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文化高中历史论文
高中以文化为话题的议论文【三篇】
高中以文化为话题的议论文【三篇】导读:本文高中以文化为话题的议论文【三篇】,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篇一】当烟花烂漫绽放时,恐怕只落得稍纵即逝。
当清酒一饮而尽时,恐怕只落得淡雅恬静。
当古典文化如烟花,又似清酒时,恐怕也渐行渐远,被人遗忘。
我们为现代的爱情悲剧所痛苦梨花带雨时,可曾念起那一曲葬花咏调的忧愁凄美,那与贾郎的永别,也深深地埋下了庭院那深深几许尘土中。
当这一曲秦殿的歌台暖响归于沉寂,那一轮汉宫秋月正清辉当空。
当仕途的紫带红袍归于沉寂,那一丛东篱黄菊正清香欲发。
当古典文化渐渐疏远,于水云深际寻那柳暗花明,祭奠那纷纷永恒。
文化是传承五千年的底蕴,当先祖的遗言在眼前之时,文化的传承更愈发重要。
千古的文化便是发展的基石,以底蕴架起了不朽的丰碑。
在那古典文化的熏陶中,我们更显稳重。
文化见证着历史的沧桑,渗透着不一样的经典。
当鲁迅笔下的文字跃然于纸上,见证了新中国的艰难;当陶公的东篱遇见南山之时,见证了隐逸的淡泊与高雅;当曹雪芹的红楼大观竣工之时,见证了历史的沉淀与兴衰。
古典的文化便是五千年的见证,当他悄然欲逝时,应留住这见证文字的精华。
灵魂的跳动彰显文化的含义。
保尔的振臂一呼,唤醒了多少沉寂的灵魂;游子身上的线衣,感动了多少人的心;出师一表,震撼了一颗颗洒热血,挥细汗的忠赤之心。
当古典的隽永透过那黄页叙述深情,唤醒我们的灵魂之时,是否应该把这种震撼埋于黄土庭院,彻底忘却呢?……李太白:“飞流直下三千尺”的豪放和壮观;鲁迅“横眉冷对千夫指”的誓不低头;顾城的“黑夜给予的黑色眼睛”。
经典是经过千锤万打的,文化是不会随时间和记忆而风化。
怀念经典,文化的脚印离我们现实生活越行越远。
如今的流行,是否能打开李易安的心笺,是否能如冰心一般叩开我们的心扉?停船泊舟,载着文化的一叶轻舟在淡雾之下越发朦胧。
当记忆已远去时,我们才来祭祀;当文化如烟火清酒消散时,方来感知心灵的悸动。
我们应撑一长篙,向浓雾更浓处漫朔,寻觅文化的足迹,体会那暗香盈袖,云淡风轻。
高中历史小论文范文
高中历史小论文范文
《高中历史的重要性》
历史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镜子,是人类文明的记忆。
而在高中历史课程中,学生们不仅仅是在学习过去的事件和人物,更重要的是通过历史学习,培养历史意识、文化自信和审辩能力。
首先,历史课程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
历史课程通过讲解历史事件和人物,使学生们对历史的发展有了更清晰的认识,从而产生对过去的兴趣和思考。
通过了解历史,学生们能够更好地理解世界的多样性和变迁,形成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从而培养了历史意识。
其次,历史课程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
通过学习历史,学生们能够了解各个历史时期不同文化的特点,认识到自己的文化传统的独特性和宝贵性,进而形成对自己文化的自豪感和认同感。
这样的文化自信,有助于学生更好地应对国际交往中的文化冲突和文化领先,有利于维护国家文化安全。
最后,历史课程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审辩能力。
历史课程要求学生不仅仅了解历史事件和人物,更需要通过批判性思维和论证能力,对历史事件进行分析和评价。
这种学习方法,培养了学生的分析和辩证能力,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历史事件的背后原因和影响,提高了学生的思辨能力。
综上所述,高中历史课程不仅仅是为了让学生了解过去的历史,更重要的是通过历史学习,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文化自信和
审辩能力。
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在未来的道路上更加自信和坚定。
高中历史:新文化运动的特点
高中历史:新文化运动的特点史料一孔子生长封建时代,所提倡之道德,封建时代之道德也;所垂示之礼教,即生活状态,封建时代之礼教,封建时代之生活状态也;所主张之政治,封建时代之政治也。
封建时代之道德、礼教、生活、政治,所心营目注,其范围不越少数君主贵族之权利与名誉,于多数国民之幸福无与焉。
何以明之?儒家之言:社会道德与生活,莫大于礼;古代政治,莫重于刑。
——摘编自陈独秀《孔子之道与现代生活》史料二中国“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之一、著名思想家钱玄同曾写道:“我将此文看了一遍,更恍然于共和与孔经是绝对不能并存的东西,如其要保全中华民国,惟有将自来的什么三纲五伦、礼乐、政刑、历史、文字‘弃如土苴’。
”史料三我还记得先前的医生的议论和方药,和现在所知道的比较起来,便渐渐地悟得中医不过是一种有意的或无意的骗子,同时又很起了对于被骗的病人和他的家族的同情;而且从译出的历史上,又知道了日本维新是大半发端于西方医学的事实。
——鲁迅《呐喊》自序[史料解读](1)史料一信息“礼”是以儒家思想为代表的封建伦理道德,“刑”指封建专制制度。
新文化运动的斗争矛头指向封建专制制度和传统道德。
(2)史料二中钱玄同强调“共和与孔经是绝对不能并存的东西”,这表明新文化运动主张实行民主共和,坚决反对孔教。
(3)史料三表明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对中国文化认识的偏激,对东西方文化存在着绝对否定和绝对肯定的态度。
[史料运用](1)根据史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陈独秀批判儒家思想的着眼点及背景。
[提示]着眼点:儒家思想是维护封建制度的伦理道德。
背景: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壮大;民主化政治运动开展;尊孔复古逆流出现;广大民众被封建思想束缚;民主思想的广泛传播。
(2)根据史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新文化运动代表人物钱玄同、鲁迅对传统文化的态度。
[提示]钱玄同认为要实现真正的民主共和,必须彻底批判中国的封建思想,摒弃“三纲五伦”,打破传统精神枷锁。
高中历史论文案例近代中国社会变革中的思潮与文化转型
高中历史论文案例近代中国社会变革中的思潮与文化转型近代中国社会变革中的历史思潮与文化转型近代中国经历了一系列社会变革,这些变革影响了中国社会的方方面面。
而在这一历史过程中,思潮与文化转型起到了重要的推动和导向作用。
本文将从思想潮流和文化变迁两个方面,探讨近代中国社会变革中的历史思潮与文化转型。
一、思潮的变迁1. 维新思潮的兴起19世纪末,中国面临着内忧外患的深重压力,不少有识之士开始反思传统的政治和社会制度。
在这一背景下,公羊学、资治通鉴等思想逐渐兴起,倡导以新思潮代替传统观念。
两弹一星、单细胞生物、百姓生活为内容的维新思潮迅速在知识界和社会中扩散,并推动了社会制度的变革。
2. 革命思潮的兴起辛亥革命为近现代中国历史的重要里程碑,它不仅推翻了封建专制,还催生了一系列革命思潮。
民主革命思潮的兴起使得近代中国开始追求自由与民主,种种革命思潮在反帝反封建的斗争中崛起,一时间社会变革氛围弥漫。
3. 社会主义思潮的兴起20世纪四五十年代,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社会主义思潮成为中国思想的主流。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后,中国社会开始实行社会主义制度,思想和理论也开始向社会主义倾斜。
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地位、社会主义建设理论及探索方式的浮现,无一不在思想潮流变迁中彰显出来。
二、文化的转型1. 文学文化的变迁近代以来,文学文化经历了巨大的变革。
新诗运动、白话文运动等文学运动,使得古文辞的排斥逐渐流失,文化开始用更加通俗的方式表达。
这种转变推动了文学思潮的变迁,同时也提升了文学对社会变革的影响力。
2. 艺术文化的多元化近代中国的社会变革不仅反映在文学方面,艺术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西方的绘画、音乐等艺术形式进入中国,与传统的艺术形式形成了碰撞与融合。
这种文化的多元化使得中国的艺术面貌焕然一新。
3. 思想文化的批判性转变近代中国的思想文化也经历了由盲目崇拜到批判性思考的转变。
在旧社会中,传统思想的霸权地位一度压制了创新思想的表达。
高中议论文作文范文模板汇总:历史与文化等4篇文集
高中议论文作文范文模板汇总4篇篇一:历史与文化在夜深人静的时候,想想关于传统文化的事情,就像它一样多年孤寂却毫无喧闹,安静的等待着懂它的人,细细品尝。
一个关于我们民族兴衰的问题。
不难发现,我们并不注重历史文化。
我们的教育把历史放在一个不起眼的位置,学子们几乎不关心这门科目,甚至是鄙夷。
唯一一科涉及历史文化的科目却受到这样的对待。
是因为历史既不用像英语花太多时间练习发音,也不需要像数理化拼命地潜入题海?可它需要一颗爱国的心,倾听的心。
她朴素大方,没有一丝急躁,慌张,只是静静站在那儿,低着头,时而抬起水灵的眼眸,轻踮着脚尖,向远处眺望,等着那个爱她的人,可是春去秋来,那个人还没来。
简单的说,我们并不爱国。
我们中国正在“哈韩哈日”,恨不得把韩国当作我们的的祖国,但是你们知道吗?韩国许多的文化是在中国学习的,像“学长”之类的词语,可是我们中国却鲜为人知。
这又是为什么?是因为我们不注重历史的缘故。
我们把原有的中国特色文化给抹杀了,这是多么可惜啊!韩国的首都汉城又改为首尔了,知道为什么吗?因为汉城似乎跟中国有联系,韩国人不希望自己的文化被渲染中国色彩。
一家商标专利事务所对五大洲11个国家和地区的抽样查询显示,除中国香港外,其他国家和地区都在抢注“少林”或“少林寺”商标,共发现117项,平均每个国家和地区10多项。
我们难道真的要看着这些文化一步步流向国外吗?当你到国外旅游时看见一个商标名为“少林寺”,产地不是中国,你是否会油然而生一种悲哀呢?最让人遗憾的是,先前韩国抢先注册“端午节”。
我们不妨仔细想想,端午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但是如果韩国没有注册端午节,我们也是不会注重这样的一个没有假期的节日,现在米已成炊了,还能说什么呢?我想许多朋友都应该看过《我是金三顺》这一部肥皂剧。
在某个剧情中,金三顺选绿豆时,当看见产地是中国时,露出鄙夷的眼神,说“中国的不好!太便宜了。
”这句无心的话,揭露了什么?曾经的韩国是多么崇拜中国啊,在古代韩剧《大长今》也有一个剧情,中国的特派使到访,气氛特别隆重,就连韩国的皇上也对其格外尊重。
高中关于文化的议论文800字
【导语】中华文明有着悠久的历史,博大精深的文化。
下面是为您整理的高中关于文化的议论文800字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篇一】文化,总是极其微妙地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而社会生活的每个方面则无时无刻不在积极或消极地反作用于文化风貌。
在这个循环中,厂商、商品牌号的取名无疑是一支引人注目的风向标。
然而发人深思的是,大街小巷,你举目看到的牌号中往往不是“帝”、“翁”、“牵”、“后”,就是“娜”、“妮”、“奥”、“卡”,及盖率令人叹为观止。
我们不禁要问:难道我们的丈化中就只有低俗或洋化吗?难道真的只有这些字眼才能引起公众注意?难道我们就该让这样致落文化的风潮放肆在我们的社会吗!探究命名者的心态,大多只是想取一个喊得响的名字、得到更多经济效益;至于文化不丈化的,当然不在普通生活的考虑之中。
但是,他们却犯了一个产重的错误。
我们社会中的大多数人都如他们想的那样偏爱低俗拜洋的名字呜?未必见得,或许连他们自己也未必欣赏这类奄无内洒可言的字眼。
只是一种十分不良的风气咬使他们以为这种名字是和经济效益紧密相连的。
这种里风像一种烟,熏坏了人们的眼,色盲了这个社会中的许多人,只看到我们丈化中的确存在的小部分低俗和胡外而看不到其中另外许多精位的成分一一殊不知那些真正支撑起社会丈化的优秀成分,同样可以喊出人们对商家的关注。
不能让这种现象再存在下去了!对社会丈化的曲解产生出以“帝”、“翁”、“托”、“娜”为品牌的崎形果实;而当“帝右妮娜”真的普遮到各个角落、反作用于丈化直至和我们现在的丈化溶为一体,那会是多么可悲的事情!我不把这种不光彩品牌产生的原因归答于人们忍想丈化的生落,是因为目前为止,我们的丈化还是比较健康的。
但我却不敢想象,当这样的品牌名称成为一种理所当然,当不再有任何人会对之产生异议,我们的杜会连同着它所拥有的丈化会变成怎么一刹模样!是效落得令人汗旅?还是欢呼着成为了又一种“技民地”?停止了,可以停止了!你没看到文化在怒视肴你痛苦地抽摘吗?一个牌号的广而告之不仅仅是一个名称,它还匀勒出了一张文化的脸鹿。
“史料实证”素养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应用——以《新文化运动》一课为例
(此课选自岳麓版《历史》必修三第21课。
)2016年9月,由教育部颁发的《国家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征求意见稿)》中历史学科素养的五大要素为“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
史料是研究历史的基础和前提。
史料实证,是指通过严格的检验获取可信史料,并在此基础上,努力重现历史的态度和方法。
它重视历史材料在历史研究中的作用,并强调在历史研究中,有必要广泛收集数据并区分其真实性,并对其进行分类、分析和解释,最后总结其背后的规律。
因此,历史证据不仅是研究学习历史的一种方法,也是一种能力。
在历史的实际教育和教学中,有必要培养学生收集、筛选和使用史料的能力,从而教会学生进行史料实证。
做到“史由证来,论从史出”,这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历史观和历史思维能力,引导学生掌握良好的历史学习方法。
下面以《新文化运动》一课为例,探讨“史料实证”素养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新文化运动》的内容属于“现代中国先进思想”的专题。
该专题的主线是近代中国人学习西方与救亡图存紧密相连,是近代中国人思想解放的历程。
新文化运动是辛亥革命在意识形态和文化领域反封建斗争的延续。
这是近代中国意义深远的思想解放运动;它既是资产阶级领导的旧民主主义革命的高峰,也是无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前奏。
以五四运动为界,新文化运动分为两个时期。
新文化运动之后,《课程标准》也列出了中国马克思主义传播的内容,表明在《课程标准》中表达的新文化运动应该参考其早期阶段。
在教科书的五个子类中,“陈独秀和新青年”包括新文化运动的背景和运动的开始;随后的三个子目涵盖运动的内容及其影响,其中:“‘德先生’与‘赛先生’”“‘打倒孔家店’与批判旧礼教”是新文化运动在思想领域的主张;“胡适与白话文”是新文化运动在文学领域的命题;“文化平民化”凸显了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新文化运动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
《新文化运动》一课拥有丰富的历史史料———新文化运动旗手们的记录(一手史料)、《青年杂志》(后更名为《新青年》)、油画《北大钟声》(二手史料)、白话文运动相关记录等。
关于中国历史文化论文范文
关于中国历史文化论文范文中国历史文化是中华文化五千年的历史沉淀,凝聚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智慧精华。
下文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关于中国历史文化论文范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关于中国历史文化论文范文篇1浅谈中国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与发展摘要:历史文化名城是指具有深厚历史文化积淀和重要历史地位的城市,是中国特色的产物。
当前,必须正确处理好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与城市现代化建设之间的关系,在保护中寻求发展,实现历史文化名城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历史文化名城;中国城市;城市建设历史是一种动态的传承。
文化,就其本质而言,即是历史在当代的折射、认同、重新解释和升华。
这是一个民族抑或一个地域的根本凝聚力的所在。
我国历史悠久,具有丰厚的传统文化。
几千年来,人民在各个朝代中,用勤劳的双手创造了无数的珍贵财富。
这些光辉的历史文化遗产遍布祖国大地,为锦绣中华景上添花,使不少城镇成为世人瞩目的历史文化名城。
历史文化名城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灿烂文化和民族精神的集中体现。
随着岁月的流逝、战火的破坏、历史的变迁,在历史文化名城中,反映古代文明和时代特征的一些巍峨宫殿和古代建筑,有的已不复存在,有的已破损严重,有的已成为遗址,只能反映历史的足迹,很难反映历史的辉煌。
当前我国正处于改革开放、大力发展经济的新时期,城市正以空前规模在建设和发展,城市建设在争相现代化,一座座高楼拔地而起,一片片古老的街巷被抹平,城市面临雷同化和通俗化的危机。
同时,城市的特色在消失,城市的文化在消亡。
中国,一个有着5000年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文物众多,历史文化名城遍及全国,这些城镇拥有优美的自然环境、名胜古迹、乡土建筑,它们体现了中华民族灿烂的文化和历史。
城市是历史文化积淀最多的地方,是中国各地方悠久历史的例证,是人类文化的结晶。
但如今,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城市人口的增加,城市向大型化、现代化与经济化的发展,加剧了基本建设与文物保护工作之间的矛盾,一些文物建筑以及有宝贵价值的历史环境遭到破坏,城镇化建设正日益侵蚀着历史文化遗产赖以生存的环境,许多具有历史意义的传统文化名城的历史真实性正在消失。
新文化史视野下的高中历史教学
新文化史视野下的高中历史教学作者:姜慧君来源:《中学历史教学》 2017年第10期◎姜慧君江西省吉安市白鹭洲中学随着新课改的深入,高中历史课堂中趣味性与人文性缺失的问题时常成为教师教学之余热议的话题。
如何在达成教学目标的情况下,增强课堂的人文性,把历史课堂从索然无味中解脱出来,始终困扰着大部分一线教师。
历史是人的历史,历史鲜活的生命力被遮蔽在宏大叙事的洪流中。
本文从史学界颇为流行的新文化史视角出发,围绕微观史学、新叙事史学等方面,对此做一些尝试性的探讨,希冀对教师走出这一困境有所裨益。
一、新文化史:历史研究与教学的共轭20世纪70年代,西方史学界兴起了一股被称为“新文化史”的史学热潮。
至上个世纪90年代,这一潮流蔚为壮观,发展为西方最为重要的史学流派,甚至被称为历史研究的“文化转向”。
顾名思义,新文化史所强调的“转向”正是传统研究中过于注重结构主义和社会科学化研究取向的式微。
对于其主要特征,国内学者周兵曾做过概括:“一方面,它注重考察历史中的文化因素和文化层面,也就是说,历史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领域从以往偏重于政治军事或经济社会等方面转移到社会文化的范畴之内;另一方面,它提出用文化的观念来解释历史,新文化史在方法上借助了文化人类学、语言学、文化研究等学科的理论和方法.通过对语言、符号、仪式等文化象征的分析,解释其中的文化内涵与意义。
”‘11藉此,新文化史的领域变得极为宽泛。
从物质文化史、商业文化史、旅行史、家庭史、消费史、表象史,到身体史、医疗史、图像史、出版史、阅读史、大众文化、民族主义研究、性别研究、记忆和认同研究等都成为新文化史的题中应有之义。
圆可以看出,新文化史研究的曲径开拓出历史研究的宽广空间。
值得注意的是,新文化史的影响所及绝不仅限于西方,而是很快扩展到整个国际史学界。
就华语世界而言,港台地区自八十年代引进和介绍以来,新文化史已成为历史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大陆史学界在进入21世纪之后,新文化史也发展迅速,成为备受瞩目的—个研究方向。
2021新文化运动论文(独家整理10篇)范文2
2021新文化运动论文(独家整理10篇)范文 新文化运动是一些受过西方教育(当时称为新式教育)的人发起的一次"反传统、反孔教、反文言"的思想文化革新、文学革命运动,本篇文章就向大家介绍一些新文化运动论文,共同来探讨一下新文化运动这个话题。
新文化运动论文独家整理10篇之第一篇:媒介迭代视域下的五四新文化运动 摘要:人类媒介的迭代往往促使社会发生变革。
古代中国的传播媒介由龟甲兽骨和金石鼎碑迭代为竹简木牍和缣帛,之后,有了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古代欧洲的传播媒介从岩壁石刻迭代为莎草纸和羊皮纸,促进了古希腊和古罗马的文化繁荣和社会转型;之后,简牍、莎草、贝叶、缣帛、羊皮纸和桦树皮等传播介质迭代为中国发明的植物纤维纸。
在中国活字印刷思想的启发下,德国古腾堡发明新的机械金属印刷复制技术,由此推动欧洲启蒙运动和文艺复兴的蓬勃展开。
由是观之,媒介迭代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的地位和作用或不可小觑。
笔者认为,媒介迭代是五四新文化运动发生、发展的重要诱因和动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媒介技术迭代:新技术促进新思想传播;二是媒介形态迭代:新媒介构建新文化场域;三是媒介制度迭代:新环境孕养新文化队伍。
关键词:媒介迭代;印刷技术;传媒场域;新文化运动; 人类媒介的迭代,往往促使社会发生变革。
古代中国的传播媒介由龟甲兽骨和金石鼎碑迭代为竹简木牍和缣帛,之后,有了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古代欧洲的传播媒介从岩壁石刻迭代为莎草纸和羊皮纸,促进了古希腊和古罗马的文化繁荣和社会转型;之后,简牍、莎草、贝叶、缣帛、羊皮纸和桦树皮等传播介质迭代为中国发明的植物纤维纸。
在中国活字印刷思想的启发下,古腾堡发明新的机械金属印刷复制技术,由此推动了欧洲启蒙运动和文艺复兴的蓬勃展开。
值此五四运动100周年之际,用媒介迭代视角重新审视那一段波澜壮阔的历史时空,我们会有许多新的发现和新的认知。
一、媒介技术迭代:新技术促进新思想传播 钱存训说:"在古代中国,(雕版)印刷术成为一种维护传统文化和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之一。
高中历史论文现代版
高中历史论文现代版在世界历史的长河中,近代历史是一个充满战争、革命和变革的时期。
自18世纪中叶以来,欧洲和世界各地发生了一系列重大事件,改变了现代社会的面貌。
在这一时期内,科学技术的进步、政治制度的改革以及帝国主义的扩张,对世界产生了深远影响。
近代历史的主要特征之一是工业革命的爆发。
18世纪末期,英国率先实现了机器生产和工业化,这个变革不仅彻底改变了英国社会结构,也引领了其他国家的工业化进程。
随着工业技术的不断进步,城市化和劳动条件的改善成为了一个争议不断的话题,工人阶级的组织和斗争也逐步走向了政治化。
在政治领域,近代历史见证了君主专制制度的衰落和资产阶级的崛起。
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标志着君主制度逐渐被废除,民主制度开始在全世界范围内获得认可。
虽然在19世纪初期,自由主义运动曾一度盛行,但在19世纪中期,帝国主义浪潮的席卷使得民族主义运动迅速兴起。
列强在全球范围内扩张势力,导致殖民地和半殖民地国家的民族意识和民族解放运动不断增强,反对帝国主义成为了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诉求。
对于中国而言,近代历史是鲜血与烽火的历史。
从鸦片战争到辛亥革命,中国经历了一系列剧烈的变局。
国家的封建体制和政治体制在西方列强的侵略下岌岌可危,社会的动荡和变革成为不可避免的趋势。
尽管中国曾进行过一系列的改革开放,但庄严宣布“新文化运动”的开始,使中国社会出现了一场全面的革命运动。
近代中国因受帝国主义的侵略,社会矛盾尖锐使得中国经历了一系列颠覆性的事件,其对于中国的影响持续至今。
总的来说,近代历史的重要事件和变革给人类社会带来了深远的影响,这段历史时期的故事与世界各国的命运密切相连。
希望未来,我们能够从历史的教训中吸取智慧,创造出一个更加和平、繁荣的世界。
近代历史的演变也将人类社会带入了一系列新的领域。
科学技术的迅速进步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
工业革命带来的机器生产、电力和化工技术的发展,以及20世纪初期的原子物理学和生物技术的突破,深刻地改变了人类社会的面貌。
新文化运动论文
新文化运动论文新文化运动论文在日复一日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对论文都再熟悉不过了吧,通过论文写作可以培养我们的科学研究能力。
为了让您在写论文时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新文化运动论文,欢迎大家分享。
新文化运动论文1前期的新文化运动,是资产阶级新文化反对封建主义旧文化的斗争。
它开启了思想解放的闸门,激发了人们追求救国救民真理的热情,但未能给灾难深重的中国人民指明真正的道路。
随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新文化运动有了新发展。
尽管1920年后意识形态的要求日益强硬,知识分子言论的内容日益政治化,但不能把新文化现象仅仅轻视为开场或结尾时的一个插曲。
它为富有创新精神的思考和新鲜政治社会观念的普及化,创造了一个相宜的环境。
它在很大程度上恢复了中国知识分子在民国初年的幻灭感中失落了的自信和自尊。
因此,一方面,它为有计划地继续追寻目的和方向准备了道路;另一方面,它确立了对新文化思想极为重要的价值——自由探索和自我表现的价值,务实判断和合理瞻望的'价值。
这些价值的确立对中国知识分子的判断标准产生极为深远的影响,他们据此继续严格地评估后来政治的合法性,直至1949年的巨大转折,甚至延续到这以后。
“ 这个新世界与我们的文明如此不同,身处其中,我们怎能安然无动于衷?”1917年,胡适准备回国承担大任,他在美国已为此做了多年的准备,他写道,“我们如何吸收现代文明,以使它跟我们自己创造的文明互相融合,协调发展?”许多中国知识分子,包括胡适的批判者和敌人,都会认同这样的态度。
甚至那些怀旧情绪很浓的人,都很清楚不可能再回到过去时代的形态和制度。
只有极少数康有为的追随者,支持清廷于1917年7月短命而愚蠢的复辟。
对于五四前后的大多数中国知识分子例如胡适来说,问题在于,如何在过去与现在之间保持或创造一种连续性,以使中国的存在具有意义。
新文化运动论文2在新文化运动中,具有民主思想的知识分子高举“民主”和“科学”的大旗向封建主义发起了猛烈的进攻,这里的民主是指“资本主义的自由平等思想”还是指“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呢?要想正确理解民主的含义,有必要结合当时的.社会背景来分析。
优化课堂教学,培养核心素养——以《新文化运动》一课为例
优化课堂教学,培养核心素养——以《新文化运动》一课为例摘要: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主要包括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和家国情怀五大方面。
本人以《新文化运动》为例,从“结合运动背景,培养唯物史观”、“充分挖掘资源,重视史料实证”、“展开历史分析,注重历史解释”、“用心品读人物,体悟家国情怀”等方面来论述如何在优化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
关键词:历史教学学科核心素养新文化运动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形成的相对稳定的、必备的、具有历史学科特征的思维品质和关键能力,主要包括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和家国情怀五大方面。
也有人这样通俗的解释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当学生把在学校学的知识都忘掉的时候,剩下的就是素养,即历史学科能留给学生终身受用的东西。
那么,如何在课堂中不断优化教学,更好的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呢?下面本人以高中历史必修三中的《新文化运动》一课为例,谈谈在历史教学实践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一、结合运动背景,培养唯物史观唯物史观就是用唯物主义的观点看待历史的发展,包括两部分,一是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二是两大基本规律的矛盾运动原理,即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对生产力有反作用。
关于新文化运动背景的分析,课本讲到:“在北洋军阀的统治下,反动的政治势力向革命阵营猖狂反扑,妄图复辟帝制,在思想文化领域掀起一股尊孔复古的逆流……但是接受资产阶级思想的知识分子队伍也日益壮大起来,在这股尊孔复古的逆流面前,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奋起反击,在文化领域掀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反封建的新文化运动。
”以上主要是在政治、阶级和思想方面对新文化运动发生的背景的分析。
但是历史学的一个重要原理是:“经济决定政治与思想文化,文化是经济、政治的反映。
”为了使学生能更好的能够运用唯物史观来了解新文化运动发生的背景和原因,我在上课时还补充当时经济上的相关背景:“以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张裕葡萄酿酒公司为例,它是由南洋富商于1892年投资创办。
高中历史:新文化运动
新文化运动【学习目标】了解新文化运动兴起的历史背景、代表人物、指导思想、开始标志、主要内容及评价。
【知识概述】1.历史背景:(1)经济: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资产阶级力量壮大。
(2)政治:帝国主义者支持袁世凯称帝,加紧侵略中国,促使先进的知识分子寻找新出路。
(3)思想:袁世凯掀起尊孔复古逆流。
→直接原因另一方面,辛亥革命促进了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2.代表人物: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蔡元培(资产阶级激进民主主义者)3.指导思想:前期指导思想:“民主”“科学”(D德先生、S赛先生)后期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4.开始标志: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后改名为《新青年》)5.主要内容:前期:(1)提倡科学和民主,反对愚昧和专制。
(口号/核心)【第一个提出者:陈独秀】(2)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旧道德含义:指以三纲五常为核心的儒家传统道德;反对原因:儒家思想是维护封建专制统治的理论基础;(根本)袁世凯掀起尊孔复古逆流(直接)(3)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胡适:《文学改良刍议》主张以白话文取代文言文,须“言之有物”陈独秀:《文学革命论》号召建立新文学,推倒旧文学鲁迅:《狂人日记》“吃人的礼教”,把反封建内容与白话文形式结合,成为新文学的典范。
)后期:宣传马克思主义原因: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代表人物:李大钊(“第一个举起社会主义大旗的人”)著作:《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庶民的胜利》6.性质:资产阶级反封建思想解放运动7.影响:进步性:(1)弘扬了民主和科学思想,推动了中国自然科学的发展;(2)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最主要);(3)是一场全面的文化转型运动;(4)为马克思主义传播奠定基础。
局限性:对东西方文化存在绝对否定或者绝对肯定的倾向;没有结合广大群众。
8.启示:对传统文化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扬弃)【知识延伸】中国近代史上三次思想解放潮流:(1)19世纪末,资产阶级维新派与封建顽固势力围绕要不要变法,要不要兴民、实行君主立宪制,不要提倡西学、改革教育制度,进行了一场激烈的论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文化高中历史论文
一、以使用好教材和提前备好课作为提升高中历史教学效率的基础
如学习“新文化运动”时,教师先以辛亥革命推行的民主共和观点、
革命果实被窃取、先进的知识分子为中国革命的胜利实行了探索等内
容为话题,引入新文化运动这个课题,再利用多媒体教学方式,选择
新文化运动的视频或文章供学生欣赏,并让学生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评价新文化运动,培养学生用客观态度分析历史问题的水平。
接下来
对新文化运动的知识点开始解析,主要内容、先进人物的代表作品和
奋斗史,了解其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等方面的内容。
最后是重
难点知识解析,按照这种有计划,有重点的课程设计和安排,对高中
历史教学的课堂效率提升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
除了认真备课,教师
还应使用好教材知识,将前后知识点实行关联性讲解或是采用类比教学,比如在学习“新文化运动”的时代背景时,可将以往所学的相关
北洋军阀时期的知识点实行回顾,或是采用提问的方式让学生来巩固
知识点,一来能够让学生对所学知识印象更为深刻,二来能够加深学
生了解当时的社会局势,便于课文后续内容的讲解,促动课堂效率的
提升。
二、以学生为主体,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作为提升高中历史教学
的关键
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已经成为习惯,转变师生之间的教学地位成为了重点,所以多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注重他们的心理需求,并结合
实际情况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是提升高中历史教学效率的重要途径。
所谓探讨式教学,就是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前的互相沟通,构建出良好的学习氛围,能够缓解知识点的枯燥乏味性,增强学生的
学习动力。
要想实践好探讨式教学,教师就要设计好具有启发性的问题,通过循序渐进的方式,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主动探究,要清楚在
高中历史课堂上所涉及的问题不但仅是要学生掌握准确的答案,而是
在于培养学生在思考问题时对历史的深入理解和感悟,最终达到提升
学习高中历史的水平和实现教学高质量的目的。
如在学习完《八国联
军侵华》后,教师循序渐进、有层次性地向学生实行提问,首先是为
什么我国在清朝时期屡次遭到外国列强的侵略呢?学生可能会说因为
我国闭关锁国,在思想和实力上都落后于其他国家,那么教师就能够
接着问为什么我们落后别的国家,具体原因体现哪里?这就属于比较
开放的问题,可能有的学生会从思想方面入手考虑,有的则会从政治
制度方面实行分析,在思考和回答的过程中,教师多提醒和引导学生,这样能在互相探讨中加深对知识点的掌握。
然后接着问学生为什么列
强侵略都集中在这个段时间呢。
经过这样层层深入的提问,不但学生
的学习积极性能得到提升,而且从教学方面来说,课堂安排的较为严
谨和符合实际情况,较好的提升了教学效率。
学生在对知识的理解和接受水准上有所不同,有的学生对知识点的灵
活使用有所欠缺,有的则对知识点掌握得不够牢固。
当前对高中学生
历史知识点的考核也不在仅仅是复制书本内容,而是需要对历史知识
有自己的见解,能对其融会贯通,所以对有些学习成绩较差或是跟不
上上课节奏的学生来说,在心理上会产生压力,由此教师应多鼓励这
类学生。
比如在平时的教学中,多鼓励这类学生敢于回答,敢于暴露
自己在学习方面的问题,或是在自习时,教师多询问这类学生,最近
是否存有知识点理解不了或是跟不上上课进度的情况,通过多沟通,
多了解,多鼓励,为这类学生制定不同的学习计划,让所有的学生都
能积极主动的参与教学和学习中。
3.以学生为主体的多媒体教学方式
有很多图片或视频能够作为进一步讲解和阐述历史知识的素材,而且
通过多媒体展示能有效克服文字的呆板性,从而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提
升有很好的促动作用,比如斯大林格勒战役的史料,第二次世界大战
的图片等资料都能够给学生们实行展示,利用视听互动的教学氛围,
学生被电脑图片或是视频所吸引和感染,学习积极性得到提升,教学
效率自然有所提升。
三、以建立新的教学评价体系作为提升高中历史教学效率的保障
新的教学评价体系不但仅包括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知识的使用水平,以及思维水平的评价,而且也包含了学生对教师的教学水平,教
学态度和方式做出的客观评价。
以往对学生实行评价都是采用试卷的
形式,现在能够采用提问、作业、演讲、考试等形式来实行综合评价,一来避免学生习惯性死记硬背知识点,二来对激发学生的思维,开拓
历史视野也是很有协助的。
以往对教师的评价也是用学生的考试成绩
来衡量,其实考试成绩不能代表一切,学校能够组织临时听课小组旁
听教师的教学情况和学生的学习氛围,或是让学生对教师的教学情况
实行打分,以促动教师即时改进教学方法,提升教学效率。
新文化高中历史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