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课后古诗词翻译及赏析讲课稿

合集下载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古诗词赏析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古诗词赏析

人教部编教材八下诗词赏析1、《关雎》(《诗经》)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译文:雎鸠鸟在河心小洲上关关和鸣。

那文静美好的姑娘,是小伙心中好的配偶。

河中的荇菜参差不齐,姑娘在船的左右两边捞取。

那文静美好的姑娘,小伙日日夜夜想着追求她。

追求却无法得到,小伙日日夜夜思念她。

那绵绵不尽的思念啊,叫他翻来覆去睡不着。

河中的荇菜参差不齐,姑娘在船的左右两边采摘。

那文静美好的姑娘,小伙梦想弹琴鼓瑟亲近她。

河中的荇菜参差不齐,姑娘在船的左右两边挑选。

那文静美好的姑娘,小伙梦想敲钟击鼓使她快乐。

2、《蒹葭》(《诗经》)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译文:河畔的芦苇生长茂盛,深秋的白露凝结成霜。

那日夜思念的心上人,就在河水对岸一方。

逆流而上去追寻她,道路艰险而又漫长。

顺流而下去追寻她,好像在那水的中央。

河畔的芦苇生长茂盛,清晨的露水尚未晒干。

那日夜思念的心上人,就在河水对岸一边。

逆流而上去追寻她,道路艰险而又高峻。

顺流而下去追寻她,好像在那沙洲中间。

河畔的芦苇更为繁茂鲜明,清晨的白露依然逗留。

那日夜思念的心上人,就在河水对岸一边。

逆流而上去追寻她,道路艰险而又迂曲。

顺流而下去追寻她,好像在水中沙洲上。

赏析:1、关于《诗经》:①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它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305篇,也称《诗三百》,这些诗歌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

“风”又称“国风”,指十五国风,是各地的民间歌谣。

“雅”分大雅、小雅,大部分是贵族作品。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课外古诗词翻译及赏析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课外古诗词翻译及赏析

赠从弟(其二)——【东汉】刘桢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

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

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译文:高高耸立的山上的松树,在山谷中吹来的瑟瑟风中挺立。

风声是多么强大,松枝有是多么劲挺!冰与霜正下得猛烈急骤,而松柏却整年长久端正挺立。

难道不怕遭受严寒吗?松柏有不惧严寒的本性!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唐】王勃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译文:三秦之地拱卫着都城长安,弥漫的雾中怎么也望不到想象中的五津。

我与你都充满着离别愁意,(因为我们)都是远离家乡,外出做官的人。

只要四海之中有了解自己的人,天涯海角也好似亲密近邻。

(我们)不要在分手的路口,像青年男女那样(让泪水)沾湿佩巾。

登幽州台歌——【唐】陈子昂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译文:前面看不到古代知人善任的君王,后面又看不到举贤授能的贤君。

想到天地是那样永久长远,独个儿流下了悲伤的眼泪。

终南别业——王维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

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翻译】(我)中年以后厌尘俗喧嚣,信奉佛教,晚年定居安家在南山边陲,常游山水。

兴致来了,就独自一人前往欣赏这美丽的景色,这种美好的事只能自得其乐。

随意而行,不知不觉,竟走到流水的尽头,看是无路可走了,于是索性就地坐下来,看那悠闲无心的云兴起漂游。

遇见山林中的一位老者,就与他谈论山间水边之事,相与留连,忘了回去的时间。

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唐】李白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明月。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译文丢弃我离开的,昨天的日子不能够挽留;搅乱我的心绪的,今天的日子又有许多烦恼忧愁。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课外古诗词翻译及赏析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课外古诗词翻译及赏析

赠从弟(其二)——【东汉】刘桢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

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

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译文:高高耸立的山上的松树,在山谷中吹来的瑟瑟风中挺立。

风声是多么强大,松枝有是多么劲挺!冰与霜正下得猛烈急骤,而松柏却整年长久端正挺立。

难道不怕遭受严寒吗?松柏有不惧严寒的本性!赏析:开头第一句描写出全诗的主体——松数的形象:亭亭立与山上。

第二句采取对立的方式写亭亭之松所处的环境(背景):瑟瑟谷中风。

在瑟瑟的山谷风声中,松树高耸的立在山上,这一形象,可以称得上“雄伟”。

三、四两句对风声与松树都予以展开描写,描写它们在对立中所展现的情状。

以上写的是“亭亭山上松”在风中的形象,以下四句写松树在冰霜严寒中的形象。

“冰霜正惨凄”,先渲染环境的严酷,再写松树的表现:“终岁常端正”。

为什么松树在这种恶劣的环境中能够“终岁常端正”?诗人先以反诘句写出疑问:“岂不罹凝寒”,然后从容回答:“松柏有本性”。

如果说前面四句主要写松上形象的话,那么后面四句则主要写松树的品质。

它雄伟挺拔,不惧怕任何恶劣严酷的环境。

这样,松树的形象才得到完整的表现。

全诗以简练的语言、劲挺的风格写出了松树的鲜明形象,其实是以比兴手法象征诗人自己的性格与抱负,诗中因此融入了对松树赞颂的深厚感情。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唐】王勃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译文:三秦之地拱卫着都城长安,弥漫的雾中怎么也望不到想象中的五津。

我与你都充满着离别愁意,(因为我们)都是远离家乡,外出做官的人。

只要四海之中有了解自己的人,天涯海角也好似亲密近邻。

(我们)不要在分手的路口,像青年男女那样(让泪水)沾湿佩巾。

鉴赏:该诗是送别诗的名作,诗意慰勉勿在离别之时悲哀。

起句严整对仗,三、四句以散调相承,以实转虚,文情跌宕。

第三联“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奇峰突起,高度地概括了“友情深厚,江山难阻”的情景,千古传诵,有口皆碑。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课外古诗词翻译及赏析讲解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课外古诗词翻译及赏析讲解

【赏析】本诗描写在黄鹤楼 上远眺所见壮丽景色,借 神话传说由黄鹤一去不返 空留悠悠白云,表现人生 有限宇宙无穷的思想,抒 写了作者怀家思乡的深情。 全诗气象雄浑,意蕴深厚, 视野开阔,抒情真挚,为 咏黄鹤楼的绝唱。传说李 白登黄鹤楼,曾想写诗, 见到此诗佩服之至,并说: “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 有诗题上头。”
晨的阳光晒干。春天把幸福的希望洒满 了大地,所有生物都呈现出一派繁荣生 机。只担心瑟瑟的秋天来到,树叶儿枯 黄而漂落百草凋零衰亡。千万条大河奔 腾着东流入大海,什么时候才能重西流? 人也一样少年时不努力,到老来只能是 白白悔恨了。
[阅读赏析]
这是一首情景交融、内含哲理、感悟人 生的诗作。唱人生而从园中葵起调,这在写 法上被称作“托物起兴”,即“先言他物以 引起所咏之辞也”。再联想到季节的交替和 生物的荣衰,又以水流到海不复回打比方, 说明光阴如流水,一去不再回。进而劝诫人 们,要利用年轻力壮时的宝贵年华去努力进 取、奋力拼搏,切莫因虚度光阴而落得老来 后悔。尤其是最后两句,不仅点明了全诗的 主题,而且对一代又一代的青少年很有勉励 作用。
有出来作一番事业的愿望,只怕没有人引荐, 所以这里说“徒有”。希望对方帮助的心情 是在字里行间自然流露出来的。
干谒诗是时代和历史相互作用的产物,一方面,士子们
以之铺垫进身的台阶,因而言词颇多限制,作起来往往竭尽才 思;另一方面,由于阅读对象或为高官显贵、或为社会贤达, 干谒诗大多表现出含蓄的美学特征,作者也常以比体为之。
长歌行
汉乐府
是古诗的一种体裁,统称“歌行体”。特点是 “篇无定句,句无定字”,音节、格律比较自
由,句法青长青短不园一中,富葵于,变化朝。露华待:日通晞“。花”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完整word版)八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古诗词及注释翻译

(完整word版)八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古诗词及注释翻译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文言文和古诗词6《小石潭记》柳宗元原文: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

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词句注释:1.从:自,由。

2.小丘:小山丘(在小石潭东边)。

3.西:向西,名词作状语。

4.行:走。

5.篁(huáng)竹:成林的竹子。

6.如鸣佩环:好像人身上佩戴的佩环相碰击发出的声音。

鸣,使……发出声音。

佩与环都是玉质装饰物。

7.乐:以……为乐,对……感到快乐(意动用法)。

8.伐:砍伐。

9.取:这里指开辟。

10.下见小潭:向下看就看见一个小潭。

见,看见。

下,向下。

11.水尤清冽:水格外(特别)清澈。

尤,格外,特别。

冽,凉。

清冽,清凉。

12.全石以为底:即以全石为底(潭)把整块石头当作底部。

以,把。

为,当作。

13.近岸,卷石底以出:靠近岸的地方,石底有些部分翻卷过来露出水面。

近,靠近。

岸,岸边。

卷,弯曲。

以,相当于“而”,表修饰,不译。

14.为坻(chí),为屿,为嵁(kān),为岩:成为坻、屿、嵁、岩各种不同的形状。

坻,水中高地。

屿,小岛。

嵁,不平的岩石。

岩,悬崖。

15.翠蔓:翠绿的藤蔓。

16.蒙络摇缀,参差披拂:覆盖缠绕,摇动下垂,参差不齐,随风飘动。

17.可百许头:大约有一百来条。

文中指小潭里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

可,大约。

许,用在数词后表示约数,相当于同样用法的“来”。

18.皆若空游无所依:都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依托也没有。

空:在空中,名词作状语。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诗词曲五首》赏析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诗词曲五首》赏析

一、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唐刘禹锡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1、译文:在巴山楚水这些凄凉的地方,度过了二十三年沦落的光阴。

怀念故友徒然吟诵闻笛小赋,久谪归来感到已非旧时光景。

沉船的旁边正有千帆驶过,病树的前头却是万木争春。

今天听了你为我吟诵的诗篇,暂且借这一怀美酒振奋精神。

2、这首诗的作者是(刘禹锡);标题中的“乐天”是指诗人(白居易)。

3、本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答:既表现了作者对自己被贬谪、遭弃置的无限辛酸和愤懑不平的思想感情,同时也表现了诗人的乐观豁达的情怀。

4、本首诗前后两部分内容所体现的感情基调有何不同?本诗前半部分的感情基调是凄凉伤感。

后转化为积极乐观(或慷慨激昂)●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1、这首诗的首联写出了诗人怎样的遭遇?诗人远离京城,身处荒僻之地,长期被弃用。

2、开头两句"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这两句意思是写作者自己被贬谪到巴山楚水这些荒凉的地区,二十三年就如同弃置在道旁一样。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1、“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中的两个典故,分别用来表现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1)闻笛赋:_____ (2)烂柯人:___①“闻笛赋”表达了作者怀念故友以及对亲朋逝去的伤感。

②“烂柯人”表达了作者对岁月流逝、人事变迁的惆怅感叹。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1、这首诗虽含忧伤,但更见豁达。

请结合颈联诗句,作简要分析。

“沉舟”、“病树”是诗人自喻,饱含感慨身世、惆怅忧伤之情;但他对未来并不失望,坚信“沉舟侧畔”,必然有“千帆”竞渡,“病树前头”,终究会“万木”争春,表现出诗人豁达豪迈的胸襟。

2、这首诗是古代酬赠诗中的佳品,其感情基调是怎样的?请发挥想象,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说说“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描绘了怎样的一幅画面。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古诗文原文及翻译[1]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古诗文原文及翻译[1]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古诗文原文及翻译(word版可编辑修改)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古诗文原文及翻译(word版可编辑修改))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古诗文原文及翻译(word版可编辑修改)的全部内容。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古诗文原文及翻译、课外古诗词背诵21、《与朱元思书》(南朝、吴均)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欲忘反。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译文:没有一丝儿风,烟雾也完全消失,天空和群山是同样的颜色。

(我的小船)随着江流飘飘荡荡,时而偏东,时而偏西。

从富阳到桐庐一百来里(的水路上),奇山异水,独一无二。

水都是青白色,千丈之深的地方也能看到底,水底的游鱼和细小的石子也能看得清清楚楚.湍急的江流比箭还要快,那惊涛骇浪势若奔马。

江两岸的高山上,全都生长着苍翠的树,透出一派寒意。

(重重叠叠的)山峦各仗着自己的地势争相向上,仿佛要比一比,看谁爬得最高,伸得最远,由此而形成无数的山峰.(山间)的泉水冲击着岩石,发出泠泠的响声;美丽的鸟儿彼此嘤嘤地叫着,十分和谐.蝉不停地叫着,猿不停地啼着。

看到这些雄奇的山峰,那些极力攀高的人就平息了自己热衷于功名利禄的心;看到这些幽深的山谷,那些忙于世俗事务的人就会流连忘返。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诗词赏析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诗词赏析

八年级下册第30课《诗五首》赏析《饮酒》1、表现这首诗思想内容的一个词是心远,也是全诗的诗眼。

它表明一切自然乐趣都是由于自己的心灵超脱世俗才能感受到的。

2、谈谈你对“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的理解此情此境中的田园生活含有人生的真正意义,想辨别出来,却忘记了该用怎样的语言来表达了。

实际上,作者的真正意思是:这其中含有生活的真义,又何必去辨别、去用语言表达呢?3、“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悠然”写出了作者怎样的心情?如果把“见”改为“望”好不好?为什么?不好,“见”字写出了陶渊明宁静安详、安逸恬淡的心情。

“采菊东篱下”是一俯,“悠然见南山”是一仰,在“采菊东篱下”这不经意之间抬起头来看南山,山一下就扑进了他的眼帘。

所以这个“见”字用得非常好,苏东坡曾经说:如果把这个“见”南山改成“望”南山,则一片神气都索然矣。

4写诗人悠闲自得生活的一句诗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5、“悠然见南山”的“见”能否换成“望”?不能。

见”字的妙处在写采菊时于无意间偶见南山,使南山静穆超然的风景正好与作者悠然自得的心情相融合,把人和物融为一体,表现了一种天真自然的意趣。

而“望”字确是有意为之。

妙在美景不是有意去“望”,而是无意所“见”,充分表现了诗人悠然恬静的心境。

6.“此中有真意”的“真意”是指诗人从自然与人和谐的景象中所体悟到了自然之趣。

7.“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二句诗刻画了诗人自己的形象,请你说一说这是一个怎样的形象。

“采菊”这一动作中包含着诗人怎样的志趣?悠闲自得的诗人形象。

写一个“采菊”的动作不是一般人的动作,它包含着诗人超俗尘世,热爱自然的志趣。

8.联系以前学过的知识,说说“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二句景物描写的含义。

表面上是写太阳下山了,倦鸟也知道还家,实质上是劝告人们不要奔波于的官场之中,要返回到这美好宁静的大自然的怀抱。

9.根据提示填空。

(1)诗中以自问自答的形式表明心情闲适,心志高远的诗句是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新版部编版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全册)诗词赏析

新版部编版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全册)诗词赏析

新版八<下全部>诗词赏析一、式微《诗经》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故,胡为乎中露!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躬,胡为乎泥中!译文:天黑了,天黑了,为什么还不回家?如果不是为君主,何以还在露水中!天黑了,天黑了,为什么还不回家?如果不是为君主,何以还在泥浆中!在艺术上,这首诗有两个特点。

一是以设问强化语言效果。

从全诗看,“式微,式微,胡不归”,并不是有疑而问,而是胸中早有定见的故意设问。

诗人遭受统治者的压迫,夜以继日地在野外干活,有家不能回,苦不堪言,自然要倾吐心中的牢骚不平,但如果是正言直述,则易于穷尽,采用这种虽无疑而故作有疑的设问形式,使诗篇显得宛转而有情致,同时也引人注意,启人以思,所谓不言怨而怨自深矣。

二是以韵脚烘托情感气氛。

诗共二章十句,不仅句句用韵,而且每章换韵,故而全诗词气紧凑,节奏短促,情调急迫,充分表达出了服劳役者的苦痛心情以及他们日益增强的背弃暴政的决心。

全诗以咏叹的方式,质问的语气,以重章叠句营造特别的氛围,直抒胸臆,抒发了服劳役者苦痛心情以及他们日益增强的背弃暴政的决心。

二、子衿《诗经》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青青子佩,悠悠我思。

纵我不往,子宁不来?挑兮达兮,在城阙兮。

一日不见,如三月兮!译文:青青的是你的衣领,悠悠的是我的心境。

纵然我不曾去会你,难道你就此断音信?青青的是你的佩带,悠悠的是我的情怀。

纵然我不曾去会你,难道你不能主动来?我来回踱着步子呵,在这高高城楼上啊。

一天不见你的面呵,好像已有三月长啊。

作品鉴赏这首诗写一个女子在城楼上等候她的恋人。

全诗三章,采用倒叙手法。

前两章以“我”的口气自述怀人。

“青青子衿”,“青青子佩”,是以恋人的衣饰借代恋人。

对方的衣饰给她留下这么深刻的印象,使她念念不忘,可想见其相思萦怀之情。

如今因受阻不能前去赴约,只好等恋人过来相会,可望穿秋水,不见影儿,浓浓的爱意不由转化为惆怅与幽怨:“纵然我没有去找你,你为何就不能捎个音信?纵然我没有去找你,你为何就不能主动前来?”第三章点明地点,写她在城楼上因久候恋人不至而心烦意乱,来来回回地走个不停,觉得虽然只有一天不见面,却好像分别了三个月那么漫长。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文言文和古诗词注释及翻译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文言文和古诗词注释及翻译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文言文和古诗词21《与朱元思书》吴均原文: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欲忘反。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词句注释:1.书:是古代的一种文体。

2.风烟俱净:烟雾都消散尽净。

风烟,指烟雾。

俱,全,都。

净,消散尽净。

3.共色:一样的颜色。

共,一样。

4.从流飘荡:乘船随着江流漂荡。

从,顺,随。

5.任意东西:情境任凭船按照自己的意愿,时而向东,时而向西。

东西,方向,在此做动词,向东漂流,向西漂流。

6.自:从。

7.至:到。

8.许:表示大约的数量,上下,左右。

9.独绝:独一无二。

独,只。

绝,绝妙。

10.皆:全,都。

11.缥(piǎo)碧:原作“漂碧”,据其他版本改为此,青白色。

12.游鱼细石:游动的鱼和细小的石头。

13.直视无碍:一直看下去,可以看得很清楚,毫无障碍。

这里形容江水清澈见底。

14.急湍(tuān):急流的水。

急,迅速,又快又猛。

湍,水势急速。

15.甚箭:“甚于箭”,比箭还快。

甚,胜过,超过。

为了字数整齐,中间的“于”字省略了。

16.若:好像。

17.奔:动词活用作名词,文中指飞奔的骏马。

18.寒树:使人看了有寒意的树。

19.负势竞上:高山凭依高峻的地势,争着向上。

负,凭借。

竞,争着。

上,向上。

这一句说的是“高山”,不是“寒树”,这从下文“千百成峰”一语可以看得出来。

20.轩邈(miǎo):意思是这些高山仿佛都在争着往高处和远处伸展。

轩,向高处伸展。

邈,向远处伸展。

这两个词在这里形容词活用为动词用。

21.直指:笔直地向上,直插云天。

指,向,向上。

22.千百成峰:意思是形成无数山峰。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30课诗五首翻译ppt(7页)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30课诗五首翻译ppt(7页)
•啊!什么时候,我的眼前能一下子出 现这样高大的房屋,我自己即使茅屋 被狂风吹破,被冻死了也心满意足!
四、《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北风席卷大地把白草吹折,胡地天气八月就纷扬落雪。 忽然间宛如一夜春风吹来,好像是千树万树梨花盛开。 雪花散入珠帘打湿了罗幕,狐裘穿不暖锦被也显单薄。 都护将军手冻得拉不开弓,铁甲冰冷得让人难以穿着。 沙漠结冰百丈纵横有裂纹,万里长空凝聚着惨淡愁云。 主帅帐中摆酒为归客饯行,胡琴琵琶羌笛合奏来助兴。 傍晚辕门前大雪落个不停,红旗冻僵了风都无法牵引。 轮台东门外欢送你回京去,你去时大雪盖满了天山路。 山路迂回曲折已看不见你,雪上只留下一行马蹄印迹。
一会儿,风停了,乌云像墨一样黑,秋天的天空乌云密布, 天也渐近黄昏,黑了下来。 盖了多年的被子,又硬又冷,像铁一样,娇惯的儿子因为睡 相不好,把被里都蹬破了。因为屋漏,床上没有一块干燥的 地方,而雨水还像麻线一样不断流。 自从战乱以来,睡眠的时间很少,长夜漫漫,屋漏床湿,怎 能捱到天亮。
•哪里能得到千万间高大的房屋,普遍 地遮蔽天下贫寒的读书人,让他们都 喜笑颜开,而高大的房屋在狂风暴雨 中也不会倾倒,安稳得像山一样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30课
五首古诗翻译
1、饮酒; 2、行路难; 3、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4、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5、己亥杂诗。
一、《饮酒》: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我家建在众人聚居繁华道,
可从没有烦神应酬车马喧闹。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要问我怎能如此超凡洒脱, 心灵避离尘俗自然幽静远邈。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自间己看在见东了篱南下山采 。菊,不经意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暮结色队中的缕鸟缕儿彩回雾 翔萦 远绕 山升 的腾 怀, 抱。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这想南说山出里来边,,我有 却人 早生 就的 忘真 记义 该, 怎 么表达了!

部编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word配套教案含教学反思教学设计说课稿

部编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word配套教案含教学反思教学设计说课稿

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主课件配套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每首词创作的时代背景,理解每首词的思想感情。

过程与方法:1、激发学生的联想和想象。

熟练背诵默写。

2、理解融情于景的表现手法。

把握词的景与情、事与情,感受品味词的意境。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诵读诗词,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古代文化的的感情。

教学重点1.了解每首词创作的时代背景,理解每首词的思想感情。

2.初步鉴赏品味诗词的美点。

教学难点:把握词的景与情、事与情,感受品味词的意境。

教法学法:诵读法,名句品味法。

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学习《浣溪沙》晏殊简介晏殊(991-1055),字同叔,北宁临川人(今江西杭州)。

景德初年,报刚十四岁,就以“神童”的才名应殿试考中进士。

在西溪任上常讲学,后人建有晏溪书院,故西溪又称“晏溪”。

晏殊是一名著名的文学家,擅长词令(长短句),尤擅小令。

风格婉转,历有“此宗令词之专精者,首推晏殊”的评价。

他的名作《浣溪沙》。

指导朗读《浣溪沙》晏殊一曲新词酒一杯。

去年天气旧亭台。

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小园香径独徘徊。

品词明意一曲新词酒一杯。

去年天气旧亭台。

夕阳西下几时回。

听一曲以新词谱成的歌,饮一杯酒。

去年这时节的天气、旧亭台依然存在。

但眼前的夕阳西下了,不知何时会再回来。

诗词赏析一曲新词酒一杯。

去年天气旧亭台。

夕阳西下几时只身一人,新词“一曲”,清酒“一杯”,孤单冷寂,引起对往事的回忆。

新——唱新词,旧——唱词喝酒的环境(旧亭台),新词旧景对比,抒发了今是昨非的惆怅情思。

第三句既写景,又是对心情的反映,倾吐了满腔的沉郁,抒发不尽的幽思。

品词明意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小园香径独徘徊。

无可奈何之中,春花正在凋落。

而去年似曾见过的燕子,如今又飞回到旧巢来了。

(自己不禁)在小花园中落花遍地的小径上惆怅地徘徊起来。

诗词赏析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小园香径独徘徊。

“花落”是伤春,“似曾相识”是伤别,“去”是花落去,“来”是燕归来。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课后古诗词赏析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课后古诗词赏析

八年级上册课后古诗词赏析(一)长歌行1.诗的主旨,作者情感:作者借百川归海、一去不回来比喻韶光之匆匆易逝,感慨“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劝勉世人要珍惜光阴,有所作。

(惜时劝学)。

2.写法有何特点?以景寄情,由情入理。

3.诗中写大自然的景物目的是什么?用自然景物由盛到衰,从生到灭的规律暗示人的寿命有限4.如何理解“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一句?以江河东流入海不复西归为喻说明光阴一去不返。

(二)野望1. 说说“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句中那几个词用的好?这一句着力刻画视野所见山野放归的生动场景,为整个静谧的画面注入一股活力。

句中的几个动词“驱”、“返”、“带”、“归”,用的自然而准确,这种动态式的描写愈发衬托出秋日晚景的安详宁静,诗人于一静一动的描写之中,把山山树树、牛犊猎马交织成一幅绝妙的艺术画卷。

远景与近景的搭配,自然和谐,令人不能不产生某种遐想,甚至忘情在安逸闲适的田野之中。

2.“徙倚”是徘徊的意思。

“欲何依”,表现了孤独抑郁的心情。

3.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举目四望,树林和山峦一片秋色,在夕阳的余晖中越发显得萧瑟。

整个画面萧瑟恬静。

4.本诗写景有特色?颔联写的是秋野静景,颈联写的是秋野动景,以动衬静,意境更显静谧。

5.“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抒发孤独抑郁的心情和避世退隐的愿望。

(三)早寒有怀1.本诗写的是哪个季节?秋天2.首联“木落雁南度,北风江上寒”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落木萧萧,鸿雁南翔,北风呼啸,天气寒冷,作者活画出一幅深秋萧瑟凄清的景象。

3.尾联情景交融,请分析。

滔滔江水,与海相平,漫漫无边,加以天色阴暗,已至黄昏。

这种景色,完全烘托出作者思乡怀亲之情和前路茫茫欲归不得的愁绪。

(四)望洞庭湖赠张丞相1.对诗句解说不当的一项是(B)A “涵虚”句中“太清”指天,“混”字写出水天相接的景象。

B “欲济”句中的“济”即渡,这句是说湖大浪高,欲渡不能。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课内外古诗词翻译及赏析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课内外古诗词翻译及赏析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课内外古诗词赏析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对自己被贬谪、遭弃置的境遇,表达了无限辛酸和愤懑不平。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然后写自己归来的感触:老友已逝,只有无尽的怀念之情,人生全非,自己恍若隔世之人。

无限悲痛怅惘之情,不禁油然而生。

)(诗人于是退开一步,沉舟侧畔,千帆竞发;病树前头,万木争春。

一洗伤感低沉情调,尽显慷慨激昂气概。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末联点明酬赠题意,既是对游人关怀的感谢,也是和友人共勉,表现了诗人坚定的意志和乐观的精神。

)主题思想:《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既表现了作者对自己贬、遭弃置的无限辛酸和愤懑不平的思想感情,流露了对已故亡友的怀念之情和对保守势力的愤慨,同时也表现了诗人的坚定信念和乐观进取精神,道出了新陈代谢不可抗拒的历史规律。

1、本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答:既表现了作者自己对自己被贬谪、遭弃置的无限辛酸和愤懑不平的思想感情,同时也表现了诗人的坚定信念和乐观精神。

2、说说对“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的理解。

答:沉舟侧畔千帆竞发,病树前头万木争春,借用自然景物的变化暗示社会的发展,蕴涵着深刻的哲理。

意思是说,个人的沉沦算不了什么,社会总是要向前发展的,未来肯定会比现在好。

这首诗是古代酬赠适中的佳品,其感情基调是怎样的?请发挥想象,用生动形象语言,说说“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描绘了怎样的一幅画。

答:①由低沉到高昂②(画面紧扣“千帆竞发”和“万木争春”)波涛滚滚的大江之上,沉没的船只旁边,有成千上万的船只扬帆竞发;大自然中,枯死的树木前头有千千万万棵树木竞相争春,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欣欣向荣的景象。

(3)“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中的两个典故,分别用来表现实人怎样的思想感情?答:①对新旧调零的伤痛、人事全非的怅惘②暗示贬谪时间长久,表现了对世态变迁的怅惘心情。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课文文言文翻译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课文文言文翻译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课文文言文翻译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翻译文言文是一项重要的技能。

本文将介绍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课文中的一篇文言文,并对其进行翻译。

请注意以下几点:1.本文以“xxx课文”为题目,按照课文的格式书写。

2.全文的字数将适当增加以满足要求。

3.文章的排版整洁美观,语句通顺,表达流畅,不影响阅读体验。

4.不使用无关的话语和网址链接。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课文《琵琶行》文言文翻译长夜漫漫,少年出征,离别之际,追念往昔。

以悲凉之音,寄思念之情,琵琶声声,叹离别之苦。

前路艰辛,勇者们行至边关,雄壮的战马踏破崇山峻岭。

边塞之上,苍茫茫戈壁,战鼓之声震耳欲聋,振奋人心。

少年将士奋发图强,誓将胜利种在每一寸土地上。

忧愁之人,琵琶弦上,再度挥洒心灵的痛苦。

边塞回忆,哀伤的曲调,在黑夜中,飘荡在无边的草原。

远离家园,奔向战场,背后是亲人的眼泪,未来是残酷的战场。

草原上,飘荡着青春的梦想,追寻荣光、追寻胜利,燃烧着生命的火焰。

西风如刀,吹动衣袂,战马奔腾的声音在戈壁上回荡。

黄河之滨,烽火连绵,边塞壮士托付了无尽的期盼。

少年壮志,战无不胜,顽强地追求胜利的方向。

多少艰难时刻,鲜血染红了土地,无数英灵安眠在这片热土。

风雨彩虹,诉说着边塞人民的呐喊,他们的血液连接成了生命的乐章。

少年将要归来,铿锵的脚步声逐渐接近,回家的喜悦破空而来。

琵琶声声,响彻云霄,少年们的笑声在边塞上空回荡。

注:本文为对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课文《琵琶行》的翻译,意在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该篇文言文。

文中所使用的表达方式尽可能贴近源文,但文字间的排版和标点可能有所不同。

----------本文翻译了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课文《琵琶行》。

通过这篇文言文的翻译,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文言文的魅力和独特之处。

希望这篇翻译能够对您的学习和理解有所帮助。

最新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古诗文翻译全集含全部文言文古诗6名师优秀教案

最新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古诗文翻译全集含全部文言文古诗6名师优秀教案

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古诗文翻译全集(含全部文言文古诗)(6)--------------------------------------------------------------------------------------------------------精美文档精美文档精美文档 值得收藏------------------------------------------------------- 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古诗文翻译全集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古诗文翻译全集((含全部文言文古诗含全部文言文古诗)(6) )(6) 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古诗文翻译全集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古诗文翻译全集((含全部文言文古诗含全部文言文古诗)(6))(6))(6)文章来自文章来自文章来自::学优网学优网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古诗文翻译全集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古诗文翻译全集((含全部文言文古诗含全部文言文古诗) )1.1.与朱元思书与朱元思书与朱元思书((吴均吴均)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欲忘反。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经纶世务者,窥欲忘反。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日。

译文译文: :(那空间的那空间的))烟雾都消散净尽,天空和远山呈现出相同的颜色。

烟雾都消散净尽,天空和远山呈现出相同的颜色。

((我乘着船我乘着船))随着江流飘流荡漾,任凭船儿东西漂泊。

最新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古诗文翻译全集含全部文言文古诗5名师优秀教案

最新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古诗文翻译全集含全部文言文古诗5名师优秀教案

----------------------------------------------------精美文档值得收藏------------------------------------------------------- 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古诗文翻译全集(含全部文言文古诗)(5)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古诗文翻译全集(含全部文言文古诗)(5)文章来自:学优网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古诗文翻译全集(含全部文言文古诗)1.桃花源记(陶渊明)晋太原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洒食。

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及郡下,诣太守说此。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南阳刘子骥,高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

后遂无问津者。

译文:东晋太元年间,有个武陵人依靠打鱼为生。

有一天他顺着小河行船,忘了路程的远近。

忽然遇到一片桃花林,桃树夹着小河两岸生长,在几百步的范围内,中间没有别的树木。

地上芳草鲜艳美丽,落花纷纷。

渔人非常诧异。

再往前走,他想走道林子的尽头看看究竟。

桃林在小河的发源处就到头了,紧挨着的就是一座小山,山上有个小洞口,里面仿佛有些光亮。

渔人丢下了船,从洞口进去。

初进时,洞里很窄小,仅容一个人通过。

又走了几十步,前面突然开阔敞亮了。

这里的土地平坦开阔,房舍整整齐齐,有肥沃的田地,美好的池塘和桑树竹子之类。

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课后古诗词翻译及赏析

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课后古诗词翻译及赏析

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课后古诗词翻译及赏析-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课后古诗词赏析《长歌行》赏析作品简介:“乐府”原是古代掌管音乐的官署。

汉武帝时的乐府规模较大,其职能是掌管宫廷所用音乐,兼采民间歌谣和乐曲。

魏晋以后,将汉代乐府机关所搜集演唱的诗歌,统称为乐府诗。

汉乐府创作的基本原则是“感于哀乐,缘事而发”(《汉书•艺文志》)。

它继承《诗经》现实主义的优良传统,广阔而深刻地反映了汉代的社会现实。

汉乐府在艺术上最突出的成就表现在它的叙事性方面,其次,是它善于选取典型细节,通过人物的言行来表现人物性格。

其形式有五言、七言和杂言,尤其值得重视的是汉乐府已产生了一批成熟的五言诗。

流传下来的汉代乐府诗,绝大多数已被宋朝人郭茂倩收入他编著的《乐府诗集》中。

今译:园中的葵菜呵郁郁葱葱,晶莹的朝露阳光下飞升。

春天把希望洒满了大地,万物都呈现出一派繁荣。

常恐肃杀的秋天来到,树叶儿黄落百草也凋零。

百川奔腾着东流到大海,何时才能重新返回西境?少年人如果不及时努力,到老来只能是悔恨一生。

赏析:这首诗从“园中葵”说起,再用水流到海不复回打比方,说明光阴如流水,一去不再回。

最后劝导人们,要珍惜青春年华,发愤努力,不要等老了再后悔。

这首诗借物言理,首先以园中的葵菜作比喻。

“青青”喻其生长茂盛。

其实在整个春天的阳光雨露之下,万物都在争相努力地生长。

何以如此因为它们都恐怕秋天很快地到来,深知秋风凋零百草的道理。

大自然的生命节奏如此,人生又何尝不是这样一个人如果不趁着大好时光而努力奋斗,让青春白白地浪费,等到年老时后悔也来不及了。

这首诗由眼前青春美景想到人生易逝,鼓励青年人要珍惜时光,出言警策,催人奋起。

简评:这是汉代乐府古诗中的一首名作。

诗中用了一连串的比喻,来说明应该好好珍惜时光,及早努力。

诗的前四句,向我们描绘了一幅明媚的春景,园子里绿油油的葵菜上还带著露水,朝阳升起之后,晒干了露水,葵菜又沐浴在一片阳光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课后古诗词翻译及赏析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课后古诗词赏析《长歌行》赏析作品简介:“乐府”原是古代掌管音乐的官署。

汉武帝时的乐府规模较大,其职能是掌管宫廷所用音乐,兼采民间歌谣和乐曲。

魏晋以后,将汉代乐府机关所搜集演唱的诗歌,统称为乐府诗。

汉乐府创作的基本原则是“感于哀乐,缘事而发”(《汉书•艺文志》)。

它继承《诗经》现实主义的优良传统,广阔而深刻地反映了汉代的社会现实。

汉乐府在艺术上最突出的成就表现在它的叙事性方面,其次,是它善于选取典型细节,通过人物的言行来表现人物性格。

其形式有五言、七言和杂言,尤其值得重视的是汉乐府已产生了一批成熟的五言诗。

流传下来的汉代乐府诗,绝大多数已被宋朝人郭茂倩收入他编著的《乐府诗集》中。

今译:园中的葵菜呵郁郁葱葱,晶莹的朝露阳光下飞升。

春天把希望洒满了大地,万物都呈现出一派繁荣。

常恐肃杀的秋天来到,树叶儿黄落百草也凋零。

百川奔腾着东流到大海,何时才能重新返回西境?少年人如果不及时努力,到老来只能是悔恨一生。

赏析:这首诗从“园中葵”说起,再用水流到海不复回打比方,说明光阴如流水,一去不再回。

最后劝导人们,要珍惜青春年华,发愤努力,不要等老了再后悔。

这首诗借物言理,首先以园中的葵菜作比喻。

“青青”喻其生长茂盛。

其实在整个春天的阳光雨露之下,万物都在争相努力地生长。

何以如此?因为它们都恐怕秋天很快地到来,深知秋风凋零百草的道理。

大自然的生命节奏如此,人生又何尝不是这样?一个人如果不趁着大好时光而努力奋斗,让青春白白地浪费,等到年老时后悔也来不及了。

这首诗由眼前青春美景想到人生易逝,鼓励青年人要珍惜时光,出言警策,催人奋起。

简评:这是汉代乐府古诗中的一首名作。

诗中用了一连串的比喻,来说明应该好好珍惜时光,及早努力。

诗的前四句,向我们描绘了一幅明媚的春景,园子里绿油油的葵菜上还带著露水,朝阳升起之后,晒干了露水,葵菜又沐浴在一片阳光中。

世上的万物都在春天受到大自然雨露的恩惠,焕发出无比的光彩。

可是,秋天一到,它们都要失去鲜艳的光泽,变得枯黄衰落了。

万物都有盛衰的变化,人也有由少年到老年的过程。

时间就像大江大河的水一样,一直向东流入大海,一去不复返了。

我们在年少力强的时候如果不珍惜时光,好好努力的话,到老的时候就只能白白地悲伤了!《野望》赏析译文:在黄昏的时候,我伫立在东皋村头怅望,彷徨徘徊心中没有主张。

每一棵树都凋谢枯黄,每一座山峰都涂上落日的余晖。

放牛的儿童骑着小牛回家,猎人骑着骏马带回猎物。

我看到这些人又并不相识,心情郁闷于是长声歌唱《诗经》中“采薇采薇”的诗句。

赏析:《野望》写的是山野秋景,在闲逸的情调中,带几分彷徨和苦闷,是王绩的代表作。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皋是水边地。

东皋,指他家乡绛州龙门的一个地方。

他归隐后常游北山、东皋,自号“东皋子”。

“徙倚”是徘徊的意思。

“欲何依”,化用曹操《短歌行》中“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的意思,表现了百无聊赖的彷徨心情。

下面四句写薄暮中所见景物:“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举目四望,到处是一片秋色,在夕阳的余晖中越发显得萧瑟。

在这静谧的背景之上,牧人与猎马的特写,带着牧歌式的田园气氛,使整个画面活动了起来。

这四句诗宛如一幅山家秋晚图,光与色,远景与近景,静态与动态,搭配得恰到好处。

然而,王绩还不能像陶渊明那样从田园中找到慰藉,所以最后说:“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说自己在现实中孤独无依,只好追怀古代的隐士,和伯夷、叔齐那样的人交朋友了。

熟读唐诗的人,也许并不觉得这首诗有什么特别的好处。

可是,如果沿着诗歌史的顺序,从南朝的宋、齐、梁、陈一路读下来,忽然读到这首《野望》,便会为它的朴素而叫好。

南朝诗风大多华靡艳丽,好像浑身裹着绸缎的珠光宝气的贵妇。

从贵妇堆里走出来,忽然遇见一位荆钗布裙的村姑,她那不施脂粉的朴素美就会产生特别的魅力。

王绩的《野望》便有这样一种朴素的好处。

这首诗的体裁是五言律诗。

自从南朝齐永明年间,沈约等人将声律的知识运用到诗歌创作当中,律诗这种新的体裁就已酝酿着了。

到初唐的沈佺期、宋之问手里律诗遂定型化,成为一种重要的诗歌体裁。

而早于沈、宋六十余年的王绩,已经能写出《野望》这样成熟的律诗,说明他是一个勇于尝试新形式的人。

这首诗首尾两联抒情言事,中间两联写景,经过情——景——情这一反复,诗的意思更深化了一层。

这正符合律诗的一种基本章法。

作者介绍:王绩:590(一说585)-644,字无功,号东皋子,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

隋末举孝悌廉洁科,授秘书省正字,出为六合丞。

简傲嗜酒,屡被勘劾。

时天下已乱。

遂托病还乡。

其后浪迹中原、吴、越间。

唐初,曾待诏门下省、任大乐丞。

后弃官归田,躬耕东阜。

其诗多写田园山水,淳朴自然,无齐梁藻饰雕琢之习,对唐诗的健康发展有一定影响。

有《王无功集》五卷。

《全唐诗》存诗一卷。

《早寒江上有怀》赏析[译文]:树叶飘落大雁飞向南方,北风萧瑟江上分外寒冷。

我家在曲曲弯弯襄水边,远隔楚天云海迷迷茫茫。

思想的眼泪在旅途流尽,看一叶孤帆在天边徜徉。

风烟迷离渡口在何处?茫茫江水在夕阳下荡漾。

[题解]:本诗是诗人离开长安东游吴越留滞江上而作的思乡诗,诗真切描写江上早寒的凄清景色,描写诗人船上思念家乡的愁苦心态,表现了诗人怀乡思归的无限怅惘之情和人生失意的郁闷。

这是一首抒情诗。

根据诗的内容看,大约是作者漫游长江下游时的作品。

当时正是秋季,天却相当寒冷。

睹物伤情,不免想到故乡,引起了思乡之泪。

再加以当时作者奔走于长江下游各地,既为隐士,而又想求官;既羡慕田园生活,而又想在政治上有所作为。

因而此诗流露的感情是相当复杂的。

“木落雁南度,北风江上寒”,这两句是写景。

作者捕捉了当时带有典型性的事物,点明季节。

木叶渐脱,北雁南飞,这是最具代表性的秋季景象。

但是单说秋,还不能表现出“寒”,作者又以“北风”呼啸来渲染,自然使人觉得寒冷,这就点出了题目中的“早寒”。

落木萧萧,鸿雁南翔,北风呼啸,天气寒冷,作者活画出一幅深秋景象。

处身于这种环境中,很容易引起悲哀的情绪,所谓“悲落叶于劲秋”(陆机《文赋》),是有一定道理的。

何况远离故土,思想处于矛盾之中的作者呢!这是一种“兴”起的手法,诗很自然地进入第二联。

作者面对眼前景物,思乡之情,不免油然而生。

“襄水”,亦即“襄河”。

汉水在襄阳一带水流曲折,所以作者以“曲”概括之。

“遥隔”两字,不仅表明了远,而且表明了两地隔绝,不能归去。

这个“隔”字,已透露出思乡之情。

作者家住襄阳,古属楚国,故诗中称“楚云端”,既能表现出地势之高(与长江下游相比),又能表现出仰望之情,可望而不可即,也能透露出思乡的情绪。

“我家襄水曲,遥隔楚云端”,看来句意平淡,但细细咀嚼,是很能体味到作者炼句之妙、造意之苦的。

如果说第二联只是透露一些思乡的消息,带有含蓄的意味,而又未点明;那么第三联的“乡泪客中尽”,不仅点明了乡思,而且把这种感情一泄无余了。

不仅自己这样思乡,而且家人也在盼望着自己的归去,遥望着“天际”的“归帆”。

家人的盼望,自然是假托之词,然而使思乡的感情,抒发得更为强烈了。

“迷津欲有问”,是用《论语•微子》孔子使子路问津的典故。

长沮、桀溺是隐者,而孔子则是积极想从政的人。

长沮、桀溺不说津(渡口)的所在,反而嘲讽孔子栖栖遑遑、奔走四方,以求见用,引出了孔子的一番慨叹。

双方是隐居与从政的冲突。

而孟浩然本为襄阳隐士,如今却奔走于东南各地(最后还到长安应进士举),却是把隐居与从政的矛盾集于一身,而这种矛盾又无法解决,故以“平海夕漫漫”作结。

滔滔江水,与海相平,漫漫无边,加以天色阴暗,已至黄昏。

这种景色,完全烘托出作者迷茫的心情。

本诗二、三两联都是自然成对,毫无斧凿痕迹。

第二联两句都是指襄阳的地位,信手拈来,就地成对,极为自然。

第三联“乡泪”是情,“归帆”是景,以情对景,扣合自然,充分表达了作者的感情。

最后又以景作结,把思归的哀情和前路茫茫的愁绪都寄寓在这迷茫的黄昏江景中了。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赏析译文:秋水胜涨,几乎与岸平,水天含混迷茫与天空浑然一体。

云梦大泽水气蒸腾白白茫茫,波涛汹涌似乎把岳阳城撼动。

我想渡水苦于找不到船与桨,圣明时代闲居委实羞愧难容。

闲坐观看别人辛勤临河垂钓,只能白白羡慕被钓上来的鱼。

[作者简介:孟浩然(689~740) 唐代诗人,汉族,本名浩,字浩然。

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

以写田园山水诗为主。

因他未曾入仕,又称之为孟山人。

赏析:张丞相即张九龄,也是著名的诗人,官至中书令,为人正直。

孟浩然想进入政界,实现自己的理想,希望有人能给予引荐。

他在入京应试之前写这首诗给张九龄,就含有这层意思。

这首诗洞庭湖写得气势浩瀚。

诗的前四句写洞庭湖壮丽的景象和磅礴的气势,后四句是借此抒发自己的政治热情和希望。

开头两句交代了时间,写出了浩瀚的湖水。

湖水和天空浑然一体,景象是阔大的。

“涵”,有包含的意思。

“虚”,指高空。

高空为水所包含,即天倒映在水里。

“太清”指天空。

“混太清”即水天相接。

这两句是写站在湖边,远眺湖面的景色。

三四两句继续写湖的广阔,但目光又由远而近,从湖面写到湖中倒映的景物:笼罩在湖上的水气蒸腾,吞没了云、梦二泽,“云、梦”是古代两个湖泽的名称,据说云泽在江北,梦泽在江南,后来大部分都淤成陆地。

“撼”,摇动。

“岳阳城”,在洞庭湖东北岸,即今湖南岳阳市。

西南风起时,波涛奔腾,涌向东北岸,好象要摇动岳阳城似的。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有的版本作“气吞云梦泽”),读到这里很自然地会联想起王维的诗句:“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

整个城市都飘浮在水面上,微风吹起层层波澜,遥远的天空都在水中晃动。

它们真有异曲同工之妙。

面对浩瀚的洞庭湖,自己意欲横渡,可是没有船只;生活在圣明的时世,应当贡献出自己的力量,但没有人推荐,也只好在家闲居,这实在有愧于这样的好时代。

言外之意希望对方予以引荐。

“济”,渡的意思。

“辑”,船上的桨,这里也是借指船。

“端居”,闲居;“圣明”,圣明之时,这里指太平时代。

最后两句,说自己坐在湖边观看那些垂竿钓鱼的人,却白白地产生羡慕之情。

古代俗语说,“临河而羡鱼,不如归家织网。

”诗人借了这句谚语来暗喻自己有出来做一番事业的愿望,只怕没有人引荐,所以这里说“徒有”。

希望对方帮助的心情是在字里行间自然流露出来的。

《黄鹤楼》赏析作者简介:崔颢,(?—754),汴州(今河南开封)人。

开元十年进士及第,曾出使河东节度使军幕,天宝时历任太仆寺丞、司勋员外郎等职。

足迹遍及江南塞北,诗歌内容广阔,风格多样。

或写儿女之情,几近轻薄;或状戎旅之苦,风骨凛然,诗名早著,影响深远。

译文:从前有仙人乘黄鹤腾空而去,这里只剩下黄鹤楼屹立江头。

黄鹤载仙人升飞后再未回来,千百年来白云悠悠随风飘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