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区域规划与城市发展战略规划

合集下载

区域分析与区域规划教学-重点地区和主要城市的发展战略规划

区域分析与区域规划教学-重点地区和主要城市的发展战略规划

区域分析与区域规划教学-重点地区和主要城市的发展战略规划一、重点地区的发展战略规划城镇体系发展的重点地区是指大城市圈、城镇密集区(带)、城镇一级发展轴线。

这些地区或地带的城镇群体发展对整个区域的城镇体系发展起着主导作用,有必要作深入一步的规划。

(一)大城市圈大城市圈由连片聚居50万以上人口的中心城市为核心,包括周围与之有密切联系的一批郊区城镇组成。

如前所述,一般以市中心或副中心向外约1h左右的通勤交通距离为大城市圈的外缘边界。

按此标准,世界上城市人口超过500万的超级城市,城市圈的外缘边界都已距市中心的100km左右。

东京的卫星城镇建设重点现已在距市中心50~100km范围。

我国受经济发展水平和交通条件制约,目前大城市圈的地域范围普遍不大。

但在今后的远期发展规划中,各级大城市几乎都规划了一条乃至数条对外交通的高速公路(包括国家干道和城市环路),还规划了一些城区通往郊区城镇的快速干道,市区地铁、高架路和郊区的铁路、高等级公路也相互衔接,这都将明显缩短大城市圈的空间距离,使规划期的大城市空间范围大大扩展了,圈内的城镇数量也将有很大增加。

所以城市对外交通的发展,特别是城区与郊区、辖县的交通通达性加强、市区通勤圈扩大,以及卫星城镇的发展建设等等都直接关系到规划期大城市圈的范围。

根据我国大城市发展规模和郊区化扩展趋势,2020年远期规划的大城市圈,按照主城区聚居的常住人口规模,其圈界至城市中心的距离大体是:>500万人口的超级城市为70~100km,200~500万人口的巨大城市为50~80km,100~200万人口的特大城市为40~50km,50~100万人口的大城市为30~50km。

相邻大城市的圈域范围互相交叉。

显然,大城市圈的范围要小于大城市的吸引区域,一般也小于城市经济区范围。

大城市圈可以认为是划分大城市郊区比较适宜的范围。

即使不考虑交通设施建设的因素,由于主城区聚居的常住人口规模不断扩大,使城市圈的范围也在不断地向外延伸,城乡交错的近郊区不断被蚕食。

城市规划设计优化策略及发展方向分析

城市规划设计优化策略及发展方向分析

城市规划设计优化策略及发展方向分析城市规划设计是一个综合性的系统工程,旨在为城市的发展建设提供指导和保障。

优化城市规划设计需要在充分考虑城市历史文化、社会经济、生态环境等方面的基础上,合理安排城市的功能布局、交通网络、绿色空间等基础设施,并引入工艺技术和信息化手段,提升城市的宜居性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以下是城市规划设计优化策略及发展方向的分析。

一、策略分析1.可持续发展策略:将可持续发展理念贯穿于城市规划设计的始终,注重资源节约、环境保护和社会公平,推动城市向绿色低碳、循环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2.创新设计策略:引入创新设计理念和技术手段,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对城市规划设计的推动作用,提高城市规划设计的科技含量和创新水平。

3.区域联动策略:将城市规划设计与周边城市及区域的规划设计相衔接,形成区域协调发展的格局。

4.社区参与策略:加强市民参与城市规划设计的过程,倾听市民的需求和意见,形成共建共治的良好氛围。

5.务实可行策略:在城市规划设计中注重务实可行,合理控制规模和速度,确保规划落地可行性,避免虚张声势和盲目扩张。

二、发展方向分析1.多功能发展方向:将城市规划设计由单一的功能分区转向多功能融合发展,打破传统的区块划分,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促进城市功能间的协同发展。

2.城市更新方向:推动老旧城区的更新改造,注重传统文化和历史记忆的保护,提升城市形象和品质。

3.智慧城市方向:加强信息技术在城市规划设计中的应用,构建智慧城市的数据中心、智慧交通、智慧能源等基础设施,提高城市管理和服务的效率。

4.生态保护方向: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恢复,加强城市绿地和水系建设,改善空气质量和水环境,打造宜居的生态城市。

5.社区发展方向:加强社区建设,推动社区物业管理的规范化和社区公共服务设施的完善,提高社区居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优化城市规划设计需要在可持续发展、创新设计、区域联动、社区参与和务实可行等多方面下功夫。

在发展方向上,应注重多功能发展、城市更新、智慧城市、生态保护和社区发展等方面的推进。

城市发展规划

城市发展规划

城市发展规划
目标设定
城市发展规划的首要任务是设定明确的发展目标。

这些目标应
该体现城市的整体发展方向,包括经济、社会、环境等各个方面。

在确定目标时,应该考虑城市的优势、潜力和需求,以及与国家发
展战略的一致性。

用地规划
用地规划是城市发展规划中的重要内容之一。

通过合理规划土
地的使用方式和区域布局,可以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优化城市空间
结构。

在制定用地规划时,应综合考虑城市功能需求、生态环境保护、交通配套等因素,确保用地的合理性和适应性。

发展方向和措施
城市发展规划还应提出明确的发展方向和具体措施。

发展方向
可以包括城市产业结构调整、基础设施建设、人口分布调控等内容。

而具体措施则是为实现发展目标而采取的行动方案,包括政策支持、项目推进、资源整合等方面。

可持续发展
在制定城市发展规划时,应注重实现可持续发展。

这意味着要
在经济发展的同时,保护和改善环境,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促进社
会公平和谐。

可持续发展是未来城市发展的重要方向,需要考虑到
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结论
城市发展规划是城市管理的基础和指导性文件,对城市的未来
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个科学合理的城市发展规划可以为城市发展
提供长期的发展路径和战略方向,促进城市的繁荣和可持续发展。

以上是关于城市发展规划的简要介绍,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区域规划与城市规划的关系

区域规划与城市规划的关系

区域规划与城市规划的关系引言概述:区域规划和城市规划是现代城市发展中不可或缺的两个重要环节。

区域规划是指对一个地理范围内的城市、乡村和自然资源进行综合性规划,而城市规划则是对城市内部的土地利用、建筑设计和交通布局等进行规划。

本文将探讨区域规划与城市规划之间的关系,并从五个方面阐述其相互影响和互动。

正文内容:1. 区域规划对城市规划的影响:1.1 土地利用规划:区域规划可以确定城市的发展方向和重点发展区域,为城市规划提供了土地利用的基础。

城市规划需要根据区域规划的指导,合理规划土地的用途和分配,确保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1.2 交通规划:区域规划可以确定城市的交通网络布局和交通枢纽的位置,为城市规划提供了交通基础设施的依据。

城市规划需要根据区域规划的交通规划,合理规划城市内部的道路、公共交通和交通设施,提高城市的交通效率和便捷性。

2. 城市规划对区域规划的影响:2.1 建筑设计:城市规划可以影响区域规划中的建筑设计。

城市规划需要根据区域规划的要求,合理规划建筑的高度、密度和布局,保证城市的景观和风貌统一,提升城市的形象和品质。

2.2 环境保护:城市规划可以影响区域规划中的环境保护。

城市规划需要根据区域规划的环境要求,合理规划城市的绿地、水系和生态保护区,保护自然环境,提高城市的生态品质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3. 区域规划与城市规划的协调性:3.1 综合性规划:区域规划和城市规划都是综合性规划,需要考虑经济、社会、环境等多个方面的因素。

两者之间需要密切协调,确保规划目标的一致性和可行性。

3.2 规划层次:区域规划和城市规划在规划层次上存在关联。

区域规划是对整个地理范围进行规划,城市规划是在区域规划的基础上对城市内部进行规划。

两者需要相互配合,确保规划的连贯性和协调性。

4. 区域规划与城市规划的互动性:4.1 数据共享:区域规划和城市规划需要共享数据,相互交流信息。

区域规划可以提供城市规划所需的地理信息、人口统计和经济数据等,为城市规划提供决策依据。

区域发展规划

区域发展规划

区域发展规划
区域发展规划是指对一个特定区域的经济、社会、环境等各个方面进行规划和管理,以促进该区域的可持续发展。

本文将对区域发展规划进行详细阐述。

首先,区域发展规划的目标是要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平衡。

在发展过程中,要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尊重自然规律,避免过度开发和环境破坏。

通过合理规划和管理,保护生态系统,提高区域可持续发展能力。

其次,区域发展规划要注重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根据区域自身资源禀赋和优势,合理确定产业布局,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新兴产业发展。

通过产业结构的优化,提高区域经济竞争力,促进就业增长和居民收入提升。

另外,区域发展规划还需要关注基础设施的建设和提升。

建设与区域发展相适应的交通、水利、能源等基础设施,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必要的支撑。

同时,要加强城市规划和建设,提高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形象和品质。

除此之外,区域发展规划还要注重人才培养和教育投入。

通过建设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机构,提高人力资源的素质和发展水平。

同时,要鼓励和培养创新创业人才,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

最后,区域发展规划还要加强区域合作与交流。

通过加强区域间的交流与合作,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互利共赢。

同时,要
积极融入国际经济合作,促进对外开放,扩大区域影响力。

综上所述,区域发展规划是一项综合性的工作,需要全面考虑经济、社会、环境等多个方面的因素。

通过合理规划和管理,可以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平衡,推动产业升级和基础设施提升,加强人才培养和区域合作。

只有如此,才能实现区域的可持续发展。

区域规划与城市规划的关系

区域规划与城市规划的关系

区域规划与城市规划的关系1. 引言区域规划和城市规划是现代城市发展中不可或者缺的两个重要环节。

区域规划是指对一个特定区域内的土地利用、交通、环境、经济等方面进行综合规划,旨在实现区域内各项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协调发展。

而城市规划则是对城市内部的土地利用、建造布局、交通、环境等方面进行规划,旨在实现城市内部各项功能的有序发展和提升城市的整体品质。

2. 区域规划的作用区域规划的主要作用是促进区域内各项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协调发展。

通过制定合理的区域规划,可以实现以下目标:(1) 经济发展:合理规划区域内的产业布局,促进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产业升级。

(2) 土地利用:合理规划土地的利用方式,确保土地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3) 城市扩展:规划城市的发展方向和范围,避免城市无序扩张和资源浪费。

(4) 环境保护:合理规划环境保护区域,保护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

(5) 交通规划:规划交通网络,提高交通效率和便捷性。

3. 城市规划的作用城市规划的主要作用是提升城市的整体品质和居民的生活质量。

通过制定合理的城市规划,可以实现以下目标:(1) 城市布局:合理规划城市内部的建造布局和空间分配,提高城市的整体美观度和宜居性。

(2) 城市功能:规划城市内各项功能区,如商业区、居住区、工业区等,提升城市的功能性和便利性。

(3) 城市绿化:规划城市的绿化空间和公共景观,提供良好的生态环境和休闲空间。

(4) 城市交通:规划城市的交通网络和交通设施,提高交通的便捷性和流动性。

(5) 城市保护:保护城市的历史文化遗产和建造风貌,提升城市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4. 区域规划与城市规划的关系区域规划和城市规划是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关系。

区域规划为城市规划提供了宏观的背景和指导,而城市规划则是区域规划的具体实施和落地。

具体来说,两者之间的关系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目标协调:区域规划和城市规划的目标应该是相互协调的,即城市规划的目标要符合区域规划的整体目标,而区域规划的目标也要考虑到城市规划的具体需求。

规划方案中的区域发展规划

规划方案中的区域发展规划

规划方案中的区域发展规划区域发展规划是指在城市规划的基础上,对特定区域进行综合性的规划和设计,旨在实现区域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区域发展规划越来越受到重视。

本文将探讨规划方案中的区域发展规划的重要性、制定过程以及实施中的挑战与机遇。

一、区域发展规划的重要性在城市化的进程中,区域发展规划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首先,它能够合理布局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通过科学规划,可以将不同区域的资源进行合理配置,避免资源的浪费和过度开发。

其次,区域发展规划可以促进经济的协调发展。

通过规划,可以确定不同区域的产业布局,避免同质化竞争和资源过度集中,实现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

同时,区域发展规划还能够提高生活质量,改善环境。

通过规划,可以合理安排居住区、商业区、公园绿地等空间,提高城市的宜居性和环境质量。

二、区域发展规划的制定过程区域发展规划的制定过程通常包括问题调研、目标确定、方案设计、评估优化和实施监测等阶段。

首先,问题调研阶段是对区域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挑战进行全面的调查和研究,了解区域的资源和环境状况,把握发展的需求和方向。

其次,目标确定阶段是根据问题调研的结果,确定区域发展的总体目标和具体指标,明确发展的方向和重点。

然后,方案设计阶段是根据目标确定的要求,制定具体的发展方案和政策措施,包括土地利用规划、产业布局规划、交通规划等。

接下来,评估优化阶段是对方案进行评估和优化,确定最佳方案和实施路径。

最后,实施监测阶段是对规划方案的实施效果进行监测和评估,及时调整和完善规划。

三、区域发展规划的挑战与机遇在制定和实施区域发展规划的过程中,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和机遇。

首先,挑战之一是资源的有限性和不均衡性。

不同区域的资源分布不均衡,有些地区资源丰富,而有些地区资源匮乏。

因此,在制定区域发展规划时,需要合理配置资源,实现资源的优化利用。

其次,挑战之二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平衡性。

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和社会福利程度存在差异,一些地区经济相对落后,社会问题较多。

区域规划与城市规划的关系

区域规划与城市规划的关系

区域规划与城市规划的关系引言概述:区域规划和城市规划是现代城市发展中的两个重要概念。

区域规划是指对一个较大范围内的土地利用进行整体规划和管理,而城市规划则是指对城市内部的土地利用进行规划和管理。

两者相辅相成,相互关联,共同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本文将从五个方面详细阐述区域规划与城市规划的关系。

一、区域规划与城市规划的目标一致性1.1 区域规划目标:区域规划的主要目标是实现区域内资源的合理配置,推动经济的发展,提高人民生活质量。

1.2 城市规划目标:城市规划的主要目标是实现城市内部土地的合理利用,提供良好的生活和工作环境。

1.3 关联点:区域规划和城市规划的目标都是为了实现人民的福祉和可持续发展,通过合理规划和管理,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保护环境,推动经济繁荣。

二、区域规划与城市规划的协调性2.1 区域规划的协调性:区域规划需要考虑不同城市之间的协调发展,避免资源浪费和环境破坏。

2.2 城市规划的协调性:城市规划需要考虑城市内部各个功能区的协调发展,避免交通拥堵和资源浪费。

2.3 关联点:区域规划和城市规划的协调性是为了实现整体发展和资源的合理利用,通过统筹规划和协调管理,避免不同城市和城市内部的不协调现象。

三、区域规划与城市规划的互动性3.1 区域规划的影响:区域规划的制定会对城市规划产生重要影响,例如确定城市的发展方向和重点发展区域。

3.2 城市规划的反馈:城市规划的实施情况会对区域规划进行反馈,例如城市内部的发展情况和资源利用效率。

3.3 关联点:区域规划和城市规划是相互影响的过程,通过不断的互动和反馈,实现整体发展和资源的合理利用。

四、区域规划与城市规划的专业性4.1 区域规划的专业性:区域规划需要考虑地理、经济、社会等多方面因素,制定合理的发展策略和规划方案。

4.2 城市规划的专业性:城市规划需要考虑城市设计、土地利用、交通规划等专业知识,制定合理的城市规划方案。

4.3 关联点:区域规划和城市规划都需要专业的知识和技术支持,通过专业性的规划和管理,推动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区域经济发展战略规划

区域经济发展战略规划

区域经济发展战略规划一、背景区域经济发展战略规划是为促进一个特定地区经济的健康发展而制定的一种长远规划。

它不仅着眼于当前的经济发展,还要考虑未来的可持续发展和竞争力。

本文将围绕区域经济发展战略规划展开讨论。

二、地域特点剖析每个地区都有其自身独特的地域特点,比如资源禀赋、地理位置、气候条件等。

在制定区域经济发展战略规划时,必须深入剖析地域特点,并根据其资源优势和劣势确定发展方向。

三、基础设施建设基础设施是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例如交通、能源、通信等。

在制定发展战略规划时,要优先考虑基础设施的建设,提高地区的整体运行效率和竞争力。

四、产业布局规划合理的产业布局是区域经济发展战略规划的核心内容之一。

通过调整产业结构、培育新兴产业、发展优势产业等手段,可实现经济结构的优化和产业的多元化发展。

五、人才培养与引进人才是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驱动力。

制定发展战略规划时,要注重人才培养和引进,提高地区的创新能力和产业竞争力。

可以通过建立研究机构、提供学术交流平台等方式来吸引和培养人才。

六、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在区域经济发展战略规划中,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是不可忽视的因素。

要注重环境保护,推行清洁能源、循环经济等绿色发展方式,以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协调。

七、投资和产业合作区域经济发展战略规划需要积极引导投资和产业合作。

可以通过建设产业园区、推动跨区域合作等方式,吸引更多的投资和促进产业升级。

八、建立公平竞争机制公平竞争对于区域经济发展至关重要。

有关政策和法律法规要明确规范,监管机构要加强监管力度,确保市场秩序的健康发展。

九、区域协同发展不同地区之间的协同发展是区域经济发展战略规划的重要内容。

要通过加强各地之间的沟通和合作,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推动整个地区经济的共同发展。

十、总结区域经济发展战略规划是促进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

通过剖析地域特点、优化产业布局、推进基础设施建设等措施,可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竞争力的提升。

规划原理

规划原理

1.城市用地——城市用地是城市规划区范围内赋以一定用途和功能的土地的统称。

是用于城市建设和满足城市机能运转所需要的空间。

2.城市职能——是指城市在一定地域内的经济、社会发展中所发挥的作用和承担分工。

是城市对城市本身以外的区域在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所起的作用。

3.生态适宜性——是指土地生态适宜性,指由土地内在自然属性所决定的对特定用途的适宜或限制程度。

4.区域规划——在一定地域范围的国土上进行国民经济建设的总体部署的定义。

1.增长极对于周围区域影响效果类型以及按照地域空间形态划分的影响的方式增长极与周围区域的相互作用关系是增长极及以后提出的发展中心概念提出后,许多学者研究的重要课题。

普遍认为,增长极对周围区域的经济发展会产生正负影响效果。

增长极对周围区域产生的负效果是极化作用的结果。

由于增长极主导产业的发展,具有相对利益,产生吸引力和向心力,使周围区域的劳动力、资金、技术等要素转移到核心地区,剥夺了周围区域的发展机会,使核心地区与周围区域的经济发展差距扩大。

这种负效果被称为极化效果。

瑞典经济学家缪尔达尔(Myrdal)在研究极化发展理论时把这一过程称为“回流效应”。

他认为,增长中心无论最初的扩展的原因是什么,其内部经济和外部经济的累积增长都会加强这个中心在区域中的地位。

这一过程是通过资本、货物和服务等的流动得以实现的。

增长极对周围地区产生的正效果是扩散作用的结果。

扩散作用是由于核心地区的快速发展,通过产品、资本、技术、人才、信息的流动,对其他地区的促进、带动作用,提高其他地区的就业机会,增加农业产出,提高周围地区的边际劳动生产率和消费水平,引发周围地区的技术进步。

这种正效果被称为扩散效果。

赫希曼在研究均衡发展理论时,把这一过程称为“涓滴效应”,也有人形象地把这一效果称为“波及效果”。

从极化现象的地域空间形态来看,也有多种形式。

有向心式极化,即周围区域向极化中心的极化过程;有等级极化,即基层小节点,向区域次级增长极极化,而次级增长极又向首级增长极极化;有波状圈层式极化,即极化现象是围绕极化中心向外作波状圈层式展开。

建设协调城市发展的区域规划方案

建设协调城市发展的区域规划方案

建设协调城市发展的区域规划方案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城市的规模不断扩大,城市发展面临着许多挑战。

城市规划作为一种重要的手段,对于实现城市的协调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建设协调城市发展的区域规划方案,以期为城市规划提供一些启示。

一、城市发展的挑战城市发展面临着许多挑战,包括人口增长、土地利用、交通拥堵、环境污染等问题。

首先,人口增长导致城市面临着更多的居住需求和就业需求,给城市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带来了巨大压力。

其次,土地利用问题使得城市面临着土地资源的有限和浪费的难题。

再次,交通拥堵给城市的交通系统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影响了城市的运行效率和居民的生活质量。

最后,环境污染问题威胁着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对居民的健康造成了严重影响。

二、区域规划的重要性区域规划是指对一个区域内的城市和乡村进行综合规划和管理的过程。

它考虑了城市发展的各个方面,包括土地利用、交通、环境保护、经济发展等。

区域规划的目标是实现城市的协调发展,提高城市的生活质量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首先,区域规划可以帮助解决城市的土地利用问题。

通过科学合理地规划土地的利用方式,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减少土地资源的浪费。

其次,区域规划可以提供交通系统的规划和管理。

通过合理规划城市的交通网络,可以减少交通拥堵,提高交通效率,提供更好的出行条件。

再次,区域规划可以保护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

通过合理规划城市的工业布局和生态系统保护,可以减少环境污染,提高城市的环境质量。

最后,区域规划可以促进城市的经济发展。

通过合理规划城市的产业布局和经济结构,可以提高城市的经济效益,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三、为了建设协调城市发展的区域规划方案,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首先,要制定科学合理的土地利用规划。

通过合理规划城市的用地结构,将不同功能的用地合理布局,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

同时,要加强土地的保护和管理,减少土地资源的浪费。

其次,要建设高效便捷的交通网络。

城市规划设计优化策略及发展方向分析

城市规划设计优化策略及发展方向分析

城市规划设计优化策略及发展方向分析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规划设计的重要性也日益凸显。

城市规划设计旨在通过科学规划和合理布局,实现城市的良好发展和空间利用。

当前我国一些城市规划设计存在诸多问题,如规划与现实脱节、城市功能区划不清等。

如何通过优化策略和未来发展方向的分析,实现城市规划设计的整体优化和可持续发展,成为当前亟需探讨的议题。

一、城市规划设计的优化策略1. 强化城市功能区划当前我国一些城市的功能区划不够清晰,城市功能重叠、混杂的现象比较严重。

城市规划设计需要根据城市的实际情况,合理划分城市的居住、商业、工业、交通、绿地等功能区,实现各区域的合理布局和发展。

在这一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城市规划的整体性和协调性,避免不同功能区之间的冲突和纠纷。

2. 推动城市绿色发展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城市绿色发展成为当前城市规划设计亟需关注的重点。

为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城市规划设计应该注重提升城市的生态环境,保护和利用好自然资源,发展绿色建筑和城市绿地,推广绿色交通工具等,以改善城市的环境质量和提升居民的生活品质。

3. 加强城市容貌管理城市规划设计应该注重城市容貌的整体规划和管理,打造宜居、宜商、宜游的城市环境。

在这一过程中,需要注重城市景观塑造、建筑外立面和色彩搭配、交通道路的美化等,提升城市的整体形象和品位,吸引更多的人才和投资。

4. 强化城市规划设计的法制化和科学化城市规划设计需要以法制化和科学化为基础,完善相关的规划设计法律法规和制度机制,加强城市规划的技术支撑和科学分析,提升城市规划设计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促进城市规划设计的顺利实施。

1. 推动城市智慧化发展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智能化设备的广泛应用,城市规划设计应该加大智慧城市的建设力度,推动城市的数字化、信息化和智能化发展。

通过建设智能城市管理平台、推广智能交通和智能建筑等举措,提升城市管理的智能化水平,提高城市的运行效率和服务质量。

2. 注重城市的产业结构调整当前一些城市的产业结构比较单一,城市规划设计需要加强对城市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推动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培育新兴产业,促进产业的多元化发展,实现城市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城市规划与发展计划

城市规划与发展计划

城市规划与发展计划城市规划和发展计划是确保城市可持续发展和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的重要工具。

通过科学的规划和合理的发展,我们可以建设宜居、宜业的城市,为居民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和发展机会。

本文将探讨城市规划与发展计划在现代城市建设中的重要性,并论述其对城市发展的影响。

一、城市规划的重要性城市规划是指对城市的空间布局、功能分区、用地控制等方面进行科学规划和合理调控的过程。

它涉及建筑、交通、环境等众多领域,对城市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首先,城市规划有助于提高城市的整体空间布局。

合理的城市空间布局可以优化资源配置,避免大规模建设的集中,减少对自然环境的破坏。

通过规划控制,我们可以保留和修复自然生态系统,为居民提供更好的生态环境。

其次,城市规划可以提高城市的交通运输系统。

通过科学规划道路、公共交通和步行系统,可以减少交通拥堵、减少交通事故发生,提高市民的出行效率。

此外,规划还有助于提供便捷的交通接驳系统,促进城市的经济发展和人口流动。

再次,城市规划对于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作用。

合理的城市规划可以提供丰富的公共设施和便利的社区服务,如学校、医院、公园和商业中心。

这些设施的合理布局可以方便市民的日常生活,提高居民的幸福感和生活品质。

最后,城市规划还有助于促进城市的经济发展。

通过科学规划产业布局和用地分配,可以促进不同产业之间的协同发展,推动经济的持续增长。

规划还可以提供有利于创新和创业的环境,吸引高端人才和投资,推动城市的产业升级。

二、城市发展计划的重要性城市发展计划是指城市管理部门根据城市规划的要求,制定的一系列发展目标和措施。

它包括城市建设、环境保护、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工作内容。

城市发展计划对城市的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城市发展计划有助于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通过制定详细的发展目标和措施,可以使城市发展与环境保护相协调。

发展计划可以要求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对自然环境的破坏。

同时,它还可以促进绿色低碳发展,推动可持续能源利用和环境保护。

区域规划与城市规划的关系

区域规划与城市规划的关系

区域规划与城市规划的关系引言概述:区域规划与城市规划是现代城市发展中不可或缺的两个重要方面。

区域规划关注的是较大范围内的土地利用和资源配置,而城市规划则聚焦于城市内部的发展和改造。

两者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和相互依赖关系。

本文将从五个方面详细阐述区域规划与城市规划的关系。

一、整体规划与分部规划1.1 区域规划的整体性区域规划是对整个区域的综合性规划,考虑到土地利用、经济发展、环境保护等多个方面的因素,目的是实现整体的协调发展。

1.2 城市规划的分部性城市规划则是在区域规划的基础上,对城市内部进行具体的规划,包括城市布局、交通规划、公共设施等,以实现城市内部的有序发展。

1.3 相互关系区域规划提供了城市规划的基础和框架,而城市规划则是区域规划的具体实施和细化。

两者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同推动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二、资源配置与空间布局2.1 区域规划的资源配置区域规划考虑到资源的分布和利用,合理规划土地的开发和利用,确保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利用效率。

2.2 城市规划的空间布局城市规划则关注城市内部的空间布局,合理规划城市的功能区划和建设布局,以提高城市的生活质量和经济效益。

2.3 相互关系区域规划的资源配置为城市规划提供了基础,城市规划的空间布局则是区域规划的具体体现。

两者相互协调,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三、发展战略与城市建设3.1 区域规划的发展战略区域规划制定了区域的发展战略和目标,明确了区域的定位和发展方向,为城市规划提供了战略指导。

3.2 城市规划的建设实施城市规划则是在区域规划的基础上,制定具体的建设方案和规划标准,推动城市的建设和发展。

3.3 相互关系区域规划提供了城市规划的战略指导,城市规划则是区域规划的具体实施。

两者相互配合,推动城市的快速发展和经济的繁荣。

四、环境保护与城市可持续发展4.1 区域规划的环境保护区域规划考虑到环境的保护和可持续发展,规划合理的生态保护区和环境保护措施,确保区域的可持续发展。

论城市规划与发展策略

论城市规划与发展策略

论城市规划与发展策略一、城市规划的概念城市规划是指规划者对城市进行规划和设计的过程,包括对于城市的空间、结构、经济发展、社会发展、自然环境、文化等方面进行考虑,以求使城市能够更加健康和有序发展。

二、城市规划的目标城市规划的目标是通过规划和设计来促进城市的健康发展。

具体来说,城市规划应该包括以下内容:1.优化城市的空间结构,使得城市在不断扩张的过程中能够更加有条不紊,避免城市的地理空间过于混乱;2.提升城市的居住质量和生活质量,推进城市向着人性化的、可持续发展的方向发展;3.导入现代化管理手段,提高城市管理的效率;4.推进城市创新和发展,塑造城市的品牌和形象,促进城市经济的增长。

三、城市规划中的难点城市规划带来的挑战和难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城市规划需要综合考虑城市发展的各方面因素,需要协调各种利益,避免出现利益冲突;2.城市规划需要考虑多个时期,需长远考虑城市发展的各个方面,具备预见性;3.城市规划需要充分考虑不同群体的需求,需要充分听取各方意见;4.城市规划需要有一定的可操作性,不能存在过于理想化的情况。

四、城市规划中的发展策略为了满足城市规划的目标并解决城市规划中的难点,推行以下几种发展策略:1. 把生态和环境保护放在首位:生态经济是推进可持续城市发展的必然选择。

城市规划要把环保融入到规划当中,塑造一个环境友好型城市,以人为本,把人们最核心的环境需求放在首位。

2. 制定战略规划,长远谋划:制定城市规划,应该分期分步地进行,同时需要满足可操作性需求,切忌过于理想化。

3. 城市更新和重建:需要将城市老旧区域进行科学的更新和重建,采用渐进式的方法来完成城市的改造,避免城市过度扩张。

4. 鼓励创新和创业:鼓励城市的创新和创业,在城市规划中增加研究和创新的资源投入,推动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5. 促进文化和教育发展:通过教育和文化的发展,提高城市民众的综合素质,从而促进城市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五、结语城市规划作为解决城市发展问题的重要手段,需要综合考虑社会、经济、环境等各个方面因素,针对城市规划中的难点和挑战,需要采取多角度、多层面的发展策略,推动城市的健康和有序发展。

5 区域规划与城市发展战略规划

5 区域规划与城市发展战略规划
4.3 区域发展战略的主要模式 梯度推移战略
经济的发展趋势是由发达地区向次 发达地区,再向落后地区推进,处 于高梯度地区的产业会自发地向处 于较低梯度上的地区转移。
我国制造业转移趋势:
欧洲——美国——日本—— 台湾、香港—— 我国经济特区——沿海城市—— 内陆交通枢纽——中部城市—— 西部城市
城市发展战略规划
香港用水
4. 区域发展战略
4.1 区域发展战略的内涵
把经济发展提到战略地位的高度, 并把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紧密联 系起来。
根据发展条件、机遇与挑战, 提出战略目标、战略指导思想、 方针、重点、步骤及对策等; 融经济、科技、社会、人口、 资源、环境发展为一体; 高瞻远瞩,运筹帷幄,把握全 局,成为一门高层次高品位的 决策科学。
中国-华南地区-广东省 -珠三角-广州-天河-五 山-华工
1. 区域
1.3 区域的类型
按物质内容划分
自然区域:综合自然区、地貌区、土壤区、 气候区、水文区、植物区、动物区等; 社会经济区域:行政区、综合经济区、部门 经济区、宗教区、语言区、文化区等。
按内在结构(形态特征)划分
均质区:单一的面貌,其内部结构单一, 各个部分呈现相同特征,如成片的住宅区、 工厂区等; 结节区:内部结构包括一个或多个核心, 以及围绕核心的区域,如商业中心。
2. 城市竞争力
2.3 城市竞争力评价方法
区域经济学分析方法
适合于发展中国家城市竞争力的评 价分析。它对于分析城市中传统产 业的竞争力很有说服力。判断一个 地区是否应在特定的时候对要素价 格进行转变 。
基准分析方法
选择因子; 建立指标体系; 根据指标判断现状; 程序和分配决策指南。
SWOT分析
优势_strength; 劣势_weakness; 机遇_opportunity; 挑战_challenge。

城市发展战略规划

城市发展战略规划

2008年9月,在认真总结六家咨询方案,完善深化综合汇总方案,落实XX 市《全市解放思想学习讨论活动专题调研成果》、《中共XX市委、XX市人民政府关于推动XX科学发展建设全省“首善之区”的决定》的基础上,完成了《XX2020:城市总体发展战略规划》(中期报告)。

“中期报告”落实了解放思想调研成果、珠江三角洲改革发展规划纲要的要求,明确提出“国家中心城市”的城市定位,将城市发展目标表述为:“国际商务会展中心、物流中心、贸易中心和国际南方金融中心、华南科技创新中心、文化教育中心,打造国家先进制造业基地和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建成面向世界、服务全国的南方综合性门户城市、国家中心城市和国际化大都市”,提出了城市发展的四大战略:从城市到区域:建设国际城市与国家中心城市,参与全球产业分工,引领区域一体化发展;从制造到创造:构建以XX 为核心的珠三角现代产业体系,带动全省发展;从二元到一体:促进城乡和谐发展;从安居到宜居:改善人居环境,建设宜居城市。

中期报告的相关成果提交给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编制工作组,为纲要的制定提供了素材。

2008年12月,《珠三角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得到国务院的批准,明确了XX“国家中心城市”的定位。

战略规划研究报告成果为XX城市定位上升到国家战略做出了贡献。

2008年12月15日,XX市人民政府再次组织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全国规划、建筑、交通、生态领域专家以及市相关部门召开“《XX城市发展战略》(中期报告)专家研讨会”。

与会专家对《XX城市发展战略》(中期报告)的完善进一步提出了很好的意见和建议,包括:进一步斟酌目标定位的表述;将文化战略提高到总体发展战略层次;深入研究XX与珠三角城镇群的关系,特别是XX与XX协同发展战略;深化空间体系方案,按照“生态优先、城乡一体、组团发展、节约用地、适度规模”的原则,科学布局;构建系统完善的交通信息服务体系,加强国家铁路、城际轨道和城市轨道各层次轨道交通规划、建设、运营的进一步协调;加强交通枢纽站点与城市功能发展的结合;增加战略规划中城乡统筹的份量,注重政策制订与机制创新,处理好生态保护和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积极引导各专业部门从区域发展的角度去考虑城乡统筹和生态环境保护等。

报告中的城市规划与发展策略

报告中的城市规划与发展策略

报告中的城市规划与发展策略城市规划与发展策略是指在城市建设和发展过程中,制定合理的规划方案和策略,以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城市规划涉及城市的整体布局、土地利用、交通运输、环境保护等方面,而发展策略则是指引城市发展的长期目标和途径。

本文将探讨报告中的城市规划与发展策略从以下六个方面进行详细论述。

一、城市规划的重要性及目标城市规划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首先,城市规划可以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提高土地利用效益,解决城市土地紧缺问题。

其次,城市规划可以优化城市布局,提高城市的整体形象和品质,为居民提供更好的生活和工作环境。

最后,城市规划可以提高城市的抗灾能力,减少自然灾害对城市的破坏。

因此,城市规划的目标是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提高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

二、城市规划的原则和方法城市规划的制定应遵循一定的原则和方法。

首先,要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将环境保护、资源节约和社会公平纳入城市规划考虑的范围。

其次,要注重科学规划,借助现代技术手段进行城市规划,通过数据分析和模型模拟等方法,制定科学合理的规划方案。

最后,要注重民主决策,尊重居民的权益,充分听取居民的意见和建议,形成广泛参与的城市规划决策机制。

三、城市发展策略的选择与实施城市发展策略是指为实现城市发展目标而制定的一系列措施和政策。

城市发展策略的选择应与城市规划相协调,既要注重长远发展,又要考虑当前的经济、社会和环境状况。

在实施城市发展策略时,需要注重政府和市场的协同作用,加强政府的引导和调控,激发市场主体的活力,实现城市发展与市场需求的良性互动。

四、城市规划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城市规划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是密不可分的。

城市规划应从基础设施建设的角度出发,合理布局城市的交通、水、电、气等基础设施,提供良好的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保障。

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中,需要注重节约资源、保护环境,采用新技术和新材料,提高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质量和效率。

五、城市规划与公共空间建设城市规划不仅关注居民的生活和工作环境,还应注重公共空间的建设。

城市规划与发展

城市规划与发展

城市规划与发展城市规划是指制定和实施关于城市土地利用、建筑布局、交通网络、环境保护等方面的政策和规定,旨在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和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

城市规划的重要性城市规划对于城市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城市规划可以协调和组织城市各个部分的发展,使城市的各项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得到合理的布局和配置。

其次,城市规划可以保护和改善城市的自然环境,减少污染和环境破坏,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

此外,城市规划还可以促进城市经济的发展,提高城市的竞争力和吸引力。

城市规划的原则城市规划应遵循以下原则:1. 适应性原则:城市规划应适应城市的自然条件、发展需求和人口结构,合理配置城市的土地资源和先进的技术手段。

2. 可持续发展原则:城市规划应以可持续发展为出发点,平衡城市的经济、社会和环境利益,避免过度开发和资源浪费。

3. 公众参与原则:城市规划应依靠公众的参与和意见反馈,使城市规划的制定和实施更加民主和公正。

4. 综合性原则:城市规划应综合考虑城市的各个方面,包括土地利用、交通、住房、教育、文化等,确保城市的整体性和综合性发展。

城市规划的挑战和机遇城市规划面临着诸多挑战和机遇。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规划需要应对城市空间的有限性和土地供应的紧张性等挑战。

同时,城市规划也有机会通过创新的设计和技术手段,提高城市的可持续性和生态环境。

结论城市规划是城市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能够引导和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和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

在城市规划中,应坚持适应性、可持续发展、公众参与和综合性原则,同时应积极应对城市规划的挑战,并抓住机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态目标 水资源,城市土地,空气、垃圾和 噪声等污染治理,生态保护和绿化 建设,城市能源结构转换,以及建 设生态经济城市等。
3. 区域规划
3.2 区域规划的内容
区域发展定位与发展目标;
经济结构和产业布局:产业链、空
间布局; 城镇体系和乡村居民点体系规划: 城镇化目标、职能与分工、规模、 空间结构; 基础设施规划:生产性、社会性; 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与保护规划: 承载能力、可持续开发; 环境治理和保护规划; 区域空间管治; 区域发展政策:劳动力、财税、产 业、环保等。
3. 城市发展战略
3.2 城市发展战略目标 经济目标 反映城市对其经济发展速度、预期 达到的水平、经济效益以及经济结 构所做的总体规划。 空间目标 整体空间格局目标、城市空间规模 目标、城市外部空间目标、城市内 部空间目标和空间通道网改善目标。
社会目标 社会发展目标规定了城市人口、就 业、文教卫生、居民社会以及社会 保障等方面的规模、方向和水平。
摸清家底,评估潜力,为选 择区域发展的方向、调整区 域产业结构和空间结构提供 依据 。
2. 区域分析
2.2 区域分析的主要内容 区域发展方向及策略研究 通过发展预测、结构优化和方 案比较,确定区域发展的方向, 制定区域发展的目标,明确区 域发展的策略并分析预测其实 施效应。 经济发展是核心任务
2. 区域分析
2.3 区域分析方法
地理学的比较法;
经济学的分析法: 投入产出分析法、均衡分 析、边际分析; 数学的模拟法: 回归分析、趋势分析、主 成分分析和随机过程分析 等;
2. 区域分析
2.3 区域分析方法
区域系统分析法 :
问题形成 确定现状区域的各类问题、区 域分析的目的和要求 ; 分析评价 区域现状条件分析、区域发展 条件分析,并对区域发展状况 和现状问题做出综合评价; 提出解决方案 挖掘区域发展的各种可能性, 找出各种可行方案。
区域是一个空间概念,是地球 表面上具有一定空间的、以不 同物质客体为对象的地域结构 形式。
1. 区域
1.2 区域的基本特性 综合性与整体性 多样性,其中既有自然因素,又有社会因 素和经济因素(如珠三角、长三角等); 区域内部某一局部的变化会导致整个区域 的变化(基础设施、生态等)。 结构性与系统性 区域的构成要素按一定的联系 形成结构,如城乡结构、城镇 结构、环境结构。
4. 区域发展战略
4.2 区域发展战略的主要内容 制定战略的依据、战略目标、战 略重点、战略措施等。 经济总体发展战略: 把发展指导思想、远景目标和分 阶段的目标、产业结构、主导产 业、人口控制目标、各产业的比 例和发展方向作为谋划重点。 空间开发战略: 确定开发方式,明确重点开发区 域,确定区域土地利用结构,提 出地域开发的策略和措施,制定 区域近期重点建设项目的地区安 排。
1. 区域
1.2 区域的基本特性 动态性与开放性 区域系统的结构、构成要素的水平和变化 速度等均处于动态变化之中;区域是一个 开放系统,区域与外界进行着能源、原材 料、产品、人员、资金和信息的交流。
层次性与嵌套性 任何一个区域都是上一级区域的组成部分, 同时自身又包括许多下一级子系统。它们 按一定秩序、一定方式和一定比例相互交 叉,共同组合成为一个复合嵌套的有机整 体。
欧洲
我国
4. 区域发展战略
4.1 区域发展战略的内涵 把经济发展提到战略地位的高度, 并把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紧密联 系起来。 根据发展条件、机遇与挑战, 提出战略目标、战略指导思想、 方针、重点、步骤及对策等; 融经济、科技、社会、人口、 资源、环境发展为一体; 高瞻远瞩,运筹帷幄,把握全 局,成为一门高层次高品位的 决策科学。
2. 区域分析
2.1 区域分析
对区域发展的自然条件和 社会经济背景特征,以及 这些特征对区域社会经济 发展的影响进行分析,探 讨区域内部各自然及人文 要素间和区域间相互联系 的规律。
区域分析是区域规划的 科学基础和决策依据。
2. 区域分析
2.2 区域分析的主要内容 区域发展条件分析 对影响区域发展的自然条件及 社会经济背景条件的分析 : 自然条件 自然资源 人口与劳动力 科学技术 基础设施条件及政策 管理 法制 …… 摸清家底,评估潜力,为选 择区域发展的方向、调整区 域产业结构和空间结构提供 依据 。
城市竞争力的 影响因素
环 境
2. 城市竞争力
2.2 城市竞争力评价 城市竞争力评价模型
Iain Begg的城市竞争力模型 波特国家竞争力模型 ——国际竞争中取胜 因素 城市经济行为与公司、企业运作 的紧密关系,并且指出城市竞争 力的终极目标是提高城市居民的 生活标准。
2. 城市竞争力
2.3 城市竞争力评价方法 区域经济学分析方法 适合于发展中国家城市竞争力的评 价分析。它对于分析城市中传统产 业的竞争力很有说服力。判断一个 地区是否应在特定的时候对要素价 格进行转变 。 基准分析方法 SWOT分析 优势_strength; 劣势_weakness; 机遇_opportunity; 挑战_challenge。
区域规划和城市发展战略规划
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城市规划系 邓昭华
区域分析与区域规划
-区域 -区域分析 -区域规划 -区域发展战略
1. 区域
1.1 区域的概念
区域是一个非常广泛的概念,不 同的学科、不同的研究领域对其 有不同的理解和侧重。
-经济学——有用的一个地区统 一体; -政治学——行政单元; -社会学——相同社会特征的聚 居社区; -地理学——地表地段各种现象 的结合方式; -自然地理学——某地区各自然 要素的结合方式; -经济地理学——经济要素在地 域内的结合、流动及相互作用 关系。
1. 城市发展
1.2 城市形成和发展的条件
城市依赖于良好的资源条件而形成,而经济、 社会条件则影响城市发展的进程与发达程度。
资源条件——城市发展的基础: 自然资源条件如地质、地貌、气候、水文、 土壤、植被 等; 经济资源条件指矿产资源、淡水资源、地 热资源、动植物资源的丰饶度及其组合。 地理和交通条件: 地理条件由自然地理要素决定, 同时受选 址决策影响; 交通运输设施的发达程度影响着城市功能 的集聚与扩散的发挥程度,成为城市社会 经济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 人文条件: 文化条件 制度条件 人才条件 。 硅谷、香港
2. 区域分析
2.3 区域分析方法
传统综合方法 :
在系统分析的基础上不断将系统分析结果 加以综合形成整体认识; 要处理三个方面的关系: 1)供给与需求的关系。 2)国民经济各部门、各种具体的建设项 目的用地关系。 3)地区与地区之间的关系。
3. 区域规划
3.1 区域规划的概念
在跨城乡和行政区的空间 范围内,以充分发挥区域 整体优势、促进人与自然、 不同区域之间协调发展为 目标的,对区域的土地利 用、城市建设、基础设施 和公共服务设施布局、环 境保护等方面所做出的综 合性的公共政策和实施-广州-天河-五 山-华工
1. 区域
1.3 区域的类型 按物质内容划分 自然区域:综合自然区、地貌区、土壤区、 气候区、水文区、植物区、动物区等; 社会经济区域:行政区、综合经济区、部门 经济区、宗教区、语言区、文化区等。
按内在结构(形态特征)划分 均质区:单一的面貌,其内部结构单一, 各个部分呈现相同特征,如成片的住宅区、 工厂区等; 结节区:内部结构包括一个或多个核心, 以及围绕核心的区域,如商业中心。
4. 区域发展战略
4.3 区域发展战略的主要模式 空间发展战略模式 均衡发展战略: 均衡布局生产力,空间上均衡投资,各产 业均衡发展,齐头并进,最终实现区域经 济的均衡发展。 中心地理论: 一定区域内的中心地在职能、规模和空间 形态分布上具有一定规律性,中心地空间 分布形态会受市场、交通和行政三个原则 的影响而形成不同的系统。
2. 城市竞争力
2.1 城市竞争力的内涵
城市在国市场上与其它城市相比,所具有的 自身创造财富和推动地区、国家或世界创造 更多社会财富的能力。
自然 劳动力 资 源 资本 科学技术 信息 能 力 制度和管 理 开放性
自然资源、自然条件,如自然地理位置、地质地貌条件、水 温条件以及环境宜人度等。 即人力资本,是指城市劳动力(包括管理经营者)的数量、 质量、潜力、可得性和成本。 城市拥有、控制或可利用的金融资本的数量、便利性、成本 以及城市金融产业发展状况等。 包括了城市的科学技术、知识资源的存量,也包括科技的创 新和转化能力。 包括城市的信息流、信息基础设施和信息贡献率等。 政治法律制度、经济体制以及社会文化方面的制度;管理要 素主要指城市及城市企业发展战略的科学性、管理水平、管 理效率和作用。(尼日利亚) 开放性要素是指城市与区域内外(包括国内外)联系的状况。
4. 区域发展战略
4.3 区域发展战略的主要模式 空间发展战略模式 增长极模式、点轴开发模式、网络开发模式
雏形发育阶段
快速发育阶段
趋于成熟阶段
成熟发展阶段
珠三角的发展历程
4. 区域发展战略
4.3 区域发展战略的主要模式 核心-边缘结构发展模式 核心区域由一个城市或城市集群及 其周围地区所组成;边缘的界限由 核心与外围的关系来确定。 通过中心城市的辐射作用,使经济 核心区不断向外推移;并在核心区 外围不断地建设副中心,使核心地 区极化作用减弱。
选择因子; 建立指标体系; 根据指标判断现状; 程序和分配决策指南。
2. 城市竞争力
2.4 城市竞争力评价程序
3. 城市发展战略
3.1 内涵 城市发展战略是指在充分分析 城市发展的各种因素、条件、 变化趋势和国内外政治、经济 形势的基础上,制定较长时期 内城市发展的战略目标,并做 出关系城市经济、社会、建设、 可持续发展的根本策划和对策。 它是一种城市政策和发展的理 论研究,是城市长远发展的指 导方针,是城市管理的主要依 据,强调城市之间的竞争和协 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