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民主重塑民主治理

合集下载

论网络对我国民主政治的影响

论网络对我国民主政治的影响

是提供 了自由开放 的空间。网络提升 了公 民政治参与
异, 导致信息 富有 者与信息贫乏者之 间的分化 , 导致人们政治
参 与能力 的巨大反差 ”]这在我 国是很 明显的 ,第 2 中国 t 2 。 《 9次
的空间技术手段 , 使现代政治与民意联系更 加紧密 、 便捷和 畅 通。在信息和网络发达 的今天 , 普通公 民可 以利用网络表达 自 己的政治立场 、 与民意调查 和参 加政 治决 策 , 参 基本不受时间 和空间的约束 。而且在网络这个虚拟的世界里 , 每个公 民都是 平等和独立 的, 可以不受 拘束 地表达 自己的意见 和想法 , 不受

l N T T U8 I WE I O H

互网术来 在导公的理参 的共台 到制比 联技以, (息会 络为个 公平,的约 自9引 1年进 二 致民非性与 9 我 4 信社,作一新 ) 网 受
对 起来。 据中国互联网 不排除某些人具有商业炒作目的或者政治目的。在这种情况
网 善 民 模 到%。 得 点在种况,最谬言也上到上 亿 达7.. 到传播这情中心即 荒的论能传网, 规 1 55 。。这种无 下的网络结构可能使人产生一种错觉 : 6 观 使 并 同比增长 3 既

与前几年相 比, 中国 的整 体 网 民规 模增
然 每个人都 可以参政议政 ,那 我们 为什 么还需要人大代表 和 政府官员?这就会对现实中政策的制定和执行造成 阻力 , 社会

网络对我 国民主政治建设的消极 影响
式, 还改变着人们的政治生活方式 , 国的民主政治建设过 在我
程 中起到了积极 的作 用。
( ) 进 公 民的 政 治 参 与 一 促

网络在我 国民主政治建设过程 中表现出众多优越性 的同 时, 也出现了一系列的 网络政治 问题 和弊端 , 可能导致公 民政 治参与的不均衡 、 民主 的非理性和无 政府倾 向问题 。 ( ) 一 导致公民政 治参 与的不均衡

网络对政治民主发展的影响

网络对政治民主发展的影响

政治论文题目网络对政治民主发展的影响姓名郭旭学号20113002专业交通运输工程学校大连交通大学摘要21世纪是个网络的世纪,网络越来越成为一种具有普遍性、广泛性的大众交流和社会联系媒介。

它对当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社会生活高速发展的同时,网络就像一把双刃剑,对政治发展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本文主要从民主政治这一方面来研究网络政治参与对当今政治发展的影响。

网络使我们更快的接收一些信息,但也容易被一些错误的信息误导,我们应权衡利弊,使网络对政治发展发挥更好的促进作用。

关键字:网络政治参与民主政治影响一、问题的提出网络在我们的生活中已经开始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购物娱乐都可以由网络实现,各种各样的事件也通过网络这一媒介被民众认知,小悦悦事件、我爸是李刚事件甚至温州动车事件第一时间我是在网络上的帖子里得知的,这些事件都增强了网民的政治意识,使得网络空间中诞生了一种新的政治现象:网络政治参与。

网络政治参与影响了当代政治发展的方方面面,尤其是民主政治上有深刻的影响。

所谓网络政治参与,简单的可以理解为普通民众在网络环境中通过合法途径,影响政府决策或是公共管理的活动,实现网络政治参与的方式也呈现多样化姿态,如:网络选举、网络信访、网络听证、网络舆论、网络监督等。

因为其具有易实现、成本小、影响大、互动性强的特点,目前网络政治参与也越来越受到上至领导人下至普通民众的关注和重视。

如今,网络政治参与已成为当合政府体察民情、了解民意、倾听民声、汇聚民智的重要渠道,也是普通民众进行社会监督、权益维护和意愿表达的有效途径。

但是网络政治参与在我国发展处于起步阶段,在发展的过程还是存在一些问题的,有些网民网上恶意发表煽动言论,使得民众恐慌,引发对政府的不满,而且网民在参与过程中的合法性、代表性、秩序性和理性各方面存在有明显的不足,从政府方面来说,政府的引导和使用过程中也存在有反应能力弱、引导不规范、体制不完善、平台技术滞后等方面的全都,所以要积极的研究网络对政治的影响,使得网络中的政治参与能够更加规范化发展。

民主制度的变化与发展

民主制度的变化与发展

民主制度的变化与发展随着时代的变迁,人们对于民主制度的定义和理解也在逐渐发生变化。

从最初的雅典式直接民主制,到现代代议制民主,再到如今的新型网络民主,民主制度不断地在变化与发展着。

本文将从不同视角探讨民主制度的变化与发展。

从传统的代议制民主到互联网时代的网络民主传统的代议制民主是指,公民通过投票选出代表,代表在议会中代表民意并作出决策。

在这种形式下,选民和代表之间的联系是靠选举实现。

但这种方式存在着一些弊端,即代表在议会中的言论和决策很难反应出选民的真实意愿。

而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普及,网络民主也逐渐兴起。

网络民主通过网络平台实现公民的直接参与,任何人都可以在网络上发表自己的意见和建议,通过互联网投票或其他形式进行表决。

网络民主的优势在于直接反映公民的意愿,公民的政治参与度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例如,中国大陆的12377政府公开信平台就是一个典型的网络民主平台,公众可以在平台上向政府提出建议和意见,政府也可以通过平台回应公众质疑。

然而,网络民主也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网络上的表决存在着技术难题,如如何防止刷票等问题。

其次,网络民主的参与门槛较低,因此网络上的讨论和投票往往缺乏深度和广度,容易被少数人操控,影响了其公正性。

从经济民主到社会民主民主制度除了在形式上的变化,也在特定历史条件下发生过实践上的改变,如经济民主和社会民主。

经济民主是指通过共同所有制实现人民的民主权利。

例如在前苏联的时期,国有制和集体所有制形成广泛的社会主义经济系统,实行经济民主。

但就其实际效果而言,这种模式多数造成资源浪费和效率低下的局面,随着苏联解体,该制度也相继消失。

而社会民主则是在经济民主基础之上出现的,旨在实现社会公正和社会平等。

社会民主是在历史的背景下提出的,它关注的是经济、文化、人口等方面的问题。

在以欧洲为代表的先进国家,社会民主制度逐渐取代了经济民主,为人民提供了更广泛的公共服务,并实现了更为公平的社会福利。

但在部分国家,社会民主的发展却遇到了困难,这与国家的经济和政治状况及历史背景密切相关。

论网络技术对我国民主发展的促进作用

论网络技术对我国民主发展的促进作用
网络 民主 的内涵 “ 网络民主”一词最早是 由美 国学者 马克 ・ 斯劳卡 ( Ma r k S l o u k a) 在1 9 9 5年提出 的。他将 “ 网络 民主 ”界定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 以网 络 为媒 介的 民主 , 或 者是在民主中掺入网络的成分 。2 0 1 1 年 由郭小安博士所著 《 网络 民主的可能及限度 》出版 ,标 志着 网络 民主 的研究获得 了新 的进展 。他认为 ,网络 民主是 “ 政


治主体借助 网络技术 ,以网络互 动为主要形式 ,以网络 空间 为载体 ,培育 、强化和完善 民主的过程” 。
二 、网络 民主 的特点 网络 民主是以网络技术为支撑 的民主形式 ,互联 网独特 的属性 ,规定着网络 民主具有鲜 明的特征 : ( 一 )网络 民主具有平等性 所谓 网络 民主的平 等性 ,是指 网络主体具有平 等和 自由 的话 语权 。全球化 的互联 网 ,将 世界各地的 网民链接到共 同 的数字家园之 中。网络社会 突破 了传统社会 的秩序结构 ,人
( 四 )网络 民主 具 有 虚拟 性
网络 民主虚拟性特 征 , 让 网络 主体 可以摆脱现实世 界的 各种限制而更加真 实 、准确地发表见解和看法 。也 正因为如 此 ,公 民更加愿意 主动参与社会建设 , 为政府决策建言献策 。 三、网络技术对我国社会主义 民主发展的积极作用 网络技术对我 国社会主义 民主发展 的积极作用 主要 表现 在 :
( 一 )有助 于公众知情权 实现
道更 加充分 、详细 、及 时 ,大大降低 了信息 垄断 的可能性 , 从而充分保 障了公众 的知情权 。 ( 二 ) 有助 于公 众监督权 的实现 网络提供 了一种全新 的网络监督模式 , 成 为人 民监督 国 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 的最宽广 的平 台。 网络天然 的放大效能 , 使 网络监督特另 4 是 网络反腐 的作用也 日 益彰显 。 在 网络时代 , 每一 个人都是 记者 。无论 “ 家事 国事天下事 ” ,均 能马上形 成 网上舆论 。在这 网络 民意无处不在 的 “ 眼球 ”时代 ,执政 者也感受 到空前 的压力。在强大的 民意面前 ,政府不得不调 整甚 至改 变其 决策。从 这一点来看 ,网络确实形成 了天然 的 监督机制 和纠错机制 。 ( 三) 有助 于保 障和 扩大公 民的政 治参 与权 现代社会与传统社会相 区别 的一个重要标 志 ,就是政治 参 与 ,即公 民个 人 旨在影 响政府决 策 的活动。亨廷顿认 为 : 政府对社会 资源分配的控制力度将随着社会 的现代化程度 的 增加 而增强 , 而公 民利益会更多地受政府决策的影响 。所 以, 公 民进行 利益表达的欲望和意志也与 日俱增 。但是 ,公 民的 政治参与效 能感却 不增反降 。究其根本 ,主要在于空 间距离 的阻 隔和参 与渠道的狭窄。人们越是渴望公平正义 ,则越是 强调平等 的政 治参 与。而互联网技术可 以帮助人们缩小社会 地位 的差距 ,跨越空间距离 的鸿沟 ,为各种社会群体平等 的 政治参 与提供 了有效的技术支撑 。互联 网能够 给人们提供充 分 的政治参 与 自由,可 以极大地消解传统政治参与模式 中个 体对社 团组织 的高度依赖性 , 使个人能够 自主且平等地参与。 如今重大社会 问题 的处理以及政府 的决策 ,越来越受到 网民 参 与的影响。例如就社会保险法草案征求公众意见 时 , 通过 中 国人 大 网仅 1 6天 就征得 意见 4 . 7万 多件 。如 此海量 的舆 情 能够短时间之 内迅速 征集 上来 , 纵 观历 次草案公开征求意 见中, 也 只有 网络才能做到 。在 出现各种重大事件和灾难 的 时候 ,网民们 总会 发出 自己的声音 。从华南虎照片 、到汶川 地震 、奥运火 炬传 递 、药家鑫事件等事件 的处理 ,网民们集 体参 与其 中并爆发 出巨大的能量 。 倘若没有他们 的积极参与 , 或许这些事件 发展 到最后 ,都会有与实际不 同的结局 。 ( 四 )有助于促进政 府决策科 学化 、民主化 、法制化 各级 政府及 其 工作人 员从 最初 的不适 应 网络表 达 ,到 现在 许多单位 和人员 习惯性 的 “ 在 线办公 ” ,上 网变成每天 的工作 “ 职 责”; 从过 去 的 “ 恐 网” ,到如今 在线 与 网 民交 流 ,主动倾 听 民意 、体察 民情 ,搭建平 台鼓励广大 网民建言 献策 ,问政于 民、采智于 民。英雄莫 问出处 ,网络世界 卧虎 藏龙 。网民为政府汇聚 了一个取之不尽 、用之不竭 的智慧源

民主集中制建设勿忘网络民主

民主集中制建设勿忘网络民主

民主集中制建设勿忘网络民主作者:姜丽来源:《企业文明》2017年第05期随着我国互联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时代的到来极大地方便了人们的生活,在网上可以进行购物、缴费、购机票等等。

同时因为网络信息非常发达,“网络民主”这一概念逐渐出现在人民视野中。

越来越多的网民开始通过网络对国家民主建设作出相关的贡献。

之前国内很多网民由于对网络不是很了解,总觉得网络离自己很远,国家的民主建设只能在现实生活中完成,而如今网络时代的到来使每一个公民都能够投身到国家的法制建设中来。

网络民主作为一种民主建设手段对社会主义国家尤其是我国民主集中制具有极大的意义。

目前我国网民的数量已经达到了7亿多人,由于网络信息传播的快速性导致了网络上的舆论氛围的强大,网络作为信息传播和交流的媒介,为我国网民对国家相关建设提出建议提供了较为便利的平台,与此同时党和政府也需要关注众多网民的民意,重视网络上的民意调查,从而作出顺应广大人民群众意愿的相关政策或决定,为加快相关问题的处理和社会文明的发展提供了重要保障。

积极地看待网络上的民意,保证网络民主活动正常有序地开展,对加快民主集中制建设具有重大的意义。

民主是民主集中制的根本,网络民主又是民主中的一个方面,所以积极地看待网络上的民意,保证网络民主活动正常有序地开展,对加快民主集中制建设具有重大的意义。

不能因为网络民主是新时代信息化的产物而对其进行否定,相反应该对其引起足够重视,倾听网民声音,以促进我国民主集中制的建设。

网络民主使民主集中制的内容上更加充实在我国之前的民主建设中,民主集中制度并不是很完善,以党内来说,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我国的民主集中制受到了一定程度上的破坏,导致绝大部分党员拥有的权利遭到削弱,很多观念和主张无法正常地表达出来。

在党内产生不同的决定和意见时,并不是通过民主的方法来解决,然后集合广大群众进行讨论和表决,最后以大多数的意见为准;而是谁的权力大就听谁的,导致很多不良问题产生。

网络发展对民主社会发展的影响

网络发展对民主社会发展的影响

14. 网络发展对民主社会发展的影响网络发展对于民主社会的影响是巨大的。

网络发展不仅改变了人们的日常生活,更有助于促进民主的发展。

首先,网络发展促进了公众参与民主决策的方式和效率。

越来越多的国家采取了多元化、分散化的沟通方式:在线投票、调查、讨论、回应等等,都有助于公众参与民主决策,这也是一种新的民主模式。

此外,网络信息的传播和更新也很快,能够更好的掌握民意,促进民主决策的决定性和真实性,提高民意表达的便捷性,当民意被采纳后,被有效地转化为公共政策,有助于政府的责任可以外溢出去,加强民众政治参与感。

其次,网络发展也改变了政治参与的方式,使得不同社会群体之间的公平竞争更加可能,更多的少数族群和弱势群体在全民沟通中可以获得真正的利益。

特别是新兴的人民抗议社会运动,其中大量的年轻人由于年轻人投票率不高,投票权尚未得到真正承认,而网络发展使得他们可以通过网络表达自己的声音,给全民政策带来新的冲击力,这就更有利于政治对决的公平竞争。

总之,网络发展对民主社会的影响是巨大的,它促进了民主决策的参与,改变了政治参与的方式,使得投票权的争取得以真正的落实,有助于实现社会正义和公平。

读完这篇文章,我印象最深的是网络发展给民主社会带来的变革,促进了民主决策,改变了政治参与的方式,使得投票权得以真正落实,有助于实现社会正义和公平。

这一变化也激发了我的思考,我们如何运用网络科技来推动民主的发展,帮助社会迈向更加公正和高效的方向,这是我们需要思考和讨论的另一个话题。

承认网络发展在民主社会中的重要作用,政府和公民必须采取一些措施来加强网络发展。

首先,政府应该充分利用网络技术,推动沟通和信息传播,改善监督执法的方式,强化公共服务,完善新闻服务,使得政府的政策实施更加及时、公平、有效。

此外,也应对全民进行普及网络知识和技能,强化网民的安全意识,以避免信息滥用和误用,促进正确的网络使用方式。

另一方面,公民也可以采取一定的举措来帮助民主发展。

网络舆情综合治理的重要作用与价值

网络舆情综合治理的重要作用与价值

网络舆情综合治理的重要作用与价值在当今信息爆炸的社会中,互联网已成为人们获取信息、交流意见的重要渠道。

然而,随之而来的是网络舆情的迅速蔓延和影响力的不断扩大。

网络舆情在传播速度、影响程度等方面都与传统舆情相比具有独特的特点。

因此,加强网络舆情综合治理,提高网络空间的秩序与治理水平,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探讨网络舆情综合治理的重要作用与价值。

一、加强网络舆情综合治理的必要性网络舆情是信息社会的产物,它随着社交媒体的普及和互联网的高速发展获得了空前的发展。

网络舆情不仅可以引导公众的情绪和行为,还可以对社会稳定产生直接的影响。

因此,加强网络舆情综合治理具有以下几个必要性:1. 保护社会稳定和公共安全。

网络舆情的扩散速度非常快,一旦发生不良舆情,很容易引发社会恐慌、暴力事件等,甚至对国家安全构成威胁。

通过综合治理,可以及时发现并化解网上矛盾,减少不良舆情对社会的负面影响。

2. 促进信息传播的健康和有序。

网络舆情综合治理旨在营造一个健康、公正、有序的网络空间。

通过监测、分析和引导网络舆情,可以及时发现并纠正虚假信息、谣言传播等不正之风,保持信息传播的真实和客观。

3. 提升政府决策的科学性和精准性。

网络舆情综合治理可以将公众的意见和需求准确反馈给政府部门,帮助政府更好地了解民意,做出正确的决策。

同时,通过对网络舆情的分析挖掘,政府还可以获取更多有价值的信息和数据,为政策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二、网络舆情综合治理的重要作用1. 构建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网络舆情综合治理可以及时发现并应对恶意网络攻击、网络暴力等不良信息,提高社会的安全感和稳定感。

通过网络舆情综合治理,可以最大限度地消除社会矛盾,化解矛盾因素,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2. 促进公众参与和民主决策。

网络舆情综合治理可以实现公众参与的广泛性和迅速性。

公众可以通过网络表达自己的意见和建议,政府可以根据舆情的反馈修正政策,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和精准性。

这种基于网络的公众参与和民主决策机制有利于建立开放、透明、民主的治理体系。

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下的“网络民主”现状

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下的“网络民主”现状

浅析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下的“网络民主”现状摘要:“网络民主”是信息时代的产物,是以网络为媒介的民主形式和手段。

“网络民主”一词最早是由美国学者马克·斯劳卡在1995年提出的,就是一种通过互联网实现民众所主诉求的新型参与式民主形式,它已成为大众参政议政重要途径之一,也成了当局政府不可制约和必须面对和接受的现实。

它对敦促和完善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发挥着时代作用。

关键词:网络民主;法制建设;反思与建议中图分类号:d61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18-0019-02一、网络民主之面面观“网络民主”是伴随着信息时代产生的一种新鲜事物,是以网络为媒介的民主形式和手段。

“网络民主”一词最早是由美国学者马克·斯劳卡在1995年提出的,他将“网络民主”定义为“为公民借助网络技术,通过网络公共领域加强和巩固民主的过程”[1]。

中国也有许多学者试图给网络民主下定义,如宋迎法等人将网络民主定义为“以发达的信息、通讯技术、网络及其技术为运作平台,以直接民主为发展趋向,以公民的全体、主动、切实参与民主决策、民主选举等民主运作程序为典型特征的一种新民主形式。

”[2] “网络民主”就是一种通过互联网实现民众民主诉求的新型参与式民主形式,这种新型的民主形式伴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出现而出现、发展而发展,以争取最大多数人参与为目的,最终目的是通过网络实现全民参政的直接民主。

网络民主的实践形式多种多样,网络投票是发展网络民主的基本实践形式之一,除此之外还有网络选举、电子政务、网络公共论坛和网络民意调查等。

这种新型参与式民主形式有如下五点特征。

1.平等性。

传统的民主形式确实标榜民主主体具有平等性,也有一人一票等程序保证主体的平等性,然而实际操作过程中我们却发现了不平等性。

以民主投票为例,虽然有一人一票的投票权,但最终却往往表现为不同阶级不同地位不同利益的人们的实际投票权重不同,况且由于严重的信息不对称问题,投票往往无法反映公众的真实意志。

网络舆情的社会影响重塑公众参与与民主决策

网络舆情的社会影响重塑公众参与与民主决策

网络舆情的社会影响重塑公众参与与民主决策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信息通信技术的不断进步,网络舆情逐渐成为影响社会秩序和公众意识形态的重要力量。

网络舆情的快速传播和广泛影响重塑了公众参与和民主决策的模式。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必须认真思考网络舆情的社会影响,并通过积极的手段加以引导和管理。

首先,网络舆情使公众参与的方式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

传统的公众参与模式通常是局限于会议、座谈会和问卷调查等形式,受到时间、空间和人力资源限制。

而网络舆情为公众参与提供了更加便捷和高效的途径。

通过网络平台,公众可以以文字、图片、视频等多种形式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意见,参与讨论和辩论的范围也被拓宽。

这种情况下,政府和决策者需要倾听公众的声音,促进公众对政策和决策的参与和监督,以增加决策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其次,网络舆情也激发了公众对民主决策的关注和参与。

在互联网的时代,信息的透明度更高,公众的知情权和表达权得到了进一步保障。

网络上的信息可以迅速传播到全社会,并引发热烈的讨论和辩论。

通过网络舆情,公众可以第一时间了解决策方案、表达自己的看法和观点,并参与到民主决策的过程中。

这种情况下,政府和决策者应当积极回应公众的声音,建立开放、透明和包容的决策机制,充分发挥公众的智慧和创造力,以实现更好的决策结果。

然而,网络舆情也存在一些负面影响,例如谣言、假新闻和网络暴力等。

这些负面因素严重影响了公众对网络舆情的信任和参与积极性。

因此,政府和决策者需要加强对网络舆情的监测和管理。

一方面,要加大对谣言和虚假信息的打击力度,通过法律手段惩处恶意传播者;另一方面,要加强对网络平台的管理,加强网络舆情的引导,提高信息审核的准确性和可信度。

此外,公众自身也要提高辨别信息真实性的能力,学会合理使用互联网,避免盲目相信和传播不符合事实的信息。

从长远来看,网络舆情对公众参与和民主决策的影响必将更加深远。

政府、决策者和公众应共同努力,建立健全的网络舆情管理机制,加强信息的传播和共享,促进公众参与和民主决策的良性循环。

“互联网+”背景下我国的民主政治发展

“互联网+”背景下我国的民主政治发展

“互联网+”背景下我国的民主政治发展□郑迦元党的十九大明确指出:“健全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1]互联网影响了传统民主政治参与的形式,重塑了民主政治和媒体间的关系。

这种全新的政治参与模式,在保证其过程合法性的同时,让人们真切地体会到国家民主政治的发展、民主品质工程的建设。

因此,我们需充分利用互联网这一现代科学技术助力民主政治的建设,让信息及时公开,实现真正的人民当家做主,构建和谐的社会主义国家。

一、“互联网+”背景下我国民主政治建设面临的机遇随着“互联网+”战略在我国的不断深入推进,给我国的民主政治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

(一)强化人民群众监督权利社会主义国家权力拥有主体是人民,人民通过选举代表的方式来实现民主监督,它的实现程度决定着整个国家民主政治发展的快慢。

只有有效地实现群众对党和政府的监督,才能降低党和政府决策的错误率。

利用微信公众号、微博、政府工作网站等渠道,人们在上面发表自己的言论,并实时读取我国党和政府部门的最新动态。

在对政府部门制定的相关政策有意见建议时,可以通过电话、网络留言等形式表达自己的看法。

这不仅强化了人民群众的监督权利,也从侧面提高了政府部门的公信力。

(二)提供民主参与网络载体互联网技术的介入,使得民主参与的途径更加多样化、便捷化、高效化。

群众想要从现实生活中获取相应的信息资源,会通过新媒体去获取。

互联网作为民主参与的重要载体,为人们提供了参与政治决策的便捷途径。

这种新型的信息科技融合技术,可以汇集广大群众的想法,借助大数据、云计算的相关功能,可以更加容易地了解百姓心里所想,让政府部门制定的政策更加民主,把选择权交予百姓,统计出他们所想要解决的难题。

同时,打造好互联网这一科学技术平台,有利于实现政府民主政治参与的现代化建设,丰富人们表达个人意愿的渠道。

(三)促进政府管理方式变化要建成服务型政府,就是要以人民为中心,凡事替人民着想。

在互联网与政治参与尚未融合的阶段,大家依靠报纸、电视、杂志、期刊等传统媒介了解我国的重大政治决策,不仅减慢了政府与群众之间的沟通速度,还加大了政府部门的管理成本。

构建网络舆情治理新模式提升社会治理能力

构建网络舆情治理新模式提升社会治理能力

构建网络舆情治理新模式提升社会治理能力在当今社会中,网络舆情已经成为不可忽视的力量。

作为公众表达意见、传播信息、参与社会治理的主要渠道之一,网络舆情对社会稳定和治理能力产生着重要影响。

然而,网络舆情的泛滥和导向偏差给社会治理带来了一定的挑战。

因此,构建网络舆情治理新模式成为提升社会治理能力的关键一环。

一、把握网络舆情发展趋势,及时响应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普及,网络舆情发展迅猛。

在构建网络舆情治理新模式中,首先需要把握网络舆情的发展趋势,了解公众关注的热点和敏感话题,并及时响应。

政府部门可以通过建立网络舆情监测系统,监测网络舆情声音,及时发现并解决可能引发社会矛盾和不稳定的问题。

同时,政府还可以加强与互联网企业的合作,通过技术手段过滤虚假信息,保障网络舆情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二、加强舆情引导,引导公众正确表达在网络舆情治理过程中,引导公众正确表达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政府可以通过倡导积极、健康、理性的网络文化,引导公众进行正确表达,避免网络暴力和谣言的传播。

同时,政府还应加强与媒体的合作,通过传播正能量的声音,引导公众形成正确的舆论导向。

三、建立网络舆情应急机制,及时处置危机网络舆情治理新模式的构建还需要建立完善的应急机制,及时处置网络舆情危机。

政府可以成立专门的网络舆情应急小组,及时收集、分析和回应网络舆情事件。

同时,政府还可以通过加强与社会组织和专家学者的合作,共同研究网络舆情治理的方法和策略,提高网络舆情危机的应对能力。

四、强化法律法规保障,规范网络舆情治理在网络舆情治理新模式的构建中,强化法律法规保障是重要的一方面。

政府应当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明确网络舆情的治理原则和标准,并制定相应的处罚措施,以规范网络舆情的传播和管理行为。

此外,政府还可以建立网络舆情治理的跨部门协调机制,实现信息共享和协同治理,提高网络舆情治理的效果。

五、加强舆情监督,增强透明度和公正性在网络舆情治理新模式的构建中,加强舆情监督是必要的。

互联网的网络民主

互联网的网络民主

互联网的网络民主互联网的诞生和普及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深远的影响,尤其是在网络民主方面,互联网为人们提供了一个开放、平等的平台,使得每个个体都有机会发表自己的意见和参与公共事务。

本文将探讨互联网在网络民主方面的作用,以及它对传统民主的补充与发展。

一、网络空间的开放与平等互联网本身就是一个开放的平台,它不受地域、时间和身份的限制,任何人都可以自由地访问和参与。

在互联网上,每个个体都有平等的机会在舆论场中发言,无论是富有社会地位的名人、专家,还是普通的网民,都能够通过网络媒体表达自己的观点,并吸引他人的关注和参与。

这种平等让每个人都成为了公共领域的参与者,没有了权力和地位的压制,每个人的声音都有同等的机会被听到。

二、网络舆论的形成与引导互联网上的信息和舆论传播速度非常快,每个人都可以通过自己的社交媒体账号或者个人博客来发布与分享信息。

这使得互联网成为了一个网络舆论的重要渠道,人们可以通过网络来了解公共事务、表达对社会问题的态度,并互相影响和引导。

在数字时代,搜索引擎和社交媒体平台不仅是获取信息和交流的工具,更成为了塑造舆论和引导公众议题的关键。

三、网络投票与调查互联网为民主决策提供的另一个重要机制是网络投票与调查。

通过在线投票系统,人们可以以匿名、迅速、方便的方式参与到各类民主决策中,比如选举、调查问卷等。

这种形式的网络民主消除了传统投票中的时间和空间限制,提高了政府和组织在决策制定过程中的透明度和公正度,使得民意能够更加准确地被反映和采纳。

四、网络公共平台的建设除了社交媒体和博客等个人表达自由的平台外,互联网还为公共参与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

各级政府和组织可以建设在线论坛、政策咨询平台等,通过与网民的互动和交流,了解民意、解决问题。

同时,互联网还为公共事务的透明度提供了支持,将政府信息、政策解读等公共信息公开在网上,供网民参考和监督。

这种在线公共平台的建设和运营,有助于实现政府与民众的有效沟通,促进公共事务的民主化和多元化发展。

关于加强新时期网络民主建设的思考

关于加强新时期网络民主建设的思考

政治参与就越 加便利 ,相应的参与就越多 。网络 技术 的发展突破 了传统媒介 由于时空 间隔而造成 的信息传输 的种种障碍 ,为公众 的政治参与提供 了更加 便捷 的渠 道 。只要 有接人 It e的设备 , nmt e 不论何时何地.公民都可 以通过 电子邮件(m i、 E a) l
郑素娟
朝 阳广播 电视 大学 (要】 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 ,网络在推进民主建设的进程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它的优势 日 趋凸
网络 网络民主 制度建设
显 。在 新时期 , 于加强网络民主的制度建设势在必行。 关
关键 词
所谓 网络 民主 ,是指公众 利用网络这一新兴 媒体积极参 与政治事务 、表达政治意愿的 民主形
与公 民、公 民与政府之间建立 了即时对话与现场
办公 的桥梁 。 第二 ,网络 民主提供 了民主监督 的新手段 。意
意见 ,正是 由于网络空间这种信息的互动性与交 流的即时性 ,才进一步促进 了政府决策 的科学性
与民主性 。 二、加强网络 民主的制度化建设
见 表达 的便捷有 利于民 主监 督作用的发挥。 网络
占中国总人 口数量 的半数 以上 ,这一 国情决定了 要推进 网络民主 ,必须加强农村网络 的普及 。第
非法信息 ,就应该迅 速删除此信息或禁止此信息 的传播 。而我 国 目前针对 网络 民主存在很多法律
空 白,仅有一些条例 、规范约束 ,效果欠佳 。其 次 ,应规范 网络民主权 限。效仿韩 国等 国家 出台
发表看法( 网语为 “ 回帖”) ,所有的网民可以对公 权力 的行 使 提 出意见 、建议或 批评 f 网语称 “ 拍 砖 ”) 。这种技术上 的进步所带来的表达机制上的 变化是传统工业 时代很难实现 的,无异于在公 民

浅谈网络民主与协商民主的互动

浅谈网络民主与协商民主的互动

浅谈网络民主与协商民主的互动发布时间:2011-06-30 来源:市政协办浏览次数:44 次字体:【大中小】二十一世纪,人类已进入互联网时代,网络成了人们生产生活中一种不可忽缺的重要工具、成了信息交流的重要平台。

在新的历史时期,人民政协如何充分利用互联网履行其政治协商、参政议政和民主监督的基本职能,探索和培育新的民主协商渠道,对推进我国民主政治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一、网络民主的基本特征“网络民主”这一概念,最早由美国学者斯劳卡在1995年提出,他认为“网络民主”可以理解为以网络为媒介的民主或者是在民主中渗入网络的成分。

自由、平等、开放、虚拟化、便捷的网络技术正逐步改变着民主参与的面貌,给民主政治带来了不同的景观和发展动向,提升着民主的质量和水平,将民主政治提升到一个全新的境界。

在西方国家,网络民主与成熟的代议制民主等紧密结合,形成独有的方式,网络投票、网络竞选是其显著特色。

网络民主在修补西方代议制民主缺陷、改进和完善现有民主制度以及挽救民主危机方面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近年来,随着我国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和网民人数的急剧增加,带来了网络空间的空前繁荣,网络成为我国公共话语和民意表达的新空间,互联网在参政议政和民主建设中的作用凸显,给民主政治建设带来了新气象,逐步改变着我国的民主政治生态,“网络民主”开始在我国萌芽和发展。

由于民主制度的性质、成熟水平不同以及网络技术的普及应用方面存在的差异,我国网络民主呈现出一定特征,具体表现为: 一是网络民主凸显强烈的民意表达功能,成为公民表达民意的重要手段和渠道;二是网络舆论监督开始发挥实质性效力,起到维护权利和社会监督的重要作用;三是呈现“官民”良性互动的发展态势,推动着我国民主政治进程;四是网络民主的发展依然处于初步阶段,面临着数字鸿沟及一定的盲目性和无序化。

二、网络民主发展的基本现状最早的网络民主事件,应该始于2003年的“孙志刚事件”。

之后,随着互联网的日益普及和网民数量的不断增多,网络民主事件也呈上升趋势,其参政问政的特点越来越明显。

互联网对公民参与与民主治理的影响

互联网对公民参与与民主治理的影响

互联网对公民参与与民主治理的影响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给全球社会带来了巨大的变革。

作为信息时代的重要特征之一,互联网已经对公民参与和民主治理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互联网对公民参与和民主治理的影响,从信息获取、意见表达、社会互动和政治参与四个方面进行论述。

一、信息获取互联网提供了一个丰富多样且便捷的信息获取平台,使公民可以更全面、高效地了解各类信息。

互联网上的新闻门户、社交媒体、博客等平台不仅可以传播政府政策和社会动态,还能提供多方位的观点和意见。

公民通过互联网可以轻松获取到各种新闻报道和专业知识,增强了对社会和国家事务的了解。

这种信息的公开与透明促进了公民对民主治理机制的信任,形成了更加开放和民主的社会氛围。

二、意见表达互联网极大地拓宽了公民表达意见的途径。

公民可以通过社交媒体、网上论坛、博客等平台直接发表观点和意见,表达对社会问题和政府政策的看法。

与传统媒体不同,互联网给予公众更多发言的机会,使得每个人的声音都有可能被被广泛听到。

此外,互联网上的投票、调查和问卷调查等工具也为公民提供了参与民意表达的渠道,使他们能够直接参与到决策过程中。

互联网的普及使得公民的意见和声音得到更广泛的传播,增强了公众对政府和决策的监督能力。

三、社会互动互联网为公民提供了扩大社交圈子和组织行动的平台。

社交媒体和论坛等网络平台让公民在不受地域限制的情况下进行交流和互动。

这种社交互动的拓展使得公民能够更加广泛地倡导自己的观点、吸引关注、组织集会和发起公益活动。

公民社交网络的形成与发展,使得公民通过互联网实现了力量的集聚和互助的平台,从而为社会稳定和民主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四、政治参与互联网极大地促进了公民政治参与的广泛性和多样性。

互联网为公民提供了参与政治活动和政治决策的渠道。

政府机构和政治组织通过建立官方网站和社交媒体账号等途径,与公民进行互动和沟通,以增进公共参与和民主决策。

政治家和候选人也通过互联网平台发布信息、与公民对话,拉近了与公民的距离。

浅谈网络民主对民主政治建设的影响及建议

浅谈网络民主对民主政治建设的影响及建议

浅谈网络民主对民主政治建设的影响及建议
网络民主是建立在网络基础上的一种民主政治形式,它可以让全民参与到政治决策中来,
提高民主政治建设的效率和民主化程度。

网络民主对民主政治建设的影响主要有以下几个
方面:
一是减少政府的操纵,增强民主参与意识。

网络民主可以促进全民参与政治决策,让公民
有机会参与到政治决策中来,减少政府的操纵,使民主政治的决策更加公正、透明,增强
公民的参与意识,提高民主政治建设的效率。

二是改进民主政治的制度。

网络民主可以改进民主政治的制度,使民主政治更加完善,让
政治决策更加公正、透明,更加符合民主政治的原则。

三是提高民主政治的民主化程度。

网络民主可以让更多的公民参与到政治决策中来,让政
治决策更加公正、透明,促进民主政治的发展,提高民主政治的民主化程度。

因此,为了进一步发展和推动民主政治建设,我们建议:一是要加强网络民主技术的研究,推动网络民主技术的发展;二是要加强网络民主的实施,让更多的公民参与到政治决策中来;三是要加强网络民主的管理,让民主政治的决策更加公正、透明。

充分发挥网络民主在我国政党制度建设中的积极作用

充分发挥网络民主在我国政党制度建设中的积极作用

云南社会主义学院学报作者简介:王晶(1983-),女,山西左权人,河南工程学院人文社会科学系助教,郑州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公民教育。

基金项目:河南工程学院创新团队支持计划资助(2009IRTHNIE01)。

充分发挥网络民主在我国政党制度建设中的积极作用王晶(河南工程学院人文社会科学系,河南郑州451191)摘要:民主政治无论采取何种形式,其关键在于民众的参与。

网络民主是借助于互联网络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民主形式,也是公民参与的一种新形式。

网络民主为公民表达利益诉求和意愿、参与决策提供了快捷的通道和良好的平台,有助于推动我国政党制度的不断完善,促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不断发展。

为此,要充分发挥网络民主的优势,彰显中国特色政党制度的民主意蕴。

关键词:网络;网络民主;政党制度中图分类号:D665:D66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811(2012)03-0026-041994年,中国实现了与国际互联网的传输控制/网际互接协议,开通了互联网,开始提供互联网的全功能服务,成为第71个正式加入互联网的国家。

经过几年的发展,我国的上网人数呈几何倍数增长。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 )发布的《第2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1年12月底,中国网民规模突破5亿,达到5.13亿[1],作为一种革命性的沟通方式,从一定意义上来说,网络根本性地改变了千百年来人们政治参与的方式,对人们的政治生活产生了巨大的冲击。

对于中国的民主政治而言,网络为公民的政治参与提供了崭新的渠道和平台,网络承载了公民参与政治的新希望。

从“两会”期间政府官员与网民的频繁互动,到官方微博、官员博客的开通,从“南京房产局局长天价香烟事件”到“厦门PX 项目”事件结果的改判等,网络展现出了惊人的政治影响力。

中国目前正处于向信息社会发展的转型时期,国家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都面临着巨大的发展机遇,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也面临着如何健全、完善的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纵观人类历史,民主曾在氏族或部落的层次上存在过,古希腊在城邦国家层次上创立了直接民主。

但在接下来漫长的历史过程中,人类都生活在非民主的制度中,直至十七八世纪的英国革命、北美革命和法国革命摧毁了传统的等级制和个人专制的社会结构,民主才得以再生。

以代议制形式存在的现代民主政治的基本框架形成于十七八世纪的西方社会,并经历了从传统的代议民主制(议会主导代议制)到行政集权民主制(行政主导代议制)的发展。

在实践中,代议民主制遭遇到政治危机,人们对它的批判也一直没停止过。

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西方社会已经进入信息社会,信息社会里新的通讯手段“因特网”的出现为民主提供了新的动力源泉,一种新型的社会民主政治形式———网络民主出现了。

网络民主能解决代议民主制所遭遇到的危机,重塑民主治理吗?本文通过对现代民主制的三种形式即传统的代议民主制、行政集权民主制、共同参与民主制(网络民主制)的解读,对此作以分析和解答。

一、现代代议民主制———从传统的代议民主制到行政集权民主制民主按其纯粹的状态来说,要求“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作为国家的主人直接管理自己的事务,而不通过中介和代表,因而人民直接行使权力的政府是最好的政府。

从理论上讲,人民亲自行使权力胜于将权力委托给别人来行使,它更安全和完善。

卢梭的人民主权学说为直接收稿日期:2005-11-22作者简介:唐丽萍(1971-),女,浙江建德人,上海东华大学人文学院公共管理系讲师,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行政管理专业在职博士研究生,从事政治学、行政学理论研究。

民主制作了论证:主权在本质上是由公意构成的,而公意只有公民自己能够表达。

但直接民主理论的实践类型只有原始部落民主制和古希腊雅典城邦民主制,而且从国家体制层面上讲,古希腊雅典民主是直接民主理论的唯一实践类型,在以后的历史中这种在主权国家层面上的直接民主没有出现过。

至今,凡公认实现了民主的国家都是间接代议民主制国家,这是因为直接民主长期以来缺乏相应的解决“屋子装不下”难题的技术条件而无法实现。

现代民主是以代议制形式存在的间接民主。

代议民主制度的基本内涵就是人民通过他们自己选举出来的代表制定代表民众利益的法律,然后通过法律实施管理。

以代议制形式存在的政治民主在西方已经有数百年的历史,并经历了从传统的代议制民主制(议会主导代议制)到行政集权民主制(行政主导代议制)的发展。

1.传统代议民主制的特点(1)议会至上的代议制政府。

由于封建君主专制王权对社会的严重侵害,传统民主思想家对行政权力都存在疑虑,传统代议制民主强调议会在国家政治制度中的核心权力地位,认为议会是代表人民意志和利益的主要工具。

比如英国的政府内阁是由议会多数产生的,并受议会的监督。

国家最高立法权属于议会,内阁是议会所制定的法律的执行者。

内阁一旦失去议会的信任,就要倒台。

美国虽然实行三权分立,但议会的权力地位是主体的。

(2)普选制是代议民主制实现的基础。

普选意味着任何选举制度与实践都不能受选民的性别、种族、宗教、政治立场、经济状况和文化程度的限制,选举必须是定期的、公平的、自由的。

普选制的本质意义在于使人民主权原则落到实处,它意味着只有公民选举产生的政府才具有合法性,才是民意政府,由选举产生的政府应对选民负责并接受选民的监督。

虽说2006年第3期学习与探索No.3,2006(总第164期)Study&ExplorationSerial.No.164・政治发展研究・网络民主能重塑民主治理吗?—对现代民主制三种形式的解读唐丽萍(上海东华大学人文学院,上海200051)摘要:以代议制形式存在的现代民主制经历了从传统的代议民主制到行政集权民主制的发展。

自20世纪80年代西方社会进入信息社会以来,代议民主制遭遇到严重的政治危机,网络民主被视为挽救代议制政治危机的一种补救办法。

然而,网络民主制只是在某些方面改变了代议民主制的功能和运作方式,部分地取代了代议制民主的功能,而不可能成为国家形态层面上的民主制。

关键词:传统代议民主制;行政集权民主制;参与式民主制;网络民主中图分类号:D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462X(2006)03-0085-05普选权的实现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过程,直到20世纪,普选制才在西方国家陆续建立,但普选制是代议民主制的基础。

(3)实行分权制和法治。

传统代议制民主是建立在有限政府的原则上,强调个人的自由和权利应受到保护,使之不受到来自国家和社会其他成员的侵犯。

所以这种民主也被人称之为“保护型民主”[1](P112-125)。

传统代议制民主的制度设置围绕着保护个人自由和对政府权力的制约而进行,强调分权和法治。

分权的目的是为了权力之间的相互制衡,防止权力的滥用和腐败的发生。

法治要求对国家权力和政府权力的运用必须依照明确的法律,而不能由掌权者随心所欲地进行统治。

2.传统代议民主制的衰弱传统代议民主制的政治哲学基础是小政府理论,民主政治的主要功能是限制政府滥用权力,防止政府行为不轨,保护公民的自由和权利。

但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市场缺陷的逐渐暴露,社会政治力量的配置和国家政府的权力结构发生了相应的重大的变化,西方传统的代议民主制度受到了严峻的挑战。

在政府行政权力与国家其他主要权力形式的关系上,20世纪几乎所有的西方民主国家都发展了强行政,赋予其强大的行动能力,政府行政权力逐渐发展成为国家权力体系中最主要的一种权力形式,行政集权民主制基本形成,主要表现是:作为行政首脑的首相或总统的权力的扩张。

传统代议民主制度衰弱和行政集权民主制形成的原因是:(1)行政集权民主制的产生是垄断资本取代自由资本统治地位的产物。

垄断代替自由竞争,要求国家权力高度集中,要通过削弱议会的传统权力来加强政府的地位和作用;(2)在科学技术高度发达、社会化大生产日趋复杂的现代社会条件下,议会民主制不能适应现代政治的发展。

议会不能适应现代化的快速发展,一方面立法的速度跟不上时代发展,另一方面立法者的素质无法完成专门化的任务。

(3)现代社会的发展为行政机构的扩张提供了可能。

随着社会化大生产的发展,阶级分化与阶级矛盾的增加,民族国家国际竞争的日趋激烈,政府职能急剧扩大。

此外,行政机构自身具有组织规模庞大、知识和技术上的优势、信息的垄断、直接掌握和运用资源的便利条件以及对事变相对快速的反应等等优势。

3.行政集权民主制的特点(1)行政主导的政治体制。

在国家各种政治权力形式的相互关系上,尤其是在立法权力和行政权力这两种最主要的权力的相互关系上,行政权力成为主导性的权力。

例如美国的三权分立制度也已经演化为一个行政主导的强总统制。

首相主导是当代英国政府体制的最典型的特征。

(2)制度安排中强调政府能力和政府的有效性。

传统的代议制民主关注的是限制政府权力,防止政府权力越轨和保护公民的权利。

而行政集权民主制的着眼点在于提高政府的决策能力和行动能力,是一种可治理型的民主[2](P26)。

(3)团体政治的空前发展。

行政集权民主过程中民主的互动是各种组织起来的利益之间的互动,普通公民的利益是由组织来代表的。

传统的原子社会被无数个相互交叉的组织构成的团体社会所取代,团体主义取代个人主义,团体政治成为政府政策过程中一种主要的影响因素。

(4)实行建立在严格的官僚组织模式基础上的公共行政模式。

政府组织结构形式和政府管理方式是科层制或说官僚制。

官僚制指的是一种权力依职能和职位进行分工和分层,以规则为管理主体的组织体系和管理方式。

行政官员是一些政治中立和无个性特征的事务性和技术性官员,执行政策而不参与政策制定。

行政集权民主制是西方的民主政治得以实现的另一种形式。

在这种民主制中,代议制的外壳仍然存在:作为民意机构的议会仍然保留了制定正式法律、批准预决算、控制和监督高级官员等重要权力;行政首脑仍然需要通过一定的选举产生,民主产生的行政首脑对各级行政官员拥有控制权。

更为重要的是:作为民主主要成果的宪法具有至高无上的地位,宪政为行政集权划定了性质及其范围。

二、代议制民主模式面临的问题1.代议民主制的局限性无论是议会主导的传统代议民主制还是行政集权民主制,尽管在理论上确认了人民统治的原则,但在实际操作上则是间接的民主。

代议民主制被解释为民众不可能直接参与决策的庞大而复杂的社会体系中如何实现民主理想的一种实际办法。

而且代议制民主不仅使民主规模在理论上具有无限扩大的可能性,而且还具有功能上的优越性。

首先,由于代议制是由选出的各方代表组成,由此在社会整体利益决策所必需的知识结构上,使政府处于成熟状态。

其次,代议制民主是程序民主,通过一级一级的代表机构和代议程序对民意进行一层层一道道的过滤,从而可以有效克服民意中的非理性的情绪[3](P471)———防止多数对少数的压制。

以约瑟夫・熊彼特为代表的精英民主论者认为代议民主制的核心问题是:不要去考虑“由谁统治”,而应关注“选举谁来统治”,在他们看来,民主的正式制度应该以选举最有能力的决策者和监督权力的行使为核心目标。

但代议制民主并非是无懈可击的。

即使是在西方,对它的批评也没有间断过,认为它不能也不可能体现人民主权的实质,是一种初级的民主,是一种因直接民主一时不具备实现条件而采取的不得已的、凑合的权宜之计。

代议制民主的局限性在于以下两个方面:(1)公众政治参与的间接性和有限性。

代议民主制度的基本内涵就是人民通过他们自己选举出来的代表制定代表民众利益的法律,然后通过法律实施管理。

人民选出官员后就不再参与政治决策,而留给选出的官员来全盘处理,只有在下一次投票时才有机会对代表的表现做出裁决。

这种制度的缺点就是公民只有选举代表的权利,对涉及他们切身利益的重大事务却不能直接参与决策,政治精英控制了政治决策过程。

(2)代议制民主是一种精英政治。

平等是民主的基础,也是其集中体现。

在代议制民主下,人民的作用不过在于产生一个政府,选出社会精英来治理国家。

在精英与民众之间,权力的分配不可能是均等的。

也有学者认为,游说所造成的不平等可能是现行代议制民主存在的最严重的问题之一。

因为强有力的游说组织能动用各种资源来影响政府的议程,而无资源的组织和公民无法影响政府的政策和过程。

代议制民主的这种间接、有限、精英的特性导致了公民普遍的政治冷漠与低程度的政治参与的情形,公民对政治参与的热情与兴趣不高。

2.行政集权民主制受到的挑战除了作为一种间接民主制所存在的局限性外,行政集权民主制还有其明显的局限性。

这集中体现在行政官僚制形式上的理性、严格和等级制导致了官僚与民主之间的矛盾和冲突。

行政官僚制是组织结构、管理方式和组织文化三位一体的结合:在组织结构上具有金字塔式的严密层级,这是一个高度集权、等级森严、自上而下,垂直控制和管理的官僚科层等级制度;在管理方式上以专门化、等级制、规则化、非人格化、技术化为特征;在组织文化上具有重视契约、规则的理性精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