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分子动理论

合集下载

初中物理教育科学九年级上册第一章分子动理论与内能-内能和热量

初中物理教育科学九年级上册第一章分子动理论与内能-内能和热量

, 减小
转化成了软木塞的 机能械。
合作学习:
问题4:如何求燃料燃烧放出的热量?
热值
焦炭1kg
放出热量(J) 312.0×107
1kg燃料完全燃烧 放出的热量
放出热量(J) 10.284×107
木柴 1kg
收获3、燃料的燃烧:
①燃料的 能化学→ 能。 内
Hale Waihona Puke ②热值q: k1g某种燃料 燃完烧全放出的热量。
和动能 的总分子和势。能
内能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等量热水的内能 炽热灯丝的内能比 比冷水的内能大 不亮灯丝的内能大
温度相同大杯 水的内能比小 杯水的内能大
质量相同的滑轮 和木块无法比较 内能
分子总数
内能包含 分子动能
分子势能
影 响 质量越大,分子数越多 影 响 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 影 响 状态不同,分子力和距离不同
合作学习:
问题1:什么叫内能? 问题2:内能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物体 由于运动 具有动能
物体(弹簧) 被拉长或被压缩 具有弹性势能
物体内 所有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
具有动能
物体内 所有分子间有作用力并存在距离
具有分子势能
物体机械能= 动能和势能的和
物体内能= 所有分子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
收获1、物体的内能: ①内能是物体内 分所子有的
②内能大小与 质量(质量大、、内能大)
温度、(温度高、内能大)
状态(气态内能 >有液关态内。能 > 固态内能)
再次强调一下结论:
★同一物体,温度越高,内能越 多。
★★同种物质,相同温度,质量 越大,内能越大。
★★★物体的密度、温度、质 量、体积和状态均不同,是无 法比较内能大小。

第一章 1.分子动理论的基本内容—新教材人教版高中物理选择性必修第三册课件

第一章 1.分子动理论的基本内容—新教材人教版高中物理选择性必修第三册课件
1.分子动理论的基本内容
学习目标
1.知道物体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知道阿伏加德罗常数,会用它进行
相关的计算或估算。
2.了解扩散现象及布朗运动,理解扩散现象及布朗运动产生的原因。
3.知道什么是分子的热运动,理解分子热运动与温度的关系。
4.通过实验知道分子间存在着空隙和相互作用力。
5.通过图像知道分子力与分子间距离的关系。
有物质都适用
物质的体积 V 和摩尔 物质的分子数
V
N=V NA
体积 Vmol
对包括气体在内的所有
物质都适用

探究一
探究二
探究三
探究四
探究五
随堂检测
已知条件
求解问题
说明
物质的质量 m、密度 ρ
和摩尔体积 Vmol
物质的分子数
对包括气体在内的
所有物质都适用
物质的质量 m 和摩尔
质量 Mmol
物质的分子数
g·mol-1或M=
kg·mol-1,水的摩
尔体积Vmol=
m3·mol-1。
(2)水分子的质量m0=
kg,水分子的体积
V'=
m3。
(3)36 g水中所含水分子个数N=
个。
(4)1 cm3水中所含水分子个数N'=
个。
探究一
探究二
探究三
探究四
探究五
随堂检测
解析(1)某种物质的摩尔质量用“g·mol-1”作单位时,其数值与该种物
探究五
随堂检测
规律方法 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妙用
已知条件
求解问题
说明
固体和液体的摩尔体 阿伏加德罗常
积 Vmol 和一个分子的
V

初中物理教育科学九年级上册第一章分子动理论与内能-第一节分子动理论

初中物理教育科学九年级上册第一章分子动理论与内能-第一节分子动理论

(1)分子间距离变小时, 表现为引力。
分子力模型
(2)分子间距离变大时,
表现为斥力。 (3)分子间距离非常大时,
它们之间的作用力可以忽略。
物质三态——气态、液态和固态区别: 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和运动状态不同。
(a)固体分子中,分子间 的作用力很大,分子只能在 各自的平衡位置附近振动
(b)液体中,分子在某位 置振动一段时间后,可能移 到另一个位置附近振动
9.(2012·成都)分别在冷水和热水中同时注入一 滴墨水,5 s后的现象如图所示,该现象说明( C )
A.只有热水的分子在做热运动 B.热水有内能,冷水没有内能 C.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 D.扩散只能在液体中发生,不能在气体、固体中发生
10.下图中,说明了;( D )
A.分子之间有引力 B.分子之间有斥力 C.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 D.分子之间有间隙
人类对物质结构的认识历程
(a)早在春秋战国时 (b)2500年前,古希
期,墨子就提出物体不 腊学者德谟克利特认为
断分割到最小的一点, “世界由无数很小的不
称为“端”
可再分的粒子组成”
(c)1811年,意大利 科学家阿伏伽德罗提出 分子概念,认为分子是 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 小微粒
(d)今天,通过电子 显微镜,科学家不仅可 以清晰地看到物质的分 子,还能看到分子更微 小结构
德谟克利特
由于分子运动, 不同的物质在相互接触时,彼
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做扩散(diffusion)。
实验探究 气体扩散现象
在装着红棕色二氧化氮气体的瓶 子上面(二氧化氮的密度大于空气密 度),倒扣一个空瓶子,使两个瓶口 相对,两瓶口之间用一块玻璃板隔开。 抽掉玻璃板一段时间后,观察现象。

新教材 人教版高中物理选择性必修第三册 第一章 分子动理论 知识点考点重点难点提炼汇总

新教材 人教版高中物理选择性必修第三册 第一章 分子动理论 知识点考点重点难点提炼汇总

第一章分子动理论1.分子动理论的基本内容 (1)2. 实验:用油膜法估测油酸分子的大小 (6)3. 分子运动速率分布规律 (9)章末复习提高 (21)1.分子动理论的基本内容一、物体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1.分子:把组成物体的微粒统称为分子。

2.1 mol水中含有水分子的数量就达6.02×1023个。

二、分子热运动1.扩散(1)扩散:不同的物质能够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

(2)产生原因:由物质分子的无规则运动产生的。

(3)发生环境:物质处于固态、液态和气态时,都能发生扩散现象。

(4)意义:证明了物质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5)规律:温度越高,扩散现象越明显。

2.布朗运动(1)概念:把悬浮微粒的这种无规则运动叫作布朗运动。

(2)产生的原因:大量液体(气体)分子对悬浮微粒撞击的不平衡造成的。

(3)布朗运动的特点:永不停息、无规则。

(4)影响因素:微粒越小,布朗运动越明显,温度越高,布朗运动越激烈。

(5)意义:布朗运动间接地反映了液体(气体)分子运动的无规则性。

3.热运动(1)定义:分子永不停息的无规则运动。

(2)宏观表现:扩散现象和布朗运动。

(3)特点①永不停息;②运动无规则;③温度越高,分子的热运动越激烈。

三、分子间的作用力1.分子间有空隙(1)气体分子的空隙:气体很容易被压缩,说明气体分子之间存在着很大的空隙。

(2)液体分子间的空隙:水和酒精混合后总体积会减小,说明液体分子间有空隙。

(3)固体分子间的空隙:压在一起的金片和铅片,各自的分子能扩散到对方的内部,说明固体分子间也存在着空隙。

2.分子间作用力(1)当用力拉伸物体时,物体内各部分之间要产生反抗拉伸的作用力,此时分子间的作用力表现为引力。

(2)当用力压缩物体时,物体内各部分之间会产生反抗压缩的作用力,此时分子间的作用力表现为斥力。

说明:分子间的作用力指的是分子间相互作用引力和斥力的合力。

四、分子动理论1.内容:物体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分子在做永不停息的无规则运动,分子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力。

1.1 分子动理论的基本内容 课件(共26页PPT)

1.1 分子动理论的基本内容 课件(共26页PPT)

⑴分子间引力和斥力随分子间距的变化曲线
F 纵轴表示分子间的作用力
①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都随
正值表示F斥 横轴表示分
分子间的距离增大而减小, 但斥力比引力变化更 快 。
F斥
子间的距离
②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同时
r0 0
存在
r
实际表现出来的分子力是分子
负值表示F引
引力和斥力的合力(分子力)。
2、分子间引力和斥力的变化规律
改变悬浊液的温度。重复上述操作, 观察悬浊液中小炭粒的运动情况。
问题: (1)观察到的碳粒的运动有规律吗? (2)运动快慢与炭粒的大小有关吗?
观察到的现象:微粒在做无规则运动; 微粒越小,运动越明显
布朗运动:悬浮微粒的无规则运动
布朗运动——布朗轰动世界的发现
1827年,英国的一位植物学家布朗用 显微镜观察植物的花粉微粒悬浮在静止水 面上的形态时,却惊奇地发现这些花粉微 粒都在不停地的运动中,布朗发现了花粉 微粒在水中的这种运动后,人们对运动的产生原因进行了种种猜测。一颗小小的花粉颗粒, 顿时掀起了一场轩然大波,面对植物学家的发现,当时的所有物理学家们显得束手无策, 无法解释这一奇怪现象.整整过了半个世纪,直到1905年爱因斯坦和波兰物理学家佩兰发 表了他们对布朗运动的理论研究结果,对布朗运动做出了理论上解释。
1)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力
分子间引力表现:
物体很难被拉伸
大量分子能聚在一起形成液体或固体而 不离散成一群独立的单个分子.
分子间斥力表现:
物体很难被压缩 分子间有引力,分子却没有紧紧吸在一起而还有空隙.
2)分子间作用力的产生原因 原子内部带正、负电的粒子间的相互作用引起的。
2、分子间引力和斥力的变化规律

人教版物理高中选择性必修3第一章1 分子动理论的基本内容PPT教学课件

人教版物理高中选择性必修3第一章1 分子动理论的基本内容PPT教学课件
1 | 物体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 1.物体是由① 大量分子 组成的。在研究物体的热运动性质和规律时,把组成物 体的微粒统称为② 分子 。 2.阿伏加德罗常数:1 mol的任何物质都含有相同的粒子数,这个数量用阿伏加德罗 常数表示,即NA=6.02×1023 mol-1。 3.分子模型 (1)固体、液体分子可视为③ 球体 模型。 (2)气体分子可视为④ 立方体 模型,其边长即气体分子间的距离。
分子的两种模型
分子模型
意义
分子直径或 分子间的平均距离
图例
球形模型 固体和液体可看成是由一个个紧挨 着的球形分子排列而成的,忽略分 子间的空隙
立方体模型 气体分子间的空隙很大,把气体分 成若干个小立方体,气体分子位于 每个小立方体的中心,每个小立方 体是位于中心的分子占有的活动空 间,这时忽略气体分子的大小
第1讲 描述运动第的基一本章概念 分子动理论
1 |物体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
情境 1 mol水的质量为18 g,大约是我们喝一口水的质量,换句话说,我们喝下一口 水,就喝下了6.0×1023个水分子,如果动员全世界60亿人来数这些分子,每人每秒数一 个,300万年也数不完。1 cm3水中含有3.3×1022个水分子,假如把1 cm3水中所有水分 子一个挨一个地排列起来,将长达100亿千米,可绕地球24.9万圈。
,运动就越明显。 (3)原因:大量液体分子对悬浮微粒撞击作用的 不平衡性 造成的。 (4)意义:分子的无规则运动无法直接观察。悬浮微粒的无规则运动并不是分子的 运动,但布朗运动可以间接地反映 液体 分子运动的无规则性。 3.热运动 (1)概念:把分子永不停息的无规则运动叫作热运动。 (2)宏观表现: 扩散 现象和 布朗运动 。 (3)特点:①永不停息;②无规则;③温度越高,分子的热运动越 剧烈 。 (4) 温度 是分子热运动剧烈程度的标志。在扩散现象中,温度越高,扩散得越 快。观察布朗运动,温度越高,悬浮微粒的运动就越明显。可见,分子的无规则运动 与温度有关系,温度越高,热运动越剧烈。

1.1分子动理论-2020-2021学年高二物理同步课堂(新教材人教版选择性必修第三册)

1.1分子动理论-2020-2021学年高二物理同步课堂(新教材人教版选择性必修第三册)

第一章分子动理论第1节分子动理论的基本内容(一)、物体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一、分子的大小除一些有机物质的大分子外,多数分子大小的数量级为10-10m.二、分子的两种模型与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应用1.分子的两种模型(1)球体模型对固体和液体,分子间距比较小,可以认为分子是一个一个紧挨着的球.设分子的体积为V,由V=43π⎝⎛⎭⎫d23,可得分子直径d=36Vπ.(2)立方体模型由于气体分子间距比较大,是分子直径的10倍以上,此时常把分子占据的空间视为立方体,认为分子处于立方体的中心(如图2所示),从而计算出气体分子间的平均距离为a=3 V.三、阿伏加德罗常数1.定义:1 mol的任何物质都含有相同的粒子数,这个数量用阿伏加德罗常数表示,值为6.02×1023_mol-1,在粗略计算中可取6.0×1023mol-1.2.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应用(1)N A的桥梁和纽带作用阿伏加德罗常数是宏观世界和微观世界之间的一座桥梁.它把摩尔质量M mol、摩尔体积V mol、物体的质量m、物体的体积V、物体的密度ρ等宏观量,跟单个分子的质量m0、单个分子的体积V0等微观量联系起来,如图所示.其中密度ρ=m V =M mol V mol ,但要切记对单个分子ρ=m 0V 0是没有物理意义的.(2)常用的重要关系式 ①分子的质量:m 0=M molN A.②分子的体积:V 0=V mol N A =M mol ρN A (适用于固体和液体).注意:对于气体分子V molN A 只表示每个分子所占据的空间.③质量为m 的物体中所含有的分子数:n =mN AM mol .④体积为V 的物体中所含有的分子数:n =VN AV mol .(二)、分子在做永不停息的无规则运动 一、扩散现象1.定义:不同物质能够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2.产生原因:扩散现象不是外界作用引起的,而是分子无规则运动的直接结果,是分子永不停息做无规则热运动的实验证据. 3.发生扩散的条件任何情况下都可以发生,与外界因素无关. 4.影响扩散的因素(1)浓度差:总是从浓度大向浓度小处扩散,两边浓度相同时,保持动态平衡; (2)物态:气态扩散最显著,液态次之,固态最慢;(3)温度:在两种物质一定的前提下,温度越高,扩散现象越显著. 5.扩散运动的两个特点:(1)永不停息;(2)无规则性.6.应用举例:在高温条件下通过分子的扩散,在纯净半导体材料中掺入其他元素. 7.扩散现象的实质:扩散现象是物质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的证明. 二、布朗运动1.定义:悬浮在液体(或气体)中的固体微粒的不停的无规则运动.它首先是由英国植物学家布朗在1827年用显微镜观察悬浮在水中的花粉微粒时发现的.2.产生的原因:大量液体或气体分子对固体小微粒撞击的不平衡造成的. 3.影响因素:(1)固体颗粒越小,布朗运动越显著; (2)温度越高,布朗运动越剧烈.4.特点:(1)布朗运动是永不停息的,说明液体(或气体)分子的运动是永不停息的. (2)布朗运动是无规则的,说明液体(或气体)分子的运动是无规则的. (3)温度越高,布朗运动越激烈,说明分子运动的剧烈程度与温度有关.5.研究对象:悬浮在液体或气体中的固体小颗粒,不是固体颗粒中的单个分子,也不是液体分子. 6.悬浮微粒的无规则运动不是分子的运动,但是它间接地反映了液体或气体分子的无规则运动. 特别提醒:①布朗运动是固体微粒的运动,热运动是分子的运动.②布朗运动间接反映了分子永不停息的无规则的热运动.三、热运动1.定义:分子永不停息的无规则运动.2.宏观表现:布朗运动和扩散现象.3.特点(1)永不停息;(2)运动无规则;(3)温度越高,分子的热运动越激烈.(三)、分子之间存在着引力和斥力.一、分子间的作用力1.分子间有空隙(1)气体很容易被压缩,表明气体分子间有很大的空隙.(2)水和酒精混合后总体积会变小,说明液体分子间有空隙.(3)压在一起的金片和铅片,各自的分子能彼此进入到对方的内部说明固体分子间也存在着空隙.2.分子间的作用力(1)分子间总是同时存在引力和斥力,实际表现出来的是它们的合力.(2)当两个分子间的距离为r0时,分子所受的引力与斥力大小相等,此时分子所受的合力为零.当分子间的距离小于r0时,作用力的合力表现为斥力;当分子间的距离大于r0时,作用力的合力表现为引力.(3)分子间作用力随分子间距离而变化,引力和斥力都随分子间距离的增大而减小,但斥力的变化比引力的变化要快.(如图1所示)当r=r0时,F引=F斥,F=0.当r<r0时,F引和F斥都随分子间距离的减小而增大,但F斥增大得更快,分子力表现为斥力.当r>r0时,F引和F斥都随分子间距离的增大而减小,但F斥减小得更快,分子力表现为引力.当r≥10r0(10-9m)时,F引和F斥都十分微弱,可认为分子间无相互作用力(F=0).(4)分子力F随距离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当r<r0时,合力随距离的增大而减小;当r>r0时,合力随距离的增大先增大后减小.二、分子动理论1.内容:物体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分子在做永不停息的无规则运动,分子之间存在着引力和斥力.2.统计规律(1)微观方面:各个分子的运动都是无规则的,带有偶然性.(2)宏观方面:大量分子的运动有一定的规律,叫做统计规律.大量分子的运动受统计规律的支配.【例题1】已知水银的摩尔质量为M,密度为ρ,阿伏加德罗常数为N A,则水银分子的直径是()A. B.C. D.【答案】A【解析】1 mol水银的体积V=,1个水银分子的体积V0=,若把水银分子看成球体,则V0=πd3,所以d=。

分子动理论的基本内容-高二物理课件(人教2019选择性必修第三册)

分子动理论的基本内容-高二物理课件(人教2019选择性必修第三册)
=
NA
3.固体(液体)和气体分子模型
在计算固体和液体分子大小时,一般可把分子看成是一个小球,小球紧密排列在一起(忽略小球间的空隙)。则:
每个气体分子所占空间的体积
立方体模型:在计算气体分子大小时,把每个分子和其占有的空间当作一个小立方体,气体分子位于每个立方体的中心,这个小立方体的边长等于分子间的平均距离.即:
D
课 堂 练 习
引入新课:
暮春时节,金黄的油菜花铺满了原野。你有没有想过,为什么能够闻到这沁人心脾的香味呢?
高中物理选择性必修第三册 第一章:分子动理论
第1节 分子动理论的基本内容
引入新课:
如果我们把地球的大小与一个苹果的大小相比,那就相当于将直径为1 cm的球与分子相比。可见,分子是极其微小的。我们曾经研究过物体的运动,那么,构成物体的微小分子会怎样运动呢?
二、分子热运动
1.扩散
1827年,英国的一位植物学家布朗用显微镜观察植物的花粉微粒悬浮在静止水面上的形态时,却惊奇地发现这些花粉微粒都在不停地的运动中.
二、分子热运动
2.布朗运动
二、分子热运动
2.布朗运动
(1)定义:悬浮在液体(或气体)中的微颗永不停息的无规则运动。
(3)原因:大量液体(或气体)分子对悬浮微粒撞击作用的不平衡性造成的。
(4)意义:间接地反映了液体(或气体)分子运动的无规则性。
二、分子热运动
2.布朗运动
扩散现象是分子运动的直接证明;布朗运动间接证明了液体分子的无规则运动。
分子永不停息的无规则运动叫作热运动。
分子的无规则运动与温度有关系,温度越高,这种运动越剧烈。
3.固体(液体)和气体分子模型
(1)定义:不同物质相互接触时能够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做扩散。

高中物理第一章分子动理论第一节物体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

高中物理第一章分子动理论第一节物体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

12/9/2021
第九页,共三十页。
[解析] (1)氧气的摩尔质量为 M=NA·m=6.02×1023×5.3 ×10-26 kg/mol=3.2×10-2 kg/mol.
(2)标准状况下氧气的摩尔体积 V=Mρ ,所以每个氧分子所占
空间 V0=NVA=ρMNA.而每个氧分子占有的体积可以看成是棱
12/9/2021
第二十六页,共三十页。
2.据统计“酒驾”是造成交通事故的主要原因之一,交警可 以通过手持式酒精测试仪很方便地检测出驾驶员呼出的气体 中的酒精含量,以此判断司机是否饮用了含酒精的饮料.当 司机呼出的气体中酒精含量达 2.4×10-4 g/L 时,酒精测试 仪开始报警.假设某司机呼出的气体刚好使酒精测试仪报警, 并假设成人一次呼出的气体体积约为 300 mL,试求该司机一 次呼出的气体中含有酒精分子的个数(已知酒精分子的摩尔 质量为 46 g·mol-1,NA=6.02×1023mol-1).
长为
a
的立方体,即
V0=a3,则
a3=ρMNA,a=
3
M= ρNA
3
3.2×10-2 1.43×6.02×1023
m=3.3×10-9 m.
12/9/2021
第十页,共三十页。
(3)1 cm3 氧气的质量 m′=ρV′=1.43×1×10-6 kg=1.43× 10-6 kg,则 1 cm3 氧气中含有的氧分子个数 n=mm′=15..433××1100--266 个=2.7×1019 个. [答案] (1)3.2×10-2 kg/mol (2)3.3×10-9 m (3)2.7×1019 个
由冰的密度 ρ=9×102 kg/m3 可估算冰分子直径的数量级是
() A.10-8 m C.10-12 m

教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课件第1章分子动理论与内能

教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课件第1章分子动理论与内能

• 当两个分子处于平衡位置时 , 引力等于斥力 . • 当两个分子间的距离小于平衡位置间距离时 , 斥力大于引力,对外表现为斥力 . • 当两个分子间的距离大于平衡位置间距离时 ,
斥力小于引力,对外表现为引力 .
• 当两个分子间的距离大于分子直径十倍以上时 , 引力和斥力均 趋于零 .
分子动理论的基本内容:
分子之间既有引力又有斥力, 就像被弹簧连着的小球。
结论:分子之间存在着相互 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固体
液体
气体
固体中,分子间 的作用力很大, 分子只能在各自 平衡的位置附近 做微振动
液体中,分子在 某个位置振动一 段时间后,可能 移到另一个位置 附近振动
气体中,分子间 的作用力几乎为 零,分子可以在 空间中到处移动
物体是由大量的分子组成
如果把分子看做球形的,那么一般的分子的 直径只有百亿分之几米,也就是说,分子的直径 是以10-10m来量度的,分子的体积非常小,若将 2500万个水分子一个挨一个排列成一行,长度仅 约1cm。由于分子很小,物体里含有的分子数通 常是很多的,在通常情况下, 1cm3的空气里大约有2.7×1019个分子; 1cm3 的水里含有3.35×1022个水分子。
观察与思考
生活中的物理:漂在水面上 的两个油滴会自动合到一块 去,猜想:说明了什么?
猜想:分子之间可能有引力
实验:观察实验1
思考:为什么切断的保险丝不会被拉开? 结论:分子之间存在引力。
生活中的物理:用注射器抽 取半筒水,用手指封闭注射 器的筒口。推压注射器的活 塞,看看能否将水压缩。
结论:分子之间存在斥力
甲:开始时
乙:10天后
丙:20天后
丁:30天后
铅片 金片 将铅片和金片紧紧压在一起

单元复习 第一章 分子动理论-高二物理单元复习(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第三册)

单元复习  第一章 分子动理论-高二物理单元复习(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第三册)

油酸酒精溶液,向撒有痱子粉的盛水浅盘中滴下
1滴溶液,在液面上形成油酸薄膜,待油膜稳
定后,放在带有正方形坐标格的玻璃板下观察
油膜,如图3甲所示.坐标格中每个小正方形方
格的大小为2 cm×2 cm.由图可以估算出油膜
的面积是_2_5_6_ cm2,由此估算出油酸分子的直
图3
径是_8_×_1_
Vn (4)根据V0= n 算出每滴油酸酒精溶液的体积V0. (5)向浅盘里倒入约2 cm深的水,并将痱子粉或细石膏粉均匀地撒在水面上. (6)用注射器(或滴管)将一滴油酸酒精溶液滴在水面上. (7)待油酸薄膜的形状稳定后,将玻璃板放在浅盘上,并将油酸膜的形状用彩 笔画在玻璃板上. (8)将画有油酸薄膜轮廓的玻璃板放在坐标纸上,算出油酸薄膜的面积S(求面 积时以坐标纸上边长为1 cm的正方形为单位计算轮廓内正方形的个数,不足 半个的舍去,多于半个的算一个).
二、用油膜法估测分子的大小 基本实验要求
1.实验原理 实验采用使油酸在水面上形成一层 单分子油膜的方法估测分子的大小.当把一滴用酒精稀释过的油酸滴在水面上时, 油酸就在水面上散开,其中的酒精溶于水,并很快挥发,在水面上形成如图1甲所示形状的一层纯油酸薄膜.如果算 出一定体积的油酸在水面上形成的单分子油膜的面积,即可算出油酸分子的大小.用V表示一滴油酸酒精溶液中所含 纯油酸的体积,用S表示单分子油膜的面积,用d表示分子的直径,如图乙所示,
(2)如图乙是用扫描隧道显微镜拍下的一个“量子围栏”的照片.这个量子围栏 是由48个铁原子在铜的表面排列成直径为1.43×10-8 m的圆周而组成的.由此可 以估算出铁原子的直径约为_9_._4_×_1_0_-_1_0_ m(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解析 直径为1.43×10-8 m的圆周周长为D=πd≈4.49×10-8 m,可以估算出铁

第一章 第一节 分子动理论—2020年秋季九年级物理上册(教科版)(共23张PPT)

第一章 第一节 分子动理论—2020年秋季九年级物理上册(教科版)(共23张PPT)

知识点 分子间的作用力 5. 如果分子间没有了引力和斥力,下列现象不会发 生的是( D ) A.黑板上很难写字 B.固体很容易被拉长 C.液体容易被压缩 D.气体也会有一定的体积
6. 如图所示,两表面磨平的铅块紧密接触后可吊起 台灯,这说明( B )
A.分子间存在斥力 B.分子间存在引力 C.分子间存在间隙 D.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7. 荷叶上有一滴水,下雨后一滴水落到荷叶上后形 成一大滴水,这说明 分子间存在引力 ;一个水袋刚 开始能压缩说明分子间存在 间隙 ,后来很难被压缩, 说明分子间存在 斥力 .
8. 野外生存是户外运动者的必备技能.下列的前后 说法以及前后对应都正确的是( C )
A.看见炊烟说明有人——分子的无规则运动 B.削竹为刀——增大压力可以增大压强
11. 将一根细线松松地系在一个铁丝框架的相对的 两边上.把框架浸到肥皂液里再取出来,框架上便会出 现一层肥皂膜,如图甲所示.用烧热的针刺破线一侧的 肥皂膜,另一侧的肥皂膜会把细线拉过去,如图甲、乙 所示.下列实验原理,与上述实验一致的是( B )
A
B
C
D
A.用力推活塞,注射器中的气体被压缩了
B.两个铅柱用力挤压后粘合在一起
16. 取同样的两张纸,将一张如图甲所示那样撕开, 另一张如图乙所示那样用力向两边拉,直至拉断.感受 一下两次用力的大小,你有什么体会?原因是什么?
解:拉断一张纸比撕开一张纸用的力大得多.因为 撕开一张纸只需克服撕口处较小一部分的分子间的引 力,而拉断一张纸需要克服整个横截面的分子间的引力.
C.在高原地区煮饭要用高压锅——液体的沸点随液 面气压增大而升高
D.在较薄的冰面上前进时要蹲行——降低重心不 容易将冰踩碎
9. 静置的密封容器内有氦气和氧气两种气体(ρ 氧气 =1.43 kg/m3,ρ氦气=1.25 kg/m3).若以〇表示氦气分子, 以●表示氧气分子,如图中最能代表容器内气体分子分 布的是( A )

高中物理第一章分子动理论第四节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

高中物理第一章分子动理论第四节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

12/9/2021
第四页,共二十七页。
3.分子间的作用力与分子间的距离 r 有关,分子间距离为 r0(数量级为 10-10 m)的位置叫做__平__衡__位__置___. (1)当 r=r0 时,F 引=F 斥,此两力的合力为___零___,即分子
间没有作用力. (2)当 r>r0 时,F 引>F 斥,分子间呈现出引_力__(y_ǐn_lì_) _. (3)当 r<r0 时,F 引<F 斥,分子间呈现出斥_力__(c_hì_lì_) _. (4)当 r>10r0 时,引力和斥力都迅速减为__零___,分子力为 ___零___.
“铁棒被折断后很难再合成一个整体”是因为铁棒被折断后
再对接在一起时,分子间的距离大于分子直径的 10 倍以上,
分子间的作用力很微弱.D 项“气体会无限地扩散”是因为
气体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中互相碰撞,而不体很难被压缩”是因为固体、
液体分子间的距离小于某一距离 r0 后,斥力起主要作用.故 选 B. [答案] B
12/9/2021
第十一页,共二十七页。
(多选)两个分子从靠近得不能再靠近的位置开始,使 两个分子之间的距离逐渐增大,直到大于分子直径的 10 倍以 上,在这一过程中关于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的下述说法中正 确的是( ) A.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都在减小 B.分子间的斥力在减小,引力在增大 C.分子间相互作用的合力逐渐减小 D.分子间相互作用的合力先减小后增大,再减小
(多选)下列现象中能说明分子间存在分子力的是 () A.两铅块能被压合在一起 B.钢绳不易被拉断 C.水不容易被压缩 D.空气容易被压缩
12/9/2021
第十八页,共二十七页。
[解析] 两铅块能被压合在一起、钢绳不易被拉断说明分子 之间存在引力;而水不容易被压缩是因为分子间距小,轻微 压缩都会使分子力表现为斥力,因此 A、B、C 都能说明分 子间存在分子力.空气容易被压缩是因为分子间距大,而不 能说明分子间存在分子力,因此选 A、B、C. [答案] ABC

1.1 分子动理论 课件

1.1 分子动理论 课件
子的排列
分子在永同学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某种物质逐渐进入 到另一种物质中的现 象。叫做扩散
分子在永同学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德谟克利 特认识到 扩散是花 香扑鼻的 原因
分子在永同学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讨论交流:扩散现象
分析下面事例中的物理现象, 和同学讨论、交流。对分子的 运动你有哪些认识
课堂小结
1.分子动理论的基本内容 2 .气体、液体、固体之间都能发生扩散现 象;扩散现象说明,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 停的做无规则运动。
3.分子运动的快慢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 分子运动越剧烈,扩散越快。
4.分子间存在引力和斥力。
布置作业
观察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
物体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
1811年,意 大利科学家阿 伏伽德罗提出 分子概念,认 为分子是保持 物质化学性质 的最小微粒。
物体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
今天,难过电 子显微镜,科 学家不仅可以 清晰地看到物 质的分子,还 能看到分子的 更小结构
物体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
石墨表面的STM图象
物体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
分子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力
观察:认识分 子间的作用力
分子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力
分子力模型
分子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力
综上所述,物体是由大量分子 组成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 规则运动,分子间存在着引力 和斥力。这就是分子动理论的 基本内容。
猜一猜:
气体、液体、固体都会发 生扩散,它们的扩散速度和什 么因素有关呢?
二、选择题 1、下列现象中不能说明“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 运动”的是( ) A、在房间里喷洒一些香水,整个房间会闻到香味 B、长期堆放媒的墙角,墙壁内较深的地方也会发黑 C、早晨扫地时,常常看到室内阳光下尘土飞扬 D、开水中放一块糖,整杯水都会变甜 2、物体中大量分子做热运动的速度,跟下列因素有关的是 ( ) A、物体温度的高低 B、物体运动速度的大小 C、物体密度的大小 D、物体机械能的大小

1.1 分子动理论 - 讲解版

1.1 分子动理论 - 讲解版

新知讲解
有人做过这样一个实验,把磨得很光滑的铅片和金片紧压在一起,在室 温下过了5年,铅片和金片就结合在一起了,切开后发现铅和金相互渗透 了约1mm深。 这种现象说明了什么?
铅块


金块

铅块 金块
说明了:固体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新知讲解
二、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1.扩散现象
(1)定义: 由于分子运动,某种物质逐渐进入到另一种物质中的现象,叫做
扩散。 (2)气体、液体、固体都可以发生扩散。 (3)扩散是一种现象,其本质是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4)扩散现象还表明组成物体的分子之间有间隙。
扩散的快慢除了与物质的状态有关外,还与什么有关呢?
新知讲解
实验:
在一个烧杯中装半杯热水,另一个同样的烧杯中装等量的凉水。 用滴管分别在两个杯中滴入一滴墨水, 观察哪个烧杯中墨水扩散得快。 扩散的快慢跟温度有什么关系?
九年级物理 教科版上册
第一章 分子动理论与内能
1、分子动理论
请翻书到第2页
新课引入 一次关于物质组成的谈话:
地点:古希腊 时间:2500年前
留基伯(约前500—— 约前440年) 古希腊唯 物主义哲学家,原子论 的奠基人之一。
德谟克利特(前460年— —前370年或前356年) 来自古希腊爱琴海北部海 岸的自然派哲学家。
小结:
1、很难拉断(拉坏)或很难压弯(变形)等现象,说明分子间存在引力; 很难被压缩体积,说明分子间存在斥力。
2、分子之间同时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分子间的作用力就像两个用弹簧连着的两个小球,两小球之 间弹力的方向由弹簧是被压缩还是拉伸来决定。
分子间作用力合力为零,此距离为r0 当r<r0时,分子间的作用力表现为斥力

初三物理目录

初三物理目录

初三物理目录
第一章分子动理论与内能
1.分子动理论
2.内能和热量
3.比热容
第二章改变世界的热机
1.热机
2.内燃机
3.热机效率
第三章
1. 磁现象
2. 电现象
3. 电与磁
第四章
1. 电路
2.电路的连接
3. 活动:电路创新设计展示
第五章探究电流
1. 电流
2. 电压:电流产生的原因
3. 电阻: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第六章欧姆定律
1.欧姆定律
2. 测量电阻
3. 等效电路
第七章电功率
1. 电功
2. 电功率
3. 灯泡的电功率
第八章电磁相互作用及应用
1. 电磁铁
2. 电磁继电器
3. 电磁感应现象
4. 磁场对电流的作用
5. 电话和传感器
第九章家用电器
1. 家用电器
2. 家庭电路
3. 安全用电与保护
4. 家庭生活自动化、智能化
第十章电磁波与信息技术
1.神奇的电磁波
2.电磁波的应用
3.改变世界的信息技术
第十一章物理学的发展与能源技术创新
1.能量的转化和守恒定律
2.原子核、核能
3.能源与可持续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分子动理论主体探究与意义建构意义学习本章内容是在分子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的前提下,通过引入分子模型,利用阿佛加德罗常数的桥梁作用,在实验的基础上研究分子线度、分子运动和分子间相互作用的特点,较完整的展现了分子动理论。

并且利用统计思想结合分子动理论探究气体分子的运动特点和气体压强的微观解释,还把微观分子的运动和宏观物理量-温度联系了起来,从能量的观点研究分子运动过程中具有的势能和动能,引入了物体内能的概念并介绍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

本章的重点是分子线度的估算、分子运动和分子间相互作用力的特点、分子势能和分子平均动能的物理意义以及它们与物体内能的关系。

高考聚焦本章内容为选考内容,能力层次要求较低,单分子油膜法测分子直径中的估算问题和从能量守恒的角度分析物体内能的变化是高考的重点问题。

课题探究1.在白色的墙壁角落堆放煤炭,经过一段时间后把煤炭运走后发现不仅墙壁的外层被染成了黑色,而且用铲子铲开墙壁,发现里面也出现了许多黑色的炭粒,你能解释这是为什么吗?提示:根据分子运动和分子间有间隙来分析。

2.冬天容易发生流行性感冒,为了预防感冒的蔓延,人们可以在人群聚集的地方通过加热食醋的方法来杀灭流感病毒,如果不加热食醋而只是把打开瓶口能不能收到相同的效果?提示:根据分子运动随温度是升高而变的剧烈来分析。

3.如果给你一段长约50cm的金属丝,你能想办法让它的温度升高吗?提示:根据内能改变的两种方式:做功和热传递来分析。

创新学习法1.引入分子模型后,在实验的基础上,结合大量生活实例研究分子的大小、分子的运动和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形成完整的分子动理论,能够加深理解,体会物理实验的重要性以及物理知识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2.结合生活中的实例,介绍统计观点和统计规律,并在此基础上分析气体分子运动的特点和气体压强产生的微观原理,掌握科学研究的方法并进行简单应用。

3.利用类比的方法研究分子势能和分子动能,把新知识与原有知识体系融合,并比较内能和机械能的异同,加深对新知识的理解。

第一节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1.认识分子动理论的观点,知道其实验依据。

知道阿佛加德罗常数的意义。

2.通过多布朗运动的观察和分析,了解分子热运动。

3.知道分子间存在引力和斥力及其特点。

过程与方法1.通过估测油酸分子大小,体会建立物理模型和估测方法在研究物理问题中的应用。

2.通过对布朗运动产生原因的探寻,体会如何根据物理现象寻找规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微观世界一些知识的了解,引发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

2.通过利用所学的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现象,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习惯。

【重点难点】重点和难点:1.单分子油膜法测定分子的大小在进行单分子油膜法测定分子的大小的实验前,首先要建立分子模型-球形,把分子看成规则的球体是分子动理论中对分子的简化模型,这一点需要引起学生的重视。

然后,介绍实验的原理并引导学生讨论实验的步骤和数据处理方法,特别要注意阿佛加德罗常数的桥梁作用。

2布朗运动与分子运动的关系关于布朗运动学习,需要在复习、观察扩散运动的基础上,实际观察布朗运动的特点,讨论、解释布朗运动的形成原因,进而再分析布朗运动与分子运动的关系,突出分析运动的特点及差别,加深学生的理解。

【课时建议】新授课1课时【情境设计】大家都有这样的生活经验:在我们的教室中打开一瓶香水,经过一段时间,教室的每个角落都能闻到清新的香味,让大家心旷神怡;在一杯水中滴入几滴红墨水,很快整个杯子中的水都变成了红色;一支普通的粉笔我们需要很大的力才能把它拉断,同样它也很难被压缩。

问题导引:你能利用自己所学的知识解释这些现象吗?点拨提示:对于前两种现象学生很容易想到挥发和扩散现象,在此基础上再引导学生思考挥发和扩散的实质,把新知识与学生原有的知识基础联系起来;而粉笔难以被拉断和压缩,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很难解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热情。

【资料备选】认识分子(1)假说是研究问题的一种方法:在科学研究中,对现象进行猜测并提出假说,是一种重要的研究方法,它是科学理论的初级形式。

当假说能被实验所证实,就可转化为正确的理论。

英国科学家牛顿曾经说过,“没有大胆的猜测,就不会有伟大的发现”。

(2)什么是分子?最初认识分子是在对物质的结构、性质的研究过程中,提出的一个概念,究竟是什么意思呢?例析:一铁棒,可以锯为两段,再分为四段,甚至用锉刀锉为细铁屑,当它分到最小时,仍能保持铁的化学特性,这最小的粒子就叫铁分子(单原子分子);再如水,一水库、一桶水、一滴水,虽然多少相差很大,但都具有相同的化学性质,直至分到仍能保持它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就叫水分子。

蔗糖,也可以分得很小很小,若失去了糖的甜的性质,就不具备蔗糖的化学性质了,这一小粒子就不能称为分子。

所以:把这种组成物质仍能保持其化学性质不变的最小微粒叫分子。

注意:①要保持化学性质;②是最小的微粒。

(3)认识分子,分子既然是保持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应该说物质中的分子数目是非常多的,如1厘米3水中有3.35×1022个分子。

曾有人算过,假如把这么多数目的砖快在地球表面上其厚度竟达120千米左右。

由于分子体积十分小,一般都当作球体来看,它的直径只有几个埃(1埃=10-10米)。

自主学习与问题发现【阅读与积累】阅读课本P2~P9页的内容,梳理知识,完成填空[问题与思考]我们知道固体和液体很难压缩,而气体的体积却很容易改变,你知道为什么吗? 提示:固体、液体分子排列紧密,分子间距离稍微变小时,分子斥力迅速增加;而气体分子间距离比其本身的限度大的多,除碰撞瞬间外,分子力可以不计。

合作学习与问题探究【重点·难点·疑点】1.如何解决利用阿佛加德罗常数进行的估算问题?解答:阿佛加德罗常数是联系宏观物理量和微观物理量的桥梁。

在此所指的微观物理量有:分子的体积v 、分子直径d 、分子质量m ;宏观物理量为:物质的体积V 、摩尔体积V mol 、物质的质量M 、摩尔质量M mol 、物质的密度ρ。

在利用阿佛加德罗常数进行估算时,一是要正确选用公式,二是要注意建立恰当的物理模型。

(1)计算分子的质量:Amol A mol N V N M m ρ== (2)计算分子的体积:Amol A mol N M N V v ρ== 分子直径:36πv d =(球状模型);3v d =(立方体模型)(3)计算物质所含的分子数A molA mol N V V N M M n ⋅=⋅= 名师讲析:建立物理模型是解答有关分子的估算问题的前提。

建立物理模型是指建立分子模型与分子结构模型,一般将分子看成是规则的球形,对于固体和液体,可认为分子是紧密排列的;对于气体,可认为它在一个球形或正立方体形的空间活动,气体分子在此空间的中心处,此空间为分子占有的体积,远远大于分子的体积,因此对于气体,一般是估测分子间的平均距离。

2.布朗运动和分子运动有什么关系和区别?解答:(1)布朗运动不是分子运动。

布朗运动指的是悬浮在液体中的固体小颗粒的运动,用肉眼无法观察,用显微镜观察能够观察到。

(2)布朗运动能够泛用分子的运动。

布朗运动的成因是由于液体分子的频繁碰撞而产生的,固体颗粒的体积越小,布朗运动越明显;温度越高,布朗运动越明显,说明液体分子的运动越剧烈,因此分子运动又称为热运动。

名师讲析:区分布朗运动与分子运动的关系,就是要明确:布朗运动不是分子运动但能反映了分子运动,分子运动又是布朗运动的成因。

3.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有何特点?解答:分子间同时存在着相互作用的斥力与引力,而且斥力和引力都是随着分子间距离的增大而减小,随着分子间距离的减小而增加,斥力变化的比引力快;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又是一个短程力,当分子间的距离超过10-9m 时,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可以忽略不计。

分子力指的是分子间相互作用的斥力和引力之和,当分子间的距离等于平衡距离r 0(10-10m )时,斥力和引力大小相等,分子力f =0;当分子间的距离r>r 0时,引力大于斥力,分子力表现为引力;当分子间的距离r<r 0时,斥力大于引力,分子力表现为斥力。

分子力随分子间距离变化力的关系可用图像表示,如图1-1-1所示。

名师讲析:对于分子间相互作用力的理解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1)分子间斥力、引力同时存在,随分子间距离的变化趋势一致(2)分子力指的是分子间相互作用的斥力和引力的合力(3)分子力是短程力。

4.用单分子油膜法测量分子的大小的实验中,如何处理数据?解答:实验采用使油酸在水面上形成一层单分子油膜的方法估测分子的大小。

油酸分子都是直立在水面上的,单分子油膜的厚度即等于油酸分子的直径。

根据配制的酒精油酸溶液的浓度,算出一滴溶液中纯油酸的体积V,测出这滴溶液形成的薄膜面积S ,即可算出油酸薄膜的厚度d =V /S 。

名师讲析:计算油酸的体积时一定要注意油酸酒精溶液的浓度,而对于油膜面积的计算其步骤为:①待油酸薄膜的形状稳定后,将事先准备好的有机玻璃板放在浅盘上,然后将油酸薄膜的形状用彩笔画在玻璃上。

②将画有油酸薄膜轮廓的玻璃板放在坐标纸上,算出油酸薄膜的面积S (求面积时以坐标纸上边长为l cm 的正方形为单位,计算轮廓内正方形的个数,不足半个的舍去,多于半个的算一个)。

思维激活【新理念典型探究】题型1.用阿佛加德罗常数计算宏观量与微观量例题1.(教材习题变式)】已知铜的密度为8.9×103 kg/m 3,铜的原子量为64,质子和中子的质量均约为1.67×10-27 kg ,则铜块中平均每个铜原子所占的空间体积约为________m 3。

审题指导:审题时要分析题目给的已知量和待求量:题目中告诉了铜的密度和铜的摩尔质量,要求的是一个铜原子的体积,而我们认为固体、液体的分子排列是紧密的,所以根据Amol A mol N M N V v ρ==就可以计算铜原子的体积了。

题目中给出的质子、中子质量是干扰条件。

解答:每mol 铜质量是64 g ,每mol 体积是V 0=33109.81064⨯⨯=-ρM ,每个铜原子的体积v =AN V 0=1.2×10-29 m 3。

答案:1.2×10-29 m 3。

方法点拨:根据宏观量计算微观量或根据微观量计算宏观量,都是阿佛加德罗常数的桥梁作用来实现的,所以对于阿佛加德罗常数的物理意义需要深刻理解。

1-1-1图变式迁移1. 已知水的密度ρ= 1.0×103kg/m 3,水的摩尔质量M = 1.8×10-2 kg/mol .求(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1)l cm 3的水中有多少个水分子.(2)估算一下水分子的直径多大.答案:(1)3.3×1022个(2)4.2×10-10m点拨:注意计算过程中阿佛加德罗常数的应用和有效数字的保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