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奕乾《普通心理学》(第4版)配套题库【课后习题】第4章~第6章【圣才出品】
叶奕乾《普通心理学》(第4版)(课后习题 能力)【圣才出品】
第17章能力一、名词解释1.能力答:能力是指人们成功地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需具备的个性心理特征。
能力和活动紧密联系着。
人的能力在活动中形成、发展和表现出来的,从事某种活动又必须以一定的能力为前提。
能力是个人成功的完成某种活动的必要条件。
能力有两种涵义,包括一个人的实际能力和一个人的潜在能力。
2.智力答:通常将一般能力的综合体视为智力。
韦克斯勒认为智力是指使个人有目的地行动、合理地思考、有效地应付环境的一种综合能力。
中国多数心理学家认为,是个体顺利从事某种活动所必需的各种认知能力的有机结合;是一种综合的心理能力,是进行学习、处理抽象概念、应对新情境和解决问题以适应新环境的能力。
3.才能答:才能是指为了成功地完成某种活动,多种能力的完备结合。
例如,教师要有较敏锐的观察力、流畅的语言表达力、严谨的思维能力和科学的组织管理能力。
这些能力的结合就是教师的才能。
才能的高度发展就是天才,它是多种能力最完备的结合,使人能够创造性的完成某种或多种活动。
4.一般能力答:一般能力又称普通能力,是指大多数活动所共同需要的能力,是人所共有的最基本的能力。
它适用于广泛的活动范围,符合多种活动的要求,并保证人们比较容易和有效地掌握知识。
一般能力和认识活动紧密地联系着。
观察力、记忆力、注意力、想象力和思维力都是一般能力。
一般能力的综合体就是通常说的智力。
5.特殊能力答:特殊能力又称专门能力,是某项专门活动所必须的能力。
它只在特殊活动领域内发生作用,是完成有关活动必不可少的能力。
一般认为:数学能力、音乐能力、绘画能力、体育能力、写作能力等都是特殊能力,一个人可以具有多种特殊能力,但其中有一两种特殊能力占优势。
6.创造能力答:创造能力指产生新思想,发现和创造新事物的能力。
创造能力是成功地完成某种创造性活动所必需的条件,在创造能力中创造思维和创造想象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7.吉尔福特的智力三维结构模型答:智力三维结构模型是美国心理学家吉尔福特对人格特质及智能进行大量因素分析研究而提出的一种智力结构理论。
叶奕乾《普通心理学》(第4版)(课后习题 心理的发生和发展)【圣才出品】
第3章心理的发生和发展一、名词解释1.反映答:反映是指物质与物质相互作用并留下痕迹的过程,是一切物质形态所具有的共同特性。
反映特性受物质本身的性质和外界环境的影响而有所不同,因此物质之间相互作用的形式也不断变化。
随着物质运动形式从低级向高级过渡,反映的形式也从低级向高级发展。
但是高级的反映形式是以低级的反映形式为基础,它含有低级的反映形式,又不等同于低级的反映形式,具有自己的反映特点。
2.意识答:意识是指人以感觉、知觉、记忆和思维等心理活动过程为基础的系统整体,对自己身心状态与外界环境变化的觉知和认识。
意识是人类所特有的心理现象,是人在劳动中,在用语言同他人进行交往的过程中,在社会历史条件的作用下形成的。
意识分为自我意识和对周围环境的意识。
3.自我意识答:自我意识是指人对于自身内心世界的有意识的反映,包括自己的感知、思考和体验、愿望和动机以及客观事物与自身利害关系的反映,是借助于思维活动来实现的。
4.意识的觉知性答:意识的觉知性是指人对外部刺激和自身内部心理状态的了解,表现为人不仅能意识到客观事物的存在,也能意识到自身存在,自己心理活动与行为表现和谐与否,以及自己对他人和客观事物所抱有的态度、从事的行为和行为的后果。
5.意识的能动性答:意识的能动性功能是指人积极主动地反映和改造客观世界的能力。
意识的能动性功能表现在意识活动的目的性和计划性、意识活动的创造性和意识的前进性三个方面。
二、问答题1.试述动物心理的发生和发展。
答:(1)动物心理的发生在物质发展的不同阶段,动物心理发生的不同反映形式有:①无生命物质的反映形式无生命物质具有最简单的反映形式,只具有物理的、机械的、化学的反映形式。
②生物的反映形式感应性是指生物有机体以其自身的活动或状态对直接影响机体生命的刺激的应答性反应,是有生命物质特有的,与无机物完全不同的、全新的生物反映形式。
感性性使生物体才能得以和周围环境保持平衡,维持其新陈代谢机能的正常进行,使个体得以生存和种系的发展。
叶奕乾《普通心理学》(第3版)课后习题-第4章 注 意【圣才出品】
第4章 注 意一、简释下列名词1.注意答:注意通常指选择性注意,即注意有选择地加工某些刺激而忽视其他刺激的倾向。
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
2.无意注意答:无意注意指事先没有预定目的,也不需要作意志努力的注意。
这种注意的产生和维持,不是依靠意志努力,而是人们自然而然地对那些强烈的、新颖的和感兴趣的事物所表现的心理活动的指向和集中。
它往往在周围环境发生变化时产生的。
动物也有无意注意,它是注意的一种初级表现形式。
3.有意注意答:有意注意指有预定目的,需要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
有意注意主动地服从于既定的目的任务,它受人的意识的自觉调节和支配。
有意注意的客体不易吸引人的注意,但又是应当去注意的事物。
因此,要使意识集中在这种对象上就必须有一定的意志努力。
4.有意后注意 答:有意后注意是指事前有预定的目的,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
有意后注意是注意的一种特殊形式。
它一方面类似于有意注意,因为它和自觉的目的、任务相联系着;另一方面类似于无意注意,因为它不需要人的意志努力。
5.定向反射 答:定向反射是由情境的新异性引起的一种复杂而又特殊的反射,它是注意最初级的生理机制,包括身体的一系列的变化,这些变化有助于提高感官的感受性,并能动员全身的能量资源以应付个体面临的活动任务。
6.优势兴奋中心 答:优势兴奋中心是人在注意某些事物时,在大脑皮层相应区域产生的对当前刺激进行分析和综合的核心。
它具有适度的兴奋性,旧的暂时神经联系容易恢复,新的暂时神经联系容易形成和分化,因此能够充分揭露注意对象的意义和作用,对客观事物产生清晰和完善的反映。
当大脑皮层一定区域产生一个优势兴奋中心时,邻近的区域就处于不同程度的抑制状态,落在这些抑制区域的刺激,就不能引起应有的兴奋,因而得不到清晰的反映。
优势兴奋中心的转移就是注意转移的生理机制。
7.注意的稳定性答:注意的稳定性是指对同一对象或同一活动上注意所能持续的时间。
这是注意在时间上的特征,可以用某一时间范围内工作效率的变化来表示。
叶奕乾《普通心理学》(第4版)(课后习题 性格)【圣才出品】
第16章性格一、简释下列名词1.性格答:性格是指性格是人在对现实的稳定的态度和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中所表现出来的个性心理特征。
性格是一个人的许多性格特征所组成的统一体。
性格特征表现在人对现实的态度和行为方式中。
性格是稳定的,但又有一定可塑性。
它是具有核心意义的个性心理特征。
个人对现实的态度和行为方式是与他的意识倾向和世界观紧密相连的,体现了人的本质属性。
人的性格具有社会历史制约性。
性格最能表现一个人的个性差异。
2.性格特征答:性格特征是指性格各个不同方面的特征。
主要有四个方面的特征:性格的态度特征,主要是在处理各种社会关系方面的性格特征;性格的意志特征,是指人在对自己行为的自觉调节方式和水平方面的性格特征;性格的情绪特征,是指人在情绪活动时在强度、稳定性、持续性和主导心境等方面表现出来的性格特征;性格的理智特征,是指人在认知过程中的性格特征。
3.性格的态度特征答:性格的态度特征,主要是,在处理各种社会关系方面的性格特征。
性格的态度特征主要有,对社会、集体和他人的态度的特征;对工作和学习的态度的特征;对自己的态度的特征。
4.性格的意志特征答:性格的意志特征,是指人在对自己行为的自觉调节方式和水平方面的性格特征,主要有,对行为目的明确程度的特征;对行为的自觉控制水平的特征;在长期工作中表现出来的特征;在紧急或困难情况下表现出来的特征。
5.性格的情绪特征答:性格的情绪特征,是指人在情绪活动时在强度、稳定性、持久性和主导心境等方面表现出来的性格特征,主要有,情绪强度特征;情绪稳定性特征;情绪持久性特征;主导心境特征。
6.性格的理智特征答:性格的理智特征,是指人在认知过程中的性格特征。
人的认知水平的差异称为能力特征,人的认知活动特点与风格称为性格的理智特征,主要有,感知方面的性格特征;记忆方面的性格特征;想象方面的性格特征;思维方面的性格特征。
7.性格类型论答:性格的类型论是一种性格分类的理论,是指用人的一种或少数几种主要的特质来说明人的性格,其实质是强调性格类型之间的质的差异。
叶奕乾《普通心理学》(第4版)(章节题库 气质)【圣才出品】
第15章气质一、单项选择题1.()是指心理活动表现在强度、速度、稳定性和灵活性等方面的心理特征。
A.个性B.气质C.性格D.人格【答案】B【解析】气质是表现在心理活动的强度、速度、灵活性与指向性等方面的一种稳定的心理特征,即我们平时所说的脾气、秉性。
人的气质差异是先天形成的,受神经系统活动过程的特性所制约,无好坏之分。
2.气质类型的体液说的提出者是()。
A.冯特B.荣格C.巴甫洛夫D.希波克里特【答案】D【解析】古希腊医生希波克里特认为,人体内部有血液、黏液、黄胆汁和黑胆汁四种体液。
根据何者在人体体液的混合中更占优势,可以将人分为多血质、胆汁质、黏液质和抑郁质四种气质类型。
3.气质的高级神经活动类型说的提出者是()。
A.冯特B.荣格C.巴甫洛夫D.希波克里特【答案】C【解析】巴甫洛夫认为,气质是人的高级神经活动多维特性的反映。
他提出大脑皮质神经过程即兴奋和抑制具有三个基本特性:强度、灵活性和平衡性。
巴甫洛夫根据神经过程这三个基本特性的不同组合,把神经系统分成四种基本类型:强而平衡、灵活型(活泼型),相当于多血质;强而平衡、不灵活型(安静型),相当于黏液质;强而不平衡型(不可遏止型),相当于胆汁质;弱型,相当于抑郁质。
4.()主要是先天的。
A.气质B.性格C.能力D.动机【答案】A【解析】气质是表现在心理活动的强度、速度、灵活性与指向性等方面的一种稳定的心理特征。
即我们平时所说的脾气、秉性。
人的气质差异是先天形成的,受神经系统活动过程的特性所制约。
5.孤僻、迟缓、体验深刻主要是()的特征。
A.多血质B.黏液质C.胆汁质D.抑郁质【答案】D【解析】抑郁质性的人情绪体验深刻、细腻持久,情绪抑郁、多愁善感,思维敏锐、想像丰富,不善交际、孤僻离群,踏实稳重、自制力强,但他们的行为举止缓慢,软弱胆小,优柔寡断。
6.活泼好动、热情、外露,具有很强的可塑性,主要是()的特征。
A.多血质B.黏液质C.胆汁质D.抑郁质【答案】A【解析】多血质的人情感丰富、外露但不稳定,思维敏捷但不求甚解,活泼好动、热情大方、善于交往但交情浅薄,行动敏捷、适应力强;他们的弱点是缺乏耐心和毅力,稳定性差,见异思迁。
叶奕乾《普通心理学》(第4版)(章节题库 个性和个性倾向性)【圣才出品】
第14章个性和个性倾向性一、单项选择题1.下列对需要的论述错误的是()。
A.需要是对有机体内部不平衡状态的反映,表现为有机体对内外环境条件的需求B.需要不一定具有对象C.人的需要是不断发展的,人的需要永远不会停留在一个水平上D.需要是推动有机体活动的动力和源泉【答案】B【解析】需要是有机体内部的一种不平衡状态,表现在有机体对内部环境或外部生活条件的一种稳定的要求,并成为有机体活动的源泉。
需要总是指向能满足某种需要的客体或事件,即追求某种客体,并从客体中得到满足。
没有客体、没有对象的需要,不指向任何事物的需要是不存在的。
2.人们在丰衣足食之后,还要进行各种各样的文体活动,这不是()。
A.自然需要B.社会需要C.获得性需要D.精神需要【答案】A【解析】按照需要的起源可以把它分为自然需要和社会需要。
自然需要也称为生物学需要,是我们的生理和生存的需要。
社会需要是人类特有的需要,如劳动的需要、交往的需要、成就的需要、社会赞许的需要、求知的需要等。
这些需要反映了人类社会的要求,对维系人类社会生活、推动社会进步有重要的作用。
社会需要,因为是在社会中学习培养起来的,一般也就是精神需要和获得性需要。
3.一些自愿到边远贫困地区支教的志愿者的行为说明()。
A.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是错误的B.生理和安全的需要并不具有最强大的力量C.低级需要和高级需要并不是绝对对立的D.不同的人对低级需要的需求是不同的【答案】C【解析】马斯洛认为在人类历史上,那些为实现理想和事业胜利而不惜牺牲一切,甚至牺牲自己生命的人,是不考虑自己的生理需要和安全需要的,即低级需要和高级需要并不是绝对对立的。
4.动机与工作效率之间的关系遵循耶克斯一多德森定律,也就是说()。
A.动机与工作效率之间的关系呈现出一个U形曲线关系B.中等强度的动机具有最高的工作效率C.动机越强,工作效率也越高D.不同的任务具有相同的最佳动机水平【答案】B【解析】心理学家耶克斯和道德森的研究表明,各种活动都存在一个最佳的动机水平。
叶奕乾《普通心理学》(第4版)(章节题库 意志)【圣才出品】
第12章意志一、单项选择题1.()是人类意识能动性的集中体现。
A.思维B.知觉C.意志D.情感【答案】C【解析】意志是指自觉地确定目的、并为实现目的而自觉支配和调节行为的心理过程。
人不仅能认识世界,对事物产生肯定或否定的情感,而且能在自己的活动中有目的、有计划地改造世界,这种自觉的能动性是人和动物的本质区别,是人的主观能动性的集中体现。
2.在下列选项中,属于意志行动前提的是()。
A.克服困难B.目的性C.随意运动D.创造性【答案】B【解析】意志行动是一种有目标的活动。
人们首先确定某种目标,并以这种目标来调节行为,这是意志行为的前提。
3.“左右为难”、“进退维谷”所描述的心理冲突是()。
A.双趋冲突B.双避冲突C.趋避冲突D.多重趋避冲突【答案】B【解析】双避冲突(回避—回避型冲突型)是个体必须对同时出现的两个具有同样强度的负面目标进行选择时产生的心理冲突。
4.有人欲跳槽到新的单位,是由于新单位有高薪和优厚福利条件,但是,工作性质和人际关系不容易适应。
若留在原单位,有习惯的工作环境和良好人际关系,但是,经济收入和福利待遇较差。
这种心理冲突是()。
A.双趋冲突B.双避冲突C.趋避冲突D.多重趋避冲突【答案】D【解析】多重趋避冲突(多重接近—回避型冲突)是由于面对两个以上或多个既对个体具有吸引力又遭个体排斥的目标或情境而引起的心理冲突。
5.个体意志行为特点构成的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总和是()。
A.意志特征B.意志行为C.意志品质D.意志过程【答案】C【解析】意志品质是指构成一个人行为特点的稳定因素的总和。
意志品质主要包括自觉性、果断性、坚韧性和自制力,它们在人的意志行动中贯彻始终,并构成人的意志的性格特征。
6.与“我行我素”、“固执己见”相反的意志品质是()。
A.自觉性B.果敢性C.坚韧性D.自制力【答案】C【解析】与自觉性品质相反的是受暗示性和独断性。
与果断性品质相反的是优柔寡断和草率决定。
与坚韧性品质相反的是动摇和固执。
叶奕乾《普通心理学》(第4版)(课后习题 知觉)【圣才出品】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第6章 知 觉
Hale Waihona Puke 一、名词解释1.知觉 答: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各个部分和属性的整体反映。知觉 是在感觉的基础上产生的,它是对感觉信息整合后的反映。但是,不能把知觉单纯地归结为 感觉的简单总和,因为知觉除了以各种感觉为基础外,还需要借助于过去经验或知识的帮助。 其中语言在知觉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除此之外知觉还受到各种心理特点如兴趣、动机、 需要、情绪和态度等影响。 2.知觉链 答:知觉活动过程一般由五个环节组成,称为“知觉链”,每一个环节都是人们形成正 确知觉所不可缺少的。知觉的五个环节包括,外界环境、中介物、刺激物与感觉器官之间相 互作用的过程、神经冲动通过传入神经向大脑传递各种外界信息的过程、大脑对传入皮层相 应投射区的信息进行整合处理的过程。 3.知觉整体性 答:知觉整体性是指人根据自己的知识经验把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客观事物的多种属性整 合为统一整体加以识别的过程。知觉是在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对感觉信息的整合过程,知觉整 体性就是人把事物各部分属性综合起来,从而能够整体地把握该事物。 4.知觉选择性 答:知觉选择性是指人根据当前的需要,将客观刺激物有选择地作为知觉对象进行加工 的过程。也就是说,人对同时作用于感觉器官的所有刺激并不都进行反映,而只对其中某些 刺激加以反映,这样才得以把注意集中到某些重要的刺激或刺激的重要方面,排除次要刺激 的干扰,从而更有效地感知外界事物,适应外界环境。 5.知觉理解性 答:知觉理解性是指人以知识经验为基础对感知的事物进行加工处理,并用语词加以概 括且赋予其意义的加工过程。知觉理解性主要受到个人的知识经验、言语指导、实践活动以 及个人兴趣爱好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6.知觉恒常性 答:知觉恒常性是指人的知觉映象在一定范围内不随知觉条件的改变而保持相对稳定的 过程。知觉恒常性包括大小知觉恒常性、明度和颜色恒常性、形状恒常性、方向恒常性等。 7.双眼视差
叶奕乾《普通心理学》(第4版)(章节题库 知觉)【圣才出品】
第6章知觉一、单项选择题1.夜空中的月亮是相对静止的,而浮云是运动的。
但由于浮云的运动,使人们看到月亮在动,而云是静止的。
这种现象叫()。
A.运动后效B.动景知觉C.诱发运动D.自主运动【答案】C【解析】诱发运动是由于一个物体的运动使其相邻的一个静止的物体产生运动的印象。
一般说来,视野中细小的对象看去在动,而大的背景则处于静止的状态。
例如,夜晚,由于浮云的运动,使人们看到月亮在动,而云是静止的。
2.一条直线的中部被遮盖住了,看起来其两端就不再像直线了,这属于()。
A.大小错觉B.方向错觉C.线条弯曲错觉D.线段长短错觉【答案】B【解析】错觉的种类很多,比如大小错觉、形状和方向错觉、形重错觉、倾斜错觉、运动错觉、时间错觉等。
其中线段发生错位是方向错觉,如一条直线的中部被遮盖住了,看起来其两端就不再像直线了。
3.把对象从背景中分离出来,这是知觉的()。
A.选择性B.整体性C.理解性D.恒常性【答案】A【解析】知觉的选择性指人在进行知觉时从复杂的环境中把桌些事物或现象当做知觉对象,而把另一些事物或现象当做知觉的背景。
4.飞行员驾驶飞机在海上飞行时的“倒飞错觉”是()。
A.图形错觉B.形重错觉C.大小错觉D.方位错觉【答案】D【解析】“倒飞错觉”是指飞机实际在平飞,但飞行员却感觉自己的飞机在倒飞,自己也倒悬在空中飞行,称为倒飞错觉。
海上飞行时把蔚蓝色的海平面当做天空或夜间飞行时把天上的星星当做地面灯光而发生倒飞错觉。
倒飞错觉是对方位的错误判断,因而是方位错觉。
5.听同样一个报告,懂行的人和不懂行的人相比,结果大相径庭,这符合知觉的()。
A.选择性B.理解性C.恒常性D.整体性【答案】B【解析】知觉的理解性是指人在知觉过程中不是被动地把知觉对象的特点登记下来,而是以过去的知识经验为依据,力求对知觉对象做出某种解释,使它具有一定的意义。
经验多的人,对报告有全面的了解,因而得到的信息多;而不懂行的人没有经验,无法进行全面的了解,因而获得的信息少。
叶奕乾《普通心理学》(第4版)(章节题库 性格)【圣才出品】
圣才电子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9.奥尔波特认为,人格理论必须有阐明能够代表个体生活综合的测量单位。这种测量 单位是( )。
A.人格特质 B.人格特征 C.人格类型 D.人格特性 【答案】A 【解析】美国心理学家奥尔波特是现代个性心理学的创始人之一,也是性格特质论的创 始人。他认为:人格理论必须有阐明能够代表个体生活综合的测量单位。这种测量单位被他 称为人格特质。从而将人格理论从探讨个体的人格类型上质的差异,转移到人格特质量上的 差异。
A.气质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B.性格
C.能力
D.动机
【答案】B
【解析】性格主要体现在对自己、对别人、对事物的态度和所采取的言行上,在后天社
会环境中逐渐形成的,是人的最核心的人格差异。性格有好、坏之分,能最直接地反映出一
个人的道德风貌和人格状况。
4.卡特尔用因素分析方法提出的人格特质理论将人格分成几层,不包括( )。 A.表面特质和根源特质 B.体质特质和环境特质 C.首要特质、中心特质和次要特质 D.动力特质、能力特质和气质特质 【答案】C 【解析】卡特尔提出基于人格特质的一个理论模型,分成四层,即个别特质和共同特质, 表面特质和根源特质,体质特质和环境特质,动力特质、能力特质和气质特质。C 项,首要 特质、中心特质和次要特质是奥尔波特的人格特质理论。
一个人的人格结构大部分处于潜意识中,通过明确的问题很难表达出自己的感受,而当面对
意义不明确的刺激任其随意反应时,却常可以使隐藏在潜意识中的欲望和需求流露出来。
6.人在自觉调节自己的行为方式与控制水平、目标明确程度以及在处理紧急问题方面 表现出来的性格特征是( )。
A.性格的态度特征 B.性格的意志特征 C.性格的情绪特征 D.性格的理智特征 【答案】B 【解析】性格的意志特征,是指人在对自己行为的自觉调节方式和水平方面的性格特征。 A 项,性格的态度特征主要是在处理各种社会关系方面的性格特征。C 项,性格的情绪特征 是指人在情绪活动时在强度、稳定性、持续性和主导心境等方面表现出来的性格特征。D 项, 性格的理智特征是指人在认知过程中的性格特征。
叶奕乾《普通心理学》(第4版)(章节题库 表象和想象)【圣才出品】
第8章表象和想象一、单项选择题1.想象活动的基本成分是()。
A.概念B.表象C.语词D.动作【答案】B【解析】想象是个体对已有表象进行加工,产生新形象的过程。
因此它的基本成分是表象。
2.表象的概括是一种()概括。
A.本质B.形象C.语词D.动作【答案】B【解析】想象是在感知的基础上,改造旧表象,创造新形象的心理过程。
它主要处理图形信息,而不是词或者符号。
想象不仅可以创造人们未曾知觉过的事物的形象,还可以创造现实中不存在的或不可能有的形象。
3.表象的直观性表明它接近于()。
A.思维B.记忆C.感知D.想象【答案】C【解析】表象是以生动具体的形象在头脑中出现的。
人头脑中产生某种事物的表象,就好像直接看到或者听到这种事物的某些特征一样。
这说明它接近于感知。
4.在人的大脑皮层上,各种暂时神经联系痕迹以不同方式组合,这种生理机制用来解释()。
A.想象B.表象C.记忆D.思维【答案】A【解析】各种暂时神经联系痕迹以不同方式组合,这种生理机制是想象的机制,组合在一起的痕迹诞生新的形象。
神经联系的不断加强和恢复是记忆的生理机制。
5.在读完《阿房宫赋》后,脑海中浮现出气势雄伟、风格奇特的建筑形象,这是()。
A.表象B.想象C.幻想D.幻觉【答案】B【解析】想象是人脑对已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而创造新形象的过程。
这些新形象既可以是主体没有感知过的事物的形象,也可以是世界上根本不存在或还未出现的新形象。
具体的来说,题干中描述的属于再造想象。
A项,表象是指当事物不在眼前时,人们在头脑中出现的关于事物的形象。
C项,幻想是指与个人生活愿望相结合,并指向未来发展的想象。
D项,幻觉是主体对脱离客观事物刺激的虚幻反映。
6.在下列选项中,属于无意想象的特殊形式的是()。
A.灵感B.原型C.梦D.顿悟【答案】C【解析】无意想象是一种没有预定目的、不自觉地产生的想象。
它是当人们的意识减弱时,在某种刺激的作用下,不由自主地想象某种事物的过程。
叶奕乾《普通心理学》(第4版)(章节题库 记忆)【圣才出品】
第7章记忆一、单项选择题1.个体有意识地收集有关经验,用以完成当前任务的记忆属于()。
A.感觉记忆B.工作记忆C.内隐记忆D.外显记忆【答案】D【解析】外显记忆是指在意识的控制下,过去经验对当前作业产生的有意识的影响。
它对行为的影响是个体能够意识到的,因此又称受意识控制的记忆。
2.人脑对外界输入的信息进行编码、存储和提取的心理过程是()。
A.感觉B.知觉C.注意D.记忆【答案】D【解析】记忆是积累和保存个体经验的心理过程,即人脑对外界输入的信息进行编码、存储和提取的过程。
3.能够将记忆好坏表现出来的心理过程是()。
A.信息输入B.信息编码C.信息存储D.信息提取【答案】D【解析】记忆的三个基本过程主要有:①信息编码,指人们获得个体经验的过程,或者说是对外界信息进行形式转换的过程;②存储,指把感知过的事物、体验过的情感、做过的动作、思考过的问题等,以一定的形式保持在人们的头脑中;③提取,指从记忆中查找已有信息的过程,是记忆过程的最后一个阶段。
再认和回忆是提取的基本形式。
记忆的好坏是通过信息的提取表现出来的。
4.一个人对客观事物具体特征、人名、地名、定理、定律等信息的记忆是()。
A.情绪记忆B.程序性记忆C.情景记忆D.陈述性记忆【答案】D【解析】陈述性记忆是对事实的记忆,例如,人名、地名、名词解释以及定理、定律等都属于陈述性记忆。
A项,情绪记忆是个人以曾经体验过的情绪或情感为内容的记忆。
B项,程序性记忆是对具有先后顺序的活动的记忆,主要包括心智技能与动作技能两部分。
C项,情景记忆是个人以亲身经历的、发生在一定时间和地点的事件或情景为内容的记忆。
5.证明感觉记忆容量较大的研究方法是()。
A.全部报告法B.部分报告法C.自由回忆法D.序列回忆法【答案】B【解析】斯伯林使用的局部报告法证明存在一种感觉记忆,它具有相当大的容量,但是保持的时间十分短暂。
6.“潜移默化”的记忆过程属于()。
A.有意识记B.无意识记C.意义识记D.内隐记忆【答案】B【解析】无意识记是指没有明确的识记目的,不需要任何有助于识记的方法,也不需要做出意志努力的识记。
彭聃龄《普通心理学》第4版配套题库 章节题库 第6章【圣才出品】
第6章记忆一、单项选择题1.通过复述,信息可在短时记忆中保持一段时间。
如果没有复述,Peterson和Peterson (1959)发现,短时记忆只能保持()。
A.不超过1秒钟B.大约5秒钟C.大约20秒钟D.大约1分钟【答案】C2.当信息在长时记忆中根据聚类原则(clustering principle)加以组织时,意味着()。
A.空间上接近的物体组合在一起而贮存于长时记忆中B.语义相关的物体组合在一起而贮存于长时记忆中C.单词在语音或者词行上相似的组合在一起D.人们在长时记忆中形成一个包含很多结点的网络,并与各上位概念发生联系【答案】D3.工作记忆的容量是()。
A.2~5B.5~9C.9~12D.无限【答案】B4.能够比较好地解释短时记忆向长时记忆过渡的生理机制的记忆理论是()。
A.反响回路说B.定位说C.SPI理论D.突触结构说【答案】D【解析】作为人类长时记忆的神经基础包含着神经元突触的持久性改变,这种变化往往是由特异的神经冲动导致的。
突触变化一旦发生,记忆痕迹就会深刻地存储在大脑中。
5.具有加工信息与存储信息的双重功能的记忆叫()。
A.感觉记忆B.短时记忆C.工作记忆D.长时记忆【答案】C【解析】所谓工作记忆,是指人们在完成认知任务的过程中将信息暂时储存的系统。
工作记忆可以被理解为一个临时的心理“工作平台”,在这个工作平台上,人们对信息进行操作处理和组装,以帮助我们理解语言、进行决策以及解决问题。
6.某人每天早上起来都自动的会先刷牙,再洗脸,穿衣服……这属于()。
A.情景记忆B.语义记忆C.动作记忆D.程序记忆【答案】D【解析】程序性记忆是指“如何做”的记忆,包括对知觉技能、认知技能和运动技能的记忆。
情景记忆是指人们根据时空关系对某个事件的记忆。
语义记忆是指人们对一般知识和规律的记忆,与特殊的地点、时间无关。
7.材料从感觉登记进入短时记忆或被遗弃受()控制。
A.组块B.注意C.复述D.编码【答案】B【解析】感觉记忆痕迹容易衰退,信息的传输与衰变取决于注意。
叶奕乾《普通心理学》(第3版)课后习题(第4章 注 意——第6章 知 觉)【圣才出品】
第4章注意一、简释下列名词1.注意答:注意通常指选择性注意,即注意有选择地加工某些刺激而忽视其他刺激的倾向。
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
2.无意注意答:无意注意指事先没有预定目的,也不需要作意志努力的注意。
这种注意的产生和维持,不是依靠意志努力,而是人们自然而然地对那些强烈的、新颖的和感兴趣的事物所表现的心理活动的指向和集中。
它往往在周围环境发生变化时产生的。
动物也有无意注意,它是注意的一种初级表现形式。
3.有意注意答:有意注意指有预定目的,需要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
有意注意主动地服从于既定的目的任务,它受人的意识的自觉调节和支配。
有意注意的客体不易吸引人的注意,但又是应当去注意的事物。
因此,要使意识集中在这种对象上就必须有一定的意志努力。
4.有意后注意答:有意后注意是指事前有预定的目的,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
有意后注意是注意的一种特殊形式。
它一方面类似于有意注意,因为它和自觉的目的、任务相联系着;另一方面类似于无意注意,因为它不需要人的意志努力。
5.定向反射答:定向反射是由情境的新异性引起的一种复杂而又特殊的反射,它是注意最初级的生理机制,包括身体的一系列的变化,这些变化有助于提高感官的感受性,并能动员全身的能量资源以应付个体面临的活动任务。
6.优势兴奋中心答:优势兴奋中心是人在注意某些事物时,在大脑皮层相应区域产生的对当前刺激进行分析和综合的核心。
它具有适度的兴奋性,旧的暂时神经联系容易恢复,新的暂时神经联系容易形成和分化,因此能够充分揭露注意对象的意义和作用,对客观事物产生清晰和完善的反映。
当大脑皮层一定区域产生一个优势兴奋中心时,邻近的区域就处于不同程度的抑制状态,落在这些抑制区域的刺激,就不能引起应有的兴奋,因而得不到清晰的反映。
优势兴奋中心的转移就是注意转移的生理机制。
7.注意的稳定性答:注意的稳定性是指对同一对象或同一活动上注意所能持续的时间。
这是注意在时间上的特征,可以用某一时间范围内工作效率的变化来表示。
叶奕乾《普通心理学》(第4版)(章节题库 心理活动的神经生理基础)【圣才出品】
第2章心理活动的神经生理基础一、单项选择题1.突触小泡(synaptkvesicle)的功能主要是()。
A.控制神经冲动传递的速度B.修复髓鞘C.存贮神经递质D.为神经元活动提供能量【答案】C【解析】突触是神经元与神经元发生传递的接口,神经元之间的信息传递是化学过程,依靠的是化学物质即神经递质。
在突触前膜中包含许多突触小泡,用来储存传递信息的神经递质。
2.剑刺穿某人头部导致立即死亡。
在这种情况下剑很有可能刺中了()。
A.小脑B.大脑基底部C.延髓D.桥脑【答案】C【解析】延脑(延髓)支配着呼吸、排泄、吞咽、肠胃等活动,又称为“生命中枢”。
这里受伤会引起立即死亡。
3.损伤大脑颞叶(temporallobe)最有可能使伤者不能从事的职业是()。
A.音乐家B.演员C.建筑师D.画家【答案】A【解析】听觉区位于颞叶的颞横回处,若大脑两半球的听觉区受破坏,即使双耳的功能正常,人也将完全丧失听觉而成为全聋。
4.心理活动主要物质基础的是()。
A.社会环境B.神经系统C.家庭环境D.学校教育【答案】B【解析】人的一切心理活动,都要通过神经系统的活动来实现,所以神经系统被认为是人的心理活动的主要物质基础。
5.中枢神经系统最高级、最重要部位、人的心理活动控制与调节的中心是()。
A.小脑B.脑干C.大脑半球D.间脑【答案】C【解析】大脑分左右两个半球,是中枢神经系统最高级、最重要的部位,负责控制与调节人的心理活动。
A项,小脑的主要功能是协助大脑维持身体平衡与协调动作。
B项,脑干是维持生命基本活动的主要机构。
D项,间脑主要包括丘脑和下丘脑,丘脑是感觉的中继站,下丘脑在情绪调节中有重要作用。
6.下列不属于脑干部分的是()。
A.延脑B.脑桥C.中脑D.间脑【答案】D【解析】通常把延脑、桥脑、中脑称为脑干。
桥脑有时也被称为脑桥。
7.()是神经系统中最基本的结构和功能单位。
A.神经细胞B.脑C.脊髓D.大脑皮层【答案】A【解析】神经细胞是神经系统中最基本的结构和功能单位。
叶奕乾《普通心理学》(第4版)(课后习题 情绪和情感)【圣才出品】
第11章情绪和情感一、名词解释1.情绪和情感答:情绪和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的体验,是人对客观事物与人的需要的关系的反映。
情绪和情感反映的是客观事物与人的主观需要之间的关系,“体验”是情绪和情感的基本特征。
2.道德感答:道德感是个体根据一定的社会道德行为标准,在评价自己或他人的行为举止、思想言论和意图时产生的一种情感体验,产生道德感的基础是对社会道德规范的认识。
道德情感在形式上可分为直觉的道德感、形象性的道德感和伦理性的道德感三大类。
3.美感答:美感是对事物美的体验。
它是人们根据美的需要,按照个人的审美标准对自然和社会生活中各种事物进行评价时产生的情感体验。
美感受社会生活条件制约。
在不同的社会历史发展阶段,不同的社会制度、不同的风俗习惯和不同的阶层中人们的审美标准是不同的,因而对各种事物的美的感受也不同。
美感的特点包括,美感是一种愉悦的体验;美感是一种倾向性的体验。
4.心境答:心境是一种深入的、比较微弱而持久的、影响人的整个精神活动的情绪状态。
心境具有弥散性的特点,不是关于某一事物的特定体验,而是由一定情境唤醒后在一段时间里影响主体对事物的态度的情绪体验。
5.激情答:激情是一种强烈的、短暂的、爆发性的情绪状态。
激情往往由与人关系重大的事件所引起,也与对立意向的冲突或过分抑制有关。
激情发生时有明显的外部表现,如面红耳赤、咬牙切齿、哭泣呼号、手舞足蹈等,有时甚至出现痉挛性动作,言语过多或不流畅。
6.应激答:应激是在出乎意料的紧张与危急状况下出现的情绪状态,是人对意外的环境刺激作出的适应性反应。
应激对人的活动有很大的影响,有时应激引起的身心紧张有利于主体权力解决紧急问题,有时应激造成的紧张会阻碍认知功能的正常发挥。
7.惊奇和兴趣答:面对陌生、奇特且并未发现对自己构成威胁的事物时,个体会产生惊奇感,进而产生探究该事物的兴趣。
惊奇和兴趣是中等程度的肯定情绪体验,它导致个体对事物的主动探究、了解和学习,是人们获得知识的心理动因,对文明的发展有重要作用。
叶奕乾《普通心理学》(第3版)章节题库(第4章 注 意——第6章 知 觉)【圣才出品】
9.根据感觉特征选择刺激信息,并按“全或无”原则加工处理,在知觉水平上进行认 知分析的注意模型是( )。
A.衰减器模型
5 / 49
8.在下列选项中,对“鸡尾酒会现象”的解释所支持的注意认知理论是( )。 A.衰减器模型 B.反应选择模型 C.过滤器模型 D.资源分配模型 【答案】A 【解析】鸡尾酒会现象指当你在拥挤的室内正和某人交谈,忽略了别人的谈话声和一般 噪音,突然别人谈话中提到了你的名字,马上会引起你的注意。注意的衰减理论可以对这一 现象做出解释,该理论认为在信息加工系统中存在着某种过滤器,它不是按“全或无”原则, 而是按衰减的方式工作。当输入的信息通过过滤器受到衰减时,由于强度减弱,不能被识别, 但特别有意义的项目(如自己的名字)的激活阈值较低,因而能被激活、被识别。
5.听表走动的滴答声,会感到时有时无。这种周期性变化的注意现象是( )。 A.注意的广度 B.注意的稳定性 C.注意的转移 D.注意的起伏 【答案】D 【解析】注意的起伏是指人在感知事物时,注意很难长时间地保持不变,而是表现为周
3 / 49
圣才电子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3.检验注意过滤器理论经常使用的实验范式是( )。[统考 2008 研] A.双耳分听 B.语义启动 C.双任务操作 D.视觉搜索 【答案】A 【解析】双耳分听、双任务操作及视觉搜索都是注意研究中经常使用的范式,分别注重 研究注意的不同侧面,双耳分听范式关注注意的选择性,用于检验注意的过滤器理论;双任 务操作范式关注注意的分配性,用于检验注意的认知资源理论;视觉搜索范式关注注意的集 中指向性。语义启动的范式是研究语义知识在大脑中是如何存储的主要研究手段。
7.学生上完一节课后,不受该课内容的影响,自觉做好上第二节不同内容课的准备。 这种注意品质是(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4章注意
一、名词解释
1.注意
答:注意通常指选择性注意,即注意有选择地加工某些刺激而忽视其他刺激的倾向。
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这表明注意具有方向和强度的特征。
2.无意注意
答:无意注意指事先没有预定目的,也不需要作意志努力的注意。
无意注意的产生和维持,不是依靠意志努力,而是人们自然而然地对那些强烈的、新颖的和感兴趣的事物所表现的心理活动的指向和集中。
它往往在周围环境发生变化时产生,是注意的一种初级表现形式。
3.有意注意
答:有意注意指有预定目的,需要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
有意注意主动地服从于既定的目的任务,它受人的意识的自觉调节和支配。
4.有意后注意
答:有意后注意是指事前有预定的目的,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
有意后注意是注意的一种特殊形式。
它一方面类似于有意注意,因为它和自觉的目的、任务相联系着;另一方面类似于无意注意,因为它不需要人的意志努力。
5.定向反射
答:每当新异刺激出现时,人便产生一种相应的运动,将感受器朝向新异刺激,以便更好地感知这一刺激。
这一现象被称为定向反射。
定向反射活动时,人除了朝着刺激的方向转动眼睛和头部外,还会出现植物性反应和脑电反应。
6.优势兴奋中心
答:优势兴奋中心是大脑皮层对当前刺激进行分析和综合的核心,具有适度的兴奋性,旧的暂时神经联系容易恢复,新的暂时神经联系容易形成和分化,因此能够充分揭露注意对象的意义和作用,对客观事物产生清晰和完善的反映。
7.注意的稳定性
答:注意的稳定性是指对同一对象或同一活动上注意所能持续的时间。
这是注意在时间上的特征,可以用某一时间范围内工作效率的变化来表示。
注意稳定性的标志是活动在某一段时间内的高效率。
在注意的稳定中可以区分出狭义的注意稳定性和广义的注意稳定性。
8.注意的广度
答:注意的广度又称注意的范围,是指在同一时间内能清楚地把握对象的数量。
影响注意广度的因素包括,知觉对象的特点;个人知觉活动的任务和知识经验。
9.注意的分配
答:注意的分配是指在同一时问内把注意指向不同的对象。
注意分配的条件包括:同时进行的两种活动中必须有一种是熟练的;同时进行的几种活动之间要有联系。
10.注意的转移
答:注意的转移是根据新的任务,主动地把注意从一个对象转移到另一个对象或由一种活动转移到另一种活动的现象。
注意转移的快慢和难易取决于原来注意的紧张程度和引起注意转移的新对象的性质。
二、问答题
1.注意的基本特征是什么?注意与心理过程有什么关系?
答: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
(1)注意的基本特征
①注意的指向性
注意的指向性是指心理活动有选择地反映一定的对象,而离开其余的对象。
②注意的集中性
注意的集中性是指心理活动停留在被选择的对象上的强度或紧张度,它使心理活动离开一切无关的事物,并且抑制多余的活动。
(2)注意与心理过程的关系
注意本身并不是一种独立的心理过程,而是各种心理过程的共同特性,即指向一定对象的特性。
注意总是和心理过程紧密联系着,如注意看、注意听等。
由于注意不是一种独立的心理过程,所以它没有自己特定的反映内容,人们也不可能有专门“从事注意”的意向。
2.简述注意的生理机制。
答:注意的生理机制有:
(1)定向反射和适应性反射
①定向反射
定向反射是由情境的新异性引起的一种复杂而又特殊的反射,它是注意最初级的生理机制,包括身体的一系列的变化。
②适应性反射
适应性反射在定向反射发生之后,只与刺激有关的分析器进行活动,并随着刺激的性质和强度的变化,分析器的活动也发生变化。
(2)优势兴奋中心
优势兴奋中心是人在注意某些事物时,在大脑皮层相应区域产生的对当前刺激进行分析和综合的核心。
它具有适度的兴奋性,旧的暂时神经联系容易恢复,新的暂时神经联系容易
形成和分化,因此能够充分揭露注意对象的意义和作用,对客观事物产生清晰和完善的反映。
当大脑皮层一定区域产生一个优势兴奋中心时,邻近的区域就处于不同程度的抑制状态,落在这些抑制区域的刺激,就不能引起应有的兴奋,因而得不到清晰的反映。
优势兴奋中心的转移就是注意转移的生理机制。
(3)脑干网状结构
脑干网状结构是指从脊髓上端到丘脑之间的一种弥散性的神经网络。
注意必须在有机体觉醒状态下才能进行。
清醒状态依赖于大脑皮层与网状激活系统的相互作用。
(4)神经生化调节
觉醒状态受神经生化调节。
当前这方面的研究主要有:神经介质和醒觉因子两个方面。
主要是儿茶酚胺(CA)和乙酰胆碱参与醒觉的维持。
儿茶酚胺包括多巴胺(DA)、去甲肾上腺素(NE)和肾上腺素(E)三种介质。
(5)边缘系统
边缘系统是由边缘叶、附近皮层和有关的皮层下组织构成的一个统一的功能系统。
①边缘系统中的海马和尾状核是实现精确选择行为的重要的神经结构。
②边缘系统的相关部位的破坏引起选择性注意的严重障碍。
③边缘系统的相关组织中主要的神经元是对新、旧刺激进行比较,从而对新的信号作出反应,抑制旧的已经习惯的刺激。
因此,海马被认为是“过滤器”的重要组成部分。
(6)大脑皮层
大脑皮层的额叶在调节有意注意上起着重要作用。
人在注意高度集中时,额叶的生物电会发生明显的变化。
3.注意分哪几种?影响这几种注意的条件是什么?
答:根据产生和保持注意时有无目的以及意志努力程度的不同,把注意分为无意注意、有意注意和有意后注意三种。
(1)无意注意
①含义
无意注意指事先没有预定目的,也不需要作意志努力的注意。
这种注意的产生和维持,不是依靠意志努力,而是人们自然而然地对那些强烈的、新颖的和感兴趣的事物所表现的心理活动的指向和集中。
②条件
a.刺激物的特点
第一,刺激物的强度;
第二,刺激物之间的对比关系,刺激物在强度、形状、大小、颜色和持续时间等方面与其他刺激物存在显著差别时会引起人们的无意注意。
第三,刺激物的活动和变化,活动的刺激物、变化的刺激物比不活动、无变化的刺激物容易引起人们的注意。
第四,刺激物的新异性。
b.人本身的状态
第一,人对事物的需要和兴趣;
第二,人当时的情绪状态和精神状态。
(2)有意注意
①含义
有意注意指有预定目的,需要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
有意注意主动地服从于既定的目的任务,它受人的意识的自觉调节和支配。
有意注意的客体不易吸引人的注意,但又是应当去
注意的事物。
因此,要使意识集中在这种对象上就必须有一定的意志努力。
②引起和保持有意注意的条件
a.加深对活动的目的、任务的理解;
b.培养间接兴趣;
c.合理地组织活动;
d.坚强的意志与有意注意有关系。
(3)有意后注意
有意后注意是指事前有预定的目的,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
有意后注意是注意的一种特殊形式。
它一方面类似于有意注意,因为它和自觉的目的、任务相联系着;另一方面类似于无意注意,因为它不需要人的意志努力。
4.分析自己的注意特征。
答:(1)注意的稳定性
注意的稳定性是指在同一对象或同一活动上注意所能持续的时间。
这是注意在时间上的特征,可以用某一时间范围内工作效率的变化来表示。
注意稳定性的标志是活动在某一段时间内的高效率。
(2)注意的广度
注意的广度也叫注意的范围,是指在同一时间内能清楚地把握对象的数量。
影响注意广度的因素主要有:
①知觉对象的特点
知觉的对象越集中,排列得越有规律,越能成为相互联系的整体,注意的范围也就越大。
②个人知觉活动的任务和知识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