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当代语境中高校文学理论课程群的建设

合集下载

从单一课程走向课程群教学——文学理论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从单一课程走向课程群教学——文学理论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从单一课程走向课程群教学——文学理论课程教学改革探索黄皎碧(盐城师范学院文学院。

江苏盐城224002)摘要:高校文学理论课面临着如何重建文学理论.如何将当下复杂的文学现象纳入自己的视野和如何高效地培养学生的理论运用能力三大问题。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在教学实践中从“建立课程群,整合教学内容”;“更新观念,拓宽视野。

加强教学实践性”;“建构多媒体教学平台.加大信息量,延伸课堂教学”等方面进行了改革探索。

文章对这一改革探索过程作总体阐述。

关键词:课程群平台前沿性体系边缘化文学理论课是高等院校中文专业的基础理论课。

20世纪以来.文学理论爆炸性的繁荣令人吃惊,流派之多令人难以暇接,各种理论不同程度地被译介,对丰富我国的文学理论和文学批评都起到了积极作用.也一定程度上促使高校文学理论教学内容的更新。

从另一个方面看,由此也加大了学生学习的难度.更增加了中文专业课程改革的难度。

“难度”还不尽于此,从20世纪后半叶文学理论的未来成为文学理论界焦虑的主题。

这不是因为哪一种理论流派能否成为一统天下的理论霸主。

也不是因为文学文本的“内部研究”又回到了与文学文本相关涉的心理的、社会的、伦理的、意识形态的、文化的等“外部研究”,而是人文学科与科学学科问和人文学科之间的越界.打破了原先的知识布局和传统观念,造成文学研究的对象——文学的界定困难。

这一困难不仅仅是文学理论界的难点。

也是高校文学理论课的难点。

也就是说.文学理论课陷入了两个困境:一是文学自身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偏离了经典文学范式.向文学理论提出挑战:二是在一贯以经典文学作为研究对象和在经典文学范式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文学理论与时下的文学发展相脱离。

如何才能使文学理论走出困境,这不仅是文学理论家的职责.也是文学理论教学教师的职责。

针对上述具有普遍性的问题.根据我校文学院培养创新型中文专业人才、应用型人才的目标和本科段课程设置要实用化、科学化、系统化的总的指导思想,几年来,我们在文学理论课程教学中做了大胆的尝试。

大学语文课程群建设的思考

大学语文课程群建设的思考

沟通和学 习交流平 台 , 学生在校 三年期 间 , 使 每学年都 有语
文类 课 程 , 而 达 到 较 全 面 的 掌 握 阅读 、 作 、 达 能 力 的 目 从 写 表
学 内容单一 , 难在顾 及 工具 性、 很 知识 性 的同时 , 顾 审美 兼 性、 人文 性。高职 院校 的语 文类 课程 教学 , 无论 是 规模 、 质
依据 , 把立德树人作 为根本 任务 ; 其体 系要 以学生未来 工作 体系为基础 , 整合理论 知识 和实践 知识 、 显性 知识 和默会 知
识 ; 大 学 语 文 课程 群 ” 实 施 要 以学 生 为 中心 , “ 的 以活 动 为 过
程群概念。它是指文学欣 赏 、 应用写作 、 交与 口才等学 习 社
时, 3 总 6课 时 ; 课 时 数 达 到 10课 时 。这 样 的安 排 可 以 为 总 8 不 同学 科 、 同专 业 、 同 年 级 的 学 生 创 造 一 个 全 新 的 母 语 不 不
块 中, 以人文素质教育为主的语文课往往 重视不够 。高 职 对
院校 要 想 培养 全 面 发 展 的 专业 人 才 , 必 须 把 人 文 素 质 教 育 就 放 在首 要 位 置 。但 由 于 过 去 高 职 院 校 原 有 大 学 语 文 课 程 教
量 、 果 , 还 没 有 完 全 达 到 高 职 培 养 目标 和 提 高 学 生 人 文 效 都 素质 的 要求 。因 此 , 在具 体 教 学 实 践 中 , 我们 立 足 人 才 培 养
的, 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扎实的基础 。 3 确立“ 、 大学语文课 程群 ” 的教学 观念、 教学 内容和教学 方法 等, 突出高职各 类课 程 的交融特 色 , 使之真 正发挥 “ 人 文教育主渠道” 的作用。“ 大学语 文课程群” 改革要发挥教师

理论体系·审美体验·文化研究——对《文学理论》教材建设的思考

理论体系·审美体验·文化研究——对《文学理论》教材建设的思考


学 批 评被 置 换 为政 治批 评 。客 观 地 说 ,在 新 中 国成 立之 前 , 何 ,直 接 影 响 到其 他 文 学 类 课程 的学 习效 果 。 但在 现 实 中 , 我 们 不 无 遗憾 地 看 到 , 《 学理 论 》 的教 学 一 直 处 于 “ 大 在民族救亡的政治语境中,这种形态的文学批评有着一定的 文 老 难 ”的状况。不少学生反映: 《 文学理论 》是中文系最难学 历 史 合理 性 。但是 ,在 建 国 以后 , 由于 片 面 地强 调 “ 以阶 级 斗 争 为纲 ” ,文 学批 评 的 泛政 治 化走 向 了极 端 ,极 大地 阻碍 的课程 ,艰深枯燥 ,很难引起 兴趣 。我们认为,造 成这种状
[] 2 吴晓邦主编 . 当代中国舞蹈[ ] 当代中国出版社,2 0 . M. 0 6 [] 3 王克芬 隆荫培 张世龄著. 二十世纪的中国舞蹈 []青 岛 M.
出版 社 ,2 0 . 0 4
传 ,对红土地文艺有初步的印象 ,不断发现 、搜集报刊 、网 络资料;其次,在 自习课时间,由语文组老师带领所教班级 同学带上笔记、相机等参观 闽西历史博物馆 ,记录或拍 下令
未来 。正如马克思说过 的: “ 革命者 新f唤革命的亡灵, {
是 为 了新 的战 斗 任 务 。 ”我 们 发扬 过 的革 命 传 统 ,是 为 了 三 、战地黄花分外香 建构主义心理学认为学 习是学习者与文本之间的交互作 重 塑 红 土 地 的 人 文 精 神 。 坚 持 文 艺 百花 之 一 簇 的 红 土 地 文 用 , 学 习是 学 习 者 在教 师 指 导 下凭 借 自己原有 的认 识 结 构对 来 自客 体 的信 息 进 行选 择 、加 工 、重 组 ,用现 有 的认 识 结 构 式 ,不 仅 有利 于 学 生 完 成认 知 方 面 的 自我 建 构 ,而 且 有 利 于 学 生在 情 意 方面 的 自我 建 构 。 在 向学 生 传授 红 土 地 文 艺知 识 的过 程 中 ,我 们 运 用 了 调

构建语文课程群,拓宽语文新视野

构建语文课程群,拓宽语文新视野

构建语文课程群,拓宽语文新视野摘要:当下语文学科越来越被重视,而基于语文学科的特点,学好语文不是一件简单的事,不仅要有耐心还要善于领悟,教师要善思善为,学生要乐学乐习,怎样解决善和乐这两难的问题,我校语文教研组经过多次磋商和研讨,决定尝试利用多彩语文课程群来整合多方资源,拓展课堂的广度和厚度,利用多维度多层面的授课方式,带动学生立体阅读的兴趣,为学生搭建可听可看可思可悟的共享平台,进而形成读写共生的良好氛围,为“想学语文、会学语文、学好语文”打造宽广的格局。

关键词:语文课程群实施规划读写共生《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

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课标像一盏明灯不仅指引方向,也像一把钥匙打开通往学生心灵的大门。

在课标框架下在双减背景下构建具有学校特点的语文课程群,既体现抬头望天又能践行脚踏实地,既拓展课程,又深入实践。

让我们用自己的时间,以自己的步调在自己的学科领域自由遨游,丰富知识,广博见闻,享受心的抚慰,情的诉求,志的熏陶,完美人格,净化心灵。

一、多彩语文课程群实施背景(一)学科的现状:当前初中生在语文学习中,普遍感到语文学起来很乏味,动力不足,兴趣不浓。

究此原因可能有多个方面:一是语文学科涉及面宽,知识点散,很多开放题没有统一答案;二是课本内各单元所选文章文体不够统一,不易教也不易学,学生很难深刻的体会和理解,不容易短期内产生获得感。

三是中考涉及课本内容也不多,老师只能教答题技巧及方法,只能宏观指导,不能控制微观,没有很多点对点的教学实效性。

四是没有一定的场景感官,碎片式的思维难以维系学生长久的学习热情。

(二)拥有的资源:我校语文教研组人数多实力强,其中高级教师31人,一级教师23人。

独立学院中文语言类课程群建设的几点思考

独立学院中文语言类课程群建设的几点思考

首 先 , 有 利 于 知 识 的 系 统 化 教 学 和 学 习 。 相 关 课 程 整 汉 语 和 语 言 学 概 论 教 学 工 作 的老 师 都 知 道 ,语 言 学 概 论 和
体 的融 合 和 如 何 规 划 就 是 课 程 群 建 设 ,将 课 程 群 的教 学 目 现 代 汉语 的教材 本 身就有 许 多 重复 的地 方 ,如语 音 的性 标 分 解 到 每 门课 、 每 堂 课 的 教 学 , 就 表 现 为 课 程 群 体 系 的 质 、音 位 , 语 法 的组 合 , 语 义 ( 或 词义 ) 文 字 等 ,所 以 组 织 设计 和 各 主 讲 教 师 根 据 每 门 课 程 的 教 学 目的 进 行 教 材 无 论 是 讲 授 现 代 汉 语 还 是 语 言 学 概 论 都 必 须 首 先 解 决 这
理 好其间 的协 调与对接 问题 。基 于此 ,建立 中文 语言类课 好 基 础 。教 学 团 队 是 指 以专 业 建 设 、 课 程 建 设 等 为 任 务 , 程 群 , 形 成 教 学 实施 、 教 学 研 究 与 改 革 等 方 面 的
独立 学院中文语 言类课程群建设 的
几 点 思 考
◎刘 晓 燕 田 月丽
众 所 周 知 ,教 学 质 量 是 独 立 学 院 发 展 的 基 石 。 独 立 学 备 综 合 素质 的 教 师 团 队 , 单 一 的课 程 结 构 优 化 为 综 合 性 课
院由于师资紧 张 以及 自身的定位特 点,教学任务 较重 ,很 程体系 ,使课程 结构 由单纯 的单一性转化 为多种 类型的课 多教师可能都 承担两 门或 多 门课程 的教学 ,所带 课程一般 程或课 程群 。以课程 群为核心 ,将使 团队成 员之间更注重

高师语文教育专业的文学类课程群建设刍议

高师语文教育专业的文学类课程群建设刍议

高师语文教育专业的文学类课程群建设刍议作者:郭楚玙,曾洁来源:《现代职业教育.高职本科》 2017年第8期课程建设关系人才培养的质量,课程群建设是将多门相关课程视作一个整体,进行协同建设,它是近年来高校课程建设的趋势之一。

现当代文学、古代文学、外国文学、儿童文学、文学理论这五门课程是高师语文教育文学类的专业核心课程,前四门学科承担着理清中外文学发展脉络、认识重要作家作品等教学任务,文学理论则是承担文学鉴赏与评论等相关的教学任务,这几门课程既相互独立又相互影响,如果将这几门课程作为一个整体,建立文学类课程群体系,将在一定程度上提高高师语文教育文学类课程的教学质量。

一、高师语文教育专业的文学类课程建设存在的问题(一)课程没有科学规划,不符合高师学生的接受习惯高师语文教育文学类课程存在着规划不合理的现象,如文学理论这门课程理论性强,需要有一定的文学史知识积累,如果将文学理论安排在文学史类课程之前,不符合学生接受习惯,会给理论教学造成一定的影响。

另外,高师的专业课建设不同于本科院校,要有一定的特点与针对性,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显得尤为重要。

高师院校语文教育专业旨在培养合格的语文教师,所以在进行文学类课程教学的时候,要充分考虑本校的学生情况与培养目标,不能生搬硬套本科院校中文系的课程安排、课程内容、教学方法。

(二)课程重复讲解,造成资源浪费高师语文教育文学类课程课堂时间就很有限,如果不重视学科课程群建设,很容易造成几门课程讲解的重复、资源的浪费。

例如,儿童文学这门课程的内容和外国文学以及中国现当代文学有一定程度的交叉,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伊索寓言等内容,在外国文学中已经出现过,儿童文学课程中不应再进行相同的讲授,而是应该从儿童文学自身课程的角度进行新的阐释,建立高效的课堂。

(三)课程切断联系,没有形成整体文学类课程内容本身就是互相影响的。

例如,现当代文学史中,许多作家作品受中国古代文学与传统文化的影响。

再如外国文学史这门课程,由于文化背景等原因,容易造成学生理解上的困难,如果可以联系中国文学史内容进行对比讲解,将大大利于学生的学习。

基于文艺学课程群建设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分析

基于文艺学课程群建设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分析

基于文艺学课程群建设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分析作者:马英群来源:《文教资料》2014年第12期摘要:新世纪以来,社会和时代不断变化,我国高校面临诸多办学困境,制约了高校的发展。

虽然文艺学课程群建设在教育管理部门的积极支持下,得到了一定的发展,但是仍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

这些问题主要表现为文艺学课程群建设与老师在职培养的问题、文艺学课程群各个课程之间的关系问题、文艺学前沿研究成果向课程资源转化的问题,这些问题一直制约文艺学课程群的发展。

文章对这几个问题作分析。

关键词:文艺学课程群建设我国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科建设中,课程类型大致可以分为:理论型、文学型和语言型。

在具体的课程教学中,文学理论课程建设会遇到诸多难题。

传统的文学理论是融合了文学、语言学、历史、哲学、心理学、社会学等学科知识而形成的一门交叉学科,而且是抽象的理论,学生没有足够的学科知识储备,在学习中一知半解。

在文艺学领域,将多门课程视为一个整体协同建设,这是一种教学改革模式。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教育部门以课程群的方式建设文艺学学科,这无疑是一条新的课程革新之路。

本文主要从文艺学课程群建设中应注意的问题出发,谈谈文艺学课程群建设的未来发展之路。

一、文艺学课程群设置的现状一般情况下,高校文艺学课程群包括文学概论、中国古代文论、美学、西方文论、文艺心理学,其中文学概论是文艺学课程群的核心课程,是汉语言文学专业核心基础课程之一。

这样的课程群设置可能还不够完善,例如文学鉴赏学、文学批评学等重要的文学课程都没有开设,学生在学习中对文学现象的感性认识及整体性认识都比较薄弱,不利于培养文学知识整合能力,没有开设文学批评课,使学生没有机会参加文学概论理论知识的实践操练。

另外,刚从中学应试教育升上来的学生在知识储备、思维能力方面很难适应。

因此,对文艺学课程群建设发展中问题的解决及优化是非常有必要的。

二、文艺学课程群建设中应该注意的问题(一)文艺学课程群中教师培养的问题。

高校课程群建设理论与实践中的几个问题

高校课程群建设理论与实践中的几个问题

•引言•高校课程群建设理论•高校课程群建设实践•高校课程群建设中的几个问题•高校课程群建设的优化策略目•结论与展望录01当前高校课程建设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课程群建设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但实践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需要深入研究。

研究的意义和价值通过对高校课程群建设理论与实践中的问题进行研究,有助于提高课程建设的质量和效益,促进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

研究背景与意义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研究内容与方法01定义特点课程群的定义与特点学科交叉融合知识建构与知识创造创新思维与创新能力系统性原则动态性原则创新性原则实践性原则01课程群建设现状分析课程群建设的现状课程群建设存在问题的原因课程群建设的重要性课程群建设实践案例北京大学的“核心通识课程”清华大学的“学堂班”建立有效的协调机制加强学科交叉融合注重国际化教学课程群建设实践的启示01课程群建设中的资源整合问题资源整合的必要性不同学科之间的资源整合存在难点,如跨学科教材的编写、跨学科教师的培训等,需要加强沟通和合作。

资源整合的难点资源整合的建议03教师角色转变的建议课程群建设中的教师角色转变问题01教师角色转变的必要性02教师角色转变的难点课程群建设中的学生学业评价问题学生学业评价的必要性学生学业评价的难点学生学业评价的建议01加强顶层设计,优化资源配置总结词顶层设计是高校课程群建设的首要任务,需要从全局角度出发,进行资源配置和优化。

详细描述高校应从整体上规划课程群的建设,制定科学合理的建设方案,包括明确建设目标、任务、实施步骤和评估标准等。

同时,要注重跨学科的资源整合和共享,加强不同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形成具有特色的课程群。

教师是高校课程群建设的关键因素,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直接影响到课程群的建设效果。

详细描述高校应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和培养,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

要注重教师队伍的梯队建设,加强不同学科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促进教师之间的经验分享和技能提升。

高校语言文学专业群建设策略研究

高校语言文学专业群建设策略研究

高校语言文学专业群建设策略研究在当今快速发展的社会中,高校语言文学专业群的建设显得尤为关键。

本文将研究高校语言文学专业群的建设策略,旨在提供一些有效的指导原则,以促进该领域的发展。

一、背景介绍高校语言文学专业群是指由语言学、文学、翻译、传媒等相关专业组成的学科群体。

它的建设对于培养优秀的语言文学专业人才、推动文化交流以及提高国家软实力具有重要意义。

二、特点分析语言文学专业群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 学科交叉性:语言文学涉及到多个学科领域,如语言学、文学理论、翻译学等。

建设专业群能够促进学科间的交流与合作,提高效率。

2. 文化价值:语言是文化的表达方式,文学是文化的载体。

高校语言文学专业群的建设应注重传承与创新,推动文化的发展。

3. 人才培养:专业群的建设应该与人才培养相结合,通过设立综合性的实践课程和实习实训基地,促进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提升。

三、策略分析基于上述特点,可以提出以下建设策略:1. 加强学科交流与合作建设高校语言文学专业群需要加强不同学科间的协作与交流,组织学术研讨会、讲座等活动,以促进各学科之间的理论交流和合作研究。

此外,建立跨学科研究中心,提供研究资源和项目资助,激发学者之间的合作研究激情。

2. 打造创新平台以学科建设为基础,高校语言文学专业群应打造创新平台,为学生和教师提供创新实践的机会。

建立实践课程、创新实验室和实习实训基地,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同时,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提供良好的人文环境,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人文情怀。

3. 拓展国际合作高校语言文学专业群建设应积极拓展国际合作,与国外优秀学府建立合作关系,开展互派教师和学生交流项目。

这样可以促进学术交流,提升专业群的国际影响力,并引进国际先进的教学理念和研究成果。

4. 加强产学研结合专业群建设应注重与企业合作,将产业需求纳入专业设置和教学内容中,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复合型人才。

建立校企合作实验基地,为学生提供实习和就业机会,加强产学研结合,推动科技成果转化。

新文科建设背景下大学写作课程与教学团队建设研究

新文科建设背景下大学写作课程与教学团队建设研究
一、从教学质量国家标准重新审视大学写作课程目标
公共基础课程的定位使大学写作课程的目标往往被限定为培养写作基本素养与文体 写作技能。2018 年,清华大学基于大学生写作表达能力培养开设了一门名为“写作与沟 通”的写作课程,设立“写作与沟通教学中心”以配合课程建设,引起社会广泛关注。
其实,对于大学生写作与沟通等语言能力的要求,在 2018 年版《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 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下文简称《国家标准》)里所列的 125 个专业中,大多数专业技能 与素养要求中都有述及[1]。据统计,在 2018 年版《国家标准》所列的 125 个专业大类中,直 接表达写作能力要求的有 8 个专业;与写作有关的能力要求的有 76 个专业(这些专业要求 “文字”“语言”“书面”“书写”“表达能力”等);涉及写作能力表达的有 15 个专业(这些专业 要求“人际沟通”“口语表达”“话语交流”等)。其他有专业创作要求的有7个专业,如戏剧 与影视学(广播电视类)、戏剧与影视学(电影与电视艺术)、旅游管理、临床医学等。除毕 业论文外,没有标识出具体写作要求的有 33 个专业,如法学、外国语言文学、数学等。可
报告、规章制度、演讲稿、司法文书、涉外文书、公文写作。
王 锡 渭《新 编 大 学 写 作 教 程》(第 二 版),北 京 大 学 出
上编写作原理论:写作的含义、规律、特点,写作发现,构思、表达。下编写作
版社 2011 年版
文体论:新闻文体、文学文体、应用文体、申论、理论文体写作。
概 论(立 意 与 运 思 、选 择 与 安 排 、表 达 与 修 改),概 述 性 写 作(主 题 、材 料 、语
二、新文科建设背景下大学写作课程的重新定位
2020 年 11 月 3 日,新文科建设工作会议在山东大学召开。会议发布的《新文科建设宣 言》中要求新文科建设的专业优化必须紧扣国家软实力建设和文化繁荣发展新需求,紧跟 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新趋势,积极推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与文科专 业深入融合,积极发展文科类新兴专业,推动原有文科专业改造升级,实现文科与理工农 医的深度交叉融合,打造文科“金专”,不断优化文科专业结构,引领带动文科专业建设整 体水平提升。与专业建设相呼应,作为公共基础课的大学写作也必须进行“改造升级”,结 合与相关学科的关联性内容来确定写作素养与技能方面的范畴。大学写作课程肩负的职 责不只是培养学生的文体写作技能,还要培养他们沟通、表达等多种语言运用方面的基本 能力。教育部在 2017 年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语言文字工作的意见》中明确指出: 良好的口语、书面语表达水平和语言综合运用能力是国民综合素质的重要构成要素,在个

最新 大学当代文学课程教学探析-精品

最新 大学当代文学课程教学探析-精品

大学当代文学课程教学探析大学当代课程教学探析一、中国当代文学课程教学改革的必要性地方区域性普通本科高校的应用性人才培养目标,汉专业实际及其教学现状以及培养对象的不同要求等因素决定了中国当代文学课程必须进行教学改革。

应用性人才培养目标是我国一些地方区域性高校在高等结构大调整中对教育市场化趋势做出的战略选择。

所谓应用性人才,是指适应社会需求、动手能力强、基础宽的多面手。

这里包括如下涵义:其一,在专业知识的掌握上以基础为主;其二,在知识结构上要求面比较宽:其三,在综合素质上要求实践能力强:其四,在培养方向上以社会适应性为主要特征。

人才培养目标是专业教学的指挥棒.应用性人才培养目标所要求的实际上是一种高等,其教学理念、教学模式都是有自己的要求的。

如何与应用性人才培养目标保持一致,是专业课程在教学上必须解决好的问题。

中国当代文学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主干课程,无疑迎来了一次教学上的挑战,必须进行改革。

高校设置的专业从性质上分为理论素养型和应用技能二类。

汉语言文学专业是高校的一个传统专业,属于理论素养型的。

它主要是以培养和提高教育对象的人文素养为目标的,而在实践技能方面的要求则比较低.其专业课程的设置与应用性人才培养目标并不是一致的。

应用性的人才培养目标确定了所设置的专业及其课程应该是技能型的。

这种疏离现象也造成了专业课程教学的尴尬。

目前,由于专业源远流长的惯性影响,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和许多课程一样,在教学上依旧照搬素养型的教学传统。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是主体学生始终处于被动的地位;授课方式以教师灌输为主,即使利用多媒体课件的教学,也仅增加了一些内容的直观性,并没有偏离教师讲授这个中心:教学内容依旧按照传统的要求进行安排,知识传播居于主导地位,能力的培养依旧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

在考试考查中,依旧偏重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能力的测试没有放在应有的位置上。

这就明显地形成了培养目标与课程教学两张皮的现象。

要打破这种现象,必须进行教学改革。

新课标背景下高中语文群文阅读课程体系的建设与完善 ——以统编版教材为例

新课标背景下高中语文群文阅读课程体系的建设与完善  ——以统编版教材为例

新课标背景下高中语文群文阅读课程体系的建设与完善——以统编版教材为例摘要:群文阅读教学是指围绕议题并根据多个文本进行探究式阅读教学。

这一阅读教学方式并不是单纯地将几篇文章组合在一起,而是需要充分考虑文本内容、思想主题,从而使学生有针对性地进行阅读探究,提升阅读能力,发展语文核心素养。

新课标背景下,高中语文教学对群文阅读教学提出了更高要求,本文基于语文课程观探讨群文阅读课程体系建设的必要性,并提出进一步建设完善课程体系的策略,以期为提高阅读教学有效性提供有益指导。

关键词:高中;语文;统编版;群文阅读;课程体系;群文阅读是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单篇阅读、整本书阅读以及课外阅读,共同组成了阅读教学体系。

群文阅读课程体系包含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等内容,这些内容的建设与完善对群文阅读教学质量具有直接影响。

加强群文阅读课程体系建设对于实践语文课程标准,达成语文课程目标具有积极作用,有助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完善个体品格与能力。

一、新课标背景下构建群文阅读课程体系的必要性(一)群文阅读教学是践行语文课程标准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实际上是一个对话过程,是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对话,是读者与作者之间的对话,是文本之间的对话。

然而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以单篇阅读教学为主,多元对话无法实现,缺乏文本间的对话,并且教学缺乏思想深度,学生的学习停留在文本表面,未能将知识有效内容,促进自身发展。

群文阅读可以弥补单篇阅读教学的不足,并且能够更好地贯彻落实新课标对于阅读的要求,提高高中语文教学的科学性、有效性。

此外,统编教材是由国家教育行政部门同意组织编辑,通用于全国各地的学校教材。

本文基于统编教材进行群文阅读课程体系建设与完善探究,可以为课堂教学提供新思路,促使群文阅读教学满足新课标要求,实现语文课程目标。

(二)完善的群文阅读课程体系有利于培养语文素养课设体系的建设与完善主要围绕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以及课程评价展开。

探析当代语境中高校文学理论课程群的建设

探析当代语境中高校文学理论课程群的建设

探析当代语境中高校文学理论课程群的建设摘要:当下的高校文学理论课程教学,面临着一些困境,其中解决的办法之一就是以当代意识为指导,进行文学理论课程群的建设。

在进行文学理论课程群的建设中,有必要对于核心概念的界定、理论依据、研究现状和研究内容进行梳理和总结。

通过课程群的建设,实现文论间知识的渗透和转换,定会产生教学的整体效益,使文学理论这个系统不断充满着生机和活力。

关键词:当代语境;文学理论课程群;教学改革;课程建设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20-0243-02一、高校文学理论课的教学现状高校的文学理论课程大都属于专业基础课或者专业必修课,对于提升大学生人文素养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然而随着教学环境的变化,这些课程在教学中所出现的问题也日益凸显。

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注重历史经典,很少顾及当下的现实生活。

学生现在明显感觉到课堂上的文艺学知识僵化和老化,脱离实际,不能解释现实生活中提出的一些问题,也不能解释当代大学生们实际的文艺活动和审美体验,从而产生了对文学理论课程的消极态度。

第二,大都存在着重理论轻实践的问题。

任课教师往往是从理论到理论,高高在上,少有对于文学问题的具体阐释和实践环节的锻炼。

第三,各课程之间独自言说,很难做到相互融通。

文学理论课程的本质是形同的,都是对文学现象的总结和文学规律的把握。

但现在一些教师往往将时间和精力局限于某一单一的课程,从而固步自封,缺乏更宽阔的学术视野,不能使学生获得触类旁通的学习效果。

针对以往局限于单门文学理论课程教学的不足,因此有必要把文学理论课程作为一个群体来统筹考虑,实行文论间的现代转换,避免单兵突进,以有利于教学内容和教学资源的整体优化,产生规模效应。

同时,坚持以当代意识为指导思想,在教学中注重补充新的富有生命力的教学内容,删减陈旧和晦涩难懂的材料,力争在规模上瘦身,在内容上新鲜,以适应新形势下教学的需要。

从单一课程走向课程群教学——文学理论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从单一课程走向课程群教学——文学理论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作者: 黄皎碧
作者机构: 盐城师范学院,文学院,江苏,盐城,224002
出版物刊名: 文教资料
页码: 207-209页
主题词: 课程群;平台;前沿性;体系;边缘化
摘要:高校文学理论课面临着如何重建文学理论,如何将当下复杂的文学现象纳入自己的视野和如何高效地培养学生的理论运用能力三大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在教学实践中从'建立课程群,整合教学内容';'更新观念,拓宽视野,加强教学实践性';'建构多媒体教学平台,加大信息量,延伸课堂教学'等方面进行了改革探索.文章对这一改革探索过程作总体阐述.。

新课改背景下分析如何构建高中语文群文阅读高效课堂

新课改背景下分析如何构建高中语文群文阅读高效课堂

新课改背景下分析如何构建高中语文群文阅读高效课堂发布时间:2021-01-15T14:55:14.530Z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29期作者:黄颖[导读] 随着社会不断发展进步,高中语文老师和学生更加注重个人素质的提升黄颖梧州市第八中学广西梧州 543001摘要:随着社会不断发展进步,高中语文老师和学生更加注重个人素质的提升,所以在新的课堂背景之下,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就使用了群文阅读的教学模方法,同时还和现代化技术进行融合,共同提高高中语文课堂的学习效率。

关键词: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群文阅读;自主创新引言:在人们的日常生活当中,人们都是离不开阅读,读书看报纸,以及日常工作当中的写作创作等等,所以我们的生活是离不开阅读的,阅读在我们的生活当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时也是人们学习以及研究科学技术的基本工具。

目前高中的语文合作学习模式对于目前的高中语文课堂改革提出了很多创新,其目的是为了颠覆以往的教学模式,让学生更加容易理解以及提高学生学习语文学习兴趣,这样就能够促进整体语文学习效率提升。

一、新课改下高中语文群文阅读课堂开展的现状决定高中语文群文阅读课堂开展的结果好坏,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在于学生思想的转变,如果学生没有意识到其重要性,那么就无法长久的开展下去,同时也不会有很好的结果,只会停留在表面,久而久之就会形成一种流程化。

所以为了能够改变思想,让学生意识到其重要性,就需要在学校内部开展演讲,让全体学生从根本上理解语文群文阅读的重要性,才能够在全校内开展语文群文阅读,也就避免了换汤不换药的局面出现。

在语文课堂当中,经常会出现没有老师监督和督促每一位学生的情况,以及一些制度在进行颁布后没有落实到位,缺乏执行,以及制度在执行过程当中出现执行错误等等,这些问题都需要学生及时的发现并且学校进行改进。

例如在河北省的某一个高中学校当中,在设立了阅读课程之后,每个星期都会有各自不通过的班级不同小组的学生自发的组成小分队,向各国班级传递本周的阅读目标,以及未达成的惩罚措施等等。

新课标背景下高中语文群文阅读模态化建设研究

新课标背景下高中语文群文阅读模态化建设研究

新课标背景下高中语文群文阅读模态化建设研究
新课标下,高中语文教学重点强调“立足中国文化传统,开拓世界文化视野,培养学生的文化情感、文化意识和文化自信”。

群文阅读作为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文化意识和拓展文化视野的重要途径。

因此,在群文阅读方面,应该注重以下方面的模态化建设:
1. 教学内容的丰富性。

群文阅读的教学内容应该涵盖中国传统文化和世界文化的多个领域,涵盖多种文体和题材类型。

教师可以通过选择优秀的文学作品、历史事件、科学发现、艺术作品等,来培养学生对于多元文化的认识和了解。

2. 教学方法的多样性。

教师应该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设定不同的教学策略,并采用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在阅读和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其个性和潜能。

例如,可以通过小组讨论、课堂演讲、信息采集与分享等方式,提高学生的活动性和参与度。

3. 教学评价的科学性。

针对群文阅读的教学,教师需要科学设计学生的评价方法,包括评估学生的阅读能力、文化意识和文化情感等多个方面。

在考试评分方面,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阅读程度和理解能力,根据学科要求进行科学评分。

总之,在新课标下,高中语文群文阅读模态化的建设,需要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教学评价上进行综合考虑,旨在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世界文化和中国文化,进一步提升其文化素养,增强其文化自信心。

关于文学理论建设的思考

关于文学理论建设的思考

关于文学理论建设的思考新时期以来,文学理论建设有了空前的繁荣。

在改革开放以前的30年,成系统的文学理论着作在50年代有十余种,60年代只有以群主编的《文学的基本原理》。

然而,近二十几年来,仅教材就出版了二三百种。

文学理论建设的繁荣,还体现在出版了各个分支理论的研究和着述,如文学本质特征论、文学创作论、文学发展论、文学鉴赏论、文学作品论和文学批评学、文学社会学、文学心理学等等取得了可喜的实绩。

当然,文学理论的研究和建设还需要进一步深入和发展,这就要重视各个层次的文学理论建设。

根据目前我国文艺学的状况,可以大概分为三个层次:普通文艺学,马克思主义文艺学,以及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文艺学。

它们之间是一般与个别,共性与个性,普遍与特殊的关系。

普通文艺学,或者称为一般文艺学,应该是人类社会中所具有共同性的一切文学现象的总结和概括。

这些概括应该能适用于所有时代、所有民族、所有国家和地域、所有文化的文学,能够解释这些不同文学的具体的现象。

这是第一个层次的文学理论,也是抽象程度最高的、最概括的文学理论。

文艺学的基本问题首先是回答“文学是什么”的问题。

虽然近年来文学理论领域“反本质主义”一派自有其产生的理由和基础,但一个学科如不解决其研究对象的本质问题,则这一学科在实际上就不能确立。

童庆炳先生在一次对话中说:“陶东风说我的教材定义太多,是有‘本质主义’的倾向认为只要介绍几种观念,无须概括;只要描述性,不需判断。

但是陶东风自己在编写教材时,认为最后还是要给文学下定义。

” ① 这件事很有趣也很能说明问题。

就文艺学来说,只有确定了文学的本质,才能确定文学的边界,并确定由本质所决定的文学的价值评价体系。

凡事物都是有本质的,但事物也都是历史的、活动的,因此事物的本质不是僵死的、不变的东西,总是在不断的演变中。

文学也是如此。

另一方面,文艺学是研究一切文学现象的规律的学科,是人类对文学现象的理性的认识,这种认识也同样不是僵死的、不变的。

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任务群的设置问题分析及设置技巧

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任务群的设置问题分析及设置技巧

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任务群的设置问题分析及设置技巧1. 引言1.1 研究背景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任务群的设置问题一直是教育研究领域的一个热点问题。

随着教育改革和高考改革的不断深入,高中语文教学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在这样的背景下,如何有效地设置和组织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任务群,成为了关注焦点。

要考虑到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特点和需求。

高中语文教学是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审美情趣和批判性思维能力的重要环节,阅读是语文学习的重要方式。

通过设置好的阅读教学任务群,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学生的信息获取方式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教育教学也需要与时俱进。

设置科学合理的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任务群,能够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提高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

研究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任务群设置问题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和理论意义。

通过深入研究和探讨,可以为提升高中语文教学质量和水平提供有益的启示和参考。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通过分析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任务群的设置问题,探讨如何更好地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文学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研究目的在于深入探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任务群的概念和特点,为教师在实际教学中更好地设计和实施任务群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研究目的还在于总结和分析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任务群设置的必要性和原则,探讨如何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和需求来合理设置任务群,促进学生的有效学习。

本研究旨在提出一些实用的技巧和方法,帮助教师更好地设计和实施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任务群,提升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体验。

通过以上几个方面的研究目的,可以更好地推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改革与发展,提高学生的阅读素养和文学修养水平。

2. 正文2.1 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任务群的概念和特点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任务群是指根据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兴趣特点,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阅读任务,通过小组合作、相互交流和合作解决问题的方式,促进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发展。

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任务群的设置问题分析及设置技巧

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任务群的设置问题分析及设置技巧

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任务群的设置问题分析及设置技巧一、问题分析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信息化教育的快速发展,高中语文教学任务群的设置问题也逐渐凸显出来。

传统的语文教学任务群设置往往无法满足学生的多样化需求,教学方法单一,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得不到有效锻炼。

如何合理设置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任务群,以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1.1 任务群设置不合理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任务群设置中,往往将阅读任务群单一化或者呈现出碎片化的问题,难以全面锻炼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

课文阅读、课外阅读、文学作品阅读等任务群的设置缺乏整体性和系统性,导致学生在阅读任务中经常陷入被动接受和机械阅读的状态,无法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和有效的阅读技巧。

1.2 教学内容单一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往往只关注于教授课文的内容和思想内涵,忽略了学生对于课文的深入阅读和解读。

这种教学内容单一导致学生只能对教师灌输的知识进行被动消化,无法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1.3 阅读方法单一传统的语文教学中,阅读方法往往局限于传统的朗读、默读、理解等方面,导致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缺乏主动性和灵活性。

学生对于不同文类、不同题材的阅读方法缺乏系统性的训练和指导,无法有效提高阅读能力。

1.4 学生阅读兴趣不高由于传统的语文教学方法过于枯燥和单一,学生对于阅读的兴趣不高,导致阅读难以持久,学习效果不佳。

而且,在信息化时代,学生接触到的信息形式多样化,对于文字类信息的接受和理解能力有所下降。

二、设置技巧为了解决任务群设置不合理的问题,可以通过整合任务群内容,设计多元化的教学任务来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

可以将课文阅读、课外阅读、文学作品阅读等任务群内容进行整合,构建出一个系统完整的语文阅读任务群。

为了解决阅读方法单一的问题,可以通过引导学生多种阅读方法和技巧,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可以通过灵活运用速读、精读、细读、归纳总结等方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探析当代语境中高校文学理论课程群的建设
摘要:当下的高校文学理论课程教学,面临着一些困境,其中解决的办法之一就是以当代意识为指导,进行文学理论课程群的建设。

在进行文学理论课程群的建设中,有必要对于核心概念的界定、理论依据、研究现状和研究内容进行梳理和总结。

通过课程群的建设,实现文论间知识的渗透和转换,定会产生教学的整体效益,使文学理论这个系统不断充满着生机和活力。

关键词:当代语境;文学理论课程群;教学改革;课程建设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20-0243-02
一、高校文学理论课的教学现状
高校的文学理论课程大都属于专业基础课或者专业必修课,对于提升大学生人文素养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然而随着教学环境的变化,这些课程在教学中所出现的问题也日益凸显。

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注重历史经典,很少顾及当下的现实生活。

学生现在明显感觉到课堂上的文艺学知识僵化和老化,脱离实际,不能解释现实生活中提出的一些问题,也不能解释当代大学生们实际的文艺活动和审美体验,从而产生了对文学理论课程的消极态度。

第二,大都存在着重理论轻实践的问题。

任课教师往往是从理论到理论,高高在上,少有对于文学问题的具体阐释和实践环节的锻炼。

第三,各课程之间独自言说,很难做到相互融通。

文学理论课程的本质是形同的,都是对文学现象的总结和文学规律的把握。

但现在
一些教师往往将时间和精力局限于某一单一的课程,从而固步自封,缺乏更宽阔的学术视野,不能使学生获得触类旁通的学习效果。

针对以往局限于单门文学理论课程教学的不足,因此有必要把文学理论课程作为一个群体来统筹考虑,实行文论间的现代转换,避免单兵突进,以有利于教学内容和教学资源的整体优化,产生规模效应。

同时,坚持以当代意识为指导思想,在教学中注重补充新的富有生命力的教学内容,删减陈旧和晦涩难懂的材料,力争在规模上瘦身,在内容上新鲜,以适应新形势下教学的需要。

二、文学理论课程群建设中的几个问题
1.关于核心概念的界定
第一,关于“当代意识”:广义上的当代意识是指我们所处的这个时代产生的并且能够反映这个时代本质的,具有指导和推动这个时代发展的先进意识、科学意识。

狭义上的于“当代意识”是指文学理论课程教师置身于当代的文学和文化环境,面对当代的社会现实,把握时代的精神特征,并将对于当前形成的感知、价值和理念等自觉地运用到文学理论课程的教学改革和研究中,对传统的文学理论进行具有当代意义的阐释,以此来促进文学理论课程健康发展的改革意识。

第二,关于“文学理论课程群”:从教学及其课程建设的角度出发,把从理论上把握文学现象及其规律的相关课程称为广义的文学理论课程群。

在这个群体中主要有《文学概论》、《西方文论》、《中国古代文论》、《文学批评》、《马列文论》、《文艺心理学》、《中西比较诗学》和《美学》等课程。

2.关于国内外研究现状
第一,关于文学理论教学改革的当代意识的研究:在此领域主要以徐一周的《文学理论教学论》(接力出版社,2006年)最为代表,指出了当下文学理论教学所面临的十一个问题,其中脱离现实的问题最为明显,解决的办法是必须具有当代意识,与现实生活相结合,以发挥文学理论的审美作用和指导作用,提升其生机与活力。

但是,实际效果并不理想,还停留在理论上的研究或者限于局部的问题上,文学理论课程中的当代意识体现得还不明显。

第二,关于文学理论课程群之关系的研究:对此理论研究,主要有童庆炳的《中国古代文论的现代意义》(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主张将古代文心与现代心理美学的互相阐释,以逐步实现古代文论的现代转化。

顾祖钊的《中西文艺理论融合的尝试》(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主张中西文艺理论的融合和将古代文论的范畴和理论做出现代的阐释,转化为现代文论的范畴,以防止某些西方文论的缺陷。

关于文学理论课程群之间的关系在理论的研究上已经比较成熟,并且在实践上取得了较好的成果,现在所需要的就是继续做好文学理论课程之间的渗透和转换,发挥好课程间的辐射作用和课程群的整体效益。

3.当代语境中文学理论课程群建设的理论依据
第一,“课程群”理论。

在20世纪的90年代,为了适应高等教育课程体系改革和发展形势,提出了课程群的概念,它是指“以现代教育思想和理论为指导,对教学计划中具有相互影响、互动、有
序,相互间可构成独立完整的教学内容体系的相关课程进行重新规划、设计、构建而成的整合性课程的有机整体”。

本课题所指的文学理论课程群已具备了这些特点和要求。

第二,法国当代著名社会学家皮埃尔·布迪厄的“文学场”理论。

认为文学观是冲突的产物,没有普遍性和永恒性的文学观念,任何文学观念都不是自然产生的,而是处于一定空间位置的文学活动者建构的结果。

因此,从事文艺学研究和教学的人,应该将文学观还原到其产生的文学场域、文化场域和社会场域,将经验分析与理论阐释结合起来,解读其背后的社会实践内容,不能将文学观念从其产生的“文学场”中抽取出来,进行抽象的分析。

第三,“中国古代文论的现代转换”理论。

1996年10月,在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主办的会议上,正式拉开了中国古代文论现代转换的序幕,主张以中国古代文论为母体和本根,吸收其精华,同时深入研究西方文论和我国当代文学的创作实际,联系现实社会生活,以此来构建有中国特色的文艺学体系和文艺学教学方式。

4.文学理论课程群建设的内容
以当代意识为切入点,探讨文学理论课程群的教学改革研究和实践,主要内容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中国古代文论与当前文艺作品和现实生活之关系研究。

中国古代文论所产生的时代环境已经远离我们当下的现实生活,加之语言的陌生和现在学生对文献理解能力所限,导致古代文论与当下的教学环境有着一种将行渐远的趋势。

但是,中国古代文论是中国特色文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我
们必须采取“扬弃”的态度,充分发挥其对现实文艺的指导作用,努力缩短两者的距离,因此可以把当前的文艺作品植入到对古代文论的阐释中,把对古代文学理论的阐释植入到现实语境中,使两者之间成为有机的联系而不是互不关联的割裂体,以此来增强学生的亲近感,使他们在心灵上走进古代文论并且喜欢它。

第二,文学理论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性研究。

现在的文学理论教学大都忽视了理论学科的应用性能,缺乏解决现实问题的明确目的性。

在课程群的建设中,应当努力打破学术与实用的界限,注重加强实践环节,对当前的文艺生活发挥指导作用,甚至可以来治疗当下文艺创作中的种种弊症。

第三,文学理论课程群间的知识融通研究。

文学理论在本质上是相通的,都是对文学现象的概括和文学规律的总结,因此在整体而言,不管是古代文论或是现代文论,不管是中国文论或是西方文论都只是时间和地域上的区别,其实在知识上相互间是可以融通和转换的。

在课程群的建设中,应特别注重文学理论课程群间的知识融通,在古代文论与现代文论,在中国文论与西方文论的比较中,来进行对话、交流,以相互理解,以更宽阔的学术视野建立自己的话语系统。

其中各课程间融通的模式和特点是研究的重点。

第四,坚持整体性研究原则,确定好文学理论课程群中的专业基础课、专业限选课和选修课,做到有主有次,重点突破,整体推进,避免平均使用力量。

三、结语
通过高校文学理论课程群的建设,在当代意识的指导下,对文学
理论课程在教学内容上进行精简和适当增添当代新的研究成果,侧重应用能力的培养,与现实生活相结合,可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以便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同时,文学理论课程群不是把每一门课程孤立的对待,而是把形态或者性质相关的课程当作一个开放的系统,有利于从宏观上把握学科发展的整体趋势,有利于从大系统的角度来思考性质相关的课程间的联系和各自特定的位置,从而在这个大的课程群的系统中相互促进,使这个系统充满生机。

参考文献:
[1]皮埃尔·布迪厄.艺术的法则文学场的生成与结构[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1.
[2]徐一周.文学理论教学论[m].南宁:接力出版社,2006.
[3]张楚廷.大学教学学[m].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4]蔡钟翔.中国古典美学范畴丛书[m].南昌:江西百花洲文艺出版社,2001.
[5]拉曼·赛尔登.文学批评理论—从柏拉图到现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
[6]王运熙.中国古代文学理论体系[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9.
[7]袁济喜:中国古代文论精神[m].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2005.
[8]张少康.文艺学的民族传统[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9]曹顺庆.中外比较文论史[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98.
[10]谭好哲,马龙潜.文艺学前沿理论综述[m].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2001.
[11]赖大仁.文学理论教学何为[j].中国大学教学,2002,(2).
[12]陶东风.大学文艺学的学科反思[j].文学批评,2001,(5).
[13]钱中文.全球化语境与文学理论前景[j].文学批评,2001,(3).
[14]曹顺庆.重建中国文论话语的基本路径及其方法[j].文艺研究,1996,(2).
[15]余虹.新时期文艺学反思录[j].文学批评,1998,(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