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地理上册 2.2 气候教案1 (新版)新人教版
最新2019年八年级地理上册 2.2气候教案1 (新版)新人教版
课题
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
第二节气候
课型
普通型新授课
课时
第1课时
课标解读
学会初步阅读等温线分布图,说出我国气温的时空分布特点。
导学目标
1、使学生能运用数据说出我国气温的时空分布特点。
2、了解我国温度带的划分。
重点
我国气温的时空分布特点。
难点
了解我国温度带的划分。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教学任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预见 性问题及解决策略
复习
我国地形和地势特点
考了解学生对上节课地理学习内容的掌握情况
复习提问上节 课所学内容,并引出对我国地形的学习
思考、回忆,组内互助,并由小组代表回答问题
学过的内容比较久,学生会遗忘部分内容,教师要进行必要的补充说明。
研习
一、冬季南北温差大,夏季普遍高温
1、冬季我国南北气温差别很大。一月份平均气温由南向北逐渐降低。
一月0摄 氏度等温线大致沿秦岭-淮河一线分布。
2、夏季,我国大部分地区 普遍高温。
3、青藏高原海拔高,气温相对较低。
4、我国温度带分为:寒温带、中温带、暖温带、亚热带、热带。
1、 阅读教材p30页“图2.12春节期间南北两个城市的节日景观”与“图2.13中国1月平均气温的分布”,分析我国冬季气温的空间分布特点。
2、阅读教材p31页“图2.14中国7月平均气温的分布”,说出我国夏季气温分布特点
3、夏季我国拉萨与上海大致处于同一纬度,为什么拉萨的气温明显低于上海的气温?
4、我国温度带划分为几个?分别是什么?
指导学生阅 读教材p30页内容,并要求学生对重点内容进行标注。教师选定一名学生进行汇报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2.2气候》教学设计1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2.2气候》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本节课是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第二节《气候》的教学内容。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有:气候的两大要素–气温和降水,气候类型,以及气候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该能够理解气候的概念,掌握气候的要素和类型,以及认识到气候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学习了地理基础知识,对地理学科有一定的认识。
但是,对于气候这一概念,学生可能还比较陌生,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来掌握。
同时,学生可能对气候的类型和气候对生产、生活的影响的理解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通过教师的讲解和实例的分析来加深理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气候的概念,掌握气候的要素和类型,以及认识到气候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教师的讲解和实例的分析,学生能够理解气候的概念,掌握气候的要素和类型,以及认识到气候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学生能够认识到气候对生产、生活的影响,增强对环境保护的认识。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气候的概念,气候的要素和类型,气候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2.教学难点:气候的类型和气候对生产、生活的影响的理解和应用。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学生能够理解气候的概念,掌握气候的要素和类型。
2.实例分析法:通过实例的分析,学生能够认识到气候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3.小组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学生能够加深对气候的理解,提高合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师需要准备气候的相关资料和实例,以便进行讲解和分析。
2.学生准备:学生需要预习课本,对气候的概念有一定的了解。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气候。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讲解和展示气候的相关资料,呈现气候的概念、要素和类型。
3.操练(10分钟)教师通过实例的分析,让学生认识到气候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八年级地理上册 2.2 气候(第1课时)教案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上册地理教案
第二节气候
授课时间:总计:12 课时
教学目标:(1)理解我国气温和降水的时空分布特点及其原因,培养阅读、分析有关等值线分布图的能力。
(2)了解我国各温度带及干湿地区的主要分布地区和划分标准,认识其对我国的生产生活的影响。
(3)运用资料说出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以及影响我国气候的主要因
教学重点:读图分析我国气温和降水的时空分布特点及原因;说出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及影响因素。
教学难点:理解我国气温和降水的时空分布特点及原因
课时安排:3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反思:。
2024年八年级地理上册2.2气候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2. 作业评价:
- 对学生的课后作业进行认真批改,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效果,指出错误和不足,为学生提供改进方向。
- 在作业点评中,关注学生的独特见解和思考过程,鼓励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 定期对学生的作业进行总结和评价,表扬优秀作业和进步明显的同学,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 气候对人们生活的影响及其资源开发与保护。
难点:
1. 气候形成因素的相互关系及影响程度。
2. 学生对我国气候类型分布的理解和记忆。
解决办法:
1. 采用图文结合、案例分析等方法,帮助学生理解气候形成因素及其相互关系。
2. 利用地图、图表等教学工具,直观展示我国气候类型的分布,提高学生的记忆效果。
3. 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气候对生活、生产的影响,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典型例题4:
问题:分析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答案: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有诸多影响。例如,全球气候变暖导致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影响沿海地区居民的生活;极端气候事件增多,给农业生产和人们生活带来困难;气候变化还可能导致生态系统失衡,影响物种多样性。
典型例题5:
问题:讨论如何合理开发利用气候资源。
答案:合理开发利用气候资源需要综合考虑气候特点、资源现状和人类需求。例如,在水资源丰富的地区,可以发展水利发电、灌溉农业等;在风力资源丰富的地区,可以发展风力发电;在光照充足的地区,可以发展太阳能发电等。同时,开发利用气候资源时,要注重生态环境保护,避免过度开发导致生态破坏。
4. 通过小组合作、讨论等形式,让学生相互交流、共同解决难点问题,提高课堂互动性。
学具准备
八年级地理上册《2.2 气候(第1课时)》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上册地理
二、读图比较,认识规律
指导学生阅读分析“我国1月份平均气温图”(P31)。学生读图、分析、讨论,同时思考问题。
1、看图例和气温数值,观察气温递变有什么规律?
2、在图中找到0℃等温线,用彩笔描出来,此线穿过哪些地形区、河流?
气候
教学目标:1.阅读等温线,概括出我国冬夏气温分布的特点。知道0℃等温线的分布位置与地理意义。
2.知道我国温度带划分依据及划分地区,明确我国地理环境的巨大差异
教学重点、难点:1.我国冬、夏气温分布规律。 2.我国1月0°C等温线的分布
冬、夏气温分布特点的形成原因
教学方法与手段:读图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指导学生阅读分析“我国1月份平均气温图”(P31)。学生读图、分析、讨论,同时思考问题。
组织学生读我国7月气温分布图,学生先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在小组交流。
指导学生读图观察,看教材33页图“我国温度带的划分”图[课件:温度带]
小结:1月0℃等温线是我国一条重要的自然地理分界线。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南北方的分界线。此线南北的植被、农业生产状况及河流水文特征等方面存在很大差异。例如,1月0℃等温线以北的河流会有什么现象?结冰
师演示讲解:夏至日,太阳直射在北回归线上,越往北去,正午太阳高度角越小,获得的光热越少;越往北,白昼时间越长,获得的太阳光热却越多,减小了南北的温差。
使学生明确秦岭一淮河一线是我国重要的自然地理分界线——它既是1月O℃等温线通过的地方.又是暖温带与亚热带的分界线。
授后小记:
什么是活动积温?(作物生长温度不够不行,旺盛生长需要≥10℃,将≥10℃持续期内的日平均气温累加起来,得到的气温总和,叫做活动积温)
八年级地理上册 2.2 气候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4.根据气温的,并结合实际,由北到南,可以将我国划分个温度带。另外还有一个。
★当日平均气温稳定升到10℃以上时,大多数农作物才能活跃生长。把≥10℃持续期内的日平均气温累加起来,得到的气温总和,叫做活动积温。活动积温反映了一个地方气候对农作物所能提供的热量条件,是划分温度带的主要指标。
阅读等温线分布图
教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流程
课前展示
激趣导入
探究新知
展示汇报
课件展示:小明去外婆家的冬季夏季的不同经历说明什么?
1、冬季南北温差大,夏季普遍高温
※阅读教材P31图,完成学案
★阅读等温线图要点:
①依据图例,读取数值
②观察等温线的延伸方向和突变部分
③观察等温线的疏密程度
④阅读气温极端数值
1.我国冬季气温分布的特点是:。
实践创新
作物熟制与温度带的关系
农作物与温度带的关系
序号
八年级
学科地理
课题:第二章第二节气候(1)
时间
教学目标
1、学会初步阅读等温线分布图,说出我国气温的时空分布特点。
2、结合温度带分布图,说出我国温度带的划分依据及分布。
3、结合实例,说明气温差异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教学重点
我国气温的分布特点
教学难点
我国冬季南北温差约。
冬季最冷的地方。
2.我国夏季气温分布的特点是:。
我国夏季大部分地区气温在,只有除外。
夏季最热的地方。
3.思考:冬季南北温差为什么这么大?
每堂一清
1.
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2.
3.
课时精练P18
知识要点1、2
随堂训练1、2、3、4、5、6、7、8、
八年级地理上册 2.2气候教案1 (新版)新人教版
2.指出秦岭—淮河一线是哪两 个温度带的分界线。
撰写学习笔记,小结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一月0℃等温线经过的地方;暖温带与亚热带的分界线;……
教师: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还有一些,在以后的学习中注意总结。
课堂活动P33了解我国气温南北差异对生产和生活的 影响。
2.找出一月0℃等温线,指出东段大致经过哪条山脉?哪条河流?
学 生活动:读图,回答相关问题。
1.最高气温出现在我国的南部,16℃以上;最低气温出现在我国的北部,-28℃,相差约50度。
2.一月0℃等温线,东段 大致经过秦岭—淮河一线。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我国冬季气温特点。
教师总结:冬季我国气温由南向北逐渐降低,南北温差大。
课中作业
总结等温线读图方法
环
节
二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二)夏季气温
教师活动 :引导学生读图分析,出示“中国七月平均气温分布图”,读图提示:
1.找出七月份平均气温在24℃以上的地区。
2.找出七月份平均气温在8℃以下的地区。
学生:读图,回答相关问题。
1.24℃以上的地区约占我国的一半以上,全国大部分地区普遍高温。
2.8℃以下的地区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主要影响因素是什么?
中国的自然环境
课题
第二节气候第一课时
课时安排
共(3)课时
课程标准
P14运用资料说出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以及影响我国气候的主要因素。
学习目标
1.通过阅读我国1月平均气温分布图和7月平均气温分布图,学生会判读等温线,并说出我国冬夏气温的分布特征。
2.运用我国气温南北差异的特征,掌握温度带的划分依据,了解其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八年级地理上册 2.2 气候教案1 (新版)新人教版
谁来总结一下,一月气温分布的特点及其原因。
大屏幕显示:
冬季(一月):
我国南北气温差别很大,越往北气温越低。
影响因素:纬度、地形、冬季风
0℃等温线大致经过秦岭—淮河。
巩固练习:
大屏幕显示-阅读等温线图的方法与步骤
过渡:
掌握了读图的方法与步骤,以后再阅读等温线图、等降水量图、等高线图、等压线图,你就知道怎样读了,怎样从中找出特点和规律。
穿衣与温度的关系密切,学生都知道,并有亲身的体会。因此设计了这样的引入:一位学生头戴披帽,身穿棉衣;另一位学生身穿单衣(或短袖衣服),分别出场,并做简单的介绍,自己来自什么地方,是什么样的气候,到了冬天会是什么样。学生们看到皮帽、棉衣自然想到“冷”,看到短袖衣,知道是气温较高,自然而然地因出我国各地气温有差异。而且学生的兴趣一下子激发起来,自始至终贯穿全课。如果学生表演才能好一些,会说几句东北话、广东话可能会更好。小小的表演,可激发学生的极大兴趣。
大屏幕显示:
七月平均气温分布图
学生展示搜集的资料:
文字叙述资料
图片资料
学生回答:( )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探究一月等温线分布规律及影响因素。
学生发言:()
说出冬季气温由南向北递减
运用自制课件说明气温分布受纬度的影响
运用地形图说明地形对气温的影响,并计算青藏高原与上海的温差
贴箭头说明冬季风对气温的影响
指出0℃等温线的位置
教学重点
1、冬、夏气温的分布特点。
2、0℃等温线的分布位置与地理意义。
教学难点
冬、夏气温分布特点的形成原因
教学方法
读图、讨论、讲述
教具
教学地球仪
教
学
地理人教版(新课标)八年级上册2.2气候第一课时教案
2.2气候(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阅读图文资料,说出我国气温分布的特点及原因。
2.运用地图找出1月0°C等温线的大致位置。
3.在地图上指出我国主要温度带,并说出其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教学重难点】重点:我国气温分布的特点和原因。
难点:气温差异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教学方法】读图指导法、活动探究法、讲授法、小组谈论法、对比分析法。
【教学过程】新课导入:播放图片——追赶花期的养蜂人,我国每年油菜花开放时间的差异较大,图片展示了一年中养蜂人追随花期的移动路线,让同学们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判断花期南北差异的原因,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新课讲授:一、冬季南北温差大,夏季普遍高温1. 气温分布特点活动1:学法指导教会学生读图的步骤与方法活动2:引导学生阅读我国1月平均气温图,判断我国冬季气温分布特点。
通过观察图例、读数值、看延伸、算差值等,总结我国冬季的气温分布特点:冬季南北气温差异大,越往北气温越低。
活动3:读我国1月平均气温分布图,找出0°等温线的位置。
请同学们在课本上找出并加粗0°等温线,教师强调与秦岭淮河一线基本一致,帮助学生记忆。
说一说:你知道哪些冬季南北差异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谈感受,教师展示漠河与海南冬季景观的差异。
合作探究1:我国冬季南北温差大的原因教师给出图文信息提示,我国1月份平均气温的分布图和我们的冬季风示意图,由学生讨论,得出结论:议一议:冬季“避寒”好去处让同学们结合教师给出的图片信息,找出冬季“避冬”好出去,学对生活有用的地理。
活动4:引导学生阅读我国7月平均气温图,判断我国夏季气温分布特点。
通过观察图例、读数值、看延伸、算差值等,总结我国夏季的气温分布特点:全国普遍高温,除青藏高原外。
探究2:青藏高原夏季气温偏低的原因教师给出图文信息提示,我国7月份平均气温的分布图和山地气温垂直变化示意图,由学生讨论,得出结论:青藏高原平均海拔高,平均气温低。
议一议:夏季“避暑”好去处让同学们结合教师给出的图片信息,找出夏季“避暑”好出去,让学习与生活实际紧密结合起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八年级地理上册2.2气候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主备人
备课成员
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为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二单元第二节“气候”,具体内容包括气候的两大因素:气温和降水,以及气候类型的划分和分布。气温和降水是影响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关键因素,学生需要掌握气温的单位及变化规律,降水的类型及分布规律。同时,本节课还将介绍气候类型的划分依据及各类气候的特点,如热带雨林气候、热带沙漠气候等。此外,学生还将学习到气候对生产、生活和环境的影响。
究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思考。
- 监控预习进度:利用平台功能或学生反馈,监控学生的预习进度,确保预习效果。
学生活动:
- 自主阅读预习资料:学生按照预习要求,自主阅读预习资料,理解气候知识点。
- 思考预习问题:学生针对预习问题,进行独立思考,记录自己的理解和疑问。
- 引导学生思考气候变化对未来的影响,探讨如何应对气候变化,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 学生可以参加气象观测活动,亲身体验气象观测过程,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作业布置与反馈
作业布置:
1. 气温和降水量的计算:根据本节课所学内容,要求学生计算并绘制气温和降水量的变化曲线图。
2. 气候类型的识别:提供一些气候类型的图片,要求学生识别并说明各气候类型的特点。
- 气候与人类活动关系:探讨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如农业种植制度调整、城市规划改变等。
2. 拓展建议
- 学生可以利用图书馆或在线资源,搜集更多关于气候变化的资料,加深对气候变化的理解。
- 鼓励学生关注气象新闻,了解当前气候变化的最新动态,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 学生可以尝试分析自己所在地区的气候特点,了解气候对当地生产、生活的影响。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 2.2 气候 》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 2.2 气候》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2.2 气候》这一节主要讲解气候的定义、类型、影响因素以及气候变化等知识点。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气候的基本概念,掌握气候的分类和影响因素,认识到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和生态环境的影响。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天气和地理环境的基本知识,具备一定的观察和分析天气、地理现象的能力。
但对于气候的概念、分类、影响因素以及气候变化等内容,还需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来进一步了解和掌握。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气候的定义、类型、影响因素,了解气候变化的原因及其对人类活动和生态环境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讨论等方法,提高学生分析地理现象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生态环境保护的意识和责任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气候的定义和类型。
2.气候影响因素的分析。
3.气候变化的原因及其对人类活动和生态环境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素材,创设情境,引发学生思考。
2.案例分析法:以具体地区为例,分析气候特点及其影响因素。
3.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和生态环境的影响,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4.引导探究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气候影响因素,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含有图片、视频、动画等素材的课件。
2.教学素材:收集相关地区的气候特点及其影响因素的案例。
3.分组讨论材料:为学生提供关于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和生态环境影响的相关资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不同地区的气候特点,如热带雨林、沙漠、寒带等,引导学生思考气候的定义和类型。
2.呈现(10分钟)介绍气候的定义、类型及其影响因素。
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和生态环境的影响。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组讨论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和生态环境的影响,教师巡回指导,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
【人教版】河南省八年级地理上册2.2气候教学设计1新版新人教版
【人教版】河南省八年级地理上册2.2气候教学设计1新版新人教版一. 教材分析本节课的主题是气候,属于人教版河南省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二单元“我们生活的地球”的第二个知识点。
教材通过介绍气候的类型、分布和影响因素,使学生了解气候的基本知识,认识到气候对人类生活和地理环境的重要影响。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七年级已经学习了天气和气候的基本概念,对本节课的内容有一定的了解。
但气候系统的复杂性和影响因素较多,需要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理解和掌握。
此外,学生需要通过观察实例,提高分析气候问题的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气候的类型、分布和影响因素,能运用气候知识解释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例,分析气候问题的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到气候对人类生活和地理环境的重要影响,增强环保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气候类型的分布和影响因素。
2.难点:气候系统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观察实例,分析气候问题的方法。
2.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自主探究气候知识。
3.小组合作法:分组讨论,共同完成气候分布图的绘制。
六. 教学准备1.教材、PPT等教学资料。
2.相关气候实例的视频或图片。
3.气候分布图的模板。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不同地区的气候景观,引导学生关注气候现象,激发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通过PPT介绍气候的类型、分布和影响因素,让学生了解气候的基本知识。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实例中的气候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气候知识解释实际问题。
4.巩固(10分钟)学生根据实例,绘制气候分布图,加深对气候类型和分布的理解。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探讨气候对人类生活和地理环境的影响,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6.小结(5分钟)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气候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7.家庭作业(5分钟)布置一道关于气候影响因素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020年八年级地理上册 2.2 气候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doc
本节主要介绍中国的气候,教材在编排上也注意突出中国的气候特征。气候特征可以通过其基本要素──气温和降水的特点反映出来,要了解气候特征首先应了解气温和降水,而且气温和降水的分布及特点是学习中国地理的基础知识,掌握这些知识,有利于理解各区域地理环境和农业生产上的差异。
教
学
目
标
知识
与
技能
了解我国冬、春气温分布的特点,冬、夏降水的时空分布特点,初步学会分析其成因。了解我国干湿区的划分和分布及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4)找出0°C等温线,并在图上用彩笔描绘出来;观察0°C等温线大致经过的地区。
(5)比较我国1月、7月平均气温图,看一看等 温线疏密程度如何?这说明了什么?
学生读图讨论回答。
(1)冬季等温线排列密集,说明冬季南北温差大。黑龙江最北部1月平均气温在-32°C一下,海南省1月平均气温在16°C以上,我国南北气温相差悬殊。
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了解到我国冬季气温南北 相差悬殊,夏季全国普遍高温,同学们想一想这些特点对我们平时生产和生活有哪些有利和不利影响?
讨论回答:
(1)夏季全国普遍高温;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热量资源,有利于农作物生长。
(2)冬季北方严寒,使北方取暖的燃料造成很大损失,另外,容易使北方农作物造成冻害等。
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我国冬夏季气温分布规律及其原因,了解这些知识便于我们掌握规律,趋利避害,让大自然能更好的为我们人类服务
启发提问:我国冬季气温南北相差很大,那么夏季气温是不是相差也很大呢?我国夏季气温分布有什么特点呢?
引导读图:用同样方法,分析我国7月平均气温图。读图要求(可要求学生依据1月平均气温图的方法,分组讨论,列出读图提纲):
(1)黑龙江最北部的7月平均气温大约是多少摄氏度?
部编版2020八年级地理上册 第二章 第二节《气候》教案1 (新版)新人教版
《气候》教案第一课时●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知道我国冬、夏气温分布特点。
2.了解我国主要的温度带以及划分的标准。
能力目标1.初步学会分析气温形成原因。
2.培养学生判读分析等值线分布图的技能。
德育目标使学生懂得因地制宜、合理利用资源,使人和环境相互协调发展是至关重要的。
●教学重点我国气温和降水的分布特点及差异。
●教学难点1.有关气候图的分析判读。
2.温度带与人们的生产和生活的关系。
●教学方法读图分析、观察对比等为主的教学方法。
●教具准备1.投影仪、录像带以及有关图片。
2.绘制有关复合投影片等。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展示学生收集到的图片,北国冰城哈尔滨的自然景观 (冰天雪地)和人文景观(“冰灯游园会”):在冰灯游园会上人们冒着零下二十多摄氏度的严寒,观赏那正在开屏的冰孔雀、竞相开放的冰荷花、展翅待飞的冰天鹅,还有那昂首欲鸣的冰公鸡、活泼可爱的冰小猫……,晶莹剔透,色彩缤纷,像是步入神话中的水晶宫。
南国的广州,在一年一度的春节迎春花市上,数不清的奇花异卉、争妍斗丽,竞放芳香。
穿着花花绿绿的人们,有的抱着五颜六色的鲜花,有的手捧金灿灿的盆栽柑橘,……,喜气盈盈,流连忘返。
”使学生获得我国冬季南北温差很大的感性认识。
(教师小结)可见,同是冬季、同是春节期间,我国南北的气温和景观差别很大。
(板书)第二节气候一、南北气温的差异1.冬季南北温差很大[讲授新课](提问)我国冬季南北气温为什么会有很大差异呢?看书《中国1月平均气温的分布》图(图2.13)(读图观察)下面同学们仔细阅读一下代表北半球我国冬季的《中国1月平均气温的分布》,怎样读懂这幅图呢?①搞清图例和气温数值,仔细观察气温递变有什么规律?(学生答后,教师小结:我国冬季气温的空间分布规律是由南向北递减,即越往北去,气温越低)②观察等温线的延伸方向及突变部分,了解、分析气温空间分布的变化趋势及影响其分布的因素。
(教师引导学生在图中找到0℃等温线,用彩笔描出来,观察此线穿过哪些地形区、河流等,在哪些地形区发生突然变化,想一想为什么会发生变化?(学生答后,教师小结:从图中可看出,0℃等温线大致穿过秦岭—淮河一线,在青藏高原的东部边缘向南弯曲,主要是因为地形地势的影响)③观察1月份0℃等温线以南,平均气温有什么特点?(学生:在0℃以上或>0℃);0℃等温线以北,平均气温有什么特点?(学生:在0℃以下或<0℃)④再观察一下等温线的疏密和空间变化的幅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冬、夏气温的分布特点。
2、0℃等温线的分布位置与地理意义。
教学难点
冬、夏气温分布特点的形成原因
教学方法
读图、讨论、讲述
教具
教学地球仪
教
学
过
程
活动引入
听了东北人的话,有什么感觉?
——真冷
听了广州人的话呢?
——又热了
两人的对话和他们的穿着说明了什么?
(大屏幕显示:南北气温的差异)
谁还准备了其他资料来说明南北气温不同的情况。
大屏幕显示:
七月平均气温分布图
学生展示搜集的资料:
文字叙述资料
图片资料
学生回答:( )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探究一月等温线分布规律及影响因素。
学生发言:()
说出冬季气温由南向北递减
运用自制课件说明气温分布受纬度的影响
运用地形图说明地形对气温的影响,并计算青藏高原与上海的温差
贴箭头说明冬季风对气温的影响
指出0℃等温线的位置
(大屏幕显示:一月平均气温分布图)
拿来一张地图,你应该怎样看呢?
提出问题:
1.等温线是怎样分布的?有没有规律可寻?能得出什么特点来?
2.等温线为什么是这样分布的,受什么因素影响?
3.有没有特殊的地方,特殊的等温线?
(大屏幕显示课件:世界地图、太阳
挂中国地形图:学生贴箭头表示冬季风)
要求学生用笔描出0℃等温线,并能说明其地理意义。
学生发言:()
1.说出七月气温分布特点并分析原因。
2.观察等温线的延伸方向找出影响因素。
3.找出特殊的地区,并说明影响因素。
学生回答:()
学生阅读:教材的阅读材料――“我国冬季最冷和夏季最热的地方”
过渡:
我们了解了我国冬季、夏季气温分布特点,这样的特点对人们的生产、生活有没有影响?对,有影响特别是对农业生产的影响。请阅读“我国温度带的划分”图。根据各地的气温状况,我国划分了不同的温度带。划分温度带的指标是什么?
(大屏幕显示:我国温度带划分图、温度带的积温和成熟制度)
指图由南向北让学生读出温度带的名称。
过渡:
不同温度带对我们的生产和生活的影响不同。下边我们分成两大组,一组代表热带、亚热带,为南方组;一组代表寒温带、中温带,为北方组。分别说说生产中,生活中的一些特点。
(适当时可提示:如水果、房屋、服饰、耕地、农作物、饮食、植被、作物成熟制度等)
《第二章第二节气候第1课时》
课题
第二节气候
授课时间
教
学
目
标
知识与技能
1.说出我国冬、夏气温分布的特点。
2.知道0℃等温线的分布位置与地理意义。
3.知道我国温度带划分依据及划分地区,明确我国地理环境的巨大差异。
过程与方法
讲述法、小组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初步形成对我国地理环境差异性的认识,树立因地制宜、合理利用资源的观念。
学生回答:()
学生讨论:七月气温分布有什么规律,受什么因素影响。
(学生发言中稍作提示,有课件辅助。主要是训练学生读图的能力)
谁来总结一下,七月气温分布的特点及其原因。
大屏幕显示:
夏季(七月):
我国大部分地方普遍高温(除青藏高原外)
影响因素:纬度、地形、海陆位置
留下问题,下节课回答:
夏季最热的地方为什么是吐鲁番而不是海南岛?
0℃等温线是一条重要地理分界线。
谁来总结一下,一月气温分布的特点及其原因。
大屏幕显示:
冬季(一月):
我国南北气温差别很大,越往北气温越低。
影响因素:纬度、地形、冬季风
0℃等温线大致经过秦岭—淮河。
巩固练习:
大屏幕显示-阅读等温线图的方法与步骤
过渡:
掌握了读图的方法与步骤,以后再阅读等温线图、等降水量图、等高线图、等压线图,你就知道怎样读了,怎样从中找出特点和规律。
学生在书上找划分指标,并读出来。
学生找出各温度带的名称
学生分组小议一下,分别发言。
(要求:每个小组所说的项目要相对应,一个接一个地说,不许有停顿。)
环节时间
5′
10′
15′
5′
板
书
设
计
第一节气候
一、冬季南北温差大,夏季普遍高温
1、一月气温分布规律
2、七月气温分布规律
作业
设计
教学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反思
1.本节课的导入比较成功,而且较新颖。
穿衣与温度的关系密切,学生都知道,并有亲身的体会。因此设计了这样的引入:一位学生头戴披帽,身穿棉衣;另一位学生身穿单衣(或短袖衣服),分别出场,并做简单的介绍,自己来自什么地方,是什么样的气候,到了冬天会是什么样。学生们看到皮帽、棉衣自然想到“冷”,看到短袖衣,知道是气温较高,自然而然地因出我国各地气温有差异。而且学生的兴趣一下子激发起来,自始至终贯穿全课。如果学生表演才能好一些,会说几句东北话、广东话可能会更好。小小的表演,可激发学生的极大兴趣。
2.学生的资料展示效果较好。
课前给学生布置了活动内容:搜集能反映出我国各地气温不同的资料,可用不同的形式反映出来。有的学生找的是文字资料,如“冰清玉洁的哈尔滨”“除夕之夜”,通过文字叙述直接了解气温的状况。有的学生拿来的是自己记录的几个城市的天气预报,有哈尔滨、北京、上海、广州(海口)10天的气温记录,并用表格形式展示出来,同学们一看,就能得出我国南北气温有差异。有的学生向大家展示了自己制作的小课件,课件里有图片、有说明,通过不同的景观反映出气温的差异。学生搜集、整理、展示资料,这是一个地理能力养成的过程。课堂活动学生积极参与,激发学生对解决问题、动手实践的兴趣,形成主动学习的态度。
表演:
学生甲:扮东北人,头戴皮帽,身穿棉衣
学生乙:扮广州人,身穿背心
学生回答:( )
过渡:
同学们找的资料都很好,都能说明我国南方、北方的气温有差异。
单从这些资料上能找出规律、特征吗?那怎么办呢?
这就需要我们地理的法宝——地图了。运用地图解决地理问题是我们地理课的一大特色。今天我们学习气温的差异用什么图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