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的导语设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语文课的导语设计

语文是学好其他各科的基础,如何提高语文课堂的有效教学,导语的巧妙设计和运用有着重要的作用。那么,教师怎样才能设计出精彩的导语呢?根据十几年的语文从教经验,我觉得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解题入课法

课题,是讲授内容的眼睛和窗口,从释题入手导入新课,可迅速让学生抓住重点,促使学生思维迅速定向,同时还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审题能力。如教《海燕》一课时,我先用多媒体播放一幅大雨即将来临,在辽阔的大海上,许多海燕在尽情飞翔的图片,然后讲解:“海燕是在暴风雨来临之前,常在海面上飞翔的一种可爱的小海鸟。但在俄文里,‘海燕’一词还含有‘暴风雨的预言者’之意。高尔基就写过一篇以《海燕》为题,把海燕人格化的散文诗。在这篇充满激情的文章中,海燕的勇敢形象更给人一种鼓舞人心的力量。下面就让我们去感受一下这鼓舞人心的力量吧!”这样的导语设计,立刻就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上来了。

二、纵横比较法

新旧知识的联系,往往有许多相同或相似点,教师在开讲时,若能通过类比启发导入新课,引导学生触类旁通、发现规律地学习,那么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在教《行路难》时,就用了纵横比较法的导语开头:“今天我们学习李白的《行路难》,我们以前也学过李白一首题为《宣州谢朓楼饯别校叔书云》的诗歌,这两首诗

歌在内容上有什么异同之处?相同点:都抒发了怀才不遇的苦闷,都体现了李白的浪漫主义诗歌的风格,如夸张、用典、内容跳跃。不同点:《行路难》虽然抒发了诗人的苦闷彷徨,但悲愤中不乏豪迈气概,在失意中仍怀有希望;而《宣州谢朓楼饯别校叔书云》更侧重抒发怀才不遇,放纵不羁的感情。”通过这样比较,学生对这两首诗歌的主题和内容都有了更深的了解。

三、设置悬念法

悬念,能使人产生心理追踪,诱导人们兴致勃勃地去猜测、去期待。在导语中巧设悬念,就会一下子在学生心灵中造成一种强烈的悬想期待的艺术效果,使他们兴趣浓郁地学习,并带着问题去专心听课,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如我在讲《孔乙己》时,就用了如下的导语:“鲁迅是现代中国文化战线上一面光辉的旗帜。他创作了许多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如阿q、祥林嫂等,他曾说过,整一部《呐喊》十四部小说里,他最喜欢《孔乙己》。孔乙己是怎样的一个人呢?”这样导入,三言两语就吸引住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从而迅速进入接受新知的最佳状态。

四、以旧联新法

用旧知识衔接新知识,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既有利于学生兴趣和求知欲的激发,又能起到温故而知新的作用,因此我们应在导语设计中很好地运用以旧联新这一技法。如教《鼎湖山听泉》一课时,我们可以这样设计导语:“祖国山川秀美,我们曾随吴功正登上阿里山,感受如诗如画的美景;曾随李舵

游历西双版纳,领略瑰丽神奇的仙境;今天我们将随谢大光登临鼎湖山,聆听那清亮圆润的泉声。听,耳边传来淙淙流淌的水声(点击封页),摇铃击磬似的,清凉圆润,仿佛我们已来到鼎湖山(点击鼎湖山风景图片)。”如此导入,既复习了旧知,又开启了新课的讲授。

五、启发质疑法

质疑,这是思维器官充分启动的一个重要标志。教师若能充分运用启发质疑法设计导语,必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形成进攻型的课堂学习气氛。我在教《花儿为什么这样红》时,就预先准备一朵红色的花泡在肥皂水中,让学生观察颜色的变化,此时,红颜色的花开始变蓝。我又把蓝颜色的花朵泡在醋里让学生观察颜色的变化。这时可观察到花朵又逐渐变为红色。做完实验后,我向学生提了这样一个问题:从这个实验,你们发现了什么?学生听后纷纷举手提出问题:“我想知道这是什么现象?”“我想知道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在学生质疑后我作小结导入新课:“同学们提的问题都很好,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花儿为什么这样红》,在课文中寻找出问题的答案。”

六、猜谜语导入法

运用谜语引入法,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好奇心与求知欲。我在教学古代寓言二则时,这样设计导语:“同学们,老师出个谜语,大家猜猜看是什么?稀奇古怪两只船,没有桨来没有帆。白天载人四处走,夜晚横卧在床前。你们知道是什么

吗?”学生们齐声回答:“鞋。”我趁机说:“‘鞋’古代也叫‘履’(展示课件)。这节课我就带着同学们穿过时空的隧道,回到两千多年前的战国,去看一看在那儿发生的一个与鞋有关的故事——郑人买履。”谜语导入,生动活泼,趣味横生,很受学生喜爱。

总之,导语设计的方法、角度应是多种多样的,不管如何设计导语,目的都是在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学生学习的效果和质量,从而为获取省时高效的优化教学效果奠定坚实的基础。

(责任编辑韦淑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