据此排除A项“属县”作“招合”的宾语中间不可断开据此排除C项“败走入山”意思是“败逃到山中” 作“融”的谓语中间不可断开据此排除D项故选B【答案】C【解析】(2)C项“举人”错误“茂才”指“秀才” 东汉时为了避讳光武帝刘秀的名字将秀才改为茂才【答案】D【解析】(3)D项“骠骑将军”错误根据“权为骠骑将军辟东曹掾拜辅义校尉、建忠中郎将”可知孙权为骠骑将军时征召刘基为东曹掾任命他为辅义校尉、建忠中郎将【答案】(4)①州府征召安排他管理济南济南相是中常侍的儿子贪婪污秽不守法纪刘繇上奏免除了此人官职②孙权曾设宴宴请群臣因骑都尉虞翻酒醉冒犯不敬盛怒之下要杀死虞翻由于刘基极力劝谏虞翻才免去一死【解析】(4)①辟征召循遵纪守法奏免上奏罢免②尝曾经忤冒犯谏劝谏3.(1)对下列对文中画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2)下列对文中画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为现代汉语①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选自《烛之武退秦师》)②汉三年汉王与项羽相距京、索之间上数使使劳苦丞相A. 王暴衣露盖数/使使劳苦君者/有疑君心也/为君计/莫若遣君子孙昆弟能胜兵者/悉诣/军所上必益信君B. 王暴衣露盖数/使使劳苦君者/有疑君心也/为君计/莫若遣君子孙昆弟/能胜兵者悉诣军所/上必益信君C. 王暴衣露盖/数使使劳苦君者/有疑君心也/为君计/莫若遣君子孙昆弟能胜兵者悉诣军所/上必益信君D. 王暴衣露盖/数使使劳苦君者/有疑君心也/为君计/莫若遣君子孙昆弟/能胜兵者悉诣军所/上必益信君【答案】C【解析】(1)句子翻译为“君王在外风餐露宿却屡屡派人来慰劳您这是起了怀疑您的心思为您打算您不如把自己子孙兄弟中能够作战的都派到前线军队中去这样君王一定会更信任您” “数”是“多次”的意思修饰第一个“使”(派遣)句子主语承前省略“数”前断句排除A、B两项“能胜兵者”为定语后置修饰“子孙昆弟” “能”前不可断排除D项故选C【答案】D【解析】(2)D项“但不包括土地上的劳动者”错应该是包括土地上的劳动者在内【答案】B【解析】(3)B项“唯独命萧何”错原文为“何独先入收秦丞相御史律令图书藏之” 并不是高帝的命令而是萧何自己主动接受秦朝丞相府御史府的法律文献并把它收藏起来【答案】(4)①依靠别人的力量又反过来损害他这是不仁道的失掉自己的同盟者这是不明智的用混乱相攻取代联合一致这是不符合武德的我们还是回去吧②汉三年汉王与项羽在京县、索城之间对峙汉王多次派遣使者慰劳丞相萧何【解析】(4)①因依靠敝损害与结交亲附知通“智” 其表商量或希望语气还是②距抵抗使使派遣使者劳苦慰劳三、古诗词鉴赏(本大题共计1小题每题15分共计15分)4.(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4.(2)这首词是怎样表达主人公的孤寂之情的?请简要分析A. 无风而“花影频移动”以景象的变化暗示了时间的推移生动而又含蓄B. “腾腾”乃悠闲慵懒之状这与头发堆于枕边、被子未叠的情形相吻合C. 词的末句表明主人公直到太阳西斜还在春睡“惊”显其蓦然醒来之态D. 本词写景有声有色有远有近有高有低虚实结合有很强的立体感【答案】D【解析】(1)D项错在“虚实结合” 本词写景只有实没有虚【答案】(2)①对比物与人的对比作者将海燕之双、金缕凤之双与主人公的孤单形成对比或昔今对比从前有人相伴如今无人相陪②描写主人公的状态主人公因为孤寂半醉腾腾十分慵懒③借景抒情写帘影无风、花影移动等以静寂之景衬托主人公的孤寂④虚实结合从前有人相伴是回忆是虚当今无人相陪是实况两相比照更显今之孤寂⑤借事抒情借黄莺惊扰相思梦这件事来表达主人公的思念、孤寂之意【解析】(2)解答本题时要掌握情感类题型的步骤使用手法+如何体现+表达情感根据诗人的描写我们可以找到诗人将自己的思念之情寄托于景物之中都是通过各种意象如“海燕”“黄莺”来寄托自己的情感并非直抒胸臆从而进一步将思而不得的愁闷忧愁表达的淋漓尽致第一对比物与人的对比“海燕双来归画栋”“翠被双盘金缕凤” 海燕、金缕凤都能成双成对而作者却孤身一人作者将海燕之双、金缕凤之双与主人公的孤单形成对比或昔今对比“忆得前春有个人人共” 从前有人相伴如今无人相陪第二描写主人公的状态“半醉腾腾春睡重” 主人公因为孤寂半醉腾腾十分慵懒第三借景抒情“帘影无风花影频移动” 写帘影无风、花影移动等以静寂之景衬托主人公的孤寂第四虚实结合“忆得前春有个人人共” 从前有人相伴是回忆是虚当今无人相陪是实况两相比照更显今之孤寂第五借事抒情“花里黄莺时一弄日斜惊起相思梦” 借黄莺惊扰相思梦这件事来表达主人公的思念、孤寂之意结合诗句具体分析即可四、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计3小题每题15分共计45分)5.(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5.(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5.(3)下列各项中不能支撑材料一观点的一项是()5.(4)材料一主要使用了哪些论证方法?请结合材料简要说明5.(5)两则材料的写作对象都是牛和牛文化但其内容的侧重点和行文脉络不尽相同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认识A. 因为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人们爱牛、敬牛、颂牛所以牛成了任劳任怨、无私奉献等精神的象征B. 文中所引臧克家的诗句生动形象赞美了牛勇于开拓、乐于奉献的精神完整阐释了牛文化的精神内涵C. 传统社会中牛价值巨大既是作为役力的重要生产资料又能在日常生活中被当作财富进行物质交换D.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牛的精神不仅不会淡出人们的视野反而会被赋予新的内涵而发扬光大【答案】D【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和分析文本内容的能力A.“因为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人们爱牛、敬牛、颂牛所以牛成了任劳任怨、无私奉献等精神的象征”因果倒置由“千百年来牛都是任劳任怨、无私奉献的象征这也是人们爱牛、敬牛、颂牛的一个原因”可知选项错误B.“完整阐释”错误由“唐代柳宗元的《牛赋》中‘抵触隆曦日耕百亩’‘牛虽有功于已何益’歌颂牛低头耕耘、不计回报的精神威克家笔下的‘老牛亦解韶光贵不待扬鞭自奋踹’ 歌颂牛任劳任怨、甘于奉献、自强不息的精神”可知臧克家解释的只是牛的一种精神C.“被当做财富进行物质交换”不合文意原文中说的是“牛用作交换媒介”故选D.【答案】B【解析】(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和分析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B.“首次技术变革”错误原文是“一次伟大的技术变革” “从而为中华农耕文明奠定了基础”表述错误根据原文奠定中华农耕文明基础的应该是这次技术变革引发的整个社会的巨大变革故选B.【答案】A【解析】(3)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的能力A.材料一论述了牛勤劳、奉献、奋进等精神《酌贪泉》主旨为做官消康与材料一的观点无关故选A【答案】(4)①引用论证如文章引用习总书记讲话、鲁迅的诗句等②举例论证如文章列举李可染、钱三强等名人事例【解析】(4)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本论证方法的能力材料一多处使用了引用论证的论证方法如“在唐胡诗人柳宗元看来牛是‘日耕百亩’的勤劳符号在宋代名将李纲眼中牛代表的是‘但得众生皆得饱不辞赢病卧残阳’的牺牲精神在现代诗人藏克家笔下牛具有的是‘深耕细作走东西”的开拓品格’” 这些引用论证论证了中国人自古以来就爱牛、敬牛、颂牛材料一列举著名物理学家钱三强教授的例子论证“人们之所以赞颂牛也在于牛所拥有的这种勇于开拓的劲头而这种劲头恰恰是我们在攻坚克难中奋进、在披荆斩棘中前行的力量所在” 列举近代国画大师齐白石的例子论证“牛之所以成为人们讴歌的对象还在于它具有艰苦奋斗、吃苦耐劳的品质”【答案】(5)①内容侧重点材料一为“猫子牛、拓荒牛、老黄牛”的精神及新的时代内涵材料二为中华文明史中牛的重要地位及精神价值②行文脉络材料一先指出牛的精神品质及新的时代内涵再依次展开论证最后号召人们学习牛的精神材料二从牛被驯养写起围绕牛文化对牛在生产生活中的特殊地位及精神价值依次论述【解析】(5)本题考查学生概括文本内容和梳理行文脉络的能力侧重点材料一第一段为总领段由“‘人们把为民服务、无私奉献比喻为孺子牛把创新发展、攻坚克难比喻为拓荒牛把艰苦奋斗、吃苦耐劳比喻为老黄牛’在2021年春节团拜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深情礼赞牛所代表的精神品质并赋予孺子牛、拓荒牛、老黄牛以新的时代内涵”可知材料一侧重论述“孺子牛、拓荒牛、老黄牛”的精神及新的时代内涵由材料二标题“《牛年漫话牛文化》”和“在长达数千年的农耕文明发展史上牛的特殊地位和精神价值愈发凸显在中华传统文化中留下了深刻印记”可知材料二侧重论述中华文明史中牛的重要地位及精神价值行文脉络材料一第一段先指出牛的精神品质及新的时代内涵然后论述“体悟牛的品格、弘扬牛的精神、激发牛的干劲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特色也是中国人民精气神的具体精现” 接着3、4、5三段分别从“孺子牛”“拓荒牛”“老黄牛”三个方面进行分析最后总结全文指出新时代要大力发扬孺子牛、拓荒牛、老黄牛精神材料二第一段先写牛被驯养点明牛的特殊地位和精神价值然后从先民对牛的崇拜牛被作为财富的象征将牛视为负载生养万物的大地的象征物牛对人们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审美取向产生着深远影响人们将任劳任怨、奉献、勤恳、敦厚等优秀品质赋予牛等方面依次论述6.(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6.(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6.(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 经济、科技的全球化推动了政治、文化的全球化这是“文化全球化”产生的背景B. “文化全球化”将趋同消融落后民族和国家的文化它实际上是西方文化全球化C. 通过交流互动输出物质、文化产品是“文化全球化”的欺骗性危害性的体现D. 西方国家借助扩张垄断资本与渗透价值观鼓吹“文化全球化” 以攫取更多利益【答案】C【解析】(1)A项曲解文意“经济全球化决定政治、文化全球化”是全球文化一体化、世界文化趋同化、全球文化同质化等论调观点持有者的看法而非现实背景并且原文首句强调的是“交流互动”“由经济、科技领域走向政治、文化领域” 而非推动政治、文化全球化B项忽略修饰“落后民族和国家的文化”错原文是“所谓的落后民族和国家的文化” “它实际上是西方文化全球化”错西方人鼓吹的“文化全球化”才是西方文化全球化D项混淆关系原文是“西方国家鼓吹‘文化全球化’ 目的是要加速垄断资本的全球扩张和资本主义价值观的全球渗透以攫取更多的经济、政治和文化利益” 而不是“借助扩张垄断资本与渗透价值观鼓吹‘文化全球化’”故选C【答案】C【解析】(2)C项文章并未运用对比论证【答案】D【解析】(3)D项说法过于绝对原文最后一段表述为“在保持自身文化独立性和自主性的同时……有效抵制西方文化渗透和扩张”7.(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7.(2)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7.(3)有人认为引领大家阻击疫病的威廉是小说的主人公但也有认为牺牲自我、坚守村落的普通民众才是主人公你认为谁是这篇小说的主人公?请简要分析7.(4)本文是一部典型的浪漫主义作品小说中是如何体现浪漫主义这一特征的?请结合文本从情节、手法、主题上作简要分析A. 小说开头故布疑云叙写“我”与死神的对话让“我”做他的使者这种开头让故事染上神秘、魔幻的色彩更好地激发了读者的兴趣B. 小说没有着力刻画“我”的外在特征而是重点描写“我”的心理状态从最初的迷茫到觉醒到最后的坚定主要是为了展现“我”善良、正义的品格C. 小说提到“我”知道上帝存在但上帝却没有回应“我” 目的是为了表现更深刻的主题上帝不是万能的救世主人类要自我拯救才能战胜病魔D. 小说借助一件真实的疫病事件虚构出一个“我”不怕牺牲、与死神对抗的故事在生死矛盾的冲突中展现了人性的坚韧与美好【答案】B【解析】(1)B项重点描写“我”的心理状态不是为了展现品格而是以小见大展现人性在面对生死考验时的斗争过程的真实状态为主题服务【答案】A【解析】(2)A项刻画死神没有涉及心理描写【答案】(3)示例一我认为牧师威廉是小说的主人公①小说的主要故事情节是围绕威廉而展开的小说以威廉的视角采用第一人称来讲述故事情节通过威廉与死神对抗最终死去的故事展现小说的矛盾冲突②威廉的形象鲜明而典型威廉是作者着力刻画的形象采用了正侧面相结合的手法如语言、动作、心理与死神的对比等刻画了一个舍已为人、坚持正义、心怀美好的牧师形象③威廉的人生经历更好地揭示了主题威廉开始十分依赖上帝但是在没有得到指引的时候变得迷茫而弱小最终因为想要保护更多的人而变得坚定、强大这一心理变化过程更好地揭示了文章人类只有自救才有未来的主题示例二我认为那些坚守村落的民众是小说的主人公①民众才是阻击疫病的主人公牧师威廉是故事的讲述者和参与者但是真正阻止疫病蔓延的是这些普通的民众战疫的胜利是他们共同的功劳威廉只是一个引领者②民众身上体现出了高贵的品格民众刚遇到疫病时慌忙无助但是在威廉等人的劝说下选择了牺牲默默坚守防止疫病扩散这些普通民众体现了人性的美好③民众揭示了不怕牺牲、勇于奉献的主题这篇小说架设在真实的历史事件之上又有现实的参照性其目的就是为了赞扬普通大众在人类历史对抗灾难时贡献的巨大力量【解析】(3)本题认为威廉是主人公或认为坚守村落的民众是主人公均可可根据小说主人公的定义结合小说内容发表自己的观点一般来说小说主人公的定义是主人公是文学作品的主要人物即作者所着力刻画的一个或几个在作品中占据主导地位的中心人物作品的矛盾冲突和故事情节紧紧围绕主人公展开其他次要人物的出现及其活动也以主人公及其活动为中心并对主人公起一定的映衬作用如认为牧师威廉是小说的主人公可从小说是以威廉的视角采来讲述故事、小说对威廉人物形象的刻画以及威廉的人生经历对文章主题的揭示作用等方面进行阐述如为那些坚守村落的民众是小说的主人公可从民众对战疫情胜利的巨大贡献、展现出的高贵品格和揭示了不怕牺牲、勇于奉献的主题等方面进行阐述言之有理即可【答案】(4)①运用幻想、想象虚构了现实中没有的人物、离奇的情节如小说中的死神不是出现在梦里而是出现在真实的世界里这一情节就是离奇荒诞的而文中有大量关于疫病灾害的幻想让小说具有浓重的预言色彩②文章多处运用了夸张、强烈的对比等艺术手法来增强文章的表现力如死神和善的外表和黑暗内心的对比使形象更鲜明疫病前后景象的对比渲染了恐怖的气氛③在主题的突显上运用象征手法使各要素都有深刻的象征意义死神象征着邪恶的诱惑威廉则象征着坚定的领导者和先驱者其他的人们则象征着灾难到来之时动摇犹疑的人民大众【解析】(4)解答此题要根据题干要求从情节、手法、主题等方面进行分析情节上运用幻想和想象的手法进行了情节的虚构如死神的出现是想象“死神披著黑色的斗篷戴着一副温和的面具他也尽量让自己的声音变得和蔼甚至他的手半伸半屈好像托举着一件足以改变命运的礼物” “那一瞬间我的脑海中出现了一个恐怖的画面原来还安宁的北部地区因为亚姆村村民的汇入很快变成了人间地狱枯槁的高高举向天空的手指……又以支流的方式漫延到北部的各个地区……”则是对疫病的恐怖幻想表现手法上文章也多处运用了夸张、对比等艺术手法如“伦敦发生了大规模鼠疫整个英国南部被‘黑死病’控制了”是夸张的手法“死神披著黑色的斗篷戴着一副温和的面具他也尽量让自己的声音变得和蔼”“好我有耐心我会给你时间但也会给你惩罚记住是你杀死了这些村民” 将死神和善的外表和黑暗内心进行对比使死神的人物形象更加鲜明“原来还安宁的北部地区因为亚姆村村民的汇入很快变成了人间地狱” 是疫病前后景象的对比渲染了恐怖的气氛另外浪漫主义常用的象征手法也有体现死神象征着邪恶的诱惑威廉象征着坚定的领导者和先驱者其他的人们则象征着灾难到来之时动摇犹疑的人民大众揭示了人类只有自救才有未来的主题五、综合读写(本大题共计2小题每题15分共计30分)8.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70个字9月17日中央文明办发布2020年2月至7月“中国好人榜” 此次共有492名身边好人登上“中国好人榜” 主要来自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和决战决胜脱贫攻坚一线这些好人是从广大网友举荐、各地文明办审核推荐的625名候选人中经过网上展示、网友评议、专家评审产生的是群众身边助人为乐、见义勇为、诚实守信、敬业奉献、孝老爱亲的先进典型中央文明办已连续12年依托中国文明网开展网上“我推荐我评议身边好人”活动此项活动旨在鼓励基层干部群众和广大网友积极举荐身边好人好事、凡人善举引导人们从小事做起、从身边做起做中国好人、当时代新人努力在全社会营造崇德向善、见贤思齐、德行天下的浓厚氛围【答案】9月17日中央文明办发布2020年2月至7月“中国好人榜” 经过网民评选来自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和决战决胜脱贫攻坚一线的先进典型上榜【解析】解答此类题目需要提炼出文段中的关键语句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将其中的关键信息组合成连贯的一段话而不是独立的几点本题中的关键信息主要集中在第一段根据“9月17日中央文明办发布2020年2月至7月‘中国好人榜’”“主要来自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和决战决胜脱贫攻坚一线”“这些好人是从广大网友举荐、各地文明办审核推荐的625名候选人中经过网上展示、网友评议、专家评审产生的”等主要内容归纳概括作答即可注意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70个字9.(1)在上文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9.(2)文中画线的语句有语病请修改【答案】(1)①但必须相等, ②意味着就要过年了(意味着春节就要来了), ③春联是用毛笔(手工)书写【解析】(1)①根据前句中的“对仗工整”可知此处内容上是说对联的字数虽然不限制可以是“五言” 可以是“七言” 也可以是“九言”等但是上下联的字数一定要相等此处根据前句中的“虽”字可知所填写的句子和前句之间是转折关系因此横线处应填写“但必须相等”之类的句子②根据前句“春联是华人过春节的重要标志”和后句“如王安石《元日》……就描写了贴春联过春节的情景”分析可知此处是说当人们贴春联时就“意味着春节就要来了” 或者“意味着就要过年了” 因此横线处应填写“意味着就要过年了(意味着春节就要来了)”之类的句子③根据“过去”“现在通常使用机器印刷或电脑制作”可知语段是将“过去”与“现在”的春联制作形式进行对比结合常识可知过去人们一般是用毛笔书写春联的因此横线处应填。
2023-2024学年高中语文北师大版必修三第三单元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北师大版高中语文单元测试班级 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 考号 __________一、单选题(本大题共计3小题每题3分共计9分)1.下列选项中词类活用归纳正确的一项是()①生生所资②策扶老以流憩③园日涉以成趣④或棹孤舟⑤倚南窗以寄傲⑥携幼入室⑦审容膝之易安⑧善万物之得时⑨乐琴书以消忧⑩乐琴书以消忧⑪悦亲戚之情话⑫眄庭柯以怡颜A. ①②④⑩/③/⑤⑥/⑦/⑧/⑨⑪/⑫B. ①②⑩/③④/⑤/⑦/⑥⑧/⑨⑪/⑫C. ①②⑩/③④/⑤⑥/⑦⑧/⑨⑪/⑫D. ①②④⑩/③/⑤⑥⑦/⑧/⑨⑪/⑫【答案】A【解析】①生名词作动词维持生计②策名词作动词拄着③日名词作状语每天④棹名词作动词用桨划⑤傲形容词作名词傲然自得的情怀⑥幼形容词作名词小孩子⑦容膝动词作名词只能容下双膝的小屋⑧善形容词作动词羡慕⑨乐意动用法以……为乐⑩琴书名词作动词弹琴、读书⑪悦意动用法以……为喜悦⑫怡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偷快①②④⑩为名词作动词③为名词作状语⑤⑥为形容词作名词⑦为动词作名词⑧为形容词作动词⑨⑪为形容词的意动用法⑫形容词的使动用法故选A2.下列有关古代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古人见面常用的礼仪是拜礼和揖礼前者以拱手示意为主后者则以叩头跪拜为主B. 古人如果走过长者尊者面前要小步快走称为“趋” 例如《滕王阁序》中有“他日趋庭叨陪鲤对”C. 称杜甫为杜工部称左光斗为左忠毅公称陆游为陆放翁分别是以官职、谥号、号来称呼人D. 古代兄弟之间用“伯、仲、叔、季”或“孟、仲、季”表示排行“伯”“孟”表示最大“季”表示最小【答案】A【解析】A项“揖”是拱手礼以站立姿态不需跪拜而拜礼则以叩头跪拜为主3.下列句子画线词语没有词类活用的一项是()A. 刑人如恐不胜B. 皆白衣冠以送之C. 范增数目项王D. 项王默然不应【答案】D【解析】A项刑名词作动词施加肉刑B项白形容词作动词穿白色的C项目名词作动词使眼色D项默动词沉默故选D二、默写题(本大题共计2小题每题15分共计30分)4.(1)曾子曰“_____________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论语》)4.(2)闾阎扑地 __________ __________ 青雀黄龙之舳(王勃《滕王阁序并诗》)4.(3)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 __________ 并力西向 __________ (苏洵《六国论》)4.(4)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___________ 四弦一声如裂帛(白居易《琵琶行》)4.(5)会稽愚妇轻买臣余亦辞家西入秦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李白《南陵别儿童入京》)【答案】(1)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解析】(1)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重点字弘、重)【答案】(2)钟鸣鼎食之家, 舸舰迷津【解析】(2)钟鸣鼎食之家舸舰迷津(重点字鼎、舰)【答案】(3)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 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解析】(3)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重点字事、咽)【答案】(4)曲终收拨当心画【解析】(4)曲终收拨当心画(重点字拨)【答案】(5)仰天大笑出门去, 我辈岂是蓬蒿人【解析】(5)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重点字蓬)5.(1)_______________ 抚孤松而盘桓(《陶渊明《归去来兮辞》)5.(2)_______________ 乐琴书以消忧(《陶渊明《归去来兮辞》)5.(3)山原旷其盈视 _______________ (王勃《滕王阁序》)5.(4)_______________ 内无应门五尺之僮(《李密《陈情表》)5.(5)庄子《逍遥游》中以“朝菌”和“蟪蛄”为例来说明“小年”一词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5.(6)《逍遥游》中庄子认为宋荣子在世人都称赞他时却并不因此而奋勉世人都非难他时也并不因此而沮丧只因他能够做到“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5.(7)《滕王阁序》中描写雨过天晴、阳光普照、天空晴朗的两句是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答案】(1)景翳翳以将入【解析】(1)注意“翳”的书写【答案】(2)悦亲戚之情话【解析】(2)注意“戚”的书写【答案】(3)川泽纡其骇瞩【解析】(3)注意“纡”的书写【答案】(4)外无期功强近之亲【解析】(4)注意“期”的书写【答案】(5)朝菌不知晦朔, 蟪蛄不知春秋【解析】(5)由“以‘朝菌’和‘蟪蛄’为例来说明‘小年’”可推知答案注意“蟪蛄”的书写【答案】(6)定乎内外之分, 辩乎荣辱之境【解析】(6)由“庄子认为宋荣子在世人都称赞他时却并不因此而奋勉世人都非难他时也并不因此而沮丧”可推知答案注意“辱”的书写【答案】(7)云销雨霁, 彩彻区明【解析】(7)由“描写雨过天晴、阳光普照、天空晴朗”可推知答案注意“霁”的书写三、文言文阅读(本大题共计1小题每题15分共计15分)6.(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6.(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6.(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6.(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将相不对理陈冤相踵以为故事君侯宜引决②大司马丁明素重嘉而怜之上遂免明以董贤代之A. 嘉遂装出/见使者再拜受诏/乘吏/小车去盖不冠/随使者诣廷尉/廷尉收嘉丞相新甫侯印绶/缚嘉载致诏狱/B. 嘉遂装出/见使者再拜受诏/乘吏小车/去盖不冠/随使者诣廷尉/廷尉收嘉丞相新甫侯印绶/缚嘉载致诏狱/C. 嘉遂装出见/使者再拜受诏/乘吏小车/去盖不冠/随使者诣廷尉/廷尉收嘉丞相新甫侯印绶/缚嘉载致诏狱/D. 嘉遂装出见/使者再拜受诏/乘吏/小车去盖不冠/随使者诣廷尉/廷尉收嘉丞相新甫侯印绶/缚嘉载致诏狱/【答案】B【解析】“使者”作“见”的宾语两者之间不应断开排除CD“小车”作“乘”的宾语应该在“小车”后断开排除A整句译为王嘉于是着装出门见到使者拜了两拜接受了圣旨乘坐卒吏小车去掉车盖免冠跟随使者拜见廷尉廷尉收回了王嘉的丞相新甫侯的印绶绑缚王嘉用车载到都船昭狱故选 B【答案】C【解析】C.错误“负责宫门警卫工作”错误廷尉是秦汉至北齐主管司法的最高官吏【答案】B【解析】B.错误“皇上却不为所动愈发爱重董贤”错误原文“嘉与御史大夫贾延上封事上感其言止”可见皇帝并非“不为所动”【答案】①将相不面对法官陈述冤情这样沿袭已成旧例您应该自杀②大司马丁明素来看重王嘉而很同情他皇上于是罢免了丁明以董贤代替了他译文王嘉字公仲是平陵人考中明经射策甲科做了郎鸿嘉年间举荐敦朴能直言的人王嘉被召到宣室对答政事得失破格升任太中大夫出京任九江、河南太守治政很有名声建平三年代替平当做丞相封为新甫侯加授食邑一千一百户王嘉为人刚直严毅有威望皇上很敬重他哀帝刚刚即位想要匡正成帝的政事多有变动王嘉上疏推荐儒者公孙光、满昌以及有才能的官吏萧咸等人都是原来食俸二干石官吏中有声名被称颂的天子都接纳任用了他们此时侍中董贤被皇上喜爱宠信皇上想封他为侯却没有什么理由王嘉与御史大夫买延进上密封的奏书劝阻这件事皇上被他们的话感动停止了这件事过了几个月终于下命令封赏董贤为高安侯此后过了几个月出现了日食皇帝命令推举敢于直言的人王嘉又进上密封的奏书说这件事于是皇上渐渐不高兴了却更加宠爱董贤无法控制自己光禄大夫孔光、左将军公孙禄、右将军王安、光禄勋马宫、光禄大夫龚胜弹劾王嘉迷乱国家欺罔皇上不守道义有诏令暂借给谒者符节召丞相到廷尉诏狱使者到了王嘉府上掾史哭泣着一起和药给王嘉王嘉不肯服主簿说“将相不面对法官陈述冤情这样沿袭已成旧例您应该自杀”使者端坐在府门上主簿又上前进药王嘉拿过药杯掷到地上对属吏说“丞相有幸得以位居三公执行职务时有负国家应当伏刑都市来警示世人丞相难道是小儿女吗为什么要吃药而死!”王嘉于是着装出门见到使者拜了两拜接受了圣旨乘坐卒吏小车去掉车盖免冠跟随使者拜见廷尉廷尉收回了王嘉的丞相新甫侯的印绶绑缚王嘉用车载到都船昭狱皇上派将军以下的官员和五个二千石官吏共同处治狱吏诘问王嘉王嘉喟然仰天叹道“有幸得以充任宰相不能举拔贤才罢退愚才因此负国死有余责”狱吏询问贤与不肖的人的名字王嘉说“贤才故丞相孔光、故大司空何武不能举拔恶人高安侯董贤父子谄媚邪僻扰乱朝廷却不能罢免我罪当处死死也没什么怨恨”王嘉被拘囚在牢狱二十多天不吃食物吐血而死帝舅大司马骠骑将军丁明素来看重王嘉而很同情他皇上于是罢免了丁明以董贤代替了他这件事记载在《董贤传》中王嘉任丞相三年被诛杀封国被削夺死后皇上读他的答辞而思考他的话又用孔光代替王嘉做了丞相征用何武做了御史大夫元始四年下诏书追录忠臣封王嘉的儿子王崇为新甫侯追谥王嘉为忠侯【解析】①理法官陈成熟相踵接连沿袭以为成为故事旧例引决自杀整句译为将相不面对法官陈述冤情这样沿袭已成旧例您应该自杀②素向来重看重怜同情代代替整句译为大司马丁明素来看重王嘉而很同情他皇上于是罢免了丁明以董贤代替了他答案(1)B (2)C (3)B (4)①将相不面对法官陈述冤情这样沿袭已成旧例您应该自杀②大司马丁明素来看重王嘉而很同情他皇上于是罢免了丁明以董贤代替了他译文王嘉字公仲是平陵人考中明经射策甲科做了郎鸿嘉年间举荐敦朴能直言的人王嘉被召到宣室对答政事得失破格升任太中大夫出京任九江、河南太守治政很有名声建平三年代替平当做丞相封为新甫侯加授食邑一千一百户王嘉为人刚直严毅有威望皇上很敬重他哀帝刚刚即位想要匡正成帝的政事多有变动王嘉上疏推荐儒者公孙光、满昌以及有才能的官吏萧咸等人都是原来食俸二干石官吏中有声名被称颂的天子都接纳任用了他们此时侍中董贤被皇上喜爱宠信皇上想封他为侯却没有什么理由王嘉与御史大夫买延进上密封的奏书劝阻这件事皇上被他们的话感动停止了这件事过了几个月终于下命令封赏董贤为高安侯此后过了几个月出现了日食皇帝命令推举敢于直言的人王嘉又进上密封的奏书说这件事于是皇上渐渐不高兴了却更加宠爱董贤无法控制自己光禄大夫孔光、左将军公孙禄、右将军王安、光禄勋马宫、光禄大夫龚胜弹劾王嘉迷乱国家欺罔皇上不守道义有诏令暂借给谒者符节召丞相到廷尉诏狱使者到了王嘉府上掾史哭泣着一起和药给王嘉王嘉不肯服主簿说“将相不面对法官陈述冤情这样沿袭已成旧例您应该自杀”使者端坐在府门上主簿又上前进药王嘉拿过药杯掷到地上对属吏说“丞相有幸得以位居三公执行职务时有负国家应当伏刑都市来警示世人丞相难道是小儿女吗为什么要吃药而死!”王嘉于是着装出门见到使者拜了两拜接受了圣旨乘坐卒吏小车去掉车盖免冠跟随使者拜见廷尉廷尉收回了王嘉的丞相新甫侯的印绶绑缚王嘉用车载到都船昭狱皇上派将军以下的官员和五个二千石官吏共同处治狱吏诘问王嘉王嘉喟然仰天叹道“有幸得以充任宰相不能举拔贤才罢退愚才因此负国死有余责”狱吏询问贤与不肖的人的名字王嘉说“贤才故丞相孔光、故大司空何武不能举拔恶人高安侯董贤父子谄媚邪僻扰乱朝廷却不能罢免我罪当处死死也没什么怨恨”王嘉被拘囚在牢狱二十多天不吃食物吐血而死帝舅大司马骠骑将军丁明素来看重王嘉而很同情他皇上于是罢免了丁明以董贤代替了他这件事记载在《董贤传》中王嘉任丞相三年被诛杀封国被削夺死后皇上读他的答辞而思考他的话又用孔光代替王嘉做了丞相征用何武做了御史大夫元始四年下诏书追录忠臣封王嘉的儿子王崇为新甫侯追谥王嘉为忠侯四、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计2小题每题15分共计30分)7.(1)这篇小说故事情节跌宕起伏使“我”对老中医的心理也发生了很大变化概括“我”对老中医的心理发展过程7.(2)赏析小说第⑪段在文中的作用7.(3)赏析画线句“老中医没接钱双手把玩着桌上的青花瓷瓶左看右看还不住点头”7.(4)你认为老中医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答案】(1)轻视、怀疑——感激——怀疑——惭愧——崇敬【解析】(1)解答此题应首先找到相对应的段落根据“我”当时的表现揣摩体会即可得出答案“我”因为妈的病去找老中医而“老中医话不多而且很轻只是在搭脉后简单问上几句就摇头晃脑开起方子完了又叮嘱几句也看不出有啥高明之处” 这时“我”对老中医的医术持怀疑态度“我”妈的重病痊愈给老中医送去锦旗那时“我”对老中医是心怀感激的看完《鉴宝》节目得知青花瓷瓶估价几百万“我想起了老中医眯着眼的神情哼狡诈虚伪” “我”对老中医的行为表示怀疑悟出老中医当年收购“我”家花瓶的良苦用心时“我”的心里为误解老中医感到惭愧并对他的做法感到无比崇敬【答案】(2)为下文“老中医的儿子执意只收下两千家父嘱咐不敢有违”埋下伏笔推动故事发展【解析】(2)“伏笔”是文学创作中叙事的一种手法就是上文看似无关紧要的事或者物对下文将要出现的人物或事件预先作的某种提示或暗示或者说是前文为后文情节埋伏的线索文中第⑪段“有钱了就把瓶子赎回去价钱嘛翻倍”为后文“老中医的儿子执意只收下两千家父嘱咐不敢有违”埋下伏笔推动故事发展【答案】(3)运用了动作描写的表现手法写出了老中医故意用欣赏的目光欣赏瓷瓶的情状表现了老中医的良苦用心【解析】(3)从动作描写的角度赏析句子先要对描写方法作出正确的判断结合句子内容来看主要描写了老中医的动作表现了老中医对花瓶的喜爱为下文解释他的“苦心”埋下伏笔【答案】(4)是一位医术高明、扶危济困、医德高尚的医者【解析】(4)解答此题关键是了解文章内容找出描写人物的语句与相关事件然后结合具体内容来分析综合文中老中医为“我”母亲治病、收花瓶的事件可以看出他不仅是一位医术高明的医生他还是一位扶危济困、品德高尚的义士8.(1)下列关于“古村落保护”相关情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8.(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8.(3)结合材料内容谈谈如何才能更好地保护古村落(6分)A. 传统古村落往往承载着乡土文化和历史记忆从一定意义上讲保护古村落就是保护和传承文化之根B. 保护古村落、振兴古村落是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中的重要一环也是国家肩负的历史重任C. 在古村落保护过程中人是关键因素要让古村落拥有足够的吸引力能够留得住在此居住、生活的人群D. 大力增加“中国历史文化名村”“中国传统村落”数量是当前应对古村落急剧消失现状的根本之举【答案】D【解析】(1)D项“根本之举”错误于文无据【答案】A【解析】(2)B项因果关系不成立原文为“以建德市新叶村为例该村是我国首批传统村落是国家文物局保护与利用综合试点推进的6个村落之一新叶村在保护利用的基础上适度开发文化旅游项日为古村落保护提供经济补偿基础形成保护、开发的良性循环”材料中以浙江省建德市新叶村为例谈的是对古村落应如何保护和开发的问题并不是说新叶村因为被保护和开发了才入选“我国首批传统村落”C项“只要放缓城市化进程就能有效遏制古村落的破败消失”说法过于绝对不正确虽然材料中提到“城市的扩张不少……传统古村落面临着被破坏甚至消亡的压力” 但并不能由此得出只要放缓城市化进程就能有效遏制古村落消失的结论D项“‘互联网+公益’的方式成为古村保护的主要途径”原文中没有依据原文中只提到“尝试用‘互联网+公益’的方式为古村保护积蓄能量” 并没有提到成为“主要途径”故选A【答案】(3)①保护、开发并举相互促进、支撑形成良性循环②增强古村落自身的文化吸引力保证客流量留住人口③利用“互联网+公益”创新保护形式壮大公益力量④引导大众文化自觉使大众对传统文化的保护成为习惯⑤健全和完善古村落保护相关制度加大古村落保护力度【解析】(3)材料一列举了浙江省新叶村的成功例子由这个村“适度开发文化旅游项目为古村落保护提供经济补偿基础形成保护、开发的良性循环” 可概括出要保护开发并举相互促进形成良性循环材料二说更多的古村落并不具备像周庄等名镇那样的丰富资源没有文化吸引力不能吸引到足够的客流提出“更重要的是要让古村落能够留得住人”的建议根据这些信息可总结出增强古村落自身文化吸引力吸引游客留住人口材料三指出“救火式的奔走根本跑不赢古村消失的脚步” 可见古村落保护还需要有健全完善的相关制度材料三还提出“尝试用‘互联网+公益’的方式为古村保护积蓄能量” “对古村落最好的保护方法就是让老百姓自己来保护” 据此可总结出利用“互联网+公益”的形式引导大众文化自觉等五、综合读写(本大题共计1小题每题15分共计15分)9.比较修改后的语句与原句的表达效果原句散文写作中的乡愁不仅是农耕文化的挽歌更应该是城镇化新生活的序曲改句表达乡愁的散文写作不是农耕文化的挽歌而是城镇化新生活的序曲【答案】(1)原句的主语是“乡愁” 是名词改句的主语“散文写作”是一个动态词语与后面的“挽歌、序曲”不搭配(2)“不仅是.……而且是“表示递进关系肯定两者侧重后者而“不是……而是“否定前者肯定后者与事实不符【解析】本题考查句式的特点和表达效果复句各个分句的语序不同表达的意思或侧重点不一致是为了突出不同的表达效果本题考查的是比较不同复句关系的表达效果原句用“不仅是……更是”的递进关系的复句突出了“散文写作中的乡愁”的内涵是“城镇化新生活的序曲” 而改句用“不是……而是“表示选择关系的复句有否定前者肯定后者的意思与“散文写作中的乡愁”含义不符。
2023-2024学年高中语文北师大版必修三第三单元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北师大版高中语文单元测试班级 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 考号 __________一、单选题(本大题共计4小题每题3分共计12分)1.下列选项中画线词语活用类型不相同的一组是()A. 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项脊轩志》)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项羽之死》)B. 其竟以此而殒其生乎(《祭十二郎文》)腾蛟起凤孟学士之词宗(《滕王阁序》)C. 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伶官传序》)是以区区不能废远(《陈情表》)D. 或命巾车或棹孤舟(《归去来兮辞》)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六国论》)【答案】A【解析】A项第一个“西”是名词作状语第二个“西”是名词作动词B项都是使动用法C项都是形容词活用作动词D项都是名词活用作动词故选A2.下面文段中画线词语的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中国古典散文滥觞于《尚书》其中有一部分是殷商后期和西周初期的文告语言艰涩古奥诘屈聱牙而在私学和民间则逐渐出现了一种比较通俗的新文体《论语》就是这种新文体的代表作它采用的是当时流行的周王朝的普通话程颐曾经指出《论语》中“孔子言语句句是自然” 所谓“自然” 也就是通俗化、口语化有些文句简直是现场记录如师冕见及阶子曰阶也及席子曰席也皆坐子告之曰某在斯某在斯写孔子接待一位盲人的情景声音神态栩栩如生语言轻便明快罕譬而喻“说得极平实极浅易”“活画出一个相师仪节来了”A. 滥觞B. 诘屈聱牙C. 栩栩如生D. 罕譬而喻【答案】C【解析】A项滥觞本谓江河发源之处水极浅小仅能浮起酒杯后比喻事物的起源、发端结合语境使用正确B项佶屈聱牙形容文句艰涩读起来不顺口结合语境使用正确C项栩栩如生形容非常逼真像活的一样此处形容“声音形态” 使用不恰当D项罕譬而喻说话用不着多比方都能听懂形容话说得非常明白结合语境使用正确故选C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 这次再版长篇小说的作者都是很有名气的如陈忠实的《白鹿原》路遥的《平凡的世界》B. “全民阅读”活动是丰富市民文化生活引导市民多读书、读好书使读书成为一种体现百姓精神追求的生活方式C. 城镇化攸关到亿万人民的生活质量它不是简单的城镇人口比例增加和城市面积扩张而是在人居环境、社会保障、生活方式等方面实现由“乡”到“城”的转变D. 过于重视教育功能文学作品会出现理性捆绑感性思想大于形象甚至全无艺术性变成干巴巴的说教的现象【答案】D【解析】A项不合逻辑前面说作者有名气后面列举的重心放在作品上了可改为“如《白鹿原》的作者陈忠实、《平凡的世界》的作者路遥”B项成分残缺缺少宾语中心语可在“生活方式”后加“的有效措施”C项成分赘余“攸关”意为“关系到涉及” 应删去其后的“到”故选D4.下列各句中所用手法与例句不同的一项是()例句主人下马客在船A. 东西植松柏左右种梧桐B.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C.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D.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答案】D【解析】例句手法为互文应理解为“主人下马在船客下马客在船”A.是互文修辞应理解为“东西植松柏种梧桐左右植松柏种梧桐”B.是互文修辞应理解为“将军百战死十年归壮士百战死十年归”C.是互文修辞应理解为“不以物喜己悲”D不含修辞二、默写题(本大题共计2小题每题15分共计30分)5.木欣欣以向荣 ________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答案】泉涓涓而始流【解析】本句要注意“涓”字的书写这道题目的字迹一定要工整清楚,严禁潦草切勿卖弄严禁空白考查的语句是教材中的名句名篇,并且都是要求背诵的篇章,需要结合上下文准确填写6.(1)玉容寂寞泪阑干 _____________ (白居易《长恨歌》)6.(2)天长地久有时尽 ________________ (白居易《长恨歌》)6.(3)______________ 鸟倦飞而知还(陶渊明《归去来兮辞》)【答案】(1)梨花一枝春带雨【解析】(1)注意“梨”的书写【答案】(2)此恨绵绵无绝期【解析】(2)注意“绵”的书写【答案】(3)云无心以出岫【解析】(3)注意“岫”的书写三、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计2小题每题15分共计30分)7.(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7.(2)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7.(3)本文的语言有什么特点?试就第⑥段简要分析7.(4)老舍说“我生在北平那里的人、事、风景、味道我全熟悉一闭眼我的北京就完整的、像一张彩色鲜明的图画浮立在我心我敢放胆地描画它”请分析本文是如何描画北京的春节的A. 文章开头详细介绍腊八粥的用料并以“小型的农业展览会”来评价写出了人们生活的富裕B. “二十三日过小年差不多就是过新年的‘彩排’” 说明了人们对新年的期盼和对小年的淡漠C. “在外边做事的人除非万不得已必定赶回家来” 意在表明除夕之夜不能回家的人的无奈D. “新中国的儿童不再受那迷信的熏染”透露出对旧社会北京春节部分风俗的批判态度【答案】D【解析】(1)A项“写出了人们生活的富裕”错误原文的表述为“它倒是农业社会的一种自傲的表现”B项“对小年的淡漠”无中生有C项“意在表明除夕之夜不能回家的人的无奈”理解错误这里是说除夕回家团圆的风俗故选D【答案】B【解析】(2)B项“意在通过对比突显女人在元宵节的特殊地位和待遇”错误这里是说旧社会的妇女受到压迫【答案】(3)①京味语言通俗易懂如“一擦黑儿” ②风趣幽默雅俗共赏如“彩排”“粘灶王嘴”【解析】(3)老舍的文字具有浓郁的北京方言特色本文也在这一方面有着明显的体现比如“一擦黑儿” 就是京味语言通俗易懂结合本文“二十三日过小年差不多就是过新年的‘彩排’”“用糖粘住灶王的嘴他到了天上就不会向玉皇报告家庭中的坏事了现在还有卖糖的但是只由大家享用并不再粘灶王的嘴了”等内容分析可知老舍将民俗用幽默的语言写出来富有鲜明的个人特色语言风趣雅俗共赏【答案】(4)①以时间为线从腊八开始一直写到“残灯末庙” 全程展示了北京春节的风貌②对重要节日作全景叙述对重要习俗一一列举对吃、穿、用、玩的交待不厌其详如数家珍让人如同亲历③把新旧社会北京春节习俗加以对比表现出北京春节习俗的变化④融叙述、描写、议论、抒情于一体字里行间洋溢着对北京春节的爱恋和对新生活的赞颂【解析】(4)结合文章“在腊八那天人家里寺观里都熬腊八粥”“腊八这天还要泡腊八蒜”“从腊八起”“二十三日过小年”“过了二十三”“除夕真热闹”“新年的高潮到了——元宵节”“一眨眼到了残灯末庙”等内容可知本文以时间为线从腊八开始一直写到“残灯末庙” 全程展示了北京春节的风貌作者通过生动的语言将北京春节期间重要的节日作了全景叙述对重要习俗一一列举如“腊八这天还要泡腊八蒜把蒜瓣放到高醋里封起来为过年吃饺子用”“二十三日过小年差不多就是过新年的‘彩排’……还有卖糖的但是只由大家享用并不再粘灶王的嘴了”等这些描写非常生动形象对吃、穿、用、玩的交待不厌其详如数家珍让人如同亲历同时作者在写北京的年俗时不时地将新旧社会北京春节习俗加以对比如“按旧日的说法用糖粘住灶王的嘴他到了天上就不会向玉皇报告家庭中的坏事了现在还有卖糖的但是只由大家享用并不再粘灶王的嘴了”“现在的儿童只快活地过年而不受那迷信的熏染他们只有快乐而没有恐惧——怕神怕鬼” 通过对比表现出北京春节习俗的变化根据以上分析可知文章融叙述、描写、议论、抒情于一体字里行间洋溢着对北京春节的爱恋和对新生活的赞颂8.(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8.(2)李正是个怎样的人?请简要分析其性格特点8.(3)李家的“打树”教育给人以深刻启迪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认识A. 小说开头“但儿女是极其孝顺的”一句为下文写“李赛白和李赛红在父亲床前守了一夜见父亲病情平稳也松了一口气”作铺垫B. 昏迷的李正之所以“老眼潮湿” 是他意识到自己马上要离开亲人很是舍不得也为能回家看到自己的孙女和外孙而感到欣喜C. 李赛白忙着张灯结彩门是对联窗是福字大红灯笼挂檐下还准备了宝烛、香、鞭炮和烟花等是要给父亲过个热热闹闹的年D. 这篇小说以“打树”为贯串全文的线索通过语言、动作、神情、心理、场面等描写使人物性格鲜明人物形象生动故事感人【答案】C【解析】(1)A项概括不够全面还为下文写“大家把饭桌移到父亲的床前让李正靠在床上吃饭见父亲精神好大家也开心有说有笑的一个个向父亲敬酒祝他长命百岁”等作铺垫B项“也为能回家看到自己的孙女和外孙而感到欣喜”牵强附会并不是能看到亲人才“老眼潮湿” 主要是为了能够在家里过年同亲人在一起D项“以‘打树’为贯串全文的线索”错小说只是在后半部分才涉及“打树”教育故选C【答案】(2)①坚强执着弥留之际还要对儿女进行品德教育②善于创新用独创的、特殊的“打树”方法对子女进行教育收效显著③淡定乐观坦然面对自己的病情重病在身不乏微笑【解析】(2)人物性格分析注意从小说的情节入手通过对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或其它的侧面描写进行分析总结从“饭桌撤走了老伴和女儿、儿媳妇收拾干净后再次回到他床前李正伸出手来吃力地比划”可以看出弥留之际还要对儿女进行品德教育从“再后来李赛白和李赛红升职了当官了从商了发达了回家过年李正还是热衷于打树让两个大人躲在树后”表明李正的教子之法管用、凑效从“但他笑微微地望着大家有了神色的眼睛一个个地看过来慢慢的……”表明李正淡定乐观【答案】(3)①李正多次对不同年龄、身份的儿女进行了“打树”教育它昭示我们对人的教育不是一朝一夕之事需要常抓不懈不管他们年龄多大地位多高都要坚持且出成效②李正对儿女的“打树”教育以开花结果为喻很有深意它告诉我们一个人不要华而不实而是既要开花更要结果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为社会多做贡献要有一颗红心做有益于社会的事不给国家和人民抹黑有身份、地位后要做一个廉洁的善人而不做恶毒之人③李塞红、李赛白分别对侄女、外甥进行“打树”教育它启迪我们传统道德教育要后继有人、代代相传这样我们的民族才大有希望【解析】(3)“打树”是李正对儿女们的一种具体教育对子女的教育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要常抓不懈不管多大年龄都要持之以恒小说中李正的教子之法实际上传承的就是一种家风启示者要做有利于社会上的事不要给人民和国家抹黑做正直的自己传承中华民族的美好品质四、综合读写(本大题共计2小题每题15分共计30分)9.(1)题中所给的三幅劝阻吸烟的手势图你认为哪一幅最好?请结合图象说明理由要求70字左右9.(2)结合生活实际为“戒烟”拟一则宣传标语不超过20字【答案】(1)示例一我认为第一幅最好第一幅画面中的人物用手掌遮挡住鼻子并且面带微笑示意你吸烟“我介意” 画中人物态度温和意思明确易于让对方接受能最大程度地达到劝阻对方吸烟的目的示例二我认为第二幅最好第二幅画面中的人物手掌竖直向前伸出示意“不可以”吸烟表情温和之中不乏坚毅画中人物态度温和易于让对方接受却又坚毅有力不给对方商量的余地使对方自觉地对吸烟说“不”示例三我认为第三幅最好.第三幅画面中的人物表情严肃目光冷峻“请停止”的手势让人能感受到他那不容置疑的态度在公共场所吸烟已属违法所以劝阻吸烟时必须要坚持法律的冷峻态度【解析】(1)回答本题时要关注两个方面一是不同手势代表的不同意义二是在劝阻抽烟方面起到的与其他手势不同的效果比如认为“我介意”这幅手势图好可以从图画内容及手势意义、劝阻的效果等角度分析言之有理即可【答案】(2)示例一还人类一片清新请扔掉手中的香烟示例二愿生命之树常青勿使青春之火止于烟蒂【解析】(2)首先要清楚宣传标语的特点然后明确宣传标语的主题根据主题去拟写注意字数要求10.某市图书馆实行微信管理设有座位预约系统请用一段文字表述这个流程图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100字【答案】关注“市图书馆”公众号进入“微服务大厅” 入座之前请打开微服务大厅的“座位管理” 进入座位管理系统扫描座位号的二维码进行占座如果未出现座位计时则说明该座位可以占用如果出现座位计时则说明该座位已被他人预约占用【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语言表达的连贯、简洁、通顺的能力此题是一道流程图的语言表达题作答流程图类试题首先要找准流程图表述的中心主题然后从流程图箭头的指向上去语言描述最后是主题试题的要求例如本题中心主题是图书馆微信管理考生在作答的时候要注意箭头的指向方向最后要注意要求请用一段文字表述这个流程图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100字字数的限定是最关键的考生要注意语言的简洁。
2023-2024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2第三单元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单元测试学校 __________ 班级 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 考号 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一、单选题(本大题共计1小题每题3分共计3分)1.下列特殊句式和其他三句不同类的一项是()A. 列坐其次《兰亭集序》B. 而今安在哉?《赤壁赋》C. 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过秦论》D. 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赤壁赋》【答案】A【解析】A项省略句B、C、D三项都是宾语前置句故选A二、文言文阅读(本大题共计1小题每题15分共计15分)2.(1)下列句中画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2)下列选项中画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2.(3)下列对文章内容和写法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4)请把上面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A. 列坐其次次旁边B. 信可乐也信相信C. 虽趣舍万殊趣趋向取向D. 向之所欣向过去【答案】B【解析】(1)B项句意实在值得快乐信实在【答案】D【解析】(2)A项第一个“于” 介词在第二个“于” 介词向B项第一个“其” 代词他第二个“其” 代词代自己C项第一个“以” 介词因为第二个“以” 连词表目的用来D项两句里“之”都是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故选D【答案】B【解析】(3)B项“及时行乐”错作者触景生情悲痛乐景不常人生短暂无常但不虚妄主张珍惜生命眷恋热爱生命思想乐观旷达但是作者没有表达“及时行乐”的思想【答案】(4)虽然没有演奏音乐的盛况但喝点酒作点诗也足够来畅快叙述幽深内藏的感情了【解析】(4)盛繁盛幽情幽深内藏的感情三、古诗词鉴赏(本大题共计1小题每题15分共计15分)3.(1)下列关于这首诗的赏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2)这首诗的尾联广受后人的称道请赏析这一联的精妙之处A. 首联写得知捷报后兴奋不已挥笔喜赋此诗歌颂白发将军武巨收复西京的壮举感佩武将军老当益壮雄心犹存B. 颔联用“千年计”和“一日回”进行对比表达了打了胜仗的自豪感C. 颈联“疾风雷”运用拟人手法形象地写出了赦令会迅速颁布到西京安抚归顺后的臣民D. 本诗和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都表达了收复失地的快意【答案】C【解析】(1)C项“颈联‘疾风雷’运用拟人手法”赏析错误应是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答案】(2)①运用了想象(或虚写)诗人想象收复西京后在来年的寒食节朝廷派出的祭扫宋先帝陵墓的使者将通过梨花盛开的驿道而到达洛阳含蓄表达了收复失地的快意②用了以景结情(或融情于景)“驿路梨花处处开”画面优美充满诗意形象而细腻地表达了诗人对收复失地、恢复中原的喜悦之情令人回味无穷【解析】(2)本题要求赏析尾联的精妙之处先理解尾联的意思再结合全篇分析诗人的情感尾联“悬知寒食朝陵使驿路梨花处处开”是说料想明朝寒食祭扫陵墓一路春风处处梨花盛开首先这是还未发生之事是诗人想象的寒食节扫墓的情景所以用了想象的手法诗人想象收复西京后朝廷派朝陵使前往西京祭扫北宋诸代皇帝的陵墓在他赶往陵墓的路上一路梨花盛开含蓄表达了收复失地的快意“驿路梨花处处开”是写景处在诗歌的末端所以还用了“以景结情”的手法想象梨花处处开的盛景画面美好字里行间流露出诗人想象收复山河、恢复故土后的欣喜之情可谓言有尽而意无穷四、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计3小题每题15分共计45分)4.(1)文中两处画线句的环境描写分别有什么作用?4.(2)请结合文中与“枪”相关的内容简要分析“我”的形象4.(3)小说以第一人称作为叙述角度有什么表达效果?4.(4)请结合故事情节探究小说主旨【答案】(1)①第一处茫茫的大海、灼热的太阳渲染了环境的恶劣烘托了人物处境的艰难为夺水之战提供了背景推动了情节发展②第二处写出了“我”昏睡时间之长表现了“我”安然醒来后愉悦的心情暗示了故事圆满的结局【解析】(1)环境是小说的三要素之一其作用首先从本身分析交代人物活动的背景同时起到烘托、渲染的作用然后从其它的要素分析从人物的角度是暗示人物的心理和人物的命运从情节的角度是推进情节的发展从主旨的角度是暗示文章的主旨或是升华主旨此文中第一处环境描写的重点是“暴风雨”“大西洋”“灼热的太阳” 描写了恶劣的环境这里的“灼热”为下文抢水情节作了铺垫第二处环境描写抓住“已经是晚上”“快乐地眨着眼睛”分析其作用这是“我”的感受要注意结合“我”和文章情节分析概括【答案】(2)①在海上漂流的日子里“我”一直拿枪守护着水直到用尽最后力气表现出“我”的责任感、自我牺牲精神②奔向救生船时“我”本能地抓起手枪表现出“我”冷静而富有生存经验③在力气耗尽的最后一刻“我”喊出“接枪水手长” 表现出“我”对有人担当起自己责任的期待以及对人性良善的呼唤【解析】(2)文中“我”涉及到“枪”的描写可以说是细节描写首先要找出这些地方如“我的枪指着他们9个人不知已经多少个小时了”“我用尽最后的力气挤出一句‘接枪水手长’”“大家奔向救生船时我挎上了一壶水并且本能地抓起了我的手枪除了枪没有别的办法能阻止巴列特和其他人远离这壶水”等然后结合这些描写分析人物性格特点【答案】(3)①可以让读者真切感受到情节的紧张增强了故事的真实感②便于揭示主人公的内心世界表现人性光辉增强了作品的感染力③可以让读者直接看到巴列特等人的反应去感受尖锐的矛盾冲突【解析】(3)第一人称方便主观的心理的描写代入感强烈易于抒情第一人称叙述角度写的都是“我”眼中事心中事可充分展现“我”的内心世界这就更具真实感阅读时好像不仅作者就是“我” 连读者也变成了小说中的“我” 所以第一人称的好处是小说情境显得更为真切作者与读者的距离缩小了【答案】(4)①“我”坚持72小时没合眼直至昏睡也没有喝一口水表明人在困境中要有自我牺牲精神②“我”坚持守护水给一船人最后的生存希望表明人在困境中要有责任和担当意识③巴列特接过枪继续守护并留下水给我喝启示人们要懂得信任④通过周围人的疯狂和“我”的冷静的对比表明理智往往能帮助人摆脱困境⑤“我”与一船人的对峙表明当人的本性受到强烈的求生欲所左右时人性的善良显得尤其可贵【解析】(4)题干要求结合小说情节探究主旨先叙述小说情节然后根据这情节概括其能展示的人性要注意的是不能将主旨表述成人物性格这样会与第二题重复5.(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5.(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5.(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 《论语》中“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没有表达出孔子当时的心境这个例子证明文字不能完全传达出情感的道理B. 作者认为《归园田居(其一)》虽证明了中国古典诗词蕴含的无言之美但令人遗憾的是很多乡村景物未能表现C. 《省试湘灵鼓瑟》末二句借景抒情将作者的一种凄凉惜别的心绪用简练的语言完全地表达情意展现了深刻美D. 《琵琶行》中“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表现了听者沉默肃穆、平和愉快的感受这是音乐的无言之美【答案】D【解析】(1)A项“没有表达出孔子当时的心境”曲解文意表述不准确原文第二段是说“没完全描写出”B项“但令人遗憾的是很多乡村景物未能表现”错误第二段是“四十字把乡村风景描写得多么真切!然而仔细观察起来乡村景物还有多少为陶渊明所未提及从此可知文学上我们并不以尽量表现为难能可贵” 选项曲解了作者的意思C项“完全地表达情意展现了深刻美”错误第二段“也没有说出诗人的心绪然而一种凄凉惜别的神情自然流露于言语之外” 强调的是《省试湘灵鼓瑟》的含蓄美而不是“外显的”“完全地表达情意”故选D【答案】C【解析】(2)C项“逐层递进地论证了艺术表意时要含蓄或留一部分空白的重要性和可行性”中“逐层递进”的表述错误通览全文其论证结构是应该是“并列式”【答案】B【解析】(3)B项“这是欣赏者和创作者碰巧所得并不是创作者刻意为之”的表述错误选项将原文推测说成事实原文是“当初雕刻家原不必有意为此但这些也许是人类不用意识而自然碰得巧”6.(1)下列对“红色文化”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6.(2)根据材料二的界定下列属于“红色革命遗存”的一项是()6.(3)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6.(4)请简要分析材料一的论述思路6.(5)如何在新时代的背景下弘扬红色文化?请结合材料加以概括A. 井冈山精神、延安精神、焦裕禄精神等红色文化精神是红色文化传承的核心是中华民族精神不可分割的内在组成部分B. 红色文化可以增强理想信念教育的效果避免空洞性和说教化因此我们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需要深入研究、宣传红色文化C. 红色文化是指红色革命历史、红色革命人物、红色革命遗存和红色革命文艺等四个层次的文化涉及范围广泛内容十分丰富D. 歌曲《义勇军进行曲》、小说《林海雪原》、歌剧《白毛女》等红色文艺作品蕴含着丰富的红色文化基因是珍贵的精神财富【答案】C【解析】(1)C项对红色文化的范围判断不当材料二的意思是红色文化“至少包括”红色革命历史、红色革命人物、红色革命遗存和红色革命文艺等几个层次【答案】B【解析】(2)根据材料二可知红色革命遗存包含三个条件一是红色文化中的物质载体二是在红色革命中形成的三是与革命历史人物密切相关的A项“楹联”不符合第二个条件“在红色革命中形成的” 且“楹联”属于文艺C项“刚刚修建完成的象征革命精神的艺术雕像”也不符合第二个条件“在红色革命中形成的”D项属于“红色革命文艺” 但不是“红色文化中的物质载体”故选B【答案】D【解析】(3)A项“尊重了……就能……”过于绝对应当改为“尊重红色文化历史才能更好地传承红色文化精神”B项“说明了福建是最重视红色文化建设的”中的“最”属于无中生有应当改为“体现了对红色文化建设的高度重视”C项“红色文化内容越新奇形式越新潮就越能发挥它的教育功能”错误材料一的表述为“一些抗日神剧中的英雄形象完全脱离了当时的历史条件成为无所不能的传奇看似抬高而实际是损害了英雄形象”“把个性张扬、锐意创新等现代元素加进雷锋精神、焦裕禄精神之中似乎雷锋、焦裕禄这些英模人物生活在改革开放时代而不是革命或建设年代这使人们长期认同的红色文化精神也失去了本色”故选D【答案】(4)①先阐释红色文化的概念并指出红色文化传承的核心是红色文化精神②接着列出建设红色文化的举措着重论述红色文化建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③最后立足于当代教育论述红色文化在理想信念教育中的作用【解析】(4)材料一中“红色文化是红色文化历史、红色文化符号与红色文化意义的有机统一体主要是指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发展的过程中所积累下来的优秀文化红色文化传承的核心是红色文化精神” 首先阐释了红色文化的概念并指出红色文化传承的核心是红色文化精神接着“我们历来高度重视红色文化建设如总结红色文化精神保护红色文化遗迹搜集红色文化遗存建设红色文化场馆出版红色文化书籍组织大型纪念活动开辟红色文化旅游线路拍摄红色文化影视作品等等” 列出建设红色文化的举措“但是在红色文化建设中也出现了一些值得关注和警惕的问题这些问题集中体现在红色文化符号和红色文化精神分离上导致红色文化精神难以得到很好的传承……这使人们长期认同的红色文化精神也失去了本色” 着重论述红色文化建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最后“红色文化同中国共产党人、中国人民的理想信念有着内在的统一性……这也正是我们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深入研究、宣传红色文化的根本意义所在” 立足于当代教育论述红色文化在理想信念教育中的作用【答案】(5)①高度重视红色文化建设红色文化符号和红色文化精神要统一②深化红色文化传播内涵抢救性记录革命历史事件丰富红色文化的内容等③拓宽红色文化传播渠道巧妙借力新技术和各种新形式丰富红色文化的传播途径④强化对重点人群的教育将红色文化资源转化为人们喜闻乐见的教材重点加强对青少年的红色教育【解析】(5)依据材料一“在红色文化建设中也出现了一些值得关注和警惕的问题这些问题集中体现在红色文化符号和红色文化精神分离上导致红色文化精神难以得到很好的传承”可知弘扬红色文化要做到红色文化符号和红色文化精神统一高度重视红色文化建设依据材料三“通过查证史料、寻访革命遗址、访谈老红军老战士等方式抢救性记录革命历史事件让可歌可泣的历史人物、意义非凡的历史事件、革命前辈的丰功伟绩栩栩如生地展现在世人面前目前红色歌谣、红色经典书籍、红色影视剧、红色旅游中的故事讲解等已成为满足人们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内容”可知弘扬红色文化要深化红色文化传播内涵抢救性记录革命历史事件丰富红色文化的内容等依据材料三“充分利用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让人们在历史的发生地触摸历史、感知历史……邀请老红军、老战士等走进校园让青年学生接受心灵洗礼激发‘忆光荣传统当红色传人’的热情”可知弘扬红色文化要拓宽红色文化传播渠道巧妙借力新技术和各种新形式丰富红色文化的传播途径依据材料三“革命传统教育要从娃娃抓起既注重知识灌输又加强情感培育使红色基因渗进血液、浸入心扉引导广大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要以启蒙式、启迪式的教育方式将红色文化资源转化为喜闻乐见的教材让青年一代的纯洁心灵受到革命文化的熏陶思想和品德受到锤炼”可知弘扬红色文化要强化对重点人群的教育将红色文化资源转化为人们喜闻乐见的教材重点加强对青少年的红色教育五、综合读写(本大题共计2小题每题15分共计30分)7.(1)下面是某高二学生准备写在学习卡片上的内容不正确的一项是()7.(2)下面是某高二同学制作的学习卡片请你概括它的行文思路《说文》里记载“匠木工也”今天作为文字的“匠” 早已演变为心思巧妙、技术精湛、造诣高深的代名词一位作家说过能将胡辣汤做得顾客盈门、生意红火和能让火箭上天没有本质上的区别职业与职业没有高低贵贱的差别但人与人却从来都有职业品质、专业精神的分殊工匠精神厚植的企业一定是一个气质雍容、活力涌流的企业崇尚工匠精神的国家一定是一个拥有健康市场环境和稳健人文素养的国家“将产品当成艺术将质量视为生命” 正是这样的极致追求将我们带往一个更为不凡的世界7.(3)下列文段有四处语病请指出其序号并作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①除了支付宝作为平台出资外②超过100万以上的店家也加码发券③而包括招商银行等在内的多家银行也加入到消费券发放④出资为其用户提供消费券翻倍的服务⑤由于此次消费券活动报名不设门槛⑥店铺再大也能报名⑦因此有1000万小店主主动报名⑧其中超过一半小店是参加首次消费券活动7.(4)下面是某同学以《氓》为例制作的说明《诗经》表现手法的一个知识卡片请把该卡片转写成文字介绍不超过100个字A. 【判断句】例句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也(《兼爱》)译句圣人就是把治理天下当作自己的事业的人B. 【状语后置句】例句在止于至善(《大学之道》)译句在于使人达到道德修养的最高境界C. 【判断句】例句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大学之道》)译句古代那些想要在天下彰明美德的人D. 【宾语前置句】例句当察乱何自起?(《兼爱》)译句尝试细察混乱是从哪里产生的呢?【答案】C【解析】(1)C项“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应为状语后置句正常句序为“古之欲于天下明明德者”【答案】(2)首先解释“匠”的含义接着用作家的话引出人与人在职业品质、专业精神等方面有所不同的观点最后指出工匠精神对于企业和国家的意义【解析】(2)本段中“《说文》里记载……诣高深的代名词”介绍了“匠”的含义“一位作家说过……专业精神的分殊”引用作家的话阐述了人与人在职业品质、专业精神等方面有所不同的观点“工匠精神厚植的企业……将我们带往一个更为不凡的世界”指出工匠精神对于企业和国家的意义据此分析作答即可【答案】(3)①句将“支付宝”与“除了”调换位置②句删掉“超过”或“以上”③句在“发放”后加上“行列”或“阵营”⑥句将“再大”改为“再小”【解析】(3)①句主语是“支付宝” 而②句主语为“店家” 因此句子中途易辙可将“支付宝”与“除了”调换位置②句“超过”与“以上”语义重复删掉“超过”或“以上”③句成分残缺“加入到”缺少宾语中心语在“发放”后加上“行列”或“阵营”⑥句不合逻辑根据上文“此次消费券活动报名不设门槛”以及下文“因此有1000万小店主主动报名”可知语境强调店铺再小也可报名应将“再大”改为“再小”【答案】(4)《诗经》的表现手法前人概括为“赋”“比”“兴” “赋”就是铺陈“比”就是譬喻“兴”就是起兴比如《氓》讲述女主人公的婚恋过程就是“赋” 用桑比喻容貌就是“比” 由桑想到容貌即是“兴”【解析】(4)解答此类题目应当先对图文资料有一个整体的把握然后认真研究其特点或规律理清事物之间的关系最后用完整、准确的文字把内容表述出来本图是以《氓》为例对《诗经》表现手法的说明前人将《诗经》的表现手法概括为“赋”“比”“兴”三种“赋”即铺陈“比”即譬喻“兴”即“起兴” 《氓》一诗中“赋”用来铺陈、讲述男子向女主人公求婚以至结婚再到婚后的生活以桑叶之润泽有光比喻女子的容颜亮丽以桑叶的枯黄飘落比喻女子的憔悴和被弃就是“比” 以桑树起兴用桑树的变化来对照女主人公的变化即是“兴” 据此分析作答即可注意字数限制8.(1)在上文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8.(2)为了推动新冠疫苗接种工作请设计两则宣传标语要求每则标语至少用到一种修辞手法【答案】(1)①但由于人口基数大, ②尽早实现群体免疫, ③我们对国际(境外)输入有非常严格的控制【解析】(1)从“尽管中国疫苗接种的人数是世界第二”“中国疫苗接种率仅为4%”可知应该是中国人口基数大使得中国疫苗接种率不高故而①应填“但由于人口基数大”从“只有接种疫苗才能够得到比较好的保护”“从而向全世界开放”可知要向世界开放就需要足够多人接种疫苗实现全体免疫故第②空应该填“尽早实现群体免疫”从“可是这有个前提”“中国不能永远这样”可知中国目前环境好的前提是对国际输入非常严格故第③空填“我们对国际(境外)输入有非常严格的控制”【答案】(2)示例接种新冠疫苗共筑健康长城防疫道路千万条接种疫苗第一条全民免疫需要你的一“臂”之力【解析】(2)设计宣传标语推动新冠疫苗接种工作标语内容要重在突出接种疫苗的积极意义接种新冠疫苗是防疫的最有效方式只有每一个人都加入到接种疫苗的行列中才能够有效地预防疫苗全国人民接种疫苗就像在危难时刻筑就一条长城能够保障大家的健康据此可以拟写为“接种新冠疫苗共筑健康长城” 化用《流浪地球》中的“道路千万条安全第一条”可以将标题拟为“防疫道路千万条接种疫苗第一条” 从防疫需要每一个人的参与角度来看可以拟写为“全民免疫需要你的一‘臂’之力” 综合以上分析整理回答即可。
2023-2024学年高中语文北师大版必修三第三单元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北师大版高中语文单元测试班级 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 考号 __________一、单选题(本大题共计2小题每题3分共计6分)1.下列各句中画线字词的活用归类正确的一项是()①刘病日笃②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③雄州雾列俊采星驰④屈贾谊于长沙⑤乐琴书以消忧⑥谨拜表以闻⑦宾主尽东南之美⑧梓泽丘墟A. ①②/③⑧/④⑥/⑤/⑦B. ①③/②⑧/④⑥/⑤/⑦C. ①③/④⑤⑥/⑦/②⑧D. ①②/⑧/④⑥/⑤/②⑦【答案】B【解析】①日名词作状语一天天地②南名词作动词南行③星名词作状语像星星一样④屈使动用法使......委屈⑤乐意动用法以......为乐⑥闻使动用法使......听到⑦美形容词作名词俊杰⑧丘墟名词作动词变为荒丘废墟故归类为①③/②⑧/④⑥/⑤/⑦故选B2.下列句子的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告以成功A. 激于义而死焉者也B. 将有事于西畴C. 复驾言兮焉求D. 为巡船所物色【答案】B【解析】例句状语后置句A项被动句、判断句B项状语后置句C项宾语前置句D项被动句故选B二、填空题(本大题共计1小题每题3分共计3分)3.解释加点字词的含义悟已往之不谏________ 载欣载奔________田园将芜胡不归________ 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________曷不委心任去留________ 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________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顔________恨晨光之熹微________ 实迷途其未远________三径就荒________ 云无心以出岫________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________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________于是风波未静风波 ________尝从人事人事 ________【答案】觉悟挽救, 且又, 荒芜为什么, 姑且顺应、顺着, 何为什么任凭, 羡慕, 端起斜看, 遗憾, 事实上, 接近, 表修饰不译, 以…为喜悦以…快乐 , 到, 指战乱 , 指做官【解析】1、悟觉悟谏挽救2、载且又3、芜荒芜胡为什么4、聊姑且乘顺应、顺着5、曷何为什么委任凭6、善羡慕7、引端起眄斜看8、恨遗憾9、实事实上10、就接近11、以表修饰不译12、悦以…为喜悦乐以…快乐13、及到14、风波指战乱今常用来比喻乱世15、人事指做官今常用为关于工作人员的录用、培养、调配、奖惩等工作三、文言文阅读(本大题共计1小题每题15分共计15分)4.(1)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4.(2)下列对文中画线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4.(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4.(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是时汉既灭越而蜀、西南夷皆震请吏入朝②外国亦厌汉使人人有言轻重度汉兵远不能至而禁其食物以苦汉使A. 欲地接以前通/大夏乃遣使柏始昌/吕越人等/岁十余辈出此/初郡抵大夏/皆复闭昆明/为所杀/夺币财/终莫能通至大夏焉B. 欲地接以前通大夏/乃遣使柏始昌/吕越人等/岁十余辈/出此初郡抵大夏/皆复闭昆明/为所杀/夺币财/终莫能通至大夏焉C. 欲地接以前通大夏/乃遣使柏始昌/吕越人等/岁十余辈出此初郡抵大夏/皆复闭昆明/为所杀/夺币财/终莫能通至大夏焉D. 欲地接以前通/大夏乃遣使柏始昌/吕越人等/岁十余辈/出此初郡抵大夏/皆复闭昆明/为所杀/夺币财/终莫能通至大夏焉【答案】B【解析】(1)“大夏”作“通”的宾语共同构成动宾结构中间不能断开排除A、D两项“岁十余辈”作前一句的宾语成分其后应断开排除C项故选B【答案】C【解析】(2)C项“文中指治理京畿之地的京兆尹、左冯翊、右扶风三位官员”错汉朝以京兆尹、左冯翊、右扶风三个职官为三辅其所管辖之地也称三辅文中即指其所辖长安周围地区【答案】D【解析】(3)D项“汉朝开辟西域的意义重大深远”错误关于“使者相望于道”“出使大宛的使者络绎不绝”的叙述只是针对第一段而言以偏概全【答案】(4)①这时汉朝已经消灭(扫灭)南越蜀地和西南各夷族(部落)都震恐请求汉朝设置官吏入朝拜见②外国也讨厌汉使者人人说话不真实估计汉朝大军离得远不能到达因而断绝食物使汉使者遭受困苦【解析】(4)①既已经震震恐吏名词活用作动词可译为“设置官吏” 理解为意动用法亦可译为“以朝廷官吏的身份”②轻重不真实度估计苦使动用法使……遭受困苦四、古诗词鉴赏(本大题共计1小题每题15分共计15分)5.(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5.(2)这两首诗各自体现了青苔怎样的精神品质?请结合诗句概括分析A. “白日不到处”两句交代了苔的生长环境及在阳光照不到的地方也努力生长的特性B. “也学牡丹开”一句运用拟人表明青苔虽小却也渴望展现出自己的美C. “随渠爱暖凉” 交代了他们喜欢温暖或喜欢阴凉的习性D. “何物是斜阳”是青苔对红叶的发问表明青苔想要从幽暗的环境中解脱【答案】D【解析】(1)D项“表明青苔想要从幽暗的环境中解脱”分析有误应是表明青苔安然自适地在幽暗的环境中生长【答案】(2)①第一首诗中的青苔自信、自强、乐观苔花虽然渺小生长在阳光照不到的地方却不自惭形秽而是希望像美丽的牡丹一般绽放努力展现自己的风采②第二首诗中的青苔安然、自适、随性红叶喜暖青苔爱凉这都是出自它们本性的选择青苔生于阴凉之地不知斜阳为何物因此问红叶流露出青苔安然、自适、随性的态度【解析】(2)作答本题需通读全诗对诗歌有整体性的理解和把握读懂诗歌写了什么然后抓住关键词句进行品读体悟其中蕴含的情感第一首中“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写苔虽然白天照不到太阳依然保有青春的精神自信、执着、坚强“如米小”“学牡丹开” 写苔花虽然极小但它依然学牡丹一样极力绽放自己展现自己的美一点也不因为照不到阳光而气馁也不因为小而羞惭第二首中“各有心情在”突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价值追求都有自己的选择方向“随渠爱暖凉” 写苔适应环境安然自适“青苔问红叶何物是斜阳”写青苔虽置身于阴凉之地但心中充满阳光可见其安然、闲适、随性的态度五、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计2小题每题15分共计30分)6.(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6.(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6.(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 小说若在历史与现实之间打通一条暗道读者便能在暗道中进行艺术的探险B. 历史与现实之间构成了互文结构历史与现实模糊了界限二者之间没有区别C. 文学在历史与现实之间的审美世界应该建立在一定现实生存世界的基础上D. 文学作品反映现实要有历史影子历史影子体现了价值观念、情感态度的指向【答案】B【解析】(1)B项“二者之间没有区别”错误原文的意思是说作品内容既反映了现实又反映了历史而不是历史与现实之间没有区别【答案】C【解析】(2)C项“充分肯定了玄幻小说……”错误依据文章第二段的“这类小说的玄幻世界却不具备审美的永恒性”“无法完成艺术审美的永恒”可以看出作者并非充分肯定另外“具有一定的历史穿透性”是作者的希望并不是对玄幻小说的评价【答案】C【解析】(3)A项过于绝对原文第一段说的是“小说时间一旦不明确限定于某一时代其产生的审美距离则会将现实世界充斥的时代功利性加以过滤和净化在空灵与静谧的美学空间中有利于表现人性的纯美或挣扎……因而增强了作品表现的生活厚度”B项“就不能贴近某一时代的人与事”错误原文第一段说的是“如果一部文学作品完全贴近某一时代的人与事” 可以贴近但不可“完全”贴近D项对“就是好的小说”条件表达不充分原文倒数第二段说的是“好的小说还要在生活的基础上开拓出一个富有张力的人性空间这个空间的内部并非仅仅由世俗生存的社会关系构成也不是一个孤零零的个体生命世界而是将一定的生命个体放置在特定的冲突之中倾听生命颤动的各种声音” 意味着“开拓出一个由世俗生存的社会关系构成的、富有张力的人性空间让读者倾听生命颤动的各种声音”只是好的小说的条件之一故选C7.(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7.(2)父亲是个什么样的人?请简要概括分析7.(3)有人评价黄咏梅《父亲的后视镜》是“小人物的人生轨迹隐含着时代的步音” 请结合文本进行分析A. 后视镜具有深刻的隐喻性实指货车后视镜承载着的是父亲对家的责任还虚指他后半生的经历B. 母亲自己在家里带两个孩子很辛苦她认为父亲一个人在外面很潇洒所以她一直责怪埋怨着父亲C. 小说采用虚实结合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手法塑造出了这位父亲鲜活而生动的形象D. 小说用散文式笔触缓缓讲述了父亲的一生语言平实质朴但平实质朴中却又饱含着对父亲的深情【答案】B【解析】(1)B项“她一直责怪埋怨着父亲”理解有误母亲的责怪埋怨只是一时的由文中“母亲经常忧心忡忡地说‘也不知道你们父亲在路上会遇到什么?’”“母亲彻底沉默了肩膀慢慢地松懈下来”都可以看出来真实的情况【答案】(2)①乐观开朗爱表现父亲常和别人炫耀自己的出生年月与工作②有责任心吃苦耐劳自己在外奔波养育着家里的三口也从不向家里诉苦抱怨身体落下疾病也没有停止③有理想热爱生活开长途汽车像是追寻自己心中的自由晚年坚持倒走来缓解病痛还要开始游泳回味自己的人生与回忆【解析】(2)阅读文本从“过去他总是响亮地跟别人说我跟中华人民共和国同龄”“父亲跟人炫耀光辉岁月总是说他最远跑到过天路”可以看出父亲乐观开朗爱表现从“父亲跟他们完全不一样他无论跑多远都穿得整整齐齐的第二颗扣子永远扣牢以支撑衣领的挺拔”“发胶刚刚开始流行那阵父亲的车上就一直备着一瓶风从来吹不动他的大背头”可以看出父亲是一个热爱生活的人从“60岁那年医生检查出父亲的脊椎变形、增生是长期坐驾驶椅落下的职业病晚年加重”可以看出父亲是吃苦耐劳的自己在外奔波养育着家里的三口也从不向家里诉苦抱怨身体落下疾病也没有停止从“我接到父亲的电话他兴致勃勃地告诉我他决定开始练习游泳他打算到运河里游一游”可以看出父亲还是一个有理想的人【答案】(3)①父亲生于1949年那个时期汽车司机很红而父亲正值壮年写出了新中国成立初的中国之貌②90年代初父亲手上常备发胶显示出90年代社会流行之貌③“我”与哥哥初三时父亲借相机拍风景给“我们”看显示出中国科技的进步发展④父亲晚年退休后被检查出疾病父亲此时60岁医疗的发达显示出新时代中国日新月异⑤文章以父亲人生为轨迹侧面写了时代发展具有深刻原历史性与时代性【解析】(3)首先理解“小人物的人生轨迹隐含着时代的步音”这句话说的主要是人物与时代的关联性人物的故事与国家的时代步伐是同步的文章先是交待了父亲的出生年月正好是新中国成立的时间“那些年月汽车司机是很红的跟副食品店员、纺织工人合称‘三件宝’” 写出了新中国成立初的中国之貌接着文中又出现了“90年代初”“80年代”这样的时间“在彩虹照相馆拍的4寸艺术照”“发胶刚刚开始流行那阵父亲的车上就一直备着一瓶风从来吹不动他的大背头”等显示出了中国科技的进步发展接下来就是父亲60岁那年按时间推算已进入二十一世纪父亲晚年退休后被检查出疾病医疗的发达显示出新时代中国日新月异由此可以看出文章以父亲人生为轨迹侧面写了时代发展具有深刻原历史性与时代性六、综合读写(本大题共计2小题每题15分共计30分)8.(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8.(2)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8.(3)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A. 蔓延有目共睹共克时艰举世瞩目B. 漫延有目共睹共纾国难举世瞩目C. 漫延举世瞩目共纾国难有目共睹D. 蔓延举世瞩目共克时艰有目共睹【答案】D【解析】(1)蔓延像蔓草一样向周围扩展漫延水向四周扩展第一处形容的对象是“新冠肺炎疫情” 故应选用“蔓延”有目共睹凡是有眼睛的人都能看见形容事实极其明显举世瞩目指全世界的人都注视着形容影响很大结合“中国成功举办了一届安全、精彩、富有成效的进博会”可知第二处形容“进博会” 用“举世瞩目”更合乎语境结合“中国付出了巨大努力也克服了诸多困难”可知世界看到了中国努力的事实第四处应选“有目共睹”共克时艰共同克服当前的困难共纾国难指共同解除国家的危难第三处用来说“中国如期举办进博会”的目的是共同促进全球贸易发展繁荣“共纾国难”语意过重不合语境应选用“共克时艰”故选D【答案】A【解析】(2)原句的语病有两处一是“根据多家国际经济组织预测显示”句式杂糅应去掉“根据”或“显示” 二是“中国今年将是全球唯一主要经济体中可以实现经济正增长的国家”语序不当“今年”“唯一”的语序都不对句子宾语是“国家” 主语应该表述为“今年中国” 而不是“中国今年” “唯一”修饰的是“国家” 而不是“主要经济体” 应该放在“可以实现经济正增长的国家”前面B项“根据多家国际经济组织预测显示”句式杂糅应去掉“根据”或“显示”C项“唯一”的语序不对D项“今年”“唯一”的语序不对故选A【答案】B【解析】(3)结合前文分析括号里的内容要和前面保持主语一致故“中国”应为补写句的主语 A、C两项的主语是“主要力量” 据此排除A、C两项从逻辑关系看应先稳定全球经济再推动全球经济尽快恢复排除D项故选B9.(1)在上文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9.(2)请为上面的文字拟两个标题一个用疑问句一个用否定句每个标题不超过15个字【答案】(1)①老年群体也不例外, ②也给他们带来了一些不便, ③又操作简单【解析】(1)第①处横线前说“互联网技术的发展让人们逐渐进入数字生活” 横线后又说“有数据显示我国60岁以上老年网民占总网民的比例正在迅速增大” 由此可知横线处应是说互联网技术的发展让老年群体也逐渐进入数字生活故横线处可填写“老年群体也不例外”之类的句子第②处结合横线前“不过……在给老年群体带来便利的同时”以及横线后“如何帮助老年群体摆脱‘数字困境’ 让他们更顺畅地拥抱数字生活”分析横线处应是说数字生活也给老年群体带来了一些不便故可填写“也给他们带来了一些不便”之类的句子第③处结合横线前“既”一词可知横线处应填写“又……” 再结合横线后“让老人用起来方便快捷”分析横线处应是说老人手机APP要操作简单故可填写“又操作简单”之类的句子【答案】(2)①疑问句如何让老年人更好融入数字生活?②否定句数字时代不要遗忘了老年群体【解析】(2)通读语段结合文中“如何帮助老年群体摆脱‘数字困境’ 让他们更顺畅地拥抱数字生活?当务之急是要为他们提供优质方便的数字服务而这需要政府部门、社会、家庭的共同努力”“政府部门要出台具体措施……对一些互联网平台来说……而年轻的家庭成员也有义务、有责任帮助老人避免亲人被遗忘在数字时代之外”可知该语段主要讲述的是让老年人更好地融入数字生活据此分别用疑问句与否定句拟写标题即可如否定句为“数字时代不要遗忘了老年群体” 疑问句为“如何让老年人更好融入数字生活” 答案不唯一意对即可。
2023-2024学年高中语文鲁人版必修五第三单元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鲁人版高中语文单元测试学校: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一、单选题(本大题共计1小题,每题3分,共计3分)1.下列对课文中相关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 《归去来兮辞》是一篇辞赋。
辞是一种形式比较自由灵活的古体韵文,篇幅长短不限,句子以五言、七言为主,可以错落参差。
一般都比较讲究文采,内容以抒情为主。
B. 古人纪年,主要有干支纪年、王公即位年次纪年和年号纪年。
干支纪年就是用十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和十二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依次两两相配来纪年。
“乙巳岁十一月”中的“乙巳”采用的就是干支纪年法。
C. 古人纪月日,除了用序数,还用一些特殊的称谓。
如把四季中每个季节的月份冠以“孟”“仲”“季”,以示区分。
“仲秋至冬,在官八十余日”中的“仲秋”即指农历八月。
D. 汉代蒋诩隐居后,在院里竹下开了三条小路,只与隐士求仲、羊仲二人交往。
后来“三径”便成了隐士住处的代称。
此外,代表隐士住处的还有“墙东、五柳、沧浪”等。
【答案】A【解析】A项,“以五言、七言为主”错。
应是“以四言、六言为主”。
二、默写题(本大题共计6小题,每题15分,共计90分)2.(1)丛菊两开他日泪,_______________。
(杜甫《秋兴八首·其一》)2.(2)《登高》中表现郁积诗人心中的自身之苦和国运之恨,无限悲凉难以排遣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琵琶行》中音乐由“冷涩”到“凝绝”,是一个“声渐歇”的过程,诗人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佳句描绘了余音袅袅、余意无穷的艺术境界,令人拍案叫绝。
2.(4)《秋兴八首(其一)》借捣衣发出的声音来寄托思乡之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单元综合测试
第三单元综合测试第Ⅰ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赋是中国古代重要的文学样式之一,形式上介于诗与文之间,语言大体整齐、押韵,但又经常夹杂着散文的句式,往往铺排华美的辞藻章句来描绘事物,抒写情致。
刘勰《文心雕龙•诠赋》中说:“然赋也者,受命于诗人,拓宇于《楚辞》也。
”说明赋这种文体在《诗经》中就有了它的生命的因素,到了《楚辞》,这种因素又扩大了疆界。
及至战国后期荀子的《赋篇》和宋玉的《风赋》等作品,一方面吸收了《诗经》《楚辞》作品中语言整齐、押韵的特点;一方面进一步发展了《楚辞》作品中铺排的写法;同时,又融合进纵横家说辞问答、铺排议论的因素,并以“赋”名篇,从而形成了一种新文体——赋。
班固在《两都赋》序中说:“赋者,古诗之流也。
”指出了赋的文体形式由古诗衍化而成。
刘歆在《艺文志》讲到诗歌发展时说,春秋之后,“学诗之士,逸在布衣,而贤人失志之赋作矣”。
布衣而能作诗,故有乐府民歌的兴盛;文人的创作,从荀子、宋玉起,则以赋的形式体物言情。
荀子、宋玉之作与布衣之作虽在文体形式上有差别,却终属同源而分流。
《汉书•艺文志》中说:“传曰:‘不歌而诵谓之赋。
’”这里所说的“赋”,本指春秋时代贵族礼会之际在对话中背诵几句诗。
春秋之后,贵族不需要也没有机会用背诗的形式来委婉地表述自己的意思了。
到了汉代,民间诗歌归乐府掌管,而文人创作的文学作品,几乎全都不依赖音乐歌咏,而靠写在竹简、绢帛之上,或吟诵于唇吻。
于是“不歌而诵”成了赋这种文体的流传特征,人们称这种“不歌而诵”的文体为“赋”。
赋讲究韵律,但它的韵律是为了诵读,而不是为了配乐演唱。
当然,后来有些诗也“不歌而诵”了,但那是诗与音乐逐渐分离的结果,不能由此而证明诗歌原始阶段具有歌唱的特征没有存在过。
刘勰《文心雕龙•诠赋》中说:“赋者,铺采文,体物写志也。
”在《诗经》中,“赋”和“比”“兴”都是一种艺术手法,“赋”指“直抒其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填空题
1、东晋田园诗人( ),不仅田园诗写得好,其辞赋也写得很有特色,最为有名的是《》。
2、受散文骈体化的影响而产生的辞赋叫( )。
3、南朝专门写景的骈文以吴均的《》、陶宏景的《》最为人们传诵。
4、()是由南入北的最着名的诗人,也是南北朝骈体文成就最高的作家,留下了赋史上的千古绝唱《》,他的文学成就昭示着南北文风融合的前景。
6.王粲《》和曹植《》被誉为建安辞赋的双璧。
7、南北朝骈文中,有代表性的名作有孔稚珪的《》、鲍照的
《》《》、江淹的《》和《》、陶宏景的《》、吴均《》和庾信的《》
8、鲍照《》写广陵城的盛衰兴废之变。
9、翻译下列句子
质性自然,非矫励所得。
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
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
或命巾车,或棹孤舟。
既窈窕以寻壑,亦崎岖而经丘。
二、选择题
1、曹植写《洛神赋》的意旨是
2、A、抒写作者个人政治上的失意和理想的破灭B、描绘洛神的追求与幻灭的过程
3、C、再现襄王梦中艳遇的经历D、讽喻君王不可贪恋美色
4、2、王粲《登楼赋》
5、A、描绘了登楼所见到的美景B、抒发了去国思乡之情
6、C、抒发了怀才不遇之恨D、以上都对
7、3、南北朝骈体文学成就最高的作家是
8、A、庾信B、鲍照C、孔稚珪D、江淹
9、4、鲍照有感于广陵历遭兵火而作的骈赋是
10、A、《芜城赋》B、《哀江南赋》C、《恨赋》D、《别赋》
5、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田园将芜,胡不归胡:为什么
B.三径就荒,松菊犹存就:快要
C.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谏:劝谏
D.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观遐:远
6、下列对本文文意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陶渊明做官单纯是为了养家糊口,他做彭泽令仅以“足以为酒”为理由。
B.陶渊明去做官,既有家贫、谋生无术的缘由,也有亲故劝告、诸侯厚爱、家叔引荐、彭泽不远的缘故。
C.陶渊明辞官而去最根本的理由是质性自然,感到官场拘束,出仕违背志向。
D.其妹新亡,前去奔丧也是陶渊明辞官的因素之一。
三、名词解释
骈文:魏晋以来产生的一种文体,又称骈俪文。
骈文是与散文相对而言的。
其主要特点是以四六句式为主,讲究对仗,因句式两两相对,犹如两马并驾齐驱,故被称为骈体。
在声韵上,则讲究运用平仄,韵律和谐;修辞上注重藻饰和用典。
由于骈文注重形式技巧,故内容的表达往住受到束缚,但运用得当,也能增强文章的艺术效果。
而南北朝时期,亦不乏内容深刻的作品,如庾信的《哀江南赋》,他一方面描写了自己身世之悲,一方面则谴责了梁朝君臣的昏庸,表达对故国怀念之情。
唐以后。
骈文的形式日趋完善,出现了通篇四、六句式的骈文,所以宋代一般又称骈文为四六文。
直至清末,骈文仍十分流行。
四、简答题
请简单分析“三径就荒,松菊犹存”、“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等句的比喻、象征意义。
“三径就荒,松菊犹存”园里的小路长满了荒草,但凌风傲雪的松菊还依然如旧。
三径:王莽专权时,兖州刺史蒋诩辞官回乡,于院中辟三径,唯与求仲、羊仲来往。
后多以三径指退隐家园。
写出作者归隐的决心。
而“松菊犹存”,指作者清高的心境,高洁的风尚!松和菊则是作者高洁品质的象征。
“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白云自然而然从山间飞出,鸟儿飞倦了就知道返回山来.比喻作者自己无意出仕,厌倦官场而隐,“倦飞”表明他厌倦了官场尔虞我诈的生活,渴望返归田园的心情.表露自己的高洁志趣和找到归宿的愉悦. 五、默写《归去来兮辞》第一二自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