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解步步高大一轮讲义(理)12.3

合集下载

物理步步高大一轮复习讲义答案

物理步步高大一轮复习讲义答案

实验基础知识一、螺旋测微器的使用1.构造:如图1所示,B为固定刻度,E为可动刻度.图12.原理:测微螺杆F与固定刻度B之间的精密螺纹的螺距为0.5 mm,即旋钮D每旋转一周,F前进或后退0.5 mm,而可动刻度E上的刻度为50等份,每转动一小格,F前进或后退0.01 mm,即螺旋测微器的精确度为0.01 mm.读数时估读到毫米的千分位上,因此,螺旋测微器又叫千分尺.3.读数:测量值(mm)=固定刻度数(mm)(注意半毫米刻度线是否露出)+可动刻度数(估读一位)×0.01(mm).如图2所示,固定刻度示数为2.0 mm,半毫米刻度线未露出,而从可动刻度上读的示数为15.0,最后的读数为:2.0 mm+15.0×0.01 mm=2.150 mm.图2二、游标卡尺1.构造:主尺、游标尺(主尺和游标尺上各有一个内、外测量爪)、游标卡尺上还有一个深度尺.(如图3所示)图32.用途:测量厚度、长度、深度、内径、外径.3.原理:利用主尺的最小分度与游标尺的最小分度的差值制成.不管游标尺上有多少个小等分刻度,它的刻度部分的总长度比主尺上的同样多的小等分刻度少1 mm.常见的游标卡尺的游标尺上小等分刻度有10个的、20个的、50个的,其规格见下表:4.读数:若用x表示从主尺上读出的整毫米数,K表示从游标尺上读出与主尺上某一刻度线对齐的游标的格数,则记录结果表示为(x+K×精确度)mm.三、常用电表的读数对于电压表和电流表的读数问题,首先要弄清电表量程,即指针指到最大刻度时电表允许通过的最大电压或电流,然后根据表盘总的刻度数确定精确度,按照指针的实际位置进行读数即可.(1)0~3 V的电压表和0~3 A的电流表的读数方法相同,此量程下的精确度分别是0.1 V和0.1 A,看清楚指针的实际位置,读到小数点后面两位.(2)对于0~15 V量程的电压表,精确度是0.5 V,在读数时只要求读到小数点后面一位,即读到0.1 V.(3)对于0~0.6 A量程的电流表,精确度是0.02 A,在读数时只要求读到小数点后面两位,这时要求“半格估读”,即读到最小刻度的一半0.01 A.基本实验要求1.实验原理根据电阻定律公式知道只要测出金属丝的长度和它的直径d ,计算出横截面积S ,并用伏安法测出电阻R x ,即可计算出金属丝的电阻率. 2.实验器材被测金属丝,直流电源(4 V),电流表(0~0.6 A),电压表(0~3 V),滑动变阻器(50 Ω),开关,导线若干,螺旋测微器,毫米刻度尺. 3.实验步骤(1)用螺旋测微器在被测金属丝上的三个不同位置各测一次直径,求出其平均值d . (2)连接好用伏安法测电阻的实验电路.(3)用毫米刻度尺测量接入电路中的被测金属丝的有效长度,反复测量三次,求出其平均值l .(4)把滑动变阻器的滑片调节到使接入电路中的电阻值最大的位置.(5)闭合开关,改变滑动变阻器滑片的位置,读出几组相应的电流表、电压表的示数I 和U 的值,填入记录表格内.(6)将测得的R x 、l 、d 值,代入公式R =ρl S 和S =πd 24中,计算出金属丝的电阻率.4.电流表、电压表测电阻两种方法的比较电流表分压 电压表分流规律方法总结1.伏安法测电阻的电路选择(1)阻值比较法:先将待测电阻的估计值与电压表、电流表内阻进行比较,若R x较小,宜采用电流表外接法;若R x较大,宜采用电流表内接法.(2)临界值计算法R x<R V R A时,用电流表外接法;R x>R V R A时,用电流表内接法.(3)实验试探法:按图4接好电路,让电压表的一根接线柱P先后与a、b处接触一下,如果电压表的示数有较大的变化,而电流表的示数变化不大,则可采用电流表外接法;如果电流表的示数有较大的变化,而电压表的示数变化不大,则可采用电流表内接法.图42.注意事项(1)先测直径,再连电路:为了方便,测量直径应在金属丝连入电路之前测量.(2)电流表外接法:本实验中被测金属丝的阻值较小,故采用电流表外接法.(3)电流控制:电流不宜过大,通电时间不宜过长,以免金属丝温度过高,导致电阻率在实验过程中变大.3.误差分析(1)若为内接法,电流表分压.(2)若为外接法,电压表分流.(3)长度和直径的测量.考点一测量仪器、仪表的读数1.游标卡尺的读数(1)10分度的游标尺的读数:主尺上读出整毫米数+游标尺上与主尺上某一刻度线对齐的游标的格数×1 10.(2)20分度的游标尺的读数:主尺上读出整毫米数+游标尺上与主尺上某一刻度线对齐的游标的格数×1 20.2.螺旋测微器的读数方法:固定刻度数mm+可动刻度数(估读一位)×0.01 mm.3.电流表和电压表的读数(1)若刻度盘上每一小格为:1,0.1,0.01,…时,需估读到最小刻度值的下一位.(2)若刻度盘上每一小格为:2,0.2,0.02,5,0.5,0.05,…时,只需估读到最小刻度值的位数.1.[直尺和游标卡尺的读数](2014·福建理综·19(1))某同学测定一金属杆的长度和直径,示数如图5甲、乙所示,则该金属杆的长度和直径分别为________ cm和________ mm.图5答案60.10 4.20解析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 mm,要估读到0.1 mm.游标卡尺读数=4 mm+10×0.02 mm=4.20 mm.2.[螺旋测微器的读数]完成下列读数(如图6所示)图6a.____________mm b.____________mmc.____________mm d.____________mm答案a.0.486(0.484~0.488)b.0.536(0.534~0.538)c.4.078(4.077~4.079)d.5.663(5.661~5.665)3.[电压表、电流表和电阻箱的读数](1)①如图7所示的电流表使用0.6 A量程时,对应刻度盘上每一小格代表________A,图中表针示数是________A;当使用3 A量程时,对应刻度盘上每一小格代表________ A,图中表针示数为________A.图7②如图8所示的电表使用较小量程时,每小格表示____________V,图中指针的示数为________ V.若使用的是较大量程,则这时表盘刻度每小格表示________V,图中表针指示的是________V.图8(2)旋钮式电阻箱如图9所示,电流从接线柱A流入,从B流出,则接入电路的电阻为____ Ω.今欲将接入电路的电阻改为2 087 Ω,最简单的操作方法是________.若用两个这样的电阻箱,则可得到的电阻值范围为_________.图9答案(1)①0.020.440.12.20②0.1 1.400.57.0(2)1 987将“×1 k”旋钮调到2,再将“×100”旋钮调到00~19 998 Ω解析(1)①电流表使用0.6 A量程时,刻度盘上的每一小格为0.02 A,指针的示数为0.44 A;当换用3 A量程时,每一小格为0.1 A,指针示数为2.20 A.②电压表使用3 V量程时,每小格表示0.1 V,指针示数为1.40 V;使用15 V量程时,每小格为0.5 V,指针示数为7.0 V.(2)电阻为1 987 Ω.最简单的操作方法是将“×1 k”旋钮调到2,再将“×100”旋钮调到0.每个电阻箱的最大阻值是9 999 Ω,用这样两个电阻箱串联可得到的最大电阻2×9 999 Ω=19 998 Ω.故两个这样的电阻箱,则可得到的电阻值范围为0~19 998 Ω.考点二 实验操作及数据处理4.[实验操作](2014·江苏单科·10)某同学通过实验测量一种合金的电阻率.(1)用螺旋测微器测量合金丝的直径.为防止读数时测微螺杆发生转动,读数前应先旋紧图10所示的部件__________(选填“A ”、“B ”、“C ”或“D ”).从图中的示数可读出合金丝的直径为________ mm.图10(2)图11所示是测量合金丝电阻的电路,相关器材的规格已在图中标出.合上开关,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移到最左端的过程中,发现电压表和电流表的指针只在图示位置发生很小的变化.由此可以推断:电路中______(选填图中表示接线柱的数字)之间出现了________(选填“短路”或“断路”).图11(3)在电路故障被排除后,调节滑动变阻器,读出电压表和电流表的示数分别为2.23 V 和38 mA ,由此,该同学算出接入电路部分的合金丝的阻值为58.7 Ω.为了更准确地测出合金丝的阻值,在不更换实验器材的条件下,对实验应作怎样的改进?请写出两条建议. 答案 (1)B 0.410 (2)7、8、9 断路(3)电流表改为内接;测量多组电流和电压值,计算出电阻的平均值.(或测量多组电流和电压值,用图象法求电阻值)解析 (1)螺旋测微器读数时应先将锁紧装置锁紧,即旋紧B .螺旋测微器的示数为(0+41.0×0.01) mm =0.410 mm.(2)电压表的示数不为0,电流表的示数几乎为0,说明连接两电表的电路是导通的.而滑动变阻器几乎不起作用,说明线路电阻很大,故可判断7、8、9间断路.(3)由题知R A R x ≈0.005<R x R V ≈0.020,说明电流表的分压作用不显著,故可将电流表改为内接,并测出多组U 、I 值,求出R x 后,再取平均值作为实验结果.5.[实验操作及数据处理]用伏安法测定电阻约为5 Ω的均匀电阻丝的电阻率,电源是两节干电池.如图12甲所示,将电阻丝拉直后两端固定在带有刻度尺的绝缘底座的接线柱上,底座的中间有一个可沿电阻丝滑动的金属触头P ,触头上固定了接线柱,按下P 时,触头才与电阻丝接触,触头的位置可从刻度尺上读出.实验采用的电路原理图如图乙所示,测量电阻丝直径所用螺旋测微器如图丙所示.图12(1)用螺旋测微器测电阻丝的直径时,先转动________使测微螺杆F 接近被测电阻丝,再转动________夹住被测物,直到棘轮发出声音为止,拨动________使F 固定后读数.(填仪器部件的字母符号)(2)根据电路原理图乙,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实物图丁连接成实验电路.(3)闭合开关后,滑动变阻器触头调至一合适位置后不动,多次改变P 的位置,得到几组U 、I 、L 的数据,用R =UI 计算出相应的电阻值后作出R -L 图线如图13所示.取图线上两个点间数据之差ΔL 和ΔR ,若电阻丝直径为d ,则电阻率ρ=________.图13答案 (1)D H G (2)如图所示 (3)πΔRd 24ΔL解析 (1)在用螺旋测微器测电阻丝的直径时,先转动粗调旋钮D ,使测微螺杆F 接近被测电阻丝,再转动微调旋钮H 夹住被测物,直到棘轮发出声音为止,拨动止动旋钮G 使F 固定后读数.(3)根据R =ρl S ,得ΔR =ρΔL S ,而S =πd 24,代入得ρ=πΔRd24ΔL.6.[实验原理及数据处理]为测定一段金属丝的电阻率ρ,某同学设计了如图14甲所示的电路.ab 是一段电阻率较大的粗细均匀的电阻丝,电路中的保护电阻R 0=4.0 Ω,电源的电动势E =3.0 V ,电流表内阻忽略不计,滑片P 与电阻丝始终接触良好.(1)实验中用螺旋测微器测得电阻丝的直径如图乙所示,其示数为d =________ mm.图14(2)实验时闭合开关,调节滑片P 的位置,分别测量出每次实验中aP 长度x 及对应的电流值I ,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①将表中数据描在1I -x 坐标纸中,如图15所示.试作出其关系图线,图象中直线的斜率的表达式k =________(用题中字母表示),由图线求得电阻丝的电阻率ρ为________ Ω·m(保留两位有效数字).图15②根据1I -x 关系图线纵轴截距的物理意义,可求得电源的内阻为________ Ω(保留两位有效数字).答案 (1)0.400 (2)①图线见解析图4ρπEd2 1.1×10-6②1.4 解析 (1)由题图乙所示螺旋测微器可知,其示数为0 mm +40.0×0.01 mm =0.400 mm. (2)①如图所示.根据图象由电阻定律可得R =ρx S ,由欧姆定律可得:R =E I ,则图象斜率k =1I x ,S =πd 24联立解得:k =4ρπEd 2=Δ1I Δx代入数据得: k =3.6-1.80.6=3联立解得电阻率为: ρ=k πEd 24代入数据得:ρ≈1.1×10-6 Ω·m ; ②根据1I-x 关系图线纵轴截距为1.8,此时待测电阻丝的电阻为0,由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得:E =I (r +R 0)即:3=11.8(r +4.0) 得:r =1.4 Ω计算电阻率的两种方法1.根据电阻定律得ρ=RS l; 2.通过有关图象来求电阻率.图象法处理实验数据是最常用的方法之一,要从物理规律出发,写出图象的函数关系式,弄清斜率、截距等的物理意义,从而求出相关物理量.考点三 电阻的测量电阻测量的六种方法1.伏安法电路图⎩⎪⎨⎪⎧外接法:内接法: 特点:大内小外(内接法测量值偏大,测大电阻时应用内接法测量,测小电阻时应采用外接法测量)2.安安法若电流表内阻已知,则可将其当做电流表、电压表以及定值电阻来使用.(1)如图16甲所示,当两电流表所能测得的最大电压接近时,如果已知的内阻R 1,则可测得的内阻R 2=I 1R 1I 2. (2)如图乙所示,当两电流表的满偏电压U A2≫U A1时,如果已知的内阻R 1,串联一定值电阻R 0后,同样可测得的电阻R 2=I 1(R 1+R 0)I 2.图163.伏伏法若电压表内阻已知,则可将其当做电流表、电压表和定值电阻来使用.(1)如图17甲所示,两电压表的满偏电流接近时,若已知的内阻R 1,则可测出的内阻R 2=U 2U 1R 1.(2)如图乙所示,两电压表的满偏电流I V1≪IV2时,若已知的内阻R 1,并联一定值电阻R 0后,同样可得的内阻R 2=U 2U 1R 1+U 1R 0.图174.等效法测电阻如图18所示,先让待测电阻与一电流表串联后接到电动势恒定的电源上,读出电流表示数I ;然后将电阻箱与电流表串联后接到同一电源上,调节电阻箱的阻值,使电流表的示数仍为I ,则电阻箱的读数即等于待测电阻的阻值.图185.比较法测电阻如图19所示,读得电阻箱R 1的阻值及、的示数I 1、I 2,可得R x =I 2R 1I 1. 如果考虑电流表内阻的影响,则I 1(R x +R A1)=I 2(R 1+R A2).图196.半偏法测电流表内阻电路图如图20所示图20步骤:(1)断开S2,闭合S1,调节R0,使的示数满偏为I g;(2)保持R0不变,闭合S2,调节电阻箱R,使的示数为I g 2;(3)由上可得R A=R.特别提醒当R0≫R A时,测量误差小,此方法比较适合测小阻值的电流表的内阻,且测量值偏小;电源电动势应选大些的,这样表满偏时R0才足够大,闭合S2时总电流变化才足够小,误差才小.7.[伏安法测电阻](2014·浙江理综·22)小明对2B铅笔芯的导电性能感兴趣,于是用伏安法测量其电阻值.(1)图21是部分连接好的实物电路图,请用电流表外接法完成接线并在图中画出.图21图22(2)小明用电流表内接法和外接法分别测量了一段2B铅笔芯的伏安特性,并将得到的电流、电压数据描到U-I图上,如图22所示.在图中,由电流表外接法得到的数据点是用________(填“○”或“×”)表示的.(3)请你选择一组数据点,在图上用作图法作图,并求出这段铅笔芯的电阻为_______ Ω.答案(1)见解析图甲(2)×(3)见解析图乙用“×”表示的数据连线时,1.2(1.1~1.3均可),用“○”表示的数据连线时,1.6(1.5~1.7均可)解析 (1)连线如图甲所示.甲乙(2)U -I 图象如图乙所示,U -I 图象的斜率反映了电阻的大小,而用电流表内接法时测得的电阻偏大,外接法时测得的电阻偏小,所以外接法的数据点是用“×”表示的.(3)在U -I 图象上,选用外接法所得的“×”连线,则R =ΔU ΔI=1.2 Ω,选用内接法所得的“○”连线,则R =ΔU ΔI=1.6 Ω. 8.[电表改装和电阻测量]现要测量电流表G 1的内阻,给出下列器材:电流表G 1(量程5 mA ,内阻r 1约为150 Ω)电流表G 2(量程10 mA ,内阻r 2约为100 Ω)定值电阻R 1=100 Ω 定值电阻R 2=10 Ω滑动变阻器R 3(0~200 Ω)干电池E (1.5 V ,内阻未知)单刀单掷开关S 导线若干(1)定值电阻选________________;(2)如图23所示,在虚线框中已画出部分实验电路设计图,请补充完整,并标明所用器材的代号;图23(3)若选测量数据中的一组计算r 1,所用的表达式为r 1=____________________,式中各符号的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R 1 (2)电路图如图所示(3)R 1(I 2-I 1)I 1I 1、I 2分别表示电流表G 1、G 2的读数,R 1表示定值电阻R 1的阻值. 解析 (1)若选R 2,则其阻值太小,电流过大,而R 1与G 1内阻相当,故选R 1.(2)电路图如图所示.G 2的示数-G 1的示数为通过R 1的电流值.(3)由并联电路特点得:I 1r 1=R 1(I 2-I 1)r 1=R 1(I 2-I 1)I 1I 1、I 2分别表示电流表G 1、G 2的读数,R 1表示定值电阻R 1的阻值.9.[等效替代法测电阻]电学实验中经常需要测量电阻的阻值.(1)测电阻的方法有很多种,现在提供一只标有“220 V 40 W ”的灯泡,它正常工作时的电阻为________ Ω.若用多用电表欧姆挡来测量这只灯泡的电阻,则测出的电阻值______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灯泡正常工作时的电阻值.(2)用下列器材设计一个实验,测量该灯泡正常工作时的电阻值.A .220 V 交流电源B .单刀双掷开关一个C .电阻箱一个(0~999.9 Ω,额定电流0.5 A)D .定值电阻一个(0.5 kΩ,额定电流0.3 A)E .交流电流表一个(0~0.3 A)请在虚线框内画出电路原理图.答案 (1)1 210 小于 (2)见解析图解析 (1)正常工作时电压为额定电压,故有P =U 2R ,所以R =U 2P=1 210 Ω;灯泡在正常工作时发热,灯丝电阻率增大,电阻增大,因而用欧姆挡测量时阻值应小于正常工作时的电阻值.(2)应用替代法.因电阻箱的最大阻值小于灯泡正常工作的电阻值,故应串联一定值电阻,电路原理图如图所示.10.[半偏法测电阻](2015·新课标Ⅱ·23)电压表满偏时通过该表的电流是半偏时通过该表电流的两倍.某同学利用这一事实测量电压表的内阻(半偏法),实验室提供的器材如下: 待测电压表(量程3 V ,内阻约为3 000 Ω),电阻箱R 0(最大阻值为99 999.9 Ω),滑动变阻器R 1(最大阻值100 Ω,额定电流2 A),电源E (电动势6 V ,内阻不计),开关2个,导线若干.(1)虚线框内为该同学设计的测量电压表内阻的电路图的一部分,将电路图补充完整(如图24).图24(2)根据设计的电路,写出实验步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将这种方法测出的电压表内阻记为R V ′,与电压表内阻的真实值R V 相比,R V ′________R V (填“>”、“=”或“<”),主要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见解析图 (2)见解析 (3)> 理由见解析解析 (1)实验电路图如图所示.(2)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以保证通电后电压表所在支路分压最小;闭合开关S1、S2,调节R1,使电压表的指针满偏;保持滑动变阻器滑片的位置不变,断开S2,调节电阻箱R0,使电压表的指针半偏,读取电阻箱的电阻值,此即为测得的电压表内阻.(3)断开S2,调节电阻箱R0使电压表成半偏状态,电压表所在支路总电阻增大,分得的电压也增大,此时R0两端的电压大于电压表的半偏电压,故R V′>R V.考点四实验拓展与创新11.[实验器材的创新]有一根细长且均匀的空心金属管线,长约30 cm,电阻约为5 Ω,已知这种金属的电阻率为ρ,现在要尽可能精确测定它的内径d.(1)用螺旋测微器测量金属管线外径D时刻度的位置如图25a所示,从图中读出外径为________ mm,应用________(选填“厘米刻度尺”或“毫米刻度尺”)测金属管线的长度L;图25(2)测量金属管线的电阻R,为此取来两节新的干电池、开关和若干导线及下列器材:A.电压表0~3 V,内阻约10 kΩB.电压表0~15 V,内阻约50 kΩC.电流表0~0.6 A,内阻约0.05 ΩD.电流表0~3 A,内阻约0.01 ΩE.滑动变阻器,0~10 ΩF.滑动变阻器,0~100 Ω要求较准确地测出其阻值,电压表应选____________,电流表应选__________,滑动变阻器应选__________;(填序号)(3)实验中他的实物接线如图b所示,请指出接线中的两处明显错误.错误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错误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用已知的物理常数和应直接测量的物理量(均用符号表示),推导出计算金属管线内径的表达式d =______________;(5)在实验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A .为使电流表读数明显,应使电流尽可能大些B .为操作方便,中间过程可保持开关S 一直处于闭合状态C .千分尺的精确度是千分之一毫米D .用千分尺测量直径时必须估读一位答案 (1)5.200 毫米刻度尺 (2)A C E (3)导线连接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上 采用了电流表内接法(4) D 2-4ρIL πU(5)D 解析 (1)螺旋测微器的读数为:D =5 mm +20.0×0.01 mm =5.200 mm ;测量30 cm 金属管长度时应用毫米刻度尺来测量.(2)由于两节干电池的电动势为3 V ,所以电压表应选A ;由于通过金属管的最大电流为I m =U R x =35A =0.6 A ,所以电流表应选C.为了较准确地测出其阻值,滑动变阻器应选E. (3)由于待测金属管阻值远小于电压表内阻,所以电流表应用外接法,连线图中的两处明显错误分别是:错误1:导线连接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上;错误2:采用了电流表内接法.(4)设金属管线内径为d ,根据电阻定律应有:R =ρL 14πD 2-14πd 2, 又R =U I, 联立可得:d = D 2-4ρIL πU(5)由金属的电阻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可知,通过待测金属管线的电流不能太大,所以A 错误;为减小温度的影响,中间过程应断开开关,所以B 错误;千分尺的精确度是0.01 mm ,即应精确到1100毫米,所以C 错误;千分尺读数时必须估读一位,即估读到0.001 mm ,所以D 正确.12.[液体电阻率的测量]如图26是一同学测量某导电液体电阻率的实物连线图.图中均匀的长直玻璃管内径为d ,里面充满待测导电液体,玻璃管两端各装有一电极,电极距离为L .图26(1)根据实物连线图在虚线框内画出实验的电路原理图,其中导电液体用电阻R x 表示.(2)在接通电路前,为保证器材安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 应移到最________端(填“左”或“右”).在电路调试时,该同学发现:闭合开关S 1后,单刀双掷开关S 2接到a 接点时电压表示数为4.5 V 、电流表示数为180 μA ;单刀双掷开关S 2接到b 接点时电压表示数为4.6 V 、电流表示数为164 μA.正式测量时,为减小实验误差,单刀双掷开关S 2应接到________点(填“a ”或“b ”).(3)该同学正确完成实验,测得该段液体的电阻R 0,则该导电液体的电阻率的表达式为ρ=______________(用R 0、L 、d 等表示).答案 (1)如图所示(2)右 b (3)πR 0d 24L解析 (1)电路原理图如图所示(2)接通电路前为保证电路的安全,应使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中的电阻最大,即滑片应移到最右端.分别使用内接法和外接法时电流表示数变化大,电压表示数变化小,说明电流表对示数影响较小,即电流表内阻远小于被测电阻,为减小误差应当采用电流表内接法,故接b 点.(3)根据欧姆定律R =U I 、电阻定律ρ=RS L 及S =π(d 2)2可得电阻率ρ=πR 0d 24L. 13.[实验拓展]某些固体材料受到外力后除了产生形变外,其电阻率也要发生变化,这种由于外力的作用而使材料电阻率发生变化的现象称为“压阻效应”.现用如图27所示的电路研究某长薄板电阻R x 的压阻效应,已知R x 的阻值变化范围为几欧到几十欧,实验室中有下列器材:图27A .电源E (3 V ,内阻约为1 Ω)B .电流表A 1(0.6 A ,内阻r 1=5 Ω)C .电流表A 2(6 A ,内阻r 2约为1 Ω)D .开关S ,定值电阻R 0(1)为了比较准确地测量电阻R x 的阻值,根据虚线框内电路图的设计,甲表选用________(选填“A 1”或“A 2”),乙表选用________(选填“A 1”或“A 2”).(2)在电阻R x 上加一个竖直向下的力F (设竖直向下为正方向),闭合开关S ,记下电表读数,A 1的读数为I 1,A 2的读数为I 2,得R x =________(用字母表示).(3)改变力的大小,得到不同的R x 值,然后让力反向从下向上挤压电阻,并改变力的大小,得到不同的R x 值,最后绘成的图象如图28所示.当F 竖直向下(设竖直向下为正方向)时,可得R x 与所受压力F 的数值关系是R x =________________.(各物理量单位均为国际单位)图28(4)定值电阻R 0的阻值应该选用________________.A .1 ΩB .5 ΩC .10 ΩD .20 Ω答案 (1)A 1 A 2 (2)I 1r 1I 2-I 1(3)16-2F (4)B 解析 (1)由于A 1内阻确定,并且与待测电阻接近,与待测电阻并联,用来测出待测电阻R x实用标准文档文案大全 两端的电压,用A 2测得的电流减去A 1测得的电流就是流过待测电阻的电流,根据欧姆定律就可求出待测电阻的阻值,电路连接如图所示.(2)待测电阻两端的电压U =I 1r 1,流过待测电阻的电流I =I 2-I 1,因此待测电阻的阻值为R x =I 1r 1I 2-I 1. (3)由图象的对称性可知,加上相反的压力时,电阻值大小相等;图象与纵坐标的交点为16 Ω,当R =7 Ω时,对应的力为4.5 N ,因此函数表达式R x =16-2F .(4)整个回路总电流不能大于0.6 A ,而电动势为3 V ,因此总电阻应略大于5 Ω,而电源内阻约为1 Ω,因此定值电阻R 0的阻值应选5 Ω,即可保证电流不超过量程,也保证电流不太小,两块电流表读数准确.。

(2015届步步高大一轮复习物理Word文档)第一章 第1课时

(2015届步步高大一轮复习物理Word文档)第一章 第1课时

注:各考点要求中罗马数字Ⅰ、Ⅱ的含义如下:Ⅰ.对所列知识要知道其内容及含义,并能在有关问题中识别和直接使用它们. Ⅱ.对所列知识要理解其确切含义及与其他知识的联系,能够进行叙述和解释,并能在实际问题的分析、综合、推理和判断等过程中运用.第1课时 运动的描述考纲解读 1.知道参考系、质点、位移的概念,理解物体看成质点的条件和位移的矢量性.2.知道速度与加速度、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的区别,并理解二者间的关系.1. [对质点和参考系的理解]关于质点和参考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AK -47步枪子弹速度很快,杀伤力大,什么时候都能认为是质点B .研究男子3米板跳水运动员何冲在空中的跳水动作时,不能把他看成质点C .研究物体的运动时不一定要选择参考系D .歼-15在“辽宁号”航母上的起飞速度大约为300 km/h ,是相对航母甲板来说的 答案 B2. [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的区别]关于瞬时速度和平均速度,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一般讲平均速度时,必须讲清楚是哪段时间(或哪段位移)内的平均速度B .对于匀速直线运动,其平均速度跟哪段时间(或哪段位移)无关C .瞬时速度和平均速度都可以精确描述变速运动D .瞬时速度是某时刻的速度,只有瞬时速度才能精确描述变速运动的物体运动的快慢 答案 ABD解析 一般情况下,物体在不同时间(或不同位移)内的平均速度不同,但对于匀速直线运动,物体的速度不变,所以平均速度与哪段时间(或哪段位移)无关,故A 、B 均正确;平均速度只能粗略描述变速运动,只有瞬时速度才能精确描述变速运动的物体运动的快慢,故C 错,D 正确.3. [加速度和速度关系的理解]有下列几种情景,请根据所学知识选择对情景的分析和判断正确的说法( )A .点火后即将升空的火箭,因火箭还没运动,所以加速度一定为零B .高速公路上沿直线高速行驶的轿车为避免事故紧急刹车.因轿车紧急刹车,速度变化很快,所以加速度很大C .高速行驶的磁悬浮列车,因速度很大,所以加速度也一定很大D .太空中的“天宫一号”绕地球匀速转动,其加速度为零 答案 B1. 质点用来代替物体的有质量的点叫做质点,研究一个物体的运动时,如果物体的形状和大小对问题的影响可以忽略,就可以看做质点. 2. 参考系(1)为了研究物体的运动而假定不动的物体,叫做参考系.(2)对同一物体的运动,所选择的参考系不同,对它的运动的描述可能会不同.通常以地球为参考系.3. 位移是位置的变化量,是从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有向线段.是矢量.(填“矢”或“标”) 4. 速度物理学中用位移与发生这个位移所用时间的比值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即v =ΔxΔt,其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1)平均速度:在变速运动中,物体在某段时间内的位移与发生这段位移所用时间的比值叫做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即v =xt ,其方向与位移的方向相同.(2)瞬时速度:运动物体在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的速度,方向沿轨迹上物体所在点的切线方向指向前进的一侧,是矢量.瞬时速度的大小叫速率,是标量.考点一对质点和参考系的理解1.质点(1)质点是一种理想化模型,实际并不存在.(2)物体可看做质点的条件:研究物体的运动时,物体的大小和形状对研究结果的影响可以忽略.2.参考系(1)参考系可以是运动的物体,也可以是静止的物体,但被选为参考系的物体,我们都假定它是静止的.(2)比较两物体的运动情况时,必须选同一参考系.(3)选取不同的物体作为参考系,对同一物体运动的描述可能不同.例1下列情况下的物体可以看做质点的是() A.研究轨道上正在与“神州十号”对接的“天宫一号”飞船时B.研究“八一”飞行队飞行表演的飞机时C.放在地面上的木箱,在上面的箱角处用水平推力推它,木箱可绕下面的箱角转动时D.研究“蛟龙号”下潜到7 000 m深度过程中的速度时答案 D对“理想化模型”的理解(1)理想化模型是分析、解决物理问题常用的方法,它是对实际问题的科学抽象,可以使一些复杂的物理问题简单化.(2)物理学中理想化的模型有很多,如“质点”、“轻杆”、“光滑平面”、“自由落体运动”、“点电荷”、“纯电阻电路”等,都是突出主要因素,忽略次要因素而建立的物理模型.突破训练12013年6月11日17时38分,“神舟十号”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2013年6月13日13时18分与“天宫一号”实施了自动交会对接.20日上午,女航天员王亚平在聂海胜、张晓光协助下进行中国的首次太空授课.2013年6月26日08时,“神舟十号”安全返回.关于以上消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神舟十号”飞船绕地球飞行一周,位移和路程都为零B.“11日17时38分”表示时刻C.在“神舟十号”与“天宫一号”实施自动交会对接的过程中,不可以把“神舟十号”看成质点D.对接后的“神舟十号”与“天宫一号”绕地球运动时,不能看做质点答案BC例2一只猴子静止在悬挂于天花板的细棒上,现使悬挂棒的绳子断开,猴子和细棒一起向下运动,甲说此棒是静止的,乙说猴子是向下运动的,甲、乙两人所选的参考系分别是() A.甲选的参考系是地球,乙选的参考系也是地球B.甲选的参考系是地球,乙选的参考系是猴子C.甲选的参考系是猴子,乙选的参考系是地球D.甲选的参考系是猴子,乙选的参考系也是猴子答案 C突破训练2中国是掌握空中加油技术的少数国家之一.如图1所示是我国自行研制的第三代战斗机“歼-10”在空中加油的情景,以下列的哪个物体为参考系,可以认为加油机是运动的()图1A.“歼-10”战斗机B.地面上的房屋C.加油机中的飞行员D.“歼-10”战斗机里的飞行员答案 B解析空中加油时两飞机保持相对静止,以“歼-10”战斗机、加油机中的飞行员、“歼-10”战斗机里的飞行员为参考系,加油机都是静止的;以地面上的房屋为参考系,加油机是运动的,本题选B.考点二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的关系1.平均速度反映一段时间内物体运动的平均快慢程度,它与一段时间或一段位移相对应.瞬时速度能精确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它是在运动时间Δt→0时的平均速度,与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相对应.2.瞬时速度的大小叫速率,但平均速度的大小不能称为平均速率,因为平均速率是路程与时间的比值,它与平均速度的大小没有对应关系.例3如图2所示,物体沿曲线轨迹的箭头方向运动,在AB、ABC、ABCD、ABCDE四段轨迹上运动所用的时间分别是:1 s、2 s、3 s、4 s.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图2A .物体在AB 段的平均速度为1 m/sB .物体在ABC 段的平均速度为52m/sC .AB 段的平均速度比ABC 段的平均速度更能反映物体处于A 点时的瞬时速度D .物体在B 点的速度等于ABC 段的平均速度解析 由v =x t 可得:v AB =11m /s =1 m/s ,vAC =52m/s ,故A 、B 均正确;所选取的过程离A 点越近,其阶段的平均速度越接近A 点的瞬时速度,故C 正确;由A 经B 到C 的过程不是匀变速直线运动过程,故B点虽为中间时刻,但其速度不等于ABC 段的平均速度,D 错误. 答案 ABC1.本题应该用平均速度的定义式v =xt求解.2.由v =xt可知t →0时的平均速度可看做某一时刻的瞬时速度.突破训练3 2012年8月6日在伦敦举行的奥运会100米决赛中,牙买加选手博尔特以9秒63获得金牌.在8月6日举行的110米栏决赛中,美国选手梅里特以12秒92的成绩夺得冠军,刘翔因伤退赛;8月10日,博尔特又以19秒32的成绩,夺得男子200米金牌.关于这三次比赛中的运动员的运动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200米比赛的位移是100米比赛位移的两倍B .200米比赛的平均速率约为10.35 m/sC .110米栏比赛的平均速度约为8.51 m/sD .100米比赛的最大速度约为20.70 m/s 答案 BC解析 200米赛道是弯道,100米赛道是直道,所以运动员跑200米路程时的位移小于200米,A 项错.200米比赛的平均速率为v =20019.32 m /s ≈10.35 m/s ,B 项对;同理C项对.在100米比赛中,由于运动员在全程中并非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故最大速度不等于平均速度的2倍,D 项错误.例4 2013年8月,我国新研制的隐形战机歼-20,开始挂弹试飞.在某次试飞中,由静止开始加速,当加速度a 不断减小至零时,飞机刚好起飞,则此过程中飞机的 ( ) A .速度不断增大,位移不断减小 B .速度不断增大,位移不断增大 C .速度增加越来越慢,位移增加越来越快 D .速度增加越来越慢,位移增加越来越慢解析 飞机的加速度不断变小,但速度不断变大,只是增加变慢而已,速度变大时,位移增加变快,选项B 、C 正确. 答案 BC根据a 与v 方向间的关系判断物体是在加速还是在减速 (1)当a 与v 同向或夹角为锐角时,物体速度大小变大. (2)当a 与v 垂直时,物体速度大小不变.(3)当a 与v 反向或夹角为钝角时,物体速度大小变小. 突破训练4 关于物体的运动,不可能发生的是( )A .加速度大小逐渐减小,速度也逐渐减小B .加速度方向不变,而速度方向改变C .加速度和速度都在变化,加速度最大时,速度最小D .加速度为零时,速度的变化率最大 答案 D解析 加速度是描述物体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当加速度为零时,物体的速度不再变化,速度的变化率为零,故D 不可能发生;速度增大还是减小,是由速度与加速度同向还是反向决定的,与加速度的大小及变化无关,故A 、B 、C 均有可能发生.1.“匀速运动”模型的实际应用“匀速运动”是一种理想化模型,是最基本、最简单的运动,且应用广泛.例如:声、光的传播都可以看成匀速,而实际生活中的运动估算,也经常用到这一模型,如计算飞行时间,在这类问题中位移的计算是关键,有时要巧用几何关系(如光波、声波反射、折射问题如图3),有时要估算长度(如高速摄影见图4),有时要求相对位移(如动态测速)等.这类问题的核心方程只有一个:v =xt.图3 图4例5 如图5所示,一艘海轮用船上天线D 向海岸边的信号接收器A 发送电磁波脉冲信号.信号接收器和船上天线的海拔高度分别为AB =H 和CD =h .船上天线某时刻发出一个电磁波脉冲信号,接收器接收到一个较强和一个较弱的脉冲,前者是直接到达的信号,后者是经海平面反射后再到达的信号,两个脉冲信号到达的时间间隔为Δt ,电磁波的传播速度为c ,求船上天线发出此信号时海轮与海岸的距离L .图5解析 如图所示,从船上天线D 向接收器A 发出的电磁波脉冲信号,一方面沿直线DA 直接传播到A ,另一方面经过海面E 点反射沿折线DEA 传播到A ,前者较强,后者较弱。

2015解步步高大一轮讲义(理)专题六

2015解步步高大一轮讲义(理)专题六

专题六 高考中的概率与统计问题1.(2013·安徽)某班级有50名学生,其中有30名男生和20名女生,随机询问了该班五名男生和五名女生在某次数学测验中的成绩,五名男生的成绩分别为86,94,88,92,90,五名女生的成绩分别为88,93,93,88,93.下列说法一定正确的是 ( )A .这种抽样方法是一种分层抽样B .这种抽样方法是一种系统抽样C .这五名男生成绩的方差大于这五名女生成绩的方差D .该班男生成绩的平均数小于该班女生成绩的平均数 答案 C 解析 x 男=15(86+94+88+92+90)=90, x女=15(88+93+93+88+93)=91, s 2男=15[(86-90)2+(94-90)2+(88-90)2+(92-90)2+(90-90)2]=8, s 2女=15[(88-91)2+(93-91)2+(93-91)2+(88-91)2+(93-91)2]=6. 2.已知随机变量ξ服从正态分布N (2,σ2),且P (ξ<4)=0.8,则P (0<ξ<2)等于( ) A .0.6 B .0.4 C .0.3D .0.2答案 C解析 ∵P (ξ<4)=0.8,∴P (ξ>4)=0.2,由题意知图象的对称轴为直线x =2, P (ξ<0)=P (ξ>4)=0.2,∴P (0<ξ<4)=1-P (ξ<0)-P (ξ>4)=0.6.∴P (0<ξ<2)=12P (0<ξ<4)=0.3.3.(2012·上海)设10≤x 1<x 2<x 3<x 4≤104,x 5=105.随机变量ξ1取值x 1、x 2、x 3、x 4、x 5的概率均为0.2,随机变量ξ2取值x 1+x 22、x 2+x 32、x 3+x 42、x 4+x 52、x 5+x 12的概率也均为0.2.若记D (ξ1)、D (ξ2)分别为ξ1、ξ2的方差,则( )A .D (ξ1)>D (ξ2)B .D (ξ1)=D (ξ2)C .D (ξ1)<D (ξ2)D .D (ξ1)与D (ξ2)的大小关系与x 1、x 2、x 3、x 4的取值有关 答案 A解析 E (ξ1)=0.2x 1+0.2x 2+0.2x 3+0.2x 4+0.2x 5 =0.2(x 1+x 2+x 3+x 4+x 5).E (ξ2)=0.2×x 1+x 22+0.2×x 2+x 32+…+0.2×x 5+x 12=0.2(x 1+x 2+x 3+x 4+x 5). ∴E (ξ1)=E (ξ2),记作x ,∴D (ξ1)=0.2[(x 1-x )2+(x 2-x )2+…+(x 5-x )2]=0.2[x 21+x 22+…+x 25+5x 2-2(x 1+x 2+…+x 5)x ] =0.2(x 21+x 22+…+x 25-5x 2).同理D (ξ2)=0.2⎣⎢⎡⎦⎥⎤⎝ ⎛⎭⎪⎫x 1+x 222+⎝ ⎛⎭⎪⎫x 2+x 322+…+⎝ ⎛⎭⎪⎫x 5+x 122-5x 2.∵⎝ ⎛⎭⎪⎫x 1+x 222<x 21+x 222,…,⎝ ⎛⎭⎪⎫x 5+x 122<x 25+x 212. ∴⎝ ⎛⎭⎪⎫x 1+x 222+⎝ ⎛⎭⎪⎫x 2+x 322+…+⎝ ⎛⎭⎪⎫x 5+x 122<x 21+x 22+x 23+x 24+x 25. ∴D (ξ1)>D ( ξ2).4.(2013·四川)节日前夕,小李在家门前的树上挂了两串彩灯,这两串彩灯的第一次闪亮相互独立,且都在通电后的4秒内任一时刻等可能发生,然后每串彩灯以4秒为间隔闪亮,那么这两串彩灯同时通电后,它们第一次闪亮的时刻相差不超过2秒的概率是 ( )A.14B.12C.34D.78 答案 C解析 设在通电后的4秒钟内,甲串彩灯、乙串彩灯第一次亮的时刻为x 、y ,x 、y 相互独立,由题意可知⎩⎨⎧0≤x ≤40≤y ≤4|x -y |≤2,如图所示.∴两串彩灯第一次亮的时间相差不超过2秒的概率为P (|x -y |≤2)=S 正方形-2S △ABC S 正方形=4×4-2×12×2×24×4=1216=34.5.(2012·重庆)某艺校在一天的6节课中随机安排语文、数学、外语三门文化课和其他三门艺术课各1节,则在课表上的相邻两节文化课之间最多间隔1节艺术课的概率为________(用数字作答).答案 35解析 6节课随机安排,共有A 66=720(种)方法.课表上相邻两节文化课之间最多间隔1节艺术课,分三类: 第1类:文化课之间没有艺术课,有A 33·A 44=6×24=144(种).第2类:文化课之间有1节艺术课,有A 33·C 13·A 12·A 33=6×3×2×6=216(种). 第3类:文化课之间有2节艺术课,有A 33·A 23·A 22=6×6×2=72(种). 共有144+216+72=432(种).由古典概型概率公式得P =432720=35.题型一 求事件的概率例1 某项专业技术认证考试按科目A 和科目B 依次进行,只有当科目A 成绩合格时,才可继续参加科目B 的考试.已知每个科目只允许有一次补考机会,两个科目成绩均合格方可获得证书,现某人参加这项考试,科目A 每次考试成绩合格的概率均为23,科目B 每次考试成绩合格的概率均为12,假设各次考试成绩合格与否互不影响.(1)求他不需要补考就可获得证书的概率.(2)在这项考试过程中,假设他不放弃所有的考试机会,求他分别参加2次、3次、4次考试的概率.思维启迪 准确地分析事件类型,正确地运用概率公式,是解决这类问题的关键. 解 设“科目A 第一次考试合格”为事件A 1,“科目A 补考合格”为事件A 2,“科目B 第一次考试合格”为事件B 1,“科目B 补考合格”为事件B 2,则A 1,A 2,B 1,B 2相互独立.(1)设“不需要补考就可获得证书”为事件M ,则P (M )=P (A 1B 1)=P (A 1)P (B 1)=23×12=13.(2)设“参加考试次数为2次、3次、4次” 分别为事件E ,C ,D .则P (E )=P (A 1B 1+A 1 A 2)=P (A 1)P (B 1)+P (A 1)P (A 2)=23×12+13×13=49,P (C )=P (A 1B 1B 2+A 1B 1 B 2+A 1A 2B 1)=P (A 1)P (B 1)P (B 2)+P (A 1)P (B 1)P (B 2)+P (A 1)P (A 2)·P (B 1) =23×12×12+23×12×12+13×23×12=49, P (D )=P (A 1A 2B 1B 2+A 1A 2B 1 B 2)=P (A 1)P (A 2)P (B 1)P (B 2)+P (A 1)P (A 2)P (B 1)P (B 2) =13×23×12×12+13×23×12×12=19.(另解:P (D )=1-P (E ∪C )=1-P (E )-P (C )=1-49-49=19).思维升华 (1)一个复杂事件若正面情况较多,反面情况较少,则一般利用对立事件进行求解.尤其是涉及到“至多”、“至少”等问题时常常用这种方法求解.(2)求复杂事件的概率,要正确分析复杂事件的构成,看复杂事件是能转化为几个彼此互斥的事件的和事件还是能转化为几个相互独立事件同时发生的积事件,然后用概率公式求解.某校举行环保知识大奖赛,比赛分初赛和决赛两部分,初赛采用选手选一题答一题的方式进行,每位选手最多有5次选题答题的机会,选手累计答对3题或答错3题即终止其初赛的比赛,答对3题者直接进入决赛,答错3题者则被淘汰.已知选手甲答题连续两次答错的概率为19(已知甲回答每个问题的正确率相同,并且相互之间没有影响).(1)求选手甲回答一个问题的正确率; (2)求选手甲可进入决赛的概率.解 (1)设选手甲答对一个问题的正确率为P 1,则(1-P 1)2=19,故选手甲答对一个问题的正确率P 1=23.(2)选手甲答了3道题目进入决赛的概率为(23)3=827;选手甲答了4道题目进入决赛的概率为C 23(23)2·13·23=827; 选手甲答了5道题目进入决赛的概率为C 24(23)2·(13)2·23=1681. ∴选手甲可以进入决赛的概率P =827+827+1681=6481.题型二 求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均值与方差例2 李先生家在H 小区,他在C 科技园区工作,从家开车到公司上班有L 1,L 2两条路线(如图),路线L 1上有A 1,A 2,A 3三个路口,各路口遇到红灯的概率均为12;路线L 2上有B 1,B 2两个路口,各路口遇到红灯的概率依次为34,35.(1)若走路线L 1,求最多遇到1次红灯的概率; (2)若走路线L 2,求遇到红灯次数X 的数学期望;(3)按照“平均遇到红灯的次数最少”的要求,请你帮助李先生分析上述两条路线中,选择哪条路线上班更好些,并说明理由.思维启迪 走L 1或L 2遇到红灯的次数都是独立重复试验问题,可结合二项分布求其概率,选何条路线是要利用均值的大小判定.注意三个转化:(1)转化为P 3(1)+P 3(0)的值;(2)X 可取0,1,2转化为独立事件的积事件的概率; (3)转化为比较E (X )、E (Y )的大小.解 (1)设“走路线L 1最多遇到1次红灯”为事件A ,则P (A )=C 03×⎝⎛⎭⎫123+C 13×12×⎝⎛⎭⎫122=12. 所以走路线L 1最多遇到1次红灯的概率为12.(2)依题意,知X 的可能取值为0,1,2.P (X =0)=⎝⎛⎭⎫1-34×⎝⎛⎭⎫1-35=110, P (X =1)=34×⎝⎛⎭⎫1-35+⎝⎛⎭⎫1-34×35=920, P (X =2)=34×35=920.随机变量X 的分布列为所以E (X )=110×0+920×1+920×2=2720.(3)设选择路线L 1遇到红灯的次数为Y ,随机变量Y 服从二项分布,即Y ~B ⎝⎛⎭⎫3,12,所以E (Y )=3×12=32.因为E (X )<E (Y ),所以选择路线L 2上班更好.思维升华 注意此题中独立重复试验与独立事件的区别,如走L 1是独立重复试验,而走L 2是一般地独立事件问题,不可按二项分布求均值.解决此类题目的关键是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正确理解随机变量取每一个值所表示的具体事件,求得该事件发生的概率.(2012·福建)受轿车在保修期内维修费等因素的影响,企业生产每辆轿车的利润与该轿车首次出现故障的时间有关.某轿车制造厂生产甲、乙两种品牌轿车,保修期均为2将频率视为概率,解答下列问题:(1)从该厂生产的甲品牌轿车中随机抽取一辆,求其首次出现故障发生在保修期内的概率. (2)若该厂生产的轿车均能售出,记生产一辆甲品牌轿车的利润为X 1,生产一辆乙品牌轿车的利润为X 2,分别求X 1,X 2的分布列.(3)该厂预计今后这两种品牌轿车销量相当,由于资金限制,只能生产其中一种品牌的轿车.若从经济效益的角度考虑,你认为应生产哪种品牌的轿车?说明理由.解 (1)设“甲品牌轿车首次出现故障发生在保修期内”为事件A ,则P (A )=2+350=110.(2)依题意得,X 1的分布列为X 2的分布列为(3)由(2)得E (X 1)=1×125+2×350+3×910=14350=2.86(万元), E (X 2)=1.8×110+2.9×910=2.79(万元).因为E (X 1)>E (X 2),所以应生产甲品牌轿车. 题型三 概率与统计的综合应用例3 (2013·课标全国Ⅱ)经销商经销某种农产品,在一个销售季度内,每售出1 t 该产品获利润500元,未售出的产品,每1 t 亏损300元.根据历史资料,得到销售季度内市场需求量的频率分布直方图,如图所示.经销商为下一个销售季度购进了130 t 该农产品.以X (单位: t,100≤X ≤150)表示下一个销售季度内的市场需求量,T (单位:元)表示下一个销售季度内经销该农产品的利润.(1)将T 表示为X 的函数;(2)根据直方图估计利润T 不少于57 000元的概率;(3)在直方图的需求量分组中,以各组的区间中点值代表该组的各个值,需求量落入该区间的频率作为需求量取该区间中点值的概率(例如:若需求量X ∈[100,110),则取X =105,且X =105的概率等于需求量落入[100,110)的频率).求T 的数学期望.思维启迪 利润T 是由两部分构成的,一个是获得利润,另一个是亏损,是否亏损与x 的取值范围有关,因此,T 关于x 的函数要用分段函数表示. 解 (1)当X ∈[100,130)时,T =500X -300(130-X )=800X -39 000.当X ∈[130,150]时,T =500×130=65 000.所以T =⎩⎪⎨⎪⎧800X -39 000,100≤X <130,65 000,130≤X ≤150.(2)由(1)知利润T 不少于57 000元当且仅当120≤X ≤150.由直方图知需求量X ∈[120,150]的频率为0.7,所以下一个销售季度内的利润T 不少于57 000元的概率的估计值为0.7. (3)依题意可得T 的分布列为所以E (T )=45 000×0.1+53 000×0.2+61 000×0.3+65 000×0.4=59 400.思维升华 概率与统计作为考查考生应用意识的重要载体,已成为近几年高考的一大亮点和热点.它与其他知识融合、渗透,情境新颖,充分体现了概率与统计的工具性和交汇性.统计以考查抽样方法、样本的频率分布、样本特征数的计算为主,概率以考查概率计算为主,往往和实际问题相结合,要注意理解实际问题的意义,使之和相应的概率计算对应起来,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解决问题.以下茎叶图记录了甲、乙两组各四名同学的植树棵数.乙组记录中有一个数据模糊,无法确认,在图中以X 表示.(1)如果X =8,求乙组同学植树棵数的平均数和方差;(2)如果X =9,分别从甲、乙两组中随机选取一名同学,求这两名同学的植树总棵树Y 的分布列和数学期望.(注:方差s 2=1n [(x 1-x )2+(x 2-x )2+…+(x n -x )2],其中x 为x 1,x 2,…,x n 的平均数)解 (1)当X =8时,由茎叶图可知,乙组同学的植树棵数是8,8,9,10,所以平均数 x =8+8+9+104=354;方差 s 2=14[(8-354)2+(8-354)2+(9-354)2+(10-354)2]=1116.(2)当X =9时,由茎叶图可知,甲组同学的植树棵数是9,9,11,11;乙组同学的植树棵数是9,8,9,10.分别从甲、乙两组中随机选取一名同学,共有4×4=16(种)可能的结果,这两名同学植树总棵数Y 的可能取值为17,18,19,20,21.事件“Y =17”等价于“甲组选出的同学植树9棵,乙组选出的同学植树8棵”,所以该事件有2种可能的结果,因此P (Y =17)=216=18. 同理可得P (Y =18)=14,P (Y =19)=14,P (Y =20)=14,P (Y =21)=18.所以随机变量Y 的分布列为E (Y )=17×18+18×14+19×14+20×14+21×18=19.1.(2013·广东)某车间共有12名工人,随机抽取6名,他们某日加工零件个数的茎叶图如图所示,其中茎为十位数,叶为个位数.1 7 92 0 123(1)根据茎叶图计算样本均值;(2)日加工零件个数大于样本均值的工人为优秀工人.根据茎叶图推断该车间12名工人中有几名优秀工人?(3)从该车间12名工人中,任取2人,求恰有1名优秀工人的概率. 解 (1)样本平均值为17+19+20+21+25+306=1326=22.(2)由(1)知样本中优秀工人占的比例为26=13,故推断该车间12名工人中有12×13=4名优秀工人.(3)设事件A :“从该车间12名工人中,任取2人,恰有1名优秀工人”,则P (A )=C 14C 18C 212=1633. 2.在10件产品中,有3件一等品,4件二等品,3件三等品.从这10件产品中任取3件,求:(1)取出的3件产品中一等品件数X 的分布列和数学期望; (2)取出的3件产品中一等品件数多于二等品件数的概率.解 (1)由于从10件产品中任取3件的结果数为C 310,从10件产品中任取3件,其中恰有k 件一等品的结果数为C k 3C 3-k 7(k =0,1,2,3),那么从10件产品中任取3件,其中恰有k 件一等品的概率为P (X =k )=C k 3C 3-k7C 310,k =0,1,2,3.所以随机变量X 的分布列是X 的数学期望E (X )=0×724+1×2140+2×740+3×1120=910.(2)设“取出的3件产品中一等品件数多于二等品件数”为事件A ,“恰好取出1件一等品和2件三等品”为事件A 1,“恰好取出2件一等品”为事件A 2,“恰好取出3件一等品”为事件A 3,由于事件A 1,A 2,A 3彼此互斥,且A =A 1∪A 2∪A 3,而P (A 1)=C 13C 23C 310=340.P (A 2)=P (X =2)=740.P (A 3)=P (X =3)=1120,所以取出的3件产品中一等品件数多于二等品件数的概率为P (A )=P (A 1)+P (A 2)+P (A 3)=340+740+1120=31120.3.甲、乙两人参加某电视台举办的答题闯关游戏,按照规则,甲先从6道备选题中一次性抽取3道题独立作答,然后由乙回答剩余3题,每人答对其中2题就停止答题,即闯关成功.已知在6道备选题中,甲能答对其中的4道题,乙答对每道题的概率都是23.(1)求甲、乙至少有一人闯关成功的概率; (2)设甲答对题目的个数为ξ,求ξ的分布列.解 (1)设甲、乙闯关成功分别为事件A ,B ,则P (A )=C 14C 22C 36=420=15,P (B )=(1-23)3+C 23(1-23)2(23)1=127+29=727, 则甲、乙至少有一人闯关成功的概率是1-P (A B )=1-P (A )P (B )=1-15×727=128135.(2)由题意知ξ的可能取值是1,2.P (ξ=1)=C 14C 22C 36=15,P (ξ=2)=C 24C 12+C 34C 36=45, 则ξ的分布列为4.如图,是某城市通过抽样得到的居民某年的月均用水量(单位:吨)的频率分布直方图.(1)求直方图中x 的值;(2)若将频率视为概率,从这个城市随机抽取3位居民(看做有放回的抽样),求月均用水量在3至4吨的居民数X 的分布列和数学期望.解 (1)依题意及频率分布直方图知1×(0.02+0.1+x +0.37+0.39)=1,解得x =0.12. (2)由题意知,X ~B (3,0.1).因此P (X =0)=C 03×0.93=0.729,P (X =1)=C 13×0.1×0.92=0.243,P (X =2)=C 23×0.12×0.9=0.027,P (X =3)=C 33×0.13=0.001.故随机变量X 的分布列为X 的数学期望为E (X )=3×0.1=0.3.5.某市公租房的房源位于A 、B 、C 三个片区.设每位申请人只申请其中一个片区的房源,且申请其中任一个片区的房源是等可能的,求该市的任4位申请人中: (1)恰有2人申请A 片区房源的概率;(2)申请的房源所在片区的个数ξ的分布列与期望.解 (1)方法一 所有可能的申请方式有34种,恰有2人申请A 片区房源的申请方式有C 24·22种,从而恰有2人申请A 片区房源的概率为C 24·2234=827.方法二 设对每位申请人的观察为一次试验,这是4次独立重复试验.记“申请A 片区房源”为事件A ,则P (A )=13.从而,由独立重复试验中事件A 恰发生k 次的概率计算公式知,恰有2人申请A 片区房源的概率为P 4(2)=C 24⎝⎛⎭⎫132⎝⎛⎭⎫232=827.(2)ξ的所有可能值为1,2,3.又P (ξ=1)=334=127,P (ξ=2)=C 23(C 12C 34+C 24C 22)34=1427⎝⎛⎭⎪⎫或P (ξ=2)=C 23(24-2)34=1427,P (ξ=3)=C 13C 24C 1234=49⎝⎛⎭⎫或P (ξ=3)=C 24A 3334=49. 综上知,ξ的分布列为从而有E (ξ)=1×127+2×1427+3×49=6527.6.一次考试共有12道选择题,每道选择题都有4个选项,其中有且只有一个是正确的.评分标准规定:“每题只选一个选项,答对得5分,不答或答错得零分”.某考生已确定有8道题的答案是正确的,其余题中:有两道题都可判断两个选项是错误的,有一道题可以判断一个选项是错误的,还有一道题因不理解题意只好乱猜.请求出该考生: (1)得60分的概率;(2)所得分数ξ的分布列和数学期望.解 (1)设“可判断两个选项是错误的”两道题之一选对为事件A ,“有一道题可以判断一个选项是错误的”选对为事件B ,“有一道题不理解题意”选对为事件C ,∴P (A )=12,P (B )=13,P (C )=14,∴得60分的概率为P =12×12×13×14=148.(2)ξ可能的取值为40,45,50,55,60.P (ξ=40)=12×12×23×34=18;P (ξ=45)=C 12×12×12×23×34+12×12×13×34+12×12×23×14=1748; P (ξ=50)=12×12×23×34+C 12×12×12×13×34+C 12×12×12×23×14+12×12×13×14=1748; P (ξ=55)=C 12×12×12×13×14+12×12×23×14+12×12×13×34=748; P (ξ=60)=12×12×13×14=148.ξ的分布列为E(ξ)=40×18+45×1748+50×1748+55×748+60×148=57512.中档题目强化练——概率与统计(理)A 组 专项基础训练一、选择题1.从5张100元,3张200元,2张300元的奥运会门票中任选3张,则选取的3张中至少有2张价格相同的概率为 ( )A.14B.79120C.34D.2324答案 C解析 基本事件的总数是C 310,在三种门票中各自选取一张的方法是C 15C 13C 12,故随机事件“选取的3张中价格互不相同”的概率是C 15C 13C 12C 310=5×3×2120=14,故其对立事件“选取的3张中至少有2张价格相同”的概率是1-14=34.2.已知ξ的分布列如下表,若 ( )A.-13B.59C.109D.209答案 D解析 E (ξ)=-1×12+0×13+1×16=-13,D (ξ)=⎝⎛⎭⎫-1+132×12+⎝⎛⎭⎫0+132×13+⎝⎛⎭⎫1+132×16=59, ∴D (η)=D (2ξ+2)=4D (ξ)=209,故选D.3.甲、乙两人进行乒乓球比赛,比赛规则为“3局2胜”,即以先赢2局者为胜.根据经验,每局比赛中甲获胜的概率为0.6,则本次比赛甲获胜的概率是( )A .0.216B .0.36C .0.432D .0.648答案 D解析 由题意知,甲获胜有两种情况, 一是甲以2∶0获胜,此时P 1=0.62=0.36; 二是甲以2∶1获胜,此时P 2=C 12×0.6×0.4×0.6=0.288, 故甲获胜的概率P =P 1+P 2=0.648.4.已知x ∈[-1,1],y ∈[0,2],则点P (x ,y )落在区域⎩⎪⎨⎪⎧2x -y +2≥0,x -2y +1≤0x +y -2≤0内的概率为( )A.316B.38C.34D.32答案 B解析 不等式组表示的区域如图所示,阴影部分的面积为12×3×2-12×3×1=32,则所求概率为38. 5.有n 位同学参加某项选拔测试,每位同学能通过测试的概率都是p (0<p <1),假设每位同学能否通过测试是相互独立的,则至少有一位同学能通过测试的概率为( )A .(1-p )nB .1-p nC .p nD .1-(1-p )n答案 D解析 显然n 位同学参加某项选拔测试可看做n 次独立重复试验,其中没有一位同学能通过测试的概率为(1-p )n ,故至少有一位同学能通过测试的概率为1-(1-p )n . 二、填空题6.在体积为V 的三棱锥S -ABC 的棱AB 上任取一点P ,则三棱锥S -APC 的体积大于V 3的概率是________.答案 23解析 由题意可知V S -APCV S -ABC >13,如图所示,三棱锥S -ABC 与三棱锥S -APC 的高相同, 因此V S -APC V S -ABC =S △APC S △ABC =PM BN=AP AB >13(PM ,BN 为其高线),故所求概率为23. 7.两封信随机投入A ,B ,C 三个空邮箱,则A 邮箱的信件数ξ的数学期望E (ξ)=________.答案 23解析 两封信投入A ,B ,C 三个空邮箱,投法种数是32=9,A 中没有信的投法种数是2×2=4,概率为49,A 中仅有一封信的投法种数是C 12×2=4,概率为49, A 中有两封信的投法种数是1,概率为19,故A 邮箱的信件数ξ的数学期望是 49×0+49×1+19×2=23. 8.随机变量ξ服从正态分布N (0,1),如果P (ξ<1)=0.841 3,则P (-1<ξ<0)=________. 答案 0.341 3 解析 ∵ξ~N (0,1),∴P (-1<ξ<0)=P (0<ξ<1)=1-2[1-P (ξ<1)]2=0.341 3. 三、解答题9.已知集合A ={x |x 2+3x -4<0},B =⎩⎪⎨⎪⎧⎭⎪⎬⎪⎫x ⎪⎪⎪x +2x -4<0. (1)在区间(-4,5)上任取一个实数x ,求“x ∈A ∩B ”的概率;(2)设(a ,b )为有序实数对,其中a ,b 分别是集合A ,B 中任取的一个整数,求“a -b ∈A ∪B ”的概率.解 (1)由已知得A ={x |x 2+3x -4<0} ={x |-4<x <1},B =⎩⎪⎨⎪⎧⎭⎪⎬⎪⎫x ⎪⎪⎪x +2x -4<0={x |-2<x <4},显然A ∩B ={x |-2<x <1}. 设事件“x ∈A ∩B ”的概率为P 1,由几何概型的概率公式得P 1=39=13.(2)依题意,(a ,b )的所有可能的结果一共有以下20种:(-3,-1),(-3,0),(-3,1),(-3,2),(-3,3),(-2,-1),(-2,0),(-2,1),(-2,2),(-2,3),(-1,-1),(-1,0),(-1,1),(-1,2),(-1,3),(0,-1),(0,0),(0,1),(0,2),(0,3),又A ∪B ={x |-4<x <4},因此“a -b ∈A ∪B ”的所有可能的结果一共有以下14种:(-3,-1),(-3,0),(-2,-1),(-2,0),(-2,1),(-1,-1),(-1,0),(-1,1),(-1,2),(0,-1),(0,0),(0,1),(0,2),(0,3).所以“a -b ∈A ∪B ”的概率P 2=1420=710.10.随着人们对环境关注度的提高,绿色低碳出行越来越受到市民重视,为此某市建立了公共自行车服务系统,市民凭本人二代身份证到公共自行车服务中心办理诚信借车卡借车,初次办卡时卡内预先赠送20分,当诚信积分为0时,借车卡将自动锁定,限制借车,用户应持卡到公共自行车服务中心以1元购1个积分的形式再次激活该卡,为了鼓励市民租用公共自行车出行,同时督促市民尽快还车,方便更多的市民使用,公共自行车按每车每次的租用时间进行扣分收费,具体扣分标准如下: ①租用时间不超过1小时,免费;②租用时间为1小时以上且不超过2小时,扣1分; ③租用时间为2小时以上且不超过3小时,扣2分;④租用时间超过3小时,按每小时扣2分收费(不足1小时的部分按1小时计算).甲、乙两人独立出行,各租用公共自行车一次,两人租车时间都不会超过3小时,设甲、乙租用时间不超过一小时的概率分别是0.5和0.6;租用时间为1小时以上且不超过2小时的概率分别是0.4和0.2.(1)求甲、乙两人所扣积分相同的概率;(2)设甲、乙两人所扣积分之和为随机变量ξ,求ξ的分布列和数学期望. 解 (1)设甲、乙所扣积分分别为x 1,x 2,由题意可知, P (x 1=0)=0.5,P (x 1=1)=0.4,P (x 1=2)=1-0.5-0.4=0.1, P (x 2=0)=0.6,P (x 2=1)=0.2,P (x 2=2)=1-0.6-0.2=0.2,所以P (x 1=x 2)=P (x 1=x 2=0)+P (x 1=x 2=1)+P (x 1=x 2=2)=0.5×0.6+0.4×0.2+0.1×0.2=0.4.(2)由题意得,变量ξ的所有取值为0,1,2,3,4. P (ξ=0)=0.5×0.6=0.3,P (ξ=1)=0.5×0.2+0.6×0.4=0.34,P (ξ=2)=0.5×0.2+0.6×0.1+0.4×0.2=0.24, P (ξ=3)=0.4×0.2+0.2×0.1=0.1, P (ξ=4)=0.1×0.2=0.02, 所以ξ的分布列为E (ξ)=0×0.3+1×0.34+2×0.24+3×0.1+4×0.02=1.2.B 组 专项能力提升1.三人独立破译同一个密码.已知三人各自破译出密码的概率分别为15、14、13,且他们是否破译出密码互不影响,设“密码被破译”的概率为P 1,“密码未被破译”的概率为P 2,则P 1,P 2的大小关系为 ( )A .P 1>P 2B .P 1=P 2C .P 1<P 2D .无法判断答案 A解析 记“第i 个人破译出密码”为事件A i (i =1,2,3),依题意有P (A 1)=15,P (A 2)=14,P (A 3)=13,且A 1,A 2,A 3相互独立. 设“密码未被破译”为事件B , 则B =A1A2A 3,且A 1,A 2,A 3互相独立,故P 2=P (B )=P (A 1)P (A 2)P (A 3)=45×34×23=25,而P 1=1-P (B )=35,故P 1>P 2.2.一名学生通过某种外语听力测试的概率为13,他连续测试3次,那么,其中恰有一次通过的概率是( )A.49B.427C.29D.23答案 A解析 该名学生测试一次有两种结果:要么通过,要么不通过,他连续测试三次,相当于做了3次独立重复试验,那么,根据n 次独立重复试验事件A 发生k 次的概率公式知,连续测试3次恰有一次获得通过的概率为P =C 13⎝⎛⎭⎫131·⎝⎛⎭⎫1-132=49. 3.某人随机地将编号为1,2,3,4的四个小球放入编号为1,2,3,4的四个盒子中,每个盒子中放一个小球,球的编号与盒子的编号相同时叫做放对了,否则就叫放错了.设放对的个数为ξ,则ξ的期望E (ξ)=________. 答案 1解析 因为P (ξ=0)=3×324=924,P (ξ=1)=C 14×224=824,P (ξ=2)=C 24×124=624,P (ξ=4)=124,所以E (ξ)=1×824+2×624+4×124=1.4.某班有50名学生,一次考试的数学成绩ξ服从正态分布N (100,102),已知P (90≤ξ≤100)=0.3,估计该班学生数学成绩在110分以上的人数为________. 答案 10解析 由题意知,P (ξ>110)=1-2P (90≤ξ≤100)2=0.2,∴该班学生数学成绩在110分以上的人数为0.2×50=10.5.在某校教师趣味投篮比赛中,比赛规则是每场投6个球,至少投进4个球,且最后2个球都投进者获奖,否则不获奖.已知教师甲投进每个球的概率都是23.(1)记教师甲在每场的6次投球中投进球的个数为X ,求X 的分布列及数学期望; (2)求教师甲在一场比赛中获奖的概率;(3)已知教师乙在一场比赛中,6个球中恰好投进了4个球,求教师乙在一场比赛中获奖的概率;教师乙在一场比赛中获奖的概率与教师甲在一场比赛中获奖的概率相等吗?解 (1)由题意,知X 的所有可能取值为0,1,2,3,4,5,6.依条件可知X ~B ⎝⎛⎭⎫6,23. P (X =k )=C k 6⎝⎛⎭⎫23k ·⎝⎛⎭⎫136-k (k =0,1,2,3,4,5,6).所以X 的分布列为所以X 的数学期望E (X )=1729×(0×1+1×12+2×60+3×160+4×240+5×192+6×64)=2 916729=4. (2)设教师甲在一场比赛中获奖为事件A ,则P (A )=C 24×⎝⎛⎭⎫132×⎝⎛⎭⎫234+C 14×13×⎝⎛⎭⎫235+⎝⎛⎭⎫236=3281. 故教师甲在一场比赛中获奖的概率为3281.(3)设教师乙在一场比赛中获奖为事件B ,则P (B )=C 24C 46=25,即教师乙在一场比赛中获奖的概率为25.显然25≠3281,所以教师乙在一场比赛中获奖的概率与教师甲在一场比赛中获奖的概率不相等.。

届步步高大一轮复习讲义

届步步高大一轮复习讲义

§12.3 模拟方法——概率的应用2018高考会这样考1.以小题形式考查与长度或面积有关的几何概型;2.和平面几何、函数、向量相结合考查几何概型,题组以中低档为主.复习备考要这样做1.准确理解几何概型的意义,会构造度量区域;2.把握与古典概型的联系和区别,加强与数学其他知识的综合训练.b5E2RGbCAP1.几何概型如果每个事件发生的概率只与构成该事件区域的长度(面积或体积>成比例,则称这样的概率模型为几何概率模型,简称为几何概型.p1EanqFDPw2.几何概型中,事件A的概率计算公式P(A>=错误!.DXDiTa9E3d3.要切实理解并掌握几何概型实验的两个基本特点(1>无限性:在一次实验中,可能出现的结果有无限多个;(2>等可能性:每个结果的发生具有等可能性.[难点正本疑点清源]1.几何概型的实验中,事件A的概率P(A>只与子区域A的几何度量(长度、面积或体积>成正比,而与A的位置和形状无关.RTCrpUDGiT2.求实验中几何概型的概率,关键是求得事件所占区域和整个区域Ω的几何度量,然后代入公式即可求解.3.几何概型的两种类型(1>线型几何概型:当基本事件只受一个连续的变量控制时.(2>面型几何概型:当基本事件受两个连续的变量控制时,一般是把两个变量分别作为一个点的横坐标和纵坐标,这样基本事件就构成了平面上的一个区域,即可借助平面区域解决.5PCzVD7HxA1.在区间[-1,2]上随机取一个数x,则x∈[0,1]的概率为________.答案错误!解读如图,这是一个长度型的几何概型题,所求概率P=错误!=错误!.jLBHrnAILg 2.点A为周长等于3的圆周上的一个定点,若在该圆周上随机取一点B,则劣弧错误!的长度小于1的概率为________.xHAQX74J0X答案错误!解读如图可设l错误!=1,则由几何概型可知其整体事件是其周长3,则其概率是错误!.3.已知直线y=x+b,b∈[-2,3],则直线在y轴上的截距大于1的概率是________.答案错误!解读区域D为区间[-2,3],d为区间(1,3],而两个区间的长度分别为5,2.故所求概率P=错误!.4.一个路口的红绿灯,红灯的时间为30秒,黄灯的时间为5秒,绿灯的时间为40秒,则某人到达路口时看见的是红灯的概率是( >LDAYtRyKfEA.错误!B.错误!C.错误!D.错误!Zzz6ZB2Ltk答案B解读以时间的长短进行度量,故P=错误!=错误!. 5.(2018·湖北>如图,在圆心角为直角的扇形OAB中,分别以OA,OB为直径作两个半圆.在扇形OAB内随机取一点,则此点取自阴影部分的概率是( >dvzfvkwMI1A.1-错误!B.错误!-错误!C.错误!D.错误!rqyn14ZNXI答案A解读方法一设分别以OA,OB为直径的两个半圆交于点C,OA的中点为D,如图,连接OC,DC.不妨令OA=OB=2,则OD=DA=DC=1.在以OA为直径的半圆中,空白部分面积S1=错误!+错误!×1×1-错误!=1,EmxvxOtOco所以整体图形中空白部分面积S2=2.又因为S扇形OAB=错误!×π×22=π,所以阴影部分面积为S3=π-2.所以P=错误!=1-错误!.方法二连接AB,由S弓形AC=S弓形BC=S弓形OC可求出空白部分面积.设分别以OA,OB为直径的两个半圆交于点C,令OA=2.由题意知C∈AB且S弓形AC=S弓形BC=S弓形OC,所以S空白=S△OAB=错误!×2×2=2.又因为S扇形OAB=错误!×π×22=π,所以S阴影=π-2.所以P=错误!=错误!=1-错误!.SixE2yXPq5题型一与长度有关的几何概型例1在集合A={m|关于x的方程x2+mx+错误!m+1=0无实根}中随机地取一元素m,恰使式子lgm有意义的概率为________.6ewMyirQFL思维启迪:通过转化集合A和lgm有意义将问题转化成几何概型.答案错误!解读由Δ=m2-4错误!<0得-1<m<4.kavU42VRUs即A={m|-1<m<4}.由lgm有意义知m>0,即使lgm有意义的范围是(0,4>,故所求概率为P=错误!=错误!.探究提高解答几何概型问题的关键在于弄清题中的考察对象和对象的活动范围.当考察对象为点,点的活动范围在线段上时,用线段长度比计算;当考察对象为线时,一般用角度比计算.事实上,当半径一定时,由于弧长之比等于其所对应的圆心角的度数之比,所以角度之比实际上是所对的弧长(曲线长>之比.y6v3ALoS89在半径为1的圆内一条直径上任取一点,过这个点作垂直于直径的弦,则弦长超过圆内接等边三角形边长的概率是________.M2ub6vSTnP答案错误!解读记事件A为“弦长超过圆内接等边三角形的边长”,如图,不妨在过等边三角形BCD的顶点B的直径BE上任取一点F作垂直于直径的弦,当弦为CD时,就是等边三角形的边长(此时F为OE中点>,弦长大于CD的充要条件是圆心O到弦的距离小于OF,由几何概型公式得:0YujCfmUCwP(A>=错误!=错误!.题型二与面积有关的几何概型例2设有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x2+2ax+b2=0.(1>若a是从0,1,2,3四个数中任取的一个数,b是从0,1,2三个数中任取的一个数,求上述方程有实根的概率;eUts8ZQVRd(2>若a是从区间[0,3]任取的一个数,b是从区间[0,2]任取的一个数,求上述方程有实根的概率.思维启迪:(1>为古典概型,利用列举法求概率.(2>建立a-b平面直角坐标系,将问题转化为与面积有关的几何概型.解设事件A为“方程x2+2ax+b2=0有实根”.当a≥0,b≥0时,方程x2+2ax+b2=0有实根的充要条件为a≥b.(1>基本事件共有12个:(0,0>,(0,1>,(0,2>,(1,0>,(1,1>,(1,2>,(2,0>,(2,1>,(2,2>,(3,0>,(3,1>,(3,2>.其中第一个数表示a的取值,第二个数表示b的取值.事件A中包含9个基本事件,事件A发生的概率为P(A>=错误!=错误!.sQsAEJkW5T(2>实验的全部结果所构成的区域为{(a,b>|0≤a≤3,0≤b≤2},构成事件A的区域为{(a,b>|0≤a≤3,0≤b≤2,a≥b},所以所求的概率为P(A>=错误!=错误!.GMsIasNXkA探究提高数形结合为几何概型问题的解决提供了简捷直观的解法.用图解题的关键:用图形准确表示出实验的全部结果所构成的区域,由题意将已知条件转化为事件A满足的不等式,在图形中画出事件A发生的区域,通用公式:TIrRGchYzgP(A>=错误!.(2018·湖南>函数f(x>=sin(ωx+φ>的导函数y=f′(x>的部分图像如图所示,其中,P为图像与y轴的交点,A,C为图像与x轴的两个交点,B为图像的最低点.7EqZcWLZNX(1>若φ=错误!,点P的坐标为错误!,则ω=________;lzq7IGf02E(2>若在曲线段错误!与x轴所围成的区域内随机取一点,则该点在△ABC内的概率为________.zvpgeqJ1hk答案(1>3 (2>错误!解读(1>∵f(x>=sin(ωx+φ>,∴f′(x>=ωcos(ωx+φ>.当φ=错误!时,f′(x>=ωcos错误!.NrpoJac3v1又该函数过点P错误!,故错误!=ωcos错误!.1nowfTG4KI∴ω=3.(2>设A(x0,0>,则ωx0+φ=错误!,∴x0=错误!-错误!.fjnFLDa5Zo又y=ωcos(ωx+φ>的周期为错误!,∴|AC|=错误!,C错误!.tfnNhnE6e5依题意曲线段错误!与x轴围成的面积为S=-ʃ错误!-错误!+错误!错误!-错误!ωcos(ωx+φ>dx=2.HbmVN777sL∵|AC|=错误!,|yB|=ω,∴S△ABC=错误!.∴满足条件的概率为错误!.题型三与角度、体积有关的几何概型例3如图所示,在△ABC中,∠B=60°,∠C=45°,高AD=错误!,在∠BAC内作射线AM交BC于点M,求BM<1的概率.V7l4jRB8Hs思维启迪:根据“在∠BAC内作射线AM”可知,本题的测度是角度.解因为∠B=60°,∠C=45°,所以∠BAC=75°,在Rt△ABD中,AD=错误!,∠B=60°,所以BD=错误!=1,∠BAD=30°.记事件N为“在∠BAC内作射线AM交BC于点M,使BM<1”,则可得∠BAM<∠BAD时事件N发生.由几何概型的概率公式,得P(N>=错误!=错误!.探究提高几何概型的关键是“测度”,如本题条件若改成“在线段BC上找一点M”,则相应的测度变成线段的长度.83lcPA59W9一只蜜蜂在一个棱长为30的正方体玻璃容器内随机飞行.若蜜蜂在飞行过程中始终保持与正方体玻璃容器的6个表面的距离均大于10,则飞行是安全的,假设蜜蜂在正方体玻璃容器内飞行到每一个位置的可能性相同,那么蜜蜂飞行是安全的概率为mZkklkzaaP( >A.错误!B.错误!C.错误!D.错误!AVktR43bpw答案C解读由题意,可知当蜜蜂在棱长为10的正方体区域内飞行时才是安全的,所以由几何概型的概率计算公式,知蜜蜂飞行是安全的概率为错误!=错误!.ORjBnOwcEd转化与化归思想在概率中的应用典例:(12分>已知向量a=(2,1>,b=(x,y>.(1>若x∈{-1,0,1,2},y∈{-1,0,1},求向量a∥b的概率;(2>若x∈[-1,2],y∈[-1,1],求向量a,b的夹角是钝角的概率.审题视角(1>向量a∥b转化为x=2y,而x、y的值均为有限个,可以直接列出,转化为古典概型问题;(2>和(1>中条件类似,但x、y的值有无穷多个,应转化为几何概型问题.2MiJTy0dTT规范解答解(1>设“a∥b”为事件A,由a∥b,得x=2y.基本事件空间为Ω={(-1,-1>,(-1,0>,(-1,1>,(0,-1>,(0,0>,(0,1>,(1,-1>,(1,0>,(1,1>,(2,-1>,(2,0>,(2,1>},共包含12个基本事件;[3分]gIiSpiue7A其中A={(0,0>,(2,1>},包含2个基本事件.则P(A>=错误!=错误!,即向量a∥b的概率为错误!.[5分]uEh0U1Yfmh(2>设“a,b的夹角是钝角”为事件B,由a,b的夹角是钝角,可得a·b<0,即2x+y<0,且x≠2y.[7分]IAg9qLsgBX基本事件空间为Ω=错误!,WwghWvVhPEB=错误!,asfpsfpi4k[10分]则P(B>=错误!=错误!=错误!,ooeyYZTjj1即向量a,b的夹角是钝角的概率是错误!.[12分]温馨提醒(1>对含两个变量控制的概率问题,若两个变量取值有限个,可转化为古典概型;若取值无穷多个,则可转化为几何概型问题.BkeGuInkxI(2>本题错误的主要原因是不能将问题化归为几何概型问题,找不到问题的切入点.所以要注意体会和应用转化与化归思想在解决几何概型中的作用.PgdO0sRlMo方法与技巧1.区分古典概型和几何概型最重要的是看基本事件的个数是有限个还是无限多个.2.转化思想的应用对一个具体问题,可以将其几何化,如建立坐标系将实验结果和点对应,然后利用几何概型概率公式.失误与防范1.准确把握几何概型的“测度”是解题关键;2.几何概型中,线段的端点、图形的边框是否包含在事件之内不影响所求结果.A组专项基础训练(时间:35分钟,满分:57分>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20分>1.(2018·辽宁>在长为12cm的线段AB上任取一点C.现作一矩形,邻边长分别等于线段AC,CB的长,则该矩形面积小于32cm2的概率为( >3cdXwckm15A.错误!B.错误!C.错误!D.错误!h8c52WOngM答案C解读设AC=x,CB=12-x,所以x(12-x><32,解得x<4或x>8.所以P=错误!=错误!.2.(2018·北京>设不等式组错误!表示的平面区域为D,在区域D 内随机取一个点,则此点到坐标原点的距离大于2的概率是( >v4bdyGiousA.错误!B.错误!C.错误!D.错误!J0bm4qMpJ9答案D解读如图所示,正方形OABC及其内部为不等式组表示的区域D,且区域D的面积为4,而阴影部分表示的是区域D内到坐标原点的距离大于2的区域.易知该阴影部分的面积为4-π.因此满足条件的概率是错误!.XVauA9grYP3.如图所示,在边长为1的正方形OABC中任取一点P,则点P恰好取自阴影部分的概率为( >A.错误!B.错误!C.错误!D.错误!bR9C6TJscw答案C解读∵S阴影=ʃ错误!(错误!-x>dx=错误!错误!pN9LBDdtrd =错误!-错误!=错误!,又S正方形OABC=1,DJ8T7nHuGT∴由几何概型知,P恰好取自阴影部分的概率为错误!=错误!.QF81D7bvUA4.在区间[-1,1]上随机取一个数x,则sin错误!的值介于-错误!与错误!之间的概率为( >4B7a9QFw9hA.错误!B.错误!C.错误!D.错误!ix6iFA8xoX答案D解读∵-1≤x≤1,∴-错误!≤错误!≤错误!.wt6qbkCyDE由-错误!≤sin错误!≤错误!,得-错误!≤错误!≤错误!,Kp5zH46zRk即-错误!≤x≤1.故所求事件的概率为错误!=错误!.Yl4HdOAA61二、填空题(每小题5分,共15分>5.平面内有一组平行线,且相邻平行线间的距离为3cm,把一枚半径为1cm的硬币任意投掷在这个平面内,则硬币不与任何一条平行线相碰的概率是________.ch4PJx4BlI答案错误!解读如图所示,当硬币中心落在阴影区域时,硬币不与任何一条平行线相碰,故所求概率为错误!.qd3YfhxCzo6.设p在[0,5]上随机地取值,则方程x2+px+错误!+错误!=0有实根的概率为________.E836L11DO5答案错误!解读一元二次方程有实数根⇔Δ≥0,而Δ=p2-4错误!=(p+1>(p-2>,解得p≤-1或p≥2,故所求概率为P=错误!=错误!.S42ehLvE3M7.在区间[-π,π]内随机取两个数分别记为a,b,则使得函数f(x>=x2+2ax-b2+π有零点的概率为________.501nNvZFis 答案错误!解读根据函数f(x>=x2+2ax-b2+π有零点得4a2-4(π-b2>≥0,即a2+b2≥π,建立如图所示的平面直角坐标系,则实验的全部结果构成的区域为正方形ABCD及其内部,使函数f(x>有零点的区域为图中阴影部分,且S阴影=4π2-π2=3π2.jW1viftGw9故所求概率为P=错误!=错误!=错误!.xS0DOYWHLP三、解答题(共22分>8.(10分>已知正方体ABCD-A1B1C1D1的棱长为1,在正方体内随机取点M,求使四棱锥M-ABCD的体积小于错误!的概率.LOZMkIqI0w解如图,正方体ABCD-A1B1C1D1.设M-ABCD的高为h,则错误!×SABCD×h<错误!,又SABCD=1,∴h<错误!,即点M在正方体的下半部分,∴所求概率P=错误!=错误!. 9.(12分>已知关于x的一元二次函数f(x>=ax2-4bx+1.设点(a,b>是区域错误!内的随机点,求函数y=f(x>在区间[1,+∞>上是增函数的概率.ZKZUQsUJed解因为函数f(x>=ax2-4bx+1的图像的对称轴为x=错误!,要使f(x>=ax2-4bx+1在区间[1,+∞>上为增函数,当且仅当a>0且错误!≤1,即2b≤a.dGY2mcoKtT依条件,可知实验的全部结果所构成的区域为错误!.rCYbSWRLIA构成所求事件的区域为错误!.FyXjoFlMWh由错误!得交点坐标为错误!,TuWrUpPObX 所以所求事件的概率为P=错误!=错误!.7qWAq9jPqEB组专项能力提升(时间:25分钟,满分:43分>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15分>1.在区间[0,1]上任取两个数a,b,则函数f(x>=x2+ax+b2无零点的概率为( >A.错误!B.错误!C.错误!D.错误!llVIWTNQFk答案C解读要使该函数无零点,只需a2-4b2<0,即(a+2b>(a-2b><0.∵a,b∈[0,1],a+2b>0,∴a-2b<0.作出错误!的可行域,yhUQsDgRT1易得该函数无零点的概率P=错误!=错误!.MdUZYnKS8I2.如图所示,设M是半径为R的圆周上一个定点,在圆周上等可能地任取一点N,连接MN,则弦MN的长超过错误!R的概率为( >09T7t6eTnoA.错误!B.错误!C.错误!D.错误!e5TfZQIUB5答案D解读如图,在圆上过圆心O作与OM垂直的直径CD,则MD=MC=错误!R,当点N不在半圆弧错误!上时,MN>错误!R,故所求的概率P(A>=错误!=错误!.s1SovAcVQM3.(2018·陕西>如图所示是用模拟方法估计圆周率π值的算法框图,P表示估计结果,则图中空白框内应填入( >GXRw1kFW5sA.P=错误!B.P=错误!C.P=错误!D.P=错误!答案D解读∵xi,yi为0~1之间的随机数,构成以1为边长的正方形面,当x错误!+y错误!≤1时,点(xi,yi>均落在以原点为圆心,以1为半径且在第一象限的错误!圆内,当x错误!+y错误!>1时对应点落在阴影部分中(如图所示>.UTREx49Xj9∴有错误!=错误!,Nπ=4M-Mπ,8PQN3NDYyPπ(M+N>=4M,π=错误!.二、填空题(每小题5分,共15分>4.在区间[0,1]上随意选择两个实数x,y,则使错误!≤1成立的概率为________.mLPVzx7ZNw答案错误!解读D为直线x=0,x=1,y=0,y=1围成的正方形区域,而由错误!≤1,即x2+y2≤1(x≥0,y≥0>知d为单位圆在第一象限内部分(四分之一个圆>,故所求概率为错误!=错误!.AHP35hB02d5.(2018·江西>小波通过做游戏的方式来确定周末活动,他随机地往单位圆内投掷一点,若此点到圆心的距离大于错误!,则周末去看电影;若此点到圆心的距离小于错误!,则去打篮球;否则,在家看书.则小波周末不在家看书的概率为________.NDOcB141gT答案错误!解读∵去看电影的概率P1=错误!=错误!,1zOk7Ly2vA去打篮球的概率P2=错误!=错误!,fuNsDv23Kh∴不在家看书的概率为P=错误!+错误!=错误!.tqMB9ew4YX 6.如图所示,在单位圆O的某一直径上随机地取一点Q,则过点Q 且与该直径垂直的弦长长度不超过1的概率是________.HmMJFY05dE答案1-错误!解读弦长不超过1,即|OQ|≥错误!,而Q点在直径AB上是随机的,事件A={弦长超ViLRaIt6sk过1}.由几何概型的概率公式得P(A>=错误!=错误!.9eK0GsX7H1∴弦长不超过1的概率为1-P(A>=1-错误!.三、解答题7.(13分>设AB=6,在线段AB上任取两点(端点A、B除外>,将线段AB分成了三条线段,(1>若分成的三条线段的长度均为正整数,求这三条线段可以构成三角形的概率;(2>若分成的三条线段的长度均为正实数,求这三条线段可以构成三角形的概率.解(1>若分成的三条线段的长度均为正整数,则三条线段的长度所有可能情况是1,1,4;1,2,3;2,2,2,共3种情况,其中只有三条线段长为2,2,2时,能构成三角形,故构成三角形的概率为P =错误!.naK8ccr8VI(2>设其中两条线段长度分别为x、y,则第三条线段长度为6-x-y,故全部实验结果所构成的区域为错误!,即错误!,B6JgIVV9ao所表示的平面区域为△OAB.若三条线段x,y,6-x-y能构成三角形,则还要满足错误!,P2IpeFpap5即为错误!,3YIxKpScDM所表示的平面区域为△DEF,由几何概型知,所求概率为P=错误!=错误!.申明:所有资料为本人收集整理,仅限个人学习使用,勿做商业用途。

步步高2015届高考物理一轮复习--磁场解读

步步高2015届高考物理一轮复习--磁场解读

考点内容要求考纲解读磁场、磁感应强度、磁感线Ⅰ1.磁感应强度、磁感线、安培力、洛伦兹力的理解及安培定则和左手定则的运用,一般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2.安培力的大小计算,以及带电粒子在磁场中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分析与计算.一般以计算题的形式出现.3.带电粒子在独立场、混合场中的运动问题仍是本章考查的重点内容,极易成为试卷的压轴题.通电直导线和通电线圈周围磁场的方向Ⅰ安培力、安培力的方向Ⅰ匀强磁场中的安培力Ⅱ洛伦兹力、洛伦兹力Ⅰ的方向洛伦兹力的公式Ⅱ带电粒子在匀强磁场Ⅱ中的运动质谱仪和回旋加速器Ⅰ说明:(1安培力的计算只限于电流与磁感应强度垂直的情形.(2洛伦兹力的计算只限于速度与磁场方向垂直的情形.第1课时磁场的描述磁场对电流的作用考纲解读 1.知道磁感应强度的概念及定义式,并能理解与应用.2.会用安培定则判断电流周围的磁场方向.3.会用左手定则分析解决通电导体在磁场中的受力及平衡类问题.1.[对磁感应强度的理解]下列关于磁感应强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A.一小段通电导体放在磁场A处,受到的磁场力比B处的大,说明A处的磁感应强度比B处的磁感应强度大B.由B=可知,某处的磁感应强度的大小与放入该处的通电导线所受磁场力F成正比,与导线的I、L成反比C.一小段通电导体在磁场中某处不受磁场力作用,则该处磁感应强度一定为零D.小磁针N极所受磁场力的方向就是该处磁感应强度的方向答案 D解析磁感应强度是描述磁场强弱和方向的物理量,是磁场本身性质的反映,其大小由磁场以及在磁场中的位置决定,与F、I、L都没有关系,B=只是磁感应强度的定义式,同一通电导体受到的磁场力的大小由所在处的磁感应强度和放置的方式共同决定,所以A、B、C都是错误的.磁感应强度的方向就是该处小磁针N极所受磁场力的方向,不是通电导线的受力方向,所以D正确.2.[对磁感线的理解]关于磁场和磁感线的描述,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磁极与磁极之间、磁极与电流之间都可以通过磁场发生相互作用B.磁感线可以形象地描述磁场的强弱和方向,它每一点的切线方向都和小磁针在该点静止时北极所指的方向一致C.磁感线总是从磁铁的N极出发,到S极终止D.磁感线可以用细铁屑来显示,因而是真实存在的答案AB解析磁场是一种特殊物质,磁极、电流间发生作用都是通过磁场发生的,故A对;磁感线是为形象描述磁场而假想的线,不是真实存在的,故D错;磁感线的切线方向表示磁场的方向,磁感线的疏密表示磁场的强弱,故B对;磁感线是闭合曲线,在磁体外部由N极指向S 极,在磁体内部由S极指向N极,故C错.3.[磁场对电流作用力的计算]如图1所示,用粗细均匀的电阻丝折成平面梯形框架,ab、cd 边均与ad边成60°角,ab=bc=cd=L,长度为L的该电阻丝电阻为r,框架与一电动势为E、内阻为r的电源相连接,垂直于框架平面有磁感应强度为B的匀强磁场,则框架受到的安培力的合力大小为 (图1A.0 B. C. D.答案 C解析总电阻R=+r=r,总电流I==,梯形框架受到的安培力等效为I通过ad边时受到的安培力,故F=BI·=BI·2L=,所以C选项正确.4.[左手定则和安培定则的应用]如图2所示,甲、乙是直线电流的磁场,丙、丁是环形电流的磁场,戊、己是通电螺线管的磁场,试在各图中补画出电流方向或磁感线方向.图2答案5.[左手定则的应用]请根据图3中给出的条件,运用左手定则,求出各图中第三个物理量的方向.图3答案根据各图中已知方向利用左手定则,判知:(aF垂直于纸面向里(bF垂直于纸面向里(cB垂直于纸面向外(dI由左向右(eF垂直于I斜向右下方一、磁场、磁感应强度1.磁场(1基本特性:磁场对处于其中的磁体、电流和运动电荷有磁场力的作用.(2方向:小磁针的N极所受磁场力的方向,或自由小磁针静止时北极的指向.2.磁感应强度(1物理意义:描述磁场的强弱和方向.(2定义式:B=(通电导线垂直于磁场.(3方向:小磁针静止时N极的指向.3.匀强磁场(1定义:磁感应强度的大小处处相等、方向处处相同的磁场称为匀强磁场.(2特点匀强磁场中的磁感线是疏密程度相同、方向相同的平行直线.二、磁感线、通电导体周围磁场的分布1.磁感线的特点(1磁感线上某点的切线方向就是该点的磁场方向.(2磁感线的疏密定性地表示磁场的强弱,在磁感线较密的地方磁场较强;在磁感线较疏的地方磁场较弱.(3磁感线是闭合曲线,没有起点和终点.在磁体外部,从N极指向S极;在磁体内部,由S 极指向N极.(4同一磁场的磁感线不中断、不相交、不相切.(5磁感线是假想的曲线,客观上不存在.2.电流的磁场直线电流的磁场通电螺线管的磁场环形电流的磁场特点无磁极、非匀强,且距导线越远处磁场越弱与条形磁铁的磁场相似,管内为匀强磁场且磁场最强,管外为非匀强磁场环形电流的两侧是N极和S极,且离圆环中心越远,磁场越弱安培定则立体图横截面图三、安培力、安培力的方向1.安培力的大小(1磁场和电流垂直时,F=BIL.(2磁场和电流平行时:F=0.2.安培力的方向(1用左手定则判定:伸开左手,使拇指与其余四个手指垂直,并且都与手掌在同一个平面内.让磁感线从掌心进入,并使四指指向电流的方向,这时拇指所指的方向就是通电导线在磁场中所受安培力的方向.(2安培力的方向特点:F⊥B,F⊥I,即F垂直于B和I决定的平面.考点一对磁感应强度的理解1.磁感应强度是反映磁场性质的物理量,由磁场本身决定,是用比值法定义的.2.磁感应强度B与电场强度E的比较对应名称比较项目磁感应强度B 电场强度E物理意义描述磁场的力的性质的物理量描述电场的力的性质的物理量定义式B=,通电导线与B垂直E=大小决定由磁场决定,与检验电流无关由电场决定,与检验电荷无关方向矢量磁感线切线方向,小磁针N极受力方向矢量电场线切线方向,放入该点的正电荷受力方向场的叠加合磁感应强度等于各磁场的磁感应强度的矢量和合场强等于各个电场的场强的矢量和例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电荷在某处不受电场力的作用,则该处电场强度为零B.一小段通电导线在某处不受磁场力作用,则该处磁感应强度一定为零C.表征电场中某点电场的强弱,是把一个检验电荷放在该点时受到的电场力与检验电荷本身电荷量的比值D.表征磁场中某点磁场的强弱,是把一小段通电导线放在该点时受到的磁场力与该小段导线长度和电流乘积的比值解析电场和磁场有一个明显的区别是:电场对放入其中的电荷有力的作用,磁场对通电导线有力的作用的条件是磁场方向不能和电流方向平行,因此A对,B错.同理根据电场强度的定义式E=F/q可知C正确.而同样用比值定义法定义的磁感应强度则应有明确的说明,即B=中I和B的方向必须垂直,故D错.答案AC1.某点电场强度的方向与电荷在该点的受力方向相同或相反;而某点磁感应强度方向与电流元在该点所受安培力方向垂直,满足左手定则.2.电荷在电场中一定会受到电场力的作用;如果电流方向与磁场方向平行,则电流在磁场中不受安培力的作用.突破训练1关于磁感应强度B,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磁场中某点B的大小,跟放在该点的试探电流元的情况有关B.磁场中某点B的方向,跟放在该点的试探电流元所受磁场力方向一致C.若在磁场中某点的试探电流元不受磁场力作用,该点B值大小为零D.在磁场中磁感线越密集的地方,磁感应强度越大答案 D解析磁感应强度是磁场本身的属性,在磁场中某处的磁感应强度为一恒量,其大小可由B=计算,与试探电流元的F、I、L的情况无关,A错.磁感应强度的方向规定为小磁针N极所受磁场力的方向,与放在该处的电流元受力方向垂直,B错.当试探电流元的方向与磁场方向平行时,电流元受磁场力虽为零,但磁感应强度却不为零,C错.磁感线的疏密是根据磁场的强弱画出的,磁感线越密集的地方,磁感应强度越大,磁感线越稀疏的地方,磁感应强度越小,故D正确.考点二安培定则的应用和磁场的叠加1.安培定则的应用在运用安培定则判定直线电流和环形电流的磁场时应分清“因”和“果”.原因(电流方向结果(磁场绕向直线电流的磁场大拇指四指环形电流的磁场四指大拇指2.磁场的叠加磁感应强度是矢量,计算时与力的计算方法相同,利用平行四边形定则或正交分解法进行合成与分解.特别提醒两个电流附近的磁场某处的磁感应强度是由两个电流分别独立存在时产生的磁场在该处的磁感应强度叠加而成的.例2如图4所示,两根相互平行的长直导线过纸面上的M、N两点,且与纸面垂直,导线中通有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电流.a、O、b在M、N的连线上,O为MN的中点,c、d 位于MN的中垂线上,且a、b、c、d到O点的距离均相等.关于以上几点处的磁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图4A.O点处的磁感应强度为零B.a、b两点处的磁感应强度大小相等,方向相反C.c、d两点处的磁感应强度大小相等,方向相同D.a、c两点处磁感应强度的方向不同解析根据安培定则判断磁场方向,再结合矢量的合成知识求解.根据安培定则判断:两直线电流在O点产生的磁场方向均垂直于MN向下,O点的磁感应强度不为零,故A选项错误;a、b两点的磁感应强度大小相等,方向相同,故B选项错误;根据对称性,c、d两点处的磁感应强度大小相等,方向相同,故C选项正确;a、c两点的磁感应强度方向相同,故D选项错误.答案 C1.根据安培定则确定通电导线周围磁场的方向.2.磁场中每一点磁感应强度的方向为该点磁感线的切线方向.3.磁感应强度是矢量,多个通电导体产生的磁场叠加时,合磁场的磁感应强度等于各场源单独存在时在该点磁感应强度的矢量和.考点三安培力作用下导体运动情况的判定(1判定通电导体在安培力作用下的运动或运动趋势,首先必须弄清楚导体所在位置的磁场分布情况,然后利用左手定则准确判定导体的受力情况,进而确定导体的运动方向或运动趋势的方向.(2在应用左手定则判定安培力方向时,磁感线方向不一定垂直于电流方向,但安培力方向一定与磁场方向和电流方向垂直,即大拇指一定要垂直于磁场方向和电流方向决定的平面.例3一直导线平行于通电螺线管的轴线放置在螺线管的上方,如图5所示,如果直导线可以自由地运动且通以方向为由a到b的电流,则导线ab受磁场力后的运动情况为(图5A.从上向下看顺时针转动并靠近螺线管B.从上向下看顺时针转动并远离螺线管C.从上向下看逆时针转动并远离螺线管D.从上向下看逆时针转动并靠近螺线管解析本题考查安培定则以及左手定则,意在考查学生对安培定则以及左手定则的应用的理解.先由安培定则判断通电螺线管的南、北两极,找出导线左、右两端磁感应强度的方向,并用左手定则判断这两端受到的安培力的方向,如图a所示.可以判断导线受磁场力后从上向下看逆时针方向转动.再分析此时导线位置的磁场方向,再次用左手定则判断导线受磁场力的方向,如图b所示,导线还要靠近螺线管,所以D正确,A、B、C错误.答案 D判定安培力作用下导体运动情况的常用方法电流元法分割为电流元左手定则安培力方向―→整段导体所受合力方向―→运动方向特殊位置法在特殊位置―→安培力方向―→运动方向等效法环形电流小磁针条形磁铁通电螺线管多个环形电流结论法同向电流互相吸引,异向电流互相排斥;两不平行的直线电流相互作用时,有转到平行且电流方向相同的趋势转换研究对象法定性分析磁体在电流磁场作用下如何运动或运动趋势的问题,可先分析电流在磁体磁场中所受的安培力,然后由牛顿第三定律,确定磁体所受电流磁场的作用力,从而确定磁体所受合力及运动方向突破训练2如图6所示,把一重力不计的通电直导线AB放在蹄形磁铁磁极的正上方,导线可以自由移动.当导线中通有如图所示方向的电流I时,从上向下看,关于导线AB的运动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图6A.顺时针转动,同时下降 B.顺时针转动,同时上升C.逆时针转动,同时下降 D.逆时针转动,同时上升答案 C解析(1根据如图甲所示的导线所处的特殊位置判断其运动情况.将导线AB从N、S极的中间O分成两段,由左手定则可得AO段所受安培力的方向垂直于纸面向外,BO段所受安培力的方向垂直于纸面向里,可见从上向下看,导线AB将绕O点逆时针转动.(2根据导线转过90°时的特殊位置判断其上下运动情况.如图乙所示,导线AB此时所受安培力方向竖直向下,导线将向下运动.(3由上述两个特殊位置的判断可知,当导线不在上述的特殊位置时,所受安培力使其逆时针转动同时还向下运动,所以可确定C正确.考点四安培力作用下导体的平衡与加速1.安培力作用下导体的平衡问题与力学中的平衡问题分析方法相同,只不过多了安培力,解题的关键是画出受力分析图.2.安培力作用下导体的加速问题与动力学问题分析方法相同,关键是做好受力分析,然后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求出加速度.例4如图7所示,光滑的金属轨道分水平段和圆弧段两部分,O点为圆弧的圆心.两金属轨道之间的宽度为0.5 m,匀强磁场方向如图,大小为0.5 T.质量为0.05 kg、长为0.5 m的金属细杆置于金属轨道上的M点.当在金属细杆内通以电流强度为2 A的恒定电流时,金属细杆可以沿杆向右由静止开始运动.已知N、P为导轨上的两点,ON竖直、OP水平,且MN=OP=1 m,g取10 m/s2,则 (图7A.金属细杆开始运动时的加速度大小为5 m/s2B.金属细杆运动到P点时的速度大小为5 m/sC.金属细杆运动到P点时的向心加速度大小为10 m/s2D.金属细杆运动到P点时对每一条轨道的作用力大小为0.75 N解析金属细杆在水平方向受到安培力作用,安培力大小F安=BIL=0.5×2×0.5 N=0.5 N,金属细杆开始运动时的加速度大小为a==10 m/s2,选项A错误;对金属细杆从M点到P 点的运动过程,安培力做功W安=F安·(+=1 J,重力做功WG=-mg·=-0.5 J,由动能定理得W安+WG=mv2,解得金属细杆运动到P点时的速度大小为v= m/s,选项B错误;金属细杆运动到P点时的加速度可分解为水平方向的向心加速度和竖直方向的加速度,水平方向的向心加速度大小为a′==20 m/s2,选项C错误;在P点金属细杆受到轨道水平向左的作用力F,水平向右的安培力F安,由牛顿第二定律得F-F安=,解得F=1.5 N,每一条轨道对金属细杆的作用力大小为0.75 N,由牛顿第三定律可知金属细杆运动到P点时对每一条轨道的作用力大小为0.75 N,选项D正确.答案 D突破训练3如图8所示,质量为M、长为L的直导线通有垂直纸面向外的电流I,被一绝缘线拴着并处在匀强磁场中,导线能静止在倾角为θ的光滑斜面上,则磁感应强度B的大小和方向可能是 (图8A.大小为Mg tan θ/IL,方向垂直斜面向上B.大小为Mg sin θ/IL,方向垂直纸面向里C.大小为Mg/IL,方向水平向右D.大小为Mg/IL,方向沿斜面向下答案BC解析当磁场为A选项描述的磁场时,通电直导线受到沿斜面向上的安培力作用,F=BIL=IL=Mgtan θ=Mg>Mgsin θ,则通电直导线不可能静止在斜面上,故A错误;当磁场为B选项描述的磁场时,通电直导线不受安培力作用,则通电直导线可以在竖直向下的重力、垂直斜面向上的弹力、沿斜面向上的拉力三个力作用下在斜面上处于静止状态,故B正确;当磁场为C选项描述的磁场时,通电直导线受到竖直向上的安培力作用,由于F=BIL=IL=Mg,则通电直导线在竖直向下的重力和竖直向上的安培力作用下在斜面上处于静止状态,故C正确;当磁场为D选项描述的磁场时,通电直导线受到垂直斜面向上的安培力作用,由于F=BIL=IL=Mg>Mgcos θ,则通电直导线不可能静止在斜面上,故D错误.37.用转换视图法解答与安培力有关的综合问题方法概述对于安培力作用下的综合问题,需画出导体棒的受力示意图.但在三维空间对导体棒受力分析时,无法准确画出其受力情况,在解答此类问题时,可将三维立体图转化为二维平面图,即画出俯视图、剖面图或侧视图等.此时,金属棒用圆代替,电流方向用“×”或“·”表示.例5如图9甲所示,在水平地面上固定一对与水平面倾角为α的光滑平行导电轨道,轨道间的距离为l,两轨道底端的连线与轨道垂直,顶端接有电源.将一根质量为m的直导体棒ab放在两轨道上,且与两轨道垂直.已知通过导体棒的恒定电流大小为I,方向由a到b,图乙为图甲沿a→b方向观察的平面图.若重力加速度为g,在轨道所在空间加一竖直向上的匀强磁场,使导体棒在轨道上保持静止.图9(1请在图乙所示的平面图中画出导体棒受力的示意图;(2求出磁场对导体棒的安培力的大小;(3如果改变导轨所在空间的磁场方向,试确定使导体棒在轨道上保持静止的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B的最小值的大小和方向.审题与关联解析(1如图所示(2根据共点力平衡条件可知,磁场对导体棒的安培力的大小F安=mgtan α(3要使磁感应强度最小,则要求安培力最小.根据受力情况可知,最小安培力F安min=mgsin α,方向平行于轨道斜向上所以最小磁感应强度Bmin==根据左手定则可判断出,此时的磁感应强度的方向为垂直轨道平面斜向上答案见解析求解通电导体在磁场中的力学问题的方法(1选定研究对象;(2变三维为二维,画出平面受力分析图,判断安培力的方向时切忌跟着感觉走,一定要用左手定则来判断,注意F安⊥B、F安⊥I;(3根据力的平衡条件、牛顿第二定律列方程进行求解.高考题组1.(2013·安徽·15图10中a、b、c、d为四根与纸面垂直的长直导线,其横截面位于正方形的四个顶点上,且b、d连线水平,导线中通有大小相同的电流,方向如图所示.一带正电的粒子从正方形中心O点沿垂直于纸面的方向向外运动,它所受洛伦兹力的方向是 (图10A.向上 B.向下C.向左 D.向右答案 B解析据题意,由安培定则可知,b、d两通电直导线在O点产生的磁场相抵消,a、c两通电直导线在O点产生的磁场方向均向左,所以四条通电直导线在O点产生的合磁场方向向左.由左手定则可判断带电粒子所受洛伦兹力的方向向下.本题正确选项为B.2.(2012·天津理综·2如图11所示,金属棒MN两端由等长的轻质细线水平悬挂,处于竖直向上的匀强磁场中,金属棒中通以由M向N的电流,平衡时两悬线与竖直方向夹角均为θ.如果仅改变下列某一个条件,θ角的相应变化情况是 (图11A.金属棒中的电流变大,θ角变大B.两悬线等长变短,θ角变小C.金属棒质量变大,θ角变大D.磁感应强度变大,θ角变小答案 A解析选金属棒MN为研究对象,其受力情况如图所示.根据平衡条件及三角形知识可得tan θ=,所以当金属棒中的电流I、磁感应强度B变大时,θ角变大,选项A正确,选项D错误;当金属棒质量m变大时,θ角变小,选项C错误;θ角的大小与悬线长短无关,选项B错误.3.(2012·海南单科·10图12中装置可演示磁场对通电导线的作用.电磁铁上、下两磁极之间某一水平面内固定两条平行金属导轨,L是置于导轨上并与导轨垂直的金属杆.当电磁铁线圈两端a、b,导轨两端e、f,分别接到两个不同的直流电源上时,L便在导轨上滑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图12A.若a接正极,b接负极,e接正极,f接负极,则L向右滑动B.若a接正极,b接负极,e接负极,f接正极,则L向右滑动C.若a接负极,b接正极,e接正极,f接负极,则L向左滑动D.若a接负极,b接正极,e接负极,f接正极,则L向左滑动答案BD解析若a接正极,b接负极,电磁铁磁极间磁场方向向上,e接正极,f接负极,由左手定则判定金属杆受安培力向左,则L向左滑动,A项错误,同理判定B、D选项正确,C 项错误.模拟题组4.如图13所示,一个边长L、三边电阻相同的正三角形金属框放置在磁感应强度为B的匀强磁场中.若通以图示方向的电流(从A点流入,从C点流出,电流强度为I,则金属框受到的磁场力为 (图13A.0 B.ILB C.ILB D.2ILB答案 B解析可以把正三角形金属框看做两根导线并联,且两根导线中的总电流等于I,由安培力公式可知,金属框受到的磁场力为ILB,选项B正确.5.如图14所示,两平行金属导轨间的距离L=0.40 m,金属导轨所在平面与水平面夹角θ=37°,在导轨所在平面内,分布着磁感应强度B=0.50 T、方向垂直于导轨所在平面斜向上的匀强磁场.金属导轨的一端接有电动势E=4.5 V、内阻r=0.50 Ω的直流电源.现把一个质量为m=0.040 kg的导体棒ab放在金属导轨上,导体棒恰好静止.导体棒与金属导轨垂直且接触良好,导体棒与金属导轨接触的两点间的电阻R0=2.5 Ω,金属导轨电阻不计,g取10 m/s2.已知sin 37°=0.60,cos 37°=0.80,求:图14(1通过导体棒的电流;(2导体棒受到的安培力大小;(3导体棒受到的摩擦力.答案(11.5 A(20.30 N(30.06 N,方向平行导轨向下解析(1根据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得I==1.5 A(2导体棒受到的安培力F安=BIL=0.30 N(3对导体棒受力分析如图,将重力正交分解沿导轨方向F1=mgsin 37°=0.24 NF1<F安,根据平衡条件mgsin 37°+Ff=F安解得Ff=0.06 N方向平行导轨向下(限时:45分钟►题组1对磁感应强度、磁感线的考查1.如图1所示,为某种用来束缚原子的磁场的磁感线分布情况,以O点(图中白点为坐标原点,沿z轴正方向磁感应强度B大小的变化最有可能为 (图1答案 C解析根据磁感线的疏密表示磁感应强度的大小可知,以O点(图中白点为坐标原点,沿z轴正方向磁感应强度B大小的变化最有可能为图C.2.电流计的主要结构如图2所示,固定有指针的铝框处在由磁极与软铁芯构成的磁场中,并可绕轴转动.铝框上绕有线圈,线圈的两端与接线柱相连.有同学对软铁芯内部的磁感线分布提出了如下的猜想,可能正确的是 (图2答案 C解析软铁芯被磁化后,左端为S极,右端为N极,而磁体内部的磁感线方向从S极指向N极,可见B、D错误.再根据磁感线不能相交,知A错误,C正确.►题组2安培定则及磁场的叠加3.有两根长直导线a、b互相平行放置,如图3所示为垂直于导线的截面图.在图中所示的平面内,O点为两根导线连线的中点,M、N为两根导线附近的两点,它们在两导线连线的中垂线上,且与O点的距离相等.若两导线中通有大小相等、方向相同的恒定电流I,则关于线段MN上各点的磁感应强度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步步高大一轮复习讲义》配套课件:内容充实剖析共45页PPT

《步步高大一轮复习讲义》配套课件:内容充实剖析共45页PPT
《步步高大一轮复习讲义》配套课件: 内容充实剖析
16、人民应该为法律而战斗,就像为 了城墙 而战斗 一样。 ——赫 拉克利 特 17、人类对于不公正的行为加以指责 ,并非 因为他 们愿意 做出这 种行为 ,而是 惟恐自 己会成 为这种 行为的 牺牲者 。—— 柏拉图 18、制定法律法令,就是为了不让强 者做什 么事都 横行霸 道。— —奥维 德 19、法律是社会的习惯和思想的结晶 。—— 托·伍·威尔逊 20、人们嘴上挂着的法律,其真实含 义是财 富。— —爱大的骄傲于最大的自卑都表示心灵的最软弱无力。——斯宾诺莎 7、自知之明是最难得的知识。——西班牙 8、勇气通往天堂,怯懦通往地狱。——塞内加 9、有时候读书是一种巧妙地避开思考的方法。——赫尔普斯 10、阅读一切好书如同和过去最杰出的人谈话。——笛卡儿

【步步高】2015届高考数学第一轮复习精讲(课前准备+课堂活动小结+课后练习)集合的概念与运算导学案

【步步高】2015届高考数学第一轮复习精讲(课前准备+课堂活动小结+课后练习)集合的概念与运算导学案

第一章集合与常用逻辑用语学案1集合的概念与运算导学目标:1.能用自然语言、图形语言、集合语言(列举法或描述法)描述不同的具体问题.2.理解集合之间包含与相等的含义,能识别给定集合的子集.3.理解两个集合的并集与交集的含义,会求两个简单集合的并集与交集.4.理解在给定集合中一个子集的补集的含义,会求给定子集的补集.5.能使用韦恩(Venn)图表达集合的关系及运算.自主梳理1.集合元素的三个特征: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2.元素与集合的关系是属于或不属于关系,用符号∈或∉表示.3.集合的表示法:列举法、描述法、图示法、区间法.4.集合间的基本关系对任意的x∈A,都有x∈B,则A⊆B(或B⊇A).若A⊆B,且在B中至少有一个元素x∈B,但x∉A,则A B(或B A).若A⊆B且B⊆A,则A=B.5.集合的运算及性质设集合A,B,则A∩B={x|x∈A且x∈B},A∪B={x|x∈A或x∈B}.设全集为U,则∁U A={x|x∈U且x∉A}.A∩∅=∅,A∩B⊆A,A∩B⊆B,A∩B=A⇔A⊆B.A∪∅=A,A∪B⊇A,A∪B⊇B,A∪B=B⇔A⊆B.A∩∁U A=∅;A∪∁U A=U.自我检测1.(2011·长沙模拟)下列集合表示同一集合的是()A.M={(3,2)},N={(2,3)}B.M={(x,y)|x+y=1},N={y|x+y=1}C .M ={4,5},N ={5,4}D .M ={1,2},N ={(1,2)} 答案 C2.(2009·辽宁)已知集合M ={x |-3<x ≤5},N ={x |-5<x <5},则M ∩N 等于( ) A .{x |-5<x <5} B .{x |-3<x <5} C .{x |-5<x ≤5} D .{x |-3<x ≤5} 答案 B解析 画数轴,找出两个区间的公共部分即得M ∩N ={x |-3<x <5}.3.(2010·湖北)设集合A ={(x ,y )|x 24+y 216=1},B ={(x ,y )|y =3x },则A ∩B 的子集的个数是( )A .4B .3C .2D .1 答案 A解析 易知椭圆x 24+y 216=1与函数y =3x 的图象有两个交点,所以A ∩B 包含两个元素,故A ∩B 的子集个数是4个.4.(2010·潍坊五校联考)集合M ={y |y =x 2-1,x ∈R },集合N ={x |y =9-x 2,x ∈R },则M ∩N 等于( )A .{t |0≤t ≤3}B .{t |-1≤t ≤3}C .{(-2,1),(2,1)}D .∅ 答案 B解析 ∵y =x 2-1≥-1,∴M =[-1,+∞). 又∵y =9-x 2,∴9-x 2≥0.∴N =[-3,3].∴M ∩N =[-1,3].5.(2011·福州模拟)已知集合A ={1,3,a },B ={1,a 2-a +1},且B ⊆A ,则a =________. 答案 -1或2解析 由a 2-a +1=3,∴a =-1或a =2,经检验符合.由a 2-a +1=a ,得a =1,但集合中有相同元素,舍去,故a =-1或2.探究点一 集合的基本概念例1 (2011·沈阳模拟)若a ,b ∈R ,集合{1,a +b ,a }={0,ba ,b },求b -a 的值.解题导引 解决该类问题的基本方法为:利用集合中元素的特点,列出方程组求解,但解出后应注意检验,看所得结果是否符合元素的互异性.解 由{1,a +b ,a }={0,ba ,b }可知a ≠0,则只能a +b =0,则有以下对应关系:⎩⎪⎨⎪⎧a +b =0,ba =a ,b =1①或⎩⎪⎨⎪⎧a +b =0,b =a ,b a =1.②由①得⎩⎪⎨⎪⎧a =-1,b =1,符合题意;②无解.∴b -a =2.变式迁移1 设集合A ={1,a ,b },B ={a ,a 2,ab },且A =B ,求实数a ,b . 解 由元素的互异性知, a ≠1,b ≠1,a ≠0,又由A =B ,得⎩⎪⎨⎪⎧ a 2=1,ab =b ,或⎩⎪⎨⎪⎧a 2=b ,ab =1,解得a =-1,b =0.探究点二 集合间的关系例2 设集合M ={x |x =5-4a +a 2,a ∈R },N ={y |y =4b 2+4b +2,b ∈R },则下列关系中正确的是( )A .M =NB .M NC .MN D .M ∈N解题导引 一般地,对于较为复杂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集合,要判断它们之间的关系,应先确定集合中元素的形式是数还是点或其他,属性如何.然后将所给集合化简整理,弄清每个集合中的元素个数或范围,再判断它们之间的关系.答案 A解析 集合M ={x |x =5-4a +a 2,a ∈R }={x |x =(a -2)2+1,a ∈R }={x |x ≥1}, N ={y |y =4b 2+4b +2,b ∈R }={y |y =(2b +1)2+1,b ∈R }={y |y ≥1}.∴M =N . 变式迁移2 设集合P ={m |-1<m <0},Q ={m |mx 2+4mx -4<0对任意实数x 恒成立,且m ∈R },则下列关系中成立的是( )A .PQ B .QPC .P =QD .P ∩Q =∅ 答案 A解析 P ={m |-1<m <0},Q :⎩⎪⎨⎪⎧m <0,Δ=16m 2+16m <0,或m =0.∴-1<m ≤0.∴Q ={m |-1<m ≤0}. ∴PQ .探究点三 集合的运算例3 设全集是实数集R ,A ={x |2x 2-7x +3≤0},B ={x |x 2+a <0}. (1)当a =-4时,求A ∩B 和A ∪B ; (2)若(∁R A )∩B =B ,求实数a 的取值范围.解题导引 解决含参数问题的集合运算,首先要理清题目要求,看清集合间存在的相互关系,注意分类讨论、数形结合思想的应用以及空集的特殊性.解 (1)A ={x |12≤x ≤3}.当a =-4时,B ={x |-2<x <2}, ∴A ∩B ={x |12≤x <2},A ∪B ={x |-2<x ≤3}. (2)∁R A ={x |x <12或x >3}.当(∁R A )∩B =B 时,B ⊆∁R A , 即A ∩B =∅.①当B =∅,即a ≥0时,满足B ⊆∁R A ; ②当B ≠∅,即a <0时,B ={x |--a <x <-a },要使B ⊆∁R A ,需-a ≤12,解得-14≤a <0.综上可得,a 的取值范围为a ≥-14.变式迁移3 (2011·阜阳模拟)已知A ={x ||x -a |<4},B ={x ||x -2|>3}. (1)若a =1,求A ∩B ;(2)若A ∪B =R ,求实数a 的取值范围. 解 (1)当a =1时, A ={x |-3<x <5}, B ={x |x <-1或x >5}. ∴A ∩B ={x |-3<x <-1}. (2)∵A ={x |a -4<x <a +4},B ={x |x <-1或x >5},且A ∪B =R ,∴⎩⎪⎨⎪⎧a -4<-1a +4>5⇒1<a <3. ∴实数a 的取值范围是(1,3).分类讨论思想在集合中的应用例 (12分)(1)若集合P ={x |x 2+x -6=0},S ={x |ax +1=0},且S ⊆P ,求由a 的可取值组成的集合;(2)若集合A ={x |-2≤x ≤5},B ={x |m +1≤x ≤2m -1},且B ⊆A ,求由m 的可取值组成的集合.【答题模板】解 (1)P ={-3,2}.当a =0时,S =∅,满足S ⊆P ; [2分]当a ≠0时,方程ax +1=0的解为x =-1a ,为满足S ⊆P 可使-1a =-3或-1a=2,即a =13或a =-12. [4分]故所求集合为{0,13,-12}. [6分](2)当m +1>2m -1,即m <2时,B =∅,满足B ⊆A ; [8分] 若B ≠∅,且满足B ⊆A ,如图所示,则⎩⎪⎨⎪⎧m +1≤2m -1,m +1≥-2,2m -1≤5,即⎩⎪⎨⎪⎧m ≥2,m ≥-3,m ≤3,∴2≤m ≤3. [10分]故m <2或2≤m ≤3,即所求集合为{m |m ≤3}. [12分]【突破思维障碍】在解决两个数集关系问题时,避免出错的一个有效手段即是合理运用数轴帮助分析与求解,另外,在解含有参数的不等式(或方程)时,要对参数进行讨论,分类时要遵循“不重不漏”的分类原则,然后对于每一类情况都要给出问题的解答.【易错点剖析】(1)容易忽略a =0时,S =∅这种情况.(2)想当然认为m +1<2m -1忽略“>”或“=”两种情况.解答集合问题时应注意五点:1.注意集合中元素的性质——互异性的应用,解答时注意检验.2.注意描述法给出的集合的元素.如{y|y=2x},{x|y=2x},{(x,y)|y=2x}表示不同的集合.3.注意∅的特殊性.在利用A⊆B解题时,应对A是否为∅进行讨论.4.注意数形结合思想的应用.在进行集合运算时要尽可能借助Venn图和数轴使抽象问题直观化,一般地,集合元素离散时用Venn图表示,元素连续时用数轴表示,同时注意端点的取舍.5.注意补集思想的应用.在解决A∩B≠∅时,可以利用补集思想,先研究A∩B=∅的情况,然后取补集.(满分:75分)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25分)1.满足{1}A⊆{1,2,3}的集合A的个数是()A.2 B.3 C.4 D.8答案 B解析A={1}∪B,其中B为{2,3}的子集,且B非空,显然这样的集合A有3个,即A={1,2}或{1,3}或{1,2,3}.2.(2011·杭州模拟)设P、Q为两个非空集合,定义集合P+Q={a+b|a∈P,b∈Q}.若P={0,2,5},Q={1,2,6},则P+Q中元素的个数是()A.9 B.8 C.7 D.6答案 B解析P+Q={1,2,3,4,6,7,8,11},故P+Q中元素的个数是8.3.(2010·北京)集合P={x∈Z|0≤x<3},M={x∈Z|x2≤9},则P∩M等于()A.{1,2} B.{0,1,2} C.{1,2,3} D.{0,1,2,3}答案 B解析由题意知:P={0,1,2},M={-3,-2,-1,0,1,2,3},∴P∩M={0,1,2}.4.(2010·天津)设集合A={x||x-a|<1,x∈R},B={x|1<x<5,x∈R}.若A∩B=∅,则实数a的取值范围是()A.{a|0≤a≤6} B.{a|a≤2或a≥4}C.{a|a≤0或a≥6} D.{a|2≤a≤4}答案 C解析由|x-a|<1得-1<x-a<1,即a-1<x<a+1.由图可知a+1≤1或a-1≥5,所以a≤0或a≥6.5.设全集U是实数集R,M={x|x2>4},N={x|2x-1≥1},则右图中阴影部分所表示的集合是()A.{x|-2≤x<1} B.{x|-2≤x≤2}C.{x|1<x≤2} D.{x|x<2}答案 C解析题图中阴影部分可表示为(∁U M)∩N,集合M为{x|x>2或x<-2},集合N为{x|1<x≤3},由集合的运算,知(∁U M)∩N={x|1<x≤2}.二、填空题(每小题4分,共12分)6.(2011·绍兴模拟)设集合A={1,2},则满足A∪B={1,2,3}的集合B的个数是________.答案 4解析由题意知B的元素至少含有3,因此集合B可能为{3}、{1,3}、{2,3}、{1,2,3}.7.(2009·天津)设全集U=A∪B={x∈N*|lg x<1},若A∩(∁U B)={m|m=2n+1,n=0,1,2,3,4},则集合B=________.答案 {2,4,6,8}解析 A ∪B ={x ∈N *|lg x <1}={1,2,3,4,5,6,7,8,9},A ∩(∁U B )={1,3,5,7,9}, ∴B ={2,4,6,8}.8.(2010·江苏)设集合A ={-1,1,3},B ={a +2,a 2+4},A ∩B ={3},则实数a =____. 答案 1解析 ∵3∈B ,由于a 2+4≥4,∴a +2=3,即a =1. 三、解答题(共38分)9.(12分)(2011·烟台模拟)集合A ={x |x 2+5x -6≤0},B ={x |x 2+3x >0},求A ∪B 和A ∩B . 解 ∵A ={x |x 2+5x -6≤0} ={x |-6≤x ≤1}.(3分)B ={x |x 2+3x >0}={x |x <-3或x >0}.(6分) 如图所示,∴A ∪B ={x |-6≤x ≤1}∪{x |x <-3或x >0}=R .(9分) A ∩B ={x |-6≤x ≤1}∩{x |x <-3或x >0} ={x |-6≤x <-3,或0<x ≤1}.(12分)10.(12分)已知集合A ={x |0<ax +1≤5},集合B ={x |-12<x ≤2}.若B ⊆A ,求实数a的取值范围.解 当a =0时,显然B ⊆A ;(2分)当a <0时, 若B ⊆A ,如图,则⎩⎨⎧4a ≤-12,-1a >2,(5分)∴⎩⎪⎨⎪⎧a ≥-8,a >-12.∴-12<a <0;(7分) 当a >0时,如图,若B ⊆A , 则⎩⎨⎧ -1a ≤-12,4a ≥2,(9分)∴⎩⎨⎧a ≤2,a ≤2.∴0<a ≤2.(11分) 综上知,当B ⊆A 时,-12<a ≤2.(12分) 11.(14分)(2011·岳阳模拟)已知集合A ={x |x -5x +1≤0},B ={x |x 2-2x -m <0}, (1)当m =3时,求A ∩(∁R B );(2)若A ∩B ={x |-1<x <4},求实数m 的值.解 由x -5x +1≤0, 所以-1<x ≤5,所以A ={x |-1<x ≤5}.(3分)(1)当m =3时,B ={x |-1<x <3},则∁R B ={x |x ≤-1或x ≥3},(6分)所以A ∩(∁R B )={x |3≤x ≤5}.(10分)(2)因为A ={x |-1<x ≤5},A ∩B ={x |-1<x <4},(12分)所以有42-2×4-m =0,解得m =8.此时B ={x |-2<x <4},符合题意,故实数m 的值为8.(14分)。

2015解步步高大一轮讲义(理)专题二

2015解步步高大一轮讲义(理)专题二

专题二 高考中的三角函数综合问题1.(2013·北京)“φ=π”是“曲线y =sin(2x +φ)过坐标原点”的 ( )A .充分而不必要条件B .必要而不充分条件C .充分必要条件D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答案 A解析 当φ=π时,y =sin(2x +φ)=-sin 2x 过原点.当曲线过原点时,φ=k π,k ∈Z ,不一定有φ=π.∴“φ=π”是“曲线y =sin(2x +φ)过原点”的充分不必要条件. 2.已知向量a =(2,sin x ),b =(cos 2x,2cos x ),则函数f (x )=a·b 的最小正周期是( )A.π2 B .π C .2π D .4π 答案 B解析 f (x )=2cos 2x +2sin x cos x =1+cos 2x +sin 2x=1+2sin ⎝⎛⎭⎫2x +π4,T =2π2=π. 3.若函数f (x )=(1+3tan x )cos x,0≤x <π2,则f (x )的最大值为( )A .1B .2 C.3+1 D.3+2答案 B解析 依题意,得f (x )=cos x +3sin x =2sin(x +π6),当0≤x <π2时,π6≤x +π6<2π3,f (x )的最大值是2. 4.已知向量OB →=(2,0),向量OC →=(2,2),向量CA →=(2cos α,2sin α),则向量OA →与向量OB →的夹角的取值范围是( )A.⎣⎡⎦⎤0,π4 B.⎣⎡⎦⎤π4,512πC.⎣⎡⎦⎤512π,π2 D.⎣⎡⎦⎤π12,512π答案 D解析 由题意,得:OA →=OC →+CA →=(2+2cos α,2+2sin α),所以点A 的轨迹是圆(x -2)2+(y -2)2=2,如图,当A 位于使向量OA →与圆相切时,向量OA →与向量OB →的夹角分别达到最大、最小值,故选D.5.如图, 正方形ABCD 的边长为1,延长BA 至E ,使AE =1,连接EC 、 ED ,则sin ∠CED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1010解析 方法一 应用两角差的正弦公式求解. 由题意知,在Rt △ADE 中,∠AED =45°, 在Rt △BCE 中,BE =2,BC =1,∴CE =5,则sin ∠CEB =15,cos ∠CEB =25.而∠CED =45°-∠CEB , ∴sin ∠CED =sin(45°-∠CEB ) =22(cos ∠CEB -sin ∠CEB ) =22×⎝⎛⎭⎫25-15=1010. 方法二 利用余弦定理及同角三角函数基本关系式求解. 由题意得ED =2,EC =12+22= 5.在△EDC 中,由余弦定理得cos ∠CED =CE 2+DE 2-DC 22CE ·DE =31010,又0<∠CED <π, ∴sin ∠CED =1-cos 2∠CED=1-⎝⎛⎭⎫310102=1010.题型一 三角函数的图象和性质例1 已知函数f (x )=sin(ωx +π6)+sin(ωx -π6)-2cos 2ωx2,x ∈R (其中ω>0).(1)求函数f (x )的值域;(2)若函数y =f (x )的图象与直线y =-1的两个相邻交点间的距离为π2,求函数y =f (x )的单调增区间.思维启迪 对三角函数的性质的讨论,首先要化成y =A sin(ωx +φ)+k (一角、一次、一函数)的形式;根据(2)中条件可确定ω.解 (1)f (x )=32sin ωx +12cos ωx +32sin ωx -12cos ωx -(cos ωx +1) =2(32sin ωx -12cos ωx )-1=2sin(ωx -π6)-1.由-1≤sin(ωx -π6)≤1,得-3≤2sin(ωx -π6)-1≤1,所以函数f (x )的值域为[-3,1].(2)由题设条件及三角函数图象和性质可知,y =f (x )的周期为π,所以2πω=π,即ω=2.所以f (x )=2sin(2x -π6)-1,再由2k π-π2≤2x -π6≤2k π+π2(k ∈Z ),解得k π-π6≤x ≤k π+π3(k ∈Z ).所以函数y =f (x )的单调增区间为[k π-π6,k π+π3](k ∈Z ).思维升华 三角函数的图象和性质是高考考查的重点,通常先将三角函数化为y =A sin(ωx +φ)+k 的形式,然后将t =ωx +φ视为一个整体,结合y =sin t 的图象求解.已知函数f (x )=sin 2x -2sin x cos x +3cos 2x .(1)求函数f (x )的最小正周期;(2)当x ∈[19π24,π]时,求函数f (x )的最大值和最小值.解 f (x )=sin 2x -2sin x cos x +3cos 2x =1-sin 2x +2cos 2x =2+cos 2x -sin 2x=2+2cos(2x +π4).(1)函数f (x )的最小正周期T =π.(2)因为19π24≤x ≤π,所以116π≤2x +π4≤9π4.所以22≤cos(2x +π4)≤1.所以3≤2+2cos(2x +π4)≤2+2,即3≤f (x )≤2+ 2.所以函数f (x )的最小值为3,最大值为2+ 2. 题型二 三角函数和解三角形例2 (2013·重庆)在△ABC 中,内角A ,B ,C 的对边分别是a ,b ,c ,且a 2+b 2+2ab =c 2. (1)求C ;(2)设cos A cos B =325,cos (α+A )cos (α+B )cos 2α=25,求tan α的值. 思维启迪 (1)利用余弦定理求C ;(2)由(1)和cos A cos B =325可求得A +B ,代入求tan α.解 (1)因为a 2+b 2+2ab =c 2,由余弦定理有cos C =a 2+b 2-c 22ab =-2ab 2ab =-22.又0<C <π,故C =3π4.(2)由题意得(sin αsin A -cos αcos A )(sin αsin B -cos αcos B )cos 2α=25. 因此(tan αsin A -cos A )(tan αsin B -cos B )=25,tan 2αsin A sin B -tan α(sin A cos B +cos A sin B )+cos A cos B =25, tan 2αsin A sin B -tan αsin(A +B )+cos A cos B =25.① 因为C =3π4,所以A +B =π4,所以sin(A +B )=22,因为cos(A +B )=cos A cos B -sin A sin B , 即325-sin A sin B =22, 解得sin A sin B =325-22=210.由①得tan 2α-5tan α+4=0,解得tan α=1或tan α=4.思维升华 三角函数和三角形的结合,一般可以利用正弦定理、余弦定理先确定三角形的边角,再代入到三角函数中,三角函数和差公式的灵活运用是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2012·安徽)设△ABC 的内角A ,B ,C 所对边的长分别为a ,b ,c ,且有2sin B cosA =sin A cos C +cos A sin C . (1)求角A 的大小;(2)若b =2,c =1,D 为BC 的中点,求AD 的长. 解 (1)方法一 由题设知,2sin B cos A =sin(A +C )=sin B .因为sin B ≠0,所以cos A =12.由于0<A <π,故A =π3.方法二 由题设可知,2b ·b 2+c 2-a 22bc =a ·a 2+b 2-c 22ab +c ·b 2+c 2-a 22bc,于是b 2+c 2-a 2=bc ,所以cos A =b 2+c 2-a 22bc =12.由于0<A <π,故A =π3.(2)方法一 因为AD →2=⎝ ⎛⎭⎪⎫AB →+AC →22=14(AB →2+AC →2+2AB →·AC →) =14(1+4+2×1×2×cos π3)=74, 所以|AD →|=72.从而AD =72.方法二 因为a 2=b 2+c 2-2bc cos A =4+1-2×2×1×12=3,所以a 2+c 2=b 2,B =π2.因为BD =32,AB =1,所以AD = 1+34=72.题型三 三角函数与平面向量的综合应用例3 已知向量m =⎝⎛⎭⎫3sin x 4,1,n =⎝⎛⎭⎫cos x 4,cos 2x 4. (1)若m·n =1,求cos ⎝⎛⎭⎫2π3-x 的值;(2)记f (x )=m·n ,在△ABC 中,角A ,B ,C 的对边分别是a ,b ,c ,且满足(2a -c )cos B =b cos C ,求函数f (A )的取值范围.思维启迪 (1)由向量数量积的运算转化成三角函数式,化简求值.(2)在△ABC 中,求出∠A 的范围,再求f (A )的取值范围.解 (1)m·n =3sin x 4·cos x 4+cos 2x4=32sin x2+1+cosx22=sin ⎝⎛⎭⎫x 2+π6+12, ∵m·n =1,∴sin ⎝⎛⎭⎫x 2+π6=12.∵cos ⎝⎛⎭⎫x +π3=1-2sin 2⎝⎛⎭⎫x 2+π6=12, ∴cos ⎝⎛⎭⎫2π3-x =-cos ⎝⎛⎭⎫x +π3=-12. (2)∵(2a -c )cos B =b cos C ,由正弦定理得(2sin A -sin C )cos B =sin B cos C , ∴2sin A cos B -sin C cos B =sin B cos C . ∴2sin A cos B =sin(B +C ).∵A +B +C =π,∴sin(B +C )=sin A ≠0. ∴cos B =12,∵0<B <π,∴B =π3.∴0<A <2π3.∴π6<A 2+π6<π2,sin ⎝⎛⎭⎫A 2+π6∈⎝⎛⎭⎫12,1. 又∵f (x )=sin ⎝⎛⎭⎫x 2+π6+12.∴f (A )=sin ⎝⎛⎭⎫A 2+π6+12.故函数f (A )的取值范围是⎝⎛⎭⎫1,32. 思维升华 (1)向量是一种解决问题的工具,是一个载体,通常是用向量的数量积运算或性质转化成三角函数问题.(2)三角形中的三角函数要结合正弦定理、余弦定理进行转化,注意角的范围对变形过程的影响.(2013·北京延庆模拟)已知a =(53cos x ,cos x ),b =(sin x,2cos x ),设函数f (x )=a ·b +|b |2+32.(1)当x ∈[π6,π2]时,求函数f (x )的值域;(2)当x ∈[π6,π2]时,若f (x )=8,求函数f (x -π12)的值;(3)将函数y =f (x )的图象向右平移π12个单位后,再将得到的图象上各点的纵坐标向下平移5个单位,得到函数y =g (x )的图象,求函数g (x )的表达式并判断奇偶性.解 (1)f (x )=a ·b +|b |2+32=53sin x cos x +2cos 2x +4cos 2x +sin 2x +32=53sin x cos x +5cos 2x +52=532sin 2x +5×1+cos 2x 2+52=5sin(2x +π6)+5.由π6≤x ≤π2,得π2≤2x +π6≤7π6, ∴-12≤sin(2x +π6)≤1,∴当π6≤x ≤π2时,函数f (x )的值域为[52,10].(2)f (x )=5sin(2x +π6)+5=8,则sin(2x +π6)=35,所以cos(2x +π6)=-45,f (x -π12)=5sin 2x +5=5sin(2x +π6-π6)+5=332+7.(3)由题意知f (x )=5sin(2x +π6)+5→g (x )=5sin[2(x -π12)+π6]+5-5=5sin 2x ,即g (x )=5sin 2x ,g (-x )=5sin(-2x )=-5sin 2x =-g (x ), 故g (x )为奇函数.1.函数y =sin(ωx +φ)(ω>0,|φ|<π2)在同一个周期内,当x =π4时,y 取最大值1,当x =7π12时,y 取最小值-1.(1)求函数的解析式y =f (x );(2)函数y =sin x 的图象经过怎样的变换可得到y =f (x )的图象;(3)若函数f (x )满足方程f (x )=a (0<a <1),求在[0,2π]内的所有实数根之和.解 (1)∵T =2(712π-π4)=23π,∴ω=3,又∵sin(34π+φ)=1,∴3π4+φ=2k π+π2,k ∈Z .又|φ|<π2,得φ=-π4,∴函数的解析式为f (x )=sin(3x -π4).(2)y =sin x 的图象向右移π4个单位,得到y =sin(x -π4)的图象,再由y =sin(x -π4)的图象上所有点的横坐标变为原来的13,纵坐标不变,得到y =sin(3x -π4)的图象.(3)∵f (x )=sin(3x -π4)的最小正周期为23π,∴f (x )=sin(3x -π4)在[0,2π]内恰有3个周期,∴sin(3x -π4)=a (0<a <1)在[0,2π]内有6个实数根且x 1+x 2=π2.同理,x 3+x 4=11π6,x 5+x 6=196π,故所有实数根之和为π2+11π6+19π6=11π2.2.(2013·安徽)已知函数f (x )=4cos ωx ·sin ⎝⎛⎭⎫ωx +π4(ω>0)的最小正周期为π. (1)求ω的值;(2)讨论f (x )在区间⎣⎡⎦⎤0,π2上的单调性. 解 (1)f (x )=4cos ωx ·sin ⎝⎛⎭⎫ωx +π4 =22sin ωx ·cos ωx +22cos 2ωx =2(sin 2ωx +cos 2ωx )+ 2=2sin ⎝⎛⎭⎫2ωx +π4+ 2. 因为f (x )的最小正周期为π,且ω>0. 从而有2π2ω=π,故ω=1.(2)由(1)知,f (x )=2sin ⎝⎛⎭⎫2x +π4+ 2. 若0≤x ≤π2,则π4≤2x +π4≤5π4.当π4≤2x +π4≤π2,即0≤x ≤π8时,f (x )单调递增; 当π2≤2x +π4≤5π4, 即π8≤x ≤π2时,f (x )单调递减.综上可知,f (x )在区间⎣⎡⎦⎤0,π8上单调递增, 在区间⎣⎡⎦⎤π8,π2上单调递减.3.(2013·四川)在△ABC 中,角A ,B ,C 的对边分别为a ,b ,c ,且2cos 2A -B 2cos B -sin(A-B )sin B +cos(A +C )=-35.(1)求cos A 的值;(2)若a =42,b =5,求向量BA →在BC →方向上的投影.解 (1)由2cos 2A -B 2cos B -sin(A -B )sin B +cos(A +C )=-35,得[cos(A -B )+1]cos B -sin(A -B )sin B -cos B =-35,即cos(A -B )cos B -sin(A -B )sin B =-35.则cos(A -B +B )=-35,即cos A =-35.(2)由cos A =-35,0<A <π,得sin A =45,由正弦定理,有a sin A =b sin B ,所以,sin B =b sin A a =22.由题知a >b ,则A >B ,故B =π4,根据余弦定理,有(42)2=52+c 2-2×5c ×⎝⎛⎭⎫-35, 解得c =1或c =-7(舍去).故向量BA →在BC →方向上的投影为|BA →|cos B =22.4.已知向量a =(cos α,sin α),b =(cos x ,sin x ),c =(sin x +2sin α,cos x +2cos α),其中0<α<x <π.(1)若α=π4,求函数f (x )=b ·c 的最小值及相应x 的值;(2)若a 与b 的夹角为π3,且a ⊥c ,求tan 2α的值.解 (1)∵b =(cos x ,sin x ),c =(sin x +2sin α,cos x +2cos α),α=π4,∴f (x )=b ·c=cos x sin x +2cos x sin α+sin x cos x +2sin x cos α =2sin x cos x +2(sin x +cos x ).令t =sin x +cos x ⎝⎛⎭⎫π4<x <π,则2sin x cos x =t 2-1,且-1<t < 2.则y =t 2+2t -1=⎝⎛⎭⎫t +222-32,-1<t <2,∴t =-22时,y min =-32,此时sin x +cos x =-22,即2sin ⎝⎛⎭⎫x +π4=-22,∵π4<x <π,∴π2<x +π4<54π, ∴x +π4=76π,∴x =11π12.∴函数f (x )的最小值为-32,相应x 的值为11π12.(2)∵a 与b 的夹角为π3,∴cos π3=a ·b |a |·|b |=cos αcos x +sin αsin x =cos(x -α).∵0<α<x <π,∴0<x -α<π,∴x -α=π3.∵a ⊥c ,∴cos α(sin x +2sin α)+sin α(cos x +2cos α)=0,∴sin(x +α)+2sin 2α=0,即sin ⎝⎛⎭⎫2α+π3+2sin 2α=0. ∴52sin 2α+32cos 2α=0,∴tan 2α=-35.5.函数f (x )=A sin(ωx +φ)(x ∈R ,A >0,ω>0,0<φ<π2)的部分图象如图所示.(1)求f (x )的解析式;(2)设g (x )=[f (x -π12)]2,求函数g (x )在x ∈[-π6,π3]上的最大值,并确定此时x 的值.解 (1)由题图知A =2,T 4=π3,则2πω=4×π3,∴ω=32.又f (-π6)=2sin[32×(-π6)+φ]=2sin(-π4+φ)=0,∴sin(φ-π4)=0,∵0<φ<π2,∴-π4<φ-π4<π4,∴φ-π4=0,即φ=π4,∴f (x )=2sin(32x +π4).(2)由(1)可得f (x -π12)=2sin[32(x -π12)+π4]=2sin(32x +π8),∴g (x )=[f (x -π12)]2=4×1-cos (3x +π4)2=2-2cos(3x +π4),∵x ∈[-π6,π3],∴-π4≤3x +π4≤5π4,∴当3x +π4=π,即x =π4时,[g (x )]max =4.。

步步高2015高三物理(新课标)一轮讲义:12.3光的折射-全反射

步步高2015高三物理(新课标)一轮讲义:12.3光的折射-全反射

第3课时 光的折射 全反射考纲解读 1.理解折射率的概念,掌握光的折射定律.2.掌握全反射的条件,会进行有关简单的计算.1.[折射定律的应用]观察者看见太阳从地平线升起时,下列关于太阳位置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太阳位于地平线之上B .太阳位于地平线之下C .太阳恰位于地平线D .大气密度不知,无法判断 答案 B解析 太阳光由地球大气层外的真空射入大气层时要发生折射,根据折射定律,折射角小于入射角,折射光线进入观察者的眼睛,观察者认为光线来自它的反向延长线.这样使得太阳的实际位置比观察者看见的太阳位置偏低.2.[折射定律与折射率的理解和应用]如图1所示,光线以入射角θ1从空气射向折射率n =2的玻璃表面.图1(1)当入射角θ1=45°时,求反射光线与折射光线间的夹角θ. (2)当入射角θ1为何值时,反射光线与折射光线间的夹角θ=90°? 答案 (1)105° (2)arctan 2解析 (1)设折射角为θ2,由折射定律sin θ1sin θ2=n 得sin θ2=sin θ1n =sin 45°2=12,所以,θ2=30°.因为θ1′=θ1=45°,所以θ=180°-45°-30°=105°.(2)因为θ1′+θ2=90°,所以,sin θ2=sin (90°-θ1′)=cos θ1′=cos θ1 由折射定律得tan θ1=2,θ1=arctan 2.3.[全反射问题分析]很多公园的水池底都装有彩灯,当一束由红、蓝两色光组成的灯光从水中斜射向空气时,关于光在水面可能发生的反射和折射现象,下列光路图中正确的是()答案 C解析红光、蓝光都要发生反射,红光的折射率较小,所以蓝光发生全反射的临界角较红光小,蓝光发生全反射时,红光不一定发生,故只有C正确.4.[光的色散现象分析]实验表明,可见光通过三棱镜时各色光的折射率n随波长λ的变化符合科西经验公式:n=A+Bλ2+Cλ4,其中A、B、C是正的常量.太阳光进入三棱镜后发生色散的情形如图2所示,则()图2A.屏上c处是紫光B.屏上d处是红光C.屏上b处是紫光D.屏上a处是红光答案 D解析可见光中红光波长最长,折射率最小,折射程度最小,所以a为红光,而紫光折射率最大,所以d为紫光.1.折射定律(1)内容:如图3所示,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处在同一平面内,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的两侧;入射角的正弦与折射角的正弦成正比.图3(2)表达式:sin θ1sin θ2=n .(3)在光的折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2.折射率(1)折射率是一个反映介质的光学性质的物理量. (2)定义式:n =sin θ1sin θ2.(3)计算公式:n =cv ,因为v <c ,所以任何介质的折射率都大于1.(4)当光从真空(或空气)射入某种介质时,入射角大于折射角;当光由介质射入真空(或空气)时,入射角小于折射角. 3.全反射现象(1)条件:①光从光密介质射入光疏介质. ②入射角大于或等于临界角.(2)现象:折射光完全消失,只剩下反射光.4.临界角:折射角等于90°时的入射角,用C 表示,sin C =1n .5.光的色散(1)光的色散现象:含有多种颜色的光被分解为单色光的现象. (2)光谱:含有多种颜色的光被分解后,各种色光按其波长的有序排列. (3)光的色散现象说明: ①白光为复色光;②同一介质对不同色光的折射率不同,频率越大的色光折射率越大; ③不同色光在同一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波长越短,波速越慢. (4)棱镜①含义:截面是三角形的玻璃仪器,可以使光发生色散,白光的色散表明各色光在同一介质中的折射率不同.②三棱镜对光线的作用:改变光的传播方向,使复色光发生色散.考点一 折射定律的理解与应用1.折射率由介质本身性质决定,与入射角的大小无关.2.折射率与介质的密度没有关系,光密介质不是指密度大的介质. 3.同一种介质中,频率越大的色光折射率越大,传播速度越小.4.公式n =sin θ1sin θ2中,不论是光从真空射入介质,还是从介质射入真空,θ1总是真空中的光线与法线间的夹角,θ2总是介质中的光线与法线间的夹角.例1 一半圆柱形透明物体横截面如图4所示,底面AOB 镀银,O 表示半圆截面的圆心.一束光线在横截面内从M 点入射,经过AB 面反射后从N 点射出.已知光线在M 点的入射角为30°,∠MOA =60°,∠NOB =30°.求:图4(1)光线在M 点的折射角; (2)透明物体的折射率.解析 (1)如图所示,透明物体内部的光路为折线MPN ,Q 、 M 点相对于底面EF 对称,Q 、P 和N 三点共线.设在M 点处,光的入射角为i ,折射角为r ,∠OMQ =α,∠PNF =β.根据题意有 α=30°①由几何关系得,∠PNO =∠PQO =r ,于是 β+r =60° ② 且α+r =β③ 由①②③式得r =15°④(2)根据折射率公式有 sin i =n sin r⑤由④⑤式得n=6+22≈1.932.答案(1)15°(2)6+22或1.932解决光的折射问题的一般方法 (1)根据题意画出正确的光路图.(2)利用几何关系确定光路中的边、角关系,确定入射角和折射角. (3)利用折射定律建立方程进行求解.突破训练1 如图5所示,在坐标系的第一象限内有一横截面为四分之一圆周的柱状玻璃体OPQ ,OP =OQ =R ,一束单色光垂直OP 面射入玻璃体,在OP 面上的入射点为A ,OA =R2,此单色光通过玻璃体后沿BD 方向射出,且与x 轴交于D 点,OD =3R ,求该玻璃的折射率.图5答案3解析 作光路图如图所示.在PQ 面上的入射角sin θ1=OA OB =12,θ1=30° 由几何关系可得θ2=60° 折射率n =sin θ2sin θ1= 3考点二 全反射现象的理解与应用1.在光的反射和全反射现象中,均遵循光的反射定律;光路均是可逆的.2.当光射到两种介质的界面上时,往往同时发生光的折射和反射现象,但在全反射现象中,只发生反射,不发生折射.当折射角等于90°时,实际上就已经没有折射光了.例2 如图6所示,光屏PQ 的上方有一半圆形玻璃砖,其直径AB 与水平面成30°角.图6(1)若让一束单色光沿半径方向竖直向下射向圆心O ,由AB 面折射后射出,当光点落在光屏上时,绕O 点逆时针旋转调整入射光与竖直方向的夹角,该角多大时,光在光屏PQ 上的落点距O ′点最远?(已知玻璃砖对该光的折射率为n =2)(2)若让一束白光沿半径方向竖直向下射向圆心O ,经玻璃砖后射到光屏上形成完整彩色光带,则光带的最右侧是什么颜色的光?若使光线绕圆心O 逆时针转动,什么颜色的光最先消失? 解析 (1)如图,刚好发生全反射时,落点距O ′最远sin C =1n解得C =45°入射光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θ=C -30°=15°(2)由于介质时紫光的折射率最大,所以位于光带的最右侧.若使光线绕圆心O 逆时针转动,入射角增大,由于紫光的临界角最小,所以紫光最先消失. 答案 (1)15° (2)紫光 紫光解答全反射类问题的技巧解答全反射类问题时,要抓住发生全反射的两个条件:一是光必须从光密介质射入光疏介质,二是入射角大于或等于临界角.利用好光路图中的临界光线,准确地判断出恰好发生全反射的光路图是解题的关键,且在作光路图时尽量与实际相符,这样更有利于问题的分析. 突破训练2 为测量一块等腰直角三棱镜ABD 的折射率,用一束激光沿平行于BD 边的方向射向直角边AB 边,如图7所示.激光束进入棱镜后射到另一直角边AD 边时,刚好能发生全反射.该棱镜的折射率为多少?图7答案62解析 作出法线如图所示n =sin 45°sin r ,n =1sin C ,C +r =90°即sin 45°cos C =1sin C 解得tan C =2,sin C =63,n =62. 考点三 光路控制问题分析 1.玻璃砖对光路的控制两平面平行的玻璃砖,出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平行,且光线发生了侧移,如图8所示.图8 图92.三棱镜对光路的控制(1)光密三棱镜:光线两次折射均向底面偏折,偏折角为δ,如图9所示. (2)光疏三棱镜:光线两次折射均向顶角偏折. (3)全反射棱镜(等腰直角棱镜),如图10所示.图10特别提醒 不同颜色的光的频率不同,在同一种介质中的折射率、光速也不同,发生全反射现象的临界角也不同.例3 “B 超”可用于探测人体内脏的病变状况.如图11是超声波从肝脏表面入射,经折射与反射,最后从肝脏表面射出的示意图.超声波在进入肝脏发生折射时遵循的规律与光的折射规律类似,可表述为sin θ1sin θ2=v 1v 2(式中θ1是入射角,θ2是折射角,v 1、v 2分别是超声波在肝外和肝内的传播速度),超声波在肿瘤表面发生反射时遵循的规律与光的反射规律相同.已知v 2=0.9v 1,入射点与出射点之间的距离是d ,入射角是i ,肿瘤的反射面恰好与肝脏表面平行,则肿瘤离肝脏表面的深度h 为( )图11A.9d sin i2100-81sin 2 iB.d 81-100sin 2 i 10sin iC.d 81-100sin 2 i 20sin iD.d 100-81sin 2 i 18sin i解析 如图所示,根据光的折射定律有sin i sin θ=n 1n 2=v 1v 2由几何关系知sin θ=d 2(d 2)2+h 2 以上两式联立可解得h =d100-81sin 2i18sin i,故选项D 正确.答案 D突破训练3 已知直角等腰三棱镜对入射光的折射率大于2,则下列选项中光路可能正确的是( )答案 C解析 如果入射光线平行于底边从一直角边入射,入射角为45°,折射角小于45°,如果光线直接入射到另一直角边,根据几何关系,入射角大于45°,光线在另一直角边发生全反射,不可能平行于底边射出,A 错误;如果入射光线垂直于一直角边入射,在底边的入射角为45°,直角等腰三棱镜对入射光的折射率大于2,由临界角公式可知,此三棱镜对光的全反射的临界角小于45°,因此光在三棱镜中入射到底边时发生全反射,B 错误;如果入射光线平行于底边从一直角边入射,入射角为45°,折射角小于45°,如果光线入射到底边,根据几何关系,光线在底边上的入射角大于45°,光线发生全反射入射到另一直角边,根据对称性和光路可逆,出射光线仍然与底边平行,C 正确;D 图中的光线从一直角边入射后的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在法线的同侧,因此D 错误.51.平行板玻璃砖模型的分析平行玻璃砖不改变光线的方向,只是使光线发生侧移,由于玻璃对不同色光的折射率不同,不同色光经玻璃砖后的侧移量也不同.例4如图12所示,两块相同的玻璃等腰三棱镜ABC置于空气中,两者的AC面相互平行放置,由红光和蓝光组成的细光束平行于BC面从P点射入,通过两棱镜后,变为从a、b两点射出的单色光,对于这两束单色光()图12A.红光在玻璃中传播速度比蓝光大B.从a点射出的为红光,从b点射出的为蓝光C.从a、b两点射出的单色光不平行D.从a、b两点射出的单色光仍平行,且平行于BC审题与关联解析由玻璃对蓝光的折射率较大,可知A选项正确.由偏折程度可知B选项正确.对于C、D二选项,我们应首先明白,除了题设给出的两个三棱镜外,二者之间又形成一个物理模型——平行玻璃砖(不改变光的方向,只使光线发生侧移).中间平行部分只是使光发生了侧移.略去侧移因素,整体来看,仍是一块平行玻璃板,AB∥BA.所以出射光线仍平行.作出光路图如图所示,可知光线Pc在P点的折射角与光线ea在a点的入射角相等,据光路可逆,则过a点的出射光线与过P点的入射光线平行.由此,D选项正确.答案ABD突破训练4频率不同的两束单色光1和2以相同的入射角从同一点射入一厚玻璃板后,其光路如图13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图13A.单色光1的波长小于单色光2的波长B.在玻璃中单色光1的传播速度大于单色光2的传播速度C.单色光1垂直通过玻璃板所需的时间小于单色光2垂直通过玻璃板所需的时间D.单色光1从玻璃到空气的全反射临界角小于单色光2从玻璃到空气的全反射临界角答案AD解析本题考查光的色散、全反射现象、光速和折射率之间的关系等知识点.由题图知单色光1在界面折射时的偏折程度大,则单色光1的折射率大,因此单色光1的频率大于单色光2的频率,那么单色光1的波长就小于单色光2的波长,A项对;由n=c v知,折射率大的单色光1在玻璃中传播速度小,当单色光1、2垂直射入玻璃时,二者通过玻璃板的路程相等,此时单及玻璃对单色光1色光1通过玻璃板所需的时间大于单色光2的,B、C项都错;由sin C=1n 的折射率大知,D项对.高考题组1.(2013·福建理综·14)一束由红、紫两色光组成的复色光,从空气斜射向玻璃三棱镜.下面四幅图中能正确表示该复色光经三棱镜折射分离成两束单色光的是()答案 B解析 光通过玻璃三棱镜后向它的横截面的底边偏折,故C 、D 选项错误;同一介质对频率越高的光的折射率越大,所以复色光经玻璃折射后,光路应分开,故A 选项错误.紫光的频率比红光的大,故经玻璃三棱镜后紫光的偏折程度大于红光的,故B 选项正确.2.(2013·天津理综·8)固定的半圆形玻璃砖的横截面如图14,O 点为圆心,OO ′为直径MN 的垂线.足够大的光屏PQ 紧靠玻璃砖右侧且垂直于MN .由A 、B 两种单色光组成的一束光沿半径方向射向O 点,入射光线与OO ′夹角θ较小时,光屏NQ 区域出现两个光斑,逐渐增大θ角,当θ=α时,光屏NQ 区域A 光的光斑消失,继续增大θ角,当θ=β时,光屏NQ 区域B 光的光斑消失,则( )图14A .玻璃砖对A 光的折射率比对B 光的大 B .A 光在玻璃砖中的传播速度比B 光的大C .α<θ<β时,光屏上只有1个光斑D .β<θ<π2时,光屏上只有1个光斑答案 AD解析 当入射角θ逐渐增大时,A 光斑先消失,说明玻璃对A 光的 折射率大于对B 光的折射率(n A >n B ),所以f A >f B ,v A <v B ,选项A 正确,B 错误.当A 光、B 光都发生全反射时,光屏上只有1个光 斑,选项C 错误,D 正确.3.(2013·全国新课标Ⅱ·34(2))如图15,三棱镜的横截面为直角三角形ABC ,∠A =30°,∠B =60°.一束平行于AC 边的光线自AB 边的P 点射入三棱镜,在 AC 边发生反射后从BC 边的M 点射出,若光线在P 点的入射角和在M 点的折射角相 等.图15(i)求三棱镜的折射率.(ii)在三棱镜的AC 边是否有光线透出,写出分析过程.(不考虑多次反射)答案见解析解析(ⅰ)光路图如图所示,图中N点为光线在AC边发生反射的入射点.设光线在P点的入射角为i、折射角为r,在M点的入射角为r′、折射角依题意也为i,由几何关系知i=60°①由折射定律有sin i=n sin r ②n sin r′=sin i ③由②③式得r=r′④OO′为过M点的法线,∠C为直角,OO′∥AC.由几何关系有∠MNC=r′⑤由反射定律可知∠PNA=∠MNC ⑥联立④⑤⑥式得∠PNA=r ⑦由几何关系得r=30°⑧联立①②⑧式得n=3⑨(ⅱ)设在N点的入射角为i′,由几何关系得i′=60°⑩此三棱镜的全反射临界角满足n sin C=1 ⑪由⑨⑩⑪式得i′>C此光线在N点发生全反射,三棱镜的AC边没有光线透出.4.(2013·山东理综·37(2))如图16所示,ABCD是一直角梯形棱镜的横截面,截面所在平面内的一束光由O点垂直AD边射入.已知棱镜的折射率n=2,AB=BC=8 cm,OA=2 cm,∠OAB =60°.图16①求光第一次射出棱镜时,出射光的方向.②第一次的出射点距C________cm.答案 ①见解析 ②43解析 ①设发生全反射的临界角为C ,由折射定律得 sin C =1n代入数据得C =45°光路图如图所示,由几何关系可知光线在AB 边和BC 边的入射角均为 60°,均发生全反射.设光线在CD 边的入射角为α,折射角为β,由 几何关系得α=30°,小于临界角,光线第一次射出棱镜是在CD 边的E 点,由折射定律得n =sin βsin α代入数据得β=45° ②CE =BC 2tan 30°=43 3 cm模拟题组5.如图17,光导纤维由“内芯”和“包层”两个同心圆柱体组成,其中心部分是内芯,内芯以外的部分为包层,光从一端进入,从另一端射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图17A .内芯的折射率大于包层的折射率B .内芯的折射率小于包层的折射率C .不同频率的可见光从同一根光导纤维的一端传输到另一端所用的时间相同D .若紫光以如图所示角度入射时,恰能在内芯和包层分界面上发生全反射,则改用红光以同样角度入射时,也能在内芯和包层分界面上发生全反射 答案 A解析 光导纤维是依据全反射原理工作的,内芯的折射率大于包层的折射率,选项A 正确,B 错误;不同频率的可见光从同一根光导纤维的一端传输到另一端所用的时间不同,选项C 错误;若紫光以如图所示角度入射,恰能在内芯和包层分界面上发生全反射,则改用红光以同样角度入射,由于红光临界角大于紫光,所以不能在内芯和包层分界面上发生全反射,选项D 错误. 6.半径为R 的玻璃圆柱体,截面如图18所示,圆心为O ,在同一截面内,两束相互垂直的同种单色光射向圆柱面的A 、B 两点,其中一束沿AO 方向,∠AOB =30°,若玻璃对此单色光的折射率n= 3.图18(1)试作出两束光从射入到第一次射出的光路图,并求出各光线射出时的折射角;(当光线射向柱面时,如有折射光线则不考虑反射光线)(2)求两束光经圆柱体后第一次射出的光线的交点(或反向延长线的交点)与A点的距离.答案(1)光路图见解析0°60°(2)(3-1)R解析(1)过A点的光线不偏折,折射角为0°.设过B的光线折射角为θ,则n=sin 60°=3,故θ=30°sin θ经C点发生折射,入射角为30°,同理折射角为60°光路图如图所示.(2)由几何关系可知,DO=3CO=3R,故DA=(3-1)R.(限时:30分钟)►题组1光的折射现象与光的色散1.如图1所示是一观察太阳光谱的简易装置,一加满清水的碗放在有阳光的地方,将平面镜M斜放入水中,调整其倾斜角度,使太阳光经水面折射再经水中平面镜反射,最后由水面折射回空气射到室内白墙上,即可观察到太阳光谱的七色光带.逐渐增大平面镜的倾斜角度,各色光将陆续消失,则此七色光带从上到下的排列顺序以及最先消失的光分别是()图1A.红光→紫光,红光B.紫光→红光,红光C.红光→紫光,紫光D.紫光→红光,紫光答案 C解析 根据折射定律作出光路图可知,此七色光带从上到下的排列顺序是红光→紫光;因为水对紫光的折射率n 最大,根据公式sin C =1n 可知,其从水中射向水平面时发生全反射的临界角最小,所以最先消失.综上分析,正确选项为C. 2.红光与紫光相比( )A .在真空中传播时,紫光的速度比较大B .在玻璃中传播时,红光的速度比较大C .玻璃对红光的折射率较紫光的大D .从玻璃到空气的界面上,红光的临界角较紫光的大 答案 BD解析 因为各种色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均为3×108 m/s ,所以A 错误.因为玻璃对红光的折射率较玻璃对紫光的折射率小,根据v =cn 得红光在玻璃中的传播速度比紫光大,所以B 正确,C 错误.根据公式sin C =1n 得红光的临界角比紫光的大,D 正确.3.已知介质对某单色光的临界角为θ,则( )A .该介质对此单色光的折射率等于1sin θB .此单色光在该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等于c ·sin θ(c 为真空中的光速)C .此单色光在该介质中的波长是在真空中波长的sin θ倍D .此单色光在该介质中的频率是真空中的1sin θ答案 ABC解析 介质对该单色光的临界角为θ,它的折射率n =1sin θ,A 项正确;此单色光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为v =c n =c sin θ,B 正确;λ=v f =c ·sin θc /λ0=λ0sin θ,所以λ∶λ0=sin θ∶1,故C 项正确;而光的频率是由光源决定的,与介质无关,故D 项错误. ►题组2 光的全反射4.公园里灯光喷泉的水池中有处于同一深度的若干彩灯,在晚上观察不同颜色彩灯的深度和水面上被照亮的面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红灯看起来较浅,红灯照亮的水面面积较小B .红灯看起来较深,红灯照亮的水面面积较小C .红灯看起来较浅,红灯照亮的水面面积较大D .红灯看起来较深,红灯照亮的水面面积较大 答案 D解析 光从水里射入空气时发生折射,入射角相同时,折射率越大,折射角越大,从水面上看光源越浅,红灯发出的红光的折射率最小,看起来最深;设光源的深度为d ,光的临界角为C ,则光能够照亮的水面面积大小为S =π(d tan C )2,可见,临界角越大的光,照亮的面积越大,各种色光中,红光的折射率最小,临界角最大,所以红灯照亮的水面面积较大,选项D 正确. 5.如图2所示,扇形AOB 为透明柱状介质的横截面,圆心角∠AOB =60°.一束平行于角平分线OM的单色光由OA 射入介质,经OA 折射的光线恰平行于OB ,以下对该介质的折射率值及折射光线中恰好射到M 点的光线能不能发生全反射的说法正确的是( )图2A.3,不能发生全反射B.3,能发生全反射C.233,不能发生全反射 D.233,能发生全反射答案 A解析 画出光路图,并根据几何关系标出角度,如图所示.由图 可知,介质的折射率n =sin 60°sin 30°=3;因为sin 30°=12<33=1n =sinC ,所以折射光线中恰好射到M 点的光线不能发生全反射,选项 A 正确.6.如图3所示,AB 、CD 分别是置于空气中厚玻璃砖的上、下两个表面,且AB ∥CD ,光线经AB表面射向玻璃砖,当折射光线射到CD 表面上时,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图3①不可能发生全反射 ②只要适当增大入射角θ1,就可能在CD 面上发生全反射 ③只要玻璃砖的厚度足够大,就可能在CD 面上发生全反射 ④由于不知道玻璃的折射率,故无法判断 A .只有①正确 B .只有②③正确 C .②③④正确D .只有④正确答案 A解析 如图所示,折射光线O 1O 2能否在CD 面上发生全反射,取 决于是否满足全反射的条件,由于玻璃的折射率大于空气的折射 率,故折射光线O 1O 2是从光密介质射向光疏介质,设折射光线O 1O 2在CD 面上的入射角为θ1′,则θ1′=θ2.据折射率的定义可得n =sin θ1sin θ2.(其中θ1<90°)据临界角定义可得n =1sin C .可得θ1′=θ2<C .故折射光线O 1O 2在CD 面上不能发生全反射.7.为了表演“隐形的大头针”节目,某同学在半径为r 的圆形软木片中心垂直插入一枚大 头针,并将其放入盛有水的碗中,如图4所示.已知水的折射率为43,为了保证表演成功(在水面上看不到大头针),大头针末端离水面的最大距离h 为( )图4A.73rB.43rC.34rD.377r答案 A解析 只要从大头针末端发出的光线射到圆形软木片边缘界面 处能够发生全反射,从水面上就看不到大头针,如图所示,根据 图中几何关系有sin C =r r 2+h2=1n =34,所以h =73r ,选项A 对. 8.如图5所示,MN 是位于竖直平面内的光屏,放在水平面上的半圆柱形玻璃砖的平面部分ab 与屏平行.由光源S 发出的一束白光从半圆沿半径射入玻璃砖,通过圆心O 再射到屏上.在水平面内以O 点为圆心沿逆时针方向缓缓转动玻璃砖,在光屏上出现了彩色光带.当玻璃砖转动角度大于某一值时,屏上彩色光带中的某种颜色的色光首先消失.有关彩色的排列顺序和最先消失的色光是( )图5A .左紫右红,紫光B .左红右紫,紫光C .左紫右红,红光D .左红右紫,红光答案 B解析 如图所示,由于紫光的折射率大,故在光屏MN 上是左红右紫,并且是紫光最先发生全反射,故选项B 正确.►题组3 光的折射与光的全反射的综合问题9.如图6所示,直角三角形ABC 为一三棱镜的横截面,∠A =30°.一束单色光从空气射向BC 上的E 点,并偏折到AB 上的F 点,光线EF 平行于底边AC .已知入射光与BC 边的夹角为θ=30°.试通过计算判断该束光在F 点能否发生全反射.图6答案 能解析 由几何关系知,光线在BC 界面的入射角θ1=60°,折射角θ2=30° 根据折射定律得n =sin θ1sin θ2=sin 60°sin 30°= 3由几何关系知,光线在AB 界面的入射角为θ3=60°而三棱镜对空气的临界角C 的正弦值sin C =1n =33<sin θ3,则光线在AB 界面的入射角θ3>C ,所以光在F 点能发生全反射.10.如图7所示,一束水平入射的单色光照射到折射率为n =53的半玻璃球(半径为R =1 m)上,在离球心O 点2R 处有一竖直的光屏,求此时光屏上光斑的面积.图7答案 3.14 m 2解析 设入射光在A 点刚好发生全反射,光路图如图所示,则: sin C =1n① 由几何关系得:Rcos C +r tan C =2R② 光屏上光斑的面积:S =πr 2③联立①②③并代入数据得:S =3.14 m 2.11.如图8所示为用某种透明材料制成的一块柱形棱镜的截面图,圆弧CD 为半径为R 的四分之一的圆周,圆心为O ,光线从AB 面上的某点入射,入射角θ1=45°,它进入棱镜后恰好以临界角射在BC 面上的O 点.图8(1)画出光线由AB 面进入棱镜且从CD 弧面射出的光路图; (2)求该棱镜的折射率n ;(3)求光线在该棱镜中传播的速度大小v (已知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c =3×108 m/s). 答案 (1)见解析图 (2)62(3)6×108 m/s 解析 (1)光路图如图所示.(2)光线在BC 面上恰好发生全反射,入射角等于临界角C sin C =1n,cos C =n 2-1n. 光线在AB 界面上发生折射,折射角θ2=90°-C ,由几何关系得sin θ2=cos C ,由折射定律得n =sin θ1sin θ2由以上几式联立解得n =62。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2.3 几何概型1.几何概型如果每个事件发生的概率只与构成该事件区域的长度(面积或体积)成比例,则称这样的概率模型为几何概率模型,简称为几何概型.2.几何概型中,事件A 的概率的计算公式P (A )=构成事件A 的区域长度(面积或体积)试验的全部结果所构成的区域长度(面积或体积).3.要切实理解并掌握几何概型试验的两个基本特点(1)无限性:在一次试验中,可能出现的结果有无限多个; (2)等可能性:每个结果的发生具有等可能性. 4.随机模拟方法(1)使用计算机或者其他方式进行的模拟试验,以便通过这个试验求出随机事件的概率的近似值的方法就是模拟方法.(2)用计算机或计算器模拟试验的方法为随机模拟方法或蒙特卡罗方法.这个方法的基本步骤是①用计算器或计算机产生某个范围内的随机数,并赋予每个随机数一定的意义;②统计代表某意义的随机数的个数M 和总的随机数个数N ;③计算频率f n (A )=MN 作为所求概率的近似值.1.判断下面结论是否正确(请在括号中打“√”或“×”) (1)在一个正方形区域内任取一点的概率是零.( √ )(2)几何概型中,每一个基本事件就是从某个特定的几何区域内随机地取一点,该区域中的每一点被取到的机会相等.( √ ) (3)在几何概型定义中的区域可以是线段、平面图形、立体图形. ( √ ) (4)随机模拟方法是以事件发生的频率估计概率.( √ )2.一个路口的红绿灯,红灯的时间为30秒,黄灯的时间为5秒,绿灯的时间为40秒,则某人到达路口时看见的是红灯的概率是( )A.15B.25C.35D.45答案 B解析 以时间的长短进行度量,故P =3075=25.3.点A 为周长等于3的圆周上的一个定点,若在该圆周上随机取一点B ,则劣弧AB 的长度小于1的概率为________.答案 23解析 如图可设ABl =1,则由几何概型可知其整体事件是其周长3,则 其概率是23.4.在区间[-1,2]上随机取一个数x ,则x ∈[0,1]的概率为________.答案 13解析 如图,这是一个长度型的几何概型题,所求概率P =|CD ||AB |=13.5.已知直线y =x +b ,b ∈[-2,3],则直线在y 轴上的截距大于1的概率是________.答案 25解析 区域D 为区间[-2,3],d 为区间(1,3],而两个区间的长度分别为5,2.故所求概率P =25.题型一 与长度、角度有关的几何概型例1 (1)在区间[-1,1]上随机取一个数x ,求cos π2x 的值介于0到12之间的概率.(2) 如图所示,在△ABC 中,∠B =60°,∠C =45°,高AD =3,在∠BAC 内作射线AM 交BC 于点M ,求BM <1的概率. 思维启迪 寻找所考查对象活动的范围.解 (1)由函数y =cos π2x 的图象知,当-1<x <-23或23<x <1时,0<cos π2x <12.由概率的几何概型知:cos π2x 的值介于0到12之间的概率为232=13.(2)因为∠B =60°,∠C =45°,所以∠BAC =75°, 在Rt △ABD 中,AD =3,∠B =60°,所以BD =ADtan 60°=1,∠BAD =30°.记事件N 为“在∠BAC 内作射线AM 交BC 于点M ,使BM <1”,则可得∠BAM <∠BAD时事件N 发生.由几何概型的概率公式,得P (N )=30°75°=25.思维升华 解答几何概型问题的关键在于弄清题中的考查对象和对象的活动范围.当考查对象为点,点的活动范围在线段上时,用线段长度比计算;当考查对象为线时,一般用角度比计算.事实上,当半径一定时,由于弧长之比等于其所对应的圆心角的度数之比,所以角度之比实际上是所对的弧长(曲线长)之比.(1)若在例1(2)中“在∠BAC 内作射线AM 交BC 于点M ”改为“在线段BC 上找一点M ”则结果为________.(2)在半径为1的圆内一条直径上任取一点,过这个点作垂直于直径的弦,则弦长超过圆内接等边三角形边长的概率是________.答案 (1)3-12 (2)12解析 (1)由∠B =60°,∠C =45°,AD =3得, BD =AD tan B=1,DC =AD =3,则BM <1的概率为P =13+1=3-12.(2) 记事件A 为“弦长超过圆内接等边三角形的边长”,如图,不妨在过等边三角形BCD 的顶点B 的直径BE 上任取一点F 作垂直于直径的弦,当弦为CD 时,就是等边三角形的边长(此时F 为OE 中点),弦长大于CD 的充要条件是圆心O 到弦的距离小于OF ,由几何概型公式得:P (A )=12×22=12.题型二 与面积、体积有关的几何概型例2 (1)(2012·北京)设不等式组⎩⎪⎨⎪⎧0≤x ≤2,0≤y ≤2表示的平面区域为D ,在区域D 内随机取一个点,则此点到坐标原点的距离大于2的概率是( )A.π4B.π-22C.π6D.4-π4(2)有一个底面圆的半径为1、高为2的圆柱,点O 为这个圆柱底面圆的圆心,在这个圆柱内随机取一点P ,则点P 到点O 的距离大于1的概率为________.思维启迪 平面区域内的几何概型,一般用面积求概率,空间区域内的几何概型,一般用体积求概率. 答案 (1)D (2)23解析 (1)根据题意作出满足条件的几何图形求解. 如图所示,正方形OABC 及其内部为不等式组表示的区域D ,且区域D 的面积为4,而阴影部分表示的是区域D 内到坐标原点的距离大于2的区域.易知该阴影部分的面积为4-π.因此满足条件的概率是4-π4,所以选D.(2)先求点P 到点O 的距离小于或等于1的概率,圆柱的体积V 圆柱=π×12×2=2π,以O为球心,1为半径且在圆柱内部的半球的体积V 半球=12×43π×13=23π.则点P 到点O 的距离小于或等于1的概率为23π2π=13,故点P 到点O 的距离大于1的概率为1-13=23.思维升华 求解几何概型的概率问题,一定要正确确定试验的全部结果构成的区域,从而正确选择合理的测度,进而利用概率公式求解.(1)在区间[-π,π]内随机取出两个数分别记为a ,b ,则函数f (x )=x 2+2ax -b 2+π2有零点的概率为( )A .1-π8B .1-π4C .1-π2D .1-3π4(2)在棱长为2的正方体ABCD -A 1B 1C 1D 1中,点O 为底面ABCD 的中心,在正方体ABCD -A 1B 1C 1D 1 内随机取一点P ,则点P 到点O 的距离大于1的概率为________.答案 (1)B (2)1-π12解析 (1)由函数f (x )=x 2+2ax -b 2+π2有零点, 可得Δ=(2a )2-4(-b 2+π2)≥0,整理得a 2+b 2≥π2, 如图所示,(a ,b )可看成坐标平面上的点, 试验的全部结果构成的区域为 Ω={(a ,b )|-π≤a ≤π,-π≤b ≤π}, 其面积S Ω=(2π)2=4π2. 事件A 表示函数f (x )有零点,所构成的区域为M ={(a ,b )|a 2+b 2≥π2}, 即图中阴影部分,其面积为S M =4π2-π3,故P (A )=S M S Ω=4π2-π34π2=1-π4,所以选B. (2)V 正=23=8,V 半球=12×43π×13=23π,V 半球V 正=2π8×3=π12,∴P =1-π12.题型三 生活中的几何概型问题例3 甲、乙两船驶向一个不能同时停泊两艘船的码头,它们在一昼夜内到达该码头的时刻是等可能的.如果甲船停泊时间为1 h ,乙船停泊时间为2 h ,求它们中的任意一艘都不需要等待码头空出的概率.思维启迪 当基本事件受两个连续变量控制时,一般是把两个连续变量分别作为一个点的横坐标和纵坐标,这样基本事件就构成了平面上的一个区域,即可借助平面区域解决. 解 这是一个几何概型问题.设甲、乙两艘船到达码头的时刻分别为x 与y ,A 为“两船都不需要等待码头空出”,则0≤x ≤24,0≤y ≤24,要使两船都不需要等待码头空出,当且仅当甲比乙早到达1 h 以上或乙比甲早到达2 h 以上,即y -x ≥1或x -y ≥2.故所求事件构成集合A ={(x ,y )|y -x ≥1或x -y ≥2,x ∈[0,24],y ∈[0,24]}.A 为图中阴影部分,全部结果构成集合Ω为边长是24的正方形及其内部.所求概率为P (A )=A 的面积Ω的面积=(24-1)2×12+(24-2)2×12242=506.5576=1 0131 152. 思维升华 生活中的几何概型度量区域的构造方法: (1)审题:通过阅读题目,提炼相关信息. (2)建模:利用相关信息的特征,建立概率模型. (3)解模:求解建立的数学模型.(4)结论:将解出的数学模型的解转化为题目要求的结论.张先生订了一份报纸,送报人在早上6:30-7:30之间把报纸送到他家,张先生离开家去上班的时间在早上7:00-8:00之间,则张先生在离开家之前能得到报纸的概率是________.答案 78解析 以横坐标x 表示报纸送到时间,以纵坐标y 表示张先生离家时间,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因为随机试验落在方形区域内任何一点是等可能的,所以符合几何概型的条件.根据题意只要点落到阴影部分,就表示张先生在离开家前能得到报纸,即所求事件A 发生,所以P (A )=1×1-12×12×121×1=78.混淆长度型与面积型几何概型致误典例:(12分)在长度为1的线段上任取两点,将线段分成三段,试求这三条线段能构成三角形的概率.易错分析 不能正确理解题意,无法找出准确的几何度量来计算概率. 规范解答解 设x 、y 表示三段长度中的任意两个.因为是长度,所以应有0<x <1,0<y <1,0<x +y <1,即(x ,y )对应着坐标系中以(0,1)、(1,0)和(0,0)为顶点的三角形内的点,如图所示.[4分]要形成三角形,由构成三角形的条件知⎩⎪⎨⎪⎧x +y >1-x -y ,1-x -y >x -y ,1-x -y >y -x ,所以x <12,y <12,且x +y >12,故图中阴影部分符合构成三角形的条件.[8分]因为阴影部分的三角形的面积占大三角形面积的14,故这三条线段能构成三角形的概率为14.[12分]温馨提醒 解决几何概型问题时,还有以下两点容易造成失分,在备考时要高度关注: (1)不能正确判断事件是古典概型还是几何概型导致错误;(2)利用几何概型的概率公式时,忽视验证事件是否等可能性导致错误.方法与技巧1.区分古典概型和几何概型最重要的是看基本事件的个数是有限个还是无限多个. 2.转化思想的应用对一个具体问题,可以将其几何化,如建立坐标系将试验结果和点对应,然后利用几何概型概率公式.(1)一般地,一个连续变量可建立与长度有关的几何概型,只需把这个变量放在坐标轴上即可;(2)若一个随机事件需要用两个变量来描述,则可用这两个变量的有序实数对来表示它的基本事件,然后利用平面直角坐标系就能顺利地建立与面积有关的几何概型;(3)若一个随机事件需要用三个连续变量来描述,则可用这三个变量组成的有序数组来表示基本事件,利用空间直角坐标系建立与体积有关的几何概型.失误与防范1.准确把握几何概型的“测度”是解题关键;2.几何概型中,线段的端点、图形的边框是否包含在事件之内不影响所求结果A 组 专项基础训练一、选择题1.“抖空竹”是中国的传统杂技,表演者在两根直径约8~12毫米的杆上系一根长度为1 m 的绳子,并在绳子上放一空竹,则空竹与两端距离都大于0.2 m 的概率为 ( )A.12B.35C.25D.23 答案 B解析 与两端都大于0.2 m 即空竹的运行范围为(1-0.2-0.2)m =0.6 m ,记“空竹与两端距离都大于0.2 m ”为事件A ,则所求概率满足几何概型,即P (A )=1-0.2-0.21=35.2.(2012·辽宁)在长为12 cm 的线段AB 上任取一点C ,现作一矩形,邻边长分别等于线段AC ,CB 的长,则该矩形面积大于20 cm 2的概率为( )A.16B.13C.23D.45 答案 C解析 根据题意求出矩形面积为20 cm 2时的各边长,再求概率. 设AC =x ,则BC =12-x ,所以x (12-x )=20, 解得x =2或x =10.故P =12-2-212=23.3.如图所示,在边长为1的正方形OABC 中任取一点P ,则点P 恰好取自阴影部分的概率为( )A.14B.15C.16D.17 答案 C解析 ∵S 阴影=ʃ10(x -x )d x =⎪⎪⎝⎛⎭⎫23x 32-12x 21=23-12=16,又S 正方形OABC =1,∴由几何概型知,P 恰好取自阴影部分的概率为161=16.4.已知△ABC 中,∠ABC =60°,AB =2,BC =6,在BC 上任取一点D ,则使△ABD 为钝角三角形的概率为( )A.16B.13C.12D.23答案 C解析 如图,当BE =1时,∠AEB 为直角,则点D 在线段BE (不包 含B 、E 点)上时,△ABD 为钝角三角形;当BF =4时,∠BAF 为直角,则点D 在线段CF (不包含C 、F 点)上时,△ABD 为钝角三角形.所以△ABD 为钝角三角形的概率为1+26=12.5.(2012·湖北)如图, 在圆心角为直角的扇形OAB 中,分别以OA ,OB 为 直径作两个半圆.在扇形OAB 内随机取一点,则此点取自阴影部分的概率是( )A .1-2πB.12-1πC.2πD.1π答案 A解析 设分别以OA ,OB 为直径的两个半圆交于点C ,OA 的中点为D ,如图,连接OC ,DC .不妨令OA =OB =2, 则OD =DA =DC =1.在以OA 为直径的半圆中,空白部分面积S 1=π4+12×1×1-⎝⎛⎭⎫π4-12×1×1=1, 所以整体图形中空白部分面积S 2=2.又因为S 扇形OAB =14×π×22=π,所以阴影部分面积为S 3=π-2.所以P =π-2π=1-2π.二、填空题6.在长为10 cm 的线段AB 上任取一点G ,以AG 为半径作圆,则圆的面积介于36π cm 2到64π cm 2的概率是________. 答案 15解析如图,以AG 为半径作圆,圆面积介于36π~64π cm 2,则AG 的长度应介于6~8 cm 之间.∴所求概率P (A )=210=15.7.(2013·湖北)在区间[-2,4]上随机地取一个数x ,若x 满足|x |≤m 的概率为56,则m =________.答案 3解析 由|x |≤m ,得-m ≤x ≤m .当m ≤2时,由题意得2m 6=56,解得m =2.5,矛盾,舍去.当2<m <4时,由题意得m -(-2)6=56,解得m =3.即m 的值为3.8.在区间[1,5]和[2,4]上分别各取一个数,记为m 和n ,则方程x 2m 2+y 2n 2=1表示焦点在x 轴上的椭圆的概率是________.答案 12解析 ∵方程x 2m 2+y 2n 2=1表示焦点在x 轴上的椭圆,∴m >n .如图,由题意知,在矩形ABCD 内任取一点Q (m ,n ),点Q 落在阴影部分的概率即为所求的概率,易知直线m =n 恰好将矩形平分,∴所求的概率为P =12.9.小波通过做游戏的方式来确定周末活动,他随机地往单位圆内投掷一点,若此点到圆心的距离大于12,则周末去看电影;若此点到圆心的距离小于14,则去打篮球;否则,在家看书.则小波周末不.在家看书的概率为________. 答案 1316解析 ∵去看电影的概率P 1=π×12-π×(12)2π×12=34, 去打篮球的概率P 2=π×(14)2π×12=116, ∴不在家看书的概率为P =34+116=1316.三、解答题10.已知向量a =(-2,1),b =(x ,y ).(1)若x ,y 分别表示将一枚质地均匀的正方体骰子(六个面的点数分别为1,2,3,4,5,6)先后抛掷两次时第一次、第二次出现的点数,求满足a ·b =-1的概率; (2)若x ,y 在连续区间[1,6]上取值,求满足a ·b <0的概率.解 (1)将一枚质地均匀的正方体骰子先后抛掷两次,所包含的基本事件总数为6×6=36(个);由a ·b =-1有-2x +y =-1,所以满足a ·b =-1的基本事件为(1,1),(2,3),(3,5),共3个;故满足a ·b =-1的概率为336=112.(2)若x ,y 在连续区间[1,6]上取值,则全部基本事件的结果为Ω={(x ,y )|1≤x ≤6,1≤y ≤6}; 满足a ·b <0的基本事件的结果为A ={(x ,y )|1≤x ≤6,1≤y ≤6且-2x +y <0}; 画出图形如图,矩形的面积为S 矩形=25,阴影部分的面积为S 阴影=25-12×2×4=21,故满足a ·b <0的概率为2125.B 组 专项能力提升1.在区间[-1,1]上随机取一个数x ,则sin πx 4的值介于-12与22之间的概率为( )A.14B.13C.23D.56 答案 D解析 ∵-1≤x ≤1,∴-π4≤πx 4≤π4.由-12≤sin πx 4≤22,得-π6≤πx 4≤π4,即-23≤x ≤1.故所求事件的概率为1+232=56.2. 如图,矩形长为6,宽为4,在矩形内随机地撒300颗黄豆,数得落在椭圆外的黄豆数为96,则以此实验数据为依据可以估算出椭圆的面积约为( )A .7.68B .16.32C .17.32D .8.68 答案 B解析 根据几何概型的概率公式得黄豆落在椭圆内的概率P =S 椭圆S 矩形,而P =300-96300=0.68,S 矩形=24,故S 椭圆=P ·S 矩形=0.68×24=16.32.3. 已知点A 在坐标原点,点B 在直线y =1上,点C (3,4),若AB ≤10,则△ABC 的面积大于5的概率是 ( )A.1924B.13C.524D.527 答案 C解析 设B (x,1),根据题意知点D (34,1),若△ABC 的面积小于或等于5,则12×DB ×4≤5,即DB ≤52, 所以点B 的横坐标x ∈[-74,134],而AB ≤10, 所以点B 的横坐标x ∈[-3,3],所以△ABC 的面积小于或等于5的概率为P =3-(-74)6=1924, 所以△ABC 的面积大于5的概率是1-P =524. 4.在面积为S 的△ABC 内部任取一点P ,△PBC 的面积大于S 4的概率为________. 答案 916解析 如图,假设当点P 落在EF 上时(EF ∥BC ),恰好满足△PBC 的面积等于S 4, 作PG ⊥BC ,AH ⊥BC ,则易知PG AH =14.符合要求的点P 可以落在△AEF 内的任一部分,其概率为P =S △AEF S △ABC =916. 5.平面内有一组平行线,且相邻平行线间的距离为3 cm ,把一枚半径为1 cm 的硬币任意投掷在这个平面内,则硬币不与任何一条平行线相碰的概率是________.答案 13解析 如图所示,当硬币中心落在阴影区域时,硬币不与任何一条平行线相碰,故所求概率为13.6.身处广州的姐姐和身处沈阳的弟弟在春节前约定分别乘A 、B 两列火车在郑州火车站会面,并约定先到者等待时间不超过10分钟.当天A 、B 两列火车正点到站的时间是上午9点,每列火车到站的时间误差为±15分钟,不考虑其他因素,那么姐弟俩在郑州火车站会面的概率为________.答案 59解析 设姐姐到的时间为x ,弟弟到的时间为y ,建立坐标系如图,由题意可知,当y ≤x ±16时,姐弟俩会面,又正方形的面积为14,阴影部分的面积为536,所求概率P =53614=5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