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2018年中考物理专题复习教材重点拓展实验20180316364
陕西省2018年中考物理 专题复习 教材重点(拓展)实验22个
教材重点(拓展)实验22个一、测量固体的密度1. 小明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测量蜡块(ρ蜡<ρ水)的密度,并进行了如下操作:①如图甲所示,蜡块静止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F 1;②如图乙所示,用细线将合金球系在蜡块下方,将它们浸没在水中静止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F 2;③如图丙所示,将蜡块拉出水面静止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F 3.请针对以上操作回答下列问题:(1)在②操作中将蜡块和合金球逐渐浸入水的过程中,发现弹簧测力计的示数逐渐变小,说明浮力的大小与 有关.(2)该蜡块密度的表达式为ρ蜡= (水的密度用ρ水表示).(3)以上操作顺序会使测得的密度比实际密度 (选填“偏大”或“偏小”),为使测量值更准确,甲、乙、丙的合理顺序应为 .(4)小明在测量了蜡块的密度后,又想测量合金球的密度,但没有天平,于是他找来量筒、小玻璃杯和水,用如图丁所示的步骤测量出合金球的密度,由图丁可知:合金球的体积V 球= cm 3,合金球的质量m 球= g ,合金球的密度ρ球= g/cm 3.第1题图【答案】(1)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 (2)F 1F 3-F 2ρ水 (3)偏小 甲、丙、乙 (4)10 30 3【解析】(1)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可知,浮力的大小与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2)由图乙,并根据弹簧测力计示数差法有G 总-F 2=ρ水g (V 蜡+V 球);同理,由图丙有,G 总-F 3=ρ水gV 球,G 总-F 2=ρ水gV 蜡+G 总-F 3,F 3-F 2=ρ水gV 蜡,V 蜡=F 3-F 2ρ水g ,m 蜡=F 1g ,所以ρ蜡=m 蜡V 蜡=F 1F 3-F 2ρ水;(3)由于图丙中将蜡块提出后带出一些水,所以使得F 3示数偏大,由上面得出的密度表达式可知测出的密度值偏小,所以可将丙放在乙的前面;(4)由图丁中的a 、c 两步可以求出合金球的体积为V 球=40 mL -30 mL =10 mL =10 cm 3,由图丁中的a 、b 两步可以求出合金球的质量为m 球=ρ水V 排=1 g/cm 3×(60-30) cm 3=30 g ,进而可以求出合金球的密度为ρ球=m 球V 球=30 g 10 cm 3=3 g/cm 3. 2. 如图所示,小明和小红使用不同的器材分别对石块的密度进行了测量.第2题图(1)小明用天平、大杯、小杯和密度为ρ水的水测一石块密度,如图甲、乙所示.①天平平衡时如图甲所示,石块的质量m = g.②小明测量石块体积的操作步骤如下:a.测出空小杯的质量m 1;b.把装了水的大杯和空的小杯如图乙放置;c.把石块缓缓放入大杯中,大杯中部分水溢进小杯;d.测出溢出水的小杯总质量m 2;请你指出步骤b 的错误之处: .③用本题中出现过的物理量符号表示石块体积为V = .石块密度为ρ石=__________(设步骤b 中的错误已改正).(2)小红利用圆柱形容器、刻度尺和一个塑料小碗,设计了一个测石块密度的实验,如图丙、丁所示.请按照他的设计思路完成下列步骤.A. 将圆柱形容器放在水平桌面上并装入适量的水;B. 让塑料小碗漂浮在水面上,测出容器内的水深为H 1,如图丙所示;C. 当把石块放入塑料小碗中,漂浮在水面时,测出容器内的水深为H 2,如图丁所示;D. ;E.则石块的密度表达式为ρ石= .(水的密度用ρ水表示)【答案】(1)① 67 ②大杯中的水没达到杯子最高处(或没满) ③m 2-m 1ρ水 67 g m 2-m 1ρ水 (2)将石块从塑料小碗中拿出,放入水中,记下水面的深度为H 3 H 2-H 1H 3-H 1ρ水 【解析】(1)①石块质量m =50 g +10 g +5 g +2 g =67 g ;②若大烧杯中的水未满,则放入石块后溢出水的体积就不是石块的体积,水面要与溢出口平齐;③石块体积就是溢出水的体积,即V =m 2-m 1ρ水;石块密度ρ=m V =67 g m 2-m 1ρ水;(2)因为石块放在小碗中,处于漂浮状态,则F 浮=G 石,即ρ水gV 排=m 石g ,ρ水g (H 2-H 1)S =m 石g ,则m 石=ρ水 (H 2-H 1)S ;又因为石块体积V 石=(H 3-H 1)S ,所以ρ石=m 石V 石=ρ水(H 2-H 1)S (H 3-H 1)S =H 2-H 1H 3-H 1ρ水. 二、测量液体的密度3. 为确定某种未知液体的“身份”,小明的实验小组自己动手想一探究竟,他们利用天平和量筒进行了多次测量.第3题图(1)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调节天平平衡后,在称量物体质量时,他在天平右盘中加、减砝码后,发现指针静止时指在分度盘中央刻度线左侧,这时他应进行的操作是 W.如图甲所示,是天平平衡时,放在右盘中的砝码和游码所在的位置,则称得烧杯和液体的质量m = g.(2)小明用两个相同的烧杯分别装入高度相同的水和未知液体,并标记液面的位置,然后找来一个塑料圆柱体,分别放入两个烧杯中,发现塑料圆柱体均漂浮在液面上,如图乙、丙所示.他利用刻度尺量出放入塑料圆柱体时两个烧杯内液面变化的高度分别为h 1和h 2,则未知液体的密度表达式为 .(3)小明回想刚才的实验,发现他将塑料圆柱体从水中取出来后直接放入未知液体中进行测量的做法会导致实验得出的结果 (选填“偏大”或“偏小”).(4)他们对测量方法进行修正后,测出了几组实验数据,并根据测量结果作出了“m -V ”图像,如图丁所示.由图像可知该液体的密度为ρ= g/cm 3.【答案】(1)向右移动游码 49 (2)ρ液=ρ水h 1h 2(3)偏小 (4)0.8 【解析】(1)称量过程中指针指在分度盘的左侧,则要在加减砝码后,通过移动游码来使天平平衡.如图甲所示,砝码质量为5 g +20 g +20 g =45 g ,游码所对的刻度值为4 g ,因此物体的质量为45 g +4 g =49 g ;(2)由于在两烧杯中塑料圆柱体均处于漂浮状态,固有G=mg =ρ水gV 1,G =mg =ρ液gV 2,即ρ水gV 1=ρ液gV 2,ρ液=ρ水V 1V 2=ρ水Sh 1Sh 2=ρ水h 1h 2;(3)因为塑料圆柱体从水中取出时沾有水,放入未知液体时会使液面上升高度变大,从而使h 2变大,因此测出的密度偏小;(4)由图像可知,当烧杯中没有液体时,烧杯的质量为25 g ;当烧杯中液体的体积为25 mL 时,烧杯和液体的总质量为45 g ,由此可知烧杯中液体的质量为20 g.所以液体的密度为ρ=m V =20 g 25 cm 3=0.8 g/cm 3. 4. 在实验课上,海涛在吸管的下端装入适量的小钢珠后用蜡封住并使底部平整,自制土密度计并测定盐水的密度,如图甲所示,将密度计放入液体中呈漂浮状态,h 为密度计底到液面的距离.第4题图(1)海涛同学在吸管的底部放入小钢珠的目的是 .(2)漂浮时,密度计受到的浮力(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自身重力,被测液体的密度越大,密度计排开液体的体积(选填“越小”或“越大”).(3)海涛将自制的密度计放入水中时,测得h水为6 cm,而将该密度计放入盐水中,测得h盐水为5 cm,则该盐水的密度为 kg/m3,吸管下表面受到水的压强吸管下表面受到盐水的压强(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4)有两根粗细不同的吸管甲和乙,甲管较粗,乙管较细,装入小钢珠后质量相同.你认为选(选填“甲”或“乙”)吸管制成的密度计更好,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邻桌的小红将自制的密度计放入液体中时,密度计却沉到容器底,不能进行液体密度的测量,如图乙所示,请提出一种改进方法W.【答案】(1)使密度计能够竖直漂浮在液体中 (2)等于越小(3)1.2×103等于(4)乙乙管较细,使密度计上两条刻度线之间的距离大一些,测量结果更准确(5)减少吸管下端的一些小钢珠【解析】(1)密度计重心越低越稳定,为了使密度计能够竖直漂浮在液体中,所以在吸管的底部放入适量的小钢珠;(2)根据漂浮条件,密度计在液体中处于漂浮状态,浮力与重力相等,因此密度计在水中与在盐水中所受的浮力大小相等,即:F浮=ρ液gV排,当液体密度越大时,V排会越小,即密度计排开液体的体积越小;(3)密度计放入水中时,测得h水为6 cm,则F浮水=G,即ρ水gV排水=G,密度计放入盐水中时,测得h盐水为5 cm,则F浮盐水=G,即ρ盐水gV排盐水=G,则ρ水gV排水=ρ盐水gV排盐水,ρ水gS×0.06 m=ρ盐水gS×0.05 m,解得ρ盐水=1.2×103 kg/m3;根据浮力的产生原因:“浮力的大小等于浸入液体中的物体上下表面的压力差”可知,F浮=F下-F上=F下-0=p下S-0=p下S;由于浮力相等,所以p下相等,故吸管下表面受到水的压强等于吸管下表面受到盐水的压强;(4)为了使测量结果更准确,使密度计上两条刻度线之间的距离大一些;因为ΔV=SΔh,所以要使Δh变大,应减小S,即选用较细的乙管;(5)为了让密度计能竖直地漂浮在液体中,应减少吸管下端的一些小钢珠.三、研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5. 某物理小组在探究活动中测量滑块与木板间的滑动摩擦力.实验装置如甲图所示,在表面粗糙的木板上放置一滑块,绳的一端系在滑块上,通过轻绳绕过定滑轮,绳的另一端系在固定在铁架台上的弹簧测力计的挂钩上.实验时,可在滑块上增加砝码并拉动木板运动.请回答下列问题:第5题图(1)若某同学进行实验得到如表格所记录的实验数据.请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在图乙所给的坐标中作出滑动摩擦力f的大小与接触面受到的压力F的大小之间的关系图像,根据图像可以得出f与F之间的关系是.(2)实验中,滑块受到的滑动摩擦力的方向是,用这种方法测出的摩擦力将比真实值偏(选填“大”或“小”),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3)若某同学将滑块沿竖直方向截去一半后,再做实验测得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变小,他认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随着接触面积的减小而减小.你认为他的探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4)该实验有一些优点也存在不足,请说明本实验的一个优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合理即可)【答案】(1)如答图所示接触面粗糙程度一定时,滑动摩擦力f的大小与接触面受到的压力F的大小成正比(2)水平向右小绳子和定滑轮间存在一定的摩擦(3)没有控制压力大小不变(4)不需要弹簧测力计做匀速直线运动(或弹簧测力计的读数稳定)第5题答图【解析】(1)在作图时,首先要根据表格数据进行描点,然后将各点用平滑的曲线连接起来,分析图像,观察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受到的压力的大小变化情况,可得出它们之间的关系为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一定时,滑动摩擦力f的大小与接触面受到的压力F的大小成正比;(2)长木板向右运动,滑块相对于长木板向左运动,因此滑块受到水平向右的摩擦力;由于绳子与滑轮之间存在摩擦,所以用这种方法测出的摩擦力将比真实值偏小;(3)整个实验中,需要掌握控制变量法,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的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所以探究滑动摩擦力大小与其中一个量之间的关系时需要控制另外一个量不变,将滑块沿竖直方向截去一半后,滑块的压力发生变化,同时接触面积也发生变化,所以无法得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积的关系;(4)掌握二力平衡条件的应用,在实验中拉动木板做匀速直线运动,此时滑块受力平衡,滑动摩擦力大小通过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体现,滑块受到的摩擦力与弹簧测力计受到的拉力大小相等.该装置的优点是不需要弹簧测力计做匀速直线运动,弹簧测力计的读数稳定等.6. 为了研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小明做了以下实验:第6题图第①次:把木块平放在水平长木板上,用弹簧测力计水平拉木块,使木块做匀速直线运动(如图甲),读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并记入下表中;第②次:把木块侧放在水平长木板上,用同样的方法拉木块(如图乙),记下相应的示数;第③次:把两块相同的木块叠在一起平放在水平长木板上,用同样的方法拉木块(如图丙),记下相应的示数;第④次:把木块平放在铺有毛巾面的水平长木板上(如图丁),用同样的方法拉木块,记下相应的示数.(1)比较①②两次实验数据,可以发现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积 (选填“有关”或“无关”).(2)比较①③两次实验数据,可以得出的结论是:接触面粗糙程度一定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为了探究滑动摩擦力与接触面粗糙程度是否有关,应比较两次实验数据,下列现象中可以利用该次实验所得出的结论解释的是(填字母序号).A. 压路机的碾子做得很重B. 车轮上有凹凸不平的花纹C. 移动很重的石块时,铺设滚木(4)实验中很难保证木块在水平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请你写出一条对实验装置的改进措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无关(2)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3)①④ B (4)将弹簧测力计固定,用手拉动木板四、探究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7. 在探究浮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小明作了以下猜想:猜想一:与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猜想二:与液体的密度有关猜想三:与物体浸没在液体中的深度有关用弹簧测力计、圆柱体、两个相同的圆柱形容器,分别装有一定量的水和盐水,对浸在液体中的物体所受的浮力进行了探究,其装置和弹簧测力计示数如图所示.第7题图(1)本实验采用的实验方法是.(2)分析甲、乙、丙,可以证明猜想正确.(3)为了验证猜想三可选用图的装置来进行操作.(4)圆柱体浸没在水中时受到的浮力是N,圆柱体的体积是m3.(g取10 N/kg)(5)用图示实验数据测出盐水的密度是kg/m3.【答案】(1)控制变量法(2)一(3)丙、丁(4)4 4×10-4(5)1.1×103【解析】(1)本实验采用的实验方法是控制变量法;(2)分析图甲、乙、丙可知,浸在同种液体中时,圆柱体排开液体的体积越大,它受到的浮力越大,说明浮力大小与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所以可以证明猜想一正确;(3)探究浮力大小与物体浸没在液体中深度的关系时,应控制液体密度与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相同,改变物体浸没在液体中的深度,因此选用图丙、丁中的装置进行实验可验证猜想三;(4)由图甲、丙知,圆柱体浸没在水中时受到的浮力F浮=G-F=5 N-1 N=4 N,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得圆柱体的体积V=V排=F浮ρ水g=4 N1.0×103 kg/m3×10 N/kg=4×10-4m3;(5)由甲、戊图可知,圆柱体浸没在盐水中时受到的浮力F浮′=G-F′=5 N-0.6 N=4.4 N,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得盐水的密度ρ盐水=F浮gV排=4.4 N10 N/kg×4×10-4m3=1.1×103 kg/m3.8. 物理学习小组为了探究“浮力与液体密度的关系,找来烧杯、清水、盐水、细线、弹簧测力计、橡皮泥(不溶于水),进行如下实验:第8题图(1)实验步骤如下:①将橡皮泥用细线拴好悬挂在弹簧测力计下,读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1.②把橡皮泥浸没在清水中,读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2,橡皮泥受到的浮力F浮水=_____________________.③把橡皮泥,并读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求出橡皮泥此时受到的浮力F浮盐.④比较橡皮泥在清水和盐水中受到的浮力的大小,若F浮水F浮盐(选填“=”或“≠”),说明浮力的大小和液体的密度有关.(2)为了验证浮力的大小跟物体形状是否有关,只需要改变这块橡皮泥的,重复上面步骤中的(填序号),通过比较橡皮泥浸没在(选填“同种”或“不同种”) 液体中测力计的示数即可判断浮力的大小是否与物体的形状有关 .【答案】(1)②F1-F2③浸没在盐水中④≠ (2)形状②(或③)同种【解析】(1)②橡皮泥受到的浮力F浮水=G-F=F1-F2.②接下来的操作是,把橡皮泥浸没在盐水中,读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求出橡皮泥受到的浮力. ③橡皮泥在清水中受到的浮力不等于在盐水中受到的浮力,说明浮力与液体的密度有关,否则无关;(2)探究浮力的大小可能还跟物体的形状有关时,控制其他条件相同,改变物体的形状,通过比较橡皮泥在同种液体中受到的浮力的大小,判断浮力的大小是否与物体的形状有关.五、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9. 某物理兴趣小组的同学,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来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第9题图(1)实验前杠杆如图甲所示,可将杠杆两端的平衡螺母向(选填“左”或“右”)调节,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2)若杠杆每小格代表10 cm,每个钩码的质量为100 g,改变动力和阻力的位置并调节钩码的数量,得到下表所示数据,第③次实验杠杆水平平衡时的情景如图乙所示,则此时杠杆右端所挂钩码的个数为.第①次实验杠杆平衡后,小亮将杠杆两侧两点下方所挂钩码同时向支点O靠近1格,则杠杆(选填“能”或“不能”)在水平位置重新平衡.(3)如图丙所示,B点处钩码数量不变,若不在D点挂钩码,而在杠杆的A点或C点使用弹簧测力计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为使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最小,应将弹簧测力计挂在点,且拉力的方向应.(4)某同学在探究后分析得到F1+L1=F2+L2的错误结论,你能想出一个快速证明该结论错误的操作方法吗?.【答案】(1)右(2)3 不能(3)A竖直向上(4)不改变杠杆两端钩码的重量,只将两侧钩码分别远离(靠近)支点1格(或相同的格数),观察杠杆的平衡情况【解析】(1)图甲中杠杆右端偏高,根据“左高左调,右高右调”的原则,要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应该将平衡螺母向右调节;(2)根据题图可知,弹簧测力计在杠杆左端3格即30 cm处,弹簧测力计示数为4 N,根据杠杆平衡条件F1L1=F2L2,将数据带入,可得第③次实验中阻力的大小为F2=F1L1L2=4 N×30 cm40 cm=3 N,此时杠杆右端所挂钩码的个数为3 N=3;将第①次杠杆平衡时的两侧钩码同时靠近支点1格,则此时动力和阻10 N/kg×0.1 kg力不变,分别为3 N和2 N;动力臂为40 cm-10 cm=30 cm,阻力臂为60 cm-10 cm=50 cm;此时动力与动力臂的乘积3 N×30 cm小于阻力与阻力臂的乘积2 N×50 cm,故杠杆不能重新平衡;(3)要使杠杆平衡且弹簧测力计示数最小,应使弹簧测力计拉力的力臂最大,因为OA>OC,所以要使杠杆平衡且弹簧测力计示数最小,应使弹簧测力计挂在A点且竖直向上拉;(4)要想证明F1+L1=F2+L2的结论是否错误,最快的方法是不改变杠杆两端钩码的质量,只将两侧钩码分别远离(靠近)支点1格(或相同的格数),观察杠杆的平衡情况,若杠杆在水平位置不平衡,则结论错误,反之结论正确.10. 某实验小组在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的实验中:第10题图(1)实验时,第一组按图甲进行实验,第二组按照图乙进行实验.你认为第组实验更好,理由是.①表头处所缺栏目为,第三次实验时,阻力为N.②分析表格数据可知杠杆的平衡条件为:(写表达式),实验中多次改变力和力臂的大小,从而得到多组数据,这样做的目的是.(3)用如图丙所示装置进行探究杠杆平衡条件时,用弹簧测力计竖直向上拉使杠杆处于平衡状态时,发现在杠杆左端的不同位置,测出的拉力大小都与杠杆平衡条件不相符.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一便于测出力臂(2)①动力F1/N 0.25 ②F1L1=F2L2得出普遍规律(3)杠杆有自重六、测简单机械的机械效率11. 在探究“影响滑轮组的机械效率的因素”的实验时,小明利用两组滑轮组进行了4次测量,用较轻的动滑轮组成的滑轮组测定前3组数据,换用一个更重的动滑轮组成滑轮组测得第4组数据,记录数据如表:第11题图(1)实验中应 拉动弹簧测力计,使钩码缓缓上升.(2)由表中数据可知①处应为 ;根据图中弹簧测力计示数可知②处应为 N.(3)比较第1、3两次实验数据可得出结论:使用同一滑轮组,重物越重,机械效率 (选填“越高”“不变”或“越低”).(4)比较第 次实验数据可得出结论:使用不同的滑轮组提升相同的重物时,动滑轮越重,滑轮组的机械效率越低.【答案】(1)匀速竖直 (2)66.7 2.4 (3)越高 (4)3.4【解析】(1)实验中应匀速竖直拉动弹簧测力计,这样才能准确读出拉力的值;(2)①η=W 有W 总×100%=Gh Fs ×100%=4 N ×0.1 m 2 N ×0.3 m×100%≈66.7%;②由图知,弹簧测力计的分度值为0.2 N ,所以其示数为2.4 N ;(3)比较第1、3次实验数据可得出结论:使用同一滑轮组,重物越重,机械效率越高;(4)比较第3、4次实验数据可得出结论:使用不同的滑轮组提升相同的重物时,动滑轮越重,滑轮组的机械效率越低.12. 同学们在探究“影响滑轮组机械效率高低的因素”时,提出了下列假设.假设1:滑轮组机械效率高低可能与动滑轮重有关假设2:滑轮组机械效率高低可能与被提升的物重有关假设3:滑轮组机械效率高低可能与物体提升高度有关假设4:滑轮组机械效率高低可能与滑轮组绳子股数有关一位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四个滑轮组,并将实际数据填入下表中.表一:表二:(1)在表二中填写第四次实验的机械效率. (2)根据实验 (选填①、②、③、④)可知,滑轮组机械效率高低与被提升物重有关.(3)根据实验②和④可知,滑轮组机械效率高低与 无关.(4)通过实验可以发现,不同滑轮组提升相同重物时,动滑轮越重,机械效率越 .(5)要研究滑轮组机械效率高低是否与物体提升高度有关,应该选用 (选填“同一”或“不同”)滑轮组,提升同一重物到 (选填“相同”或“不同”)的高度去研究.【答案】(1)80 (2)①和② (3)滑轮组绳子股数 (4)低 (5)同一 不同【解析】(1)实验④:G =4 N ,η=W 有W 总×100%=Gh Fs ×100%= 4 N ×h 2.5 N ×2h×100%=80%;(2)实验①中的钩码重为2 N ,其机械效率为66.7%,在实验②中钩码重为4 N ,其机械效率为80%,所以用同一滑轮组时,滑轮组时,滑轮组机械效率高低与被提升的物重有关;(3)实验②中的钩码重为4 N ,绳股数为3股,其机械效率为80%,实验④中的钩码重为4 N ,绳股数为2股,其机械效率为80%,从而可以看出,滑轮组机械效率高低与滑轮组绳子股数无关;(4)因实验②中动滑轮1的重量为1 N ,其机械效率为80%,而实验③中动滑轮2的重量为2 N ,共机械效率为66.7%,其他数据均相同,从而得出不同滑轮组提升相同重物时,动滑轮越重,机械效率越低;(5)要想测量滑轮组机械效率高低是否与物体提升高度有关,就必须采用同一滑轮组,提升同一重物到不同高度去研究.七、伏安法测电阻13. 小明同学利用如图甲所示电路测量定值电阻R x 的阻值.(1)图甲所示电路有一处不合理,不合理的地方是 ,改正后请用笔画线代替导线,连接图乙所示实物图.(2)正确连接电路后闭合开关,发现电流表有示数,电压表无示数,则可能存在的故障是,改正后,闭合开关,当滑片P向左滑动时,电压表的示数(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3)若小明并没有发现自己设计的电路存在问题,他按照图甲所示电路图进行实验.他的实验记录及数据整理如下表:①请你分析他进行实验1时,滑动变阻器滑片的位置在.②若第3次实验时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中的阻值最大,那么该滑动变阻器的铭牌上应该标有“Ω 1 A”字样.③所测定值电阻的阻值R x=Ω.【答案】(1)电压表并联在了滑动变阻器两端如答图所示(2)定值电阻短路(电压表断路) 变小(3)① 最右端② 20③ 10第13题答图【解析】(1)在测量定值电阻阻值的实验中,需要测量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和通过定值电阻的电流,图甲中电压表接在了滑动变阻器两端,不合理;根据电路图连接实物图时先从电源正极出发,依次连接电流表、定值电阻、滑动变阻器、开关、电源负极,最后将电压表并联在定值电阻两端,注意电流表和电压表量程的选取;(2)电流表有示数,说明电路通路,电压表无示数,说明定值电阻短路或者电压表断路;滑片P向左移动,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电阻变大,电路中的总电阻变大,电路中的电流变小,根据欧姆定律知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变小,电压表示数变小;(3)若按照图甲所示电路完成实验,则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等于电源电压与电压表示数之差.①根据表格数据及图甲知,第1次实验时电压表示数为0,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中的阻值为0,滑片P应在最右端.②第3次所求电阻的阻值为滑动变阻器的阻值,因接入电路的阻值最大,因此所选变阻器为“20 Ω 1 A”.③电源电压U=I1R x=I2R x+U2,代入数据得0.3 A×R x=0.2 A×R x+1 V,R x=10 Ω.14. 如图甲所示,是用“伏安法”测量未知电阻R x阻值的实物电路图.。
2018年陕西省中考物理实验操作步骤
实验一、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1.检查实验器材是否齐全(透明玻璃板一块,支架4个,白纸一张,铅笔一支,刻度尺一把,直角尺一把,光屏),检查完毕后,举手示意,经监考老师同意后,开始实验。
2.将一张白纸平铺于水平实验台上,用铅笔画一道横线,将平面镜组装在这道横线上,。
注意要让平面镜与桌面垂直,否则会造成重影。
3.将一个支架放置于平面镜前某一位置处,蹲下来观察支架在平面镜中所形成的像;观察完毕后,将光屏放在平面镜后去呈接像,看能否得到像。
4.在平面镜后放置一个完全相同的支架,移动该支架的位置,让其与像完全重合时,标记出物与像的位置分别为A和A′。
5.拿掉平面镜后面的支架,任意改变平面镜前支架的位置,蹲下来观察支架在平面镜中所形成的像;观察完毕后,将光屏放在平面镜后去呈接像,看能否得到像。
6. 在平面镜后放置一个完全相同的支架,移动该支架的位置,让其与像完全重合时,标记出物与像的位置分别为B和B′。
7.移开平面镜,在白纸上标注出镜子的背面,用虚线连接A A′和B B′,用直角尺测量是否垂直,标注出垂直符号。
8.用直尺分别测量出A和A′、B和B′到镜面的距离,在图上标出这段距离,并填入表格中。
注意刻度尺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9.将试题中的实验结论填写完整。
10.将实验器材放回原样,完毕后,举手示意,经监考老师同意后,离开考场。
实验二、探究串联电路电压关系1.检查实验器材是否齐全的同时摆放实验器材,电源---开关---灯泡L12.5V---灯泡L22.5V摆成串联电路,将电压表放在L1正下或正上方。
检查完毕后,举手示意,经监考老师同意后开始实验。
2.用导线依次连接电源---开关---灯泡L1---灯泡L2成串联电路后再将电压表并联在L1两端。
注意在连接电路时,开关要断开。
3.用开关试触,检查电压表所选量程是否得当,“+”“-”接线柱有无接反。
4.闭合开关,读出电压表示数填写在表格内。
5.断开开关,再将电压表并联在L2两端,闭合开关读出电压表示数填写在表格内。
2018陕西中考物理试题试题(含答案)
2018陕西中考物理试题试题(含答案)30、(3分)请按要求填空。
⑴如图-1的甲、乙两次实验中,分别用弹簧测力计水平拉动同一长方体木块,使其在同一水平木板上做匀速直线运动,这是为了探究滑动摩擦力大小与接触面的有关系,甲图中木块受到的滑动摩擦力大小是 N。
(2)如图-2所示,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选用A、B两根完全相同的蜡烛,移动B 蜡烛寻找点燃的A蜡烛像的位置时,眼睛应该在(选填““A”或“B”))蜡烛一侧观察。
(第30题(第30题31、(9分)甲、乙两个实验小组先后完成了如下实验:(1)甲小组根据图-1所示电路图连接成图—2的实物电路,探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电阻的关系”。
○1连接电路时,开关应,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应置于 (选填“A”或“B”)端。
○2检查连接无误后,闭合开关,发现电流表、电压表均无示数。
他们将导线EF的E端取下,依次接在滑动变阻器的C、A接线柱上时,观察到两种情况下电流表均无示数、电压表示数均为电源电压。
则电路故障可能为。
A.滑动变阻器短路B.电阻R断路C.AE间导线断路③排除故障后,开始实验。
实验时始终保持表示数不变。
记录数据如下,请根据表中数据,在图-3中用描点法画出通过导体的电流I与电阻R的关系图像。
分析图像发现:在此实验中,当定值电阻阻值较大时,通过它的电流较小,进一步分析发现随着阻值的增大,电流的变化量越来越,可见,若连人电路的定值电阻阻值均太大,不易发现通过导体的电流随电阻的变化规律。
(2)甲小组实验后,乙小组用该实物电路测新买的电热毯(规格“220 V 40 W")的电热在连接电路检査无误后,闭合开关,无论怎样移动滑片,发现电流表示数始终很小,电压表的指针始终接近最大测量值,说明:电热毯的阻值远比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不能较准确测量。
更换合适电源并改变电压表所选量程后,较准确地测得电热毯的阻值约为120Ω,这个测量值与电热毯正常工作时的阻值相差10倍左右,这是因为导体的电阻与有关。
2018年陕西中考物理试题(含答案)
2018年陕西省中考物理试卷(A 卷)一、选择题(共8小题,每小题2分,计16分)1、小明进人考场后,对他身边的物理现象,解释正确的是( ) A .扇一扇感觉凉快是因为他周围空气的温度降低了 B .矿泉水瓶里的冰块逐渐变为水是液化现象C .钢尺摸起来比塑料尺凉,是因为钢尺的导热性差D .手机不允许带人考场,是因为手机可利用电磁波传递信息2、2018年5月1日晚,在大雁塔北广场上演了一场水舞光影秀。
巨型灯柱阵、多台超高清投影机和音乐喷泉交错配合,使大雁塔隐在光幕之中,美仑美奂。
这是中华文化和现代科技的一次完美结合。
下列关于这场光影秀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发光的灯柱是光源B .光的三原色是红、绿、蓝C .音乐喷泉形成的水幕对光只有反射作用D.演出过程中高清投影机可成逼真的实像3、如图所示的电路中,闭合开关S 1、S 2,小灯泡L 1和L 2正常发光,电流表和电压表均有示数.下列关于该电路的说法正确的是( )A .电流表测量干路中的电流B .电压表不能测量L 1两端的电压C .取下L 1时,L 2正常发光D .只断开开关S2时,电压表有示数4、在高速公路长下坡路段的外侧,常设有如图所示的避险车道,供刹车失灵的车辆自救。
当失控车辆冲上该车道时,被强制减速停车。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避险车道相当于一个斜面B .以相同速度行驶时,大货车比小轿车的动能大C .下坡路段刹车失灵的大货车动能越来越大D .大货车冲上避险车道时,动龍全部转化为重力势能5、如图是一模拟风力发电的模型。
电动机通电时,风扇a 高速转动产生风力模拟自然风,风扇b 在风力作用下带动发电机发电,同时与发电机相连的小灯炮发光。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电动机转动时把机械能转化为电能B .发电机是利用电磁感应现象工作的C .电池电压降低时,风扇a 的转速不会改变D .风力大小不会影响小灯泡发光亮度6、如图所示的不锈钢空调架,安装时横杆OB 伸出墙外由斜杆AC 支撑,其中O 、A 两点固定在墙上,C 端固定在横杆OB 上。
最新-2018年陕西省中考理科综合真题及答案 精品
2018年陕西中考物理、化学试题物理部分第Ⅰ卷一.选择题1.初夏的早晨,院子里的花儿在空气中散发着淡淡清香,花朵上的露珠在阳光下晶莹剔透,图示的情景中,应用物理知识分析正确的是()A.花儿能散发出淡淡清香表明花儿在运动B.阳光下,露珠的蒸发会加快C.露珠的形成过程是汽化现象D.露珠的形成过程要吸热2.下列对声现象的描述,应用物理知识解释正确的是()A.“悦耳动听”说明声音的响度较大B.“隔墙有耳”说明墙体可以传播声音C.“闻其声而知其人”说明根据音调可以辨别来人是谁D.“大雪过后,万籁俱寂”说明大雪会使声音完全消失3.3D电影具有三维立立体视觉效果,拍摄时,将两个摄像头按照人两眼间的距离放置,同时拍摄,制成胶片;放映时,两个放映机在银幕上呈现两个略有差异的画面,观看者带上特殊眼镜后,就和直接用双眼看到物体的效果一样。
关于3D电影,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光在银幕上发生的是漫反射B.画面在人眼视网膜上所成的像是倒立、缩小的实像C.拍摄时,两镜头中心间的距离约为7cmD.放映时,胶片到放映机镜头的距离大于2倍的镜头焦距4.对热学概念的理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水的比热容是4.2×103J/(kg.0C),表示1kg的水温度升高(降低)10C 吸收(放出)4.2×103J的热量B.热量是指物体具有能量的多少C.温度高的物体具有的内能一定多D.热傎大的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一定多5.对牛顿第一定律的理解,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一切物体都具有惯性 B.物体不受力的作用时,也能运动C.物体受到力的作用,运动状态一定改变 D.物体的运动状态改变,一定是受到了力的作用6.“嫦娥三号”成功着陆后,月球车开始了对月球的科学探测,月球表面无大气层,昼夜温差超过3000C,部分土壤非常松软。
针对这种环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嫦娥三号”降落时,要使用降落伞减速B.月球车利用电磁波向地面传输探测到的数据C.月球车的车轮使用了充气橡胶轮胎D.月球车的轮子表面积较大,可以减小对月球表面的压力7.仔细观察下列实验装置,如果导体沿箭头方向运动(没有箭头表示静止),电路中能产生感应电流的是()8.图示为居民家中某房间的电路,电灯L与电热壶均正常工作,在三孔插座上接入电饭煲后,电热壶突然停止工作,灯L仍正常发光,拔出电饭煲的插头,用测电笔分别测试三孔插座的左右两孔,氖管均发光,此时电路故障可能是()A.插座短路 B.电热壶短路C.AB间断路 D.CD间断路第Ⅱ卷(非选择题)五.填空与作图题(共6小题,计19分)24.(2分)如图所示,水中的“倒影”是岸上景物所成的______(选填“实像”或“虚像”),这是光的_________现象形成的。
2018年陕西省中考物理试卷-答案
年初中毕业学业考试陕西省2018物理答案解析第一部分一、选择题D1.【答案】【解析】扇一扇感觉凉快是因为空气流速变大,加快身体液蒸发,蒸发吸热,带走身体的热量,但不会降BA错误:钢尺摸起来比塑低周围空气的温度,故错误;固态的冰块逐渐变为液态的水,是熔化现象,故DC正确。
错误;手机利用电磁被来传送信息,故料尺凉,是因为钢尺的导热性好,故【考点】物态变化、导热性、电磁鼓的应用。
C2.【答案】A正确,不符合题意;光的三原色是红、绿、【解析】正在发光的物体叫光源,故发光的灯柱是光源,故CB错误,符合题意;高清投影机正确,不符合题意;水幕对光既有反射作用,又有折射作用,故蓝,故D的镜头是凸透镜,能成逼真的、放大的实像,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考点】光源、光的三原色,光现象及凸透镜成像的应用。
C3.【答案】LLLL错误;电压表的电流,故并联,电流表与串联,测量通过A【解析】由实物图可知,小灯泡与1112L错误;因并联电路工作时各支路互不影响,取两端的电压,故测量并联电路两端的电压,因此能测量B1SLL正确,只断开开关D错误。
下时,电压表与电源断开,因此无示数,故时,能正常发光,故C212【考点】电路的识别。
D4.【答案】A正确,不符合题意;大货车的质量比小轿车的大,以相同速度行【解析】避险车道相当于一个斜面,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下坡路段刹车失灵的大货车,重力势能会转化成动能,驶时,大货车的动能大,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大货车冲上避险车道时,由于摩擦阻力的作用,部分动能转使其动能越来越大,故D化为内能,故错误,符合题意。
【考点】斜面、影响动能大小的因素、能量的转化。
B5.【答案】正确;电错误;发电机是利用电磁感应原理工作的,故B【解析】电动机转动时把电能转化为机械能,故AUI P的转速变小,故a池电压降低时,通过电动机线圈的电流变小,由可知,电动机的功率变小,则风扇D错误。
错误;风力越大,风扇Cb的转速越快,发电机产生的电压越大,小灯泡越亮,故【考点】电动机和发电机的工作原理及能量转化。
2018年陕西省中考物理试卷及答案解析
1绝密★启用前陕西省2018年初中毕业学业考试物化合卷物理部分本试卷分第一部分(选择题)和第二部分(非选择题)两部分。
满分70分,考试时间70分钟。
第一部分(选择题 共16分)一、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2分,共32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意的)1.小明进人考场后,对他身边的物理现象,解释正确的是( )A.扇一扇感觉凉快是因为他周围空气的温度降低了B.矿泉水瓶里的冰块逐渐变为水是液化现象C.钢尺摸起来比塑料尺凉,是因为钢尺的导热性差D.手机不允许带入考场,是因为手机可利用电磁波传递信息 年5月1日晚,在大雁塔北广场上演了一场水舞光影秀。
巨型灯柱阵、多台超高清投影机和音乐喷泉交错配合,使大雁塔隐在光幕之中,美轮美奂。
这是中华文化和现代科技的一次完美结合。
下列关于这场光影秀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发光的灯柱是光源 B.光的三原色是红、绿、蓝C.音乐喷泉形成的水幕对光只有反射作用D.演出过程中高清投影机可成逼真的实像3如图所示的电路中,闭合开关1S 、S ₂,小灯泡1L ,和2L 正常发光,电流表和电压表均有示数。
下列关于该电路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电流表测量干路中的电流 B.电压表不能测量1L 两端的电压 C.取下1L 时,2L 正常发光D.只断开开关2S 时,电压表有示数 4.在高速公路长下坡路段的外侧,常设有如图所示的避险车道,供刹车失灵的车辆自救。
当失控车辆冲上该车道时,被强制减速停车。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避险车道相当于一个斜面B.以相同速度行驶时,大货车比小轿车的动能大C.下坡路段刹车失灵的大货车动能越来越大D.大货车冲上避险车道时,动能全部转化为重力势能 5.如图是一模拟风力发电的模型。
电动机通电时,风扇a 高速转动产生风力模拟自然风,风扇b 在风力作用下带动发电机发电,同时与发电机相连的小灯泡发光。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电动机转动时把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B.发电机是利用电磁感应现象工作的毕业学校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 考生号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在--------------------此--------------------卷--------------------上--------------------答--------------------题--------------------无--------------------效----------------C.电池电压降低时,风扇a的转速不会改变D.风力大小不会影响小灯泡发光亮度6.如图所示的不锈钢空调架,安装时横杆OB伸出墙外由斜杆AC支撑,其中O、A两点固定在墙上,C端固定在横杆OB上。
2018年陕西省中考物理附题(内含详细答案)
2018年陕西省初中毕业学业考试(副题)物理试卷(本卷满分:70分考试时间:与化学共用120分钟)第Ⅰ卷(选择题共16分)一、选择题(共8小题,每小题2分,计1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意的)1. 在校园艺术节上,小红用古筝弹奏了一曲《高山流水》,曲调宛转悠扬,令人心旷神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美妙的乐曲声是由琴弦振动产生的B. 人们听到的乐曲声只能在空气中传播C. 拨动不同的琴弦时,古筝发出声音的响度不同D. 坐在不同位置的观众听到乐曲声的音调不同2. 如图是曾侯乙墓出土的青铜冰鉴,冰鉴内套有一个方壶.夏季,在方壶内装酒,外层容器中装冰,冰能让酒变得冰爽;冬季,将外层的冰换成热水,方壶内酒变得温热.下列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 冰能让酒变得冰爽是利用了冰熔化吸热B. 冰在熔化过程中吸热,温度升高C. 水的比热容较大,用来温酒效果较好D. 冰鉴利用热传递改变了酒的内能(第2题图)3. 下列做法中符合安全用电的是()A. 爬上大树从输电线上取风筝B. 使用绝缘皮破损的电源线C. 用湿手拔用电器的插头D. 使用测电笔时手接触笔尾金属体4. 下列关于电和磁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 我国宋代学者沈括最早发现地磁场的磁极与地理两极并不重合B. 发电机的原理是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到力的作用C. 奥斯特实验说明了电流具有磁效应D. 磁悬浮列车利用了磁极间的相互作用5.如图所示在3米板跳水比赛时,运动员用力向下踩跳板,形变的跳板将运动员弹起,运动员在空中完成动作后落入水中.下列相关说法中正确的是()(第5题图)A. 运动员离开跳板后继续向上运动是由于受到惯性的作用B. 运动员在空中的运动状态不改变C. 运动员下落至全部入水后,重力势能全部转化为动能D. 跳板被压弯说明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6. 有些地方的行车道铺有彩色多孔隙沥青,彩色路面不仅美化市容,还能提示司机使车辆各行其道.这种路面最上层为透水材料,雨天路面不积水,车辆行驶不易打滑;中间层为雨水分流设施,可将雨水回收利用;最下层为密封层,可防止雨水渗入地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人们看到的红色路面是因为它吸收了红光B. 雨天车辆在该路面行驶时与传统路面相比所受摩擦力较大C. 雨水回收再利用,可节约水资源D. 多孔隙结构能避免冬季道路冻结对路面造成的破坏7. 科学家提出了开发太阳能的一种新途径:以水为原料,借助半导体光催化剂将太阳能转化为氢能,替代目前能量的最主要来源——化石燃料.下列关于能源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 化石燃料是不可再生能源B. 太阳能、氢能、化石燃料都是清洁能源C. 与化石燃料相比,氢燃料的热值较高D. 氢能替代化石燃料可缓解温室效应8. 有一款监测二氧化碳浓度的装置,当室内空气中二氧化碳浓度达到或超过0.035%时,报警器自动报警.简化电路如图-1所示,报警器由电流表改装而成,电源电压恒为6 V,R0为定值电阻,R n的阻值随二氧化碳浓度变化如图-2所示.当二氧化碳浓度为0.032%时,电路中电流为0.12 A.下列判断正确的是()(第8题图-1)(第8题图-2)A.R0的阻值为50 ΩB. 二氧化碳浓度增大时,电压表的示数变大B.当电路中电流为0.3 A时,报警器会自动报警D. 二氧化碳浓度减小时,电路中电流增大注:9~15题为化学试题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4分)注:16~23题为化学试题五、填空与作图题(共6小题,计19分)24. (2分)如图所示是某同学自制的一个验电器,用一个塑料瓶在干燥的头发上摩擦后接触验电器,发现验电器的金属箔片张开,说明塑料瓶经摩擦后,金属箔片张开是因为同种电荷相互.(第24题图)25. (2分)打开酒精瓶盖,可以闻到酒精的气味,说明分子.用棉絮蘸少许酒精点燃后放入空塑料瓶中并拧紧瓶盖,火焰熄灭后塑料瓶在作用下被压瘪.26. (3分)用天平和量筒测量芒果汁的密度时,先用调好的天平测得烧杯和果汁的总质量为182.4 g,然后将烧杯中的部分果汁倒入量筒中,量筒中果汁的体积恰好为30 mL,如图所示用天平测量剩余果汁和烧杯的总质量为g,则量筒中果汁的质量为g,测得果汁的密度为g/cm3.(第26题图)27. (4分)如图-1所示,工人用250 N的拉力将质量为40 kg的物体从地面运到10 m高的楼上.物体上升高度h与时间t的关系如图-2所示,则物体上升的速度为m/s,整个过程中工人所做的功为___________J,工人做功的功率为W,此装置的机械效率为W.(g取10 N/kg)(第27题图-1)(第27题图-2)28. (4分)如图所示为家用电烙铁的主要部件,它的手柄用性差的塑料制成.电烙铁工作时利用电流的效应使合金焊头温度升高,它的电阻丝阻值为1 100 Ω,在家庭电路中正常工作时通过电阻丝的电流为A,通电1 min产生的热量为J.(第28题图)29. (4分)(1)请在图-1中画出静止在水平桌面上的水杯所受力的示意图.(2)如图-2为某同学测小灯泡电功率的实物电路,请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电路连接完整.(第29题图-1)(第29题图-2)六、实验与探究题(共3小题,计19分)30. (4分)如图-1所示的电路中,闭合开关后,小灯泡L1和L2发光,小灯泡的可以反映电流做功的多少,电路中小灯泡L1和L2两端电压,因此用该电路可以探究电流做功多少与大小的关系.若某次实验闭合开关后,其中一只电流表指针偏转如图-2所示,则表明该电流表.(第30题图-1)(第30题图-2)31. (7分)某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将点燃的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摆放如图-1所示,其中凸透镜焦距为10 cm.(第31题图-1)(第31题图-2)(1)实验时,首先调节烛焰、凸透镜和光屏三者的中心在.(2)改变烛焰在透镜前的位置,移动光屏寻找最清晰的像,他用如图-2所示方法记录了每次成像时像与物的对应情况,其中透镜左侧数字1、2、3、4、5代表烛焰的不同位置,透镜右侧数字代表对应位置的烛焰所成实像的位置、倒正、大小情况,分析记录发现:①烛焰在2位置时经凸透镜成、等大的实像;②成实像时,当物体逐渐靠近透镜时,像逐渐透镜,所成像的大小逐渐;③烛焰在5位置时的像应记录在图-2中透镜的侧,这个像用光屏(选填“能”或“不能”)承接.(3)实验中,当他将近视眼镜放在烛焰和透镜之间时,光屏上清晰的像变得模糊了,为了使光屏上再次出现清晰的像,他应将光屏(选填“靠近”或“远离”)透镜.32. (8分) 如图-1所示小明观察到电工师傅在攀爬电线杆检修电路时,脚上套有如图-2所示的“神奇装备”——脚扣,当脚踩上去时它竟能被电线杆紧紧“锁住”而不下滑.为了探究其中的奥秘,他设计了如图-3的实验装置.其中,塑料套筒上固定有横杆,套筒可以沿竖杆上下自由滑动,那么影响套筒被锁住的因素有哪些呢?小明做出了如下猜想:猜想一:可能与套筒横杆上所挂的物重有关;猜想二:可能与所挂物体距竖杆的距离有关.(第32题图-1)(第32题图-2)(第32题图-3)(第32题图-4) 他的探究过程及分析如下:(1)实验时,先在横杆上挂相同个数的钩码,改变悬挂位置,观察现象并记录,这是为了验证猜想__________是否正确.(2)改变钩码个数,移动悬挂位置,分别记录三次套筒被锁住时钩码离竖杆的最小距离.实验现象及数据:(3)由前四次实验可知:当横杆上挂相同重物时,重物距竖杆越,越容易被锁住.分析第5、6、7次实验数据发现,横杆上所挂的物重越小,被锁住的最小距离越,验证了猜想是正确的.(4)小明结合所学知识对其中的道理进行了如下分析:套筒及横杆相当于一个杠杆,如图-4所示,当套筒被锁住时, A 为支点,l 1、l 2为动力臂和阻力臂,根据 条件,当F 1和l 2一定时,l 1越大,套筒上B 点受到竖杆的支持力F 2就越大,因为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所以套筒对竖杆的压力也越大,从而使竖杆给套筒的 力越大,这个力的方向是 ,最终可阻碍套筒下滑,从而将它锁住.(5)你认为影响套筒被锁住的因素还有 (写出一条即可).七、综合题(共2小题,计16分)33. (8分)如图所示的一款军用轻型水陆两栖车,它的质量为1.5 t ,最大可承载360 kg 的人员和物资,配有输出功率为210 kW 的发动机.它在水面行驶速度大(最大行驶速度为72 km/h)、距离远,且具有良好的抗风浪能力.(g 取10 N/kg)(1)该车满载时,在水面漂浮所受的浮力是多少?(2)若车在水面以最大速度匀速行驶18 km ,则此过程中发动机做了多少焦耳的功?(3)车由水中登陆时,地面对车的支持力将 (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当它满载时,在陆地上行驶,车轮与水平地面的总接触面积为2 000 cm 2,那么车对水平地面的压强是多少帕?(第33题图)34. (8分)如图-1所示为一款家用食品破壁机,它具有高速粉碎和加热功能,可制作豆浆、米糊、营养粥、果汁等食品,主要参数如下表.高速粉碎时,刀头转速由电动机控制,转速挡位可手动调节.加热时,可用开关S 2选择两个大小不同的加热功率.在某次使用破壁机时,刀头以最大转速(以最大功率正常工作)将食物粉碎后,再对食物进行加热,工作原理简化为图-2所示,其中R 1、R 2均为电热丝.请解答下列与这次使用相关的问题:(1)以最大转速粉碎时,电路中的电流为多大?(计算结果保留一位小数)(2)当S 1接2、S 2 时,破壁机以大功率加热.在额定电压下,先大功率加热5 min ,再小功率加热10 min ,消耗的电能共多少焦耳?(3)电路中R 2的阻值是多少欧姆?第34题图2018年陕西省初中毕业学业考试(副题) 评分说明:1~8小题,每小题2分,共16分1. A 【解析】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美妙的乐曲声是由于琴弦的振动产生的,A 正确;人听到的乐曲声大多数通过空气的传播进入人耳的,但是声音通过固体、液体也能够传播,B 错误;拨动不同的琴弦时,因为琴弦的长度、粗细等不同,其振动的频率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调不同,C 错误;坐在不同位置的观众因为距离声源的远近不同,听到声音大小不同,即响度不同,D 错误.故选A.2. B 【解析】冰变水是熔化过程,能够吸热,所以冰能使酒变得冰爽,A 正确,不符合题意;因为冰是晶体,所以冰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B 错误,符合题意;水的比热容较大,相对于其他物质相同质量的水在降低相同的温度会放出更多的热量,所以用水来温酒效果比较好,C 正确,不符合题意;冰鉴不管是使酒变的冰爽还是温酒,都是通过热传递的方法改变酒的内能,D 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B.3. D 【解析】大树是导体,爬上大树从输电线上取风筝人可能接触火线而触电,A 错误;用绝缘皮破损的电源线时,人可能直接接触火线而触电,B 错误;水是导体,用湿手拔用电器的插头可能接触火线而触电,C 错误;测电笔笔尾金属体和笔尖金属体中间的氖管电阻很大,实际通过人体的电流很小,人是没有触电危险的,D 正确.故选D.4. B 【解析】磁偏角(地磁场的磁极与地理两极并不重合)是我国宋代学者沈括首先发现并记录在《梦溪笔谈》中的,A 正确,不符合题意;发电机的原理是电磁感应现象,B 错误,符合题意;奥斯特实验说明证明了电流具有磁效应,首先揭示了电与磁的联系,C 正确,不符合题意;磁悬浮列车利用了磁极间的相互作用,D 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B.5. D 【解析】运动员离开跳板后还能继续向上运动是因为他具有惯性,而不是因为他受到惯性的作用,惯性不是力,A 错误;运动员在空中受到重力的作用,向上时速度不断减小,向下时速度不断增大,其运动状态改变,B 错误;运动员还受到水的浮力等的作用,所以下落至全部入水后,重力势能一部分转化为自身动能、一部分转化为内能,C 错误;跳板被压弯是跳板受到力的作用,说明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D 正确.故选D.6. A 【解析】人们看见红色路面是因为路面反射了红光,A 错误,符合题意;雨天路面不积水,车辆不容易打滑,说明路面的摩擦力较大,B 正确,不符合题意;雨水回收利用,可以节约水资源,C 正确,不符合题意;多孔隙结构使路面不积水,可以防止道路冰冻对路面造成的破坏,D 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A.7. B 【解析】化石燃料在短时期内很难再生,属于不可再生能源,A 正确,不符合题意;太阳能、氢能利用时污染小,属于清洁能源,化石燃料产生较大的空气污染,不是清洁能源,B 错误,符合题意;氢燃料是常规燃料中热值最大的燃料,比化石燃料热值大,C 正确,不符合题意;氢能利用的产物是水,没有温室气体二氧化碳,使用其代替化石燃料可以减轻温室效应,D 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B.8. C 【解析】当二氧化碳浓度为0.032%时,R n 的电阻是40 Ω,而这时整个电路的总电阻是R =U I = 6 V 0.12 A=50 Ω,所以定值电阻的阻值是R 0=R -R n =50 Ω-40 Ω=10 Ω.A 错误;因为R n 的阻值随着二氧化碳浓度的增大而减小,所以二氧化碳浓度增大电路时总电阻减小,根据欧姆定律,电路中的电流增大,由U =IR 可得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增大,最后由U n =U -U 0得R n 两端的电压减小,即电压表示数减小,B 错误;当电路中的电流为0.3 A 时,电路中的总电阻是R ′=U I ′=6 V 0.3 A=20 Ω,这时R n 的电阻是R n ′=R ′-R 0=20 Ω-10 Ω=10 Ω,二氧化碳浓度刚好是0.035%,所以报警器会自动报警,C 正确;当二氧化碳浓度的减小时,R n 的阻值增大,电路的总电阻增大,根据欧姆定律,电路中的电流减小,D 错误.故选C.参考答案及解析注:9~23题为化学试题评分说明:24~28小题,每空1分,共15分24. 带了电荷(或带了电) 排斥 【解析】塑料瓶和干燥的头发摩擦后塑料瓶会带电,用它和验电器的金属球接触,金属球把电荷传向金属箔,因为两个金属箔薄片带同种电荷,所以互相排斥.25. 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或在运动) 大气压 【解析】打开瓶盖能够闻到酒精的气味,是扩散现象,它说明了酒精的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用棉絮蘸少量酒精点燃放入塑料瓶中,燃烧消耗氧气,致使瓶内气体体积减少,瓶内气压减小,于是在外界大气压的作用下塑料瓶被压瘪.26. 151.8 30.6 1.02 【解析】由题图可知,剩余果汁和烧杯的总质量100 g +50 g +1 g +0.2 g ×4=151.8 g .倒入量筒内果汁的质量是182.4 g -151.8 g =30.6 g ,故果汁的密度是ρ=m V =30.6 g 30 cm 3=1.02 g/cm 3. 27. 0.25 5 000 125 80% 【解析】物体上升的速度是v =h t =10 m 40 s=0.25 m/s.因为两股绳子承重,所以绳子自由端通过的距离是s =2h =2×10 m =20 m ,整个过程中工人所做的功是W 总=Fs =250 N ×20 m =5 000 J ,工人做功的功率是P =W 总t =5 000 J 40 s=125 W .因为物体的重力是G =mg =40 kg ×10 N/kg =400 N ,所以有用功是W 有=Gh =400 N ×10 m =4 000 J ,所以机械效率是η=W 有用W 总×100%=4 000 J 5 000 J ×100%=80%. 28. 导热(或导电) 热 0.2 2 640 【解析】电烙铁的手柄要用导电性和导热性都比较差的塑料制成,这样既可以起到绝缘的作用防止人触电,又可以使手柄外部温度较低,不会使人感到烫手.电烙铁是利用电流的热效应工作的.家庭电路的电压是220 V ,电烙铁在家庭电路中正常工作时的电流是I =U R =220 V 1 100 Ω=0.2 A ,通电1 min 产生的热量是Q =I 2Rt =(0.2 A)2×1 100 Ω×1×60 s =2 640 J 或Q =W =UIt =220 V ×0.2 A ×1×60 s =2 640 J.29. (1)如答图-1所示(2分)第29题答图-1(2)如答图-2所示(2分)第29题答图-2【解析】(1)静止在桌面的水杯受到两个力的作用,一个是地球对它的吸引力即重力,作用在物体的重心,方向竖直向下;一个是桌面对它的支持力,也可以认为作用在物体重心,其方向与桌面垂直.(2)测量小灯泡电功率的实验中,滑动变阻器和小灯泡串联、电压表和小灯泡并联,滑动变阻器接线时要一上一下,上面的D 接线柱已经接入电路,所以可以把A 或B 与小灯泡的右端接线柱相连;因为电源电压是3 V ,所以电压表需要选择小量程,故应该把电压表的“3”接线柱和小灯泡的右端接线柱相连.30. (每空1分,共4分)亮度 相等 电流 正负接线柱接反了【解析】因为两个灯泡工作的时间相同,所以可以根据其电功率判断做功的多少,而电功率越大,灯泡的亮度越大,所以实验中可以直观的通过比较灯泡的亮度比较其做功的多少.由图可知两个灯泡是并联的,所以它们两端的电压相等,而并联电路的电流一般不相等,所以该实验可以探究电流做功多少与电流大小的关系.实验中电流表的指针反转,说明其正负接线柱接反.31. (每空1分,共7分)(1)同一高度 (2)①倒立 ②远离 变大 ③左 不能 (3)远离【解析】(1)实验时,为了保证烛焰的像成在光屏的中央,要求调节烛焰、凸透镜和光屏三者的中心在同一高度;(2)由题图-2可知,在2位置所成的像2是倒立的,所以成的是倒立等大的实像.由题图-2,从1到2到3,物体靠近凸透镜,在光屏上都成了实像,像1、2、3却逐渐远离凸透镜,像同时变得越来越大,由此可得物体靠近凸透镜时,像远离凸透镜,像变大.5位置位于凸透镜一倍焦距之内,成的是正立放大虚像,这个像与物体在凸透镜的同侧,即在凸透镜的左侧,因为是虚像,不能成在光屏上;(3)近视镜是凹透镜,对光线具有发散作用,成像时像距会增大,因此应该将光屏远离凸透镜.32. (1)二 (3)远 小 一 (4)杠杆平衡 摩擦(或静摩擦) 竖直向上(或向上) (5)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或套筒的长度、套筒的粗细等)【解析】(1)在横杆上挂相同的钩码保持了横杆上所挂的物重不变,而改变悬挂的位置就是改变物体距竖杆的距离,所以这样做是为了探究的是套筒被套情况与物体距竖杆的距离的关系,即猜想二;(3)前四次实验中,钩码个数不变,物体距竖杆的距离变化,所以探究的是猜想二.实验中随着物体距竖杆的距离变大,杆由快速滑落到较慢滑落到刚锁住再到紧紧锁住,被锁越来越牢固,这说明当横杆上挂相同重物时,重物距离竖杆越远,越容易被套住.5、6、7次实验钩码个数改变,探究的是套筒被套情况与所挂物重的关系,我们发现,横杆上所挂物重越小,被锁住的距离也越小,这验证了猜想一是正确的;(4)根据杠杆平衡条件F 1l 1=F 2l 2可得F 2=F 1l 1l 2,所以当F 1和l 2一定时,l 1越大,B 点受到竖杆的支持力就越大.因为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套杆对竖杆的压力也越大,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不变,竖杆对套筒的摩擦力也就越大,因为摩擦力阻碍物体间的相对运动,所以方向是竖直向上的,可以阻止套筒下滑,从而将它锁住.(5)由杠杆平衡条件可得,影响套筒被锁住的因素除了与横杆上所挂的物重(F 1)和物体距竖杆的距离(l 1)有关外,还与l 2有关,而l 2的大小决定于套筒的长度和套筒的粗细,所以影响套筒被锁住的因素还有套筒的长度和套筒的粗细.另外,套杆最终是否滑落,除了与压力有关外,还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很大的关系,所以影响套筒被锁住的因素还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33. (3)增大(1分) 【解析】车在水中受到浮力的作用,地面对它的支持力等于重力与浮力的差,而车登陆后不再受到浮力的作用,地面对它的支持力等于其重力,所以登陆后地面对其支持力增大.解:(1)车满载时在水面漂浮F 浮=G 总=(m 车+m 载)g (1分)=(1 500 kg +360 kg)×10 N/kg=1.86×104 N(1分)(2)由v =s t得,车在水面行驶的时间 t =s v =18 km 72 km/h=0.25 h =900 s(1分) 由P =W t得,发动机做的功 W =Pt =2.1×105 W ×900 s =1.89×108 J(2分)(3)增大车与地面的总接触面积S =2 000×10-4 m 2=0.2 m 2车对水平地面的压强p =F S =G 总S =1.86×104 N 0.2 m 2=9.3×104 Pa(2分) 34. (2)闭合(1分) 【解析】由P =U 2R可得电压一定时电功率与电阻成反比,所以电路要以最大功率加热,电路中接入的电阻要最小.而当S 2断开时两个电热丝串联,电路中总电阻是两个电热丝电阻之和,当S 2闭合时只有R 1工作,电阻较小,电功率较大.所以开关S 2要闭合.解:(1)由P =UI 得,最大转速粉碎时电路中的电流I =P U =1 500 W 220 V≈6.8 A(1分) (2)由P =W t得,加热消耗的总电能 W 总=W 大+W 小=P 大t 大+P 小t 小=1 210 W ×300 s +800 W ×600 s=3.63×105 J +4.8×105 J=8.43×105 J(2分)(3)以大功率加热时,电路中只有R 1工作由P =UI 和I =U R 得,R 1=U 2P 大=(220 V )21 210 W =40 Ω(2分) 以小功率加热时,电路中R 1、R 2串联工作R 总=U 2P 小=(220 V )2800 W =60.5 Ω(1分) R 2=R 总-R 1=60.5 Ω-40 Ω=20.5 Ω(1分)。
2018陕西中考物理试题(真题含答案)
2018陕西中考物理试题(真题含答案)(word版可编辑修改)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8陕西中考物理试题(真题含答案)(word版可编辑修改))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8陕西中考物理试题(真题含答案)(word版可编辑修改)的全部内容。
2018年陕西省中考物理试卷一、选择题(共8小题,每小题2分,计16分)1、小明进人考场后,对他身边的物理现象,解释正确的是()A.扇一扇感觉凉快是因为他周围空气的温度降低了B.矿泉水瓶里的冰块逐渐变为水是液化现象C.钢尺摸起来比塑料尺凉,是因为钢尺的导热性差D.手机不允许带人考场,是因为手机可利用电磁波传递信息2、2018年5月1日晚,在大雁塔北广场上演了一场水舞光影秀。
巨型灯柱阵、多台超高清投影机和音乐喷泉交错配合,使大雁塔隐在光幕之中,美仑美奂。
这是中华文化和现代科技的一次完美结合。
下列关于这场光影秀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发光的灯柱是光源B.光的三原色是红、绿、蓝C.音乐喷泉形成的水幕对光只有反射作用D。
演出过程中高清投影机可成逼真的实像3、如图所示的电路中,闭合开关S1、S2,小灯泡L1和L2正常发光,电流表和电压表均有示数。
下列关于该电路的说法正确的是()A.电流表测量干路中的电流B.电压表不能测量L1两端的电压C.取下L1时,L2正常发光D.只断开开关S2时,电压表有示数4、在高速公路长下坡路段的外侧,常设有如图所示的避险车道,供刹车失灵的车辆自救.当失控车辆冲上该车道时,被强制减速停车。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避险车道相当于一个斜面B.以相同速度行驶时,大货车比小轿车的动能大C.下坡路段刹车失灵的大货车动能越来越大D.大货车冲上避险车道时,动龍全部转化为重力势能5、如图是一模拟风力发电的模型.电动机通电时,风扇a高速转动产生风力模拟自然风,风扇b在风力作用下带动发电机发电,同时与发电机相连的小灯炮发光。
2018年陕西省物理中考试题分析
2018年陕西省物理中考试题分析-----虢军旗2018年7月2日2018 年中考已经落下帷幕,物理试卷分值依然是70 分,整体难度与2017年相持平,试卷题型无明显变化. 突出物理学科特点,发挥学科的育人功能。
2018陕西中考物理试卷是根据“初中物理课程标准”和“2018年陕西中考物理说明”进行统一命制,坚持以“立德树人”为导向,着重考察学生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能力素养,在全面考察学生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的基础上,注重对学生独立思考,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查。
2018年中考物理试题以贯彻落实深化考试内容改革的要求,把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成才和综合素质提高作为命题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注重引导学生能力培养和综合素质的提升,助推发展素质教育。
今年的中考题涉及的考点很全面,几乎涉及到初中物理所有重要知识点,对细节知识的考察比去年更进一步.而现象背后的本质则是对学生物理综合学科素养中背景分析、阅读理解与应用的加强察.这就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仅不能有知识上的盲点,还要将物理基础理论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建立完整的知识体系,学会分析生活现象的物理本质.无论是在第一遍学习过程中还是在考前复习过程中,都要注重知识点和生活中物理现象的联系性.今年中考物理试题采用以往的方式,满分70分,选择题(1—8题)16分,填空与作图(24—29题)19分,实验与探究(30—32题)19分,综合题(33—34题)16分。
试题侧重于基本能力的考查,没有超标超纲现象,字母,符号使用规范;作图,文字表述准确,印刷无误。
试题取材和情景创设较为鲜活,语言简洁,图文并茂,阅读量适中。
命题取材,设问能注重从生活生产和身边的实际出发,充分考虑学生对社会生活的年龄特点,能使学生从各种角度分析问题,并发挥出自己的水平,具有较好的区分度。
试题与《2018年陕西省中考说明》中物理预设的难度相符(0.65左右),容易题较易题较难题难题比例4:3:2:1,试题有新意,不偏不怪,符合中学生的认知层次,即考出了学生的信心,也考出了学生的不足之处,对以后的初中教学起到了较好的导向。
2018年陕西省中考物理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2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的。
1.小明进入考场后,对他身边的物理现象,解释正确的是A.扇一扇感觉凉快是因为他周围空气的温度降低了B.矿泉水瓶里的冰块逐渐变为水是液化现象C.钢尺摸起来比塑料凉,是因为钢尺的导热性能差D.手机不允许代入考场,是因为手里可利用电磁波传递信息答案:D2.2018年5月1日晚,在大雁塔北广场上演了一场水舞光影秀。
巨型灯柱阵、多台超高清投影机和音乐喷泉交错配合,使大雁塔隐在光幕之中,美轮美奂,这是中华文化和现代科技的一次完美结合,下列关于这场光影秀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发光的灯柱是光源B.光的三原色是红、绿、蓝C.音乐喷泉形成的水幕对光只有反射作用D.演出过程中高清投影机可形成逼真的实像答案:C3.如图所示的电路中,闭合开关S1、S2,小灯泡L1和L2正常发光,电流表和电压表均有示数,下列关于该电路的说法正确的是A电流表测量干路中的电流B电压表不能测量L1两端的电压C取下L1时,L2正常发光D只断开开关S2时,电压表有示数答案:C4.在高速公路长下坡路端的外侧,常设有如图所示的避险车道,供刹车失灵的车辆自救,当失控车辆冲上该车道时,被强制减速停车,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避险车道相当于一个斜面B.以相同速度行驶时,大货车比小轿车的动能大C.下坡路段刹车失灵的大货车动能越来越大D.大货车冲上避险车道时,动能全部转化为重力势能答案:D5.如图是一模拟风力发电的模型,电动机通电时,风扇a高速转动产生风力模拟自然风,风扇b在风力作用下带动发电机发电,同时与发电机相连的小灯泡发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电动机转动时把机械能转化为电能B.发电机是利用电磁感应现象工作的C.电池电压降低时,风扇a的转速不会改变D.风力大小不会影响小灯泡发光亮度答案:B6.如图所示的不锈钢空调架,安装时横杆OB伸出墙外由斜杆AC支撑,其中O、A两点固定在墙上,C端固定在横杆OB上,通常将空调室外机置于该支架上不靠近墙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空调架对墙没有力的作用B.若以O为支架,OB一定是一个省力杠杆C.若室外机向外移动,AC对OB的支撑力变大D.室外机不能紧靠墙体主要是为了防止漏电答案:C7.关于家庭电路和安全用电的说法正确的是A.检查和维修电路时,必须首先切断电源B.使用测电笔时,手不能接触笔上任何金属体C.只有大功率用电器才需使用三孔插座D.家庭电路中,电能表是用来测量电功率的仪表答案:A8.如图是一辆长达30m的无轨电动列车,它外观采用流线型结构,与燃料汽车相比,行驶时电动机比内燃机的噪声小很多,与有轨电车相比,它拐弯灵活,下列关于无轨电车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流线型结构有利用减小行驶中受到的空气阻力B.灵活拐弯时无轨电车的运动状态不改变C.行驶时噪声小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D.电动车取代燃料汽车可减小对大气的污染【答案】B五、填空及作图题24.夏天,将厚衣物和樟脑丸装入带有排气孔的塑料收纳袋内,用抽气筒向外抽气,收纳袋在______作用下体积缩小,如图所示,抽气时,抽气筒壁因摩擦而发热,这是通过________的方式改变了它的内能,冬天打开收纳袋,会闻到樟脑的气味,说明了分子___________;【答案】大气压;做功;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或在运动);25.龙舟赛上,运动员手持船桨奋力向后划水,龙舟向前运动,这是因为物体间力的作用是_________的,比赛时,并排前进的龙舟不能离得太近,是由于两龙舟间水的流速越大,压强_________,容易相撞,龙舟在超过对手时,它们是相对_____________(选填“运动”或“静止”)的。
中考物理ppt - 复件
C. 通过“水杯 望远镜”观看
远处的景物
D. 通过凸面 镜能看见拐
弯车辆的像
预测1
2018年1月31日晚上9点-10点,我国大部分地区都可 以清楚观察到超级蓝血月亮的月全食天文奇观。如图1 所示是某天文爱好者在钟楼和大雁塔拍摄并整合的该 天文奇观的情景。结合实际,请你判断下列的有关说
法中错误的是【 A】
2018年陕西省初中毕业学业考试物理指导
核心素养下试题分析、命题趋 势预测及复习备考建议
物理课题组
内容提要 一、往届试题综合分析 二、中考热点与命题预测 三、备考策略与高效模拟
总述
中考是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与高中招生考试的简称。陕西中考物理 试题遵循“有利于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推动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 ;有利于体现九年义务教育的性质,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有利 于推动中小学实施课程改革,发挥中考的积极导向作用;有利于减 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促进学生主动、活泼、健康地全面发展; 以实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促 进学生有个性的全面、和谐的发展,推动基础教育持续健康均衡发 展的最终目标”的指导思想,遵循“正确导向、重视基础、强调能 力、全面考查、科学规范”的原则,突出学科特点,紧密联系实际。 试卷依据教育部制定的《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和 陕西省教育厅教学研究室制定的《陕西省2018年初中毕业学业考试 说明》的要求以及陕西省初中物理教学的实际命制。考试范围依据 《课程标准》和本届学生使用的《义务教育教科书•物理》的要求确 定。物理试题包括科学探究和科学内容,其中科学内容包括物质、 运动与相互作用、能量三大主题,而科学探究的内容体现在科学内 容的考查之中。考查范围不受教材内容制约,主要考查物理学科的 基础知识与技能、基本过程与方法;考查运用物理知识解决简单问 题的能力、进行科学探究与物理实验的能力;考查关于物理科学、 技术与社会协调发展的观念,以及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等。
陕西省2018年中考物理专题复习创新探究实验15个
创新探究实验15个一、力学创新探究题1. 在日常生活中,同学们可能经历过这样的现象,百米赛跑时,奔跑得越快,我们感到风的阻力越大.于是小明猜想:物体所受空气阻力大小与物体运动速度的大小有关.于是在一个无风的周末,小明和老师进行了如下实验.小明将如图所示的装置固定在汽车车顶.老师驾驶汽车依次以不同速度匀速在水平面上行驶一段距离,小明将弹簧测力计的示数记录在表格中.第1题图(1)根据 的知识可知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大小近似等于小车及挡板受到的空气阻力.(2)实验装置中用小车而不用木块,并将其放在表面平滑的车顶,目的是为了减小 对实验结果的影响.(3)分析表中的实验数据可知,物体运动速度越大,所受空气阻力越 .若小车运动的速度为10 m/s ,则小车的功率为 W.(4)实验完毕后,小明又进行了新的思考:空中下落的物体速度会增大.那么从足够高的高空下落的雨滴速度会不会一直增大,其所受的空气阻力会不会也一直增大 ?在老师的指导下,小明知道了:若雨滴下落时,所受空气阻力小于重力,则雨滴下落速度继续增大;若雨滴下落时,所受空气阻力大于重力,则雨滴下落速度减小.请你根据老师的上述指导和本实验结论并结合所学物理知识分析:一滴质量为5 g 的雨滴从高空下落时(假设在无风天气,雨滴下落高度足够大),所受到的最大阻力f = N ,此后雨滴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你认为运动物体受到的空气阻力大小还与 有关.【答案】(1)二力平衡 (2)摩擦力 (3)大 5 (4)0.05 匀速直线运动 (5)物体的形状(其他答案合理均可)【解析】(1)因为汽车匀速运动,所以小车受力平衡,水平方向所受的牵引力与阻力平衡,所以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大小近似等于小车及挡板受到的空气阻力;(2)用小车而不用木块的目的是将滑动摩擦变为滚动摩擦,可以减小摩擦力对实验结果的影响;(3)由表中的实验数据可知,物体运动速度越大,弹簧测力计的示数越大,说明汽车所受的阻力越大;小车运动的速度为10 m/s 时,测力计的示数为0.5 N ,可知F =f =0.5 N ;则P =W t =Fst=Fv =0.5 N×10 m/s =5 W ;(4)若雨滴所受空气阻力小于重力,则雨滴下落速度继续增大,当雨滴达到一定速度时,阻力等于重力,雨滴所受到的最大阻力为f =G =mg =0.005 kg×10 N/kg=0.05 N ,雨滴受力平衡,此后雨滴将做匀速直线运动;(5)物体所受到的空气阻力大小还与物体的形状等有关(其他答案合理均可).2. 小明在一条细线的一端系一个螺母做成了一个如图所示的单摆,小明发现螺母往返摆动过程中,每摆10个来回所用时间几乎相等.于是小明想到这样一个问题:螺母来回摆动一次所用的时间t跟哪些因素有关呢?【猜想与假设】猜想一:可能跟螺母摆动的角度θ有关;猜想二:可能跟细线的长度L有关;猜想三:可能跟螺母的质量m有关.【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1)为验证以上猜想,除了铁架台、细线和螺母外,还需要的测量仪器有刻度尺、量角器和.(2)小明在不同条件下,测出螺母来回摆动一次所用的时间t后,得到的一些数据如下表:第2题图①本实验用到的实验方法是W.对比1、2两次实验,可得出结论:螺母来回摆动一次的时间t与有关.②对比2、3两次实验,得出的结论是:螺母来回摆动一次的时间t与该因素(选填“有关”或“无关”).【实验结论】综合分析实验数据可知,同一地点的单摆摆动一次的时间t只跟细线的长度L有关,且细线越长,螺母来回摆动一次的时间t越W.【评估与交流】实验中,螺母摆动一次所用的时间很难测准,如何能更准确地测量螺母摆动一次所用的时间:W.【拓展应用】摆钟就是利用此原理制成的,那么如果家里的摆钟变慢了,要把它调准,我们应将摆钟的摆长调(选填“长”或“短”).【答案】【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1)秒表(停表) (2)①控制变量法细线长度②无关【实验结论】长【评估与交流】测多次摆动的时间,然后求平均值【拓展应用】短【解析】为验证猜想,除了铁架台、细线和螺母外,还需要的测量仪器有刻度尺、量角器和秒表(停表);分析表中数据可知本实验用的是控制变量法;对比1、2两次实验可知,螺母质量和摆动角度相同,但细线长度不同,所以时间不同;对比2、3两次实验,螺母质量和细线长度相同,螺母摆动角度不同,但时间相同,说明与摆动角度无关;(综合分析实验数据可知,同一地点的单摆摆动一次的时间t只跟细线的长度L有关,且细线越长,螺母来回摆动一次的时间t越长;螺母摆动一次所用的时间很难测准,测多次摆动的时间,然后求平均值可使测量的结果更准确;摆钟变慢了,说明摆钟来回摆动一次的时间变长了,为了将它调准,应将摆钟的摆长调短.3. 学校举行春季运动会,小明是标枪组的运动员,在练习过程中小明一直在思考怎样才能把标枪掷得远一些,通过练习和观看其他队员的投掷情况,小明做了如下猜想:猜想一:与标枪的质量有关猜想二:与标枪被投掷出去的角度有关猜想三:与标枪有关(请你再提出一种猜想)(1)小明用弹簧玩具枪、小钢球做了一系列实验,小钢球质量分别为m和M,且M>m,弹簧玩具枪压缩弹簧长度的五分之一,实验数据记录如下表:(2)小明根据实验数据得出初步结论:在其他条件相同时,抛射角度为45°时,小钢球被弹出的距离最远.为了使他的结论更加可靠,还需要补充的实验是;从表中数据还能得出的结论有,其他条件相同时,.(3)将弹簧玩具枪压缩弹簧长度的五分之二(在弹性限度内),当小钢球质量为M,发射角为45°时,小钢球被弹出的距离将(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1.6 m,该实验可以验证小钢球被弹出距离的大小与有关.(4)小钢球被弹出瞬间,弹簧的能转化为小钢球的能.(5)为了在运动会标枪项目中取得好成绩,请你给小明提出合理建议(标枪质量不变):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被抛出的初速度(2)控制其他条件相同,在45°角附近再找几个角度做实验小钢球质量越大,小钢球被弹出的距离越短(3)大于小钢球被弹出的初速度(4)弹性势动(5)①45°角左右投出标枪②增大投掷标枪的初速度【解析】还能提出的猜想有:标枪投射距离的远近与标枪被抛出的初速度有关;(2)30°、45°、60°之间的跨度较大,无法准确判断是在45°时,小钢球被弹出的距离最远,故应控制其他条件相同,在45°角附近再找几个角度做实验;从表中数据还能得出的结论是:在其他条件相同时,小钢球质量越大,小钢球被弹出的距离越短;(3)将弹簧玩具枪压缩弹簧长度的五分之二时,弹簧所具有的弹性势能变大,将小钢球弹出瞬间,小钢球的动能将增大,故小钢球被弹出的距离将大于 1.6 m;该实验可以验证小钢球被弹出距离的大小与小钢球被弹出的初速度有关;(4)小钢球被弹出瞬间弹簧的弹性势能转化为小钢球的动能;(5)分析实验数据可以提出的合理建议为:①45°角左右投出标枪;②增大投掷标枪的初速度.4. 小海学习了摩擦力后知道了摩擦力大小与压力大小及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而教室里拖过地后有位同学差点滑倒,小海想一定是因为地面有水使摩擦力减小了.而小红说银行工作人员数钱时会用手沾一点水,说明水可以增大摩擦力.水到底对摩擦力有什么样的影响呢?于是他们利用一个质量为200 g的砝码进行了以下实验:实验一:探究水对地砖面的影响.实验步骤:①将一块地砖放在水平桌面上,砝码放在地砖上.②将弹簧测力计水平调零后,拉动地砖上的砝码,使其做匀速直线运动,读出拉力大小即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其依据是W.将数据记录在表1中.③用喷壶在地砖表面均匀地喷3下清水后,将砝码放在地砖上,重复上述步骤读出此时拉力大小并记录.④增加喷水量(再喷3下)重复上述步骤读出此时拉力大小并记录.根据表1实验数据,在地砖表面喷水越多,滑动摩擦力越W.表1表2实验二:探究水对木板面(表面没有涂漆)的影响.实验步骤:①将木板放在水平桌面上,砝码放在木板上.②将弹簧测力计水平调零后,拉动木板上的砝码,使其做匀速直线运动,读出拉力大小并记录在表2中.③用喷壶在木板表面均匀喷3下清水后,将砝码放在木板上,重复上述步骤读出此时拉力大小并记录.④增加喷水量(再喷3下)重复上述步骤读出此时拉力大小并记录.(1)根据表2中实验数据,在木板表面喷水越多,滑动摩擦力越,砝码所受滑动摩擦力大小与喷水量(选填“成”或“不成”)正比.对比实验一和实验二的结果,可以看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除了与喷水量多少有关,还与有关.(2)小海经过查阅资料了解到木板是亲水物质,表面喷水后,水会渗入木板,使木板表面膨胀而对物体的阻碍作用变大.而地砖是疏水性物质,喷水后地砖表面会形成水膜,而地砖本身不变,物块和地砖间的滑动摩擦力因为水的润滑作用而减小.(3)想一想,生活中用湿毛巾垫着更容易拧开瓶盖,说明毛巾是性(选填“亲水”或“疏水”)物质.(4)根据第1、4次实验可以判断出表面干燥的地砖比表面干燥的木板更(选填“光滑”或“粗糙”).【答案】实验一:②二力平衡④小实验二:(1)大不成物质材料(3)亲水(4)光滑【解析】实验一:②由于砝码做匀速直线运动,砝码受到的拉力与受到的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所以读出的拉力大小即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④根据表1实验数据可知,当喷3下水时,地砖受到的摩擦力为0.4 N,喷6下水时,受到的摩擦力为0.3 N,所以说在地砖表面喷水越多,滑动摩擦力越小;实验二:(1)根据表2实验数据可知,当喷3下水时,砝码受到的摩擦力为1.5 N ,喷6下水时,受到的摩擦力为1.7 N ,说明在木板表面喷水越多,滑动摩擦力越大;第6次实验的喷水量是第5次实验喷水量的2倍,但木板受到的摩擦力第6次不是第5次的2倍,说明摩擦力的大小与喷水量不成正比;可以看出摩擦力的大小除了与喷水量多少有关,还与物质材料有关;(3)生活中用湿毛巾垫着更容易拧开瓶盖,说明湿毛巾能增大摩擦力,所以毛巾是亲水性物质;(4)根据第1、4次实验可以判断出表面干燥的地砖表面比表面干燥的木板表面更光滑.二、电学创新探究题5. 热敏电阻的阻值会随温度的改变而改变.小明同学用如图所示的电路来探究热敏电阻R T 的阻值与温度的关系.已知M 为控温器,电源电压恒为12 V ,R 为电阻箱(一种可以改变并读出阻值的变阻器).第5题图(1)在控温器中应该加入下列哪种液体 . A. 自来水 B. 煤油 C. 食盐溶液(2)当控温器中液体温度为80 ℃,电阻箱阻值为100 Ω时,电流表的示数为0.1 A ,则该温度下热敏电阻的阻值为 Ω.(3)依次改变控温器中的液体温度,同时改变电阻箱的阻值,使电流表的示数始终保持在 0.1 A.通过计算得到相关数据记录如下表所示.当温度为50 ℃时,电阻箱阻值为 Ω,(4)图乙所示).它可以直接在电压表刻度盘上读出相应温度.闭合开关后,小华发现电流表有示数,将电压表依次并在各接线柱之间发现ab 间无示数接ac 、bc 间有示数,此时电路中的故障是 ________________.小华重新正确连接电路后,若想要电压表的读数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则应在原理图乙中 两端接入电压表.A. a 、bB. b 、cC. a 、c 【答案】(1)B (2)20 (3)85 热敏电阻的阻值随温度的增加而减小 (4)定值电阻被短路 A【解析】(1)控温器中导线和热敏电阻组成了电路,因此控温器中的液体应该为绝缘体,应该选择煤油,即选B ;(2)电阻箱两端的电压:U 1=I 1R 1=0.1 A×100 Ω=10 V ;因为电阻箱和热敏电阻串联,该温度下热敏电阻的阻值:R =U -U 1I 1=12 V -10 V0.1 A=20 Ω;(3)由表格数据可知,当温度为50℃时,热敏电阻的阻值为35 Ω,热敏电阻R T 两端的电压为:U T =I 1R T =0.1 A×35 Ω=3.5 V ,则此时电阻箱两端的电压:R ′=U -U T I 1=12 V -3.5 V0.1 A=85 Ω,从表格数据中可以得出,在一定温度范围内,热敏电阻的阻值随温度的增加而减小;(4)闭合开关后,电流表有示数,说明电路为通路,将电压表依次并在各接线柱之间发现接ab 间无示数,接ac、bc间有示数,说明ab间被短路,即定值电阻被短路.因为热敏电阻的阻值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而电压表的读数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因此电压表应该并联在定值电阻两端,即选A.6. 人从路灯下通过,会在地上投下影子.影子是光被不透明物体挡住后,在其背面形成的暗区.当光照强度不同时,影子(暗区)与周围亮区的明暗对比程度会发生变化,因此人会感觉影子有“浓淡之别”,影子的“浓淡程度”与哪些因素有关?存在怎样的关系呢?小明提出了以下猜想:第6题图猜想一:可能与灯的功率有关;猜想二:可能与影子离灯的距离有关;猜想三:可能与人离灯的距离有关.实验方法:在水平桌面上竖立一个不透明的白屏,在屏两侧等距离的位置各固定一根同样的木棒,在屏的两侧各点亮一盏灯,通过一定的方法同时观察屏上的木棒形成的影子的“浓淡程度”.调节一盏灯的位置,当两侧屏上的影子“浓淡程度”一样时,记录灯的功率和灯到屏的距离,分析相关数据,寻找规律.具体实验如下:步骤一:在屏两侧距屏1 m处各点亮一盏25 W灯,观察到两侧屏上影子“浓淡程度”相同.步骤二:将右侧25 W灯换成40 W灯,观察到两侧屏上影子“浓淡程度”不同.步骤三:保持左侧25 W灯的位置不变,移动右侧40 W灯,直到两侧屏上影子“浓淡程度”一样时,记录相关数据.(1)影子的形成是由于.(2)步骤一、二的结果,可以初步认为猜想是正确的.(3)若将一盏40 W的灯接在家庭电路中,灯泡正常工作时,通过灯泡的电流约为A.(结果精确到0.01),此时灯泡电阻为Ω.现有一盏200 W的灯,放在屏右侧距离屏 m处,屏上的影子“浓淡程度”会与左侧25 W灯的影子“浓淡程度”相同.(结果精确到0.01)(4)根据实验结果分析,(选填“灯的功率”或“屏上影子离灯的距离”)因素对影子“浓淡程度”影响更大,其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光的直线传播 (2)一(3)0.18 1 210 2.83 (4)屏上影子离灯的距离当影子离灯的距离成倍变化时,灯的功率必须成平方倍变化才能保持影子浓淡程度相同【解析】(1)影子是光被不透明物体挡住后,在其背面形成的暗区,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2)步骤一和步骤二中由于灯泡的功率发生了变化,所以影子的浓淡程度也发生了变化,则说明影子的浓淡程度与灯的功率有关,可以验证猜想一;(3)家庭电路中电压为220 V ,则I =P U =40 W 220 V ≈0.18 A ,此时灯泡的电阻为R =U 2P =(220 V )240 W=1 210 Ω;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可知,灯的功率、灯功率的平方、屏上影子离灯的距离及屏上影子离灯的距离的平方都在变大,灯的功率变化倍数等于屏上影子离灯的距离平方数的变化倍数,则换200 W 的灯泡时,灯泡的功率为100 W 的2倍,则屏上影子离灯距离的平方数也应为100 W 的2倍,应为2×4=8,所以屏上影子离灯的距离应为2.83 m(8=22≈2.83);(4)由(3)分析可知,屏上影子离灯的距离成倍数变化时,灯的功率必须成平方倍变化,才能保持影子浓淡程度相同,所以可得屏上影子离灯的距离对影子浓谈程度影响较大.7. 热敏电阻的电阻值与温度有怎样的关系呢?为探究这个问题,甲、乙两组的同学进行了如下探究:甲组:他们准备了如下实验器材,设计了如图1所示的实验装置.右边电路已连接.图1图2 第7题图(1)请将热敏电阻正确接入电路.(2)为了使实验正常进行并记录到充分有效的数据,寻找实验规律,本实验 (选填“能”或“不能”)用酒精灯直接加热热敏电阻,在烧杯中注入适量的煤油而不选自来水,因为它具有 的特点,所以适合本实验的设计.乙组:使用如下器材:控温器M ,电源电压(恒为12 V),电阻箱R ,连接电路如图2所示.(3)当控温器中液体温度为80 ℃,电阻箱阻值为100 Ω 时,电流表的示数为0.1 A.则该温度下热敏电阻的阻值为 Ω.(4)依次改变控温器中的液体温度,同时改变电阻箱的阻值,使电流表的示数始终保持在0.1 A.通过计算得到相关数据记录如下.分析表格中的数据可知,在一定温度范围内,第7题图3(5)如图3为应用热敏电阻实现自动控制的电磁继电器 ,其中R T 是热敏电阻,R 0是滑动变阻器,该装置的工作原理是:随室内温度的升高,热敏电阻的阻值减小,控制电路中的电流增大,当电流达到一定值时,衔铁被吸合,右侧空调电路接通,空调开始工作.为了节能,现要将空调启动的温度调高,可以适当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 向 (选填“左”或“右”)移动.【答案】(1)如答图所示答图1(2)不能 不导电 (3)20 Ω (4)该热敏电阻的阻值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5)右【解析】(1)类比伏安法测电阻,应将热敏电阻串联在电路中,电压表并联在热敏电阻两端;(2)不能用酒精灯直接加热热敏电阻,因为直接用酒精灯加热会导致热敏电阻温度变化快,而且不便于测量温度;因热敏电阻需浸在液体中加热,所以在给热敏电阻通电时,应考虑液体的导电性能是否会对实验产生影响,因此宜在烧杯中注入适量的煤油,因为它具有不导电的特点;(3)电路中总电阻R 总=U I =12 V0.1 A=120 Ω,热敏电阻R T =R 总-R 0=120 Ω-100 Ω=20 Ω;(4)分析表中数据可知,热敏电阻的阻值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5)衔铁吸合需要的电流是一定的,即控制电路中的电流不变,要将空调启动的温度调高,则热敏电阻的阻值需减小,由I =UR T +R 0可知,当电源电压一定时,热敏电阻越小,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阻值应越大,即将滑片P 适当向右移动.8. 学习了电学知识后小万对水果电池很感兴趣,他发现用不同水果做的水果电池的电压不同,喜欢探究的小万决定“探究水果电池的电压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 首先,他对实验结果提出猜想:猜想一:水果电池的电压大小与电极的材料有关; 猜想二:水果电池的电压大小与水果的种类有关.第8题图(1)你认为水果电池的电压还与哪些因素有关,请你作出一个猜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开始实验时,闭合开关发现电压表的示数如图甲所示,则这个水果电池的正极是__________(选填“A”或”B”),电压表的示数为V,此时电池将能转化为电能.(3)为验证猜想,小万在做实验时,控制其他条件不变的前提下改变水果的种类和电极的材料,得到的数据如下表:为了验证猜想一,应选取组实验进行比较,通过比较1、2、3、4组数据你得到的结论是W.(4)我国每年电池消费量达140亿只,有一些城市已设立了废电池收购站,如图乙所示,其主要目的.【答案】(1)水果电池的电压大小可能与两个金属片之间的距离有关(2)A0.08 化学(3)1、5(2、6) 水果电池的电压大小与水果的种类有关(4)防止电池中的某些物质造成环境污染【解析】(1)据实际可知,我们还能猜想出:水果电池的电压大小可能与两个金属片之间的距离、金属片在水果中的深度等有关;(2)据电压表的使用可知,此时电压表的示数是负数,所以与电压表正接线柱相连的是负极,与电压表负接线柱相连的是正极,故B是电源负极,A 是电源的正极;该电压表的分度值为20 mV,指针指到0 mV偏右第4小格处,所以此时的示数是80 mV=0.08 V;此水果电池是将其内部的化学能转化为电能;(3)若想探究水果电池的电压与电极材料的关系,应该控制水果的种类相同,电极的材料不同,故可以选择1、5两次实验或2、6两次实验均可;通过比较1、2、3、4四次实验可知,电极是相同的,但水果的种类不同,水果电池的电压不同,即可得出水果电池的电压与水果的种类有关;(4)电池中含有许多重金属物质,如汞、铅等,如果把废电池四处乱扔,电池外壳锈蚀腐烂后有毒物质会污染环境,对人体的健康有很大的威胁,因此设立了废电池收购站.三、磁学创新探究题9. 小刚想探究通电螺线管中插入物体的材料对其磁性强弱有什么影响.他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探究实验.第9题图(1)保持电流不变,将无磁性、长度和横截面积相同但材料不同的圆柱形物体分别插入通电螺线管中,用吸引物重的大小来显示通电螺线管的磁性强弱.多次实验后,将数据记录在下①从表中数据可得出:当其他条件相同时,放入会影响通电螺线管的磁性强弱,这些物体均含有,而放入几乎不影响通电螺线管的磁性强弱;②分析表中数据,发现通电螺线管中插入的物体虽均为导体,但对其磁性强弱影响却不同,据此,请你提出一个值得探究的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从数据可看出,用吸引物重大小不能显示通电螺线管磁性强弱的微小变化,请你提出一条改进方法:.(2)小刚在实验中还发现:断电后,取出螺线管中的物体,有些仍具有磁性(剩磁),按磁性强弱排序为:铁合金棒2最强、铁合金棒1较强、软铁棒最弱,其余没有磁性.根据以上实验,完成填空:①选用制造永磁体最合适;②电磁铁选用软铁做铁芯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根据磁化及磁极间的相互作用规律等物理知识,设计一个利用蹄形电磁铁给磁性较弱的磁体充磁的方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①软铁棒、铁合金棒1、铁合金棒2(或铁磁性物质) 铁铜棒、铝棒、碳棒(或不含铁的物质) ②通电螺线管的磁性强弱与插入物体的导电性是否有关(其余答案科学合理均可得分) ③用铁屑(或大头针)代替重物(2)①铁合金棒2 ②软铁易磁化且剩磁弱(3)将弱磁性磁体放入蹄形电磁铁的N、S极之间,且异名磁极靠近或接触(其余答案科学合理均可得分)【解析】(1)从题目中的数据记录可知,在通电螺线管中放入软铁棒、铁合金棒1、铁合金棒2时,吸引的物重都不为0,这说明这些物质都会影响通电螺线管的磁性,而放入铜棒、铝棒、碳棒时,吸引的物重为0,这说明放入这些物体后对通电螺线管无影响;可根据自己的理解来提出猜想,如可提出通电螺线管的磁性强弱与插入物体的导电性是否有关等;为准确显示磁性的变化情况,可用轻小的铁磁性物体来代替重物,如大头针、小铁钉等.(2)永磁体要求磁化后能够保留磁性,所以用剩磁最强的铁合金棒2制作永磁体合适;电磁铁要求通。
陕西省2018届中考物理专题七类型二第31题教材重点拓展实验复习练习
类型二(第31题) 教材重点(拓展)实验针对训练力学实验一.测量固体和液体的密度1. 小芳在实验室测量红枣汁的密度.第1题图A. 实验过程如下:a. 首先将红枣汁倒入量筒中,如甲图所示;b. 将天平放在水平台上,调节平衡螺母直至天平平衡,如乙图所示;c. 改正操作中的错误后,她重新调节天平平衡,并测出空烧杯的质量为55 g;d. 接着将量筒中的红枣汁全部倒入空烧杯中,用天平测出烧杯和红枣汁的总质量,如丙图所示.请你解答下列问题:(1)烧杯中红枣汁的体积为________cm3.(2)在步骤b的操作中存在的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烧杯中红枣汁的质量为________g;红枣汁的密度ρ汁=________kg/m3,这样测出的密度比实际的偏________.B. 小明听老师说只用天平也能测量出红枣汁的密度,于是他想了想,添加了两个完全相同的烧杯和适量的水,设计了如下的实验步骤,请你将实验补充完整:(1)调好天平,用天平测出空烧杯的质量为m0.(2)将一个烧杯装满水,用天平测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m1.(3)用另一个相同的烧杯装满红枣汁,用天平测出_________________为m2.(4)则红枣汁密度的表达式ρ=________(已知水的密度ρ水).2. 同学们在测量粗盐的密度时,发现粗盐易溶于水,体积难以测量,于是改良了“排水法”测出了粗盐的密度.(1)在调节天平平衡时,首先应将游码置于标尺左端的____________处,然后调节____________,使天平的横梁处于水平平衡状态.(2)用天平测量粗盐的质量,当天平重新平衡时,砝码质量和游码位置如甲图所示,则称量的粗盐颗粒质量是________g.测粗盐体积的过程如乙图所示,则所称量的粗盐颗粒体积是________cm3.第2题图甲第2题图乙(3)粗盐的密度是________g/cm3.(4)如果在测量过程中,在 C步骤中,没有反复摇动就读出粗盐的体积,则所测粗盐的密度将______(选填“偏大”或“偏小”),原因是_______________.(5)实验中选择细铁砂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 小明小组在实验室测量酸奶的密度.他准备了量筒(如图甲所示)和天平(如图乙所示).第3题图(1)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把游码移至标尺左端零刻度线处,发现指针指在分度盘的左侧,应将平衡螺母向________调,使天平横梁平衡.(2)他先用天平测出空烧杯的质量为30 g,接着他将酸奶倒入烧杯,用天平测量烧杯和液体的总质量,天平平衡时的情景如图乙所示,则烧杯和酸奶的总质量m1=________g.然后他打算将烧杯中的酸奶倒入量筒中,由于酸奶比较粘稠且不透明,容易粘在筒壁上,对测量影响较大;于是他找到了5 mL针筒(如图丙所示),用针筒抽取5 mL酸奶,测量烧杯和剩余酸奶的总质量m2=57.6 g;则酸奶的密度为________kg/m3.同组的小红观察发现,用针筒测量酸奶体积,还有一个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同组的小华同学在实验中发现了一个“问题”,他发现5 mL针筒的刻度线前的尖端还有一点小“空隙”,这会导致测得的酸奶密度比实际值________(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于是,小华和小明想出了一种正确测量方法,小明接着做出了正确的操作:将此时抽满酸奶的针筒中的一部分酸奶返回烧杯,测量烧杯和剩余酸奶的总质量m3,记下此时________________,则酸奶密度表达式:________________.4. 小明想测量一个小木块(不吸水)的密度,他利用天平、圆柱形玻璃杯、适量的水、细针等器材,经过思考,设计了如下的实验方案.第4题图(1)图甲是小明在调节天平时的情景,小丽指出了他在操作上的错误,你认为错误之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小明纠正错误后调节好天平,按照以下步骤继续实验:①将小木块放在天平________盘,天平平衡时砝码和游码的位置如图乙所示,则小木块的质量是________g.②将玻璃杯中装满水,用细针缓慢地将木块压入水中,使之完全浸没.利用排水法,测出溢出水的质量为30 g,则小木块的体积为________cm3.③测出小木块的密度是________kg/m3.(3)受小明实验的启发,小丽在实验时除了利用原有的圆柱形玻璃杯、适量的水和细针外,又找了一把刻度尺,不用天平也测出了木块的密度.请你将下列测量步骤补充完整:①在玻璃杯中装入适量的水,用刻度尺测出杯中水的深度为h0;②让小木块________在水面上,用刻度尺测出杯中水的深度为h1;③用细针缓慢地把木块压入水中,使之完全浸没,用刻度尺测出杯中水的深度为h m;④小木块密度的表达式:ρ木=____________.(用测量的物理量和已知量的符号表示,水的密度用ρ水表示)5. (2017山西)小明家乡种植的杏树今年获得了丰收,他想利用托盘天平和量筒测量一颗新鲜杏的密度,进行了下列操作:第5题图(1)先把天平放在水平台上,然后将游码移至标尺左端的零刻度线处,为使天平横梁平衡,他应该调节横梁右端的____________;(2)将鲜杏放在调好的天平左盘,天平平衡时右盘中的砝码和游码位置如图甲所示,则鲜杏的质量为________g;(3)为了能将鲜杏放入量筒,小明选取了容积为200 mL的量筒,他先往量筒中加入适量的水,记下此时水的体积,如图乙所示;再将这个鲜杏放入量筒,再次记录读数,请你帮他计算鲜杏的密度为____________kg/m3;(4)小明继续实验时不小心将量筒碰倒摔碎了,他又选取了小烧杯、溢水杯、容积为50 mL的量筒测量鲜杏的体积,他的做法如下,请你将下列步骤补充完整.a.先将溢水杯中盛满水,再将鲜杏轻轻放入溢水杯中,让溢出的水流入小烧杯中;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c.记录此时量筒中水的体积.你认为小明按上述做法所测出鲜杏的密度比真实值________(选填“偏大”或“偏小”),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研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6. (2017泰州)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1)小明用测力计拉同一木块进行了三次正确实验操作,实验情景如图甲、乙、丙所示.第6题图①在乙图中,木块受到的滑动摩擦力大小等于______N,方向____________.②比较________两图的实验可知,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有关.③比较甲、丙两图的实验可知: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_____________有关.(2)在操作过程中小明还发现,弹簧测力计不沿水平方向拉动时,也可以使木块在木板上沿水平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如图丁所示,此过程中,木块处于________(选填“平衡”或“非平衡”)状态;弹簧测力计对木块的拉力和木块受到的滑动摩擦力________(选填“是”或“不是”)一对平衡力,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竖直方向上,木块受到的重力和木板对它的支持力________(选填“是”或“不是”)一对平衡力.7. (2017来宾)如图所示是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器材有:木块A一块、砝码一个、弹簧测力计一个、长木板一块和棉布一块.第7题图(1)实验时,用弹簧测力计沿水平方向拉木块A,使其在长木板上做________直线运动,此时弹簧测力计示数的大小等于滑动摩擦力的大小;(2)甲实验中,木块A受到的摩擦力为________N;(3)比较甲、乙实验可以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________有关;比较__________实验可以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4)比较甲、丁实验,发现甲实验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大于丁实验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小明得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积的大小有关.你认为他的结论是________(选填“正确”或“错误”)的;(5)本实验采用的探究方法是______________(选填“控制变量法”或“等效替代法”).三.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8. 小强在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中:第8题图(1)实验前没有挂钩码和弹簧测力计时,发现杠杆左端高右端低,要使其在水平位置平衡,应将杠杆左端的平衡螺母向________调节.实验中让支点处于杠杆中央的目的是为了使杠杆的________对杠杆平衡不产生影响,这时杠杆重力的力臂为________.(2)在图中,杠杆水平平衡后,小强调节左边钩码的个数和位置,使杠杆水平平衡时,测出F1=1.2 N,F2=1.5 N;OA=30 cm,OB=20 cm.他将所得数据直接代入杠杆平衡条件的公式中,发现F1×OA和F2×OB并不相等,从而认为杠杆的平衡条件不一定是F1l1=F2l2.小强的失误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在图中,若B处的钩码不变,小强将弹簧测力计由A处移到C(OC=10 cm)处,施加一个竖直方向的力,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则这个力的方向应____________,大小为________N.(4)在图中,若B处的钩码不变,小强不用弹簧测力计,在A处挂________N的钩码,杠杆在水平位置仍然平衡.9. 在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实验中,所用的实验器材有:杠杆:(杠杆上每小格长为2 cm)、支架、弹簧测力计、刻度尺、细线和质量相同的钩码若干个.第9题图(1)实验前,杠杆静止在如图甲所示的位置,此时杠杆处于________(选填“平衡”或“不平衡”)状态.(2)实验时,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主要是为了__________________,因此应将如图甲所示杠杆左端的平衡螺母适当往________(选填“左”或“右”)调.(3)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后,小明在杠杆A点处挂上2个钩码,作为动力F1,B点处挂上1个钩码,作为阻力F2,杠杆恰好在水平位置平衡,如图乙所示,分别测量出两个力的力臂L1和L2,计算后发现:F1L1=F2L2,便得出杠杆的平衡条件是:F1L1=F2L2.但小红认为小明这种实验处理方法是不完善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接着,小明提出新的探究问题:“若支点不在杠杆的中点时,杠杆的平衡条件是否仍然成立?”于是小明利用如图丙所示装置进行探究,在杠杆D点处挂上2个钩码,用弹簧测力计在C点处竖直向上拉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处于平衡状态,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如图丙所示,则弹簧测力计的拉力是________N.以弹簧测力计的拉力为动力F1′,钩码重力为阻力F2′,多次调整力和力臂的大小进行测量,发现:F1′L1′总是大于F2′L2′,其原因主要是受__________的影响.(5)实验中,用图丁方式悬挂钩码,杠杆也能水平平衡(杠杆上每格等距),但老师建议同学不宜采用这种方式,该种方式的不足主要是因为________.A. 一个人无法独立操作B. 力臂与杠杆不重合C. 力和力臂数目过多,不易得出结论D. 杠杆受力不平衡四.探究浮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10. 小明同学在探究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时,用木块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请你根据小明的实验探究回答下列问题.第10题图(1)在C与E两图中,保持了排开液体的体积不变,研究浮力与____________的关系;根据A与E两图所测的实验数据,可知物体浸没在盐水中所受的浮力为________N,方向____________.(2)小明对ABCD四个步骤进行了观察研究,发现浮力的大小有时与深度有关,有时与深度又无关.对此正确的解释是浮力的大小随着排开水的体积的增大而________,当物体完全浸没在水中后排开水的体积相同,浮力的大小_____,说明浮力的大小与深度________.(3)在小明实验的基础上,根据有关实验数据,可以计算出盐水的密度为________kg/m3.(4)该实验探究主要运用的科学探究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11. 在探究“浮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中,小王同学提出了如下猜想:猜想1:浮力大小与液体密度有关.猜想2:浮力大小与物体浸入液体的体积有关.猜想3:浮力大小与物体浸入液体的深度有关.猜想4:浮力大小与物体所受的重力有关.第11题图为了验证以上猜想是否正确,小王在老师的帮助下找来了一些实验器材,设计并完成了实验探究.请你完成下列问题:(1)如图①③④所示,小王把一个铜块挂在弹簧测力计下,使它浸在液体中的体积逐渐增大,观察到弹簧测力计的读数逐渐减小.此实验说明猜想________是正确的.结论是:在____________相同时,物体排开液体体积越大,物体受到的浮力________.(2)如图①⑤⑦所示,小王将同一铜块分别浸没在水和盐水中,此实验为了验证猜想________.在实验中,观察到铜块浸没在盐水中静止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小,则说明铜块在盐水中受到的浮力________(选填“大”或“小”).(3)为探究浮力大小跟物体浸没在液体中深度的关系,应选实验________进行分析比较.(4)为了验证猜想4,小王又取了一块铁块,重力与铝块相同而体积不同,并浸没在水中,观察到所受的浮力大小不相等,由此得出结论:浮力的大小与物体的重力无关.请指出他的实验方法的错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分析①②④⑥四次实验得到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五.测简单机械的机械效率12. 某实验小组的同学们在探究“斜面的机械效率”实验时,用弹簧测力计沿斜面向上拉动物块,收集了下表中的实验数据(1)分析表中的数据可得出:斜面越缓越________(选填“省力”或“费力”);实验时要使木板的倾斜角变大,应该把木板下面的木块向________(选填“左”或“右”)移动.(2)该小组又进行了第4次实验,他们在斜面上铺上棉布,使斜面变粗糙,保持斜面高和长分别是0.5 m和1 m,用弹簧测力计拉动同一物块沿斜面向上做________________,读出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4.5 N,他们测得这种情况下斜面的机械效率约为________.(3)把第4次实验数据与表中数据综合分析可得出:斜面的机械效率与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有关.(4)当用弹簧测力计沿斜面匀速向上拉动物块时,物块所受的拉力________(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物块所受的摩擦力 .(5)此实验用到的主要研究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3. (2017莲湖区模拟)在探究“滑轮组机械效率”时,小强利用两组滑轮组进行了4次测量,用一个动滑轮和一个定滑轮测得前3组数据,用两个动滑轮和两个定滑轮测得第第13题图(1)根据表中前3次实验数据,画出甲图中滑轮组的绕绳方法.(2)在实验中,测量绳端拉力F时,应尽量________匀速向上拉动弹簧测力计,读出乙图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________N,第3次实验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________.(3)由表中第________组数据可知,同一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与物重有关.(4)由表中第3、4组数据可知,同一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与摩擦和_______有关,请计算出第3组实验中克服摩擦所做的额外功为________J.电(磁)学实验六.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14. (2017滨州)某实验小组的同学们用图甲所示电路进行“探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的实验.第14题图(1)请根据实物图在右侧虚线框内画出对应的电路图.(2)连接电路时,开关应该__________.(3)闭合开关前,滑动变阻器滑片P应该位于_____(选填“A”或“B”)端.(4)闭合开关,同学们发现,电流表没有示数,电压表示数接近电源电压,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实验中通过调节滑动变阻器滑片P,测出通过定值电阻R的不同电流和对应的电压值如下表,第4次实验电流表示数如图乙所示,则此时电流表示数为________A,通过分析表中的数据能够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该小组的同学们利用电源、开关、最大阻值为R0的滑动变阻器、电流表、导线按图丙所示电路测定待测电阻R x的阻值,他们进行如下操作;第14题图丙A:闭合开关,将滑动变阻器滑片P滑至a端,读出电流表示数为I1;B:将滑动变阻器滑片P滑至b端,读出电流表示数为I2;C:待测电阻R x的阻值的表达式为R x=________(用I1、I2、R0表示).15.小华用如图甲所示的实验器材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电源电压恒为3 V,滑动变阻器上标有“20 Ω 2 A”字样,阻值分别为5 Ω、10 Ω、20Ω、50 Ω的定值电阻各一个.第15题图(1)请你用笔画线代替导线,把图甲所示的实验电路补充完整.(2)小华将5 Ω定值电阻接入电路后,闭合开关,发现电流表有示数而电压表无示数,则电路中的故障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一种);排除故障后,闭合开关,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使电流表的示数如图乙所示,此时电路中的电流为________A.(3)将5 Ω定值电阻换成10 Ω定值电阻,闭合开关,为了保持________表的示数不变,应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向________(选填“A”或“B”)移动,记录此时各表的示数.(4)将10 Ω定值电阻换成20 Ω定值电阻,重复步骤(3).(5)实验记录的多组数据如下表所示,分析数据可得出结论:当电压一定时,通过导体(6)实验结束后,小华问老师在此实验中能否换用50 Ω的定值电阻进行实验?老师指导小华分析了不能更换的原因.你认为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16. 如图甲是某实验小组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关系”的电路图,使用的实验器材有:电压为6 V的电源、电流表、电压表各一个,开关一个,5 Ω、10 Ω、15 Ω、30 Ω的定值电阻各一个,规格为“20 Ω 1 A”的滑动变阻器一个,导线若干.第16题图(1)请把图甲中接错的那根导线找出来打上“×”,再用笔画线代替导线把它改正.(2)改接好电路后所测得的几组电流、电压值如表一所示.在第2次实验中,电流表的示数如图乙所示,则通过电阻的电流为________A.根据表一数据可得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一表二(3)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时,所测得的几组电流、电压值如表二所示,①由于操作不当,导致一组数据存在错误,请判断第________次实验的数据存在错误.产生错误的原因是___________,正确的数据应该是________A.②纠正错误以后,该小组用30 Ω的电阻替换15 Ω的电阻进行了第4次实验,发现无论怎样移动滑动变阻器滑片,电压表的示数始终无法达到 3 V.请你找出一种可能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七.伏安法测电阻17. 小明在做“用伏安法测量某定值电阻R的阻值”的实验中:第17题图(1)请你按照图甲所示的电路图,以笔画线代替导线,将图乙中小明未连接好的电路连接完整(电压表选择小量程).(2)开关闭合前,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应置于________端(选填“A”或“B”).(3)如果闭合开关,移动滑动变阻器滑片P时,发现电压表始终无示数,而电流表有示数,其原因可能是下列哪一个________.A. 滑动变阻器断路B. R断路C. R短路(4)排除故障后,当电压表的示数如图丙所示时,电流表的示数如图丁所示时,则通过定值电阻的电流大小为________A,该定值电阻的阻值是_______Ω.(5)通常情况下要进行多次测量并取平均值,其目的是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小明将上述实验中的定值电阻进行更换,用相同的方法再次测定新电阻的阻值,然后根据实验数据作出如图戊所示的I-U图像,分析图像可知R a________R b(选填“>”“<”或“=”).18. (2017重庆A卷)小张同学在做“测量小灯泡电阻”的实验中,所用器材如下,两节新干电池,标有2.5 V相同规格的小灯泡若干,两个滑动变阻器R1“10 Ω 1 A”、R2“20 Ω 2 A”,开关、导线若干.第18题图(1)请你根据图甲,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图乙中的电路连接完整(要求:滑动变阻器滑片P右移灯泡变亮,且导线不交叉).(2)闭合开关前,应将滑片P置于________(选填“A”或“B”)端.正确连接电路后,闭合开关S,移动滑片P,小张发现小灯泡始终不亮,电流表指针几乎未偏转,电压表有示数,则故障原因可能是________.A. 小灯泡短路B. 滑动变阻器短路C. 小灯泡断路D. 滑动变阻器断路(3)排除故障后,移动滑片P,依次测得6组数据,如表一所示.其中第2次实验时电流表表盘如图丙,此时电路中的电流为________ A;第4次实验时灯泡电阻值为________ Ω.由表一中的数据可知,小张选用的滑动变阻器应是________(选填“R1”或“R2”).(4)小张将这6组数据算得的电阻值取平均值作为小灯泡的电阻,这种数据处理方式是________(选填“合理”或“不合理”)的.表一表二(5)小张继续用图乙所示装置来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他分别把阻值准确的 5 Ω、10 Ω、20 Ω的定值电阻接入原小灯泡的位置,通过实验,记录电流表示数如表二所示.他发现通过导体的电流跟电阻不成反比,其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9. 一个额定电压是6 V的小灯泡,其正常工作时通过的电流约为0.25 A.小明想测定这个小灯泡正常发光时的电阻,实验室中有如下器材:电流表、电压表、开关各一个,三个规格分别为“10 Ω 1 A”“50 Ω0.5 A”和“1 kΩ0.1 A”的滑动变阻器,导线若干,电源一只(电压12 V).第19题图(1)小明设计了如图甲所示的电路图,你认为小明应该选用规格为__________的滑动变阻器.(2)请你根据图甲所示电路图,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图乙实物连接完整.(3)小明正确选择了滑动变阻器,将图乙的电路连接完整后,闭合开关,发现灯泡发光较暗,电流表有示数,任意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电压表示数不变(示数不为零)且小于6 V,具体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4)排除故障后,继续进行实验,根据测量的多组数据绘制了如图丙所示的I-U图像,小灯泡正常发光时电阻是________Ω,小灯泡的电阻随着电压的变化而变化,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实验中改变滑动变阻器的滑片进行多次测量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八.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20. (2017高新二校模拟)小强观察到一些手电筒由原来的一个小灯泡换成了多颗发光二极管,他很好奇,于是就从实验室找到一个额定电压为3 V的发光二极管,准备用实验测出它的额定功率.他从包装盒上了解到这种发光二极管的额定电流大约为30 mA,实验室有电压为6 V 的蓄电池,滑动变阻器上标有“20 Ω 1 A”字样.第20题图(1)请你用笔画线当导线,替他把电路连接完整(导线不交叉);(2)小强将电路连好并检查无误后,将滑动变阻器滑片移到________端(选填“A”或“B”)以保护电路,然后闭合开关,他惊讶地发现发光二极管非常明亮且还冒烟,接着就被烧杯了.你认为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小强不气馁,找到了原因,并换上了合适的器材和一个同样的发光二极管,按照正确的操作规则将电压表的示数调到 3 V,这时他观察到电流表示数如图乙所示.则这时通过发光二极管的电流是________A,发光二极管的额定功率是________W;(4)你认为这个实验还可以改进的地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1. (2017黔东南州)在测定“小灯泡电功率”的实验中,电源电压为4.5 V,小灯泡额定电压为2.5 V、电阻约为10 Ω.第21题图(1)连接电路时开关应________.(2)请你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图甲中的实物电路连接完整,要求滑动变阻器向右移动时灯泡变暗.(3)闭合开关,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发现小灯泡始终不亮,电压表有示数,电流表无示数,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4)电路故障排除后,闭合开关,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到某一位置时,电压表示数如图乙所示,为________V,若想测量小灯泡的额定功率,应将图甲中的滑片P向________(选填“A”或“B”)端移动,使电压表的示数为2.5 V.(5)移动滑片P,记下多组对应的电压表和电流表的示数,并绘制成图丙所示的I-U 图像,根据图像信息,可计算出的小灯泡的额定功率是________W.请认真观察图丙,你还有什么发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其中一条)九.探究什么情况下磁可以生电22. (2017云南)发电机是如何发电的呢?同学们用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探究.第22题图(1)当导体ab静止悬挂起来后,闭合开关,灵敏电流计指针不偏转,说明电路中________(选填“有”或“无”)电流产生.(2)小芳无意间碰到导体ab,导体ab晃动起来,小明发现电流表指针发生了偏转,就说:“让导体在磁场中运动就可产生电流”.但小芳说:“不一定,还要看导体怎样运动”.为验证猜想,他们继续探究,并把观察到的现象记录如下:分析实验现象后,同学们一致认为小芳的观点是________(选填“正确”或“错误”)的.比较第2、3次实验现象发现,产生的电流的方向跟______________有关;比较第3、6次实验现象发现,产生的电流的方向还跟____________有关.(3)在整理器材时,小明未断开开关,先撤去蹄形磁铁,有同学发现指针又偏转了!他们再重复刚才的操作,发现电流计的指针都偏转.请教老师后得知,不论是导体运动还是磁体运动,只要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在________中做______________运动,电路中就会产生感应电流.这就是发电机发电的原理.此原理最早由英国物理学家____________发现.光学、热学实验十.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23. 小明在做“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将一块玻璃竖直架在水平台上,取两支完全相同的蜡烛A 和B 进行实验,如图1所示.第23题图(1)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的好处是________________,为便于观察,该实验最好在较________(选填“明亮”或“黑暗”)环境中进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材重点(拓展)实验一、测量固体和液体的密度1. 小刚学习了“探究物质密度”以后,来到实验室测量糖水的密度.第1题图(1)小刚将天平放在 台上,将游码移到标尺左端的 处 ,此时,指针在分度盘上的位置如图甲所示,他应将平衡螺母向 端调节,使天平平衡;(2)将质量为32 g 的烧杯放在天平的左盘上,取适量的白糖倒入烧杯中,向右盘加减砝码并调节游码,直至天平平衡,如图乙所示,白糖的质量是 g ;(3)用量筒量出水的体积,如图丙所示,然后将烧杯中的白糖倒入量筒中,待白糖完全溶解后,量筒中液面的位置如图丁所示,糖水的体积是 cm 3,配制糖水的密度是_______________kg/m 3.【答案】 (1)水平 零刻度线 左 (2)17 (3)50 1.14×103【解析】(1)将天平放在水平台上,将游码移到标尺左端的零刻度线处, 如图指针偏向右侧,说明天平的左侧上翘,平衡螺母向左移动;(2)烧杯和糖的总质量为m 总=20 g +20 g +5 g+4 g =49 g ,糖的质量为m 糖=m 总-m 杯=49 g -32 g =17 g ;(3)糖水的体积为V =50 cm 3,糖水中水的质量为m 水=ρ水V 水=1 g/cm 3×40 cm 3=40 g ,糖水的总质量为m =m 水+m 糖=40 g+17 g =57 g ,糖水的密度为ρ=m V =57 g 50 cm 3=1.14 g/cm 3=1.14×103 kg/m 3. 2. 会泽的斑铜制品蜚声海内外,如图甲所示是小明家购买的斑铜工艺品,小明为了知道斑铜的密度,利用商家提供的角料进行了探究:甲 乙 丙第2题图(1)小明按如图乙所示的方法测斑铜角料的质量,请指出操作中的错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指出一个即可).(2)他学习了杠杆知识后,知道天平实质就是一个 (选填“等臂”或“不等臂”)杠杆.在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中,必须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这样便于测量 .(3)如图丙所示,将斑铜角料放入装有适量水的量筒中,斑铜角料下沉至量筒底,则斑铜的密度 (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水的密度.若用天平测得斑铜角料的质量为88 g ,小明测得的斑铜密度为 kg/m 3.(4)小明测量斑铜角料的体积时,读出量筒中水的体积后,把角料放入盛水量筒时不慎掉入,发现有水溅出,则这样测出的密度 (选填“偏大”或“偏小”),正确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 砝码和斑铜角料的位置放反了(或用手直接拿砝码) (2)等臂 力臂 (3)大于 8.8×103 (4)偏大 用细线悬挂斑铜角料缓慢浸没在水中【解析】(1)根据天平的使用规范,可以发现图中错误操作有两处:①使用天平时,物体放在左盘,砝码放在右盘,图中放反了;②加减砝码过程中不可以用手直接拿砝码,必须要用镊子,图中用手直接拿砝码;(2)天平是一个等臂杠杆;在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中,必须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这样是为了便于测量力臂;(3)斑铜角料在水中下沉,根据浮沉条件可知:斑铜的密度大于水的密度.斑铜角料的质量m =88 g ,由图12可得斑铜角料的体积V =30 mL -20 mL =10 mL =10 cm 3,所以斑铜的密度为ρ=m V =88 g 10 cm 3=8.8 g/cm 3=8.8×103 kg/m 3;(4)测量斑铜角料的体积时,读出量筒中水的体积后,把它放入盛水量筒时不慎掉入,发现有水溅出,测出的斑铜角料体积将偏小,根据ρ=m V可知,测出的密度偏大.认真观察图12可以发现,把斑铜角料放入量筒时没有用细线拴着,这样不但会让水溅出,还容易损坏量筒,因此正确的操作是用细线悬挂斑铜角料缓慢浸没在水中.3. 小红的妈妈从市场买回了一桶色拉油,担心买的油是地沟油,小红为解除妈妈的顾虑,在网络上查得优质色拉油的密度在0.91 g/cm 3~0.93 g/cm 3之间,地沟油的密度在0.94 g/cm 3~0.95 g/cm 3之间,她决定用测密度的方法鉴别油的品质.第3题图(1)实验步骤如下:A.将托盘天平放于 上,移动游码至标尺 处,发现指针静止时如图甲所示,则应将平衡螺母向 (选填“左”或“右”)调节,使横梁水平平衡.B. 用天平称出空烧杯的质量为10 g.C. 往烧杯中倒入适量的色拉油,将装色拉油的烧杯放在左盘.在右盘加减砝码使天平平衡.天平平衡时所用砝码和游码的位置如图乙所示,则烧杯和色拉油的总质量为 g.D. 将烧杯中的色拉油全部倒入量筒中,如图丙所示,量筒内色拉油的体积是 ____________cm 3.(2)该色拉油的密度为 g/cm 3,由此,小红判断色拉油的品质是 的(选填“合格”或“不合格”).(3)分析小红同学的实验过程,你认为测量结果 (选填“偏大”或“偏小”).小红通过反思后想到:其实不需要增加器材也不需要添加额外的步骤,只要将上面主要的实验步骤顺序稍加调整就会大大减小上述实验的误差,她调整后的实验步骤是 (只填写实验步骤前的代号即可).【答案】(1)水平台 左端零刻度线 右 56 50 (2)0.92 合格 (3)偏大 ACDB【解析】(1)A.使用天平时,先将天平放在水平台上,移动游码至标尺左端的零刻度线处,然后调节平衡螺母,根据指针“左偏右调、右偏左调”的原则进行调节,如图指针向左偏,因此向右调节平衡螺母,使横梁在水平位置平衡.C.读取烧杯和色拉油的质量:游码看左侧对应的刻度,砝码+游码的质量为m =56 g ,因此可知杯内色拉油的质量m 油=m -m 杯=56 g -10 g=46 g ;D.由图丙知量筒内色拉油的体积V =50 cm 3.(2)根据密度公式可求色拉油的密度:ρ油=m 油V =46 g 50 cm =0.92 g/cm 3,其密度在优质色拉油密度范围之内,由此可知色拉油的品质是合格的.(3)分析小红的实验过程,在将烧杯内的色拉油倒入量筒中时,有一部分油沾到烧杯壁上,因此测量油的体积将偏小,根据ρ油=m 油V 可知,在质量不变时,体积偏小,测得的密度将偏大.若要减小误差,可以测量顺序颠倒一下,调整为ACDB ,这样就不会因液体粘壁而导致测量密度偏大.4. 小明用天平、细线、烧杯、水来测定某工艺品的密度,他设计的实验过程如图所示:第4题图(1)把天平放在 上,游码移至标尺左端的零刻度线处,看到指针在分度盘中央两侧摆动,摆动的幅度如图甲所示,此时应将平衡螺母向 (选填“左”或“右”)调节,使指针指在分度盘中央;(2)用调节好的天平测量工艺品质量,当天平平衡后,右盘中砝码和游码的位置如图乙所示,工艺品的质量为 g ;(3)往烧杯中倒入适量的水,用调节好的天平测出烧杯和水的总质量为220 g ;(4)用细线拴好工艺品,并浸没在水中如图丙所示,在右盘中增加砝码并移动游码,当天平平衡后,测得质量为228 g,则工艺品的体积为cm3,工艺品的密度为kg/m3(ρ水=1.0×103 kg/m3).【答案】 (1)水平台右(2)64 (4)8 8×103【解析】(1)先要将天平放在水平台上,游码调零后,如果指针指在分度盘的左侧,要使横梁平衡,应将平衡螺母向右调;(2)物体的质量为砝码的质量加游码对应的刻度值,质量为60 g+4 g=64 g;(4)当工艺品浸没在水中时,天平盘增加的质量为228 g-220 g=8 g,工艺品的体积V=V排=m水ρ水=8 g1 g/cm3=8 cm3,工艺品的密度为ρ=mV=64 g8 cm3=8 g/cm3=8×103kg/m3.二、研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5. 为了探究滑动摩擦力跟哪些因素有关,小明设计了如图甲实验装置,进行了如下操作:第5题图(1)将表面平整的长木板放在水平桌面上,再把木块(质量为200 g)放在木板上,小明沿水平方向缓慢地拉动弹簧测力计,使木块做运动,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使拉力等于摩擦力,读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0.5 N.(2)分别将此木块和所加钩码的总质量增至400 g、600 g进行实验.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分别为1.0 N和1.5 N,初步得出的结论为.(3)另一组同学小华对实验进行了改进,装置如图乙:将木块用测力计水平拉住,测力计另一端固定在桌上一侧,细线一端和砂桶连接,另一端跨过定滑轮和长木板相连.实验时在砂桶中加砂,当桶和砂的总重为5 N时,长木板匀速直线运动,弹簧测力计示数如图丙所示,此时木块和长木板之间的滑动摩擦力大小为N,长木板受到桌面对它的摩擦力为________N.若在砂桶中继续加砂3 N,长木板将做(选填“匀速”“加速”或“减速”)运动,弹簧测力计示数(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不计绳重和绳与轮之间的摩擦).(4)小刚同学认为把长木板改成海绵,还可以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大小和受力面积之间的关系.小刚是通过来判断出压力作用效果是否明显.小刚在探究压力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的关系时,把质量和底面积小的小木块换成了质量和底面积大的大木块来进行对比试验,你觉得小刚的做法正确吗?为什么. .【答案】(1)匀速直线 (2)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相同,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3)2.4 2.6 加速不变(4)海绵的凹陷程度不正确,没有保持压力相等【解析】(1)测力计水平拉动物体时,测力计显示拉力大小,当物体进行匀速直线运动时,物体在水平方向的滑动摩擦力和拉力是一对平衡力,滑动摩擦力大小等于拉力大小.所以读出测力计的示数就是滑动摩擦力的大小;(2)在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相同时,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3)由图可知测力计的分度值为0.2 N,此时示数为2.4 N,由于木块静止,根据二力平衡可知长木板受到桌面对它的摩擦力为f=5 N-2.4 N=2.6 N;若在砂桶中继续加砂3 N,由于拉力大于摩擦力故而木块受力不平衡,此时长木板将做加速运动;无论木板进行匀速、加速、减速运动时,木块与桌子之间的压力不变,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不变,故滑动摩擦力不变,所以测力计示数不变,总是等于滑动摩擦力大小;(4)把长木板改成海绵,还可以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大小和受力面积之间的关系,通过海绵的凹陷程度反映压力作用效果;小刚实验中没有控制不变量,存在两个变量,故而他的做法是错误的.6. 小明同学用下列器材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粗糙程度均匀的长木板一块,质量相等的木块和铝块各一个,弹簧测力计一只.如图所示,实验中他用弹簧测力计沿水平方向拉动物块,使它们在长木板上做匀速直线运动.第6题图(1)图丙中,长木板对木块摩擦力的大小为 N,这是根据原理测出滑动摩擦力的,此时,铝块受到摩擦力为 N.(2)分析两次实验可以得出:在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时,滑动摩擦的大小与压力大小有关,此实验采用了常用的进行探究(选填“控制变量法”或“等效替代法”).(3)图乙与图丁中铝块受到的摩擦力大小(选填“相等”或“不相等”).【答案】(1)3.2 二力平衡 0 (2)甲、丙控制变量法(3)相等【解析】(1)由图丙所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 3.2 N,是根据二力平衡的原理测出滑动摩擦力大小的;铝块与木块一起做匀速直线运动,铝块相对木块静止,即铝块处于平衡状态.由图丙可知:在水平方向上铝块没有受到其他的力与摩擦力相互平衡.由此判断:铝块在水平方向上没有受到力的作用,也就不受摩擦力,所以铝块受到的摩擦力为0 N;(2)要探究滑动摩擦力与压力的关系,就要保证物体的受力面积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相同,实验中,只有甲和丙两次实验达到要求.此实验采用了控制变量法,保证其他物理量不变,改变一个物理量;(3)图乙和图丁中,铝块与长木板间的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压力大小一样,所以铝块受到的滑动摩擦力大小也一样.三、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7. 在“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中:第7题图(1)如图甲所示,实验前,杠杆左端下沉,则应将左端的平衡螺母向调节(选填“左”或“右”),直到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目的是便于测量.(2)如图乙所示,杠杆上的刻度均匀,在A点挂4个钩码,要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应在B点挂个相同的钩码;当杠杆平衡后,将A、B两点下方所挂的钩码同时朝远离支点O方向移动一小格,则杠杆(选填“能”或”不能“)在水平位置保持平衡.(3)如图丙所示,若不在B点挂钩码,改用弹簧测力计在B点向下拉杠杆,使杠杆仍在水平位置平衡,当测力计从a 位置转动b 位置时,其示数大小将 .(4)如图丁所示,已知每个钩码重0.5 N ,杠杆上每小格长度为2 cm ,当弹簧测力计在C点斜向上拉(与水平方向成30°角)杠杆,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时,拉力F 的力臂大小为 __________cm ,弹簧测力计示数的大小为 N.【答案】(1)右 力臂的大小 (2)6 不能 (3)变大 (4)4 3【解析】(1)调节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杠杆右端偏高,左端的平衡螺母应向上翘的右端移动,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力臂在杠杆上,便于测量力臂大小,同时消除杠杆自重对杠杆平衡的影响;(2)设杠杆每个格的长度为L ,每个钩码的重力为G ,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F A L A=F B L B ,即4G ×3L =F B ×2L ,解得F B =6G ,需挂6个钩码;若A 、B 两点的钩码同时向远离支点的方向移动一个格,则左侧4G ×4L =16GL ,右侧6G ×3L =18GL ,因为16GL <18GL 杠杆不能平衡;(3)保持B 点不变,若拉力F 向右倾斜时,此时F 的力臂变短,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力变大;(4)当弹簧测力计在C 点斜向上拉(与水平方向成30°角)杠杆,此时动力臂等于12OC =12×4×2 cm =4 cm ;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F 1L 1=F 2L 2得F 1=F 2L 2L 1=4×0.5 N ×3×2 cm 4 cm=3 N. 8. 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第8题图甲【提出问题】如图甲所示,是一种常见的杆秤,此时处于水平位置平衡.发现一:小明在左侧挂钩上增加物体,可观察到提纽左侧下沉,他认为改变杠杆的水平平衡可以通过改变作用在杠杆上 来实现;发现二:接着小新移动秤砣使其恢复水平位置平衡,说明通过改变 也可以改变杠杆的平衡.那么,杠杆在满足什么条件时才平衡呢?【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实验前,轻质杠杆处于如图乙所示的状态,使用时,首先应将杠杆的平衡螺母向(选填“左”或“右”)调节,使杠杆处于水平位置平衡,这样做的好处是 W.第8题图【实验结论】如图丙所示,他们进行了三次实验,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得出杠杆的平衡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第8题图丁【拓展应用】如图丁所示,是用手托起重物的示意图,图中前臂可以看作是一个杠杆(选填“省力”“费力”或“等臂”),此杠杆的支点是图中的点.【答案】【提出问题】力的大小力臂的长短【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右方便直接测出力臂,并能消除自身重力影响【实验结论】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拓展应用】费力 C四、探究浮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9. 小华同学在“探究浮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在弹簧测力计下悬挂一圆柱体物块,当圆柱体物块下表面与水面相平时开始缓慢下降,直到与溢水杯底接触为止,用小桶收集溢出的水,如图甲所示:第9题图(1)根据(a)图可知,圆柱体物块的质量kg;(2)分析(a)(c)两图可知,圆柱体物块浸没在水中时所受浮力F浮=N;(3)分析两图可得出,浸在同种液体中的物体所受浮力大小跟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4)比较(c)(d)两图可得出:当圆柱体浸没在水中时,所受浮力不随改变;图(d)中小桶内水重N(5)小华完成图甲所示的实验后,把水换成另一种液体重复上述实验,根据实验数据绘制出图乙所示的弹簧测力计拉力F随物体下降高度h变化的图像,那么物体浸没在这种液体中受到的浮力F浮′=N,这表明浸在液体中的物体所受浮力的大小还跟有关.【答案】(1)0.6 (2)5 (3)b、 c (4)深度 5 (5)4 液体密度10. 某物理兴趣小组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来探究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第10题图(1)物体浸没在水中时受到的浮力是 N ,方向为 .(2)物体浸没在酒精中时排开酒精的重力是 N.(3)比较 两幅图可知,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所受浮力的大小与液体的密度有关.(4)由ABCD 四个步骤可知,浮力的大小有时与深度有关,有时又与深度无关.对此正确的解释是浮力的大小与 有关.【答案】(1)1 竖直向上 (2)0.8 (3)C 、E (4)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解析】(1)物体浸没在水中受到的浮力为F 浮=G -F =4 N -3 N =1 N ,浮力的方向竖直向上;(2)物体浸没在酒精中时排开酒精的重力等于酒精对物体的浮力,即G 排酒=F 浮′=G -F ′=4 N -3.2 N =0.8 N ;(3)研究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所受浮力的大小与液体密度的关系,应保证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相同,让液体的密度不同,符合要求的图是C 和E ;(4)由ABCD 四个步骤可知,物体没有全部浸没在液体中时,浮力的大小与深度有关,物体全部浸没在液体中时,浮力的大小与深度无关,对此正确的解释应是,浮力的大小与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五、测简单机械的机械效率11. 在“探究影响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因素”实验中,某实验小组用如图所示的同一滑轮组提升不同钩码的方法,分别做了甲、乙、丙3组实验,实验数据记录如下:(1)在实验操作中应该使钩码 (选填“快速”或“缓慢”)上升;(2)进行第2次测量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约为 (保留三位有效数字);(3)进行第3次测量时,弹簧测力计示数为 N ,滑轮组做的有用功是 J ;(4)分析实验数据,实验小组得出的实验结论是: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与 有关;(5)分析表中数据可知,F ≠G 动+G 物3,可能的原因是: ;(6)某次实验时将绳子自由端匀速拉动时弹簧测力计的读数记为F ,钩码重记为G ,动滑轮重记为G ′,绳自由端移动距离记为s ,钩码提升高度记为h ,不计绳子重及摩擦.则下列关于滑轮组机械效率的计算关系中错误的是 W.A. η=Gh FsB. η=G FC. η=G G +G ′D. η=1-Gh Fs【答案】(1)缓慢 (2)78.4% (3)2.4 0.3 (4)被提升物体的重力 (5)拉动过程中需克服滑轮的转轴处的摩擦 (6)BD12. 下表是小明测滑轮组机械效率时收集的有关数据:第12题图(1)请在图中画出滑轮组的绕绳方法.(2)将表格中的数据补充完整.(3)用同一滑轮组提升不同重物至同一高度,提升的物重增加时,除克服动滑轮重所做的额外功外,其他额外功将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进一步分析可知.在动滑轮和绳重一定的情况下,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与 和 有关.(4)第一次实验中,钩码上升0.1 m 所用的时间为1.5 s.则动力的功率为 W.【答案】(1)如答图所示 (2)66.7% (3)变大 物重 摩擦力 (4)0.14第12题答图【解析】(1)由绳子末端移动的距离是物体移动的距离的3倍,可以知道动滑轮由3股绳子拉起,根据“奇动偶定”的原则画出绳子的绕法.(2)机械效率的计算η=W 有W 总×100%=Gh Fs×100%=4 N ×0.1 m 2 N ×0.3 m×100%≈66.7%.(3)当物重增加时,摩擦力会增加,所以其他力的额外功会增加.在动滑轮和绳重一定的情况下,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与物重和摩擦力有关,因为物重越大,有用功会越多,摩擦力越小,额外功越小.(4)物体上升0.1 m ,绳子末端要上升0.3 m.P =W t=Fs t =0.7 N ×0.3 m 1.5 s=0.14 W. 13. 小亮看到工人利用斜面把货物推到车上,联想到物理课上学过的知识,提出了以下两个问题:(1)斜面越缓越省力,是不是机械效率越高呢?(2)对于同一个滑轮组,提升的物体越重,机械效率越高;对于同一个斜面,是不是所推的物体越重,机械效率越高呢?第13题图为了解决以上问题,小亮与几个同学一起用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了多次实验探究,记录的部分实验数据如下表:(2)在实验操作过程中,应沿斜面向上 拉动木块;实验时要使木板的倾斜角变大,应该把木板下面的木块向 移动(选填“左”或“右”).(3)通过对比实验①②的数据,得出的结论是斜面越缓越省力,机械效率越 W.(4)通过对比实验 的数据(选填实验次数),得出的结论是对于同一斜面,机械效率与所拉物体的重力 .【答案】(1)0.7 71.4 (2)匀速 左 (3)低(小) (4)②③ 无关【解析】(1)第一次实验中有用功W 有=Gh =1 N ×0.7 m =0.7 J ,第三次实验机械效率为:η=W 有W 总×100%=1 J 1.4 J×100%≈71.4%;(2)在实验操作过程中,为了使弹簧测力计示数稳定,便于读出拉力大小,应沿斜面向上匀速拉动木块,要使木块的倾斜角变大,应把木块向左移动;(3)观察①②数据可以看出物重相同时,斜面倾角为30°时,拉力为0.7 N ,机械效率为71.4%,斜面倾角为45°时,拉力为0.9 N ,机械效率为77.8%,可以得出斜面越缓越省力,机械效率越低(小);(4)根据题意可以看出同一斜面,探究机械效率与重力的关系,因此要选择斜面倾角相同,物重不同的实验进行对比,所以应选择②③,得出结论是对同一斜面,机械效率与所拉物体的重力无关.六、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14. 现有下列器材:学生电源(6 V),电流表(0~0.6 A ,0~3 A)、电压表(0~3 V ,0~15 V)、定值电阻(5 Ω、10 Ω、20 Ω各一个)、开关、滑动变阻器和导线若干,利用这些器材探究“电压不变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第14题图第14题图丙(1)请根据图甲所示的电路图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图乙所示的实物电路连接完整.(要求连线不得交叉)(2)闭合开关S前,应使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置于(选填“A”或“B”)端;当将5 Ω的电阻换成10 Ω后,闭合开关,电压表示数将(选填“变大”或“变小”),此时应将滑片P向(选填“左”或“右”)端移动使电压表示数不变.(3)实验中记录了三组数据,利用描点法得到如图丙所示的电流I随电阻R变化的图像,由图像可以得出结论:.(4)为完成整个实验,应该选取哪种规格的滑动变阻器.A. 50 Ω 1.0 AB. 30 Ω 1.0 AC. 20 Ω 1.0 A【答案】(1)如答图所示 (2)A变大左(3)电压一定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的电阻成反比(4)A第14题答图【解析】(1)电压表与电阻R并联,滑动变阻器应“一上一下”串联接入电路,如答图所示;(2)为保护电路,闭合开关前,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应移至阻值最大处,即A端;将5 Ω的电阻换成10 Ω后,根据串联分压可知,此时电压表的示数将变大,为保持电压表的示数不变,应增大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阻值,所以应将滑片向左移动;(3)分析图像,曲线上每点对应的电流和电阻的乘积都等于2 V,由此得出结论:电压一定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的电阻成反比;(4)滑动变阻器两端电压U滑=U-U R=6 V-2 V=4 V,测最后一组实验数据时,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阻值R滑=U滑I=4 V0.1 A=40 Ω,因此选规格为“50 Ω 1.0 A”的滑动变阻器.15. 小薇和小亮两位同学在“探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的实验中,电源使用两节新干电池,滑动变阻器R′的规格是“20 Ω 2 A”.第15题图(1)如图甲所示是小薇画出的电路图,小亮进行实物连线如图乙所示,请你在虚线框内把电路图补画完整(要求所补画的元件与实物电路对应).(2)开关闭合前,小亮发现电流表的指针在零刻度线左端,如图丙所示,其原因是____________(选填“A”或“B”)A. 电流表没调零B. 电流表正负接线柱接反了(3)确认电路无误后,闭合开关进行实验,第4次实验时电流表示数为0.5 A,电压表示数如图丁所示,记为V;他们记录的数据如下表所示,老师指出其中一组数据有拼凑的嫌疑,你认为是第组(填写实验序号),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4)排除有拼凑嫌疑的数据后,分析数据可以得到的结论是:在不变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比;(5)小薇利用实验数据还计算出定值电阻R的阻值为Ω(结果保留一位小数);(6)以下实验与“探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进行多次测量的目的不相同...的是.A. 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B. 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C. 刻度尺测物体的长度【答案】(1)如答图所示(2)A (3)2.5 ①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偏小,无法使电流等于 0.10 A (4)电阻正(5)5.1 (6)C第15题答图【解析】(1)由实物图可判断出虚线框内是滑动变阻器,滑片向右移动时,接入电路的阻值变小,如答图所示.(2)闭合开关前电流表的指针应该指零,没有指零说明其没有调零.如果是闭合开关后指针在零刻度线左边,则是电流表正负接线柱接反.(3)图中电压表使用的是0~3 V 量程,每大格是1 V 、每小格是0.1 V ,读数是2.5 V ,定值电阻的阻值R =U R I =2.5 V 0.5 A=5 Ω;当电路中的电流为0.1 A 时,电路中的总电阻是R 总=U I =1.5 V ×20.1 A=30 Ω,这时变阻器接入电路中的电阻至少是30 Ω-5 Ω=25 Ω,而变阻器的最大阻值才是20 Ω,所以第①组数据是拼凑的.(4)由实验可得出结论:在电阻不变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5)根据R =U I可得,三次测量的电阻值分别是5.0 Ω、5.3 Ω、5.0 Ω,三次测量求平均值,定值电阻的阻值R =5.0 Ω+5.3 Ω+5.0 Ω3=5.1 Ω. (6)探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进行多次实验测量都是为了得出普遍性的结论,而用刻度尺多次测量物体的长度是为了减小实验的误差,故选C.16. 小芳为了探究“电流与导体两端电压的关系”,连接了如图甲所示的电路(电源电压为3 V 恒定).第16题图(1)用笔画线将甲图中电路连接完整,要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 向A 端滑动时,接入电路的电阻变小.(2)闭合开关后,电流表无示数,电压表示数为 3 V ,产生该现象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排除故障后闭合开关,移动滑片P ,根据实验数据绘制了电阻R 的I -U 图像如图丙中a ,分析图像中数据,电阻R 的阻值为R = Ω,可得结论:在电阻一定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 .滑动变阻器除保护电路外,另一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拓展】小芳仅将实验中的电阻R 拆下,换用一个额定电压为2.5 V 的小灯泡,继续实验,移动滑片P 到某一点,电压表示数如图乙所示,此时小灯泡两端电压为 V ,实验得到的I -U 图像如丙中的图线b ,则小灯泡的额定功率为 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