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重力案例
八年级物理下册 第七章 力 第3节 重力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第3节重力【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
知道什么叫重力,了解重力产生的原因;2。
知道重力的方向、重心以及重锤线的应用;3。
理解重力的大小与质量的关系.二、过程与方法1。
通过学生探究实验得出影响重力的因素;2.通过“实验分析"强化理解重力方向及重心。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乐于探究自然现象、物理规律的兴趣,提高学生辩证地分析物理知识的意识;2.培养学生的交流意识与团队协作精神。
【教学重点】重力的概念、重力的大小与质量的关系、重力的方向.【教学难点】重心、重锤线的应用.【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重锤、细线、橡皮、弹簧测力计、钩码(一盒)、刻度尺等.【教学课时】1课时【巩固复习】教师引导学生复习上一节内容,并讲解学生所做的课后作业(教师可针对性地挑选部分难题讲解),加强学生对知识的巩固。
【新课引入】教师播放课件视频:①苹果下落;②水往低处流;③抛出的球落地。
引导大家观看视频,并提出问题:日常生活中,你还看到过哪些与此类似的现象?学生思考、讨论、交流.教师就学生举例提出问题:请大家思考,你看到的这些物理现象有什么共同特点?生:不论物体的运动状态如何,它们最终都落回了地面.师同学们回答得很好,下面我们来研究产生这些现象的原因—-重力.【进行新课】认识重力、重力的大小1.认识重力师生活中,同学们可以随处发现像上面视频中的现象。
这些现象产生的原因是地球对它附近的物体有吸引作用,物理学中把地球的这种吸引作用叫做引力.板书:重力: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做重力,通常用字母G表示,地球附近的所有物体都受到重力的作用。
师既然地球上的所有物体都受到重力的作用,那么地球以外的太空中的物体受到重力吗?生:没有。
师为什么?生:因为不受到地球的吸引.师由此可见,重力产生的原因是地球的吸引。
那么,重力的施力物体是什么?学生思考,回答:地球。
板书:(1)重力产生的原因:地球的吸引.(2)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受力物体是地球附近的所有物体。
北师大版八年级物理第七章运动和力第三节重力优秀教学案例
4.各小组展示研究成果,其他小组成员提问、评价,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学习。
(四)反思与评价
1.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知识,总结重力的概念、大小、方向和作用。
2.引导学生反思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鼓励学生自我提高。
3.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关注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过程与方法的应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体现。
针对八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本节课的教学深度以掌握重力概念、大小和方向,了解重力对物体运动状态的影响为主,不过分追求公式和计算,注重学生对物理概念的理解和应用能力的培养。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掌握重力的概念,知道重力是地球对物体施加的一种吸引力,使物体受到向地心的作用力。
2.让学生理解重力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成正比,会用公式G=mg表示重力。
2.利用控制变量法,让学生探究重力大小与物体质量的关系,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3.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了解重力的方向,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意识。
4.设计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重力知识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感受物理知识的魅力,树立学生学习物理的自信心。
(二)讲授新知
1.教师讲解重力的概念,让学生明白重力是地球对物体施加的一种吸引力。
2.引导学生学习重力的大小与质量的关系,讲解公式G=mg,让学生理解重力与质量的关系。
3.讲解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演示如何利用重锤线判断重力方向。
4.引导学生了解重力对物体运动状态的影响,讲解在重力作用下,物体会受到向地心的加速度。
4.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对同伴的表现给予评价,培养学生的评价能力。
八年级物理下册 第七章 第三节 重力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所受重力与物体质量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 表达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
(6)将你的实验结果和课本结论对照,是否有较大偏差?可能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应如何改进?
(7)除了质量外,重力还可能与什么因素有
关?
3、重力的方向
1)演示重垂线实验
通过实验可以知道,重力的方向是_________,并列举生活实例加以证明。
_____________
2)应用实例:(课本图7.3-4)用重垂线检查墙壁是否竖直,其原理就是利用了重力的方向。
3)阅读课本P11“想想议议”内容,认真思考:图7.3-5中“下”在哪里?
答:
4、重心
1)重心是指。
质地均匀,形状规则物体的中心即是物体的重心。
2)均匀正方体的重心在,均匀球体的重心在,粗细均匀的木棒的重心在。
(规则物体的重心在它的几何中心上)
3)请画出下面几个外形规则物体所受重力的示意图:
五、分组合作展示提升
1、一容器质量为1kg,内盛10dm3液体.现将该容器挂在弹簧测力计下测得其重力为88.2N.求该液体的密度是多少?
2.如图1所示,斜面上物体的质量是5 kg,画出物体受到的重力.
3、从前,一个商人在荷兰向渔民买了重为4.9×107N的青鱼,装上船运往靠近赤道的索马里首都摩加迪沙.到了那里,用弹簧测力计一称,青鱼竟少了2.94×105N.轮船沿途没有靠过岸,装卸中损耗也阅读教
材回答
问题
从对力
的基本
描述理
解重力
注重科
学方法
教育,提
高动手
能力
问题导
学训练
思维
图1。
《第七章第3节重力》课堂教学设计
《第七章第3节重力》课堂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章的主要内容是力的概念和力的描述、重力和弹力产生的原因、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的方法等。
本章是力学的基础,是后续学习力与运动、压强、浮力、功与功率等知识的前提,在整个初中物理力学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本章教学的重点是力、弹力、重力的概念,用力的示意图描述力,理解弹力和重力产生的原因,理解重力的方向;难点是正确理解重力的方向,在不同情景中画出重力的示意图。
在历年的中考命题中,本章主要考查力的作用效果、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用力的示意图描述力等知识点,命题的形式以选择和作图为主,有时也会考查关于弹力号重力的实验探究题。
学情分析:一方面,力的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学生对力的作用效果、弹力和重力都具有丰富的感性认识,这对本章内容的学习会有很大的帮助。
由于本章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这也有利于提高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
方面,力、弹力和重力的概念比较抽象,这会给以形象思维为主的初中生的学习带来一定的困难。
课型:新授课.实验课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重力是如何产生的;2、知道重力的大小和方向;3、知道重心的概念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和实验,感知重力的存在,培养观察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2、通过探究了解重力和质量的关系,培养一定的实验能力,禾U用数学模型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3、通过了解重垂线及重心的应用,培养应用物理知识解释简单生活现象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课堂上的观察分析活动,养成善于观察思考的良好习惯;2、通过了解生活实际中物理知识的应用,增强教学物理、教学科学知识的兴趣。
教学重点:重力由来与重力大小教学难点:重力的方向教学方法:1、探究法:通过学生的探究实验得出重力与质量的关系2 、观察分析法:通过观察分析明确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理解重心的概念。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过程:新课引入:让学生观察两幅图,思考:1.熟透的苹果为什么向地面下落?2.水为什么总是往低处流?(让学生观察讨论得出结论,从而引出重力的定义)新课:一.重力: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做重力,用字母G表示。
初中物理《重力》学历案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六章第3学历案课题重力课时 1课标要求重力是一种最常见的力,在整个力学的学习过程中具有广泛的应用,是学生学习压强、浮力等内容的基础,所以本节课在力学中占有重要地位。
学习目标1.认识重力,知道重力是如何产生的。
2.了解重力的大小与质量的关系,会正确书写重力大小与质量的关系式G=mg,并进行简单的计算。
3.知道重力的方向和重心的概念,并会应用其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会画重力的示意图。
4.通过身边的小实验,让学生感受到物理就在身边,激发学生探究科学知识的兴趣。
在探究活动中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培养小组的团队精神。
评价任务评价任务1:学习目标1、4评价任务2:学习目标2、4评价任务3:学习目标3、4学习过程资源与建议《重力》是鲁科五四制教材第六章第三节课的内容,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学习了力及其作用效果、弹力和弹簧测力计,是本章的重点内容。
在教学过程中应设计学生感兴趣的实验,吸引学生的兴趣,并逐步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得到结论。
课前准备精心设计以学生活动为主的课堂活动,准备好各种教学资源。
1.宇宙间的任何两个物体,大到天体、小到灰尘之间,都存在___________的力,这就是万有引力。
2.力的三要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使用弹簧测力计时①观察弹簧测力计的,了解刻度值的大小。
②测量时,要使弹簧测力计内弹簧的与测力的方向一致,观察时,视线必须与刻度盘。
③了解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时不能超过它。
【导入环节】如图,湿衣服上的水会向下掉落,你知道具体原因是什么吗?环节一:重力(指向学习目标1、4)提问:蹦极的人、瀑布、落叶。
1.为什么落叶、水、人都落向地球的表面,而不落到其他地方呢?2.组织学生讨论交流: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受到重力。
同学们很厉害,找了很多受到重力的物体,那么这些物体是不是都在地球的附近?这能够说明什么呢?宇宙间的任何两个物体,大到天体、小到灰尘之间,都存在___________的力,这就是万有引力。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第七章第三节--重力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第七章第三节重力教案一、设计意图本节课通过生动有趣的实践活动,让孩子们感受重力的存在,理解重力的作用。
在设计过程中,我以孩子们的生活经验为出发点,结合实验、观察、讨论等多种教学手段,使他们在实践中掌握重力的基本概念。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重力的定义,知道重力的作用。
2.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动手实验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重点:重力的定义、重力的作用。
2. 难点:重力的大小、方向。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地球仪、重力计、水果、玩具等。
2. 学具:记录本、画笔、剪刀、胶水等。
五、活动过程1. 情景引入:通过提问方式让孩子们思考:为什么苹果会从树上掉下来?引出本节课的主题——重力。
2. 探究重力的定义:观察地球仪,让孩子们了解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称为重力。
3. 实验演示:利用重力计展示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
4. 实践活动:分组进行实验,观察不同物体的重力大小,并用记录本记录。
6. 重力的大小与方向:讲解重力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距离地球表面的距离有关,方向总是竖直向下。
7. 课后拓展:让孩子们思考:地球上的物体都受到重力作用,那么太空中呢?引导他们进一步探究。
六、活动重难点1. 重点:重力的定义、重力的作用。
2. 难点:重力的大小、方向。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践活动,让孩子们掌握了重力的基本概念。
在活动中,他们积极参与,观察、思考、动手能力得到了锻炼。
但也有不足之处,如在实验过程中,部分孩子对重力大小的理解仍有困难。
在课后,我将针对这一问题进行拓展延伸,让孩子们通过观察、实践,进一步理解重力的大小与方向。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探究重力的定义在引入重力概念时,我选择了提问方式:“为什么苹果会从树上掉下来?”这个问题紧密结合孩子们的生活经验,引发了他们的思考。
我接着引导他们观察地球仪,让他们了解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称为重力。
通过这种方式,孩子们能够更加直观地理解和记忆重力的定义。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7章力第3节重力优秀教学案例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接着,我会讲解重力大小与质量、纬度、高度的关系。我会通过示例和讲解,让学生理解这些因素如何影响重力的大小。同时,我会引导学生思考这些因素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三)学生小组讨论
在讲授完重力知识后,我会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我会提出问题:“请大家结合我们刚才所学的知识,讨论一下重力在生活中的应用。”学生可以通过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经验,进一步理解和巩固重力知识。
2.引导学生运用控制变量法,分析重力大小与质量、纬度、高度的关系。
3.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疑问,组织讨论:如何运用重力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三)小组合作
1.组织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探究,鼓励学生相互交流、合作,共同解决问题。
2.采用小组讨论的形式,让学生分享重力知识,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
3.开展小组竞赛:设置有关重力的问题,让学生在竞赛中巩固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四)反思与评价
1.课堂小结:引导学生通过思维导图的形式,梳理本节课所学知识点,加深对重力的理解和记忆。
2.布置作业:设计不同难度的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3.学生自评、互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鼓励学生相互评价,发现不足,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4.教师评价:及时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反馈,鼓励优点,指出不足,引导学生持续进步。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7章力第3节重力优秀教学案例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第七章第三节《重力》优秀教学案例
一、案例背景
本节内容为“重力”,是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七章第三节的内容,旨在让学生理解重力的概念、掌握重力的计算以及了解重力的作用。重力是物理学中的重要概念,与生活实际紧密相连,是学生进一步学习力学的基础。
在学习本节内容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质量、力的概念以及二力平衡的条件,对于理解重力有一定的基础。然而,重力作为地球对物体施加的一种力,其作用机理和计算方式较为复杂,需要通过具体的教学案例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内在动力。
2.培养学生尊重科学、严谨治学的态度,让学生认识到科学对于生活的重要性。
3.通过探究重力的作用,使学生感受到自然的神奇和科学的力量,树立正确的自然观和科学观。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旨在全面提高学生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在掌握重力知识的同时,培养良好的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3.小组合作:本节课的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每组选取一个生活现象,运用重力知识进行解释,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小组成员互评、教师点评,共同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和表达能力。
4.反思与评价:教师引导学生反思学习过程,总结重力知识的掌握情况,发现不足之处。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反思自己在探究过程中的表现,明确改进方向。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点评,给予鼓励和指导,提高学生的自信心。这种方式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习效果。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地球对物体施加重力的动画,引导学生关注重力现象。
2.提问:“你们在生活中见过哪些重力现象?”让学生分享自己的经历,激发学习兴趣。
人教版八年级第7章力第3节重力教案
教案:人教版八年级第7章力第3节重力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7章力的第三节重力。
教材中详细介绍了重力的概念、重力的作用、重力的计算方法以及重力与质量的关系等方面的知识。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重力的概念,知道重力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
2. 让学生掌握重力的作用点、方向和单位。
3. 让学生学会用重力公式G=mg计算物体的重力。
4. 让学生了解重力与质量的关系,知道物体的重力与其质量成正比。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重力与质量的关系。
2. 教学重点:重力的概念、重力的计算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地球仪、重力计、质量计。
2. 学具:学生实验器材(包括弹簧秤、钩码、细绳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拿一个物体(如书本、文具盒等),感受一下物体受到的重力。
2. 探究重力的概念:引导学生思考重力是由于什么原因产生的,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重力的方向、作用点等。
3. 学习重力的计算方法:讲解重力公式G=mg,让学生了解重力与质量的关系。
4. 实验验证重力与质量的关系: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测量不同质量的物体受到的重力,并记录数据。
6. 课后拓展:让学生思考重力在生活中的应用,如跳伞、游泳等。
六、板书设计重力1. 概念:重力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
2. 作用点:重心3. 方向:竖直向下4. 单位:N5. 计算方法:G=mg6. 重力与质量的关系:重力与质量成正比七、作业设计1. 完成教材P94P95的练习题。
2. 请举例说明重力在生活中的应用。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重力的存在,通过实验探究,使学生了解了重力的方向、作用点等,掌握了重力的计算方法。
但在教学中,对于重力与质量的关系的讲解,可以进一步加强,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这一概念。
2. 拓展延伸:让学生思考重力在现代科技领域的应用,如航天、地震监测等。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七章第3节重力优秀教学案例
3.小组合作: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实验,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使他们能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
4.反思与评价: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进行反思和评价,使他们能够总结重力的概念和规律,发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有利于学生的持续发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他们学习物理的积极性。
2.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的精神,让他们在小组讨论和实验中学会合作和分享。
3.培养学生对自然现象的好奇心和创新意识,让他们意识到物理知识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1.利用多媒体展示地球对物体产生吸引力的动画,让学生直观地感受重力的存在。
(三)小组合作
1.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共同讨论和探究重力的相关问题。
2.鼓励学生相互交流、合作,培养他们的团队精神和沟通能力。
3.组织小组展示和分享,让学生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和自信心。
(四)反思与评价
1.在课程结束后,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进行反思,总结重力的概念和规律。
2.组织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同伴评价,让他们认识到自己的优点和需要改进的地方。
(五)作业小结
1.布置作业:设计一个实验,验证重力与质量的关系。
2.要求学生在作业中总结重力的概念和规律,并能够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3.鼓励学生在作业中提出自己的疑问,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五、案例亮点
1.生活情境导入:以学生熟悉的抛物线运动为例,引发学生对重力的思考,使抽象的重力概念变得具体形象,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人教版物理八下7.3重力教学设计案例
教案:人教版物理八下7.3 重力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七章第三节,具体内容如下:1. 重力的概念:地球附近的物体由于地球的吸引而受到的力叫重力。
2. 重力的方向: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
3. 重力的作用点:重力的作用点叫重心,多数物体的重心在物体上,一些不规则物体或空心物体的重心可能不在物体上。
4. 重力的大小:物体的重力跟它的质量成正比,公式为 G=mg。
5. 重力的测量: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物体的重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重力的概念,知道重力的方向、作用点以及重力与质量的关系。
2.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对物理实验的兴趣和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重力的概念及其方向。
2. 重力与质量的关系。
3. 重力的测量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弹簧测力计、重物、细线、桌子。
2. 学具:学生实验器材、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例,如苹果落地,引出重力的概念。
2. 讲解重力的概念、方向、作用点,并通过实验演示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
3. 讲解重力与质量的关系,并通过实验演示重力与质量的正比关系。
4. 讲解如何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重力,并进行实验操作。
5. 课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的重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六、板书设计1. 重力的概念2. 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3. 重力的作用点:重心4. 重力与质量的关系:G=mg5. 重力的测量:弹簧测力计七、作业设计1. 题目:一苹果的质量为0.2kg,求苹果受到的重力。
答案:G=mg=0.2kg×9.8N/kg=1.96N2. 题目:一张纸的质量为0.01kg,求纸受到的重力。
答案:G=mg=0.01kg×9.8N/kg=0.098N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入重力的概念,让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接受。
在实验环节,让学生亲自操作,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七章第三节《重力》优秀教学案例
2.提问学生:“你们对重力有什么了解?”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知识和观点。
3.总结学生的回答,顺势引出本节课的主题——重力。
4.利用地球引力作用的视频,让学生直观地了解重力的来源和作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讲授新知
2.鼓励学生相互评价,发现他人的优点和不足,促进学生的共同进步。
3.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及时反馈,指导学生改进学习方法。
4.定期进行测验,检验学生对重力知Biblioteka 的掌握程度,为下一步教学提供依据。
5.结合学生的日常表现和考试成绩,全面评价学生的学科素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二)问题导向
1.设计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逐步深入探讨重力概念,如:什么是重力?重力的方向是什么?重力的大小与质量有何关系?
2.引导学生思考重力在地球上的作用,如:为什么物体会落地?重力对物体运动有何影响?
3.提出问题,让学生探讨重力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如:重力在建筑、交通、航空航天等领域的应用。
4.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问题,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要求学生在实验和观察中做到细心、认真,对待数据要有科学性。
4.教育学生珍惜自然资源,让学生了解到地球的重力对生物和环境的重要性,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5.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让学生在小组活动中学会沟通、协作,共同解决问题。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1.利用生活实例引入重力概念,例如:苹果落地、抛物线运动等,让学生感受重力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
1.讲解重力的概念,解释重力是地球对物体施加的一种力,方向总是竖直向下。
八年级下册物理人教版7.3重力优秀教学案例
2.重力的方向:教师可以演示重力的方向,即竖直向下,可以通过放置物体并观察其下落方向来验证。
3.重力的作用点:教师可以解释重力的作用点,即物体的重心,可以通过悬挂物体并观察其平衡点来找到。
4.重力与质量的关系:教师可以通过演示和讲解的方式,向学生介绍重力与质量的关系,即质量越大,受到的重力也越大。
八年级下册物理人教版7.3重力优秀教学案例
一、案例背景
八年级下册物理人教版7.3节《重力》是学生在学习了力的概念、摩擦力等知识后,进一步探究自然现象的重要章节。重力作为地球附近物体受到的一种力,其概念抽象,对学生而言具有一定的挑战性。此外,重力的计算和应用在实际生活中广泛存在,与生活联系紧密,使得本节内容的教学案例需要充分考虑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和科学探究精神。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层面,本节课旨在培养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使学生认识到物理知识在生活中的重要性。通过学习重力知识,学生将感受到科学的魅力,增强探索自然现象的欲望。同时,学生还将学会尊重事实、严谨治学的科学态度,培养克服困难、勇于创新的品质。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教师将采用生动有趣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课堂中,教师将积极鼓励学生提问、发表见解,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独立思考能力。同时,教师还将注重对学生进行科学精神的培养,使学生在面对困难时能够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勇于挑战。
实验名称:重力作用实验
实验材料:气球悬挂在教室的天花板上。
2.让学生观察气球静止不动的现象,引导学生思考气球为什么不会掉下来。
3.解释气球不会掉下来是因为受到了重力的作用,重力使得气球悬挂在空中。
鲁科版(五四制)八年级物理下册优秀教学案例:第六章第三节重力
4.运用控制变量法进行实验研究,让学生掌握科学的研究方法和思维方式。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他们探索自然界的热情。
2.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感受到物理学的实用性和重要性,培养他们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4.反思与评价:在教学过程中,我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同伴评价,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疑问和困惑,组织讨论和解答。这种反思与评价的教学策略能够帮助学生总结经验教训,提高他们的自我认知和自我调整能力,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5.教学内容与过程的详细设计:在教学过程中,我详细设计了导入新课、讲授新知、学生小组讨论、总结归纳、作业小结等环节,使学生能够在系统的教学过程中全面理解和掌握重力知识。同时,我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在实践中感受重力的存在,理解重力的计算方法,并能够运用重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提醒学生在作业中注意重力单位的转换和计算方法的运用。
3.鼓励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积极思考和探索,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4.最后,对学生的学习过程பைடு நூலகம்成果进行肯定和鼓励,并提出改进的建议。
五、案例亮点
1.生活实例导入:通过展示地球引力作用下的物体自由下落的视频,引导学生关注重力现象,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这种生活实例的导入方式使得学生能够更加直观地理解重力的概念,增强了学生对物理知识的认同感。
2.能够运用重力知识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如物体自由下落、地球引力等。
3.了解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能够用重锤线等工具判断重力方向。
4.掌握重力与质量的关系,能够通过实验数据进行分析。
(二)过程与方法
浙教版七下科学第三章第三节《重力》
境,将会感到新奇。人
1
体的重量消失了,行动
起来真正是身轻如燕,掌上可舞。
在舱内可以自由地飞来飞去,也可
以停留在空中。但站稳脚跟变得不
那么容易,国外有些航天员穿着一
种带磁性的鞋,工作地点的舱壁上
包上铁皮,这样站立就很稳了。失
重下的睡眠更为简便,用不着和地
球上一样要设置床铺,只需一个睡
袋,挂在舱壁,睡眠时人钻进去就
2、如果地球突然对所有物体都没 有地了球引力,我们的世界会月怎球么样?
质量:5 0 千克
质量: 50 千克
重力:490 牛
重力: 80 牛
2、下例有关重力的说法中,错误的:
A、只有跟地面接触的物体才受到重力的作用 B、只有静止在地面上的物体才受到重力作用 C、只有竖直悬挂着的物体才受到重力的作用。 D、在空中运行,脱离地面的物体将不受重力 E、漂浮在水中的物体将不受重力。
4、 踢出去的足球,若不计空气的阻 力,那么足球的受力情况是 ( A )
A.只受重力的作用 B.受踢力和重力作用 C.受到一个沿飞行方向的踢力作用 D.不受力的作用
8 如图所示,小球分别在下面五种状 态,已知小球重力为4N,请分别画出 重力的图示。
甲
乙
丙
v
丁
戊
G = mg
其中G表示重力,单位是牛; m表示质量,单位是:千克。
g=9.8牛/千克表示什么意义?
含义:地面附近, 质量为1千克的 物体 所受到的重力为9.8牛。
练习:
1、某同学的质量为40千克,他受到的重 力是多少? 解:已知物体质量m=40千克
根据重力公式 G=mg
Hale Waihona Puke 可得 牛G=mg=40千克×9.8牛/千克=392
《重力》教学案例
《重力》教学案例岗南中学李树平一、教学内容分析《重力》是人教版八级物理第七章《力》第三节的内容,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质量、力、二力平衡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重力是一种最常见的力,也是本章的重点内容,它在力学学习中有广泛的应用,在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时,都必须先研究重力对物体的运动有无影响,是以后学习压强,浮力,功等知识的基础,因此,重力在力学中处于基础的地位。
生活中物体在重力作用下竖直下落的例子比比皆是,因此教学中应注意通过学生熟悉的例子创设问题情景。
以观察思考开路,培养学生观察思考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乐于探究问题的积极性。
通过探究解决本书中“力的大小跟质量关系”的重点问题,通过让学生利用重垂线观察窗台、桌面是否水平,通过一系列有趣的活动利用重心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简单现象,解决力的方向及作用点的难点问题,实现教学目标的完成。
二、学生情况分析九年级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具有强烈的求知欲和好奇心,我所任教的岗南中学,学生都来自偏远的农村,纯朴上进,但对物理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所以在教学中我常常列举身边的实例启发学生,用身边的物品做演示实验引导学生,还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
通过一年多的物理学习,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实验探究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有了很大的提升。
三、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什么叫重力,了解重力产生的原因。
2、理解重力大小与质量的关系。
3、知道重力的方向,以及重锤线的应用。
4、知道重心并会画重力的示意图。
过程与方法:1、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感知重力的存在,培养其观察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
1、通过学生探究实验得出重力大小与质量的关系,培养学生“猜想、设计、操作、分析论证”的能力。
2、通过了解重垂线及重心的应用,培养学生应用物理知识解释简单生活现象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乐于探究自然现象,物理道理的兴趣,提高学生辩证的分析物理知识的意识。
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下册重力课例
第三节重力教学案例设计者:苏廉兴审核者:教学过程1、新课导入导入一:教师播放课件(①瀑布飞流直下;②空降兵落向地面;③蹦极的人急速下落④熟了的苹果总是向地面下落.引导提问:①你看到的这些物理现象有什么共同特点?②物体下落的原因是什么?学生交流讨论.结论:它们都受到地球的吸引力——重力.导入二:我们站在地面上,脚朝下,站得很稳,但地球是球形的,在我们“脚下”的阿根廷人,好像是脚朝上的,同学们是否替他们担心过:若不小心,他们是不是极有可能会“掉”到太空里!通常我们说的“下”指的是什么呢?我国古书《列子》中有一篇“杞人忧天”的寓言,讲的是大约公元前四百多年的一个故事.书中说,一个人看到所有东西都向地面降落,担心天塌下来被砸死,急得茶饭不思,夜不能寐.《列子》的作者指出了地球上一切物体都要下落的事实,不过没进一步思考为什么所有的东西都要落向地面.聪明的你知道地球附近的物体为什么要落向地面吗?[设计意图] 设悬疑,引起学生无限遐想,激发学生探知欲望.2、新知构建一、重力的大小:探究重力的大小跟质量的关系1.提出问题、进行猜想教师:大家说从树上掉下的苹果受到什么力的作用?学生:重力.教师:大家分析一下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分别是什么?学生:施力物体是地球,受力物体是苹果.教师:对的.苹果受到重力的作用,这个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受力物体是苹果.重力也是一种力.我们学过力有三要素,同学们还记得力的三要素是什么吗?学生:大小、方向、作用点.教师:正确.重力是一种力,所以重力也应该有大小、方向和作用点.教师:日常生活经验告诉我们,重力是有大有小的.根据你的生活经验,比较这两本书,哪本书的重力大呢?比较这两个钩码(或砝码),哪个更重呢?学生:厚的书比薄的书重;大的钩码(砝码)比小的重.教师:为什么呢?学生:质量大的,受重力大;质量小的,受重力小.教师:大家可以用手掂掂各自桌上不同质量的物体,比如厚度不同的书、铅笔盒、书包等,想一想,物体受到的重力与质量的大小是不是真的有关系呢?如果有,那么它们的定量关系是什么? 学生:用手掂身边的物体,不同质量的物体,手上感觉到的压力不一样;学生进行思考、讨论,猜测重力和质量有一定的关系.[设计意图] 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引导学生思考要研究的问题,让学生学会独立思考.知道重力的方向.2.进行实验教师:我们如何研究它们的关系?学生:进行实验,由实验数据找出它们之间的关系.教师:对.我们可以利用实验来找出重力与质量的关系.现在我们以小组为单位,用你们桌上的实验仪器进行实验.(教师巡视,指导学生进行实验;指导学生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讨论,解释学生的疑难问题)将学生分为小组(4人一组)①制订简单的实验计划,设计表格;②进行实验,收集数据:用弹簧测力计分别测出一个或多个钩码的重力;把数据填入表中;分析数据.③分析数据,采用比值法处理数据:=或=常量.④小组成员间进行讨论,得出本小组的结论.3.交流讨论教师:你们的实验结果怎样?得到了什么样的结论?每个小组选一个代表来汇报你们的实验结果.(教师指导学生进行交流讨论,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学生:小组选出代表汇报实验结果和结论,提出各组在实验中遇到的问题.在学生交流讨论后,教师给出 g 的含义,写出物理公式.结论:重力和质量成正比关系;或重力和质量的比值是常数.[知识拓展] 在不同的星球上g的数值不同 ,而在地球的不同位置,g的数值也略有不同,但=10 N/kg.一般认为在地面附近其数值不变,在粗略计算时,也可以取g地[过渡语] 重力是一种力,我们知道了重力的大小,那么重力的方向是什么呢?二、重力的方向思路一教师:重力的方向是怎样的呢?大家根据日常的生活经验和我们上课时课件中的现象猜想一下.学生:①向下的;②指向地面;③垂直于水平面.教师演示实验:从空中释放粉笔,粉笔由静止开始自由下落.学生观察,分析得出重力的方向和粉笔下落的方向一致.教师:重力的方向会发生变化吗?大家利用桌上的铁架台做个小实验,看看在铁架台抬起的过程中,重力的方向是否发生了变化.学生进行实验:(1)把带细线的小球系在水平放置的铁架台上,让学生观察细线的方向;(2)把铁架台底座的一侧轻轻抬起(模拟在不平地面上的情况),在抬起的过程中观察细线的方向.教师:各种情况下观察细线的方向是否一致呢?重力的方向是否与地面情况有关?是与当地地面垂直呢,还是与水平面垂直?学生:在铁架台抬起的过程中,细线的方向没有发生变化.重力的方向不一定垂直于地面.教师:我们观察到的细线的方向与重力方向一致,它垂直于水平面,而不是垂直于地面,我们称这个方向为“竖直向下”.思路二知道了物体重力的大小和它的质量有关,接下来我们来了解重力的第二个要素:方向.通过实验和生活经验,我们已经了解了一切物体在失去支持时都要落到地面.【演示1】(1)观察拿在手中的小球自由下落的方向.(2)用一根线把物体悬挂起来,观察静止时线的方向.小球受重力而自由下落时的方向及悬挂的物体受重力作用使悬线下垂的方向便是重力的方向,这一方向是竖直向下的,所以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竖直向下与垂直向下是有区别的,不能混淆)【演示2】(1)两条铅垂线的方向.它们方向是否相同?(2)铅垂线与水平桌面的方向是否垂直?(3)铅垂线与斜面的方向是否垂直?两条铅垂线的方向平行,铅垂线的方向与水平桌面垂直,与斜面不垂直.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不能说垂直向下).现在请同学们利用铅垂线检查我们教室的墙壁是否竖直,窗台及课桌面是否水平.说说你们检查的结果和根据.如果铅垂线和墙壁是平行的,说明墙壁竖直,如果铅垂线和桌面及窗台是垂直的,则说明桌面和窗台是水平的.建筑工人之所以用铅垂线来检查所砌的墙是否竖直,就是因为铅垂线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我们站在地面上,脚朝下,由于重力的作用可以站得很稳,但地球是圆形的,在我们“脚下”的人,好像脚是朝上的,他们也能站得稳,为什么呢?我们所说的“竖直向下”的“下”指的是什么方向?地球上不同地方的人或物体受到的重力的方向对于他们所处的位置来说都是竖直向下的.因为地球是球形,所以地球上不同位置上的“下”实际都指向了地球的中心,因此我们所说的竖直向下的“下”指的是指向“地心”. 指向地心的方向叫“向下”,背离地心的方向就应该叫做“向上”.正因为地球上不同地方的人们都受到地球指向地心的重力作用,所以各个地方的人们都能安然无恙地生活在地球表面. [过渡语] 力有三要素,我们知道了重力的大小、方向,那么重力的作用点在哪儿呢?三、重力的作用点———重心教师直接给出重心的概念,告诉学生如果有其他物体支持着重心,物体就能保持平衡.带领学生一起做个小实验:用手指支在直尺的中心,直尺能够保持平衡.[设计意图] 利用直观的小实验,给学生直观的印象,易于理解接受.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用手指支撑直尺的中心,发现直尺平衡.有兴趣的学生继续用同样的方法寻找钢笔、圆珠笔、教材等的重心.教师介绍重心与物体形状、质量分布是否均匀有关系.(1)质地均匀、外形规则的物体重心在它的几何中心处.(2)质量不均匀、外形不规则物体重心可以用悬挂法确定.向学生介绍重心位置在工程中的作用.老师:(播放课件)现在请同学们拿出自己亲手制作的“不倒翁”,扳一下,看它怎样运动,为什么它不倒,它的重心有什么特点?学生:不倒翁身体的下部有一个很重的物体,上部几乎是空的,因此它的重心很低.将不倒翁扳倒后,重力的作用就会使它回到原来的位置,所以扳不倒.学生举出日常生活中类似的事例.如:落地电风扇有一个很重的底座等等.[知识拓展]①重心的位置不一定总在物体上,例如,圆环状的物体的重心在圆环的圆心,空心球的重心在球心.②对于形状固定的物体,其质量分布的情况不变,它的重心位置不变;对于形状、体积改变的物体,它的质量分布的情况发生了改变,所以它的重心的位置会改变,例如:体操运动员在空中转体时,由于身体的形态不断改变,所以他的重心的位置也在不断改变.③稳度:稳度就是物体的稳定程度,稳度越大,物体就越不容易倾倒,重心的高低会影响到物体的稳度,重心越低,稳度越大.不倒翁之所以不会倒,就是重心很低,稳度很大的缘故.[设计意图] 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引导学生思考要研究的问题;让学生学会独立思考.学会判断重心位置.[过渡语] 重力是一种常见的力,重力是怎么由来的呢?四、重力的由来牛顿认为,地球和月球之间存在互相吸引的力.这个力跟地球吸引它附近物体使物体下落的力是同一种力.在这个基础上,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万有引力:宇宙间的物体,大到天体,小到尘埃,都存在互相吸引的力,这就是万有引力.[知识拓展] 重力的产生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但重力与万有引力并不是同一概念,万有引力是指所有物体之间互相存在的吸引力,所以万有引力范围比重力更大,它包括了重力,重力只是万有引力的一种.3、课堂小结1.重力(G):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2.重力方向:竖直向下. 应用:铅垂线.3.重力大小:重力和质量成正比:G=mg. g=9.8 N/kg,表示质量为1 kg的物体,受到的重力是9.8 N.4.重心:重力的作用点.4、检查反馈1、牛顿从苹果落地现象中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如图所示的实物中,重力约为2 N的是( )A.牛顿B.一个苹果C.地球D.一片树叶解析:本题考查重力的估算.解答时可先求出重2 N的物体的质量,然后根据质量进行判断.在不精确计算时,g可取10 N/kg,该物体的质量约为m===0.2 kg.牛顿和地球的质量要比0.2 kg大得多,一片树叶的质量要比0.2 kg小得多,一个苹果的质量与0.2 kg最为接近,故选B.2、下列图像中,能正确反映“物体所受的重力跟它的质量的关系”的是( ).解析:本题考查重力与质量的关系图像.物体所受的重力跟它的质量成正比,其图像应是一条过原点的直线,故选B.3、关于重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的重心一定在物体上B.只要是质量分布均匀的物体,其重心一定在物体上C.物体的重心与物体的质量分布和物体的形状有关D.用悬挂法找物体的重心时,细线一定通过物体的重心解析:物体重心的位置可以在物体上,也可以在物体外,如圆环、空心球,它们的重心在中间的空心部位上,故AB选项不正确;物体的重心与物体的质量分布和物体的形状有关,物体的质量分布或者形状改变时,重心也随之改变,故C选项正确;用悬挂法找物体的重心时,细线的延长线一定通过重心,但是细线不一定通过物体的重心,故D选项不正确.故选C.5、板书设计1.定义: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做重力.2.施力物体:地球.3.重力的三要素:(1)大小:物体所受的重力跟它的质量成正比.公式:G=mg或g=g=10 N/kg(2)方向:竖直向下.(3)重心:重力在物体上的作用点.6、布置作业一、教材作业【必做题】教材第14页动手动脑学物理的1,2,3,5题.【选做题】教材第14页动手动脑学物理的4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7、画出下图所示斜面上小球所受重力 的示意图 (用力的示意图表示重力)
G
*8、用力的示意图表示重力 如图所示, 重为50牛的球 形物体放在斜 面上。试用力 的示意图表示 它的重力。
G=50N
9、画出下列各图中物体所受重力的示意图
G
G
G
G
10、图中静止的小球重10N,请用力 的示意图画出小球所受的重力和绳对小 球的拉力。
想想议议
探究:重力的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系 1、观察左图,猜想一下重 力的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 系?它们可能的情况是什 么? (1)、物体所受重力的大小 与其质量的大小有关? (2)、物体所受重力的大小 与其质量的大小有关,且 成正比关系?还是反比关 系?
图象 质量增大几倍,重力也增大几倍,即 说明:物体所受的重力与物体的质量成正比
2、质量不均匀、不规则几何重心
用悬挂法寻找重心
重力 符号 定义 影响 因素 方向 单位 测量 工具 联系 G 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 物体受到的力 质量 竖直向下(有大小有方向) 牛顿/N 弹簧测力计
质量 m 物体所含物质的多 少
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
没有方向(有大小) 千克/kg 天平、台秤、杆秤 等 G=mg
物体所受的重力跟它的质量成正比。(m与G呢?) 公式:G=mg m=G/g 单位:G——N m——kg g——N/kg 关于g: 1、g=9.8N/kg 2、单位是N/kg 3、物理意义:每千克物体受到的重力是9.8牛 4、g的值是一个常量,我们“认为”是不变的 常数。(其实随高度、纬度等的变化这个参数也 有轻微的变化,赤道最小,两极最大,高度越高, g值也越小) • 5、粗略计算时,g值也可以取10N/kg
G=mg
自学P12最后一段及P13所有内容
1.重力:由于
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重力. , G= ,质量用 . 表示,
2.重力的大小跟物体的质量 重力用 单位是 表示,单位是
, g=9.8N/kg的意义是: .
3.重力的方向
.
4.重心:重力的 叫重心. 质量分布均匀、 形状规则的物体重心,在它的 上.
质量m/kg 重力G/N 0.05 0.49 0.1 0.98 0.15 1.47 0.2 1.96 0.25 2.45 0.3 2.94
G/N
2.5 2 1.5 1 0.5
重力的大小可用 弹簧测力计来测量
0 0.05 0.1 0.15 0.2 0.25
m/kg
重力的大小
• • • • • • •
因为小球保 持静止,拉力F 和重力平衡, 所以: F=G=10N
F=10N
O
G=10N
解:
G=mg =1千克×10牛/千克
=10牛
G=10N
12、小球的质量 为1Kg,用力的 示意图画出小球 受到的重力。
解: G=mg =2千克×10牛/千克 =20牛
10N 20º G=20N
*13、 质量为2千 克的物体放在斜 角为20º 的斜面上, 用力的图示法画 出它们受到的重 力的图示。
F
给你一个三角板和重垂线,如何 用它们来检查课桌面是否水平?
简易水平仪
简易水平仪
用重垂线可制成简易水平 仪,工作原理与重垂线相 同: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 向下的。
重力的作用点
• 重力的作用点叫做物体的重心 • 重心可以在物体上,也可以不在物体上(补充举例) • 形状规则、质量分布均匀的物体的重心在它的几何 中心上(勾划) • 形状不规则、质量分布不均匀的物体的重心可以用 “悬挂法”找到。(补充) • 在受力物体上画力的示意图时,常常把力的作用点 画在重心上(勾划)
第三节
重力
生活中的重力现象
重力
• • • • • • • • • 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重力。 重力的符号:G 重力的单位:牛顿(牛)——N 重力的施力物:地球 重力的受力物:地球附近的一切物体 重力的测量工具:弹簧测力计(弹簧秤) 特点: 地球附近的一切物体都要受到重力的作用 重力是一种非接触力
11
用力的示意图,画出挂在 竖直墙上质量为3000克的球所受 的重力。
解: G=mg =3000克×10牛/千克 =3千克×10牛/千克 =30牛
G=30牛
14、 假如失去重力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 是( ) A.河水不流动 B.物体没有质量 C.人一跳起来可以离开地球 D.茶杯中的水倒不进嘴里
15、 如果一切物体受到的重力都消失 了,那么,下列哪些现象将会发生? ( )注意:本题系多选题
巩固练习
5、 从山坡公路上滑下来的汽车, 在滑行过程中,受到的重力 ( ) A.大小不变,方向变化
B.大小增大,方向不变
C.大小不变,方向不变
D.大小减小,方向变化
6、 踢出去的足球,若不计空气的阻 力,那么足球的受力情况是 ( ) A.只受重力的作用 B.受踢力和重力作用
C.受到一个沿飞行方向的踢力作用
教材例题
重力的方向
• 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绝对不能说是垂直向下) • 重力方向的实际应用:铅垂线 • 想想议议
重力的方向指向哪里? 想想议议:
地球 中心
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就是总指向 地心的意思
下面两个图中的物体都处于静止状 态,试分析每个物体分别受到几个力的 作用?并画出每个物体受到的重力的示 意图。
A.水装在漏斗里可以做到滴水不漏。 B.玻璃杯掷到墙上仍然完好无损。
C.鸡毛和沙粒都可悬浮在空气中。
D.一切物体的质量都为零。
16、 一头大象的质量是4.5t,它站在 地面上对地面的压力是多大?
(g=10N/kg)
人有了知识,就会具备各种分析能力, 明辨是非的能力。 所以我们要勤恳读书,广泛阅读, 古人说“书中自有黄金屋。 ”通过阅读科技书籍,我们能丰富知识, 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通过阅读文学作品,我们能提高文学鉴赏水平, 培养文学情趣; 通过阅读报刊,我们能增长见识,扩大自己的知识面。 有许多书籍还能培养我们的道德情操, 给我们巨大的精神力量, 鼓舞我们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