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氏“五针法”治哮病(肺脾亏虚型) 中医教学课件

合集下载

《中医内科学》哮病-课件

《中医内科学》哮病-课件

为主,而病后所致者多以肺为

病机
病理因素以痰为主
脏腑阴阳失调,素体偏盛偏虚,对津 藏的运化失常,肺不能布散津液,脾 不能输化水精,肾不能蒸化水液,而 致凝聚成痰,若痰伏于肺则成为潜在 的病理因素
发作时的基本病理变化
为“伏痰”遇感引触,痰随气升,气 因痰阻,相互搏结,壅塞气道,肺管 狭窄,通畅不利,肺气宣降失常,引 动停积之痰,而致痰鸣如吼,气息喘 促
加减
肺气阴两虚为主者加黄芪、沙参、百合;肾阳虚为主 者,酌加补骨脂、仙灵脾、鹿角片、制附片、肉桂; 肾阴虚为主者加生地、冬虫夏草。另可常服紫河车粉 补益肾精
预防调护
注意保暖,防止感冒,避免因寒冷空气的刺激而诱发 根据身体情况,作适当的体育锻炼,以逐步增强体质,
提高抗病能力 饮食宜清淡,忌肥甘油腻,辛辣甘甜,防止生痰生火 避免海膻发物 避免烟尘异味 保持心情舒畅,避免不良情绪的影响 劳逸适当,防止过度疲劳 平时可常服玉屏风散、肾气丸等药物,以调护正气,
元·朱丹溪首创哮喘病名,在《丹 溪心法》一书中作为专篇论述, 并认为“哮喘必用薄滋味,专主 于痰”,提出“未发以扶正气为 主,既发以攻邪气为急”的治疗 原则
明·虞抟《医学正传》则进一 步对哮与喘作了明确的区别, 指出“哮以声响言,喘以气息 言”
西医学命名
支气管哮喘 喘息性支气管炎 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或其他急性肺部过敏性
疾患)引起的哮喘
病因病机
哮病的发生为痰伏于肺,每因外邪侵袭、饮食 不当、情志刺激、体虚劳倦等诱因引动而触发, 以致痰壅气道,肺气宣降功能失常
病因
外邪侵袭
体虚病后
外感风寒或风热之邪,未能及 素质不强,则易受邪侵
时表散,邪蕴于肺,壅阻肺气,
气不布津,聚液生痰

邵经明三穴五针法治疗哮喘哮病的发病机理,以针刺肺俞、大椎、风门穴

邵经明三穴五针法治疗哮喘哮病的发病机理,以针刺肺俞、大椎、风门穴

邵经明三穴五针法治疗哮喘哮病的发病机理,以针刺肺俞、大
椎、风门穴
邵经明三穴五针法治疗哮喘
哮病的发病机理,以针刺肺俞、大椎、风门穴为主,冠名以“五针法”,防治哮病。

五针法是指肺俞、大椎、风门三穴,因大椎是单穴,肺俞、风门为双穴,针刺五针而命名。

三主穴是通过长期临床验证,从多穴之中筛选出来的。

肺俞属足太阳膀胱经穴,是肺脏精气输注于背部的特定穴,具有调肺气、止咳喘、实腠理之作用。

大椎属督脉穴,是手足三阳经与督脉之交会穴,又称“诸阳之会”,督脉上通于脑,总督诸阳经,为阳脉之海,具有宣通一身阳气之功,故有宣阳解表,祛风散寒,理气降逆,宣肺平喘之效果。

风门属足太阳膀胱经穴,又是督脉与足太阳膀胱经之交会穴,该穴为风寒之邪侵袭人体之门户,故名风门。

针之可散风寒,泻邪热,调肺气,止咳平喘;灸之可振奋经气,实腠固表,预防感冒,用于治疗哮病,既有镇咳平喘之效,又可预防哮病之复发。

通过长期临床验证,三主穴同用,在哮病发作期,可使肺内气道阻力降低,喘息即时得到缓解;用于缓解期可使肺功能不断得到改善,以巩固远期疗效。

据临床观察,三主穴治疗单纯性支气管哮病,效果尤佳。

辨证配穴:外感诱发哮病配合谷;咳甚者配尺泽、太渊;脾虚痰多者配中脘、足三里;肾虚者配肾俞、关元、太溪;心悸者配厥阴俞、心俞,并注意与肾俞、关元、太溪交替选用;痰壅气逆者配天突、膻中;阴虚口舌干燥者配鱼际。

图解,看“邵氏五针法”治疗哮喘

图解,看“邵氏五针法”治疗哮喘

图解,看“邵氏五针法”治疗哮喘哮喘系宿痰伏肺,因外邪、饮食、情志、劳倦等因素,致气滞痰阻,气道挛急、狭窄而发病。

它是一种以发作时喉中哮鸣有声,呼吸困难,甚则喘息不得平卧为主要表现的反复发作性肺系疾病。

相当于西医支气管哮喘等。

本病的病情顽固,发病率高,已成为严重危害公众健康的问题。

基于哮喘的发病机理,河南邵氏针灸流派创始人邵经明教授集五十余年临床经验,提出以针刺肺俞(双)、大椎、风门(双)三穴为主治疗哮喘的方法,冠名以“五针法”。

一、诊断1.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发布《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ZYYXH/T4~49—2008)。

★发作时喉中哮鸣有声,呼吸困难,甚则张口抬肩,不能平卧,或口唇指甲紫钳,呈反复发作性。

★两肺可闻及哮鸣音,或伴有湿罗音。

★有过敏史或家族史。

★常因气候突变、饮食不当、情志失调、劳累等因素诱发。

发作前多有鼻痒、喷嚏、咳嗽、胸闷等先兆。

★理化检查:血嗜酸性粒细胞可增高;痰液涂片可见嗜酸细胞;胸部X线检查一般无特殊改变,久病可见肺气肿征。

(2)西医诊断:参照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哮喘学组2008年制定的《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

★反复发作喘息、气急、胸闷或咳嗽,多与接触变应原、冷空气、物理、化学性刺激以及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运动等有关。

★发作时双肺可闻及散在或弥漫性、以呼气期为主的哮鸣音,呼气相延长。

★上述症状和体征可经治疗缓解或自行缓解。

★除外其他疾病所引起喘息、气急、胸闷和咳嗽。

★临床表现不典型者(如无明显喘息或体征),应至少具备以下1项试验阳性:①支气管激发试验或运动激发试验阳性;②支气管舒张试验阳性FEV1增加≥12%,且FEV1增加绝对值≥200ml;③呼气流量峰值(PEF)日内(或2周)变异率≥20%。

符合上述1~4项或第4、5项者,可以诊断为哮喘。

2.证候诊断(1)发作期★冷哮证:喉中哮鸣有声,胸膈满闷,咳痰色白,面色晦滞,或有恶寒、发热、身痛。

中医哮病ppt课件

中医哮病ppt课件

病理因素:

病理因素以痰为主。 痰伏于肺,遇感引触。

痰的产生,主要在于脏腑阴阳失调,素体偏盛偏虚, 对津液的运化失常,肺不能布散津液,脾不能输化水 精,肾不能蒸化水液,而致凝聚成痰,若痰伏于肺则 成为哮病发病的潜在“夙根”。因各种诱因如气候、 饮食、情志、劳累等诱发,这些诱因每多错杂相关, 其中尤以气候变化为主。
三、范围
中医——是指发作性的痰鸣气喘疾病,属于痰 饮证的“伏饮”证。 西医——支气管哮喘、喘息性支气管炎、慢性 阻塞性肺气肿、肺原性心脏病、嗜酸粒细胞增 多症、心源性哮喘; 其他肺部过敏性疾病。
一、病因
肺 胀 病 因 病 机
外邪 侵袭
外感风寒或风热之邪未能 及时表散,邪蕴于肺, 或因吸人烟尘、花粉、 动物毛屑、异味气体等 壅阻肺气,气不布津, 聚液生痰。 影响肺气的宣降,津液凝 聚,痰浊内生。 脾失健运,痰浊内生, 上干于肺,壅塞气道。
病机关键:
• • 痰气搏结,壅阻气道,肺失宣降。
哮病发作时的基本病理变化为“伏痰”遇感引触, 痰随气升,气因痰阻,相互搏结,壅塞气道,肺管狭 窄,通畅不利,肺气宣降失常,引动停积之痰,而致 痰鸣如吼,气息喘促。
1、病变首先在肺:
因肺主气,开窍于鼻,外合皮毛,职司卫外, 为人身之藩篱。 故外邪从口鼻、皮毛入侵,每多首先犯 肺,以致肺之宣降功能不利,气逆于上而为咳 升降失常则为喘。 久则肺虚,肺之主气功能失常,影响呼 吸出入,肺气壅滞,还于肺间,导致肺气胀满 张缩无力,不能敛降。
发的目的。
二、沿革
1.《金匮要略》称之为“上气”:“咳而上气,喉中水 鸡声,射干麻黄汤主之。” 2.元· 朱丹溪创“哮喘”病名,阐明病机:哮专主于 痰”。 3.《医学正传》将哮与喘作了明确区分:“喘以气息言, 哮以声响言”。 4、张景岳认为哮有“夙根”,遇寒即发,或遇劳即发, 并增补了哮病的治疗措施 5.李用粹· 《证治汇补· 哮病》强调病机以痰为主:“哮 即痰壅即发者,因内有壅塞之气,外有非时之感,膈有 胶固之痰,三者相合,闭拒气道,搏击有声发为哮病”。

哮病(支气管哮喘)中医护理方案ppt医学课件

哮病(支气管哮喘)中医护理方案ppt医学课件

• 五、护理效果评价


谢谢
• 5.肺脾气虚证:宜食健脾补肺益气的食品,如南瓜、银耳、 山药等。食疗方:莲子银耳汤等。
• 6.肺肾两虚证:宜食补肺益肾的食品,如杏仁、黑豆、百 合等。食疗方:白果核桃粥等。
• (三)情志调理 • 1.进行心理疏导,耐心倾听患者的倾诉,避免不良情绪刺
激。
• 2.鼓励家属多陪伴患者,给予患者心理支持。 • 3.介绍疾病相关知识,积极配合治疗。 • 4.告知患者情志因素对疾病的影响。
穴。
• 7.遵医嘱拔火罐,取肺俞、膏盲、定喘、脾俞、肾俞等穴。 • 8.遵医嘱穴位贴敷,取肺俞、膏盲、定喘、天突等穴。 • 9.遵医嘱穴位按摩,取肺俞、膻中、中府、云门、孔最等
穴。
• (三)胸闷 • 1.观察胸闷的性质、持续时间、诱发因素及伴随症状等。 • 2.协助患者变换舒适体位。 • 3.遵医嘱穴位按摩,取膻中等穴。 • 4.遵医嘱耳穴贴压,取心、胸、神门、小肠、皮质下等穴。
• (1)使用吸入剂的注意事项
1、吸入药物时取坐位,指导患者正确使用吸入装置,保 证嘴包住吸入制剂的吸嘴。
2、指导患者正确的呼吸方法,用力呼气后再用口尽力吸 入,确保药物充分发挥药效。
3、使用含激素类药物后应及时漱口,避免激素残留在口 腔引起真菌感染。
• (二)特色技术 • 1.耳穴贴压(详见附录2)。 • 2.穴位按摩(详见附录2)。 • 3.拔火罐(详见附录2)。 • 4.穴位贴敷(详见附录2)。 • 5.中药泡洗(详见附录2)。 • 6.中药离子导入(详见附录2)。
• 2.取适宜体位,可高枕卧位、半卧位或端坐 位。
• 3.遵医嘱耳穴贴压,取平喘、肺、肾上腺、 交感等穴。
• 4.遵医嘱穴位按摩,取中府、云门、孔最、 膻中等穴。

《中医内科学》哮病-ppt课件全文

《中医内科学》哮病-ppt课件全文
哮病:为诱因引动宿痰,痰阻气道,气道挛急, 肺失肃降而成,是一种发作性的痰鸣气喘疾病。
联系:哮病反复发作,可向肺胀转化。
四辨证论治:
(一)、辨证要点
①首辩已发、未发:
已发——平静时突发胸部满闷,呼吸喘促,喉中哮鸣,伴咳嗽, 咯痰不利,甚则张口抬肩,唇甲青紫,额汗,心悸、烦躁不宁。
未发——可无明显的症状与体征;或仅有轻微的咳嗽、咯痰、呼 吸紧迫等;日久反复发作,可见气喘、咳嗽、咯痰、呼吸时喉间 哮鸣有声、自汗、畏风、神疲形衰、腰酸浮肿。
发时攻邪治标,祛痰利气
热痰——清化肃肺 风痰为患——祛风涤痰
平时应扶正治本
辨其阴阳 区别脏腑
寒热错杂——温清并施 阳虚——温补
阴虚——滋养 补肺 健脾 益肾
注意事项
反复发作,发时正虚邪实,兼顾治疗,不可拘泥于攻邪。 注意治痰。 慎用辛散,汗出伤正,易致复发。 缓解期补益肺肾,可减轻或减少其发作。
(三)分型施治
治法:祛风涤痰,降气平喘。
主方:三子养亲汤加味
常用药:
白芥子、苏子、莱菔子、麻黄、杏仁、僵蚕、厚 朴、半夏、陈皮、茯苓。
5、虚哮
症状:喉中哮鸣如鼾,声低,气短息促,动则喘 甚,发作频繁,甚则持续喘哮,口唇爪甲青紫, 咯痰无力,痰涎清稀或质粘起沫,面色苍白或颧 红唇紫,口不渴或咽干口渴,形寒肢冷或烦热, 舌质淡或偏红,或紫黯,脉沉细或细数。 证机概要:哮病久发,痰气瘀阻,肺肾两虚,摄 纳失常。 治法:补肺纳肾,降气化痰。 主方:平喘固本汤加减。 常用药:
哮病
一概述:
(一)涵义:
哮病是一种发作性的痰鸣气喘疾患。发时喉中 有哮鸣声,呼吸气促困难,甚则喘息不能平卧。
原因是宿痰伏肺,遇诱因或感邪引触,以致痰阻 气道,肺气宣降功能失常。从解剖角度看,由于 气道挛急所致。

哮病课件PPT课件

哮病课件PPT课件
03
哮病的病因包括外感六淫、饮食不节、情志失 调等,病机以痰饮内伏、气道壅塞为主。
02
哮病在中医理论中属于“肺系疾病”的范畴,与 肺、脾、肾等脏腑功能失调有关。
04
哮病的治疗原则是祛邪扶正、标本兼顾,根据 病情的不同阶段,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
哮病的西医定义
哮病是一种慢性 呼吸道疾病,主 要表现为反复发 作的喘息、气促、 胸闷等症状。
哮病的中西医结合治疗
01
02
03
04
中医理论:哮病 分为寒哮、热哮、 虚哮、实哮等类 型,治疗方法各 不相同。
西医治疗:主要 采用抗炎、平喘、 抗过敏等药物进 行治疗。
中西医结合治疗: 根据患者的具体 病情,采用中西 医结合的方法进 行治疗,提高疗 效。
预防措施:避免 接触过敏原、保 持良好的生活习 惯、加强锻炼等。
Simple & Creative
哮病课件
汇报人:_
Contents
目录
01. 哮病的定义和概述
04. 哮病的治疗和预防
02. 哮病的发生原因和机制
03. 哮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05. 哮病的康复和调护
06. 哮病的现状和前景
Part One
哮病的定义和概述
哮病的中医定义
01
哮病是一种发作性的呼吸道疾病,以呼吸急促、 喉中哮鸣为主要症状。
心源性哮喘:哮病与心 源性哮喘的鉴别诊断主 要在于哮病发作时是否 有哮鸣音、哮病发作的 持续时间以及哮病发作 时是否有心悸、胸闷等 症状。
01
02
03
04
Part Four
哮病的治疗和预防
பைடு நூலகம்
哮病的治疗原则
控制症状:使用支气管扩张剂、抗炎药等药物缓解哮喘症状 预防发作:避免接触过敏原、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等 长期治疗:使用吸入性糖皮质激素等药物进行长期控制 紧急治疗:使用支气管扩张剂、抗炎药等药物进行紧急治疗,防止病情恶化

邵氏五针法治疗哮病

邵氏五针法治疗哮病

邵氏五针法治疗哮病(041600)山西省洪洞县中医医院针灸科蔡晓刚哮病是一种常见的反复发作、不易根治的慢性顽固性疾病,其病机不外正气虚而邪气实。

正气虚是指肺、脾、肾机能减退,邪气实指内伏痰饮、瘀血,外感六淫和其他各方面不良刺激。

初病者,其病在肺;病程日久,反复发作,则病及脾肾,但仍关乎肺。

本病常在夜间和(或)清晨发作、加剧。

随着工业水平的提高,空气污染日益加重,哮病在世界范围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呈增加趋势。

全世界1.5亿~2.0亿人罹患哮病,每年死于哮病的人达18万之多。

哮病的防治成为人们关心的话题。

基于哮病的病机,河南中医学院三附院邵经明教授独创“五针法”,该法以中医理论为基础,在经络学说指导下,选取肺俞(双)、大椎、风门(双)三穴为主,运用针刺操作等,调整肺脏的功能,以改善呼吸功能的失调状态,达到止咳平喘的作用。

肺俞调肺气,止咳喘,实腠理;大椎宣阳解表,祛风散寒,理气降逆,宣肺平喘;风门散风寒,泻邪热,调肺气,止咳平喘。

三穴同用治疗哮喘,既有镇咳平喘之效,又可预防哮喘之复发。

在缓解期可使肺功能得到不断的改善,并且有着持久的远期疗效。

诊断标准一、中医标准(1)发作时喉中哮鸣有声,呼吸困难,甚则张口抬肩,不能平卧,或口唇指甲紫绀。

(2)呈反复发作性。

常因气候突变、饮食不当、情志失调、劳累等因素诱发。

发作前多有鼻痒、喷嚏、咳嗽、胸闷等先兆。

(3)有过敏史或家庭史。

(4)两肺可闻及哮鸣音,或伴有湿哆音。

(5)血嗜酸性粒细胞可增高。

(6)痰液涂片可见嗜酸性粒细胞。

(7)胸部X线检查一般无特殊改变,久病可见肺气肿征。

缓解期辨证分型:①肺虚证:畏寒,自汗,气短声低,极易感冒,每因天气变化而诱发,舌淡、苔薄白,脉细弱;②脾虚证:常咳嗽痰多,食少脘痞,便溏,倦怠,舌质淡、苔薄腻或白滑,脉细软;③肾虚证:平时气短,动则喘促,腰酸肢软,畏寒肢冷,面色苍白、舌淡苔白,脉沉细。

二、西医诊断标准(1)反复发作喘息,呼吸困难,胸闷或咳嗽,多与接触变应原、冷空气、物理;化学性刺激、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运动等有关。

中医内科哮病详解精品PPT课件

中医内科哮病详解精品PPT课件

病机—宿根学说
宿根学说的证据:
反复发作、症状相似、诱因相同、有季节性。
宿根学说的内容:
1.痰:
肺不能布散津液
脾不能转输精微 }聚液成痰,伏藏于肺
肾不能蒸化水液

诱因引触

壅塞气道,
痰随气升,气因痰阻,痰气搏结, 肺失宣降,痰随气动→痰
病机—宿根学说
2.虚
气虚 阳虚} 阴虚
肺脾肾等脏腑虚弱, 卫外不固,遇劳而发, 持续不解。
治疗原则
治标:祛痰利气(温化宣肺、清化肃肺、 去壅泻肺)
疏风解痉(祛风化痰)
治本:扶正固本(温补、滋养、补肺、


脾、益肾)
攻补兼施:“然久发者,气无不虚…… 若攻之太过,未有不致日甚而危者。”
《景岳全书·喘促》
分证论治—发作期
1. 寒哮 主症:呼吸急促,喉中哮鸣有声,胸膈满闷
如塞。 兼次症:咳不甚,痰少咯吐不爽,或清稀呈
缓解期不能如常。 哮病反复发作可以发展为肺胀。
辨证要点
1. 辨已发未发 症状
发作期:…… 缓解期:……
辨证要点
2. 辨证候虚实 实:呼吸困难、呼气延长、喉中痰鸣、
痰粘量少、咯吐不利、张口抬肩、不能平 卧、端坐俯卧、胸闷窒塞、烦躁不安、或 伴寒热、苔腻脉实。
虚:气短声低、动则尤甚、喉中轻度 哮鸣、咯痰清稀、自汗恶风、食少便溏、 腰酸耳鸣。
咳吐,发则寒热,背痛腰疼,目泣自出,其人振振身瞤剧, 必有伏饮。” 哮喘的名称最早见于宋·王执中的《针灸资生经》,经元 代朱丹溪认定,正式从其他病名中分离出来,成为一个独 立的病名。
明·虞抟《医学正传》:“哮以声响名,喘以气息言”。 “喘促喉中如水鸡声者,谓之哮;气促而连续不能以息者, 谓之喘。”

中医内科学.哮病PPT课件

中医内科学.哮病PPT课件

缓解期
肺 脾 气 虚 证 肺 肾 两 虚 证
(三)分型施治
1发作期 ①冷哮证 症状:喉中哮鸣如水鸡声,呼吸急促, 喘憋气逆,胸膈满闷如塞,咳不甚,痰少咯 吐不爽,色白而多泡沫,口不渴或渴喜热 饮,形寒怕冷,天冷或受寒易发,面色青晦, 舌苔白滑,脉弦紧或浮紧。

证机概要:寒痰伏肺,遇感触发,痰升 气阻,肺失宣畅。 治法:宣肺散寒,化痰平喘。 主方:射干麻黄汤加减。
喉中哮鸣,呼吸急促, 胸膈烦闷,咳嗽,咯痰
哮病

痰粘色黄,口干欲饮, 烦躁大便偏干,舌苔黄 舌尖边红
发热,恶寒,无汗, 身痛,舌苔白腻,脉紧
痰热
风寒
痰热壅肺,复感风寒, 客寒包火,肺失宣降 痰气搏击。 疏风散寒 清热化痰
宣肺平喘
解表散寒, 清化痰热 宣肺定喘。
麻黄干姜桂枝细辛 麻黄干姜细辛 半夏石膏
肾虚
虚火灼津 上壅于肺 阳虚水泛 上客于肺
(四)病机要点:

①病位:肺、与脾肾


②基本病机:肺失宣肃 痰气搏击 。
③病性:发作期以邪实为主、缓解期以正 虚为主总属正虚邪实
(五)转归:
哮病是一种反复发作、缠绵难愈的疾病。
年轻患者,可终止发作;中老年体弱患者,不
易根治。
三、诊断与鉴别诊断:

寒包 热哮
饮食
痰阻气道 发作 搏击有声
迁 延 日 久
虚哮
病后(肺虚) 肺气耗损 气不布津
起居体虚(肾亏) 阴虚火旺灼津
阳虚水泛
缓解期
(三)二者概述
外邪侵袭 邪客于肺 肺 肺不布津 脾失健运 饮食不当 脾 水湿内停 肾不主水 痰(宿根) 宿痰伏肺 肺失宣肃
大病久病 禀赋不足

针灸治疗肺脾亏虚型哮病.优秀精选PPT

针灸治疗肺脾亏虚型哮病.优秀精选PPT
其初病者,病位在肺;病程日久,反复发作, 则病及脾肾,但仍关于肺。
2021/6/21
12
【中医诊断标准】 ❖
(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994年颁布,1995年实施的
《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
❖ 1.诊断依据
❖ (1)发作时喉中哮鸣有声,呼吸困难,甚则张口抬肩,不能平
舌质红卧,苔,黄腻或,脉口滑数唇。 指甲紫绀。
大椎——宣通肺气、平喘降逆;
4 用药时——精针药兼施,工内外同治 (4)除外其它疾病所引起的喘息、气急、胸闷和咳嗽。
2021/6/21
5
座右铭
《大医精诚》“凡大医治病,必当安 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 愿普救含灵之苦。”源自2021/6/216
参编第二、三版全国高等中医院校教材《针灸学》、 《各家针灸学说》等。
(3)有过敏史或家庭史。
(3)有过敏史或家庭史。 1生❖9。11年出生,河南省西华县人,幼读私塾,16岁时,曾拜清末举人郭玉璜老中医门下学习中医,之后又受教于现代针灸名家承淡安先 (4)两肺可闻及哮鸣音,或伴有湿罗音。 (7)胸部X线检查一般无特殊改变,久病可见肺气肿征。
(❖2)发作时在双肺可闻及散在或弥漫性,以呼气相为主的哮鸣音,呼气相延长。
3
学术思想
2021/6/21
4
1.诊病时——重病证合参,求诊断精确 (3)脾虚证:常咳嗽痰多,食少脘痞,便溏,倦怠,舌质淡,苔薄腻或白滑,脉细软。
(1)发作时喉中哮鸣有声,呼吸困难,甚则张口抬肩,不能平卧,或口唇指甲紫绀。 或有恶寒、发热、身痛。
风门——祛邪平喘、预防感冒。
2.针灸用穴时——穴精力方专,背俞脏腑康 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内因——七情(喜怒忧思悲惊恐)所伤、饮食劳倦

哮病(支气管哮喘)中医护理方案ppt医学课件

哮病(支气管哮喘)中医护理方案ppt医学课件

• 三、中医特色治疗护理 • (一)药物治疗 • 1.内服中药。 • (1)寒哮证服用中药汤剂宜热服,热哮证宜偏凉服。补
虚汤药宜温服。服用含麻黄的中药时,注意观察患者汗出 及生命体征变化情况。
• (2)其他详见附录1。
• 2.注射给药(详见附录1)。 • 3.外用中药(详见附录1)。 • 4.用药注意事项。
• 2.取适宜体位,可高枕卧位、半卧位或端坐 位。
• 3.遵医嘱耳穴贴压,取平喘、肺、肾上腺、 交感等穴。
• 4.遵医嘱穴位按摩,取中府、云门、孔最、 膻中等穴。
• 5.遵医嘱拔火罐,取肺俞、膏肓、定喘等穴。 • 6.遵医嘱穴位贴敷,取肺俞、天突、天枢、
定喘等穴,三伏贴效果尤甚。
• 7.遵医嘱中药泡洗。 • 8.遵医嘱中药离子导入。
• (1)使用吸入剂的注意事项
1、吸入药物时取坐位,指导患者正确使用吸入装置,保 证嘴包住吸入制剂的吸嘴。
2、指导患者正确的呼吸方法,用力呼气后再用口尽力吸 入,确保药物充分发挥药效。
3、使用含激素类药物后应及时漱口,避免激素残留在口 腔引起真菌感染。
• (二)特色技术 • 1.耳穴贴压(详见附录2)。 • 2.穴位按摩(详见附录2)。 • 3.拔火罐(详见附录2)。 • 4.穴位贴敷(详见附录2)。 • 5.中药泡洗(详见附录2)。 • 6.中药离子导入(详见附录2)。
• (三)物理治疗 • 1.胸背部叩击。 • 2.有效咳嗽。 • (四)呼吸功能锻炼 • 1.腹式呼吸。 • 2.缩唇呼吸。 • 3.呼吸吐纳功。
• 四、健康指导
• (一)生活起居
• 1.寒哮患者病室宜阳光充足,温度宜偏暖,避风寒;热哮 患者病室应凉爽通风。
• 2.在心肺康复锻炼基础上增加:太极拳、八段锦等;可做 腹式呼吸、缩唇呼吸和呼吸吐纳功,以提高肺活量,改善 呼吸功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适应证及禁忌证
• 适应证 • 符合西医支气管哮喘的诊断标准要求,且符合中医哮病的
诊断标准要求者,辨证属于肺脾亏虚型,诊断明确,年龄 在18岁~65岁之间。 • 禁忌证 • 一、合并有肺心病、肺结核、支气管扩张、肺癌及心脑血 管、肝、肾和造血系统等严重危及生命的原发性疾病以及 精神病患者。 • 二、可造成气喘及呼吸困难的其他疾病患者。 • 三、施针局部有感染、溃疡、瘢痕、肿瘤的患者。
阳性 ①支气管激发试验或运动试验阳性;②支气管扩张试验阳性;③最大呼 气流量(PEF)日内变异率或昼夜波动率&ge 20%。 • (5)排除其他疾病所引起的喘息、胸闷和咳嗽。 • 临床分期及病情的评价 • 根据临床表现,支气管哮喘可分为急性发作期和缓解期。缓解期或称非急性 发作期,系指经过治疗或未经治疗症状、体征消失,肺功能恢复到急性发作 前水平,并维持4周以上。非急性发作期病情的总评价 许多哮喘患者即使没 有急性发作,但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总是不同频度和(或)不同程度地出现症 状(喘息、咳嗽、胸闷),因此需要根据就诊前临床表现、肺功能以及为控 制其症状所需用药对其病情进行总的评价。
技术操作方法
• 一、器械准备:选用直径0.35毫米的针灸针。
• 二、详细操作步骤

取穴 按第6版统编教材《针灸学》的取穴标准取穴。主穴 肺俞(双)、
大椎(双)、风门(双)。配穴 咳甚配尺泽、太渊;痰多配足三里、中脘;
体虚易感冒配足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里。
• 三、操作方法
• ①体位 采取端坐位,体弱或怕针者可取侧卧位。
• ②消毒 进针前先于施术部位用75%酒精棉球常规消毒,然后进行针刺操作
• ③进针 大椎、中脘、尺泽采用直刺,选用1.5寸长毫针,胖人刺入1.2 寸,瘦人刺入1寸。肺俞、风门均直刺,选用1寸长毫针,胖人刺入0.8
寸,瘦人刺入0.5寸。太渊直刺,选用1寸长毫针,胖人刺入0.5寸, 瘦人刺入0.3寸。足三里直刺,选用2寸长毫针,胖人刺入1.5寸,瘦 人刺入1.2寸。
• ⑤拔罐 针后于大椎、肺俞之间加拔大号火罐,留罐10分钟。
• 四、关键技术环节 • 选取穴位要准确。 • 掌握针刺深度,行针时根据针刺部位,上下提插幅度为0.3~0.
5寸,向前向后捻转角度在360° 以内。一般向下插时,拇指向前 ,向上提时,拇指向后,对敏感者上述动作操作3次,一般患者操作 5~6次。每日针1次,每次留针30分钟,每隔10分钟行针1次 。治疗结束后,嘱患者避风寒。 • 五、注意事项 • 针刺前一定要安慰患者,使其放松。操作中,若患者有情绪波动,需 安慰,休息后方可操作。患者若年龄大、体质弱,针刺手法要轻柔, 刺激力度要小。
邵氏“五针法”治哮病(肺脾亏虚型)
主讲人:范绍荣
• 二、西医诊断标准 • (1)反复发作喘息,呼吸困难,胸闷或咳嗽,多与接触变应原、冷空气、
物理;化学性刺激、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运动等有关。
• (2)发作时双肺可闻及散在或弥漫性,以呼气相为主的哮鸣音,呼气相延 长。
• (3)上述症状可经治疗缓解或自行缓解。 • (4)对症状不典型者(如无明显喘息或体征),应至少具备以下1项试验
• 因该法以针刺背部腧穴为主,医者在操作时一定要严格执行操作规程 ,以防刺伤肺脏,形成气胸。
• 凡易于引起哮病发作的致敏物质,如烟、酒、糖、醋、蒜、油、虾、 蟹等及其他过敏物,应当禁忌。
• ④行针 肺俞、大椎、风门、中脘、尺泽、足三里行针时均采用提插捻转相结 合手法;太渊行针时以捻转为主,提插为辅的手法。行针时根据针刺部位, 上下提插幅度为0.3寸~0.5寸,向前向后捻转角度在360° 以内。
一般向下插时,拇指向前,向上提时,拇指向后,对敏感者上述动作操作3 次,一般患者操作5~6次。每次留针30分钟,每隔10分钟行针1次, 在得气基础上采用提插捻转补法操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