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趣谈甲午疑云 方伯谦被处死是被冤枉的?

合集下载

历史趣谈方伯谦是在甲午海战中做逃兵被朝廷处斩的吗?

历史趣谈方伯谦是在甲午海战中做逃兵被朝廷处斩的吗?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方伯谦是在甲午海战中做逃兵被朝廷处斩的吗?导语:方伯谦与邓世昌都是清末的海军将领,都参加过甲午中日海战,方伯谦与邓世昌也都是因为甲午海战而死,但是死因不尽相同。

方伯谦在黄海海战的方伯谦与邓世昌都是清末的海军将领,都参加过甲午中日海战,方伯谦与邓世昌也都是因为甲午海战而死,但是死因不尽相同。

方伯谦在黄海海战的丰岛战役中因为没有作战经验,看到有清军军舰被日军重创、自毁,害怕自己的济远号也遭受同样的结局而畏战逃跑,在逃跑的途中遭到了日军的追击,虽然用升白旗诈降的手段用尾炮把日军的军舰重创击退,但是丁汝昌向朝廷禀报的是方伯谦畏战逃跑,应该受军罚,而遭到了清朝的处斩。

有人认为方伯谦是冤死的,觉得丰岛战役的那次海战失败的根本原因是丁汝昌和刘步蟾的指挥不当。

而方伯谦是其中的参与者,知道他们的信息,方伯谦尾炮退敌的事迹却是清军在这场海战中少见的亮点,丁汝昌、刘步蟾把过错推给方伯谦,致使方伯谦被处斩,也做到了杀人灭口的效果。

邓世昌的死就比方伯谦悲壮许多,邓世昌在黄海海战的大东沟海战中身亡。

1894年致远舰在邓世昌的指挥下与日寇英勇作战,但是在日军军舰的围攻下,船体倾斜即将被击沉,邓世昌没有撤退的想法,决定与敌军同归于尽,全力驾驶致远舰向日军军舰撞去,不幸的是致远舰在冲撞途中被鱼雷击中,并且被击沉。

邓世昌本有逃跑的机会,但是他没有逃跑而是与致远舰同生共死,与致远舰的250余名官兵一起淹没在海中,英勇殉国。

以上便是方伯谦与邓世昌的关系了。

据史料记载,方伯谦在甲午海战中做了逃兵被朝廷处斩,有人觉得这并不是甲午海战真实方伯谦,大多数人觉得方伯谦是冤死的。

据方伯谦妻子说的甲午海战真实方伯谦是这样的:在甲午海战的丰岛战役生活常识分享。

北洋水师将领方伯谦生平简介

北洋水师将领方伯谦生平简介
方伯谦侄孙女的讲述中也曾提到方伯谦怎么死的这个问题,现在的美籍华人方俪祥曾经说:方伯谦并不是一个怕死逃跑的人,在那次海战中方伯谦英勇作战,在海战中以一敌三最终不敌而撤退,在撤退途中遭到日本军舰的追击,并使用诈降的手段用尾炮趁敌军放松警惕的时候重创敌舰并击退敌军,这次尾炮退敌的事件也是这次海战中的一大亮点。但是丁汝昌并没有把这个功劳给方伯谦,而是觉得这次成功是因为水手良好的操作,这次海战中丁汝昌错误的指挥直接导致了海战的失败,丁汝昌和刘步蟾把这次海战失败的原因全部推到方伯谦身上,认为方伯谦不战而逃是失败的根本原因。朝廷相信丁汝昌的一面之词,使得方伯谦身首异处。
当时其余的炮舰还在与日军激烈交战。四个小时后,其余作战炮舰陆续返回基地,全部遭受重创。水师提督丁汝昌派人调查这件事情的真假,发现方伯谦说的情况都是假的,方伯谦的行为根本就是临阵脱逃。于是提督丁汝昌上报李鸿章,称方伯谦在没有什么伤亡的情况下临阵脱逃,影响了海战中北洋舰队的发挥。李鸿章盛怒之下下令将方伯谦处死,他死的时候年仅四十一岁。
方伯谦作为第一期福建船政学堂的学生,在那里学习了驾驶专业,十年后成为首届毕业生。方伯谦毕业之后开始教习他人,之后日本侵占台湾事件发生,方伯谦被调任到一艘船舰上成为副将,一年不到又调入船政水师的旗舰上做备用守备,备用守备与上尉职位相当。在同年又与许家千金结婚。一年后船政要选一位学生去欧洲考察,方伯谦有幸被选上,回国后受到很大的重视,成为舰长。方伯谦简介指出这段时间是他最春风得意的时候。在甲午战争开始后,黄海海战期间方伯谦半途指挥自己的炮舰离开战场,他的理由是自己的炮舰受到创伤,船头漏水且大炮无法发出炮弹,不得已逃离战场,回来进行修理。
经过史学家多次调查,可以证明方伯谦血衣上的血是来自于战场而不是方伯谦被砍头是留下的。现在无法找到方伯谦血衣的下落,史学家们非常遗憾。

甲午海战的另一甲午海战的另一部分记忆

甲午海战的另一甲午海战的另一部分记忆

甲午海战的另一甲午海战的另一部分记忆西门送客甲午战争对中国历史走向的影响巨大,其前因后果已经在主流的宣传、教育体系内反复传播,然而,个中还有许多不为人们熟悉的人物和故事,更能引起我们的思索和叹息,尤其是在那场悲壮的海战中一处斩方伯谦甲午海战后,李鸿章奏称:“兹据丁汝昌查明,致远击沉后,该管带方伯谦即先逃走,实属临阵退缩,应请旨将该副将即行正法,以肃军纪。

” 济远舰管带方伯谦随后被押至旅顺黄金山下处斩,罪名是临阵脱逃,时年四十二岁。

这一处置,当时不但军中哀之,洋员不服,就连敌军主帅都颇感惊异。

方伯谦死后不久,就有人写书为他鸣冤,其中提到方伯谦回港后屡次提请验船,丁汝昌和刘步蟾均不理会,而船有无受伤本是判定属否临阵脱逃的力证。

方伯谦和定远舰管带刘步蟾、镇远舰管带林泰曾等人,都是福州船政学堂一期毕业生,一起被公派英国格林威治皇家海校留学。

战争爆发前,方伯谦屡次上书给李鸿章,奏请速添快船,改善装备,将舰队聚零为整,“有事则全队出北洋游弋,若遇倭船,便于邀击”,有如此眼光的人才,当时找不出几个。

黄海海战中,济远舰以一敌三,虽有广乙舰相助,但广乙舰不过一国产的千吨级小舰,自顾不暇也不堪一击,很快就丧失了战斗力。

就单舰而言,敌方三舰无论在吨位、速度还是炮火指标都在自己之上,一舰尚且不敌,何况三舰?济远舰接战后,舰上人员伤亡非常惨重,包括大副、二副在内,已有五十七人死伤。

方伯谦见致远舰沉没,加上济远舰已经受伤,炮不能发,才率舰先于全队撤出战场的。

在被敌舰追击的过程中,致远舰悬挂白旗,继而加挂日本旗。

这点,无论是从传统的儒家气节角度,还是站在现代海军的荣誉感角度,都确实不妥。

但悬挂白旗以及敌旗毕竟属于迷惑敌人的逃生手段,何况最后还因此麻痹对手,终用尾炮击伤吉野,迫其退却,济远舰从而也得以保船回港。

从这个结果来看,就算方伯谦无功,也不至于有死罪。

其实这些都不是关键,像黄海海战这么大的失利,国家确实需要一个人来做坏人、承担责任,以保护朝廷的威信,何况,败战之后,士气低靡,惩处变节分子或者害群之马往往能起到振奋士气的作用。

揭秘清朝甲午战争期间凌迟处死日本间谍始末

揭秘清朝甲午战争期间凌迟处死日本间谍始末

揭秘清朝甲午战争期间凌迟处死日本间谍始末1894年9月8日,正当中日两国在朝鲜惨烈激战时,江南道监察御史张仲炘弹劾正当前敌的直隶总督李鸿章,罪名是腐败、通敌。

在这篇《奏陈北洋情事请旨密查并请特派大臣督办天津团练折》中,张仲炘指控李鸿章及其子李经方向日本人出售大米和煤炭,李经方甚至与日本王室攀亲,还在日本开了一家洋行。

张仲炘承认这些都是风闻,“始闻之而诧,继而不能无疑,如果属真,则自无怪乎纵容奸细、售买米煤之种种乖谬矣。

”张仲炘说天津日本间谍案被破获后,还查出地雷炸药八箱,但李鸿章却在审理后,不仅隐匿不报,而且私放间谍,并给银资行。

这个间谍案后来在紫禁城里引起了轩然大波……石川伍一其人日本间谍石川伍一(又名义仓告,1866—1894),日本国秋田县人氏,时年28岁。

在甲午战争中被捕的众多日本间谍中,石川伍一的影响力非常大,除了被中国官场作为政争武器外,他还牵涉到著名的高升号事件和重庆号事件,与中日英和中日美两个三角关系都有瓜葛。

石川伍一是甲午战争史中最为著名的日本间谍之一,原因就是他被不少史学家认为是引爆甲午战争的高升号事件的罪魁。

英国商船高升号被中国租用运兵,当时中日并未宣战,该船由英国船员驾驶,且飘扬着英国国旗,却在朝鲜海面被日本军舰打沉,千名中国士兵和欧洲船员罹难,震惊世界。

据受雇于日本信义洋行的德国人透露:“有一倭人久住塘沽,此倭人才具甚大,华英德法言语俱能精通,看其与他人言论间……并随时用铅笔注载……爱仁、飞鲸、高升船载若干兵、若干饷、何人护送、赴何口岸,该倭人无不了彻于胸。

”这位“才具甚大”的倭人就是石川伍一。

其实,也有研究者质疑石川在高升号事件中的作用。

有学者认为其实是天津电报局的电报生泄露了高升号的开航时间等情报,但这一说法缺乏直接证据,而且电报生其实并不掌握密码,而电讯本身日军完全可以监听截获,故真正绝密的情报需要收买内奸获得。

石川伍一是日本秋田县人,幼读私塾,入标榜“兴亚主义”的兴亚学校专攻中文。

大清王朝之谜--方伯谦被杀之谜

大清王朝之谜--方伯谦被杀之谜

大清王朝之谜--方伯谦被杀之谜中日甲午黄海海战结束不久,北洋水师济远舰管带方伯谦就以“首先退避”、“牵乱队伍”、“拦腰中撞扬威”三条大罪被正法于旅顺军前。

方伯谦被杀是罪有应得,还是晚清又一桩冤案,至今仍是一个谜。

方伯谦(1852-1894),字益堂,福建侯官人。

福州船政学堂第一期学生。

1888年,北洋水师正式成军。

1889年6月,李鸿章奏以方伯谦升署中军左营副将,委带“济远”舰。

1891年5月,李鸿章第一次到威海检阅海军事竣,奏准以方伯谦办海军出力,赏给捷勇巴鲁图勇号。

光绪二十年(1894)9月17日,北洋水师与日本联合舰队在黄海展开激战,北洋海军“济远”管带方伯谦率舰先退。

黄海海战结束后,丁汝昌向李鸿章电告接仗情形:“济远首先退避,将队伍牵乱,广甲随逃。

若不严行参办,将来无以做效尤而期振作”。

李鸿章因而作出奏请:“兹据丁汝昌查明,致远击沉后,该管驾方伯谦即行逃走,实属临战退缩,应请旨将该副将即行正法,以肃军纪。

”22日,清政一府下令将方伯谦“撤任,派人看管候奏参”。

23日,军机处电寄李鸿章谕旨:“本月十八日开战时,自致远冲锋击沉后,济远管带副将方伯谦首先逃走,致将船伍牵乱,实属临阵退缩,著即行正法”。

24日凌晨5时,方伯谦被清廷以“临阵脱逃”之罪名在旅顺被斩首。

学术界传统的看法是,认为方伯谦被杀并非冤杀,而是罪有应得,因为:(1)方伯谦在战斗正在进行的时候就离开战场是不可否认的事实,根据北洋海军的有关章程,显然应该是“临阵逃亡,斩立决”,即使不存在将队伍牵乱的问题,被正法也是不冤枉的。

(2)亲临现场的卢毓英手稿《卢氏甲午前后杂记》是济远舰先逃的佐证:卢氏在广甲舰里亲眼见到并记录了经远舰沉没的情形,而方伯谦在他的报告中对经远舰沉没这一重大事件却只字未提。

可见,经远舰沉没的时候,方伯谦已经逃离了现场,而广甲舰是在经远舰沉没后才离开战场的。

(3)济远舰是否因受重伤不能再战才退出战斗的?日本海军方面的材料对日舰和定远、镇远、来远、靖远、经远、致远等中方舰只的交战情况描写非常详细,偏偏没有对济远舰有所描述,说济远受伤如此严重值得怀疑。

清朝甲午战争谜团 方伯谦死的到底冤不冤?

清朝甲午战争谜团 方伯谦死的到底冤不冤?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清朝甲午战争谜团方伯谦死的到底冤不冤?导语:甲午战争中留下了很多未解之谜,很多至今在史学界仍无定论,其中最著名的莫过于方伯谦。

正史记载,“济远”号管带方伯谦是个贪生怕死的家伙甲午战争中留下了很多未解之谜,很多至今在史学界仍无定论,其中最著名的莫过于方伯谦。

正史记载,“济远”号管带方伯谦是个贪生怕死的家伙,黄海海战中,方伯谦谎报军舰多处损坏,率舰逃走,由于逃跑仓促,还撞到了已经搁浅的“扬威”号战舰。

李鸿章一怒之下上奏朝廷,方伯谦被斩首,死时仅有41岁。

然而,对这样一位“逃兵”,在他死后,却出现了很多不同的说法,包括方氏后裔在内认为,方伯谦作战勇猛,率舰退出战斗仅是出于战术考虑,他只是李鸿章、丁汝昌为推脱失败而找的替罪羊。

至少从履历上看,方伯谦是个标准的海军高尖端人才,绝不是什么酒囊饭袋。

方伯谦生于福建闽县(今福州),父亲是个私塾先生。

方伯谦自幼好学,15岁时便考入福建船政学堂第一期,成为这个中国近代海军人才摇篮的第一批毕业生。

毕业后,方伯谦进入海军,从基层干起,随舰巡行沿海各处。

光绪二年(1876),方伯谦被选为留学生,进入英国格林威治海军学校学习四年。

归国后历任“镇西”、“镇北”炮船、“威远”练船管带。

1885年,调管“济远”号。

一路高升为北洋水师的骨干战将,方伯谦靠的毕竟是实力。

早在英国留学期间,方伯谦就是同学中的佼佼者,据驻英公使郭嵩焘回忆,那批留学生中,平时最爱侃侃而谈的,除了后来成为翻译家的严复,就是方伯谦。

外国教员也评价方伯谦是“水师中聪明谙练之员”。

除了学习能力,方伯谦的实战经验也很丰富。

朝鲜“甲申政变”后,丁汝昌率舰队赴朝,方伯谦指挥威远号随行,在这场事关清国荣誉的事件中立下功劳,李鸿章奏请为其邀功,生活常识分享。

历史趣谈:“无后为大”害死了方伯谦?方伯谦是怎样一个人

历史趣谈:“无后为大”害死了方伯谦?方伯谦是怎样一个人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无后为大”害死了方伯谦?方伯谦是怎样一个人
导语:1894年9月24日清晨6点左右,天刚蒙蒙亮,一个赤裸上身,下身白裤的中年男子,被一队卫兵押向旅顺黄金山下大坞西边的刑场上,刽子手刀风过后
1894年9月24日清晨6点左右,天刚蒙蒙亮,一个赤裸上身,下身白裤的中年男子,被一队卫兵押向旅顺黄金山下大坞西边的刑场上,刽子手刀风过后,中年男子人头落地,引颈受戮者就是北洋舰队“济远”舰管带方伯谦,临阵脱逃的右翼副将。

行刑之时距黄海大海战仅仅7天。

120年后,方伯谦是畏战逃跑,还是炮坏撤离,被李鸿章、丁汝昌当替罪羊,还时不时引起小小的争论?方伯谦到底是怎样一个人?
驻英公使眼中的好学生
一百多年前,李鸿章大兴洋务,创办海军,这给闽乡子弟方伯谦带来了机会,他在福建船政学堂顺风顺水,1877年,清廷发起海军留学计划,方伯谦成为第一届海军留学生,到英国格林威治皇家海军学院学习,同学中不乏后来的名将名人:林永升、萨镇冰、严复等。

方伯谦确实聪明,这从当年负责管理中国留学生的英国监督恭萨尔的评语中可以看出,“水师中聪明谙练之员。

”清廷驻英国公使郭嵩焘也说在中国留学生中纵论天下、滔滔不绝者中,就有方伯谦、严复二人。

后世有学者再细考时发现,原来在英留学时,因对当地饭菜不习惯,方伯谦和严复二人,就经常带着自己的小老乡萨镇冰去郭嵩焘公使家蹭饭吃,同时炫耀一下学识,也不算白吃,只是年纪小的萨镇冰闷头吃饭,插不上话。

北洋舰队的洋雇员也回忆证实,在北洋海军的会议中,每每议论最多、频频发言的就是方伯谦。

在后来发现的福建船政学堂学生合影照
生活常识分享。

甲午海戰中的方伯謙是被誣陷致死

甲午海戰中的方伯謙是被誣陷致死

甲午海戰中的方伯謙是被誣陷致死
郑守正
【期刊名称】《紫禁城》
【年(卷),期】1993(000)005
【摘要】中日甲午海戰中的济遠号管带副将方伯谦,以‘逃軍’罪被殺。

本文根据近年新發现的廣甲号管轮盧毓英以亲见、亲闻、亲歷所著《盧氏甲午前後雜記》提供的史料,辅以其它史料,论證方伯谦被殺是一樁冤案。

清光绪二十年八月十九日清晨,即黄海海戰後的次日,济遠号独自先於船队回旅顺,因該船、炮俱受重伤,人员伤亡惨重,不能再戰,而作戰略性退却,脱离戰埸回港。

可是,北洋水师提督丁汝昌、代理提督定遠号管带刘步蟾却乘机诬害方伯谦,羅織‘首先退避’、‘将队伍牵乱’,‘扬威艙内起火,又
【总页数】1页(P40-40)
【作者】郑守正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K928.74
【相关文献】
1.方伯谦是勇将还是“逃军”?——甲午中日海战史料拾遗与质疑 [J], 薛世平
2.对历史负责——史学界重评甲午海战中的方伯谦纪实 [J], 林谋荣;林伟功
3.《卢氏甲午前后杂记》有关方伯谦记述之思考 [J], 张凤翔
4.中日甲午战争“济远”舰先逃与方伯谦问题 [J], 赵捷民
5.中日甲午海战中的方伯谦是被诬陷致死 [J], 郑守正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方伯谦“正法”是否冤案

方伯谦“正法”是否冤案

作者: 孙克复
出版物刊名: 社会科学研究
页码: 99-103页
主题词: 方伯谦;中国近代史;李鸿章;北洋舰队;北洋海军;丁汝昌;甲午中日战争;日本海军;黄海海战;高级将领
摘要: <正> 一八九四年九月二十四日凌晨,北洋海军副将、济远管带方伯谦被军前正法,斩首于旅顺口。

方伯谦正法是根据九月二十三日军机处寄给李鸿章的“本月十八日开战时,自致远冲锋击沉后,济远管带副将方伯谦首先逃走,致将船伍牵乱,实属临阵退缩,著即行正法”的谕旨执行的。

这是清政府在甲午中日战争中,为整肃军纪而处斩的第一个高级将领。

方伯谦被处以军前正法极刑,是罪有应得,还是冤杀?这成了中国近代史上一桩疑案。

方伯谦被杀不久,其妻即以方被冤杀为由,上北京告皇状,但未有结果。

此后,方的部。

方伯谦被杀一案考析

方伯谦被杀一案考析

作者: 徐彻
出版物刊名: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页码: 33-37页
主题词: 方伯谦;李鸿章;黄海海战;丁汝昌;丰岛海战;电文;考析;海军;管带;舰长
摘要: <正> 这是一桩历史的冤案。

一八九四年九月二十四日,中日甲午黄海海战的第六天,硝烟未散,济远舰管带(舰长)方伯谦即被正法。

清帝赐予的罪名颇为吓人:“首先逃走,致使船伍牵乱,实属临阵退缩。

”于是,一个小舰长便背负了黄海大海战失败的全部罪责。

从此,方伯谦成了历史的罪人。

时至今日,已达八十余年。

历史的实际果真如此吗?这要从头查起。

我们透过纷繁的史料,可以从中得出结论:给方伯谦定罪的唯一根据,乃是战后海军提督(司令)丁汝昌向北洋大臣李鸿章拍发的一纸电文。

电文虽短,干系至大,现全文摘示:。

方伯谦冤案辨析

方伯谦冤案辨析

作者: 敬木
出版物刊名: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
页码: 41-44页
主题词: 方伯谦;北洋舰队;丁汝昌;李鸿章;二十年;黄海海战;北洋大臣;冤案;军机处;清政府
摘要: <正> 1894年9月24日凌晨,清政府以北洋舰队“济远”舰管带(舰长)方伯谦在中日黄海海战中“首先退避将队伍牵乱”、“撞坏‘扬威’”等罪名,将其正法于军门之前。

方伯谦被处以军前正法极刑,是罪有应得抑是一桩冤案?本文拟就此问题,提出个人看法。

一个奇怪的提法光绪二十年八月二十三日,北洋大臣电告军机处的电文中称:“前饬丁汝昌查明海军接仗详细情形,顷据电称:‘查十九丑刻,济远先回旅,据称船头轰裂漏水,炮均不能施放,。

论方伯谦被杀是否冤案问题

论方伯谦被杀是否冤案问题

论方伯谦被杀是否冤案问题论方伯谦被杀是否冤案问题戚其章在中国近代史上,方伯谦算不上什么著名的历史人物,因其在甲午黄海之役后被清廷军前正法,究竟是否冤案,一百年来聚讼不断,特别是近年来其后裔亦撰文为之翻案,故此备受学术界人士的关注。

目前,对此案之争论势头未减,看来短时期内恐难形成共识。

笔者拟专从学术方面进行一些探讨,略陈管见,以就正于方家。

一、方伯谦其人方伯谦(1853-1894),字益堂,福建侯官(今福州市)人。

福州船政局后学堂驾驶班第一届毕业生。

1876年,闽局首次选派学生出洋,入选。

翌年春,赴英国,入海军格林尼次书院。

后上兵船实习。

1880年,出洋学习期满回华。

历任“镇西”、“镇北”炮船、“威远”练船管带。

1885年,调管“济远”快船。

1889年,升署北洋海军中军左营副将,委带“济远”快船。

1892年,署海军副将期满,改为实授。

1894年,甲午战争爆发。

先是6月4日,李鸿章令北洋海军提督丁汝昌派“济远”、“扬威”二船往朝鲜,驻泊仁川,以观日人动向。

是时,仁川、牙山等处,日舰及运兵船往来如梭,其所运之兵马、枪炮、弹药、水雷、旱雷、电线、浮桥等,不可胜数。

日本蓄意伺机挑起事端,业已昭然若揭。

于是,方伯谦乃上条陈于李鸿章,建议速添快船,改善装备,使“彼自闻而震慑”。

并主张将舰队聚零为整,以基地为依托,采取可攻可守的备战方针,“有事则全队出北洋游弋,若遇倭船,便于邀击”,收泊时“依于炮台,以固北洋门户,边疆自不至为所忧”注1。

书才上,日本便挑起了战争。

7月2日,丁汝昌命“济远”、“广乙”等舰由威海出发,以“济远”管带方伯谦为队长,护卫“爱仁”、“飞鲸”等运兵船到牙山。

25日凌晨4时,运兵船所载兵、马、炮械等全部上岸后,“济远”等起碇返航,鱼贯出口。

上午7时,方伯谦见日舰“吉野”、“秋津洲”、“浪速”三舰横海而来,欲阻“济远”去路,遂命令“站炮位,预备御敌”。

45分,双方相距3000公尺时,日舰“吉野”突然发炮,“轰击我船,我船即刻还炮”,进行自卫。

是冤杀,还是罪有应得——“甲午战争中之方伯谦问题研讨会”综述

是冤杀,还是罪有应得——“甲午战争中之方伯谦问题研讨会”综述

作者: 敬木
出版物刊名: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
页码: 57-60页
主题词: 方伯谦;甲午战争;问题研讨;黄海海战;北洋舰队;清政府;近百年;李鸿章;丁汝昌;林乐知
摘要: <正> 1894年9月24日凌晨,清政府以北洋舰队“济远”舰管带(舰长)方伯谦在中日黄海海战中,“自致远冲锋击沉后”“首先退避将队伍牵乱”“实属临阵退缩”等罪名,将其正法于军门之前。

方伯谦被杀,引起当时军内外极大震动,或谓罪有应得,或谓实属冤杀。

此案聚讼至今,犹未了却。

近百年来,为方伯谦鸣冤叫屈者,首推方氏之妻。

方氏被杀不久,方妻即以被冤杀为由上北京告御状。

此后,方氏的部属以“冤海述闻客”署名,撰写《冤海述闻》,公开为方鸣冤。

由林乐知采译蔡尔康札记的。

方伯谦被处斩冤枉吗?

方伯谦被处斩冤枉吗?

方伯谦被处斩冤枉吗?
张凤翔
【期刊名称】《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1997(0)1
【摘要】北洋舰队济远舰管带方伯谦,于甲午中日黄海海战后被李鸿章奏请清廷正法,究竟是冤杀,还是罪有应得?百余年来一直众讼纷纭。

本文根据新近发现的原始资料《卢氏甲午前后杂记》,佐之以其他有关史料,认为黄海海战中,方伯谦在济远舰尚有战斗能力的情况下,“首先逃走”,“实属临阵退缩”。

因此,按照北洋舰队的有关“军律”,将其处以极刑,是罪有应得。

【总页数】7页(P44-50)
【关键词】甲午中日战争;黄海海战;北洋舰队;方伯谦
【作者】张凤翔
【作者单位】内蒙古大学历史系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K256.3
【相关文献】
1.借出去的钱要不回来,冤枉还是不冤枉? [J], 天津众晓律师事务所
2.《轻松读懂经济学》:少花冤枉钱!少走冤枉路! [J], 胜寒
3.“群众怕跑冤枉路,我更怕群众跑冤枉路” [J], 马善祥;
4.也谈为方伯谦翻案问题——兼评郑守正的翻案文章:《再论方伯谦被杀是冤案》
[J], 柯平;海莹
5.老师冤枉过你吗? 如果老师冤枉了你,你怎么办?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方伯谦被杀是一桩冤案吗——与季平子同志商榷

方伯谦被杀是一桩冤案吗——与季平子同志商榷

作者: 戚其章
作者机构: 山东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
出版物刊名: 历史研究
页码: 97-107页
主题词: 方伯谦;丰岛海战;李鸿章;中日战争;历史研究;日本海军;清王朝;黄海海战;航海日志;
冤案
摘要: 《历史研究》一九八○年第四期上,发表了季平子同志的《丰岛海战》一文(以下简
称'季文'),根据上海图书馆所藏盛宣怀档案和《李鸿章未刊稿》,对丰岛海战中的有关几个问题进行了比较深入的考察,提出了一些新的见解。

此外,季文还就方伯谦的评价问题发表了意见,认
为'方伯谦之被杀,确是腐朽的清王朝处理率岛海战问题中的一桩冤案'。

并进而指出:'几十年来,我国近代史著作或甲午战争史著作皆沿袭清王朝、李鸿章等人对方伯谦的指摘。

'季文发表后,颇受到史学界的注意,也引起了一些反响。

我是季文所说的'沿袭'者之一,而且仍然认为'从目前看,为方伯谦翻案,史料尚嫌不足'。

(《历史研究》一九八一年第一期,第一五八页)这里,试再申述一下个人的浅见。

观《甲午风云》有感400字

观《甲午风云》有感400字

观《甲午风云》有感400字
邓世昌不受老百姓尊重,他的爱国之心使海军气势大发。

可是,贪生怕死的方伯谦每次见日军开炮,便亲自挂起红旗投降。

恶始
终有恶报,在第二次出军,方伯谦被民主自由肩负爱国之心的水军杀
死了。

邓世昌被日军强迫和舰队隔开,并被日军军舰轰炸,邓世昌指
挥着致远号没有投降,并向吉野成功进行轰炸,吉野被打得一败涂地,致远乘胜追击。

令人值得叹气的是,中途时没了弹火,邓世昌捶胸顿足,眼看拿手的胜利却飞走了,却没有办法。

佐贺发现致远没了军火,便调转船头,向致远发起进攻。

邓世昌并不甘心,他下定死的决心,
向日本最新款吉野直冲过去,吉野号的官兵先是惊讶,随之跳水逃命,连吉野号的疲惫不堪长官也吓得手足无措。

日军阿提斯鲁夫尔谷了几
个鱼雷,才将致远击中。

浪涛翻滚,像在为牺牲的忍者默哀。

胡亚捷虽然牺牲了,但他依然活在我们心中。

我们是万国的
儿女,我们要像邓世昌一样,为国家而生。

少年强则国强,我们虽然
不能像邓世昌一样为国捐躯为国牺牲,但是我们要努力学习,为国家
献出自己向心力的一份力量,让中国走向繁荣富强。

不再像以前一样,不在受日本这种小国的侮辱。

方伯谦冤案辨析

方伯谦冤案辨析

方伯谦冤案辨析在中国历史上,有许多古老的案件值得我们深入研究,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便是近代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方伯谦冤案。

虽然方伯谦冤案发生在一百多年前,但其背后的道德、法律和政治问题仍然使人们受到启发。

本文将探讨方伯谦冤案,尝试揭示其背后的政治、社会和文化因素,以及相关的法律和社会的观点。

方伯谦冤案源于一场谋杀案,发生在1920年4月15日,当时中国处于激烈的政治动荡之中。

案情是由邹方伯谦领导的一伙拳头犯罪团伙,在吴起附近抢劫当地居民,并在当地实施了一次冤案,最终造成三人死亡,多人受伤。

邹方伯谦,1883年出生于江苏宝应,是当时的一名拳头犯罪团伙头目,以劫掠为生,其手段极端残忍,尤其令人吃惊的是,他曾彻底摧毁了吴起的整个城镇。

此次冤案的诉讼案件,以“死刑”为最高惩罚,奉北洋政府主席梁启超和总理袁世凯的命令,准予方伯谦等人求死和上诉,最终彻底把案件变成耸人听闻的“政治案件”。

从方伯谦冤案中可以看出,它不仅反映出当代中国的法律体制,也反映出政治上的矛盾。

首先,方伯谦冤案反映了当时中国法律制度的缺陷:该案件发生后,当地人民没有任何司法救济,法律无法解决他们的恐惧;其次,方伯谦冤案反映了当时中国政治的混乱:因为行政和司法力量的存在,政府官员保护犯罪团伙头目不受惩罚,把案件变作一场政治斗争;第三,虽然方伯谦的罪行十分严重,但也反映出当时文化观念的影响:方伯谦一伙犯罪团伙的成员,多为穷人或教派,得罪官员,会引起前后所有人的愤慨。

因此,从政治、文化、社会和法律角度看,方伯谦冤案凸显出中国改革开放以及法律国家建设任务的重要性。

唯有通过建立公平的法律制度和坚持法治,才能给社会治安带来稳定,才能避免发生犯罪活动,才能消除社会不公平现象。

同时,社会应该倡导文明礼仪,尊重法律,尊重他人,建立良好的社会风尚,以确保社会的和谐稳定。

关于方伯谦被冤杀

关于方伯谦被冤杀

关于方伯谦被"冤杀"方伯谦(1852-1894),字益堂,福建侯官人。

福州船政学堂第一期学生,1871年毕业后,与刘步蟾等同上“建威”练船实习,巡历南洋新加坡、槟榔屿,及渤海湾、辽东半岛各口岸。

1877年,留学英国格林威治海军学校,1879年秋毕业,先上英国海军“恩延甫”舰实习,后又调“士班登”舰。

1880年4月,留学三年期满回国。

1884年,方伯谦任“师正式成军。

1889年6月,李鸿章奏以方伯谦升署中军左营副将,委带“济远舰”。

1891年5月,李鸿章第一次到威海检阅海军事竣,奏准以方伯谦办海军出力,赏给捷勇巴鲁图勇号。

9月17日,北洋水师与日本联合舰队在黄海威远舰”管带。

时值中法战争爆发,方伯谦受命率“威远”留守旅顺,方伯谦请于险要处修筑炮台,并亲自监造。

炮台建成,即名之为“威远”炮台。

“威远”炮台虽较小,但费用低廉,开支仅数千两,当时颇受好评。

1888年,北洋水展开激战,北洋水师共10艘军舰参加作战,分为5队:第一队“定远舰”、“镇远舰”;第二队“致远舰”、“靖远舰”;第三队“经远舰”、“来远舰”;第四队“济远舰”、“广甲”;第五队“扬威舰”、“超勇舰”。

战至下午三时,“致远”沉没,“济远”则逃出阵外。

僚舰“广甲”见“济远”逃,也随之逃跑。

日本先锋队四舰转而围攻“经远”,将“经远”划出阵外,中炮沉没。

“济远”于18日凌晨逃到旅顺,而舰队于晨6时方返回。

黄海海战后,丁汝昌向李鸿章电告接仗情形:“济远首先退避,将队伍牵乱,广甲随逃。

若不严行参办,将来无以儆效尤而期振作”。

李鸿章因而作出奏请:“兹据丁汝昌查明,致远击沉后,该管驾方伯谦即行逃走,实属临战退缩,应请旨将该副将即行正法,以肃军纪。

广甲管带澄海营守备吴敬荣,亦随济远逃至中途搁礁,咎有应得,惟人尚明白可造,可否革职留营,以观后效”。

22日清政府下令将方伯谦“撤任,派人看管候奏参”。

23日,军机处电寄李鸿章谕旨:“本月十八日开战时,自致远冲锋击沉后,济远管带副将方伯谦首先逃走,致将船伍牵乱,实属临阵退缩,著即行正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甲午疑云方伯谦被处死是被冤枉的?
导语:方伯谦是甲午战争中的海军将领,他的死亡很窝囊,史书中记载他是逃兵,结果被清政府一刀给咔擦了。

但是,哟了很多新的证据证实,他的死亡很
方伯谦是甲午战争中的海军将领,他的死亡很窝囊,史书中记载他是逃兵,结果被清政府一刀给咔擦了。

但是,哟了很多新的证据证实,他的死亡很可能就是丁汝昌害的。

那么事实的真相到底是怎样的呢?
方伯谦与邓世昌都是清末的海军将领,都参加过甲午中日海战,方伯谦与邓世昌也都是因为甲午海战而死,但是死因不尽相同。

方伯谦在黄海海战的丰岛战役中因为没有作战经验,看到有清军军舰被日军重创、自毁,害怕自己的济远号也遭受同样的结局而畏战逃跑,在逃跑的途中遭到了日军的追击,虽然用升白旗诈降的手段用尾炮把日军的军舰重创击退,但是丁汝昌向朝廷禀报的是方伯谦畏战逃跑,应该受军罚,而遭到了清朝的处斩。

有人认为方伯谦是冤死的,觉得丰岛战役的那次海战失败的根本原因是丁汝昌和刘步蟾的指挥不当。

而方伯谦是其中的参与者,知道他们的信息,方伯谦尾炮退敌的事迹却是清军在这场海战中少见的亮点,丁汝昌、刘步蟾把过错推给方伯谦,致使方伯谦被处斩,也做到了杀人灭口的效果。

邓世昌的死就比方伯谦悲壮许多,邓世昌在黄海海战的大东沟海战中身亡。

1894年致远舰在邓世昌的指挥下与日寇英勇作战,但是在日军军舰的围攻下,船体倾斜即将被击沉,邓世昌没有撤退的想法,决定与敌军同归于尽,全力驾驶致远舰向日军军舰撞去,不幸的是致远舰在冲撞途中被鱼雷击中,并且被击沉。

邓世昌本有逃跑的机会,但是他没有逃跑而是与致远舰同生共死,与致远舰的250余名官兵一起淹没在海中,英勇殉国。

以上便是方伯谦与邓世昌的关系了。

生活常识分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