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EPO图文结构教案《心声》
《心声》教案模板
《心声》教案模板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运用《心声》中的关键词汇和表达方式。
(2)能够分析并描述故事情节和人物性格。
(3)能够运用文本中的情节和人物关系进行创意写作。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和讨论,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通过角色扮演和表演,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和表演能力。
(3)通过写作练习,提升学生的写作技巧和创造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兴趣和热爱。
(2)培养学生对人性、情感和人际关系的理解和同情心。
(3)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第一课时:阅读理解(1)阅读《心声》全文,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关系。
(2)讨论并分析文本中的关键词汇和表达方式。
(3)回答与文本相关的问题,巩固对文本的理解。
2. 第二课时:角色扮演和表演(1)学生分组,选择喜欢的人物角色。
(2)根据文本内容,进行角色扮演和表演。
(3)教师评价学生的表演能力和对角色的理解。
三、教学资源:1. 《心声》文本材料。
2. 词汇卡片和字典。
3. 表演道具和背景布置材料。
四、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和讨论积极性。
2. 阅读理解测试成绩。
3. 角色扮演和表演的质量。
4. 写作练习的创新性和表达能力。
五、教学步骤:1. 导入:介绍《心声》的作者和背景,激发学生的兴趣。
2. 阅读理解:学生阅读文本,回答问题,讨论文本内容。
3. 角色扮演和表演:学生分组,准备角色扮演和表演。
4. 写作练习:学生根据文本内容,进行创意写作。
六、教学扩展活动:1.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心声》中的主题和象征意义。
2. 制作海报:学生根据文本内容,制作相关主题的海报。
3. 分享与展示:学生向全班展示海报,并简要解释其设计与文本的联系。
七、教学反思:2. 思考并记录教学中的优点和不足之处,为后续教学提供参考。
八、教学评估:1. 学生自评: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成果进行自我评估,包括理解、表达和创造力等方面。
初中语文心声教案
初中语文心声教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阅读《心声》,使学生了解作者冰心的生平事迹及作品特点,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学会欣赏文学作品。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作者对母亲、祖国的热爱之情,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学会关爱他人。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分析作品主题,体会作者的情感。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作品,将课文内容与实际生活相结合。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简要介绍作者冰心的生平事迹及作品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心声吗?你们有过心声想要表达的时候吗?二、自主学习(10分钟)1. 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心声》,理解故事情节,感受作者的情感。
2. 学生通过课下注释和查阅资料,了解课文中的生僻词语和背景知识。
三、合作探讨(15分钟)1. 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课文内容,深入理解作品主题。
2. 各小组派代表分享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四、情感体验(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对课文中所表达的情感的理解和体会。
2. 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教师点评并引导学生学会关爱他人。
五、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作品主题和作者情感。
2. 提醒学生要关注身边的人和事,学会表达自己的心声,关爱他人。
六、课后作业(课后自主完成)1. 请同学们结合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我的心声”的作文。
2. 家长参与评价,关注学生在家庭中的表现,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和情感体验等方式,使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作者的情感。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节奏,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同时,要将课文内容与实际生活相结合,引导学生学会关爱他人,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心声》 教案教学设计
《心声》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体会《心声》这篇文章中所表达的作者情感和内心世界。
2. 通过学习本文,提高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和对人生价值的思考。
3. 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二、教学内容1. 课文朗读:让学生朗读课文,感受作者的内心情感。
2. 课文解析:详细讲解课文内容,分析作者的心态和情感变化。
3. 讨论交流: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对于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三、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更好地感受作者的内心世界。
2. 互动式教学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高他们的思考和表达能力。
3. 启发式教学法: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四、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课文《心声》的作者和背景。
2. 课文朗读:让学生朗读课文,感受作者的内心情感。
3. 课文解析:详细讲解课文内容,分析作者的心态和情感变化。
4.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对于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5. 总结发言:让学生谈谈对本课内容的理解和体会。
五、作业布置1. 请学生回家后,向家人分享课文《心声》的内容,并谈谈自己的感悟。
3. 预习下节课的内容。
六、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了解他们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2. 评价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思考问题、表达观点的能力。
3. 检查作业,了解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吸收情况。
七、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进行文学创作,如写一篇以“心声”为主题的短文。
2. 邀请家长参加课堂,让学生向家长分享课文内容和自己的感悟。
3. 开展一次以“心声”为主题的班会,让学生分享自己的心情和困惑,增进同学之间的了解和关爱。
八、教学资源1. 课文《心声》文本。
2. 与课文相关的背景资料。
3. 学生作业样本。
4. 课堂讨论记录。
九、教学注意事项1. 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情绪变化,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
2. 在讲解课文时,注意语言的生动形象,让学生更好地感受作者的情感。
《心声》优秀教案
《心声》教案设计一、导入1分同学们小学学过一篇课文《凡卡》,描写了一个叫凡卡的孩子,由于生活所迫,九岁就到鞋店做学徙。
那儿的老板动不动就打凡卡,凡卡的生活悲惨极了!他给爷爷写信,向爷爷说自己的痛苦,还回忆以前在乡下时和爷爷一起过的幸福生活。
他多么希望爷爷能带他回乡下去啊!可是他的心声却只能在梦中实现。
今天我们来看看一个叫李京京的同学,他有什么样的心声?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心声》作者是,请看大屏幕,这篇小说二、资料助读三、出示学习目标请看大屏幕,今天我们的学习活动,说内容,寻美点,会有六个小活动,需要我们一起完成。
同学们,有没有信心。
早就听说我们9 班的同学个个都是好样的,果然气势不凡。
四、阅读活动(一)、概说内容(13分)过渡:了解同学们的预习情况,要求:根据已有的内容,在横线上填入恰当的内容。
1、概说情节(2分)(填空)(同学们预习很到位,概括很精炼、准确。
你们看,通过这个小活动,文章的思路、结构就很清楚了。
)2、评说人物(8分)(1)小说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这篇小说塑造了哪些人物?第二个活动,评说人物。
活动要求:跳读课文,任选一位人物,在书上做好批注,然后用简洁的语言说说他们是怎样的人?请以这样的句式说话。
(批注3分钟,交流5分钟)同学们的发言很精彩,对人物的评说精辟、独到。
主人公京京是多么勇敢,多么善良,可爱的孩子,可是在学校得不到老师的关爱、同学的友爱,在家里也感受不到父母的疼爱。
多么可怜,心里是多么压抑,憋屈,由此来看,小说取名(3)析说心声(3)《心声》的含义是什么?,(解题和把握主题)学习一篇小说,不仅仅要了解内容,明确主旨,还应该从多方面、多角度深入对文章进行品读,寻求美点。
那么品读一篇小说可以从哪些角度来寻求文章的美点呢?(人物的刻画,情节的安排,环境的描写,语言)师:我们接下来就主要从这几方面来对小说进行美点品读。
(幻灯)人物语言情节(二)、寻美点25分(1)先在书上做好批注,可以自己独立思考或与同学合作赏析、。
《心声》教案(人教版九年级必修教案设计)
《心声》教案(人教版九年级必修教案设计)《心声》教案沱牌实验学校谢淑容知识与能力目标:把握小说塑造的人物形象,辩证理解人物的社会意义,理解“心声”的深刻含义。
过程与方法目标:创设问题情景,引导学生结合生活体验,通过教师、学生和文本的平等对话,挖掘人物的内心世界,深刻理解文章主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引导学生学习主人公李京京对美好生活的执著追求,培养学生的爱心和平等待人的良好品质。
教学重点:分析心理描写,调动生活体验,把握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
教学难点:研讨教育现象,领会文题“心声”的深刻含义。
教学准备:第一课时教学任务:梳理故事情节,整体把握文章内容,初步感知人物形象。
教学过程(第二课时)教学构思:以“心声“为切入点,利用问题创设情景,说出三个心声:李京京的心声、读者的心声、作者的心声;获得三个方面的启示:文学欣赏的启示、人生的启示、写作的启示。
一、复习提问:上节课我们通过阅读课文,,理清了故事情节,初步感知了人物形象,请和老师一起回顾一下。
1、《心声》主要表达的是谁的心声?2、本文主要的故事情节是怎样的呢?3、初步感知的人物形象具有怎样的性格特点?二、导入新课文章最精彩的部分就是公开课上,各种角色粉墨登场,舞台序幕即将拉开,事情真的会如程老师所预料的那样顺利进行吗?三、问题探究1、李京京是在怎样的情况下获得朗读机会的?他在举手前内心经历了怎样的波澜起伏?你支持他举手吗?说出你的理由。
2、你觉得这个机会稳当吗?说出你的理由。
3、李京京在朗读课文的过程中,为什么又想起了爷爷和妮儿?4、小结“心声”的含义5、李京京的朗读成功吗?从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四、体验反思1、李京京的朗读为什么能感动大家?从中你获得关于文学欣赏的什么启示?2、你喜欢李京京吗?从他的经历中你获得了怎样的启示?3、李京京如愿似偿的完成了在公开课上朗读课文的愿望,但他未来的生活将怎样继续,他命运仍让我们牵肠挂肚。
作为读者的你,想对程老师或京京的父母说点什么?想给李京京送上怎样的祝福?4、你明白作者的心声吗?五、拓展延伸:请以”×× ,我想对你说”为题写一封信, 把你最想说的心里话说给最想的人听。
《心声》教案设计
《心声》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课文《心声》的主要内容,把握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
(2)学会生字词,并能正确运用。
(3)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分析课文中的描写手法和表达方式。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提高批判性思维能力。
(3)运用课文中的描写手法,进行创意写作。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家庭、友情、梦想的真挚情感。
(2)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勇敢追求梦想的品质。
(3)增强学生对人际关系的理解,学会关爱他人。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课文《心声》的主要内容及其人物形象。
(2)分析课文中的描写手法和表达方式。
(3)学生能够运用课文中的描写手法进行创意写作。
2. 教学难点:(1)理解课文中的深层含义和象征意义。
(2)如何把握人物情感变化和心理活动。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课文《心声》的作者和背景。
(2)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引导学生进入课堂学习状态。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关系。
(2)学生通过课文注释和学习资料,学会生字词。
3. 合作探讨:(1)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描写手法和表达方式。
(2)学生分享讨论成果,进行互动交流。
4. 课堂讲解:(1)教师针对课文内容进行详细讲解,解答学生疑问。
(2)教师举例分析课文中的描写手法,如外貌描写、心理描写等。
5. 练习与反馈:(1)学生进行阅读理解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2)教师及时给予反馈,指导学生纠正错误。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阅读理解评价:通过课后练习和测试,评估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
3. 创意写作评价:教师对学生的创意写作进行评价,关注学生在写作中的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五、教学资源:1. 课文文本《心声》。
《心声》 教案教学设计
《心声》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体会《心声》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和情感表达。
2. 提高学生对语文阅读的兴趣,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思考能力。
3. 引导学生学会关注身边的人和事,培养学生的同理心和关爱他人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1. 课文《心声》的阅读与理解。
2. 分析课文中的情感表达和人物关系。
3. 讨论课文中的主题和道德观念。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引导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课文中的问题。
2. 使用案例分析法,分析课文中的具体情境和人物关系。
3. 运用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分组讨论并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四、教学步骤:1. 引入新课:通过介绍课文作者和背景,引起学生对课文的兴趣。
2. 阅读课文:让学生独立阅读课文,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关系。
3. 问题讨论: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分析课文中的情感表达和主题。
4. 案例分析:分析课文中的具体情境,引导学生理解和关注人物的内心世界。
5.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感受,并进行交流和互动。
五、教学评价:1. 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评估:通过课后作业和课堂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
2. 学生思考和分析能力的评估:通过问题讨论和案例分析,评估学生的思考和分析能力。
3. 学生讨论和互动能力的评估:通过小组讨论,评估学生的讨论和互动能力,以及观点的清晰表达。
六、教学资源:1. 课文《心声》原文。
2. 与课文主题相关的视频材料。
3. 学生用书《心声》相关章节。
4. 笔记本、文具等学习用品。
七、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心声》的主要内容,分析情感表达和人物关系。
2.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的主题和道德观念,联系实际生活进行思考。
八、教学进度安排:1. 第一课时:引入新课,阅读课文,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关系。
2. 第二课时:问题讨论,案例分析,小组讨论。
九、课后作业:1. 请学生复述课文《心声》的主要内容,并简要描述自己最喜欢的角色。
《心声》教学设计教学教案
《心声》教学设计教学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目标了解《心声》的故事情节和主要人物。
理解故事中所传递的情感和价值观。
掌握一些重点词汇和短语的用法。
1.2 技能目标能够独立阅读和理解短文。
能够运用所学词汇和短语进行口语表达和写作。
能够分析和讨论故事中的情感和价值观。
1.3 情感目标通过阅读和讨论,培养对他人情感的理解和关爱。
培养对自己情感的认知和表达能力。
培养对学习和生活的积极心态。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教材内容教材:《心声》短文。
故事情节:一个内向的男孩在一次意外中失去了双亲,被送到一所孤儿院。
他在那里遇到了一位温柔的老师,通过与老师和同学们的互动,他逐渐打开心扉,找到了自己的心声。
2.2 教学资源教学课件:包括故事情节的图片、重点词汇和短语的释义。
教学视频:关于《心声》的朗读或表演视频。
讨论问题:关于故事情节、情感和价值观的问题。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通过播放《心声》的朗读或表演视频,引起学生对故事的兴趣。
引导学生思考:你们曾经经历过什么让自己感到伤心或开心的事情?3.2 阅读理解学生独立阅读《心声》短文,理解故事情节和主要人物。
教师提问关于故事情节和人物的问题,检查学生的理解程度。
3.3 词汇和短语学习教师引导学生学习和复习故事中的重点词汇和短语。
学生通过例句和练习题来巩固所学词汇和短语的用法。
3.4 情感讨论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和讨论故事中的情感和价值观。
学生分享自己对故事中情感的理解和感受。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参与程度,了解他们对故事情节和情感的理解。
4.2 阅读理解测试设计一份阅读理解测试题,测试学生对故事情节和人物的理解程度。
4.3 口语表达和写作学生进行口语表达和写作练习,展示他们对故事情感和价值观的理解。
第五章:教学延伸5.1 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和挑战,以及如何克服它们。
5.2 创作短剧学生分组创作一个小短剧,表现故事中的情感和价值观。
《心声》教学设计教学教案
《心声》教学设计教学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1.1 教学目标了解并体会《心声》这篇文章所传达的主旨和情感。
提高学生对语文学科的阅读理解和表达能力。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综合分析能力。
1.2 教学内容文章背景介绍:《心声》是一篇描写一个学生在学校生活中所经历的心路历程的文章。
文章主旨分析:通过阅读文章,学生能够理解到每个人内心都有自己的心声,我们应该尊重和倾听他人的心声。
重点词汇和短语的学习与运用。
第二章:教学方法与手段2.1 教学方法阅读理解:学生通过自主阅读和小组讨论,理解文章的主旨和情感。
表达练习:学生通过写作和口头表达的方式,表达自己对文章的理解和感受。
批判性思维:学生通过分析和讨论,培养对文章内容进行批判性思考的能力。
2.2 教学手段教学PPT:使用PPT展示文章的背景信息、重点词汇和短语。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写作练习:布置相关的写作任务,让学生通过写作来表达对文章的理解和感受。
第三章:教学步骤与活动3.1 导入引入话题:通过提问学生对“心声”的理解,引起学生对文章的兴趣。
展示文章背景:介绍文章的背景信息,让学生对文章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3.2 阅读理解自主阅读:学生自主阅读文章,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和情感。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分享对文章的理解和感受。
3.3 重点词汇和短语学习展示重点词汇和短语:通过PPT展示文章中的重点词汇和短语。
学生练习:学生通过练习运用这些词汇和短语,加深对它们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第四章:教学评价与反馈4.1 教学评价学生表达练习:评估学生在口头表达和写作中的语言准确性和表达清晰度。
批判性思维分析:评估学生在分析和讨论中的逻辑性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4.2 反馈与改进学生反馈:鼓励学生提出对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意见和建议。
教学改进:根据学生的反馈和教学评价,进行教学内容和方法的调整和改进。
第五章:教学资源与参考资料5.1 教学资源教学PPT:提供PPT课件,方便学生复习和回顾。
《心声》教学设计 教案教学设计
《心声》教学设计教案教学设计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目标了解《心声》的故事情节和主要人物。
掌握故事中的重要事件和情节发展。
理解故事中的主题思想和情感表达。
1.2 技能目标提高阅读理解能力,能够理解和分析故事的内容和意义。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对故事中的情感和人物进行分析和评价。
1.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同理心,能够理解和感受故事中人物的内心世界。
激发学生对家庭、友谊和人生价值的思考和反思。
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教材内容《心声》是一部描写一个青少年成长故事的小说,通过主人公的内心独白,展现了他在面对家庭、学校和友情时的困惑、挣扎和成长。
2.2 教学资源小说《心声》的纸质或电子版本。
教学PPT或教学课件。
小组讨论指南或问题列表。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通过引入问题或情景,引发学生对《心声》主题的思考和兴趣。
引导学生回顾自己的成长经历,激发学生对小说内容的好奇心。
3.2 阅读与理解学生独立阅读《心声》全书,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关系。
教师提供阅读指导,帮助学生理解故事中的难点和重点。
3.3 讨论与分析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故事情节、人物和主题的理解和感受。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批判性思考,对故事中的情感和人物进行分析和评价。
3.4 写作与表达学生之间进行互评和反馈,提高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第四章:教学评估4.1 评估方法教师通过观察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讨论分析和写作表达能力进行评估。
学生之间的互评和反馈也是评估的重要方式之一。
4.2 评估内容评估学生在阅读理解方面的能力,包括对故事情节、人物和主题的理解。
评估学生在讨论分析方面的能力,包括批判性思维和团队合作能力。
评估学生在写作表达方面的能力,包括语言表达和逻辑思维能力。
第五章:教学延伸5.1 延伸活动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或情景模拟,深入体验故事中人物的内心世界。
学生可以选择其他相关的小说进行阅读和讨论,拓宽视野。
5.2 教学资源拓展推荐其他与《心声》主题相关的小说、电影或文章,供学生进一步阅读和探讨。
第12课《心声》教案、课件(人教新课标九年级上)-12心声doc
12 心声【目标与分析】1.知识与技能:⑴简要复述小说内容,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⑵分析和评价小说人物形象,理解“心声”的含义。
『分析』此目标就是让学生理清文章的思路并会复述故事情节,不断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明白小说是借助人物形象刻画来体现主题。
⒉过程与方法: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通过课前预习课文,整体感知:课上速读课文,掌握故事情节;课中精读课文,理解人物形象的刻画;独立思考,讨论交流,理解文章主题和细腻的心理描写;联系自己的生活经历,明白小说所反映的问题。
『分析』根据本文篇幅长的特点,注重培养学生“读”的能力。
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⑴展示学生个性,引导学生从文中摄取有益的东西,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⑵让学生从京京的身上体悟亲情,懂得在今后的生活中应怎样去珍惜亲情、友情。
『分析』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提出自己不同的见解。
【教学设计思路】⒈课前预习——了解梗概——培养概括能力⒉课前演讲——复述概况——锻炼口语表达⒊课上细读——分析形象——体会人物塑造对表现小说主题的作用⒋课中讨论——“心声”含义——概括主题【重点解决与难点突破】本文重点是弄清“心声”含义,在熟识小说情节的基础上,分析小说人物形象进行归纳。
小说在塑造人物时主要运用心理描写,这是本课的难点;初次接触小说,侧重引导他们体会心理描写的特点和作用。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步骤进程】一、导入新课放奥运会主题曲《我和你》提问:你认为表达了什么主题?(或你听后有什么感受?)点:这首歌给人的感觉十分温馨,是人和人交流的那种温暖。
我们同住在一个地球村,用奥林匹克精神鼓励大家在这里健康生活,这是人类共同的心灵呼唤。
我们应构建“和谐世界”我们是一个“地球村”里的一家人应该心手相连的心声。
转:每人都有心愿,都有心声,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位学生京京的心声。
二、整体感知1、本篇小说,共换了几个场景?(地点转换)教室——树林里——教室——公开课上。
2、请用一句话概括每个场景所发生的事情。
《心声》优秀课件
2、你喜欢李京京这个人物形象吗?结合小说内容 谈谈你的看法和理由。
请用“我喜欢/不喜欢李京京,因为他_________ (举例子),所以我认为他是一个________的孩 子,他让我懂得了________________”的句式说 话。
把握要点:
李京京,他是一个朴实真诚、善良而宽 容、自信而勇敢、对生活有着美好愿望、渴 望亲情和友情,执著追求真善美的少年。
体裁: 小说
• 是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 的故事情节及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 活的一种文学体裁。
三要素: 人物、故事情节、环境。 故事情节:开端 发展 高潮 结局
2020/3/30
给下面的生字注音
发窘 jiǒng 抽噎 yē
契诃夫qì hē
窸窸窣窣xī sū 纸捻 niǎn 噗 pū
斩钉截铁jié 妒忌 dù jì 恍惚 huǎng hū
课文中有直接的心理描写,如京京课前非常想读课文 的愿望;树林里对爷爷、对妮儿的思念;课上想读课 又不敢举手的矛盾;真情投入而读过了头的懊悔等。
有间接描写,如课前渴望老师让他读书,眼巴巴地望 着老师的神态,结结巴巴地话语,课上“他咬了咬嘴 唇,郑重地举起右手”,希望得到朗读机会的动作等。
作用:细腻而真切地写出了李京京的心理历程, 使2人020/3/物30 形象刻画得真实、丰满。
学生,但忽略了普通学生,不能平等地
对待每一位学生 2020/3/30
。
1、李京京是作者着重描摹的人物,作者主要 采用了哪些描写方法来刻画他?请找出来,并 分析有什么表达效果? 心理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 、神态描写
作用:刻画出京京沉郁、倔强、认真的性格和 善良自强的个性。
2020/3/30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优秀教案心声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优秀教案心声一、教学目标〔一〕整体感知,把握小说情节,理清作者思路。
〔二〕品味言语,了解心理描写对刻画人物形象的作用。
〔三〕揣摩“心声〞的深刻含义,联系生活实际,探讨小说的现实意义。
二、课时安排:二课时三、教学过程第—课时一、导入。
听取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的感觉。
二、正音听读捻 niǎn 噗pū蜷 quán 簪zān 琅琅láng 发窘jiǒng抽噎yē恍惚 huǎnghū抽泣qì棱角清楚léng 窸窸窣窣xīsū2、听读课文,要求同学听准读音,整理故事情节。
三、整体感知课文。
学生朗读课文,思考以下问题。
1、京京为什么渴望朗读课文?又是在什么情况下完成了自己的心愿的?他能不能读好课文呢?当李京京看到讲义上印的(凡卡)时“他喜欢极了〞,因为凡卡使他想起乡下跟爷爷在一起的幸福生活,想起了和妮儿一块儿摘桑果、吃桑果的趣事。
课后听了赵小桢“软绵绵、奶声奶气〞地练习,更增强了他公开课上事先安排好的赵小桢不敢举手,别人更不敢举手,只有李京京举起了手。
“程老师有点慌乱了〞,在实在没有人举手的情况下,处于无奈,程老师只好叫李京京读。
凡卡的遭遇引起了有着相似经历和同样不幸命运的李京京深深的共鸣。
他读得声情并茂,“教室里一片寂静〞,大家都被感激了。
2、嗓子沙哑的李京京为什么想读而且一有时机就能读得很感人,而声音又脆又甜的赵小桢事先容许了读,却最终没有勇气在公开课上举手,担忧自己读不好。
李京京和赵小桢的区别在于,朗读过程中是否有自己的感情参与。
〔当然感情参与的前提并不限于相似的经历,而应当是朗读者在理解的根底上进行的体验性阅读。
凡卡是个穷孩子,朗读时要精确地把握住他的感情,而不能读成爱撒娇的小姑娘的感情。
〕3、李京京在完成心愿的过程中,吐露了怎样的“心声〞?心声:凡卡的故事唤起了他深埋在心底的亲情和友谊,他渴望将自己内心的感情表达出来。
4、李京京为什么关注赵小桢等人练习?明确:“他喜欢极了。
《心声》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选修)
《心声》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选修)1.知识与技能:⑴简要复述小说内容,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⑵分析和评价小说人物形象,理解“心声”的含义。
⒉过程与方法: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通过课前预习课文,整体感知:课上速读课文,掌握故事情节;课中精读课文,理解人物形象的刻画;独立思考,讨论交流,理解文章细腻的心理描写。
根据本文篇幅长的特点,注重培养学生“读”的能力。
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展示学生个性,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重点与难点】本文重点是弄清“心声”含义,在熟识小说情节的基础上,分析小说人物形象。
小说在塑造人物时主要运用心理描写,这是本课的难点。
【教学时数安排】一课时一、导入[师板书课题]:同学们,看到这个标题,你想到了什么呢?生1:我想知道这“心声”来自于谁。
生2:我想知道“心声”到底指的什么。
生3:我猜“心声’’背后一定有一个感人的故事,那会是怎样一个故事呢?师:我也和大家一样好奇,那么就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一起走进主人公的心灵深处,倾听他的心声吧。
(通过激趣质疑,引发学生对新课的主动思考,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出教学环节。
)二、作者简介黄蓓佳江苏如皋人,出生于1955年6月27日。
1973年1月毕业于江苏省黄桥中学,1974年下乡插队,1977年考入北京大学中文系文学专业。
毕业后曾在江苏省外事办公室工作三年,1984年底调入江苏作协任专业作家。
现为江苏作协副主席、江苏作协创作室主任。
从1973年在上海《朝霞》丛刊发表处女作《补考》起,至今发表长、中、短篇小说、散文随笔、儿童文学、电影视剧本五百余万字。
作品:《新乱世佳人》、《小船,小船》、《追你到天涯》、《忧伤的五月》三、检查预习读准下列加点字的读音。
噗嘟囔簪子棱角分明蜷抽噎发窘窸窸窣窣四、温故知新展示课件:①小说是以________为中心,通过______的叙述和______的描写来反映______的文学体裁。
②小说有三个要素______、________和_____,其中主要要素是________。
《心声》教案(人教版九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
《心声》教案(人教版九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教材分析:小说通过刻画感人肺腑的学生李京京的形象,表达了众多受教育者的心声:呼唤教师对学生的尊重和爱护,呼唤珍视学生的美好情感和独特的体验。
揭示了社会生活和义务教育中普遍存在的一些令人深思的问题。
教学目标:1、积累字词,把握小说塑造的人物形象。
2、复述故事情节,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及对小说的阅读和分析能力。
3、学习主人公对美好生活的执著追求精神。
教学重难点:1、分析心理描写,把握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2、研讨教育现象,领会文题含义。
教学方法:诵读法、研讨法教具:多媒体课件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由“希望工程的图画”导入。
大家认真观察这幅图画,从这个小女孩的大眼睛里你看到了什么?―――渴望求知,渴望被关爱的心声。
今天,我们共同学习当代著名女作家黄蓓佳的一篇小说,走进另一个儿童的心中,去感受一下他的心声。
(板书课题,作者)二、新授:1、出示教学目标(先让我们了解一下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请学生朗读)2、学生朗读课文,积累字词(出示字词幻灯片,学生自读,出示拼音,学生齐读)3、整理思路,准备复述故事情节(请生复述)4、为了加深对课文的印象,结合课件,再次提取课文内容。
5、板书故事情节。
(课文以时间为序,以京京朗读为线索,安排故事情节。
板书情节)师:在这个故事中,京京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们为他而感动。
下面呢,我们一起走进小说中,去深刻了解、认识这个少年。
6、精读课文相关片段,合作探究下列问题: 李京京为何那么想读《万卡》这篇课文? 你喜欢李京京这个人物吗? 你怎样看待文中的程老师? 探讨标题的含义7、学生思考上述问题,讨论并探究问题,整理作答。
师:京京为何那么想读《万卡》这篇课文?提示:京京想读《万卡》是为了出风头吗?你认为他读的好不好?学生回答,教师出示幻灯片明确:师:――特殊的经历,特殊的家庭境遇使他与作品中的万卡极为相似,使他对万卡有着感同身受的理解,情感上产生了共鸣,他渴望倾诉,渴望发泄心中的郁闷,所以他非常希望在公开课上朗读《万卡》这篇小说。
九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心声
九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心声【教学目的】1、把握小说塑造的人物形象,理解“心声”的深刻意义,学习主人公对美好生活的执著追求。
2、体会和学习小说的艺术特色──插叙手法、心理描写、细节描写、结构上的双线交织和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3、学习缩写。
【教学理念】提倡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精神;提倡教师、学生和文本的平等对话;提倡编者意图、写作意图和学习意图的和谐会通,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
【教学内容】《心声》是发表于80年代初期的反映教育问题的一篇小说。
小说通过刻画感人肺腑的学生李京京形象,借主人公之口表达了众多受教育者的心声──呼唤教师对学生的尊重和爱护,呼唤珍视学生的美好情感和独特体验。
这是一篇自读课文,根据文章的特点,我们在引导学生自读的基础上要遵循学生认知的原则:要研讨小说写了什么,怎样写的,为什么这样写;要在把握小说人物、情节和环境的基础上,重点探究小说的主题和艺术特色。
为了充分调动和促进学生自主阅读,营造宽松的阅读环境,拟安排两课时学习本文。
【课前准备】1、学生借助工具书扫除字词障碍,阅读课文。
2、教师准备有关资料,以便引导学生多角度解读课文。
【教学设计】第一课时一、导入(听取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的感受。
)面对人生,成长中的我们有太多的话要说,让我们一起走进小说《心声》,去听听主人公的心声。
二、整体感知,把握情节1、学生快速阅读课文,提取故事主要情节进行复述:示例:在一次语文公开课的准备过程中程老师设计了让学生表情朗读小说《万卡》的教学环节。
学生李京京被《万卡》深深吸引而无比喜欢,很想参与课文的表情朗读。
他的这—愿望遭到老师的断然拒绝和同学的无端嘲笑最后,在公开课上,当程老师的按部就班被学生的怯场打乱时,李京京举起了手,用沙哑的嗓子满怀感情地朗读了课文,表达了主人公)卡和自己的心声。
2、在复述的基础上,进一步梳理故事情节把握文章内容:故事的开端:李京京朗读课文的请求遭到拒绝。
故事的发展:李京京用真情和独特的体验朗读课文。
《心声》教学设计教案板书设计
《心声》教学设计教案板书设计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心声》教学设计优秀教案板书设计
建阳市小湖中学:黄正春
教学目的:
1.把握小说塑造的人物形象,理解“心声”的深刻意义。
2.学习本文通过心理描写刻画人物形象的手法。
3.培养学生的爱心和平等待人的良好品质。
教学重点:
本文重点是弄清“心声”含义,在熟识小说情节的基础上,分析小说人物形象进行归纳。
教学难点:
小说在塑造人物时主要运用心理描写,这是本课的难点;初次接触小说,
侧重引导他们体会心理描写的特点和作用。
课前准备:
1.学生借助工具书扫除字词障碍,阅读课文。
2.教师准备有关资料,以便引导学生多角度解读课文。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歌声激趣、导入新课。
同学们,先请你们欣赏一段歌曲《爸爸妈妈听我说》,歌中唱道“你对我好,我心里都知道,我学学这个学学那个忙得不得了,我的烦恼又有谁能知道,学得太多学得太杂消化不了……”道出了多少孩子心中的感慨,诉说了多少孩子的心声。
今天让我们一起去聆听黄蓓佳阿姨笔下的小学生李京京的“心声”吧!
二、速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说题目(根据你的理解补出题目前后的空白的心声)
明确:
李京京渴望得到锻炼机会,渴望得到老师和同学的肯定、理解和尊重;渴望父母和谐,家庭温暖;渴望亲情和友谊而想念爷爷和儿时玩伴;渴望情感的倾诉与宣泄。
2、说情节
(1)本篇小说,共换了几个场景?
教室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时形态:标准课
族中学
教师:农高峰
根据课文中的阅读材料“都跟着跑起来了”的描述制作课件,播放课件,激发学生讨论引入课题。
3
教师先向学生指出从众现象的两重性特征。从众既有积极作用,也有消极影响。
8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完成课文中的探究活动,认识从众的消极影响。
28
教师小结这一层次的教学,着重向学生强调青少年的盲目从众是走向违法犯罪的开始。
6
教学目标:
1、理解从众的含义。2、了解从众产生的原因。3、明确从众行为的是与非。4、掌握避免消极从众的方法。
教学重点:目标2、目标4
教学难点:目标3
(动3+想+讲
1、分组讨论,拓展思路,联系实例,自己总结认识从众现象,结合自己的实际讨论和反思,理解从众的含义。(动+想+讲)
2、把从众现象分为心理从众和行为从众两类组织讨论,讨论后,向全班汇报,进一步认识从众现象。(动+看+想+讲)
1、引导学生阅读课文中的第一个阅读材料,之后概括出从众的积极意义,(看+讲+听)
2、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提出自己更多的看法,并让学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写到微卡上,把微卡贴在中板上,各小组长分别宣读本组的答案。(看+做+想+讲+听)
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1、引导学生阅读“福尔顿的习惯”及“愚蠢的毛毛虫”。
2、结合这两个材料列举学生从众的一些表现,指出从众现象的消极影响。
3、学生讨论交流后,列举更多从众消极方面的影响。
(动+看+想+讲+听)
1、学习了这一内容你知道了什么叫从众,及从众现象产生的原因,认识了从众现象的利与弊。(想+讲+听)
2、掌握避免消极从众的方法。
(想+讲+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