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历史必修1_第1课_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高一历史必修一知识总结
高一历史必修一知识总结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1课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一、夏商政治制度的内容:中央: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参与决策相、卿士,负责祭祀占卜和记录王朝大事的卜、祝、史,执掌军权的师等。
地方:侯、伯夏商政治制度的影响:夏商的早期政治制度,对西周宗法制和分封制有直接影响。
二、分封制(西周:前1046至前771)1、目的:巩固国家政权2、内容:①分封对象——王族(主体)、功臣、先代的贵族,②诸侯的义务——服从周王的命令、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朝觐述职。
③诸侯的独立性(权利)——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征派赋役(职位世袭)。
3、作用:①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管辖。
②扩大了统治区域,开发了边远地区;③形成对周王室众星捧月一般的政治格局;④周成为一个延续数百年的强国。
但诸侯国有相当大的独立性,埋下分裂割据的隐患。
4、形成贵族统治阶层内部的森严等级“天子——诸侯——卿大夫——士”。
5、特点:层层分封,带有宗族统治的色彩。
三、宗法制1、特点(定义):宗法制是依据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统治的一种社会制度。
2、核心内容:嫡长子继承制(嫡长子是指正妻所生之长子)3、宗法制与分封制的关系:分封制和宗法制是西周政治制度的两大支柱,互为表里。
4、影响:宗法制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也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第2课秦朝的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一、秦的统一:公元前221年,秦灭六国,秦王嬴政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国家——秦朝。
二、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政治制度的形成1、皇帝制度的确立①皇帝称号的由来:秦王嬴政将三皇和五帝合成皇帝,定作自己的名号。
全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大权由皇帝总揽,中央和地方的主要官吏由皇帝任免。
②皇帝制度的核心内容:皇帝独裁、皇权至上皇帝制度的本质:君主专制皇帝制度的特征:皇位世袭、皇权至上、皇帝独尊2、建立较为完备的中央官制:“三公九卿”。
新部编人教版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第1课《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第1课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整体设计本课概述本课主要讲述了中国古代早期夏、商、西周即奴隶社会政治制度的情况、特点及影响。
夏朝开始有了早期的国家政治制度,在国家最高权力方面,夏商实行王位世袭制,王位在一家一姓中传承。
夏商已有一套从中央到地方的特色行政管理制度,中央设置各种官职,地方封侯、伯。
西周实行分封制和宗法制,两者互为表里,宗法制维系了分封制,分封制是宗法制在政治上的体现。
夏、商、周三代是在原始社会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世袭制、分封制、宗法制带有浓厚的血缘部族色彩,这是由当时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的。
思路设计本课重点:西周分封制与宗法制。
本课难点: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及奴隶社会森严等级秩序的关系。
早期政治制度对后世与当今社会的影响。
鉴于夏、商、周三代历史久远,在初中又没有系统学习过的情况下,学生学起来难免枯燥、吃力。
如何在开学的第一课调动起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贯彻新课标的理念,实现“教”与“学”方式的转变呢?教师可利用传说故事、历史史料、情景设置、成语等,从与身边相关事件切入。
突出早期政治制度的主题,抓住“世袭制”“分封制”和“宗法制”三项制度,重点讲述三个问题:源于夏的王位世袭制;等级森严的分封制;血缘关系维系的宗法制。
这三个问题都是比较抽象的历史概念,这就需要把每一个概念分解为若干个小问题,从学生的认知水平出发,层层推进,精心设计问题,注重学生的广泛参与,注意用通俗的语言来讲述,通过教师的“导”来推动学生的“学”,以期实现教学目标。
培养学生愿学、乐学、勤学的兴趣,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基础。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方法:问题教学法历史剧角色扮演。
教具准备:采用多媒体教学,准备相关影视资料和图片资料。
三维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夏商时期王位世袭制、西周的分封制和宗法制等。
(2)了解奴隶社会的分期,概括从文明初期到西周时代的历史演进过程。
(3)理解世袭制、分封制、宗法制之间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1)学生可以根据教师精心设计的问题,主动学习教科书及上网搜集资料,对问题进行思考和分析,并能提出新的问题,再进一步解决。
高一历史必修一1-5课知识点总结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一课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1.王位世袭制:原始社会后期禹沿用禅让制,但他的儿子夏启夺得王位,禅让制被王位世袭制取代,由“公天下”变成“家天下”2.夏商时期的统治:国家大事通过占卜的方式决定,充满神秘色彩(王权神化)3.分封制⑴对象:周武王把王畿以外的广大土地和人民分别授予王族.功臣.和古代帝王的后代⑵规定: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诸侯有为周天子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和朝见觐职的义务⑶特点:等级森严“天子—诸侯—卿大夫—士”⑷初期结果: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扩大统治区域⑸后期结果:受封的诸侯在自己的领地内享有相当大的独立性,如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征派赋役等。
到西周后期,王权衰弱,分封制遭到破坏(原因:生产力的发展)4.宗法制(与分封制互为表里)⑴概念:是用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持政治等级。
巩固国家统治的制度⑵核心内容与特点:王位由嫡长子(皇后的大儿子)继承⑶作用:保证了各级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第二课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1.皇帝制度:①皇权至上(核心)②皇权世袭③皇位独尊2.中央官制(三公九卿)三公:①丞相:协助皇帝负责处理全国政事②御史大夫:副丞相,执掌群臣奏章,检查百官③太尉:管理全国军务“三公九卿”的作用:①互相配合,彼此牵制②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君主专制下重大事情的决策失误3.地方制度秦朝实行郡县制作用:实现了对地方政权直接有效的控制积极影响:①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基本政治格局,为历代王朝所沿用②有利于维护和加强国家的统一第三课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改变第五课古代希腊民主政治(雅典民主)1.雅典民主政治产生的条件①自然因素:多山多岛环海②政治因素:希腊出现了两百多个小国,史称“城邦”或“城市国家”③经济因素:商品经济发达④文化因素:吸收亚非文明,接近古巴比伦、古埃及2.城邦、公民①城邦:具有共同血缘和地狱的公民团体城邦特点:小国寡民、独立自主②公民资格:凡父母祖籍均属于本城邦,拥有一定财产、能自备武装服兵役的成年男子,享有公民资格第六课罗马法的起源与发展1.从习惯法到成文法①习惯法⑴时间:罗马共和国前期⑵特点:贵族随心所欲的解释法律②成文法⑴时间:公元前5世纪中期⑵标志:《十二铜表法》的制定⑶作用:①从此,审判、量刑皆有法可依②贵族对法律的随意解释受到限制,平民的利益得到保护在罗马共和国时期,罗马法用来调整罗马公民之间的关系,适用范围主要限于罗马公民。
高一历史必修一每课知识点总结
第一课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一、夏商的政治制度1. 夏朝:约公元前 2070 年,禹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
中国出现早期国家政治制度。
王位世袭制代替禅让制:禹死后,他的儿子启夺得王位,从此王位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公天下”变成了“家天下”。
行政管理制度:中央设有相、卿士等,地方封侯、伯。
2. 商朝:行政管理制度:中央设有相、卿士等,地方封侯、伯。
占卜决策:商王通过占卜决定国家大事,反映了神权与王权相结合。
二、西周的政治制度1. 分封制目的:为了进行有效的统治,巩固奴隶制国家政权。
内容:周武王把王畿以外的广大地区土地和人民分别授予王族、功臣和古代帝王的后代,让他们建立诸侯国,拱卫王室。
诸侯在自己的封疆内,又对卿大夫实行再分封。
诸侯的义务: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诸侯有为周天子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和朝觐述职的义务。
诸侯的权利:诸侯在自己的封国内,有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征派赋役等权利。
作用: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开发了边远地区,扩大了统治区域,形成对周王室众星捧月般的政治格局。
2. 宗法制目的:为了加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
内容:用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国家统治的制度。
周王称为天子,王位由嫡长子继承,为大宗;其他儿子分封为诸侯,对天子来说是小宗,但在自己的领地内却是大宗。
诸侯的爵位,也只有嫡长子才能继承,其他儿子领有封地成为卿大夫。
卿大夫对诸侯来说是小宗,但在自己的领地内又是大宗。
卿大夫与士的关系,依此类推。
大宗可以命令和约束小宗,小宗必须服从大宗。
周王是天下的大宗,也是政治上的最高领袖。
作用:保证了各级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3. 礼乐制度:维护宗法分封制的工具。
第二课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一、从诸侯争霸到秦朝统一1. 诸侯争霸背景:西周末年,王室衰微,宗法制、分封制遭到破坏。
表现:各诸侯国为了争夺土地和人民,相互之间进行频繁的战争。
高中历史必修1笔记第1课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第1课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一.从禅让到王位世袭1.夏: 禹的儿子启夺得王位并传位后代2.国家大事占卜决定,王权具有神秘色彩3.商: 中央设相和卿士,地方封侯和伯二.等级森严的分封制1. 目的: 为了进行有效的统治2. 内容: 把王畿以外的土地和人民分别授予王族、功臣和古代帝王的后代,让他们建立诸侯国,拱卫王室。
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有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朝觐述职的义务。
3. 特点:层层分封(天子---诸侯----卿大夫------士)4. 影响:◆积极:加强了对地方的统治,开发边远地区,扩大统治区域,西周成为强国◆消极:诸侯享有相当大的独立性,势力日益强大,导致西周后期王权衰微,分封制遭破坏。
三.血缘关系维系的宗法制1. 目的:加强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2. 内容:嫡长子继承制3. 特点:依据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统治。
与分封制互为表里。
4. 作用: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前言:●尧舜禹时期,传位给贤能人,称为“禅让制”●禹后来在部落斗争中取得了胜利,享有极高威望,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也为实行王位世袭奠定了基础。
总结:1.西周分封制有利于政治稳定,有一定积极意义2.王位世袭,等级森严的分封制,血缘关系维系的宗法制,构成我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的主要内容和特征。
夏:前2070 —前1600商:前1600 —前1046西周:前1046 —前771春秋:前770 —前476战国:前475 —前221❖西周的基本政治制度是什么?其作用是什么?宗法制和分封制,二者互为表里。
宗法制的特点是嫡长子继承制宗法制和分封制的结合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西周分封制的主要内容、特点、影响?内容:把王畿以外的土地和人民分别授予王族,功臣和古代帝王的后代,让他们建立诸侯国,拱卫王室。
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一课:夏商周的政治制度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1课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胸有成竹泾渭分明1.了解禅让制、王位世袭制、分封制、宗法制和礼乐制度的基本内容;2.综合归纳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3.认识西周政治制度及其先进的文化理念对中国历史发展的影响;峰回路转柳暗花明一、尧舜禹时期———“天下为公”的禅让制1.时间:尧舜禹时期,距今约五千年;龙山文化时期;2.地点:黄河流域中下游地区3.特点:“大道之行,天下为公;选贤任能,讲信修睦”的“大同社会”;二、夏朝———“天下为家”的王位世袭制1.背景:禹治水有功;战胜其他部落;劳苦功高;2.起源:约公元前年,禹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禹死后,其子启夺得王位并传给自己的后代,原始社会的禅让制被所取代;3.特点:“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大人世及以为礼”的“小康社会”;王位在一家一姓中传承,“家天下”的局面逐渐形成;王位有时父子相传,有时___;世袭制取代禅让制是历史的进步而非倒退;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是私有制发展的结果,是阶级对立的产物,它适应了历史的发展;4.王权的特点:统治者把自己的行为说成是天的意志,崇信鬼神,国家大事都通过的方式来决定,王权具有了神秘色彩;三.商朝——异姓国族林立的方国联盟商代中央设有__、卿、士等官职;相权很大,可主持政务、废立商王;地方封方国首领为和,相传商初有三千国,商汤以七十里为王,文王以百里为王定期向商王纳贡,并奉命征伐;误区警示商代虽然也有分封,封国大部分是地方部族,与商王朝无血缘关系;以商部族为共主的方国联盟,异姓国族林立臣服于商,方国相对独立、联系松散;方国的聚合与商之盛衰息息相关,在商朝强大时,听命于商王朝,在商王朝衰落时,就会与之对抗甚至叛乱,与商的关系非常不稳定;四、西周——等级森严的分封制1.背景:公元前1046年,___伐纣灭商,建立周朝,史称西周;周初的政治形势:武王克商二年后病死,发生东方邦国联合叛周的重大事变;“武王克殷二年崩,成王少,周公老四恐天下闻武王崩而畔,代成王摄行政当国;管叔老三及其群弟流言于国内曰:“周公将不利于成王;”……管、蔡、武庚等果率淮夷而反;”史记.鲁周公世家,东方邦国殷商旧势力,一时俱叛;兄终弟及应先及管叔,故对周公不满,但管叔才干不足,周公不得已而为之,结果引起了内部的争权斗争;周公东征,杀管叔,定乱,嫡长子继承制也正式确定;否则管叔之叛不好解释重新分封,“昔周公吊感怀二叔之不咸和睦,故封建亲戚以蕃屏周;”左传.僖公二十四年军事征服周公东征、制度变革分封与宗法制三者相结合,此所谓“封邦建国”2.目的:进行有效的统治;3.内容:①分封的对象和范围:把王畿以外的广大地区土地和人民分别授予王族、__和古代帝王的后代,让他们建立___,拱卫王室;“封建亲戚,以蕃屏周”;②诸侯的义务和权利:必须服从周天子命令、镇守疆土、随从作战、____和朝觐述职;可以在自己的封疆内对实行再分封,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征派赋役等;③形成的格局:“天子—诸侯—卿大夫—士”鉴于殷商孤立而亡的教训,西周的封建与商有很大不同;由同姓子弟或姻姓亲信所封的诸侯国已非过去承认的原有“邦国”,而是以武力为后盾,在原有邦国的地域内新建的“殖民据点”,很像“掺沙子”;每一新“诸侯国”都是该地域的“统治中心”;有监督之责,故称“封建亲戚,以藩屏周”;一方面是自上而下逐级分封,一方面是自下而上的层层拱卫,周人的新创的统治方式不仅实现了对殷人的合围控制,也极大提高了周天子地位,周王“非复诸侯之长而为诸侯之君”,成为天下之共主;4.影响①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开发了边远地区,扩大了统治区域;西周的疆域北起今辽宁,南至长江以南,西从甘肃东部,东达大海;“普天之下,莫非王土”;②天子具有至尊权威,国家政权由松散趋向严密;“率土之滨,莫非王臣”③文化的拓展:以军事征服为主要方式的向外扩张,将周边诸多部族,如南方的淮夷纳入周的文化圈;“昭王南征而不复”,楚没有纳入周文化圈,呈现出与现实主义周文化不同的浪漫主义;诗经与楚辞;④使西周成为一个延续数百年的强国;⑤消极:周王对诸侯的控制是间接的,相对较弱;诸侯权力大,独立性强,容易形成割据;误区警示1分封制又称“封邦建国”,常缩写为“封建”,与马克思所论述的五大社会形态之一的“封建社会”含义不同;2中国早期政治制度不属于中央集权制度,地方诸侯国仍实行贵族世袭统治,在政治、经济、军事乃至文化上都具有相当大的独立性,中央政府对地方控制是间接的,相对较弱;而不是像后世那样由中央直接委派官员统治,使西周的分封制仍带有松散性的特征,可视为由“方国联盟”走向“郡县制”的过渡环节,是政治体制由分权向集权转变的中间阶段;五、血缘关系维系的宗法制1.目的:加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上的矛盾;2.特点:嫡长子继承制,即用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国家统治的制度;3.内容1周王称为天子,王位由继承,为;其他儿子分封为诸侯,相对周天子来说是小宗,但在自己的领地内是大宗;卿大夫与士的关系,依此类推;2大宗可以命令和约束小宗,小宗必须服从大宗;4.作用:保证了各级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知识图示误区警示1西周宗法制下大宗和小宗的关系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如诸侯对周天子而言是小宗,而在封国内是大宗;2嫡长子、嫡子、庶子的不同:在古代社会中,嫡长子是正妻所生的第一个儿子;嫡子是“庶子”的对称,指正妻所生之子;庶子是妾所生之子,有时也指正妻所生除嫡长子以外其他儿子;周天子的王位由嫡长子继承;六..礼乐制度参看历史纵横1.演变:1起源于原始先民祭祀神灵与祖先的习俗仪式;从远古到殷商的原始礼仪,是一种崇信鬼神的神本文化,思维水平尚处于蒙昧阶段;2西周:周公以“重德”观念作指导,将从远古到殷商的原始礼仪加以大规模的整理、改造和规范化;把以神为本文化改造成了以人为本的文化;治国理念:“德”,商人认为天命是不变的,遇事占卜,迷信鬼神;周人反思商周革命,认为“皇天无亲,唯德是辅”;上天只佑助有德之人,有德就是敬天、孝祖、保民,天命归于有德;人对于天命并非完全处于被动地位,与商相比更加理性,克服了殷商天命政治的不足;以“德”为中心的思想体系,革除了野蛮的习俗,新创的是文明治国与国王应该接受道德制约的先进理念,为中华文明做出了奠基性的贡献;在以农业为主体的古代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必须依靠安定平稳的社会环境,以及社会成员间行为的节制协调;周公的创制满足了这两个基本要求,对后世的儒家学说和我国古代政治思想产生了深远影响;2.内容:1礼:礼的本质是差异;周公将礼关注的重心由神事转向人事,将礼的规范作用推广到宗法关系“亲亲”和政治等级上“尊尊”,以显示身份差异及权利义务;尊礼是统治者行“德治”的重要内容;2乐:乐的本质是和同;创作舞乐、史诗,以音乐激起人们的认同感,维系社会成员的团结;礼乐相辅相成,缺一不可;3.作用礼乐反映了宗法人伦等级社会的分与和、尊与亲相统一的关系,它既能维护等级制度,又能使人们和谐地生活于社会共同体之中;成为处理等级社会人际关系的伦理规范体系;归纳总结商周变革“中国政治和文化之变革,莫剧于殷周之际;殷周间之大变革,自其表言之,不过一家一姓之兴亡与都邑之转移;自其里言之,则旧制度废而新制度兴,旧文化废而新文化兴;”----王国维殷周制度论治国理念,敬天保民封邦建国,天下归周宗法制度,天下归宗制礼作乐,天下归心深谋远虑天圆地方精讲主题一分封制的特点、实质及瓦解1.分封制的特点1分封对象:分封对象多元化,但以同姓亲族为主体;2分布地区主要集中在黄河中下游地区,同姓亲族封地居于富庶之地或战略要地;3纵向联系明确周王权力和诸侯义务,形成严格的等级序列,加强了中央与地方的纵向联系; 4横向联系以血缘关系宗亲、姻亲为纽带分配国家政治权力,加强了诸侯国之间的横向联系;2.实质:是西周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3.瓦解1原因①经济:生产力发展即铁犁牛耕出现,井田制瓦解;②政治:诸侯国势力逐渐膨胀,诸侯国强大、王室衰微;2表现:周王室的权威得不到尊重,天下分裂,诸侯之间混战不已,甚至与周王室交战;如田氏代齐,周郑交质,楚王问鼎,孔子的“是可忍,孰不可忍”都反映出分封制的破坏和礼崩乐坏;读史明智史料一西周分封形势图周公分封,鲁、齐诸国皆伸展东移,镐京与鲁曲阜,譬如一椭圆之两极端,洛邑与宋则是其两中心;周人从东北、东南张其两长臂,抱殷宋于肘腋间,这是西周的一个立国形势,而封建大业即于此完成;—钱穆国史大纲导读根据图片中康叔、召公、姜尚、微子启身份,可知分封的对象为王族、功臣与先代帝王的后代;根据图片中封国、主要同姓诸侯的地域分布,可得出诸侯分布特点;史料二王室分封宗亲功臣的既定制度,辅之以明确天子权力和诸侯义务的周礼约束,决定了王室和诸侯之间的内在关系,使中央王国对地方诸侯的纵向联系加强;同时,西周的诸侯国之间多有同宗共祖的宗亲关系或互通婚姻的姻亲关系,横向联系也较以前密切;——中国历史·先秦卷导读史料以第一个句号分为两层,分别反映了王室与诸侯之间的纵向联系、诸侯国之间的横向联系;史海泛舟史料周朝后期,中国政治混乱;……正是这一时期的政治混乱才迫使那些思想者不断反思社会的本质以及人们在社会中所应该承担的角色,一些人试图找到能够恢复政治和社会秩序的法则;——美杰里·本特利等新全球史探究:指出史料中“政治混乱”的表现主要有哪些答案强国兼并弱国,周天子权威逐渐削弱或诸侯割据,战争频繁,分封制逐步解体;跟踪练习1.“古者天子封诸侯,其地足以容其民,其民足以满城而自守也;”谷梁这段文字的核心观点是A.分封制的目的在于扩张疆土B.分封制易导致分裂割据C.诸侯国领土不能随意扩展D.诸侯国实行小农经济答案C解析分封制的目的是拱卫周王室的安全,而且材料也没有体现扩张疆土,故A项错误;春秋战国时期才形成分裂割据局面,材料反映的是分封初期状况,故B项错误;结合材料“容其民”“自守”等信息可以看出分封制对诸侯的领土和人口有一定限制,故C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分封制下政治状况,与小农经济没有关系,故D项错误;2.公羊传大一统理论主要包括以“尊王”为核心的政治一统,以“内华夏”为宗旨的民族一统,以“崇礼”为中心的文化一统;这表明大一统源于A.夏商时期的方国联盟B.西周封建诸侯与分封制度C.秦中央集权国家建立D.董仲舒对儒家学说的改造答案B解析题干意思是“大一统理论主要包括天子至上的政治认同、华夷之辨的民族认同、尊尚礼乐的文化认同”;夏商时期礼乐文化还没有出现,故A项错误;题干中的大一统理论是对西周、春秋以来大一统思想的理论总结,是西周封建诸侯和分封制度的产物,故B项正确;礼乐文化始于西周实行的分封制,故C、D项错误;精讲主题二宗法制的特点、实质和影响1.特点1由原始社会父系家长制演变而来,以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2血缘纽带与政治关系相结合,“国”与“家”结合;大宗与小宗既是家族关系,又是政治隶属关系;3形成等级森严、上下尊卑有序的社会秩序和政治格局;2.实质:是依据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分配政治权力;3.影响1对当时的影响:完善巩固分封制,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2对后世的积极影响:重视家庭建设,提倡尊老爱幼,有利于社会安定,形成强大的民族凝聚力;3对后世的消极影响:强调家庭本位,过分重视人情关系,人为地划分远近尊卑,个人的自主意识和平等权利受到约束,与现代的平等和法治意识相违背;4.分封制和宗法制的区别与联系1宗法制、分封制是西周的基本政治制度,两者之间相辅相成,共同维护西周政局的稳定;2宗法制和分封制是互为表里的政治制度;宗法制是维系分封制的血缘纽带,也是巩固分封制的重要手段,更保证了分封制的顺利推行和稳定实施;3分封制是建立在宗法制基础之上的,是宗法制在政治制度方面的体现;读史明智史料一西周宗法制下大宗、小宗示意图导读史料中上下级关系是大宗与小宗的关系,嫡长子为大宗,余子为小宗,体现了宗法制以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大宗和小宗具有相对性;血缘纽带与政治关系相结合,形成森严的社会等级;大宗和小宗既是家族等级关系,也是政治隶属关系等特点;史料二“男女同姓,其生不蕃;”国语·晋语曰:“同姓不婚,惧不殖也”;“异姓则异德,异德则异类……同姓则同德,同德则同心,同心则同志;”——左传·僖公二十三年导读史料强调同族、家庭本位,人为地划分远近尊卑;史海泛舟史料后武则天欲以武三思为太子……二人狄仁杰与王方庆同辞对曰:“……姑侄与母子孰亲陛下立庐陵王武则天儿子李显,则千秋万岁后常享宗庙;三思立,庙不袝新死者附祭于先祖姑;”后感悟,即日遣徐彦伯迎庐陵王于房州;王至,后匿王帐中,召见仁杰语庐陵事;仁杰敷请切至,涕下不能止;后乃使王出,曰:“还尔太子”——新唐书·狄仁杰传探究:史料中导致武则天改变立太子人选想法立场的文化心理因素是什么答案强调血缘亲疏、血脉传承的家天下制度及宗法观念;体现了宗法观念的深远影响;跟踪练习1.商纣王,名辛;历史记载:帝乙死,欲立长子启;众臣反对,认为虽启与辛为同母,但生启时其母是妃,而生辛时已是后,故启不能立;遂少子辛为帝;对此判断不正确的是A.商纣王即位违背了嫡长子继承制B.商末已推崇嫡长子继承制C.体现了古代“立子以贵不以长”D.商代已有父死子继制度答案A解析从题干中“但生启时其母是妃,而生辛时已是后,故启不能立;遂少子辛为帝”的信息可知,辛之所以能继承王位,在于其嫡长子的地位,故A项错误,符合题意;从题干中“认为虽启与辛为同母,但生启时其母是妃,而生辛时已是后,故启不能立;遂少子辛为帝”的信息可以看出商末推崇嫡长子继承制,“立子以贵不以长”,故B、C项正确,不符合题意;从题干信息“少子辛为帝”可得出商代已有父死子继制度,故D项正确,不符合题意;2.古代建筑作为承载人类文明的物质载体,是古代政治、经济、社会习俗等方面的反映;我国北方四合院一般依东西向的胡同而坐北朝南,基本布局是分居四面的北房、南房和东、西厢房,四周再围以高墙形成四合,开一个门;依照古代宗法礼仪观念,长辈应居住在A.南向北房B.东厢房C.西厢房D.北向南房答案A解析北方四合院以中轴线贯穿,北房为正房,东西两方向的房屋为厢房,南房门向北开所以叫做倒座,四合院住房分间分房,老人住北房上房,中间为大客厅中堂间,长子住东厢,次子住西厢,佣人住倒房,小姐、女儿住后院,各不影响,故A项正确;B、C、D项不符合题意,故B、C、D项错误;精讲主题三中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读史明智史料一商朝军国大事都要由神意来决定……商朝天子既是人,又是联接天人意志的神;史料二西周家族的血缘关系与国家的组织关系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形成了亲贵合一、家国一体的政治体制;史料三夏桀为仍之会,有缗叛之,商纣为黎东之薮,东夷叛之;周幽为大室之盟,戎狄叛之;史料四子曰:“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其或继周者,虽百世,可知也;”特点:1早期政治权力实质上是一种强权;2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实行分封制,说明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3带有浓厚的原始迷信色彩,王权和神权密切结合,形成了一套从中央到地方的行政管理制度;4分封制与宗法制互为表里,血缘纽带与政治关系相结合,实行严格的等级制度,政权带有浓厚的部族色彩;5具有相对的延续性和稳定性;古代宗法社会的显着特征——“家国同构”1“家国同构”即家庭、家族与国家在组织结构方面有共同性,均以“血亲—宗法”关系来统领,存在严格的家长制;2家族是家庭的扩大,国家则是家族的扩大和延伸;在家庭、家族内,父家长地位至尊,权力至大;在国内,君王地位至尊,权力至大;简言之,父为“家君”,君为“国父”,君父同伦,“家国同构”,宗法制度因而渗透于社会整体,甚至掩盖了阶级和等级关系;跟踪练习1.清代学者王国维在殷周制度论中说:“欲观周之所以定天下,必自其制度始矣;周人制度之大异于商者,曰立子立嫡之制,由是而生宗法及丧服之制,并由是而有封建子弟之制,君天下臣诸侯之制;”材料说明西周政治制度的显着特征是A.通过血缘姻亲关系与地缘结合以强化王权B.通过主要分封同姓诸侯以加强对地方的统治C.通过世袭制和嫡长子继承制以巩固奴隶主专政D.通过服饰规范等礼乐制度以维护贵族等级特权答案A解析由“定天下”“立子立嫡之制”“封建子弟之制,君天下臣诸侯之制”可以看出,西周统治者通过血缘姻亲关系与地缘结合以强化王权,故A项正确;题干不仅仅强调加强对地方的统治,还强调统治阶级内部的关系处理问题,故B项错误;题干不仅仅强调了巩固了奴隶主专政,更凸显对王权的巩固,故C项错误;题干不仅仅提及礼乐制度,更强调分封制度和宗法制度,故D项错误;2.有学者说:“三代之前的宗法制,是皇帝制之前的一种制度,它与皇帝制的区别在于,它没有皇帝制专制;”“没有皇帝制专制”的主要表现是A.具有严格等级的世袭制的形成B.嫡长子继承制对君主权力的削弱C.“家”天下的政体带有宗法色彩D.分封制下君主权力受到贵族的限制答案D解析皇帝专制下也有世袭制度,故A项错误;宗法制最大的特点是嫡长子继承制,保证贵族权力分配,不会对君主权力形成制约,故B项错误;“家”天下的政体带有宗法色彩,不是材料反映的内容,故C项错误;“没有皇帝制专制”是指权力没有实现高度的集中,分封制度下的诸侯享有较大的权力,君主权力容易受到诸侯贵族的限制,故D项正确;珠联璧合纲举目张举一反三触类旁通1.它使“由众多血缘部族邦国形成的联盟制转变为由众多地域国家形成的相对一统天下,向真正意义上的统一的地域国家迈进了一大步”;“它”是指A.分封制 B.宗法制C.郡县制D.中央集权制2.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中说:中国政制达臻“文明”一途,实应归功于西周的创制;……西周政治里显然有深厚的贵族色彩,而“共主”名义下的地方分权体制……与秦以后一统的君主“独制”格局泾渭分明;下列对该段材料的解读,不正确的是A.“西周的创制”主要指实行分封制B.以血缘关系为纽带保持“贵族色彩”C.“地方分权体制”指地方有较大自主权D.“共主”指西周实现了权力的高度集中3.周代分封制下,各封国贵族按“周礼”行事,学说统一的“雅言”,促进了各地文化的整合;周代的“雅言”最早应起源于现在的A.河南B.河北C.陕西D.山东4.在周代分封制下,墓葬有严格的等级规定;考古显示,战国时期,秦国地区君王墓葬规模宏大,其余墓葬无明显等级差别;在经济发达的东方六国地区,君王、卿大夫、士的墓葬等级差别明显;这表明A.经济发展是分封制度得以维系的关键B.分封制中的等级规定凸显了君主集权C.秦国率先消除分封体制走向集权统治D.东方六国仍严格遵行西周的分封制度5.有历史学家指出,西周王朝虽然显示出一定的统一性、集权性,但国家结构上的分散性、松散性仍是最本质的特点;造成其“分散性、松散性”的原因是A.贵族拥有世袭特权B.分散的自然经济C.贵族拥有土地所有权D.王室日益腐败6.董仲舒认为孔子撰春秋的目的是尊天子、抑诸侯、崇周制而“大一统”,以此为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服务,从而将周代历史与汉代政治联系起来;西周时代对于秦汉统一的重要历史影响在于A.构建了中央有效控制地方的制度B.确立了君主大权独揽的集权意识C.形成了天下一家的文化心理认同D.实现了国家对土地与人口的控制7.王国维在殷周制度论中说:“故天子诸侯之传世也,继统法之立子与立嫡也……古人非不知……立贤之利过于立嫡,人才之用优于资格,而终不以此易彼者,盖惧夫名之可藉,而争之易生,其弊将不可胜穷;”王国维这段话主要说明了A.嫡长子继承制的特点B.嫡长子继承制是历史的继承B.嫡长子继承制的弊端D.嫡长子继承制的优越性8.周朝规定同姓不婚;贵族们力图通过婚姻关系的血缘纽带,与异姓贵族建立宗法伦理关系;这样做,从政治角度看A.有利于监督周王的权力B.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C.奠定了传统文化的基础D.维护了嫡长子继承制9.西周时期,对统治阶级日常的政治、社会活动,例如祭神、结婚、丧葬等,均制定规则和仪式,并配有特定的音乐;不同等级的贵族要行不同的礼仪;其主要目的在于A.扩展周朝的统治范围B.加强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C.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D.维护分封制和宗法制。
高中历史必修一第1课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大宗)嫡长子继位为 (小宗)余子 分封为 卿大夫
(大宗)嫡长子继位为 卿大夫 (小宗)余子分封为 士
总结: 宗法制是分配的原则
分封制是权力的分配
二者是互为表里的具有政治性质的制度
宗法制在政治制度方面的体现就是分封制
本课总结
夏 商 周 的 政 治 制 度
结
中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1)我国河南地区出土了大量的商代用于祭祀的铜鼎和用于占卜甲骨, 表明我国早期政治制度的一个重要特点是神权与王权的紧密结合,具有 神秘色彩。 (2)源于夏、成于商、完善于西周的宗法制,表明我国早期政治制度 的一个重要特点以血缘关系分配政治权力、制定等级秩序。 (3)西周实行的分封制,表明我国早期政治制度的一个重要特点是最 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并且层层分封,带有宗族统治的 色彩。 (4)宗族关系在夏朝就开始成为基本的政治关系。西周在完善宗法制 的基础上实行分封制和礼乐制度。相对完善的政治制度使夏朝存在了 400多年、商朝存在了600多年、周朝存在了800多年。从这些史实我们 可以推断出我国早期政治制度的另一个重要特点是具有相对的延续性 (继承性)和稳定性。
学思之窗:从课本中的资料看商朝的相权有多大? 相是商朝中央最高官吏,相权很大,包括参定政制、主持政务、辅佐商王 等,甚至有时可废立商王。
等级森严的分封制
1 西周武王时期开始实行分封制
公元前1046年,武王发动了灭商的总攻击,纣王逃回王宫, 自焚而亡,商朝灭亡。武王建立周王朝,定都镐京,历史 上称为西周。
请预习下一节课
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 第2课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本次课完,谢谢! 制作人:刘旺
分封制的特点
层层分封,带有宗族统治的色彩。
高中历史必修一 第1课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消极: 家族本位,人情关系,任人为亲,传宗接代、 重男轻女的思想。
孰对孰错
天子永远都是大宗 嫡长子永是大宗 非嫡长子永是小宗 诸侯的大宗、小宗地 位是相对的
(√) (×) (×)
(√)
分析下图,并结合教材P6图示,探寻分封制与宗法制的关系
①把血缘纽带同政治关系结合起来②确立严格的大
2、内容:宗、小宗体系③大宗与小宗的关系是相对的④大宗
与小宗在亲缘上是兄弟关系,在政治上是君臣关系。
3、特征:①最大的特点:嫡长子继承制(核心)
血缘关系与政治关系相结合,带有浓重的宗族统治色彩
4、作用: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 有利
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几个子女都想争王位,请问王位该传给谁?又是根据什 么制度来确定的?
血缘关系维系的宗法制
宗(本义):宗庙,祖庙
宗,尊祖庙也。 《说文》
——
宗法:就是以家族为中心, 按血统远近区别亲疏的法则。
(2014广东文综)“宗”是一个会意 字。在甲骨文中,宗字象宫室屋 宇之形,“T”可能表示( ) A祖先牌位 B皇帝宝座 C青铜兵器 D铁制农具
2、目的: 进行有效统治
①分封对象:王族、功臣、古帝王后代
*
3、内容
②诸侯权利和义务 权利: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征派赋税
义务:镇守疆土、的森严等级“天子—诸侯—卿大夫—士”。
5、特点: 层层分封,等级森严;
诸侯权利和义务相统一。
6、实质: 西周国家政权组织形式
分封制是权力的分配
宗法制是分配的原则
1.二者是互为表里的具有政治性质的制度
人教版历史必修一第1课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共24张PPT)
课堂笔记
3.商朝的建立
(1)商朝中央到地方的行政管理制度 中央 商朝设相、卿士等掌管政务
1)周王室——周王正妻所生之子 ②大宗小宗关系是相对的。
2.神权与王权相结合,具有神秘色彩。 ①积极:重视家庭建设,提倡尊老爱幼,有利于社会安定,形成强大的民族凝聚力。
扩大了奴隶制的规模 西周后期,王权衰弱,被破坏
3.以宗法制为核心,带有浓厚的部族血缘色彩。 含义:即“周礼”,是规范各级贵族的政治和生活准则。
六族”。“殷民”指:
• A.夏人后裔
B.商代遗民
• C.周朝百姓
D.少数民族
C • 2. 西周分封制的积极作用主要表现在:
• A.扩大了奴隶制的规模
• B.促进了西周经济的发展
• C.巩固并扩大了西周王权统治 • D.避免了诸侯国势力的增长
• 3.在西周的封国鲁国的宗法体系中,处于大宗地位
的是:
B
三女儿:我最聪明伶俐,学识渊博,所谓巾帼不让须眉,当然由 我来统治周朝。
四儿子:你们都别争了!我是父王最疼爱的儿子,父王一定会挑 我的。
三、血缘关系维系的宗法制
1.含义:宗法制是用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分 配政治权力、巩固国家统治的制度。
2.目的:为了加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在权 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
想一想:
“大宗”一定“大”吗?“小宗”就 一定“小”吗?
就周王室而言: 在诸侯国内: 在卿大夫封地内:
历史必修一必背知识点
高一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总结(古代中国,希腊罗马,西方各国,近代中国,现代中国,当今世界)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1课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1、夏商政治制度的内容:中央:#1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2参与决策相、卿士,负责祭祀占卜和记录王朝大事的卜、祝、史,执掌军权的师等。
地方:侯、伯夏商政治制度的影响:夏商的早期政治制度,对西周宗法制和分封制有直接影响。
2、西周的分封:#1被封的诸侯国的义务:镇守疆土、随从作战、缴纳贡赋、朝觐述职#2影响:积极影响: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形成了对周王室众星捧月般的政治格局消极影响:西周后期王权衰弱,春秋战国暑期列国纷争#3结果:西周后期分封制受到破坏;战国末年周王室失去分封大权3、西周的宗法制:#1内容:用父系的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国家政治的制度。
#2特点:嫡长子继承制#3影响:保证贵族的垄断和特权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第2课秦朝的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1、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特点:一人独尊;皇权至上;皇位世袭评价:标志着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
形成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形式,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
2、中央集权的基本特征:权力高度集中3、中央集权制的作用及影响:积极作用:#1使秦实力增强,通过战争扩大疆域,形成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成为当时世界大国。
#2使秦能一实行各种巩固统一的措施。
#3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封建王朝所沿用,且不断得到加强和完善。
消极作用:依靠皇帝的专制权威,加强对人民的压榨,造成阶级矛盾迅速激化。
第3课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1、中央政治制度的演变:汉朝汉承秦制有所变化中央设三公(相、御史大夫、太尉)中朝决策机构外朝执行机构尚书台中枢机构魏晋南北朝逐步形成三省体制隋朝尚书省、内史省、门下省为中央政府最高统治机构唐朝中书省掌决策,负责草拟和颁发皇帝诏令尚书省负责执行政令。
第1课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第1课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一、从禅让制到王位世袭制1、王位世袭制1)背景:BC2070禹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
中国出现早期国家政治制度2、确立:禹死后,他的儿子启夺得王位,并传位给自己的后代3)特点:王位在一家一姓中传承,家天下局面形成4) 方式:王位采用世袭制,有时父子相传,有时兄终弟及5)强化:依靠神权来强化王权2、夏商的行政管理制度1)建立:夏商时期已初步建立起一套从中央到地方的行政管理制度。
2)内容:商朝中央设有相和卿士等,掌管政务。
地方封侯和伯(义务:A定期向王纳贡B奉命征伐)二、分封制1、概念:又称封邦建国,是在保证周王室强大的条件下,将宗族姻亲等分派到各地,广建子国。
即“封建亲戚,以藩屏周”(特征)2、目的:为了进行有效统治3、对象:亲族、功臣、先代贵族4、周初分封的主要诸侯国:齐鲁燕卫晋宋5、内容:(土地和人民)即周王封土地,诸侯尽义务一方面,周王把土地和人民授予诸侯,建立诸侯国,被封的诸侯在自己的封疆内,又对卿大夫实行再分封,卿大夫再依次分封;另一方面,受封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命令,有为天子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和朝觐述职的义务。
6、推广:武王死后,其弟周公旦继续推行分封制,扩展周的统治范围7、诸侯的义务:政治上:听命天子,朝觐述职;军事上:镇守疆土,随从作战;经济上:交纳贡赋;8、诸侯的权利在领地内有相当大的独立性,可a设置官员、b建立武装、c征派赋役等,d可实行再分封。
9、特点:制度一贯,对象广泛,部族色彩,宗法相连,层层分封,等级森严。
10、实质:西周国家政权组织形式11、评价:1)从积极方面看:A.周王确立了天下共主的地位,加强了对地方的统治;B.通过分封,周人的势力范围不断扩大,并逐步构织出遍布全国的交通网络,形成对周王室众星捧月般的政治格局;C.分封制使西周贵族集团形成了“周王——诸侯——卿、大夫——士”的等级序列;2)从消极方面看:受封的诸侯在自己的领地内,享有相当大的独立性,也就埋下了诸侯脱离中央控制形成割据势力的隐患。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课件:第1课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共56张PPT)
12
传说夏禹治水成功后,声威上升,成为民众 心目中的贤能之人,于是继承帝舜成为最高领袖。
禹的儿子在禹死后继承了禹的地位。
思考:这两种最高领袖的继承方式有何不同?
22
1、西周的分封制
巩固西周统治 王族、功臣、先代贵族
土地和人民
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征派赋役,再分封。 服从天子、镇守疆土、随从作战、 交纳贡赋、朝觐述职。 加强统治,开发了边疆,扩大疆域,使 周朝成为延续几百年的强国。
西周后期,王权衰落,分封制遭破坏。楚王问鼎
23
3、宗法制 小儿子
考一考: 西周时期,一个诸侯王生前娶了一位妻子,为他生了一个 女儿,后来他再娶了一个妾,为他生了大儿子,此后妻子 又为他生了一个小儿子。数十年后,这位诸侯王死去,请 问他的王位和家业应该由谁继承?
A.反映民心民意的凭据 B.国王祭祀的重要礼器 C.青铜工艺水平高的标志 D.王朝统治权力的象征
48
13.下图是北京广安门桥北的蓟城柱。《礼记》载: “武王克殷反商,未及下车,而封黄帝之后于蓟。” 与蓟城建立相关的制度是( )
A.禅让制 B.井田制 C.分封制 D.郡县制
49
14“封建社会”的概念是近代引
31
衣服有制,宫室有度;人徒有数, 丧祭器用,皆有等宜。
——《礼记·王制》
礼乐制度
周礼成为维护等级制度,防止僭 越行为的工具。
32
●礼乐制——维护分封制和宗法制
据《周礼》记载,衮服是西周 统治阶级的最高一级礼服。
西周一般贵族服饰
33
高一的历史必修一的知识点总结
高一的历史必修一的知识点总结第1课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一、夏商的政治制度1.从禅让到王位世袭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我国开始有了早期国家政治制度。
禹死后,其子启即位,原始社会的禅让制被王位世袭制所取代。
2.王权具有神秘色彩统治者把自己的行为说成是天的意志,国家大事通过占卜方式来决定。
3.初步建立从中央到地方的行政管理制度中央设相、卿士等,地方设侯、伯。
二、西周的政治制度1.等级森严的分封制(1)目的:拱卫周王室,实行有效统治,巩固奴隶制国家政权(“封建亲戚,以藩屏周”)。
(2)内容:①分封对象——周王把王畿以外的土地和人民授于王族、功臣、古代帝王的后代,让他们建立诸侯国,拱卫王室。
②被封诸侯的义务——要服从周王的命令、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朝觐述职。
③被封诸侯的权利——职位世袭、对卿大夫再分封、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征派赋役。
(3)作用:①增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②开发边远地区,扩大了统治区域;③形成对周王室众星捧月一般的政治格局;④周成为一个延续数百年的强国;⑤西周贵族集团形成了森严的等级序列,周天子具有,国家政权趋向严密。
(4)局限:受封诸侯在各自领地内享有相当大的独立性,为王权衰落和诸侯割据埋下隐患。
(5)瓦解:西周后期,王权衰弱,分封制受到破坏(根本原因在于封建经济生产方式的产生,这个生产方式使诸侯势力日益壮大)。
战国时诸侯国变法废分封、行县制。
秦统一后在全国范围内建立郡县制,分封制瓦解。
2.血缘关系维系的宗法制(1)定义:用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国家统治的政治制度。
(用规定宗族内嫡庶系统的办法,来确立和巩固父系家长在本宗族内的地位,以保证王权的稳定。
)(2)目的:增强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3)内容:继承制;确立严格的大宗、小宗体系;家国政治(4)影响:①形成了等级森严的政治制度,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也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一第一单元第1课 :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三、重难点突破及拓展延伸
• 1、分封制对后世的影响: A.影响了中国封建社会中以血缘关系为
核心的皇族分封; B.中国姓氏的起源中,有很多是源于西
周的封国,如宋、鲁、郑、陈等; C.中国的地名简称有很多源于西周的诸
侯国国名,如鲁、晋等
• 2、家国情怀----宗法制对当今社会的现实意义
a.积极弘扬尊宗敬祖、尊老爱幼的中华民族传统美 德,有利于稳定社会秩序和构建和谐社会;
西周后期,王权衰落,分封制遭破坏。
1.影响:
积极:A. 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 B. 开发了边远地区,扩大了统治区域;
C.形成了对周王室众星捧月般的政治格局. 消极:诸侯独立性大,是春秋战国时期分裂割据的重要原因。
分封制的破坏(春秋战国时期) A.原因:
⑴诸侯独立性大; ⑵王权衰落; (3)生产力的发展 B.表现: 楚王问鼎、春秋五霸、礼乐征伐自诸侯出、 齐桓公挟天子以令诸侯等。
5.作用:
1、保障了贵族的垄断和特权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 团结;
2、成为我国数千年封建统治者享受特权的依据,对后世产生了深 远影响
天 子
嫡
西周宗法制示意图
长
子
天 子 大宗
兄弟 诸侯 嫡 长 子
诸侯
小宗 嫡
卿
大 夫
小宗
大宗
长
子
嫡 士 小宗
卿大夫 长
大宗
子 士
平 民
• 政治上,君臣关系。
b.传统的宗族思想与家乡观念有利于促进海外华人 、华侨及港澳台同胞回乡建设家乡经济,促进家乡的 繁荣富足;
c.重修家谱、祠堂有利于维护和延续中国传统姓氏 文化。
• 3、古代中国宗法社会的显著特征---家国同构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知识点:夏、商、西周的政治制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知识点: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在中华早期政治文明形成的阶段,夏朝是中国古代第一个国家政权。
禹是夏朝的开国之君,并首创了父传子的“家天下”制度。
这是从氏族社会的民主管理向国家行政管理过渡的历史转折。
夏商已有一套从中央到地方的行政管理制度。
西周灭商以后,作为人类历的第三个奴隶制国家。
在吸取商朝灭亡教训的条件下,西周统治者以宗法制度为基础,创建了分封制度。
宗法制度产生于夏商,是保护各级贵族统治地位与世袭特权的政治法律工具。
西周是宗法制度的成熟完备阶段。
宗法制渊源于原始社会末期产生的父权家族和宗族制度。
1、夏商政治制度的内容:中央:○1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2参与决策的相、卿士,负责祭奠占卜和记录王朝大事的卜、祝、史,执掌军权的师等。
地方:侯、伯夏商政治制度的影响:夏商的早期政治制度,对西周宗法制和分封制有直接影响。
王位世袭制保护了私有制,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
(条件:生产力水平当时较低)2、西周的分封:○1目的:巩固统治,拱卫王室○2被封范畴:王族,元勋和古代帝王的后代○3被封的诸侯国的义务:镇守国土、随从作战、缴纳贡赋、朝觐述职形成贵族统治阶级内部的森严等级:天子—诸侯—卿大夫—士○4影响:积极影响: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西周开发边远地区,扩大统治区域,形成了对周王室众星捧月般的政治格局。
消极影响:西周后期王权衰弱,年龄战国时期列国纷争○5结果:西周后期分封制遭到破坏;年龄时期瓦解;战国到秦朝时期废除,被郡县制替换(直接原因:诸侯国权势太大;根本原因:井田制的瓦解)3、西周的宗法制:○1目的:为了加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的权益、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西周实行了与分封制互为表里的具有政治性质的宗法制。
○2内容:用父系的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国家政治的制度。
○3特点:嫡长子继承制○4影响:保证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固和团结。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一课
• C、②③④
D、②③
概念: 将血缘纽带与政治关系结合起来的一种制度 目的: 维护周王朝的统治和政权的稳定 核心: 嫡长子继承制
体系: 大宗、小宗体系
实质: 按照血缘关系分配政治权力 作用: 保障各级贵族能够享受 “世卿 世禄”的特权。 有利于凝聚宗族,防止纷争,强化王权, “国”“家”一体
西周的宗法制有哪些特点?
C
C
6.时至今日,宗法制已经消亡,但中国传统文化中 的宗法思想影响仍然存在。你能结合当今社会现 实分析一下它的积极作用和消极影响吗? 积极作用是注重家庭建设,提倡尊老爱幼,易 于形成强大的民族凝聚力。 消极影响是强调家庭本位,过分重视人情关系, 人为地划分远近尊卑,个人的自主意识和平等 权利受到约束。这与现代的平等和法制意识多 少有些违背。
• 1、分封制:
概念: 目的: 巩固统治 分封的对象: 内容: 特点: 作用:
解体:
“周公兼 制天下,立七十 一国,姬姓独 居五十三人”。
《荀子· 儒效》
概念: 目的: 巩固统治 分封的对象: 同姓亲族 、姻亲、功臣、先代的贵族 权利:受封土地和人口再分封、享有世袭统治权 义务: 军赋、力役、朝贡 特点: 作用:
第1课
夏商制度与西周封建
一、夏商两代的政治制度
• 1、夏(BC2070):创立王位世袭制
• 2、商(BC1600):内、外服制度;神权 色彩
羌方附属 国
鬼方附属 国
商
王畿
人方附属 国 土方附属 国
内外服制度
●商代——弥漫着神权色彩
占 卜 用 的 龟 甲
甲 骨 文 卜 辞
二、西周的政治制度(BC1046)
⑴嫡长子继承制为主要特点,大宗 和小宗有相对性 ⑵ 血缘关系与政治关系相结合 ⑶形成森严的社会等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逢年过节的时候,家里是否 有烧纸钱做菜祭祖的习俗呢?
2. 为什么山东简称鲁, 山西简称晋? 3. 外 国 人 将 国 称 作 “ state” , 家 称 作 “family” ,而中国人则称国为“国家” 呢?
一、从禅让到王位世袭 材料: 孔子曰:大道之行也, 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 信修睦。……今大道既隐, 天下为家。 ——《礼记·礼运》
练习
14、西周时期,对墓葬用品的规定严格,如规 定为“天子九鼎,诸侯七鼎,大夫五鼎,元士三 B 鼎或一鼎”。该材料所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 A B C D 西周各地经济发展不平衡 西周等级制度森严 西周的冶炼业十分落后 西周的青铜器数量比较少
西 燕 周 疆 齐 域 卫 及 鲁 晋 主 宋 周 要 材料: (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 诸 侯 姓独居五十三人。 ——《荀子·儒效篇》 国
二、等级森严的分封制 2、特点: (1)大多数是同姓子弟 (2)层层分封 (3)等级森严 3、权利与义务: 4、影响:
士 天子
庶人
二、等级森严的分封制 4、影响:
练习
8、《荀子 ·儒效》:“(周公)兼制天下,立 A 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焉。”材料说明 ( ) A B C D 同姓王族是分封的主要对象 王权借助神权维护统治 受封诸侯必须服从王命 古代帝王的后代是分封的主体
练习
9、《孟子》中记载:“天子适诸侯曰巡狩…… 诸侯朝于天子曰述职……一不朝,则贬其爵;再 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这主 要反映( A ) A B C D 西周初年周天子具有至尊权威 西周初年诸侯势力逐渐增强 诸侯有对周王朝觐述职的义务 西周末年周王势力日益衰微
练习
10、春秋初期,楚国君主首先称王。随后,吴、 越等国也相继称王。上述现象从本质上反映了 (C ) A 专制制度动摇 C 分封制的动摇 B 江南经济超过北方 D 周王至尊地位动摇
练习
11、我们中国人自古就有“同祖同宗”“认祖归 宗”“寻根问祖”“叶落归根”等民族认同感和 归属感,下列说法与之相对应正确的是( ) C A 夏、王位世袭制 C 周、宗法制 B 周、分封制 D 唐、科举制
(1)积极:加强统治,扩大疆域,使西周 成为强国。 国家政权逐渐由松散趋向严密。
(2)局限:但诸侯国有相当大的独立性, 西周后期,王权衰落,分封制遭破坏。
请回答: ①周幽王为何知道烽火点燃, 诸侯必至? ②上述现象反映了西周社会政 治制度的什么特点? ③你认为西周的灭亡与其政治 制度间存在何种关系?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政治是上层建筑领域中各种权力主体维 护自身利益的特定行为以及由此结成的特定 关系。简单而言,就是指对社会治理的行为, 亦指维护统治的行为。 政治制度是指在特定社会中 ,统治阶 级通过组织政权以实现其政治统治的原则 和方式的总和。
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
1.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起源) 2.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建立) 3.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成熟) 4. 明清专制集权的加强(顶峰)
(豫、冀) (鲁、晋) (湘、鄂) (粤、桂)
练习
4、“封建社会”的概念是近代引入中国的。柳宗 元《河东先生集 ·卷三》中有篇文章《封建论》, 其主题可能是( B ) A 王位继承制度 C 三公九卿制度 B 分封制度 D 郡县制度
练习
5、先秦经典《尚书》多次提到“民主”“天惟 时求民主,乃大降显休命于成汤”,意即“上天 为民求主,天降大任于成汤,使为民主。”对材 A 料中“民主”的正确理解是( ) A “民主”是指最高统治者 B 成汤是民主的领导者 C 中国的民主政治早于西方 D 商朝的最高权力属于人民
一、从禅让到王位世袭 1、王位世袭制 (1)禅让制 (2)王位世袭制 含义:王位在一家一姓中传承,形成 “家天下”的局面。 方式:父子相传 兄终弟及
一、从禅让到王位世袭
2、王权神化
材料: 夏道尊命,事鬼敬神而远 之。······殷人尊神, 率民以事神,先鬼而后礼。 ——《礼记·表记》
一、从禅让到王位世袭
三、血缘关系维系的宗法制 1、目的: 加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 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 2、含义: 使用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 级、巩固国家统治的制度。 3、具体内容:
三、血缘关系维系的宗法制 3、具体内容: 4、特点:
小宗 大宗
小宗大宗Βιβλιοθήκη 三、血缘关系维系的宗法制 3、具体内容: 4、特点: ①以用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为纽带 ②以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 ③大宗与小宗是相对的 5、影响: ①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 ②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练习
12、清朝学者万斯大说:“古之时,诸侯之嫡 长子为世子,嗣为诸侯;其余支庶之后,种类繁 多,惧其散而无统也,因制为大宗小宗之法。” 材料主要说明了( ) D A 大、小宗都有血缘关系 B 诸侯的庶子都不能取得政治权力 C 各级政权被一家一姓所掌控 D 宗法关系是维系政治等级、巩固国家统治的 纽带
3、夏商行政管理制度
官员 职责或义 务 中央:相、卿士 地方: 侯、伯 臣服商王 定期纳贡 奉命征讨
参与商王决策 协助掌管政务
材料: “殷道衰,诸侯 或不至。殷复兴,诸 侯归之。”
二、等级森严的分封制
1、含义:
(1)内容:王畿以外的广大地区土地和 人民 (2)对象:王族、功臣和古代帝王后代 (3)目的:建立诸侯国,拱卫王室。 2、特点:
练习
13、宗法制的核心内容是嫡长子继承制,其原 则是“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西 周确立的这种制度能在其后约3000年间被尊为 B 正统定制,其主要原因是( ) A B C D 保证了周天子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 保证了王权的稳定和统治集团的稳定团结 有利于统治阶级选拔优秀人才 有利于王位在一家一姓中传承
第1课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关键词:分封制;宗法制
周天子将要选择继承人,五个儿女打成一团:
大儿子(妾A所生):我是长子,常年跟父亲南征北战, 这天下怎么说也有我的一半,你们都应该听我的! 二儿子(妻所生):你们干什么呢?我怎么听不懂? (痴傻状„„) 大女儿(妻所生):要论诗词歌赋、琴棋书画,天下没 有人能比我强! 三儿子(妾B所生):虽然父亲最喜欢我,说我最像他, 但我不想要争什么王位。 小儿子(妻所生):我娘是某国公主,又是正妻。父亲 也疼爱我„„连教书的师父都说我天资聪颖。哥哥姐姐 们,你们靠边站吧!
小结
夏商周三代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有哪些? 1)神权与王权结合(浓厚的部族色彩) 2)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结构(以宗 法制为核心) 3)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
练习
练习
1、在《红楼梦》第九十回中,贾母说:“自然 先给宝玉娶了亲,然后给林丫头说人家。再没有 先是外人,后是自己的„„”这反映出贾母 ( C ) A B C D 具有男尊女卑的思想 固守传统的家庭等级观念 具有浓厚的宗法观念 遵循长幼有序的婚姻礼俗
练习
2、下列史实符合西周确立的宗法制继承原则的 是( C) A B C D 唐太宗通过玄武门之变极为 宋太宗继承兄长宋太祖之位 明太祖因太子亡指定嫡长孙继位 清康熙帝死后四皇子继位
练习
3、西周分封制在中国历史上影响深远。下列省、 自治区中,其简称源自西周封国国名的是( B ) A B C D 河南、河北 山东、山西 湖南、湖北 广东、广西
练习
6、史学家张荫麟先生在《中国史纲》中写到: “武王所肇创,周公所奠定的‘封建帝国’,维 持了约莫七百年。”与这里的“封建帝国”直接 C 相关的政治制度是( ) A 王位世袭制 C 分封制 B 禅让制 D 皇帝制度
练习
7、“昔武王克商,成王定之。选建明德,以蕃屏 周。”说明西周实行分封制的主要目的是( C ) A B C D 选拔德才兼备之人 扩大疆域 巩固周王室统治 团结功臣贵族
三、血缘关系维系的宗法制 6、宗法制与分封制的关系——互为表里 1)分封制是西周国家政权的政权组织形式,建 立在宗法制基础 上的分封制带有“家天下”的 色彩,“国”就是“家”的放大。 2)从政权角度说,周王是最高统治者,是天下 诸侯的“周天子”,与诸侯是君臣关系; 3)从宗族角度说,周王是姬姓宗族的大家长, 与诸侯是兄弟关系或父辈与子侄的关系。 分封制是对权力的分配,宗法制是分配的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