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等职业学校公共基础课的功能定位

合集下载

概述高职院校公共基础课的作用

概述高职院校公共基础课的作用

概述高职院校公共基础课的作用2006年11月《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简称16号文),指出了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重点是“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结合发展道路,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千百万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从而掀起了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新浪潮,在积极探索培养学生职业技能的过程中,出现了忽视公共基础课教学的问题,甚至有人干脆提出把公共基础课删去。

高职教育中公共基础课的这一尴尬境遇,让我想起《庄子·逍遥游》中的一个故事:魏王送给庄子的朋友惠子一个大葫芦种子,后来结了一个能装五石水的大葫芦。

惠子用它盛水,它的坚硬程度却托不动这个重量;把它切开当瓢,它又太宽大,放不进水缸。

因为没法用它,惠子就把它砸碎了。

难道在高职教育教学的新形势下,公共基础课真的就像这只“无用”的大葫芦吗?1 “无用”——是没有正确认识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1.1 正确解读教育部“16号文件”教育部“16号文”中指出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是: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

即:人才培养的总规格包括高素质和高技能两个方面。

但是,在教育教学改革中,更多的是着眼于专业课,着眼于高技能人才这一培养目标,而忽视了公共基础课,忽视了培养高素质人才这一培养目标,其结果是学生的文化基础知识单薄、人文素养缺乏,难以满足社会对高职人才的要求。

1.2 正确认识高职教育的本质根据“16号文件”的精神,高职教育是培养“数以千万计高技能专门人才”的教育,高技能应成为高等职业教育的本质特征。

高技能姓“高”,从知识层面上讲,含有高等性的意思,即知识素养高、专业理论高。

因为高技能所凭借的决不是单纯的技能,还应体现在职业技能中所蕴含的知识含量和智能水平上,较高的知识素养和专业理论离不开文化基础课程坚实的基础。

2 “无用”——是没有真正认识公共基础课的作用2.1 公共基础课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基础在培养学生具有较强动手能力的同时,还要认识到,如果没有良好的人文、道德素质做前提,没有完善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做基础,即便是有再强的技术能力也不可能得到良好发挥。

职业学校公共基础课程功能的阐释与实践研究

职业学校公共基础课程功能的阐释与实践研究

职业学校公共基础课程功能的阐释与实践研究作者:丁英娣来源:《中国民族博览》2015年第11期【摘要】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职业院校教学规模逐年扩大,为了全面提高自身的教学质量,专业课程教学理念与教学方法实现了创新,迎合了当前教改的要求,但是,在此过程中却忽视了公共基础课程的重要性,相应的教学模式依旧禁锢于传统的教学理念之中,进而致使整体教学质量偏低,学生的综合能力素质无法得到有效培养。

本文首先对公共基础课程的功能进行了阐释,其次为如何在实践过程中实现公共课程改革提出对策,以供参考。

【关键词】职业学校;公共基础课程;功能;阐释;实践研究【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前言当前,在职业院校的教学中,公共基础课程教学不论是在教学理念上,还是在教学方法上都无法满足实际教改要求,进而致使相应的教学质量严重偏低,究其原因,一方面在于职业院校自身片面强调专业课程教学质量,在公共基础课程的教学理念与教学方法上缺乏创新,无法调动学生的主观积极性;另一方面学生自身的基础薄弱、在学习上缺乏自主性。

而面对当前社会的发展形势,要想能够在社会中立足,就需要学生具备较高的综合能力素质,因此,如何实现公共基础课程教学功能的准确定位,并落实这一教学内容的改革与创新,亟待解决。

一、职业院校公共基础课程功能的阐述职业教育需要确保自身所培养的人才质量能够满足社会的实际需求,而在当今的社会发展状态下,职业院校需要积极地落实素质教育的全面要求,以在确保学生具备专业技能的基础上,能够以较高的综合能力素质来应对当前社会的挑战。

公共基础课程作为职业院校整个课程系统的重要构成部分之一,对于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以及综合素质来讲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而从当前职业院校生源的结构看,学生整体素质要远远低于高等本科院校的学生,因此,这就要求职业院校在积极落实专业课程改革的过程中,给予公共基础课程以充分的重视,明确定位这一课程体系的功能。

从整体上讲,这一课程体系的功能定位要以培养学生能力、实现高质量就业为基础,确保学生在文化课程的学习中能够树立正确的三观,进而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充分服务于学生的终身教育发展需求。

中职教育公共文化基础课功能

中职教育公共文化基础课功能

中职教育公共文化基础课功能一、德育的功能学校教育,不同于培训机构。

它的功能不仅仅是教会学生单一的技能,简单的操作。

这仅仅是一方面。

学校之所以称之为学校,是因为它承载着教书育人的神圣使命,承载着传承文明、传递信念、团结合作、文明礼仪等诸方面的神圣职责与义务。

这些任务,可以通过公共基础课中的德育教育来实施。

从最基本的文明用语开始,到文明仪表、文明行为、文明礼节等,都渗透于德育课堂。

再进一步,通过德育课堂的阵地,让学生走进经济,走进法律,从灵魂深处提升道德感、正义感,以智慧、规则、法律为行事准则,提升团队意识。

这应该是我们的学生必备的素养,不同于简单的劳务付出。

这也是近年来职业学校的学生广受社会欢迎的一个重要原因。

二、提升能力的功能文化基础课,不是一门显性的、能看到直接结果的培训课程。

它的作用,深入人的骨髓,摒弃一切功利,提升的是人的综合素养。

比如:数学课堂,其功能不仅仅是做一道题,画一个图。

数学讲究的是培养出科学的思维习惯,严谨的做事风格,优秀的概括能力以及公平公正的评价品质。

所以说,中职学校一堂好的数学课,是不同于应试教育下那种以分数定输赢的格局的。

它可以是一个好的书写格式的培养,字迹工整,语言精练,可以是一道严谨的论证题的复述,反复渗透,甚至背诵,在熟练的叙述中体会叙述的美感,体会逻辑的魅力,体会归纳的艺术。

还可以是画一个漂亮的图形,在亲手描绘的过程中感知抽象与现实的碰撞。

数学甚至可以是一个趣味游戏,老师们带领学生遨游于神奇而现实的知识领域,做得了游戏,体会了科学。

如做一个在圆桌上摆放硬币的游戏,你放一枚,我放一枚,以谁没有地方放谁就输为游戏规则,看同学们有什么方法,渗透的就是圆的对称性原理。

培养的就是思维严谨、科学,摒弃毛躁,杂乱无章,缺乏依据等不好习性。

再如用一张纸,对折32次以后(忽略其不能够对折32次),会有多厚?学生是不具备这种猜测能力的。

我们讲给他们听,作用就是打开学生狭隘的想象空间,用知识扩充头脑,养成数学思维习惯,开拓学生眼界,使其在日常工作学习生活中具备优于他人的正确反应。

职业院校公共基础课程功能定位研究

职业院校公共基础课程功能定位研究

职业院校公共基础课程功能定位研究作者:黄学勇来源:《江苏教育·职业教育》2015年第11期【摘要】高职院校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在培养目标上强调“五个对接”,课程体系上重视中高等职业教育课程衔接,教学安排上立足服务于学生的终身发展,教学方法上注重校企融合、理实融合。

这些特点对高职院校的公共基础课程提出了新要求,因此,公共基础课程功能应主要定位在基础功能和发展功能上。

基础功能又包括工具功能和文化功能;发展功能包括应用功能、启航功能和育心功能。

【关键词】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公共基础课程;定位【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6009(2015)44-0061-02【作者简介】黄学勇,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徐州经贸分院(江苏徐州,221004)院长,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教育管理。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和《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都指出要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而综合人文素养是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的重要素质之一。

教育部部长袁贵仁说:“所谓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说到底都是文化育人。

”文化育人除了通过在学生专业学习中渗透企业文化、产业文化等途径来实现之外,其核心应该是充分发挥公共基础课程的文化育人功能。

因此,有必要对新的人才培养模式下高职院校公共基础课程的功能进行重新定位。

一、高职院校公共基础课程具有基础功能公共基础课程的基础功能表现为注重塑造学生的基本人文素养,通过对学生语言、文字、思维、品德、观念等方面的教育、训练和塑造,培养学生从事职业活动所要具备的基本通用能力。

这种基本行为和基础能力能为学生专业知识的学习和职业技能的培养奠定基础,是学生进一步走向社会的基础,是学生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是学生未来职业生涯发展和终身学习的基础。

(一)公共基础课具有工具功能德育、语文、英语、数学、计算机、体育等学科所传授的知识与技能是学生走入社会后最基本的生存手段,是学生进行社会交往、进行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进行计算和综合运算的基本工具,也是学生学习其他科学文化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基础工具。

论公共基础课在高职院校中的作用与方向

论公共基础课在高职院校中的作用与方向

论公共基础课在高职院校中的作用与方向论公共基础课在高职院校中的作用与方向。

张宝全摘要高职院校公共基础课对学生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培养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针对目前对公共基础课不够重视、课程体系缺乏特色、教学枯燥等问题,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认为高职院校公共基础课应坚。

持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实行科学定位,并从教学等几个方面来进行改革。

关键词公共基础课;高职院校;课程体系作者简介张宝全一 ,男,山东轻工业学院金融职业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高等数学、教学方法。

山东济南教育研究界长期以来对于高职院校公共基础课业能力和综合素质培养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我们应的作用与定位,存在着三大争论:一是高职院校的公坚持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实行科学定位,对当前高职共基础课是究竟发挥何种功能与作用;二是高职院校院校公共基础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大刀阔斧的公共基础课所存在的问题;三是目前针对高职院校学改革。

一生的公共基础课是否需要改革,具体如何进行改革。

、公共基础课在高职院校的作用就此问题笔者结合高职院校公共基础课的教学实践,目前我国的高职院校课程主要分为公共基础课、进行了长期研究,认为高职院校公共基础课对学生职专业理论课、专业实践课。

高职公共基础课是专业的精品课程一般包含有目录树导航、模块导航、内容导先,环境是基础,网络课程的建设离不开系统环境的航、知识点导航等模块,课程信息要按照学生学习的支持。

政策支持有利于教师队伍的组建和课程建设资特点来处理设计,不能太复杂。

同时在建设相关站点金的筹措;网络基础建设、网络教学平台建设是网络的链接时,要为学习者提供良好的学习空间和学习便课程建设的外部支撑环境,是其内部环境的基础,其利。

交互设计策略模块也是网络课程重要的内容之建设水平直接影响到网络课程的运行水平、运用质一一, 些网络精品课程建设不大重视交互设计,没有量和共享程度。

其次,加大宣传力度,对你建设的交互教师就不能了解学习者的学习过程和对课程知精品课程要告诉学生如何去使用、在哪去使用,从识的掌握情况。

中职公共基础课程的功能

中职公共基础课程的功能

2 0 1 0年 ,教 育部 颁 布了 《 中等 职 业 教育 改革 创新 行 动计 划 ( 2 0 1 0— 2 0 1 2 ) ) ) 中提 出 : “ 加快培 养具有 良好
职业 道 德 、必要文 化知 识 、熟 练职业 技 能等 综合 职业能 力 的高 素质 劳动 者 和 技 能 型 人 才 ”;教 育 部 2 0 1 1年 在
知识 、基础 综合 能力 ,如 ,中职生 的
文化基本 素养 、人文修养 、职业道德 、
平 不适 应 ,基 础课 程教 学 内容本 身 与 学生生活相脱 离 ,缺乏必要 的逐 步性 、 趣 味性 和科 学性 。 中职学 生大 多数 是
没有 考上高 中转 而上 中职 的 ,文化 基 础差 ,也不 愿意 学 习基 础课 。 中职 院
基础课程现状如下 。 ( 一)学生基础差 、底子 薄 ,从而 没有学 习动力 ,厌学情绪 日益严重 目前 ,中职 院校 招 生标准 一 降再
位对 中职 学校 学生 的专 业技 能 和综合
素质 的要求 也 越来 越高 ,而 由 于中职 学生 原有 基础 相对 较差 ,加 上没 有诸 如高 考这 样 的考试 压力 ,学 生往 往 只
技能与综合素质的不对等。


基 础 课 程 内涵
直 至很 反感 。这也 使得 基础 课 老师 在
教 学过 程 中感 到压 力越 来越 大 ,这 主 要 是 因为老 师在 面对教 学对 象 时有 时 感 到难 以下 手 ,遇到 了在 教学 过程 中 学 生不 接纳 的尴尬 境地 ,无 法将 知 识 以正 常渠道 传授 给学 生 。尽 管 教师 在
职 学生 ,到 中职学 校后 遇 到的 突出 问 题 就 是文 化 基 础课 听 不 懂 、听不 进 ,

公共基础课程对高职学生专业课程学习的促进作用

公共基础课程对高职学生专业课程学习的促进作用

公共基础课程对高职学生专业课程学习的促进作用随着职业教育的不断发展,公共基础课程在高职院校的课程设置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公共基础课程是高职学生接受综合知识素养培养的重要途径,也是高职学生专业课程学习的基础和保障。

本文将就公共基础课程对高职学生专业课程学习的促进作用进行讨论。

公共基础课程为高职学生提供了广泛的知识背景。

公共基础课程涵盖了人文、社科、自然科学等多个领域的知识,为高职学生打下了广阔的学科基础。

通过学习这些基础课程,学生可以获得广泛的知识储备,为日后专业课程的学习提供了充足的资源支持。

学习了《大学英语》、《高等数学》、《大学物理》等基础课程的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专业课程中的英语、数学、物理等知识,并且能够更轻松地学习相关内容。

公共基础课程培养了高职学生的综合能力。

公共基础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包括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

《思想政治理论课》能够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社会责任感,《大学体育课》能够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身体素质,《职业生涯规划与创业教育课程》能够培养学生的职业创新能力和就业能力等。

这些能力在专业课程学习中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高职学生通过公共基础课程的学习,能够在专业课程中更好地运用学到的知识和技能,提高学习效果和综合素质。

公共基础课程培养了高职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

公共基础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通过启发学生的思考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和学习动力的提升。

公共基础课程中的案例分析、实践教学等教学方法,能够增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

这些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对高职学生的专业课程学习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高职学生通过公共基础课程的学习,不仅能够提高专业课程学习的效果,还能够培养出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为日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公共基础课程对高职学生专业课程学习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中职公共基础课程的功能

中职公共基础课程的功能

中职公共基础课程的功能中职公共基础课程的功能中等职业学校的公共基础课程是职业教育的核心课程之一,具有非常重要的功能。

它不仅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知识储备,也为他们未来的职业生涯做好了充足的准备。

本文将探讨中职公共基础课程的功能,并重点讨论其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培养创新能力的作用。

首先,中职公共基础课程具有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功能。

公共基础课程包括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生物、政治、历史、地理等学科,涵盖了人文、社会、自然科学等多个领域的知识。

通过这些学科的学习,学生将获得丰富的知识储备,提高其综合素质。

语文课程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化修养,数学课程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英语课程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流能力。

学生通过学习公共基础课程,不仅能够更好地理解职业教育中的专业知识,而且能够具备更强的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提高其适应社会变化和职业发展的能力。

其次,中职公共基础课程具有培养创新能力的功能。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创新能力成为了职业发展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能力。

中职公共基础课程通过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实践能力,推动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的形成。

例如,在物理课程中,学生可以通过实验和观察,加深对物理现象和规律的理解,培养其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化学课程中,学生可以通过合成反应和实验操作,培养其实验设计和创新思维能力。

通过这些学科的学习,学生可以培养出勇于探索、善于创新的态度和能力,为将来从事各行各业的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此外,中职公共基础课程还具有拓宽学生视野、提高文化素养的功能。

公共基础课程中的政治、历史、地理等学科,将帮助学生了解国家的政治制度、社会发展和地理位置等方面的知识。

这些学科的学习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和思想品质,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国家意识和社会责任感,促使他们成为热爱祖国、热爱社会的有责任感的公民。

综上所述,中职公共基础课程具有丰富的功能。

它不仅为学生提供了广泛的知识储备,培养其综合素质,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提高其文化素养。

公共基础课程对高职学生专业课程学习的促进作用

公共基础课程对高职学生专业课程学习的促进作用

公共基础课程对高职学生专业课程学习的促进作用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学生选择就读高职院校,以期通过职业教育获得就业的机会。

然而,许多高职院校的学生常常面临着专业知识薄弱、不适应工作环境等问题,在职业发展中受阻。

因此,公共基础课程对高职学生的专业课程学习具有很重要的促进作用。

公共基础课程是高职教育中的核心课程之一,包括语文、数学、外语、体育等课程。

它们是基础教育的延续,旨在培养学生的基本素养和能力。

通过学习公共基础课程,高职学生可以获得丰富的知识和技能,提升自身综合素质,从而更好地适应职业发展。

首先,公共基础课程可以帮助高职学生打好扎实的基础。

学习语文和数学可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学习外语可以拓宽学生的文化视野和交流能力;学习体育可以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提高体质。

这些公共基础课程的学习,可以为学生后续的专业课程学习提供坚实的基础,提高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

其次,公共基础课程可以培养高职学生的综合素质。

通过学习多种学科,可以提高学生的广博知识和多元能力;通过课堂讨论、课外活动等方式,可以增强学生的沟通协作能力和领导能力;通过课程设计、实践操作等,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这些素质和能力是职场中必不可少的,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工作环境和职业发展。

最后,公共基础课程可以帮助高职学生识别职业方向和把握职业机会。

公共基础课程中涉及的知识和技能,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未来职业市场的需求。

学生通过对公共基础课程的学习,可以了解各行各业的基本能力要求和就业前景,进而确定自己的职业规划和方向。

同时,公共基础课程中也可能包含职业生涯规划、就业指导等内容,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职业机会和发展方向。

综上所述,公共基础课程对高职学生的专业课程学习具有很重要的促进作用。

它们可以帮助学生打好基础、提高综合素质、识别职业方向,为学生的职业发展提供支持和保障。

因此,高职院校应该重视公共基础课程的建设和教学,切实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力。

公共基础课程对高职学生专业课程学习的促进作用

公共基础课程对高职学生专业课程学习的促进作用

公共基础课程对高职学生专业课程学习的促进作用1. 引言1.1 公共基础课程的概念公共基础课程是指在高职教育中为学生提供的一系列通识教育课程,包括语文、数学、外语、思想政治教育等内容。

这些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同时开阔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公共基础课程不仅是高职教育中的必修课程,也是高职学生终身学习和发展的基础。

公共基础课程的设立是为了满足高职学生的全面发展需求,帮助他们建立扎实的基础知识和学习方法,为日后的专业学习和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通过公共基础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语言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等基本技能,提升自身综合素质,为将来的学习和就业打下良好基础。

公共基础课程的内容涵盖广泛,旨在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学习公共基础课程,学生可以更好地适应社会需求的多样性,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为未来的职业发展做好充分准备。

公共基础课程的概念是高职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2 高职学生专业课程学习的重要性高职学生专业课程学习的重要性在于其直接关系到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和就业能力。

专业课程是高职教育的核心,是学生学习和掌握所选专业技能和知识的基础。

通过专业课程学习,学生可以系统地了解所学专业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培养和提升自己在特定领域的专业能力。

专业课程学习还有助于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需求,增强就业竞争力。

在当今竞争激烈的就业市场中,拥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是就业的基础,只有通过学习专业课程,学生才能更好地适应不同行业的发展需求,提升自己在职场中的竞争力。

专业课程学习也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实现个人价值和人生目标。

通过深入学习所选专业课程,学生可以逐步实现自己的职业理想和人生目标,为实现自我价值奠定扎实的基础。

高职学生专业课程学习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是学生成功走向职业生涯的关键一步。

2. 正文2.1 提升学生综合素质提升学生综合素质是公共基础课程对高职学生专业课程学习的重要作用之一。

公共基础课在高职教育中的定位

公共基础课在高职教育中的定位

公共基础课在高职教育中的定位第一篇:公共基础课在高职教育中的定位“高职教育思想观念大讨论”学习总结(1)---公共基础课在高等职业教育中的功能定位高职院校公共基础课与专业课的关系问题始终是教学改革过程中不可回避的问题。

近些年关于这个问题的争论一直未曾间断。

实质上,在高职院校,要想正确处理好这一关系,必须明确公共基础课教学的定位。

在这一个月的大讨论活动中,我对公共课在高等职业教育中的定位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

以下我将就高职院校公共基础课的定位这一问题谈谈个人的看法。

一、高职院校公共基础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1.公共基础课程的内容设置沿袭普通高等教育课程的设计或者直接搬用,教师忽视高职教育的特点,学生不知学以致用,普教色彩过浓,公共基础课基本是单一的学科性课程,不能体现高等职业教育的特色,模糊了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的区别。

2.公共基础课的教学方法呆板。

老师在课堂上以纯理论教授为主,“满堂灌”现象普遍,教学辅助手段缺乏。

高职学生的生源决定了学生的基础知识相对薄弱,对现有公共基础课程设置与教育方法产生排斥和惧怕心理,不会主动学习,学生中明显产生轻公共基础课,重专业课的学习倾向,这不利于公共基础课教育目标的实现。

3.公共基础课教学改革举步维艰。

在公共基础课教学改革中,存在两种极端的倾向:一是认为经过高中阶段的学习,学生基础知识基本已经够用,在高等职业技术教育阶段不必再开公共基础课;二是认为公共基础课关系到学生未来的发展,应该为学生的继续发展打好基础,按学科体系开设公共基础课。

事实上,在部分高职院校,公共基础课的教学改革面临着教学资源的限制。

二、高职院校公共基础课的作用要明确高职院校公共基础课的科学定位,我们还要弄清楚高职院校公共基础课的作用。

当今世界是人才竞争的世界,人才的竞争不仅在专业知识与技能方面,更在于人才的基本素质。

这些基本素质主要包括远大的理想、高尚的情操、科学的思维、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和健康的心理。

公共基础课程对高职学生专业课程学习的促进作用

公共基础课程对高职学生专业课程学习的促进作用

公共基础课程对高职学生专业课程学习的促进作用公共基础课程是高职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础,对其专业课程学习具有促进作用。

公共基础课程能够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提高综合素质。

公共基础课程能够培养高职学生的基础学习能力和综合能力。

公共基础课程还可以扩大高职学生的就业范围和就业竞争力。

公共基础课程对高职学生专业课程学习的促进作用不可忽视。

公共基础课程能够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提高综合素质。

高职学生作为专业技术人才,需要具备一定的综合素质。

公共基础课程涵盖了人文学科、社会科学、自然科学、数学等多个领域的知识,包括语言文字、历史文化、政治法律、自然科学原理等。

通过学习这些课程,学生可以了解到丰富多样的知识内容,拓宽个人的知识面,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在日后的工作中,这些知识将为学生提供更加广阔的视野和思维方式,有助于他们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和职业发展的需要。

公共基础课程能够培养高职学生的基础学习能力和综合能力。

公共基础课程通常是在专业课程之前学习,为学生提供了学习专业课程所需的基础知识和学习能力。

在学习数学课程时,学生需要通过大量的练习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这为他们后续学习专业课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公共基础课程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他们的综合思维能力。

这些能力在后续的专业课程学习中将起到重要的支撑作用。

公共基础课程还可以扩大高职学生的就业范围和就业竞争力。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职场对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变化。

高职学生需要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同时也需要具备一定的综合素质和跨学科的能力。

公共基础课程的学习能够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综合素质,使其具备更多的就业机会和竞争力。

在求职过程中,一些企业和单位更加注重应聘者的综合素质,他们更愿意选择那些拥有广泛知识背景和拥有跨学科能力的人才。

对中等职业教育公共基础课功能的思考

对中等职业教育公共基础课功能的思考

对中等职业教育公共基础课功能的思考[摘要]:中职公共基础课程的任务是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学生思想政治素质、职业道德水平和科学文化素养;为专业知识的学习和职业技能的培养奠定基础,满足学生职业生涯发展需要,促进终身学习。

[关键词]:中等职业教育基础课功能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目前中等职业学校正肩负着越来越重要的培养技能型人才的社会责任。

在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中,基础课作为一门工具学科和基础学科,在促进学生提高能力和掌握技能等方面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然而在当前中等职业学校的基础课教学中普遍存在学生厌学,教师难教的情况,基础课的工具性和基础性的作用难以发挥出来。

一、中等职业学校教学原则《教育部关于制定中等职业学校教学计划的原则意见》中指出职业教育应坚持以就业为导向,面向社会、面向市场,围绕经济社会发展和职业岗位能力的要求,确定专业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

应加强以爱岗敬业、诚实守信为重点的职业道德教育。

坚持“做中学、做中教”的教学原则,突出职业教育特色,重视实践和实训教学环节,强化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培养,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

坚持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正确处理公共基础课程与专业技能课程之间的关系,合理确定学时比例,确保中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实现。

首先,应从观念上树立突出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创造性人才的原则,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发现问题、独立研究、更好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不应该培养只是受过简单培训、只会记忆与背诵经验、不能创新或不敢创新的人。

在培养学生具有创新能力的同时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职业道德修养,实现职业教育以全面素质为基础、以能力为本位的指导思想。

其次,职业教育在学习方式上也必须从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改进为跳跃式和选择性的学习,由于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相比有着更强的专业性,它更重视能力的培养,更多的是培养一大批在生产第一线从事施工制造等技术应用工作的专门人才,因此,学习者应从浩瀚烟海的知识信息中选择最有价值的知识,更有针对性的培养自己的专业特长,以就业为导向培养人才,为更快更好地适应社会工作岗位的需求做准备。

高职公共基础课程功能与定位的探索

高职公共基础课程功能与定位的探索

高职公共基础课程功能与定位的探索蔡湘文;李小春【摘要】Corresponding to the development of professional and technical courses, the development of publish basic courses should follow the principle of people's overall development. Vocational students' social life quality is the main function they require when they fit their position and social life. Therefore, we must start from the consideration of the development of vocational students' quality to rethink the vocational public basic curriculum system. Only in this way can we achieve the goal of cultivating high-qualified and high-skilled personnel in vocational education.%与专业技术课程开发相对应,公共基础课程的开发应遵循人的全面发展的原则。

高职生的社会生活素质是他们胜任职业岗位及其社会生活过程所需要的主体机能。

因此,必须从高职生的素质养成出发,重新思考高职公共基础课程体系,才能实现高职教育高素质高技能的人才培养目标。

【期刊名称】《铜仁学院学报》【年(卷),期】2012(014)004【总页数】4页(P104-107)【关键词】高职教育;公共基础课程;功能与定位【作者】蔡湘文;李小春【作者单位】湖南都市职业技术学院,湖南长沙410137;湖南农业大学东方科技学院,湖南长沙410128【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G712近年来,随着招生、就业的压力加大,不少高职院校对职业教育的功能存在着极为功利性的认识,片面追求职业教育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功能,忽视了职业教育为人的发展服务的功能。

高职公共基础课程的功能定位辨析

高职公共基础课程的功能定位辨析

Analysis of Function Orientation of Public Basic Courses of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作者: 苗耀华
作者机构: 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基础教育学院,北京100042
出版物刊名: 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页码: 74-77页
年卷期: 2014年 第3期
主题词: 高职教育;公共基础课程;功能定位
摘要:高职公共基础课程建设是高职教育内涵建设的核心之一,也是课程改革的热点和难点.分析我国高职教育的发展历程和现阶段公共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以发达国家和地区高职公共文化课程设置情况为借鉴,探索我国高职公共基础课程的内涵,进一步明确其功能定位,对高职公共基础课程改革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从理解到行动:《中等职业学校公共基础课程方案》的区域解读与思考

从理解到行动:《中等职业学校公共基础课程方案》的区域解读与思考

From understanding to action: regional
interpretation and thinking of Public Basic Curriculum Program of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s
作者: 方健华[1];王新国[2]
作者机构: [1]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院职业教育与终身教育研究所,江苏南京210013;[2]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院,江苏南京210013
出版物刊名: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页码: 14-18页
年卷期: 2019年 第35期
主题词: 中等职业学校;公共基础课程;课程方案;课程标准
摘要:公共基础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中等职业学校公共基础课程方案》是我国发布的第一个针对中等职业学校公共基础课程设置及实施的方案。

从人才培养、教学改革及课程标准的角度对该文件出台的背景与意义进行阐述,从功能定位、课程设置及可操作性等方面对其内涵进行区域,尤其是省域层面的解读,并通过对江苏中等职业学校公共基础课程改革经验的梳理,以进一步理清当前公共基础课程实施的痛点、难点,从而把握该文件实施的要点。

公共基础课在职业教育中的功能定位

公共基础课在职业教育中的功能定位

公共基础课在职业教育中的功能定位
翟光伟
【期刊名称】《天津市经理学院学报》
【年(卷),期】2009(000)002
【摘要】针对生源素质偏低的现状,职业学校公共基础课程的功能应立足于"以能力为基础、以就业为导向","低难度、高能级",定位于为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全面的素质培养服务,为专业能力的学习和岗位需要以及持续发展服务,为学生的终身教育发展需要服务.
【总页数】2页(P57-58)
【作者】翟光伟
【作者单位】漯河水利技工学校,河南漯河,462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42.0
【相关文献】
1.计算机公共基础课在职业教育中的教学模式探析 [J], 杨娇
2.职业院校公共基础课程功能定位研究——以五年制高等职业院校为例 [J], 黄学勇
3.论中等职业学校公共基础课的功能定位 [J], 钟鸿昌
4.高职公共基础课程的功能定位辨析 [J], 苗耀华
5.论中职公共基础课的历史演进、价值取向与功能定位 [J], 屈璐;杨帆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中职公共基础总结

中职公共基础总结

中职公共基础总结引言中职公共基础是中等职业学校教育中的一门基础课程,主要包括政治、历史、地理和文化艺术四个学科。

这门课程旨在培养中职学生的综合素养和人文素养,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

本文将对中职公共基础课程的学习内容和重要性进行总结。

学习内容政治政治是中职公共基础课程中的重要学科之一。

学生将学习政治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以及国家政治制度和运行机制等内容。

具体而言,政治学习的内容包括:•政治学的基本概念和分类•国家政治制度和政治运行机制•政治参与和政治决策•政治理念和政治文化通过学习政治,中职学生可以了解国家政治的基本结构和运行机制,提高政治参与和决策的能力,培养自己的国家观念和公民意识。

历史历史是中职公共基础课程中的另一个重要学科。

学生将学习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等内容。

具体而言,历史学习的内容包括:•人类社会的起源和发展•中国历史的主要时期和事件•世界历史的主要时期和事件•历史人物和历史文化通过学习历史,中职学生可以了解人类社会的发展和演变过程,增强历史意识和历史思维,培养自己的文化素养和历史眼光。

地理地理是中职公共基础课程中的又一重要学科。

学生将学习地理的基本概念、地球的结构和自然地理等内容。

具体而言,地理学习的内容包括:•地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分类•地球的结构和地球背景知识•地理环境和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和经济地理通过学习地理,中职学生可以了解地球的基本特征和地理环境,加深对地理学科的认识,培养自己的地理意识和环境意识。

文化艺术文化艺术是中职公共基础课程中的另一个重要学科。

学生将学习文化的基本概念、文化遗产和艺术表现形式等内容。

具体而言,文化艺术学习的内容包括:•文化的定义和分类•中国的文化遗产和世界文化遗产•艺术的表现形式和艺术创造过程•古代和现代艺术的特点和发展趋势通过学习文化艺术,中职学生可以了解文化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培养自己对文化艺术的欣赏和理解能力,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中等职业学校公共基础课的功能定位摘要公共基础课在中等职业教育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公共基础课为中职生学习专业技术课和进一步学习奠定基础;中职生学习公共基础课可以提高综合素质和提升精神境界;中职生学习公共基础课是适应社会发展形势的需要。

对于中职生来说,学好公共基础课势在必行。

关键词中等职业学校公共基础课中职生中等职业教育是我国国民教育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环,承担着为国家、社会培养专业技术人才的重任。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职业教育的高度重视,中等职业教育也迎来了自身发展的春天。

公共基础课是中等职业教育课程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且在中等职业教育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和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但在现实中等职业学校的教学中,公共基础课却被逐步边缘化,许多学校存在着“重专业课,轻公共基础课”的现象。

许多中等职业学校的师生在思想上对公共基础课的认识存在误区,有消极懈怠情绪。

因此,我们有必要对中职公共基础课的功能定位和实践效果进行重新探讨,以确定公共基础课的自身价值。

1 中等职业学校公共基础课的课程设置及学情分析所谓“公共基础课”是指高等和中等专业学校各专业学生共同必修的课程,其开设课程的对象为“各专业学生”,具有普遍性。

每个学校可能因学校性质、类别以及办学理念不同而存在差异。

公共基础课在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现代化人才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且为各专业学生进一步学习提供基础知识和方法论。

中等职业学校的公共基础课学时一般情况下占总学时的三分之一左右,累计学时之和大约为一学年。

国家教育部门虽然允许不同地区、不同学校、不同专业可以根据人才培养的实际需要可以在规定的范围内作出适当调整,但也必须保证学生修完公共基础课的必修内容和规定学时。

2000年教育部颁发了《关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深化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意见》的通知明确规定:“地方教育行政部门要根据当地实际,采取有效措施统,加强对中等职业学校文化基础课程教学指导和教学质量的监督检查。

”《通知》明确要求各中等职业学校既不能随意降低教学要求而忽视文化基础教育,又要防止盲目地加大公共基础课比重而削弱职业技能训练的做法。

2009年教育部颁布实施的《中等职业学校公共基础课教学大?V》对现行中等职业学校的七门公共基础课程教学大纲进行了修订。

修订科目包括:语文、数学、英语、计算机应用基础、体育与健康、物理、化学等。

《大纲》明确规定了每门学科的课程性质与任务、课程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结构、教学内容与要求、教学实施、考核与评价等六个方面,这为中等职业学校的公共基础课教学提供了切实的教学依据和政策支持。

尽管教育部门加大了对中等职业学校的公共基础课的投入力度,但目前中等职业学校公共基础课的教学现状却不容乐观。

具体表现在以下三方面:(1)中职生普遍存在着轻视公共基础课的心理。

许多学生认为只要学好专业课,有一技之长就能在社会上立足,公共基础课不是多么重视。

他们认为学好学不好,甚至学不学都无所谓。

在这种思想的左右下,中等职业学校公共基础课的教学是很难收到较好效果的。

(2)学生的文化课基础薄弱。

[1]由于受到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很多初中生及家长都认为“上高中,考大学”才会有前途,而上职业类学校是没前途,甚至很不光彩。

因此,进入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大多是中考落榜生或成绩较差的学生。

和普通高中的学生相比,他们的文化课基础极为薄弱。

这给公共基础课的教学带来极大的困难。

(3)公共基础课的课堂教学效果差。

由于受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许多学生对学习公共基础课缺乏兴趣。

课堂上,很多学生的表现难如人意:不认真听讲,睡觉,玩手机,开小差,有个别的学生还扰乱课堂秩序,甚至顶撞老师。

这表现令人感到遗憾和痛心,并直接导致了公共基础课的课堂教学效率低、效果差。

2 中等职业学校公共基础课的功能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和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现代社会对人才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而掌握丰富知识的高素质人才则成为时代的新宠。

传统观念中,有所谓“一技之长”就能在社会上立足的观点已经不起时代的推敲。

对于当今中职生来说,既要学好专业课又要学好公共基础课,才不会被时代的浪潮所湮没。

因此,公共基础课的功能和作用便显得尤为重要。

(1)公共基础课为中职生学习专业技术课和进一步学习奠定基础。

2009年教育部颁行的《关于制定中等职业学校教学计划的原则意见》指出,中等职业教育是高中阶段教育的较为重要组成部分,其课程设置包括公共基础课程和专业技能课程两类。

公共基础课程包括文化基础课、德育课、艺术课、体育与健康课及其他选修公共课程。

其中,语文、数学、外语(英语等)、德育课、计算机应用基础、体育与健康和艺术(或音乐、美术)课为必修课,学生必须达到国家规定的基本要求。

同时,《原则意见》还规定公共基础课程必修课的教学大纲则由国家统一制定。

2009年,教育部颁布实施的《中等职业学校公共基础课教学大纲》明确规定了语文、数学、英语、计算机应用基础、体育与健康、物理和化学七门学科的课程性质与任务、课程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结构、教学内容与要求、教学实施和考核与评价。

由以上两个文件我们可以看出:中等职业学校的公共基础课有着极为重要的地位,和专业技能课程并列构成了中等职业教育的课程;公共基础课的范围较广,既包括必修课程,又包括选修课程;公共基础课中的主要课程(如语文、数学、英语)有着明确的课程任务和教学方案。

因此,我们不能简单地把公共基础课看成可有可无的“附带品”,它为专业技能课的学习提供了基础知识支持。

对于有升学愿望的中职生来说,公共基础课则显得更为重要。

以山东省春季高考为例,考试科目由知识、技能两部分组成。

“知识”部分包括语文(120分)、数学(120分)、英语(80分)、专业知识(200分),专业技能(230分),总分750分。

其中,公共基础课语文、数学、和英语的总分达320分,分值占春季高考总分的42.7%。

可想而知,如果考生公共基础课的成绩差,他就很难在高考中取得好成绩,那么,进入理想的大学也就成了空谈。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科技创新的不断进步,我们现已处在一个知识“大爆炸”的时代。

知识的更新速度不断加快,更新周期不断缩短,“终身学习”的观念已深入人心。

中职生经过九年义务教育进入中等职业学校不应该成为接受教育的终点,而应该成为终身教育的起点。

对于中职生来说,他们毕业后无论是进入高校学校还是走上工作岗位,都会继续学习或接受培训。

如果一名中职生有着扎实的公共基础课功底,这无疑会对他的进一步学习和职业发展大有裨益。

(2)中职生学习公共基础课可以提高综合素质和提升精神境界。

公共基础课涵盖了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中职生学习公共基础课可以提高自身综合素质。

以语文课为例,2009年教育部颁布实施的《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在“阅读与欣赏”方面的教学要求有:阅读各种优秀的文学作品,并能体会其丰富内涵;感受语文教材中所选文学作品的思想情感和艺术魅力,并学会初步欣赏文学作品;对于作品中的内容,中职生要说出自己的理解或感悟。

同时,《大纲》在培养学生写作方面也有明确的要求。

中职生学习公共基础课不仅能学到较为实用的社会科学知识,还能培养自己的思维能力,因此综合素质得到相应的提高。

综合素质的提高也会使中职生的情操受到陶冶,这有利于中职生克服外界不良因素的影响,用“积极情感战胜消极的情感,用科学的态度去克服消极的态度,从而建立起相对稳定的价值观念的支撑,在变动不定的世界寻求到一个相对安定的精神家园。

”[2]进而,精神境界的提升也会有利于中职生培养健全、独立的人格和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这样,他们未来的人生道路才会无限精彩宽广。

(3)中职生学习公共基础课是适应社会发展形势的需要。

当今,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科技创新的不断进步,整个社会对人才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

掌握丰富知识的高素质人才成为时代的新宠。

一个人如果不能掌握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是很难适应以后社会的发展的。

对于中职生来说,“有一技之长便可在社会上立足”的观点已远远落后于时代发展的步伐,而学习公共基础课则是中职生提高知识储备和提升能力的主要途径。

社会经济的发展对人才素质提出新要求的同时,也对职业教育中的文化基础课提出了新的要求:“社会对于中等职业学校文化基础课程的最基本诉求则是希望通过这些课程的训练,将每个学生都培养成合格的社会人,每个学生都能顺利地完成社会化过程,促使学生向社会职业人角色的转变。

”[3]中职生通过学习公共基础课掌握必要的科学文化知?R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自身的人文素养,从而使自己得到健康、全面的发展。

3 中等职业学校公共基础课的教学改革建议公共基础课是中等职业教育课程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且在中等职业教育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和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但在现实中等职业学校的教学中却难如人意,问题颇多。

因此,进行中等职业学校公共基础课的教学改革则显得尤为重要。

笔者认为,中等职业学校公共基础课的教学改革应从以下三方面做起:(1)优化课程设置和课程内容。

中等职业学校的公共基础课课程设置应从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需要出发。

课程内容应以“实用性”为原则,删除教材中较偏、较难和与社会脱节的内容,融入代表时代特征的元素。

课程设置和课程内容要借鉴“人格本位课程观”的思想,即“要为学生提供一种促使他们自己去学习的情境,强调课程内容必须与学生所关心的事情联系起来,并允许学生探索自己所想的、所关心的事情。

”[4]同时课程设置和课程内容应给予中职生必要的人文关怀,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

(2)信息技术充分融入到公共基础课的教学中。

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物,但如何将信息技术充分融入到本学科的教学中仍是值得教师们深刻思考的问题。

2010 年,中共中央、国务院颁行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要求“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

2012年,教育部颁行了《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 年)》,明确提出了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下转第151页)(上接第137页)实现教育思想、理念、方法和手段等全方位创新的教育信息化构想。

中职生文化基础知识比较薄弱,抽象思维能力也不高。

鉴于此,“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将以文字为主的教学内容转变为图片、文字、声音、动画、视频等素材综合呈现的直观内容,更全面生动地呈现教材中文字承载的信息,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的视听等感官需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5]进而,教师借助于信息技术活跃公共基础课的课堂氛围,提高教学效果。

(3)加强中等职业学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顾名思义,所谓“双师型”教师是指同时具备教师资格和职业资格,并从事职业教育工作的教师。

“双师型”教师是兼备教育教学能力和工作经验的复合型人才,对提高职业教育教学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