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文言文专题复习宝典15
【文言文阅读复习宝典】《过秦论》《五代史伶官传序》-备战2023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过秦论》【课本原文】秦孝公据殽函之固,拥雍州之地,君臣固守以窥周室,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
当是时也,商君佐之,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外连衡而斗诸侯。
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
孝公既没,惠文、武、昭襄蒙故业,因遗策,南取汉中,西举巴、蜀,东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
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以致天下之士,合从缔交,相与为一。
当此之时,齐有孟尝,赵有平原,楚有春申,魏有信陵。
此四君者皆明智而忠信,宽厚而爱人,尊贤而重士,约从离衡,兼韩、魏、燕、楚、齐、赵、宋、卫、中山之众。
于是六国之士,有宁越、徐尚、苏秦、杜赫之属为之谋;齐明、周最、陈轸、召滑、楼缓、翟景、苏厉、乐毅之徒通其意;吴起、孙膑、带佗、倪良、王廖、田忌、廉颇、赵奢之伦制其兵。
尝以十倍之地,百万之师,叩关而攻秦。
秦人开关延敌,九国之师,逡巡而不敢进。
秦无亡矢遗镞之费,而天下诸侯已困矣。
于是从散约败,争割地而赂秦。
秦有余力而制其弊,追亡逐北,伏尸百万,流血漂橹;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
强国请服,弱国入朝。
延及孝文王、庄襄王,享国之日浅,国家无事。
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
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百越之君,俛首系颈,委命下吏。
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
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隳名城,杀豪杰;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锋镝,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
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据亿丈之城,临不测之渊以为固。
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
天下已定,始皇之心,自以为关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
秦王既没,余威震于殊俗。
陈涉,瓮牖绳枢之子,甿隶之人,而迁徒也,才能不及中人,非有仲尼,墨翟贤,陶朱、猗顿之富;蹑足行伍之间,而倔起阡陌之中,率疲弊之卒,将数百之众,转而攻秦;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文言文阅读复习宝典】《赤壁赋》《登泰山记》-备战2023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赤壁赋》【课本原文】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
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纵一苇之所知,凌万顷之茫然。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
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
”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
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
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
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
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
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客喜而笑,洗盏更酌。
肴核既尽,杯盘狼藉。
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原文翻译】壬戌年秋天,七月十六日,我和客人荡着船儿,在赤壁下游玩。
清风缓缓吹来,水面波浪不兴。
举起酒杯,劝客人同饮,朗颂《月出》诗,吟唱“窈窕”一章。
一会儿,月亮从东边山上升起,徘徊在斗宿、牛宿之间。
白濛濛的雾气笼罩江面,水光一片,与天相连。
任凭水船儿自由漂流,浮动在那茫茫无边的江面上。
江在旷远啊,船儿象凌空驾风而行,不知道将停留到什么地方;飘飘然,又象脱离尘世,无牵无挂,变成飞升仙果的神仙。
高考语文--文言文满分宝典
高考语文--文言文满分宝典1与政事相关的常用词语官员到某地任职,做一些相关的政事,实行一定的政策,会引起各方不同的褒贬评论。
于是官员与百姓、官员与官员、官员与国君(帝王)之间就会有许多“动作”发生。
1.诣:到,去。
2.劝:①鼓励,奖励;②受到鼓励、奖励。
3.课:考核、督促、征收。
4.风、化:教育感化。
5.按、案:巡视,巡行;考察,核实,查明。
6.游:①游玩,游览;②旅行,外出求学或求官;③交际,交往。
7.趣、趋:①小步走,跑;又引申为赶快,迅速。
②通“促”,催促。
8.劾:举报,检举,揭发。
9.白:告诉,报告。
常用于官吏之间。
10.短:进谗言,说坏话。
11.害:嫉妒。
12.闻:①听说,听见;②使知道,报告给……知道。
对于义项②要特别注意。
其中省略的人往往是最高统治者——国君,强化了这一点,阅读时就不至于认为下文中国君和主人公发生的事件显得突兀。
怎么国君知道了并参加进来了呢?其实就是“闻”字在起作用。
如“没死以闻”,“齐桓晋文之事可得闻乎”。
13.折:指斥,指责,驳斥。
14.让:①责备,责怪;②谦让,辞让。
15.党:偏袒,伙同,包庇。
16.矫:假托,假传。
17.质:作人质;抵押。
18.次:①临时驻扎(用于军队);②住宿,停留(用于个人)。
19.输:缴纳(贡品或赋税)——由“输送、运输”引申。
20.当:判刑,判罪。
后多带表示惩罚意义的词语。
21.坐:①因……犯罪或错误,触犯;②牵连,定罪。
22.多:赞扬,欣赏。
“高、贵”等字,若带宾语,就是意动,也意译为此。
23.少:批评,轻视,看不起。
这是一些常见的单音动词。
我们基本可以按照官员行为、他官(官场)反应、社会评价三个层面来掌握。
2官职人物常用词语1、表官职的(1)宰相:总揽政务的大官。
宰,主持,相,辅佐。
(2)御史大夫:其权力仅次丞相。
(3)六部:吏、户、礼、兵、刑、工。
(4)三司:太尉,司徒、司空。
(5)中书省:中央行政机要机关。
(6)尚书:六部最高行政长官。
【高中语文】文言文句式+课件+高考一轮复习之文言文通关宝典(新高考版)
(名词/地点/时间) 能谤讥于市朝。(《邹忌讽齐王纳谏》)
私见张良,具告以事。(《鸿门宴》) “以”:动+以+宾
申之以孝悌之义。(《寡人之于国也》)
“乎”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师说》)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劝学》)
知识讲解 倒装句:状语后置
(2018全国卷Ⅱ)元兴元年,病卒。百姓市道莫不咨嗟。男女老 壮皆相与赋敛,致奠醊以千数。涣丧西归,道经弘农,民庶皆设 盘案于路。……其政化怀物如此。民思其德,为立祠安阳亭西, 每食辄弦歌而荐之。
课堂小练
➢ 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 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 ➢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 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 甚矣,汝之不惠 ➢ 古之人不余欺也 ➢ 子何恃而往 ➢ 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 故凡为愚者,莫我若也 ➢ 焦而不吾类 ➢ 异哉,人之颈也! ➢ 公谁欲相
课堂小练
➢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 不拘于时。 ➢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 客何为者? ➢ 大王来何操? ➢ 沛公安在? ➢ 籍何以至此? ➢ 具告以事 ➢ 乌在其为明也 ➢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 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
真题演练 2022全国乙卷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武王克殷,召太公而问曰:“将奈其士众何? (2)今请求老弱之不养,鳏寡之不室者,论而供秩焉。
13. 武王战胜了殷商,召见太公而问道:“将如何对待这些官员和 百姓?”(宾语前置)
(2)现在请让我寻找无人供养的老人、弱者,没有家的孤苦之人(定 语后置),评定后供给用度。
知识讲解 倒装句:主谓倒装
在感叹句或疑问句中,为了强调谓语而将它放到句首,以加强 感叹或疑问语气。
【文言文阅读复习宝典】《屈原列传》《苏武传》-备战2023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屈原列传》【课本原文】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
为楚怀王左徒。
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
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
王甚任之。
上官大夫与之同列,争宠而心害其能。
怀王使屈原造为宪令,屈平属草稿未定。
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屈平不与,因谗之曰:“王使屈平为令,众莫不知。
每一令出,平伐其功,曰以为‘非我莫能为也。
’”王怒而疏屈平。
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
“离骚”者,犹离忧也。
夫天者,人之始也;父母者,人之本也。
人穷则反本,故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也;疾痛惨怛,未尝不呼父母也。
屈平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之,可谓穷矣。
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
《国风》好色而不淫,《小雅》怨诽而不乱。
若《离骚》者,可谓兼之矣。
上称帝喾,下道齐桓,中述汤、武,以刺世事。
明道德之广崇,治乱之条贯,靡不毕见。
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
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
其志洁,故其称物芳;其行廉,故死而不容。
自疏濯淖污泥之中,蝉蜕于浊秽,以浮游尘埃之外,不获世之滋垢,皭然泥而不滓者也。
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
屈原既绌。
其后秦欲伐齐,齐与楚从亲,惠王患之。
乃令张仪佯去秦,厚币委质事楚,曰:“秦甚憎齐,齐与楚从亲,楚诚能绝齐,秦愿献商、於之地六百里。
”楚怀王贪而信张仪,遂绝齐,使使如秦受地。
张仪诈之曰:“仪与王约六里,不闻六百里。
”楚使怒去,归告怀王。
怀王怒,大兴师伐秦。
秦发兵击之,大破楚师于丹、淅,斩首八万,虏楚将屈匄,遂取楚之汉中地。
怀王乃悉发国中兵,以深入击秦,战于蓝田。
魏闻之,袭楚至邓。
楚兵惧,自秦归。
而齐竟怒,不救楚,楚大困。
明年,秦割汉中地与楚以和。
楚王曰:“不愿得地,愿得张仪而甘心焉。
”张仪闻,乃曰:“以一仪而当汉中地,臣请往如楚。
”如楚,又因厚币用事者臣靳尚,而设诡辩于怀王之宠姬郑袖。
高考语文必备:高考文言文专题复习宝典
高考文言文专题复习宝典复习概述一、考纲解读1.理解B①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②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用法③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④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2.分析综合C①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②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③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二、整体复习设想1.熟读课文,夯实基础(1)、积累实词。
教学大纲规定中学阶段要掌握120个常见文言实词,可分类复习,按通假字、古今异义、一词多义、偏义复词等给实词归类,以此让学生做到心中有数,多而不乱。
(2)、突破虚词。
复习虚词,可根据今年必考的18个虚词的义项和用法,在课文中去找相应的例子。
常见的用法无需多讲,复习重点应放在不常用难以掌握的用法上。
2.归纳总结、建立知识网络实词,应该从一词多义、古今异义、通假字、词类类活用等方面梳理;虚词,应将重要虚词的各种不同用法及典型例句加以梳理;句式,应将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等方面对典型例句加以梳理。
3.选择合适的训练材料进行训练近三年高考试题汇编第一部分理解常见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化整为零突破《大纲》规定的120个重点文言实词(按照学号前40位同学每人负责3个——通过工具书查出常见用法、意义并配附录:特殊用法的实词特殊用法的实词包括数量词的用法,表示官职升迁、讳饰、敬谦、代指、礼仪习俗等用法的词语。
(一)、数量词的用法1、相乘表数量:二八佳人(十六岁)/三五明月之夜(农历每月十五)2、相加表数量:尔来二十有年矣(“有”通“又”,整数加零头)3、量词/名词表数量:旅食京师,以求斗升之食(斗、升:容量单位,一斗一升。
)4、量词/名词表频率:太医以王命聚之,岁赋其二。
(每一年)5、分数表示法:盖余所至,比好游者不能十一。
(分母+分子,十分之一)6、确数表概数:一篇之中,三致意焉。
(多次)(二)、古代官职变动用词关于任职授官的有:任、授、除、拜、封(用于爵位)、赠(用于追封已故者)征、辟、荐、举(多用于布衣作官)、点(用于口语)。
【高中语文】文言文简答题+课件+高考一轮复习之文言文通关宝典(新高考版)
解题思路 步骤一:审设问,明方向。
考查方向二:概括事理原因题
①明确答题角度。既然是问原因,结果肯定在题干中出现。既然有结果,那原因肯 定是多方面的:有主观原因,又有客观原因;有主要原因,又有次要原因;有外在原因, 又有内在原因。答题的关键点是自身原因,兼及客观原因、外部原因。另外,如果涉及 文章自身,自然要关涉文章的思路、结构及手法等方面的理由。②在文中寻找理由文字 时,对于要点较集中的说理文字(尤其是长句子)特别要分清层次,提取关键词语,转换 为答案。③在形成初步答案后,可以用因果法验证,一是可以检查理由与结果之间是否 合理,二是看答案表述与结果是否保持一致,必要时可以调整答案表述形式。
例:(2023新高考卷Ⅱ)14. 材料二中,李靖认为淝水之战苻坚失败的原因有哪 些?
(2021新高考卷Ⅱ)14. 文中说到“边境之间,稍得休息”,具体原因是什么? 请简要说明。
(2020新高考卷Ⅰ)14.孙奇逢等为什么倡议凑集金钱救助左光斗?救助成功 没有?请简要说明。(3分)
解题思路 步骤一:审设问,明方向。
高三一轮复习
考点解读
在文言文阅读中,设置简答题,意在引导考生注重对文章内 容的理解归纳以及对内容的概括分析。该题型的设计可以更好地 导向教学,加强考生对文言文学习备考中“文”的重视,进一步 破除文言文学习就是疏通文意、掌握文言知识的弊端,而让考生 将更多的时间用在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上,这样可以更好地实现 文化继承的核心素养能力考查。因此,对这种新增题型要予以充 分重视。
【注】②子鲋:即孔鲋,孔子八世孙。
14. 子鲋用以批驳韩非的事实依据是什么?
解题思路
步骤三:用技巧,组答案。 (1)筛选摘录:有可用的关键词句者,可直接摘录原词句作答,可解 答概括内容要点题。(2)句意(层次)提取:无明显关键词句者,可提炼意 思后概括作答,可解答概括观点题。(3)内涵发掘:抓住关键词句或事件, 前后勾连,发掘语句或事件背后隐含的意义,解答探究事件原因题。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必备宝典-文言文复习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必备宝典文言文复习(一)常见文言实词用法哀悲哀、悲伤:哀南夷之莫吾知兮,旦余济乎江湘。
(《涉江》)同情:君将哀而生之乎?(《捕蛇》)爱爱护:此四君者,皆明智而忠信,宽厚而爱人。
(《过秦论》)吝惜:国事至此,予不得爱身;意北亦尚可以口舌动也。
(《指南录》)安安稳: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寝。
(《六国论》)安身: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曹刿》)安定: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论语》)安抚:若备与彼协心,上下齐同,则宜抚安。
(《赤壁》)拔提拔: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出师表》)攻下:其后秦伐赵,拔石城。
(《廉颇》)拔出:因拔刀斫前奏案。
(《赤壁》)突出: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
(《天姥》)报报告:虫翘然矜鸣,似报主知。
(《促织》)报答: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
(《荆轲》)报复:欲求报其父仇,莫能得。
(《信陵君》)备完备: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
(《岳阳楼》)预备: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石壕吏》)准备:郑有备矣,不可冀也。
(《殽之战》)本本来: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愚公》)量词: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
书本:今存其本不忍废,道中手自钞录。
(《指南录》)根本: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鱼我所欲也》)原本:用叶者取叶初长足时,用芽者自从本说。
(《采草药》)比等到:闻操已向荆州,晨夜兼道,比至南郡,而琮已降,(《赤壁》)靠近: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
(《核舟记》)比较: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
(《褒禅》)比拟:当此之时,平原君不敢自比于人。
(《信陵君》)策马鞭: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
(《过秦论》)政策:因遗策,南取汉中,西举巴、蜀,东割膏腴之地。
(《过秦论》)计策:更欲一觇北,归而求救国之策。
(《指南录》)鞭策:策之不以其道。
(《马说》)登记: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备考专项狂练十五文言文+名篇名句+语言文字运用(含解析)
备考专项狂练十五文言文+名篇名句+语言文字运用一、(天一大联考2019届高三阶段测试)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邓攸字伯道。
攸七岁丧父,寻丧母及祖母,居丧九年,以孝致称。
清和平简,贞正寡欲。
少孤,与弟同居。
,攸:“先人所赐,不可改也。
”尝诣镇军贾混,初,祖父殷有赐官,敕攸受之。
后太守劝攸去王官,欲举为孝廉..混以人讼事示攸,使决之。
攸不视,曰:“孔子称听讼吾犹人也,必也使无讼乎!”混奇之,以女妻焉。
攸历太.子洗马、东海王越参军。
永嘉末,没于石勒。
然勒宿忌诸官长二千石闻攸在营驰召将杀之攸至门门干乃攸为郎...时干识攸攸求纸笔作辞干候勒和悦,致之。
勒重其辞,乃勿杀。
勒长史张宾先与攸比舍,重攸名操,因称攸于勒。
勒召至幕下,与语,悦之,以为参军,给车马。
勒夜禁火,犯之者死。
攸与胡邻毂.,胡夜失火烧车。
吏按问,胡乃诬攸。
攸度不可与争,遂对以弟妇散发温酒为辞。
勒赦之。
既而胡人深感,自缚诣勒以明攸,诸胡莫不叹息宗敬之。
荀组以为陈郡、汝南太守,愍帝征为尚书左丞,皆不果就。
时吴郡阙守,人多欲之,帝以授攸。
攸载米之郡,俸禄无所受,唯饮吴水而已。
时郡中大饥,攸表振贷,未报,乃辄开仓救之。
台遣散骑常侍劳饥人,观听善不,乃劾攸以擅出谷。
后称疾去职。
郡常有送迎钱数百万,攸去郡,不受一钱。
百姓数千人留牵攸船,不得进,攸乃小停,夜中发去。
百姓诣台乞留一岁,不听。
拜侍中。
岁余,转吏部尚书。
蔬食弊衣,周急振乏。
性谦和,善与人交,宾无贵贱,待之若一。
有司奏攸不堪行郊而拜道左,坐免。
久之,迁尚书右仆射。
咸和元年卒,赠光禄大夫,加金章紫绶,祠以少牢。
..(节选自《晋书·邓攸传》)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然勒宿忌诸官长/二千石闻攸在营驰召/将杀之/攸至门/门干乃攸为郎时干/识攸/攸求纸笔作辞/B.然勒宿忌诸官长二千石/闻攸在营/驰召/将杀之/攸至门/门干乃攸为郎时干/识攸/攸求纸笔作辞/C.然勒宿忌诸官长/二千石闻攸在营/驰召/将杀之/攸至门/门干乃攸为郎时/干识攸/攸求纸笔作辞/D.然勒宿忌诸官长二千石/闻攸在营/驰召/将杀之/攸至门/门干乃攸为郎时/干识攸/攸求纸笔作辞/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孝廉是汉武帝时设立的察举考试的科目之一,它是孝顺父母、办事廉正的意思。
高三语文晨读资料之十五.doc
晨读资料之十五一、文言文翻译(1)屡被劾,帝曲宥之,命所司征其赃。
懋自陈用巳尽,诏贷免。
(2)其冬,寇掠镇番,懋遣兵援之,解去,以斩获闻。
译文:1)屡次被弹劾,皇帝曲意宽恕他,命令有关官员没收他的赃物。
陈懋自己陈说已经用光,皇帝下诏宽免了他。
(句意通顺2分,“宥”“征”“贷”各1分)(2)这年冬天,贼寇侵犯镇番,陈懋派兵救援,贼寇解围后离去,拿斩杀敌人、俘获物品报告皇帝。
(句意通顺2分,“掠”“解”“闻”各1分)(3)(1)及宣帝嗣位,以技佞见狎,出入宫掖,宠冠一时。
(4)(2)昉勃然谓忻日:“事形如此,何叩头之有!”于是伏诛,籍没其家。
译文:(1)等到北周宣帝继位,(刘昉)凭着谄媚而被室帝亲近,出入宫廷,宠幸冠绝一时.(“嗣”“见”“狎”各1分,句意2分)(2)刘昉生气地对宇文忻说:“形势已经如此,有什么磕头的(必要)呢!”于是伏法,(朝廷)登记没收了他的家产。
(“何…之有”“伏诛”“籍没”各1分,句意2分)二、文言实词讹:谣言恶:哪里,讨厌遏:阻拦而:你,表并列、转折、顺承、修饰迩:近贰:副的,从属二主,背叛伐:夸耀,讨伐,功劳法:效法,法令藩:篱笆凡:总共反:通“返”,违反范:模子方:正在、比作斐:有文采匪:不是奉:两手捧,尊奉,俸禄黼:古代礼服上的花纹伏惟:表敬副词,无意义服:佩带甫:刚刚三、谦敬词卫冕:指竞赛中保住上次获得的冠军称号。
惠赠:敬辞,指对方赠予(财物)惠允:敬辞,指对方允许自己做某事家父:谦辞,对别人称自己的父亲家母:谦辞,对别人称自己的母亲驾临:敬辞,称对方到来见教:客套话,指教(我),如“有何见教”见谅:客套话,表示请人谅解借光:客套话,用于请别人给自己方便或向人询问借重:指借用其他人的力量,多用做敬辞三、成语141.怀瑾握瑜:瑾;瑜:美玉。
比喻人具有纯洁而美好的品德。
142。
涣然冰释:像冰块遇热,一下子就融解了。
比喻疑虑、误会很快消除。
143.讳莫如深:事情重大,因而隐瞒不报。
2021届高考语文人教版大一轮总复习:15 文言基础题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9 题。 许将字冲元,福州闽人。举进士第一。神宗召对,除集贤校
理、同知礼院,编修中书条例。初选人调拟先南曹次考功综核无
法吏得缘文为奸选者又不得诉长吏将奏罢南曹辟公舍以待来诉
者士无留难契丹以.兵二十万压代州境,遣使请代地,岁聘之使不 敢行,以命将。将入对曰:“臣备位侍从,朝廷大议不容不知。
B.许将善于治理,境内牢狱皆空。他在郓州任上,因治理 得法,当地没有犯法之人。当地士人爱好议论官政,他未加禁止, 而是宽松应对,此俗自然止息。
C.许将任职兵部,熟悉兵部事务。他担任兵部侍郎时上疏 提出,治兵之道在于灵活用兵,才能做到万众犹如一人。神宗问 及兵马之数,他也能作出回答。
(节选自《宋史·许将传》)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C ) A.遂命将诣.枢密院阅文书 诣:到……去 B.及.至北境 及:等到 C.将先破的. 的:通“敌”,敌人 D.治兵有制. 制:规章制度
解析:“的”指箭靶,靶子。成语有“有的放矢”。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7.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 是( C )
A.状元是我国古代科举制度中一种称号,指在最高级别的 殿试中获得第一名的人。
B.上元是我国传统节日,即农历正月十五日元宵节,是春 节后第一个重要节日。
C.近侍是指接近并随侍帝王左右的人,他们不仅职位很高, 对帝王的影响也很大。
D.告老本指古代社会官员因年老辞去职务,有时也是官员 因故辞职的一种借口。
子的独立性。C 项,“其”:代词,他们/副词,还是。D 项,
“为”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动词,任命/句末语气词,表示疑问或反诘。
【高中语文】文言文翻译+课件+高考一轮复习之文言文通关宝典(新高考版)
2、 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 。
诸位认为廉将军与秦王相比,哪一个更(厉害)?
方法指导 贯
指要根据上下文语境,灵活贯通地翻译。这个“贯” 就是“意译”。 例:①太史公牛马走,司马迁再拜言。(《报任安书》)
译:太史公、愿为您效犬马之劳的司马迁拜了又拜说。
②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 荒之心。 译:(秦)有并吞天下,统一四海的雄心。
2021新高考卷Ⅰ
课堂小练
……上患吏多受赇,密使左右试赂之。有司门令史受绢一匹,上欲杀之, 民部尚书裴矩谏曰:“为吏受赂,罪诚当死。但陛下使人遗之而受,乃陷 人于法也,恐非所谓‘道之以德,齐之以礼’。”上悦,召文武五品已上 告之曰:“裴矩能当官力争,不为面从,傥每事皆然,何忧不治?”
臣光曰:古人有言:“君明臣直。”裴矩佞于隋而忠于唐,非其性之 有变也,君恶闻其过则忠化为佞,君乐闻直言则佞化为忠。是知君者表也, 臣者景也,表动则景随矣。
书名
2、盖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 。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周文王被拘在羑里而推演了《周易》,孔子受困而写下了
《春秋》。
人名
3、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官名
帝号 庆历四年的春天,滕子京被贬为巴陵郡太守。
4、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公车特征拜郎中,再迁为太史令
安帝平素听说张衡擅长术数方面的学问,公车特地征召授予 郎中一职,两次升迁担任太史令。
方法小结
2023新高考卷Ⅱ
课堂小练
…晋太元时,秦苻坚进屯寿阳,列阵淝水,与晋将谢玄相拒。玄使谓苻坚 曰:“君远涉吾境,而临水为阵,是不欲速战。请君少却,令将士得周旋, 仆与诸君缓辔而观之,不亦乐乎!”……
2019版高考语文培优增分一轮全国经典版好题狂练:专题十五 文言文阅读 15a Word版含解析
好题狂练A组(限时40分钟)一、[2018·昆明质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崔群,字敦诗,清河武城人。
十九登进士第,又制策..登科。
元和初,召为翰林学士,历中书舍人。
群在内职,常以谠言正论闻于时。
宪宗嘉赏,降宣旨云:“自今后学士进状,并取崔群连署..,然后进来。
”群以禁密之司,动为故事,自尔学士或恶直丑正,则其下学士无由上言。
群坚不奉诏,三疏论奏方允。
元和七年,惠昭太子薨,穆宗时为遂王,宪宗以澧王居长,又多内助,将建储贰,命群与澧王作让表。
群上言曰:“大凡己合当之,则有陈让之仪;己不合当,因何遽有让表?今遂王嫡长,所宜正位青.宫.。
”竟从其奏。
时魏博节度使田季安进绢五千匹,充助修开业寺。
群以为事实无名,体尤不可,请止其所进。
群前后所论多惬旨,无不听纳。
迁礼部侍郎,选拔才行,咸为公当。
十二年七月,拜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盐铁福建院官权长孺坐赃,诏付京兆府决杀。
长孺母刘氏求哀于宰相,群因入对言之。
宪宗慜其母耄年,乃曰:“朕将屈法赦长孺何如?”群曰:“陛下仁恻即赦之,当速令中使宣谕。
如待正敕,即无及也。
”长孺竟得免死长流。
群之启奏平恕,多此类也。
时宪宗急于荡寇,颇奖聚敛之臣。
故藩府由是希旨,往往捃拾,目为进奉。
处州刺史苗稷进羡余钱七千贯,群议以为违诏,受之则失信于天下,请却赐本州,代贫下租税。
时论美之。
穆宗即位,征拜吏部侍郎,召见别殿谓群曰:“我升储位,知卿为羽翼。
”群曰:“先帝之意元在陛下顷者授陛下淮西节度使臣奉命草制若不知先帝深旨臣岂敢轻言”数日,拜御史中丞。
大和六年八月卒,年六十一,册赠.司空。
(选自《旧唐书·崔群传》,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先帝之意/元在陛下/顷者授陛下/淮西节度使/臣奉命草制/若不知先帝深旨/臣岂敢轻言B.先帝之意/元在陛下/顷者授陛下淮西节度使臣/奉命草制/若不知先帝深旨/臣岂敢轻言C.先帝之意/元在陛下/顷者授陛下/淮西节度使臣奉命草制/若不知先帝深旨/臣岂敢轻言D.先帝之意/元在陛下/顷者授陛下淮西节度使/臣奉命草制/若不知先帝深旨/臣岂敢轻言答案 D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全国通用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精选保分练第二辑练十五分的“文言文+古诗歌选择题”分分都要保
练(十五) 24分的“文言文+古诗歌选择题”分分都要保一、冲刺满分的文言文(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王衍字夷甫,神情明秀,风姿详雅。
总角..尝造山涛,涛嗟叹良久,既去,目而送之曰:“何物老妪,生宁馨儿!然误天下苍生者,未必非此人也。
”衍既有盛才美貌,明悟若神,常自比子贡。
兼声名藉甚,倾动当世。
妙善玄言,唯谈《老》《庄》为事。
每捉玉柄麈尾,与手同色。
义理有所不安,随即改更,世号“口中雌黄”。
朝野翕然,谓之“一世龙门..”矣。
累居显职,后进之士,莫不景慕放效。
选举登朝,皆以为称首。
矜高浮诞,遂成风俗焉。
衍妻郭氏,贾后之亲,藉中宫之势,刚愎贪戾,聚敛无厌。
衍疾郭之贪鄙故口未尝言钱郭欲试之令婢以钱绕床使不得行衍晨起见钱谓婢曰举阿堵物却其措意如此。
时齐王冏有匡复之功,而专权自恣,公卿皆为之拜,衍独长揖..焉。
衍虽居宰辅之重,不以经国为念,而思自全之计。
及越薨,众共推为元帅。
衍以贼寇锋起,惧不敢当。
辞曰:“吾少无宦情,随牒推移,遂至于此。
今日之事,安可以非才处之。
”俄而举军为石勒所破,勒呼王公,与之相见,问衍以晋故。
衍为陈祸败之由,云计不在己。
勒甚悦之,与语移日。
衍自说少不豫事,欲求自免,因劝勒称尊号。
勒怒曰:“君名盖四海,身居重任,少壮登朝,至于白首,何得言不豫世事邪!破坏天下,正是君罪。
”使左右扶出。
谓其党孔苌曰:“吾行天下多矣,未尝见如此人,当可活不?”苌曰:“彼晋之三公..,必不为我尽力,又何足贵乎?”勒曰:“要不可加以锋刃也。
”使人夜排墙填杀之。
衍将死,顾而言曰:“呜呼!吾曹虽不如古人,向若不祖尚浮虚,戮力以匡天下,犹可不至今日。
”时年五十六。
(选自《晋书·王衍传》,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衍疾郭之贪鄙/故口未尝言钱/郭欲试之/令婢以钱绕床/使不得行/衍晨起见钱/谓婢曰/举阿堵物却/其措意如此B.衍疾郭之贪鄙故/口未尝言钱/郭欲试之令婢/以钱绕床/使不得行/衍晨起见钱/谓婢曰/举阿堵物/却其措意如此C.衍疾郭之贪鄙故/口未尝言钱/郭欲试之令婢/以钱绕床/使不得行/衍晨起见钱/谓婢曰/举阿堵物却/其措意如此D.衍疾郭之贪鄙/故口未尝言钱/郭欲试之/令婢以钱绕床/使不得行/衍晨起见钱/谓婢曰/举阿堵物/却其措意如此解析:选A 辨析断句的正误,可以使用排除法,比如“衍疾郭之贪鄙/故口未尝言钱”“衍疾郭之贪鄙故/口未尝言钱”,从专有名词“衍”“郭”和动词“疾”等分析,宾语应该是“郭之贪鄙”,“鄙”后要停顿,由此可排除B、C两项。
+文言文文化常识==高考一轮复习之文言文通关宝典(新高考版)
知识讲解 姓名称谓——谦称
(1)王侯自称。
朕为始皇帝。(《史记·秦始皇本纪》) 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寡人之于国也》) 权叹息曰:“诸人持议,甚失孤望。”(《赤壁之战》) 齐侯曰:“岂不谷是为?先君之好是继!与不谷同好,何如?”(《左传·僖公四 年》)
(2)一般人自称。
仆非敢如此也。(《报任安书》) 愚谓大计不如迎之。(《赤壁之战》) 如曰今日当一切不事事,守前所为而已,则非某之所敢知。(《答司马谏议书》) 小人有母,皆尝小人之食矣。(《左传·隐公元年》) 至以“上下相孚,才德称位”语不才,则不才有深感焉。(《报刘一丈书》)
案首
解元
会元
状元
第二名
-
-
-
榜眼
第三名
-
-
-
探花
知识讲解 官职科举——教育相关 (1)古代学校有“庠(xiánɡ)”“序”“太学”。“庠”和“序”是地
方学校。 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寡人之于国也》)
(2)“太学”是古代最高学府。 因入京师,观太学,遂通五经,贯六艺。(《张衡传》)
(3)明、清时最高学府称国子监。入监读书的人称监(jiàn)生。国子 监掌管人员为祭酒、司业;教学人员为教授、博士、直进、助教等。
9.不惑之年 四十岁。
10.知命、知天命、半百、知非之年 五十岁。
11.花甲、花甲子、耳顺之年 六十岁。
12.古稀 七十岁。
13.耄(mào)耋 指高寿,老年。耄指八十岁(一说九十岁)。
14.期(jī)颐 一百岁。
知识讲解 姓名称谓
1.谥号 古代帝王、诸侯、高官大臣等死后,朝廷根据他们的生平行为 给予一种称号以褒贬善恶,称为谥或谥号。谥号是对死者生前事迹和品德 的概括。谥号按性质分为三类:表扬的、批判性的、同情的。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十五名篇名句默写__模块卷含解析
模块卷(一)时间:35分钟分值: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
崔宏字玄伯,清河东武城人。
宏少有俊才,号曰冀州神童。
苻融之牧冀州,虚心礼敬。
拜阳平公侍郎、领冀州从事。
出总庶事,入为宾友,众务修理,处断无滞。
苻坚闻之,征为太子舍...人.。
辞以母疾,不就。
左迁著作佐郎。
太原郝轩名知人,称宏有王佐之材,近代所未有也。
坚亡,避难齐鲁间,为丁零翟钊及晋叛将张愿所留。
郝轩叹曰:“斯人也,遇斯时,不因扶摇之势,而与安鸟雀飞沈,岂不惜哉!”仕慕容垂,为吏部郎、尚书左丞、高阳内史,所历著称。
立身雅正,虽在兵乱,独厉志笃学,不以资产为意,妻子不免饥寒。
道武征慕容宝,次常山。
弃郡走海滨。
帝素闻其名,遣求。
及至,以为黄门侍郎。
与张衮对总机要,草创制度。
及帝幸邺,历问故事。
宏应对若流,帝善之。
还次恒岭帝亲登山顶抚慰新人适遇宏扶老母登岭赐以牛米因诏诸徙人不能自进者给以车牛迁吏部尚书。
时命有司制官爵,撰朝仪,协音乐,定律令,申科禁,宏总而裁之,以为永式。
及置八部大夫,以拟八坐。
宏通署三十六曹,如令、仆统事。
深被信任,势倾朝廷。
约俭自居,不营产业,家徒四壁,出无车乘,朝晡.步上。
母年七十,供养无重膳。
帝闻,益重之,厚加馈赐。
时人亦或讥其过约,而宏居之愈甚。
常引问古今旧事,王者制度,宏陈古人制作之体,及往代废兴之由,甚合上意。
未尝謇谔忤旨,亦不谄谀苟容。
及道武季年,大臣多犯威怒,宏独无谴者,由于此也。
道武崩,明元未即位,清河王绍因人心不安,大出财帛,班赐朝士。
宏独不受绍财,长孙嵩以下咸愧焉。
诏遣使者循行郡国,纠察守宰不如法者,令宏与宜都公穆观等案之,帝称其平当。
又诏宏与长孙嵩等朝堂决刑狱。
泰常三年夏,宏病笃,帝遣侍中穆观就受遗言,侍臣问疾,一夜数返。
卒,追赠司空,谥.文贞公。
丧礼一依安城王叔孙俊故事。
诏群臣及附国渠帅皆会葬,自亲王以外,尽命拜送。
子浩袭。
太和中,孝文追录先朝功臣,以宏配飨..庙廷。
高考文言文专题复习宝典5
高考文言文专题复习宝典5高考文言文专题复习宝典5?66.善:shàn义项:①好、美好、善良(认为好;友好,亲善,与……交好;好的、善的事或行为),②善于,擅长;③应答之词,表示同意(赞许);①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好的、岂人主之子孙则必不善哉《触》②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好事,好的行为:《劝学》③尧咨善射,当世无双.《卖油翁》④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张良.《鸿》⑤不如因而善遇之.《鸿》好好地:⑥(词语)善才:唐代对弹琵琶艺人或曲师的统称.问其人,本长安倡女,尝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琵》⑦王曰:“善。
”乃下令:“群臣吏民……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
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
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
夫列子御风而行,泠然善也,旬有五日而后反。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
此人力士,晋鄙听,大善;不听,可使击之。
67.少:shǎo义项:①不多,缺少、减少;薄弱、削弱;②稍微、略微;③不多时,一会儿;④轻视,贬低、看不起;⑤shào,少年,青年;年轻;小,小的。
①数量少,不多:与少乐乐,与众乐乐,孰乐《庄暴》②稍微,略微:太后颜色稍解.《触》③短少,缺少: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④很短的时间: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赤》⑤年轻,年幼:少小离家老大回《回乡偶书》(shào)⑥小的,小:丈夫亦爱怜其少子乎《触》(shào)⑦(词语)"少牢"古代祭祀用的羊猪各一头,羊牛猪各一头叫"大牢":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沛公曰:“孰与君少长?”谈笑而死。
断头置城上,颜色不少变。
68.涉:shè义项:①徒步渡水;②渡过、经过、通过(经历);③进入,到;④涉猎,学习;阅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文言文专题复习宝典15
高考文言文专题复习宝典15?
六、【何】
(一)用作疑问代词。
1).单独作谓语,后面常有语气助词"哉""也",可译为"为什么""什么原因"。
①何者?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
(《廉颇蔺相如列传》)②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岳阳楼记》)③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六国论》)2).作动词或介词的宾语,可译为"哪里""什么"。
译时,"何"要后置。
①豫州今欲何至?(《赤壁之战》)②大王来何操?(《鸿门宴》)③一旦山陵崩,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触龙说赵太后》)
3).作定语,可译为"什么""哪"
①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
(《琵琶行》)②然则何时而乐耶?(《岳阳楼记》)
(二)用作疑问副词。
1).用在句首或动词前,常表示反问,可译为"为什么""怎么"。
①何不按兵束甲,北面而事之?(《赤壁之战》)②徐公何能及君也?(《邹忌讽齐王纳谏》)
2).用在形容词前,表示程度深,可译为"怎么""多么""怎么这样"。
①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伶官传序》)(三)作语助词,相当于“啊”。
①新妇车在后,隐隐何甸甸。
(《孔雀东南飞》)
(四)何:通“呵”,喝问。
①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
(谁何:呵问他是谁何。
意思是检查盘问。
)(《过秦论》)
【何如】【奈何】【若何】表示疑问或反问,译为“怎么
样”“怎么办”“为什么”。
①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季氏将伐颛臾》)②其辱人贱行,视五人之死,轻重固何如哉(《五人墓碑记》)③沛公大惊,曰:"为之奈何?"(《鸿门宴》)④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阿房宫赋》)
【何以】即“以何”,介宾短语,用于疑问句中作状语,分别相当于"拿什么""凭什么"等。
①一旦山陵崩,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触龙说赵太后》)②不为者与不能者之形何以异(《齐桓晋文之事》)③吾王庶几无疾病与,何以能鼓乐也(《庄暴见孟子》)
【无何】译为“不久”“没多久”。
①抚军不忘所自,无何,宰以卓异闻,宰悦,免成役(《促织》)
【何乃】译为“怎能”①阿母谓府吏:何乃太区区(《孔雀
东南飞》)
[巩固练习]
1、君何以知燕王?
2、一旦山陵崩,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
3、客何为者?
4、又何往而不金玉其外、败絮其中也哉?
5、却看妻子悉何在。
6、豫州今欲何至?
7、胡为乎遑遑欲何之?
8、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9、吾幸而得汝,又何不幸而生今日之中国!10、作计何不量!11、昔取之而有馀,今守之而不足,何也?12、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13、所在皆是也,而此独以钟名,何哉?14、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15、吾何爱一牛?16、徐公何能及君也?17、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
(谁何:呵问他是谁何意思是检查盘问。
)18、吾欲之南海,何如?19、今日之事何如?君谓皇上何如人也?20、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21、女行无偏斜,何意致不厚?22、何乃太区区!23、万钟于我何加焉!24、何其衰也!25、如太行、王屋何?26、其如土石何?
答案:1-3什么。
4-7哪里。
8-10多么。
11-14为什么。
15、16怎么。
17何:通“呵”,喝问。
18-20“何如”怎么样,怎样。
21“何意”岂料,哪里料到。
22“何乃”怎么能。
23“何加”有什么益处。
24‘何其“多么。
25、26“如……何”译为“对……怎么样”。
七、【而】
(一)用作连词。
(1).表示并列关系。
一般不译,有时可译为“又”。
①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者(《劝学》)②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蜀道难》)③北救赵而西却秦,此五霸之伐也(《信陵君窃符救赵》)
(2).表示递进关系。
可译为"并且"或"而且"。
①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劝学》)②楚怀王贪而信张仪,遂绝齐(《屈原列传》③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绛皜驳色,而皆若偻(《登泰山记》)④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游褒禅山记》)
(3).表示承接关系。
可译为"就""接着",或不译。
①故舍汝而旅食京师,以求斗斛之禄(《陈情表》)②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
(《鸿门宴》)③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师说》)
(4).表示转折关系。
可译为"但是""却"。
①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劝学》)②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六国论》)③信也,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乎(《陈情表》)
(5).表示假设关系。
可译为"如果""假如"。
①诸君而有意,瞻予马首可也。
(《冯婉贞》②死而有知,其几何离(《祭十二郎文》)
(6).表示修饰关系,即连接状语。
可不译。
①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劝学》)②填然鼓之,
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寡人之于国也》)③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鸿门宴》)
(7).表示因果关系。
①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游褒禅山记》)②表恶其能而不用也(《赤壁之战》)
(8).表示目的关系,①缦立远视,而望幸焉(《阿房宫赋》)②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鸿门宴》)
(二)通“尔”,用作代词,第二人称,译为"你的";偶尔也作主语,译为"你"。
①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促织》)②妪每谓余曰:“某所,而母立于兹(《项脊轩志》)
(三)通“如”:好像,如同。
①军惊而坏都舍。
(《察今》)【而已】放在句末,表示限止的语气助词,相当于“罢了”。
①未几而摇头顿足者,得数十人而已(《虎丘记》)②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师说》)③我决起而飞,枪榆枋而止,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逍遥游》)
【而后】才,方才。
①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②三月而后成。
【而况】即“何况”,用反问的语气表示更进一层的意思。
①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
而况石乎②技经肯綮之未尝,而况大軱乎!
③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谏太宗十思疏》)
【既而】不久,一会儿。
①既而以吴民之乱请于朝,按诛五人(《五人墓碑记》)②既而得其尸于井,因而化怒为悲,抢呼欲绝(《促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