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课 沁园春 长沙 导学案

合集下载

沁园春_长沙_导学案

沁园春_长沙_导学案

《沁园春.长沙》导学案一.学习目标:①品味关键词语,理解景中寓情,情中显志的特点。

②背诵全词。

二.重点及难点:①品味意象,感悟词中壮阔深沉的意境。

②从关于湘江秋景的描写中把握词作的形象性、抒情性。

三.导学流程:1.知识链接▲古代有才学之士、有抱负之士,一旦登上高处眺望远方,必定生出很多感慨。

曹操登上碣石山,大发诗兴,写下《观沧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这几句表现出诗人吞吐宇宙的博大胸怀。

陈子昂在幽州台上吟诵“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泣下。

”感叹宇宙之寥廓,人生之苦短,抒发了他怀才不遇的愁苦之情。

那么,毛泽东重游橘子洲时又会抒发什么样的情怀呢?▲什么是古典诗词中的意象?古典诗词中,诗人的抒情往往不是情感的直接流露,也不是思想的直接灌输,而是言在此意在彼,写景则借景抒情,咏物则托物言志。

这里的所写之“景”、所咏之“物”,即为客观之“象”;借景所抒之“情”,咏物所言之“志”,即为主观之“意”:“象”与“意”的完美结合,就是“意象”。

诗人的聪明往往就在于他能创造一个或一群新奇的“意象”,来含蓄地抒发自己的情感。

2.写作背景1925年,当时革命蓬勃发展,国共统一战线已经确立,国共合作创造了蓬勃发展的大好革命形势。

但革命该由哪个阶级来领导,成为党内外斗争的焦点。

这年10月,毛泽东同志从韶山前往广州,途经长沙时,重游橘子洲,面对如画的秋景,回忆在长沙的求学生活和革命斗争经历,不禁浮想联翩,写下了这首词。

3.关于词牌词牌是“沁园春”,为什么会起这么个名字呢?相传东汉明帝有个女儿名沁水公主,她的园林名沁园。

后来沁园被外戚窦宪仗势夺取。

有人作诗吟咏这件事,“沁园春”词牌由此得名。

4.课前诵读,整体感知、自我鉴赏。

“江山代有人才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二十世纪的中国有出现了一位独领一代风骚的大词人——毛泽东,我们充满激情地追寻着伟人的闪光足迹,走进伟人的崇高心灵。

①.利用工具书正音。

《沁园春·长沙》导学案

《沁园春·长沙》导学案

沁园春·长沙毛泽东■学习目标1.反复朗诵,通过品味语言,学习借景抒情的表现手法,赏析诗歌宏阔的深秋意境。

2.联系作品创作的时代背景、诗人的生活经历和自己的生活感受,体会诗人的豪情壮志,感受诗人对青春的思考,表达自己对青春的认识。

3.准确、流利地背诵全词。

■学习探究任务一:恰当吟诵,整体感知这首词被放在“向青春举杯”专题“吟诵青春”板块。

吟诵青春,要用恰当的声音形式传达,呈现你所感受的诗情诗韵。

有感情地朗诵全词,说说诗人站在橘子洲头,展现在诗人眼前的是什么画面?诗人又想到了什么?【解析】诗人站在橘子洲头,眼前展现了美丽壮观的深秋景色;诗人故地重游勾起了对往事的回忆。

词的上阙重写景,描绘了美丽壮观的湘江深秋景色,即景抒情,提出了“谁主沉浮”的问题。

词的下片重抒情,通过回忆,形象地概括了20世纪二三十年代进步青年以天下为己任,有着肩负国家兴亡、主宰民族命运的壮志豪情。

同时,对上片提出的“谁主沉浮”问题作了气势恢宏的回答。

任务二:品读语言,赏析意境上阙写景句子,语言精炼传神,请选择任一写景语句,品析你认为生动传神的词。

并试着通过诵读,表现诗歌的意境。

示例:写“山”——“看万山红遍”:“万”字写出了山之多,“遍”字写出了红之广,“红”字写出了色彩绚丽。

【解析】“林”——层林尽染:“层”表现了树林的重重迭迭,“染”字拟人手法,仿佛人工染成一样的壮美景色。

“江”——漫江碧透:“漫”写出了江水溢满之状,“透”表现了江水碧绿清澈。

“舸”——百舸争流:“百”写舸之多,“争”给碧绿无尘的江面增加了昂扬奋进的气氛,活现出千帆竞发、争先恐后的热烈场面。

“鹰”——鹰击长空:“击”准确地写出了雄鹰展翅迅猛有力地拍打的矫健勇猛的雄姿。

“鱼”——鱼翔浅底:“翔”生动地写出游鱼在水中自如轻快的神态。

任务三:畅想形象,感受情怀上阕末问:“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浮沉?”你觉得应该是谁?为什么应该是他(们)?能在词中找到答案吗?【解析】“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沁园春·长沙学案(通用3篇)

沁园春·长沙学案(通用3篇)

沁园春·长沙学案(通用3篇)沁园春·长沙学案篇1学习目标1.学习毛泽东同志以天下为己任的革命使命感和远大的理想。

2.体会宏阔的深秋意境,提高形象思维力量。

3.学习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提高朗读力量。

4.背诵这首词学习重难点通过朗读训练,赏析诗句的表现力。

学习设想抓住诗的思路,反复朗读,着重体会富有表现力的语言,进而详细、深化地感受诗的意境,学习诗人的宽广襟怀和昂扬的革命精神。

学习流程:一、温故知新金手指结合学校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沁园春雪》等词的学习,说说有关词的学问。

词,又称长短句。

词最初称为“曲词”或“曲子词”,是配音乐的。

后来渐渐跟音乐分别,成为诗的一种,所以有人把词称为“诗余”。

词有词牌,又称词调。

词牌,是词的格式的名称。

不同的词牌,其段数、句数、韵律,每句的字数、句式、声律,都有不同的规定。

由于格式是固定的,所以写词叫“填词”,即根据词牌的格式把词填进去。

想一想:《沁园春长沙》,哪个是词牌名,哪个是标题?这首词写于1925年。

当时正值国内第一次大革命爆发的前夜,全国各地工农运动风起云涌,如火如荼。

毛泽东同志直接领导了湖南的农夫运动,先后建立了20多个农夫协会,创建了湖南农村第一个党支部——韶山支部。

1925年10月,他奉命前往广州创建农夫运动讲习所,途经长沙,重游橘子洲,面对如画的秋色和大好的革命形势,回忆过去战斗的岁月,不禁心潮起伏,浮想联翩,写下了这首动人的诗篇。

“诗言志。

”词是抒情性很强的文体。

用词表达了自己对当时的秋色和形势的剧烈感受,抒发了革命的理想和豪情。

二、鉴赏品尝想一想:上下阕各写了些什么?上、下阕有什么内在联系?芝麻开门上阕主要写景,写眼前之景。

即描绘了绚丽的湘江深秋景色,突出“万类霜天竞自由”的精神。

顺流而下,自然地提出苍茫大地应当由谁来主宰的问题;下阕主要抒情。

通过追忆往事,表现革命青年的战斗风姿和远大理想。

上阕为景,下阕为情,借景抒情,景情合一。

《沁园春长沙》导学案(附参考答案版)

《沁园春长沙》导学案(附参考答案版)

《沁园春·长沙》导学案(附参考答案版)学习目标1.了解词的有关知识和毛泽东同志的相关经历。

2.领悟诗人以天下为己任的胸怀,体会字里行间的豪情壮志。

3.理解作品情景交融的表现手法,感受凝练、豪放的语言风格。

重点与难点1.重点:通过词句品读,感受本词阔大的意境。

2.通过分析上下阕巧妙回答,领会诗人主宰大地沉浮的宽广胸襟和革命气概。

知识梳理1、资料补充《沁园春·长沙》写作背景1925年2月,正是北伐战争的前一年,当时革命蓬勃发展,毛泽东直接领导了湖南农民起义,同时国共统一战线已经确立,但革命该由哪个阶级来领导,成为党内外斗争的焦点。

这年深秋,毛泽东同志从上海回到韶山,从事革命活动。

军阀赵恒锡要逮捕毛泽东同志。

在韶山人民的掩护下,毛泽东同志秘密离开韶山,准备到广州主持农民运动讲习所,经过长沙,并独自去了橘子洲头。

事后作了此词。

2、课前预习1.请默写一首我们初中时所学的毛泽东的诗词《沁园春·雪》。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2.熟读课文和注释,并在课本上为字词注音并圈划解释。

3.词相关知识。

(1)词又名长短句、诗余、曲子词。

是一种押韵的可以配乐歌唱的文体,句式长短不一。

作为诗歌的一种,词兴起于唐代,盛行于宋。

(2)词根据字数可分为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到90字)、长调(91字以上)。

(3)每首词都有一个曲词名称,叫词牌,它决定词的句数、字数和平仄。

《沁园春·长沙》中沁园春是词的词牌,长沙是词的题目。

(4)词按照创作风格又可分为:豪放词、婉约词两大类。

合作探究1.朗读全诗并思考:词的上下两阙各写了什么内容?上阙:诗人独立橘子洲,目睹湘江美景,发出“谁主沉浮”的感慨。

高一语文必修一第一课《沁园春·长沙》导学案(含答案)

高一语文必修一第一课《沁园春·长沙》导学案(含答案)

第一课《沁园春·长沙》导学案【学习目标】1、把握意象,体会作者表达情感。

2、朗读、鉴赏课文。

3、积累掌握文中字词。

【学习重难点】学习目标中的1、2【知识链接】(一)走近作者:毛泽东不仅是一位伟大的政治家、革命家,而且还是一位杰出的哲人、诗人,他在生活的各个时期都有诗作,或怀古或咏物,展现那风起云涌、瞬息万变的世界。

著名诗人臧克家曾说过:"毛泽东是一位伟大的诗人。

(二)了解背景片段一:毛泽东(1893-1976)政治家、革命家、诗人。

1910年毛泽东离开韶山投考湘乡县东山小学。

在写《言志》作文时,他写下了《咏蛙》诗:“独坐池塘如虎踞,绿杨树下养精神,春来我不先开口,哪个虫儿敢作声。

”这充分表达了少年毛泽东的宏大抱负。

片段二:这首诗写于1925年,当时毛泽东直接领导了湖南农民运动。

当年10月毛泽东离开韶山前往广州,途径长沙,重游橘子洲。

面对绚丽的秋景和大好的革命形势,回忆往昔的战斗岁月,不禁心潮起伏,浮想联翩,写下了这首气势磅礴的词。

(三)词的有关知识1、“词”这种文学式样兴起于五代,这种格式成形于唐,盛行于宋;是一种配乐歌唱的诗,每首词遵循一种格式,叫词牌,这首词的“沁园春”就是词牌名;因为句子长短不齐,又称长短句;按照字数的多少分为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90字)和长调(91字以上);按其风格的不同,可分为婉约派和豪放派两种。

2、词,又称长短句。

词最初称为“曲词”或“曲子词”,是配音乐的。

后来逐渐跟音乐分离,成为诗的一种,所以有人把词称为“诗余”。

词有词牌,又称词调。

词牌,是词的格式的名称。

不同的词牌,其段数、句数、韵律,每句的字数、句式、声律,都有不同的规定。

因为格式是固定的,所以写词叫“填词”,即按照词牌的格式把词填进去。

“沁园春”是词牌名,“长沙”是标题。

【预习自测】1、给下列加点字标注读音,写出括号内相应汉字。

橘()子zhōu()头层林尽rǎn()百舸()争流鱼xiáng()浅底万类霜天jìng()自由怅()liáo kuò()问cāngmáng()大地Zhēngróng()挥斥方qiú()万户hóu()màn()江碧透浪è()飞舟2、解释下列划线词语。

《沁园春长沙》优质课导学案 (统编版高一必修上)共3篇

《沁园春长沙》优质课导学案 (统编版高一必修上)共3篇

《沁园春长沙》优质课导学案 (统编版高一必修上)共3篇《沁园春长沙》优质课导学案 (统编版高一必修上)1《沁园春·长沙》优质课导学案 (统编版高一必修上)一、文本解读《沁园春·长沙》是毛泽东在1925年春季所作,分前后两篇,前一篇“沁园春·雪”是在北平所作,后一篇“沁园春·长沙”则是在湖南长沙所写。

本文主要分析《沁园春·长沙》。

1. 诗歌基本信息《沁园春·长沙》分上下两篇,下篇原题“沁园春·雪次韵”,共分五句,每句十一字。

整篇诗歌形式为“词章”,即类似于辞章,结构比较严谨,采用什么叫什么的手法对情感和思想宣泄具有显著作用。

2. 诗歌主旨《沁园春·长沙》的主旨为表达作者爱国之情,感慨祖国民族加速崛起,同时表达自己理想远大,准备为实现民族复兴而奋斗终身的决心。

3. 诗歌思想内容(1) 雄心壮志。

首句“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 提出独立于俗俗之中,秋晨时思侣、联想江北,那是秀美壮阔的地方,再将思绪放回到长沙橘子洲。

表明作者雄心壮志,心系家国,既非流俗,又有情怀远异。

(2) 振兴中华。

第二句“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展现了祖国秀美多彩的山水景致和祖国的繁荣昌盛之景。

(3) 对民族意识的认同。

第三句“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表达自主意识、探索自然的兴趣和了解、自由的范围的思想。

(4) 反对封建制度。

第四句“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对天下大势和时代潮流感到震撼,并对旧世界和新兴世界的对比现状深感慨叹,表现了反对封建制度的思乡,生活的期望。

(5) 实现民族复兴的决心。

最后一句“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深深吸入霜冷的空气后,回首往事,有思归之意。

去年这个时候,与那些志同道合,有过较好的时间,有过思想共鸣,所以称为“百侣”,寓意着美好的伙伴关系。

最后强调自己一只小小的,曾在红旗看台上跃跃欲试,今天要更好地了解国家的大事和自己工作的事,成为社会、国家和民族需要带头的人材。

【统编版】高中语文 必修上册《沁园春-长沙》导学案(优质公开课)

【统编版】高中语文 必修上册《沁园春-长沙》导学案(优质公开课)

《沁园春·长沙》预习案
『字词积累』
1.给下面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①沁.园春()②百舸.()③惆怅
..()④橘.子洲()
⑤寥kuò()⑥挥斥方qiú()⑦浪è()⑧zhēng róng()
2.解释下列加点词。

①漫.江碧透漫:
②百舸.争流舸:
③鹰击.长空击:
④怅.寥廓怅:
⑤谁主.沉浮主:
⑥忆往昔峥嵘
..岁月稠.峥嵘:
稠:
⑦书生意气,挥斥
..方遒.挥斥:
遒:
⑧指点江山,激扬
..文字激扬:
⑨到中流击水
..击水:
⑩浪遏.飞舟遏:
『整体感知』
1.词人在上片借助哪些意象描绘湘江的秋景?它们有何特点?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情感?
2.全词上下两片就是两幅精美的图画,请分别用五个字概括这两幅图画。

【参考答案】
『字词积累』
1.①qìn ②gě③chóu chàng ④jú⑤廓⑥遒⑦遏⑧峥嵘
2.①遍布②大船。

这里泛指船只③搏击,这里形容飞得矫健有力④失意,不畅快。

这里用来表达由深思而引发的激昂慷慨的心绪⑤主宰⑥不平凡、不寻常多⑦纵放、奔放强劲有力⑧激浊扬清,抨击恶浊,褒扬清明⑨游泳⑩阻止
『整体感知』
1.意象:漫山的红叶、碧透的江水、争流的百舸、搏击长空的鹰、浅水的游鱼。

意境特点:生机勃勃、色彩绚丽。

情感:表达了对祖国美好河山的热爱和赞美,反映了一代伟人积极向上、豪放豁达、昂扬奋进的革命情怀。

2.湘江秋景图、同学少年图。

沁园春长沙导学案.

沁园春长沙导学案.

第01课时《沁园春·长沙》【学习目标】1.经过剖析和鉴赏,理解诗词中景中寓情、情中言志的表现方法。

2.感悟词中阔大的境界,感觉诗人的广博情怀和革命壮志。

【学习重难点】学习目标中的1、2【学习方法】朗诵、自主、合作、研究【知识链接】(一)文体知识“词”这类文学式样流行于五代,成形于唐,流行于宋;是一种配乐歌唱的诗,每首词依据一种格式,叫词牌,这首词的“沁园春”就是词牌名;由于句子长短不齐,又称长短句;按其篇幅的长短,可分为小令、中调、长调三种;按其风格的不同,可分为婉约派和豪迈派两种。

(二)走近作者毛泽东不单是一位伟大人政治家、革命家,并且仍是一位优秀的圣人、诗人,他在生活的各个期间都有诗作,或抒怀或怀古或咏物,显现那汹涌澎拜、瞬间万变的世界。

有名诗人克家曾说过:"毛泽东是一位伟大的诗人。

(三)背景资料片段一:毛泽东(1893-1976)政治家、革命家、诗人。

1910年毛泽东走开韶山投考湘乡县东山小学。

在回答《言志》作文题时,他写下了《咏蛙》:“独坐池塘如虎踞,绿杨树下养精神,春来我不张口,哪个虫儿敢作声。

”充足表达了17岁的少年的弘大志向。

片段二:这首诗写于1925年,当时毛泽东直接领导了湖南农民运动。

当年10月毛泽东走开韶山前去广州,门路长沙,重游橘子洲,面对绚烂的秋景和大好的革命形势,回想往昔的战斗光阴,不由心潮起伏,浮想联翩,写下了这首气壮河山的词.。

【预习检查】1.给以下加点字词注音百舸()怅寥廓()峥嵘()()....挥斥()方遒()浪遏飞舟()...解说以下加点的词语。

漫江:舸:寥廓:沉浮:峥嵘:挥斥:第1页共5页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击水:遏:【品读文本】(一)品读上阙,研究以下问题。

本词上阙写景,你能说出词的上阙抓住了哪些典型光景(意象)来写的吗?意象:依据什么次序来描述的?5.试归纳上阙描述的光景的特色:、本阙开头三句,语序同一般词序不同样,你能调整好并谈谈它的粗心吗?(二)品读下阙,研究以下问题。

《沁园春·长沙》教学设计6篇

《沁园春·长沙》教学设计6篇

《沁园春·长沙》教学设计6篇高中必修一语文《沁园春长沙》优质教案篇一第1课时教学准备教学目标1、鉴赏情景交融的艺术手法。

2、体会把握毛泽东诗词的宏大意境及其壮志豪情。

教学重难点1、鉴赏情景交融的艺术手法。

2、体会把握毛泽东诗词的宏大意境及其壮志豪情。

教学工具多媒体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酝酿情感朱光潜先生说:“要养成纯正的文学趣味,最好是从读诗入手,能欣赏诗,自然就能欣赏小说戏剧及其他种类的文学,能欣赏诗的人,他决不会感到人生是干枯的。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

[板书课题:沁园春长沙]二、诵读感知,整体把握1、初读,入境,审美感知学生自由朗读。

师提示朗读技巧(注意节奏的把握)。

(设计依据:适时适当的指导会使学生的自由朗读事半功倍)2、听读,初步感受词的情境播放朗读录音或教师泛读。

出示毛泽东该词手迹,欣赏。

(设计依据:范读用以规范学生的朗读节奏及情感把握的分寸;手迹用以激发学生想象的思维和激情,更有感染力。

)3、齐读,深入体会词的情感、意境。

4、鉴赏,用优美的语言描绘词的意境,并写在笔记本上,然后请两名同学读自己的鉴赏记录。

5、评价,同学们互相评价,互相补充完善,教师引导、点拨。

6、老师总结陈述(作为一种意见供学生参考):深秋时节,我独自站在橘子洲头,湘江水日夜不息地向北奔流。

远望层层叠叠的树林,经霜染后,一片火红;近看碧绿清澈的湘江,无数船只竞相行驶。

雄鹰在高空展翅飞翔,鱼儿在江水中自由自在地游泳,宇宙万物都在竞相向上,蓬勃发展。

面对这一派勃勃生机的大千世界,怎能不令人思绪万端:广阔无垠的大地呀谁才是你的主人呢?回忆往昔,同许多同学在这一带游览、聚会,度过了许多不平凡的岁月。

那时,正值青春年少,风采迸发,才华横溢,意气奔放,遒劲有力,同学们经常在一起评论国家大事,写出激浊扬清的文章,把反动统治者视为粪土。

还记得吗,当年我们在江中游泳,激起波浪,几乎阻止了飞快前进的船只?7、再读,把握词的脉络。

沁园春长沙-导学案 (人教版高一必修一)

沁园春长沙-导学案 (人教版高一必修一)

沁园春长沙-导学案 (人教版高一必修一)高一语文必修一导学案课题:向青春举杯课型:活动体验执笔:使用时间:每课20分钟一、学习目标1、诵读涵咏,品味诗歌语言,学习感情的诗意表达。

2、理解诗歌意象的概念,把握诗中的意象,感悟诗歌意蕴。

3、鉴赏诗歌独特的表达技巧。

二、学习重、难点1、由意象出发,赏析宏阔的深秋意境;通过朦胧意象,把握全诗的内涵。

2、指导朗读,探究情景关系;寻找进入诗歌的朦胧意象。

三、知识准备1、词,是我国传统的诗歌中的一种特殊体裁,起源于之际,兴盛于,随着金元北曲的盛行而衰亡。

它原是配合乐曲调的歌辞,在发展过程中,渐与音乐分离,成为纯粹的文学样式。

起初称作“曲子”或“曲子词”后来也称“ ”“长短句”或“诗余”。

每首词都有一个曲词名称,叫。

它决定了这首词的字数、句数和平仄声韵。

词分为小令、中调、长调。

这是依字数的多少来划分的。

58字以内为小令,59至90字为中调,91字以上为长调。

词的流派分为和婉约派。

2、朦胧诗是孕育于“ ”时期的“ ”,朦胧诗的作家群则是生长在“文革”时期的年轻人,他们生活在那个特殊混乱的时代,现实中的黑暗给予了他们写作的动力。

意象化、、立体化是朦胧诗的重要特征。

它高度宣扬主体意识,以意象化方式追求主观真实而摒弃客观再现。

四、学习内容(一)单音字1、沁园春()2、漫江()3、百舸()4、峥嵘()5、寥廓()6、遏止()7、方遒()8、闪烁()9、灰烬() 10、曙光() 11、瞳孔()12、惆怅()13、脊骨() 14、憎恨() 15、崛起()(二)多音字1、曾曾经()曾祖()2、当当年()典当()3、杆旗杆()笔杆()4、与赠与()与会()5、颤震颤()颤栗()6、栖栖息()栖栖()(三)词语辨析(1)遏制遏止12月7日到14日,中央的房地产政策接连三次出台来房价,但目前楼市房价上涨过快过高过猛,绝对不是新政策就可以的。

(2)寥廓辽阔“神舟”七号飞船在而深邃的太空遨游两天以后,平稳地降落在内蒙古大草原上,实现了中国人出舱漫步太空的梦想。

2022—2023学年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1-《沁园春_长沙 》导学案

2022—2023学年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1-《沁园春_长沙 》导学案

《沁园春·长沙》导学案【温故知新】1、词又名、、,是一种押韵的可以配乐歌唱的文体,句式长短不一。

作为诗歌的一种,词兴起于兴盛于。

2、词根据字数可以分为(≤58字)(59-90)(≧91字)根据段落片数分,又可分为、、、、根据创作风格又可分为两大类。

3、每首词都有一个曲词名称,叫它决定词的、、和、《沁园春长沙》中“沁园春”是词的“长沙”是词的。

【作者介绍】毛泽东(1893年12月26日-1976年9月9日),字润之,湖南湘潭人,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理论家。

1949至1976年,毛泽东担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领导人。

代表作:《七律·长征》《沁园春·雪》等。

【写作背景】这首词作于1925年,当时革命运动正蓬勃发展。

毛泽东直接领导了湖南的农民运动。

但同时,国民党右派阴谋篡夺革命领导权.这年深秋,毛泽东去广州创建农民运动讲习所,在长沙停留,重游橘子洲,面对如画的秋色,回忆过去的战斗岁月,心潮起伏,写下这首气势磅礴的词。

【默字纠错】子头江碧透百争流击长空鱼翔底万类天自由怅寥茫大地往昔岁月书生气挥斥方土当年万户浪飞舟【问题探究】1.上阙写了哪些典型景物(意象),有什么写景手法?2.诗词讲究炼字,如“红杏枝头春意闹”一个“闹”字就把春怡盎然、生机勃勃的美景表现出来,试从上阙炼字方面分析写景的特点和效果。

3.请试着概括“同学少年”的群体形象。

这群像有什么特点?【链接高考】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秋日登观信亭司马光西风连夜雨,草树已萧条。

宿霭稍零落,寒山更寂寥。

林红犹带日,岸白欲生潮。

新雁来何处?离离天际遥。

请简要赏析诗歌颈联的精妙之处。

【板书设计】【作业练习】词的下片转到“忆往昔峥嵘岁月稠”,围绕“同学少年”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怀?【素材积累】毛泽东经典语句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丢掉幻想,准备斗争。

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

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

《沁园春·长沙》导学案及答案

《沁园春·长沙》导学案及答案

《沁园春·长沙》导学案【课前预习案】预习内容:1、了解毛泽东,熟读毛泽东的诗词名篇。

2、熟读《沁园春长沙》,掌握基础字词.一、作者:毛泽东,字润之,笔名子任。

1893 年12 月26 日生于湖南湘潭韶山冲一个农民家庭。

1976 年9 月9 日在北京逝世。

中国人民的领袖,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诗人,书法家。

中国共产党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1936 ~1976),中国共产党中央政治局主席(1943 ~1945)和中央委员会主席(1945 ~1976),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主席(1949 ~1954)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1954 ~1959)。

毛泽东是中国现代文学诗词创作的杰出代表,他的诗词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在题材开拓方面,他打破了历代诗词创作多以反映个人生活和思想情绪为主的艺术倾向,第一次以波澜壮阔的社会革命和社会斗争场面为创作题材,以革命家和艺术家的独特感受,史诗般地再现了中国革命风起云涌的历史画卷,使诗词创作进入了一个前人没有触及的新领域。

他生前曾批注过的诗词有1590多首,凭记忆手书117首,多为长篇叙事诗。

主要著作收入《毛泽东选集》,其他已公开发行的有《毛泽东书信选》《毛泽东诗词选》《毛泽东农村调查文集》《毛泽东新闻工作选》等。

二、写作背景——毛泽东在长沙的活动1、1911年,十八岁的毛泽东同志来到湖南省会长沙,开始了他在此地长达十三年之久的求学和革命斗争生活。

2、自1913年至1918年,他在省立第一师范学校读书。

3、1918年4月,与何叔衡等同志创立了以改造中国和世界为奋斗目标的新民学会。

4、“五四”时期,他组织领导了长沙学生和市民的爱国运动,主编《湘江评论》,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论文,引起了全国进步思想界的重视。

随后,又领导了驱逐湖南督军兼省长、皖系军阀张敬尧的斗争。

5、1920年9月,他与何叔衡等同志建立了湖南共产主义小组。

高中语文统编版(部编版)必修 上册第一单元1、沁园春-长沙导学案(含答案)

高中语文统编版(部编版)必修 上册第一单元1、沁园春-长沙导学案(含答案)

高中语文统编版(部编版)必修上册第一单元1、沁园春?长沙导学案(含答案)1.沁园春·长沙导学案(后附习题答案解析)一、记——文学常识要点填空1.毛泽东,字________,中国无产阶级________家、__________家、________家。

2.毛泽东的诗词很多,其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都是脍炙人口的佳作。

3.词,形成于________代而极盛于________代。

从篇幅长短角度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类。

沁园春是________名。

相关拓展作者简介毛泽东(1893—1976),字润之,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

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

毛泽东的诗词很多,其中《七律·长征》《沁园春·长沙》《沁园春·雪》《念奴娇·昆仑》《采桑子·重阳》等都是脍炙人口的佳作。

文学常识1.词:我国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形成于唐代而极盛于宋代。

从篇幅长短角度可分为小令、中调、长调三类:58字及58字以内为小令;59字至90字为中调;91字以上为长调,又叫“慢词”。

2.沁园春:词牌名。

相传汉明帝的女儿沁水公主有一座园林,后来被外戚窦宪仗势夺取,有人作诗咏其事,此词牌由此得名。

该词属长调,上下两阕,114字。

二、明——写作背景1925年,中国工农运动形势高涨,五卅运动和省港大罢工相继爆发,农民运动也势如破竹,迅猛异常,在全国十几个省蔓延开来。

毛泽东直接领导了湖南的农民运动,先后在韶山等地成立了二十多个农民协会,并创立了湖南农村第一个党支部——中共韶山支部。

随着革命高潮的到来,各党派对革命领导权展开了激烈的争夺。

国民党右派势力想篡夺革命领导权,而在共产党党内,陈独秀又提出了“一切工作归国民党”的错误主张。

《沁园春·长沙》导学案

《沁园春·长沙》导学案

《沁园春·长沙》导学案第一篇:《沁园春·长沙》导学案专题一:向青春举杯《沁园春·长沙》导学案一、预习导航· 结合注释,初读词作,感受作品语言和情感。

· 知识链接:1.作者简介:毛泽东(1893~1976)字润之。

1893年12月26日生于湖南湘潭韶山,1976年9月9日在北京逝世,享年83岁。

中国人民的领袖,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思想家、军事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诗人,书法家。

主要著作《毛泽东选集》(四卷)、《毛泽东文集》(八卷)、《毛泽东诗词》(共43首)。

2.创作背景:《沁园春〃长沙》是毛泽东1925年秋所作。

长沙是毛泽东人格形成的地方,长沙也是中国农村革命的发源地,是毛泽东初期革命活动的中心。

1911年,毛泽东来到湖南长沙第一师范。

通过与同学畅谈人生国事,毛泽东更清晰地形成了自己的世界观。

1917年,毛泽东组织新民学会,抱着救国救民的理念,开展了早期的社会活动。

1920年,毛泽东再度返回长沙,那时他已经成为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

1922年,毛泽东在安顺曾经组织过工人补习学校,同年又领导过长沙土木工人罢工。

1925毛泽东又辗转回到湖南继续从事革命活动。

这年春夏,他回乡养病时组织农民运动,后又遭湘潭县团防局缉拿。

8月28日,毛泽东在韶山共产党组织和人民群众的掩护下,摆脱了敌人的追捕,经长沙等地去广州主持农民运动讲习所,在长沙,毛泽东重游了学生时代常游的岳麓山、橘子洲等地。

时值而立之年的他,站在橘子洲头,回忆自己的前半生,回忆起1911~1923年在长沙求学生活和社会活动,想起其间发生的辛亥革命、五四运动、五卅惨案、国共合作的领导权之争,感慨之余,写下这首词,展现出作者的激情壮志和远大的理想和抱负。

3.1925年的世界和中国:1月6日,墨索里尼组建法西斯内阁,在意大利实现独裁。

第1课 沁园春 长沙 导学案

第1课  沁园春  长沙 导学案

第1课沁园春长沙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掌握有关“词”的知识,识记字音、字形。

了解本文的写作背景。

2.温故知新,背诵《沁园春长沙》,朗诵课文,体会毛泽东诗词的风格。

3.品味富有表现力的词语,赏析这首词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

4.结合上、下片中关于抒情主人公形象的描写,概括人物形象。

目标导学(借助工具书或查阅资料,自主独立完成)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湘.()江漫.()江岁月稠.()方遒.()浪遏.()飞舟碣.()石偈.()子中.()流砥柱万人空.()巷首当.()其冲安步当.()车诤.()言铮.()铮铁骨2.根据拼音组词。

jú()子zhōu()百gě()怅liáo kuò()()zhōu ()啾xié()来百侣未雨chóu móu()()为虎作chāng()zhēng róng()()南kē()一梦3.下列各项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当时暴雨如注,满路泥泞,汽车已无法行走,抢险队员们只好安步当车....,跋涉一个多小时赶到了大坝。

B.据专家测算,在首都市内的空气污染中,汽车尾气的排放可算首当其冲....,竟占了污染总量的45%。

C.工程进展顺利,这与后勤部门未雨绸缪....,精心安排运输工作分不开。

D.这部精彩的电视剧播出时,几乎万人空巷....,人们在家里守着荧屏,街上显得静悄悄的。

4.文学常识填空。

(1)以“五四”新文化运动为界,“五四”以后的诗歌统称为,“五四”以前的诗歌统称为,包括诗、词、曲。

诗以唐代为界分为和近体诗,它们的主要区别在于格律方面,即能否押韵、讲究平仄、对仗。

近体诗包括和。

(2)词是时兴起的一种合乐而歌、句式长短不齐的诗体。

起初称为“”和“”,别称有(如《稼轩长短句》),(如《东坡乐府》),(如《草堂诗余》)等。

现存最早的民间曲子词是在敦煌莫高窟藏经室中发现的敦煌曲子词。

现存最早的文人词是李白的《忆秦娥》和《菩萨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沁园春-长沙》学案及拓展一、鉴赏方法:1、反复诵读,读准字音,读出节奏,读出感情情感2、把握诗歌意象,同题材对比阅读二、知识链接:1、词,又称长短句。

词最初称为“曲词”或“曲子词”,是配音乐的。

后来逐渐跟音乐分离,成为诗的一种,所以有人把词称为“诗余”。

词有词牌,又称词调。

词牌,是词的格式的名称。

不同的词牌,其段数、句数、韵律,每句的字数、句式、声律,都有不同的规定。

因为格式是固定的,所以写词叫“填词”,即按照词牌的格式把词填进去。

2、写作背景:《沁园春·长沙》这首词作于1925年12月。

当时革命运动正蓬勃发展。

五卅运动和省港大罢工相继爆发,毛泽东直接领导了湖南的农民运动。

同时,国共两党的统一战线已经确立,国民革命政府已在广州正式成立。

各种形式的反帝反封建斗争正风起云涌地开展着。

这时候,一方面是工农革命运动在蓬勃发展,另一方面是反动势力为了维护其反动统治对革命力量进行疯狂的镇压。

那么中华民族的命运将走向何方,是继续维护黑暗衰退的反动统治,还是冲垮黑暗统治走向兴盛进步,谁将成为主宰发展方向的力量,这些问题成为人们所关注的焦点。

这年深秋,毛泽东去广州主持农民运动讲习所,在长沙停留期间,重游橘子洲,面对湘江上秋景,联想起当时的革命形势,便以“长沙”为题写下了这首《沁园春·长沙》。

一、课外延伸:比较两首《卜算子-咏梅》,赏析两首词中的“梅”有何不同,传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情感。

卜算子·咏梅(南宋)陆游①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注】①陆游,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人,一生志在恢复中原,但却受当权的主和派排挤,晚年退居山阴,始终保持昂扬的爱国热情,是南宋杰出的爱国诗人。

卜算子·咏梅毛泽东读陆游咏梅词,反其意而用之。

风雨送春归, 飞雪迎春到。

已是悬崖百丈冰, 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

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注】这首词写于1961年12月,当时正是三年自然灾害时期,国内外的反华势力也在不断地寻衅,封锁、打压中国。

二、高考试题链接: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3、4题次石湖书扇韵①姜夔②桥西一曲水通村,岸阁浮萍绿有痕。

家住石湖人不到,藕花多处别开门。

【注】①石湖:南宋诗人范成大(1126~1193)晚年去职归隐石湖(在今江苏苏州),自号石湖居士。

②姜夔(1155~1221?):字尧章,号白石道人,饶州鄱阳(今江西波阳)人,浪迹江湖,终生不仕。

淳熙十四年(1187)夏,曾去拜见范成大,这首诗约作于此时。

(1)这首诗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是由哪些景物构成的?请简要描述。

(2)有人说,诗的后两句歌颂了范成大的品格,第三句中的“人”是指趋炎附势的人。

你对此有什么看法?请简要说明。

三、课外阅读拓展《诗人毛泽东》解说词(节选)陈晋第一集宏程心路1973年,刚刚大病一场的毛泽东,已经整整八十岁了。

这年夏天,他还劳费情思地做了一件词墨韵事。

他让身边的工作人员把自己一生的全部诗词作品,重新抄写了一遍。

抄完后,他一一核对,对其中的一些词句作些修改。

然后,让工作人员又抄写一遍,抄清后,又再次核对。

以老病之躯,如此这般,反复多次,究竟是为了什么呢?他似乎很想为后人留下一套完整的诗词定稿,又好像是在进行一次艺术上的自我总结。

他或许是为自己的心灵世界,留住一片珍贵的情感空间,留住几多动人的历史回声;他或许是在用诗人的目光,自己一生的行程,重温那遥远起伏、百折千回的心路。

世界上什么样的路最漫长?是心路;世界上什么样的路最短促?是心路;世界上什么样的路最险峻?是心路;世界上什么样的路最雄壮?依然是心路。

数量并不太多的七十来首诗词,正是毛泽东播撒在坎坷心路上的心灵花朵。

诗人毛泽东,该汇聚多少感情;毛泽东的诗,该传递多少消息。

这里有蓬勃的青春意气,有婉丽的爱情悲欢;这里有谁主沉浮的浩歌,有霹雳暴动的风烟;这里有残阳如血的壮烈,有战地黄花的灿烂;这里有临海而迎潮博浪的激情,有登山而倚天抽剑的呼喊;这里有风流人物的慷慨,有人间正道的沧桑;这里有鲲鹏展翅的恢宏遐思,有乱云飞渡的从容气象;这里有宏图惊世界,更有腊梅傲雪霜;这里有坐地巡天的浪漫华章,更有闲庭信步的击水新唱。

心路上的风景是这般灿烂。

细细检视笔下天地,半个多世纪的人生风色、革命风云,半个多世纪的人生悲欢、历史巨变,在晚年毛泽东的心底,该唤起怎样的波澜。

作为诗人,毛泽东是政治家诗人。

作为政治家,毛泽东是诗人政治家。

作为诗人,毛泽东是自信的。

四十多岁的时候,在陕北峰峦起伏的黄土高原上,他便举起套着灰色棉袄袖子的右手,指着自己对一个来访的美国记者说了这样一句:“谁说我们这里没有创造性的诗人?这里就有!"”(韶山)从那个时候往前大约四十多年,这位创造性的诗人来到世上的第一声啼哭,和平常的孩子并没有两样。

不过,忽然有一天,他的父亲或者母亲抱着他第一次走出家门口时,越过坪坝下面的一方池塘,他看到的却是一脉诗乐之山——韶山。

据说,远古时代,勤政爱民的虞舜从北方一路南下巡游,途经现在湖南湘潭和湘乡交界的山峰时,在这里建起了一座行宫。

人们在行宫里载歌载舞,还演奏了当时的流行乐曲——《韶乐》。

不久,虞舜南去了,一个美好的名字则留在了这里——韶山,韶峰。

钟灵毓秀的韶山终究没有留住虞舜的脚步和动人的音乐,郁郁葱葱的韶峰和缭绕的白云寂寞相伴了无数个春秋。

1993年,在毛泽东诞生一百周年的时候,绿荫掩映的韶峰半腰却长了一片占地二十五亩的诗词碑林。

上面用花岗岩精心雕刻着诗人毛泽东的作品。

一条蜿蜒小道伸进这灌木丛生的山坡,正是他小时候经常放牛或玩耍的地方。

那时的乡村少年毛泽东绝不会想到,在传说中曾演奏《韶乐》的地方,将会长出自己的诗林。

十七岁那年,在第一次走出家乡这一人生转折的重要时刻,毛泽东在不经意间作了一次诗人方式的告别。

1910年,即将出外求学的毛泽东,临行前改写了日本一个叫月性的和尚写的言志诗,夹在了父亲每天必看的账簿里——“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

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

”离开韶山冲的毛泽东,到了长沙,到了北京,到了上海,到了广州,到了武'汉,到了瑞金,到了遵义,到了延安。

他脚步匆匆,四处寻觅。

匆匆地行走,意味着任重道远。

肩负使命的人,总不免五味遍尝。

一路前行的毛泽东终于走出一个别样的人生风色,走出了辽阔的一片天地。

他先是一名学生领袖,在湘江的波涛中舒展长臂,拥抱五四大潮,成为湖南革命的播火者;他成为了一个革命家,在大革命的洪流中引导泥腿子们奔向解放的大道,被人们称为“农民运动的王”;他成为了一个政治家、军事家,在令人窒息的白色恐怖中,他站在遥望东方看得见曙光的山头点燃了星星之火;他还成为了一个思想家和理论家,在陕北高原的黄土窑洞里,他开始更为艰苦的理论进军,使为理想而奋斗的人们接受了一次特殊的精神洗礼。

毛泽东就是这样一个人。

革命着说他是领袖,敌人说他是“匪首”,同情革命事业的朋友也会开玩笑地称他为揭竿而起的“山大王”,但没有人说他是诗人。

直到1937 年,人们才惊讶地发现,长期在山沟里,在马背上战斗的毛泽东,竟然还会写诗。

人们更为惊讶的是,正是毛泽东那不平凡的人生经历和丰富的人格素养,造就了别具一格的诗风,使典雅高古的旧体诗词和中国革命的历史风云紧紧地融合在了一起。

就是他,一个叫埃德加·斯诺的美国记者,让整个世界都知道了毛泽东不仅是一位卓越的革命家和军事家,还是一位诗人。

1936年7月,二十三岁的斯诺来到了中国共产党和红军领导的陕北保安。

他是第一个深入苏区进行采访的西方记者。

在这里,他看到了什么呢?他看到了一个丰富多彩的世界。

这里有激越飞扬的歌声,有平等全新的生活,有始终如一的希望和永远乐观的情绪,更有一个民族永不屈服的灵魂。

在昏暗的油灯下,斯诺和毛泽东陆续谈了十几个晚上。

一向不大喜欢谈论自己的毛泽东,向这位来自大洋彼岸的西方人敞开了心扉。

谈了中国共产党的理想,谈了自己的经历,顺便也谈起了诗词。

毛泽东把自己的《七律·长征》抄写给了斯诺。

斯诺他在书里写道,“我用毛泽东主席、一个既善于领导征战又善于写诗的叛逆者,写得一首关于这次六千英里长征的旧体诗作为结尾"”。

从此,不仅在中国,在西方世界,人们也知道了毛泽东是一个会写诗的红色领袖。

真正让世人领略毛泽东风骚独步的事件,发生在1945年的重庆。

那年,毛泽东在抗日战争刚刚取得胜利的时候,到重庆谈判。

他把1936年写的《沁园春·雪》透露了出来,结果引起一场轩然大波。

当时在重庆的美国记者斯特朗曾评述说:“毛泽东写的这首诗震惊了重庆文坛,那些文化人以为他是一个从西北来的土宣传家,而看到的却是一个在哲学和文学方面都远远超过他们的人。

”历史,不强求每一位重要人物都具有诗人的才华。

可是,历史更钦佩一位伟人具有独领风骚的手笔。

毛泽东独立风骚的手笔不仅震动了重庆文坛,更震动了十分敏感的政坛。

一桩笔墨韵事陡然转化成了政治斗争。

重庆的一些报刊连篇累牍发表批判文章,有的甚至刊登谩骂式的和词。

一首署名“雷鸣”的和词说的是那样的透底:“草莽英雄,林泽豪杰,巧饰文词虫贝雕。

休夸耀,看青天白日,旗遍今朝。

”谩骂归谩骂,敏感的国民党宣传部门十分清楚,一首《沁园春·雪》,使毛泽东及其主张在政治的天平上增加了文化人格的几多分量。

他们私下组织一些舞文弄墨之士,试图写出一首超过《沁园春·雪》的词,然后以国民党领袖人物的名义发表。

可策划半天,最终也拿不出像样的词作,只得悻然罢手。

已经回到延安的毛泽东,看到重庆报刊上那些曲解生事的和词,只说了一句,“国民党骂人之作,鸦鸣蝉噪,可以喷饭”。

诗人只是毛泽东诸多身份中并不那么重要的一种,他有更多更大的历史使命,他有太多太大的事情要做。

于是,在接下来的岁月里,人们看到了:在人民解放战争的洪流中,他以运筹帷幄的战略智慧,导演了一出波澜壮阔的战争史剧;在开天辟地的庄严时刻,他和战友们踏着古旧尘封的皇城砖道,宣告中华民族迎来了一个历史的新纪元;在百废待兴的日子里,他和战友们领导站起来的中国人民重振山河,荡涤了旧社会的污泥浊水;在战火烧到国门口的时候,他毅然决策,打了一场让中国人扬眉吐气的抗美援朝战争;在凯歌行进的岁月中,他把目光投向历史的更深处,开创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确立了崭新的社会主义制度;在进入社会主义社会之后,他又艰辛地探索着中国式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在东西方冷战对峙和风云变幻的国际局势面前,他始终警觉地关注着祖国的独立和安全,并在迟暮之年开创了中国外交的新格局。

历史给了毛泽东激情,历史演变的波澜壮阔也给了他独有的创造灵感和非凡的写作方式。

昆仑之巅,长城之墙,仿佛是他胸中的笔;华夏大地,高天厚土,仿佛是他笔下的纸;黄河的水,长江的浪,仿佛是他纸上的墨;炮声隆隆,千里莺啼,是诗人诗中的平仄和韵脚;万丈长缨,百舸争流,是诗人诗中的遣词和意境;屹立山顶的松,扎根原野的草,翔飞中天的鸟,游弋江湖的鱼,还有那一年四季无比绚丽的花,从南到北迎风招展的旗,这千般风情,这万种生灵,便是跳动在诗中的字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