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党外干部选拔任用机制问题分析及对策

合集下载

干部培养选拔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干部培养选拔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干部培养选拔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干部培养选拔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一、问题的背景干部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中坚力量,干部的培养选拔工作对于党的事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当前干部培养选拔工作中存在着一些问题,阻碍了干部队伍的建设和发展。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1.评价体系不全面科学当前干部评价体系虽然建立了多元评价来考察干部素质,但仍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评价标准不够科学,重视学历背景和职称,忽视了实际工作能力和业绩;其次,评价侧重个人表面功夫,忽视团队协作能力和领导风格等软技能的考核。

2.选拔程序不透明干部选拔程序不透明是当前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

干部选拔通常由一部分领导决定,普通党员难以了解具体的评选标准和程序,这容易导致非公正的选拔结果,影响干部队伍的稳定和积极性。

3.培养方式滞后干部培养方式滞后是当前干部培养选拔工作中的另一主要问题。

目前,大部分干部培养方式仍然采用传统的“交椅式”的培养方式,对于干部的综合素质提升和专业能力培养有限。

除此之外,干部培养过程中缺乏重视针对性培训,导致一些干部在新的工作环境中适应能力不强。

三、对策的提出1.建立科学全面的评价体系应该建立全面的、科学的干部评价体系,重视干部的实际工作能力和绩效,注重素质和能力的培养,并适度参考个人学历和职称。

此外,要注重团队协作能力和领导风格等软技能的考核,以全面评价干部的综合素质。

2.加强选拔程序的公开透明通过建立公开透明的选拔程序,加强干部选拔工作的公正性和公平性。

要完善干部选拔的规章制度,明确选拔的标准和程序,确保广大党员参与公开公平的竞争。

3.创新干部培养方式应积极创新干部培养方式,倡导终身学习的理念,加强干部的综合素质提升和专业能力培养。

要重视针对性培训,根据干部的实际需要,开展针对性的培训课程,提高干部的应变能力和领导水平。

4.加强干部选拔的监督和评估要加强对干部选拔工作的监督和评估,建立健全的监督机制,确保干部选拔工作的公正性和公平性。

干部选拔任用方面存在的问题

干部选拔任用方面存在的问题

干部选拔任用方面存在的问题引言干部选拔任用是一项关系到国家和党的发展的重要工作,因为干部的能力和素质直接影响到各个领域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

然而,在干部选拔任用方面存在着一些问题,这些问题不仅妨碍了干部队伍的培养和发展,也影响到了社会的公平正义。

本文将以干部选拔任用方面存在的问题为主题,深入探讨这些问题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

问题一:权力寻租现象严重权力任人唯亲•领导干部任用权过于集中,容易导致个人好恶、人际关系等因素影响任人唯亲的情况。

•某些干部通过拍马屁、拉关系等手段获取晋升的机会,导致权力任人唯亲的问题日益严重。

偏袒亲信•一些领导干部过于信任亲近的干部,容易在选拔任用上偏袒亲信,忽略其他人才的发展机会。

•偏袒亲信现象使得选拔任用过程缺乏公正公平,加剧了干部选拔任用方面的问题。

贪污腐败现象•干部选拔任用方面的贪污腐败现象也是一个严重的问题,一些干部通过贿赂等手段获取晋升的机会,严重损害了选拔任用的公正性和廉洁性。

问题二:选拔任用标准不明确客观评价体系缺乏•干部选拔任用的标准缺乏明确的量化指标,评估过程主观性较强。

•缺乏客观评价体系容易导致主观主义、随意性和不公正现象的出现。

能力与政绩并重•干部选拔任用过程中,政绩倾向较强,容易忽略干部的专业能力和长远发展潜力。

•过于注重短期政绩,会影响到干部选拔任用的公正性和科学性。

问题三:缺乏公开透明内部操作不透明•干部选拔任用常常在幕后进行,缺乏公开透明的标准和程序。

•内部操作不透明容易导致干部选拔任用中的不正当行为,破坏干部队伍的公正性和廉洁性。

缺乏监督机制•干部选拔任用的监督机制相对薄弱,容易导致腐败行为的发生。

•缺乏监督机制使得对干部选拔任用的过程和结果无法有效监管,影响到干部队伍的建设和发展。

解决办法建立科学的干部选拔任用制度1.制定干部选拔任用的标准和程序,明确权责和流程。

2.建立客观公正的评价体系,构建科学的干部选拔任用体系。

加强干部选拔任用的监督力度1.加强对干部选拔任用过程的监督,确保公正、透明和廉洁。

干部培养选拔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干部培养选拔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干部培养选拔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干部是整个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其素质和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社会经济政治稳定和发展。

因此,干部的培养和选拔是非常重要的。

但是,干部培养选拔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需要采取对策加以改善。

一、问题分析1. 体制不完善我国干部培养选拔的机构比较多,涉及到中央和地方两个层面,但体制建设不完善,职责不清,导致了重复、浪费等问题。

2. 模式单一化干部培养选拔过程中,过去只注重学历、年龄等硬性指标,忽视了综合素质和实践经验,单一化的选拔模式,限制了优秀人才的涌现。

3. 缺乏公正公平在干部选拔过程中,存在个别干部联合团伙搞“拉票”“贿选”等不当行为,导致人员选拔不公正、不公平。

4. 重“关系”、轻能力当前干部选拔过程中,有一些地方和单位只重视选择“熟人”、“熟手”,注重“身份”而不是真正的能力,导致不合适、不专业的人才进入干部队伍。

二、对策建议1. 完善干部培养选拔机制。

独立完善干部选拔与培养机制,明确职责分工和机构设置。

加强机构间的协调与衔接,优化干部选拔与培养的工作流程。

2. 实行多元化的干部选拔模式。

推行能力导向、综合素质评估、实践经验等选人标准。

同时建立绿色通道,允许优秀的专业人才加速成为干部。

3. 建立公正、公平的干部选拔机制。

严厉打击不当竞选行为,严格干部选拔程序,加强队伍纪律性和监管力度,确保干部选拔的公平公正。

4. 重视能力和潜力,杜绝等闲观望和“关系论”。

建立符合实际情况的选拔标准,拉开干部选拔的潜力和广度。

加强干部聘任工作和能力培养,让胜任工作的人尽快走上岗位。

三、结语干部是社会中坚力量,任何时候都离不开干部的重要作用。

但在干部的选用过程中,存在问题,对此,《关于加强党的干部培养选拔工作的意见》的出台,提出了突破口。

我们必须认真贯彻落实,切实采取措施,完善干部选拔机制,提高干部选拔的质量,构建完善的干部队伍。

党外人才培养选拔中存在问题及对策

党外人才培养选拔中存在问题及对策

[收稿日期]2013-03-15[作者简介]孟文鹏,男,新疆塔城地区社会主义学院教研室副主任,讲师。

2013年第2期No.22013中共伊犁州委党校学报Journal of YiLi Prefecture Communist Party Institute 干部队伍建设浅谈党外人才培养选拔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孟文鹏(塔城地区社会主义学院新疆塔城市834700)[内容提要]党外人才的选拔任用工作经过党和政府的努力,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在我们大部分人的观念中,对培养、选拔、使用党外干部的思想认识不到位,思维方式依然受传统的框架束缚,存在一些偏见和错误认识,近年来,虽然在各级政府、人大、政协班子中有明确的党外干部配备比例,但党外干部在政府各部门领导班子中及中层干部中所占比例没有明确要求、人们普遍对党外人才工作关心、重视不够,党外人才的培养遇到了不和谐的因素,需要我们认真分析、总结经验,狠抓落实。

[关键词]党外人才培养选拔对策[D O I 编码]doi:10.3969/j.issn.1674-6287.2013.02.27[中图分类号]D61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6287(2013)02-0084-02立足实际推动党外人才的培养、选拔、使用,是我们党对干部使用工作的重要内容,是我们党坚持与党外人士合作共事的重要前提,是党的统一战线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进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必然要求。

近年来,我们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有关方针政策和有关党外人才培养使用精神,培养、选拔了部分党外人士担任行政、事业单位的领导职务,统战工作出现了可喜的局面,但也还存在一些薄弱的地方,需要我们进一步更新观念,创新思路,狠抓党外人才的培养和使用,推进党外干部队伍建设不断取得新的进展。

一、党外人才培养使用工作中的困扰和问题(一)认识不到位,管理没跟上。

党外人才的培养使用工作是我们党统一战线工作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在一些地区和部门对党外人才培养使用工作的重要地位和重要作用认识不到位,没有真正把这项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仅只是在年初工作计划中提一提,在年终总结中带两句。

关于党外干部培养选拔的几点建议

关于党外干部培养选拔的几点建议

关于党外干部培养选拔的几点建议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国事是国家的公事,不是一党一派的私事。

党外干部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与党内干部一样,负有义不容辞的责任。

如何做好党外干部的培养选拔工作,对充分发挥党外干部的积极性,具有重要意义。

就此,笔者提出以下建议:一、抓好基础,解决党外干部的问题在选拔任用干部工作中,一些地区和部门往往遇到党外干部没人选,选人难的问题,其原因就是因为没有掌握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经过系统培训的后备干部队伍。

只有抓住源头,储备一批高素质的党外干部,用时方能有保证。

首先,要切实抓好党外后备干部队伍建设。

建立党外干部人才库,将党外后备干部队伍建设纳入本地、本部门整个后备干部队伍建设的总体规划,建立后备干部档案,实行动态管理,定期考察了解,及时调整充实后备干部名单,以保证党外后备干部队伍的生机和活力,建立起一支素质优良、结构合理、数量充足的党外后备干部队伍。

其次,要拓宽视野,广泛选拔党外后备干部。

对党外干部,不仅要从行政机关中选拔,而且要从学校、企事业单位等党外知识分子比较集中的单位物色选拔,还应从改革开放中涌现出来的新社会阶层代表人物中选拔。

采取个人自荐、群众举荐、领导推荐与党组织及民主党派、群众团体推荐相结合,考试与考核相结合的方法,公开推荐选拔党外后备干部。

重视培养选拔中青年党外后备干部和能担任正职的党外后备干部。

再次,可以考虑储备党外干部的策略。

对确实拥护共产党,政治上过硬的党外优秀干部可以动员他们继续留在党外工作。

二、加大培养力度,努力提高党外干部的素质无论是党内干部,还是党外干部的成长,都离不开组织的培养和教育。

党外干部中有许多具有较高的学历和丰富的知识,但是,而对现代化建设的繁重任务和复杂多变的国内外形势,党外干部也有一个需要不断提高政治理论水平和组织领导能力的问题。

因此,党组织应当提供的机会,帮助党外干部不断提高素质,更好地适应形势发展和履行职责的需要。

这些年来,各级党委有计划有步骤地对党外干部进行理论培训、加强党外干部的实践锻炼,都起到很好的效果。

选拔任用干部存在问题

选拔任用干部存在问题

选拔任用干部存在问题选拔任用干部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事情,它涉及到党和国家的发展和稳定。

然而,在实践中,就会发现存在一些增加选拔任用干部的难度和影响干部工作的问题。

下面从专业的角度,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参考内容。

一、缺乏完善的干部选拔任用制度机制现在,很多干部选拔任用的程序不够规范,存在着很多不公正的现象。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缺乏有效的干部选拔任用制度机制。

对此,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加强干部选拔任用制度反腐倡廉的建设,进一步完善干部选拔任用的监督机制,加强对选拔任用机制实施的监督和管理。

2.建立健全干部选拔任用的人才评价体系,并逐步完善人才信息管理和教育培训体系,以提高选拔任用干部的科学化、客观性和公正性。

3.加强对干部选拔任用的管理,根据具体情况,综合考虑干部的政治素质、专业技能、业务能力和品德操守等因素,选择最适合企业和岗位需要的干部。

二、干部选拔任用存在诸多偏向性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的偏向性体现在各种方面,比如对民主、能力等方面的过度强调,以及对某些官员的偏袒等现象。

为了减少偏向性并提高干部选拔的科学性和公正性,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加强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公正性,充分施行听证制度,完善干部任用考察制度。

2.拓宽干部选拔任用人才来源,加强对外部人才的引进,注重发掘新型人才、中青年高级技术人才以及优秀专业人才。

3.对干部选拔任用机构的人员进行培训,提高他们的专业水平和对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敏感度,使其在干部选拔任用过程中更加规范和公正。

三、缺乏权威性评价标准干部选拔任用评价标准的缺乏以及评价标准的不确定性,也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

因此,重要的是加强对干部结构和评价标准的制定。

具体措施如下:1.建立权威的干部结构和评价标准,在干部选拔任用时严格遵照与标准,避免出现任证者、任熟者、任亲友等偏向性。

2.完善干部选拔任用的管理制度,落实干部选拔任用的预定制度,降低任用的主观性和随意性。

3.加强干部选拔任用的工作纪律,确保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公正性和透明度,并对违规人员追究应有的责任。

干部培养选拔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建议

干部培养选拔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建议

干部培养选拔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建议一、问题分析干部培养选拔是一项关系国家治理和发展的重大任务。

然而,在现实中,我们也面临着一些主要问题。

1. 缺乏公正、透明的选拔程序在干部选拔过程中,公正、透明是最基本的要求。

但是,现实中还存在着权力寻租、人情交往等不正当因素的干扰,导致了许多优秀人才无法得到公平竞争和机会。

2. 少数派精英化倾向严重当前,有一定影响力和决策权力的职位普遍趋向于少数派集团。

这种精英化倾向使得多元声音被忽视,并可能导致领导层对于国家民生问题的认识与关切有所偏差。

3. 能力与背景不匹配在某些地方和领域,干部选拔时更注重考虑候选人的背景胶系而非能力素质。

这种现象使得缺乏针对性和专业性,并延续了传统习惯观念对知识背景与个人品行等主观评价导致人才浪费。

4. 缺乏培养和选拔机制的衔接干部培养和选拔之间的衔接不够紧密,导致一些能力较弱但背景突出的干部得到晋升和提拔,而忽视了一些能力强但背景相对普通的干部。

这种情况导致了人岗不匹配和管理效果不佳等问题。

二、解决思路要解决上述问题,我们需要建立公正、公平、透明的干部培养选拔体系,并采取以下措施:1. 建立科学的选拔回避制度建立完善的选拔回避制度,明确禁止任何形式的权力寻租行为,并确保真正实现按照资格任用、避免以权谋私。

2. 推进选民权威与多元性加强选民权威,推动职位竞争标准化,注重多元资源与声音代表,并建立专业化、高效合理的选委会。

3. 强化能力导向在干部培训过程中,应以能力为核心评估指标。

通过过去工作业绩、面试、模拟演练等方式,全面客观考核干部的专业技能、决策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4. 优化培养选拔机制加强干部培养和选拔之间的衔接,建立职级与职责相匹配的晋升体系,注重培养一线实践经验丰富、领导能力突出的干部。

5. 推进信息公开透明建立完善的干部考核信息公开制度,及时发布干部竞聘结果和评选规则,并接受社会监督。

同时,在平台上进行定期公示,加大舆论监督力度。

新形势下高校党外干部培养选拔工作遇到的问题及对策

新形势下高校党外干部培养选拔工作遇到的问题及对策

新形势下高校党外干部培养选拔工作遇到的问题及对策高等学校历来是统一战线各方面人才的源头,是培养和选拔党外干部的摇篮。

多年来,高校不仅为学校内部培养了一批党外干部担任校(院)系领导职务,而且还为地方各级政府及其职能部门、司法机关输送了许多优秀的党外干部,为推进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步伐,坚持和完善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作出了重要贡献。

然而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高等教育改革,特别是学校内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力度不断加大,高校党外干部培养选拔工作出现不少新情况,面临着一些新问题。

及时研究和思考这些新情况、新问题,并探求相应的对策,对于掌握工作的主动权,把新形势下党外干部的培养选择工作在原有的基础上做得更好是大有裨益的。

目前,高校培养选拔党外干部工作面临的新问题主要包括:一是高校内部普遍开展新一轮管理体制改革,机构精减,领导干部职数紧缩,给党外干部选拔工作这个“软指标”带来新问题。

二是实施合并办学后,干部“超员”现象突出,客观上使安排党外干部工作又遇到了新的困难。

三是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特别是公平竞争上岗、招标聘任等选拔干部形式的推开,给党外干部选拔工作带来新的矛盾。

四是党外知识分子观念上和价值取向出现变化,亦给党外干部选拔工作造成一定困难。

五是高校党外知识分子队伍流动性和不稳定性,给党外干部的培养与选拔工作带来新的难度。

六是随着新世纪的到来,高等教育面临的新形势,对党外干部任职的综合素质、条件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针对上述新情况,可采取如下对策。

一、必须从提高认识入手,不断强化政治责任意识,为做好党外干部的培养选拔工作奠定思想基础。

高校党委和组织、统战部门以及所有的党员领导干部,尤其要善于着眼于从政治、政策的高度上看问题。

具体地讲,要强化“三个意识”:一是强化坚持我国基本政治制度的意识。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适合我国国情、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民主制度。

选拔党外干部绝不是权宜之计,而是保证基本政治制度落到实处的具体体现。

关于当前党外干部培养选拔工作现状和其对策分析研究

关于当前党外干部培养选拔工作现状和其对策分析研究

关于当前党外干部培养选拔工作现状和其对策分析研究一、党外干部培养理论概述分析培养、选拔、使用党外干部,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重要保证,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和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是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和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必然要求。

党外干部培养的重要意义作用在于:一是抓好源头培养。

把党外干部的培养选拔工作分解落实到基层单位,一级抓一级。

二是建立党外干部后备库。

规定在公开选拔后备干部时党外干部的比例,对进入后备库的党外干部实行动态管理,每年进行考察了解,及时予以调整充实,确保后备干部的质量和数量。

三是落实培养措施。

对基本素质好,一时难以进入领导班子的党外干部,积极创造条件,为他们提供锻炼机会,提高他们的参政议政能力和领导工作水平。

二、形成党外干部现状的原因第一,思想认识不到位,重视不够。

一些地区和部门对党外干部工作的重要地位和重要作用认识不足,没有真正把这项工作抓在手上,摆上重要议事日程。

比如,在党外知识分子密集的系统或单位大多没有单列党外知识分子和党外干部工作,没有专人负责、没有专项经费、没有统计科目、没有底数和台帐等。

各级统战部尽管有专人负责这项工作,但由于人员少、经费不足等实际困难,工作开展的不经常、不深入,停留在一事一办、应付事务的层面上。

在党外干部工作上,没有真正把党外干部的物色、培养纳入工作范围,缺乏长远规划,盲目性、随意性较大,导致党外干部不成梯队,来源不足。

第二,党外干部政策有关规定十分模糊,操作性不强。

目前一些培养选拔党外干部的相关政策,显得相当模糊,不够明确,没有约束力。

如在具体要求上,都是些“可先安排”、“根据需要安排”和“可能安排”等等字眼。

在职数规定上,没有硬性规定党外干部进班子可以采取“超职数配备”和“先进后出”办法,优先安排党外人士担任非领导职务或助理职务,待领导班子职数出现空缺时予以补充。

第三,党外干部选拔机制不完善,实职安排力度不大。

干部选人用人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干部选人用人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干部选人用人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一、引言干部选人用人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中的重要环节,关乎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也关系到各级组织效能和基层建设。

然而,在当前社会背景下,干部选人用人存在一些主要问题,并对党的事业造成不小影响。

本文将重点探讨干部选人用人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以解决这些问题。

二、主体段落1. 干部选拔程序不规范干部选拔程序不规范是当前干部选人用人面临的首要问题之一。

在某些情况下,个别领导者为了个人利益或政治权谋,往往忽视选拔程序中的公正、透明原则。

这种现象导致了选人过程中缺乏公平性和公信力。

针对这种问题,应加强监督机制,确保选拔程序合法化、透明化、公开化。

需要结合实际情况制定相关指导方针,在选拔前设定清晰标准与条件,并加强对评委团队的培训与考核,提高其专业水平和公正意识。

2. 干部能力不匹配岗位需求另一个主要问题是干部能力与岗位需求之间的不匹配。

有时候,干部被选上了重要职位,但缺乏必备的知识、技能和经验,导致他们难以胜任工作。

这种情况影响了组织的正常运转,使得人才资源得不到充分利用。

为解决这个问题,应该完善岗位评估机制,并在选拔中赋予更多权重给候选人的专业能力与工作经历。

此外还应加强培训和职业发展计划来提升干部的能力,确保他们胜任所担任的职责。

3. 干部选拔中存在的腐败现象腐败现象是干部选人用人面临的另一大挑战。

一些贪官污吏为了获取个人或家族利益,在选拔中进行非法交易和行贿受贿。

这种行为破坏了公平竞争环境,损害了广大党员干部和社会公众对党和政府的信任。

针对这个问题,需要进一步加强反腐倡廉意识教育,加强监督与处罚机制。

同时,在选拔中引入更多的公正评估方法,例如考试、测评等方式来避免人情脉络干扰。

4. 干部选拔存在地域和权力的偏好在干部选人用人过程中,地域因素和权力偏好也是一个重要问题。

一些地方或单位往往会给予优先选择本地或本单位的候选人,而忽略了其他区域和单位的人才资源。

这种行为导致了干部队伍的不均衡和狭隘化。

干部培养选拔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干部培养选拔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干部培养选拔存在的问题及建议一、引言中国是一个拥有庞大人口和广阔国土的国家,为了有效地推动国家的发展,必须培养和选拔一批优秀的干部来领导各级政府机构和企事业单位。

然而,在当前的干部培养选拔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本文将就这些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改进的建议。

二、第一问题:陈旧的选拔模式在当前的干部培养选拔过程中,我们仍然采用传统的放牛式管理方法,即通过晋升高级职位来确定下层干部。

这种模式忽视了个人实力和能力,在选择干部时较为单一,容易造成人才荒。

针对这个问题,我认为我们需要更加注重以能力为导向来选拔干部。

首先,可以设立专门的评估机构或委员会,负责对潜在候选人进行全面深入评估。

其次,在选拔过程中应该加强对候选人职业素质和综合能力的考量,并且逐步转变观念,重视真正有创新能力和领导潜力的年轻人。

三、第二问题:官僚主义现象另一个存在的问题是官僚主义现象。

有些干部在培训和选拔过程中只追求名誉和地位,而忽视了实际工作能力和为民服务的精神。

解决这个问题首先需要加强教育培训,使干部真正明白他们的责任是为人民服务。

有针对性地进行道德素质、职业道德等方面的培训,引导干部以人民利益为重,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同时,我们应该建立和完善监督体系,在选拔过程中引入公众评议、同行评审等机制,加强对干部行为的监督,减少官僚主义现象的发生。

四、第三问题:缺乏多元化选拔渠道目前,干部培养选拔多集中在国家公务员考试、事业单位自主招聘等少数渠道上。

这种集中度高的选拔方式限制了优秀人才的进入,并且没有给更多不同背景和经验的人机会。

解决这个问题需要扩大多元化选拔渠道。

政府可以鼓励各级机构积极参与社会招聘,并提供更多机会给非公务员和民营企业等领域的人才。

此外,我们也可以借鉴国外的经验,在选拔过程中引入社交化评估工具,如面试、实地考察等,从而更全面地了解候选人的实力和能力。

五、第四问题:缺乏专业化培训干部培养选拔体系中还存在一个显著的问题就是缺乏专业化培训。

高校党外干部培养选拔工作机制问题研究

高校党外干部培养选拔工作机制问题研究

少 数 领 导 统 战意 识 不 强 , 对做好该项 工作 的重要性认 识不足 ,
认为党 内有 的是 干部 , 党 外 干部 培养 选 拔工 作 可有 可无 、 可 紧可 松, 有关 部门在党外干部 的培养选拔上更多 的是 “ 顺其 自然 ” , 等待 “自然成熟 ” , 缺 乏主动培养的意识 还有一些干部 、 群众 对党外 干部
【 关键词】高校统战 党外干部 工作机制

二、 高校党外干部培养选拔 中存在 的问题
1 . 领 导 思 想 重 视 不 足 、高校 党 干部在 高校发挥的重要作用
1 . 高校党外 干部工作是决策科学化 、 民主化 的需要 高校 党外干部 的思 想 素质 、 文化 背景 和知 识层 次决定 了他 们 具有很强 的民主观 念 、 社会 参与 意识 和政 治诉求 。他们对 公 民所 应有 的知情权 、 参 与权和 监督 权有 着较为 深刻 的理 解和较 强 的行
存 在 一 定 的偏 见 , 认为优 秀的人 才都人 党 了, 党 外干部 不过 是 “ 点
使这些权 利的愿望 。在校外 , 高校党外 干部 中的各级人 大代表 、 政
协委 员 、 各 民主党 派代表人士积极建 言献策 , 提 出大量富有 建设性 意见 的提 案 、 议案; 在校 内 , 他们通 过党外 代表 列席有关 校长 办公

部、 学校干部竞聘 工作 等制度 以及有关 特聘人 员 的工作 , 积极 地融 人到 高校 的事业发展和处理 中 , 发挥 了主人翁 的作用 。
2 . 高 校党 外 干 部 工 作 是 创 建 创 新 型 国 家 的 需 要
高校党外干部是培养 、 选拔统一 战线党外代 表人士 的源头 , 是 我 国人才队伍 的重要组成部 分和建设 创新型 国家的重要 力量 。高 校党外 干部具有 研 究领 域 广 、 学 历水 平 高 、 涉及 尖 端领 域 多等 特 点, 他们不仅肩 负着教育人培养社会 主义建设合 格人 才的使命 , 而 目还 承担着许 多国家重 大科 技前沿攻关项 目和一大批 国家重点研

干部选拔任用程序中常见问题的解决方法

干部选拔任用程序中常见问题的解决方法

干部选拔任用程序中常见问题的解决方法在干部选拔任用过程中,常常会出现一些问题,这些问题不仅影响着干部队伍的建设,也直接关系到国家和人民的利益。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需要采取一些措施和方法,以确保干部选拔任用的公平、公正和科学性。

本文将从几个常见问题出发,探讨解决方法。

一、权力滥用问题干部选拔任用中存在的一个常见问题就是权力滥用。

有些干部在选拔任用过程中,往往会利用自己的职权,给予熟人或者亲信一些优先权,而忽视了其他有能力、有潜力的候选人。

这种现象不仅违背了公平原则,也容易造成干部队伍的低效和腐败。

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之一是建立健全的选拔任用制度。

通过制定明确的干部选拔任用规定,并加强对干部选拔任用过程的监督和审查,可以有效避免权力滥用的问题。

此外,还可以建立一个公开透明的干部选拔任用平台,让更多的人参与到干部选拔任用中来,减少权力滥用的可能。

二、信息不对称问题干部选拔任用过程中的另一个常见问题是信息不对称。

有些候选人由于缺乏相关信息或者没有得到及时的反馈,往往难以全面准确地了解自己的优势和不足,从而无法充分展示自己的能力和潜力。

这种情况下,选拔出来的干部可能并不是最适合的人选。

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的方法之一是加强对候选人的培训和辅导。

通过提供必要的培训和指导,可以帮助候选人了解选拔任用的要求和标准,提高他们的竞争能力。

此外,还可以建立一个信息共享平台,及时向候选人提供有关干部选拔任用的信息,使他们能够更好地了解自己的竞争状况。

三、评价标准不科学问题在干部选拔任用过程中,评价标准不科学也是一个常见问题。

有些地方或者单位在选拔任用干部时,往往只注重个人的学历和工作经验,而忽视了其他方面的能力和素质。

这种情况下,选拔出来的干部可能并不是最适合的人选,影响了干部队伍的质量和效益。

解决评价标准不科学问题的方法之一是建立多元化的评价体系。

除了学历和工作经验外,还应该考虑候选人的综合素质、能力和潜力等因素。

此外,还可以引入一些科学的评价工具和方法,如心理测试、能力测评等,以更全面、客观地评价候选人的能力和潜力。

高校领导干部选拔任用方式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思考

高校领导干部选拔任用方式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思考

要: 推进 高校干部选拔任 用工作 , 不仅 关 系干部的切 身利益 , 而且关 系到党 的教 育路 线、 方针、 政 策的贯彻 落实。 当
前领导干部 的产 生方式主要有选任 制、 考 任制 、 委任 制、 聘任制 四种 。在 实际选拔 干部 时 , 却存在 少数人 特另 q 是“ 一把 手” 说 了算 的情 况、 民主推荐和 考察的方式方 法不科 学、 用人机制缺 乏有效监 督、 干部 “ 能上 能下” 的机制 尚未真正形 成 等 问题。要 坚持 用人标 准 , 以德 为先 , 德 才兼备 , 规 范干部选任制 和委 任制的提 名环节 , 加 大竞争性选拔干部 力度 , 完善






V o 1 . 1 8, NO. 3
J OURNAL OF XI N YU U NI VE RS I T Y
J u n . 2 0 1 3
高校领导干部选拔任用方式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思考
● 孙 勇玲 , 刘华军 , 刘欣 沂
( 新余学 院, 江西
摘Leabharlann 新余3 3 8 0 0 4 )
( 3 ) 聘 任 制
拔任用 提供理论支持和借鉴 。


当前高校领 导干部选拔任用方式 综述
改 革开放以来 , 尤 其是 《 党政 领 导干 部选 拔 任用 工 作条 例》 颁布实施 以后 , 各地 高校选拔 任用 干部 的方式 不断创 新 , 扩大 民主已经成为高校干部人事制 度改革的重要方 向。综合 而言, 当前领导干部 的产生 方式 主要有 选任 制 、 考任 制 、 委任 制、 聘任制 四种 , 其 中又 以委任制 和选 任制为主要方式 。
( 1 ) 选任 制

选拔任用干部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选拔任用干部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选拔任用干部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一、背景介绍在社会主义中国,选拔任用干部是推动国家发展和实现民族复兴的关键环节。

然而,长期以来,选拔任用干部的过程中存在一系列问题,如招录程序不规范、程式化操作等。

本文将分析当前选拔任用干部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

二、任务目标和重要性选拔任用干部直接关系到党和国家事业的健康发展,准确把握选拔任用干部问题非常重要。

本文旨在深入剖析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具体可行的解决办法,以确保公正、科学、透明地选配人才。

1. 选拔环节作风不正之窗首先,在选拔任用干部过程中,有些地方政府和单位在人事安排上较为儿戏化,把选择放在了个别领导人员身上。

这种状况下,在工作经历审核阶段缺乏实质性操作,轻视岗位聘请者所具备的经验和能力。

针对这一问题,我们需要建立更加严谨和科学向人才倾斜的选配机制。

政府和单位应建立公平竞争的选拔程序,此举有助于吸引更多优秀人才参与竞争,提升选拔过程的专业性。

2. 任用标准存在不科学之弊其次,在选拔任用干部时,某些地方依然存在着盲目追求学历背景和工作年限,并忽略了实际工作表现、道德品质和综合素养等因素。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应当建立更加完善和科学客观的评估体系。

应充分考虑候选人在实际工作中所实现的成绩和表现,并结合个人道德品质、服务意识等因素全面衡量。

同时还需建立完善的考察调查机制,确保选拔结果符合职位要求。

三、解决措施1. 确定科学公正的招录标准为了改善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政府和相关单位需要明确各个岗位所需条件,并依据能力、经验、业绩、职业道德等要素来确定员工录取标准。

通过科学客观地评估和比较来选择最优秀的人才。

2. 审查选拔程序其次,需要加强对选拔过程的监督和评估。

政府和单位应建立完善的内部机制,确保招录程序的公开、透明和规范。

同时,还需重视外部舆论监督,加强对招录结果的审核。

3. 完善培训机制在选拔任用干部中,应注重候选人的综合素质和发展潜力。

完善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监督机制的思考及建议

完善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监督机制的思考及建议

---------------------------------------------------------------最新资料推荐------------------------------------------------------ 完善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监督机制的思考及建议完善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监督机制的思考及建议完善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监督机制的思考及建议加强对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监督督,是《干部任用条例》的法法定要求,也是建立科学的干干部选拔任用机制的迫切需要要。

当前,随着干部人事制度度改革的不断推进,如何进一一步加强对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作的监督,建立和完善干部选选拔任用工作监督机制,成为为干部监督工作亟待研究和解解决的重点难点问题。

一、、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监督机制制存在的主要问题(一)监监督主体的积极性有待提高对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监督主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即群众众监督、同级监督和上级监督督,但目前这三方面的监督存存在一些不理想的地方。

有的的群众监督意识不强,认为选选人用人是组织(人事)部门门的事,上级选干部,组织织派干部,党管干部,与己无无关;一些基层群众平时很很少主动去了解党的干部路线线、方针、政策以及对干部的的真实情况,真正监督起来也也很困难;有的同志认为反正正监督没有多大的权威与实效效,不如不监督,或睁一只眼眼,闭一只眼,做做形式;有有的觉得人轻言微,说了白说说,白说不如不说;有的的碍于情面,怕影响班子团结结、怕影响与主要领导的关系系不便说也不愿说,缺乏监督督勇气;1 / 16上级由于千里迢迢迢,监督不及时,一般都是是反映出问题才去调查解决,,平时主动监督少。

( 二二)监督客体的自觉性有待加加强监督客体即被监督对象象,主要是负责干部选拔的部部门及领导。

目前有的领导干干部党性修养和原则性不够强强,但权力意识很强,监督意意识淡薄,听不进不同意见,,对他人或组织的监督具有一一种本能的排斥,对干部选拔拔任用程序存在一定的抵触情情绪,没有把它看成是干部工工作原则的具体体现和严格的的党内法规,而仅仅看成是一一般的过程,甚至感到繁琐,,因而执行中存在一定的随意意性,想方设法变通处理,回回避监督。

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监督的难点和对策

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监督的难点和对策

一、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监督难的原因分析1.监督的主体不够明确。

例如,在民主推荐环节,如果有种种条件限制,推荐的范围相对就缩小了许多,这时如果有关人员泄露民主推荐的时间和地点,就很容易出现有关的对象拉推荐票或变相拉票的现象,导致推荐结果失真。

那么,如果推荐环节出现问题,泄露秘密,或者出现其他情况,谁来负责任?再如,在确定考察对象后,如果考察组没有能够考察出考察对象的严重问题,提拔后不久却发现该干部在提拔前有违法违纪问题,那么,考察组要不要承担一些责任?主要的责任应该由谁来承担?党委集体又应该承担多大责任?党委集体决定的领导干部提拔后,发现了过去存在的问题,党委方面由谁承担主要责任和次要责任?党委在用人方面有很大的权力,这是必需的,问题是,既然赋予党委在用干部方面的权力,那么就要相应地规定其承担被监督的义务和用人失误的责任,而使用干部有好多环节,谁是各主要环节的主要责任人?这个问题还没有明确,有时候也难以明确。

2.专职监督机构有局限性。

《干部任用条例》第66条规定,党委(党组)及其组织(人事)部门对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进行监督检查,受理有关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举报、申诉,制止、纠正违反《干部任用条例》的行为,并对有关责任人提出处理意见或建议。

这就是说,对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最基本的监督部门是管干部的部门,是自己监督自己,自己处理自己的违纪行为。

把主要的监督责任放在自我监督上,这样的监督是有很大局限性的。

有关文件虽然规定纪检机关(监察部门)可以对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进行监督检查,但是没有规定纪检机关可以受理这方面的举报和申诉,因此,纪检机关的监督也是有很大局限性的。

3.监督方式的局限性。

现在,对干部任用方面的监督方式主要有四种:一是联席会议制度。

《干部任用条例》第67条规定,建立组织(人事)部门与纪检机关(监察部门)等有关单位联席会议制度,加强对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监督,沟通信息,交流情况,提出意见和建议。

联席会议由组织(人事)部门召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校党外干部选拔任用机制问题分析及对策作者:胡宇刘竞宇来源:《智富时代》2015年第04期【摘要】高校党外干部是高校教学、科研、管理队伍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拥有广泛的社会关系,在高校的各岗位上已经成为举足轻重的一支力量;他们拥有广泛的社会关系,有较强的活动能力和参政议政能力,对于推动高校改革起着不可忽视在作用。

通过对渤海大学等三所辽宁本科院校调查研究,总结高校党外干部成长的基本情况,分析新常态下高校培养选拔党外干部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完善和创新高校党外干部培养、选拔机制,为促进新常态下党外干部队伍建设求得高校党外干部选拔任用机制的破解之道。

【关键词】高校;党外干部;选拔在新的形势下,为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中共中央2012年2月发文《中共中央关于加强新形势下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的意见》,这一重要举措推动了我党事业的健康发展。

而高校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关系到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能否完善,高等教育事业能否科学发展。

加强高校党外干部队伍的建设,创新高校党外干部培养、选拔任用机制及破解之道,是社会主义政治协商制度的优势发挥,是党执政基础巩固的重中之重,是新常态下统一战线与高等教育事业同步发展的必然选择。

一、高校党外干部现状的例证说明笔者实地调查研究了渤海大学等三所辽宁本科院校,总结高校党外干部现状的具体表现为:(一)高校党外干部在高校中的地位特殊,是特别重要的一支队伍。

在渤海大学等三所辽宁本科院校中,党外干部具有副高以上职称的占学校教职工总数约10.2%;党外干部具有中层正职职务的比例约占9.5%;校级领导中也达到5.7%的党外干部比例。

对此可以看出,在高校的教学、科研和管理等岗位上党外干部队伍已经成为高校教职工中一支十分重要的力量。

(二)高校党外干部大体具有良好的教育背景和丰富的阅历。

结构年龄年轻化趋势凸显,以渤海大学为例,具有副高以上职称者的民主党派人员中比例要比中共党员的高出15.5%,其中既有副校长、长江学者,也有国家教育名师、享受国务院津贴专家等。

同时这一群体的比例相对年轻化。

而且,经调查了解,91%拥有硕士以上学位。

可以看出,高校党外干部学科背景良好,是高校中层次素质较高、影响力较大的人才队伍,高等学校要发展与他们的数量、知识结构、学术专长、社会阅历等密不可分,高校党外干部是高等教育事业建设发展的资源和财富。

(三)高校党外干部具有很强的参政议政能力和洞察力。

高校的党外干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强,综合素质高,社会影响力大,社会沟通交往能力强,特别是部分高校党外干部还积极深入的基层,为增强参政议政的能力补充养分,提出有实际意义的议题。

经统计,渤海大学等三所辽宁本科院校的党外干部中,一部分担任省、市和区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

他们能真心实意的围绕当地社会经济健康有序发展建言献策,并严于用权,真正提基层之所求、之所想。

二、高校培养选拔党外干部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一)职业生涯规划的缺乏笔者通过对三所高校的实地走访发现,目前,党的干部队伍建设包含党外干部队伍建设,党外干部选拔任用仅仅纳入党内选拔培养任用工作当中,没有单独综合考评高校党外干部的综合体系,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如果没有外界施加压力的条件下,靠高校党外干部内部培养的主动性是很难有突破的。

在高等学校以教学和科研为中心的情况下,党外干部建设还是依托引入人才机制,借此来规划培训党外干部的职业生涯,但党外干部的培养纳入高校的长远规划虽然存在难点,通过问题导向的方式,高校改革迫在眉睫,其引进人才及团队又是高校由量变到质变的关键因素,而党外知识分子在其中又占有相当大的比例,同时因为高校党外干部队伍具有流动性和不稳定性,运用倒逼的思维方式,笔者认为党外干部选拔任将很快纳入正式的制度性建设当中。

(二)制度不健全必然导致结构的不合理高校某些管理机制不适合党外干部培养任用机制,高校综合管理体制改革已经进入开局阶段,机构整合,精简领导干部职数,党外干部更应在这种管理体制改革中发挥自身作用,党外干部选拔工作不应只看“软指标”,由此带来的新观点、新思路要求其选拔培养机制与结构调整协调一致。

过去的高校统一战线采取的的模式已经不再适应现代大学制度建设的需要,仅仅的将党委统战部独立出来或将党委统战部与党委办公室、组织部、宣传部合署办公或组织部、统战部、宣传部等党委部门合署组成党委工作部门(或党群部门)都仅仅是形式的变化,重点是党外干部选拔任用机制的内涵建设创新。

因此必须破除各部门之间应有的功能不能发挥,由于培养与任用管理机制不协调必然制约了培养选拔党外代表人士工作的发展壮大。

(三)地方政府机关吸纳高校党外干部有限对辽宁省三所本科院校进行调研的有关统计中,担任处级以上职务的高校中党外干部人数占干部总数的8.9%,属于比较高的比例,由此可见高等院校还是十分重视党外代表人士的培养和任用。

然而,毕竟职位和岗位有限,仍有较多数量的党外代表人士缺乏实践的机会。

从目前看各级地方党委和政府行政部门的选拔任用特点看,还是很关注从事非公有制经济、国有企业等阶层的人才,关注高校党外代表人士独特作用的很少,当然地方政府简政放权的实行,更应创新利用高校党外干部参政议政的优势,充分发挥他们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党外代表人士的知识和才能优势得到发挥的新平台。

(四)党外代表人士受监督的力度不够高等教育面临的新形势,对高校党外干部任职的综合素质、条件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部分高校党外干部观念上和价值取向出现变化,不受监督的权力很容易出现腐败萎靡。

在现实当中,我们发现有一些党外代表人士,在培养选拔时成绩突出,表现良好,群众评价也很高。

但是,一旦担任了单位的领导职务之后,放松了对自己的理论学习和思想改造,我行我素,有的甚至最终腐化堕落。

三、完善高校党外干部选拔任用机制的破解之道学校要将党外干部队伍建设工作纳入干部人才工作整体范畴,制定“牢牢把握加强党外干部队伍建设的新要求,着眼于建设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优良、作用突出的党外代表人士队伍的目标,强化制度建设、搭建成长平台、完善工作机制,在发现、培养、使用、管理上下功夫,优化党外干部队伍建设环境,提升党外干部队伍综合素质,充分发挥党外干部积极作用,努力开创党外干部队伍建设工作新局面”的总体工作思路,在抓物色、抓制度、抓培养、搭台子四个方面制定有效措施。

(一)广开选用渠道,着力发现储备高校将党外人士作为人才储备的重要来源,注意从高层次人才、教学科研骨干、海外留学归国人员中发现党外代表人士,注重物色年轻人才,及时发现,及早培养,做好高校党外干部的人才预测和摸底调查。

学校应主动适应当前国家新形势和学校具体发展实际需要,全面掌握党外干部的信息,把党外干部资源作为学校能动性资源、战略性资源、高增值资源,完善“发现—选拔—培养—任用”的良性机制。

召开专题会议听取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工作汇报,建立党外代表人士人才库,建立电子档案,实行定期考核、有进有出的动态管理。

坚持政治坚定、业绩突出、群众认同的标准,选拔确定重点培养对象,组织、统战、人事部门相互联动,关注其思想、工作等各方面的成长,有针对性地予以培养。

以渤海大学为例,在近年引进的高端人才中,有30%是党外知识分子,学校把他们作为代表人士纳入重点培养范畴,坚持突出人才规划重点和分类培养相结合原则。

学校为他们发挥才智、施展才华创造良好人文环境,建立健全公平有效的评价机制,同时树立正确的舆论导向和人生价值观,对照“谋事要实、做人要实”,在各自不同岗位踏踏实实发挥好自己为高校教育事业献身的精神。

(二)规范制度建设,广泛凝心聚力根据中央和省委精神,渤海大学党委制定了《关于加强统战工作的意见》,不断加强统战工作的体制机制建设,努力形成党委统一领导、总揽全局,统战部门牵头协调,院系党总支及其他相关部门单位齐抓共管、各负其责、相互补台、共同落实的大统战工作格局。

建立会议制度,党委全委会每年至少2-3次听取统战工作特别是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工作汇报,研究解决工作中的重要问题,党外代表人士参加全校中层干部会议和全校工作总结部署会议、列席学校重要会议、列席校长办公会议,已经作为学校一项长久坚持的重要制度;建立联系制度,领导班子成员每人联系一个民主党派或一个联谊会,在联系交友过程中发现人才,交流工作,联络感情,加大对党外代表人士工作上的扶持;建立统战工作和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目标管理机制,制定学年工作目标,实行量化指标体系,学年终进行考核评价;建立指导督办机制、意见收集整理与信息反馈机制、抵御和防止宗教渗透机制,把各项工作落到实处,抓出实效。

努力畅通参政议政和民主监督渠道,党委和行政定期向民主党派通报工作情况,通过召开党外知识分子建言献策座谈会、教学科研专题研讨会、重要决策咨询会等方式,保证了各党派、党外知识分子参政议政、民主监督的有效途径。

(三)加强教育培养,提高四种能力通过学习培训、考察调研、社会服务多种方式和途径,大力加强对党外代表人士的教育和培养,着力提高党外代表人士的政治把握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参政议政能力、合作共事能力。

高校每年选派党外代表人士到省委党校、市委党校参加学习培训和其他各种理论培训,组织他们到周边考察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情况,到开发区进行社会实践,使他们进一步提高了思想认识,增强了他们立足本岗搞建设、凝心聚力促发展的共识。

围绕地方经济建设,给他们搭台子、交任务、压担子,发挥党外代表人士高层次人才多、智力密集的优势,为他们创造参与公众事务的机会,着力发现典型,树立典型,以点带面。

近年来,涌现出许多具有一定社会影响力的党外人士的优秀代表,渤海大学某副校长现为辽宁省政协委员、辽宁省党外知识分子联谊会副会长,锦州市党外知识分子联谊会副会长,现到甘肃省庆阳市挂职副市长,他提出的《关于推进城镇化建设进程,加快农民工市民化,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建议》被列为今年省政府系统承办“一号提案”;某高校党外干部任辽宁省党外知识分子联谊会常务理事,锦州市党外知识分子联谊会副秘书长。

还有作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评议专家、辽宁光伏技术工程研究中心主任、辽宁石油石化学会理事、辽宁高层次科技专家库专家、辽宁经委中小企业服务中心技术服务专家,入选了辽宁省优秀人才支持计划。

某党外干部获得辽宁省议政调研工作一等奖,被评为民革中央全国参政议政工作先进个人。

很多高校党外干部先后被评为省市优秀政协委员和参政议政先进个人。

(四)搭建有效平台,帮助建功立业1.搭建现代大学制度建设平台。

渤海大学把现代大学制度的内涵确立为“党委领导、校长负责、教授治学、民主管理、民主党派广泛参与”。

教授委员会、学术委员会、教学委员会是大力推进民主管理的重要载体,学校着重吸纳党外代表人士进入三个委员会,党外代表人士占委员会成员的20%以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