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一年级下册第25课《咏华山》课文及教案

合集下载

一年级语文下册《咏华山》教案(苏教版)

一年级语文下册《咏华山》教案(苏教版)

《咏华山》教案教学目标:1、会认9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认识“几”偏旁。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通过朗读感受华山的雄伟壮丽,并能诗文对照,体会古诗的意思。

教学重点:1、会认9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认识“几”偏旁。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通过朗读感受华山的雄伟壮丽,并能诗文对照,体会古诗的意思。

教学时间: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1、谈话:同学们,你们爬过山吗?我国最有名气的山有五座,它们是……人们称它们为“五岳”,(出示:五座山图片,老师介绍,今天老师带你们去看华山。

先一起来读好它的名字。

(板书:华山,学习生字“华”,点明它是多音字)2、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华山吧。

多媒体出示动画:欣赏华山的风光。

3、看了有什么感觉呀?(美、高)很多到过华山的人和你们一样,都喜欢写诗或文章来赞美它!看,这里就有一首七岁孩子写的诗。

(出示:《咏华山》一诗)自己来念一念!(出示带拼音的古诗)4、读了这首诗,你们有什么想问的吗?(质疑,存疑)二、初读课文:1、自由轻声读。

要求:(1)读准每一个字的字音。

(2)读通每一个句子,长句子多读几遍。

2、检查自学情况。

出示词语:小孩情不自禁登华山远远近近山腰艰难吟诵3、自由读课文,看看课文一共几个自然段?同桌之间分自然段读课文,读得好的夸夸他,不好的地方互相纠正。

4、分自然段指名朗读课文,评议。

5、现在你们解决了哪些小问号呢?谁写的?——哪段告诉我们了?引导学生读出这一自然段。

为什么写?诗又是什么意思?(引导:用一句话或一个词语来评价华山——板书:高或华山真高哇!)6、看来同学们都基本上了解了课文大意。

过渡:华山到底怎样的高呢?让我们一起再来细细读读课文第二自然段,寻找答案吧!三、精读全文:1、自由读第二自然段,指名读。

2、讨论:华山到底怎样的高?请找出文中的句子来。

(1)第二自然段四、五句:你能用动作告诉大家:假如你是华山,蓝天、山、白云、太阳都在哪里吗?(上台玩拖移游戏)高不高?(引导:如果你在山顶,还可能看见什么呢?)总结:华山真高哇!练读这两个句子。

《咏华山》教案

《咏华山》教案

《咏华山》教案《咏华山》教案(一)教学目标:1.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学会本课的9个生字,绿线内的12个只识不写。

认识3个偏旁。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 能诗文对照,体会古诗的意思,使学生感受到华山的壮丽雄伟。

教学重点难点:第二段。

教学具准备和辅助活动:投影、生字卡片。

主要板书:作业安排和设计:课内:组词、抄写生字、看生字说偏旁结构、听写生字。

课外:背诵课文。

教学时间:三课时。

第一课时一. 导入新课1. 板书课题:22。

咏华山(齐读)2. 学习生字“华”3. 释题。

咏,就是用诗词来叙述。

4. 指导看图。

(出示华山风景图)简单介绍华山的地理位置,让学生从整体上感知图意然后提问:通过看图,你们觉得华山有什么特点。

5.华山到底怎么个高法?本课是谁咏华山?请大家带着这些问题听老师读课文。

二. 范读课文2. 指导学生借助拼音自由读课文。

三. 学习生字词1. 卡片出示生字,指名认读。

2. 开火车读生字。

3. 分析字形,指导书写,理解部分字意。

4. 描写生字,教师巡视指导。

要求:(1) 看准字的结构,放慢速度。

(2) 在练习本上练写生字5. 照样子,按笔顺描红。

四. 课堂小结。

第二课时一. 复习检查1. 出示生字,认读。

2. 指名按课文自然段读课文,读后正音。

二. 讲读课文1. 学习第一段。

(1) 出示图一,指导看图,要求学生用“什么时间,谁去干什么”的句式说出图意。

课文里是怎么写的呢?(2) 指名读。

(3) 小结。

齐读。

2. 讲读第二、三段。

(1) 出示图二,小孩和先生来到了什么地方?他们是怎么来的?a. 指名读第二段的第一句话。

b. 怕华山为什么如此艰难?(3) 华山到底怎么个高法?a. 齐读四、五句。

b. 指导看图理解第四句话、第五句话。

c. 指导读第四句话、第五句话。

(4) 在山下看,白云高不可及,现在却在山腰间,如果你就是图上的孩子,你的心情会怎么样?释词“情不自禁”。

(5) 学习课文中的古诗。

苏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咏华山教案

苏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咏华山教案

苏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咏华山教案教学目标1. 认知目标:- 学生能准确读出并识记课文中的生字词,理解“咏”、“华山”的含义。

- 能够在教师的引导下朗读、背诵古诗,并初步感知古诗的韵律美。

2. 技能目标:- 培养学生初步的诗歌阅读能力,能够借助拼音或注释读懂诗句的大致意思。

- 提高学生的汉字书写技能,重点掌握本课中出现的生字书写规范。

3.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学习 咏华山》,激发学生对中国古代诗词文化的兴趣和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

- 领会诗人对华山雄伟壮丽景色的赞美之情,感受古人对自然景观的独特审美视角。

教学重难点重点:- 理解并背诵 咏华山》这首古诗,掌握生字新词。

- 通过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源,帮助学生形象地认识华山,了解古诗描绘的景象。

- 对低年级学生进行简单的诗意解读,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意境与情感。

- 引导学生从古诗中领悟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主题思想。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教师可通过展示华山风景照片或者播放华山风光短片,引发学生对华山的兴趣和好奇心。

2. 向学生简单介绍华山的基本情况及在中国文化中的象征意义。

二、初读感知1. 教师带领学生逐句读课文,标注生字词,指导正确发音和断句。

2. 学生自由朗读古诗,尝试理解每句诗的大致内容。

三、精读讲解1. 分析解读古诗每句的意思,结合华山的特点进行详细解释。

2. 使用直观教具或多媒体工具辅助教学,帮助学生理解“只有天在上,更无山与齐。

举头红日近,回首白云低。

”的壮观景象。

四、品读赏析1. 引导学生感受古诗的韵脚和平仄之美,通过反复吟诵加深印象。

2. 讨论诗人如何通过对比手法突出华山之高峻以及表现其敬畏自然的五、拓展延伸1. 让学生用画画的方式描绘自己心中的华山景象,或模仿古诗形式创作关于自己熟悉景物的小诗。

2. 讲述其他诗人描写华山的诗词,让学生初步了解同一主题下不同诗人各异的表达方式。

六、课堂小结与作业布置1. 教师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华山的特征及诗人的情感表达。

苏教国标版一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咏华山

苏教国标版一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咏华山

苏教国标版一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咏华山教案概述本教案针对苏教国标版一年级语文下册中的《读咏华山》课文进行教学设计。

本课是一篇具有地方特色的古文,可以激发学生对于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增进学生对于中国文化的理解和认识。

在教学时,学生将会学习到华山的地理位置、山势特点、名胜古迹及名人故事等内容。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华山的地理位置、山体特征、名胜古迹及名人故事等;•能力目标:能够简单地描述华山及其周边景色,并朗读咏华山的课文;•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于山水名胜的热爱情感,增进对于中国文化的理解和认识。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华山的地理位置、山体特征、名胜古迹及名人故事,并通过朗读课文感受华山的神韵;•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对于山水名胜的热爱情感,让学生了解华山在中国文化中的重要地位。

教学过程课前预习让学生先了解华山的基本信息,包括地理位置、山势特点等。

可以通过《中国大地图》或者互联网地图等资源来帮助学生了解华山的位置和地形。

导入新课1.让学生看一下图片,了解华山的景色。

2.引出课文《读咏华山》,让学生看图片和课文标题,问一下学生觉得这首诗歌是关于什么的,激发学生探究华山的兴趣。

主体活动1.朗读课文:先让学生跟读,然后由老师带领齐读。

2.发掘语言知识:让学生认识自然景色的描绘语言、具象文字和文学修辞手法的运用,并让学生自己将这些知识点总结在笔记本上。

3.探究华山:通过地图或图册的形式,将学生带入华山山体的探究,让学生学习华山周边景色和名胜古迹,并对学生提出一些问题,让大家一起思考交流。

4.探究历史人物:让学生了解一下著名的历史人物,如秦始皇、唐玄宗、文天祥等,以及他们与华山的故事,进一步了解华山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

课堂小结通过对《读咏华山》的学习,让学生了解和认识了华山,探究了自然景色与文学创作之间的关系,培养了学生对于山水名胜的热爱情感,并增进了对于中国文化的理解和认识。

课后作业1.自己动手绘制一幅华山的风景画,并写一段自己感受华山之美的小作文。

苏教版一年级下册语文《咏华山》教案及教学反思.doc

苏教版一年级下册语文《咏华山》教案及教学反思.doc

苏教版一年级下册语文《咏华山》教案及教学反思l 3.释题。

咏,就是用诗词来叙述。

4.指导看图。

(出示华山风景图)简单介绍华山的地理位置,让学生从整体上感知图意然后提问:通过看图,你们觉得华山有什么特点。

5.华山到底怎么个高法?本课是谁咏华山?请大家带着这些问题听老师读课文。

二、范读课文1.范读课文。

2.指导学生借助拼音自由读课文。

三、学习生字词1.卡片出示生字,指名认读。

2.开火车读生字。

3.分析字形,指导书写,理解部分字意。

4.描写生字,教师巡视指导。

要求(1)看准字的结构,放慢速度。

(2)在练习本上练写生字5.照样子,按笔顺描红。

四、课堂小结。

第二课时一、复习检查1.出示生字,认读。

2.指名按课文自然段读课文,读后正音。

二、讲读课文1.学习第一段。

(1)出示图一,指导看图,要求学生用“什么时间,谁去干什么”的句式说出图意。

课文里是怎么写的呢?(2)指名读。

(3)小结。

齐读。

2.讲读第二、三段。

(1)出示图二,小孩和先生来到了什么地方?他们是怎么来的?a. 指名读第二段的第一句话。

b. 怕华山为什么如此艰难?c. 指导朗读。

(2)下面两句是他们爬上华山后的感叹。

提问:这两句都用了什么标点符号?从这两个感叹号可以想象出他们的惊讶程度。

自由读、指名读、评议、齐读。

(3)华山到底怎么个高法?a. 齐读四、五句。

b. 指导看图理解第四句话、第五句话。

c. 指导读第四句话、第五句话。

(4)在山下看,白云高不可及,现在却在山腰间,如果你就是图上的孩子,你的心情会怎么样?释词“情不自禁”。

(5)学习课文中的古诗。

a. 指名读古诗。

b. 师点拨:前面两句话已经点明了诗的意思,请同学们找出写与诗句意思相对应的句子。

指导理解“更”、“齐”、“举”、“首”的意思。

c. 指导朗读。

(6)读了这首诗,你们觉得这首诗写得怎么样?好在哪?a. 学习第二段最后一句话。

读句子,理解“称赞”的意思。

b. 指导朗读。

(7)这小孩子真不简单,他是谁?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告诉我们什么。

苏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八组 25. 咏华山.》公开课教案_20

苏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八组  25. 咏华山.》公开课教案_20
2.书写生字。
25.咏华山
上课日期
本课题课时数
第2课时
本学期课时数
核 心 设 计(第一部分)
教学目标
1.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指导学生学习生字。
3.通过朗读感受华山的雄伟壮观,诗文对照体会诗意。
学习目标
1.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指导学生学习生字。
3.通过朗读感受华山的雄伟壮观,诗文对照体会诗意。








任务一:
任务呈现
看图读文,想想课文写了什么?
自主学习
学生边看图边读课文。
展示交流
1.齐读第一自然段。
2.自由读第二自然段,
3.请你说说你在课文中看到了华山怎样的景色?
4.理解“情不自禁”。
5.练习第二段,体会诗句意思。
6.练习背诵课文。
任务二:
任务呈现:出示生字:称、代、岁
自主学习:
课题名称
25.咏华山
上课日期
本课题课时数
第1课时
本学期课时数
核 心 设 计(第一部分)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的11个生字,认识2个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学习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的11个生字,认识2个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学习任务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展示交流:
交流识字方法。范写,书空,描红,临写。




1、目标检测
同桌互读课文
2、结果反馈
“华、齐”拼音易错。
3、反思总结

苏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八组 25. 咏华山.》公开课教案_12

苏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八组  25. 咏华山.》公开课教案_12

25 咏华山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通过朗读感受华山的雄伟壮丽,并能诗文对照,体会古诗的意思。

【教学重难点】通过朗读感受华山的雄伟壮丽,并能诗文对照,体会古诗的意思。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今天,咱们继续学习第25课咏华山,齐读课题。

2、复习生字词:上节课,我们借助拼音,熟读了课文,认识了课文中的生字。

这些生字词,你还能响亮地叫出它们的名字吗?(开火车读,齐读)评价:不错,大家都能正确的读出词语。

3、回忆课文大意:上节课,我们通过读课文,知道古时候,有个小孩跟着先生去登(华山)。

过渡:今天,我们就跟着继续去登华山吧!二、精读第二节你们去过华山吗?知道华山是什么样的吗?(出示图片)你有什么感觉?(华山高)(一)出示第二句:啊!华山真高哇!(指名读)谁能读出华山的高来?(指名读)(二)出示第一句:他们沿着山路,艰难地爬上山顶。

(指名读)华山这么高,爬到山顶容易么?你会感到(累、爬不动),山路也非常难走,用课文里的一个词语就写出了这种感受:(艰难)指导读好这个词。

读得真好,奖励你把这句话完整地读一读。

(指导读好这句话)(三)为什么他们爬得那么艰难?(出示:华山真高哇)谁来再读读这句话,读出华山的高,爬华山的艰难来。

(指名3)(四)出示第三、四句:除了蓝天,远远近近的山都在自己的脚下。

太阳显得那么近,山腰间飘着朵朵白云。

1.自由读华山究竟高到什么程度,书上有没有话说到华山很高呢?请小朋友自己读读课文的第二节,边读边找。

你找到了吗?(指名说,出示句子)(如果找到诗——你能告诉我为什么吗?唉呀,你太厉害了,一下子就找到了这首诗,答案我先不告诉你们,一会我们就知道他找得对不对啦!)请小朋友们自己轻声读一读,把这两句话读好,让其他小朋友听出来:啊!华山真高哇!2.齐读尤老师想请小朋友一起读这两句话,一定要让老师听出来,华山到底有多高。

(齐)3.指名读现在,尤老师想请一个小朋友站起来读给大家听,用你的朗读告诉大家,华山到底有多高!(指名读)4.我们站在华山顶上看到的这一切都说明(出示):华山真高哇!(板书:高)谁再来读,把你们的感受到的华山的高,用自己最美的声音表达出来么?(3)(五)古诗:1.站在高高的华山顶上,看到壮丽的景色,小孩儿脱口而出,做了一首诗(出示)提示:请小朋友自己读读这首诗,一边读一边想,这两行诗各是什么意思?2.指名说。

苏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咏华山》教学设计

苏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咏华山》教学设计

苏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咏华山》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理解《咏华山》这篇课文的基本内容和主旨。

2.培养学生对自然美的感受和表达能力。

3.培养学生对华山的了解和热爱。

二、教学重点1.学生理解《咏华山》的基本内容和主旨。

2.学生通过朗读和理解诗歌的形式,培养对自然美的感受和表达能力。

三、教学准备1.课文《咏华山》的复印件。

2.黑板、粉笔。

3.诗歌《咏华山》的配乐。

4.PPT演示文稿(可选)。

四、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1.利用课件或黑板上展示华山的图片,引发学生的兴趣,问他们是否知道华山。

2.引导学生讨论华山给人的感觉和美,为学习《咏华山》做铺垫。

预习(10分钟)1.让学生快速浏览课文《咏华山》,请他们了解课文的大致内容和结构。

2.鼓励学生提前想一些与华山相关的词语或形象。

阅读和朗读(20分钟)1.教师逐段导读课文,解释生词和理解的关键点。

2.学生按段朗读课文,培养语感和韵律感。

3.分段提问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引导他们表达。

学习诗歌(20分钟)1.学生跟随诗歌的音乐开始朗读《咏华山》的第一段。

2.引导学生通过音乐的节奏和旋律,体会华山的雄浑壮丽。

3.学生分组练习朗读,每个小组讲述华山的一个特点。

小结归纳(10分钟)1.教师帮助学生总结课文的基本内容和主旨。

2.学生自由发言,表达对华山和《咏华山》的喜爱和感受。

拓展延伸(5分钟)1.让学生用自己的话写一段短文,描述他们想去华山的理由。

2.鼓励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增加表达的机会和自信心。

五、课堂作业请学生撰写一篇关于华山的短文,并附上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六、教学反思此次教学设计是以苏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咏华山》为内容,通过阅读课文和朗读诗歌的形式,培养学生对华山的认知和感受,并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和喜爱。

通过这样的教学设计,学生不仅能够理解课文的内容,还能够培养自身的情感体验和表达能力,提高对自然美的感受和欣赏能力。

[苏教版一年级下册语文咏华山教案]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

[苏教版一年级下册语文咏华山教案]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

[苏教版一年级下册语文咏华山教课设计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一年级语文老师在教课《咏华山》时,要使学生经过语言文字,感觉到华山的宏伟壮丽,同时感觉寇准的聪慧有才干,进而激励学生努力学好语文,用好语文。

小编在此整理了苏教版一年级下册语文《咏华山》教课设计,供大家参阅,希望大家在阅读过程中有所收获!苏教版一年级下册语文《咏华山》教课设计1一、剖析教材:《咏华山》苏教版小语第二册教材的一篇 “ 文包诗 ” 式的课文,也就是把一首诗包括在一个小故事中,即寇准跟先生登华山时咏诗赞叹华山的事,而故事自己就是对“ 诗 ” 的境界的启迪。

在学习中要使学生经过语言文字,如 “ 山腰、远远近近、只有天在上 ” 感觉到华山的宏伟壮丽,同时感觉寇准的聪慧才干,进而激励学生努力学好语文,用好语文。

本课能够经过两课时达成教课任务。

二、教课目的:1、能正确、流畅、有感情地朗诵课文,背诵课文中的古诗;2、学会 12 个生字,理解本课生词;3、理解课文内容,使学生感觉到华山的宏伟壮丽,鼓舞学生努力学好语文,用好语文。

三、教课要点、难点:;有感情地朗诵指导学生频频朗诵,品尝文中第二自然段,抓住要点词语理解课文内容课文 ;理解课文内容。

四、教具准备:图片 (华山 )、课件五、教课过程一、讲话激趣导入1.小朋友,你们爬过山吗 ?,我国最闻名气的山有五座,它们是 …… 人们称它们为“ 五岳 ” 今日,老师就给你们介绍一座特别值得去旅行的名山,叫华山。

请大家看这座山(指图 )-这就是华山2.你感觉华山怎么样?老师吟诗 (只需天在上,更无山与齐,举头红日近,回顾白云底。

)3.喜爱这首诗吗 ?这首诗是古代一个7 岁儿童写的。

4.你想不想知道他是谁,为何写这首诗,好我们今日就学习25 课《咏华山》(板书 )请小朋友伸出右手和老师一同板书课题。

苏教版一年级下册语文第25课咏华山教学设计咏华山苏教版

苏教版一年级下册语文第25课咏华山教学设计咏华山苏教版

苏教版一年级下册语文第25课咏华山教学设计咏华山苏教版苏教版一年级下册语文第25课《咏华山》有一个最显著的特征,就是把古诗巧妙地包含在叙述寇准与先生登山的现代白话文中。

WTT在此整理了苏教版一年级下册语文第25课《咏华山》教学设计,供大家参阅,希望大家在阅读过程中有所收获!苏教版一年级下册语文第25课《咏华山》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中的古诗。

2学会12个生字,其中田字格前面的5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本课新词。

3理解课文内容,使学生感受到华山的雄伟壮丽,激励学生努力学好语文,用好语文。

教学重点、难点:学习课文第二段,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华山的雄伟。

教学准备:华山景色的录象、文字投影片、词语投影片、实物投影仪、录音磁带、用于学生摆放的图片。

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复习本课生词华山沿着山顶除了更与齐回首七岁艰难显得咏登山腰情不自禁吟诵称赞寇准2复习诗句,说说诗的意思。

3教师小结:这首诗写的是一座非常有名的山,他的名字叫华山。

4教师板书:华山(提醒学生注意“华”的写法)5学生描红:华6揭示课题,齐读课题:诗人用一首诗来吟诵华山,赞美华山,这就叫咏华山。

教师板书:咏7欣赏华山录象,说说自己的感受、想法。

二、学习课文第一段。

1过渡:这么美的华山,不但我们喜欢,而且古时候的人也喜欢。

(出示图片、文字)2齐读第一自然段。

三、学习课文第三段。

1过渡:华山那么高,这一老一小,爬山容易吗?那么,他们爬上山顶了吗?在山顶又看到了什么?2自由读第二自然段。

3提问:他们爬上山顶了吗?从哪句话看出?4指名读第一句。

思考:爬山容易吗?从哪里看出来?5指导读词:艰难(读出艰难的感觉)6指导朗读第一句。

7出示第二、三句话,指导朗读。

教师:华山高吗?小孩没想到华山有那么高,非常惊讶,所以这儿连续有两个感叹号。

哪个小朋友用朗读来表现出那个小朋友的惊讶。

8教师:站在高高的山上,小孩又看到了什么?(出示文字,自由朗读)9说说读了这一段话,你明白了什么?教师圈示:除了都在脚下那么近山腰间朵朵白云相机板画:(见课后板书)为什么会有如此奇怪的现象呢?板书:高10再读句子:啊!华山真高哇!11齐读2 5句话。

苏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咏华山》教学设计

苏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咏华山》教学设计

苏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咏华山》教课方案教材解析本课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 2 册第 8 单元中的一篇阅读课文,是小语教材采纳的一种古诗教课的新课型--“文包诗” 。

它有一个最明显的特色,就是以讲故事的形式在文中奇妙地引出古诗。

课文表达了寇准跟先生登华山时咏诗赞华山的事,诗中没有出现一个“高”字,却令人深深感觉到华山的高大宏伟,赞誉了寇准的聪慧、有才干。

本课以平实浅显的短文故事激发了学生学习古诗的浓厚兴趣,学生读了故事短文从而学习古诗,这就自然地降低了坡度,化难为易,为小学一年级的学生学习古读创建了很有益的条件。

学情解析《咏华山》是一篇“文包诗”式的课文,以一篇完好的阅读课文的形式出现。

而一年级放学期的孩子已经初步具备了阅读能力、识字能力,所以仔细读好课文,借助语言文字,读懂课文内容,捕获有效信息,对他们而言还是能做到的。

因为学生的年龄小,上课时思想简单分别,所以在教课过程中,我在课件中插入了好多华山的壮丽景色,让学生能抓住文中的词语感觉华山的宏伟壮丽,在读文与诗的过程中,以文诗比较从而比较学习,找寻文与诗的内在联系,认识古诗写作的前因后果,联系上下文理解诗的含义。

教课目标1.能正确、流畅、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 7 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生字只读不写。

认识 2 个偏旁,理解由生字构成的词语。

3.经过朗读感觉华山的宏伟壮丽,并能诗文比较,领会古诗的意思。

教课重难点:经过朗读感觉华山的宏伟壮丽,并能诗文比较,领会古诗的意思。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课过程第一课时一、创建情境,导入新课1.板书课题: 22.咏华山(齐读) yǒng 咏华 huà山指读两个生字、正音。

2.释题。

咏,就是用诗词来表达。

3.指导看图。

(出示华山景色图)简单介绍华山的地理地点,让学生从整体上感知图意而后发问:经过看图,你们感觉华山有什么特色?[ 设计企图 ] 这个环节主要想经过发言、图片、创建情形,让学生初步感觉华山的宏伟壮丽,激发学生学习新课文的兴趣。

小学一年级语文苏教版第二册《咏华山》教案

小学一年级语文苏教版第二册《咏华山》教案

小学一年级语文苏教版第二册《咏华山》教案教学目的1.学生能初步认识华山的地理位置、文化、历史和名胜。

2.学生能理解诗歌的意思,初步体会诗歌的美。

3.学生能通过听、说、读、写等方式,学习、记忆、背诵诗歌,培养语感和阅读能力。

教学重点1.让学生初步认识华山的地理位置、文化、历史和名胜。

2.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意思,初步体会诗歌的美。

3.通过各种方式,帮助学生学习、记忆、背诵诗歌,培养语感和阅读能力。

教学难点1.让学生理解诗歌意境,采用适当的表现方式,突出华山的美。

2.教师能够根据学生的基础情况,采用不同的教学策略,让学生有效地学习、记忆、背诵诗歌。

教学方法及过程步骤一:导入1.教师通过图片、视频等方式,让学生初步了解华山的地理位置、文化、历史和名胜。

2.同时,教师向学生介绍本堂课的学习内容——小学一年级语文苏教版第二册《咏华山》。

步骤二:学习课文1.教师向学生朗读课文,要求学生认真听,跟读。

2.分段解释课文意思,帮助学生理解词语、句子,初步领会诗歌的意境。

3.帮助学生记忆、背诵课文,让学生熟悉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步骤三:巩固训练1.提问学生,考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记忆。

2.分小组展示,让学生通过各种方式(课件、手工制作、表演等)自由发挥,展示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步骤四:拓展延伸1.结合学生生活经验,帮助学生发现身边的美,了解周边的名胜古迹,促进学生对文化的理解和认知。

2.通过互动体验、小组合作等方式,让学生参与到文化教育中来,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阅读能力。

教学评价1.通过学生展示,收集学生的作品和观点,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2.针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及时整理和反思,不断优化教学方案;3.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引导学生思考,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和看法。

参考文献苏教版语文小学教材,第二册。

苏教版一年级下册语文《咏华山》教案

苏教版一年级下册语文《咏华山》教案

苏教版一年级下册语文《咏华山》教案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17个生字,会写田字格里的8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9个只识不写。

认识1个偏旁。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文与诗不同的节奏和韵味,背诵古诗。

3.能诗文对照,了解古诗的意思,使学生感受到华山的壮丽雄伟。

教学重点难点认识会写生字、背诵古诗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板书课题:9、咏华山(齐读)2.学习生字“华”3.释题。

咏,就是用诗词来叙述。

4.指导看图。

(出示华山风景图)简单介绍华山的地理位置,让学生从整体上感知图意然后提问:通过看图,你们觉得华山有什么特点。

5.华山到底怎么个高法?本课是谁咏华山?请大家带着这些问题听老师读课文。

二、范读课文1.范读课文。

2.指导学生借助拼音自由读课文。

3.指导背诵古诗(1)教师范读古诗。

(2)指名读古诗,评议,说说诗句的意思(3)自由练习读,尝试背诵古诗。

(4)指名背诵。

三、学习生字词1.卡片出示生字,指名认读。

2.开火车读生字。

3.分析字形,指导书写,理解部分字意。

4.描写生字,教师巡视指导。

要求:(1)看准字的结构,放慢速度。

(2)在练习本上练写生字5.照样子,按笔顺描红。

四、课堂小结。

五、作业1.写生字(3个)2.写笔顺。

真与间3、读背古诗六、板书9、咏华山寇准只有天在上更无山与齐举头红日近回首白云低9、《咏华山》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诗文对照,体会古诗的意思,使学生感受到华山的壮丽雄伟。

教学重点难点理解第二自然段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复习检查1.出示生字,认读。

2.指名按课文自然段读课文,读后正音。

二、讲读课文1.学习第一段。

(1)出示图一,指导看图,要求学生用“什么时间,谁去干什么”的句式说出图意。

课文里是怎么写的呢?(2)指名读。

(3)小结。

齐读。

2.讲读第二、三段。

(1)出示图二,小孩和先生来到了什么地方?他们是怎么来的?a. 指名读第二段的第一句话。

《咏华山》教学设计 (苏教版一年级下册)

《咏华山》教学设计 (苏教版一年级下册)

《咏华山》教学设计 (苏教版一年级下册)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中的古诗;2、理解课文内容,使学生感受到华山的雄伟壮丽,鼓励学生努力学好语文,用好语文。

教学重点:1、学会本课7个生字。

2、能诗文对照,体会古诗的意思。

教学过程:一、导入上节课我们借助拼音读通、读熟了课文,了解了课文的大概意思,还学习了第1自然段,知道了古时候有个小孩名叫——(寇准),他跟着先生——起去登华山。

哎呀!华山可是我国的一座名山呀!你们想去看看吗?二、学习课文第二段1、打开课本自己读课文,看看哪段写了华山?2、快速读第二段,你觉得华山怎么样?3、听老师读第二段,想想,你从哪些句子看出华山很高。

现在我们就一边读句子一边画图画。

4、出示句子,齐读。

华山该有多高呢?这样画行吗?这样呢?这样才算高。

老师告诉大家华有2160多米高。

有大约五个东方明珠电视塔那么高,和教学楼相比大约有200多装楼房那么高。

你们说华山高吗?圈点“真高”谁来读一读这句话:反复读,齐读。

5、站在这么高的山上,会看到些什么呢?出示句子齐读,圈点。

“远远近近的山”该怎么画呢?我来画远处的山,请一个小朋友画近处的山。

齐读“远远近近”慢一些。

为什么你们画的山都这么矮呢?圈点“都在……脚下”就是说远处和近处的山都没有华山……高。

比华山高的只有蓝天。

谁来读读这句话,读的时候注意加点的词语,齐读。

6、在高高的华山顶上,还会看到些什么呢?出示句子,齐读。

太阳该贴在哪里呢?这里行吗?这里呢?为什么?圈点“那么近”连读。

白云可以贴在什么地方?山腰间在哪里?谁来贴?圈点“山腰间”这就是山腰间,读。

只贴这几朵白云行么?朵朵说明了云多,圈点。

看,华山都在白云的上面了,它实在是太……高了。

谁来读句子,齐读。

7、同学们,就是这三句话写出了华山非常高,大家把它连起来读一读。

指着图说:这么高的山,如果让你去爬,你会觉得怎么样?出示“艰难”,出示句子,连读。

8、游戏——你们倒去华山游览了—番,可你们的爸爸妈妈没去,这可怎么办?打个电话快快把你们看到的告诉他们吧。

一年级下语文教案-25咏华山

一年级下语文教案-25咏华山

25、咏华山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认识本课的生字词,初步理解词语的意思,大概了解课文内容。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认识本课的生字词,内容和过程一、导入新课1、板书课题。

2、学习生字“华”,读第四声,分析字形。

3、简介华山。

4、读课题。

“咏”在这里是什么意思呢?学了课文就知道了。

二、初读课文自由读课文。

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1、边读边画出本课的生字词,并标出自然段序号。

2、华山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三、检查学生初读效果1、出示生字词:山腰间山与齐称赞宋代七岁登华山艰难情不自禁寇准四、教学生字词。

1.正确认读生字。

2.记字形。

(1)认识两个带有新偏旁的字:称、岁(2)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其他的字吗?五、完成习字册。

六、布置作业: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1.能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2.通过朗读感受华山的雄伟壮丽,并能诗文对照,体会古诗的意思。

1.理解课文内容,并能图文对照,理解古诗的意思。

内容和过程一、复习检查1、出示生字,正确认读。

2、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

二、讲读课文(一)学习第一自然段1、出示图1,指导看图,用“什么时间、谁去干什么”句式说出图意,课文中是怎样写的?2、学生朗读。

3、小结:这一自然段只用了一句话,向我们交待了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用平缓的语气读。

(二)学习第二、三自然段1、华山那么高,他们是怎么登上山顶的呢?自读课文,能找到有关的句子读读吗?2、爬上华山后,他们有一种什么感觉?课文中用了什么符号?从这两个“!”可以看出他们对华山的高是什么感觉?(惊讶、赞叹)3、读读下面的课文,你能从哪些句子中体会到华山真的很高呢?(1)理解“远远近近、除了……都……”(2)指导朗读句子。

4、孩子到了山顶,看到了这样的景象,有了这样的感受,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的感情,就诵吟起诗来赞美华山。

(1)出示词语:情不自禁吟诵(2)请小朋友有感情的朗读这首诗,先把字音读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教版一年级下册第25课《咏华山》课文及教案
【课文】
古时候,有个小孩儿跟先生去登华山。

他们沿着山路艰难地爬上山顶。

啊!华山真高哇!除了蓝天,远远近近的山都在自己的脚下。

太阳显得那么近,山腰间飘着朵朵白云。

小孩儿情不自禁地吟诵起来:
只有天在上,更无山与齐。

举头红日近,回首白云低。

“好诗!好诗!”先生连连点头称赞。

这个小孩儿就是宋代的寇准,那年才七岁。

【教案】
教学目的: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认识17个生字,会写其中的7个生字。

认识1个偏旁。

3、理解课文内容,从中受到要多亲身去感受,去体验的启发。

教学重、难点:识字写字,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课时安排: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谁去过华山?想看看华山吗?
2、课件播放一小段表现华山高的录像。

3、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叫《咏华山》。

读到这个题目你有什么疑问?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提出自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画出自然段。

2、认读带有拼音的生字。

3、课件出示17个带有拼音的生字、学生想读啊个就读哪个,读对了,其他同学跟读3遍。

4、认读没有拼音的生字。

5、课件出示本课生字组成的词。

自由读,指名读。

6、用手势告诉教师课文有几个自然段。

三、了解每自然段的大意。

四、指导写字。

五、学生描红、老师巡视、指导。

教学后记:二类字比较难认。

第二课时
一、复习生字引入
形式:开火车
二、读文感悟,巩固识字。

1、齐读第1自然段和最后一自然段。

2、学习第2、3自然段。

3、画出讲华山高的句子。

4、再读读,一边读一边想象华山的样子。

5、指名读。

6、站在高耸入云的华山上,七岁的寇谁情不自禁地吟咏起诗来。

7、吟诵诗句。

8、诗中有没有不明白的地方?
9、齐读第2、3自然段。

10、分角色朗读。

11、说说寇准为什么能作出好诗来?你受到什么启发?
12、记一记本自然段的生字。

四、质疑
五、小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