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小纸片站起来了》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比赛讲课获奖教案
大班科学教案小纸片站起来了教案及教学反思
大班科学教案小纸片站起来了教案及教学反思1. 教学背景本次科学教学主题为“小纸片站起来了”,是一次小学三年级物理教学的重要内容。
本堂课将通过观察、实验等方式,引导学生了解小纸片所受到的力和力的作用方向,并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进行一定的实践操作,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实验技能。
2. 教学目的1.学习小纸片的物理特性,了解小纸片所受到的力和力的作用方向;2.通过实验观察、实践操作等方式,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实验技能;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
3. 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3.1 教学内容1.小纸片的物理特性2.小纸片所受到的力和力的作用方向3.实验操作3.2 教学过程1.通过课前素材,引导学生思考小纸片的物理特性,引导发现问题;2.展示实验场景,并让学生分组观察实验现场和实验器材;3.分组讨论实验问题,并指导学生如何进行实验;4.学生进行实验,观察小纸片的运动状态等;5.整理实验数据和观察结果;6.重新探讨小纸片的物理特性,帮助学生理解实验结果的规律;7.总结实验,展示学生成功实验的结果。
4. 教学反思本次科学教学,通过多种形式的教学方式,成功帮助学生了解了小纸片的物理特性和受力作用方向。
通过实验操作,帮助学生了解科学实验的过程和技巧,提高了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实验技能。
同时,也加强了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合作,提高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
然而,本次教学也存在不足之处。
首先,由于本堂课时间紧凑,导致学生理解不够深入。
其次,教学内容和实验器材难度过高,导致部分学生无法跟上,需要更多的个性化辅导和指导。
最后,教学过程中存在少部分学生的合作精神不足,需要更多的师生互动和关注。
因此,为了更好地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实验技能,我们需要更加注重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实验技巧,加强课前导学和巩固训练,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
同时,也应该更加注重学生的个性化辅导和指导,帮助每个学生都能够跟上课程内容的学习进度。
最后,我们也应该注重课堂互动和班级氛围的营造,加强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使得学生能够更加全面地提高自己的科学素养和实验技能。
大班科学教案小纸片站起来了
大班科学教案小纸片站起来了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大班科学领域教材第四章《力的作用》,详细内容为“小纸片站起来了”。
通过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思考和探索纸片站立的现象,进而引导学生了解力的作用和物体的稳定性。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力的作用,理解物体稳定性的概念。
2.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和思考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分享成果的良好习惯。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理解力的作用和物体稳定性的关系。
2. 教学重点:通过实践操作,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小纸片、铅笔、直尺、小三角板、胶水、彩泥等。
2. 学具:每组一套小纸片、铅笔、直尺、小三角板。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a. 向学生展示一张小纸片,提问:“你们知道纸片为什么站不起来吗?”b. 邀请学生上台尝试让纸片站起来,观察和讨论哪种方法最有效。
2. 例题讲解(10分钟)a. 通过实践操作,让学生观察纸片站立的过程,讲解力的作用和物体稳定性。
b.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让纸片站得更稳?3. 随堂练习(10分钟)a. 让学生分组讨论,尝试使用不同的方法让纸片站起来。
b. 各组展示成果,分享经验和心得。
b. 拓展思考:在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可以利用力的作用保持稳定?六、板书设计1. 小纸片站起来了2. 内容:a. 力的作用b. 物体稳定性c. 让纸片站立的方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用所学知识,尝试让一张小纸片站起来,并记录过程和心得。
2.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学生在本节课中能积极参与实践操作,观察和思考力的作用和物体稳定性。
2. 教师在课后可布置相关作业,巩固学生对力的作用和物体稳定性的理解。
3.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力学现象,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
重点和难点解析:1. 实践情景引入中的学生参与和观察。
2. 例题讲解中力的作用和物体稳定性的关系。
幼儿园大班科学公开课教案详案《小纸片站起来了》及教学反思(含五篇)
幼儿园大班科学公开课教案详案《小纸片站起来了》及教学反思(含五篇)第一篇:幼儿园大班科学公开课教案详案《小纸片站起来了》及教学反思《大班科学公开课教案详案《小纸片站起来了》含反思》这是优秀的大班科学教案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快来看看大班科学公开课教案详案《小纸片站起来了》含反思!设计思路纸,是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一种物品,是幼儿所熟悉和喜欢的,但幼儿对纸的认识仅仅是一些感性经验,对纸的变法、玩法还不是很深入,扁扁的纸片如何站立起来?纸片变形后会组合成漂亮的模型…针对这一情况我设计了这节教育活动,给幼儿创设一个能充分探索、尝试、感知的空间,目的是让幼儿在玩纸的过程中,体会到使纸站立的方法是很多的,以激发幼儿探索纸的欲望。
活动目标1、通过剪、折、粘训练幼儿的手眼协调能力和思维敏捷力。
2、让幼儿自主探索使纸站立的方法,激发其对纸探索的欲望。
3、培养同伴间的合作能力。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幻灯片、剪刀每人一把、双面胶每组两卷、纸篓五个、展台一个、城堡模型一个、手工纸若干张活动过程一、故事导入(幻灯片出示)1、师:来,老师给小朋友们讲一个故事。
小纸片生来扁扁的,非常孤独它好想像小鸡一样站起来,来看看外面的世界有多美!2、故事后提问:小朋友小纸片想干什么呀!(站起来)(评析:利用幻灯片中的形象画面,激发幼儿的兴趣和探索欲)二、幼儿讨论1、师:小朋友想想你们有什么好办法能使它站起来?!来自快思老师教案.!2、幼儿自由讨论3、师:小朋友有那么多好办法,下面大家试一下。
看谁的办法最多。
三、幼儿自主探索活动1、幼儿第一次探索(1)幼儿操作,教师指导。
(2)分享探索成果。
2、幼儿第二次探索(1)再次投放材料——剪刀和胶水师:今天还请来了两位好朋友给大家帮忙,剪刀和胶水,大家用时一定要注意安全和卫生。
好,下面咱们看谁的办法最多。
(幼儿操作,师指导)(2)分享成果(评析:这两次探索活动的进行,使孩子们自发地感受到了纸片的站立方法是多种多样的。
大班科学公开课小纸片站起来教案【含教学反思】
大班科学公开课小纸片站起来教案【含教学反思】1. 教学目标•学会使用小纸片模拟许多日常生活中的正常和异常现象。
•了解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可量化的物理量,如速度、距离、时间等。
•通过小组合作及展示,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开发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2. 教学方法•教师讲授、引导学生自己探究与运用科学知识。
•组织讨论交流,学生间合作反思、展示成果。
•利用物品模拟实验,减少学生设备的需求。
3. 教学准备•教师需要准备相关小纸片、斜坡、定时器等实验器材。
•学生需要自己准备笔、纸、计算器和小组合作意图。
4. 具体实施步骤4.1 激发学生的兴趣•通过看视频、回顾图片、分组讨论等方式,让学生进入本课的学习状态,抛出课题:如何用小纸条模拟平抛运动以及如何进行测量。
4.2 贯彻“知其然而知其所以然”教学方法•通过讲解、演示的方式,使学生了解斜面的物理规律,运用数学知识计算小球滑落时间、速度等常用物理量,并用小纸条模拟正常与异常的运动状态。
•给出每个小组一定数量的小纸片,让学生在组内进行讨论、设计、测试、验证等实践环节。
帮助学生形成科学思维的基本能力和动手实践的能力。
4.3 小组展示及总结•每个小组介绍并展示自己的实验成果。
•在相互交流与整合小组各自的成果信息时,教师带领学生多方面思维解读及评价各组的实验结果和成果。
并与学生共同进一步探讨物理现象的正常与异常表现,同时加深同学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5. 教学反思本节课实践运用的小纸片模拟法,用生动有趣的手工实践形式,引导学生尝试自己想象、探究、解决问题的过程,取代传统的等待被告知或难度较高的实验环节。
这种较为直观、简便的实践让大班的学生在播下自己的想法和思考种子的同时,也充分培养了他们的着手实践和团队协作能力。
同时,这种自主探究的教学法也能够带给他们较高的成就感及兴奋感,促使他们更加热爱科学,成为科技的探究者和实践者。
但小纸片模拟法的实施,需要非常细致和耐心。
大班科学公开课小纸片站起来了教案【含教学反思】
大班科学公开课小纸片站起来了教案【含教学反思】简介本教案是一节面向大班的科学公开课,主题为“小纸片站起来了”,通过展示小纸片的特性,引导学生探究科学原理,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意识。
教学目标•了解小纸片的特性,并能运用它的特性做到小纸片的二种运动方式;•了解小纸片的应用,培养学生科学思维和创新意识;•能够合作学习,敢于尝试,勇于创新。
教学准备•小纸片;•手电筒;•小球;•贴纸;•倒计时器;•讲台。
教学过程导入环节1.教师简要介绍小纸片的特性和二种运动方式。
2.教师将手电筒照射在白色墙上,让学生看到小纸片的影子。
3.教师将小纸片放在白色墙上,让学生观察小纸片的运动。
4.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小纸片的运动方式,并引出“小纸片站起来了”的话题。
提高落实环节1.学生分为小组了解小纸片的应用。
2.学生小组制作小球,使用小纸片和贴纸将小球装饰。
3.学生小组利用小球和小纸片进行合作运动,并尝试创新操作。
4.教师指导并鼓励学生进行创新尝试。
总结反思环节1.由班委成员进行总结汇报。
2.教师进行教学反思,总结本节课的亮点和不足之处,并提出进一步完善的建议。
教学反思本节课的特点是以物性为出发点,以探究科学原理为发展方向,为大班学生创设了一个探究性、互动性强的学习环境。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展示小纸片的特性和引导学生活动的方式,启迪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意识,促使学生在学习和实践中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
在本节课中,学生在小组中分工合作,完成了小球的制作和小球与小纸片的运动实践,从而增强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此外,学生还通过创新性操作,积极探索和发现有关科学原理的问题,这一过程不仅扩展了学生的知识面,而且激发了他们的学习热情和参与兴趣。
但是在教学实施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由于学生的年龄较小,课堂上存在一些不安静和分心现象,需要适时地运用教学方法及时防止和解决。
其次,本课堂的安排还不够体现学生主体性和探究性,后续教师在教学中需进一步改进此环节的设置方式,切实提高学生自主探究能力。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小纸片站起来》含反思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小纸片站起来》含反思一、教学目标1. 理解物体的重力和支撑面积对物体稳定性的影响。
2. 学会通过试验探究科学问题、察看现象并发觉规律。
3. 提高幼儿阅读理解本领,学习科学概念和相关的科学术语。
4. 培育幼儿团队合作本领,加强协作意识。
二、教学内容1. 物体的重力和支撑面积对物体稳定性的影响。
2. 幼儿科学试验——小纸片站起来。
3. 阅读科学书籍《小萝卜头和小纸片》,学习相关科学概念和术语。
4. 团队合作,完成小组任务。
三、教学过程1. 活动准备(10分钟)老师事先准备需要的物品,如纸片、竹签、小木块等。
在课堂上摆放物品,并向幼儿介绍本次试验的主题和目的。
告知幼儿们,今日我们要通过试验探究物体的稳定性和支撑面积对物体的影响。
2. 试验介绍(10分钟)老师向幼儿们发放纸片和竹签,并简要介绍试验步骤和操作方法。
告知幼儿们,每组幼儿将会拥有5张纸片和5个竹签,需要用纸片和竹签构成一个稳定的三角形。
3. 试验操作(30分钟)幼儿在老师的引导下开始进行试验,每组幼儿需要合作探讨、尝试、摆放,使构成的三角形能稳定地站立在桌面上。
同时,老师察看和引导,关注幼儿在试验过程中的思维和学习方法。
4. 共享交流(20分钟)幼儿完成试验后,老师组织小组共享,让幼儿们可以相互借鉴,了解其他小组的操作方法和成功阅历。
同时,老师引导幼儿回顾试验过程,总扎试验规律和结论。
5. 科学术语学习(15分钟)老师引导幼儿阅读科学绘本《小萝卜头和小纸片》,学习与试验相关的科学概念和术语,如重力、支撑面积、无法稳定等。
通过阅读,帮忙幼儿进一步理解科学学问,并加深记忆。
6. 反思探究(15分钟)老师带领幼儿进行反思探究,引导幼儿对本次试验进行思考,了解试验中团队合作的紧要性,并激励幼儿发表本身的察看和理解,让幼儿们学会从试验中得到乐趣,进一步爱好科学试验。
四、教学反思本次科学试验的主题是物体的重力和支撑面积对物体稳定性的影响。
大班科学教案:小纸片站起来了
大班科学教案:小纸片站起来了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1.理解物体的平衡和重心的概念;2.探索小纸片站起来的原理;3.训练观察和实验设计的能力;4.培养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二、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小纸片:红、黄、绿各8张;–透明胶带;–实验记录表格。
2.学生准备:–笔和纸。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带领学生回顾上节课学习的内容,介绍本节课的目标,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实验操作(30分钟)1.教师向学生展示一张红色小纸片并放在桌子上。
问学生:“小纸片为什么不能站起来?”引导学生思考物体平衡和重心的概念。
2.教师再向学生展示一张黄色小纸片,并折成三角形的底座。
让学生观察这个小纸片,并尝试让它能够站起来。
引导学生观察发现,并记录自己的观察结果。
3.随后,教师向学生展示一张绿色小纸片,并将其装置在一个特制的底座上。
展示这个小纸片可以稳定地站立起来的结构。
让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个结构的原理,并记录自己的想法。
4.学生分为小组进行讨论和实验设计,尝试使用不同颜色和形状的小纸片设计一种可以稳定站立的结构。
每个小组讨论并设计出自己的结构后,将设计好的结构展示给全班并进行比较。
3. 总结讨论(10分钟)1.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总结回顾,让学生分享他们的实验结果和观察到的现象。
并引导学生总结出小纸片能够站起来的关键原理。
2.教师补充和解释学生的观察结果,并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为什么只有特定的结构才能够让小纸片站起来?4. 拓展活动(10分钟)教师提出以下问题,让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除了小纸片之外,还有哪些物体可以通过特定的结构稳定地站起来?•有哪些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可以利用这个原理?学生利用所学的知识进行思考和回答,并进行相互分享。
五、课堂小结本节课主要通过实验的方式让学生探索小纸片站起来的原理,并培养了他们的观察和实验设计能力。
学生通过团队合作和分享,加深了对物体平衡和重心的理解,并拓展了对物体稳定性的思考。
大班科学优秀公开课教案小纸片站起来了
大班科学优秀公开课教案小纸片站起来了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大班科学领域,以“小纸片站起来了”为主题,结合教材第十章“力和运动”相关内容,通过实践操作,让学生探索力的作用,理解物体稳定性与力的关系。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让学生了解力的作用,掌握如何使纸片站立起来,理解物体稳定性与力的关系。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科学探索的兴趣,提高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理解物体稳定性与力的关系。
2. 教学重点:掌握如何使纸片站立起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小纸片、铅笔、尺子、胶带、三角板。
2. 学具:每组一份小纸片、铅笔、尺子、胶带、三角板。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1)教师出示一张小纸片,提问:“同学们,你们看这张小纸片能站起来吗?”(2)学生尝试让小纸片站立起来,观察并讨论结果。
2. 例题讲解:(1)教师演示如何用铅笔、尺子、胶带和三角板使小纸片站立起来。
(2)讲解力的作用,引导学生理解物体稳定性与力的关系。
3. 随堂练习:(1)学生分组讨论,探索如何使小纸片站立起来。
(2)每组选一种方法,进行实践操作,并记录结果。
(2)教师点评,强调物体稳定性与力的关系。
六、板书设计1. 板书小纸片站起来了2. 板书内容:(1)力的作用(2)物体稳定性与力的关系(3)使小纸片站立的方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请同学们回家后,尝试用不同的方法使小纸片站立起来,并记录下来。
(2)思考:为什么这些方法能使小纸片站立起来?2. 答案:(1)方法一:将小纸片对折,使其呈三角形,然后立在桌面上。
方法二:用铅笔、尺子、胶带等工具,制作一个支架,使小纸片站立起来。
方法三:将小纸片卷成圆筒状,立在桌面上。
(2)答案:这些方法能使小纸片站立起来,是因为它们改变了小纸片的形状或者结构,使其重心降低,稳定性增强。
大班科学优秀公开课教案小纸片站起来了
大班科学优秀公开课教案小纸片站起来了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科学教育教材第四章《有趣的力》,详细内容为“小纸片站起来了”。
通过本节课,让幼儿探索发现纸张站起来与力的关系,培养幼儿的科学探究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力的作用,知道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和状态。
2. 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 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培养幼儿的科学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让幼儿理解力与物体形状、状态之间的关系。
教学重点: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纸张、卡片、磁铁、回形针、小木棍等。
学具:每组一张桌子、若干张白纸、磁铁、回形针、小木棍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展示一张平铺在桌上的白纸,提问:“小朋友们,你们能让这张纸站起来吗?”引导幼儿思考并尝试。
2.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演示如何用磁铁、回形针、小木棍等物品使纸片站起来,讲解力的作用。
3. 随堂练习(10分钟)幼儿分组进行实践操作,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让纸片站起来,教师巡回指导。
5. 游戏环节(5分钟)教师组织“纸片站起来”比赛,增强幼儿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板书设计1. 板书“小纸片站起来了”2. 板书内容:力的作用:改变物体的形状和状态成功方法:磁铁、回形针、小木棍等力与物体形状、状态的关系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回家后,尝试用今天学到的至少两种方法让纸片站起来,并记录下来。
2. 答案:方法一:用磁铁吸住纸片,使纸片站立。
方法二:用回形针穿过纸片,将纸片固定在小木棍上。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践操作,让幼儿探索发现力与物体形状、状态之间的关系。
在课后,教师应关注幼儿的操作情况,及时给予指导和鼓励。
在拓展延伸方面,可以引导幼儿思考还有哪些物品能让纸片站起来,激发幼儿的科学探究兴趣。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让幼儿理解力与物体形状、状态之间的关系。
2. 教学重点: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力。
大班科学公开课教案详案《小纸片站起来了》
大班科学公开课教案详案《小纸片站起来了》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不同的物体对重力的作用表现不同,并能够观察和发现物体受力时的变化。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发现能力,培养学生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引导学生对科学知识的兴趣和好奇,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二、教学重点•学生能够观察和发现物体受到重力作用时的变化。
•学生能够在小组合作中完成实验并记录实验结果。
三、教学准备•教具准备:一些小型物体(如小纸片、纸球等)。
•实验器材准备:平滑的桌面、直尺、书本、计时器。
•教学环境准备:确保教室座位整齐、教具摆放整齐,保证学生安全。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向学生介绍本节课的主题和目标:“今天我们要进行一节关于重力的实验课程。
我们要研究不同的物体在受到重力作用时可能会发生怎样的变化,请大家一起来观察和发现。
”•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学到的有关重力的知识:“上节课我们学习了重力的定义和作用,你们还记得吗?”2. 实验操作(20分钟)•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每组3-4人。
•每组拿到一些小型物体,并将其放在桌面上。
•让学生观察并记录不同物体受到重力作用时的变化:有的可能站起来、有的可能倒下等。
•鼓励学生尝试用不同的方法使物体站起来或倒下,并记录实验结果。
3. 实验总结(10分钟)•调整学生的注意力,向每个小组征询他们的实验结果和观察到的现象。
•引导学生对实验结果进行总结:“通过实验,我们发现不同的物体受到重力作用时会有不同的表现,有的物体能够站起来,有的倒下。
你们觉得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些不同的现象?”•引导学生思考并讨论可能的原因,对他们的回答进行点评和引导。
4. 拓展活动(15分钟)•鼓励学生提出更多关于重力的问题,如:“为什么我们站立不倒?”;“怎样才能使一个重物不断下落?”等。
•引导学生思考并尝试回答这些问题,鼓励他们运用实践、思考和观察等方法进行探索,并在小组内共享和讨论他们的发现。
大班科学公开课教案及教学反思《小纸片站起来》
大班科学公开课教案及教学反思《小纸片站起来》教材名称:《小纸片站起来》教学目标:1.了解力的大小与方向对物体的运动产生的影响。
2.理解力的本质是物体间相互作用。
3.掌握小纸片受力平衡条件,即结果合力为零的原理。
教学过程:1. 课前准备1.教师将讲解该课程的基本知识点,包括力的本质、力的方向、大小以及小纸片受力平衡等。
2.教师还将为学生买好黏土和若干小纸片。
2. 学习任务任务1:使用黏土制作简易磁性车模1.学生分组,每组2-3人,使用黏土制作磁性车模。
2.教师示范如何制作磁性车模,然后学生照着操作并制作自己的磁性车模。
3.学生将制作好的磁性车模放现场,等待后面实验使用。
任务2:实验1-力的大小和方向对车模运动的影响1.教师向学生介绍如何使用磁性车模进行实验,即将车模放在平面上,然后再放在倾斜的平面上,观察车模在不同方向和大小的力作用下的运动情况。
2.学生按照教师要求进行实验,并记录结果。
任务3:实验2-小纸片受力平衡1.教师向学生介绍如何使用小纸片进行实验,即将若干小纸片叠在一起,然后放在托盘上,观察托盘的倾斜情况,以及通过添加小纸片实现托盘平衡的情况。
2.学生按照教师要求进行实验,并记录结果。
3. 教学反思在本次课中,我选择了《小纸片站起来》这个教材作为公开课进行讲解,并且采用了实验教学这种方式,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与力相关的知识。
实验教学方式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对于科学知识更加感兴趣。
然而,在课程中,我发现学生在实验记录和不同场景下车模情况的描述上存在一定的难度。
因此,在课后,我需要对于课程的内容进行再次梳理,并对于实验记录和方式进行深入探究,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帮助。
总之,本次公开课既让我得到了成就感,同时也发现了自身存在的短处,这都将对于我今后的科学教学产生积极的影响。
大班科学公开课小纸片站起来了教案反思
大班科学公开课小纸片站起来了教案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科学教育教材第四章《有趣的物理现象》,具体内容为“小纸片站起来了”。
通过该内容,让幼儿了解并掌握纸片站立的现象及其背后的科学原理。
二、教学目标1. 了解纸片站立的现象,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2. 掌握纸片站立的基本原理,激发幼儿对科学现象的兴趣。
3. 培养幼儿合作探究、积极思考的良好习惯。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幼儿掌握纸片站立的基本原理。
难点:引导幼儿通过实践操作,发现并理解纸片站立的原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纸张、剪刀、胶带、彩笔、实验器材等。
2. 学具:每组一张桌子、若干张白纸、剪刀、胶带、彩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指导幼儿观察一张平铺在桌面上的纸片,讨论如何让纸片站立起来。
邀请幼儿尝试使用不同方法让纸片站立,观察并记录结果。
2. 例题讲解(10分钟)讲解纸片站立的基本原理,如平衡、重心等。
演示如何将纸片剪裁成不同形状,使其站立。
3. 随堂练习(10分钟)分组讨论,每组设计一个能让纸片站立的方法。
每组幼儿展示成果,其他幼儿观摩并学习。
4. 课堂小结(5分钟)强调观察、思考、合作在解决问题中的重要性。
5. 课后实践(课后)布置课后作业,让幼儿回家后与家长共同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小纸片站起来了》2. 内容:纸片站立的原理不同形状的纸片站立方法观察记录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尝试使用不同形状的纸片站立,记录结果。
家长协助幼儿完成,并拍照至班级群。
2. 答案:纸片站立的方法有很多,如:将纸片剪裁成三角形、长方形、圆柱形等。
观察记录表见附件。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幼儿参与度高,能够积极思考、合作探究。
教师在讲解过程中,语言表达清晰,有利于幼儿理解。
课后实践作业有助于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幼儿动手能力。
2. 拓展延伸:邀请家长参与课堂,共同探讨更多有趣的科学现象。
幼儿园大班《小纸片站起来了》科学活动教案 (一)
幼儿园大班《小纸片站起来了》科学活动教案 (一)幼儿园大班《小纸片站起来了》科学活动教案引言:科学活动对于幼儿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它不仅能够让孩子们在游戏中学习,还能够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索欲。
今天我们将为大班的孩子们设计一款有趣的科学活动——《小纸片站起来了》。
一、活动目的:1.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探索能力;2. 帮助幼儿了解物理运动知识;3. 培养幼儿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二、活动准备:1. 纸张;2. 小方块;3. 贴纸;4. 铅笔;5. 计时器。
三、活动流程:1. 准备阶段(5分钟)首先,教师将给每个孩子一张纸片,并告诉他们需要将这张纸片竖起来。
让孩子们自己尝试一下,并观察周围的其他孩子,是否有人已经成功了。
2. 制作小方块(10分钟)告诉孩子们要制作小方块,并让他们用铅笔和纸去剪一些适当大小的方块,让孩子们自由创造,可以使用不同颜色的纸张,让他们选择自己喜欢的颜色。
3. 科学实验(20分钟)将每个孩子分为两组,让他们在地面放上一个小方块,并且要求每个孩子站在同一条线上,然后用纸片将小方块包裹起来,让纸片向上竖起来。
这时候,教师会启动计时器,并告诉孩子们尽量让小方块竖起来,同时像常规物理实验一样,让孩子们学习是什么因素导致了结果的不同。
每个孩子都有三次机会,以使每个孩子都有足够的机会参与。
4. 分享反思(15分钟)在实验结束后,让孩子们两两组合分享他们是如何让纸片竖起来的。
家长、教师和其他教育工作者可以对孩子们的创造和努力进行表扬并提供合适的反馈。
四、活动效果:通过这一科学实验,孩子们能够学习力学原理:平衡、重力、摩擦等知识,并且通过游戏的形式来更好地体验实验过程,激发孩子们的好奇心和探索欲。
同时,让他们在团队中参与科学活动,提高自己的沟通和合作能力。
总之,这项有趣的科学活动,不仅能够刺激孩子们的探究动力,也能促进幼儿园大班幼儿的综合素质提高,激发他们对科学的热爱,让他们享受探索世界的过程。
大班科学活动教案《小纸片站起来》
大班科学活动教案《小纸片站起来》一、活动简介本次科学活动的主题为《小纸片站起来》,以帮助幼儿认识物体的稳定性和平衡的原理,并通过实践和观察学习科学知识。
活动的流程包括介绍、探索、讨论和总结等四个环节。
在介绍环节,老师将和幼儿一起讨论物体为什么能够站立或倒下,以及如何保持平衡。
在探索环节,幼儿将分别使用小纸片来体验平衡与不平衡的情况,并进行观察和记录。
在讨论环节,幼儿将分享自己的体验和经验,并归纳总结出物体稳定性和平衡的共性和特点。
在总结环节,老师将回顾本次活动所学习的内容,并提醒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如何运用所学知识。
二、活动准备材料•一堆小纸片•手电筒•眼罩•记录表格场地•室内教室或活动室三、活动流程3.1 介绍首先,老师将向幼儿们介绍本次活动的主题和目的,并讨论物体怎么才能保持平衡,以及什么因素会影响物体的稳定性。
幼儿们可以通过自己的经验和观察来回答这些问题。
特别地,老师还将介绍小纸片是如何来进行实验体验的。
3.2 探索在探索环节,老师要求幼儿们进行手上小纸条实验。
具体的实验过程如下:•每位幼儿分别拿取一堆小纸片。
•首先,让幼儿们闭上眼睛并戴上眼罩,让他们感觉被人推或者被突然绊倒之后如何平衡身体。
•然后让幼儿们用一个手臂开始试验,从力的方向出发,一个人在桌子的另一端用手将一张小纸条推向另一端,另一位小朋友需要用手或指将小纸片反弹,使之恢复平衡。
•老师指导幼儿如何将纸片靠近中心点来保持平衡,幼儿们可以自由地实验并记录他们的体验和观察。
•老师可以利用手电筒或其他物体来模拟不同的场景,如斜坡、楼梯、船摇摆等。
3.3 讨论在讨论环节,老师将让幼儿们分享他们的实验经验,并归纳总结出物体稳定性和平衡的共性和特点。
老师将引导幼儿思考以下问题:•为什么有的物体可以在桌子上平衡,而有的物体会失去平衡?•应该如何调整物体的位置来保持平衡?•为什么在斜坡上物体相对容易失去平衡?3.4 总结在总结环节,老师将回顾本次活动所学习的内容,并提醒孩子在日常生活中如何运用所学知识。
大班科学公开课教案《小纸片站起来了》
大班科学公开课教案《小纸片站起来了》教学目标•理解力和静电力的概念•能够使小纸片带电•能够使小纸片在通过自制静电器时候建立静电,进而被吸附教学重点•静电力和力的平衡•电子的基本结构•静电充电的概念和原理教学准备•标有“+”和“-”符号的小纸片•自制的静电器•仿制品吸附试验装置•实验记录表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小游戏“互动一下”带入主题: 分发不同颜色、形态的小纸片,让孩子们自由运用想象力和大脑,让小纸片“舞动起来”。
•请学生回忆日常生活中的静电现象,如穿着衣服时摸门把手有时会被电击、吹气球时有时候会电击等等。
2. 示范和讲解•讲解需要利用静电充电的小纸片吸附在造型吸附试验装置上。
•展示使用实物静电器制作带电的方法,演示电子的基本结构。
•讲解分子、原子中由正、负电荷构成的物质,讲解带电体之间会产生静电力和电场。
3. 分组活动•分给学生标记“+”和“-”符号的小纸片,让孩子利用讲解中展示的操作,将纸片充电并进行静电带电实验。
4. 带教分析•采取分组巡检的方式,检查小组各自的实验数据。
•领导同学们分析成功的原因是什么,以及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跟同学们探讨带电的道理,带静电对物体会产生哪些影响,如何发现并进行实验。
5. 展示造型试验•显示出利用自制静电器制作的带电小纸片被吸附的装置,其中包括一个小巧的风扇和完整测试平台。
•展示不同极性的板子之间的互动效果,并让同学们在积极的引导下创新制造更多有趣的小纸片玩具。
6. 总结•总结介绍静电力和静电充电的概念。
•利用培训过程产生的实验数据和观察,以及自己的思考,创建的小纸片造型,用在下次实验中,寻找改进和进步的过程。
•鼓励学生关注周围环境中的静电现象,与同伴分享对静电的观察,重视创新思想。
参考链接无荣誉承诺以上所有信息仅用于个人练习使用,文档中不包含任何盗版内容,如有雷同,敬请原谅。
《小纸片站起来了》幼儿园教案
《小纸片站起来了》幼儿园教案一、教学目标1. 引导幼儿发现纸片的特点,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想象力。
2. 通过折纸活动,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3. 培养幼儿的合作精神,提高他们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4. 通过活动,让幼儿体验到手工制作的乐趣,激发他们对学习的热情。
二、教学内容1. 纸片的特点和用途2. 折纸的基本技巧3. 合作制作小纸片作品4. 展示和分享作品三、教学准备1. 准备不同颜色和质地的纸片,供幼儿选择和使用。
2. 准备折纸工具,如剪刀、胶水等。
3. 准备展示用的道具或背景。
四、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展示不同的纸片,引导幼儿观察纸片的特点,如颜色、质地等。
2. 讲解:向幼儿介绍折纸的基本技巧,如如何折叠纸片、如何保持纸片的整齐等。
3. 实践:分步骤引导幼儿动手折纸,鼓励他们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制作自己喜欢的小纸片作品。
4. 合作:将幼儿分成小组,让他们共同完成一个较大的纸片作品,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和团队协作能力。
5. 展示:鼓励幼儿展示自己的作品,让他们分享制作过程中的感受和体验。
五、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折纸活动中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表现,评价他们的学习效果。
2. 关注幼儿在合作过程中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评价他们的表现。
3. 通过幼儿的分享和作品展示,了解他们的学习体验和感受。
六、教学拓展1. 组织幼儿进行纸片艺术的创意比赛,鼓励他们发挥想象,制作出独特而有趣的小纸片作品。
2. 引导幼儿探索纸片的其他用途,如纸片拼图、纸片手工艺品等,拓展他们的创作空间。
七、安全注意事项1. 使用剪刀等工具时,确保幼儿在成人的监督下进行,以防意外伤害。
2. 提醒幼儿小心使用胶水等粘合剂,避免粘到眼睛或皮肤上。
3. 保持工作区的整洁和安全,防止幼儿误食纸片或玩弄剪刀等危险物品。
八、教学资源1. 提供丰富的纸片材料,如彩色打印纸、手工纸、杂志纸等,供幼儿选择和使用。
2. 提供折纸书籍或网络资源,供幼儿参考和学习折纸技巧。
2024年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小纸片站起来了
2024年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小纸片站起来了一、教学内容本教案依据幼儿园大班科学教育要求,结合幼儿的认知发展特点,选取教材《小纸片站起来了》进行教学。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教材第四章第一节“认识平面与立体”,通过实践活动,让幼儿观察和探索纸片从平面到立体的变化过程。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平面与立体的基本概念,培养幼儿的空间想象力。
2. 培养幼儿观察、探索、动手操作的能力,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3. 培养幼儿团队协作意识,提高幼儿的表达和沟通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平面与立体的概念,完成纸片从平面到立体的转变。
教学重点:培养幼儿观察、探索、动手操作的能力,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小纸片、胶棒、剪刀、尺子、三角板、圆形板。
学具:小纸片、胶棒、剪刀、尺子。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展示一张小纸片,提问:“小朋友们,你们看这张小纸片是平面的还是立体的?”引导幼儿观察和思考。
2. 讲解平面与立体的概念(5分钟)教师用简单的语言讲解平面和立体的概念,让幼儿对这两个概念有初步的认识。
3. 例题讲解(5分钟)教师展示如何将小纸片变成立体图形,讲解操作步骤,并强调注意事项。
4. 随堂练习(10分钟)幼儿分组进行操作练习,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幼儿在操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5. 小组讨论与分享(5分钟)每组选一个代表分享自己的操作成果,其他组成员进行评价和讨论。
六、板书设计1. 小纸片站起来了2. 内容:(1)平面:一个没有厚度、只有长和宽的图形。
(2)立体:一个有长、宽、高三个维度的图形。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找出生活中的平面与立体物品,并画出来。
2. 答案: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教师应关注幼儿在操作过程中的表现,及时发现问题,调整教学方法。
2. 拓展延伸:引导幼儿观察生活中的平面与立体物品,提高幼儿的空间想象力。
组织相关主题活动,让幼儿在实践中巩固所学知识。
大班科学公开课教案详案《小纸片站起来了》
大班科学公开课教案详案《小纸片站起来了》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掌握小纸片能够被推、拉、抬、压的物理特性;2.理解小纸片能够在静电作用下黏在墙上的原理。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观察和实验的能力;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探究问题的能力;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沟通交流的能力。
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积极探究科学的兴趣和爱好;2.增强学生对自然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3.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鼓励学生相互分享。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学生探究小纸片物理特性的方法;2.学生理解小纸片在静电作用下黏在墙上的原理。
教学难点1.学生理解静电现象,掌握静电作用的原理;2.学生独立思考并对小纸片的特性进行探究。
三、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1.老师不带着任何工具问学生,你们能把一个纸片站起来吗?学生进行想象,并作答。
2.老师呈现一张纸片,让学生手上佩戴一块已电离的塑料板,给纸片充电后放在桌子上。
向学生发问,你们发现了什么?实验探究(25分钟)1.学生分组,每组分配一张小纸片,向学生发出课题,如何让小纸片能够站起来。
2.学生进行实验探究,可以利用牛奶瓶、刷子等多种物体进行实验,以探究小纸片的物理特性。
同一时间学生能够尝试多种方法,进行合作探究。
3.实验探究结束后,同学们回来讨论,并把实验结果呈现在黑板前。
认知提高(10分钟)1.老师在黑板上画出四个方框,分别用来记录小纸片相处不同物体时的情况,如牛奶瓶、刷子等物品。
2.老师向学生提出问题,为什么小纸片能够站起来?鼓励学生多进行思考,并结合实验结果给出回答。
3.老师引导学生进一步了解静电现象,并讲解静电作用的物理原理。
温故知新(5分钟)1.老师总结小纸片在静电作用下黏在墙上的原理,并向学生再次展示小纸片在静电作用下的特性;2.老师提问,静电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还有哪些应用?。
小结(5分钟)1.学生口头回答本次探究的收获;2.老师总结学生探究的过程,并提供反思题,你们有什么不足之处?应该如何提高?四、教学评价评价内容1.学生在实验探究中的表现;2.学生探究总结和个人反思;3.每组学生提交一份实验探究报告。
幼儿园大班科学公开课教案《小纸片站起来了》含反思
幼儿园大班科学公开课教案《小纸片站起来了》含反思一、教学目标1.让幼儿通过观察、操作,了解纸片的特性,发现纸片站立的方法。
2.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和探究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幼儿学会让纸片站立的方法。
2.教学难点:引导幼儿发现并掌握多种让纸片站立的方法。
三、教学准备1.纸片若干2.彩笔、剪刀、胶水等工具3.纸筒、吸管等辅助材料四、教学过程1.导入教师出示一张纸片,引发幼儿兴趣:“小朋友们,你们知道纸片可以站起来吗?”邀请幼儿尝试让纸片站立,引导幼儿发现纸片站立的方法。
2.探究教师将幼儿分成若干小组,每组发放纸片、彩笔、剪刀、胶水等工具,以及纸筒、吸管等辅助材料。
教师提出任务:“请你们小组合作,想办法让纸片站起来。
可以尝试不同的方法,也可以请教其他小组。
”幼儿分组进行探究,教师巡回指导,适时给予鼓励和提示。
3.展示与交流教师邀请各小组展示自己的成果,并分享探究过程。
4.深入探究教师提出问题:“你们知道为什么纸片可以站起来吗?”引导幼儿思考纸片的特性,如柔软、易折叠等。
教师讲解纸片站立的科学原理,帮助幼儿理解。
教师针对本次活动进行反思,提出改进意见。
五、教学反思1.教学设计合理,符合幼儿的认知规律。
通过导入、探究、展示与交流、深入探究等环节,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2.注重幼儿的参与和合作,培养了幼儿的动手能力和探究精神。
3.教师在活动中起到了引导和辅助的作用,适时给予幼儿鼓励和提示,使幼儿能够顺利完成探究任务。
但本次活动也存在不足之处:1.在探究环节,部分幼儿表现出较强的依赖性,需要教师更多地引导和鼓励。
2.部分幼儿在合作过程中,沟通和协作能力有待提高。
3.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幼儿的评价和反馈不够丰富,今后需要更多关注幼儿的情感需求。
重难点补充:教学重点:通过实践操作,让幼儿掌握至少三种让纸片站立的方法,并能够解释其简单原理。
教学难点:引导幼儿自主发现纸片站立的不同方法,并鼓励他们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探究过程和发现。
示范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教学设计:小纸片站起来了
示范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教学设计:小纸片站起来了教学目标:1. 培养幼儿对科学实验感兴趣,了解简单的物理知识;2. 培养幼儿探索和发现的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3. 培养幼儿的合作精神,加强团队合作能力。
教学内容:小纸片站起来了教学材料:小纸片,牙签,餐巾纸,吸管等材料教学步骤:一、准备环节1. 打招呼:老师问候幼儿,询问是否有做过实验的经历,了解幼儿的背景知识。
2. 引入:老师用生动的语言介绍今天的实验——小纸片站起来,请幼儿玩家一起探索小纸片为什么能够站起来。
3. 准备材料:老师布置教室,放置小纸片、牙签、餐巾纸、吸管等材料,让幼儿自由选择材料。
二、实验过程1. 观察并尝试:老师示范自己的实验过程,用简单的话语来阐述实验结果,然后让幼儿自己进行实验,指导幼儿如何观察到小纸片站立的原因。
2. 探究并发现:老师鼓励幼儿互相合作,共同发现站立小纸片的原因。
任由幼儿自由探索,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自己的发现和理解,让幼儿喜欢上“自己探究”的方式,充分发挥幼儿的自我认识和探究兴趣。
3. 调整和验证:如果幼儿没有观察到小纸片站立的原因,老师会适时地引导,同时请幼儿自己做出调整和验证。
4. 形成结论:在整个实验过程中,老师一直保持关注,总结幼儿的发现和理解。
最后,在不同化的实验过程中,老师引导幼儿总结,逐渐明白小纸片可以通过重心的重心变化支撑站立。
三、活动总结1. 国旗下讲话:老师用大文化国旗下讲话方式引导幼儿总结并回顾今天实验的内容,让幼儿充分切身体验到自主探究带来的愉悦和成就感。
2. 探究知识:幼儿可以结合实验内容和课堂指导获得相关物理知识和科学知识,老师可以适当多传授一些相关知识,让幼儿的探究更有针对性和收获性。
3. 课后拓展:老师可以布置一些启发性的拓展作业反向探究小纸片站立的原理,让幼儿在课后也保持探究思维,收获更多科学知识。
教学反思:通过这次实验,幼儿发现小纸片可以通过重心的重心变化来支撑站立。
在实验的过程中,幼儿互相合作,发现和解决困难,通过自己的操作和探究,让幼儿在实践中不断发现、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了提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小纸片站起来了》优质课公开课教案
比赛讲课获奖教案
[设计思路]
纸,是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一种物品,是幼儿所熟悉和喜欢的,但幼儿对纸的认识仅仅是一些感性经验,对纸的变法、玩法还不是很深入,扁扁的纸片如何站立起来?纸片变形后会组合成漂亮的模型…针对这一情况我设计了这节教育活动,给幼儿创设一个能充分探索、尝试、感知的空间,目的是让幼儿在玩纸的过程中,体会到使纸站立的方法是很多的,以激发幼儿探索纸的欲望。
[活动目标]
1、通过剪、折、粘训练幼儿的手眼协调能力和思维敏捷力。
2、让幼儿自主探索使纸站立的方法,激发其对纸探索的欲望。
3、培养同伴间的合作能力。
[活动准备]
幻灯片、剪刀每人一把、双面胶每组两卷、纸篓五个、展台一个、城堡模型一个、手工纸若干张
[活动过程]
一、故事导入(幻灯片出示)
1、师:来,老师给小朋友们讲一个故事。
小纸片生来扁扁的,非常孤独它好想像小鸡一样站起来,来看看外面的世界有多美!
2、故事后提问:小朋友小纸片想干什么呀!(站起来)
评析:利用幻灯片中的形象画面,激发幼儿的兴趣和探索欲
二、幼儿讨论
1、师:小朋友想想你们有什么好办法能使它站起来?
2、幼儿自由讨论
3、师:小朋友有那么多好办法,下面大家试一下。
看谁的办法最多。
三、幼儿自主探索活动
1、幼儿第一次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