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编练习4 高中历史材料题
高中历史练习题
高中历史练习题一、选择题1. 中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是:A. 世袭制B. 君主专制C. 分封制D. 郡县制2.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推行的主要政治制度是:A. 分封制B. 郡县制C. 井田制D. 均田制3. 唐朝时期,实行“科举制”的主要目的是:A. 提拔人才B. 削弱世族势力C. 加强中央集权D. 促进经济发展4. 辽、宋、夏、金时期,民族政权并立的主要原因是:A. 地理因素B. 民族矛盾C. 政治制度差异D. 经济发展不平衡5. 明朝“一条鞭法”改革的主要内容包括:A. 统一税收B. 简化税制C. 增加税收D. 减轻农民负担二、简答题1. 请简述西周时期的分封制。
2. 请阐述汉武帝时期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政策。
3. 请分析唐朝盛世的原因。
4. 请列举北宋时期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5. 请简述元朝的行省制度。
三、材料分析题材料一:“(秦始皇)分天下以为三十六郡,郡置守、尉、监。
”请回答:(1)根据材料,秦始皇统一天下后实行的政治制度是什么?(2)这一制度在当时有何积极作用?材料二:“(唐太宗)以文德绥抚,得其欢心,于是相与结为父子,联为兄弟,贡琛献宝,四面而至,九夷重译,相望于道。
”请回答:(1)根据材料,唐太宗时期的民族政策是什么?(2)这一政策对唐朝的发展产生了哪些影响?四、论述题1. 论述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历程及其影响。
2. 论述我国古代农业经济的主要特点及其影响。
3. 论述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主要历程及其意义。
五、组合型选择题A. 辛亥革命结束了清朝的统治B. 辛亥革命使中国真正实现了民主政治C. 辛亥革命后,中国立即实现了国家统一D. 辛亥革命导致了北洋军阀的统治正确选项为:A、DA. 推动了新文化运动的发展B. 促使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C. 加速了国民大革命的进程D. 导致了国民党的分裂正确选项为:D六、填空题1.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将全国分为______个郡。
2. 唐朝时期,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实行了“______”制度。
高中历史练习册必刷题
高中历史练习册必刷题一、选择题1.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采取了哪些措施来加强中央集权?A. 推行郡县制B. 焚书坑儒C. 统一度量衡和货币D. 以上都是2. 下列哪一项不是唐朝时期的盛世?A. 开元盛世B. 贞观之治C. 永乐大典D. 贞观之治3. 明朝时期,哪一位皇帝在位时,实行了海禁政策?A. 明太祖B. 明成祖C. 明宣宗D. 明英宗4. 清朝灭亡后,中国历史上的最后一个皇帝是?A. 溥仪B. 光绪C. 慈禧D. 乾隆5. 下列哪个事件标志着中国近代史的开端?A. 鸦片战争B. 第一次鸦片战争C. 第二次鸦片战争D. 甲午战争二、填空题6.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六国,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_________制国家。
7. 唐朝时期,_________是唐朝对外贸易的重要港口。
8. 明朝时期,郑和下西洋,共进行了_________次航行。
9. 清朝灭亡后,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首任总统是_________。
10.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首都设在_________。
三、简答题11. 请简述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是什么?12. 请简述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
四、论述题13. 论述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主要成就及其对世界的影响。
答案:1. D2. C3. A4. A5. A6. 封建7. 广州8. 七9. 孙中山10. 北京11. 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包括民族主义、民权主义和民生主义。
民族主义主张驱除外敌,恢复民族独立;民权主义主张实现民主政治,保障人民权利;民生主义主张改善人民生活,实现社会公平。
12. 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在于:(1)结束了中国长达百年的屈辱历史,恢复了国家的独立和尊严;(2)增强了民族自信心和凝聚力;(3)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
13. 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主要成就包括:经济快速增长,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科技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国际地位显著提升。
高中历史材料题
高中历史材料题在中国高中历史课程中,材料题是考试中常见的一种题型。
通过分析历史文献、资料和图片等材料,考察学生对历史事件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下面将通过几个具体的历史材料题例子,来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和应对这种题型。
第一组材料是一份清朝时期的官方文件,内容是有关对外贸易的规定。
第二组材料是一份航海图,标注了明代中国的海外贸易路线。
请结合以上材料,分析明清时期中国对外贸易的特点和变化。
首先,从清朝官方文件中我们可以看出,清朝时期对外贸易受到了严格的管理和限制。
文件中规定了对外贸易的税收和货物进出口的许可等具体规定,显示出清朝政府对外贸易的严格控制。
与此同时,航海图中标注的明代中国海外贸易路线也反映出明代时期中国对外贸易的活跃程度。
可以看出,明代时期中国的海外贸易路线较为广泛,涉及到东南亚、南亚和非洲等地区。
其次,从这两组材料中我们可以看出,明清时期中国对外贸易的特点和变化。
在明代时期,中国的海外贸易活跃度较高,海外贸易路线较为广泛,贸易品种也较为丰富。
而到了清朝时期,由于政府对外贸易的严格管理和限制,中国的海外贸易活动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响,贸易范围和贸易品种都受到了限制。
综上所述,通过分析以上材料,我们可以得出明清时期中国对外贸易的特点和变化。
明代时期中国的海外贸易活跃度较高,而清朝时期受到了政府严格管理和限制。
这些材料不仅帮助我们了解历史事件本身,更重要的是培养了我们的历史分析能力和思维能力。
第二组材料是一份关于19世纪英国工业革命的统计图表,内容包括了英国工业革命前后的人口增长、城市人口比例变化、工业产值增长等数据。
请结合以上材料,分析英国工业革命对社会经济的影响。
首先,从统计图表中我们可以看到,在工业革命时期,英国的人口增长迅速,城市人口比例也大幅增加。
这反映了工业革命对人口流动和城市化的影响。
工业革命吸引了大量农村人口涌入城市,形成了大规模的城市化现象。
其次,从工业产值增长的数据来看,工业革命极大地推动了英国的工业化进程,带动了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
高中历史试题库及答案
高中历史试题库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哪个朝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A. 秦朝B. 汉朝C. 唐朝D. 宋朝答案:A2. 唐朝的开国皇帝是谁?A. 李世民B. 李渊C. 李隆基D. 李治答案:B3. 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的年号是什么?A. 洪武B. 永乐C. 万历D. 崇祯答案:A4. “文景之治”指的是哪两位皇帝的统治时期?A. 汉武帝和汉景帝B. 汉文帝和汉景帝C. 汉高祖和汉景帝D. 汉文帝和汉武帝答案:B5. 下列哪一项不是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A. 造纸术B. 印刷术C. 指南针D. 火药E. 丝绸答案:E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10分)1. 中国历史上的“三国”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个国家。
答案:魏、蜀、吴2.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实行的中央集权制度是________。
答案:郡县制3. 唐朝的盛世被称为“开元盛世”,这一时期是由哪位皇帝统治的?答案:唐玄宗4. 明朝时期,著名的航海家郑和下西洋,其主要目的是________。
答案:宣扬国威、加强与海外国家的联系5. 清朝的“康乾盛世”指的是康熙、雍正、乾隆三位皇帝的统治时期,其中“康”指的是________皇帝。
答案:康熙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15分)1. 简述秦始皇统一六国后的主要措施。
答案: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实行了一系列中央集权的措施,包括统一度量衡、文字、货币,修建长城,推行郡县制等。
2. 唐朝的“开元盛世”有哪些特点?答案:唐朝的“开元盛世”时期,国家政治清明,经济繁荣,文化昌盛,对外交流频繁,是唐朝的鼎盛时期。
3. 明朝的“永乐大典”是什么?答案:“永乐大典”是明朝永乐年间编纂的一部巨型百科全书,收录了大量的历史、地理、哲学、文学等方面的资料,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成果之一。
四、论述题(每题10分,共20分)1. 论述汉武帝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政策对后世的影响。
高一历史材料题专项练习
高一历史材料题专项练习1.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建设经历了一个不断发展完善的过程。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3分)材料一秦初兼并天下……丞相(王)绾等言:“诸侯初破,燕、齐、荆地远,不为置王,毋以填(镇)之。
请立诸子,唯上幸之。
”……廷尉李斯议曰:“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
……置诸侯不便。
”——《史记·秦始皇本纪》(1)据材料一,概括指出西周实行的制度及产生的问题。
为解决该问题,秦朝采取了什么措施?(4分)材料二从两汉时期到明清时期,官员上朝礼仪发生了明显变化:两汉时期,丞相谒见皇帝时,皇帝起立,赐丞相座;隋唐时期的官员上朝奏事也均有座;到了宋代,官员上朝必须站着奏事;至明清,大臣奏事连站都不行了,必须跪着。
明代自朱元璋起,就明文规定,“大朝仪”须“众官皆跪”。
清朝的官僚上朝时跪地时间特别长,以至于大臣们都备有特别的护膝。
——摘自岳麓版教材(2)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代体现这一变化的措施。
(3分)(3)综合上述内容,总结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演变的基本趋势。
(4分)2.(13分)法律是人类政治活动和政治文明中的重要内容。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从罗马建国到公元前3世纪中叶,罗马产生的法律统专门适用于罗马公民的法律,也是早期罗马法的主要内容。
(罗马帝国建立后)对于罗马当权者来说,治理这样一个地域辽阔、人口众多的国家,需要部分承认被征服地区的其他民族的利益,给那些没有罗马公民权的外邦人以必要的司法保护。
这样,原有的公民法就不太适应新的形势了,于是在长期的司法实践中,形成了万民法体系。
(1)材料一表明,罗马法经历了怎样的发展过程?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发展变化的历史作用。
(4分)材料二凡未经议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实施和僭越权力,为非法权力……议会成员之选举应是自由的。
……“议会之演说自由、辩论或议事的自由,不应在议会以外任何法院或任何地方,受到弹劾或询问。
高二历史练4
高二历史练习(四)限时:40分钟时间:---月---日命题人:程立和审题人:备课组长:一.选择题(35*3=75分)1.(2011年安徽卷文综13)图4为苏轼的《枯木怪石图》,有评价说,枝干“虬(qiu,盘曲)屈无端倪”,石“亦怪怪奇奇,如其胸中蟠郁也”。
能体现其风格的是A.“意存笔先,画尽意在” B.“笔才一二,像已应焉”C.“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D.“以清雅之笔,写山林之气”2.(2009年山东文综9)在《红楼箩》第九十回中,贾母说:“自然先给宝玉娶了亲,然后给林丫头说人家。
再没有先是外人,后是自己的……”。
这反映出贾母A.具有男尊女卑的思想 B.固守传统的家庭等级观念C.具有浓厚的宗法观念 D.遵循长幼有序的婚姻礼俗3.中国古代作品的命名方式除了姓子式(如《孟子》)、姓名式(如《岑参集》)、表字式(如《李太白全集》)、别号式(如《王荆公诗笺注》)外,还有一些其他命名方式,下列作品中以帝王年号命名的是A.《稼轩长短句》 B.《梦溪笔谈》 C.《元氏长庆集》 D.《资治通鉴》4.(安徽省广德中学2011届五次文综)中国古代文人们经常以书法、绘画抒发自己的意趣、思想,明末清初石涛的绘画作品《睡牛图》绘一人在牛背上凝思,意境孤凄,自题曰:“牛不知我睡,我不知牛累。
彼此却无心,不睡不梦寐。
”作者这一艺术的主要寓意是A.反映了先进的中国人对农耕经济的反思B.讽刺了中国人闭关锁国,不了解世界大势C.表达了作者懒散不愿入仕的心意 D.试图改造中国传统的绘画风格5.明人沈德符《万历野获编》载:“近年士大夫享太平之乐,以其聪明寄之剩技,吴中缙绅,则留意声律。
又如案头清玩、几案、床榻,近皆以紫檀、花梨为尚,尚古朴不尚雕镂,寄物有雕镂,亦皆商、周、秦、汉之式,海内僻远皆效之。
”这一现象反映出A.西学东渐导致封建士大夫兴起研究西学之风 B.资本主义萌芽导致江南地区贫富差距明显C.明朝中后期江南地区出现了文化复古潮流 D.商品经济发展导致江南地区休闲文化盛行6.钱穆说:“从汉代起,我们可以说中国历史上的政府,既非贵族政府,也非军人政府,又非商人政府,而是一个‘崇尚文治的政府’,即士人政府。
高考历史材料题专项练习附答案
高考历史材料题专项练习附答案导读:我根据大家的需要整理了一份关于《高考历史材料题专项练习附答案》的内容,具体内容:材料分析题在高考历史试卷中占有很大比重,能否答好材料题将直接影响考生历史学科考试成绩的高低。
为了帮助大家提高材料分析的解题技巧,下面我为大家带来高考历史材料题专项练习附答案,欢迎大家参...材料分析题在高考历史试卷中占有很大比重,能否答好材料题将直接影响考生历史学科考试成绩的高低。
为了帮助大家提高材料分析的解题技巧,下面我为大家带来高考历史材料题专项练习附答案,欢迎大家参考练习。
高考历史材料题专项练习: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商鞅变法的基本精神是摧毁秦国贵族领主这一利益集团的世袭制......他说"凡将立国,制度不可不察"。
又说"制度时,则国俗可化而民从制"。
......改革他认为不合时宜的旧制度,从而进行制度创新。
——叶行昆《论商鞅变法与制度创新》材料二战国时期的变法运动并不起源于秦国......但是各国的变法运动或者持续时间不长,或者因为支持变法的君主去世而失败,或者影响有限,或者深度不够。
......只有商鞅的变法取得了真正意义上的成功。
......商鞅变法所推行的政策措施,精神实质上是和秦国的文化传统相一致的。
——彭安玉《论商鞅变法对秦文化传统的顺应与整合》(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商鞅为贯彻其"基本精神"在秦国进行的制度创新。
(8分)(2)根据材料二,分析商鞅变法取得"真正意义上的成功"的原因。
综合材料一、材料二,从政治文明进步的角度指出其深远影响。
(9分)2.宋人话本中很多故事涉及王安石变法。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王安石微服赴江宁,遇一老妪喂鸡豕,唤"啰,啰,啰,王安石来!"鸡豕俱来就食。
问其故,老妪曰:自王安石为相公,立新法扰民。
妾孀居二十年,也要出免役、助役等钱,钱既出而差役如故。
期末材料题专项练习—2021-2022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含解析)
材料二 明朝废除丞相制度不仅使文官失去了宰相作为他们的“意见领袖”,还使所有文武官员的地位和生命、尊严的价值都变得渺小,使绝大多数时期任何一个官员在皇帝面前都显得“人微言轻”……总的来讲,在废除丞相制度后,最高政治权力的运转经常处于失衡或扭曲的状态。舞台上的依靠皇帝暂时亲信而拥有治官权力的人物忠奸贤愚美丑反复变换,严重损害了明代治官活动的连续性、一贯性、稳定性。随着时间的推移,明朝的典章制度越来越形同虚设。 ——摘编自谭平《论朱元璋废除丞相制度对明朝治官的影响》
——[英]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
材料二: 明清时代,是白话小说百花齐放、异彩纷呈的岁月。此时的白话小说不仅数量浩繁,而且以其辉煌的成就赢得了众多的读者,在数千年中国文学殿堂中占据有很重要的位置。通俗小说能够成为文学的主流,绝不是一蹴而就的。……它的崛起经过一个文学的启蒙、继而诞生启蒙文学的艰苦过程。资本主义经济的萌芽,产生了新的城市阶级。阶级使社会群体重新划分,群体的价值意识也必然出现不可逆转的整合。
——摘自《中外历史纲要(上)》第79页《历史纵横》
问题:
(1)根据材料一,概括汉朝边疆治理的主要特点。
(2)根据材料二和三和所学知识,简述实施改土归流的历史意义。
近代史
1、列强的侵略
材料一 鸦片战争给中国带来巨大的屈辱和深重的灾难。从此,中国的大门被迫打开,外患接踵而至,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破坏。中国由一个独立自主的封建国家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
——摘编自陈宏茂《试论宋辽间的榷场贸易》
材料三长期以来,中原王朝在西南各民族聚居地区实行土司制度。土司又称土官,指由当地民族首领世袭担任的宣慰司、知府、知州等职务。虽然土司承袭在形式上必须经过中夹批准,并承担缴纳赋税、出兵助战等义务,但还是具有一定的割据性。自雍正时起,清政府在西南大规模推行“改土归流”政策,逐步取消土司世袭制度,任命有任期、可调动的流官,随之进行清查户口、文量土地、核实赋税等工作。改土归流,强化了清政府对西南地方各民族的管理,推动了当地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高中历史材料型选择题专项训练(详细解析)必修一
必修一材料型选择题专项训练1.“别子为祖,继别为宗,继称者为小宗。
有百世不迁之宗,有五世则迁之宗。
百世不迁者,别子之后也。
”(《礼记·大传》)材料反映的政治制度是A.禅让制 B.宗法制 C .分封制 D .郡县制【解析】答案:B。
材料中“宗”字共出现4次,由此很容易判断是宗法制。
2.《史记·楚世家》记载:(春秋时期)“(楚庄王)八年,伐陆军戎(在洛阳西南),遂至洛,观兵于周郊。
周定王使王孙满劳楚王。
楚王问鼎小大轻重。
”这反映了当时A.周室衰微,王命不行B.尊王攘夷,大国争霸C.王权衰弱,分封制受到破坏D.列国内乱,诸侯兼并【解析】答案:C。
虽然春秋时期大国已开始争霸,但材料中看不出争霸、兼并的迹象,故B、D不能选;春秋时期周王室确实已经衰微,但还没有到王命完全不能行的地步,一些称霸的诸侯王也还要打出尊王攘夷等旗号,故A也不能选;剩下的正确答案当然只有C,而从材料“楚王问鼎小大轻重”的表述中也可以判断出“分封制受到破坏”,故该选项是正确的。
3.“汉代宰相是首长制,唐代宰相是委员制。
”(钱穆《国史新论》)文中“委员制”指当时的A.三公九卿制 B.郡县制 C.三省六部制 D.内阁制【解析】答案:C。
由材料中的“宰相”可以判断出是与中央集权制有关的,唐代的中央集权制在中央主要就表现为三省六部制。
4.黄宗羲言:“有明之无善治,自高皇帝罢丞相始也”。
这里的高皇帝是指A.李世民 B.汉武帝C.朱元璋D.雍正帝【解析】答案:C。
黄宗羲坚决反对君主专制,材料中的前一句“有明之无善治”指明朝没有很好的政治,后一句“自高皇帝罢丞相始也”指从明太祖朱元璋废丞相开始,故应该选C。
5.在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开幕词中毛泽东说:“我们这次会议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
这次会议是标志着我国人民从1949年建国以来的新胜利和新发展的里程碑……”材料中的“里程碑”表现在A.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B.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的制定C.新的国家领导人的选举 D.共产党核心地位的确定【解析】答案:B。
高中历史材料题试题及答案
高中历史材料题试题及答案一、材料分析题材料一:“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问题:1. 材料一中的“秦王”指的是谁?请简述其统一六国的背景和意义。
2. 秦朝统一六国后,采取了哪些措施来加强中央集权?二、材料分析题材料二:“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问题:1. 材料二中的诗句出自哪位诗人之手?请简述其文学成就。
2. 该诗句所表达的意境和情感是什么?三、材料分析题材料三:“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统治,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问题:1. 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是什么?2. 辛亥革命后,中国社会发生了哪些变化?四、材料分析题材料四:“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的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
”问题:1. 五四运动的起因是什么?2. 五四运动对中国近现代史产生了哪些深远影响?答案一、1. 材料一中的“秦王”指的是秦始皇。
秦始皇统一六国的背景是战国时期诸侯割据,秦国通过商鞅变法逐渐强大,最终在秦始皇的领导下完成了对六国的统一。
这一统一结束了长期的分裂局面,加强了国家的统一和中央集权,为后世的统一大业奠定了基础。
2. 秦朝统一六国后,采取了设置郡县制、统一度量衡、统一货币、统一文字等措施来加强中央集权,这些措施有力地促进了国家的统一和经济的发展。
二、1. 材料二中的诗句出自唐代诗人岑参之手。
岑参是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其诗作以描写边塞风光和抒发壮志豪情著称,对后世影响深远。
2. 该诗句运用了生动的比喻,描绘了春天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喜爱和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三、1. 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在于它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推翻了清朝的统治,建立了亚洲第一个民主共和国,使民主共和的观念开始在中国社会中传播开来。
2. 辛亥革命后,中国社会发生了诸多变化,包括政治制度的变革、社会思想的解放、民族工业的发展等,为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奠定了基础。
四、1. 五四运动的起因是1919年巴黎和会上,列强无视中国的主权,将德国在山东的权益转让给日本,激起了广大民众的强烈不满和抗议。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4课后习题答案详解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4课后习题答案详解本文档为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4课后题的详细答案解析。
第一章:西方古代史概述1. 题目:罗马帝国的兴衰原因主要有哪些?答案解析:罗马帝国的兴衰原因主要包括内外因素。
内因有政治腐败、农奴制经济崩溃、奴隶暴动等;外因有蛮族入侵和帝国扩张过大导致边界防御薄弱。
2. 题目:罗马帝国是如何解决政治危机的?答案解析:罗马帝国解决政治危机的主要方式是实行君主制,由君主担任最高统治者,取代了共和制度。
3. 题目:罗马帝国的文化传播有哪些特点?答案解析:罗马帝国的文化传播特点有:带有奴役民族的文明并吸收其他文明的特点;军事征服也有文化征服;使用拉丁文作为通用语言等。
第二章:近代西方社会的兴起与传播1. 题目:近代世界的资本主义社会的兴起与发展有哪些特点?答案解析:近代世界资本主义社会的兴起与发展的特点有:市场经济的形成、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确立、工业革命的发生等。
2. 题目:工业革命给西方国家带来了哪些变化?答案解析:工业革命给西方国家带来了经济、社会和科技等方面的巨大变化,如商品经济的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速、科技的进步等。
3. 题目:近代资本主义国家的殖民扩张具有哪些特点?答案解析:近代资本主义国家的殖民扩张具有消耗性和侵略性的双重特点,通过殖民扩张获取廉价原料和市场,同时加强国家实力。
第三章:中国近代史概述1. 题目:近代中国的社会经济状况如何?答案解析:近代中国的社会经济状况主要表现为经济落后、农业经济占主导地位、商品经济发展较弱等特点。
2. 题目:近代中国的政治状况如何?答案解析:近代中国的政治状况主要表现为封建专制统治、国家主权受到侵蚀、政权割据等问题。
3. 题目:近代中国的民族压迫状况如何?答案解析:近代中国的民族压迫状况主要表现为外国列强的侵略、不平等条约的签订、民族领土丧失等。
这些是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4课后习题的答案详解。
希望对你的学习有所帮助!。
高中历史第四分册练习册答案
高中历史第四分册练习册答案一、选择题1. 五四运动爆发的直接原因是:A. 巴黎和会的不公B. 新文化运动的影响C. 俄国十月革命的鼓舞D. 国内政治腐败答案:A2. 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是:A. 标志着中国近代史的结束B. 标志着中国由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转变C. 标志着中国民族解放运动的胜利D. 标志着中国全面抗战的开始答案:C3. 新中国成立后,土地改革的完成:A. 彻底消灭了封建剥削制度B. 建立了社会主义公有制C. 确立了人民民主专政D. 完成了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答案:A二、填空题1.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标志着中国______的结束。
答案: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2. 1953年,中国开始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重点发展______。
答案:重工业3. 1956年,中国完成了三大改造,即对______、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答案:农业三、简答题1. 简述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土地改革的意义。
答案: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土地改革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
首先,它彻底消灭了封建剥削制度,实现了土地的公有化,使广大农民获得了土地,从而解放了农村生产力。
其次,土地改革巩固了新政权的根基,增强了人民对新政权的认同感。
最后,土地改革为后续的社会主义建设奠定了基础。
2. 阐述1950年代中国进行的三大改造的主要内容及其影响。
答案:1950年代中国进行的三大改造主要包括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农业改造通过土地改革,实现了土地的公有化,消灭了封建剥削制度;手工业改造通过合作化道路,提高了生产效率,促进了手工业的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则通过公私合营等方式,逐步实现了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改造。
这三大改造对中国社会经济结构产生了深远影响,为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奠定了基础。
结束语:通过本次练习,我们对高中历史第四分册的内容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掌握。
历史是一面镜子,它不仅让我们了解过去,更指引我们走向未来。
历史大题刷题练习册高中
历史大题刷题练习册高中一、选择题1. 下列关于中国封建社会的描述,哪一项是不正确的?A. 封建社会以土地私有制为基础B. 封建社会实行严格的等级制度C. 封建社会中,农民拥有土地所有权D. 封建社会中,皇权至高无上2. 以下哪一项不是文艺复兴时期的主要特点?A. 重视人文主义B. 强调宗教改革C. 提倡古典文化的复兴D. 推崇理性和科学二、填空题1.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实行了________制度,加强了中央集权。
2. 唐朝的________政策,促进了民族融合和边疆地区的稳定。
三、简答题1. 请简述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2. 请简述工业革命对世界历史的影响。
四、论述题1. 论述中国古代科举制度的积极作用和消极影响。
2. 论述二战后冷战时期的国际政治格局及其对世界的影响。
五、材料分析题材料一:《史记·秦始皇本纪》中记载:“始皇既并天下,以为诸侯之乱,皆由封建之制。
”材料二:《资治通鉴》记载:“始皇帝废封建,置郡县,天下为一统。
”请根据上述材料,分析秦朝实行郡县制的原因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六、综合题1. 请结合历史事实,分析中国近代史上的“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
2. 请结合历史事实,论述法国大革命对欧洲乃至世界历史的影响。
结束语:通过本练习册的练习,希望同学们能够加深对高中历史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历史学习不仅仅是记忆事实,更重要的是理解历史事件背后的深层次原因和影响。
希望同学们能够在学习中不断进步,为将来的学术或职业生涯打下坚实的基础。
_新教材高中历史课后练习4中古时期的亚洲含解析部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下
课后素养落实(四)1.(2021·北京昌平区高一检测)8世纪中期,某帝国地跨亚非欧三大洲,成为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
中国的造纸术、印度的数字都通过该帝国传入欧洲。
该帝国是( ) A.亚历山大帝国B.罗马帝国C.阿拉伯帝国D.奥斯曼帝国C[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阿拉伯帝国在东西方交流中扮演了重要角色,故选C项;公元前4世纪,亚历山大建立亚历山大帝国,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A项;4世纪末,罗马帝国分裂为东、西两部分,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B项;奥斯曼帝国控制东西方商路,对过往商品收重税,严重影响了东西方贸易,排除D项。
]2.(2021·辽阳高一检测)阿拉伯帝国首都巴格达的邮政总局,曾编制了许多旅行指南,指南中记载了各驿站的名称和各站之间的距离,许多驿站位于今叙利亚、伊朗、中亚等地。
据此可推知,阿拉伯帝国( )A.鼓励长途贩运活动B.重视交通工具的革新C.开辟了亚欧新商路D.注重传播本民族文化A[由材料可知,旅行指南记载了各驿站之间的距离,便于商旅安排行程,这说明阿拉伯帝国为长途贩运活动提供便利,故选A项;材料仅涉及驿站,未涉及交通工具的革新,排除B项;编制旅行指南是为了服务于商旅活动,但并不等同于开辟亚欧新商路,排除C 项;编制旅行指南与传播民族文化无关,排除D项。
]3.(2021·辽宁高一检测) 从公元7世纪开始,穆罕默德和他的继任者们逐渐使阿拉伯帝国成为当时世界上疆域最大的国家,在对外征服的过程阿拉伯人吸收被征服地区的文化,也成为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
下列关于阿拉伯文明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以政教合一的苏丹制度统治全国B.发明了“0到9”的数字计数法C.《天方夜谭》是阿拉伯最有代表性和影响最大的文学作品D.创立了自给自足的庄园与农奴经济体制C[《天方夜谭》是阿拉伯最有代表性和影响最大的文学作品,C项正确;奥斯曼土耳其帝国以政教合一的苏丹制度统治全国,排除A项;古印度人发明“0到9”的数字计数法,排除B项;中世纪西欧创立了自给自足的庄园与农奴经济体制,排除D项。
四川省成都市新高一下学期历史精选常考材料分析题汇总含解析
四川省成都市新高一下学期历史精选常考材料分析题汇总精选练习有答案含解析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明清以后,全国普遍种植棉花,棉花已取代麻、苎成为主要衣着原料。
明太祖朱元璋鼓励农民植棉:“凡民田五亩至十亩者,裁桑、麻、木棉各半亩,十亩以上倍之。
麻亩征八两,木棉亩四两……不种麻、木棉,出麻布、棉布各一匹。
”特别是对江南地区,令每户种桑、棉、枣二百株,苏松地区气候、土壤和技术条件得天独厚,并随着农产品商业化的发展,植棉区不断扩大。
——摘编自黄康健《明清江南棉纺织业技术的理论化》材料二据统计,1750—1760年英国人均原棉消耗量200克,比1698—1710年增加了两倍以上;法国1750年仅为50克,1790—1802年消耗量也增至100克……1785—1850年,英国棉织品产量从4000万码增到20亿码,提高了大约350倍。
1800年,棉织品出口额占据全英国出口总值的25%;1828年棉织品出口额达l900磅,高达英国出口总值的一半。
自此以后,英国在与印度的竞争中逐渐将其驱逐出去,自身垄断了整个棉织品的世界市场。
——摘编自夏东《棉纺织业成为英国工业革命起点原因探究》(1)根据材料一,简析明清时期江南地区棉纺织业发展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指出英国棉纺织业发展的特点,并结合材料一及所学知识,说明中、英两国棉纺织业发展的相似影响。
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宋朝建于五代十国变乱之后,加上与北方少数民族的争战不断,难民较多,需要以社会福利加强对人民的控制,同时宋朝奉行以文立国的国策,将儒家仁政思想贯彻于一些政策诏令中,重视通过福利救济进行风俗教化,因而,官方善事业比较发达。
与前代相比,宋朝的教济对象扩大到了社会各个阶层,政府接照财富的多寡来划分社会阶层,对其中的贫民和穷民进行重点教济。
从教济项目上看,宋朝在款突备荒的常平仓和义仓的基础上创立了专门的济貧仓种一一广惠仓,宋朝还创立了多种济贫机构,其职能分工比较明确。
2019年人教版高考历史复习随堂精练【材料分析题】四及答案
随堂精练材料分析题四1.材料1919年1月,战胜国在巴黎凡尔赛宫召开和会,处理一战的遗留问题,德国等战败国未被允许参会。
5月,《凡尔赛和约》草案传到德国后,全国上下群情激奋,柏林等地举行了抗议示威;艾伯特总统、谢德曼总理等人,都以激烈的词句抨击和约。
但是,鉴于战败国的处境,德国还是同意接受大部分条款,同时提出加入国际联盟、公正调查战争责任及修改和约等要求。
战胜国出于私利,拒绝德国的所有要求,还限其在5天内必须作出答复,否则将诉诸武力。
6月,德国政府最终被迫签署和约。
签约后,德国许多报纸都在第一版加上了表示哀悼的黑色镶边,并号召准备复仇。
——摘编自郑寅达《德国史》(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德国针对巴黎和会与《凡尔赛和约》的诉求。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凡尔赛和约》对德国的影响。
2.(2018·重庆八中模拟)材料俄历1917年10月26日,列宁亲自起草并颁布了一项和平法令,即“布尔什维克政府呼吁所有交战国家和政府尽快开始公平、公正、民主的和平谈判,同时还号召各国人民不要完全遵从政府的意愿,要直接参与到自己国家的政治斗争中”。
1917年12月3日,苏俄单方面同德国开始了停战谈判。
德国提出了把波兰、立陶宛、爱沙尼亚的局部和拉脱维亚、白俄罗斯的全部割让给德国并赔款30亿卢布的苛刻条件,这引起了布尔什维克党内严重的分歧。
列宁主张接受德国的条件,签订和约,为新生政权争得喘息机会,布哈林为代表的“左派共产主义者”反对签订和约,主张对帝国主义继续世界大战。
谈判陷入僵局,德军趁此大举进攻苏俄。
1918年2月18日,苏俄中央委员会举行了紧急会议。
会上最终通过了列宁的主张,同意与德国签约。
3月3日,《布列斯特和平条约》正式签订。
和平协议的最终结果是俄罗斯退出战争。
虽然这个和约给俄罗斯造成巨大损失,但是在当时特定的环境下仍然被认为是外交上的一大胜利。
——卢伟《1918年俄共(布)与德国签署〈布列斯特和平条约〉的主观与客观因素研究》(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布列斯特和约》签订的背景。
高考历史热考大题练(4)(含解析)新人教版
2019 高考(人教)历史热考大题练(4)李仕才1.阅读资料,达成以下要求。
资料一中国几千年的传统是人性本善的哲学传统。
在这样的人性论和人文环境中,一方面中国古代的行政督查由于人心本善的理论预约和贤人崇敬而不被重视,另一方面行政监察成为封建帝王的统治手段。
更加可悲的是,这类统治手段并无上涨为一种制度的安排,加以固定下来,它完整仅作为帝王个人驾御群臣的政治手段。
这也是为何西方行政督查思想能够推动行政督查制度的成立和实践的发展,而中国古代的行政督查却日趋萎缩并退化、变异为一种特务制度的原由。
资料二西方从古希腊神话中潘多拉的盒子到基督教的原罪与救赎,都确信不疑地以为人性本恶。
既然人性本恶,那么权利的腐败和滥用也就无从躲避。
在此基础上,西方得出政治原罪论:有权的人在履行权利时有一种自私和险恶的自然天性和犯法的潜伏危险。
西方对人的天然不相信迫使西方人时辰保持着对权利的天然警惕。
孟德斯鸠警示人们:“全部有权力的人都简单滥用权利,这是万古不易的经验。
”于是洛克说:“在全部状况和条件下,对于滥用职权的权利的真实纠正方法,就是用权利应付权利。
”这样,西方创建出了鉴于分权制衡原则的行政督查理论。
——以上资料摘编自屈双湖、胡雪纷《鉴于人性的行政督查思想及其实践剖析》(1)依据资料一并联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古代行政督查造成的悲观影响。
(2)依据资料一、二并联合所学知识,指出西方和中国古代行政督查在实行中的不一样之处,并说明造成这类不一样的原由。
分析:第 (1) 问依照资料一“这类统治手段并无上涨为一种制度的安排,加以固定下来,它完整仅作为帝王个人驾御群臣的政治手段” ,再联合所学知识从实质目的等方面回答其悲观性。
第 (2) 问第一小问不一样之处,依据资料总结并从中西方进行比较即可;第二小问原由,中国,能够从儒家思想、君主专制、小农经济方面剖析;西方,联合资料能够从古希腊文化、基督教思想方面剖析。
答案: (1) 影响:不利于社会的稳固和政治的清明;没法从根本上拘束皇权,反而增强了君主专制;不可以从根本上限制和防备官僚队伍的腐败;起不到真实的督查作用。
新教材高中历史课后练习4古代的生产工具与劳作含解析部编版选择性必修2
新教材高中历史部编版选择性必修2:古代的生产工具与劳作1.“刀耕火种”是原始农业的主要耕作方法,此时主要的生产工具是( )A.石器B.耒耜C.铁器D.青铜农具A[“刀耕火种”即先用石刀、石斧把树木砍倒,晒干后放火焚烧,然后再用石犁翻土播种,所以此时使用的工具是石器,故选A项。
]2.1989年,江西省新干县大洋洲镇商代遗址中出土了犁、耒、耜、镰、铲、锛等制作精良的青铜农具。
这说明( )A.青铜农具已经取代木石制农具B.青铜农具有向南方传播的趋势C.南方地区农业生产技术先进D.商代青铜文明的发达和传播D[根据材料“出土了犁、耒、耜、镰、铲、锛等制作精良的青铜农具”可知,商代的青铜农具形式多样,体现了青铜文明的发达,“江西省新干县大洋洲镇商代遗址”体现了商代青铜文明的广泛传播,故D项正确;材料描述的是青铜农具的发现,未涉及青铜农具取代木石制农具,故A项错误;B项在材料中未体现,排除;材料无法体现南方地区的农业生产技术水平,故C项错误。
]3.河北兴隆战国冶铸遗址共出土铁范40副,87件,其中60%为农具范。
河南新郑、山东临淄、江西新建等地也有类似战国铁范出土。
据此可知( )A.中国古代冶铁技术领先世界B.传统农业生产注重精耕细作C.农用动力发生了革命性变化D.战国铁制农具使用较为普遍D[材料“河南新郑、山东临淄、江西新建等地也有类似战国铁范出土”体现出战国时期的铁制农具较为普遍,D项正确;材料未涉及与其他地区的比较,无法得出A项结论,排除;精耕细作指的是在有限的土地上尽可能地提高单位面积产量,材料未涉及,B项排除;C项指的是牛耕的使用,排除。
]4.“翻倒,翻倒,喝得醉来吐掉。
转来转去自行,千匝万匝未停,停未?停未?禾苗待我灌醉。
”唐朝徐来军的这首《调笑令》反映的工具是( )A.筒车B.翻车C.高转筒车D.花楼机A[根据材料“翻倒”“转来转去自行”“千匝万匝”“禾苗待我灌醉”可知该工具是灌溉工具筒车,故选A项;B项中翻车依靠的是人力,排除;高转筒车在明清时期出现,C 项错误;花楼机是织布工具,D项错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自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屡屡遭受列强的侵略,抗击外来侵略、实现救亡图存成为中国近代史的重要主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按照《南京条约》,中国将香港岛割让给英国,并开放五个对外通商口岸﹣﹣广州、福州、宁波、厦门和上海。
英国领事可以居留于这些港口,英国商人可以在此租借土地,用于居住和经商。
中国还同意实行一种按照价值的5%固定下来的统一关税,若要变动这一关税,须经双方同意。
这一条款剥夺了中国的关税自主权,因而控制了中国的国家收入。
此外,第二年缔结了一个补充条约,承认英国人在刑事案件方面的治外法权;条约还包括一项最惠国条款,保证英国人享有中国在将来准予其他国家享受的附加特权。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甲午战争后)日本政府提交的和平条款汇聚了国内不同集团的各种要求。
陆军坚持割占辽东半岛……海军希望取得台湾……财界要求中方赔偿白银2亿两……日本政府将这些观点综合为一个十条和谈方案,而把重点放在赔款、割地、朝鲜的独立,以及商业与航海方面的特权上。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1600﹣2000中国的奋斗》
材料三:大清国国家应允将大沽炮台及有碍京师至海通道之各炮台,一律削平……由诸国分应主办……留兵驻守,以保京师至海通道无断绝之虞。
……各省督抚文武大吏暨有司各官,于所属境内,均有保平安之责,如复滋伤害诸国人民之事,或再有违约之行,必须立即弹压惩办。
﹣﹣《辛丑条约》(1901年9月7日)
(1)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在中国获取的特权有哪些?分别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2)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日本提交的和平条款《马关条约》”中获得“商业”特权的内容,并说明这一时期列强侵略中国的方式的变化。
(3)《辛丑条约》签订后,帝国主义开始进入争夺侵华权益的新阶段。
请结合材料三加以说明。
(4)综合上述材料,列强侵华呈现怎样的发展趋势?
2.抗日战争是一场伟大的正义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争取抗战胜利的中心关键,在使已经发动的抗战发展成为全面的全民族的抗战。
只有这种全面的全民族的抗战,才能使抗战得到最后的胜利。
﹣﹣《关于目前形势与党的任务的决定》
材料二1942年1月,日军进攻缅甸,英军节节败退,英国政府正式向中国政府请求迅速派兵入缅协同英军作战。
中国政府当即派出10万远征军入缅,后又不断增兵。
由于中国战场和印。
滇。
缅战场牵制日军达130万之众,使,大大减轻了美国的压力。
1943年11月,同盟国(中美英)召开三国首脑会议,讨论中国和亚洲有关重大军事。
政治问题,包括联合对日作战和战后处置日本。
材料三帝国所以向美英两国开战,实亦为........东亚之安定而出此......自交战以来........战局并未好转,世界大势亦不利于我,加之敌方最近使用残酷之炸弹,频杀无辜,残害所及,真未及逆料......此朕所以饬令帝国政府接受联合公告者也。
﹣﹣《日本天皇停战诏书》(1)结合所学知识,试从政治。
军事两个方面论证材料一的观点。
(2)依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明中国远征军出国作战的原因。
为什么中国能以大国身份参加国际会议?(3)驳斥材料三中日本对美英两国宣战的理由。
依据上述材料分析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
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美国在很长一段时间内(19世纪中期)执行的是“小舢板”政策,即英国舰后面,搭英国以武力迫使中国割地赔款、开放口岸的顺风车,即占到了中国的便宜,但又不成为中国应对的矛盾焦点。
﹣﹣《中国人怎样看美国:一个历史的考察》
材料二(二战)战争开始后,罗斯福……配备并训练国民党军队,供应战斗机和飞行员,派史迪威将军赴华等。
罗斯福认定,在目前为战争作的努力中,中国是不会一下子变得更重要的,他希望一方面使中国能够继续抗战,一方面通过给予它政治地位来使它的幻想得到满足。
1941年到1942年交接的冬季,给予中国一笔五亿美元的贷款援助。
……在整个二战期间,美国的远东政策差不多都是由罗斯福一个人操办的,虽然支持腐败的蒋政权,但……他的这种援助,不能只看作是对国民党政府的援助。
﹣﹣马广东《罗斯福执政时期对蒋介石态度的转变》
材料三我愿意非常明确地表明,我反对给中国共产党以外交承认。
同样我反对接纳中国共产党进入联合国。
﹣﹣1960年尼克松发表的谈话
材料四国际上,中国的核国家地位得到了越来越多的承认,日本崛起为美国经济的竞争者。
在国内,自由派政治家和学者普遍呼吁重新评估对华政策,商界人士强烈渴望开展对华贸易……尼克松结束了遏制政策,转而采取一项新政策,让中国在国际政治中发挥积极的作用以便更容易地遏制苏联。
在这样一种“新颖”的外交格局中,美国将独占鳌头,扮演世界领导者的角色。
﹣﹣摘编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材料五根据商务部公布的《关于对原产于美国的部分进口商品加征关税的公告》,美国政府已在2018年4月3日宣布将对原产于中国的进口商品加征25%的关税,涉及约500亿美元中国对美出口。
中美贸易争端,又称中美贸易战,中美贸易摩擦,是中美经济关系中的重要问题……9月24日美又拟对华2000亿输美商品加征关税。
如此激烈的贸易摩擦,不禁让人担心中美经贸关系的前景。
……美国对华贸易战不是单纯的经济决策,而是经济利益和政治现实的平衡。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说明19世纪中期美国对华政策及具表现。
(2)根据材料二,概括二战期问美国对中国进行进行了哪些援助?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些援助产生的重大影响。
(3)据材料三、四,指出美国对华政策的变化并分析其原因。
(4)根据材料五,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影响中美关系发展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4.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维多利亚女王在位64年(1837﹣1901年),一生模范地履行了立宪君主的职责,深受国民的爱戴。
她继承王位时只有18岁,辉格党首相基尔本几乎是手把手地教她如何做一个立宪君主,教会她不凭感情用事,心平气和地与民选的首相共事,哪怕她从心底里厌恶这个首相。
﹣﹣摘编自曹大力、赵世瑜《政治文明历程》
材料二“卓越的政治家必须立足脚下的土地,清楚自己所代表的利益集团需要什么,别的利益集团需要什么;但同时还得有前瞻性,能够从长远着想而牺牲本集团一些眼前利益,以求与社会各集团利益和谐相处。
除此之外,还得要有相当的政治智慧与技巧,即精通政治博奕术,以说服对手接受自己的观点,为社会谋求对各方来说利益最大化的利益均衡点。
”
﹣﹣何清涟《漫游二百一十年前的美国费城》
材料三人类千万年的历史,最为珍贵的不是令人炫目的科技,不是浩瀚的大师们的经典著作,不是政客们天花乱坠的演讲,而是实现了对统治者的驯服,实现了把他们关在笼子里的梦想。
﹣﹣总统乔治•布什国庆日演说
材料四1787年《联邦宪法》的确立,具有开创性的意义,它是不同派别和利益集团互相妥协的产物,规避了法律适用中的许多不合理成分,是美国历史自然淘汰中留存的精华。
然而,由于历史的局限,宪法也不可避免地存在一定缺陷,甚至于有人批评这部宪法是“反民主的”。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英国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的特点。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为了谋求社会各方“利益最大化的利益均衡点”,美国1787年宪法达成了哪些均衡?
(3)根据材料三,概括布什的主要观点并结合《1787年宪法》的内容分析美国是如何做的。
(4)材料四中说有人批评1787年宪法是“反民主的”,对此你如何看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